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等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语言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语言的基本特性,指出了目前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所存在的片面性。并结合心理语言学在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英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在英语 教学 方法 上的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英语教学 语言习得
一、心理语言学简介
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课题。言语产生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言语产生模型;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包括: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言语感知的发展、 儿童 语言词汇、 句子 的学习及理解、语言的交际用途、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理解方面就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语言。
二、语言的特性
Carroll(1955)将语言定义为:“a structured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ounds and sequences of sounds which is used,or can be used,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y an aggregation of human beings,and which rather exhaustitively 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and processes in the human environment.”从中我们可归结出语言的三个特性:结构化(structured)、工具性(us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社会现象(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 and processes)。
语言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工具。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到语言是他们用以和环境搏斗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和社会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就是在一起生存,语言使人类成功地生活在一起。语言除了能促进感情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承载着传递思想、保存 文化 的使命。
语言的三个特性构 成语 言的有机整体。一直以来,很多外语教学工作者试图从理论语言学中找到解决当前教学困境的理论依据,但遗憾的是理论语言学忽略了语言的社会、工具功能,或者说没有整体性地进行语言研究,从这一角度寻求出路很可能只是徒然。
三、语言的学习过程
在搞清楚语言教学教什么以及如何教这一问题的答案前,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如何学,也就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心理语言学对语言习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于正常儿童从一岁左右开始牙牙学语,在五岁左右可以随意自在地与人交谈的这种自然现象,很多人都宁愿接受Chomsky的先天论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专门学习语言的能力(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1972)。LAD理论完全否认语言的工具性和社会性。有关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这里我们仅讨论两个重点:一是母子(或父子)互动中的感情问题,一是儿童掌握语意的过程。
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一切沟通方式的基石。父母 对子 女的爱中,有无限的包容、扶持、宽恕和容忍,是这样的爱,使幼小的生命得以茁壮成长;是这样的爱,使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够不畏怯、不沮丧、不挫败地学着使用语言。Chomsky以“再笨的小孩都能学得语言”来支持他的LAD,这实际是母爱的力量所致,正是如此,一个“笨”儿子也照样可以学会母语。虽然不能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如母待子,但从这点来反省,或许可以得到不少的启示。
儿童在会说话以前,就已经知道如何进行沟通。关于语言理解过程,Church(1961),MacNamara(1972)和Hormann(1981)研究称“儿童是先了解全盘局势后才理解说话者的意思,不是先理解了说话者所用的字、句的意思,再去明白其用意”。可以认为语言(用字)是附属在整个情境意思上的。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现象:当母亲和孩子在玩推拉玩具汽车游戏的时候,孩子在还没有明白推、拉、过来、过去等语词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推过去、拉过来的整个情境和动作的意思。当母亲如果伴着动作说这些词语的时候,由于对整个情境的理解,小孩能够进一步推敲词语所代表的意思进而学会使用它。
这就是语言习得的真正过程,即对整个情境用意的掌握在先,而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解析在后。假如不是这样的话,学习者没有办法掌握语言的变异性和动态性,也没有办法学会字词的多义现象,更没有办法利用语句文辞来表示弦外之音。
很不幸,现代语言教学研究人员并没有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发展教学法。大多数的教学法都是先教发音、单字,再教词组、 造句 ,也就是以小到大、先分析再整合的教学。这种教学程序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是学了不少单字、词组或语法规则,但是总没有办法利用这些零散的材料,组合成适当的语词,来面对不断变异的人、事、时、地的需要。简单地说,学生学了不少词语,但是却没有真正掌握语言表情达意的原理。
四、语言的使用过程
语言是社会性的人际交流工具,语言不是简单的语词堆积,说话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语言教学同样也不仅仅是将词语、语法这些工具传授给学生就算成功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英语沟通能力,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过程。
O’Connell认为“说话是一个逐步理出思绪的过程”。他还认为:说话者有话要说时,事先并不知道要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词),因为在说的过程中随时会有新的变数的加入(如听者的反应、第三者的干预或说者内心思绪的改变等),而改变要说的话。所以O’Connell又说:“我们所说的话,从来不是最后一句话;我们永远是在事情的当中,永远没完没了。”在说话的过程中,学习者永远在摸索着如何说。这种说话的过程,不同于一般人所想象的那种直截了当的模式,以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有当学习者真正认识语言的时间性、动态性与社会性的时候,才能接受。学习者所要说的话,并不是早就放在那里等着学习者去拿出来说,而是在说话的过程中才决定要怎么说。换句话说,话语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说出来之后才决定的。一句话的意思并不等于其中字词意思的总和,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字词本身并没有既定的意思,它们的意思是要仰赖说话时的整个情境来决定。
听话的过程亦是一样,只有当学习者了解说话时的情境,才能真正了解话语的意思。Barclay等人(1974)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这种听话过程,当受试者听到下面的句子:
1.The man tuned the piano.
2.The man lifted the piano.
假如 提示语 是something heavy,则受试者会想到第2个句子。可见piano一字中所含重的语意成分,只有当语句中有类似lift这样的字出现的时候,才会凸显出来。换句话说,学习者要在掌握整个语句的意思之后,才能确定句中字词的意思。在说话和理解的过程中,语词不但只是许多条件之中的一个,而且其意思要视这些条件而定,但是现代语言学无法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它一向把语言孤立地(离开人、事、时、地等情境)研究。我们的语言教学依循语言学的理论,单纯地进行词语、语句的教学,鲜少关注语言的情境,导致学生难以使用英语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五、语言习得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的习得不完全等同于母语的自然习得,二语的掌握一般是在人为的环境里进行有计划的学习。二语习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语和母语在语言体系上的差别。语言体系接近,差别不大的语言无疑较易学习,反之,差别极大的语言,学习中困难较多,要求学习上下更大的功夫,对 学习方法 的要求会更高。二语的学习与母语的习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首先是自然习得和有计划学习之间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有计划的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心理和社会的要求。无论是学校外语教学还是自学二语,一旦参加学习,心理上就必须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而对母语习得来说则是没有的。
2.经过挑选的语言材料。二语习得总是围绕一定的教材进行,而母语在生活中习得,一般不需要这样的教材。
3.学习语法规则。母语主要是通过自然习得而实际掌握语法规则的运用,而不是先理解语法规则。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二语习得大都是先学习理解语言规则,通过人为的模拟、练习,以期能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的。
4.非真实而且有限制的语言环境。二语习得由于缺少使用语言的环境,只能人为地模拟出非真实的语境帮助学习者进行言语实践练习,不可能像习得母语一样,随时随地都在实际运用语言。
5.教学辅助手段和各种作业。为了帮助学习者学习二语,可大量采用各种有利学习的辅助手段,这些对母语习得是不必要的。
上述有关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之间的区别是指一般情况而言。母语和二语的语言体系上的差别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和教的方法以及有关学习的其他因素。这里实际上存在着母语对二语的迁移和干扰问题,教师应了解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别,恰当地考虑教和学的方法。
六、结语
国内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对于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历程不了解,使得我们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实际性的突破。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给予了现行教学方法改革很多的启示,根据这些启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将使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02.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Hormann,H.To Mean,to Understand[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1.
[4]O’Connell,D.C.Critical Essays on Language Use and Psychology[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语言学论文
主要是一些科学文献 论文什么的
心理学电子期刊 Acta Psychologica《心理学报》(荷兰) Aggressive Behavior《侵犯行为》(美国) ISSN 0096-140X, 创刊于1974年,全年6期,John Wiley Sons Inc., USA. 刊载人和动物侵犯行为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文章,涉及动物行为、人类学、性格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心理生物学以及与冲突行为有关的社会学等方面内容。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Urbana IL) 《美国心理学杂志》 刊载实验心理学方面的原始研究报告和书评。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美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实用心理语言学》 ISSN 0142-7164, 1980年创刊,全年 4期。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发表有关语言心理步骤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始论文,涉及心理学、语言学、精神病学、神经学、社会学、言语的读写等方面。兼载评论、书评和札记。被下列国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Psychol.Abstr., Sociol.Abstr., Child Devel.Abstr., Lang. Lang.Behav.Abstr., SSCI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美国社区心理学杂志》 ISSN 0091-0562,1973 年创刊,全年6期,刊载个人与社区、组织、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方面的经验研究报告。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澳大利亚心理学杂志》 ISSN 0004-9530,1949年创刊,全年3期,澳大利亚心理学学会的会刊。被下列国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Biol.Abstr., Psychol.Abstr., SSCI, ASSIA, Child Devel.Abstr., Lang. Lang.Behav.Abstr., Ergon.Abstr., Risk Abstr., Stud.Wom.Abstr.Australian Psychologist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ISSN 0005-0067 ,1966年创刊,全年3期,刊载心理学基础研究及其在家庭、社会、教育、医学等方面的应用论文,兼报会议消息。被下列国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Biol.Abstr., Psychol.Abstr., SSCI, ASSIA, Child Devel.Abstr., Res.High.Educ.Abstr.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行为干涉》(英国) ISSN 0884-5581,创刊于1986年,全年4期,John Wiley Sons Ltd., UK.讨论收容治疗过程中行为疗法的应用,涉及合乎法律和道德观念的行为强制技术,以及某些行为治疗方法恰当与否的探讨。 为问题提出心理学解释和治疗方法。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临床心理学评论》 创刊于1981年,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 Netherlands, 刊载心理病理学、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行为医学、公共神经卫生等临床心理学领域的评论。高价刊。 。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临床心理学:理论与实践》ISSN 0969-5893,创刊于1994年,全年4期,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刊载临床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文章,以及书评、新发明和消息报道等。 Cognition and Emotion《认知与情绪》 ISSN 0269-9931,1987年创刊,全年6期,探索认知与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 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心理顾问杂志:实践与研究》 美国心理学学会出版,刊载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概念性文章、文献评论、运用新的咨询方法与策略的实例研究报告,以及心理咨询中关键和易被忽视问题的论述。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现代教育心理学》 Academic Press Inc., USA. 探讨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表经验和理论的研究论文。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等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语言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语言的基本特性,指出了目前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所存在的片面性。并结合心理语言学在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英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在英语 教学 方法 上的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英语教学 语言习得
一、心理语言学简介
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课题。言语产生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言语产生模型;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包括: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言语感知的发展、 儿童 语言词汇、 句子 的学习及理解、语言的交际用途、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理解方面就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语言。
二、语言的特性
Carroll(1955)将语言定义为:“a structured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ounds and sequences of sounds which is used,or can be used,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y an aggregation of human beings,and which rather exhaustitively 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and processes in the human environment.”从中我们可归结出语言的三个特性:结构化(structured)、工具性(us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社会现象(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 and processes)。
语言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工具。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到语言是他们用以和环境搏斗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和社会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就是在一起生存,语言使人类成功地生活在一起。语言除了能促进感情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承载着传递思想、保存 文化 的使命。
语言的三个特性构 成语 言的有机整体。一直以来,很多外语教学工作者试图从理论语言学中找到解决当前教学困境的理论依据,但遗憾的是理论语言学忽略了语言的社会、工具功能,或者说没有整体性地进行语言研究,从这一角度寻求出路很可能只是徒然。
三、语言的学习过程
在搞清楚语言教学教什么以及如何教这一问题的答案前,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如何学,也就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心理语言学对语言习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于正常儿童从一岁左右开始牙牙学语,在五岁左右可以随意自在地与人交谈的这种自然现象,很多人都宁愿接受Chomsky的先天论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专门学习语言的能力(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1972)。LAD理论完全否认语言的工具性和社会性。有关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这里我们仅讨论两个重点:一是母子(或父子)互动中的感情问题,一是儿童掌握语意的过程。
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一切沟通方式的基石。父母 对子 女的爱中,有无限的包容、扶持、宽恕和容忍,是这样的爱,使幼小的生命得以茁壮成长;是这样的爱,使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够不畏怯、不沮丧、不挫败地学着使用语言。Chomsky以“再笨的小孩都能学得语言”来支持他的LAD,这实际是母爱的力量所致,正是如此,一个“笨”儿子也照样可以学会母语。虽然不能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如母待子,但从这点来反省,或许可以得到不少的启示。
儿童在会说话以前,就已经知道如何进行沟通。关于语言理解过程,Church(1961),MacNamara(1972)和Hormann(1981)研究称“儿童是先了解全盘局势后才理解说话者的意思,不是先理解了说话者所用的字、句的意思,再去明白其用意”。可以认为语言(用字)是附属在整个情境意思上的。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现象:当母亲和孩子在玩推拉玩具汽车游戏的时候,孩子在还没有明白推、拉、过来、过去等语词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推过去、拉过来的整个情境和动作的意思。当母亲如果伴着动作说这些词语的时候,由于对整个情境的理解,小孩能够进一步推敲词语所代表的意思进而学会使用它。
这就是语言习得的真正过程,即对整个情境用意的掌握在先,而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解析在后。假如不是这样的话,学习者没有办法掌握语言的变异性和动态性,也没有办法学会字词的多义现象,更没有办法利用语句文辞来表示弦外之音。
很不幸,现代语言教学研究人员并没有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发展教学法。大多数的教学法都是先教发音、单字,再教词组、 造句 ,也就是以小到大、先分析再整合的教学。这种教学程序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是学了不少单字、词组或语法规则,但是总没有办法利用这些零散的材料,组合成适当的语词,来面对不断变异的人、事、时、地的需要。简单地说,学生学了不少词语,但是却没有真正掌握语言表情达意的原理。
四、语言的使用过程
语言是社会性的人际交流工具,语言不是简单的语词堆积,说话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语言教学同样也不仅仅是将词语、语法这些工具传授给学生就算成功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英语沟通能力,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过程。
O’Connell认为“说话是一个逐步理出思绪的过程”。他还认为:说话者有话要说时,事先并不知道要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词),因为在说的过程中随时会有新的变数的加入(如听者的反应、第三者的干预或说者内心思绪的改变等),而改变要说的话。所以O’Connell又说:“我们所说的话,从来不是最后一句话;我们永远是在事情的当中,永远没完没了。”在说话的过程中,学习者永远在摸索着如何说。这种说话的过程,不同于一般人所想象的那种直截了当的模式,以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有当学习者真正认识语言的时间性、动态性与社会性的时候,才能接受。学习者所要说的话,并不是早就放在那里等着学习者去拿出来说,而是在说话的过程中才决定要怎么说。换句话说,话语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说出来之后才决定的。一句话的意思并不等于其中字词意思的总和,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字词本身并没有既定的意思,它们的意思是要仰赖说话时的整个情境来决定。
听话的过程亦是一样,只有当学习者了解说话时的情境,才能真正了解话语的意思。Barclay等人(1974)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这种听话过程,当受试者听到下面的句子:
1.The man tuned the piano.
2.The man lifted the piano.
假如 提示语 是something heavy,则受试者会想到第2个句子。可见piano一字中所含重的语意成分,只有当语句中有类似lift这样的字出现的时候,才会凸显出来。换句话说,学习者要在掌握整个语句的意思之后,才能确定句中字词的意思。在说话和理解的过程中,语词不但只是许多条件之中的一个,而且其意思要视这些条件而定,但是现代语言学无法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它一向把语言孤立地(离开人、事、时、地等情境)研究。我们的语言教学依循语言学的理论,单纯地进行词语、语句的教学,鲜少关注语言的情境,导致学生难以使用英语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五、语言习得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的习得不完全等同于母语的自然习得,二语的掌握一般是在人为的环境里进行有计划的学习。二语习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语和母语在语言体系上的差别。语言体系接近,差别不大的语言无疑较易学习,反之,差别极大的语言,学习中困难较多,要求学习上下更大的功夫,对 学习方法 的要求会更高。二语的学习与母语的习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首先是自然习得和有计划学习之间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有计划的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心理和社会的要求。无论是学校外语教学还是自学二语,一旦参加学习,心理上就必须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而对母语习得来说则是没有的。
2.经过挑选的语言材料。二语习得总是围绕一定的教材进行,而母语在生活中习得,一般不需要这样的教材。
3.学习语法规则。母语主要是通过自然习得而实际掌握语法规则的运用,而不是先理解语法规则。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二语习得大都是先学习理解语言规则,通过人为的模拟、练习,以期能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的。
4.非真实而且有限制的语言环境。二语习得由于缺少使用语言的环境,只能人为地模拟出非真实的语境帮助学习者进行言语实践练习,不可能像习得母语一样,随时随地都在实际运用语言。
5.教学辅助手段和各种作业。为了帮助学习者学习二语,可大量采用各种有利学习的辅助手段,这些对母语习得是不必要的。
上述有关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之间的区别是指一般情况而言。母语和二语的语言体系上的差别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和教的方法以及有关学习的其他因素。这里实际上存在着母语对二语的迁移和干扰问题,教师应了解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别,恰当地考虑教和学的方法。
六、结语
国内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对于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历程不了解,使得我们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实际性的突破。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给予了现行教学方法改革很多的启示,根据这些启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将使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02.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Hormann,H.To Mean,to Understand[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1.
[4]O’Connell,D.C.Critical Essays on Language Use and Psychology[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语言学论文
对于这个问题,这个就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了,对于要完成论文的人那就是真的要命了。因为这个就是自己要完成的,所以当然就是很难得的,也是很着急的。我今天就一边写论文一边想哭,如果学术能力不是很好的话还是不建议读研了,因为写论文让人想死!让查重稍微人性化一点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了毕业论文用了两个下午写好了 从来没有和论文老师沟通过 论文老师天天在群里点名我 最后我论文查重率半分之三 全组最低我毕业的时候也是…并且点评初稿的时候别人做得都超好,我就一篇文章,格式也乱的,被导师一顿臭骂。后来定稿再去,查重第一次就低于10%,收到导师的评价是文章很成熟不需要再改了 鬼知道我就把初稿格式弄了一下,加了个封面和目录,内容基本没变降低减少下降越来越少这些词都重复,有些数据也重复,我真是难不成我要自己改数据了 查重太难了和我主题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论文,非说其中有句话和我重复!!!我呸同一句话,不是和这篇重复就是和另一篇重复 也是无奈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写毕业论文的体会是什么样的真的脑阔疼 改到已经不敢发给老师而且往往越改越像第一版的简化版我现在觉得我不光是专业知识没学好,语文也没学好 写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想当初我是第一个寝室里定终稿的人 最后成了寝室里最后一个还在那里修改终稿的人 毕业典礼那天还在修 就是因为老师觉得我这模板不错打算上交优秀论文 把我编的一个数据给老老实实的改出来了 我在最后一天学会了那个知识点写论文就像把没有怀孕的我推进产房,而导师却还要求我生双胞胎如何写好论文第一步 确定段落主题Decide the Topic of Your Paragraph在你开始写作之前,你需要知道你在写什么。首先,(对于作业问题)看看写作提示或作业主题。当你看到提示时,记下任何关键术语,以便在书写段落时使用这些词。然后问自己:如果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项任务,我可以去哪里寻找答案?这项任务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和它有什么关系?在看了提示并做了一些额外的阅读和研究后,你应该更好地理解你的主题和你需要讨论的内容。(对于学术研究问题,你应该自己思考要表达什么主题)。在写一个段落之前,首先要思考这个主题,然后你想对这个主题说些什么,这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主题很简单,困难是你想对这个主题说什么。这个概念有时被称为控制思想所以,这个就是写论文。
写论文的心态是抓耳挠腮、上蹿下跳、劳心劳力;看论文的心态是指点迷津、谈笑自若、非我不可;
写论文时候心情很忐忑,很害怕自己的论文不被通过,而看论文时候则心情愉快、轻松。有时候也会变着法得不让别人通过,给他们拔高的机会。
好的论文app有:超级论文、论文指南、论文帮、科技论文在线,这几个比较好,没有广告,运行的快
1. 文献书籍
1.1 英文文献
研享网,页面很干净,可通过关键词、题目、论文 DOI 进行搜索。
Sci-Hub,大多数英文文献均可通过 DOI 在该网站进行下载,域名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该链接失效时需找其他新域名。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 E.Sapir, L.Bloomfield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1.2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M.A.K.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J.R.Firth(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1.3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2.1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2.2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3.2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3.3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3.4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议对比语言学
摘 要: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最常用方法,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仅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则与程序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对比;对比语言学;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理与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建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自己从网上转帖和编辑了下,总结了包括语言学、语用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测试、教学法等方向的参考书籍 社会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许余龙 2000 语义学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王 寅 2001 国俗语义研究 上海外教 吴友富 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俞如珍 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外教 李自俭 1999 现代修辞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1 辞格与词汇 上海外教 李国南 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 张美芳 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黄国文 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 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语言问题探索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生成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徐烈炯 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 上海外教 赵世开 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 上海外教 缪锦安 2000 应用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涌泉 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教 胡壮麟 2000 神经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上海外教 冯志伟 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教 戚雨村 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 上海外教 程雨民 1998 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教 伍铁平 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外教 赵世开 2000 语言共性论 上海外教 程 工 2000 语义学教程 上海外教 李福印 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辰诞 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外教 丁言仁 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 上海外教 徐 强 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赵艳芳 2001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教 何兆熊 2000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外教 金立鑫 2000 英语词汇学研究 上海外教 汪榕培 2000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外教 彭宣维 2000 隐喻学研究 上海外教 束定芳 200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第二语言研究方法 上海外教 Selinger 2000 话语与文学 上海外教 Cook 2000 客观语言测试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口语语法 上海外教 Brazil 2000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实用文体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外教 Cook 2000 英语教学史 上海外教 Howatt 2000 语言教学交际法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料库、检索与搭配 上海外教 Sindair 2000 语言测试实践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测试要略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面面观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习认知法 上海外教 Skehan 2000 语言与理解 上海外教 Brown 2000 文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Carter 2000 交际法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Johnson 2000 模糊语言 上海外教 Channell 2000 习语与习语特征 上海外教 Fernando 2000 语篇中的词汇模式 上海外教 Hoey 2000 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DeCarrio 2000 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 上海外教 Phillipson 2000 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论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英语会话 上海外教 Tzri 2000 语用学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第二语言习得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Scovel 2000 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隐喻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外教 Low 2001 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的跨文化层面 上海外教 Connor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 上海外教 Hinkel 2001 语言课程评估: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Lynch 200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Hornberger 2001 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Nunan 2001 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 上海外教 Odlin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 上海外教 Chamot 2001 体裁分析:学术与科研英语 上海外教 Swales 2001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上海外教 Huckin 2001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外教 Lefevere 2001 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Hatim 2001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 上海外教 Nord 2001 语用学与翻译 上海外教 Hickey 2001 翻译问题探讨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 上海外教 Wilss 2001 翻译教程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上海外教 Steiner 2001 语篇与译者 上海外教 Mason 2001 翻译研究:综合法 上海外教 Hornby 2001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 上海外教 Toury 2001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上海外教 Nida 2001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外教 王克非 2000 比较与翻译 上海外教 汪榕培 1997 翻译论丛 上海外教 耿龙明 1998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穆 雷 2000 实用翻译美学 上海外教 傅仲选 2000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上海外教 奈达 2000 译介学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顾嘉祖 2000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版) 上海外教 陈福康 2000 语法隐喻理论研究 外研社 范文芳 2001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外研社 文秋芳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外研社 程琪龙 2001 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 外研社 语用与认识--关联理论研究 外研社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外研社 蒋祖康 2000 理论文体学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外研社 高一虹 1999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 外研社 刘润清 1991 语言的符号性 外研社 丁尔苏 2000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外研社 毕继万 200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研社 胡文仲 2000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外研社 平 洪 2000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外研社 胡文仲 1999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 外研社 刘光准 1999 语言与文化论文集 外研社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外研社 中国辞书学文集 外研社 2000 汉英篇章对比研究 外研社 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 外研社 文化与交际 外研社 许国璋先生纪念文集 外研社 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外研社 语言与文化 外研社 邓炎昌 2001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外研社 田惠刚 1998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与展望 外研社 许嘉璐 1998 语言要略 外研社 方 立 1999 语言学方法论 外研社 桂诗春 1998 西方语言学流派 外研社 刘润清 1999 文化与语言 外研社 王福祥 2000 许国璋论语言 外研社 功能主义纵横谈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 外研社 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2000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外研社 Sapir 2001 普通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Saussure 2001 语言论 外研社 Bloomfiefd 2001 语言学综览 外研社 Aronoff 2001 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外研社 Beaugrande 2001 吉姆林英语语音教程 外研社 Cruttenden 2001 音系学通解 外研社 Gussenhouen 2001 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 外研社 Chen 2001 优选论 外研社 kaqer 2001 汉语形态学:语言认知研究法 外研社 Packard 2001 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和参数到最简方案 外研社 Ouhalla 2001 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外研社 Ballin 2001 乔姆斯基:思想与理想 外研社 Smith 2001 语言知识及其本质、来源和使用 外研社 Chomsky 2001 当代语义理论指南 外研社 Lappin 2001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外研社 Sperber 2001 语用学引论 外研社 May 2001 语用学 外研社 Leuinsou 2001 言辞用法研究 外研社 Grice 2001 如何以言行事 外研社 Austin 2001 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 外研社 Searle 2001 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 外研社 Searle 2001 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 外研社 Aitchison 2001 语言学简史 外研社 Robins 2001 英语学习词典史 外研社 Cowie 2001 现代词典学入门 外研社 Bejoint 2001 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外研社 Leech 2001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Leech 2001 人类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Foley 2001 英语:全球通用语 外研社 Crystal 2001 社会语言学通览 外研社 Coulmas 2001 认知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Schmid 2001 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 外研社 Taylor 2001 英语的衔接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英语的功能分析:韩礼德模式 外研社 Bloor 2001 历史语言学导论 外研社 Lehmamm 2001 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 外研社 Baugh 2001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 外研社 Bell 2001 儿童语言发展引论 外研社 Cohen 2001 语言学习与运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索 外研社 James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 外研社 Nunan 2001 第二语言课堂反思性教学 外研社 Richards 2001 ESL/EFL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 外研社 Reid 2001 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原则 外研社 Brown 2001 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 外研社 Broen 2001 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 外研社 Hatch 2001 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 外研社 Brown 2001 外语学习与教学论 外研社 Johnson 2001 语言测试词典 外研社 Dauies 2001 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 外研社 Henning 2001 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研究的接口 外研社 Bachman 2001 评估与测试:研究综述 外研社 Wood 2001 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外研社 Wray 2001 用语料库研究语言 外研社 Thomas 2001 语法化学说 外研社 Hopper 2001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 外研社 Crystal 2001 应用语言学百科辞典:语言教学手册 外研社 Johnson 2001
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等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语言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语言的基本特性,指出了目前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所存在的片面性。并结合心理语言学在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英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在英语 教学 方法 上的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英语教学 语言习得
一、心理语言学简介
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课题。言语产生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言语产生模型;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包括: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言语感知的发展、 儿童 语言词汇、 句子 的学习及理解、语言的交际用途、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理解方面就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语言。
二、语言的特性
Carroll(1955)将语言定义为:“a structured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ounds and sequences of sounds which is used,or can be used,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y an aggregation of human beings,and which rather exhaustitively 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and processes in the human environment.”从中我们可归结出语言的三个特性:结构化(structured)、工具性(us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社会现象(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 and processes)。
语言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工具。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到语言是他们用以和环境搏斗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和社会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就是在一起生存,语言使人类成功地生活在一起。语言除了能促进感情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承载着传递思想、保存 文化 的使命。
语言的三个特性构 成语 言的有机整体。一直以来,很多外语教学工作者试图从理论语言学中找到解决当前教学困境的理论依据,但遗憾的是理论语言学忽略了语言的社会、工具功能,或者说没有整体性地进行语言研究,从这一角度寻求出路很可能只是徒然。
三、语言的学习过程
在搞清楚语言教学教什么以及如何教这一问题的答案前,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如何学,也就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心理语言学对语言习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于正常儿童从一岁左右开始牙牙学语,在五岁左右可以随意自在地与人交谈的这种自然现象,很多人都宁愿接受Chomsky的先天论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专门学习语言的能力(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1972)。LAD理论完全否认语言的工具性和社会性。有关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这里我们仅讨论两个重点:一是母子(或父子)互动中的感情问题,一是儿童掌握语意的过程。
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一切沟通方式的基石。父母 对子 女的爱中,有无限的包容、扶持、宽恕和容忍,是这样的爱,使幼小的生命得以茁壮成长;是这样的爱,使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够不畏怯、不沮丧、不挫败地学着使用语言。Chomsky以“再笨的小孩都能学得语言”来支持他的LAD,这实际是母爱的力量所致,正是如此,一个“笨”儿子也照样可以学会母语。虽然不能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如母待子,但从这点来反省,或许可以得到不少的启示。
儿童在会说话以前,就已经知道如何进行沟通。关于语言理解过程,Church(1961),MacNamara(1972)和Hormann(1981)研究称“儿童是先了解全盘局势后才理解说话者的意思,不是先理解了说话者所用的字、句的意思,再去明白其用意”。可以认为语言(用字)是附属在整个情境意思上的。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现象:当母亲和孩子在玩推拉玩具汽车游戏的时候,孩子在还没有明白推、拉、过来、过去等语词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推过去、拉过来的整个情境和动作的意思。当母亲如果伴着动作说这些词语的时候,由于对整个情境的理解,小孩能够进一步推敲词语所代表的意思进而学会使用它。
这就是语言习得的真正过程,即对整个情境用意的掌握在先,而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解析在后。假如不是这样的话,学习者没有办法掌握语言的变异性和动态性,也没有办法学会字词的多义现象,更没有办法利用语句文辞来表示弦外之音。
很不幸,现代语言教学研究人员并没有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发展教学法。大多数的教学法都是先教发音、单字,再教词组、 造句 ,也就是以小到大、先分析再整合的教学。这种教学程序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是学了不少单字、词组或语法规则,但是总没有办法利用这些零散的材料,组合成适当的语词,来面对不断变异的人、事、时、地的需要。简单地说,学生学了不少词语,但是却没有真正掌握语言表情达意的原理。
四、语言的使用过程
语言是社会性的人际交流工具,语言不是简单的语词堆积,说话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语言教学同样也不仅仅是将词语、语法这些工具传授给学生就算成功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英语沟通能力,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过程。
O’Connell认为“说话是一个逐步理出思绪的过程”。他还认为:说话者有话要说时,事先并不知道要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词),因为在说的过程中随时会有新的变数的加入(如听者的反应、第三者的干预或说者内心思绪的改变等),而改变要说的话。所以O’Connell又说:“我们所说的话,从来不是最后一句话;我们永远是在事情的当中,永远没完没了。”在说话的过程中,学习者永远在摸索着如何说。这种说话的过程,不同于一般人所想象的那种直截了当的模式,以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有当学习者真正认识语言的时间性、动态性与社会性的时候,才能接受。学习者所要说的话,并不是早就放在那里等着学习者去拿出来说,而是在说话的过程中才决定要怎么说。换句话说,话语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说出来之后才决定的。一句话的意思并不等于其中字词意思的总和,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字词本身并没有既定的意思,它们的意思是要仰赖说话时的整个情境来决定。
听话的过程亦是一样,只有当学习者了解说话时的情境,才能真正了解话语的意思。Barclay等人(1974)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这种听话过程,当受试者听到下面的句子:
1.The man tuned the piano.
2.The man lifted the piano.
假如 提示语 是something heavy,则受试者会想到第2个句子。可见piano一字中所含重的语意成分,只有当语句中有类似lift这样的字出现的时候,才会凸显出来。换句话说,学习者要在掌握整个语句的意思之后,才能确定句中字词的意思。在说话和理解的过程中,语词不但只是许多条件之中的一个,而且其意思要视这些条件而定,但是现代语言学无法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它一向把语言孤立地(离开人、事、时、地等情境)研究。我们的语言教学依循语言学的理论,单纯地进行词语、语句的教学,鲜少关注语言的情境,导致学生难以使用英语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五、语言习得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的习得不完全等同于母语的自然习得,二语的掌握一般是在人为的环境里进行有计划的学习。二语习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语和母语在语言体系上的差别。语言体系接近,差别不大的语言无疑较易学习,反之,差别极大的语言,学习中困难较多,要求学习上下更大的功夫,对 学习方法 的要求会更高。二语的学习与母语的习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首先是自然习得和有计划学习之间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有计划的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心理和社会的要求。无论是学校外语教学还是自学二语,一旦参加学习,心理上就必须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而对母语习得来说则是没有的。
2.经过挑选的语言材料。二语习得总是围绕一定的教材进行,而母语在生活中习得,一般不需要这样的教材。
3.学习语法规则。母语主要是通过自然习得而实际掌握语法规则的运用,而不是先理解语法规则。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二语习得大都是先学习理解语言规则,通过人为的模拟、练习,以期能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的。
4.非真实而且有限制的语言环境。二语习得由于缺少使用语言的环境,只能人为地模拟出非真实的语境帮助学习者进行言语实践练习,不可能像习得母语一样,随时随地都在实际运用语言。
5.教学辅助手段和各种作业。为了帮助学习者学习二语,可大量采用各种有利学习的辅助手段,这些对母语习得是不必要的。
上述有关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之间的区别是指一般情况而言。母语和二语的语言体系上的差别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和教的方法以及有关学习的其他因素。这里实际上存在着母语对二语的迁移和干扰问题,教师应了解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别,恰当地考虑教和学的方法。
六、结语
国内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对于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历程不了解,使得我们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实际性的突破。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给予了现行教学方法改革很多的启示,根据这些启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将使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02.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Hormann,H.To Mean,to Understand[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1.
[4]O’Connell,D.C.Critical Essays on Language Use and Psychology[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语言学论文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course.She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married.What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1.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1.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1.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1.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2.1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2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2.3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上海科技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川外学报》、《现代外语》、《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当代语言学》 进每个学校图书馆万方数字图书馆里都能查到,还能免费下载!
语言学类核心期刊:修辞学习,语言科学,当代语言学。翻译类核心期刊:上海翻译,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文学类核心期刊: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评论
1. 外语界 2. 外语教学与研究 3.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4. 外语学刊 5. 现代外语6.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7. 外语教学8. 外语与外语教学9.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0. 外语研究11. 外国语文12. 山东外语教学
是核心期刊,这个是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