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先下手,脱险又建功
汉朝的青年班超,被派作为外交官的随从武官,带领36人,出使西域各国。首站到达鄯善国。鄯善国王头几天热情招待,后几天就冷淡起来。原来鄯善国处于匈奴与汉朝之间,处于被争夺的地位。班超敏感地觉得这一定是匈奴也派使者来了。现在的冷淡潜伏着他们的生命危机。于是,他们对负责招待他们的鄯善国人进行恐吓,得知匈奴使者的人数和住宿地。然后,他向手下36名武士分析形势,这时只有上中下三策。下策是坐以待毙,中策是逃走,但逃不多远仍是死路,上策是先下手为强。大家同意了,便在当天夜里摸到匈奴使者住处,匈奴使者毫无防备,100多人全部在睡梦和慌乱中被杀。这样,鄯善国向汉朝亲近了。班超先发制人,既脱了险,又为国建了奇功。郑和先发制人降服锡兰国
明成祖时,太监郑和三次下西洋,率领舰队,载着珠宝、土产等,恩威并施从事外交活动,使沿海小国臣服明朝。
一次,他们抵达锡兰国。当地的中国移民向郑和申诉了锡兰国王虐待来此拜佛的中国人。郑和派人晋谒国王,国王竞假意邀请郑和入城,想要趁机扣留他们,同时将全国5万兵马倾巢出动去海边抢掠郑和的船队。
郑和在此危急关头,深知必须先发制人,于是他趁锡兰军队全部离城去海边的机会,率领手下精兵2000人,攻打锡兰都城,俘虏了国王。同时又设伏兵,把慌忙从海边赶回的锡兰军队拦腰截断,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从此,锡兰国王才臣服明朝。
司马懿神速平叛乱
公元227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秘密联结蜀、吴谋反。新城是现在湖北房县。当时魏军统帅司马懿得到谋反的情报,他的兵马住在宛城,就是现在河南省南阳市。按惯例,司马懿必须向洛阳的魏明帝报告此事,得到批准后才能发兵平叛。但是司马懿计算路程和时间,不行。从南阳到洛阳往返1600里,要走半个月。再从南阳到孟达叛变的地方,1200里,要走10多天。若要等报告魏帝后才发兵,就只有在孟达叛变后的一个月后,魏军才能赶到叛军驻地。
而魏军4倍于叛军,但魏军只有1个月的粮草储备,叛军粮草则够吃一年,如果向洛阳皇帝请示后再出兵,那么魏军到达叛军地点之时,正是粮尽之日。1个月的时间也让叛军做好充足的近战准备,这样汉军必败无疑。
于是,司马懿擅作主张,仅8天兵临城下。孟达惊慌地说:“我才举事8天,而汉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8天之内,叛兵来不及加固工事,军心动摇,难以支持。孟达的外甥和部将邓贤、李辅开门投降,魏军拥进城内,斩杀孟达,俘虏1万多人,仅用16天就平定了叛乱。
这是兵贵神速的著名战例。稍为迟疑,就会丧失战机。
政变:先发制人
政变的特点都是先下手为强,擒贼先擒王。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如果不先下手,那么他就成了他哥哥、弟弟联盟陷害他的刀下之鬼了。武则天废立卢陵王,雍正窃登宝座,慈禧毒杀光绪,都是如此。
勃涅日烈夫发动政变,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也是先下手为强。
希特勒在1923年在巴伐利亚发动酒吧厅政变,也是先下手为强。
搞政变所用的部队一般都不多,而是在将被推翻的首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形成政变范围的局部优势,擒获或处死原首脑,关键在于先下手。“谁开第一枪,谁就第二个死”
一位前苏联国际问题评论家对美苏核对峙有一句形象的话,就是“谁开第一枪,谁就第二个死”。意思是说苏美都拥有摧毁对方的能力,而且不管你是不是先动手。因为一方如果想制对方于死地,先动了手,而另一方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即可迅速查出你的行为,马上进行回击,最后的结果是同归于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生产了原子弹,并对日本广岛、长崎进行了攻击,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动摇日本军心、民心的作用,促成了天皇下定决心投降。
当时,苏联也已接近制造出一颗原子弹。1949年9月,苏联爆炸了第一个原子弹。不久,双方又制造了破坏力更大的氢弹。后来双方军备竞赛加剧,两国拥有的核弹头5万多枚,占世界现存核弹头97%,其杀伤力相当于200多亿吨TNT炸药。双方可将对方摧毁几十次。有些科学家认为,美、苏如发生核战争,地球就要毁灭,会分不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灰烬。这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甚至出现许多科学家所说的“核冬天”是完全可能的。
联合国秘书处发表了一份《核战争的气候影响,包括核冬天》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烟雾总量将达到3亿吨。同时还有好几亿吨的尘埃会从地表爆炸喷射到大气层中。“万物生长靠太阳”,尘埃蔽日,地球会出现严冬,人类就无法生存。
正是由于美苏在核武器方面旗鼓相当,各有千秋,谁都可以在对方实施突然袭击后迅速进行第二次打击。这种势均力敌的状况使得美苏谁也不敢动手。5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如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中东几次战争,美苏双方都在剑拔弩张之后妥协退让。这是这种力量不相上下,谁都害怕核报复的反映。
可见,核武器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威胁,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局面,同时,它又成了制约战争、,维持战后和平的有效工具。人类要想求得永久的和平,消灭核武器是十分必要的。和平竞赛,共同发展才是世界唯一的出路。
世界战争中的突然袭击
1939年9月1日,波兰军队还在酣睡,德国军队出动2300架飞机和万门大炮,向波兰全境进行轰炸炮击,接着64个师以每昼夜30至5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不到一个月就使波兰亡国。
1941年6月22日,德军出181个师、218个旅、4980架飞机,3350辆坦克向苏联发动“闪电战”,一周之内,攻入苏联境内数百公里,使苏联在战前初期蒙受巨大损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3个多小时,炸毁炸伤美国舰船79艘,击毁飞机230架,毙伤4575人,使美军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1968年8月20日,苏联纠集波兰、东德、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国军队,出动25万军队,800架飞机,7000辆坦克,联合从地面和空中向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突然袭击,6个小时就基本上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足先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讲“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是讲秦亡之后,各种政治军事力量逐鹿中原,只有高材疾足的人才能先得到全国政权。到了清代,叶稚斐《吉庆图传奇·会赵》,就将此意发展为“捷足先登”了:“所谓秦人失鹿,捷足先登。”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也是讲的同一意思。
首创邮政快递
50年代中期,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需要,快递快运,时间就是亏损,时间就是生命。然而没有一家公司敢冒险来开创这种业务。
那时,美国耶鲁大学一个叫弗雷德·史密斯的小伙子写了一篇论文,阐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连夜送邮包的系统。这篇论文得分为“C”,相当于3分:刚及格。评阅论文的教授认为,他的想法太不着边际。
1969年史密斯24岁,充当了赴越作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员。服役期满,他说服家里兄弟姊妹集资400万美元,说服不怕冒险的资本家集资8000万美元。8年后即1973年,成立联邦快递公司,一个由14架法国造的“猎鹰”喷气机组成的机队把25个城市联系起来。不过在第1天晚上,顾客只送来16个邮包。
到1975年,公司连年亏损。1974年亏损2900万美元。他的两位姐姐控告他“”,贷款单位派来了新的总经理。公司几次面临关门的险境。但史密斯抵押了自己在外面的全部股票,卖掉了自己的汽车,甚至在经过赌城拉斯维加斯时,把仅有的几百美元拿去孤注一掷,把赢回的钱邮回公司发工资。从而把公司勉强维持下来。
1976年情况有了转机。1981年又增加了快递信件业务,公司业务开始蒸蒸日上,1988年的收入约46亿美元。他是咬着牙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
他的这种创业冒险精神,毕竟还是感动了一些人来支持他。有一个工人开车往机场送包裹,途中没油了,但恰巧身上没一分钱,但他低押了手表,按时完成任务。因为快递公司的整个吸引力是在交件后的次日上午一定送到收者手中,白天收晚上飞,次日上午在本城专送。史密斯选用一个在中心地带的机场,每架飞机一夜一往一返,把各地的邮件集中一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将包裹分检,然后飞机又装上送回本城的邮件回飞。
他胜利了。现在,投入运行的飞机有255架,每晚平均投递邮件100万件,还拥有2.4万辆电脑化的邮件投递车和一支5.7万人的工作人员队伍。
他的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邮政局递送邮包至少要3~5天,无法向他挑战,被迫向快递法靠拢。
有一则幽默广告:一个经理命令办事员必须将包裹“次日送到”,但不准交给联邦快递公司,经理刚转身一走,办事员诡秘地一笑,拿起电话呼叫:“哈罗?联邦快递公司……”
“哈罗:联邦快递公司”这句话,如今成了美国流行的口头语,它包含着讽刺、幽默,甚至嘲弄糊涂上司的意味,这句话,也是对联邦快递公司创业冒险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现在邮政快递已经风靡全球,连中国也搞起来了,也许你们家的人就已经用过快递了。
首创自选超级市场
上个世纪末,美国少年约翰·哈特福特进入零售食品业。顾客久等,店员从存货有限的货架上取商品。他决心改变这种现象。到1951年,他已经创造了顾客自选的零售商店,后来发展成超级市场。
他的公司叫A&P公司,1936年拥有20家超级市场,3年后发展成1100家。
从此,零售日用食品商业都向超级市场方向发展,遍及全球。
首创有奖销售
美国普及克特·甘布尔公司(简称P&G公司)是全美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和生活用品生产厂家。1989年利润为12亿美元,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
美国原来生产的肥皂又黑又粗糙,不美观又损害妇女皮肤。普罗克特和甘布尔表兄弟便从这儿起家,他们想到《圣经》中的一段话:“来自象牙宫的人,你所有的衣物都沾满了沁人心肺的香气!”便取名为“象牙肥皂”。他们生产出纯白、圆角,对皮肤很有好处的肥皂,很快“象牙肥皂”传遍美国并获得世界声誉。由此奠基,他们成立了P&G公司。
他们每年投资5亿美元为研究发展经费,他们首创了“一日回忆”法和查询电话。“一日回忆”法即调查顾客在今天所接触到或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品的感受,有何不便之处,或有何新的需求。查询电话则是在总部有50位工作人员从早到晚答复顾客的咨询,从这里可以了解消费者现在需要些什么东西。名牌食品欧力宝即是受到顾客查询电话的启示而开发出来的。
他们还首创了“有奖销售”。这一促销方法最初是针对儿童的。广告上一个小男孩对一个妇女说:“请把你的象牙肥皂包装纸给我好吗?我收集到15张寄到P&G公司可换到画册和写字垫板。”女士答:“对不起,我的孩子和你的想法一样,也在收集。”这对家庭妇女使用象牙肥皂有很大推动。杨子荣先发制住小炉匠土匪小炉匠栾平曾被解放军俘虏,杨子荣还审问过栾平。在杨子荣扮做土匪打入座山雕匪巢后,栾平从解放军那儿逃脱竟然闯进了座山雕的威虎厅。栾平一见到杨子荣,立即会向座山雕揭发杨子荣是共军的真面目,此是燃眉之急。杨子荣急中生智,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对栾平说:“栾平兄弟,你不是说得了联络图,要去献给侯专员,你自称凤凰要把高枝占,为什么又到三爷(座山雕)这儿来了!”这一下,激起了座山雕恨栾平的情绪,使栾平处于有口难辩的被动境地,终于由座山雕下令,由杨子荣亲手杀了栾平,解除了危机。杨子荣此举保证了最后剿灭座山雕这股土匪的胜利。
生意和专利,捷足先登
在经济场中,某地急需一批货物,几个集团都得了这一情报,那么只有先下手的人才能得此赢利的战机。杭州万向节厂是农民企业家鲁冠球创办的,是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当他刚刚探知机械工业部要在全国50多个生产万向节的厂家中,选择3个整顿得最好的企业作为国家定点厂家时,便采取紧急措施,把3万套万向节次品运往废品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在国家派人来检测时,考分99.4,中了状元,成了国家定点生产厂家,一步登天。
在推销战中,先声夺人,大做广告,使日本西铁城手表畅销全球。他们用直升飞机在澳大利亚指定广场,来个天女散花,把手表从空中撒下,空中下表雨,谁拾到归谁。这手表从高空摔下居然不坏,可见质量之好,于是美名广传,销路大开,表未上市,已经先声夺人。
在申请专利时,也必须先声夺人,先发制人。贝尔是世界公认的电话发明人。在他的专利被承认之后,才发现在他之前,已有人发明了类似的装置,但因为那个先发明的人没有先申请专利保护,也没努力向社会宣传和推广,因而遭到埋没,悔之已晚。
在体育运动中,先声夺人也是十分重要的计谋。上半场即一鼓作气占了优势,把比分大大拉开,下半场对方的士气就会低落。拳击手如果开门三扳斧,把对手击伤,对手再有好本领也因伤和体力、心理上的原因而难于扳回,形成大势已去的局面。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戏剧中,主角还未出场,其唱腔已经令人倾倒,这是先声夺人。在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还未出场,好人的称赞和盼望,坏人对他的痛恨和畏惧,已经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读者也盼望他早点出场。先声夺人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之一。
同时,一部新电影才刚刚签约,媒体就大势炒作,广而告之。让人开始期待。期待,从而发明出期货。
烟台啤酒闯入上海市场
30年代烟台啤酒原来知名度很低,那时上海的啤酒市场被外国碑酒垄断着。烟台啤酒厂绞尽脑汁,想出了一条先声夺人之计,在烟台啤酒进入上海市场之前,策划了两台喝酒大赛和找酒大赛的喜剧。
一天,上海“新世界”游乐场同意烟台啤酒厂在上海各大报上刊登启事:某月某日,凡持“新世界”日常门票者,可以免费在游乐场内喝烟台啤酒,喝得多的,按前三名分别给予厚奖。这一下,上海市万人空巷,争先恐后来喝烟台啤酒。这天,被喝掉500箱每箱48瓶的烟台啤酒。上海市各家报纸也竞相报道喝酒盛况,尤其是得奖者的醉态和得意忘形之态,使整个上海为之轰动。
一个月之后,烟台啤酒厂又来一个惊人之举。在报上登消息,定于某星期日在半淞园内隐藏一瓶烟台啤酒,谁能找到这一瓶啤酒,奖励啤酒20箱。这一天,半淞园内人山人海,大家都想找到那一瓶藏起来的烟台啤酒。巡捕房不得不调动很多人出来维持秩序。
这样一来,烟台啤酒成了上海人家家户户开心的话题,一提到烟台啤酒,大家便有了一种欢快的情绪。于是,不久,烟台啤酒便闯入了上海市场,与外国啤酒分庭抗礼了。
史密斯因实验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贡献而获得2002年的另一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他建立了用于经验经济分析尤其是可变换市场机制的工具——实验室测试方法。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修正和测试基础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而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1948年哈佛大学的张伯伦教授在课堂上通过对被实验者(学生)指定价值和成本参数,建立需求与供给曲线,进行对市场机制的检验,但他本人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是经济学一个分支学科产生的开端。应该说实验经济学的产生是与博弈论联系在一起的,50年代初兰德公司的数学家与心理学家对处于雏形的博弈论进行实验。几年后作为研究生的弗农·史密斯对张伯伦的实验方法有所涉及,以后当他在普度大学任教时开始进行应用尝试和改进,这种被称为“双向式拍卖”的集中式市场机制,较好地接近于用于现代金融和商品市场的交易体制。弗农·史密斯有关实验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是1962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竞争性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1965年又在该刊发表“实验性拍卖市场与瓦尔拉斯假定”,从而奠定其实验经济学开创者的地位。1971年史密斯与同事和好友一同钓鱼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他们认识到实验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经济学,而且还可应用于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实验经济学方法仍无法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曾引发一场经济学家与心理学家之间的芝加哥大论战,论战的核心是有关优化和均衡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参与者有肯尼思·阿罗、丹尼尔·卡纳曼、查尔斯·普劳特、赫伯特·西蒙、理查德·泰勒、理查德·泽克豪泽等人。实验经济学所涉及的实验设计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来支持或反驳经济模型和理论的预测能力。这些实验也已经被用来与博弈论的方法(即纳什均衡)进行比较,解释经济决策者(实验中的研究对象)的行为。比如说博弈论表明纳什均衡对于自愿贡献的公共物品所提供的方案是等待“搭便车”,因此不要为公共物品进行奉献。而实验经济学家则允许经济学家判定这一均衡是否与人类行为相一致,最后经济实验还被设计成能够测试经济模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假定的方法。参与研究的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经济模型或博弈模型,并且利用见习船员扮演代理人的角色来设计一个实验。这些实验结果将要进行分析,通常采用统计方法,并且要与理论模型所预测的结果(或假定)进行比较。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美国物理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这四篇论文中每一篇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由此变得举世闻名。在第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里,爱因斯坦通过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最终证明了能量子以及光子(即光的粒子)的存在。
另外一个是布朗运动,还有一篇是关于原子大小的测定,我们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学术贡献中占了一半,除了相对论之外,量子力学、光电效应都从爱因斯坦开始。
在该年度发表的论文中,爱因斯坦深信原子真实存在,直到那时,原子对科学界来说还更多的是一个对方程有用的数学工具,而不是物理实体。假设热水是由很多不稳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是热的,这些分子不稳定,到处移动,无规则地撞击花粉;爱因斯坦推论花粉的运动是碰撞的结果。爱因斯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需要结合热力学和经典力学来阐述他的观点,后者描述物体的运动,前者却研究大系统。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21年演讲中的爱因斯坦。
这时间完全长于现今的通用时间,欧洲攻读博士学位的五年时间很长,尽管这在当时并不罕见但如今平均时间却为三年。
爱因斯坦于1902年开始在瑞士专利局工作,您会注意到这年他刚刚获得博士学位。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找不到让满意的教学岗位,所以他需要另一个收入来源来维持生计。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
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
这四篇论文中每一篇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由此变得举世闻名。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在狭义相对论被提出10年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建了广义相对论学说,并据此推出光在引力场中是沿曲线传播的,在1919年被天文学家证实,轰动科学界。
爱因斯坦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学术贡献中占了一半,除了相对论之外,量子力学、光电效应都从爱因斯坦开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美国物理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6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1.《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2.《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3.《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4.《论动体的电动力学》5.《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6.《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年因此被定为“2005 世界物理年”。1905年3月,德国《物理年鉴》发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Über einen die Erzeugung und Verwandlung des Lichtes betreffenden heuristischen Gesichtspunkt),认为光是由分离的粒子所组成。爱因斯坦解释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光量子)组成的,并且量子可以像单个的粒子那样运动。“光量子”理论把1900年普朗克创立的量子论大大推进一步,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波动—粒子二元性。 1905年5月11日,德国《物理年鉴》发表一篇用布朗运动解释微小颗粒随机游走的现象的论文《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Die von der molekularkinetischen Theorie der Wärme geforderte Bewegung von in ruhenden Flüssigkeiten suspendierten Teilchen)。这篇论文是对布朗运动这种平移扩散的开创性研究。 1905年6月30日,德国《物理年鉴》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örper)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论文中提出了两个基本公理:“光速不变”,以及“相对性原理”。 1905年9月27日,德国《物理年鉴》刊出《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Ist die Trägheit eines Körpers von seinem Energieinhalt abhängig?),认为“物体的质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
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
这四篇论文中每一篇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由此变得举世闻名。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在狭义相对论被提出10年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建了广义相对论学说,并据此推出光在引力场中是沿曲线传播的,在1919年被天文学家证实,轰动科学界。
爱因斯坦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学术贡献中占了一半,除了相对论之外,量子力学、光电效应都从爱因斯坦开始。
1.爱因斯坦论测定分子大小的博士论文2.爱因斯坦论布朗运动3.爱因斯坦论相对论论文4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5.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假说的早期工作
平常先是初审,就是审核内容,然后排版,排版过后再提出修改意见,再后来返回给你让你按照意见修改,然后再回到编辑那,只要没问题就可以通过了
一般就是审稿,录取之后就是的校对编辑出版,有什么问题咨询汉斯出版社
在已经准备好文章的情况下,都会有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期刊
2、选好之后将自己的文章投过去。
3、投递成功之后,会审稿。初审、终审之类的。稿件量越多,周期就越长。
4、审稿结果出来。不通过的就不说了。通过了的会通知作者录用。
5、准备刊发所需要的版面资金。
6、费用到位之后,安排刊期。
7、到期就会顺利出版发行。有极特殊情况的,可能会延期。
不是人的我的都有发表
经济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是衡量一个经济学人是否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
你看到整条街的包子都卖5毛钱一个,还可以赚1毛钱。于是你也做包子出来卖,你计划卖4毛8一个,只赚8分钱。这样肯定所有的人都会来你这里买包子,所以你就发了。然而后来你发现,没多久其它店铺的包子也卖4毛8了。 这就叫:博弈论
一,博弈总论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面对如许重重迷雾,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净获利为零。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着) ,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 或“平衡” ,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 、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 ?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 准则,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对於每一个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够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 。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竞争双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随机使用某套最优策略中的各个步骤,就可以最终达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当。当然,其隐含的意义在於,这套最优策略并不依赖于对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话说,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虽然二人零和博弈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作为一个理论来说,它应用于实践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不提耽于游戏的玩家,可以说除了军事竞争,几乎难再有用武之地。二人零和博弈主要的局限性有二,一是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常常有多方参与而不是只有两方;二是参与各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一定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整个群体可能具有大於零或小于零的净获利。对於后者,让我们来看一个历史上最经典的有趣个例: “囚徒困境” 。话说警方抓到两个盗窃犯,惜证据尚不足,遂寄希望于嫌犯自己招供。警方把两个犯人隔离起来,分别审问,交代政策如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你招了,另一个人没招,那么就将你释放,另一人判20年;同样如果你不招,另一个人招了,那么你得被判20年,另一个人被释放。如果两个人都招,警方证据就足了,两人都判10年。至於两个人都不招的情况,不用警方交代,两个人都得判,但因证据不力,判得都要轻许多,比如1年。警方最后说,那边还有个警察,对你的同伙交代一模一样的政策呢。罪犯心里打起小九九,如果对方招了,我招是10年,不招是20年,是招划算;如果对方不招,我招是无罪释放,不招是1年,还是招划算。於是乎,招!两个“精明” 的小偷都招了,都被判了10年,正中警方下怀。聪明的读者,其实如果两个小偷都不招,就会被各判1年,对他们来说岂不更好?在这个囚徒困境问题中,参与者仍是两名(两个盗窃犯) ,但这不再是一个零和的博弈,人受损并不等於我收益。两个小偷可能一共被判20年,或一共只被判2年。对於多人参与、非零和的博弈问题,在纳什之前,无人知道如何求解,或者说怎样找到类似于最小最大解那样的“平衡” 。而找不到解,下面的研究当然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指导实践了。纳什对博弈论的巨大贡献,正在於他天才性地提出了“纳什均衡” 的基本概念,为更加普遍广泛的博弈问题找到了解。纳什均衡的基本思想是,在这个解集中所有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所用策略的最佳对策,没有人能够通过单单改变自己的策略提高收益。以前面的囚徒困境为例,如果小偷甲相信小偷乙招供,那么他的最佳策略是招供,而如果小偷乙相信小偷甲招供,那么他的最佳策略仍是招供。这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它是“自确定” 的。在囚徒困境中,只存在一个纳什均衡。但若将条件改变一下,在许多其它的具体问题中,纳什均衡可能不止一个。纳什巧妙地运用数学技巧,证明了如下纳什定理:对於任何一个n人参与,非合作博弈(零和或非零和) ,如果每个参与者都只有有限条策略,那么一定存在至少一个纳什均衡解集。象许多科学上最杰出的思想一样,这一概念以极简洁明了的方式解决了悬而未解的难题。看似简单,似乎属於那种“本来我也能想到” 的东西,然而那时除了纳什,一代宗师诺伊曼也没有想到。纳什均衡的提出,对博弈论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纳什均衡的概念已成为现代博弈论的基石和中心(虽然在少数博弈理论家中此点仍有争议) 。纳什的好友,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迪克西特曾说,“如果每次有人说起或写下纳什均衡这几个字,纳什都能拿到一块钱的话,那么他现在会是个大富翁了!”上面提到的博弈理论试图解决的都是非合作型问题,也就是参与者之间除了决策结果相互影响,没有其它形式的信息交流。通过囚徒困境一例可以看出,如果参与者两个小偷之间能够彼此商议,他们做出的策略决定会截然不同(当然是两人一起抵赖划算) 。诚然,在各种生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除了竞争关系,还存在合作关系,常常是两种关系并存,合理的合作能够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这是合作型博弈论研究的范畴。诺伊曼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建立了合作型博弈论的基本模型,但是对於其中及其重要的双向协商问题(即参与者如何“讨价还价”) ,没有能给出一个确定的解。纳什对这一领域同样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提出了讨价还价问题的公理化解法,直接裨益劳动经济和国际贸易,还在理论上利用这个解法良好的预测性进一步提出纳什方案:将合作型博弈中的协商转化为一个更广泛的非合作型博弈的一个步骤--协商的目的最终仍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此外,在测试博弈论的行为实验学上,纳什也是一名先驱。他曾展开讨价还价和联盟形成的实验,并曾敏锐地指出,在其他实验者的囚徒困境实验里,反复让一对参与者重复实验实际上将单步策略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大的多步策略问题。而后一思想初次提示了后来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起重要作用的重复博弈理论中缄默共谋的可能性。这些也许看起来略显枯燥的理论,以逻辑推理为工具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竞争和合作行为进行严谨有序的数学归纳,当数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将直觉上升为科学,再反作用于生活时,其影响之深远难以尽述。今天,纳什为之做出基础性贡献的现代博弈理论经过许多专家的不断发展,不仅自身理论体系日臻成熟和完善,而且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甚至生物学等各个领域。在生物学领域,博弈论被用于研究种族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种间和种内的竞争,以及单个基因之间的竞争,并反过来推动博弈论的思想发展。在政治、军事学领域,博弈论被用于分析选举策略、战争起因、立法议程安排等等重大事宜。在经济学领域,博弈论更是已经融入整个学科的主流,经济学教材和杂志无不收入博弈论的内容,经济学家们已经把研究策略相互作用的博弈论当作最合适的分析工具分析各类经济问题,诸如公共经济、国际贸易、自然资源经济、工业管理等等,等等。就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学的直接效益,举个实例,如《美丽心灵》一书中提到,1994年美国政府向商家拍卖大部份电磁波谱。这一多回合拍卖由一批博弈论专家本着最大化政府收益和各商家的利用率原则精心设计,取得极大的成功。政府获得超过一百亿美元的收入,各频率的波谱也都找到了满意的归宿。与此相对映的是,新西兰一个类似却没有经过博弈理论设计的拍卖会惨遭失败。政府只获得预计收入的15%,而被拍卖的频率也未能物尽其用。譬如因为无人竞争,一个大学生只花1美元就买到了一个电视台许可证!正因为博弈论对现代经济学具有如此重大的冲击和影响,1994年瑞典皇家学院宣布该年全世界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之经济学奖颁发给包括纳什在内的三位数学家,以表彰他们对非合作型博弈论的开拓性分析。二, 以下的六段是关于纳什的介绍世界终于因为博弈论而承认了纳什的天才,这一年,他已是66岁的老人。与其在科学上令人眩目的杰出贡献相比,他用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书写的充满才华和激情、充满磨难和苦痛、交织理性和疯狂的传奇人生,竟也毫不逊色,教人无限感慨和敬仰。纳什出生于1928年一个电子工程师家庭,少年时代一方面性格孤僻,一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数学才能。17岁进入今卡耐基梅隆大学时原专业是化学工程,但是在慧眼识珠的老师的建议下,转行专攻数学。在此期间他选修了一门国际经济学课程,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命题的兴趣,后来发表的关于合作型博弈讨价还价问题的论文就是源于这时的一些想法。20岁时纳什在卡耐基拿到数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优裕的奖学金,成为这里的一名研究生。他对许多数学学科都表现出兴趣,如拓扑学、代数学、几何学、博弈论和逻辑学等。着手准备博士论文时,他决心独创一个属於自己的崭新课题。最终过去曾思考的讨价还价问题引导他建立非合作型博弈论的基本原理。1949年,21岁的纳什写下一篇著名的论文《多人博弈的均衡点》,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解法、整个现代非合作型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奠定了44年后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1950年纳什曾带着他的想法去会见当时名满天下的诺伊曼,遭到断然否定,但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宽松的科学环境下,他的论文仍然得到发表并引起了轰动。同年他以论文《非合作型博弈》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以纯数学家自居的纳什,毕业后在兰德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证明了一个反直觉的等距嵌入定理,并引入全新的方法证明困难得多的高维等距嵌入定理,强有力地推动了对偏微分方程存在性、唯一性和连续性定理的证明。对於纯数学家来说,数学是精神的艺术体操,评判一项研究的优劣,标准在於其数学深度及是否引入了数学新思想、新方法,或是解决了长期悬而未解的难题。从这一角度,纳什的这一成果,以及数年后于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时的更加艰深的数学研究,比他的纳什均衡还要让数学同行们信服。确实,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纳什春风得意、事业就要达到顶峰时,却突然遭受命运无情的重重一撞,从云端坠下地狱。纳什在他的而立之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早在1952年,纳什懈逅了一位大他5岁的姑娘,与之交往,次年有了个私生子,此后仍一直与她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1956年他的父母发现了儿子的风流韵事,不久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不知是否与此打击有关,也不知纳什是否曾为此自责。1957年他与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美丽的女学生爱莉西娅结婚,此后四十多年患难与共的爱情和亲情可以见证,这或许是他的个人生活中最完美、最幸运的一刻。1958年爱莉西娅身怀有孕,尚未分娩,纳什的精神状况就开始恶化。他的举止越来越古怪,一步步走向心智狂乱。纳什所患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可怕的一种。病人被时断时续不切实际的疯狂念头充斥头脑,并且会产生幻视、幻听,同自己假想出来的人交谈。纳什会着对空气说,某份报纸里藏有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只有他能破解的信息;会突然辞去在麻省的职位,只身跑到欧洲,要放弃美国国籍,还是爱莉西娅跟去把他拖回来;在家中,他不断地威胁着妻子爱莉西娅。万般无奈之下,爱莉西娅于1962年和纳什离婚。但是她对他的忠诚爱情并没有就此消失。70年纳什的母亲去世,而他的姐姐无法负担他,就在纳什孤苦无依、就要流落街头的时候,善良的爱莉西娅接他来与自己同住。她不仅在起居上关心他,而且以女性特有的细心敏感照料着他的心情。她体贴他不肯去医院封闭治疗的愿望,并把家搬到远离喧嚣的普林斯顿,希望宁静熟悉的学术氛围有助于稳定纳什的情绪。这是一场奇特的博弈。纳什,这个研究理性策略的数学天才,猝然间失去了赖以自傲的理性思维,身不由己地在清醒和疯狂之间来回挣扎徘徊,是永远坠向深渊还是走回家园?在那个无人能解的世界里,他始终没有放弃的对数学的热爱。我们无法知道纳什所承受的所有痛苦,但是足可以揣摩意愿和能力之间的巨大冲突是怎样漫长的精神灾难。幸运的是,在这场博弈里,还有一个忠贞不渝的参与者,当他喃喃自语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时,当他象幽灵似的逡巡于绿色校园时,总是一双温存的眼睛和手臂勇敢地陪伴着他。世上最坚强的两样东西,意志和爱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最优策略,那就是 - 奇迹。是的,世界目睹了这场博弈的喜剧性结局,在纳什罹患精神分裂症三十余年后的九十年代,他的精神逐渐恢复了正常。1994年纳什博士在为诺贝尔奖撰写的自传中没有提及精神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倒是说精神失常使他摆脱了常轨思维的束缚,可以帮助他创造全新的理论。结尾处他写道,“从统计上说,任何数学家或科学家在66岁时,都似乎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的建树。但我仍在努力着,那25年异型思维的‘假期’ 本来就是不正常的。这样我就还有希望,也许通过目前的研究或将来产生的新思想,我还能够做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读到此处,不能不为之一叹,叹这个博弈论大师非凡的天才,叹他顽强的意志,和对科学毫无保留的执着之心!或许,这些也是爱莉西娅爱的源泉罢?世事如棋局局新。前一辈人的辉煌和辛酸俱已成为历史,未来掌握在后来者的手中,取决于他(她) 们的每一个决定。我们的人生,又将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博弈呢?三,(下面是我收集到的一些例子,对其中的内容我自己作了一些修改,更简洁,即使你不是经济专业的学生也容易理解)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博弈意味着通过选择合适策略达到合意结果。作为博弈者,最佳策略是最大程度地利用游戏规则;作为社会的最佳策略,是通过规则引导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 永不停息的博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看做是永不停息的博弈决策过程。人们每天从一早醒来就必须不断地作决定,我们日复一日决定早餐要吃什么,直到养成固定的饮食习惯;要不要到超市疯狂采购一番;要、在转盘赌局里下红或是下黑,甚至读一本书……不管有意无意,深思熟虑或一时冲动,你已经开始读这本书了——这就是一个决定。还有更重大的:报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开展一项研究、如何打理生意、该和谁合作、做不做兼职、要不要辞掉工作、要不要竞争总裁的职位。甚至是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该和谁结婚、要不要孩子、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等,这只不过是人生重大决策的几个例子。在这些决策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你并不是一个人在作决定,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世界里作决定。相反,你的身边充斥着和你一样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你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别人的选择和决策直接影响着你的决策结果。鲁滨孙一个人沦落荒岛,做什么都是他自己说了算;可是等来了个“星期五”,他就要面对博弈问题了。 博弈论是由两位杰出的学者——冯·诺曼和摩根斯坦在上世纪中期创立的。用专业术语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 为了解释和理解博弈决策的相互影响,我们不妨设想一个石匠的决策和一个拳击手的决策会有什么区别。当石匠考虑怎样开凿石头的时候,他的“对象”原则上是被动的和中立的,不会对他表现策略对抗。然而,当一名拳击手打算攻击对方要害的时候,不仅他的每一步计划都会招致抵抗,而且他还面临对方主动的攻击。他必须设法克服这些抵抗和攻击。 在人与人的博弈中,你必须意识到,你的商业对手、未来伴侣乃至你的孩子都是聪明而有主见的人,是关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和中立的角色。一方面,他们的目标常常与你的目标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当中包含着潜在的合作因素。在你作决定的时候,必须将这些冲突考虑在内,同时注意发挥合作因素的作用。 为了自己,也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合作,你需要学习一点博弈论的策略思维。正是因此,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贴士: 博弈论说来有点绕嘴,但是内容还是很好理解的,那就是每个对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也要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游戏是人生的抽象 “博弈”这个词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它就是“游戏”的意思。更准确点说,是可以分出胜负的游戏。博弈论如果直译就是“游戏理论”。不妨说,博弈论是通过“玩游戏”获得人生竞争知识的。 游戏是什么?简单地说,游戏是人生的抽象。 比如国际象棋,有这样几种角色:国王、皇后、骑士、主教和小兵,俨然是一个政教兼具的小王国。当然,比照人生,这个模型是太简略了,但是一样可以反映人生的某些道理。而且,惟其简略,这些原本被生活的复杂表象所掩盖的道理才更清晰可见。 面对复杂事物时,人们常落入见树不见林的陷阱,被细节压得喘不过气来,找不到重点。而在游戏中,可以反映出一些现实世界的问题,并将干扰因素减至最低,是一种很适当的决策入门方法。 围棋可能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游戏,它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但直到现在,我们也未必真弄懂了它。最简化的棋盘——纵横各19条线(最初是17条)编织成的一张网;最简化的棋子(只分黑白两色);最简单的规则(轮流下子,两气活棋,空多者胜,再加上一些“劫争”之类的补充规定),一个对围棋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在几分钟内学会,可是它的玄妙深奥却又超过了任何一种棋类游戏。如果你对围棋下过一些工夫,你就一定能从中领悟某些哲理,例如“不输就是赢”、“流水不争先”、“乱中求胜”、“过犹不及”等等。在这一点上,游戏有些像我们从小阅读的寓言故事,我们不正是从这些“小中见大”的故事中学会生活的道理吗? 不要小看游戏,它的确是人生的模型。从小我们就是从游戏里学习怎样生活、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适应并利用这世界上的种种规则,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人格。因此,千万不要低估游戏,它确实能反映真正的人生。 贴士: 零和游戏:游戏者有输有赢,但整个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整个博弈的过程就是一个零和游戏。 从游戏到人生 一个参加了海湾战争的美国飞行员回国后,有人问他对战争的感想,他回答道:就像在玩电脑游戏。事实上,现在很多电脑游戏已经被应用于军事训练。“9·11”之后,微软的一款飞行游戏受到了关注,因为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体验驾驶飞机在纽约等大城市上空飞行的感觉,甚至可以从世贸大楼中间穿过。人们担心:恐怖分子可以借助这个游戏获得练习机会,或许他们已经这样做了。 游戏是学习的好方法。击败了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曾说过:“滑铁卢之役的胜负是在伊顿中学操场上决定的。”平时勤于练习技巧和战术,在危急时才不致慌了手脚,这个原则适用于大多数的比赛或游戏。 最妙的是:在游戏过程中,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当然除了部分自尊外,即使是输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在大富翁的游戏中,你可以从一眨眼输掉几百万元的经验里,学会如何精明地买卖房地产,事后又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游戏各不相同,对游戏者的要求也不同。有些人长于思考性的游戏,但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决策智慧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在拳击或相扑这样按“重量级”来划分比赛等级的游戏中,聪明才智就不那么重要了。 玩游戏需要用到许多不同类型的技巧。其中一种是基本技巧,比如打篮球不能缺少的投篮能力、在法律界工作不能缺少的案例积累、玩围棋游戏的时候还需要记住大量的“定式”(双方可以接受的变化,可称为围棋盘上的“均衡”)等。这些技巧一旦脱离了游戏,可能就没有多大用处了。但博弈论的策略思维则是另外一种技巧。策略思维从你的基本技巧出发,考虑的是怎样将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战略的筹划和博弈论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你的决策必须赢过对手,个人、家庭、部族或国家才有活命的机会。 贴士: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园林。每逢周末,总是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采花、拾蘑菇,更有甚者还在那里搭起了帐篷露营野餐。虽然管理人员多次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还竖起了“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可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迪梅普莱知道了这种情况后,就吩咐管理人员制作了很多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有人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后,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的字样,并把它们立在园林四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私自闯入她的园林了。——如果习惯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就要调整自己的视角和观念。 多人博弈不可避免的矛盾 游戏不只限于两个对手,有很多游戏是多人参加的。如果后果要由许多人共同承担,那么整个决策过程将会更加困难;因为你将面临不同成员与不同目标的排列组合。而关于多人决策,可以通过小组对抗的模式来了解,在这类竞赛中,好的决策可以创造胜利。 真正的多人决策有许多不同的形态:有时候虽然参与决策人数众多,却只要一种意见,这是理想委员制;有些是两人共同参与决策,但却处于对立的状态,如角力、下棋、击剑、网球单打等;另外还有多人多意见的决策形态,如国会、联合国、扑克牌局、政治党派等。姑且不论生活品质高低,这些决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人类在地球上的永续生存。然而,虽有许多极重要的决策有待确定并付诸实施,但我们却没有一套理性的做法完全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之类的困境。每个决策者与选择方案的组合都自成一个系统,成就的决策好坏不一,也有些组合则完全无法运作。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作出不自相矛盾的决策。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的选择�即策略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动者的选择。处于一个博弈中的决策者称为参与者,而他们的选择称为行动。一个博弈当中的参与者的利益可能严格对立,一人所得永远等于另一人所失。这样的博弈称为零和博弈。 不过,更常见的情况是,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从而可能出现导致共同受益或者共同受害的策略组合。在实践当中,博弈可能包含一些相继行动过程,也可能包含一些同步行动过程,因此须将技巧综合起来,灵活运用,思考和决定自己最佳行动应该是什么。 贴士: 如果你离开双方相互适应的简单原则,那么你的聪明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公平来自博弈 博弈不一定是坏事,也未必不能取得好的结果。我们今天享受的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是来源于自由市场的竞争——同样也是博弈的结果。亚当斯密在1776年所发表的四,罗伯特·奥曼的博弈论及其经济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1930年6月出生于法兰克福,1950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并获数学学士学位。之后,又于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1966年,罗伯特·奥曼被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现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他担任多家专业杂志社的编辑,如《国际对策论杂志》、《数理经济学杂志》、《经济学理论杂志》、《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数学》、《应用数学和博弈和经济行为的siam杂志》等。罗伯特·奥曼作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
瓦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一人。。然而正是有了牛顿的科学启明才有了后来的蒸汽机。有了亚当斯密才有了资本主义。而第一次工业革命能够启动就是“资本家+科学家”才产生的吗。。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做出了基础。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1]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色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25日)英国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瓦特在原有的原有蒸汽机基础上发明的新式蒸汽机结构,在这之后的50年之内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瓦特蒸汽机发明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它使得工厂的选址不必再依赖于煤矿而可以建立在更经济更有效的地方,也不必依赖于水能从而能常年地运转,这进一步促进了规模化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也使得商业投资更有效率。蒸汽机为一系列精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艺保证各种机器包括蒸汽机本身的性能提高。经过不断的努力,引入更高气压的蒸汽,蒸汽火车蒸汽轮船便很快相继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