反正是屠呦呦获奖了
青蒿素的专利产品的销售权是瑞士诺华公司。199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公司签署专利开发许可协议,后者负责复方蒿甲醚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开发,前者则收取一定的专利使用费。这一协议,帮助复方蒿甲醚在世界多个国家获得专利,但与此同时,也宣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弃了复方蒿甲醚国际市场的销售权,诺华坐享其成。
青蒿素的期刊论文最早的时间在 1977年2月15日。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282.34。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青蒿素其它作用也越来越多被发现和应用研究,如抗肿瘤、治疗肺动脉高压、抗糖尿病、胚胎毒性、抗真菌、免疫调节、抗病毒 [ 、抗炎、抗肺纤维化、抗菌、心血管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 。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迄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631年,意大利传教士萨鲁布里诺(AgostinoSalumbrino)从南美洲秘鲁人那里获得了一种有效治疗热病的药物——金鸡纳树皮(cinchonabark)并将之带回欧洲用于热病治疗,不久人们发现该药对间歇热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1820年,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PierreJoseph)和药学家卡文托(JosephBienaiméCaventou)从金鸡纳树皮分离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并将之命名为奎宁(quinine)。
屠呦呦在学术期刊发表了108份论文。
拓展: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反正是屠呦呦获奖了
一,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Artemisinin),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引起人们对参与青蒿素研制人员的关注,特别是周维善院士等人全合成青蒿素,得到媒体大量报道。1970年代初,屠呦呦从植物中提取了青蒿素。1979年上海生物物理所确定了蒿素青的绝对空间构型。1977年报道了青蒿素结构。[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科学通报,1977,(3):142.] 1979年12月以英文公开报道青蒿素抗疟作用。[Qinghaosu Antimalarial Coordinatiing Research Group, Antimalarial studies on qinghaosu.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1979, 92(12):811-816.](It remained largely unknow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for about seven years, until results were published in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in 1979.The report was met with skepticism at first, partly becaus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artemisinin, particularly the peroxide, appeared to be too unstable to be a viable drug.) 二,青蒿素的合成全合成,新发现的化合物由已知化合物一步一步的人工合成的过程。半合成,新发现的化合物由另一个未知化合物一步一步的人工合成的过程。全合成在有机合成史中非常重要,几百年来创造许多经典的合成方法及技术等。奎宁作为治疗疟疾的药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青蒿素的前一代药物,从树皮中提取.大约在1850-2000年之间,有机化学家们不断地全合成奎宁化合物,涌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开创一个又一个研究领域.[1],1983年1月,Schmid G, Hofheinz W.发表青蒿素全合成论文.[Schmid G, Hofheinz W. Total synthesis of Qinghaosu. J Am Chem Soc, 1983, 105(3):624~625].反应示意图见上面.以(-)-2-异薄荷醇((-)-Isopulegol)为原料,巧妙的设计,最后得到青蒿素.反应物(11)>>反应物(12)>>青蒿素是最后两步关键反应,其他研究者都参照该步骤.[2],1983年6月,许杏祥,朱杰,黄大中,周维善发表了青蒿素半合成的论文.[许杏样,朱杰,黄大中,周维善.青蒿素及其一类物构造和合成的研讨. X. 从青蒿酸立体操纵合成青蒿素和脱氧青蒿素. 化学学报,1983,41(6):574-575].系列论文研究之一,参考论文[1],大约经过5步反应,最后两步借用论文[1],没有独创性.由已知开始物一步一步合成到最后的未知物,这篇论文却把最后5步先合成了,而且关键的两步还是借用论文[1],有疑团丛丛之感!!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XB198306015.htm(《化学学报》 1983年06期,中文摘要)http://sioc-journal.cn/Jwk_hxxb/CN/abstract/abstract335886.shtml(化学学报(Acta Chim. Sinica),英文摘要)[3],1984年5月许杏祥等报道以香草醛为原料合成双氢青蒿酸甲酯.[许杏祥,朱杰,黄大中,周维善.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结构和合成的研究 XVII.双氢青蒿酸甲酯的立体控制性合成-青蒿素全合成,化学学报,1984,V42(9): 940-942].结合论文[2],构成青蒿素的全合成.但至今为止,没被研究者引用过,不知什么原因,无法重复?既然是全合成,为什么不直说哪?玩弄文字游戏? [4],论文[3]英文版[《Acta Chim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1984年02期,Studies on structures and syntheses of arteannuin and its related compounds——ⅩⅦ.The stereocontrolled total synthesis of methyl dihydroarteannuate—T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扩展资料
黄花蒿产地生境:遍及中国全境;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000-3000m地区,西藏分布在3650m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中国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
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蒿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蒿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而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
谷歌高管淘汰
青蒿素的专利产品的销售权是瑞士诺华公司。199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公司签署专利开发许可协议,后者负责复方蒿甲醚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开发,前者则收取一定的专利使用费。这一协议,帮助复方蒿甲醚在世界多个国家获得专利,但与此同时,也宣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弃了复方蒿甲醚国际市场的销售权,诺华坐享其成。
青蒿素的专利权没有被抢先注册。
李顺德指出,根本不存在“抢注”的问题。“所谓的‘抢注’,是在你披露以后,别人在此基础上,以各种不同的改进专利的形式出现,而在这方面,我们后续的工作没有跟上,既没有做及时的深入研究,也没有进行相关方面的专利申请。
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而按照申请在先原则,谁先申请就归谁。所以,不要简单地说被别人‘抢注’了,是人家在这方面后续创新跟进得快,并且是在你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明创造。”
“实际上,即便当初有基本专利申请,专利的保护期来讲,一般是自申请之日起20年,到现在已经早过20年了,也不会保护到现在了。
也就是说,在基本专利基础上,你要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增加后续的改进专利,才能有效地保护你的成果。现在世界各国很多医药厂家都是这么做的。”李顺德说。
1977年在《科学通报》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1978年5月,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义,发表了青蒿素结晶立体绝对构型的论文;
1979年,第二篇关于青蒿素化学结构的论文,以北京中药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署名发表于《化学学报》。此后数年内,中国的相关人员陆续在国际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公布了青蒿素的相关技术文献。
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1984年制定,1985年才开始实施。一般而言,如果在发明成果公开发表之前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此后将因为“不具备新颖性”而不能再申请专利。
由此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也因此失去国际上获得基本专利的保护机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青蒿素基本专利与我失之交臂
如果你仅是心理学爱好者,而不是专业人士,没有经过十年、二十年历练,你说破解了抑郁症的病因,你创造了独门技术,我不敢相信。如果你说掌握了筛查病因的方法,我可以勉强相信。 你可以先自证一下:去当地三级医院心理科观摩几天,专注于当旁观者,当有抑郁症患者就诊时,你独立分析判断,看自己的方法是否管用。 如果你真的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与中国疾控中心联系,听听顶级专家的意见吧。 申请专利吧 破解病因,那也只是找到了问题,首先不说你问题找得准不准吧,解决方案有吗? 如果有构想的解决方案,可以找一些被试做做实验,拿到实验结果,再做一些应用,才有可能申请专利吧。 只是找到成因,找到成因的科学家多了去了 。 你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极有可能成为屠呦呦第二! 第一步是发表论文,投稿到《自然》、《科学》等期刊。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通报》。 我想跳大神,该怎么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并获得认证吧。 抑郁症没有科学的诊断方式,是一种因人认知不足且受了极大外界刺激的心境障碍。 人理解这个世界是慢慢来的,一旦自身吸收了外界过多错误或不好的信息才会导致这种障碍。让这些人融入不了红尘,便成了你们口中所说的抑郁乃至精神分裂。还要服用各种副作用极大的精神药物,能抑制一时,也只是让这些人更加痛苦,能好过来的寥寥无几。 你说你破解了,从何谈起?? 家庭因素,夫妻,师生,同学,领导和下属,这些关系错综复杂,这么多 社会 因素,这些你都能改变的了? 病不是发于病心,而是发于世人的心中。 人间少些伤害,这样的人才会更少一些。 形成抑郁的心理因素很多,不知道你研究的效度如何,是否具有普适性。 我早知道了抑郁症的病因,你认为的病因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因,真正的病因和量子、能量、思维三者相关,再细说你也不懂。 其实我也破解了。缺爱的给爱,缺钱的给钱,病自然就好了
主要成就:发现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扩展资料: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屠呦呦
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的化学研究》。屠呦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和中药学家,曾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研究成果被广泛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屠呦呦教授发表的期刊论文最早的一篇是1965年发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的《青蒿素的化学研究》。这篇论文是屠呦呦教授在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方面的重要成果,为后来的青蒿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反正是屠呦呦获奖了
青蒿素的专利产品的销售权是瑞士诺华公司。199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公司签署专利开发许可协议,后者负责复方蒿甲醚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开发,前者则收取一定的专利使用费。这一协议,帮助复方蒿甲醚在世界多个国家获得专利,但与此同时,也宣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弃了复方蒿甲醚国际市场的销售权,诺华坐享其成。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扩展资料
黄花蒿产地生境:遍及中国全境;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000-3000m地区,西藏分布在3650m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中国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
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蒿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蒿
青蒿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之一,但对最需要它的贫困患者来说仍过于昂贵。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用转基因酵母合成了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有望大幅增加青蒿素产量、降低治疗疟疾的费用。青蒿素从菊科蒿属植物青蒿中提取,是中国科学家开发出的强效抗疟药物。在非洲和亚洲许多地区,疟原虫已经对其他多数抗疟药物具有抗药性,这些地区对青蒿素类药物的需求格外迫切。目前使用青蒿素进行治疗每个疗程的费用是8美元到15美元,对这些地区的贫困患者来说过于昂贵,主要瓶颈在于青蒿的收获量不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说,他们的新研究成果有望将青蒿素药物价格大大降低。有关论文最近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此前,这个小组曾经将青蒿的一个基因植入大肠杆菌,利用细菌的生物合成过程获得了一些中间物质,但这些物质还需要几步反应才能生成青蒿酸。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青蒿里发现了一种与青蒿酸合成有关的新酶。将制造这种酶的基因植入酿酒酵母后,酵母制造出了青蒿酸。利用微生物合成化学物质以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是工业上常用的手段。这项新成果有望为大幅降低青蒿素生产成本开辟道路,但付诸实用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