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俞中良是一位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2 俞中良生于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英国萨里大学文学硕士学位。3 俞中良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人文、哲学为主题,长于抒发情感与思考生命意义,他的散文作品则以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为主,语言简洁、深刻,被誉为“文学哲学家”。
中国十大著名文学家中国十大著名文学家1、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2、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记载我国从有传说到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不仅把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司马迁,而且让他到各地去游历,去认识社会,考察古迹,增加实际知识.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的历史和大好河山,立志要为祖国和后世写出一部<<史记>>.他官至太史公时,由于受李陵案的牵连,被免官并受了残酷的腐刑.但他为了继续完成<<史记>>的编写,忍辱发奋,终于在不平坦的道路上,用十六年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伟大名著<<史记>>.这部二千多年前的不朽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一九五六年司马迁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3、中国诗坛第一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4、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但也带来了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尤其是以议论为诗,甚至通篇议论,把诗歌写成押韵的理论,对宋代以后的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5、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在元杂剧作家中,他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十八种。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社会剧,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等;第二类是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大力颂扬女性在抗争中的智慧和胆略的爱情风月剧,有《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等;第三类是采用历史题材,借以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认知的历史剧,有《单刀会》、《西蜀梦》等。6、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间,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 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曹雪芹是一位诗人,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可惜,他的诗画留存下来的不多。曹雪芹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书中诗词歌赋的运用,对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起了很好的作用。《红楼梦》的光辉成就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对后世家庭社会小说有极大影响。7、塑造中国人民灵魂的巨匠——鲁讯鲁迅(1881.9.25——1936.10.19)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史树立了一面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而已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8、新中国的预言诗人——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9、中国的巴尔扎克——茅盾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此外,还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文学论文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杂谈短篇小说》、《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还翻译了几十种外国文学著作。文化大革命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10、“文学良心”大师——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芾甘,字尧棠,四川成都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灭亡》、《新生》、《家》、《春》、《秋》、《憩园》、《寒夜》等著名作品。“文革”后又写了近五十万字的《随想录》。曾先后获意大利“但丁奖”和法国荣誉勋章。其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编为《巴金全集》(二十六卷)、《巴金译文集》(十卷)出版。 巴金是一个热情、追求和艺术精神融为一体的作家,他像勇士丹柯一样,燃烧自己的心来照亮别人,穿越了二十世纪的历史风云,为文学,为生命,为灵魂,做出丰富的注解。他的真诚,他的忧郁,他的反思,无不表现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时代的良知。¥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中国十大著名文学家中国十大著名文学家1、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第 1 页2、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记载我国从有传说到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不仅把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司马迁,而且让他到各地去游历,去认识社会,考察古迹,增加实际知识.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的历史和大好河山,立志要为祖国和后世写出一部<<史记>>.他官至太史公时,由于受李陵案的牵连,被免官并受了残酷的腐刑.但他为了继续完成<<史记>>的编写,忍辱发奋,终于在不平坦的道路上,用十六年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伟大名著<<史记>>.这部二千多年前的不朽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一九五六年司马迁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
冰心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着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着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朱自清简介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1914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译著也很多。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后,魏巍灵堂设北京军区大院里,2008年8月26日起接受公众吊唁。遗体告别仪式于2008年8月3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刘心武简介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肖复兴简介肖复兴(即萧复兴),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沧县,1947年生于河南信阳,在北京长大,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居北京。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他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又名《中学生梦幻曲---一个女生的日记》》,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 、《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小溪巴赫》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到天堂的距离》。较近的作品还有长篇回忆录式的纪实文学《黑白记忆》和散文集《蓝调城南》。散文《拥你入睡》被选入北京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宽容是一种爱》人选2006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生命的平衡》入选2007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代表作:线上作品阅读 报告文学 《啊,老三届》《当金山的母亲》中短篇小说 《面的司机》《今冬无雪》《远在天边》《影壁》肖复兴,北京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1982年赴北大荒插队务农,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新体育》编辑。1978开始发表作品。《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我叫儿子写作文》上有大量的他的作文。还著有《一幅画像》(现被选为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铁凝简介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陈忠实简介陈忠实,一个厚积薄发的作者,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该作品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自然情况:1942年6月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塬》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陈世旭简介陈世旭,男,汉族。1948年1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64年9月初中毕业往赣北农场务农。1970年由九江县委宣传部借调从事新闻报道。1977年12月调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1979年创作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由《十月》杂志推荐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学习。1981年调江西省文艺研究所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及研究。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插班学习,1987年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任江西省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转为文学创作二级职称,1993年晋升为文学创作一级。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2000年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现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创作作品 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梦洲》、《裸体问题》、《将军镇》、《世纪神话》、《边唱边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等以及《风花雪月》、《都市牧歌》、《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陈世旭卷》等散文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多部。发表有关先秦诸子文论、中国小说史及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并有多篇被转载。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短篇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惊涛》获全国第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马车》获全国1987年-1988年优秀小说奖,《镇长之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1951- 》,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3、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4、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 [1]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5、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羡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金
收诗歌的刊物相对较少,但也有部分栏目收诗歌类稿件中国诗歌网有很多专门收诗歌的杂志可以查阅一下另外建议你去写手之家,雪晴故事网,豆瓣小组(如豆瓣稿费银行)看看里面有各种类型杂志或是报刊的约稿函,稿费标准,征稿要求都有明确的标注祝你成功,有问题可追问~
1、《诗刊》
《诗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诗刊社编辑出版的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是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期刊奖”的优秀品牌期刊。于1957年1月创刊于北京。“文革”期间停刊,1976年1月经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复刊。
2、《星星》
《星星》诗刊全国发行。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诗刊,也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诗刊。创刊时主要编辑人员:白航(编辑部主任)石天河(执行编辑),流沙河,白峡。改革开放的东风让《星星》重新焕发了生机。
3、《绿风》
《绿风》诗刊自其前身算起,迄今已出版146期,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步扩大,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诗歌刊物之一,与北京的《诗刊》、四川的《星星》鼎足而立,雄踞诗坛,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称之为全国诗歌界有深远影响的诗歌刊物之一。
4、《诗潮》
《诗潮》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中应运而生。创刊伊始,即以旗帜鲜明的“当代性、青年性、探索性”为办刊主旨,从创刊号开始的“青年与诗”,到今天的“中国诗歌扫描”,一直锁定青年诗群,以推举青年诗人为己任;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大量发表领先当代新诗潮流的优秀作品。
5、《诗林》
《诗林》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由哈尔滨市文联哈文艺杂志社主办。《诗林》是诗坛的一本老字号刊物,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主要版块栏目:学院写作、21世纪诗人档案、新世纪诗人擂台赛、中国校园诗、爱情迷谷、21世纪诗学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星星期刊《星星》诗刊
可以投稿的杂志有《中国青年》、《作品》、《东方文学》。
1、《中国青年》
这是一本95岁的杂志,永远和青年在一起,笃信思考的力量,澎湃生活的热望。有坚守,有改变,警惕说教,欢迎探讨。稿件类型是书评、影视评、海外见闻、生活故事随笔、文化随笔、心灵励志故事等。暂时可能不适合接收诗歌、散文类投稿。
投稿方式:在「投稿指南」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中国青年”,获取投稿邮箱。
2、《作品》
有60年历史的《作品》杂志,2017年再次华丽转身——做中国最好的“真文学”杂志。我们在寻找你,有风骨,有态度,有才情,有腔调,有内容,可以玩形式,但内涵为王。关注现实,心怀苍生,在纷繁的世相里,不缺席,不逃避,发出写作者的最强音。
投稿方式:在「投稿指南」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作品”,获取投稿邮箱。
3、《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杂志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首批会员单位《东方文学网》原创文学网站主办。自创刊起,《东方文学》一直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发掘优秀作品、打造汉语高地”为己任,力图成长为国内优秀纯文学杂志期刊。
投稿方式:在「投稿指南」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东方文学”,获取投稿邮箱。
我建议你现在先投网络稿,在网上有一定知名度后会有相关地方约稿。韩寒,郭小四等出名时网络还不发达,需要靠参加比赛,比如新概念作文,这个比赛在当时捧红了一大批人。但现在网络很发达,想出名靠比赛基本没戏,所以还是先在网上打响一定知名度比较好。写言情的话,选红袖,写耽美穿越,选晋江,一定要选个人流量有保障的地方。
侧目而视〖拼音〗:cè mù ér shì 〖释义〗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易误解为鄙视的看着...。〖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 〖近义词〗: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怒目而视重足而立 〖反义词〗:目不斜视〖歇后语〗: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或畏惧的样子。 〖示例〗: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就完了。(清朝·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故事〗:战国时期,说客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他潜心学习,学问大增。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侧目而视,嫂子跪拜谢罪。 【高考原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错误) 解析:“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用在B句中显然不当,应改成“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注:2020年12月18日,由中央 财经 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央 财经 大学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央 财经 大学金融学院共同主办,双威大学杰弗里·萨克斯可持续发展中心、第一 财经 研究院和普华永道中国协办的“第九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的恢复与结构性变化”。会议特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研究员发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大家好,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会议。我准备就金融开放的主题,讲四个问题。
第一,金融开放的四个维度。
金融开放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至少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第一是金融市场的开放,具体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额度的开放,第二方面是机构的股权比例的开放,最近中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第二个维度是资本账户的开放。第三个维度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第四个维度是货币的国际化。
这四个维度的开放各自都有一个最终目标。对于中国来讲,金融市场的开放指的是对境内外投资者投资额度完全放开,对境内机构的股权比例完全放开;资本账户开放最终的目标是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自由浮动,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就是成为能和美元、欧元相提并论的第三大国际货币。
第二,金融开放维度的不对称格局。
迄今为止,金融市场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这两个维度呈现出非常强的不对称性。中国的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对外国投资者的开放程度要远超过我们对内地投资者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开放的程度。换句话说,在资本账户开放领域我们有很典型的宽进严出的现象。举个例子,2019年9月我们取消了QFII和RQFII额度限制,理论上来讲外国机构投资者可以大量的投资于中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但是我们在QDII的开放方面,额度管理相当的严格。最近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我们在QDII的额度管理方面稍微有一些放松。
目前我们不对称的金融开放格局的形成,主要是2015年“811汇改”后,为遏制本币贬值的压力而采取的,未来我们应该尽快纠正这个不对称的金融开放格局。
第三,金融开放维度的次序安排。
谈到金融开放四个维度的优先次序,最优先的不好讲,但希望最后一个是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根据我们研究团队的研究,资本账户的适当管理是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它的拆除应该慎重,并且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比如目前,我们的金融市场在加快开放,但是资本账户的开放还是比较审慎的。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两个方面应该统筹起来看。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都是因为形成了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之间的恶性循环,两者相互强化,最后形成了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目前我们国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之前,要么资本账户开放可以快一点,但是汇率机制市场化应该慢一点。要么汇率的形成机制可以快一点,但是资本账户开放应该慢一点。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情况,应该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保持适当的资本账户管制。
第四,金融开放下的风险防范。
在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前瞻性地防范风险,要做好风险防范的预案。
第一个维度,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之后,我们必然会迎来短期的大进大出。 不要认为外国资本一定会持续流入,他们对利差变动非常敏感,证券投资的波动性也是非常强的。这两年沪港通北上资金的波动性就非常强。
未来如果短期内资本大进大出,我们应该怎么来治理?从目前来看,宏观审慎政策是一个更好的治理方式,比如托宾税。
此外,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必然会导致汇率的频繁波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好,是不是到了一个能够承受汇率非常大幅波动的时候,在短期内我们是一步到位走向自由浮动好,还是有一个汇率的目标区,在这个目标区内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但是一旦逼近目标区的上下限的时候,管理会加强。自由浮动与汇率目标区孰优孰劣,我们可以讨论。
第二个维度,最近几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的脆弱性有所加强。 一方面,地下渠道的资本流动规模依然较大,从目前发布的数据来看,在今年2季度资本外流的规模很大。另一方面,虽然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经常账户顺差异常地好,但是过去两年萎缩得比较厉害。过去两年我们的国际收支表有这样一个特点,也即经常账户余额加上金融账户余额,等于一个规模较大的地下资本净流出。在这个情况下,再考虑到金融开放可能带来更大规模的跨境资本流动,我们需要提防国际收支异常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数学系,获数学学士。1982年-1985年在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干部学校任教。1985年-1987年就读于上海机械学院中美合办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生班。1987年5月至今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从事西藏及藏区的社会经济研究。1991年-1993年,参与藏研中心与北大社会学所合作的课题“西藏社会发展研究”。1994年-1996年,主持并参与国家重点课题“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研究”。1997年受国务院扶贫办和“全球环境与发展组织”(NGO)之委托,主持课题,“对西藏的环境状况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评估”。1997年至1999年今主持并参与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西藏扶贫问题研究”。1999年,也就是在获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后就主持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西藏扶贫攻击研究”,2001年该课题成果通过中心学术委员的评审。2001年,接手西藏自治区政府委托藏研中心的重点研究课题“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区域发展成本差异研究”。在主持该课题的过程中,本人大胆聘用外部人才,通过“借脑”的方法联合攻关。2002年底,该课题与其它众多课题在接受中心学术委员会的结题评审时,以91分的高分被审定为当年唯一的优秀成果。次年,该成果又接受了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的高规格评审,并顺利通过评审。2003年底,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的要求,本人再度担任新设立的中心重点课题“区域成本差异对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主持工作,与此同时,本人还承担有国家重点课题“西藏反贫困战略研究”之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任期内的5年,在主持和承担重点研究课题期间,本人长期坚持深入到农户家中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始终关注西藏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研究,本人还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文章。李铁映主编的《1999年中国人文科学前沿报告》对本人发表在《西藏研究》上的文章“太阳能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该文代表了这方面(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02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藏学研讨会上所宣读论文“西藏的人口、资源、劳动力供给与西藏自治区的人口政策”得到与会国外同行的好评。宣读论文的当天,就有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学者邀请我做这些大学的访问学者。此外,还将在西藏实地调查期间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上报国家,得到积极反响。一篇发表在《藏事探索》2002年第一期的文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增加西藏农牧民的收入可从胶鞋做起”被新华社收入《参考清样》供高层领导参阅后不久,引起国家六个部委的重视,文中所提建立悉数被国家采纳,西藏农牧民的穿鞋问题得到解决。该成果获2002年藏研中心科研成果一等奖。另一篇根据西藏国民经济发展资料并结合第一手材料撰写的名曰《农牧区的相对贫困:西藏强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的内参报告,在被藏研中心内部刊物《藏事探索》2002年第二期刊出后,引起中央统战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呈送给了中央高层领导,而后又引起了中央主要领导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对该文进行了批示,中央采纳了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其中的部分建议在中央的指示下已转化为推动西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政策和手段,为西藏的农牧民办了一件实事。该成果获2002年藏研中心科研成果一等奖。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1、著作类《西藏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西藏山南地区简介》,五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西藏的民族手工业与工艺品》与扎嘎合著有,藏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西部开发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西部大开发-西藏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与中科院地理所同志合著, 藏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西藏社会发展研究》与马戎教授等合著有一书,藏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2、论文类“小额信贷扶贫在西藏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实践与应用”,《西藏研究》1999年第一期。“西藏扶贫攻坚调研报告”,《中国藏学》1998年第四期,1.7万字。“南木林县反贫困实践研究”,《中国藏学》2000年第四期。“正视西藏农牧区的相对贫困,深化扶贫攻击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一期。“非公经济与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原载拉巴平措、格勒主编《当代藏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12 月第一版。“从个案研究西藏农村的相对贫困和“扶贫攻击”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四期。“西藏的人口与土地承载力研究”,《人口与经济》2002年第二期。An Assessment Report to The ‘Sunlight Plan’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e population,resource,labor supply and population policy of TAR, 宣读于2002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藏学研讨会。A story about Tibetan nomads,grassland,yaks,foxes and rodents—A case study of Tibetan ecosociety and its effec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ism of TAR宣读于2000年6月在荷兰莱顿召开的第9届国际藏学会。A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the Tibetan Populatio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nd the Current Han Population in TAR宣读于2003年9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藏学会
梁实秋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梁实秋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享年84岁,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
中国当代文学家100人排名如下:
1、茅盾
茅盾,1896年—1981年,中国著名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等。后自己捐资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这也是目前中国最高文学奖之一。
2、老舍
老舍,1899年—1966年,中国现代的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被称为文艺界的“劳动模范”。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3、曹禺
曹禺,1910年—1996年,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先后历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
文学家
文学家(litterateur)是在电视编剧、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随笔等方面发表、出版了有一定质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也即是说,文学家就是专门从事文学研究活动的成功人群,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的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学者。
通常,如果诗人是指的诗歌创作者,小说家指的小说创作者,散文家指的散文创作者,则文学家指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文学体裁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作者,但是三伪文学的创作者除外。
文学名家是所有文学群体吗?
1 、鲁迅,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等16种。代表作品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伤逝,孤独者,过客,等下漫笔,记念刘和珍君,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拿来主义等。2、 郭沫若 原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女神,恢复等10余部,代表作品有 :凤凰涅磐,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屈原,虎符,孔雀胆,蔡文姬等。3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杰出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赶集》《微神》等,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等,剧作集《老舍剧作选》等12种。 代表作:《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作》《断魂枪》《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等。 4、 巴金 原名李尧堂,著有26卷本的巴金全集,和10卷本的巴金译文全集 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憩园,散文集随想录等。 5、 曹禺原名万家宝,杰出的中国话剧作家,创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6、沈从文 原名沈兵焕,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著有小说边城,阿黑小史,长河,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 代表作 :边城,长河 7 、 张爱玲 原名张瑛,笔名梁京,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1994,散文集留言1945,长篇小说十八春1952,电影剧本多少恨,太太万岁等。代表作品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沉香屑之第二炉香,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等。 8、丁玲 原名蒋伟,字冰之,著有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人的诞生,水,意外集,我在霞村的时候等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有韦护,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有散文集,杂文集若干,代表作品有,沙菲女士的日记,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八节有感。9、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翻译家,文学理论家,诗人和散文家。译有:陀螺,冥士旅行等,散文结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代表作品:有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初恋,谈酒,喝茶,苦雨,故乡的野菜,乌篷船。10、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和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先后出版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一生留下著作26种进200万言。代表作: 匆匆,春,何塘月色,北影,给亡妇,冬天,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11、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祈祷,死水,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也许,荒村,收回。12、徐志摩,著有新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落叶,自剖等。代表诗作 :再别康桥,沙扬那拉一首,雪花的快乐。13、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新文学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等。诗论集:诗论,艾青谈诗等。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旷野,向太阳,归来的歌,诗的散文美。14、潘正伟,笔名大理潘正伟,中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词人、散文家,70后,籍贯云南祥云,2008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大理古城。《大理文艺》首席主稿人,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15、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当时的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历史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从成立到1924年初夏,是前期,也是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前期也创造季刊为阵地,后又搬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5-1927是中期,基地是洪水半月刊,以1928年文化批判的创刊为标志,进入后期。16、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创作有小说围城,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有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17、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社会剖析派代表作家,中国现代批评的开创者之一,著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小说作品,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赵树理 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开创了山药蛋派,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锻炼锻炼”,三里湾等。18、戴望舒 原名戴梦鸥,是30年代现代诗派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成熟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雨巷是他在1928年发表的成名之作,他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19、九叶集 作者: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提,袁可嘉,穆旦。20、金庸,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195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1973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代表作品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21、孙犁,河北平安县人,著有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诗集白洋淀之曲,理论记文学短论等。代表作品:荷花淀,嘱咐,山地回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22、柳青,原名刘蕴华,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柳青小说散文集等。代表作:创业史第一部。23、梁斌,《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巨著,《翻身纪事》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长篇小说。24、 杨沫,原名杨成业,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红红的山丹花,中篇小说苇塘纪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代表作品:《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25、 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一种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创作潮流。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被人合在一起,戏称“三个崛起”。26、 舒婷,“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 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代表作品:《致橡树》《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7、北岛,原名赵振开,“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品:《回答》《古寺》《结局或开始》。28、王蒙,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布礼》《蝴蝶》《春之声》《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蹉跎的季节》。29、张贤亮,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30、汪曾祺,著名作家。是新时期市井风俗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代表作品:《受戒》《异秉》《大淖记事》《岁寒三友》《故乡人》《故里三陈》《桥边小说三题》。《受戒》的主要人物——明海,小英子。31、张洁,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沉重的翅膀》。《沉重的翅膀》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改革题材小说。32、王安忆,代表作叔叔的故事,长恨歌。33、路遥,陕西作协专业作家,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34、 陈忠实,著有小说集乡村,蓝袍先生,初夏,最后一次收获。35、 郑义,新时期著名知青作家,代表作品:《远村》《枫》《老井》。《远村》发表于《当代》,获1983-1984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远村》的故事与人物——杨万牛,杨叶叶,四奎。36、 张承志,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绿夜, 中篇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黑骏马》——原始文化寻根小说,发表于《十月》获1981-1982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黑骏马》主要人物:白音宝力格,索米娅,老奶奶。37、莫言,当代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球状闪电》《红高粱》《白棉花》。 长篇小说《十三步》《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红高粱》主要人物:余占鳌,余豆官,戴凤莲。38、韩少功,寻根小说的首倡者之一,70年代末开始创作主要作品:小说集《爸爸爸》《月兰》《飞过蓝天》长篇小说《马桥词典》。39、 阿城,原名:钟阿城,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系列小说《遍地风流》,《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还是寻根文化的经典之作。作家王蒙专门撰文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当代文坛上少见的一篇“奇文”。40、现代派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寻找歌王》 徐星《无主题变奏》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 洪峰《瀚海》《奔丧》《极地之侧》 余华《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现实一种》《难逃劫难》 苏童《一九三四的逃亡》《罂粟之家》 格非《迷舟》《大年》《褐色鸟群》转型后: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苏童《妻妾成群》41、池莉,《烦恼人生》是她的成名作,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主要作品: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预谋杀人》《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散文集《总在异乡》《对镜梳妆》。42、 刘恒,原名:刘冠军,北京人。《伏羲伏羲》曾补改编为电影《菊豆》,是刘恒的代表作之一,与《狗日的粮食》一起被称为姐妹篇。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黑的雪》《逍遥颂》《苍河白日梦》,中短篇小说《伏羲伏羲》《虚证》《狗日的粮食》《白涡》。《伏羲伏羲》的主要人物:女人菊豆,地主杨金山(叔),杨天青(侄)。43、余华,主要作品:《十八见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世事如烟》《河边的错误》《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的主要人物:福贵,旁观者“我”。44、余秋雨,浙江余姚人,著名学者,散文家,《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散文的第一次集中亮相,出版于1992年。文艺理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化苦旅》的主要篇章《柳侯河》《洞庭一角》《西湖梦》《酒公墓》《道士塔》。
您好,很荣幸由我来为您解答问题,整理答案需要一点时间,请您耐心等待下《黄河边纪事》简介薛铁伦,字力诚,曾用名小铁,陕西省韩城市人,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大学本科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机关地(厅)级公务员、甘肃省委党校和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某杂志特约记者、省通联部主任,已退休。 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入展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铜奖)、浙江省第二届篆刻大展、全国第二届篆刻大展、浙江书法60年系列特展“书法精英展”、宁波市首届书法篆刻大展;入编全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集。作品散见于《书法导报》《美术报》《浙江民革报》《中国钢笔书法》等刊物,并担任《中华当代儒商墨韵》书画精品集第四、五、六册编委,有多幅作品无偿捐献,06年受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之邀命刻名章。07年由北京长风拍卖公司之邀中国当代篆刻首场拍卖会,08年为中国奥运会捐献三十六枚印章,08年在宁波天一阁举办迎奥运篆刻展,09年由北京歌德拍卖公司之邀参加中国首场佛经拍卖会。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青年书协篆创会委员、宁波市书协篆刻创委会委员。现在专业从事书法篆刻。
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数学系,获数学学士。1982年-1985年在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干部学校任教。1985年-1987年就读于上海机械学院中美合办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生班。1987年5月至今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从事西藏及藏区的社会经济研究。1991年-1993年,参与藏研中心与北大社会学所合作的课题“西藏社会发展研究”。1994年-1996年,主持并参与国家重点课题“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研究”。1997年受国务院扶贫办和“全球环境与发展组织”(NGO)之委托,主持课题,“对西藏的环境状况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评估”。1997年至1999年今主持并参与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西藏扶贫问题研究”。1999年,也就是在获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后就主持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西藏扶贫攻击研究”,2001年该课题成果通过中心学术委员的评审。2001年,接手西藏自治区政府委托藏研中心的重点研究课题“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区域发展成本差异研究”。在主持该课题的过程中,本人大胆聘用外部人才,通过“借脑”的方法联合攻关。2002年底,该课题与其它众多课题在接受中心学术委员会的结题评审时,以91分的高分被审定为当年唯一的优秀成果。次年,该成果又接受了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的高规格评审,并顺利通过评审。2003年底,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的要求,本人再度担任新设立的中心重点课题“区域成本差异对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主持工作,与此同时,本人还承担有国家重点课题“西藏反贫困战略研究”之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任期内的5年,在主持和承担重点研究课题期间,本人长期坚持深入到农户家中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始终关注西藏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研究,本人还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文章。李铁映主编的《1999年中国人文科学前沿报告》对本人发表在《西藏研究》上的文章“太阳能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该文代表了这方面(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02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藏学研讨会上所宣读论文“西藏的人口、资源、劳动力供给与西藏自治区的人口政策”得到与会国外同行的好评。宣读论文的当天,就有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学者邀请我做这些大学的访问学者。此外,还将在西藏实地调查期间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上报国家,得到积极反响。一篇发表在《藏事探索》2002年第一期的文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增加西藏农牧民的收入可从胶鞋做起”被新华社收入《参考清样》供高层领导参阅后不久,引起国家六个部委的重视,文中所提建立悉数被国家采纳,西藏农牧民的穿鞋问题得到解决。该成果获2002年藏研中心科研成果一等奖。另一篇根据西藏国民经济发展资料并结合第一手材料撰写的名曰《农牧区的相对贫困:西藏强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的内参报告,在被藏研中心内部刊物《藏事探索》2002年第二期刊出后,引起中央统战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呈送给了中央高层领导,而后又引起了中央主要领导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对该文进行了批示,中央采纳了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其中的部分建议在中央的指示下已转化为推动西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政策和手段,为西藏的农牧民办了一件实事。该成果获2002年藏研中心科研成果一等奖。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1、著作类《西藏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西藏山南地区简介》,五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西藏的民族手工业与工艺品》与扎嘎合著有,藏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西部开发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西部大开发-西藏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与中科院地理所同志合著, 藏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西藏社会发展研究》与马戎教授等合著有一书,藏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2、论文类“小额信贷扶贫在西藏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实践与应用”,《西藏研究》1999年第一期。“西藏扶贫攻坚调研报告”,《中国藏学》1998年第四期,1.7万字。“南木林县反贫困实践研究”,《中国藏学》2000年第四期。“正视西藏农牧区的相对贫困,深化扶贫攻击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一期。“非公经济与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原载拉巴平措、格勒主编《当代藏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12 月第一版。“从个案研究西藏农村的相对贫困和“扶贫攻击”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四期。“西藏的人口与土地承载力研究”,《人口与经济》2002年第二期。An Assessment Report to The ‘Sunlight Plan’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e population,resource,labor supply and population policy of TAR, 宣读于2002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藏学研讨会。A story about Tibetan nomads,grassland,yaks,foxes and rodents—A case study of Tibetan ecosociety and its effec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ism of TAR宣读于2000年6月在荷兰莱顿召开的第9届国际藏学会。A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the Tibetan Populatio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nd the Current Han Population in TAR宣读于2003年9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藏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