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 我估计是本科论文可能性比较大,硕士论文作这个就太那个了。测试的目标说白了,不过是确认产品功能是否正确,进一步还可以确认性能等。1、论文首先得讲你做了什么,开宗明义2、背景,这里就是你测试的产品,大体介绍一下,就是copy,注明出处3、这里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文档,逐一列出需要测试的各个功能,注明出处4、对各个功能一一设计测试用例,这个需要自己来写,对应的代码工作是编写测试的子程序(如果需要)5、确认对各个功能测试的结果,做了哪些测试,测试正确性如何,产品质量如何6、总结7、致谢8、原创性说明就这些了,一般的院校都会有自己的格式要求,但大多数不会差得太多,照着套就行了,呵呵
学术论文还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一般就是xxx项目测试实践,学术性的话就xx领域软件测试方法及用列设计思路
去领测国际问问吧 他们挺专业的
搜一个给你参考一下:软件测试从零开始引言 几年前,从学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软件测试。那时候,国内的软件企业大多对软件测试还没有什么概念,书店里除了郑人杰编写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软件测试相关书籍,软件测试仅仅在软件工程的教材中作为一个章节列出来,因此,我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不过,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提供了为期两周的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专题培训,对接下来的软件测试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在,我继续从事软件测试的培训与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很多软件测试新手面对的困惑,他们初涉软件测试行业,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既不知道该测试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开始测试。下面针对上述情况,给出若干解决办法。 • 测试准备工作 在测试工作伊始,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该搞清楚软件测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提给项目经理,他往往会这样回答: “ 发现我们产品里面的所有 BUG ,这就是你的工作目的 ” 。作为一名软件测试新手,如何才能发现所有的 BUG ?如何开始测试工作?即便面对的是一个很小的软件项目,测试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产品的软件配置环境、产品相关的业务流程、用户的并发容量等等。该从何处下手呢?• 向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学习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家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有独立的软件测试部门、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技术有一定的积累,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请求测试经理委派有经验的测试人员作为你工作上的业务导师,由他列出软件测试技术相关书籍目录、软件测试流程相关文档目录、产品业务相关的文档目录,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软件测试的相关工作。其实,在很多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已经把上述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固化到流程中。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软件测试一片空白的软件企业,那么,也恭喜你!你可以在这里开创一片自己的软件测试事业,当然,前提是老板确实认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实实在在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时候,可以到国内的软件测试论坛和相关网站上寻找软件测试资源,这种情况下,自学能力和对技术的悟性就至关重要了。 • 阅读软件测试的相关书籍 现在,中文版的软件测试书籍越来越多,有的是国人自己写的,有的是翻译国外经典之作。可以到 或者 等网络购书的站点查找软件测试相关的书籍。目前,从国外引入的软件测试书籍有很多经典之作,但是,翻译成中文后,翻译质量对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 走读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 如果您所在的公司已经有软件缺陷跟踪库了,无论采用的是商用工具,如 ClearQuest 、 TestDirecter 等工具,还是采用的 Bugzilla 、 Mantis 等开源工具,这都无关紧要,缺陷跟踪库中的缺陷报告单才是有价值的。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绩效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软件产品问题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缺陷报告单中最关键的几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是发现缺陷的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第二部分是缺陷的基本描述;第三部分是开发人员对缺陷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上述缺陷报告单的三个部分作仔细分析,不知不觉你已经吸收了其他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掌握了软件产品常见的基本问题。这是迅速提高软件测试经验的好方法。 • 走读相关产品的历史测试用例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测试用例管理系统,那么,走读相关产品的软件测试用例是迅速提高测试用例设计水平的一条捷径。走读测试用例也是有技巧的。测试用例写作一般会包括测试用例项和根据测试用例项细化的测试用例,下面举例说明。 “ 测试用户登录的功能 ” 是一个测试项,该测试项的目的是测试用户登录功能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完成正常的登录功能,是否能够对非法用户名和密码做异常处理等等。因此,根据该用例项,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测试用例,大多数情况下,测试用例项和测试用例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过走读测试用例项目,你可以掌握应该从哪些功能点着手未来的测试工作;通过走读软件测试用例,你可以了解如何根据被测试的功能点开展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包括如何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操作步骤和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等。 总之,走读其他软件测试人员设计的优秀软件测试用例,是提高自身用例设计水平的好方法。 • 学习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 软件测试人员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相关知识,对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也要学习。这很好理解,如果从事财务软件的测试工作,一定要学习财务知识;如果从事通讯产品测试工作,那么相关的通讯理论知识也是必须的;如果从事银行软件的测试,银行的业务流程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因此,在学习软件测试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产品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如果你是一个软件测试技术专家,但是对产品业务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也只能测试出来纯粹的软件缺陷,而面对眼前出现的产品业务相关的缺陷,很可能是视而不见,如此这般,软件测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 识别测试需求 识别测试需求是软件测试的第一步。如果开发人员能够提供完整的需求文档和接口文档,那固然好。可以根据需求文档中描述的每个功能项目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来设计测试用例。如果开发人员没有提供软件需求文档,那该如何是好?下面给出几个有效的方法: • 主动获取需求 开发人员通常不会更好地考虑软件测试,如果没有开发流程的强制规定,他们通常是不愿意提供任何开发文档,即便有强制规定,需求文档也未必能够真正指导软件系统测试工作。因此,需要测试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人员保持沟通,了解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记录得收集到的信息。一般来说,开发人员即便没有提供相关需求文档,也会保存一些简单的过程文档,主动向开发人员索要这些文档,可以作为测试的参考。此外,可以与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流,技术支持人员是最贴近用户的人,因此,通过交流可以获取第一手的用户使用感受,在测试的过程中会更加贴近用户。 当拿到相关的资料后,从哪些方面分析需求?如何与开发人员交流需求?其实,只要把握需求分析的几个关键的点就可以解决问题:输入、处理过程、输出、性能要求、运行环境,下面针对每一个项目逐一分析: 软件输入: 与该需求相关的一切可能输入,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输入来源、输入参数的数量、输入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入参数的时间要求、输入参数的精度和输入参数的有效输入范围。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输入的依据。 处理过程: 描述对输入数据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和如何获得输出的过程。测试人员了解处理过程即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BUG 时候,如果对处理过程了解的深入,对定位问题根源有很大的帮助。 软件输出: 描述每个需求的输出结果,包括输出的位置(如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文件),输出参数的数量、输出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出参数的时序、输出参数精确度、输出参数的有效输出范围、错误消息。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 性能要求: 与该需求相关的性能要求,比如 “ 插入 ATM 取款卡后, 3 秒钟内弹出提示用户取款的图形界面 ” 。 3 秒钟这一限制,就是对需求的基本性能要求。 运行环境: 软件的运行所需的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的要求、操作系统的要求、数据库的要求,以及其它相关支撑软件的要求。 •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是很必要的,如果在产品进度比较紧的情况下,测试人员可以考虑优先测试优先级高的需求项,如果进度允许,那么在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进度不允许,那么就放弃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软件公司有规范的流程支撑,开发人员在提供软件需求文档的时候,应该在文档中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但是,如果开发人员连基本的软件需求文档都没有提供,又怎能指望他们确定软件需求的优先级?如果是这样,需求的优先级只能由测试人员完成了。 • 加入开发小组的邮件群组 测试人员需要通晓被测试产品,但是,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软件开发团队有一套变更控制流程,测试人员会对产品的变更了如指掌。如果没有变更控制,那就要采用其他的土方法了。如果公司里面有自动化办公系统,也许采用的是 Lotus Notes 系统,也许使用的是 E-mail 系统,测试人员应该加入到开发人员的邮件群组中。当开发人员通过邮件讨论问题、通知召开技术会议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及时知晓,如果必要,可以参加开发人员的技术会议。即便公司里面有了软件变更控制流程,加入到开发邮件群组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 与开发人员为邻 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我所在的测试组曾经与开发组是在相邻的写字间里,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关系非常融洽,抛去同事关系,大家还是不错的朋友。不管开发人员有什么样的活动,测试人员都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无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与工作中上下游环节的同事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对工作有很大便利。一般的公司内部都存在部门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打通部门墙的手段之一。向领导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这很必要。 •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 重用同类型项目的测试用例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 “ 拿来主义 ” 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 测试用例执行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测试执行,测试执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搭建软件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搭建测试环境是第一步。一般来说,软件产品提交测试后,开发人员应该提交一份产品安装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指明软件产品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比如要求操作系统系统是 Windows 2000 pack4 版本,数据库是 Sql Server 2000 等等,此外,应该给出被测试软件产品的详细安装指导书,包括安装的操作步骤、相关配置文件的配置方法等等。对于复杂的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项目,如果没有安装指导书作为参考,在搭建测试环境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如果开发人员拒绝提供相关的安装指导书,搭建测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要求开发人员协助,这时候,一定要把开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请教开发人员,这样会招致开发人员的反感,也降低了开发人员对测试人员的认可程度。 • 测试执行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测试环境搭建之后,根据定义的测试用例执行顺序,逐个执行测试用例。在测试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全方位的观察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测试的实际输出结果与测试用例中的预期输出结果一致的时候,是否可以认为测试用例执行成功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的预期结果一致,也要查看软件产品的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和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来判断测试用例是否执行成功了。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输出可以发现很多隐蔽的问题。以前,我在测试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时候,执行某测试用例后,测试用例的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完全一致,不过在查询 CPU 占用率地时候,发现 CPU 占用率高达 90 %,后来经过分析,软件运行的时候启动了若干个 1ms 的定时器,大量的消耗的 CPU 资源,后来通过把定时器调整到 10ms , CPU 的占用率降为 7 %。如果观察点单一,这个严重消耗资源的问题就无从发现了。 加强测试过程记录: 测试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测试过程记录。如果测试执行步骤与测试用例中描述的有差异,一定要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更新测试用例的依据;如果软件产品提供了日志功能,比如有软件运行日志、用户操作日志,一定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记录相关的日志文件,作为测试过程记录,一旦日后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测试记录方便的定位问题。而不用测试人员重新搭建测试环境,为开发人员重现问题。 及时确认发现的问题: 测试执行过程中,如果确认发现了软件的缺陷,那么可以毫不犹豫的提交问题报告单。如果发现了可疑问题,又无法定位是否为软件缺陷,那么一定要保留现场,然后知会相关开发人员到现场定位问题。如果开发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确认是否为软件缺陷,测试人员给予配合;如果开发人员定位问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测试人员千万不要因此耽误自己宝贵的测试执行时间,可以让开发人员记录重新问题的测试环境配置,然后,回到自己的开发环境上重现问题,继续定位问题。 与开发人员良好的沟通: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你提交了问题报告单,可能被开发人员无情驳回,拒绝修改。这时候,只能对开发人员晓之以理,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首先,要定义软件缺陷的标准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是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认可的,如果没有共同认可的原则,那么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对问题的争执就不可避免了。此外,测试人员打算说服开发人员之前,考虑是否能够先说服自己,在保证可以说服自己的前提下,再开始与开发人员交流。 • 及时更新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更新测试用例。往往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遗漏了一些测试用例,这时候应该及时的补充;往往也会发现有些测试用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无法操作,这时候应该删除这部分用例;也会发现若干个冗余的测试用例完全可以由某一个测试用例替代,那么删除冗余的测试用例。 总之,测试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测试用例是很好的习惯。不要打算在测试执行结束后,统一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这样,往往会遗漏很多本应该更新的测试用例。 • 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 软件测试提交的问题报告单和测试日报一样,都是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输出,是测试人员绩效的集中体现。因此,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是很重要的。软件测试报告单最关键的域就是 “ 问题描述 ” ,这是开发人员重现问题,定位问题的依据。问题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软件配置、硬件配置、测试用例输入、操作步骤、输出、当时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和相关的日志等。 软件配置: 包括操作系统类型版本和补丁版本、当前被测试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相关支撑软件,比如数据库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等。 硬件配置: 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主要包括 CPU 、内存和硬盘的相关参数,其它硬件参数根据测试用例的实际情况添加。如果测试中使用网络,那么网络的组网情况,网络的容量、流量等情况。硬件配置情况与被测试产品类型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准确翔实的记录硬件配置情况。 测试用例输入 \ 操作步骤 \ 输出: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测试用例的描述和测试用例的实际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 输出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磁带等等输出设备,如果是显示器可以采用抓屏的方式获取当时的截图,其他的输出设备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获取相关的输出,在问题报告单中提供描述。 日志信息: 规范的软件产品都会提供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用户、管理员的操作日志,测试人员应该把测试用例执行后的软件产品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作为附件,提交到问题报告单中。根据被测试软件产品的不同,需要在 “ 问题描述 ” 中增加相应的描述内容,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测试结果分析软件测试执行结束后,测试活动还没有结束。测试结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 ,测试结果的分析对下一轮测试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前面的 “ 测试准备工作 ” 中,建议测试人员走读缺陷跟踪库,查阅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软件缺陷。测试结束后,也应该分析自己发现的软件缺陷,对发现的缺陷分类,你会发现自己提交的问题只有固定的几个类别;然后,再把一起完成测试执行工作的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问题也汇总起来,你会发现,你所提交问题的类别与他们有差异。这很正常,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在测试的过程中,每个测试人员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盲区和测试执行的盲区,有效的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测试人员,你会发现自己的盲区,有针对性的分析盲区,必定会在下一轮测试用避免盲区。总结: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不可能给出一个类似于 checklist 的指导性的软件测试新手入门。无论从事软件测试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技术上的和技巧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软件测试技术书籍获取,掌握一套基本的方法论是最重要的。以上文字,都是作者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积累的经验之谈,如发现谬误之处请不吝指出。
搜一个给你参考一下:软件测试从零开始引言 几年前,从学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软件测试。那时候,国内的软件企业大多对软件测试还没有什么概念,书店里除了郑人杰编写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软件测试相关书籍,软件测试仅仅在软件工程的教材中作为一个章节列出来,因此,我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不过,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提供了为期两周的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专题培训,对接下来的软件测试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在,我继续从事软件测试的培训与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很多软件测试新手面对的困惑,他们初涉软件测试行业,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既不知道该测试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开始测试。下面针对上述情况,给出若干解决办法。 • 测试准备工作 在测试工作伊始,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该搞清楚软件测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提给项目经理,他往往会这样回答: “ 发现我们产品里面的所有 BUG ,这就是你的工作目的 ” 。作为一名软件测试新手,如何才能发现所有的 BUG ?如何开始测试工作?即便面对的是一个很小的软件项目,测试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产品的软件配置环境、产品相关的业务流程、用户的并发容量等等。该从何处下手呢?• 向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学习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家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有独立的软件测试部门、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技术有一定的积累,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请求测试经理委派有经验的测试人员作为你工作上的业务导师,由他列出软件测试技术相关书籍目录、软件测试流程相关文档目录、产品业务相关的文档目录,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软件测试的相关工作。其实,在很多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已经把上述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固化到流程中。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软件测试一片空白的软件企业,那么,也恭喜你!你可以在这里开创一片自己的软件测试事业,当然,前提是老板确实认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实实在在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时候,可以到国内的软件测试论坛和相关网站上寻找软件测试资源,这种情况下,自学能力和对技术的悟性就至关重要了。 • 阅读软件测试的相关书籍 现在,中文版的软件测试书籍越来越多,有的是国人自己写的,有的是翻译国外经典之作。可以到 或者 等网络购书的站点查找软件测试相关的书籍。目前,从国外引入的软件测试书籍有很多经典之作,但是,翻译成中文后,翻译质量对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 走读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 如果您所在的公司已经有软件缺陷跟踪库了,无论采用的是商用工具,如 ClearQuest 、 TestDirecter 等工具,还是采用的 Bugzilla 、 Mantis 等开源工具,这都无关紧要,缺陷跟踪库中的缺陷报告单才是有价值的。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绩效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软件产品问题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缺陷报告单中最关键的几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是发现缺陷的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第二部分是缺陷的基本描述;第三部分是开发人员对缺陷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上述缺陷报告单的三个部分作仔细分析,不知不觉你已经吸收了其他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掌握了软件产品常见的基本问题。这是迅速提高软件测试经验的好方法。 • 走读相关产品的历史测试用例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测试用例管理系统,那么,走读相关产品的软件测试用例是迅速提高测试用例设计水平的一条捷径。走读测试用例也是有技巧的。测试用例写作一般会包括测试用例项和根据测试用例项细化的测试用例,下面举例说明。 “ 测试用户登录的功能 ” 是一个测试项,该测试项的目的是测试用户登录功能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完成正常的登录功能,是否能够对非法用户名和密码做异常处理等等。因此,根据该用例项,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测试用例,大多数情况下,测试用例项和测试用例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过走读测试用例项目,你可以掌握应该从哪些功能点着手未来的测试工作;通过走读软件测试用例,你可以了解如何根据被测试的功能点开展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包括如何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操作步骤和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等。 总之,走读其他软件测试人员设计的优秀软件测试用例,是提高自身用例设计水平的好方法。 • 学习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 软件测试人员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相关知识,对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也要学习。这很好理解,如果从事财务软件的测试工作,一定要学习财务知识;如果从事通讯产品测试工作,那么相关的通讯理论知识也是必须的;如果从事银行软件的测试,银行的业务流程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因此,在学习软件测试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产品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如果你是一个软件测试技术专家,但是对产品业务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也只能测试出来纯粹的软件缺陷,而面对眼前出现的产品业务相关的缺陷,很可能是视而不见,如此这般,软件测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 识别测试需求 识别测试需求是软件测试的第一步。如果开发人员能够提供完整的需求文档和接口文档,那固然好。可以根据需求文档中描述的每个功能项目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来设计测试用例。如果开发人员没有提供软件需求文档,那该如何是好?下面给出几个有效的方法: • 主动获取需求 开发人员通常不会更好地考虑软件测试,如果没有开发流程的强制规定,他们通常是不愿意提供任何开发文档,即便有强制规定,需求文档也未必能够真正指导软件系统测试工作。因此,需要测试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人员保持沟通,了解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记录得收集到的信息。一般来说,开发人员即便没有提供相关需求文档,也会保存一些简单的过程文档,主动向开发人员索要这些文档,可以作为测试的参考。此外,可以与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流,技术支持人员是最贴近用户的人,因此,通过交流可以获取第一手的用户使用感受,在测试的过程中会更加贴近用户。 当拿到相关的资料后,从哪些方面分析需求?如何与开发人员交流需求?其实,只要把握需求分析的几个关键的点就可以解决问题:输入、处理过程、输出、性能要求、运行环境,下面针对每一个项目逐一分析: 软件输入: 与该需求相关的一切可能输入,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输入来源、输入参数的数量、输入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入参数的时间要求、输入参数的精度和输入参数的有效输入范围。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输入的依据。 处理过程: 描述对输入数据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和如何获得输出的过程。测试人员了解处理过程即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BUG 时候,如果对处理过程了解的深入,对定位问题根源有很大的帮助。 软件输出: 描述每个需求的输出结果,包括输出的位置(如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文件),输出参数的数量、输出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出参数的时序、输出参数精确度、输出参数的有效输出范围、错误消息。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 性能要求: 与该需求相关的性能要求,比如 “ 插入 ATM 取款卡后, 3 秒钟内弹出提示用户取款的图形界面 ” 。 3 秒钟这一限制,就是对需求的基本性能要求。 运行环境: 软件的运行所需的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的要求、操作系统的要求、数据库的要求,以及其它相关支撑软件的要求。 •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是很必要的,如果在产品进度比较紧的情况下,测试人员可以考虑优先测试优先级高的需求项,如果进度允许,那么在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进度不允许,那么就放弃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软件公司有规范的流程支撑,开发人员在提供软件需求文档的时候,应该在文档中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但是,如果开发人员连基本的软件需求文档都没有提供,又怎能指望他们确定软件需求的优先级?如果是这样,需求的优先级只能由测试人员完成了。 • 加入开发小组的邮件群组 测试人员需要通晓被测试产品,但是,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软件开发团队有一套变更控制流程,测试人员会对产品的变更了如指掌。如果没有变更控制,那就要采用其他的土方法了。如果公司里面有自动化办公系统,也许采用的是 Lotus Notes 系统,也许使用的是 E-mail 系统,测试人员应该加入到开发人员的邮件群组中。当开发人员通过邮件讨论问题、通知召开技术会议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及时知晓,如果必要,可以参加开发人员的技术会议。即便公司里面有了软件变更控制流程,加入到开发邮件群组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 与开发人员为邻 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我所在的测试组曾经与开发组是在相邻的写字间里,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关系非常融洽,抛去同事关系,大家还是不错的朋友。不管开发人员有什么样的活动,测试人员都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无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与工作中上下游环节的同事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对工作有很大便利。一般的公司内部都存在部门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打通部门墙的手段之一。向领导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这很必要。 •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 重用同类型项目的测试用例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 “ 拿来主义 ” 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 测试用例执行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测试执行,测试执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搭建软件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搭建测试环境是第一步。一般来说,软件产品提交测试后,开发人员应该提交一份产品安装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指明软件产品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比如要求操作系统系统是 Windows 2000 pack4 版本,数据库是 Sql Server 2000 等等,此外,应该给出被测试软件产品的详细安装指导书,包括安装的操作步骤、相关配置文件的配置方法等等。对于复杂的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项目,如果没有安装指导书作为参考,在搭建测试环境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如果开发人员拒绝提供相关的安装指导书,搭建测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要求开发人员协助,这时候,一定要把开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请教开发人员,这样会招致开发人员的反感,也降低了开发人员对测试人员的认可程度。 • 测试执行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测试环境搭建之后,根据定义的测试用例执行顺序,逐个执行测试用例。在测试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全方位的观察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测试的实际输出结果与测试用例中的预期输出结果一致的时候,是否可以认为测试用例执行成功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的预期结果一致,也要查看软件产品的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和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来判断测试用例是否执行成功了。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输出可以发现很多隐蔽的问题。以前,我在测试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时候,执行某测试用例后,测试用例的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完全一致,不过在查询 CPU 占用率地时候,发现 CPU 占用率高达 90 %,后来经过分析,软件运行的时候启动了若干个 1ms 的定时器,大量的消耗的 CPU 资源,后来通过把定时器调整到 10ms , CPU 的占用率降为 7 %。如果观察点单一,这个严重消耗资源的问题就无从发现了。 加强测试过程记录: 测试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测试过程记录。如果测试执行步骤与测试用例中描述的有差异,一定要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更新测试用例的依据;如果软件产品提供了日志功能,比如有软件运行日志、用户操作日志,一定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记录相关的日志文件,作为测试过程记录,一旦日后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测试记录方便的定位问题。而不用测试人员重新搭建测试环境,为开发人员重现问题。 及时确认发现的问题: 测试执行过程中,如果确认发现了软件的缺陷,那么可以毫不犹豫的提交问题报告单。如果发现了可疑问题,又无法定位是否为软件缺陷,那么一定要保留现场,然后知会相关开发人员到现场定位问题。如果开发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确认是否为软件缺陷,测试人员给予配合;如果开发人员定位问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测试人员千万不要因此耽误自己宝贵的测试执行时间,可以让开发人员记录重新问题的测试环境配置,然后,回到自己的开发环境上重现问题,继续定位问题。 与开发人员良好的沟通: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你提交了问题报告单,可能被开发人员无情驳回,拒绝修改。这时候,只能对开发人员晓之以理,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首先,要定义软件缺陷的标准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是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认可的,如果没有共同认可的原则,那么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对问题的争执就不可避免了。此外,测试人员打算说服开发人员之前,考虑是否能够先说服自己,在保证可以说服自己的前提下,再开始与开发人员交流。 • 及时更新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更新测试用例。往往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遗漏了一些测试用例,这时候应该及时的补充;往往也会发现有些测试用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无法操作,这时候应该删除这部分用例;也会发现若干个冗余的测试用例完全可以由某一个测试用例替代,那么删除冗余的测试用例。 总之,测试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测试用例是很好的习惯。不要打算在测试执行结束后,统一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这样,往往会遗漏很多本应该更新的测试用例。 • 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 软件测试提交的问题报告单和测试日报一样,都是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输出,是测试人员绩效的集中体现。因此,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是很重要的。软件测试报告单最关键的域就是 “ 问题描述 ” ,这是开发人员重现问题,定位问题的依据。问题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软件配置、硬件配置、测试用例输入、操作步骤、输出、当时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和相关的日志等。 软件配置: 包括操作系统类型版本和补丁版本、当前被测试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相关支撑软件,比如数据库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等。 硬件配置: 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主要包括 CPU 、内存和硬盘的相关参数,其它硬件参数根据测试用例的实际情况添加。如果测试中使用网络,那么网络的组网情况,网络的容量、流量等情况。硬件配置情况与被测试产品类型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准确翔实的记录硬件配置情况。 测试用例输入 \ 操作步骤 \ 输出: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测试用例的描述和测试用例的实际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 输出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磁带等等输出设备,如果是显示器可以采用抓屏的方式获取当时的截图,其他的输出设备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获取相关的输出,在问题报告单中提供描述。 日志信息: 规范的软件产品都会提供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用户、管理员的操作日志,测试人员应该把测试用例执行后的软件产品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作为附件,提交到问题报告单中。根据被测试软件产品的不同,需要在 “ 问题描述 ” 中增加相应的描述内容,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测试结果分析软件测试执行结束后,测试活动还没有结束。测试结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 ,测试结果的分析对下一轮测试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前面的 “ 测试准备工作 ” 中,建议测试人员走读缺陷跟踪库,查阅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软件缺陷。测试结束后,也应该分析自己发现的软件缺陷,对发现的缺陷分类,你会发现自己提交的问题只有固定的几个类别;然后,再把一起完成测试执行工作的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问题也汇总起来,你会发现,你所提交问题的类别与他们有差异。这很正常,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在测试的过程中,每个测试人员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盲区和测试执行的盲区,有效的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测试人员,你会发现自己的盲区,有针对性的分析盲区,必定会在下一轮测试用避免盲区。总结: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不可能给出一个类似于 checklist 的指导性的软件测试新手入门。无论从事软件测试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技术上的和技巧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软件测试技术书籍获取,掌握一套基本的方法论是最重要的。以上文字,都是作者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积累的经验之谈,如发现谬误之处请不吝指出。
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 我估计是本科论文可能性比较大,硕士论文作这个就太那个了。测试的目标说白了,不过是确认产品功能是否正确,进一步还可以确认性能等。1、论文首先得讲你做了什么,开宗明义2、背景,这里就是你测试的产品,大体介绍一下,就是copy,注明出处3、这里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文档,逐一列出需要测试的各个功能,注明出处4、对各个功能一一设计测试用例,这个需要自己来写,对应的代码工作是编写测试的子程序(如果需要)5、确认对各个功能测试的结果,做了哪些测试,测试正确性如何,产品质量如何6、总结7、致谢8、原创性说明就这些了,一般的院校都会有自己的格式要求,但大多数不会差得太多,照着套就行了,呵呵
学术论文还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一般就是xxx项目测试实践,学术性的话就xx领域软件测试方法及用列设计思路
可以发表软件工程类的论文,如自制一个带有某功能的某工程。针对软件开发这个专业,很容易想出来的论文类别就是软件工程,这种论文也非常好写,只需要开发一个软件并对其进行阐述即可。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
没有问题,我帮你。
软件开发的小论文可以发。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可以发表的有很多呀,就拿软件工程与应用这本期刊的领域为例,一些这些文章都能发。软件架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领域建模、软件工程决策支持、软件工程教育、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的软件设计和合成、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信息与通信安全、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与识别、嵌入式软件与应用、自动控制、分布式计算与网格计算、云计算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应用技术等
软件测试的发展历史(转). 20世纪60年代(软件工程建立前),为表明程序正确而进行测试。. 1972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举行了首届软件测试正式会议。. 1975年John Good Enough和Susan Gerhart在IEEE上发表了《测试数据选择的原理》的文章,软件测试被确定为一种研究方向。. 1979年,Glenford Myers的《软件测试艺术》,对测试做了定义: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的一个程序或者系统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早期,“质量”的号角开始吹响。软件测试定义发生了改变,测试不单纯是一个发现错误的过程,而且包含软件质量评价的内容。制定了各类标准。. 1983年,Bill Hetzel在《软件测试完全指南》中指出: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 20世纪90年代,测试工具盛行起来。. 1996年提出的测试能力成熟度TCMM(Test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测试支持度TSM(Testability Support Model)、测试成熟度TMM(Testing Maturity Model)。. 到了2002年,Rick和Stefan在《系统的软件测试》一书中对软件测试做了进一步定义:测试是为了度量和提高被测软件的质量,对测试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实施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 中国软件测试培训网
需要吗…………
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 我估计是本科论文可能性比较大,硕士论文作这个就太那个了。测试的目标说白了,不过是确认产品功能是否正确,进一步还可以确认性能等。1、论文首先得讲你做了什么,开宗明义2、背景,这里就是你测试的产品,大体介绍一下,就是copy,注明出处3、这里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文档,逐一列出需要测试的各个功能,注明出处4、对各个功能一一设计测试用例,这个需要自己来写,对应的代码工作是编写测试的子程序(如果需要)5、确认对各个功能测试的结果,做了哪些测试,测试正确性如何,产品质量如何6、总结7、致谢8、原创性说明就这些了,一般的院校都会有自己的格式要求,但大多数不会差得太多,照着套就行了,呵呵
本文是一篇译文,翻译的是Dave Gelperin和William C. Hetzel 发表的一篇名为“软件测试发展”(THE GROWTH OF SOFTWARE TESTING)的文章。
本文并不枯燥,看完后你也许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原来软件测试也能追本溯源(不是程序员拍脑袋想出来的),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迄今为止,软件测试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重要时期:
(转自网络)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1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核心,相对来讲比较好中。2 、《计算机应用研究》国家一级期刊,核心,录用率60%, 通知得较快。3 、《计算机工程》中文核心,最大优点是审稿快。有基金号和项目编号的文章录用概率高。4 、《计算。
大众软件》投稿信息 | [<<] [>>] --------------------------------------------------------------------------------公告] 《大众软件》投稿指南2004版1、稿费:稿酬标准根据文章质量从千字150~250不等。应用心得以及有字天书稿费另行计算。发稿后两个月内,稿费将根据作者所留的通讯地址由杂志社邮寄给作者。2、如何投稿:A)部分栏目的投稿要求和方式见附文。请仔细阅读。B)对没有在附文中列出的栏目,投稿信箱请见杂志页眉。C)鼓励并欢迎用电子邮件形式投稿。因为电子邮件形式处理稿件会比较快捷简单。D)电子邮件收到后编辑会在1~2周之内给予回复。E)因编辑部人力物力有限,用纸信件方式投稿请自留底稿。纸信件投稿如果两个月内没有用稿回复,请另行他投。F)请选择合适的投稿信箱,如果无法判断请将稿件发给我的信箱:附文栏目 实用软件文章取材从栏目的名字不难看出,我们选稿的基本原则就是实用,所以我们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实际应用展开的,以解决方案为主,也就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展开的文章类型,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知识性文章,不过实用仍然是文章的重点。栏目里一般不会出现介绍单个软件的文章,只是有时候会对系统自带的某种功能或是某款经典软件进行深入挖掘,因为很多我们最熟悉的东西往往也是我们最不了解的。另外,今年我们也会尝试做一些同类软件的横向对比,但并不是做成像硬件栏目横评那样的大专题,只是为读者选择软件提供一种指导,当然,我也会给出对比后的编辑选择。栏目结构栏目中一般不会再出现小于1页的文章。每期都会有一篇与操作系统相关的文章,长短不限。单数期的两个固定子栏目为“工具快报”和“我的办公室”,前者介绍最新的国外共享或免费软件,一般不会触及知名的大型软件(那些会放在“新品初评”栏目中);后者是围绕Microsoft Office实际应用展开的文章,一般为连载。双数期的两个固定子栏目为“中国共享软件”和“幻彩多媒体”,顾名思义,前者旨在推动中国共享软件的发展,除了最新的软件介绍外,还将有一页用于介绍软件作者或是针对软件热门问题的讨论;后者则是围绕大型多媒体软件展开的应用类文章,一般为连载。“新品初评”和“业界动态”的文章是由评测工程师和栏目编辑撰写的,所以不接受此类投稿。“工具快报”和“中国共享软件”栏目有专门作者完成,热心读者可以向我们推荐优秀的新软件,但是不必撰写内容,除非你想成为这两个子栏目的作者。投稿要求投稿最好是纯文本文字,段首不空格,文中标明配图位置。图片可以尽量多一点,最好为BMP格式,图片要尽量大一些,我们不接受信件投稿,稿件一律发送到下面的投稿信箱中。以每页4幅图计算,一页可容纳1500字,文章要在两页以上(含两页)。选题在不违反“文章取材”原则的基础上不做限制。如果对自己的选题或文风的把握没有信心,可以先通过E-mail和编辑沟通或先写出较为详细的提纲,以便我们进一步讨论。投稿信箱:…………………………栏目 硬件评析你对下列选题感兴趣吗?1.技术前瞻。敏锐把握硬件技术潮流和热点,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对相关技术背景、产品特点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阐述,所涉及内容可以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即将定型的技术和规范,也可以是未来即将推出的产品;其核心内容和方向是:“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能给市场和用户带来什么?”篇幅:一般为1500~6000字。参考文章:(《大众软件》,下同)2003年第7期《“芯”向何方?——2003年CPU发展展望》、2003年第13期《EFI技术:让BIOS安静地走开》、2003年第16期《数字家庭工作组:3C“互联互通”的先锋》、2003年第22期《突破处理器频率的巅峰——写在Prescott到来之前》。2.结合技术与产品的深度市场分析。针对某一方面的产品动态和市场趋势进行剖析,帮助读者透过纷繁芜杂、更替频繁的产品线看清形势,避免被厂商和商家的不当宣传误导,“该出手时再出手”。篇幅:一般为1500~4500字。参考文章:2003年第2期《Socket A的未来》、2003年第3期《测试手札——拨开厂商宣传的迷雾》、2003年第10期《2003年暑期电脑装机形势展望》、2003年第19期《新毒龙悄然问世 处理器市场微澜四起》。3.DIY经验谈。超频配件选购(比如看编号买CPU)、硬件优化技巧、热门硬件改造、新版测试软件分析与应用等,并结合应用讲解一些技术背景。篇幅:一般为1500~4500字。参考文章:2003年第3期《引爆“雷管”——GeForce系列显卡调整与优化指南》、2003年第6期《3Dmark03——DirectX 9时代的显卡测试标准》。4.产品综述与选购指导。这类文章不是简单的产品罗列和泛泛而谈,需要针对热门、主流的硬件,详细分析各类产品的技术特点/优劣、市场状况/前景,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有较好的全局观和实用性。篇幅:一般为3000~9000字。参考文章:2003年第4期《逐一认清ATI“镭家族”》、2003年第20期《“芯跳”800MHz——800MHz前端总线P4芯片组对阵图》、2003年第22期《迎接海量存储时代的到来——DVD刻录面面观》。部分参考文章可到“大众软件网”的杂志专区查询:mag.popsoft.com.cn。对文章的整体要求是:对产品和市场的分析有独到眼光,技术讲解深入浅出;行文严谨,文中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核实无误,产品资料原则上以厂商主页为准。请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建议用纯文本格式,邮件正文简要说明稿件内容,图片和文章分开,打成Zip或RAR包放在附件中;文中注明图片位置(图解文字用括号注明),并给相应图片编上号,必要时可附上简单排版的Word文档;所附图片应足够清晰,分辨率尽量大一些(800×600至1600×1200),格式可以是JPG或GIF;表格或图表请做成Word或Excel文档,单元格内不要用硬回车;请使用规范的书写格式,标点符号均用全角字符,厂商名称、产品和技术名词请采用中国内地通行的称谓或写法,比如不要把“希捷”写成“西捷”,把“芯片组”写成“晶片组”等。另外,目前《大众软件》的产品评测文章均由我们的“晶合实验室”撰写,因此不接受产品评测、试用手记之类的投稿;篇幅较短(1500字以内)的应用、选购技巧类稿件请投给我们的“应用心得”栏目。如果你有合适的选题想投给我们,动笔之前最好先发个提纲过来(特别是较长的稿件)与我们沟通一下,这样有助于提高投稿成功率。硬件栏目的投稿信箱为:darwin(AT)popsoft.com.cn,欢迎广大新老作者们投稿。-----------------------------------------------------------------------------------------------------------------------------栏目 网络时代本栏目的宗旨是关注网络应用,关注网络生活。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会了简单的浏览网页和收发E-mail之后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局域网中的各种应用、经典或者另类软件的使用,还是上网的心情感受、遭遇的奇妙经历,只要是和网络有关的内容,本栏目都热情欢迎,当然也可以是技术上或者市场观察上具有前瞻性的文章。稿件篇幅最好在2000字以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实用,能够非常清楚地说明或者解决问题,如果在实用的基础上讲得有趣就最好不过了。网罗天下这个小栏目是最需要大家支持的,主要是讲一些网上比较新奇或者有趣的视频、flash、小游戏等等。所有文章在格式上最好采用纯文本,文本中注明插图位置(具体可以参照每期《大众软件》网络时代的格式),图片另附,要求最好是800×600以上分辩率的彩图,图片要有说明,越多越好,本栏目稿费最为优厚,但请不要抄袭或一稿多投。如果你有什么好的选题或者创意或者是对栏目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非常欢迎来信和我交流探讨。投稿信箱:cjan(AT)popsoft.com.cn-----------------------------------------------------------------------------------------------------------------------------栏目 攻略指引本着服务读者,造福玩家的原则,力求给予广大游戏玩家及时有效的帮助。为此,本栏目特别欢迎有强大快速的游戏攻破能力,有刻苦钻研追根寻底的游戏研究精神,有努力拼搏日夜连续作战不停的顽强游戏斗志,宁愿自己一人辛苦劳顿也要千方百计方便广大玩家的狂派游戏迷前来投稿。稿件要求在内容上的原则是:最新、最快、最实用、最好看;在格式上建议最好采用纯文本,稿件篇幅可根据具体情况在3000-15000字之间;在图片上要求提供640×480以上分辩率的彩图,图片数量一般应在20幅以上,并要对每幅图有一句话说明或起个有趣的名字。如果提供的图片数量庞大,也可以在经过Cross选用后再对入选图片加以说明。攻略投稿信箱:cross(AT)popsoft.com.cn-----------------------------------------------------------------------------------------------------------------------------栏目 投稿信箱yangli(AT)popsoft.com.cn锋利的盾对已推出的游戏(包括已在国内有正式代理和国外已出版的各类中、英文PC游戏)进行评论和讨论,栏目由评论或赏析性文章构成,不再拘泥于“剧情、画面、声光、操作”等老套行文模式,可以针对游戏的某一点进行深刻剖析,客观、真实、准确、到位是栏目的主导风格。栏目的主旨是为您在选择游戏时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篇幅最好在2500——3000字之间,稿件中应提供6-8张图片,并附以文字说明。盾者,世间本不锋利之器;如果用锋利加以诠释,那么盾在此处可以想象为该栏目一篇篇厚重深刻的评析文章。龙门茶座——有人说游戏是“第9艺术”,由游戏背景及文化而衍生有人说游戏就是第九艺术,该栏目的主旨就是宏扬游戏文化,倡导真正意义上的游戏精神。具体来说,游戏文化所包括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是游戏所衍生出的背景文化的探讨、神话的渊源考证、传说与历史。也可以是针对游戏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题材广泛而且自由,要求作者具有相当的文笔和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字数一般5000-6000字。在线争锋——极限竞技展现如体育竞技般精彩的游戏竞技瞬间,报道最新国际大赛赛事,投稿类型包括流行连线游戏的技巧、经典战报的分析、顶级高手的战术探讨、热门竞技类游戏更新版本的全面介绍等等。通过国家对电子竞技的承认,竞技类游戏已经登堂入室,让我们都来投身到这一方热土!文章字数最好在4500字以内,要求配图与文章紧密结合。-----------------------------------------------------------------------------------------------------------------------------栏目 游园惊梦以诸位玩家对游戏的深刻感受为主,为玩家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一方净土,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栏目。欢迎诸位玩家将自己对于游戏的真情实感、衰人糗事统统发来,不是有人说把你的快乐告诉别人,这个世界上将有两份快乐吗?那么快快发来你的故事,这世界上就会有更多玩家和你一同分享你对游戏的感受,说不定可以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呢。来稿要求语言优美、语句通畅、感情真挚,请以玩家对于游戏的真实感受为主;请勿涉及游戏技术与文化背景;字数以3000字为限(请以.txt文本方式发送),并请配以你喜爱的图片(照片亦可),一同发到以下信箱:suki(AT)popsoft.com.cn 上弦月收上弦月在这里恭候各位感性玩家多多来稿……………………拿网友世界为例吧,不仅用注意各版块的区分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文中涉及到英文单词时,注意首字母大写,如:windows(错误)、Windows(正确)。2.介绍软件名称以及版本号时,要注意在软件名和版本号之间要加一个半角的空格,如:Windows2000(错误) 、Windows 2000(正确)。 3.介绍软件大小时,注意单位写清楚、写规范,如:353K(错误)、 353KB(正确)、353M(错误)、353MB(正确)。4.当所介绍的内容有较强的步骤性时,可以用“首先,其次,再次”或“第一步,第二步……第N步”的方式来描述。如果使用阿拉伯数字做步骤编号,要特别注意,数字后的分隔点要用句点,而不要用顿号,如:1、2、3、(错误) 1.2. 3.(正确)。 5.由于文章排版时会自动进行首行缩进,所以写文章时,请将段首的缩进空格删除(不要段首加空格)。 6.文章如需要配图时,请在文章相关位置加上图号,图号书写要规范,图号数字要用阿拉伯数字,如:打开窗口(如图1),启动界面如图2所示,不要直接写成(图2)或(图二)。为了便于排版人员方便找到图片位置,在文中插入图片的地方加一排星号,以求醒目。 7.为了说明更加具体,如果有需要,最好在图片中做一定的注释(由于图片是单独核算稿费的,如果图片符合要求,并有必要注释,稿费标准会适当增加)。 8.图片的文件名最好以文章名的缩写+阿拉伯数字命名,如果图片编号为个位数,要求在前面加一个零补位。如:一篇名为《电子邮件任我发》的文章配图,图片名应为:邮件01.tif(正确)、1.tif(错误)、图1.tif(错误)、图一.tif(错误)。 9.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建议增加一些小提示,小技巧之类的内容。 10.写完文章后,要多检查几遍,注意文中标点的正确使用、语句连贯性以及错别字问题,尤其是“的、地、得”的问题。 11.投稿时文章以TXT文本文件格式保存,图片以TIF或BMP格式单独保存。将文章和图片用WINRAR或WINZIP压缩后,发到相应的投稿信箱。发信时,主题要注明“投稿:文章名”。信中要写明通信地址、邮编、真实姓名、笔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