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台湾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台湾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郑志明教授1980-2007发表的期刊论文:1. 列子杨朱篇的意识形态,1980,哲学与文化月刊 7卷 9期2. 疏导台湾当今秘密教派,1980,鹅湖月刊 61 期3. 圣之时者 ─ 谈孔子对时代的回应,1981,鹅湖月刊 67 期4. 台湾瑶池金母信仰研究,1984,台湾风物 34 卷 3期5. 台湾斋教的渊源与流变,1984,台北文献直 67 期6. 台湾民间鸾堂儒宗神教的宗教体系初探,1984,台北文献直 67 期7. 浅论当今台湾民间宗教研究的态度与方法,1984,台北文献直 69 期8. 唐代古文家的天命观初探,1984,鹅湖月刊第 111 期9. 左传灾异说探论,1984,鹅湖月刊 114 期10. 试说无量寿经四十八别愿的宗教精神,1984,中国佛教第28卷第12期11. 唐代永嘉禅师证道歌义理初探,1984,中国佛教 28 卷 6期12. 台湾无生老母信仰渊源探论,1985,台北文献直 71 期13. 从台湾俗谚谈传统社会的处世思想,1985,台北文献直 74 期14. 检验高中新编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中的孔孟「根本」思想,1985,鹅湖月刊 120 期15. 史通在中国文学上的价值,1985,孔孟月刊 275 期16. 销释金刚科仪的义理初探,1985,中国佛教 29 卷 5 期17. 唐代庞居士的诗偈及其宗教境界,1985,中国佛教 29 卷 11 期18. 敦煌写本老子想尔注义理初探,1986,中国学术年刊第八期19. 台北地区弘化院的宗教体系,1986,台湾神学论刊 8 期20. 台北地区夏教的宗教体系研究,1986,台北文献直 76 期21. 从台湾俗谚谈传统社会的宗教思想,1986,鹅湖月刊第 127 期22. 庄子内篇「人」的概念探述,1986,鹅湖月刊 133 期23.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义理疏证,1986,鹅湖月刊 137 期24. 游记类鸾书所显示之宗教新趋势,1987,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61 期25. 醉古堂剑扫的社会人格,1987,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20 卷 6 期26. 菜根谭的社会思想,1987,科际整合学报第 1 期27. 台湾劝善歌谣的社会关怀,1987,民俗曲艺 45、46 期28. 灶君宝卷的灶神信仰,1987,民俗曲艺 48 期29. 太上感应篇的伦理思想,1987,鹅湖月刊 143 期30. 王爷传说,1988,民俗曲艺 52、53 期31. 试论清静经的「道」,1988,鹅湖月刊 155 期32. 功过格的伦理思想初探,1989,中国学术年刊 10 期33. 当今台湾民间鸾书的文学形式,1990,汉学研究8卷1期34. 唐代传奇的梦,1991,鹅湖月刊190期35. 从残害骨肉事件谈基层社会的文化意识,1991,文化评论36. 关汉卿杂剧的宗教意识,1992,鹅湖月刊 208 期37. 从「户蝇蚊子大战歌」谈民间文学的创作意识,1992,淡江大学中文学报1期38.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1993,淡江大学中文学报2期39. 从杀害骨肉事件谈基层社会的文化意识,1993,鹅湖月刊 214 期40. 台湾民间信仰的济世观,1994,内政部「宗教辅导论述专辑」41. 庄子的鬼神观,1994,鹅湖月刊 233 期42. 台湾「新兴宗教」的名词界定,1995,台湾史料研究6号43. 台湾民间宗教的文化意识,1995,历史月刊86期44. 末世预言与卯劫观音,1995,历史月刊92期45. 信仰族群与族群和谐,1995,宗教哲学1卷2期46. 台湾新兴宗教的现象商议,1995,宗教哲学1卷4期47. 民间信仰与台湾的族群和谐,1995,鹅湖月刊 237 期48. 民间的养生术与民俗医疗,1996,历史月利96期49. 台湾观音信仰的现象分析,1996,宗教哲学2卷1期50. 台湾民间信仰的多重至上神观,1996,宗教哲学2卷2期51. 台湾善书研究的现况与展望,1996,宗教哲学2卷4期52. 台湾妈祖祭典的现象分析,1997,宗教哲学3卷1期53. 台湾「宗教教育」的问题商议,1997,宗教哲学3卷2期54. 唐君毅儒家宗教精神说,1997,宗教哲学3卷3期55. 论傅伟勋佛教生死学,1997,宗教哲学3卷4期56. 从传统宗教生死观谈代理孕母,1997,应用伦理研究通讯(1997.10)57. 胡适的宗教观,1997,鹅湖月刊 260、261 期58. 康有为的宗教观1997,鹅湖月利267、268期59. 林清玄学佛散文的教主形象1998,鹅湖月利281期60. 二十一世纪儒学的社会实践,1999,文明探索19期61. 道教的生死观,1999,历史月刊139期62. 台湾新兴宗教的文化特色1999,宗教哲学5卷1、2期63.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神人观1999,鹅湖月刊285期64. 儒学的现世性与宗教性,1999鹅湖月刊286期65. 元杂剧桃花女的婚姻仪式,1999,鹅湖杂志288期66. 杨赞儒与圣德宝宫,2000,台湾文献51卷3 期67. 台湾新兴宗教的救劫运动,2000,宗教哲学6卷3期68. 明初张宇初「岘泉集」的生命观,2000,鹅湖月刊295期69. 印顺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2000,鹅湖月刊297期70. 《太平经》的养生观,2000,鹅湖月刊299期71. 《太平经》的性命观,2000,鹅湖月刊300期72. 谭嗣同的宗教观,2000,鹅湖月刊302期73. 从《太平经》谈道教的生命观,2000,中华道教学院南台分院学报1期74. 近五十年来台湾地区民间宗教之研究与前瞻,2001,台湾文献52卷2 期75. 台湾宗教组织化的困境,2001,宗教论述专辑3辑76. 凉山彝族「驱鬼经」的人鬼交感仪式,2001,民俗曲艺(2001.5)77. 从说文解字谈汉字的鬼神信仰,2001,鹅湖月刊307期78. 教育的「圣俗」问题,2001,鹅湖月刊309期79. 神观交谈-从多重至上神谈起,2001,揭谛学刊4期80. 社区文化的宇宙图式与神圣空间,2001,鹅湖月刊312期81. 台湾西王母信仰的时代意义,2001,鹅湖月刊218期82. 砂劳越华人社团与宗教互动关系,2001,马来亚大学《学术论文集》6 辑83. 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2001,辅大宗教研究3期84. 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2001,辅仁宗教研究3 期85. 台湾新兴宗教的宗教对话,2001,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1期86. 民间信仰「合缘共振」与「含混多义」的思维模式,2001,玄奘学报4期87. 从太上洞玄步虚章谈步虚词的神人交感,2001,中华道教学院南台分院学报2期88. 台湾宗教团体经济资源的问题,2002,宗教论述专辑4辑89. 从灵感到修行,2002,宗教哲学8卷2期2890. 谈台湾药签文化,2002,传统艺术19期91. 从《太上洞玄步虚章》谈步虚词的神人交感,2002,道韵11辑92. 华人信仰心理与宗教行为,2002,鹅湖月刊324期93. 从唐君毅《病里乾坤》谈儒学医疗,2002,鹅湖月刊328期94. 巫术文化的哲学省思,2003,鹅湖月刊335期95. 禁忌文化的哲学省思,2003,鹅湖月刊342期96. 唐君毅的《人生之体验》谈儒学的生命教育,2003,新世纪宗教研究1卷3期97. 哪咤神话的生命观,2003,第一届哪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8. 敦煌写卷「患文」的宗教医疗观,2003,普门学报15期99. 台湾灵乩的宗教形态,2004,内政部宗教论述专辑6辑100. 东马德教会的发展,2004,世界宗教学刊3期101. 宗教组织的现代化与对治现代化,2004,宗教哲学31期102. 中国命运观的文化意识,2004,文明探索丛刊37卷103. 佛教与基督宗教社会关怀的省思,2004,文明探索丛刊38卷104. 陈靖姑信仰与法派的宗教形态,2004,新世纪宗教研究2卷3期105. 敦煌写卷「亡文」的生命教育,2004,普门学报19期106. 东南亚大伯公信仰的发展,2004,泉州华侨大学学报107. 对台湾汉人宗教精神领域的研究,2004,高雄道教学院学报1期108.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中的宗教观,2004,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3期109. 老子的医疗观,2005,鹅湖月刊357期110. 「通神」与「神通」的文化意识,2005,文明探索丛刊41卷111. 人性与安宁疗护,2005,宗教与民俗医疗创刊号112.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家庭礼仪与修行法门,2005,宗教与民俗医疗2期113. 佛教经典的胚胎生命观,2005,普门学报29期114. 藏传佛教在台发展现况与省思,2005,普门学报30期115. 台湾灵乩的宗教形态,2006,文明探索丛刊45卷116. 台湾寺院经济资源的运用问题,2006,亚细亚民俗研究6辑117. 《善生经》的生命修持观,2006,宗教与民俗医疗学报3期118. 杂阿含经》的瞻病关怀,2006,宗教与民俗医疗学报4期119. 牟宗三《圆善论》的生命关怀,2006,揭谛11期120. 从《道法会元》谈宋元符箓法派的世界秩序观,2006,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6期121. 林兆恩的生命关怀,2006,辅仁宗教研究13期122. 明代王道渊的性命相混说,2007,鹅湖380期123. 《周易》六十四卦的生死关怀,2007,鹅湖月刊388、389期124.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的净土观,2007,妙林杂志19卷10、12月125. 易经六十四卦的生死关怀,2007,中山大学文与哲学报10期

李宏毅于199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此外,他还曾获得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

演员李宏毅已经大学毕业了了。李宏毅,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李宏毅,1998年6月26日出生于辽阳市,《变形计》第九季城市主人公。2014年7月,参加《变形计》第九季之《此间少年》开始受到关注;2016年出演传奇历史人物剧《霍去病》剧中饰演赵破奴。

明显成功了 6岁到13岁的孩子 能培养出异能 现在被某些势力封锁了人家的成功 但用不了多久 他的成果 绝对是世界瞩目的 外来的伟人绝对 有人家 一席之地

台湾大学教授的论文发表

两命教授问题我能好

郭位,1951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系统科学、可靠度工程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大学杰出教授。

1972年郭位取得台湾清华大学核子工程学士学位;1980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工业工程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1984年任职于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先后担任助理教授 、副教授 、教授、系主任。

1993年任教于德州农工大学工业工程学系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期间担任Wisenbaker讲座教授及工程学院首席副院长;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24届院士。

2003年任职田纳西大学,期间担任工学院院长、大学荣誉讲座、工业与资讯工程教授、电机工程教授;2008年5月14日郭位出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大学荣誉教授;2014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扩展资料

1987年,郭位向清华大学提交了中国第一份建立工业工程系的建议书,将工业工程的核心-高效率、高质量的观点引入中国。

郭位的研究主要针对现代化的电子系统进行可靠度的衡量、推估及模式化作业,期望能在兼顾基础研究与实务应用的考量下达到系统最佳化的设计。

郭位除了在研究纳米电子的可靠度及开创方法减低婴儿死亡率方面闻名遐迩外,在推动以社会需求为本的课程设计及以解难为本的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截至2016年,郭位是十部专著及两百多篇高影响力专业论文的作者及合著者,其中几部被视为系统优化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有些并为电子可靠度的标准设下了理论基础

1906年 1岁6月2日(阴历闰4月29日)生於四川灌县。 1926年 21岁就读北京私立燕京大学中文系。 1929年 24岁秋,自燕大请假一年,任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文学史及诗词选读。自印《永阴集》(词集)。 1930年 25岁回燕大销假,续修课业。同时在北平汇文中学兼课。 1931年 26岁夏,燕大毕业。秋,正式任汇文中学教员,讲授高三国文、文学史。 1938年 33岁秋,任燕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讲授大一国文、历代文选、诗选、词选。出版《辛稼轩年谱》。 1939年 34岁由燕京大学油印《稼轩长短句校注》。 1940年 35岁发表〈冯惟敏及其著述〉於《燕京学报》,为返燕大後第一篇学术论文。 1945年 40岁冬,任北平教育部所设大学先修班中文系副教授。 1946年 41岁冬,任渖阳国立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大一国文、曲选、小说史。 1947年 42岁秋,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楚辞、曲选、小说史、近代文学。 1948年 43岁秋,任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词选、曲选、戏剧概论、小说史等课。 1952年 47岁出版《词选》。 1953年 48岁出版《曲选》。 1955年 50岁出版《续词选》。 1956年 51岁应美国国务院约请访问哈佛及华盛顿等大学。 1957年 52岁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 1961年 56岁秋,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出版《从诗到曲》。 1962年 57岁秋,任香港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出版《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 1963年 58岁秋,复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1965年 60岁任美国耶鲁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 1970年 65岁出版《宋刊施顾注蘇东坡诗提要》。 1971年 66岁出版《校点南词韵选》(与《红蕖记传奇》、《吴江三沈年谱》合刊)。 1972年 67岁任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出版《景午丛编》(增编旧著《从诗到曲》,与《燕台述学》合编)。 1973年 68岁出版《北曲新谱》、《北曲套式汇录详解》。 1974年 69岁8月,自台湾大学中文系退休,年69。改以兼任教授名义继续指导博士论文。转任台北东吴大学及辅仁大学研究讲座教授。 1975年 70岁出版《桐阴清昼堂诗存》(线装本,收诗三百二十二首)、《陈简斋诗集合校汇注》(附《陈简斋年谱》)。 1977年 72岁出版补订本《辛稼轩年谱》、《宋人生卒考示例》。 1981年 76岁7月,辞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出版修订本《曲选》。 1982年 77岁出版《唐伯虎诗辑逸笺注》、修订本《词选》、修订本《续词选》。 1984年 79岁出版《陈後山年谱》。 1985年 80岁2月,国家文艺基金会授予「国家文艺贡献奖」。 1986年 81岁膺选为国立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1988年 83岁出版《清昼堂诗集》(收诗一千一百一十七首)。 1989年 84岁受聘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谘询委员。 1990年 85岁12月,行政院授予「文化奖」。 1991年 86岁夏,辞东吴、辅仁两大学讲席。7月28日(阴历6月17日),病逝台北三军总医院,享寿86岁。 1992年 自编小品随笔合集《永嘉室杂文》、学术论文汇编《龙渊述学》先後由门人整理出版。

台湾大学教授发表学术论文

谢庆奎教授先后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计有:《中国行政管理:误解和含义》(英文)《论政府职能的转变》《两岸行政机构改革之比较研究》《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论政府机构改革的长期性》《试论党政府职能分工》《逐步走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98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分析》这些著作和论文有些获奖,有些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先后去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并进行研究、讲学活动,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

1906年 1岁6月2日(阴历闰4月29日)生於四川灌县。 1926年 21岁就读北京私立燕京大学中文系。 1929年 24岁秋,自燕大请假一年,任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文学史及诗词选读。自印《永阴集》(词集)。 1930年 25岁回燕大销假,续修课业。同时在北平汇文中学兼课。 1931年 26岁夏,燕大毕业。秋,正式任汇文中学教员,讲授高三国文、文学史。 1938年 33岁秋,任燕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讲授大一国文、历代文选、诗选、词选。出版《辛稼轩年谱》。 1939年 34岁由燕京大学油印《稼轩长短句校注》。 1940年 35岁发表〈冯惟敏及其著述〉於《燕京学报》,为返燕大後第一篇学术论文。 1945年 40岁冬,任北平教育部所设大学先修班中文系副教授。 1946年 41岁冬,任渖阳国立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大一国文、曲选、小说史。 1947年 42岁秋,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楚辞、曲选、小说史、近代文学。 1948年 43岁秋,任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词选、曲选、戏剧概论、小说史等课。 1952年 47岁出版《词选》。 1953年 48岁出版《曲选》。 1955年 50岁出版《续词选》。 1956年 51岁应美国国务院约请访问哈佛及华盛顿等大学。 1957年 52岁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 1961年 56岁秋,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出版《从诗到曲》。 1962年 57岁秋,任香港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出版《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 1963年 58岁秋,复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1965年 60岁任美国耶鲁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 1970年 65岁出版《宋刊施顾注蘇东坡诗提要》。 1971年 66岁出版《校点南词韵选》(与《红蕖记传奇》、《吴江三沈年谱》合刊)。 1972年 67岁任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出版《景午丛编》(增编旧著《从诗到曲》,与《燕台述学》合编)。 1973年 68岁出版《北曲新谱》、《北曲套式汇录详解》。 1974年 69岁8月,自台湾大学中文系退休,年69。改以兼任教授名义继续指导博士论文。转任台北东吴大学及辅仁大学研究讲座教授。 1975年 70岁出版《桐阴清昼堂诗存》(线装本,收诗三百二十二首)、《陈简斋诗集合校汇注》(附《陈简斋年谱》)。 1977年 72岁出版补订本《辛稼轩年谱》、《宋人生卒考示例》。 1981年 76岁7月,辞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出版修订本《曲选》。 1982年 77岁出版《唐伯虎诗辑逸笺注》、修订本《词选》、修订本《续词选》。 1984年 79岁出版《陈後山年谱》。 1985年 80岁2月,国家文艺基金会授予「国家文艺贡献奖」。 1986年 81岁膺选为国立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1988年 83岁出版《清昼堂诗集》(收诗一千一百一十七首)。 1989年 84岁受聘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谘询委员。 1990年 85岁12月,行政院授予「文化奖」。 1991年 86岁夏,辞东吴、辅仁两大学讲席。7月28日(阴历6月17日),病逝台北三军总医院,享寿86岁。 1992年 自编小品随笔合集《永嘉室杂文》、学术论文汇编《龙渊述学》先後由门人整理出版。

台湾大学教授发表论文被拒

论文英语润色服务只负责对客户的稿件编辑一轮;如确需第二轮修改,产生 的费用(第一轮费用的 50%)由客户承担我平日里没时间都是找北京译顶可以帮忙的,价格不高

只要求你补资料 录取与否学校会正式通知吧 一般教授不会私底下跟你说是否录取 你如果要确认可以打电话到研究所问里面的助理

录取都结束了 你发电邮还有什么意义 人家肯定也不会回你咯

我是多年前留美硕士的台湾人,我给你建议是,①一般申请学校,如果有缺东西,通常就不被处理了,因为一方面申请材料已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则显示你的粗心,但如果你很优秀,也许还有机会②我会建议你再发一次邮件,没有所谓不合适,台湾很开放的,而且台湾的教授多数是留美的,也许会觉得你很主动,很重视这次的申请,发信的内容主要是,客气询问由于未收到教授的回复,担心教授未收到,也担心会影响你的申请,表达一下自己很期望能进入该所学校③千万不要用大陆的大学去思考台湾或欧美的大学,大陆大学只重视学习,台湾及欧美大学是比较开放的,除学习外,还重视个人综合素质、多元思考及能力

台湾大学教授发表论文时间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温县董杨门,出生于河南南阳。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1923年-1924年,董作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1925年-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28年-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年-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9年以后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年-1958年任香港大学、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研究员或教授。1963年病逝于台湾。

1906年 1岁6月2日(阴历闰4月29日)生於四川灌县。 1926年 21岁就读北京私立燕京大学中文系。 1929年 24岁秋,自燕大请假一年,任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文学史及诗词选读。自印《永阴集》(词集)。 1930年 25岁回燕大销假,续修课业。同时在北平汇文中学兼课。 1931年 26岁夏,燕大毕业。秋,正式任汇文中学教员,讲授高三国文、文学史。 1938年 33岁秋,任燕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讲授大一国文、历代文选、诗选、词选。出版《辛稼轩年谱》。 1939年 34岁由燕京大学油印《稼轩长短句校注》。 1940年 35岁发表〈冯惟敏及其著述〉於《燕京学报》,为返燕大後第一篇学术论文。 1945年 40岁冬,任北平教育部所设大学先修班中文系副教授。 1946年 41岁冬,任渖阳国立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大一国文、曲选、小说史。 1947年 42岁秋,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楚辞、曲选、小说史、近代文学。 1948年 43岁秋,任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词选、曲选、戏剧概论、小说史等课。 1952年 47岁出版《词选》。 1953年 48岁出版《曲选》。 1955年 50岁出版《续词选》。 1956年 51岁应美国国务院约请访问哈佛及华盛顿等大学。 1957年 52岁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 1961年 56岁秋,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出版《从诗到曲》。 1962年 57岁秋,任香港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出版《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 1963年 58岁秋,复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1965年 60岁任美国耶鲁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 1970年 65岁出版《宋刊施顾注蘇东坡诗提要》。 1971年 66岁出版《校点南词韵选》(与《红蕖记传奇》、《吴江三沈年谱》合刊)。 1972年 67岁任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东方语文系客座教授。出版《景午丛编》(增编旧著《从诗到曲》,与《燕台述学》合编)。 1973年 68岁出版《北曲新谱》、《北曲套式汇录详解》。 1974年 69岁8月,自台湾大学中文系退休,年69。改以兼任教授名义继续指导博士论文。转任台北东吴大学及辅仁大学研究讲座教授。 1975年 70岁出版《桐阴清昼堂诗存》(线装本,收诗三百二十二首)、《陈简斋诗集合校汇注》(附《陈简斋年谱》)。 1977年 72岁出版补订本《辛稼轩年谱》、《宋人生卒考示例》。 1981年 76岁7月,辞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出版修订本《曲选》。 1982年 77岁出版《唐伯虎诗辑逸笺注》、修订本《词选》、修订本《续词选》。 1984年 79岁出版《陈後山年谱》。 1985年 80岁2月,国家文艺基金会授予「国家文艺贡献奖」。 1986年 81岁膺选为国立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1988年 83岁出版《清昼堂诗集》(收诗一千一百一十七首)。 1989年 84岁受聘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谘询委员。 1990年 85岁12月,行政院授予「文化奖」。 1991年 86岁夏,辞东吴、辅仁两大学讲席。7月28日(阴历6月17日),病逝台北三军总医院,享寿86岁。 1992年 自编小品随笔合集《永嘉室杂文》、学术论文汇编《龙渊述学》先後由门人整理出版。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郑志明教授1980-2007发表的期刊论文:1. 列子杨朱篇的意识形态,1980,哲学与文化月刊 7卷 9期2. 疏导台湾当今秘密教派,1980,鹅湖月刊 61 期3. 圣之时者 ─ 谈孔子对时代的回应,1981,鹅湖月刊 67 期4. 台湾瑶池金母信仰研究,1984,台湾风物 34 卷 3期5. 台湾斋教的渊源与流变,1984,台北文献直 67 期6. 台湾民间鸾堂儒宗神教的宗教体系初探,1984,台北文献直 67 期7. 浅论当今台湾民间宗教研究的态度与方法,1984,台北文献直 69 期8. 唐代古文家的天命观初探,1984,鹅湖月刊第 111 期9. 左传灾异说探论,1984,鹅湖月刊 114 期10. 试说无量寿经四十八别愿的宗教精神,1984,中国佛教第28卷第12期11. 唐代永嘉禅师证道歌义理初探,1984,中国佛教 28 卷 6期12. 台湾无生老母信仰渊源探论,1985,台北文献直 71 期13. 从台湾俗谚谈传统社会的处世思想,1985,台北文献直 74 期14. 检验高中新编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中的孔孟「根本」思想,1985,鹅湖月刊 120 期15. 史通在中国文学上的价值,1985,孔孟月刊 275 期16. 销释金刚科仪的义理初探,1985,中国佛教 29 卷 5 期17. 唐代庞居士的诗偈及其宗教境界,1985,中国佛教 29 卷 11 期18. 敦煌写本老子想尔注义理初探,1986,中国学术年刊第八期19. 台北地区弘化院的宗教体系,1986,台湾神学论刊 8 期20. 台北地区夏教的宗教体系研究,1986,台北文献直 76 期21. 从台湾俗谚谈传统社会的宗教思想,1986,鹅湖月刊第 127 期22. 庄子内篇「人」的概念探述,1986,鹅湖月刊 133 期23.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义理疏证,1986,鹅湖月刊 137 期24. 游记类鸾书所显示之宗教新趋势,1987,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61 期25. 醉古堂剑扫的社会人格,1987,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20 卷 6 期26. 菜根谭的社会思想,1987,科际整合学报第 1 期27. 台湾劝善歌谣的社会关怀,1987,民俗曲艺 45、46 期28. 灶君宝卷的灶神信仰,1987,民俗曲艺 48 期29. 太上感应篇的伦理思想,1987,鹅湖月刊 143 期30. 王爷传说,1988,民俗曲艺 52、53 期31. 试论清静经的「道」,1988,鹅湖月刊 155 期32. 功过格的伦理思想初探,1989,中国学术年刊 10 期33. 当今台湾民间鸾书的文学形式,1990,汉学研究8卷1期34. 唐代传奇的梦,1991,鹅湖月刊190期35. 从残害骨肉事件谈基层社会的文化意识,1991,文化评论36. 关汉卿杂剧的宗教意识,1992,鹅湖月刊 208 期37. 从「户蝇蚊子大战歌」谈民间文学的创作意识,1992,淡江大学中文学报1期38.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1993,淡江大学中文学报2期39. 从杀害骨肉事件谈基层社会的文化意识,1993,鹅湖月刊 214 期40. 台湾民间信仰的济世观,1994,内政部「宗教辅导论述专辑」41. 庄子的鬼神观,1994,鹅湖月刊 233 期42. 台湾「新兴宗教」的名词界定,1995,台湾史料研究6号43. 台湾民间宗教的文化意识,1995,历史月刊86期44. 末世预言与卯劫观音,1995,历史月刊92期45. 信仰族群与族群和谐,1995,宗教哲学1卷2期46. 台湾新兴宗教的现象商议,1995,宗教哲学1卷4期47. 民间信仰与台湾的族群和谐,1995,鹅湖月刊 237 期48. 民间的养生术与民俗医疗,1996,历史月利96期49. 台湾观音信仰的现象分析,1996,宗教哲学2卷1期50. 台湾民间信仰的多重至上神观,1996,宗教哲学2卷2期51. 台湾善书研究的现况与展望,1996,宗教哲学2卷4期52. 台湾妈祖祭典的现象分析,1997,宗教哲学3卷1期53. 台湾「宗教教育」的问题商议,1997,宗教哲学3卷2期54. 唐君毅儒家宗教精神说,1997,宗教哲学3卷3期55. 论傅伟勋佛教生死学,1997,宗教哲学3卷4期56. 从传统宗教生死观谈代理孕母,1997,应用伦理研究通讯(1997.10)57. 胡适的宗教观,1997,鹅湖月刊 260、261 期58. 康有为的宗教观1997,鹅湖月利267、268期59. 林清玄学佛散文的教主形象1998,鹅湖月利281期60. 二十一世纪儒学的社会实践,1999,文明探索19期61. 道教的生死观,1999,历史月刊139期62. 台湾新兴宗教的文化特色1999,宗教哲学5卷1、2期63.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神人观1999,鹅湖月刊285期64. 儒学的现世性与宗教性,1999鹅湖月刊286期65. 元杂剧桃花女的婚姻仪式,1999,鹅湖杂志288期66. 杨赞儒与圣德宝宫,2000,台湾文献51卷3 期67. 台湾新兴宗教的救劫运动,2000,宗教哲学6卷3期68. 明初张宇初「岘泉集」的生命观,2000,鹅湖月刊295期69. 印顺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2000,鹅湖月刊297期70. 《太平经》的养生观,2000,鹅湖月刊299期71. 《太平经》的性命观,2000,鹅湖月刊300期72. 谭嗣同的宗教观,2000,鹅湖月刊302期73. 从《太平经》谈道教的生命观,2000,中华道教学院南台分院学报1期74. 近五十年来台湾地区民间宗教之研究与前瞻,2001,台湾文献52卷2 期75. 台湾宗教组织化的困境,2001,宗教论述专辑3辑76. 凉山彝族「驱鬼经」的人鬼交感仪式,2001,民俗曲艺(2001.5)77. 从说文解字谈汉字的鬼神信仰,2001,鹅湖月刊307期78. 教育的「圣俗」问题,2001,鹅湖月刊309期79. 神观交谈-从多重至上神谈起,2001,揭谛学刊4期80. 社区文化的宇宙图式与神圣空间,2001,鹅湖月刊312期81. 台湾西王母信仰的时代意义,2001,鹅湖月刊218期82. 砂劳越华人社团与宗教互动关系,2001,马来亚大学《学术论文集》6 辑83. 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2001,辅大宗教研究3期84. 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2001,辅仁宗教研究3 期85. 台湾新兴宗教的宗教对话,2001,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1期86. 民间信仰「合缘共振」与「含混多义」的思维模式,2001,玄奘学报4期87. 从太上洞玄步虚章谈步虚词的神人交感,2001,中华道教学院南台分院学报2期88. 台湾宗教团体经济资源的问题,2002,宗教论述专辑4辑89. 从灵感到修行,2002,宗教哲学8卷2期2890. 谈台湾药签文化,2002,传统艺术19期91. 从《太上洞玄步虚章》谈步虚词的神人交感,2002,道韵11辑92. 华人信仰心理与宗教行为,2002,鹅湖月刊324期93. 从唐君毅《病里乾坤》谈儒学医疗,2002,鹅湖月刊328期94. 巫术文化的哲学省思,2003,鹅湖月刊335期95. 禁忌文化的哲学省思,2003,鹅湖月刊342期96. 唐君毅的《人生之体验》谈儒学的生命教育,2003,新世纪宗教研究1卷3期97. 哪咤神话的生命观,2003,第一届哪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8. 敦煌写卷「患文」的宗教医疗观,2003,普门学报15期99. 台湾灵乩的宗教形态,2004,内政部宗教论述专辑6辑100. 东马德教会的发展,2004,世界宗教学刊3期101. 宗教组织的现代化与对治现代化,2004,宗教哲学31期102. 中国命运观的文化意识,2004,文明探索丛刊37卷103. 佛教与基督宗教社会关怀的省思,2004,文明探索丛刊38卷104. 陈靖姑信仰与法派的宗教形态,2004,新世纪宗教研究2卷3期105. 敦煌写卷「亡文」的生命教育,2004,普门学报19期106. 东南亚大伯公信仰的发展,2004,泉州华侨大学学报107. 对台湾汉人宗教精神领域的研究,2004,高雄道教学院学报1期108.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中的宗教观,2004,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3期109. 老子的医疗观,2005,鹅湖月刊357期110. 「通神」与「神通」的文化意识,2005,文明探索丛刊41卷111. 人性与安宁疗护,2005,宗教与民俗医疗创刊号112.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家庭礼仪与修行法门,2005,宗教与民俗医疗2期113. 佛教经典的胚胎生命观,2005,普门学报29期114. 藏传佛教在台发展现况与省思,2005,普门学报30期115. 台湾灵乩的宗教形态,2006,文明探索丛刊45卷116. 台湾寺院经济资源的运用问题,2006,亚细亚民俗研究6辑117. 《善生经》的生命修持观,2006,宗教与民俗医疗学报3期118. 杂阿含经》的瞻病关怀,2006,宗教与民俗医疗学报4期119. 牟宗三《圆善论》的生命关怀,2006,揭谛11期120. 从《道法会元》谈宋元符箓法派的世界秩序观,2006,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6期121. 林兆恩的生命关怀,2006,辅仁宗教研究13期122. 明代王道渊的性命相混说,2007,鹅湖380期123. 《周易》六十四卦的生死关怀,2007,鹅湖月刊388、389期124.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的净土观,2007,妙林杂志19卷10、12月125. 易经六十四卦的生死关怀,2007,中山大学文与哲学报10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