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曹林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曹林发表的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是19上岸的新闻学学姐,近来有不少学妹问我该怎么备考华师新闻学或者传播学,也有不少疑问。我把我的完整版备考经验写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到准备备考的小可爱。

情况介绍

本科:广东某财经院校财经传媒专业,二本

报考院校专业: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舆情与危机传播方向)

成绩:初试总分368(第2名) 政治73 英语51 718作文117 848传播学基础127 最终总成绩排名第三。

其他:考研这一年我还成功考到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并且在国家线公布前一个多星期拿到了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校招offer(得知英语成绩的那一刻超级绝望,就算降分往年单科线都只会降1-3分,而去年英语单科线是55…没有心情准备复试,花了很多时间看B区调剂信息,越看越绝望,干脆放弃挣扎,直接找工作)。然而人生就是这么狗血,就在我工作得正开心的时候,国家线出来了…文学单科线竟然降了4分!于是我仓促辞职、用一周时间准备复试,最后竟然一战成硕!

择校篇

考得高不如报得巧,在考研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不少400+的高分考生被刷,调剂也难上加难(一志愿你对我爱搭不理,调剂我让你高攀不起),因此选择自己觉得有希望考上并且又满意的学校至关重要。

为什么我会选择华师新闻学?

1.华东师大是双一流、985,且位于上海。2.华师新闻学学硕报录比可观(今年约为1比6),对我而言有考上的可能。3.往年真题考察得比较基础,比起复旦华科武大等985高校,相对简单。4.学硕学费(8k)较专硕(2w多)便宜,每年有奖助学金,相当于免费就读。5.如果可以,将来我想留高校发展。

其实一开始我想考的是华科MJC,后来查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分数太高难度太高。而我又想考一所985、双一流,又想要好考一点,搜集了很多资料,发现华师MJC是走国家线的985,且位于魔都上海,往年报录比可观,综合而言比较好考。然而18年报录情况出来了,报考人数为历年新高(将近500人),且录取人数为历年新低(录取12人,推免了28人),太可怕!吓得我立马调整策略,改为报考新闻学学硕(学硕每年都只有三十几人报名,录取3人左右,平均报录比为1比10)。事实证明我这个选择很正确,今年新闻学报名34人,7人进入复试,最终录取6人,有一名少数民族骨干(不包含在6人内),没有推免生(据说是因为没有招到好生源,于是这几个名额就给了统招生,而往年都会推免3人左右)。这个专业有3个研究方向:01新闻理论与实务、02新闻史(今年上线的考生无人报考此方向,但其实华师新闻学很多优秀老师研究的是这个方向,比如武志勇、路鹏程老师)、03舆情与危机传播(我选择的是这个方向,是今年新增的,以前03方向为媒介经营与管理,这与严三九老师调走有关)。

在此想告诉各位20考研儿,考上研究生并不代表成功,人生的选择有很多,如果你只是随大流或者为了逃避工作而选择考研,那我劝你还是放弃!用两三年时间工作赚钱积累社会经验反而可能会比研究生出来还要好!考研不易,时间精力金钱都得付出,请三思!

初试篇

华师新闻学、传播学学硕的初试题目是一样的,有意报考传播学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一下我的这篇经验贴,希望能帮助你们找到一些方向。

一、参考书目

(一)专业课:

华师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我参考的是一位17级的学长给出的书单,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补充。以下是我的书单: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必须划重点,整理出自己的笔记与框架,背个十遍八遍都嫌少!传播效果部分是华师的考察重点)

2.陈培爱《广告学概论》(第二版)(广告部分是华师的一大板块,必须重视,需要整理出自己的笔记与框架,尤其是广告理论与广告名人必须自己进行梳理、熟记)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今年华师题型大变,题目愈加灵活,简答论述几乎都与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等有关,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里面的表述都可以直接用来答题,作为语料积累)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六版对照看)(去年这本书突然出了第六版,改动幅度还挺大,可以结合着看。但其实这本书是用来为新闻学打基础的,华师考试并不会直接考到。我备考的时候只是过了一遍,将一些部分整理进我的笔记,后期并没有再看这本书,直接复习那些记入笔记的知识点,比如新闻与舆论、宣传的区别等)

5.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作为新闻学概论的补充,丹爷的语言比较有趣,讲述新闻理论的切入点也有所不同)

6.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其实新闻史看哪本书都行,以方便自己梳理为主,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准研究生,必须对中国新闻史的发展有个大体了解,按发展阶段梳理好。但是华师中国新闻史部分近年基本只考名词解释,而且喜欢考民国报人,这本书我只过了一遍,之后买了笔记,加上自己的整理,直接记忆)

7.张允若 程曼丽《外国新闻事业史》(无需纠结哪本书,其实我并没有把外新史看完,干脆直接背笔记。你们时间充裕的话还是得好好看看,不能像我一样浮躁。华师外新史部分喜欢考察美国近代新闻史,需要重点记忆黄色新闻、普利策等知识点)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出版部分偶尔会考察编辑史方面的知识,比如列举三个著名近代出报家等,这本书虽然厚,但可以当作故事书来阅读,比较有趣,读来很快。因为华师的题目是选做,因此在广告和出版之间,我把备考重点放在了广告部分,出版部分我能搜集到的资料较少,且今天的题目关于出版的部分极少,广告占了大头)

8. 陈红梅《新闻采访》(陈红梅老师是华师的新闻系主任,15年以前考察过不少新闻采访方面的题目,比如隐性采访、突发事件报道等,这些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9. 金定海 吴冰冰《中国广告经典案例评析》(金定海老师是华师广告方向的老师,这本书可以作为经典广告案例积累)

11.曹林《时评写作十讲》(专业课二718作文由评论和小论文两部分组成,曹林老师在新闻评论界的地位自然不用说,看了之后对新闻评论写作很有帮助)

12.《新闻传播考研名校真题与真相》(别以为真题只要看目标院校的就够了,各高校很多题目其实是相通的,要多借鉴前辈的答题思路,进行语料积累)

13.刘海龙《范式与流派》(作为传播学教程的补充,有一些传播理论讲得更为详细清晰)

14.《新媒体蓝皮书》(每年都会出版,大约在暑假可以购买,用于了解目前整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书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补充。

(二) 政治

1.肖秀荣系列(精讲精练、肖4肖8等)

2.徐涛的小黄书

(三)英语

1.恋练有词(用于记单词,配合朱伟的网课看)

2.恋练不忘(用于记短语,配合朱伟的网课看)

3.恋练有辞(英语一)(用于作文素材积累)

4.题源报刊

5.张剑黄皮书(用于做真题,纸质版的解析讲解得特别清晰)

ps:其实英语用什么参考书,关键取决于自己的记忆方式,单词、短语、报刊都可以通过极光单词、英语流利说等app来学习。

二、学习习惯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电脑学习,在幕布上记笔记做思维导图,我打字比较快,觉得打出来比写出来方便高效率多了,笔记啊思维导图啊什么的都在电脑里,因此我每天学习都必须带着电脑。当然我做真题的时候还是喜欢用纸笔引导一下思维。

可能因为我习惯打字而非写字,写字速度比较慢,718的小论文我仓促结尾了,848最后的分析题更是没时间写,只写了大纲。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多限时手写答题,提升速度!

三、如何复习

(一)专业课

我原本打算报考MJC,因此买的资料都是MJC的,还好和学硕的书籍可以通用。然而我寒假买的上届学姐的MJC资料并没有派上用场…在此告诫各位考研儿,笔记资料不要急着买,先把参考书过一遍再做决定!

我真正开始备考是暑假。在此之前由于实习、考教师资格证、上课、期末考等各种事情,一直无法专心备考,只过了一遍《传播学教程》、《网络传播概论》这两本书,看完了《时评写作十讲》,并且每天都跟着一些考研公众号进行传播学知识点背诵打卡、关注热点事件及新闻评论。

718作文由评论(50分)和小论文(100分)组成,评论要求1000字左右,喜欢考社会现象评析。评论一定得多练,并且得找不同的人批改,才能知道如何改进。我从七月底开始动笔练习评论,听了拖鞋哥团队的评论写作公开课,购买了新德益的按次批改服务(他们有免费的题库可供练习,但是批改需要购买),大概一周会写一篇一千字的评论(尽管每次都强迫自己在一小时内闭卷写完,但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思考,还老是忍不住搜集资料拓宽思考维度,导致超时),然后提交批改,每次他们给的分数都挺高的,往往只有一些小细节需要修改,导致我产生了一种“虚幻的优越感”。后来一次偶然,我就我的某篇评论的大纲与一位18级华师传播学学姐进行探讨,才发现自己的评论其实写得差强人意,每次都是使用中规中矩的三段论,很不出彩,并且逻辑性不强,于是我开始打破三段论写法,采用别的写法(其实大家可以借鉴英语阅读的一些论证方法,比如打靶式,真的获益匪浅!)。在此劝诫大家,评论一定要多练多改、找不同的人批改,尝试不同的写法,摸索出自己认为较好上手并且能在考场上得到一个较高分数的适合自己的写法;而小论文的话,要求2000字,可以把它看成一道大的论述题,二选一,一道是学界前沿一道是业界热点(今年考了泛娱乐化时代的文化担当以及未来我们如何对待传播学,二选一),建议多看导师论文(不止是华师的老师,彭兰、喻国明等大佬的论文得多看),咀嚼其中的框架。小论文我是从10月底才开始练习写作,这一部分准备起来简直就像大海捞针,让我发愁。不用按照论文格式写出关键词和摘要,但是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过渡衔接,拟定好清晰的小标题,注意表述的学术化。是否有严密的逻辑很重要!练习在精不在多,写完后一定要找人批改,否则等于白练。另外考试的时候一定得分配好时间,评论尽量一小时内搞定,小论文两个小时。在考场上我用了一个半小时写评论,实在是太太太慢了,导致小论文不够时间写,最后仓促结尾,大家吸取教训呀!

848传播学基础考得很杂并且题量很大。题型有名词解释(12选8)、简答(6选4)、论述(4选2)、材料分析(3选1)。时间特别紧,需要根据分值分配好时间,考试3小时,那么最佳时间分配应该是名词解释40分钟内写完,简答40分钟,论述40分钟,分析30分钟,几乎是边思考边写。然而龟速的我依旧没有写完…最后30分的分析题我只写了大纲,然而我考了127分,这意味着前面的题目我几乎满分。848传播学基础分为三大板块(新闻传播、广告、出版),因为是选做,出版方面我几乎舍弃掉了(如果你考的是传播学的文化理论与编辑出版方向,那一定得重视这一板块,但是也必须重视广告部分,因为今年真题出版部分只有一题简答题,广告占了大头!)

7、8月是复习的黄金时期,我在家里复习,家人平时都上班,我白天独自在家适合学习。我这人没有早起的习惯,太早实在起不来,而且一天都会没精神、犯困,于是我每天都是九点多起床,吃完早餐后差不多十点钟才进入学习状态,我没有午睡的习惯,学到困了就在桌上趴一下,除了吃饭洗澡,我能一直学到晚上十一点,整个暑假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出去玩的次数屈指可数。我把新闻学、广告学、中新史都过了一遍,并且购买了前文提到的那位17级学长的专业课笔记,然后结合网课整理出专属于自己的框架图和笔记,传播学、网传开始过第二遍。我将历年真题(05-18)进行归类整理,制作出真题分析表,寻找真题规律(华师从15年开始就不再公布真题了,因此15年以后只有回忆版),并且将历年真题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做了一遍,整理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浏览新传考研相关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紧跟热点。

9月份开始笔记的第一轮背诵,此时我还没看外新史,又觉得往年这部分考察得不多,于是干脆买来新闻史相关的笔记,只将外新史的书快速浏览了一遍就开始背。9月份开学后,我在学校自习室备考,每天七点起床,八点左右正式进入学习状态,饭后往往会和饭友去散散步,然后回来休息一会,晚上一直学到十点多自习室关门才回宿舍。大四还有四门课程,为了能安心复习,我请了实习假,除了课堂展示等情况,我几乎不去上课。此时除了新闻、传播、广告部分的笔记背诵,我还补充看了《新媒体蓝皮书》,并且开始学习编辑出版部分的知识,由于华师这部分的资料特别少、难搜集,我就只看了《中国编辑史》以及学长的笔记,并结合真题阅读华师出版方向的导师的论文。这个月仍然要保持对热点的关注。9月下旬进行考研预报名。

到了10月份,所有参考书都过完了,进入笔记的二、三轮补充与背诵,同时开始做真题的论述部分(大约一周做两题),并对自己之前做的名词解释与简答部分进行完善。每次都强迫自己40分钟内做完两题,然而每次我都需要耗费大半天才写得出来。《真题真相》发售后可以购买,我没有报任何答题班,靠公开课、各大公众号的答题栏目和《真题真相》里面前辈们参考答案过活,仔细咀嚼前辈以及研友们的答题思路与框架。仍然是每天保持对时事热点的关注。10月中旬考研正式报名。

11月,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自习室关门后我往往会找个还没关灯的教室继续自习,直到管理员来赶人,才回宿舍。此时进入笔记的第四、五轮背诵(传播学、广告学的笔记起码背了不下5次,5次都嫌少!),传播学教程的知识点烂熟于心,此时我开始阅读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进一步深入记忆各种传播理论,同时开始看新闻、广告的导师论文、做笔记,积累语料。继续限时进行真题训练以及答案完善。这个月开始饭后不再散步,每天都很焦虑,中午睡不着觉于是干脆不再午休,恨不得将所有时间都用于备考。继续保持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方式实在要不得!月底的时候我报名了拖鞋哥团队的热点班,跟着课程对18年的重大舆论事件以及19年11月以前的热点事件进行回顾学习与知识点串联记忆。

12月,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最后的二十几天就是进行查漏补缺、回顾自己整理的笔记资料。需要进行几次的完整真题限时模拟,由于华师15年以后的真题只有回忆版,题目残缺,因此我只限时模拟了15年及较为完整的17年848传播学基础的真题,均未能在三小时内完成。时间问题的确是我一直以来比较担心的,果然我在考场上也没能写完。大家一定要注意答题速度呀!而且模拟的时候最好在网上买几份自命题的答题纸,找找考场上的感觉。新闻史部分的知识点过于零散,就算之前已经背诵了两遍,仍然无法记住所有内容,于是我只好根据历年真题命题规律,舍弃了其他部分,只背诵中国古代、近代新闻史的名词解释经典考点以及外新史的美国近代新闻史部分的经典考点。出版部分更是佛系随缘复习,其他部分则两三天过一轮,反复记忆、咀嚼。在此提醒大家,最后冲刺阶段一定要懂得舍离!

(二)政治

政治我考了73分,在上海这片旱区,分数算挺高的了。网上不少经验贴都说政治九月份以后再复习也不迟,但我觉得它要记忆的知识点还是挺多的,7月份就开始看肖大大的知识点提要,并配合徐涛的网课一起学习。政治分为马哲、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律、形势政策五个板块,其中中特、思修法律、形势政策每年都会变动,因此在9月份之前可以先学习史纲、毛概和马哲部分,每学完一部分就做1000题的对应选择题。暑假期间每天给政治分配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的学习时间,到9月份开学之后,我又用了一个月学习中特、思修法律部分,并做对应的选择题,政治的学习时间仍然是每天两小时。这样一来,到十月初我的政治已经完成了一轮复习。此时我开始购买徐涛的小黄书进行知识点浓缩记忆,并配合徐涛的刷题班进行学习,以此作为二轮复习。到十一月份开始二刷1000题,购买了形势与政策小册子进行选择题练习。至于分析题,我是从十一月中下旬肖8出来之后开始学习的,十二月初我报了世纪高教杨娅娟老师的押题课,她的押题课覆盖了肖4肖8的所有内容,并且进行了一些拓展,跟着这个课程进行分析题背诵,效率特别高。整个十二月我给政治学习分配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最后政治的分数我还是挺满意的。

(三)英语

这次的英语着实考得很糟糕,四六级我都是一次通过的,四级分数548,六级510,做18年的英语真题,我能得70+,自认为英语并没有差到竟然会让我过不了线,在考试之前我还想着可以靠公共课拉一下分,没想到今年竟然考得如此之差。

反省了一下,英语考砸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基础不牢固。自从大二上学期考完六级之后,我对英语的学习就很放松,平时也没有学英语的自觉。直到18年3月份我才开始用APP记单词,5月底才买来《恋练有词》跟着网课学习,7月底才开始做历年真题,并且每天只给英语分配了三个小时不到的学习时间,大家千万要重视英语学习!

关于写作部分,我认为并非背背模板就可以应付考试,8月初我就开始练习大作文,在考研群里找了研友互相批改,我每一次练习都没有套用模板,即使到最后冲刺阶段也仅仅是背诵了一些语料素材。很多人都不知道,购买了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可以获得几次世纪高教团队的免费作文批改服务,我之后每次写完真题作文都会提交到世纪高教APP进行批改,练习的成绩也都还不错,EMMM就是不知为何这次考得这么差……总之,不要以为写作部分到十一月底背背模板就能了事!必须重视!

四、关于心态

考研期间心态崩溃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这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拉锯战。在十月份正式报名之后,我越来越怀疑自己,甚至产生了弃考的念头。到了十一月,这种崩溃的心态更加严重,每天早上睁开眼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厌倦,感觉有太多知识点要复习但又不知从何下手,新传考研知识点太庞杂,每天都像是大海捞针,越接近考试越焦虑,有时候甚至凌晨三点多我才睡觉,第二天七点多就要起来进入第二天的学习,特别磨人。还好每天吃饭的时候可以跟饭友吐槽,觉得压抑的时候还能跟家人朋友们倾诉,还有线上的研友与我一起讨论题目、一起摆正心态。更加狗血的是考研期间我还遇到了爱情,这让我更加困扰,内心一度很纠结,好在最后还是在一起了,考研也上岸了,在此还是要感谢一路陪跑的他!

因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初试范围是一样的,因此备考这两个专业的同学就是彼此最好的研友!既能够一起愉快讨论知识点又不用担心对方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我考研期间就找了一位备考传播学的小姐姐当研友,做真题一起讨论答案、心态崩溃的时候互相打气,真的很感谢她!考研这段旅途,结果固然重要,但途中遇到的学长学姐小伙伴,都是珍贵记忆的组成部分~

复试篇

华师的复试是在三月底,距离国家线出来之后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而我因为英语比去年单科线低了4分,一度觉得自己无望进复试,在搜集了B区调剂信息变得更加绝望之后,干脆直接放弃准备复试,找工作去了。直到国家线出来,我才开始仓促准备,用一周时间解决复试。

华师今年复试的流程是:3月26日上午9-10点报到(提交资料、审核、抽面试顺序)—3月26日下午1-3点专业课笔试—3月27日上午面试(专业课、英语、政审)。英语听力包含在面试里面,老师提问即是听力考察。

由于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星期,而新闻学的复试无需考察广告、出版部分,因此我就看了新闻系导师(官网有名单)近五年的论文、回顾了初试时候的笔记,并且将拖鞋哥团队的“复试开口说”栏目每一期都看了好几遍、开口进行练习。在英语面试方面,因为听学长学姐说基本上都是考察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抽到专业知识的可能性较小,于是我准备了十几个话题(以生活问题为主,如自我介绍、为什么考华师、未来的学术规划、自身优缺点等),反复练习。

复试笔试的时候,题型着实出乎我的意料,考了一道辨析评论、一道800字的时评,而我准备的都是一些论述题,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我写起来很仓促(毕竟初试的时候我用了一个半小时写评论啊!),按照最终公布的复试成绩推算,我笔试的成绩应该比较低。

面试的时候是一个专业一个教室,5个考官(一位英语老师、四位专业导师)一台摄像机。我抽到了第二位进去面试,但是由于前面还有一位少干以及一位考小语种的,于是我变成了第四位面试的同学。进去之后我给每位老师都递了一份简历,还把我本科期间的摄影和视频作品制成二维码供老师阅览,然而老师并没有看……递完简历坐下之后最中间的武志勇老师(看起来特别和蔼可亲)让我进行自我介绍,讲到一半他看到我那张含有二维码的纸,笑了一下,我这个人喜欢傻乐,他一笑我也停下来跟着笑,笑了一会才继续剩下的自我介绍。介绍完了之后,最边边的一位女老师(估计是陈红梅老师)让我走过去从她面前的几张纸条当中抽一张念出题目后回答。我比较幸运,抽到的是媒介融合的现状和看法,这一问题我早已烂熟于心,念完题目后没有思考就挺顺畅地回答了。答完之后老师没有问我别的问题,让我把纸条放回去,然后宣布专业课面试到此为止,开始进行英语面试。英语老师让我走上前去从纸条里面抽一张,我抽完后刚准备拿回座位上念出来,老师阻止了我并说她来念就好(这就是在考听力)。纸条上有两个问题,但都比较简单:为什么考ECNU?对于读研你有什么优势?这两个话题我事前都准备过,因此回答得还算OK。老师同样没有问我别的问题就结束了。之后路鹏程老师开始对我进行政审(其实也就是问了几个常规问题:是不是党员?本科期间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简答回答完毕后整个面试就结束了,每个同学的面试时间是20分钟,但我全程可能只用了七八分钟都不到。离开的时候有点紧张,导致有一份简历忘记拿回来了…

个人认为面试其实很看运气,考完之后问了一些同学,有的人抽到的问题比较难:列举五个抽样分析方法并说明、新闻社会学的相关问题等,这次复试面试我真的很幸运。另外想要提醒大家,外语问题即使没听懂也要开口回答,只要回答了就有口语分!今年有一位考俄语的小伙伴,没听懂俄语老师在说什么,直接没有回答,后来复试被刷了…(心疼)还有就是复试名单往往会在国家线出来四天后公布,按照1:1.2的比例来确定人数,邮件通知要准备的资料一定要准备齐全(比如本科成绩单、完整注册的学生证等)!

如果说初试是脑力战加心理战,那么复试就是信息战加心理战,各位考研儿万万不可松懈,即使有一丝能进复试的希望也不要放弃,不要像我一样等国家线出来后才仓促准备!

加油冲鸭!华师大等你!

市场营销管理的色彩营销模式论文

摘要 :当代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营销模式,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目前,市场竞争中最为普遍的营销模式是色彩营销,这一营销模式能够增加市场竞争的优势,具有长远的商业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本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分析了当前色彩营销模式应用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色彩营销模式在目前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策略,期望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运用色彩营销模式。

关键词 :市场营销管理式;色彩营销模式;策略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人们的消费也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而不断提高。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不仅仅看重产品的质量,对于产品的外观也更加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竞争的时候,选择了创新营销模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当前,普遍的营销模式是色彩营销模式,所谓的色彩营销模式指的是依据消费者对于色彩的需求以及审美,对于现代时尚的追寻,制定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方案,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当前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色彩营销模式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地位。企业在设计自己的商标时,往往会使用标志性的色彩,这样的色彩不仅仅能够起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作用,而且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消费者对于这个企业会产生熟悉感,并最终信任这个企业的产品。拿现在受到消费者欢迎的肯德基来说,它的商标就主要以红色为主。而红色能够起到刺激人食欲的作用,这一做法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里。还有很多鞋子以及衣服品牌的商标,通常会选择蓝色以及白色这类代表青春与活力的颜色,这一选择抓住了年轻人的心里,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企业标志性的文化。色彩营销模式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商标上,还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宣传上等等。在这些方面结合消费者的需要,加强对于色彩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色彩营销模式的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尽管在市场营销中,加强对于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最终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因为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企业缺少认识

在企业工作的`人员,以及市场营销的管理人员对于色彩营销模式仅仅是听说过,却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过。即使有所接触,也仅仅限于初级阶段,不够深入。因此,在进行营销的时候,片面地认为色彩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种手段,只看到彩色模式的基本特点,却没有看到色彩是营销手段的一种。而且将色彩看作企业暂时的营销手段,没有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待色彩,没有看到色彩营销模式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种。

(二)没有营销团队

色彩营销模式的来源是国外,因此这一模式在国外的发展更为壮观。国外的很多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营销团队,专门负责进行色彩营销。但是目前在国内,这种色彩营销模式却没有自己的营销团队。而且这种营销模式涉猎的范围很广,涉及到心理学、美学、营销学、色彩学等等多个方面协调进行,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统筹规划,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即使在前期有充分地市场调研,了解到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产品也无法实现良好的效益。

(三)企业观念老旧

现代时代的变化十分迅速,不仅经济发展快速,市场的变化也很快,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趋成熟。为此,企业应该牢牢地把握好现代时代的变化情况,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调整自己的色彩营销模式。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企业的观念老旧,不能够看到社会在变化的实际,不能够及时地更新自己的营销观念,最终导致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下降。为此,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就需要改变老旧的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营销观念。

三、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策略

一个企业要想在现代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需要运用好色彩营销模式,而如何运用好这一模式也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高度重视色彩营销理论

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看到色彩营销模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长远意义,还停留在老旧的销售观念中,片面地认为只要企业产品的质量过关,那么就不愁产品的销售。但是现如今社会的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千变万化,很多企业都能够将产品的质量提升上去,因此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方面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异了,传统的质量竞争已经没有优势了。为此,企业需要重视色彩营销理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成立专门的团队

专门的团队需要很多尖端的科技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具备专业的素养,能够针对不同的年龄的消费者,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特点,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色彩,最终有效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三)企业要与时俱新

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及自己的发展战略,针对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去制定不同的色彩营销战略和产品的色彩表现形式。让产品的色彩与企业的自身文化相结合,让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现代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竞争模式,开始进入到了色彩营销之间的竞争。哪个企业能够把握住色彩营销的模式,就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最终收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林.色彩营销———企业新一轮的营销亮点[J].管理营销,2005(5):89-90

[2]彭朝林.色彩营销———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捷径[J].现代商贸业,2004(4):26-28

[3]李树钗,陈京晶.浅谈色彩营销企划[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198-200.

曹林的论文发表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范美忠四川省隆昌人,1992年毕业于隆昌二中考入北京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为课堂言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过客〉:行走反抗虚无垃圾》、《〈风筝〉: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用观念打败观念——读〈哈耶克传〉》,在天涯BBS,第一线教育论坛等都可以搜索到范美忠的文章。2008年5.12地震发生的时候丢下了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5月22日并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据描述,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范:“你们怎么不出来?”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接着,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范美忠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炸开了锅。因而得名——范跑跑2008年5月22日9:10,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文章提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这番言论引起了网民的铺天盖地的批评与漫骂。同时,“五岳散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自由与道德——从“范跑跑”事件说起》,“范跑跑”一词就这样出现了,并成为了范美忠在网上的另一个称呼。2008年5月25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发表《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对写贴的原因以及网友的批判进行了回应,然而网上批判范的文章仍然层出不穷,《范跑跑挑战国民容忍度,引发道德大批判》《“范跑跑”其实只是老师中的怪胎》《范跑跑无需道歉但须离职 》《还要请出“范跑跑”展示无耻吗》《范跑跑”,不要“拿无耻当聪慧”!》《范跑跑”是豆腐渣教师 》《“范跑跑”,难道你就不怕下地狱吗?》这些文章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了批评。2008年5月26日,北岸在凤凰博客上发表文章:《范美忠:给教师抹黑,让北大丢脸》,文章指出:“范美忠可耻并不在于地震时他的临阵脱逃,而是在于他逃生后还要对自己的懦夫行为大肆“宣扬”。”2008年5月27日,奇虎论坛出现标题为《跑得比刘翔还快的范跑跑代言耐克》。帖中称,耐克公司认为在灾难中跑得最快、最热爱生命的范美忠老师,符合公司的宗旨,因此不顾当前众多中国网友对范美忠老师的质疑,果断邀请这位跑得最快的被中国网友笑称“范跑跑”的范老师作为耐克跑鞋形象代言人。不料,有网友随即将该帖转发至天涯、猫扑、网易、新浪等论坛,且将“B.T通讯社记者夏澈丹”等字隐去。由于原文以新闻形式展现,不少网友信以为真,纷纷痛斥耐克公司。更有网友以《是何居心?美国大公司请“范跑跑”代言耐克跑鞋》为题,将耐克与不久前遭遇抵制的家乐福相提并论,呼吁广大网友联合抵制耐克产品。呼吁很快获得响应。抵制消息通过QQ群、同学录等方式迅速传播。在记者收到的QQ群消息中,还有网友呼吁到当地的耐克专卖店抗议,QQ群消息中还附带有具体的抗议时间和方案。2008年6月2日,张若渔在新华网发表评论:《一个普通老师眼里的范美忠》,以一个忏悔者的身份自白:“我要有多少的勇气、意志和祝福才能跟范美忠勒石为碑、泾渭分明?我清楚且痛苦地知道,我与范美忠的距离看似很远,其实又是那么的近,可能不过隔着一场地震。我扪心自问,如果我处在范美忠的位置上,我会怎么办?我是会像他一样兀自跑掉,还是会和学生生死与共?这个问题在心中被问了无数次,但我始终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以至现在,我已经拒绝回想和回答这个问题。我的恐惧和勇气一样强大,也一样渺小。”2008年6月2日,人民网论坛发表评论《范美忠给国人出了个难题:我可以不做英雄吗?》,文章认为:范美忠的诚实让我们很为难,既要赞许其诚实的可贵,又要谴责其对“争当英雄”传统美德冲击。这怎么办呢?难道为了维护传统美德的尊严,而把范美忠的诚实一块谴责?这也不行!因为诚实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2008年6月6日,网络评论家郭松民发表博文《“范跑跑”应该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文章首先列举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指出:“在这起事件中,船长、众多的船员以及男性乘客,都和这条豪华邮轮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冰海余生的人,多数却是最没有逃生能力的妇孺。”文章指出:“对精英来说,最大悲剧不是死于一场地震或者沉船,而是被公众所唾弃! ”“精英们其实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己太多了,考虑大众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此后,许多文章都开始以泰坦尼克号为例,批判范美忠的行为。2008年6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海明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专访,认为:“在大地震中的其他教师都没逃,说明这是基本的道德,而范美忠的行为已经越过了道德底线。”,“严格来讲道德规范和法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王教授还认为在这次大地震每个人都必须进行强制捐款:“很多人是把捐款当成善行,没有理解成责任和义务。他们不知道在特殊情况下,在非常时刻,为国家做贡献更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善行,不捐献是不履行责任和义务。”“(范美忠)诚实而不知耻,那你就没救了。”2008年6月7日,凤凰卫视中文频道“一虎一席谈”播出《范美忠不顾学生逃跑是不是失职?》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范美忠事件出现重大转机。同时,在节目中反对范美忠的网络“评论家”郭松民对范大加指责与漫骂,被网民指责为“郭跳跳”“伪君子”,支持范美忠的人开始大幅上升。范所在的都江堰光亚中学校长电话表示:“范美忠爱职业爱学生,自己不会开除因言获罪的人。”范美忠在节目中对校长与学生做了有限道歉,但表示,“这并不代表我向我的观点道歉,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2008年6月7日,范美忠做客腾讯网,与知名社会学家周孝正教授同时进行对话与采访,在节目中,范美忠再次解释了自己发表相关言论的背后原因,并表示,今后不再接受相应的节目与采访。2008年6月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自由理念不容亵渎——我看范美忠之跑》的评论,文章认为:范美忠宣称“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是荒诞的,因为,第一,在那种情况下,作为教师的范美忠若能坚守岗位、组织学生有序撤退,或许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第二,就算只有一个学生因范美忠坚守岗位而逃出生天,而范本人牺牲了,但由于学生比他年轻得多,仅仅从生命的长度来算,这个学生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就很可能远高于范美忠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同时,因为范美忠的行为会破坏人们传统的道德观,会让后来的人不幸福,所以,范是“打着自由之理念,打着自由的旗号否定美德与高尚,不仅是对自由的严重误识,更是对自由的亵渎!”2008年6月12日,网友肝胆剑发表《范美忠无愧于北大》,文章记录了自己转变对范美忠认识的的心路历程,并指出:“我们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与其实施的方式表面上无懈可击,合情合理,然而中间却存在着极大的漏洞”。此文章在北大校内引起广泛的争议,有人指出:1、北大向来以追求真理为已任,而真理并不为所有的人清醒认识,而绝对不屈服于所谓的“社会舆论”与口水;2、北大向来以反思社会为已任,范美忠以自己的方式引起了社会对于道德问题的大反思。2008年6月12日,凤凰网发表评论《范美忠老师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指出:“我们一直在被谭千秋、瞿万荣这样的老师感动着,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师德如山”。范先生痛恨现行的教育体制,希望能给基础教育带来一点新意这一点我们双手欢迎,可我们不希望看到是灾难面前您第一个逃跑的样子。一个人的思想再活跃,再前卫,可如果连一点点起码的师德都没有,连一丝人情味都没有了,那也只能是一个虚伪的思想家。”2008年6月14日,从晓波在新华网发表评论:《看“范跑跑”和媒体贴面热舞》,文章认为:““范跑跑”能在凤凰卫视的演播厅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这本身就会让受众分不清对错善恶。如果只要反人性,不道德就会得到媒体青睐的话,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会步芙蓉姐姐和“范跑跑”的后尘。”2008年6月12日,著名反腐作家陆天明发表博客评论《此时此刻,必须把“范美忠”钉上历史耻辱柱》,文章指出:“震区的救灾工作还在关键时刻,许多条生命还埋在废墟中,在这个时候,只能有一个声音,就是:冲上去,救人!一切妨碍救人的言行,都必须视为“反人类”行为。如果在战争年代,可以被当场枪毙。最后,作者表示:在这一关键时刻,如此卑劣的“范美忠”必须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以正视听!”2008年6月14日,凤凰网博友朱光兵晚对光亚学校的电话采访记录,采访纪录显示:“教育部门已经正式通知我们,将范老师的教师资格取消,范老师无教师资格,就如司机没有驾驶证,所以我们也不能再聘用他了”。学校的老师同时表示:“老师大部分认为他言论不当,不配作一个老师了;学生当中,也有说他好,也有说他不好的。但主要是学生家长反应强烈,表示不希望我们学校有这样“连母亲都不顾”的人来教他们的孩子。”范美忠则表示,他认为教育部的做法没有道理:如果是说他没有去救学生而自己先跑就不配当老师,那他觉得是违背了教师法,“有哪一条规定说教师要冒着生命危险,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学生”?如果说因为他写的《那一刻,地动山摇》中的第一段显示他不爱国,所以不能当老师,他认为也是无稽之谈。“不能因为我批判国家的问题,就说我不爱国;而且也不能以不爱国这个理由取消我的教师资格。”范美忠说,中国有太多的公民对行政部门的滥用权力不加以抵抗,但他不一样,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重点并不在我能不能胜诉,即使是付出丢掉工作的代价,我也要捍卫我的权利和言论自由。”2008年6月15日,“乌有之乡”召开学者专家座谈会,郭林民、张玲玲等参加,会上部分专家认为:“范美忠想以此挫败整个主流道德!想撬翻整个人类道德!非常无耻!”;同时,“凤凰卫视是“扒粪机,把本来不需要讨论的话题大张旗鼓来讨论,使本来非常清楚的价值观搞混淆,更是非常可耻的!”,“那些支持范美忠的人,尤其无耻!”,“我们现在教育的成功是我们中华民族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的结果!”,乌有之乡还专门开辟批判范跑跑专栏,并将“范所代表的自由主义”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批斗。2008年6月15日,新京报发表吴稼祥评论:《“范跑跑”亵渎“自由”》,文章指出:“范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并不是一条木船上的普通乘客,而是有权利责任关系的法律主体:范老师代表学校对学生行使监护权,同时也有监护责任;学生们被家长委托给学校享受被监护权。在发生有生命危险的灾难性事件的紧急情况下,监护人有责任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助自己的被监护人。这种情况下的救助责任,和军人在战场上的责任没有两样。”“自由是与责任对称的。没有责任的自由只能是兽(猎杀)的自由或鼠(逃跑)的自由,而绝不是人的自由。”2008年6月16日,以反对“伪科学”著称的评论人方舟子发表《范美忠如在美国铁定会被学校开除》,指出: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制定的《教育行业道德准则》规定:“必须尽合理的努力保护学生避免有害学习、健康、安全的情况”。这事如果发生在美国,范美忠铁定会被学校开除,而且这辈子别想再当教师了。原因很简单:他的所作所为非常不具有professionalism。2008年6月1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聘“先跑老师”范美忠是由他所在的学校自主决定的,而非教育部官方指令。王旭明声明,教育部未发出任何要求取消范美忠任教资格的通知。但根据他目前了解的情况,范美忠所在的学校确实已对其发出解聘的正式书面通知。范美忠任教的都江堰光亚学校属民办学校,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解聘范美忠。当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案例,如果范美忠准备上诉,我们将提供法律援助。”2008年6月17日,都江堰光亚中学卿光亚校长在接受新快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都江堰市教育局16日上午再次找到他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面谈。“教育局领导向他表示,因为范美忠发表了不合适的语言,影响太大,现在口头要求学校解聘范美忠。”而都江堰市教育局纪委书记周泽邦则表示:“私立学校,解聘、聘用教师是他们的学校行为。”当记者追问“教育局是否要求解聘范美忠”一事时,周泽邦说了一句“我们依据职能行使教育管理”。都江堰教育局局长张庆当日告诉记者,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如果是都江堰市教育局发证,就由该局依据《教师法》等相关法律进行处理。但据他们调查,范美忠并未向该局提出过办证申请。该局已责成光亚学校提供范美忠的有关证明,但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回复。2008年6月17日,扬子晚报发表评论《砸范美忠饭碗涉嫌权力的滥用》,文章认为:即便是范美忠的言行违背了“教师法”等相关法规,对他的处罚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执行,以一种违法的手段来制裁另一种违法的行为,是法治社会的悲哀,文章同时引用中国政法大学何冰教授在其博客中撰文 “取消资格属于我国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之一种”,依据相关规定,“有关部门处理范美忠事件,至少要履行下列程序:一、进行事实调查,并形成证据。二、在进行处罚之前,实行听证;三、作出正式的处罚文书,告知处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送达相关人范美忠。四、处罚文书中要告知范美忠有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显然,在程序上,有关部门是严重违法的。2008年6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叶志军评论《解聘范美忠就能以正视听?》,文章认为:解聘一个范美忠就能廓清教风、以正视听,却有些近于虚荣的乐观。身为一个曾经的北大高才生,如果真的滋生了为主流价值观所不容的思想,这又岂是开除几个教师所能解决的。2008年6月18日,广州日报发表王文琦评论文章《社会宽容更有利于拯救范美忠》,认为:范美忠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年轻人,他虽然已经年过而立,但尚没有形成完整、健全的价值观。他虽然博学多才,却不知道知识和才能对于人的意义。他虽然叫嚣自由,却孤立地理解自由,不懂得自由的真正内涵,更思扯不清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果说范美忠事件有其他超越其自身的价值,这种对社会宽容度的检验应该是其中之一。”2008年6月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春梅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对学校开除他,我们表示赞成!”,同时,王书记表示:“范美忠毕业离校之后,就曾经在网上将他所认识的北大的老师轮流骂了一遍。在学校时他不好好学习,对老师也十分不恭敬!”2008年6月19日,东方日报发表曹林评论文章《可别轻视范美忠的价值》,文章认为:范美忠暴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暴露了自己人性幽暗的一面,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可以促使我们反省人性、反思道德、完善自身的机会。可就是这样一个极好的反思资源,却被伪道学和网络愤青们当作了一场树贞节牌坊的道德批判运动”;同时,还发表了《有感于光亚校长希望骂那些修楼修垮的人》,提出房子倒塌时老师丢下学生独自逃生,这可能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人在危险降临时一种本能的求生反应——这种本能虽然不道德,但可以原谅,因为每个人身上也许都有这种本能,这种本能只是没有尽自己的道德责任去救助别人,并没有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但建房子时偷工减料、用铁丝代替钢筋、水泥中掺沙土就不可原谅了,那不是求生本能,而是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谋财害命,为了利益而置他人生命于险境之中。相比之下,最该痛骂的当然是那些修楼修垮的人。2008年6月20日,鲁国平发表评论文章:《解聘“先跑老师”范美忠无关乎法律程序和因言获罪!》认为:“如今虽然讲究依法治国,但并不表示制度和法制的漏洞就可以作为范美忠逃脱处罚的理由,在中国一般情况下都是碰到问题再寻求对策,即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政模式……”因此,“由于媒体爆炒和引发全民大辩论使范美忠成为标杆性的典型反面人物,适当处罚他对社会的影响却是具备极其深远的意义的!”2008年6月20日,《中国青年报》编辑曹林发表评论文章《北大以范跑跑为耻丧失大学精神》,认为:北大在逃跑事件上可以表达自己的道德立场,可以批评自己的学生,但在“开除”问题上,应该坚守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价值立场,以母校的身份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学生一边、以自由堡垒的身份坚定地站在自由一边,为学生争权利,为自由争空间,拒绝行政权力干预教育自治,拒绝以言治罪。2008年6月20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镇江发表演讲时指出:“除他(范美忠)外,没有第二个老师跑!”,钱教授最后指出:“跑”却“不能辩解”,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羞耻感。“范跑跑”不仅跑了,而且面对那么多的媒体还“辩解”了,最要命的是“还用从北大学到的知识来辩解!”2008年6月21日,新京报发表林达的文章《该解聘范美忠吗?》,文章以在美国911事件中的邱吉尔先生为例,指出:尽管其言论触及了美国民众的公愤,但所在的学校“仍然支持他应有的权利,因为必须坚持学术自由不受干预的原则”,文章提出:《教育法》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作为法律条文,它的定义是不明确的,什么是良好的思想?由谁来判断和界定?这样可能被随意解释的法律条文,才是值得关注的焦点。”2008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少华文章《谁都没有以命换命的义务》,文章指出:“我不认为教师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学生生命的义务。郭如果要求范做出这种牺牲,就是不应该的……”“《教师法》再修改,也不可能写入让老师牺牲自己生命来保护学生,只能更加明确强调老师保护学生的义务。”2008年6月25日,广州日报发表心理学家张结海的评论:《我们对“不当言论”太宽容了》,文章以美国“詹姆斯•沃森”事件与“前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事件,指出美国也是一个因言治罪的国家,文章最后指出:“不治他的“罪”,这就客观上等同于鼓励全体老师向他学习。”2008年6月25日,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一个“异端”的道德试验》,文章列举出范事件以来出来的种种评论,认为范已经成为了一个靶子,文章引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的观点,“范美忠检验了一下中国当下的道德观,我们发现,其实还是‘圣人化’。”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对范美忠事件发表看法,认为:“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同日下午,范美忠对此表态:自己不崇高,也不想崇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无耻。范美忠反而提醒教育部应该关注倒塌的校舍“建造这些校舍的官员和教育官员才最无耻”。2008年6月2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网上开始了对于教师法与道德条例实施细则的大讨论。舆论普遍认为这是范的一次奉献,然而,荆楚网则发表《保护学生安全教育部岂可推责?》,文章指出:与危房改造、学生安全意识等各个方面相比,教师保护学生安全处在这条链的最末端,所起的作用最有限,教育部此时更应该借着民意的威风,和相关部门一道,着手解决各类威胁师生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并且拿出具体的措施方针和时间表,将保护学生的链条做结实,做稳妥。2008年6月29日,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光亚中学校长卿光亚,他分析范老师在网上的“先跑言论”是震后的“病态反应”,接近“痴人说梦”。采访中,他透露了范美忠如何进入光亚中学,以及在学校的种种表现。他同时强调:“学校距震中心也就15-20公里,当时房子像扇纸一样迅速在扇。那一小段时间里,人的头脑是空白的,我们许多老师的记忆里,半小时以后才想到自己的妈、孩子、老家。”,同时,他也认为:“范美忠说的也许是真话,但不善,不美”。

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健康保障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下面是我整理了关于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 范文 ,欢迎阅读!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一:《谈谈生物高科技的发展》 摘要: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寄,它不仅能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而且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支柱,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生物 高科技 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民提供生活的基本需要。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国发展生物技术的目标应不同于发达国家,应有自己的特色。 1、政策与策略 (1)生物技术应置于我国高科技发展计划之首,因为,生物技术的进步可以改造农业,包括谷物,肥料和家畜。 (2)优先发展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其次是医药卫生、轻工与食品领域内的生物技术新产品。研究的重点要向农业倾斜。生物技术的发展应尽快形成高技术生产体系。研究项目应是有限目标,优先发展一批国内急需、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国内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生物技术新产品。 (3)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量,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减少环境污染。为此,在农业方面,我们应采用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 方法 ,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在医药、轻工业方面,积极采用遗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新技术,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4)大力加强生物技术的开发工作。例如,大力研制新型发酵设备,它既可用于细菌培养,也可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蛋白和核酸的纯化仪器和监测分析仪器等,以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5)重视生物技术以及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展基础研究,可以为改进现有技术和发展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也是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要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发展和健全必要的生物技术配套基础设施。例如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和其他修饰酶、同位素、蛋白质分离纯化和细胞培养介质的生产和供应系统,以及建立细胞库、基因库以及生物技术信息库。 (7)加强生物技术的国际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建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配备先进仪器,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关键性技术应当是成熟的技术,同时又是国内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技术。 (8)开展生物技术的立法工作。这是为了防止在发展生物技术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操作重组DNA。 2、预测与展望 从生物发展趋势及其潜在能力考虑,我国如果在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及经费的筹措方面能以合理安排,我国的生物技术将会在原有发酵工业基础上形成一个崭新的工业体系,在农业上也将会取得较大效益。 2.1 生理活性物质的生产 作为医药品而大量需要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等肽类物质和乙肝疫苗、尿激酶等,目前在我国还是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提取精制的,多数不能实现批量生产,成本高,售价昂贵。应用生物技术生产此类药品的研究已见成效,将为人类带来福因。 2.2 酶制剂的生产 随着酶催化技术的开发和固定化酶反应器技术的应用,酶制剂的生产将会有较大发展。目前,世界酶制剂总产量中60%是蛋白酶,主要用于洗涤剂、制革和乳品加工。我国酶制剂的种类和数量都还不多,有些酶的应用市场也还没有打开。诊断、医药和试剂用酶在我国酶制剂消费比例中大约占10%左右,这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酶诊断盒的开发,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 2.3 抗生素的生产 我国抗生素工厂生产抗生素的种类有五、六十种。但是,抗生素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今后,将可能把重点研究开发工作放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制上。农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工业的一大分支。在国外仅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就有18种之多,伴随我国饲料工业的大发展,农用抗生素将会作为新的产业门类被人们重视起来。 2.4 氨基酸、有机酸和多糖的生产 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氨基酸有18种,世界上除半数用于食品、医药外,一半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我国在饲料用氨基酸的开发方面起步晚,大力开发饲料用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生产将是今后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开发 其它 医用氨基酸。 为了提高氨基酸产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技术培养新菌种的工作今后会有所加强。以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生产氨基酸有可能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有机酸和微生物多糖的生产,在今后会有新的发展。尤其用微生物生产的黄杆菌胶,普鲁兰和环状糊精等多糖因其在石油工业和食品工业上有较大用途,很可能被开辟为一个新的产业。 2.5 单细胞蛋白工业 单细胞蛋白这一技术领域因为同废物的处理与再利用和提供人类需要的蛋白质食品有关,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包括面包酵母,药用酵母和饲用酵母几方面。 现在以糖蜜和多种工业废水为原料的单细胞蛋白生产都取得了技术的突破。不久将出现以糖蜜、味精废液、酒精废液等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企业群。我国的单细胞蛋白工业一定会发展起来。 2.6 农牧业生产 生物技术在农牧业生产方面,已经和将继续显示它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应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育种以及胚胎移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进展,并已培育出一些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今后在用生物新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或抗逆(包括抗旱、抗盐碱、抗除莠剂)作物新品种及动物良种的工作还会不断加强,构建高效固氮生物体系,培育高效固氨微生物菌株定会取得新的进展。动物胚胎的移植和分割技术也会在良种繁殖上得到广泛应用。用杂交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作物、畜、禽和鱼类疾病的快速论断也将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此外,用生物技术保护环境、净化工业废水,以自然界的废物及生物量为原料生产能源燃料,采用细菌浸矿开采与提炼有色金属,尤其在基础化学领域内应用生物技术制造有用产物方面都已取得一些成果和提出一批新的研究课题,并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3、结语 总之,生物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寄,它不仅能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而且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支柱,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当代蚕桑生物科技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近50年来,我国蚕桑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开发及应用、家蚕基因工程技术、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家蚕营养生理与人工饲料研究、蚕体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和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蚕业生产向深度与广度拓展。蚕桑生物科技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蚕桑生物科技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养蚕业的发展,为广大蚕农增加收益,带动丝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蚕桑生物科学的发展,也为生物科普 教育 提供丰富的资源,使传统蚕桑业焕发生机活力。 回顾中国蚕业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世界蚕业科技发展趋势,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蚕业科学是为蚕丝生产有关产业(栽桑、养蚕、制种、制丝)提供方法与原理的应用科学。面向未来,蚕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蚕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使养蚕业从劳动密集型迅速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而这个转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蚕桑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与应用技术的开发创新。 1 蚕丝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 丝蛋白分子结构与丝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为增产蚕丝、改进丝质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飘逸润滑的桑蚕丝衣服是许多人的最爱,但让人苦恼的是,桑蚕丝很娇气,不耐穿,打理起来也格外麻烦。2014年11月,我国西南大学科学家培育重组基因蚕宝宝首次吐出了人工合成蚕丝蛋白。在家蚕16 425个基因中,有一个叫做Fib-H基因,它是控制丝蛋白产生的关键基因。研究者在家蚕的生殖细胞中“剪切”掉了其中的Fib-H基因,没有Fib-H基因的家蚕丝腺,叫做“空丝腺”。研究人员将事先设计好、与Fib-H基因类似的人工丝蛋白基因,显微注射到被敲除Fib-H基因的蚕卵中,人工丝蛋白基因转移成功的蚕卵发育成“蚕宝宝”后,吐出的丝中就含有人工合成丝蛋白。通过对蚕丝纤维的人为改良和重新设计,以后桑蚕丝可能会像棉质衣服一样,既保持桑蚕丝的舒适感,又像棉质衣服一样耐穿、好打理。 2 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 家蚕丝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气与透湿性、无毒、无刺激、与人体相容性强的生物材料。家蚕丝蛋白不仅可作为人造皮肤、血管、肌腱、韧带、骨骼和牙齿等人造组织材料,以及作为手术缝合线、隐形眼镜、角膜、抗血凝剂、药物控释材料、功能性细胞培养基质、固定化酶载体和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材料还在环保新材料、化妆品、保健营养食品等日化和环保领域被广泛使用。随着家蚕基因组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以及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快速进步,家蚕丝蛋白的生物功能有望在军事、航天、医学、环保等领域得到更深、更广地开发和应用。 3 家蚕基因工程技术 桑蚕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而且是研究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模式生物之一。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桑蚕中以实现其在蚕体内的表达,最终是要将外源基因整合桑蚕染色体,这样才有可能稳定遗传,获得转基因蚕。目前关于桑蚕的转基因报道主要有:桑蚕品系间的基因转移,其他动物的基因转入桑蚕体内,以及桑蚕的基因转入其他动物。例如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陆长德等利用“电穿孔”法,将荧光蛋白基因及蜘蛛拖牵丝基因注入蚕卵,获得了吐出荧光“蜘蛛丝”的转基因蚕。蜘蛛丝中的拖牵丝是强度十分高、弹性十分强的天然蛋白纤维,若制成防弹衣则“刀抢难入”,织出降落伞牢固耐用;产生荧光的蚕丝则可用以开发天然夜光衣及各种防伪标签等。 4 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 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诸多的优势,一是体质强健,容易 饲养 ;二是食桑量少,饲料效率高;三是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可缥制高品位生丝。专养雄蚕比目前的雌雄蚕各半混养,可较大幅度提高蚕丝的产、质量和蚕业经济效益。因此,专养雄蚕被称为继一代杂交种利用之后最有价值的一项创新技术。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应用已有很大进展,俄罗斯科学院斯特隆尼柯夫育成的桑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在此基础上经转育改良培育出多个雄蚕品种,雄蚕率达99.85%,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专养雄蚕将成为21世纪提高桑蚕产丝能力和改善丝工艺性状的重大突破口。 5 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 蜕皮激素(MH)、保幼激素(JH)以及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在调节桑蚕生长发育、增产蚕丝及生产超细纤度生丝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例如,应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可提高夏秋茧的品质,并较好地解决桑叶的余缺问题。发现了几种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成功地诱导出三眠蚕,开发出了超细纤度优质茧丝。此外,使用抗保幼激素,可以缩短蚕期,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6 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 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是蚕丝业科学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人为调节家蚕的变态与发育对蚕丝业的生产结构与整体生产效益有重大影响。由于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蛹期很短,仅为2周,而蛾口茧不适合于缫丝,生产上必需在蛹化蛾之前完成鲜茧的收购和烘干工作。人们希望通过人为调节家蚕的变态与发育,延长蛹期,减轻鲜茧收购和烘干的工作压力及强度,甚至希望蛹期发育中止,实现鲜茧缫丝。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采用精子介导法将带有蝎毒素基因的载体导入蚕卵,在蛹期特异性表达,杀死蚕蛹。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鲜茧收烘与蛹期过短之间的矛盾,使提高生丝品位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约烘茧所需的能源。 7 家蚕营养生理与人工饲料研究 家蚕属于植食性昆虫。家蚕除嗜食桑叶外,尚能取食桑科的柘,菊科的蒲公英、莴苣,榆科的野榆等。但桑叶以外的植物叶,很难使蚕健康地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在过去40年桑蚕摄食行为与营养生理学研究基础上,对广食性蚕品种选育及低成本人工饲料设计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在全自动化的工厂内实现全年养蚕,从而促进养蚕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例如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成功选育出了嗜食低成本线性规划设计饲料的多对广食性蚕品种,日本的其他现行品种也都经过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均具备良好的摄食性。我国蚕业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广食性蚕品种的选育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山东省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系,近几年也开展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初步选育出摄食性较好的杂交组合广食一号和广食性饲料(主要成分:桑叶粉30%、豆粕粉25%、其它有淀粉、防腐剂、维生素、无机盐等)。 8 蚕体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 “家蚕生物反应器”,是指将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植入家蚕的蚕蛹体内进行培养,蚕蛹会主动对植入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自然生成对人类有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高新技术(如超低温冷冻、低温干燥、高速离心等),将生物活性成分萃取并制成相关剂型,以满足人类疾病的治疗、预防和保健需求。家蚕易于饲养,成本低廉,它1天内可合成3 169 mg外源蛋白;其血淋巴具有储存蛋白的能力,淋巴内含有蛋白分解酶的抑制物,对目的蛋白起到保护作用,且外源蛋白又很容易从家蚕体液中分离纯化出来;还可以将家蚕直接磨碎用作药物或食品添加剂。因此,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蛋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用家蚕来生产皮肤生长因子、乙肝疫苗等有高附加价值的蛋白质。 9 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 桑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改良桑树品种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单位面积产丝量的重要途径,而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也将为桑树育种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全世界26个桑种,分布在中国的至少有15个,目前我国保存的桑品种资源达2600份,已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养蚕要求和其他用途的优良桑品种50多个,其中栽培面积最多的是鲁桑系的荷叶白、桐乡青、团头荷叶白、湖桑197,育2号等品种。桑树栽培主要采用低杆密植、立体栽培管理模式,提高了桑叶产量、质量。 10 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由蚕桑副产品加工成的许多产品已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如利用桑叶、桑葚果制作桑叶茶、桑葚膏、桑葚酒,提取植物醇、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利用蚕蛹制备蚕蛹蛋白粉和多肽,分离家蚕抗菌蛋白和诱导生产生物活性蛋白,生产蚕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络合物,提取蚕蛹油与壳聚糖,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蚕蛹虫草等;利用废丝研究开发出了丝素粉、丝素膏、丝素液、丝素洗面乳、洗发护发剂等美容健肤化妆品。不仅提高了蚕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蚕业产品附加值,转变蚕桑生产经营目的,做大做强蚕桑产业,让蚕桑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玉军,柳学广,徐世清.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J].丝绸,2006(6):44-48. [2] 何克荣,夏建国,黄健辉.桑蚕的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的研究[J].蚕学通报,1998(3):2-3. [3] 王晓娟,贡成良.转东亚钳蝎毒素基因对家蚕发育与生存率的影响[D].江苏:苏州大学,2010. [4] 徐欣,郭晓琪等.广食性蚕品种“广食一号”对不同人工饲料和不同龄期饲养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初报[J].中国蚕业,2013(3):37-41. [5] 王昌河,蒋平,曹林,郭聪.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四川动物,2004(4):368-372. 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三:《试谈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摘 要】生物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物科技活动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任务,更是培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理解和关心生态保护,了解生物与农业、生物与医学、生物与工业及环境保护等的关系的首要途径,它还挖掘和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研究人才,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筹备力量。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具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一切特点,在各学科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的计划、行动、观察、 反思 四个过程,对学生较为困惑的选题环节,采取集中培训、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等形式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 总结 经验 和积累案例素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或创新才能,因此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既可以给学生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 社会实践 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实现塑造人格、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选题阶段的探索与实践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笔者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现有教育环境条件,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探索和研究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中的操作性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创新课题研究。解决在此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期为科技教育和广大一线科技活动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累一定实践路径和方法。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前,笔者曾对学生作过问卷调查,65.38%学生认为选题环节是最为困惑的,选题难成了影响或制约“课题研究”开展的瓶颈。我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在制定总体实施计划时还要考虑行动步骤的计划。先进行第一轮行动,并进行监测,了解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修改总体计划,尤其对下一轮的行动步骤作出调整。具体行动研究步骤如下: (1)拟解决的问题。经过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挑选了一些课题,但选题过于盲目,不清楚哪些课题其他人已经做过,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课题,怎样把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2)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学生的课题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要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 (3)设计对策及行动方案。利用科普讲座这个宣传阵地,发挥典型案例的辐射功能,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选题,指导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4)行动反思。从上交的课题名单中,我们发现科普讲座起了预期的作用。70.5%的选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说明学生已经在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但存在的问题是选题角度、选题范围大小、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 (5)新一轮行动研究方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每个课题制定的出发点、研究计划等详细情况,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和角度及切入点,缩小研究范围,通过分解、细化、改进、综合,提炼出可行性强的研究课题。 (6)新一轮行动实施及监测。针对选题范围过大的课题,笔者采用的是分解、细化的方法。 (7)行动研究阶段性评价和总结。通过对比前后课题名称分析发现,修改后的课题名称更确切、具体,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和切入点。教师也可从课题名称中迅速掌握课题的相关情况。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共产生了24件作品,全部推荐参加了第五届鹤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4件作品均荣获市级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 三、开展活动的建议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选题。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相关学科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 (2)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可以考虑学校和周围社区中哪些是可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3)提高生物教师的科研素质。生物教师要多参加各级科技活动的培训,多阅读科学研究方面书籍、报刊、杂志,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收集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才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祖荫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资料[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2]对生物活动课的认识和思考解玉嘉《中学生物教学》,1999年02期. [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1.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2. 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3. 生物科技论文范文1500字以上 4. 浅谈高中生物科技论文 5. 关于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1500字 6. 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范文

市场营销管理的色彩营销模式论文

摘要 :当代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营销模式,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目前,市场竞争中最为普遍的营销模式是色彩营销,这一营销模式能够增加市场竞争的优势,具有长远的商业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本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分析了当前色彩营销模式应用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色彩营销模式在目前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策略,期望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运用色彩营销模式。

关键词 :市场营销管理式;色彩营销模式;策略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人们的消费也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而不断提高。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不仅仅看重产品的质量,对于产品的外观也更加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竞争的时候,选择了创新营销模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当前,普遍的营销模式是色彩营销模式,所谓的色彩营销模式指的是依据消费者对于色彩的需求以及审美,对于现代时尚的追寻,制定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方案,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当前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色彩营销模式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地位。企业在设计自己的商标时,往往会使用标志性的色彩,这样的色彩不仅仅能够起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作用,而且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消费者对于这个企业会产生熟悉感,并最终信任这个企业的产品。拿现在受到消费者欢迎的肯德基来说,它的商标就主要以红色为主。而红色能够起到刺激人食欲的作用,这一做法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里。还有很多鞋子以及衣服品牌的商标,通常会选择蓝色以及白色这类代表青春与活力的颜色,这一选择抓住了年轻人的心里,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企业标志性的文化。色彩营销模式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商标上,还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宣传上等等。在这些方面结合消费者的需要,加强对于色彩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色彩营销模式的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尽管在市场营销中,加强对于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最终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因为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企业缺少认识

在企业工作的`人员,以及市场营销的管理人员对于色彩营销模式仅仅是听说过,却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过。即使有所接触,也仅仅限于初级阶段,不够深入。因此,在进行营销的时候,片面地认为色彩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种手段,只看到彩色模式的基本特点,却没有看到色彩是营销手段的一种。而且将色彩看作企业暂时的营销手段,没有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待色彩,没有看到色彩营销模式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种。

(二)没有营销团队

色彩营销模式的来源是国外,因此这一模式在国外的发展更为壮观。国外的很多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营销团队,专门负责进行色彩营销。但是目前在国内,这种色彩营销模式却没有自己的营销团队。而且这种营销模式涉猎的范围很广,涉及到心理学、美学、营销学、色彩学等等多个方面协调进行,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统筹规划,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即使在前期有充分地市场调研,了解到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产品也无法实现良好的效益。

(三)企业观念老旧

现代时代的变化十分迅速,不仅经济发展快速,市场的变化也很快,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趋成熟。为此,企业应该牢牢地把握好现代时代的变化情况,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调整自己的色彩营销模式。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企业的观念老旧,不能够看到社会在变化的实际,不能够及时地更新自己的营销观念,最终导致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下降。为此,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就需要改变老旧的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营销观念。

三、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策略

一个企业要想在现代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需要运用好色彩营销模式,而如何运用好这一模式也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高度重视色彩营销理论

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看到色彩营销模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长远意义,还停留在老旧的销售观念中,片面地认为只要企业产品的质量过关,那么就不愁产品的销售。但是现如今社会的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千变万化,很多企业都能够将产品的质量提升上去,因此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方面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异了,传统的质量竞争已经没有优势了。为此,企业需要重视色彩营销理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成立专门的团队

专门的团队需要很多尖端的科技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具备专业的素养,能够针对不同的年龄的消费者,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特点,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色彩,最终有效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三)企业要与时俱新

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及自己的发展战略,针对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去制定不同的色彩营销战略和产品的色彩表现形式。让产品的色彩与企业的自身文化相结合,让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现代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竞争模式,开始进入到了色彩营销之间的竞争。哪个企业能够把握住色彩营销的模式,就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最终收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林.色彩营销———企业新一轮的营销亮点[J].管理营销,2005(5):89-90

[2]彭朝林.色彩营销———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捷径[J].现代商贸业,2004(4):26-28

[3]李树钗,陈京晶.浅谈色彩营销企划[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198-200.

曹谊林发表的论文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的英文‘clone’源于希腊语的‘klōn’(嫩枝)。在园艺学中,‘clon’一词一直沿用到20世纪。后来有时在词尾加上‘e’成为‘clone’,以表明‘o’的发音是长元音。近来随着这个概念及单字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拼法已经局限使用‘clone’。该词的中文译名在中国大陆音译为‘克隆’,而在港台则多意译为“转殖”或‘复制’。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译‘拷贝’,有不能望文生义的缺点;而后者‘复制’虽能大概表达clone的意义,却有不能精确并易生误解之憾。 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莉”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在生物学上,克隆通常用在两个方面:克隆一个基因或是克隆一个物种。克隆一个基因是指从一个个体中获取一段基因(例如通过PCR的方法),然后将其插入另外在动物界也有无性繁殖,不过多见于非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的分裂繁殖、尾索类动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对于高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 能进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进行无性繁殖,科学家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程序。在本世纪50年代,科学家成功地无性繁殖出一种两栖动物—非洲爪蟾,揭开了细胞生物学的新篇章。 英国和我国等国在80年代后期先后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克隆”出了哺乳动物。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用此种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5种哺乳动物。 19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一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来到了世界。 但为什么其它克隆动物并未在世界上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其他克隆动物的遗传基因来自胚胎,且都是用胚胎细胞进行的核移植,不能严格地说是“无性繁殖”。另一原因,胚胎细胞本身是通过有性繁殖的,其细胞核中的基因组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而“多莉”的基因组,全都来自单亲,这才是真正的无性繁殖。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其特点就在于它与为它提供遗传物质的供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山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它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园艺业和畜牧业中,克隆技术是选育遗传性质稳定的品种的理想手段,通过它可以培育出优质的果树和良种家畜。在医学领域,目前美国、瑞士等国家已能利用“克隆”技术培植人体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这一新成就避免了异体植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给病人带来了福音。据中国新华社1997年4月4日报道,上海市第九人员医院整形外科专家曹谊林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体外细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上复制出人耳,为人体缺失器官的修复和重建带来希望。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许多有价值的基因,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疾病感染的干扰素等等。 克隆是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反映了细胞核分化技术、细胞培养和控制技术的进步。 原是英文clone的音译,意为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简称为“无性繁殖”。 动物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广泛的争议。 “克隆”一词于1903年被引入园艺学,以后逐渐应用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医学等方面。广泛意义上的“克隆”其实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只是没叫它“克隆”而已。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的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 春天里体—那头6岁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可谓是它母亲的复制品。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术在带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这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阻止其发展,它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利大于弊,它将被广泛应用在有利于人类的方面。一个个体(通常是通过载体),再加以研究或利用。克隆有时候是指成功地鉴定出某种-{A|zh-cn:表现型;zh-tw:显性}-的基因。所以当某个生物学家说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说这个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确定。而获得该基因的拷贝则可以认为是鉴定此基因的副产品。 克隆一个生物体意味着创造一个与原先的生物体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的新生物体。在现代生物学背景下,这通常包括了体细胞核移植。在体细胞核移植中,卵母细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从被克隆生物体细胞中取出的细胞核,通常卵母细胞和它移入的细胞核均应来自同一物种。由于细胞核几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遗传信息,宿主卵母细胞将发育成为在遗传上与核供体相同的生物体。线粒体DNA这里虽然没有被移植,但相对来讲线粒体DNA还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克隆在园艺学上是指通过营养生殖产生的单一植株的后代。很多植物都是通过克隆这样的无性生殖方式从单一植株获得大量的子代个体。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扩大良种动物群体、提供足量试验动物、推进转基因动物研究、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生产可供人移植的内脏器官等研究中发挥作用,但如果将其应用在人类自身的繁殖上,将产生巨大的伦理危机。 中国克隆了什么? 蛙:1952年,未成功。 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莉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编辑本段]新时期中国克隆技术硕果累累 作为新世纪的尖端科学,克隆技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克隆作为新兴的技术在中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硕果累累: 1、不久前,在河北农业大学与山东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攻关下,中国的科技人员通过名为“家畜原始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的研究”实验课题,成功克隆出两只小白兔——“鲁星”和“鲁月”。这项实验表明中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胚胎克隆,虽然在技术上还没有达到体细胞克隆羊“多利”的水平,但它为中国的克隆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 之后,中国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成功繁殖体形比普通的兔子大的克隆兔。因为兔子与人类的生理更加接近,克隆兔的成功诞生,有助于人类医学研究。 2、2002年5月27日,中国农业大学与北京基因达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芦台农场合作,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国内第一头优质黄牛——红系冀南牛。这头名为“波娃”的体细胞克隆黄牛经权威部门鉴定,部分克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冀南牛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地方黄牛品种,分布在我国河北,主要特点是耐寒、肉多脂少。但目前数量急剧减少,已濒临灭绝。此次成功克隆,对保护我国濒危物种具有深远影响。 3、2002年10月16日中午,中国第一头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山东省梁山县诞生。 这头克隆牛的核供体来自于一头年产鲜奶10吨以上的优质黑白花奶牛的耳皮肤成纤维细胞。克隆胚胎经过玻璃化冷冻后移植到一头鲁西黄牛体内,经过281天后于2002年10月16日11点52分产出一头健康的黑白花奶牛。这头克隆牛诞生时体重40公斤,身高80厘米,体长72厘米,胸围80厘米,管围11.5厘米。当天14点20分初乳,14点30分开始站立,当晚能叫、能卧、能蹦,与正常出生的奶牛体征无异。这是中国首例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牛。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沿用的是鲜胚移植技术,尚未有利用冷冻技术克隆成功的先例。 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1938 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惶惑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经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会用人类的一个细胞复制出与提供细胞者一模一样的人来,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目前,已有三个国外组织正式宣布他们将进行克隆人的实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扎沃斯教授正在与一位名叫安提诺利的意大利专家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克隆出一个人来。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洪国藩也明确表示反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张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别开来。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 实际上,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在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抛弃了上帝,拆离了亚当与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许多宗教组织的反对。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所言:“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带动人们的观念更新是历史的进步,而以陈旧的观念来束缚科技发展,则是僵化。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一切了。这表明,在科技发展面前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反地,它造福了人类。就克隆技术而言,“治疗性克隆”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当你的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而没有人能为她提供;当你不幸失去5岁的孩子而无法摆脱痛苦;当你想养育自己的孩子又无法生育……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克隆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治疗性克隆所指向的终点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现,如果加以正确的利用,它们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一方面,它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诸如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另一方面,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是进化的动力,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编辑本段]所有克隆的物品及克隆时间 绵羊:1996年,多利(Dolly) 猕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猪: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8月,Xena,雌性 牛: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猫: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2003年,Dewey 马: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努比(Snoopy) 猪:2005年8月8日,中国第一头供体细胞克隆猪 尽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Prometea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而对于某些物种,例如猫和猩猩,目前还没有成功克隆的报道。而狗的克隆实验,也是经过数百次反覆试验再得来的成果。 多利出生后的年龄检测表明其出生的时候就上了年纪。她6岁的时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时才得的关节炎。这样的衰老被认为是端粒的磨损造成的。端粒是染色体位于末端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磨损,这通常认为是衰老的一个原因。然而,研究人员在克隆成功牛后却发现它们实际上更年轻。分析它们的端粒表明它们不仅是回到了出生的长度,而且比一般出生时候的端粒更长。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比一般的牛有更长的寿命,但是由于过度生长,它们中的很多都过早夭折了。研究人员相信相关的研究最终可以用来改变人类的寿命。[编辑本段]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和难以解决的一系列法律等问题。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 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应当如何看待此事,如何正确地评价和思考这个问题,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研究员。沈教授说: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但是,这次速度这么快,又与邪教组织有关联,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痛失爱女的父母,希望通过克隆技术使女儿复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科学家借此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就值得讨论了。沈教授认为:即使撇开邪教不谈,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复制品” 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个人类。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夭折的羊。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沈教授指出:现在科学界把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前者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这是国际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支持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用于治疗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出妊娠14天这一界限。而对于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由于它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所以,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也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即使克隆人真的诞生了,我们还是要坚持这一基本立场。 [编辑本段]克隆利和弊 选自2000年11月8日《文汇报》文字 我们所说的生物技术的利和弊主要指的是克隆,其利和弊是 利:1) 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 2) 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为“制造”能移植于人体的动物器官开辟了前景。 3) 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 4) 克隆技术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损伤。成年人的神经组织没有再生能力,但干细胞可以修复神经系统损伤。 5) 在体外受精手术中,医生常常需要将多个受精卵植入子宫,以从中筛选一个进入妊娠阶段。但许多女性只能提供一个卵子用于受精。通过克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卵细胞可以克隆成为多个用于受精,从而大大提高妊娠成功率。 弊:1) 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的疾病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以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牛群都是同一个克隆产物,一种并不严重的病毒就可能毁灭全国的畜牧业。 2) 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 3) 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多莉就是277次实验唯一的成果。虽然现在发展出了更先进的技术,成功率也只能达到2-3%。 4) 转基因动物提高了疾病传染的风险。例如,如果一头生产药物牛奶的牛感染了病毒,这种病毒就可能通过牛奶感染病人 5)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体将导致对后代遗传性状的人工控制。克隆技术引起争论的核心就是能否允许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胎进行遗传操作。这是很多伦理学家所不能接受的。 6) 克隆技术也可用来创造“超人”,或拥有健壮的体格却智力低下的人。而且,如果克隆技术能够在人类中有效运用,男性也就失去了遗传上的意义。 7) 克隆技术对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一个由父亲的DNA克隆生成的孩子可以看作父亲的双胞胎兄弟,只不过延迟了几十年出生而已。很难设想,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人的完全复制品,他(她)会有什么感受?[编辑本段]克隆技术的起源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 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由于该项技术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在80年代初期一度进入低谷。 后来,有人用哺乳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 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研究克隆技术的目标是找到更好的办法改变家畜的基因构成,培育出成群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能需要的更好的食品或任何化学物质的动物。

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克隆的英文‘clone’源于希腊语的‘klōn’(嫩枝)。在园艺学中,‘clon’一词一直沿用到20世纪。后来有时在词尾加上‘e’成为‘clone’,以表明‘o’的发音是长元音。近来随着这个概念及单字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拼法已经局限使用‘clone’。该词的中文译名在中国大陆音译为‘克隆’,而在港台则多意译为“转殖”或‘复制’。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译‘拷贝’,有不能望文生义的缺点;而后者‘复制’虽能大概表达clone的意义,却有不能精确并易生误解之憾。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上,克隆通常用在两个方面:克隆一个基因或是克隆一个物种。克隆一个基因是指从一个个体中获取一段基因(例如通过PCR的方法),然后将其插入另外在动物界也有无性繁殖,不过多见于非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的分裂繁殖、尾索类动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对于高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 能进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进行无性繁殖,科学家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程序。在本世纪50年代,科学家成功地无性繁殖出一种两栖动物—非洲爪蟾,揭开了细胞生物学的新篇章。英国和我国等国在80年代后期先后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克隆”出了哺乳动物。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用此种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5种哺乳动物。19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一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来到了世界。但为什么其它克隆动物并未在世界上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其他克隆动物的遗传基因来自胚胎,且都是用胚胎细胞进行的核移植,不能严格地说是“无性繁殖”。另一原因,胚胎细胞本身是通过有性繁殖的,其细胞核中的基因组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而“多莉”的基因组,全都来自单亲,这才是真正的无性繁殖。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其特点就在于它与为它提供遗传物质的供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山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它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园艺业和畜牧业中,克隆技术是选育遗传性质稳定的品种的理想手段,通过它可以培育出优质的果树和良种家畜。在医学领域,目前美国、瑞士等国家已能利用“克隆”技术培植人体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这一新成就避免了异体植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给病人带来了福音。据中国新华社1997年4月4日报道,上海市第九人员医院整形外科专家曹谊林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体外细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上复制出人耳,为人体缺失器官的修复和重建带来希望。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许多有价值的基因,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疾病感染的干扰素等等。克隆是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反映了细胞核分化技术、细胞培养和控制技术的进步。 原是英文clone的音译,意为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简称为“无性繁殖”。 动物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广泛的争议。“克隆”一词于1903年被引入园艺学,以后逐渐应用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医学等方面。广泛意义上的“克隆”其实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只是没叫它“克隆”而已。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的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春天里体—那头6岁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可谓是它母亲的复制品。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术在带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这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阻止其发展,它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利大于弊,它将被广泛应用在有利于人类的方面。一个个体(通常是通过载体),再加以研究或利用。克隆有时候是指成功地鉴定出某种-{A|zh-cn:表现型;zh-tw:显性}-的基因。所以当某个生物学家说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说这个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确定。而获得该基因的拷贝则可以认为是鉴定此基因的副产品。克隆一个生物体意味着创造一个与原先的生物体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的新生物体。在现代生物学背景下,这通常包括了体细胞核移植。在体细胞核移植中,卵母细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从被克隆生物体细胞中取出的细胞核,通常卵母细胞和它移入的细胞核均应来自同一物种。由于细胞核几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遗传信息,宿主卵母细胞将发育成为在遗传上与核供体相同的生物体。线粒体DNA这里虽然没有被移植,但相对来讲线粒体DNA还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克隆在园艺学上是指通过营养生殖产生的单一植株的后代。很多植物都是通过克隆这样的无性生殖方式从单一植株获得大量的子代个体。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扩大良种动物群体、提供足量试验动物、推进转基因动物研究、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生产可供人移植的内脏器官等研究中发挥作用,但如果将其应用在人类自身的繁殖上,将产生巨大的伦理危机。中国克隆了什么?蛙:1952年,未成功。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

克隆[编辑本段]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的英文‘clone’源于希腊语的‘klōn’(嫩枝)。在园艺学中,‘clon’一词一直沿用到20世纪。后来有时在词尾加上‘e’成为‘clone’,以表明‘o’的发音是长元音。近来随着这个概念及单字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拼法已经局限使用‘clone’。该词的中文译名在中国大陆音译为‘克隆’,而在港台则多意译为“转殖”或‘复制’。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译‘拷贝’,有不能望文生义的缺点;而后者‘复制’虽能大概表达clone的意义,却有不能精确并易生误解之憾。 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在生物学上,克隆通常用在两个方面:克隆一个基因或是克隆一个物种。克隆一个基因是指从一个个体中获取一段基因(例如通过PCR的方法),然后将其插入另外在动物界也有无性繁殖,不过多见于非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的分裂繁殖、尾索类动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对于高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 能进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进行无性繁殖,科学家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程序。在本世纪50年代,科学家成功地无性繁殖出一种两栖动物—非洲爪蟾,揭开了细胞生物学的新篇章。 英国和我国等国在80年代后期先后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克隆”出了哺乳动物。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用此种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5种哺乳动物。 19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一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来到了世界。 但为什么其它克隆动物并未在世界上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其他克隆动物的遗传基因来自胚胎,且都是用胚胎细胞进行的核移植,不能严格地说是“无性繁殖”。另一原因,胚胎细胞本身是通过有性繁殖的,其细胞核中的基因组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而“多莉”的基因组,全都来自单亲,这才是真正的无性繁殖。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其特点就在于它与为它提供遗传物质的供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山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它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园艺业和畜牧业中,克隆技术是选育遗传性质稳定的品种的理想手段,通过它可以培育出优质的果树和良种家畜。在医学领域,目前美国、瑞士等国家已能利用“克隆”技术培植人体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这一新成就避免了异体植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给病人带来了福音。据中国新华社1997年4月4日报道,上海市第九人员医院整形外科专家曹谊林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体外细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上复制出人耳,为人体缺失器官的修复和重建带来希望。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许多有价值的基因,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疾病感染的干扰素等等。 克隆是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反映了细胞核分化技术、细胞培养和控制技术的进步。 原是英文clone的音译,意为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简称为“无性繁殖”。 动物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广泛的争议。“克隆”一词于1903年被引入园艺学,以后逐渐应用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医学等方面。广泛意义上的“克隆”其实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只是没叫它“克隆”而已。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的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 春天里体—那头6岁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可谓是它母亲的复制品。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术在带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这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阻止其发展,它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利大于弊,它将被广泛应用在有利于人类的方面。一个个体(通常是通过载体),再加以研究或利用。克隆有时候是指成功地鉴定出某种-{A|zh-cn:表现型;zh-tw:显性}-的基因。所以当某个生物学家说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说这个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确定。而获得该基因的拷贝则可以认为是鉴定此基因的副产品。 克隆一个生物体意味着创造一个与原先的生物体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的新生物体。在现代生物学背景下,这通常包括了体细胞核移植。在体细胞核移植中,卵母细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从被克隆生物体细胞中取出的细胞核,通常卵母细胞和它移入的细胞核均应来自同一物种。由于细胞核几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遗传信息,宿主卵母细胞将发育成为在遗传上与核供体相同的生物体。线粒体DNA这里虽然没有被移植,但相对来讲线粒体DNA还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克隆在园艺学上是指通过营养生殖产生的单一植株的后代。很多植物都是通过克隆这样的无性生殖方式从单一植株获得大量的子代个体。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扩大良种动物群体、提供足量试验动物、推进转基因动物研究、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生产可供人移植的内脏器官等研究中发挥作用,但如果将其应用在人类自身的繁殖上,将产生巨大的伦理危机。 中国克隆了什么?蛙:1952年,未成功。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

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的英文‘clone’源于希腊语的‘klōn’(嫩枝)。在园艺学中,‘clon’一词一直沿用到20世纪。后来有时在词尾加上‘e’成为‘clone’,以表明‘o’的发音是长元音。近来随着这个概念及单字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拼法已经局限使用‘clone’。该词的中文译名在中国大陆音译为‘克隆’,而在港台则多意译为“转殖”或‘复制’。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译‘拷贝’,有不能望文生义的缺点;而后者‘复制’虽能大概表达clone的意义,却有不能精确并易生误解之憾。 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在生物学上,克隆通常用在两个方面:克隆一个基因或是克隆一个物种。克隆一个基因是指从一个个体中获取一段基因(例如通过PCR的方法),然后将其插入另外在动物界也有无性繁殖,不过多见于非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的分裂繁殖、尾索类动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对于高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 能进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进行无性繁殖,科学家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程序。在本世纪50年代,科学家成功地无性繁殖出一种两栖动物—非洲爪蟾,揭开了细胞生物学的新篇章。 英国和我国等国在80年代后期先后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克隆”出了哺乳动物。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用此种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5种哺乳动物。 19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一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来到了世界。 但为什么其它克隆动物并未在世界上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其他克隆动物的遗传基因来自胚胎,且都是用胚胎细胞进行的核移植,不能严格地说是“无性繁殖”。另一原因,胚胎细胞本身是通过有性繁殖的,其细胞核中的基因组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而“多莉”的基因组,全都来自单亲,这才是真正的无性繁殖。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其特点就在于它与为它提供遗传物质的供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山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它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园艺业和畜牧业中,克隆技术是选育遗传性质稳定的品种的理想手段,通过它可以培育出优质的果树和良种家畜。在医学领域,目前美国、瑞士等国家已能利用“克隆”技术培植人体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这一新成就避免了异体植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给病人带来了福音。据中国新华社1997年4月4日报道,上海市第九人员医院整形外科专家曹谊林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体外细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上复制出人耳,为人体缺失器官的修复和重建带来希望。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许多有价值的基因,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疾病感染的干扰素等等。 克隆是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反映了细胞核分化技术、细胞培养和控制技术的进步。 原是英文clone的音译,意为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简称为“无性繁殖”。 动物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广泛的争议。

曹林发表论文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曹林是一位知名的媒体人,曾经是《南方都市报》的执行主编,后来转到了《中国青年报》。他因为在担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期间发表的一些文章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有一篇文章讨论了“羊毛党”现象的背后,即网络上一些网站或者APP以各种理由取用户的钱财的行为。这篇文章因被认为使用了“玩世不恭”的口吻,而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也有一些网友对他的措辞提出了批评,认为他的言论过于轻蔑和咄咄逼人。除此之外,曹林还曾经在微博上发表多篇与工作无关的言论,有些言论并不得体,引起了舆论的不满和抨击。例如,他曾经在微博上用“激动人心”的词汇来赞扬一些国家政策,但是这种表述被部分网友解读为过于“奉承”。此外,他还曾经在微博上公开支持某款手机,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质疑。

市场营销管理的色彩营销模式论文

摘要 :当代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营销模式,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目前,市场竞争中最为普遍的营销模式是色彩营销,这一营销模式能够增加市场竞争的优势,具有长远的商业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本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分析了当前色彩营销模式应用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色彩营销模式在目前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策略,期望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运用色彩营销模式。

关键词 :市场营销管理式;色彩营销模式;策略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人们的消费也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而不断提高。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不仅仅看重产品的质量,对于产品的外观也更加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竞争的时候,选择了创新营销模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当前,普遍的营销模式是色彩营销模式,所谓的色彩营销模式指的是依据消费者对于色彩的需求以及审美,对于现代时尚的追寻,制定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方案,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当前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色彩营销模式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地位。企业在设计自己的商标时,往往会使用标志性的色彩,这样的色彩不仅仅能够起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作用,而且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消费者对于这个企业会产生熟悉感,并最终信任这个企业的产品。拿现在受到消费者欢迎的肯德基来说,它的商标就主要以红色为主。而红色能够起到刺激人食欲的作用,这一做法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里。还有很多鞋子以及衣服品牌的商标,通常会选择蓝色以及白色这类代表青春与活力的颜色,这一选择抓住了年轻人的心里,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企业标志性的文化。色彩营销模式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商标上,还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宣传上等等。在这些方面结合消费者的需要,加强对于色彩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色彩营销模式的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尽管在市场营销中,加强对于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最终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因为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企业缺少认识

在企业工作的`人员,以及市场营销的管理人员对于色彩营销模式仅仅是听说过,却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过。即使有所接触,也仅仅限于初级阶段,不够深入。因此,在进行营销的时候,片面地认为色彩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种手段,只看到彩色模式的基本特点,却没有看到色彩是营销手段的一种。而且将色彩看作企业暂时的营销手段,没有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待色彩,没有看到色彩营销模式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种。

(二)没有营销团队

色彩营销模式的来源是国外,因此这一模式在国外的发展更为壮观。国外的很多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营销团队,专门负责进行色彩营销。但是目前在国内,这种色彩营销模式却没有自己的营销团队。而且这种营销模式涉猎的范围很广,涉及到心理学、美学、营销学、色彩学等等多个方面协调进行,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统筹规划,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即使在前期有充分地市场调研,了解到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产品也无法实现良好的效益。

(三)企业观念老旧

现代时代的变化十分迅速,不仅经济发展快速,市场的变化也很快,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趋成熟。为此,企业应该牢牢地把握好现代时代的变化情况,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调整自己的色彩营销模式。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企业的观念老旧,不能够看到社会在变化的实际,不能够及时地更新自己的营销观念,最终导致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下降。为此,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就需要改变老旧的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营销观念。

三、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策略

一个企业要想在现代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需要运用好色彩营销模式,而如何运用好这一模式也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高度重视色彩营销理论

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看到色彩营销模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长远意义,还停留在老旧的销售观念中,片面地认为只要企业产品的质量过关,那么就不愁产品的销售。但是现如今社会的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千变万化,很多企业都能够将产品的质量提升上去,因此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方面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异了,传统的质量竞争已经没有优势了。为此,企业需要重视色彩营销理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成立专门的团队

专门的团队需要很多尖端的科技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具备专业的素养,能够针对不同的年龄的消费者,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特点,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色彩,最终有效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三)企业要与时俱新

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及自己的发展战略,针对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去制定不同的色彩营销战略和产品的色彩表现形式。让产品的色彩与企业的自身文化相结合,让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现代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竞争模式,开始进入到了色彩营销之间的竞争。哪个企业能够把握住色彩营销的模式,就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最终收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林.色彩营销———企业新一轮的营销亮点[J].管理营销,2005(5):89-90

[2]彭朝林.色彩营销———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捷径[J].现代商贸业,2004(4):26-28

[3]李树钗,陈京晶.浅谈色彩营销企划[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198-200.

曹林论文发表

一、 个人介绍

一战中山大学成功上岸啦~和各位学弟学妹们分享一点点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我的情况:福建省某一本类双非院校,专业广播电视学,目标院校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硕。

初试成绩:政治72 英语一76 专业一118 专业二107

复试情况:笔试+面试 感觉面试情况比较好~ 复试后的总分排名比初试提5名啦~

二、 择校原因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创建于2003年,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传播者和倡导者;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正确方向、弘扬社会进步、掌握主流话语权的新闻工作者和传播管理者。学院倡导“实训、实践、实验”教学理念,建设了纪实摄影实验室、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交互媒体设计中心等实验室集群,以及谷河传媒、谷河青年空间、公共传播工作室等实践平台,拥有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是广东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两个专业均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政治传播交叉学科博士点,建有广东省舆情大数据与仿真分析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重点基地等省市级科研平台,在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等智库机构承担重要角色,主要围绕数字新闻业研究、大数据与公共传播、视觉传播与交互设计等跨学科方向开展研究。主编出版的《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年度报告》、“人文新媒体”系列丛书具有广泛影响力。

三、 专业课备考

中山不考史,整体考试风格是对知识的运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背诵,有一定的基础才能够把知识运用起来呀。此外,中山的专业二比较特别,考得很杂,参考书籍几乎只在简答题和名词解释发挥作用。以下推荐书籍,加粗是必须读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书单是对于我个人而言,可以综合自己的情况再进行挑选,并且有些书籍未必对考试有用,但是对整个学科的把握还是很有帮助的。

初试书单:

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2017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张志安)、新媒体概论(石磊)、新闻十大基本原则(比尔 科瓦奇)、新媒体与舆论:十二个关键问题(张志安)

传播学: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传播学引论、网络传播概论(彭兰)、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西伦 A 洛厄里)、传播学史(罗杰斯)、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胡翼青)

新闻实务:时评写作十讲(曹林)、深度报道:理论、实践与案例(张志安)时评写作是我在大一的时候看的,后来考研没再翻阅,对于写评论帮助还是很大的。深度报道这本书,对于答一些实务操作问题还是有帮助的,并且书籍阅读起来很轻松的~结合真题去做一些笔记,例如消息源的管理。

视觉传播:视觉传播概论(任悦)基本一些知识点结合真题做笔记,知网搜索“视觉传播”,阅读相关论文。

公益传播:表达的力量(曾繁旭)相当有意思的书籍,探讨了在中国环境下的公益组织以及媒体是如何与政治以及资本博弈,其实对于考试未必有多大帮助,曾繁旭老师现在也不在中山就职了,但还是非常值得一读。此外同样也是知网搜索“公益传播”,阅读相关论文。

政府传播:政府公共关系(廖为建)、政府传播(朗劲松 候月娟)政府公共关系这本书我是在复试期间才发现的,作者以及编者全都是中山大学的老师!必须入啊!不过这本书现在已经没有出版,只能图书馆或者二手买到啦。另外,知网搜索“政府传播”,阅读相关论文。

企业传播:公共关系学(张克非)

社会研究方法: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西伦 A 洛厄里)、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社会研究方法是中山的重点中的重点,这部分对于我文科生来说更是难……我的方法主要是结合真题做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笔记,并且把中山大学老师的论文中所用的研究方法写下来,作为一个模板,能够套用在其他要求我们设计研究方案上。

四、 政治备考

月先后购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政治大纲解析(又称红宝书)。每天看一章精讲精练,再坐对应的1000题。教育部大纲出来后,每天把大纲也按章节翻阅。其实就是一个熟悉政治考的都是什么的过程,基本上除了政治经济学,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把1000题中错误的点在教育部大纲上用荧光笔画出来,经常性翻阅。

政治经济学部分真的非常头痛,在当时朋友的推荐下去B站看徐涛的视频。(直接搜索徐涛政治就可以了)。我只看了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并且看了两回,一次是第一次接触政治经济学部分,一次是大纲和精讲精练已经、1000题都已经刷过以后,觉得这部分还是不懂,就看了第二次。

9月到11月就是反复做上面的事情,11月、12月陆陆续续许多老师就开始出预测卷了。把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卷子全部买下来。包括往年真题卷,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4套卷,任汝芬4套卷,米鹏3套卷。(一定要注意发货时间,要求卖家能够在卷子出版后马上就发货。)这些卷子我只做了选择题,大题部分只有肖8对着答案看了看,肖4答案在最后十几天全部背下来。

12月还需要关注的是时政,我购买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把书里的热点时事看了一遍,然后刷了一遍里面的选择题+对答案(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把错误的地方反复看几遍,时政选择题就基本可以拿下啦。

总体感觉:我是文科生哦~其实政治没有怎么花心思,一度觉得只能拿60+了。50分选择题,50分主观题,当时我选择题对答案只拿了30/32,所以应该是改卷老师在主观题没有怎么扣分,广州应该是不压分(考北京、江苏、上海等地的同学就不要看我的政治经验了)。当时真的觉得自己要死在政治上了,在考场上大多数题目都是花式抄材料、花式夸我党。每年到12月,就会各种谣言说肖四今年被命题人看到了,所以考卷不会出现肖四的题,事实上肖秀荣还是预测中了几题的~心态稳住,好好背肖四,好好刷1000题+看大纲,政治就没大问题啦~

五、 英语备考

3月购买了何凯文长难句、何凯文单词书。长难句是一定要好好研读的,对于后来做阅读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至于单词书,刚刚开始我有好好看单词并且把里面的单词例句认真分析,大概到后期就觉得效率太低,转向用手机APP背单词,我用的是扇贝,身边朋友用知米背单词、红宝书,其实各个软件大同小异,用自己喜欢的就好,坚持用一款,每天打卡,养成习惯,坚持N多天以后很有成就感的~单词书还是不能丢,我把单词书的所有单词抄到了自己的本子上,每个单词意思也要抄上去,然后把做真题时不懂的单词,不断补充上去,自己的本子也越来越厚实丰富啦,每天除了扇贝打卡外再背一张纸的单词。

4月之后陆陆续续购买了各种真题,包括张剑黄皮书(05-17)、陈正康超精读(94-04)、考研真相(05-17)。其实各类真题基本都没啥区别,随便买哪种都可以的。94-04年的真题,我只刷了一遍。05-15年的真题反复做了大概四、五遍,15-17的留着后面模拟考试。

下面主要讲我是如何反复刷真题的。第一次做阅读,可能错很多也有可能对很多,但是这个都不代表什么。每天做一题阅读题+对答案,尽力把每一个句子结构都分析清楚,紧接着把整篇文章翻译成中文,手动写出来,不要停留在脑子里。(这同时也是练习翻译题),把自己的翻译和答案的翻译对比、订正,再把题中觉得漂亮的句型抄到本子里,备着给写作文用。然后第二天、第三天背阅读题,把整篇阅读背下来,大概两三天完成一篇阅读。过程很慢,但前期时间相对充足,这样可以打好基础的~反复背诵、反复刷几次,当时很多人问我会问做那么多次又背又翻译难道不会记得答案吗?我确实不怎么记得了,不过事实上,后面几次刷更注重的是对文章的整体以及句子结构的理解。我在考场上或者自己模拟考英语时,每次都觉得完了我完全看不懂阅读题写什么,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基本上每次都只错一两个,所以刷真题真的是有日积月累的效果啦~

阅读题外,就是翻译题、新题型、作文。翻译题上面已经说过,在翻译阅读题时就可以训练翻译题。新题型真的是非常头疼,我今年新题型应该是0分或者2分,备考期间也只是单纯拿真题练练。作文的发挥余地很大,用的是何凯文作文书,小作文把每一种类型的都背一篇下来,大作文也多背几种类型以及模板,动手在规定时间内多写几篇,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自己积累的句型、模板就没有大问题啦。

总体感觉:我的六级是刚刚擦线过的,但其实六级和考研英语考察的完全不同,可以说基本上没加分也没减分。英语是个慢慢熬的过程,如果考的是985,我认为英语一70+是必须的。如果有大二、大一的同学,我真的非常非常建议去考个雅思,计划考研时本科的老师也叫我去考雅思,我没在意……英语好是个实力加分项,当时中山的复试面试临时加了口语(中山往年是没有口语环节),我完全听不懂老师说了什么,强行懵逼作答,答完后,老师说:“你的考研英语考的还不错啊。”我觉得这里似乎挽回了一点口语太差的分数。另外,考研英语优秀在调剂时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专业课各大院校给分标准不一致,政治又不具备太大的科研能力参考性,所以英语成了很重要的参考科目。

六、 其他

关于论文:

论文必须非常重视!!而且中大经常会把某位老师的论文作为考试题目。

首先,把中大副教授、教授级别的老师近几年的论文都应该认真翻阅,一年内的及其重要!以志安老师为例,志安老师的论文甚至可以试着去记下来,今年专业一的最后一题论述题就是志安老师的论文。并不要求每一篇都要记,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靠近考试日期的等等就尤为重要。

其次,时间紧张不可能阅读期刊上所有论文,要试着去衡量不同论文的重要性。比如,张志安老师原来在复旦大学学习,去阅读复旦老师的论文,像是陆晔老师、李良荣老师、黄旦老师等等,就会发现他们的论文和张志安老师都会有一些联系,并且这几位老师的论文,张志安老师肯定也会关注的。

再次,我备考期间几乎每天阅读一篇论文并做好笔记,去概括论文的核心观点以及是如何证明的。这种方式一来是加强自己表达能力、论述能力,再来是需要再翻阅时也非常方便查看。

最后,推荐的期刊: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评论、新闻爱好者、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

关于真题:

真题的重要性无需质疑,中山大学的真题在官网上可以下载,零几年的真题网上似乎没有,有需要的同学也可以联系我啦~

试着去把真题分类,比如分成控制研究、内容研究、研究方法等等,每次复习完一个板块,就去看看真题。我是从9月份开始做真题的,直接写在自己打印的答题卷子上,训练写题的感觉以及格式等等。到了后期,就直接写整张真题卷,连写三个小时。基本上把所有题目都写啦,如果有同学需要真题答案也可以联系我呀,只不过我的答案未必是正确的,文科答案也不会有标准答案。

到现在有点不相信自己被中山大学录取了,抚摸了好多次调档函和政审函,现在想来,所有事情都和做梦一样,真希望每一位努力的同学都能够在未来的日子感受到我们看到被录取时那种喜极而泣的感觉。然后应某位研友的要求:希望昨天刚刚结束面试的陈静舒也能顺利上岸哈哈哈!!最后,过程很曲折,也并不容易,但是也没想象中那么艰难,总之,加油啦~

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健康保障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下面是我整理了关于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 范文 ,欢迎阅读!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一:《谈谈生物高科技的发展》 摘要: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寄,它不仅能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而且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支柱,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生物 高科技 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民提供生活的基本需要。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国发展生物技术的目标应不同于发达国家,应有自己的特色。 1、政策与策略 (1)生物技术应置于我国高科技发展计划之首,因为,生物技术的进步可以改造农业,包括谷物,肥料和家畜。 (2)优先发展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其次是医药卫生、轻工与食品领域内的生物技术新产品。研究的重点要向农业倾斜。生物技术的发展应尽快形成高技术生产体系。研究项目应是有限目标,优先发展一批国内急需、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国内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生物技术新产品。 (3)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量,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减少环境污染。为此,在农业方面,我们应采用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 方法 ,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在医药、轻工业方面,积极采用遗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新技术,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4)大力加强生物技术的开发工作。例如,大力研制新型发酵设备,它既可用于细菌培养,也可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蛋白和核酸的纯化仪器和监测分析仪器等,以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5)重视生物技术以及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展基础研究,可以为改进现有技术和发展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也是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要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发展和健全必要的生物技术配套基础设施。例如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和其他修饰酶、同位素、蛋白质分离纯化和细胞培养介质的生产和供应系统,以及建立细胞库、基因库以及生物技术信息库。 (7)加强生物技术的国际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建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配备先进仪器,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关键性技术应当是成熟的技术,同时又是国内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技术。 (8)开展生物技术的立法工作。这是为了防止在发展生物技术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操作重组DNA。 2、预测与展望 从生物发展趋势及其潜在能力考虑,我国如果在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及经费的筹措方面能以合理安排,我国的生物技术将会在原有发酵工业基础上形成一个崭新的工业体系,在农业上也将会取得较大效益。 2.1 生理活性物质的生产 作为医药品而大量需要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等肽类物质和乙肝疫苗、尿激酶等,目前在我国还是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提取精制的,多数不能实现批量生产,成本高,售价昂贵。应用生物技术生产此类药品的研究已见成效,将为人类带来福因。 2.2 酶制剂的生产 随着酶催化技术的开发和固定化酶反应器技术的应用,酶制剂的生产将会有较大发展。目前,世界酶制剂总产量中60%是蛋白酶,主要用于洗涤剂、制革和乳品加工。我国酶制剂的种类和数量都还不多,有些酶的应用市场也还没有打开。诊断、医药和试剂用酶在我国酶制剂消费比例中大约占10%左右,这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酶诊断盒的开发,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 2.3 抗生素的生产 我国抗生素工厂生产抗生素的种类有五、六十种。但是,抗生素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今后,将可能把重点研究开发工作放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制上。农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工业的一大分支。在国外仅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就有18种之多,伴随我国饲料工业的大发展,农用抗生素将会作为新的产业门类被人们重视起来。 2.4 氨基酸、有机酸和多糖的生产 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氨基酸有18种,世界上除半数用于食品、医药外,一半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我国在饲料用氨基酸的开发方面起步晚,大力开发饲料用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生产将是今后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开发 其它 医用氨基酸。 为了提高氨基酸产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技术培养新菌种的工作今后会有所加强。以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生产氨基酸有可能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有机酸和微生物多糖的生产,在今后会有新的发展。尤其用微生物生产的黄杆菌胶,普鲁兰和环状糊精等多糖因其在石油工业和食品工业上有较大用途,很可能被开辟为一个新的产业。 2.5 单细胞蛋白工业 单细胞蛋白这一技术领域因为同废物的处理与再利用和提供人类需要的蛋白质食品有关,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包括面包酵母,药用酵母和饲用酵母几方面。 现在以糖蜜和多种工业废水为原料的单细胞蛋白生产都取得了技术的突破。不久将出现以糖蜜、味精废液、酒精废液等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企业群。我国的单细胞蛋白工业一定会发展起来。 2.6 农牧业生产 生物技术在农牧业生产方面,已经和将继续显示它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应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育种以及胚胎移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进展,并已培育出一些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今后在用生物新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或抗逆(包括抗旱、抗盐碱、抗除莠剂)作物新品种及动物良种的工作还会不断加强,构建高效固氮生物体系,培育高效固氨微生物菌株定会取得新的进展。动物胚胎的移植和分割技术也会在良种繁殖上得到广泛应用。用杂交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作物、畜、禽和鱼类疾病的快速论断也将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此外,用生物技术保护环境、净化工业废水,以自然界的废物及生物量为原料生产能源燃料,采用细菌浸矿开采与提炼有色金属,尤其在基础化学领域内应用生物技术制造有用产物方面都已取得一些成果和提出一批新的研究课题,并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3、结语 总之,生物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寄,它不仅能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而且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支柱,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当代蚕桑生物科技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近50年来,我国蚕桑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开发及应用、家蚕基因工程技术、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家蚕营养生理与人工饲料研究、蚕体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和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蚕业生产向深度与广度拓展。蚕桑生物科技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蚕桑生物科技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养蚕业的发展,为广大蚕农增加收益,带动丝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蚕桑生物科学的发展,也为生物科普 教育 提供丰富的资源,使传统蚕桑业焕发生机活力。 回顾中国蚕业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世界蚕业科技发展趋势,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蚕业科学是为蚕丝生产有关产业(栽桑、养蚕、制种、制丝)提供方法与原理的应用科学。面向未来,蚕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蚕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使养蚕业从劳动密集型迅速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而这个转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蚕桑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与应用技术的开发创新。 1 蚕丝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 丝蛋白分子结构与丝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为增产蚕丝、改进丝质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飘逸润滑的桑蚕丝衣服是许多人的最爱,但让人苦恼的是,桑蚕丝很娇气,不耐穿,打理起来也格外麻烦。2014年11月,我国西南大学科学家培育重组基因蚕宝宝首次吐出了人工合成蚕丝蛋白。在家蚕16 425个基因中,有一个叫做Fib-H基因,它是控制丝蛋白产生的关键基因。研究者在家蚕的生殖细胞中“剪切”掉了其中的Fib-H基因,没有Fib-H基因的家蚕丝腺,叫做“空丝腺”。研究人员将事先设计好、与Fib-H基因类似的人工丝蛋白基因,显微注射到被敲除Fib-H基因的蚕卵中,人工丝蛋白基因转移成功的蚕卵发育成“蚕宝宝”后,吐出的丝中就含有人工合成丝蛋白。通过对蚕丝纤维的人为改良和重新设计,以后桑蚕丝可能会像棉质衣服一样,既保持桑蚕丝的舒适感,又像棉质衣服一样耐穿、好打理。 2 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 家蚕丝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气与透湿性、无毒、无刺激、与人体相容性强的生物材料。家蚕丝蛋白不仅可作为人造皮肤、血管、肌腱、韧带、骨骼和牙齿等人造组织材料,以及作为手术缝合线、隐形眼镜、角膜、抗血凝剂、药物控释材料、功能性细胞培养基质、固定化酶载体和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材料还在环保新材料、化妆品、保健营养食品等日化和环保领域被广泛使用。随着家蚕基因组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以及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快速进步,家蚕丝蛋白的生物功能有望在军事、航天、医学、环保等领域得到更深、更广地开发和应用。 3 家蚕基因工程技术 桑蚕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而且是研究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模式生物之一。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桑蚕中以实现其在蚕体内的表达,最终是要将外源基因整合桑蚕染色体,这样才有可能稳定遗传,获得转基因蚕。目前关于桑蚕的转基因报道主要有:桑蚕品系间的基因转移,其他动物的基因转入桑蚕体内,以及桑蚕的基因转入其他动物。例如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陆长德等利用“电穿孔”法,将荧光蛋白基因及蜘蛛拖牵丝基因注入蚕卵,获得了吐出荧光“蜘蛛丝”的转基因蚕。蜘蛛丝中的拖牵丝是强度十分高、弹性十分强的天然蛋白纤维,若制成防弹衣则“刀抢难入”,织出降落伞牢固耐用;产生荧光的蚕丝则可用以开发天然夜光衣及各种防伪标签等。 4 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 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诸多的优势,一是体质强健,容易 饲养 ;二是食桑量少,饲料效率高;三是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可缥制高品位生丝。专养雄蚕比目前的雌雄蚕各半混养,可较大幅度提高蚕丝的产、质量和蚕业经济效益。因此,专养雄蚕被称为继一代杂交种利用之后最有价值的一项创新技术。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应用已有很大进展,俄罗斯科学院斯特隆尼柯夫育成的桑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在此基础上经转育改良培育出多个雄蚕品种,雄蚕率达99.85%,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专养雄蚕将成为21世纪提高桑蚕产丝能力和改善丝工艺性状的重大突破口。 5 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 蜕皮激素(MH)、保幼激素(JH)以及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在调节桑蚕生长发育、增产蚕丝及生产超细纤度生丝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例如,应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可提高夏秋茧的品质,并较好地解决桑叶的余缺问题。发现了几种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成功地诱导出三眠蚕,开发出了超细纤度优质茧丝。此外,使用抗保幼激素,可以缩短蚕期,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6 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 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是蚕丝业科学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人为调节家蚕的变态与发育对蚕丝业的生产结构与整体生产效益有重大影响。由于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蛹期很短,仅为2周,而蛾口茧不适合于缫丝,生产上必需在蛹化蛾之前完成鲜茧的收购和烘干工作。人们希望通过人为调节家蚕的变态与发育,延长蛹期,减轻鲜茧收购和烘干的工作压力及强度,甚至希望蛹期发育中止,实现鲜茧缫丝。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采用精子介导法将带有蝎毒素基因的载体导入蚕卵,在蛹期特异性表达,杀死蚕蛹。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鲜茧收烘与蛹期过短之间的矛盾,使提高生丝品位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约烘茧所需的能源。 7 家蚕营养生理与人工饲料研究 家蚕属于植食性昆虫。家蚕除嗜食桑叶外,尚能取食桑科的柘,菊科的蒲公英、莴苣,榆科的野榆等。但桑叶以外的植物叶,很难使蚕健康地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在过去40年桑蚕摄食行为与营养生理学研究基础上,对广食性蚕品种选育及低成本人工饲料设计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在全自动化的工厂内实现全年养蚕,从而促进养蚕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例如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成功选育出了嗜食低成本线性规划设计饲料的多对广食性蚕品种,日本的其他现行品种也都经过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均具备良好的摄食性。我国蚕业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广食性蚕品种的选育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山东省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系,近几年也开展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初步选育出摄食性较好的杂交组合广食一号和广食性饲料(主要成分:桑叶粉30%、豆粕粉25%、其它有淀粉、防腐剂、维生素、无机盐等)。 8 蚕体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 “家蚕生物反应器”,是指将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植入家蚕的蚕蛹体内进行培养,蚕蛹会主动对植入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自然生成对人类有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高新技术(如超低温冷冻、低温干燥、高速离心等),将生物活性成分萃取并制成相关剂型,以满足人类疾病的治疗、预防和保健需求。家蚕易于饲养,成本低廉,它1天内可合成3 169 mg外源蛋白;其血淋巴具有储存蛋白的能力,淋巴内含有蛋白分解酶的抑制物,对目的蛋白起到保护作用,且外源蛋白又很容易从家蚕体液中分离纯化出来;还可以将家蚕直接磨碎用作药物或食品添加剂。因此,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蛋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用家蚕来生产皮肤生长因子、乙肝疫苗等有高附加价值的蛋白质。 9 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 桑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改良桑树品种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单位面积产丝量的重要途径,而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也将为桑树育种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全世界26个桑种,分布在中国的至少有15个,目前我国保存的桑品种资源达2600份,已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养蚕要求和其他用途的优良桑品种50多个,其中栽培面积最多的是鲁桑系的荷叶白、桐乡青、团头荷叶白、湖桑197,育2号等品种。桑树栽培主要采用低杆密植、立体栽培管理模式,提高了桑叶产量、质量。 10 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由蚕桑副产品加工成的许多产品已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如利用桑叶、桑葚果制作桑叶茶、桑葚膏、桑葚酒,提取植物醇、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利用蚕蛹制备蚕蛹蛋白粉和多肽,分离家蚕抗菌蛋白和诱导生产生物活性蛋白,生产蚕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络合物,提取蚕蛹油与壳聚糖,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蚕蛹虫草等;利用废丝研究开发出了丝素粉、丝素膏、丝素液、丝素洗面乳、洗发护发剂等美容健肤化妆品。不仅提高了蚕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蚕业产品附加值,转变蚕桑生产经营目的,做大做强蚕桑产业,让蚕桑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玉军,柳学广,徐世清.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J].丝绸,2006(6):44-48. [2] 何克荣,夏建国,黄健辉.桑蚕的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的研究[J].蚕学通报,1998(3):2-3. [3] 王晓娟,贡成良.转东亚钳蝎毒素基因对家蚕发育与生存率的影响[D].江苏:苏州大学,2010. [4] 徐欣,郭晓琪等.广食性蚕品种“广食一号”对不同人工饲料和不同龄期饲养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初报[J].中国蚕业,2013(3):37-41. [5] 王昌河,蒋平,曹林,郭聪.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四川动物,2004(4):368-372. 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三:《试谈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摘 要】生物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物科技活动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任务,更是培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理解和关心生态保护,了解生物与农业、生物与医学、生物与工业及环境保护等的关系的首要途径,它还挖掘和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研究人才,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筹备力量。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具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一切特点,在各学科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的计划、行动、观察、 反思 四个过程,对学生较为困惑的选题环节,采取集中培训、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等形式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 总结 经验 和积累案例素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或创新才能,因此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既可以给学生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 社会实践 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实现塑造人格、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选题阶段的探索与实践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笔者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现有教育环境条件,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探索和研究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中的操作性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创新课题研究。解决在此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期为科技教育和广大一线科技活动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累一定实践路径和方法。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前,笔者曾对学生作过问卷调查,65.38%学生认为选题环节是最为困惑的,选题难成了影响或制约“课题研究”开展的瓶颈。我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在制定总体实施计划时还要考虑行动步骤的计划。先进行第一轮行动,并进行监测,了解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修改总体计划,尤其对下一轮的行动步骤作出调整。具体行动研究步骤如下: (1)拟解决的问题。经过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挑选了一些课题,但选题过于盲目,不清楚哪些课题其他人已经做过,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课题,怎样把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2)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学生的课题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要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 (3)设计对策及行动方案。利用科普讲座这个宣传阵地,发挥典型案例的辐射功能,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选题,指导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4)行动反思。从上交的课题名单中,我们发现科普讲座起了预期的作用。70.5%的选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说明学生已经在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但存在的问题是选题角度、选题范围大小、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 (5)新一轮行动研究方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每个课题制定的出发点、研究计划等详细情况,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和角度及切入点,缩小研究范围,通过分解、细化、改进、综合,提炼出可行性强的研究课题。 (6)新一轮行动实施及监测。针对选题范围过大的课题,笔者采用的是分解、细化的方法。 (7)行动研究阶段性评价和总结。通过对比前后课题名称分析发现,修改后的课题名称更确切、具体,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和切入点。教师也可从课题名称中迅速掌握课题的相关情况。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共产生了24件作品,全部推荐参加了第五届鹤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4件作品均荣获市级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 三、开展活动的建议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选题。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相关学科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 (2)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可以考虑学校和周围社区中哪些是可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3)提高生物教师的科研素质。生物教师要多参加各级科技活动的培训,多阅读科学研究方面书籍、报刊、杂志,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收集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才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祖荫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资料[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2]对生物活动课的认识和思考解玉嘉《中学生物教学》,1999年02期. [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1.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2. 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3. 生物科技论文范文1500字以上 4. 浅谈高中生物科技论文 5. 关于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1500字 6. 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范文

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分享,可以看下面的分享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考研学习资料,包括各大机构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各大专业课的学习资源,适合想自考的学生,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考研资料实时更新

链接:

提取码:2D7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