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文章能赚稿费,这是常识。可当下却有很多在校研究生自己掏钱请人发表论文,为何会做赔本生意? 武汉某部属院校文学专业研一学生李妍妍,就刚刚花400元钱,通过期刊中介买版面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有可能助我获得二等奖学金,比三等要多出1000元,给中介的钱花得值。”李妍妍道出缘由。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武汉部分高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与学生发表论文挂钩,为了获取不菲的奖学金,众多研究生掏钱买版面发论文已成公开的秘密。多位高校教授感叹,本为鼓励学生学术上进的奖学金政策,被钻了空子,成为“圈钱”的门道。 学生:班上22人17人花钱发论文 李妍妍所在学院9月开始评定奖学金,评定办法明确奖学金与在各等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挂钩:在一、二级(权威)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每篇记10分;在三、四级(重点)发表每篇记7分……李妍妍发表论文的刊物属一般期刊,能在评定时加1分。 “虽然奖学金评定还与课程成绩和平时表现有关,但这方面大家都差不多,拉不开档次。”李妍妍说,这加的1分就可能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奖学金级别。 抱着同样想法的不止李妍妍一人。据李妍妍介绍,她班上共22人,她知道的就有17人花钱发过论文。 武汉某高校现当代文学专业研二学生易思明,今年更是花钱在省级期刊上连发了7篇论文。易思明告诉记者,他就是冲着国家奖学金去的,“面对一年两万的奖学金,花个几百上千元发论文,值啊。” 武汉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研一学生刘晶,平时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写论文。而她所在学院规定:只有在7月底前见刊的论文才能获得奖学金加分。最终,她花了半月的时间,炮制出一篇论文,花费350元发表。 昨天,她拿着刚出版的刊物说:“半个月写成,两千多字,这论文能看吗?我自己也知道没有什么价值,可别人都发了,我不争取自己的利益不就是傻子?” 中介:旺季一个月做成40单生意 正常情况下,在刊物上发表论文,直接把相关稿件寄给我部,发表后还可获得数额不等的稿费,但能否发表得看论文的质量,发表时间也不能确定。对于像李妍妍一样,急于发表论文的人来说就得靠中介了。 记者以顾客的身份,联系上一李姓论文中介。对方开价,一般刊物发表论文500元每页,档次稍高的价格则要翻倍。这名中介自称“入行”两年,每年的五、六、七三个月是她最忙的时候,“一般9月份要评定奖学金,很多学生都赶在9月前发论文。”据她介绍,光今年6月,她就做成40多单大学生的论文生意,其中绝大多数是研究生。 据2012年3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内现有学术期刊5000多种,每年刊发的论文约100万篇,但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因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学位授予等产生的发表论文的需求约为480万篇。供不应求的市场催生了论文“快速通道”,花钱买版面发论文,成了公开的秘密。 教授:建议改进论文评价机制 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教授,普遍对研究生花钱发表论文一事有所耳闻。不过,也有学生不屑用这种方式来博取奖学金。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一学生王利,没有花钱发一篇论文,硬是靠着在研究生会的工作和帮导师做项目,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发表掺水的论文,我觉得对自己是一种侮辱,我宁可评不上奖学金,也不想做这丢脸的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教授谭邦和表示,论文确实是一个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奖学金和论文挂钩本质上也是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只不过在现实中被异化了,“在奖学金数额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比较评价,但是评价的指标、方式和内容却最终异化了这个善意。” “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截至2009年规模就达到10亿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和他的团队,通过3年的调查研究,于2010年曝光了学术论文买卖乱象。沈阳建议,可以考虑改变当前的论文评价机制,把对论文所在期刊级别的评价,转移到对论文本身的评价上来,“如有必要,还可以采取隐匿刊物名称的评审方式,单独把论文拿出来看质量。如有可能,实行论文的‘代表作制度’,引导学生发论文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可以的,如果你水平不高,一些比较水的杂志也可以发。如果你水平真的很高,也可以投比较牛的期刊。
第二期论文视频,教你如何快速进行选题,十分干货硬核!建议大家点赞收藏哦!对论文选题比较头疼的,导师也没给任何有效信息的同学过来看一下哦。
一般是不能看研究生私发论文,私发的仅限自己看的。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考核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博士学位。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生"。在日本,研究生指的则代表练习生、实习生、候补生、旁听生、预科生、非正规生等意。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
那就要看署名情况了,全你名,你得感谢老师,你老师的名字以指导老师名义存在,没毛病,老师单人名义那肯定是了,两个人共同名义,这个应另当别论,本质上是算的,没经过你同意,你不介意暂时没经济方面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后期如果形成权威之势那些的,产生版权费、效益那些,问题就大了
看情况,毕业论文,一般不算。
目前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因为毕业论文属于导师和作者的共同成果,可参考国内外关于共同科研成果认定标准基础上,然后根据导师和学生的具体贡献和完成情况的特殊性,大致分以下几种。
发表文章能赚稿费,这是常识。可当下却有很多在校研究生自己掏钱请人发表论文,为何会做赔本生意? 武汉某部属院校文学专业研一学生李妍妍,就刚刚花400元钱,通过期刊中介买版面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有可能助我获得二等奖学金,比三等要多出1000元,给中介的钱花得值。”李妍妍道出缘由。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武汉部分高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与学生发表论文挂钩,为了获取不菲的奖学金,众多研究生掏钱买版面发论文已成公开的秘密。多位高校教授感叹,本为鼓励学生学术上进的奖学金政策,被钻了空子,成为“圈钱”的门道。 学生:班上22人17人花钱发论文 李妍妍所在学院9月开始评定奖学金,评定办法明确奖学金与在各等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挂钩:在一、二级(权威)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每篇记10分;在三、四级(重点)发表每篇记7分……李妍妍发表论文的刊物属一般期刊,能在评定时加1分。 “虽然奖学金评定还与课程成绩和平时表现有关,但这方面大家都差不多,拉不开档次。”李妍妍说,这加的1分就可能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奖学金级别。 抱着同样想法的不止李妍妍一人。据李妍妍介绍,她班上共22人,她知道的就有17人花钱发过论文。 武汉某高校现当代文学专业研二学生易思明,今年更是花钱在省级期刊上连发了7篇论文。易思明告诉记者,他就是冲着国家奖学金去的,“面对一年两万的奖学金,花个几百上千元发论文,值啊。” 武汉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研一学生刘晶,平时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写论文。而她所在学院规定:只有在7月底前见刊的论文才能获得奖学金加分。最终,她花了半月的时间,炮制出一篇论文,花费350元发表。 昨天,她拿着刚出版的刊物说:“半个月写成,两千多字,这论文能看吗?我自己也知道没有什么价值,可别人都发了,我不争取自己的利益不就是傻子?” 中介:旺季一个月做成40单生意 正常情况下,在刊物上发表论文,直接把相关稿件寄给我部,发表后还可获得数额不等的稿费,但能否发表得看论文的质量,发表时间也不能确定。对于像李妍妍一样,急于发表论文的人来说就得靠中介了。 记者以顾客的身份,联系上一李姓论文中介。对方开价,一般刊物发表论文500元每页,档次稍高的价格则要翻倍。这名中介自称“入行”两年,每年的五、六、七三个月是她最忙的时候,“一般9月份要评定奖学金,很多学生都赶在9月前发论文。”据她介绍,光今年6月,她就做成40多单大学生的论文生意,其中绝大多数是研究生。 据2012年3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内现有学术期刊5000多种,每年刊发的论文约100万篇,但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因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学位授予等产生的发表论文的需求约为480万篇。供不应求的市场催生了论文“快速通道”,花钱买版面发论文,成了公开的秘密。 教授:建议改进论文评价机制 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教授,普遍对研究生花钱发表论文一事有所耳闻。不过,也有学生不屑用这种方式来博取奖学金。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一学生王利,没有花钱发一篇论文,硬是靠着在研究生会的工作和帮导师做项目,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发表掺水的论文,我觉得对自己是一种侮辱,我宁可评不上奖学金,也不想做这丢脸的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教授谭邦和表示,论文确实是一个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奖学金和论文挂钩本质上也是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只不过在现实中被异化了,“在奖学金数额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比较评价,但是评价的指标、方式和内容却最终异化了这个善意。” “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截至2009年规模就达到10亿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和他的团队,通过3年的调查研究,于2010年曝光了学术论文买卖乱象。沈阳建议,可以考虑改变当前的论文评价机制,把对论文所在期刊级别的评价,转移到对论文本身的评价上来,“如有必要,还可以采取隐匿刊物名称的评审方式,单独把论文拿出来看质量。如有可能,实行论文的‘代表作制度’,引导学生发论文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很多研究生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努力认真工作一年甚至更久,想发一份北核期刊或者C杂志。但是由于高质量刊物要求高,复习周期长,排队的人多,就算考上了也会错过获奖的机会,更何况没有老师。C杂志基本不可能发硕士论文(不排除极少数优秀人才),还要承担投稿失败的风险。
但是有些无心科研甚至整天游手好闲的同学,发了很多一般的刊物,最后的获奖水平比你高,或者拿了奖学金而你没有,而且因为你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上,没有额外的收入,也没有奖学金,所以这个时候你感到沮丧、无助、愤怒也是很自然的(其实每年的奖学金评审都是鸡飞狗跳最多的时候)。
但是生气是没有用的。这是赤裸裸的现实。每个学校都有不合理的规定。不过我建议,如果你想申请世博会,就要耐得住寂寞,底线是把北大核心或者南核扩建发出去,不然你申请的时候科研成果都是一般刊物,肯定会影响老师对你的观感。但如果你想读博,但又不想自己的获奖评级太低,建议你认真修改论文,把本科论文或课程作业送到门槛较低的期刊上,这样不会耽误你的获奖,也不会让你的简历在读博时太难看。
谁也不能否认,不想读博的同学也有获奖的权利。但是我的朋友们,尽量不要发行有页面费的出版物。收费出版物大多质量很差,即使给钱。身边有很多人把奖学金评选当成一门生意。他们是这么认为的。反正奖学金的数额比页面费还多,自己挣...说实话,这个规则的漏洞不是不能用,但是大家对刊物和个人水平都很了解。这样做肯定会招来很多鄙视。当然,我怕我敢这么做。
合理,因为教育部明文要求不得抄袭,所以是大家论文不能抄袭,要自己动手去写,不要冒险。
中南林科大对此事做出了回应,称学校高度重视这件事,并且将全面调查这件事,还表明了学校对这种抄袭行为绝不姑息的态度。
他说自己上交的论文并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找了代写机构写的,自己也不知道,代写机构还会去抄袭别人,所以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一般是不能看研究生私发论文,私发的仅限自己看的。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考核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博士学位。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生"。在日本,研究生指的则代表练习生、实习生、候补生、旁听生、预科生、非正规生等意。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可以。
工程领域,导师给个大方向就没影了,实验室缺测量仪器、比较抠门。研一下学期用了半年调研、选题、可行性分析,做了模型装置验证效果。后来又用了半年,通过实验不断地优化装置,再用半年做实验记录数据,写论文。研三9月份第一次投稿投的领域top刊,因写论文吹的有点过被审稿人揪住被拒,后来转投二区sci,很快接收、出版。
在整个过程中,导师除了添乱没啥用,最后还想抢一作。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帮了很大忙,从搭建装置、做实验、处理数据、写论文、投稿、修回,都有帮忙。没有仪器就自己联系别的老师借用,放心都会借用的。需要买的设备不敢买整机,都是买模块自己调。
其间,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选题,必须保证要有创新性、自己还得能做出来。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的,这时多亏师兄们的建议,虽然他们不完全懂我想做的,但是在你觉得无路可走开导你的思路是非常有用的。
个人的时间变:
研一上结束时,开始调研、选题。
研一下,实验各种方案,分析可行性。
研一暑假,开始搭建装置,边实验边优化。
研二上11月份,观察到细微的预期效果,感觉稳了。
研二下,前期主要做实验,后期处理数据、画图,然后写文章、翻译、润色。
研三上9月份,初投。11月份,二投。
研三下2月份,接收、出版。写大论文,6月毕业。
这个老师在读博士的时候非常聪明能干、科研能力很强。他发表了好几篇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的高质量的sci论文。凭着这几篇论文,他顺利地就职于一所不错的高校成为了一名终身轨助理教授。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会在6年之后拿到教职,并且晋升为副教授。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看似要冉冉升起的科研好苗子,6年之后居然差点拿不到终身教职,也就是说他差一点就要走人了。这在他们学校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他的科研生涯非常不顺利。
原因是什么呢? 在非升即走的终身轨制度下,能否拿到终身教职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科研成果。更直白点来说,就是看发表的学术论文够不够多。
仔细看一看这位老师的简历就会发现,他发表的论文并不多。他没能够发表足够多论文的原因就是他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写的,和他合作写文章的人屈指可数。因此他的科研成果产量太低。
至于为什么他的合作者很少,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他自己不喜欢和人合作,很强势,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第二个原因是,别人看到他的简历,一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单独发的文章,很容易就知道他不会是个好的合作者,因此也不会主动找他合作。
再加上,他和博士生导师的关系也一般,毕业后也未能和导师以及师兄师姐有过任何合作。久而久之,他的事业只能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
而进入中年的他,精力不如读书时候好,结婚生子之后更是被生活琐事所累,工作时间有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终究是艰难的,有时候一年连一篇文章都发表不了。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都是和自己的导师一起发表学术论文的。原因很简单。论文的方向是导师给的,科研经费是导师申请的,学生是在导师(或导师指导过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做的科研。
如果一个研究生自己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里面完全没有导师的名字,难免让人有一些不好的揣测。
第一种揣测:这个研究生和导师对论文有不同意见。导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论文质量不高),没有批准这篇论文,要求学生改进,但是学生有不同意见,私自发表。或者导师想当一作,学生反对,于是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私自发表。
第二种揣测:这个研究生没有协作精神,很难相处,导师完全管不了,只好任其自由发展。
第三种揣测:学生人品有问题。认为导师只是动动嘴皮子,对论文的贡献不足以作为作者之一。
以上三种就是高校老师知道一个研究生自己独自发表了学术论文之后的真实想法,基本上都是比较负面的。
说实在的,我认为研究生和自己的导师争学术论文的作者顺序这件事情很没有必要。不管学生发表的文章有没有挂导师的名字,也不管导师的名字排在哪里,只要是读研究生期间和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成果,一般人缺省地都会认为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那些和导师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
读研阶段根本没有必要去证明自己很独立。和独立相比,协作精神显然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和自己的导师都无法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话,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是个好同事、好合作者。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学老师,他和同事相处得不算好,也没有什么科研方面的合作者。
研究生可以独立发文章,但是不能所有的文章都是自己单独发表的。除非你有合理的解释并且导师愿意给你写很强的推荐信,否则的话,和自己的导师至少要有一两篇合发的文章才算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你去看看当代的学术期刊,就会发现 几乎95%以上的论文都是由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很少有单独作者的论文。 至少在我所处的领域是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点。
第一、和他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 比如说,一个人擅长理论证明,另一个人擅长应用和编程。那么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合作完成他们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既有好的应用又有理论支持的高质量论文。
第二、和他人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产量。 比如说,自己一个人一年拼了命最多发表2篇sci论文。但是在和他人合作的情况下,自己只需要负责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于是,一年可以发表5篇、10篇、甚至更多的论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名的教授一年可以发表几十篇论文的原因。这些论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数目庞大的合作者。
第三、有时候科研很苦,有人一起作伴会更有乐趣、可以走得更长远。 科研之所以苦,是因为它总是与挫折为伴。很多新的想法经过实验检验后都被证实是没有用的。如果是一个人做科研的话,就很容易想要放弃。但是,如果有合作者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你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有人和你一起分享、为你鼓舞。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人帮你想办法。你想放弃的时候,你不想连累合作者,于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正因为和他人合作有很多好处,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愿意(或者是不得不)和他人合写论文。
研究生读研阶段可以只靠自己发表sci论文,但是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不值得提倡。 如果不需要导师,就没有必要读研。 既然读研了,就应该和导师好好地合作,做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科研工作、合写几篇论文。
好的读研经历应该是让研究生和导师都受益、双赢的。 而不是学生和导师都觉得对方是多余的、是摆设。作为研究生,如果想在学术界立足,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协作能力,可以从改进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开始努力。
什么都是有圈子的,对圈外人比上天还难。回答字不多,但好理解吧?
圈子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重要。重要的事情说3遍。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靠自己发一篇还不错的SCI文章比较困难,除非你在英语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但是,如果你选择发一篇开源期刊的SCI论文,难度则会有所降低,基本上可以完全靠自己发1篇。
另外, 发表1篇SCI论文,硕士生完全靠自己发出来可能性太小,比例基本小于5%;博士生能够独立发出来的则相对较高,但占比也不会超高30%。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发表SCI论文对于中国研究生来说不得不承认是有一定困难的,除了文章的创新点的挖掘外,还包括英文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表达、有效回应审稿人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还必须考虑学术内卷严重的问题,作者只是自己一个“弱小”的研究生的话,从结果可信度上就会受到质疑 。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SCI: SCI英文名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 ,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SCI论文则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在国内,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具有一定高水平的学术文章,非常值得被拿来参考学习和引用。 在国内的很多单位绩效考核、学生毕业等也因此将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期刊质量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
那么,为什么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只靠自己发表1篇SCI论文难度很大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SCI论文不是像国内常见的通过花钱买发表等一些学术不端手段就能简单完成的, SCI的期刊审稿过程本身非常严格,一般采取的是2-3人匿名评审,有时候会多达5人之多 ;而审稿人也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返回自己对文章的范围、学术价值、语言等全方面的评述,其中如果有一人给出的结论为拒稿的话,编辑通常会选择拒稿。 因此,SCI的拒稿率也是非常高的 。
SCI论文强调必须有明确的创新点、扎实的数据分析以支撑所得出的结论、文章背景论述必须科学合理迫切、综述必须切题、结果必须有价值讨论环节、语言表达需清晰明确等, 这一系列的要求自然对文章的质量进行了保证,而也正是这种高要求使得文章的发表难度加大 。
不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可能博士研究生要比硕士研究生对文献阅读掌握的更加熟悉)在科学问题挖掘和分析方面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领悟、分析、实验、讨论等步骤完成的,且科学的路总是崎岖不堪,跟别说没有辅导的情况下。
SCI论文难写的另外一个客观原因在于其逻辑表达与中文论文的差异性。 首先,在文章结构方面 ,SCI论文强调研究方法独立成章、重视讨论要胜过结果、数据分析及处理环节需要足够严谨等,所以在其写作习惯方面初学者就会感到非常别扭,没有中文 科技 论文的直叙方便; 其次,在语言表达方面 ,英语具有天生的简洁和意思的直接表达性,所以对于英语写作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国的研究生身上是普遍欠缺的; 最后,在深度挖掘方面 ,中文小论文更加看重方法的高大上、内容描述的全面性,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论点,但是SCI论文要求必须在一个创新点上深挖、讨论、明确, 必须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因此,SCI论文的写作逻辑需要基于大量的外文期刊文章的阅读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把握,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的质量水平却在逐年下降,最主要的方面就体现在研究生的自身能力方面。一方面, 写论文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地去累积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批判性总结之后提出自己的创新点的,读文献的基本功显然研究生是普遍不足的 ;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提升是一个客观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断不可揠苗助长,自身能力水平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和沉淀的 ,而基于经验,研究生几乎70%的小论文发表都集中在研究生三年级阶段,个别优秀的学生则在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发表了文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基于导师、师兄师姐等的他人协助下完成的。
研究生研究能力不够是另外一个事实,当前能认真做自己研究的学生真是稀少,大部分都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毕业文凭,也没有对SCI论文发表的太高的述求。
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一方面,研究生通常学制为3-5年,第一年主要任务主要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考试;第二年则开始细致地研究文献并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这一年研究能力才开始提升;第三年则基本上可以进行一些自主写作,对于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创新点也能和导师等进行深入讨论。 可以说研究生的时间是非常紧凑的 。
另一方面,SCI论文从构思到写作完成基本上按照经验需要1年时间之久,而从投稿到最终录用时间至少也得1-2年之久 ,但不排除一些比较快速的半年就可以见刊的期刊。这样看来,假设从研究生一年级就开始准备写SCI论文,假设一年级就具备了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客观时间来看也需要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才能有50%的可能发表,而 这其中还并没有考虑上课、读文献、拒稿再重投、好几个月之后拒稿再重投等系列问题 。
因此,从时间来看,硕士生独立完成基本不可能,博士生独立完成也需要到博士四年级或者五年级。
这是一个难倒无数学生的问题,导师给不给论文版面费。虽然很多SCI期刊是不收取版面费的,但是也有一大部分的开源期刊是需要高额的版面费,通常在1万到1.5万元之间,有的会更高。这些经费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显然是巨大的。
(1)研究生全程只靠自己发表一篇SCI文章太难了;
(2)研究生在能力养成和论文写作到发表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正常时间需要2年之久;
全程靠自己发表SCI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一、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自己没法完全掌握;二、实验的开展需要老师和同门的支持,无论是经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及经验都离不开大家的探讨;三、论文的结构、逻辑以及语言的修改自己是无法做到很完美的;四、发表论文时必须带上导师的名字,否则没法毕业;五、论文的返回与修改有时候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在没有前期的实验基础条件,实验开展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的,除非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很高,能够很快地解决困难,但是刚开始大家基本都是白纸一张,所以基本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因此还是不建议完全靠自己,因为你的独立会给你带来孤独,无法融入群体中去。
这要看你是什么专业。对于不需要做实验的学科,比如数学等,只靠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我就有数学专业的博士同学在读书期间自己发表了SCI。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比如化学,实验物理,生物这些,想要发表需要实验数据支撑的SCI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没有导师提供实验平台,如试剂,测试仪器等。但是,这些学科的学生还是可以自己写SCI综述论文的。只不过一般发表综述时杂志 社会 要求作者提供相关研究方向的个人论文清单。如果学生自己的研究背景比较薄弱的话,可能文章的档次不会太高。
总而言之,对于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
考研闲聊,跟你聊聊。
题主的意思是,读研后,不经过任何科研训练,不经过导师的任何指导,全部靠自己摸索能不能发论文?
我认为很难,因为sci发文都是有套路的,如果没有任何指导,即使你的点子石破天惊,但是不懂按照套路包装,也大概率发不出论文,甚至编辑都不给你送审。
文章的结构怎么梳理?格式怎么调整?期刊偏重什么文章,哪些表述要避免?哪些表述要强调?参考文献怎么做?这些都是套路。你就是按照别人的文章抄,很多细节的问题没人提点,也很难改正。经验丰富的审稿人,把文章拿来,随便看两眼,就知道是新手还是老手的文章,那都是十几年看文献的功夫,你靠自己瞎搞,恐怕很难过关。
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过程会很曲折,很曲折。回忆起来都是泪[捂脸]
需要看下自身是否符合的发表论文要求。林学院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要求应同时符合学校和各学科的要求。其中学校要求为基本标准,主要对发表的论文单位、作者、数量、规范进行明确;学科要求为指定标准,主要对研究生发表文章的期刊和质量做了要求。各年级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具体如下:1、2019-2024级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发表论文的学校要求参见附件1(北林研发〔2019〕05号)《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和附件2《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暂行规定的说明》2、2011级及以后的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发表论文的学校要求参见附件3《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成果认定管理办法》。
可以,相关报号能发表就行
如果是要求不高的普刊,在读学生自己发论文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是学报或者核心刊,学生自己发论文就有难度了,这类刊一般要求老师挂二作甚至挂一作才能发
发表论文没有告诉老师,并且私自把老师列为第三作者。首先,第三作者已经属于没有分量的地位了,这根本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正面影响。其次,如果你这篇是水文,还私自挂了老师的名,等于在给老师丢人。总之,你保重吧,犯了大忌了。
可以发表!现在正规期刊刊登的论文都是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的,如果你不想被收录可以和杂志社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