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李红良教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李红良教授发表论文

学术造假一直是广大知识分子所不齿和摒弃的,不管是小时候作业的抄袭和考试中的作弊,还是大学中的论文代写和学术造假,这些都是受人诟病的。这些违背了中华民族打的传统美德,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说,我们不管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诚实守信。

近两年最火热的学术造假事件莫过于武大的一位学者了,事件扑朔迷离,让人心生疑虑。咱们来 回顾一下这起事件。

武汉大学一直是中国范围内顶尖的学府,这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在里面深造的都是拔尖人才,难道如此优秀的地方也会有学术造假吗?这事件的主人公是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等拥有多个头衔的李红良博士,他还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看到如此称号,也不能感觉到人家是学术不端的人,毕竟这么多的荣誉加身,起码有两把刷子。但是在2018年1月,李红良被武大的一位教授举报, 举报人说李红良教授在做试验时实验周期不足、关键实验实验用品不足。质疑其学术不端 ,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行为。接下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声明将会对此事进行严密的调查并会对学术界有个交代。1月29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论文中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忽和漏洞。

这件事也就结束了,事情也算得圆满,总算还给了李红良教授一个公道,但无风不起浪,希望以后这类事件少发吧。

饶毅教授就在自己的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文,对刚刚被认定为“经调查未有造假”的裴钢院士进行了实名举报。

1月21日,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对网络反映的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通报。

随着《通报》的发布,这一年多来关于曹雪涛院士、裴钢院士等大佬们是否存在学术造假似乎终于有了定论。

饶毅介绍

饶毅,男,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生物学家,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创始所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创始主任,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

饶毅1983年获得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1991年后先后在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从事研究,2004年任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回国受聘出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6年4月,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2018年4月,任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

正在调查。如果武大院长涉嫌造假事件实锤了,那这个院长的位置也就干不成了。

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联合工作机制,组建高层次复核专家组,依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开展调查处理。在单位调查、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复核专家组赴实地检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集体讨论形成复核结论,最后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形成处理意见。

李红良论文发表

武大院长李红良确实参与帮助自己的女儿获奖,这么小就让孩子学会走捷径,以后孩子的路你还可以继续帮她吗?

获奖人获得的奖励与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获奖人是否有能力获奖。

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联合工作机制,组建高层次复核专家组,依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开展调查处理。在单位调查、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复核专家组赴实地检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集体讨论形成复核结论,最后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形成处理意见。

科技部等其他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形成处理意见。 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

李淑良教授发表论文

李金发是象征派代表诗人。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人。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代表作有:《为幸福而歌》、《岭东情歌》、《微雨》、《食客与凶年》、《意大利艺术概要》、《雕刻家米西盎则罗》、《北京的最后勾留》、《梭米顿夫人传》、《肉的囹圄》、《古希腊恋歌》、《艺术论文集》、《德国文学ABC》、《异国情调》等。

有关李金发的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李金发诗集》《古希腊恋歌》。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鼻祖。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李金发与林风眠、林文铮被誉称为中国美院历史上的梅州“三剑客”,三人各领风骚,为中国艺术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10月20日,李金发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金发一生的诗文著作,主要有《为幸福而歌》《岭东情歌》《微雨》《食客与凶年》《意大利艺术概要》《雕刻家米西盎则罗》《北京的最后勾留》《梭米顿夫人传》《肉的囹圄》《古希腊恋歌》《艺术论文集》《德国文学ABC》《异国情调》等。

他的作品《弃妇》和《里昂车中》被选入1984年出版的《现代百家诗》中。李金发诗文著作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热爱故乡、深明民族大义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是一篇论文建议图书馆。发哥是我老师(精神上的),他是现代主义第一人。20年代的。搞雕塑的人。他的特点是现代主义,割裂感强烈戴望舒也是现代主义诗人,我感觉他的作品偏浪漫。郭老是浪漫主义诗人,我不喜欢。穆旦也很厉害,但读的不多。、阐述这方面的书有,我看过一本。罗震亚写的。你bidu下吧。

李红良发表高水平论文

科技部等其他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形成处理意见。 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

武大院长李红良确实参与帮助自己的女儿获奖,这么小就让孩子学会走捷径,以后孩子的路你还可以继续帮她吗?

为引导我校学生会做科研,能做科研,做好科研,以科研助推学风好转,以科研促进学术养成,为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人才基础,2017年12月1日,我校94级校友、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红良教授受邀来到我校第五十五期名家讲坛,为我校学子讲解自身科研经历及科研之路收获的感想。本次讲座由我校刘新光副校长主持。 扎实基础,珍惜大学每寸光阴 讲座伊始,李红良教授与我们一起回溯他艰辛而又传奇的科研之路。他指出大学期间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学业专业的重要性、拥有感恩之心的重要性。“我获得知识最多的时光是在大学时光。”李红良教授认为,作为一名医学生,最主要的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基本知识是基础,综合能力是自己人生之路的垫脚石,是展现自己的筹码,而人文品质,特别是感恩,尤为重要。 启蒙科研,坚信努力比聪明重要 回忆起在暨南大学就读药理学的硕士阶段,李红良教授深有感触地表示良师与机遇十分重要,并以自身经历说明硕士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与科学思维不可或缺的一个成长阶段。一次偶然的机遇,李红良教授在做实验课题时发现了“肝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现象,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在国家学术期刊中投稿成功。“当你发现了你之前想象不到的事件时,你会被激发出很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努力永远比聪明重要。”他如是说。 不惧权威,追寻自己的初心 对于李红良教授来讲,科研之路中最重要的阶段是读博士时期,他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方向,掌握科学方法,明确研究目标。良好的科学资源和严谨负责的导师让李教授有更好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并从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深入了解的科学研究目标。读完博士后以后,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良好待遇,只为追寻自己坚持的方向。他感慨道:“不要以为发表出来的文献,观点就是正确的,这只是给予我们的一个信息。不要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敢于发现。” 争取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坚持自己的方向,跟随初心并付出行动是很重要的。 契而不弃,柳暗花明又一村 李红良教授感慨万千,道出自己回国后最艰难的一段时期,从零开始创建实验室与科研团队。他教导现场的同学们,当一度想放弃、现状不称心如意的时候,拒绝抱怨,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从迈进大学到现在,23年求学与科研路上,李教授谦虚打趣,称自己目前已取得微微的成绩,对关山重重的未来也表示自己将满怀信心与豪情,在科研之路上下求索,祝愿我校学子“千百种花,绽放有不同的美”,科研路上不茫然。 讲座尾声,现场同学踊跃提问,李教授幽默而不失严谨地回答了同学们的困惑,一次又次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掌声,让在座每一位观众受益匪浅。 科研是大学校园中立志大展宏图的莘莘学子的一场热身赛,也是个艰苦的过程。本期名家讲坛圆满落下帷幕,愿所有有勇气并有恒心实现梦想的同学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辉煌。( 文/任庆灵 曾翠怡 徐婧 图/谢佳纯 梁梓丰 马龙珠 编/周圆 审/蔡定彬) 李红良教授简历: 李红良,男,1994-1999年我校临床医学本科,1999-2002年暨南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2005年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05年7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刘德培院士与梁植全院士。2006年至2008年底先后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ABSL-III主任、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近30项,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项;并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科技厅重大平台建设项目、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等,同时作为骨干参与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以及国家新药创制等计划。2007年获国家卫生部颁发中国有突出影响的心血管论文奖,2009年获得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16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17年荣获谈家帧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1年入选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荣获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荣誉称号,为“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对象。2011年当选为国家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委员,2016年当选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17年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学术造假一直是广大知识分子所不齿和摒弃的,不管是小时候作业的抄袭和考试中的作弊,还是大学中的论文代写和学术造假,这些都是受人诟病的。这些违背了中华民族打的传统美德,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说,我们不管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诚实守信。

近两年最火热的学术造假事件莫过于武大的一位学者了,事件扑朔迷离,让人心生疑虑。咱们来 回顾一下这起事件。

武汉大学一直是中国范围内顶尖的学府,这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在里面深造的都是拔尖人才,难道如此优秀的地方也会有学术造假吗?这事件的主人公是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等拥有多个头衔的李红良博士,他还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看到如此称号,也不能感觉到人家是学术不端的人,毕竟这么多的荣誉加身,起码有两把刷子。但是在2018年1月,李红良被武大的一位教授举报, 举报人说李红良教授在做试验时实验周期不足、关键实验实验用品不足。质疑其学术不端 ,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行为。接下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声明将会对此事进行严密的调查并会对学术界有个交代。1月29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论文中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忽和漏洞。

这件事也就结束了,事情也算得圆满,总算还给了李红良教授一个公道,但无风不起浪,希望以后这类事件少发吧。

马良信教授发表论文

我认为这件事情反映了一种非常不好的情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亚洲非常一流的大学,在筛选人才过程中竟然如此的疏忽随意,不禁让人非常质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实力。

如果你的学术生涯中遇到这样的论文,相信你会感到惊讶。这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家张益唐博士带领团队完成,他们证明了其为Landau-Siegel零点猜想。这一“中国人”这是全世界华人数学家向全世界发出的祝贺之声!此前,张益唐团队曾获得数个重要的成果及论文。

该论文从理论到应用证明了该猜想是数理逻辑的“基石”,其重要性将影响人类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及知识获取。其在数学和物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论文引用自美国数学协会(AAA)的统计,张益唐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一年内向学术界公布了4个Landau-Siegel零点猜想的证明。同时张博士还表示,这些结果对于未来数理逻辑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并引发全世界数学家向该方向迈进;而对于数学界来说,这也是值得纪念与庆贺的事情。

虽然中国数学家已经为世界数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国际上相比,中国的数学家还很少。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杰出贡献在国际上已经越来越受瞩目。特别是在数理逻辑领域上取得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在Landau-Siegel零点猜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整个数理逻辑领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张益唐获得这一结果显示出他在这一领域中超群精湛的数学水平及卓越的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与张益唐同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杨柳岩教授也在今年6月在《数学年刊》上发表了论文,证明了其对零点猜想所做出的工作。张益唐在文章中提到这个猜想是由他的同事们共同努力而得到的结果。我们也希望该论文能够影响到更多人对Landau-Siegel零点猜想提出相关质疑及研究热情。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首先,作为 NTU 的校友我先说 句,南洋理工Q没有对pha毕业时候的论文发表硬性规定(至少我们SSS是没有的,比如我们有个教授几年都没期刊论文只有会议论文,学生不是照样毕业么)。有的话,也是学院级、或实验室内部的导师的规定。当然,为了好找工作大家都是认真发论文的。但是不发,亦或者只是会议是个人和实验室选择。只要一个人能元许外市,那无论如何他的发表(倘若有要求的话)是达到了标准的。

在遵守规则角度NTU是很严格的,我当年做RA批考卷没有放在有单独锁的柜子里都被系主任训话。不要把别的地方发特定论文的潜规则套到看到的每一个地方其次,申请外南的负责人是导师和学院系的工作人员,以及自己的thesispanel。 他们都觉得没问题就没问题。比如当年我们毕业论文提交被打回一个原因就是封面错把 「in partial fulfillment」写成了 Finfulfillment].

第三,正如我白己毕业论文图中所示,一篇thesis哪怕通过也只是成为哲学博士PhD路上的一部分而己。所以到底有没有做到成为博士,用毕业论文,或者用发表来衡量都是片面的。

而且,坐业论文只是些业过程的一 部分而已,thesis+答辩才是核心。甚至说,开始的QE开题,每年的年底汇报都做了过程中考核。退—步,ntu°的所有毕业论文只要不涉及保密都公开,你有兴趣不妨去看看同专业的别人如何。最后,这语气怎么这么酸呢?倘若这人不行,外市专家会教做人的!返回意见如果是Majorrevision ,那可有的改。

这件事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学校有信心自己的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能够判断-个学生学位论文的水平是否达到博士,那么这个学校就会用答办作为授予学位的方式。但如果一个学校对自己教授的水平没有充足的信心 ,觉得咱们这些教授恐怕判断不了这个学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够不够授予博士学位,那么这个学校会怎么做呢?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学木发表尤其是sc作为指标。因为sCi起码有国际同行评议嘛。

我还是想跟与题主抱有同样观点的师弟师妹们说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水会发表的论文不一定是水文 ,只是水会上的水文占比比较高而己!院士写了篇综述发在了水会上,那不一定就是水文!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期刊,很多人都觉得MDPI下的期刊比较水,开源不就是收钱嘛,能有什么水平!但是我发现最近很多大牛在MDPI的期刊上开始发文了,质量很不错,不输于top期刊!

第二,科研成果是否有价值 ,是否有创新性,作者说了不算,你也说了不算,是宙稿人说了算!千个读吉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觉得这文章是垃圾,有的人觉得是宝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有了盲市制度,才有了同行评议!审稿人觉得他OK他就是OK,审稿人觉得应该把他挂了,那他就挂了!他申诉,那就再说!你可以把院士的博士论文翻出来看看,可能你觉得他写的也很垃圾,就不应该授予博士学位!那如果没有个制度,谁都可以评判一下的话,那不就乱套了吗?

第三,小论文的作用只是背书!国外很多高校都不要求发小论文,大论文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授予博士学位!国内自从提出了 “五不唯”之后,很多学校,比如清华,已经取消了对小论文数量的要求!

那发小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是青书!评市论文的时候,专家一看你的研究内容发表了很多SC期干文,那专家给你打个优秀或良好,他自己心里也有底。说白了,盲市对于友家来说其实是个囚徒困境,因为专家不知道其他专家打多少分。如果你博士其间一篇SC 都没有,专家大概率打C或D,因为他会认为你做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丁点儿成果是经元

同行评审的,或者是同行评市的结果都是认为你做的不好 ,那如果我冒险给你打了高分,其他专著给你打了低分 ,那不就突显出我的外行了嘛,为了保险起见我只能打低分 ,低分再错也是说明我要求严格,要求严还能算错吗?这就是你多发小论文的目的,就是得到好评的概率更大一些!你要是没有小论文,那你的大论文一定要足够硬,要不然就容易悲剧!

所以提交外市°和外南通过是两个概念,外南通过和顺利毕业是两个概念!决定你能不能被授予博士学位的环节是答办,外南只是为答辩背书而己!还是希望题主管好自己的事儿就可以了,如果你觉得NTU的博士很水,你也想去水,你大可以退学然后重新甲请!如果你觉得你比NTU的博士强,那就自信点儿,人这辈子要工作到60岁,滥竽充数°能充到60年吗?领导都是傻子吗?

请去查—下其他学校没有论文的博士有没有毕业的?

博士能不能毕业千要都看导师的要求,没有论文导师觉得你这几年工作还不错,那是差不多能毕业。论文很多,导师觉得你做的不行照样延毕博导跟我们聊过他市的博士毕业论文 ,说有些同学—两篇水会就被导师放过了,他也觉得很震惊。这种事情每个学校都有,非要质疑南洋理工博士的毕业要求,那作为NTU的博士,觉得很无语。

我们实验室的毕业要求是两篇顶刊,但是师兄师姐毕业基本都四五篇期刊,所以我们的毕业要求根本不低。如果发的文章不够,老师即使勉强放过了,外南也很难通过。NTU博士毕业了去当副教授教授的也挺多的,都看个人的选择和能力。最近两年新加坡这两所招收的中国学生,很少是985以外的 ,生源提高了毕业要求不可能降低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