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矿产类期刊

发布时间:

矿产类期刊

08版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你说的刊物,相关核心期刊可以推荐发表《中国煤炭》《煤炭技术》,都是中文核心期刊。

得看作品质量

《矿产综合利用》杂志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管、主办的矿业科技刊物。

据2019年3月期刊官网显示,《矿产综合利用》编辑委员会拥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编辑委员16人 [1]  。

据2019年3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矿产综合利用》总被下载420441次,总被引17931次,出版文献共3565篇,(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79,(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2 [2]  。 据2019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矿产综合利用》期刊载文量为1927篇,基金论文量为745篇,被引量为10994次,下载量为84977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0.64

维普网矿业工程oa期刊有21种。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OA期刊被称为开源期刊,简称OA(OpenAccess),是一种免费的网络期刊,共有21种。

你可能是要了解中文核心期刊。煤矿类期刊现在集中在煤科总院、中国矿大、煤炭信息院这些单位的下属。主要的中文核心期刊包括《煤炭科学技术》、《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中国煤炭工业》、《中国煤炭》等,而前两个更侧重于技术方面,后两个更侧重与管理。发表论文最严格的可能要数《煤炭科学技术》。

地质矿产类期刊

一般期刊,不是核心期刊。 2011版中文核心目录你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下载吉林地质 Jilin Geology 主办: 吉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期: 季刊出版地: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查资料,这个杂志是2012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请注意此刊不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而很多地方和单位不认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附1,《地质与资源》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问题讨论、国外研究动态。《地质与资源》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问题讨论、国外研究动态。地质学方面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有: 1.岩石学报2.地质学报3.地学前缘4.中国科学.地球科学5.地质科学 6.地质论评7.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地球化学 10.地质通报 11.沉积学报 12.中国地质 13.天地构造与成矿学 14.高校地质学报 15.第四纪研究 16.地球学报 17.岩矿测试 18.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现代地质 20.岩石矿物学杂志 21.古地理学报 22.地层学杂志 2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4.地质与勘探 25.地质科技情报 26.矿物岩石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新疆地质 29.地球与环境 30.矿物学报 回答这么久,如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地质矿产类省级期刊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期刊出版 PERIODICALS'PUBLICATION

期刊出版PERIOLICALS'PUBDICATION

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 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的通知》(科技发学字〔2012〕14号)精神,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积极申报,经过专家评审,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每年奖励办刊经费200万元,连续支持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900余种刊物中仅有5个学会主办的刊物英文版获得一等奖。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地质学报》(中文版、英文版)、《地质论评》三刊同时荣获新闻出版总署、清华大学CNKI数据库颁发的“2012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地质学报》(中文版)再次荣获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颁发的“2011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期刊服务面和影响力继续扩大

中国地质学会与江苏省地质学会合办的《地质学刊》质量不断提高,“编辑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正式启用,并成为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的收录期刊。《西北地质》、《地质与勘探》等刊物载文量持续扩大,影响因子不断提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四川地质学报》、《重庆地质矿产》、《贵州地质》、《新疆地质》及上海、辽宁、安徽、河南、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科技刊物稿源丰富,充分发挥了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为推出新成果、新进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地质学会主办(联合主办、协办)刊物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矿产勘查期刊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一般期刊,不是核心期刊。 2011版中文核心目录你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下载吉林地质 Jilin Geology 主办: 吉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期: 季刊出版地:

截至2013年底,全所在职职工22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正高级职称57人,副高级职称63人,中级职称101人;有博士学位的137人,硕士学位48人。内设机构包括6个职能处室、12个专业研究室、1个成果转化中心,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中心、核心期刊《矿床地质》和中国地质学会下属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和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挂靠资源所。

2013年,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横向和其他类科研项目213项,总经费2.18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09项,经费3041万元;部级项目95项,经费1.73余亿元;横向项目12项,经费1275万元;省级地勘项目3项,经费139万元。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6篇,其中,SCI收录国外论文33篇,SCI收录国内论文17篇,EI收录论文26篇,国内核心101篇;出版专著5部;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其中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国情调查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所长、党委副书记王瑞江(中),党委书记、副所长张佳文(右二),副所长毛景文(左二),副所长王宗起(右一),副所长邢树文(左一)

袁顺达荣获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

3人分别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突出贡献奖;1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人入选首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3人入选首批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西藏主要成矿带大型—特大型矿床勘查评价科技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人分别获得第14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银锤奖;4人入选第三批地调局地质英才计划;1人获得李四光优秀学生奖和程裕淇优秀学生论文奖;1人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1人担任经济地质学家学会理事,1人担任国际矿床成因研究协会稀缺金属工作组秘书长,1人新担任第六届同位素专业委员会委员。

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所长、党委副书记王瑞江,党委书记、副所长张佳文,副所长毛景文,副所长王宗起,副所长邢树文。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林西组上部发现含大量苔藓虫、海绵等典型海相生物格架的灰岩透镜层和生物礁

兴蒙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上部发现海相化石。古亚洲洋在兴蒙地区的最终闭合、兴蒙海槽褶皱隆起的时代是地学界长期争论的重大地质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以林西组为代表的晚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环境。本次研究在内蒙古东部林西县官地剖面林西组上部首次发现多个海相灰岩透镜层和厚层块状礁灰岩,其中含有大量苔藓虫、海绵、钙藻等典型海相化石,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Z值平均为116.1,接近海相灰岩经验值120,结合其他剖面相同层位发现的海相沉积,表明兴蒙地区在晚二叠世晚期仍属海相或以海相为主的沉积环境。这一发现对厘定兴蒙海盆的最终闭合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并将促进东北—兴蒙地区晚二叠世战略接替新层系常规油气、页岩气(油)和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部署思路的调整。

西藏班怒成矿带中段找矿取得新突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拼贴的两条主缝合带之一,不仅是研究全球大陆动力学的窗口,而且造就了极其优越的成矿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多金属矿产资源。雄梅斑岩铜矿是近年来在藏北空白区开展遥感异常检查时在成矿带中段找到的地表露头矿,通过矿区大比例尺填图,初步查明了铜矿体的规模和形态,目前已控制地表铜矿(化)体东西长近1000米,南北宽近800米,具有大型矿床潜力。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为班怒成矿带中段地质找矿带打开了新的局面。

雄梅铜矿含矿斑岩露头及其铜矿化

华南西部地区晚白垩世成岩成矿作用深部背景与过程示意图

西藏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斑岩铜矿带

云南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研究取得新认识与新进展。研究表明,在晚白垩世,个旧地区的地壳物质与地幔物质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区内锡多金属矿集区的矿化与同期发生的岩浆作用存在密切成因联系,提出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而非同生成因。

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区矿床模型

蒙古—鄂霍次克洋构造演化与大兴安岭北段多金属成矿关系。提出蒙古—鄂霍次克洋造山带可能在中三叠世末期碰撞闭合,大兴安岭北段早中生代期间(250~160Ma)的构造、岩浆与成矿作用主要受蒙古—鄂霍次克造山作用的影响,自160Ma左右才转为太平洋构造体系。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构造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金属矿床。即①250~225Ma(T1+2):兴蒙造山后伸展,蒙古—鄂霍次克洋活动陆缘阶段(代表性矿床如八大关斑岩型铜钼矿);②225~190Ma (T3-J1):蒙古—鄂霍次克洋陆内俯冲,陆陆碰撞阶段(代表性矿床如太平川斑岩型钼矿、沙麦钨矿);③190~175Ma(J2+3):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晚造山阶段(代表性矿床如乌奴格吐山斑岩型铜矿,红花尔基钨矿,三矿沟矽卡岩型铜矿);④175~160Ma(J3):碰撞造山后伸展跨塌阶段;⑤160~125Ma(J3-K1):造山后伸展垮塌与太平洋构造域陆缘岩浆作用联合作用阶段(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钼铅锌金银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时期,如岔路口斑岩型钼矿,二道河矽卡岩型铅锌矿、甲乌拉热液脉型铅锌银矿)。

琼河坝覆盖区实现找矿突破的第一孔(ZK01孔)

东准琼河坝覆盖区隐伏矿预测与找矿取得重要突破。开展了隐伏矿靶区优选和示范评价研究,识别并提出覆盖区隐伏矿地球物理异常关键标志,在东准琼河坝覆盖区发现多处异常。采用研究项目确定找矿靶区,基金预查项目适时跟进的策略,对拉伊克勒克靶区进行了验证,在厚覆盖区成功发现了斑岩—矽卡岩铜矿,仅在局部勘查已获得资源量(333+3341):铁矿石量为245.4万吨(平均品位50.4%);铜金属量12.1万吨,其中富铜矿4.4万吨(平均品位2.35%),通过综合资料分析,该矿成为大型铜矿的前景十分明朗,为东准地区找矿突破打开了新局面。

大瑶山地区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钨钼铜成矿作用。提出大瑶山地区存在加里东期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成矿系列,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是今后大瑶山地区找矿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古龙—倒水—夏郢和大黎断裂带两个找矿远景区,并在已知社垌大型矿床外围新发现了3个斑岩型—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铋矿床,在成矿理论创新指导矿产勘查工作方面作出了新的成绩。

广西大瑶山地区主要矿床时空分布图

石英大脉型矿体

地质矿产类省级期刊职称

评定标准:地质勘查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科技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 一、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探矿(安全)工程、实验测试、地质机械(仪器)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参加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或技术难度大、综合性强、影响面广的科研项目,并任专题负责人;或参加两项市(厅)级科研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 (二)主持两项省(部)级或技术难度较大的技术开发项目或主持两项新产品投产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三) 完成一项省(部)级大型项目或重点项目并担任专业负责人。 (四)完成二项省(部)级中型项目或市(厅)级大型项目或重点项目并担任专业负责人。 (五)完成4项市(厅)级中型项目并担任专业负责人。 (六)主持完成工程结算额500万元以上或两项单项工程结算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施工;或单项工程结算额在50万元以上或两项单项工程结算额在20万元以上的勘察设计项目。 (七)主持完成省(部)级一项或市(厅)级两项新技术推广、新工艺(设备)应用项目,在工作中实施并取得预期效益。 (八)在省、部级中型项目及市(厅)级大型项目或重点项目实施中,担任本专业的生产、安全及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获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获奖证书为准) (二) 建设工程项目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或勘察设计项目获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主要完成人或二项市(厅)级优质工程奖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主要完成人。(以获奖证书为准) (三)负责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设备),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 (四) 负责完成两项技术开发项目使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或两项新产品批量生产并取得预期效益,获省(部)级验收通过。 (五)主持编写一项专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或两项专业技术发展规划,经省(部)级批准颁发实行。 (六)获本专业发明专利两项,并得到实施。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 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 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 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两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担任大、中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两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四)在国家或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一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这得看凭什么职称,如果是企业单位,评高级职称,很多省级期刊都能用,前提是正规的。因为很多单位的文件会写明,需要在CN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两篇。这就是管用的。如果是学校医院单位或者就是搞研究工作的,要求高一些,可能需要核心期刊或者SCI,这时候省级期刊就不管用了。需要你看下你们单位的文件。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上看下,那上面有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介绍。

地质专业职称主要有助理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第一、土木工程;第二、岩石工程;第三、土岩方;第四、窑炉;第五、隧道工程;第六、需要条件:1.本科毕业后任助理级3年以上;2.大专毕业后任助理级4年以上;3.中专毕业后任助理级5年以上。4、对任助理级年限不够的,必须是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4年以上;5、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