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电子科大发表论文的奖金

发布时间:

电子科大发表论文的奖金

这个钱好找!

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没有单独的稿费,但是每个人都努力发论文,因为不仅涉及到奖学金评定,并且都希望能多发一些高质量论文争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如果单要论赚钱的话,那就是发一篇A2级别的期刊,也就是C刊(文科类),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申请到国家奖学金,不过每年要看当年整个学部的学生发文质量和比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2万,所以如果你发了一篇C刊,你就可以挣2万。

假如发的是普通中文核心,在研一升研二评奖学金时,这个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拿到当年的一等奖学金,因为那个时候能发论文的不多,一等奖学金是8000。但是我们学校的奖学金是抵消学费的,一等奖学金的8000刚好抵消学费,剩下的是二等奖学金只有4000,所以还需要自己再交4000的学费。有的学校是不以这些来评定奖学金,所有人都是8000,所有人都不用交学费,只需要努力发论文争取国奖。所以我们学校因为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每年也异常激烈。

所以你看,发一篇论文并不能挣多少钱,除非发的是SSCI或CSSCI,普通研究生发论文首先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上几年学,还有的是因为学校有要求,必须要有至少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才能毕业,最后一种就是有读博士的追求,不计较能带来什么,只管他有多少好的成果。

其实作为研究生来讲,写论文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发表了是一个成果,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钱不能完全衡量这个成果,带来的是一种满足。

在双非大学一篇中科院一区的SCI论文可奖励3-5万元,而在985高校同样期刊的一篇论文也许只奖励1万元。部分冲刺“ESI 1%或1‰”学科的专业,对于论文还有额外30%的奖励提升,引用则是一次50元。

硕士生、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老师的科研奖励不同,得看学校是否有相应政策。但是,研究生发放高水平的论文后,可以评选高一层级的学业奖学金。同时,可申报学校各类奖学金,比如985高校的校长拔尖奖学金博士生特等是9.6万元/年。

论文种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如下:

一、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一)经费与指标划拨

学校按照研究生培养单位各年级、类别符合参评条件研究生人数,划拨基本经费和补充经费,基本经费为每生每年3200元,补充经费每年按实际情况拨付。鼓励各单位依照学校相关经费管理办法,自筹经费提高奖励标准。

(二)奖励比例与标准

各单位根据划拨经费和自筹经费情况,立足本单位实际,自行制定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奖励比例和奖励标准,奖励标准不得超过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

二、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一)经费与指标划拨

学校按照各单位符合参评条件的研究生总人数,根据标准和比例,计算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指标。各单位以此为基础,参照年级、专业、标准、比例等要素,对指标进一步分配。

(二)奖励比例与标准

1、博士学位论文中期考核通过前,一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奖励比例为20%;二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9000元,奖励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2、博士学位论文中期考核通过后,一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8000元,奖励比例为20%;二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奖励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三、申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参评时未受纪律处分。

(三)诚实守信,品学兼优。

(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五)参评时无不及格学位课课程。

电子科技大学论文发表奖励

不过看专业,个有个的强项,不能从学校排名来判断专业的好坏。厦大的金融和哲学专业比较强,而电子科技大学是电子信息专业比较强!我建议,还是看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如下:

一、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一)经费与指标划拨

学校按照研究生培养单位各年级、类别符合参评条件研究生人数,划拨基本经费和补充经费,基本经费为每生每年3200元,补充经费每年按实际情况拨付。鼓励各单位依照学校相关经费管理办法,自筹经费提高奖励标准。

(二)奖励比例与标准

各单位根据划拨经费和自筹经费情况,立足本单位实际,自行制定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奖励比例和奖励标准,奖励标准不得超过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

二、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一)经费与指标划拨

学校按照各单位符合参评条件的研究生总人数,根据标准和比例,计算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指标。各单位以此为基础,参照年级、专业、标准、比例等要素,对指标进一步分配。

(二)奖励比例与标准

1、博士学位论文中期考核通过前,一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奖励比例为20%;二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9000元,奖励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2、博士学位论文中期考核通过后,一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8000元,奖励比例为20%;二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奖励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三、申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参评时未受纪律处分。

(三)诚实守信,品学兼优。

(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五)参评时无不及格学位课课程。

综合评分当然是厦大好,名声也大!但是如果你是理工科,特别是想学通信或者电子信息,计算机之类的,那绝对应该去电科。。因为电科的专业基础教育比较扎实,在行业内认可度比厦大高。所以就看你的发展方向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福建人 去年刚高厦大投档线一点,来电子科大计算机

电子科大发表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下半年sci论文发表多少?答: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下半年sci论文发表69份。

近日,电子 科技 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夏川教授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hemistry (《自然–化学》)上发表题为“General synthesis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with high metal loading using graphene quantum do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套高载量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的普适性合成策略,实现了高达 40 wt.% 或 3.8 at.% 的高过渡金属原子负载,比目前报道的单原子负载量提升了几倍甚至数十倍。 该工作由电子 科技 大学、加拿大光源和美国莱斯大学三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夏川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莱斯大学的汪淏田教授和加拿大光源的胡永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合作团队在电催化材料研究和电化学反应器设计领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具有极高的原子利用率、独特的电子结构以及明晰且可调的配位结构,在各种电催化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活性。但常规单原子材料中金属原子密度较低(通常小于5 wt.%或1 at.%),大大限制了其整体催化性能及工业应用前景,因此发展出高载量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普适性合成策略至关重要。现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工艺对提高合成单原子材料的金属负载量有很大的局限(图1, a-b)。以碳材料负载的单原子为例,现有的“自上而下”方法通过在碳材料载体表面制造缺陷,然后通过缺陷稳定单原子。然而,无法精确调控缺陷尺寸导致缺陷位点的数目极大地受到限制,而且当金属负载量提高时,容易在大尺寸的缺陷位处形成团簇。“自下而上”方法则使用金属和有机物前驱体(如金属有机框架、金属-卟啉分子、金属-有机小分子)热解碳化的方式获得负载金属单原子的碳材料。在金属负载量过大时,金属原子之间将因为没有足够的隔离空间而导致热解过程中团簇或者颗粒的产生。 鉴于此,该团队发展了区别于现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工艺的单原子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图1c),以突破单原子负载量的限制。该团队创新性地使用比表面大、热稳定性高的石墨烯量子点作为碳基底,对其进行-NH2基团修饰,使其对金属离子具有高配位活性。引入金属离子后可得到以金属离子作为节点、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作为结构单元的交联网络,最后热解即可得到高载量的金属单原子材料。相较于传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方法,该研究报道的方法既保证了高含量金属离子初始锚定时的高分散性又能有效抑制后续热解过程基底烧结重构引起的金属原子团聚。 XAFS、HADDF-STEM等多种表征手段证明,由该法制得的负载型金属单原子催化材料在保证金属原子单分散的同时还能实现远超现有文献报道水平的金属载量。借助该方法,该团队成功制备出质量分数高达41.6%(原子分数为3.84%)的Ir单原子催化材料(图2),该负载量相较于文献报道的Ir单原子最高载量提升了数倍。 另外,该合成策略还具有普适性,能够用于制备其他贵金属或非贵金属的高载量金属单原子催化材料。例如,在碳基底材料上,Pt单原子的负载量最高可达32.3 wt.%,Ni单原子负载量可达15 wt.%(图3)。 夏川,电子 科技 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国家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基于新能源的电催化、电合成、电化学生物合成,致力于实现碳平衡的能量与物质循环。在“液体燃料与基础化学品现场合成”这一特色方向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反应器与催化剂设计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3项,H因子34,引用5200余次。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 Energy、Nat. Catal.、Nat. Chem.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9篇,热点论文2篇。

电子科大申杰发表的论文

院领导顾晓勤、卢满怀、杨洪祥高级职称王连圭、顾晓勤、熊矢、杜平安、杨平、唐贤远、罗小发、刘海潮、周文辉、程文彬、卢满怀、彭芳、倪利勇博士教师何伟、黎萍、顾晓勤、张国庆、倪利勇自动化工程系刘跃华、周文辉、程文彬、刘保军、彭芳、潘奇明、朱春媚、刘金华、王连圭、唐贤远、黎萍 、张国庆机械工程系卢满怀、贾玉双、李博、何伟、倪利勇、沈文浩、顾晓勤、于晓光、罗小发、刘海潮、彭伟、张春红、任敏、刘艳霞实验室吴德强、王凡、谢湘平、何炳超辅导员李娜娜、彭娟、刘辉、李保安 卢满怀,男,中山市人,党员,副教授,1976年出生。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2000年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2003年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到学院工作,承担了多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工作,主持实验室建设项目3项、校级以上教改项目6项、修订2008-2013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机械设计基础》等十多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主持参与国家、省级质量工程3项。2009年至今,获中山市、学校年度优秀教师6次,指导学生科技竞赛获国家、省级二等奖以上3次,发表教研论文多篇;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专利授权2项;2009-2011年被聘为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2011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2011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信息员。2009年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青年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指导2名总校硕士研究生。 杜平安,男,62年5月生于重庆开县,92年于重庆大学获博士学位,03年在美国Georgia Tech进修访问。电子科技大学CIMS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个人经历:1980.09 - 1984.07 东北大学机械系读本科,获学士学位;1984.07 - 1986.0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助理研究员;1986.09 - 1989.07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二系读硕士,获硕士学位;1989.09 - 1992.07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获博士学位;1992.09 - 1998.07 电子科大CAE研究中心工作,副教授;2003.04 - 2003.10 美国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进修;1998.09 – 2010.03 电子科大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作,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四川省机械设计与传动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制造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达川、泸州等市副组长、电子科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仿真与制造,基于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技术,虚拟样机技术等。先后完成包括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80余篇,指导研究生50余名。讲授课程:1、有限元分析与建模,硕士生课程;2、CAD/CAE/CAM方法与技术,本科生课程。 杨平,男,1963年09月生,教授,硕士。1984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四川大学机械制造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任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宇航学会会员。2009.8-2010.2 美国密歇根大学S.M.Wu MRC制造技术研究中心(S.M.Wu.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enter, Univeristy of Michigan)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机械电子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拖动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撰写《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检测技术-虚拟实验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教材2部;近年来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40余篇(EI,ISTP收录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各类研究课题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5项。 贾玉双,讲师,硕士,1967年6月生,党员。1985.9—1989.6中南工业大学机械系冶金机械专业,本科1989.9—1992.1中南工业大学机械系冶金机械专业,硕士1992.5—1994.12中山市电梯厂技术开发部,技术员1995.1至今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 彭伟,男,生于1975年,工学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可靠性设计与优化、维修性设计。主讲课程有《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等。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3篇被SCI、EI收录。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方法和先进生产、制造技术,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实践包括金工实习、社会实践、开放式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专业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向:机械CAD/CAM、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等。2.机电一体化方向:单片机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及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培养特色:既注重学生本专业及相近专业扎实系统的理论基础培养,又重点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九大实践平台(实验室及实践装备)、四大教学模块、二十多门实践课程近六百学时的训练,以及大量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使学生不但具备在装备制造业及相关领域中所需的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又使学生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大大地增强学生自身在社会、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装备制造、机电工程、汽车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交通、建筑、冶金、家电、仓储等行业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管理、策划、营销、服务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行政、事业、院校等部门从事科研、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电气工程、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控制理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培养特色:本专业以电气工程与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系统工程等为特色,具有多学科交叉、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宽广的特点;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及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社会、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业方向:面向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决策管理部门。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到电力、机械、建筑、电信、交通、电子、金融、工商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科技公司从事各类电气工程、电气控制设备、先进装备的设计、开发与运行管理,从事企业供配电系统和建筑电气的设计、开发与运行管理,也可从事信息处理、软件开发、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自动化(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及研究等方面工作。核心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检测与转换、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培养特色:本专业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为特色,具有多学科交叉、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宽广的特点;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及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社会、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业方向:面向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决策管理部门。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到机械、电子、电力、建筑、电信、交通、金融、工商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科技公司从事各类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智能化、先进装备﹑电子产品、计算机与网络的设计、开发与运行管理,从事生产及管理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开发,也可从事信息处理、软件开发、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作为前沿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科技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电子科技论文发表,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利用电子信息科技 进一步净化招投标环境

摘 要:《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提供服务。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国家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电子招标投标作为招标投标领域的新事物和发展方向,其意义、实施办法、必备条件,优势和问题都是现阶段我们在探讨和实践中需要研究、总结和优化的重点。

关键词:电子化招标投标;信息保密;计算机辅助计算

1 概述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公平竞争,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了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招标投标法》自1999年颁布,2000年实施以来,伴随着我国招投标事业的不断发展,招投标市场不断壮大,行政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招投标制度日趋完备。但是随着社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招投标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招标投标法》作为招投标领域的基本大法,难以完全满足招投标市场发展和管理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市场亟需法律支持,《条例》的颁布实施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公平竞争,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

纵观《条例》的编纂主旨和内容,完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当前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的高度重视,在秉持立法原意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对《招标投标法》做了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并正对新情况,新问题做了相应的对策,增强了招投标制度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同时注重可操作性。如《条例》第五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提供服务。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国家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电子招标投标作为招标投标领域的新事物和发展方向,其意义、实施办法、必备条件,优势和问题都是现阶段我们在探讨和实践中需要研究、总结和优化的重点。

2 实施电子招标投标的意义和条件

电子招标投标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据电文的形式进行的无纸化招标投标活动。推行电子招标投标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如通过匿名下载招标文件,有利于防止围标串标;取消招标文件现场购买,有利于防止排斥潜在投标人;二是有利于提高招投标效率,招投标文件的电子化制作和传输,以及评标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公平竞争和预防腐败,通过信息网络,使招投标过程中应公开的环节更加公开,进一步提高透明度,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招投标各方及利益相关人的相互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也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遏制当前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四是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当前的招投标活动中,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制作、运输、存储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都很可观,电子化招标既可以实现招投标全过程的“无纸化“,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同时可以利用云存储技术,既可以延长档案资料的年限,又可以释放档案存放的空间;五是有利于规范行政监督行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监管权限,利用科技手段,将制度固化到电子系统中,减少自由裁量和暗箱操作,提高监管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目前,根据招投标实践的切实需求,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对电子招投标开展了先行先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便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电子招标投标时加以改进和完善;此外,对于电子招标投标面临的法律问题目前也得到了解决,《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的出台,解决了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赋予数据电文形式进行电子招标投标活动与传统纸质方式的招投标活动同等的法律效力,为电子招标投标的全面实施扫清了障碍。

另一方面,当前国际上的电子招标投标以成为招标投标的主流形式,各国政府都在加大电子招标投标的力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对于其贷款项目也在逐步要求全面实施电子招标投标,为了更好地顺应国际潮流,与国际招标投标形式接轨,电子招标投标势在必行。

3 电子招标投标在现阶段的突出问题

经过实践和探索,目前电子招标仍处于探索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各地对于电子招标的建设各自为政,数据接口和系统数据都各不相同,信息孤岛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无法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平台和电子招标投标的操作规范;二是信息安全的要求与技术保障的矛盾,电子招标投标要求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信息技术支持,电子招标投标的流程设计是否合法合理,节点设置是否完整严谨,系统的安全和防御是否能够得到切实保障等都是电子招标投标流程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三是监管手段的配套不够完善。针对电子招标投标的监管往往更注重程序和形式,利用信息手段对招标投标的内容监管力度不够,如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对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对异常报价修正的警示等仍不完善。

4 电子招标投标的对策和发展方向

电子招标投标作为一种科技手段,其核心和实质也只能作为一种载体和措施,真正实现招投标市场的净化和完善,需要“制度+科技”双管齐下,只有将招投标流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利用电子招标投标的科技手段,将监管重点固化在电子招标投标流程中,才能真正实现电子招标投标的意义。

一是应公开的信息,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招投标机制要真正发挥在市场经济中择优选择的机制优势,扩大竞争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而竞争规模取决于招投标信息公开的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应公开的招标信息,如招标范围、项目总投资、建安费用、资质要求、工期要求等应公开的信息充分公开,且利用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将招标信息的公开范围尽可能扩大,以吸引投标人参与投标竞争。此外,扩大招投标信息的公开范围和内容,还有利于对招投标过程的社会监督,只有将招标信息和中标信息充分扩大,才能真正发挥全方位的监督的优势,将招投标过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是对应保密的信息,进一步加大保密措施和手段。根据《招标投标法》、《条例》及国家相关部委对《条例》的释义,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以及标底等影响中标结果的,都应严格保密。目前,由于纸质招标文件的购买与获取等实际情况,潜在投标人的数量与名称的保密无法实现,造成围标串标等现象屡禁不止。应利用电子招标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由招标代理单位对电子招标文件上传;投标单位通过数字证书实现招标文件的网上下载,投标文件的网上提交;进而实现对投标人数量及名称的全屏蔽,同时为保障招标人的招标项目顺利进行,可在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中设置投标确认,允许投标人在下载招标文件后对项目进行了解,对投标报价进行初步估算后确认是否参加投标,对于确认参加投标的投标单位不足三家的情况,可由系统及时向招标人发出信息,便于招标人重新启动招标。对于投标人数量及名称的屏蔽,一方面完全切合了《条例》的精神,符合招标投标的精髓,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的遏制围标串标现象的发生,对真正发挥招投标机制优势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对合理投标报价的判断,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加大分析。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实行综合单价的报价,对于投标报价的差异通过简单的回标分析,难以明确其合理化的程度。依靠评标专家,主要是商务专家在评标现场对投标文件的审核和判断,一方面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受制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对市场价格信息的了解程度等,难以实现客观公正。在电子化招标投标的建设中,可以加大对价格信息的收集和积累,除对投标单位的报价相互比较和分析外,还可以引入市场价格信息的对比,通过网络信息的技术,对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和市场参考价格离散程度较大的报价由计算机系统提出警示,对于投标报价的组成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

四是探索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远程化。招投标机制中除了价格成本,还应考虑总体的社会成本,一方面电子化招投标可以实现招投标全过程的无纸化,节约纸张成本、印刷成本,另一方面,探索开评标过程的远程化,也可以节约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除了上述可见的社会成本外,招投标全过程的电子化、远程化,从制度上减少了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招标人与评标专家、投标人与评标专家的接触,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遏制了招投标领域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招标投标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在实践中,各地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于电子招标投标的前景和发展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我们只有博采众长,全面吸收电子招标投标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上海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的特点,秉承“制度+科技”的宗旨,将制度固化在科技中,用科技手段落实制度要求,才能将上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电子招标投标工作扎实推进,真正发挥招投标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金司、监察部执法监察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Z].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2]顾祖惠.工程项目招标实务[Z].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胡松华.遏制围标串标的技巧[J].北京: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网,2009.

[4]曾海波,杨俊杰,夏才安.对现今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山西:山西建筑,20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子科技论文发表

没有。根据爱企查查询的信息可知,湖北讯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所正规的科技公司,发表论文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获取流量,是公司和社会都认可的。

中科大论文发表奖金

没有具体规定。一份对中国近20年论文现金奖励政策的统计报告于近日发布。有高校的政策显示,对一篇发表于自然或科学杂志的论文,作者最高可获得16.5万美元奖金。值得一提的是,更多的学校因为没有公开奖励政策而无从得知,也没有被纳入研究样本。该研究所分析的对象为对自然科学论文的现金奖励政策,不包含社会科学论文。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没有单独的稿费,但是每个人都努力发论文,因为不仅涉及到奖学金评定,并且都希望能多发一些高质量论文争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如果单要论赚钱的话,那就是发一篇A2级别的期刊,也就是C刊(文科类),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申请到国家奖学金,不过每年要看当年整个学部的学生发文质量和比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2万,所以如果你发了一篇C刊,你就可以挣2万。

假如发的是普通中文核心,在研一升研二评奖学金时,这个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拿到当年的一等奖学金,因为那个时候能发论文的不多,一等奖学金是8000。但是我们学校的奖学金是抵消学费的,一等奖学金的8000刚好抵消学费,剩下的是二等奖学金只有4000,所以还需要自己再交4000的学费。有的学校是不以这些来评定奖学金,所有人都是8000,所有人都不用交学费,只需要努力发论文争取国奖。所以我们学校因为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每年也异常激烈。

所以你看,发一篇论文并不能挣多少钱,除非发的是SSCI或CSSCI,普通研究生发论文首先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上几年学,还有的是因为学校有要求,必须要有至少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才能毕业,最后一种就是有读博士的追求,不计较能带来什么,只管他有多少好的成果。

其实作为研究生来讲,写论文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发表了是一个成果,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钱不能完全衡量这个成果,带来的是一种满足。

我觉着真实的货币会比较少,但是附加的价值会很大。

嗯现在培养研究生或者是一些人准备晋级职称的时候,都要求大家发表学术论文。所以说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而是用来毕业谋得学位的,一些讲师教授副教授都是用来评职称,学术更加进一个台阶的。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老师要求是发表学术论文从而给我们奖励的水平也不相同。如果发表一篇科技核心的学术论文,就可以得到600块钱一个月的劳务费,以及500块钱的论文奖励金。如果我们发表一篇中文核心的学术论文,还是拥有一个月600块钱的劳务费,但奖学金却提高到了800块钱。如果我们发表了外文文献,可以在外国的期刊上发表刊载,而且影响因子在1.5分以上,老师直接给我们2500块钱的奖励金,而且我们学校的学业奖学金也是最高的一项。所以说在上研究生时期写论文是每天必须的工作,搞科研也是每天让我废寝忘食所追逐的东西。

学生时期如果一个月你可以得到2到3000块钱的奖金,那么生活就会相当的滋润也可以不用顾及到下个月怎么样,可以疯狂的购物和消费。这种感觉真是爽的不得了,等到工作以后这个学术论文更显得很重要。

因为我们知道走向社会工作就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怎么才能证明你好好的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呢?就是用论文代表你自己的成果,如果你写不好的就代表真的是技术的问题,尤其像一些科研单位教育单位以及一些医疗单位特别重视学术论文的发表。

这个时候没有任何老师会督促你学着玩也不会用奖金来引诱你,最多的就是在职称的评奖以及工作会议上这种原始的压力会督促你自己前进。就感觉头上真的是选了一根绳子时时刻刻在敲响自己的警钟,努力奋斗才是证明自己最好的通行证,而同行证的制作就是需要论文来填充。

我说一说学生论文本身他不会赚很多钱,但是他带来的附加价值是特别大的,因为他是对你学历学识以及工作能力的最好证明。

在双非大学一篇中科院一区的SCI论文可奖励3-5万元,而在985高校同样期刊的一篇论文也许只奖励1万元。部分冲刺“ESI 1%或1‰”学科的专业,对于论文还有额外30%的奖励提升,引用则是一次50元。

硕士生、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老师的科研奖励不同,得看学校是否有相应政策。但是,研究生发放高水平的论文后,可以评选高一层级的学业奖学金。同时,可申报学校各类奖学金,比如985高校的校长拔尖奖学金博士生特等是9.6万元/年。

论文种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