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日照刘进老师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日照刘进老师发表的论文

吸入麻醉药物的应用基础研究;血液保护的研究;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心血管麻醉学围术期TEE的研究;术后镇痛的研究科学研究主要从事医用吸入气体(挥发性麻醉药和吸入一氧化氮)的研究。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对挥发性麻醉药进行了深入探讨。回国后对静脉注射乳化挥发性麻醉药的基础研究及研发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部省级课题十余项,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完成了近20年来世界上最大系列的关于吸入麻醉药溶解度(在血液、组织、油和水等中的分配系数)的研究,阐明了有关吸入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重要特点;提出了“容积比分配系数”新概念,依此获得“乳化吸入麻醉药”发明专利并完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乳化异氟醚的的临床前研究,推动并实现150吨国产吸入麻醉药在我国的安全应用;培育出研究吸入麻醉药敏感性的新型果蝇品系;通过国际合作证明解释吸入麻醉药作用机理的梅-欧学说是不正确的;阐明并在临床应用了一些有关血液稀释对麻醉药药代动力学影响的规律;研制出专用于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动脉内球囊阻断和血球快速测定仪。迄今在Am J Veteres,J cardiothoracle and vascular anesthesia等国外知名刊物及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40余篇,SCI收录51篇,其中以英文发表的30篇论文已被国际杂志引用600余次。在世界最大麻醉学年会(ASA)宣读论文28篇,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获卫生部、四川省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次,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正进行静脉注射乳化挥发性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日照老师王琳发表论文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影像技术专业主要涉及影像信号处理、影像传感器、图像分析与处理、计算机视觉、视频编解码、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识别与检索、图像检索与跟踪、图像编辑与合成、图像安全与自动检测等。

医学技术(影像技术)专业基础综合。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简称“上体”,位于上海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体育类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学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一、承担项目1、独立承担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规划项目《晋七家集》,1998年至2000年。2、独立承担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魏晋子书流派及其文学价值研究》,2007年至2009年。3、独立承担山东师大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齐鲁士风与六朝文风》,2004年至2005年。二、主要科研成果著作:1、《六朝辞赋史》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2、《诗赋论丛》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3、《两汉文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4、《西汉文章论稿》 齐鲁书社2006年。5、《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著)中华书局2004年。6、《山东分体文学史·散文卷》(主编)齐鲁书社2005年。7、《中国分体文学史·散文卷》(副主编)青岛海大出版社1995年。8、《中国古代文学精选导读》(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论文:1、魏晋人对大赋的态度及魏晋大赋的地位 文学评论 2002年第2期。2、葛洪《抱朴子外编》的说理艺术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3、阮籍赋论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4年第7期。4、元代山水诗述论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7年第11期。5、魏晋赋序简论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9年第7期。6、《文选》选赋四题 文选学新论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7、楚汉魏晋赋写景述论 山东师范大学报 1997年第5期。8、试论汉魏六朝的纪行赋 文史哲 1990年第5期9、曹植赋简论 建安文学新论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年。10、略论晋宋齐梁文写景功能的强化 山东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11、沈德潜对明代复古派理论的修正 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12、追步前贤,不乏创变:论扬雄赋 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13、西晋作家张华刍议 郭晋稀先生纪念文集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14、六朝琅琊王氏文概论 庆祝卞教萱先生八十华诞文史论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3年。15、明代山水诗概论 阴山学刊 1999年第1期。三、获奖1、《魏晋人对大赋的态度及魏晋大赋的地位》,获2003年山东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改革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合作),获1997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琳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4.3 学 历 大学 学 位 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个人经历 1981.09—1985.07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学院机制专业学习) 1985.09—1996.10 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机制教研室任教) 1996.10 武汉理工大学 任教 1998.10 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限填3个) 1. 网络数字制造 2. 制造自动化 3. CAD/CAPP/PDM 在研项目 (项目来源、名称、经费、起止年限) 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制造网络中资源服务挖掘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07.1-2008.12 2.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汽车制造资源ASP关键技术开发”2006 -2007,29万 3.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企业信息协同工作平台”2006 -2007,8万元 4. 横向“数控加工中心可靠性分析及维修策略”15万 5. 医疗床生产线,横向,97.6万元, 2004~ 主要成果简述(限200字) 1. 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完成“企业信息协同工作平台”等多项课题,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2. 主持完成校教研课题研究多项(其中一项获学校成果二等奖, 一项获湖北省一等奖)。 3. 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十五”规划教材3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2部。主编的教材2005.12获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对研究生的 要 求 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

刘作宏老师发表的论文

没有。根据爱企查查询的信息可知,湖北讯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所正规的科技公司,发表论文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获取流量,是公司和社会都认可的。

众所周知,T2级工科论文通常要求深入探究某个领域的研究问题,并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及清晰的论述和结论。此外,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充分且准确地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要发表一篇水平较高的T2级工科论文,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所以,能发表此类文章的人还是水平较高的。

北农评奖学金论文要发表。根据查询中国农业大学官网公开信息,北农评奖学金的论文要发表,不需要录用,北农指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全称为中国农业大学,简称“北农”或“中国农大”。

刘家明老师发表的论文

吴文学:地位提升职能增强。文化是旅游的生命,旅游是文化的再现,文旅同属性本为一家,过去“同性分列”而行,彼此顺势而为,在顺畅与不顺畅间相伴前行,文化影响力有提升,旅游生产力得发展。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旅游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吧。

[1]廖娟.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3(33)

[2]程岚,段渊古,殷晓彤,孟宇轩.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3)

[3]邵春艳.论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8)

[4]刘峘,江权,孙广懿.度假型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探索--北京市房山区四马台矿山公园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4(05)

[5]董娜.开滦矿业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

[6]黎启国,郑伯红.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14(04)

[7]郑群明,夏赞才,罗文斌,刘媛媛.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湖南崀山为例[J].旅游科学.2014(01)

[8]涂海丽,黄国华.对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4(04)

[9]邓祖涛,毛焱,梁bin.居民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新店镇的调查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

[10]许子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要点[J].煤炭工程.2011(S2)

[11]李海娥.旅游地居民:不可忽视的目的地营销力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12]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13]许振晓,张捷,Geoffrey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06)

[14]李淼焱,张静.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

[15]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08)

[16]马强,段渊古,王min.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

[17]陈亚颦,徐丽娇.西双版纳傣族社区居民地方感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8]梁登,李明路,夏柏如,李海学,高永坡.矿业遗迹分类体系的建立[J].现代矿业.2013(12)

[19]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0]保继刚,杨昀.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1]李德万,杨乐,华建民,马传亮,廖云平.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9)

[22]张俊玲,任昭.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3]涂海丽,黄国华.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

[1]赵登华. 乡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经济日报,2007年05月28日.

[2]谌强. 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挥春风化雨独特作用[N],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9日.

[3]钱春弦.“新农村”将为中国旅游业释放前所未有的动力[N],新华日报,2006年01月04日.

[4]孔晓宁. 乡村旅游:把财富送给农民[N],xx日报海外版,2006年07月20日.

[5]张国胜. 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06年第7期.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樊飞. 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5、仝红星. 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冯耕耘.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张红娟. 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付冰峰. 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阙庆华. 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1、谢新暎. 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2、周丽玉, 王坚. 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

13、殷群. 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

14、杨培玉. 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王晓云. 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6、周杰. 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王艳. 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18、王珍曙. 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9、任春.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20、陈静. 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余飞. 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2、欧阳莉. 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23、孟海玲. 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24、吴丹. 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 商业经济, 2006.

25、朱玉华,陈珠芳. 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6、李文明. 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3.

27、周国忠. 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8、谢冽.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9、宋稚芳,耿文辉.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 高教论坛,2005.

30、刘秀丽. 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9.

31、梅琳, 吕金兰. 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2、郭英杰. 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3、殷国聪,杨霓. 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4、于萍.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5、杨环焕. 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6] 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 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 旅游论坛. 2010(03)

[17] 陈才,李兆元,刘心怡. 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 旅游论坛. 2010(03)

[18] 吴志军,田逢军.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0(06)

[19] 张海燕,王忠云.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4)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周玲强,冯晓虹. 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11)

[16] 李瑛. 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人文地理. 2004(04)

[17] 郑斌,刘家明,杨兆萍. 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 旅游学刊. 2008(09)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7] 李婷婷. 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8] 宋奕孜. 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9] 张广海,贾海威.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20] 倪太婷. 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2] 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 2000, 20(3):203-211.

[3] 陈伟海. 洞穴研究进展综述. 地质论评, 2006, 52(6):783-792.

[4] 陈国达. 武陵源峰林地貌形成的大地构造条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17(2):103-112.

[5] 卢云亭. 河东文化型态特征及其地学形成机制. 自然杂志,1993,16(5):30-35.

[6] 杜国云. 云峰山魏碑刻石的地质地貌背景与资源保护研究. 山地学报,2008,26(2):230-236.

[7] 洪昌松,王琪. 旅游地学中有关“美学”问题及“旅游地学图”的编制. 旅游学刊,1988,3(S1):33-36.

[8] 吕学斌. 变幻造型地貌的旅游功能及其造景机理. 山地学报,1997,15(4):253-256.

[9] 陈诗才. 自然美、地质体的观赏特性及其观赏效应的研究. 旅游学刊,1988,3(S1):30-33.

[10] 吴成基.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资源化探讨. 山地学报,2005,23(5):513-519.

[11] 吕惠进. 我国酸性火山岩中的柱状节理构造景观. 自然杂志,2005,27(1):33-36.

[12] 陈传康. 旅游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的新发展. 人文地理,1994,9(2):1-3.

[13] 宋林华.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3):193-202.

[14] 齐德利. 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 地理学报,2005,60(1):41-52.

[15] 韦跃龙,陈伟海.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桂林工学院学报,28(4):473-483.

[16] 周学军.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17] 冯淑华.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西丹霞地貌景区点空间特征及优化整合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321-326.

[18] 赖良杰,彭东.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 中国岩溶,2003,22(4):318-323.

[19] 崔之久,杨建强,陈艺鑫. 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 地理学报,2007,62(7):675-690.

[20] 陈安泽. 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地质论评,2007,53(S):1-10.

[21] 卢云亭. 中国花岗岩风景地貌的形成特征与三清山对比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S):85-90.

[22]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 资源科学,2004,26(1):69-75.

[23] 胡镜荣. 旅游沙丘因子和临界容量.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1):61-64.

[24] 彭永祥. 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 以陕西省为例. 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

[25] 崔越,杨景春.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地理学与国上研究,2002,18(3):86-89.

[26] 谢凝高. 云南石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研究. 地理研究,2001,20(5):517-526.

[27] 胡炜霞,吴成基.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1):98-103.

[28] 吴成基,韩丽英. 基于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的国家地质公园协调性运作. 山地学报,2004,22(1):17-21.

[29] 严国泰. 国家地质公园解说规划的科学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33-1137.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PauLA.Herbig.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刘思敏,著名旅游专家、社会学者。现任中国旅游报首席评论员、高级记者;社会学博士;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旅游卫视特约评论员等。刘思敏博士长期致力于对中国旅游产业运行的观察与研究,从社会视角密切关注中国旅游业的焦点问题。

贾云峰,在旅游创新传播的理论研究、实践中,他和他的团队显示出卓越的新媒体整合才能。在国家旅游局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指导下,他和上海、北京、杭州、香港的团队正为国内外几十个地方政府、旅游景区和企业提供创新传播一体化解决方案。

A论文发表刘老师

Zhao ZY,Liu Z, Gong P.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floating ice at Antarctic continental margin from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using Object-based segmentati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1 Vol.54 No.1.(通讯作者)刘臻,鲁学亮. 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行为模式自动分类方法. 计算机应用,2011增刊1期112-115.刘臻,陈瑾.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信息化建设构想.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6期 4-7.刘臻,鲁学亮. 基于校园网的可信任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294期127-130.Jun Wu, Chengsheng Jiang, Zhen Liu, Douglas Houston, Guillermo Jaimes , Rob McConnell.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evices for Time-Location Tracking in Air Pollutio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Environmental Health Insights, 2010(4): 93-108Zhen Liu, Yanhui Xie, Jin Chen, Jun Wu. An Automatic Approach for Building Top Silhouette Extraction Using a PGVF Snake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ETI 2010, Orlando, Florida, USA.刘 臻 , 从美国大学看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深化应用和改革创新,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6): 4-6.Dongxue Liu, Zhen Liu, Lin Liu, Yun Ren. Resourc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latform for Supporting Teac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Based on IPv6. Edutainment 2010, LNCS 6249, pp. 352–-359, 2010.ZHEN LIU, Peng Gong, PEIJUN SHI,Howu,Chen Lin Zhu,T Sasagawa. Automated Building Change Detection Using Ultracamd Images and Existing CAD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0,vol 31(06), pp. 1505--1517.Tian Xiaoping, Liu Zhen, Chen Ping.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Flex Based WEBGIS in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ICCASM 2010 -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System Modeling, Proceedings, vol 11: p11623-11626.J. Wu, R. Edwards, X. He, Z. Liu, and M. Kleinman, “Spatial analysis of bioavailable soil lead concentrations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0(3).樊秀萍,刘臻,刘林,刘冬雪,赵国庆等,“基于 IPv6 的教师教育创新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9( 增 )CHEN Ping, LIU Zhen, QIAO Xiuquan, TIAN Xiaoping.The Parallel Algorithm of Cl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ata Mining Grid System[P],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Content,2009:P340-343.刘臻、陈平、魏红、钟秉林, “融合信息技术,完善评估方法,改善评估效能——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探析(六)” . 中国高等教育 , 2009.(18):42-44.陈平、刘臻、钟秉林, “研制数据系统,揭示教学规律,完善保障机制—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探析(七)”,中国高等教育, 2009.(20): 42-45刘臻,陈平 . 安全评估主动防御 [J]. 中国教育网络 , 2009,(10): 57-59钟秉林,周海涛,刘臻,魏红.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背景趋势,创新评估思路——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探析(一)[J]. 中国高等教育,2009(1):31-34CHEN Ping, LIU Zhen, QIAO Xiuquan, TIAN Xiaoping. Data Ming Grid: a New Paradigm for Distributed Data Mining System[P],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Ubiquitous Engineering,2009:P238-242.陈平,乔秀全,刘臻,田小萍 . 数据挖掘网格中决策树并行算法设计及分析 [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1( 增 ) : 49-52Zhen liu, Ziying Zhao. Object-based Building Change Detection Using Images and CAD Data. IPCV, 2008 Volumes. CSREA Press 2008, Page:264-270卢月娥,刘臻,刘林. 可视化中国高等教育统计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刘林,刘臻. 基于知识的网上监控系统的研究,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7年10期Zhen liu, Peng Gong, Peijun Shi, Houwu Chen, T Sasagawa.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Matching 2D ADS40 Images onto a 3D Surface Mode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Annals of GIS), Vol.12, No 2, December 2006: 92-97Zhen Liu , Peng Gong , Peijun Shi , Houwu Chen, T. Sasagawa, Lin Zhu. Automated Urban Building Change Detection Using Ultracamd Images and Existing CAD Data. MAPPS/ASPRS 2006 Fall Conference November 6 – 10, 2006 * San Antonio, Texas.刘臻,樊秀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集中管理模式探索[J]. 教育信息化, 2006,10(增): 75-78.陈厚武,常歌,刘臻,平行四边形的逐级抽象感知提取算法[J]. 计算机工程,2006 Vol.32 No.2 P.218-219,225Liu Zhen , Gong Peng , Shi Peijun , Sasagawa T. Study on 3D Textured Building Model Based on Ads40 Image and 3D model. ISSTM 2005, August, 27-29, 2005, Beijing, China, ISPRS, XXXVI-2/W25: 189-193刘臻,宫鹏,史培军,Sasagava,何春阳. 基于相似度验证的自动变化探测研究[J]. 遥感学报,2005.9(5):537-542.刘臻,宫鹏,史培军,基于分层多模板匹配的影像自动配准方法研究[J]. 计算机应用,2005.25(2):322-325陈厚武,常歌,刘臻,一种多级过滤提取直线的新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增): 155-156Liu Zhen; Sasagawa, T; Gong,Peng ; Shi Peijun Study on automation change detection based on object similarity for high resolution imagery[C]. Map Asia 2004, Beijing, China,August 26-29,2004.刘臻,史培军, 宫鹏 . 血吸虫病流行要素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8):75-78刘臻,衷克定,白双宝. 基于JSP与Notes架构B/S的电信管理信息系统[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8:88-90刘臻,史培军,王平.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财产保险业防灾减损决策支持系统[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 26(3):p79-81曹彤,刘臻. 用于建立三维GIS的八叉树编码压缩算法[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7(1):p50-54刘臻,戚培德. 中学考试题库管理系统设计方案[J]. 中国电化教育,2000,9:60-62.刘臻,彭望录. GIS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 地球信息科学,1998,1(1):39-45.刘臻,彭望录. 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1998,3(增)刘臻. 多媒体GIS词典的设计与开发[J]. 计算机时代,1998,3:9-11.刘臻,彭望录. IDRISI for Windows的文件结构与存取方法[J]. 地理信息世界,1997,3

(BOOK) Hussein A. Abbass, David G. Green and Jing Liu, Dual Phase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pringer, to be published, 2012. (BOOK) Licheng Jiao, Jing Liu and Weicai Zhong, Co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nd Multiagent Systems, WIT Press, UK, 2012. (It is a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hinese monograph.Chenlong Liu, Jing Liu (Corresponding Author), Zhongzhou Jiang, A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similarity for community detection from signed social networks, 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 44(12), pp. 2274-2287, 2014.Yadong Li, Jing Liu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Chenlong Liu,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and memetic algorithms for community detection from signed social networks, Soft Computing, 18(2): 329-348, 2014.Xiong Jian, Jing Liu, Yingwu Chen, and Hussein A. Abbass, A knowledge-based evolutionary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for stochastic extended resource investment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s, IEEE Tra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14, 18(5): 742-763.Weicai Zhong, Jing Liu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Li Zhang,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continuous strategy games on graphs and social networks under weak selection, Biosystems, 2013, 111(2): 102-110.Weicai Zhong, Bijan Raahemi and Jing Liu, Classifying peer-to-peer applications using imbalanced concept-adapting very fast decision tree on IP data stream, Peer-to-Peer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 6(3): 233-246.Ruochen Liu, Xiao Wang, Jing Liu, Lingfen Fang, Licheng Jiao, A preferenc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based on adaptive rank clone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Natural Computing, 2013, 12(1): 109-132.Jian Xiong, Yingwu Chen, Kewei Yang, and Jing Liu, A decision support model for multi-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using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s, 2013, 6(2): 337-353.Jian Xiong, Ke-wei Yang, Jing Liu, Qing-song Zhao, and Ying-wu Chen, A two-stage preference-based evolutionary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for capability planning problem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2, 31: 128-139.Carlton Downey, Mengjie Zhang, and Jing Liu, Parallel linear genetic programming for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Genetic Programming and Evolvable Machines, 2012, 13(3): 275-304.Jing Liu, Hussein A. Abbass, David G. Green, and Weicai Zhong, Motif difficulty (MD): A predictive measure of problem difficulty for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using network motifs,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Journal (MIT), 2012, 20(3): 321-347. (doi:10.1162/EVCO_a_00045)Weicai Zhong and Jing Liu (Corresponding Author), Comments on Scale-free networks without growth, Physica A, 2012, 391: 263-265.Li Zhang, Wei-Da Zhou, Pei-Chann Chang, Jing Liu, Zhe Yan, Ting Wang, and Fan-Zhang Li, Kernel 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er, 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12, 60(4): 1684-1695.Jing Liu, Hussein A. Abbass, Weicai Zhong, David G. Green, Local-global interac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scale-free networks with community structures, Artificial Life, 2011, 17(4): 263-279. (doi:10.1162/ artl_a_00038)Lam T. Bui, Jing Liu (Corresponding Author), Axel Bender, Michael Barlow, Slawomir Wesolkowski, and Hussein A. Abbass, DMEA: A direction-based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Memetic Computing, 2011, 3(4): 271-285.Jing Liu, Jinshu Li, Weicai Zhong, Li Zhang, and Ruochen Liu, Minimum span frequency assignment based on a multiagent evolutionary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warm Intelligence Research, 2011, 2(3): 30-43.Xue Li, Jing Liu, Quan Z. Sheng, Sherali Zeadally, and Weicai Zhong, TMS-RFID: temporal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RFID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Springer, 2011, 13(4): 481-500.Weicai Zhong, Hussein A. Abbass, Axel Bender, and Jing Liu, Mixed strategy and coevolution dynamics in social networks, Physica A, 2011, 390(2): 410-417. (doi:10.1016/j.physa.2010.09.031)Jing Liu, Weicai Zhong, and Licheng Jiao, A multiagent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2010, 40(1): 229-240.Ruochen Liu, Licheng Jiao, Yangyang Li, and Jing Liu, An immune memory clonal algorithm for numerical an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Front. Comput. Sci. China, 2010, 4(4): 536-559.Jing Liu, Xue Li, and Weicai Zhong, Ambiguous decision trees for mining concept-drifting data streams,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9, 30(15): 1347-1355.Bijan Raahemi, Weicai Zhong, and Jing Liu, Exploiting unlabeled data to improve Peer-to-Peer traffic classification using incremental Tri-Training method, Peer-to-Peer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2009, 2: 87-97.Jing Liu, Weicai Zhong, and Licheng Jiao, Moving block 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general floorplanning with arbitrarily shaped rectilinear blocks, IEEE Trans.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8, 12(5): 630-646.Jing Liu, Weicai Zhong, and Licheng Jiao, An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numerical optimization, IEEE Trans.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2007, 37(4): 1052-1064.Jing Liu, Weicai Zhong, and Licheng Jiao, Comments on 'the 1993 DIMACS Graph Coloring Challenge' and 'Energy Function-Based Approaches to Graph Coloring',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2006, 17(2): 533.Jing Liu, Weicai Zhong, and Licheng Jiao, A multiagent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problems, IEEE Trans. Syst., Man, and Cybern. B, 2006, 36(1): 54-73.Licheng Jiao, Jing Liu, and Weicai Zhong, An organizational co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6, 10(1): 67-80.Weicai Zhong, Jing Liu, Mingzhi Xue, and Licheng Jiao, A multiagent genetic algorithm for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IEEE Trans. System, Man, and Cybern. B, 2004, 34(2): 1128-114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