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金属通报期刊目录

发布时间:

中国金属通报期刊目录

点击查看详细介绍CMT Mix在铝合金电池托盘焊接中的工艺研究马骏单世瑞赵军摘 要针对铝合金电池托盘焊接中经常出现的过热变形、焊缝熔深不足、气孔倾向大等缺陷问题,以2.5 mm厚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CMT Mix焊接工艺研究保护气种类、弧长修正以及电感修正对焊缝内部气孔、熔深及焊缝宽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MT Mix工艺结合了CMT短路过渡和脉冲过渡的双重特征,搭接焊缝表面成形良好,熔深满足要求,焊接过程飞溅少,焊缝内部的气孔得到有效控制,焊接接头符合T/CWAN 0027—2022电池托盘焊接制造规范。采用 φ (Ar)70%+ φ (He)30%混合气比纯Ar更有利于焊缝内部气孔的溢出,气孔数量和尺寸显著减小,保护效果更佳。弧长修正负向调节时,焊缝熔深增加,同时焊缝内部气孔数量及尺寸显著减小;电感修正负向调节时,焊缝熔深显著增加,但焊缝内部气孔尺寸明显增大;相较于弧长修正,电感修正对熔深的影响更为明显。关键词CMT Mix工艺;弧长修正;电感修正;气孔倾向;电池托盘0前言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铝合金电池托盘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承载结构件,其焊接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如图1所示。铝型材框架的焊接方法主要有MIG焊、搅拌摩擦焊、TIG焊以及激光复合焊 [1] ,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现阶段自动化电池托盘焊接生产线仍以MIG焊为主。图1铝合金电池托盘焊接Fig.1Aluminum alloy battery tray welding冷金属过渡(CMT)属于一种短路过渡工艺 [2] ,通过频率高达170 Hz的高精度马达实现焊丝回抽运动,在熔滴刚接触熔池时电流发生衰减,使熔滴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几乎无飞溅地进入熔池,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整个焊接过程在送丝和回抽之间来回交替,因而热输入更低,较传统MIG焊具有焊后角变形小、飞溅低、气孔少,力学性能略有提高等优点。然而在电池托盘的焊接中,对于中等厚度的铝型材,需要电弧具有更大的热量以熔化母材,CMT因可调热输入有限并不适用于厚度大于3 mm的中厚板铝合金的焊接。CMT Mix作为CMT的一种衍生工艺,将脉冲电流融合进焊丝回抽运动中,在脉冲阶段可实现“一脉一滴”,因而在整个焊接周期内具有更大的热输入,并且Mix工艺可以通过修正脉冲阶段时间、CMT阶段电流及CMT周期,精确控制焊接热输入 [3-6] ;同时在短路过渡阶段保留了CMT工艺飞溅少、电弧稳定的特性,短路过渡和脉冲过渡交替进行,加剧熔滴对熔池的“搅拌效应”,有利于铝合金焊缝中的气孔溢出。因此将CMT Mix工艺应用在铝合金电池托盘焊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段金龙 [7] 提出铝合金焊缝中气孔的形成与氢的溶解度变化密切相关,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有效的气路保护和焊前清洗等措施,可控制焊缝气孔。王清涛 [8] 等采用CMT Mix+协同脉冲工艺研究了6063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发现随着焊接速度的提升,气孔率和气孔尺寸随之增加,焊接速度的变化对焊缝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尹洪权等 [9] 从焊缝成形及焊接过程实时高速摄像两个方面分析了CMT弧长修正及电感修正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弧长修正和电感修正对焊缝余高影响不大,但均对焊缝熔深和熔宽产生显著影响;通过高速摄像观察看出,弧长修正对熔滴形状改变不大,而电感修正使得熔滴尺寸变大。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基于Fronius的CMT Mix焊接工艺对2.5 mm厚6061铝合金进行搭接焊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保护气、弧长修正、电感修正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以期为铝合金电池托盘的焊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1试验材料及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尺寸为150 mm×50 mm×2.5 mm的6061铝合金,接头形式为搭接。填充材料为直径1.2 mm的ER4043铝合金焊丝,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较低的开裂倾向。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如表1、表2所示。分别采用99.99%的纯Ar和 φ (Ar)70%+ φ (He)30%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流量为20 L/min。表1 6061和ER4043铝合金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6061 and ER4043( wt .%)表2 6061和ER4043铝合金力学性能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6061 and ER40431.2 试验方法试验设备为Fronius TPS600i焊接电源和MTB 400i水冷焊枪,采用CMT Mix工艺对2.5 mm+2.5 mm的铝合金进行搭接焊试验。焊前采用无水乙醇去除母材表面油污,用钢丝刷清除表面杂质。焊丝干伸长15 mm,焊枪与焊缝夹角为10°,搭接面宽度30 mm,如图2a所示。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在相同的焊接速度、送丝速度、焊接电流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不同保护气体种类(纯Ar、 φ (Ar)70%+ φ (He)30%)对焊缝内部气孔形成的影响规律;在保护气体为纯Ar的条件下研究CMT Mix弧长修正、电感修正对焊缝成形及内部气孔的影响规律。设置焊缝长度恒定为100 mm,截取焊缝中间位置30 mm并观察其纵向截面上的内部气孔,如图2b所示。每组参数各取2个样件,分别用于焊缝熔深测量和内部气孔测量。基于前期的焊接工艺验证,对于2.5 mm厚铝合金CMT Mix搭接焊,设定的焊接参数为:送丝速度6 m/min、焊接电流125 A、焊接电压17.9 V、高能量时间修正为0、低能量时间修正为+5、低能量修正为+3时,焊缝成形良好。10组不同的参数修正如表3所示,弧长修正的调节区间是[-10,10],0时为初始值,-10代表弧长被压低的程度,+10代表弧长被拉长的程度。表3 焊接工艺参数Table 3 Welding parameters2试验结果及分析2.1 不同保护气对焊缝成形的影响采用相同的焊接参数,弧长修正和电感修正均为0,对比分析99.99%Ar和 φ (Ar)70% + φ (He)30%两种不同的保护气对焊缝内部气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Ar保护气加入30%的He时,焊缝气孔数量和孔径均大幅降低,气孔数量由19降低至2,最大孔径由0.41 mm降至0.25 mm,如图2所示。这是因为自然环境下He的密度约为Ar的10%,但导热性接近Ar的10倍,当Ar气中加入30%的He时,混合气的导热性相较于纯Ar更高,使得传递至熔池中的热量更多,有利于熔池中气孔的溢出,因此,He的加入对铝合金焊缝的气孔溢出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氦气价格过于昂贵,成本效益低,在电池托盘实际的焊接生产过程中尚未普及,目前仍采用高纯Ar作为铝合金电池托盘的焊接保护气。图2搭接焊缝示意Fig.2Schematic diagram of lap joint图3不同保护气体对焊缝内部气孔的影响Fig.3Effect of different protect gas on the inner weld pore2.2 弧长修正对焊缝成形的影响CMT Mix弧长修正是通过调节电弧燃烧阶段的电弧长度进而改变电弧特性,如图4所示。当弧长修正为0时,弧长为默认值,如图4b所示;弧长修正为负向调节时,电弧压低,电弧燃烧时弧长变短,如图4a所示;弧长修正为正向调节时,电弧拉长,如图4c所示。图4弧长修正Fig.4Arclength correction(a)弧长修正为负 (b)弧长修正为0 (c)弧长修正为正CMT Mix弧长修正分别为0、-10、-5、+5、+10时的1#、3#、4#、5#、6#焊缝宏观形态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当弧长修正调至-10时,弧长最短,短路过渡不稳定,3#样件出现明显飞溅;当弧长修正调至+10时,弧长最长,电弧空间增大,电弧力减小,6#样件焊缝饱满,余高略高。图5弧长修正对焊缝宏观形态的影响Fig.5Influence of Arclengthcorrection on macroscopic shape of welds2.2.1 弧长修正对熔深的影响在CMT Mix工艺中,弧长修正主要体现在弧长和熔滴过渡频率的变化。按T/CWAN标准取100 mm焊缝中点作为切片位置,对弧长修正样件进行熔深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弧长修正为0时,下板熔深为0.64 mm,弧长正向修正为+5、+10时,熔深分别减少至0.45 mm、0.35 mm;弧长负向修正为-5、-10时,熔深增加至0.84 mm、0.91 mm。图6CMT Mix弧长修正对熔深的影响Fig.6Effects of CMT Mix Arclength correction on the penetration分析认为,CMT Mix弧长正向修正时,CMT阶段增加了短路过渡周期内的焊丝回抽时间,降低了电弧燃烧时的送丝速度,导致弧长变长;脉冲过渡阶段则通过缩短杆伸长进行弧长修正,因此整个CMT Mix的过渡周期内弧长正向调节时弧长变长,电弧空间变大,电弧压力减小,导致传输到母材上的热量不足以熔化更深的母材,因此焊缝熔深减小。CMT Mix弧长负向修正时,修正原理与正向修正相反,电弧热量集中在更小的弧柱空间内,电弧压力增大,因而可以熔化更深的母材。2.2.2 弧长修正对焊缝宽度的影响CMT Mix弧长修正对焊缝宽度的影响如图7所示。CMT Mix弧长修正为0时,搭接焊缝宽度为7.84 mm,随着弧长正向修正为+5、+10时,焊缝宽度分别减少至7.32 mm、7.14 mm;弧长负向修正-5、-10时,焊缝宽度分别减少至7.55 mm、6.75 mm,即弧长修正为0时焊缝宽度最宽,正/负向修正均会使焊缝宽度减小。图7CMT Mix弧长修正对焊缝宽度的影响Fig.7Effects of CMT Mix Arclength correction on weld width这是因为CMT Mix弧长正向修正时,CMT阶段弧长变长,熔滴过渡频率降低,因而送丝速度减小,热输入降低,使得焊缝变窄;脉冲阶段,弧长和电压增加,送丝速度未发生变化,对焊缝宽度无明显影响,因此CMT Mix正向弧长修正时,整体上焊缝因热输入减小变窄。CMT Mix弧长负向调节时,CMT阶段缩短了焊丝的回抽时间,增加了电弧燃烧时的送丝速度,但较高的送丝速度要在即将发生短路过渡时实现匀速回抽,会导致熔滴过渡时间变长,电弧燃烧时间变短,相应地又会导致送丝速度和过渡频率再次降低,此时一元化调节机制的TPSi焊机焊接电流随着送丝速度的降低而减小,因而热输入减小;脉冲阶段,弧长变短,电压降低,送丝速度未发生变化,对焊缝宽度无明显影响,因而,CMT Mix负向弧长修正时,整体上焊缝因热输入减少变窄。综上可知,CMT Mix工艺的焊缝宽度主要受CMT阶段的短路过渡影响,与脉冲过渡无明显关系,弧长无论是正向修正还是负向修正均会导致焊缝宽度减小。2.2.3 弧长修正对焊缝内部气孔的影响CMT Mix弧长修正对焊缝内部气孔的影响如图8所示。以氩气作为保护气,当弧长修正为0时,30 mm范围内焊缝截面气孔数量为19个,最大孔径为0.41 mm;弧长正向修正时,气孔数量变化不大,孔径呈现忽大忽小的不稳定性;弧长负向修正时,气孔数量降至2,气孔直径降至0.3 mm以下。这是因为弧长负向修正导致电弧压低,短路过渡时加剧了电弧与熔池的“搅拌效应”,脉冲过渡阶段较高的热量有助于焊缝内部的气孔溢出,因此CMT Mix弧长负向修正可以有效抑制气孔的产生与长大。图8CMT Mix弧长修正对焊缝内部气孔的影响Fig.8Effects of CMT Mix Arclength correction on inner pores2.3 电感修正对焊缝成形的影响CMT Mix电感修正主要表现为脉冲阶段的能量调节,对CMT阶段无明显作用,因而对焊缝宽度无明显影响。电感修正分别为-10、-5、+5、+10时的7#、8#、9#、10#样件焊缝宏观形态如图9所示,当电感修正调至-10时,脉冲频率加快,电弧声音尖锐,焊缝余高最低;当电感修正调至+10时,电弧柔软,鱼鳞纹更加清晰,焊缝余高最高。图9电感修正对焊缝宏观形态的影响Fig.9Influence of dynamic correction on macroscopic shape of welds2.3.1 电感修正对焊缝熔深的影响CMT Mix电感修正对熔深的影响如图10所示,随着电感修正从-10至+10,焊缝熔深呈现递减趋势。电感修正为0时,下板熔深为0.64 mm,当电感修正调至-10、-5时,熔深升至1.27 mm、0.90 mm,明显高于弧长负向修正对熔深的改善效果;当电感修正调至+5、+10,熔深分别降至0.58 mm、0.44 mm。这是因为电感负向调节时,脉冲频率增加,脉冲阶段的基值电流升至峰值电流、峰值电流降至基值电流的时间缩短,因而熔滴尺寸更小,熔滴过渡频率更快,电弧压力更大,电弧更硬,能量更集中,因而焊缝熔深更大;反之,电弧变软,熔深减小。图10CMT Mix电感修正对熔深的影响Fig.10Effects of CMT Mix dynamic correction on penetration2.3.2 电感修正对焊缝内部气孔的影响CMT Mix电感修正对焊缝内部气孔的影响如图11所示,无论电感正向或负向调节,气孔数量均明显下降,但孔径大小呈现一定的不规则性,最大可达2.07 mm。这是因为电感修正仅改变脉冲阶段的能量,高低能量交替变快或变慢,均导致大孔径的气孔在焊缝内部不断长大来不及溢出。图11CMT Mix电感修正对焊缝内部气孔的影响Fig.11Effects of CMT Mix dynamic correction on inner pores3结论(1)CMT Mix工艺结合了精确可控的CMT过渡和脉冲过渡,飞溅小,高低能量交替输入,热变形小,对铝合金电池托盘焊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在使用 φ (Ar)70%+ φ (He)30%的保护气时,焊缝内部气孔数量大幅减少,保护效果明显优于纯Ar,但He的成本太高影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CMT Mix弧长正向修正时熔深减小,气孔倾向增大,负向修正时熔深增大,气孔数量和尺寸明显降低。CMT Mix弧长修正为0时焊缝宽度最大,无论正向或负向调节,焊缝宽度均减小。(4)CMT Mix电感修正正向修正时熔深减小,负向修正时熔深增大,且电感修正对熔深的改善效果优于弧长修正;电感修正对气孔无明显影响。(5)CMT Mix工艺现已有效解决了4系铝合金焊接的气孔问题,但对于加入Si元素的5系铝合金母材,仅凭工艺修正仍无法完全消除因熔池流动性差导致的焊缝内部H 2 气孔。5系铝合金焊接的关键在于焊前排查一切可能的H 2 来源(母材表面、焊丝、保护气、冷却水管路等)并进行化学清洁,调整CMT Mix高低能量比例,使得气孔在熔池冷却与气孔溢出之间达到动态平衡。1. 吴志明,李金龙,彭章祝.轨道交通车体用铝合金材料及其焊接技术[J].金属加工:热加工,2021(02):5-10.Wu Z M, Li J L, Peng Z Z. Aluminum Alloy Material for Rail Transit Body and Its Welding Technology[J]. Metal Working: Hot Working, 2021(02):5-10.2. 赵锴,杨成刚,易翔.CMT焊接技术的应用、发展与展望[J].电焊机,2022,52(05):60-66.Zhao K, Yang C G, Yi X.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CMT Welding Technology[J]. Electric Welding Machine, 2022,52(05): 60-66.4. Jiao G, Qin Y, Hong Z, et al.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7075 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CMT Welded Joint[J]. Hot Working Technology, 2017,23:39-41,46.5. Sarila V K, Cheepu M M, Babu T V, et al. Cold Metal Transfer (CMT) Welding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An Overview[J].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19, 969(1):685-690.6. Kim J S, Lee Y G, An J S, et al.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Field Welding Conditions of Low Heat-Input Pluse MIG Welding Process for 5052 Aluminum Alloy Sheets[J]. Journal of Welding and Joining, 2011, 29(1):80-84.7. 段金龙. 探析铝合金焊接接头中气孔产生的机理与控制方法[J]. 中国金属通报, 2019(8): 276-277.Duan J L.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thod of Pores Generation in Aluminum Alloy Welded Joints[J].China Metal Bulletin,2019(8): 276-277.8. 王清涛,王晓南,陈夏明,等. 气孔和显微组织对6063铝合金双脉冲耦合CMT焊接接头强度的协同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2,32:801-811.Wang Q T, Wang X N, Chen X M, et al.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orosity and Microstructure on Strength of 6063 Aluminum Alloy CMT MIX+Synchropulse Welded Joint[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22,32:801-811.9. 尹洪权, 张顺, 朱新荣,等. 不锈钢CMT焊接弧长修正和推进修正对焊缝成形的影响[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24):3-4.Yin H Q, Zhang S, Zhu X R, et al. Influence of Arclength Correction and Dynamic Correction of Stainless Steel CMT Welding on Weld Seam Formation[J].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uide, 2018(24): 3-4.10. 韦江涛. 超细晶6061Al-Mg-Si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行为[D]. 江苏:江苏大学, 2016.Wei J 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Behavior in Ultrafine-grained 6061Al-Mg-Si Aluminum Alloy[D]. Jiangsu: Jiangsu University, 2016.Study on CMT Mix Welding Technology for Aluminum Alloy Battery TrayMA JunSHAN ShiruiZHAO JunAbstract:On account of the defects such as welding deformation, unqualified penetration and large porosity tendency in aluminum alloy battery trays welding, the 2.5 mm thickness 6061 aluminum alloy plat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MT Mix process from Fronius, the effects of shielding gas, Arclength correction and dynamic correction on the inner pore, penetration and weld width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 that the CMT Mix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MT short-circuit transfer and pulse transfer, the weld surface is well formed, the penetration is qualified, and the welding process has less spatter, the inner pores are well controlled, the welded joint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T/CWAN 0027—2022 battery tray weld manufacturing. Compared with pure Ar shielding gas, the protection effect of Ar+30%He is better, the pore number and size are mo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the Arclength correction is negative, the penetration of the weld increases, while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 pores inside the weld significantly reduce; when the dynamic correction is negative, the penetra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pores inside the weld obviously increase. Compared to the Arclength correction,the dynamic correction has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penetration than that of Arclength correction.Keywords:CMT Mix;arclength correction;dynamic correction;porosity tendency;battery tray引用本文:马骏,单世瑞,赵军.CMT Mix在铝合金电池托盘焊接中的工艺研究[J].电焊机,2022,52(10):51-56. (MA Jun, SHAN Shirui, ZHAO Jun.Study on CMT Mix Welding Technology for Aluminum Alloy Battery Tray[J].Electric Welding Machine, 2022, 52(10): 51-56.)作者简介:马骏(1994—),男,硕士,焊接应用工程师,主要从事MIG/TIG/Plasma工艺应用的研究。中图分类号:TG442文献标识码:A本文编辑:唐凰

广西德保镓业有限公司,广西靖西信泰镓业有限公司,广西德保铜矿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广西龙州新翔生态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德保联丰镓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我就知道广西有以上几家生产金属镓的企业,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国金属通报好。中国金属通报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唯一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商务周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主办。《大众标准化》杂志是省级优秀期刊,半月刊,创刊于1982年,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管,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主办。是一本工程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相兼容的学术性期刊,标准化专业刊物。

中国金属通报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社长属部长级别。

没说清楚是现货价还是期货价

中国金属通报好。中国金属通报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唯一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商务周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主办。《大众标准化》杂志是省级优秀期刊,半月刊,创刊于1982年,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管,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主办。是一本工程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相兼容的学术性期刊,标准化专业刊物。

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社长是什么副厅级。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是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领导的共同关心和指导下,由《中国有色金属》《世界有色金属》《中国金属通报》三个杂志社于2008年2月进行机构整合而成。目前《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设有记者部、编辑部、网络媒体部、综合部等业务部门。主要出版经营《中国有色金属》《世界有色金属》《中国金属通报》三本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及有色金属行业专业统计内部资料《有色金属统计》。作为有色行业最早创刊的纸媒,《中国有色金属》杂志于2015年、2017年连续两届获评“中国百强报刊”;《世界有色金属》杂志也于2017年获评“中国百强报刊”。《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一直以致力于打造行业一流的品牌传媒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建立了庞大的行业信息员组织和高水平的行业专家队伍,具有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和权威的行业分析系统;读者遍布行业各有色金属企业和研究机构及各级管理部门,有着十分重要的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连续举办行业重量级大型活动,如2013年12月27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创刊30周年座谈会及“有色三十年有影响力企业领军人物和事件”评选;2015年9月、2019年1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境外资源开发战略功勋企业和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境外资源开发风险防范与控制高峰论坛”;2017年4月、2019年5月成功举办两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2017年12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度经济论坛”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度经济人物/年度绿色发展领军企业”颁奖典礼等,所举办的大型活动受到国家、行业和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与好评,被中央和地方各大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在业界的口碑与品牌影响得到更好塑造与进一步提升。

中国金属通报刊物

《中国金属通报》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唯一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商务周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主办。《中国金属通报》主办单位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成立于1983年3月,当时为国家全额拨款科研事业单位,1999年7月转型成科技型企业,是中央所属242家转制科研院所之一。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专门从事信息服务与咨询,标准质量专利研究与服务,有色金属发展战略研究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即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又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中国金属通报》主要综合报道有色金属市场、应用、商贸及物流仓储等方面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优势,努力反映有色金属行业改革开放和全面进入市场的新成就、新经验;迅捷传递国内外市场信息、产业焦点、行业热点、企业亮点;杂志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加工与应用、市场与贸易、仓储与物流、科技管理及其他。《中国金属通报》读者群覆盖全国3万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员工,读者分布政府管理部门,有色金属企业,科研院所,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证券期货公司以及矿山、冶金、化工、机械、煤炭、电力、建材等有色相关企事业单位。是一本有助于行业内相关企业掌握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正确经营决策的权威指导性刊物。

广西华银与北京卓龙源镓项目合资签约

《中国金属通报》2011年 第34期 |

此文系本书作者和鲍荣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原载《中国矿业》2008年第17卷第4期

摘要 镁是21世纪最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我国是镁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产量和消费均居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保持现有优势,建议国家继续深化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地位;乘势加速镁产业化聚集,应对国际变化。

关键词 原镁;资源赋存;生产;消费

镁是10种常用有色金属之一,主要来自海水、天然盐湖水、白云岩、菱镁矿和水镁石等。镁及其合金是迄今在工程中应用的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密度小、强度高、降低噪音、电磁屏蔽性、减震性好以及优良的铸造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统计表明,近年西方镁合金应用的市场增长率达到了15%以上,全球镁合金的应用年均增长达到10%左右。我国是镁资源储备最丰富、原镁生产与消费的大国,客观分析全球供需形势,研究未来走势,适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镁资源赋存、原镁生产与消费几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未来几年之内原镁产、销基本均衡,价格保持平稳上升的结论。结合我国原镁生产、供应的地位现实,提出努力深化宏观调控,稳定国际地位,乘势加速镁产业化聚集,应对国际变化的建议。

1 世界镁资源赋存集中,我国居首

我国是世界上镁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镁资源矿石类型全,分布广,总储量居世界第一。菱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含镁白云石矿丰富,白云石资源遍及我国各省(区),特别是山西、宁夏、河南等省(区),我国符合炼镁要求的一、二级菱镁矿达到26亿吨,白云石查明资源储量近40亿吨,青海盐湖氯化镁32亿吨,硫酸镁16亿吨。

近几年,世界菱镁矿的储量和储量基础比较稳定,2006年储量为22亿吨,储量基础为36亿吨,与2005相比没有变化。菱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朝鲜、中国、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等8个国家,这几个国家的储量和储量基础之和,分别占世界的74.77%和72.78%。

2 世界原镁产量年增幅较大,我国领跑

2000年以来,世界原镁生产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时期,由2000年的45.6万吨跃至2006年的70.76万吨(表1),2006年,原镁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

表1 界原镁产量单位:万吨

3 世界镁消费趋升,我国最快

近几年,世界镁消费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世界镁消费量是51.4万吨,2005年跃升至60万吨,2006年世界镁的消费量,在70万吨左右。中国和独联体国家,拉模铸造领域镁的消耗增长强劲,镁铝合金消耗也有所增长,拉模铸造的主要领域是汽车业。2005年,中国代替美国成为最大的消费者,消费量为10.55万吨,2006年达到15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多。亚洲临近中国的一些国家借助中国生产镁的优势,对镁的需求快速增加。

从2002年开始,压铸业中镁的消费成为最大消费领域,这主要是由于汽车制造上的大量使用引起的。2004年世界主要地区原镁消费中,压铸占23.1%。在镁压铸生产行业中,北美、拉美、西欧用量最多,因为汽车制造业促进了市场对镁需求量的增长。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10年里,镁合金压铸件在汽车上的使用量上升了15%左右,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会继续。2005年,国际上镁的消费结构是:铝合金添加元素约占总消费的28.53%,压铸用镁合金约占24.55%,炼钢脱硫用镁约占18.2%,三者约占总量的71.27%。2006年,中国镁消费结构与世界有区别,压铸、炼钢脱硫消费已高于世界比例,铝合金消费低于世界比例(图1)。

图1的消费结构

4 未来走势及我国策略

综观现实及未来发展,镁产品无论是消费还是生产均处于理性状态,随着镁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消费量和产量增加将是大势所趋;价格尽管不会有过剧的波动,但总的趋向是走高。

消费量与供应量增长不可遏制。从长远来看,镁产品的需求仍将会呈现上升趋势,因为汽车设计者一直致力于开发轻型汽车,必将增加镁的需求;重金属冶炼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有毒气体排放,铝合金及金属还原对镁的需求持续增加等诸多因素都有利于发展性能优越,可循环利用的轻金属镁。目前,欧洲、美洲、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地区及国家都加大了镁的研发投入和车结构材料上扩大应用,而且会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应用。

生产供应方面,受原镁市场价格的影响,新开和恢复生产的公司不断涌现。澳大利亚将有三个公司开始生产金属镁,Minemakers Australia对塔斯马尼亚里昂河和亚瑟河的菱镁矿床进行年产50万t氧化镁的可行性研究;Korab Resources公司在新南威尔士的Batchelor菱镁矿床投资回收镁;国际矿物公司(Imcor)投资在新南威尔士从硅镁石尾矿中回收镁。刚果2007年开始在其首都布拉扎维建一个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的再生镁厂。俄罗斯Rusa L公司宣布,在伏尔加格勒以当地生产的水氯镁石为原料,建一个年产4万t的镁厂。将在未来2年投产的还有:MIL(埃及),设计生产能力4.3万吨/年,2009前后完成;Cogbum(加拿大),设计生产能力13.1万吨/年,2008完成;Latrobe(澳大利亚),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年,2009完成。

正是上述产销基本均衡的态势,决定了原镁价格难以大起大落,保持平稳上升将成定势。为保持我国原镁生产、供应的地位,发挥既有优势,逐步提升全球供应和价格的掌控努力,建议:

(1)深化宏观调控,稳定国际地位。汲取2003~2005年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的国际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并被征收镁反倾销关税的教训,遏制多头出口竞相压价现象的再度发生。实践表明,2006年1月1日对金属镁及其初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3%降至5%,2006年9月15日起,金属镁及其初级产品的出口退税全部取消,控制了出口,但却使附加值较高的锻轧镁、镁制品等价格平稳上涨。有利地保护了国内镁产业的发展。2006~2007年镁锭价格表明(图2),原镁价格稳定上升,促进了我国镁产量的快速增加。

图2 2006~2007年镁锭鹿特丹仓库平均价

(2)乘势加速镁产业化聚集,应对国际变化。2006年,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均有新的镁合金研发项目实施,并获得政府资助,有的是在行业联盟的组织下进行的。支持重点是压铸、挤压、扎制等变形加工。麦瑞丁、乔治费歇尔等国际性压铸企业,先后在我国建厂,推行其全球化战略。在镁加工领域,专业化、集团化、跨国投资成为新趋势。

2006年以来,中国镁冶炼企业生产了大量符合国内外标准的铸造镁合金,产品结构由初级镁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镁加工水平得到了提高,由“十五”期间的以镁粒(粉)初级产品加工向汽车摩托车零部件、3C产品、手动工具等加工制造方向发展,加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为应对国际化趋势,我国应发挥镁资源储量和生产原料生产突出优势,将镁产业链、产业群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资源战略和产业竞争战略。通过官、产、学、研、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使我国镁业形成从原材料到深加工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产业群;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完整科研开发体系,实现镁工业跨越式发展,在产业化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孟树昆.中国镁工业发展报告[R],2004~2006.

[2]周涛.2004年镁市场评述及2005年展望[J].中国金属通报,2005(9)

[3]周涛.2005年镁市场评述及2006年展望[J].中国金属通报,2006(7)

[4]殷建华.近期国内镁市场变化情况与对策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07(9)

[5]罗海基.世界镁市场的需求展望[J].世界有色金属,2005(12)

[6]死海镁业.2005年全球镁的供应与需求[C].第63届世界镁业大会论文集,2006.

[7]Deborah A.Kramer,U.S.,Geo1ogical Survey Minerals Yearbook,1999~2006

[8]Robert E Brown.Mining Annual Review,2004.

[9]Deborah A.Kramer.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3~2007.

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社长属部长级别。

中国金属通报发期刊

中国金属通报好。中国金属通报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唯一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商务周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主办。《大众标准化》杂志是省级优秀期刊,半月刊,创刊于1982年,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管,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主办。是一本工程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相兼容的学术性期刊,标准化专业刊物。

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意义以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意义以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传统且简单的机电设备运行动作的设计及执行过程并不需要智能控制技术的参与,但如果控制系统面对的对象无法应用具体的数学模型进行刻画,并且执行的动作也具有非线性特点,则此时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需要计算的数据将会激增,简单重复的动作无法满足设备运行要求。智能控制技术面向具有非确定性数学模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化的产品生产中越发重要,对产品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的影响也比较关键。基于此,本文针对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意义以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

关键词:

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程序运行;技术联动;

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实际的运行中需要机械传动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的支持,并且内部的程序控制单元需要根据机械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的实际运行内容进行程序层面的优化处理,促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可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特性。这种自动化特性不仅表现在动作执行方式的自动化选择方面,也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可根据产品的特点或者生产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生产参数进行智能化的选择,并且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进而可得到较好的产品加工质量。从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角度分析,现阶段,智能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模型化的特点,虽然处理的问题可能无法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但由于产品的加工过程和具体的加工环节相对固定,最终的加工目标也有一致性,促使智能控制技术可在模糊性算法的引导下,实现固定的、可重复的生产动作。

1、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

1.1可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工程技术中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使用过程在早期依旧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虽然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对较高,可确保系统在运行阶段不会出现明显的问题,但由于系统运行对人力资源有一定的依赖性,促使人力资源成为了制约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导致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参与下,工作人员可在系统控制程序层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底层逻辑进行优化,使用模糊运算逻辑、遗传算法以及神经算法等算法强化系统程序的功能,并可极大地提升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就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条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高速的网络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也为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促使智能化控制技术可在工程技术领域出现适应性的改变,也成为了可彻底改变工业生产方式的基础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2可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水平提供有效途径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单纯劳动工作人员的应用比例有所缩减,这一方面与工业设计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相关,另一方面也在于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工业生产单位可根据产品生产的一般要求,将智能控制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结合起来,将系统的控制环节交付于智能化的运行系统,这样即可减少此层级的人力资源的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工业生产单位在创新产品以及优化产品生产线时,也可将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到生产线运行的全流程中,进而可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将产品的生产安全与系统的运行过程结合起来,使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联合控制,促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过程更具系统性。另外,在使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之后,虽然对相关技术部门的要求提高了,但也减少了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这样即可将此部分劳动成本转移至企业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不仅可减少企业实际的运营成本,也更有利于工业生产企业的创新发展,对整个工业生产市场也有较好的刺激作用。

2、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分析

2.1PID控制器的局部智能控制应用分析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差异性,一般可分为局部控制与全局控制,其中,局部控制往往针对工业生产的某一工艺环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支持下,主要应用的控制单元为PID控制器。在实际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局部智能控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在应用PID控制器时,首先,工作人员应明确PID控制器的控制对象,包括控制对象的参数特点以及加工要求等;其次,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际影响以及相应的系统应用条件,换言之,智能PID控制器在实际的加工生产中能否发挥作用与机电一体化系统本身的运行性能和结构基础相关,为此,在决定使用局部智能控制技术之前,工作人员应做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准备工作,包括系统级别的结构调整等;再者,由于PID控制过程需要接受明确的激励信号,无论是被控制对象还是期间的比例关系,均需要结合具体的控制系统进行确定,为此,工作人员在应用智能PID控制技术时,应以产品的生产要求为基准,将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优化工作与局部智能控制工作结合起来,突出技术应用的联动效应,提高局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实效性。

2.2强化反馈机制在全过程智能控制中的作用

反馈机制会直接影响智能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质量,并且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本身的功能特性,促使反馈机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为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深化提供有效支持。在应用全过程类型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时,工作人员应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加入有效的反馈机制,这种反馈机制需要具备智能化的分析特性,包括可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参数修正以及可在接收系统反馈信号后对机械传动单元的运行动作进行调整等。为此,首先,工作人员应使用合理的参数算法,一般而言,模糊数学或者神经网络算法较为常见,但此种算法对系统计算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动态特性。此间,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选择参数合适的传感器,提高传感的反馈效果,为算法运行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时提供数据支持;其次,为了确保全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挥有效作用,工作人员应在使用此类智能控制技术之前对产品生产的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故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调整,避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目的之间出现冲突,影响智能化控制技术的预测性能和反馈效果。

2.3故障诊断与电力系统的控制相结合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如果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效能,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进度。现阶段,智能化控制技术已经可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电力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故障分析和诊断,并且可依据系统中电力机组的运行要求,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适当的自动化调整,以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需求。在应用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时,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组、变压器组以及电动机组的运行要求,如果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并未涉及此类电力机组,则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要求,选择重点电力控制单元,部署故障诊断机制,促使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可与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其次,工作人员在应用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时,也应有成本控制意识,不能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或者故障诊断效率盲目提高系统运行参数,以免超出故障诊断的范围,降低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有效性。

3、结语

总之,在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际运行要求,并且要考虑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进度要求。一般而言,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初期应用成本相对较高,但从长期的技术应用角度分析,在应用了智能化的控制技术之后,产品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均与所提升,也减少了产品生产中华人力资源的使用水平,从而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效能的提升以及相应的产品研发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卢雁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5):29-30.

[2]刘文君.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2):121-122.

[3]邢朝旭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4):80-81.

[4]杜强.智能控制在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矿业装备,2020(06):156-157.

[5]刘永乐.智能控制在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0(10):57-58.

可以在百度文库中查找到。

我就记着一篇,这篇我看过叫“探讨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结合应用”其他的没看过!

中国金属通报投稿

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意义以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意义以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传统且简单的机电设备运行动作的设计及执行过程并不需要智能控制技术的参与,但如果控制系统面对的对象无法应用具体的数学模型进行刻画,并且执行的动作也具有非线性特点,则此时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需要计算的数据将会激增,简单重复的动作无法满足设备运行要求。智能控制技术面向具有非确定性数学模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化的产品生产中越发重要,对产品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的影响也比较关键。基于此,本文针对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意义以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

关键词:

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程序运行;技术联动;

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实际的运行中需要机械传动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的支持,并且内部的程序控制单元需要根据机械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的实际运行内容进行程序层面的优化处理,促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可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特性。这种自动化特性不仅表现在动作执行方式的自动化选择方面,也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可根据产品的特点或者生产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生产参数进行智能化的选择,并且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进而可得到较好的产品加工质量。从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角度分析,现阶段,智能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模型化的特点,虽然处理的问题可能无法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但由于产品的加工过程和具体的加工环节相对固定,最终的加工目标也有一致性,促使智能控制技术可在模糊性算法的引导下,实现固定的、可重复的生产动作。

1、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

1.1可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工程技术中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使用过程在早期依旧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虽然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对较高,可确保系统在运行阶段不会出现明显的问题,但由于系统运行对人力资源有一定的依赖性,促使人力资源成为了制约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导致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参与下,工作人员可在系统控制程序层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底层逻辑进行优化,使用模糊运算逻辑、遗传算法以及神经算法等算法强化系统程序的功能,并可极大地提升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就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条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高速的网络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也为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促使智能化控制技术可在工程技术领域出现适应性的改变,也成为了可彻底改变工业生产方式的基础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2可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水平提供有效途径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单纯劳动工作人员的应用比例有所缩减,这一方面与工业设计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相关,另一方面也在于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工业生产单位可根据产品生产的一般要求,将智能控制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结合起来,将系统的控制环节交付于智能化的运行系统,这样即可减少此层级的人力资源的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工业生产单位在创新产品以及优化产品生产线时,也可将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到生产线运行的全流程中,进而可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将产品的生产安全与系统的运行过程结合起来,使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联合控制,促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过程更具系统性。另外,在使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之后,虽然对相关技术部门的要求提高了,但也减少了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这样即可将此部分劳动成本转移至企业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不仅可减少企业实际的运营成本,也更有利于工业生产企业的创新发展,对整个工业生产市场也有较好的刺激作用。

2、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分析

2.1PID控制器的局部智能控制应用分析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差异性,一般可分为局部控制与全局控制,其中,局部控制往往针对工业生产的某一工艺环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支持下,主要应用的控制单元为PID控制器。在实际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局部智能控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在应用PID控制器时,首先,工作人员应明确PID控制器的控制对象,包括控制对象的参数特点以及加工要求等;其次,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际影响以及相应的系统应用条件,换言之,智能PID控制器在实际的加工生产中能否发挥作用与机电一体化系统本身的运行性能和结构基础相关,为此,在决定使用局部智能控制技术之前,工作人员应做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准备工作,包括系统级别的结构调整等;再者,由于PID控制过程需要接受明确的激励信号,无论是被控制对象还是期间的比例关系,均需要结合具体的控制系统进行确定,为此,工作人员在应用智能PID控制技术时,应以产品的生产要求为基准,将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优化工作与局部智能控制工作结合起来,突出技术应用的联动效应,提高局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实效性。

2.2强化反馈机制在全过程智能控制中的作用

反馈机制会直接影响智能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质量,并且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本身的功能特性,促使反馈机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为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深化提供有效支持。在应用全过程类型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时,工作人员应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加入有效的反馈机制,这种反馈机制需要具备智能化的分析特性,包括可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参数修正以及可在接收系统反馈信号后对机械传动单元的运行动作进行调整等。为此,首先,工作人员应使用合理的参数算法,一般而言,模糊数学或者神经网络算法较为常见,但此种算法对系统计算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动态特性。此间,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选择参数合适的传感器,提高传感的反馈效果,为算法运行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时提供数据支持;其次,为了确保全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挥有效作用,工作人员应在使用此类智能控制技术之前对产品生产的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故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调整,避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目的之间出现冲突,影响智能化控制技术的预测性能和反馈效果。

2.3故障诊断与电力系统的控制相结合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如果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效能,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进度。现阶段,智能化控制技术已经可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电力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故障分析和诊断,并且可依据系统中电力机组的运行要求,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适当的自动化调整,以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需求。在应用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时,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组、变压器组以及电动机组的运行要求,如果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并未涉及此类电力机组,则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要求,选择重点电力控制单元,部署故障诊断机制,促使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可与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其次,工作人员在应用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时,也应有成本控制意识,不能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或者故障诊断效率盲目提高系统运行参数,以免超出故障诊断的范围,降低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有效性。

3、结语

总之,在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际运行要求,并且要考虑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进度要求。一般而言,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初期应用成本相对较高,但从长期的技术应用角度分析,在应用了智能化的控制技术之后,产品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均与所提升,也减少了产品生产中华人力资源的使用水平,从而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效能的提升以及相应的产品研发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卢雁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5):29-30.

[2]刘文君.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2):121-122.

[3]邢朝旭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4):80-81.

[4]杜强.智能控制在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矿业装备,2020(06):156-157.

[5]刘永乐.智能控制在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0(10):57-58.

广西华银与北京卓龙源镓项目合资签约

《中国金属通报》2011年 第34期 |

广西德保镓业有限公司,广西靖西信泰镓业有限公司,广西德保铜矿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广西龙州新翔生态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德保联丰镓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我就知道广西有以上几家生产金属镓的企业,希望能帮助到你

可以在百度文库中查找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