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岭河峡谷
马岭河峡谷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成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华第一漂”。
2、万峰林
万峰林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南端与广西交界,西到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三江口,北接乌蒙山主峰,总面积2000平方千米。万峰林,长200多千米,宽30-50千米,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
3、兴义刘氏庄园
兴义刘氏庄园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城南的下五屯街道,由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咸丰同治时期初具规模,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建筑群。
4、鲁屯
鲁屯位于兴义市区东北40公里,是座历史悠久,秀美宁静的小镇。斜阳照射下的石牌坊群,是小镇的特有景观,也是这个小镇吸引着四方游人的理由。2013年3月5日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猫猫洞遗址
猫猫洞遗址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以北的猫猫山,它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岭河峡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峰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义刘氏庄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屯石牌坊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猫猫洞遗址
没有1、刘氏庄园建筑群始建于清末,至民国末年修建完成。1932年刘文彩建造庄园南部。建国后被国家没收。2、刘文辉之孙刘世定是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另一个孙子刘世昭现居北京,任某杂志社主任摄影师。3、刘文辉大哥刘文渊之子刘元璪曾在成都青白江区政协任职;他的长子刘世垓,是河南一个大学的教师。4、刘文辉的三哥刘文远之孙刘世杰,80岁左右,退休前在西安交大当教授。5、刘文辉四哥刘文昭之子刘元树已80岁,退休前是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刘元树之子刘石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6、刘文辉的四孙刘世昕原是中国国家队篮球运动员,广州当教练。孙女刘世旭原是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现当教练。7、刘文彩之孙刘小飞及其两个妹妹都在隆昌县石油系统工作。
“吱”的一声,大巴车停在了校园的门口,我们兴奋不已的上了车,去春游了!一路上我哼着小调,欣赏着窗外的美景。不一会儿,汽车把我们带到了有着七千多年文明的河姆渡遗址。 我早就听说过有着七千多年文明的河姆渡文化,今天让我们追寻河姆渡人,我们的先人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到了河姆渡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七千年前,我们的河姆渡人住在一个潮湿、温暖的沼泽地带,那里有许多的野生动物,有犀牛、鹿、老虎、鲸、鲨鱼…….他们用骨弹、骨标来捕捉动物,把吃不了的动物圈养起来,那时候就能圈养狗、猪、牛等等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本以为原始人靠食肉为生,但考古学家发现的稻谷、米粒让我们大吃一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人已经在那时种植水稻了。我们还看见了水稻的化石,据讲解员阿姨说刚出土的水稻还是金黄色的呢!现在因为碳化了,才变成黑色。更了不起的是先人居住的房子有两层,像现在的傣族竹楼,上面住人,下层防蛇、防水。房子是榫竿建筑! 那时的河姆渡人还有对美的追求,用骨箫当乐器,用泥烧制泥猪、泥碗、泥盘,还有花纹呢! 我为河姆渡先人而骄傲!
安仁镇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它不是因为物产丰富而出名,也不是因为自然风光而出名,更不是因为有名胜古迹而出名,而是因为这里有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
我们先参观了安仁镇的珍品馆,这里陈列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有象牙制品、各种铜器,还有一些书画等等,这些都是世间珍品。其中,有一套紫檀木的家具,上面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珠宝,有绿色的翡翠、红色的玛瑙,用贝壳雕刻的花纹,价值连城,据说这套家具曾经是太平天国李天王的座椅,看见他就会让人想起当时李天王和他的部下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讨论国家大事的情景。还有一件珍品叫象牙球,只有拳头般大小,听导游说这个象牙球里里外外总共有十三层,我十分惊讶,一个这么不起眼的象牙球居然有十三层,真不知道当时的工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工艺堪称巧夺天工。
走进刘氏祖居,跨过高高的门槛,推开黑漆漆的大门,经过窄窄的园墙,让人感觉刘氏庄园的气派、森严、神秘、压抑。这里的建筑与现代建筑截然不同,风格迥异。“刘家大院真大啊!”我不得不惊叹道。据导游介绍这里大大小小一共有27个四合院,每个院子都不一样,有的气势恢弘,有的小巧别致,有的整洁简单,有的别具洞天。大院可谓是功能齐全,有卧室、客厅、厨房、客房、收租房、吸烟室,应有尽有。尤其是客厅还分三六九等,有专门为军政要人准备的西洋式客厅,十分华丽;有为当地土豪劣绅准备的中式客厅,古朴典雅;在大厅里摆放着四张长凳,我们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后来听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是用来堆放礼物用的。在凳子两旁都放着一面镜子,是用来整理衣物用的。刘氏庄园的陈设十分考究,客厅里的中式和西式家具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他们的女儿居然还有一部钢琴,可见他们的生活过得多么奢侈,最让我诧异的是大地主刘文彩的床就值三万担谷子,可以养活多少人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收租院”,看到那些雕塑,就让人想起当时地主是怎样剥削农民的,难怪郭沫若曾经题词“一进收租院,不忘阶级仇”,我们要牢记历史,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安仁镇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它不是因为物产丰富而出名,也不是因为自然风光而出名,更不是因为有名胜古迹而出名,而是因为这里有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
我们先参观了安仁镇的珍品馆,这里陈列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有象牙制品、各种铜器,还有一些书画等等,这些都是世间珍品。其中,有一套紫檀木的家具,上面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珠宝,有绿色的翡翠、红色的玛瑙,用贝壳雕刻的花纹,价值连城,据说这套家具曾经是太平天国李天王的座椅,看见他就会让人想起当时李天王和他的部下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讨论国家大事的情景。
还有一件珍品叫象牙球,只有拳头般大小,听导游说这个象牙球里里外外总共有十三层,我十分惊讶,一个这么不起眼的象牙球居然有十三层,真不知道当时的工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工艺堪称巧夺天工。 走进刘氏祖居,跨过高高的门槛,推开黑漆漆的大门,经过窄窄的园墙,让人感觉刘氏庄园的气派、森严、神秘、压抑。
这里的建筑与现代建筑截然不同,风格迥异。“刘家大院真大啊!”我不得不惊叹道。
据导游介绍这里大大小小一共有27个四合院,每个院子都不一样,有的气势恢弘,有的小巧别致,有的整洁简单,有的别具洞天。大院可谓是功能齐全,有卧室、客厅、厨房、客房、收租房、吸烟室,应有尽有。
尤其是客厅还分三六九等,有专门为军政要人准备的西洋式客厅,十分华丽;有为当地土豪劣绅准备的中式客厅,古朴典雅;在大厅里摆放着四张长凳,我们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后来听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是用来堆放礼物用的。在凳子两旁都放着一面镜子,是用来整理衣物用的。
刘氏庄园的陈设十分考究,客厅里的中式和西式家具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他们的女儿居然还有一部钢琴,可见他们的生活过得多么奢侈,最让我诧异的是大地主刘文彩的床就值三万担谷子,可以养活多少人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收租院”,看到那些雕塑,就让人想起当时地主是怎样剥削农民的,难怪郭沫若曾经题词“一进收租院,不忘阶级仇”,我们要牢记历史,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这一天终于来了,在前半夜我激动得睡不着觉,自己在心中抑郁不住兴奋。即使再三告诫自己睡觉有利于明天的旅行,但是蠢蠢欲动的我不允许自己休息下来。
早晨起床,三下五除二直奔学校,总觉得要错过迟到似的。我的心脏砰砰直跳,血液循环加速,全身都沸腾燃烧起来,就像拥有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气,整人几乎接近疯狂。今天真是与众不同,昔日里塞满书包的书本瞬间变成可美味可口的零食、饮料,那书声琅琅的教室演变为零食飘香的超市,我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都觉得这一切是那么不可思议。没几下,我们便下到操场,领导的讲话我完全不在意,甚至可以说熟视无睹,只是对之后的旅行进行着无限的遐想。
下午,我们抵达刘氏庄园,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富丽堂皇的家具,看得我眼花缭乱。映入眼帘的是几张木凳,若它们是金色的简直可以与皇上的龙椅相媲美,中间皎洁澄净的玉石让人的心中有一种舒适感,就想在上面坐着小憩一下,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红木制成的木凳,可谓价值连城,所有同学们都惊叹不已,纷纷拿起相机照下这华贵的椅子。紧接着,我们走进瓷器室,瓷瓶上鲜艳夺目的花纹以及彩绘不由得使我心醉目迷。中式的有着古朴美观的气息,西式的有着休闲华贵的风味,真是别具一格。渐渐走到刘文彩一家各自的卧室,霎时间,我被这一切给愣住了了——盘旋着金龙的床柱,绵软细腻的床被,昂贵稀有的化妆品,一句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般人都为之惊叹不已。再到书画室,“松、竹、梅”的画像不计其数,每一笔都遒劲有力、豪迈洒脱,充分展现了我国书画家的高洁气质。真是美不胜收。
一天就这么结束了,但这次记忆将在我的脑海里长存,永垂不朽!
例文安仁镇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它不是因为物产丰富而出名,也不是因为自然风光而出名,更不是因为有名胜古迹而出名,而是因为这里有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
我们先参观了安仁镇的珍品馆,这里陈列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有象牙制品、各种铜器,还有一些书画等等,这些都是世间珍品。其中,有一套紫檀木的家具,上面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珠宝,有绿色的翡翠、红色的玛瑙,用贝壳雕刻的花纹,价值连城,据说这套家具曾经是太平天国李天王的座椅,看见他就会让人想起当时李天王和他的部下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讨论国家大事的情景。
还有一件珍品叫象牙球,只有拳头般大小,听导游说这个象牙球里里外外总共有十三层,我十分惊讶,一个这么不起眼的象牙球居然有十三层,真不知道当时的工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工艺堪称巧夺天工。 走进刘氏祖居,跨过高高的门槛,推开黑漆漆的大门,经过窄窄的园墙,让人感觉刘氏庄园的气派、森严、神秘、压抑。
这里的建筑与现代建筑截然不同,风格迥异。“刘家大院真大啊!”我不得不惊叹道。
据导游介绍这里大大小小一共有27个四合院,每个院子都不一样,有的气势恢弘,有的小巧别致,有的整洁简单,有的别具洞天。大院可谓是功能齐全,有卧室、客厅、厨房、客房、收租房、吸烟室,应有尽有。
尤其是客厅还分三六九等,有专门为军政要人准备的西洋式客厅,十分华丽;有为当地土豪劣绅准备的中式客厅,古朴典雅;在大厅里摆放着四张长凳,我们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后来听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是用来堆放礼物用的。在凳子两旁都放着一面镜子,是用来整理衣物用的。
刘氏庄园的陈设十分考究,客厅里的中式和西式家具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他们的女儿居然还有一部钢琴,可见他们的生活过得多么奢侈,最让我诧异的是大地主刘文彩的床就值三万担谷子,可以养活多少人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收租院”,看到那些雕塑,就让人想起当时地主是怎样剥削农民的,难怪郭沫若曾经题词“一进收租院,不忘阶级仇”,我们要牢记历史,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大邑刘氏庄园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西郊52公里的大邑县安仁镇。
整个庄园占地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时代为清末至民国,分布为南北相望的两大建筑群,南部俗称老公馆,北部俗称新公馆,南北相距200米建馆四十年来,大邑刘氏庄园积累了丰富的藏品,馆藏数量较多,内涵丰富,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
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以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认识和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及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这座庄园是近代四川地主庄园建筑形式和风景的典型。
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刘氏庄园小姐楼的来历:小姐楼系民间俗称,又称“绣楼”、“闺楼”或“绣花楼”。在封建时代,青年女子遭到诸多约束,在衣食住行上均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要求和训诫,于是,民居中把少女活动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建筑随之而生,这便是“小姐楼”之缘起。
这就是刘氏庄园。这就是刘氏庄园。
[参观刘氏庄园]参观刘氏庄园正文:本篇小学六年级作文是由论文先生网收集整理,谢谢阅读!
安仁镇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它不是因为物产丰富而出名,也不是因为自然风光而出名,更不是因为有名胜古迹而出名,而是因为这里有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参观刘氏庄园。
我们先参观了安仁镇的珍品馆,这里陈列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有象牙制品、各种铜器,还有一些书画等等,这些都是世间珍品。其中,有一套紫檀木的家具,上面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珠宝,有绿色的翡翠、红色的玛瑙,用贝壳雕刻的花纹,价值连城,据说这套家具曾经是太平天国李天王的座椅,看见他就会让人想起当时李天王和他的部下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讨论国家大事的情景。还有一件珍品叫象牙球,只有拳头般大小,听导游说这个象牙球里里外外总共有十三层,我十分惊讶,一个这么不起眼的象牙球居然有十三层,真不知道当时的工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工艺堪称巧夺天工,小学六年级作文《参观刘氏庄园》。
走进刘氏祖居,跨过高高的门槛,推开黑漆漆的大门,经过窄窄的园墙,让人感觉刘氏庄园的气派、森严、神秘、压抑。这里的建筑与现代建筑截然不同,风格迥异。“刘家大院真大啊!”我不得不惊叹道。据导游介绍这里大大小小一共有27个四合院,每个院子都不一样,有的气势恢弘,有的小巧别致,有的整洁简单,有的别具洞天。大院可谓是功能齐全,有卧室、客厅、厨房、客房、收租房、吸烟室,应有尽有。尤其是客厅还分三六九等,有专门为军政要人准备的西洋式客厅,十分华丽;有为当地土豪劣绅准备的中式客厅,古朴典雅;在大厅里摆放着四张长凳,我们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后来听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是用来堆放礼物用的。在凳子两旁都放着一面镜子,是用来整理衣物用的。刘氏庄园的陈设十分考究,客厅里的中式和西式家具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他们的女儿居然还有一部钢琴,可见他们的生活过得多么奢侈,最让我诧异的是大地主刘文彩的床就值三万担谷子,可以养活多少人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收租院”,看到那些雕塑,就让人想起当时地主是怎样剥削农民的,难怪郭沫若曾经题词“一进收租院,不忘阶级仇”,我们要牢记历史,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一个秋高气爽,落叶纷飞的下午,孙老师带我们去采风,要去的地方是市府公园。
我们站成两排,一路欢歌笑语地来到公园。我们到了市府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松树,它们站在公路两边,像一排排士兵在保卫着 *** 。
然后孙老师带我们去林荫长廊,远远望去林荫长廊就像一条巨龙蜿蜒的盘旋在市府公园里。长廊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红色的叶子,微风吹来,发出沙沙的声音。
那些红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团团火焰一样,美丽极了。这时,我想起着名诗人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廊的门口有两颗像手一样的假树,它们也在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走进长廊里,光线很暗,走到里面顿时感到凉气袭人。
抬头一看,密密麻麻的枯藤,缠绕在一起,像一个个鸟巢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反射很多光点。长廊的两边有几把长椅子,供人们休息。
长廊外面有很多人,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打牌,还有的在下象棋……我们走出长廊,眼前豁然开朗。孙老师带我们来到了喷泉广场,地上是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面有很多有规律的圆孔。
如果是夏天,就能喷出美丽的水花。穿过健身器材中心,又来到了一片山楂林,山楂树上还挂着几颗的山楂,远远地望去,红红的山楂像玛瑙、像宝石、又像小灯笼。
看上去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惹人喜爱。阵阵秋风出来,树叶纷纷落下来,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最后我们来到了四季常青的松树林,高大的松树,像宝塔一样屹立在路旁。其它树的树叶已经纷纷落下了,只有松树还充满活力,即使是大雪压青松时它也毫不退缩。
陈毅元帅有一首诗就是赞美松树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松树是朴实无华的,但它又是那么的坚强。”我爱松树,爱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这时,太阳落山了,公园里的人也渐渐少了。孙老师也要带我们回去了,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市府公园。
市府公园真美丽,我爱市府公园。
“吱”的一声,大巴车停在了校园的门口,我们兴奋不已的上了车,去春游了!一路上我哼着小调,欣赏着窗外的美景。
不一会儿,汽车把我们带到了有着七千多年文明的河姆渡遗址。 我早就听说过有着七千多年文明的河姆渡文化,今天让我们追寻河姆渡人,我们的先人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到了河姆渡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七千年前,我们的河姆渡人住在一个潮湿、温暖的沼泽地带,那里有许多的野生动物,有犀牛、鹿、老虎、鲸、鲨鱼…….他们用骨弹、骨标来捕捉动物,把吃不了的动物圈养起来,那时候就能圈养狗、猪、牛等等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本以为原始人靠食肉为生,但考古学家发现的稻谷、米粒让我们大吃一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人已经在那时种植水稻了。我们还看见了水稻的化石,据讲解员阿姨说刚出土的水稻还是金黄色的呢!现在因为碳化了,才变成黑色。
更了不起的是先人居住的房子有两层,像现在的傣族竹楼,上面住人,下层防蛇、防水。房子是榫竿建筑!那时的河姆渡人还有对美的追求,用骨箫当乐器,用泥烧制泥猪、泥碗、泥盘,还有花纹呢! 我为河姆渡先人而骄傲。
初春,酿雨的天气,赵老师带领我们参观刘氏故居,只见那白墙黑瓦的房子飞檐翘角、古朴淡雅,宛如江河中的一座小岛,于喧嚣和繁华中体现着别样的安详和宁静。
跨过高高的门坎,迈进庭院就闻见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定睛一看,原来是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它们张开着鹅黄色的花瓣,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风采。腊梅一旁住着一位邻居——天竺,听说天竺是当年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种下的。虽然天竺经过了风风雨雨,但是仍然那样茂密苍翠,古朴中流露着情趣。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序堂,正中墙上,挂着刘氏三兄弟的巨幅照片,南墙北墙上,挂着刘氏三兄弟的生平资料。
往左边走,石板路左旁就是私塾,南墙上挂着一幅孔子的照片,那是当年学生行礼的地方。面前正中是先生的座位,学生的座位分别在四边,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纸砚,还有阵阵淡淡的清香。我仿佛看见了学生们正在认真地读书、习字、对答,老师也在津津有味地教书。
私塾的南边是一个书房,书柜上挤挤地塞满了书,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
前面是“思夏堂”,远远地就看见了这三个金光闪闪、遒劲有力的大字,走了进去,就看见西面墙上挂着一幅匾——“思夏堂”。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据说这个“堂”是刘氏三兄弟的祖母为他们造的,祖母夏氏。刘氏三兄弟为了纪念祖母才取名为“思夏堂”。
匾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仙露凝珠滋翰墨”,下联是“卿云流彩焕文章”。多么富有诗意啊!我不禁赞叹。对联下方还有一张方桌,方桌两侧分别有一张椅子,东西两侧也是这样,我似乎看到了刘氏三兄弟招待客人的情形,他们讨论音乐,讨论文学,好不热闹……
我来到后院的竹林,就仿佛看到了刘氏三兄弟春天挖竹笋,夏天躺在睡椅上乘凉,秋天拾枫叶,冬天打雪仗,十分快乐。迈出后院,就出了刘氏故居,我聆听着二胡曲《光明行》,乐曲慷慨激昂,我脑子里仿佛出现了一个个音符,让我置身于美妙的世界中……
今天看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的重播,获奖者当中有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为他颁奖的是他的二哥刘永行。在很多年前,有一对父母,他们有四个孩子,他们用一句特别美好的祝愿的话给这四个名字叫言行美好。
刘永好这样发表获奖感言:
这是今年元旦的时候,我回老家四川省新津县,塑像是我父母的塑像,他们已经故去了,每年的时候,我和我的几个兄弟都会到父母面前,向父母汇报,汇报这年我们做了什么,汇报下一年我们还要做什么,今年我汇报了很多,讲了很多,我感觉我们父母要求我们做事,第一要有良心,要对得起农民,对得起周边的人,对得起领导,应该说我们基本做到了。
我童年时代最了解的是刘永好兄弟的祖父刘文彩。那是上实际70年代,我们从课本上学到:四川大邑县地主刘文彩残酷剥削农民,设有收租院。家里还有水牢,关押那些反抗他的农民。这些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历史不断向大人和孩子灌输。
后来历史真相被慢慢揭开,刘文彩乐善好施,建学校,修公路,建实业,帮助乡邻。他家里所谓的水牢,只是存放粮食的仓库。
历史似乎开了一个玩笑,昔日大地主的孙子,继承了祖父和家族的传统,继续创业,来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如下:
1、万佛寺
兴义万佛寺建于明嘉靖年间,距兴义市城区15公里,位于城市之东南,与万峰林风景区融为一体,同泥凼石林相衔,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宽126米、高82米,洞中奇观千姿百态,造型完美,堪称洞中精华。
塑有释迦牟尼、弥勒、观音、地藏诸菩萨像,建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殿、藏殿、斋堂、客堂,有僧众锡道场十余人。洞中可容纳万余人,是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主要佛教活动场所,是著名的天然洞穴寺院道场。
2、兴义刘氏庄园
兴义刘氏庄园位于贵州兴义城南的下五屯街道办事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地主、军阀建筑群。
庄园由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南北长36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70亩。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咸丰同治时期初具规模。存忠义祠、花厅、书斋、刘显潜居室、家庙、校场坝,部分城垣、炮楼及法式建筑各一栋。
3、何应钦故居
何应钦故居地处贵州兴义城南部45千米的峰林、石林之中的集镇泥凼,是已故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行政院长何应钦先生的故乡。1890年4月,何应钦出生于镇南一幢木结构中式房屋内。房屋原系普通民居,是何应钦之父于1874年修建的。后随着何应钦职级的不断升迁,其家人先后改建加高了三次。
为了配套,又新建两幢厢房,最后成为巍峨高大、宽敞明亮的一楼一底标准的三合院建筑。楼房中的石柱、石凳、石缸、石壁,雕龙画凤,刻制精细;墙上镌刻的“鱼跃鸢飞”,书法精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4、南笼古寨
南龙古寨是一个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一个典型少数民族寨子,该地较完整的保存了布依族的生活习俗及生活文化,寨中仅有百余户人家,依旧居住在原始的吊脚楼中。
南龙古寨位于兴义市巴结镇的万峰湖畔,是—个美丽迷人的布依古寨,这里民族风情浓郁,原汁原味的民族习俗和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使它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正在成为一个旅游热点。
这里的八卦寨、点将台、演兵场,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历史之谜。360多棵古榕树,有传说故事的便有160多株,有独树成林,树搭桥、树根井等,引人入胜,让人流连。
5、鲁屯古镇
鲁屯古镇地处兴义市的东北部,是一个具有6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居住着汉、布依、回、苗、彝等多个民族,据省文物考古专家调查考证,鲁屯早在殷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坐落在兴义城南4里的下五屯,为原贵州省省长刘显世,滇黔边务督办刘显潜的故里,庄园由中西合壁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忠义祠、花厅、宗祠、书斋等各一栋,宏伟壮观。至今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原宗祠现为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博物馆。可在兴义市内坐公交车到下五屯,票价1元。望采纳!
兴义十大旅游景点有: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万峰林、马岭河峡谷漂流、贞丰三岔河、下五屯、兴义刘氏庄园、兴义机场、坡岗自然生态保护区、何应钦旧居、龙开河景区。
1、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
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包括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三部分。中心景区距兴义城区6公里,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景区内瀑布群,中心景区内的3 0余道瀑有的壮如银河缺口,有的柔弱若婀娜仙子。
瀑群凌空而降,飞珠溅玉,阳光下的道道彩虹,与深谷幽境相映,置之其中似人若仙。景区内由于“千泉归壑,溪水溶浊”的作用,形成的深圳特区谷两壁碳钙堆积千姿百态,似飞禽走兽,加之瀑雾滋润,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2、万峰林
万峰林景区距离兴义市约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
3、马岭河峡谷漂流
惊心动魄的峡谷地缝马岭河漂流,正逐渐成为贵州旅游的一个热点。
4、贞丰三岔河
风景区坐落在纳摩河、者坎河和纳孔河三条河的交汇地带,因而得名。贞丰三岔河风景名胜区(省级)位县境中北部,据黔西南要冲,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台阶,海拨1200米左右。景区岩溶发育,峰峦丛生,盆谷珠串,气象万千。是集幽深、宁静、秀美、粗犷、古朴、神奇特点的高原丘陵山水风光型的风景名胜区。
5、下五屯
下五屯山水迷人,风光旖旎。境内有二狮山,在新屯和科佐屯之间,茂树浓荫、蔚然神秀,中有一小山,状宛如球,被当地人称为“双狮戏绣球”;马鞍山,在纳吉,其颠双峰,形似马鞍,惟妙惟肖。
6、兴义刘氏庄园
刘氏庄园坐落在兴义城南4里的下五屯,为原贵州省省长刘显世,滇黔边务督办刘显潜的故里,庄园由中西合壁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忠义祠、花厅、宗祠、书斋等各一栋,宏伟壮观。至今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原宗祠现为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博物馆。
7、坡岗自然生态保护区
坡岗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风景区东峰林景区内,属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亦是我国同纬度地区地形地貌、动植物物种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8、何应钦旧居
位于兴义市城南42公里处的泥凼乡。旧居分两处,一处在风波湾,一处在泥凼街上,占地10余亩,建筑保存完好,石雕尤为精美。旧居既包涵了大自然与能工巧匠的神奇功力,又从其特殊的一面体现了何应钦非同寻常的一生。
9、龙开河景区
龙开河景区在距兴义城74公里,自1989年鲁布革水电站建成后,形成了一处长达20公里,两岸高约2200米,水深1400多米,蓄水量为1.1亿立方米的高原深谷湖-龙开湖。河面多雾善变,分外妖娆。
10、兴义机场
兴义机场距离兴义城区5公里,以清秀的山峦、奇峰为背景,被誉为“黔西南的第一道风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兴义市
如下:
1、万佛寺
兴义万佛寺建于明嘉靖年间,距兴义市城区15公里,位于城市之东南,与万峰林风景区融为一体,同泥凼石林相衔,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宽126米、高82米,洞中奇观千姿百态,造型完美,堪称洞中精华。
塑有释迦牟尼、弥勒、观音、地藏诸菩萨像,建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殿、藏殿、斋堂、客堂,有僧众锡道场十余人。洞中可容纳万余人,是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主要佛教活动场所,是著名的天然洞穴寺院道场。
2、兴义刘氏庄园
兴义刘氏庄园位于贵州兴义城南的下五屯街道办事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地主、军阀建筑群。
庄园由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南北长36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70亩。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咸丰同治时期初具规模。存忠义祠、花厅、书斋、刘显潜居室、家庙、校场坝,部分城垣、炮楼及法式建筑各一栋。
3、何应钦故居
何应钦故居地处贵州兴义城南部45千米的峰林、石林之中的集镇泥凼,是已故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行政院长何应钦先生的故乡。1890年4月,何应钦出生于镇南一幢木结构中式房屋内。房屋原系普通民居,是何应钦之父于1874年修建的。后随着何应钦职级的不断升迁,其家人先后改建加高了三次。
为了配套,又新建两幢厢房,最后成为巍峨高大、宽敞明亮的一楼一底标准的三合院建筑。楼房中的石柱、石凳、石缸、石壁,雕龙画凤,刻制精细;墙上镌刻的“鱼跃鸢飞”,书法精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4、南笼古寨
南龙古寨是一个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一个典型少数民族寨子,该地较完整的保存了布依族的生活习俗及生活文化,寨中仅有百余户人家,依旧居住在原始的吊脚楼中。
南龙古寨位于兴义市巴结镇的万峰湖畔,是—个美丽迷人的布依古寨,这里民族风情浓郁,原汁原味的民族习俗和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使它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正在成为一个旅游热点。
这里的八卦寨、点将台、演兵场,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历史之谜。360多棵古榕树,有传说故事的便有160多株,有独树成林,树搭桥、树根井等,引人入胜,让人流连。
5、鲁屯古镇
鲁屯古镇地处兴义市的东北部,是一个具有6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居住着汉、布依、回、苗、彝等多个民族,据省文物考古专家调查考证,鲁屯早在殷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船山研究的历史回顾
清末湘人以船山仁与礼能纲维万世,大肆宣传船山、出版船山著作并上请清王朝,使船山入祀于孔庙,并成为明末三大儒。民国的船山被赋予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反对专制主义的武器。同时,民国对船山进行了分学科的学术研究。解放以来,主要从哲学、史学、文学……研究船山,比民国的分科研究更为精细。改革开放后,船山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其标志就是学术上的争鸣开始了。
关键词: 船山;历史回顾;湘人;学术争鸣
纵观一百余年来的船山学研究,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鲜明特征。人们根据他们的政治需要,去认识船山、研究船山、塑造船山。基本上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各取所需,为我所用。正是这种需要,使得船山研究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由各取所需到全面深刻与整体宏观来认识船山,使船山研究真正成为一门学问,一门带有国际性影响的显学——船山学。
一、湘人的推戴,船山走向全国
对船山著作的研究应从清末开始。康熙年间任湖广学政的潘宗洛为夫之作传,“余为船山先生立传贻史馆。以稿授其嗣王生虎止。”(《船山全书》第十六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521,以下凡出自此书,仅注页码)船山个人传记传入史馆。乾隆三十七年,湖南长沙人余廷灿任翰林院检讨,三通馆纂修,为船山写作了另一传记。其时,清政府在进行了一系列文字狱之后,为收买人心,开始收录前人著作。要求各省送呈地方儒士著作,船山之书三十种列入《四库全书提要》。阮元(1764——1849)任职史馆时(约1804年前后)修《国史儒林传》,船山成为清史中一百余儒林中的一员,名声始闻天下。
曾国藩兄弟为船山学的研究开启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就是他们印刷出版了船山著作。曾国藩在《船山遗书序》说:“船山先生注正蒙数万言,幽以究民物之同原,显以纲维万事,弭世乱于未形,其于古者明礼达用,盈科后进之旨,往往近之。”(418——419。)曾国藩以为船山之书就是仁礼之书。自孔孟之后,仁礼已丧失殆尽,直至宋儒才开始恢复,而船山是继宋儒之后的明礼之大仁者。
曾国藩、郭嵩焘等人完成将船山跻身于清初五大名人学者行列的任务,至清末则更跻身三大儒,入祀孔庙。
曾氏兄弟将船山与黄宗羲、顾炎武、孙夏峰、梅勿庵相提并论。湘潭欧阳兆熊认为船山超过黄宗羲等人,“船山先生为宋以后儒者之冠,同时如顾亭林、黄梨洲均不能及。”(576)湘阴人郭嵩焘在向清光绪帝上奏《请以王夫之从祀文庙疏》中说:“我朝经学昌明,远胜前代,而……精深博大,罕有能及衡阳王夫之者。”(582)他还说:“国朝王船山先生通鉴论出,尽古今之变,达人事之宜,通德类情,易简以知险阻,指论明确,粹然一出世,使后人无复可以置议。故尝以谓读船山通鉴论,历代史论可以废。”
让船山陪祭孔子是湘潭人欧阳兆熊最先提出。曾国藩十分赞成,他说:“王船山先生崇祀之说,忝厕礼官,岂伊不思。惟近例由地方大吏奏请,礼臣特核准焉,不于部中发端也。而其事又未可遽尔,盖前岁入谢上蔡,今年崇李忠定,若复继之,则恐以数见轻。且国史儒林之传,昆山顾氏居首,王先生尚作第二人;他日有请顾氏从祀者,则王先生随之矣。”(557)湘潭人赵启霖于光绪三十二年以折《请三大儒从祀折》上奏,第二年(1907年)获准以三人从祀文庙,这可以说是清代船山由默默无闻走上神坛的最后一步。上奏称:“奏为请将国初大儒从祀孔庙,以光道学而崇国粹。……海内咸凛然于圣教之尊,其关系世道人心至远且大矣……尚有三人,核其学行,皆卓然无愧于从祀之典者,则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是也。”(781)
船山由衡阳走向全国,与深层次的恋乡文化情绪密有关。无论是曾氏兄弟还是其他湘人,他们从湖南人出发,从政治、文化上提升湖南人的品位。如郭嵩焘奏稿所说:“湖南自周子敦颐后,从无办从祀成案……应恳天恩,饬下湖南抚臣、湖南学臣查开王夫之学行本末事实具奏。”(583)而刻书的欧阳兆熊则说:“乡人之意,以为湖南之书,须湖南人捐刊为是,其言亦颇近理。”(579)郭嵩焘还在《船山祠碑记》中说:“吾楚幸得周子(周敦颐)开其先,而自南宋至今,两庑之祀,相望于学,独吾楚无之。意必有其人焉,而承学之士无能讲明而推大之,使其道沛然施显于世,若吾船山王先生者,岂非其人哉?”(584)
二、民国时期的船山学——民族革命的理论依据
从清末开始以至进入民国,国民政府及湖南籍人士,继续对船山著作进行搜集与整理出版,并对船山作全新的认识,他们以船山思想为武器,进行一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那就是推翻专制主义皇权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国。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本部宣言》中说:“盖吾族之不获见天日者二百六十余年。故老遗民如史可法、黄道周、倪元潞、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诸人,严春秋夷夏之防,抱冠带沉沦之隐,孤军一旅,修戈矛于同仇,下笔千言,传楮墨于来世……奉先烈遗志,报九世之仇,为争自由争人道而死者,实一千二百万人。”
为了推翻满清王朝,革命党人利用民族矛盾,激起汉民族广大人民的义愤,掀起革命高潮,在《东方杂志》中发表大量革命文章,借用了船山民族主义并注入革命思想,用夫之民族观来诠释革命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创办于1904年的《东方杂志》,创办于1909年的《国粹学报》其办刊的宗旨就是“保种、爱国、存学”,刊登船山的文章与船山画像,宣传反清。章炳麟说:“当秦汉以后,中国之君而犹若是,况异类乎彼弃其戈壁,而盗居吾膏腴,则践人土地。彼舍其麋鹿雉兔,而盗食吾菽杰,则食我毛也。”(786)
章炳麟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说:“夫中国吞噬于逆胡,已二百六十二年矣,宰割之酷,诈暴之工,人人所身受,当无不昌言革命。”(801)当时湖南人如杨毓麟、杨度、杨昌济、蔡锷之辈,莫不大言新湖南、盛赞船山“惟有船山一片心,哀号匍匐向空林。”其名言为“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808)
这种民族主义,不仅在于驱逐满清反动政权,也在驱逐西方殖民主义者。杨昌济就说:“王船山一生卓绝之处,在于主张民族主义。以汉族受制于外来之民族为深耻极痛。”“然所谓外来民族如英、法、俄、德、美、日者,其压迫之甚,远过于汉族前日之所曾经验。故吾辈不得以五族为家,遂无须民族主义也。”(816)提出以五族为一家,反对西方殖民主义。
真正将船山作为一代学者来研究,应当是梁启超。梁启超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写《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就专门从学术上论证船山,这可以说是让船山由曾国藩等的儒家仁义礼智之儒士转向学者的起点,开始了真正的船山学术研究之先声。梁启超研读船山著作,从学术的角度来认识船山,他将船山列入新旧学派的过渡者五人之一,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习斋、刘继庄。
梁启超在1924年之际写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则认为船山的贡献主要是哲学的。他受谭嗣同影响,也应受其师康有为的影响,康有为就说过:“王船山终身不剃头,发挥正蒙及通鉴甚精,以心学之儒而转为经学之师。”(710)康心中的船山是儒士,是经师。谭嗣同说:“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其下小注云:“文至唐已少替,宋后几绝。国朝衡阳王子,膺五百之运,发斯道之光,出其绪余,犹当空绝千古。”(同上712)谭心中的船山是思想家,其思想之震憾人心空前绝后。他的《仁学》一书,谈天理人欲,都不离船山,说变法、谈改革也不离船山。其曰:“王船山曰: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从发见,最与《大学》之功夫次第合;”(721)又曰:“故衡阳王子有‘道不离器’之说……故变法者,器既变矣,道之且无者不能终无。”(715)成为康梁变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船山学社》的成立,《船山学报》的发行,一些著名的报刊,如《国粹》、《国粹学报》、《民报》甚至《小说月报》都在大肆宣传船山。特别是《船山学报》,更是专门期刊,对于传播船山思想与船山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立《船山学社》与《船山学报》的浏阳人刘人熙为 清朝 进士,地方大员,他早在光绪九年(1883)就盛赞船山,倾向改革。他说:“自程朱之后,未有盛于衡阳王子者也。”(875)辛亥革命后于湖南任事。他于民国三年在长沙创船山学社,任社长。民国四年出《船山学报》,虽然仅出八期,但对于推动船山研究起到重要作用。为什么要创立《船山学报》,他说是为了忧中华民国而作,也就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忧中国可能之亡,“欲免奴隶牛马之厄运”。而“船山之学,通天人,一事理,而独来独往之精神,足以廉顽而立懦,是圣门之狂狷、洙泗之津梁也。” “愿广船山于天下,以新天下,”“以新吾湘”(872——874)在此他提出一个新名词,即船山之学,后来演变为船山学。熊十力大约于1918年写作《心书》时,称“遂名船山学”。(981)王永祥1934年写作的《船山学谱》也提出此名。使研究船山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民初船山学社的创立,开启一代学者对船山学术的真正探讨。如果说梁启超仅仅是个人之研究,则船山学社就是一个群体,一代哲人。他们所做的是对船山的广泛而全面研究。民国期间对船山研究的最大贡献就是将船山作为一代学者,进行分学科研究。
蔡元培先生在《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中谈到西方学科分类对中国影响,举谭嗣同为例,谭认为“算学虽不深,而不可不习几何学,盖论事办事之条段在是矣。”“格致虽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舆、全体、心灵四学,盖群学群教之门径在是矣。”于是蔡认为“那时候西洋输入的科学,固然很不完备,但谭氏已经根据这些科学,证明哲理,可谓卓识。”(887)
将船山学划分为不同学科进行研究,使船山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梁启超写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新史学》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方面,他称自明亡以来是新旧学派的变迁,另一方面,他称船山之学主要是哲学的。“西方哲家,前此惟高谈宇宙本体,后来渐渐觉得不辨知识之来源,则本体论等于瞎说,于是认识论和论理学成为哲学主要之部分。船山哲学,正从这方向出发。”(739)
与梁启超同时的胡适认为船山是中国的尼采。当然,民国期间,最著名的哲学家与儒学家要数熊十力了,他的《心书》、《新唯识论》、《原儒》等书,莫不大讲船山。他说:在对人生认知之初,十分烦恼,后来“乃忽读王船山遗书,得悟道器一元,幽明一物,全道全器,原一诚而无幻;即幽即明,本一贯而何断?天在人,不遗人以同天,道在我,赖有我以凝道。斯乃衡阳之宝阀,洙泗之薪传也。”(981)他在解释《张子正蒙·大心》之后一段小字说:“汉以下,有哲学天才者莫如横渠,船山。船山伟大,尤过横渠矣。其学问方面颇多,犹未免于粗耳。”(990)与熊十力同代的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孔家哲学史(提纲)》也讲王夫之。称“王船山庄子解具有卓识高见,非其他注解可及者。”(1002)
民国学者,除从哲学上认识船山外,主要从经学、史学、民族观上认识船山,而其它如伦理道德、宗教、经济、军事、美学、法学、文学、艺术、阶级、政治、教育等等则少有涉及。然而并非没有论及,只是远远不够而已。
民国之际,船山思想是中华民族振兴之武器,是反对专制主义的武器,也是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武器。同时,某些学者在与西方学术进行对比之际,盛赞船山学术之伟大,学习与研究船山,成了爱国主义的产物,成为抵抗西方侵略中国的思想武器。民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界极为活跃的时期,对传统文化的不满,对现实的不满,种种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之言论喷涌而出,船山思想得以升华。
三、解放以来的船山研究
1949年以来的船山研究经历了几起几落;但基本上是围绕政治需要展开的。六十年代之前的船山研究,除了继承民国以来分学科研究之外,要在与马列主义的理论及政治需要相结合,文革中更是为政治需要而塑造船山。
六十年代之前,船山研究基本上在哲学领域的唯物论、辩证法;而且注重于哲学范畴与哲学体系的分析。
首先有嵇文甫先生1962年出版的《王船山学术论丛序言》,他自称在此之前的1935年就写作了《船山哲学》一书,提出船山哲学分为性理哲学与历史哲学两部分。所谓性理哲学,是天人、性命、体用、动静之类;嵇先生称为天人性命论;次则理势常变博约论,即理与势合,常与变合,动与静合,体与用合,博与约合。而他的历史哲学,指古今因革论,朝代交亡论、华夷分野论。他认为船山并未完全脱离天理论即神意史观。他的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用发展的眼光、相关性与整体性、客观的外在势力与偶然中的必然性。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则认为船山哲学之一为唯器论,其二为唯用论;他说:“船山体用道器之辨,犹之此后习斋、东原绪人理气之辨也。”“唯船山主观化而渐得其原,其论尤精。”1098面他特别推崇船山论性最精之处,在日生日新之化言等等,对于船山的政治理想也有所论及。
另一位哲学大师就是冯友兰先生,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十九章,标题为“后期道学的高峰——王夫之的哲学体系”,说王夫之认为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是无须论证不言自明的,对王夫之关于哲学上的“有”“无”、“动”“静”“形上”、“形下”,认识论,知行观、性与命、辩证法进行全面分析,还对船山的历史观进行了探讨,基本上将当代哲学上的重大问题与船山著作一一对应起来。
侯外庐的船山哲学提出一系列船山哲学范畴,诸如运动、变化、物质、实藏、思维与存在,也讲到道器、人性、认识能动性等等。基本上是以当代哲学上的重大问题来对应船山。
现代哲学大师如张岱年、任继愈与萧■父等人,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船山的哲学思想,如张岱年、任继愈两先生都讲船山的唯物论,张还认为要正确评价船山在认识史上的贡献。而任先生则认为:“王夫之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他在自然观、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等方面都有所发明。”(1329)他认为船山提出了历史发展进化的观点,理势合一论;
文革中的船山就是法家,文艺理论家。而哲学方面有辩证法、进化论、理势论与一分为二之类。萧■父则提出船山的矛盾观中有分一为二与合二而一的思想,历史观中的理与势合一论等等。
四、争鸣——船山研究的新起点
船山学术研究上的分歧,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就船山是否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分成两派,可算是一场真正的学术之争。
侯外庐先生《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中国早期启蒙思想》(1956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将王夫之列为第一个启蒙思想家。“夫之具有资本主义启蒙期的思想因素,对于中古不求徵知的烦琐哲学攻击不遗余力。”[1]
萧箑父与许苏民合著的《王夫之评传》(2002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弁言》中说:传主是“极其丰富、思想博大渊深的一代启蒙大师。”
蔡尚思先生于1982年召开的国际船山学术研讨会后,写作了一篇提纲,(历史论文 )从三点上认识船山,一称船山代表中小地主,是进步与保守并存;二、船山是儒家而不是法家或别的家;三、其思想价值方面,既肯定船山不是如某些所说的过分夸大船山。“王船山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最大贡献而占重要地位的是:对于古代唯物主义的集成与对古代辩证法有所发展,起了进步作用。而他以反对清朝贵族的民族压迫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当时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尊孔读经、以礼为中心,以君臣为大伦,同起义农民死不两立,则王氏与二曾(曾国藩兄弟)却完全相同。”(1244)因此,蔡先生否定船山是启蒙思想家,船山“不可能具有近代反封建传统的思想,因为只要是封建传统思想家,就不可能是启蒙思想家。”(1255)
张岱年先生也认为船山不是启蒙思想家。“明代末年,中国社会中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微弱的萌芽。这种萌芽是不是在王船山的思想中也得到了反映呢?……我们不容易肯定他的思想与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多少关系联。但他在接受传统的重家抑商的思想之余,也看到了商人的重要,同时更强调了金钱的功用。”“王船山生长在湖南内地,他的思想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太多的关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1259——1260)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学者并不赞成此说。“在以往的学术论争中,著名的思想史家蔡尚思先生对王夫之思想的研究无疑也值得效法。他认为,要全面理解船山的思想,就‘必须踏实于历史,遵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导,全面掌握有关王船山的事迹及其思想的资料。’由此,他排除干扰,始终将船山‘生平事迹’放在鼎革过程中去考察,进而结合王氏的著述实事求是地诠释,既肯定了船山在阐述阐发古代唯物论与民族观上的贡献,又指出其维护纲常礼教等主张的局限性,得出了‘王船山不是地主阶级反对派,更不代表市民思想,而是封建传统思想家’的结论。谭其骧先生为此书作序时,称其对船山思想做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2]
学术研究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没有学术争鸣,学术研究必定会走进死胡同。总观清末以来的船山研究,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的微言大义式的章句之学,为我所用之风盛行,这种学风尚需从根本上加以改正。
参考文献:
以上括弧所引书目由船山全书编委会编,见《船山全书》第十六册《传记·年谱杂录·船山全书编辑记事》,岳麓书社出版社,1996年版,故仅于文中注明页码。
[1]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 ,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07——108页。
[2]孟广林:《 唯物史观与思想文化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 2003年第3期。
视情况而定。毕业论文被学校公开违法与否是视情况而定的。毕业,汉语词语,意思是学生在学校或训练班修业期满,达到规定要求,结束在本校学习的课程,也可以引申指小结、休止。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继庄传》。
田氏政权在乌江流域黔中地区的统治可以追溯到隋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刺史,止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 统治时间长达831年之久。开皇二年(582),乌江下游的彭水(黔中)包括今黔东北一带,处于湖广、四川交界的“两不管“的地方,山峦起伏,地势险峻,交通极为不便,历史上称之为“蛮夷之地”,加之,“夷苗屡叛”,人民生活贫困并难以安宁。为了黔中“蛮夷之地”的治理,隋朝皇帝苦于无计可施。此时,大臣苏威保荐田宗显为黔中刺史。田宗显与子田惟康(田世康)到任一年多,黔中大治,政通人和。隋文帝大悦,于是封田宗显为国公节度使。后来,白莲教金头和尚任则天举行农民起义,朝廷再次调遣田宗显前往征伐。战争胜利后,田宗显奉命管理黔中一带,接着,又被加封为 宣慰荣禄节度使金龙护国公,子孙世袭。由此,田氏确立了对乌江流域的黔中包括黔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唐初太宗统治时,二世田惟康世袭为黔州刺史,因为平叛有功,又加封为黔潭二州节度使。三世田阳明平“贼”有功,授都督府大总管一职。四世田克昌能以恩威服夷,接受义军兵马使。经过田氏十多代人的努力,乌江流域的下游的治理已见成效。但今贵州境内的广大地区,虽然均为 黔中田氏政权所管辖,然而,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人民生活仍贫困而不能安宁。直到宋代大观元年(1107),田宗显十四世孙蕃部长田祐恭入朝内附,愿为王民,始建思州治。田氏政权重心已经开始从黔中的彭水移到黔中的务川,据史料记载:思州之名始于唐代,唐武德年间,有因务川当牂牁要道而设务州的记载,属于羁縻州。贞观中,又以思邛水之名改为思州。又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思州辖有务川、思王、思邛三县,设址务川。政和八年(1118)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3县。宣和元年(1119),田祐恭以镇压贵州境内少数民族有功,加封贵州防御使(贵州之名始于此),赠封为少师思国公。宣和四年(1122),废州县,改务川县为城,邛水、安夷2县为堡,属黔州。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复置思州和务川、邛水、安夷3县,为羁縻州,州治务川,仍属黔州。至此,黔东及黔东北才得到有效治理。之后,无论是羁縻或经治思州,都是田氏为知州,田氏世为思州守。进入元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推行土司制度,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思州田谨贤以地归附,乃置万户府。后改置思州军民宣抚司,隶湖广行省。元至正间,田氏族属镇远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据其地以献农民起义首领的明玉珍,创设思南道都元帅府,其慰徙治都坪,而思州分为二矣。元顺帝至二十五年(1365),元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归附,朱元璋仍置思南宣慰司,田仁智仍为宣慰使;朱元璋改思州宣抚使为思南镇西等处宣慰使司,以田仁厚为宣慰使。下辖务川县、镇远府及十四州、五十二长官司。其地域“以今之地域观之,大致东起湖南永顺、保靖,西迄贵州务川、凤冈、施秉一线,北达四川酉阳,南至黔南荔波、从江,几乎占有贵州的三分之二兼及湘西之一部,地域辽阔,远远超出唐宋时代的思州(1)”。元代是思州田氏地方政权管辖范围最宽、级别最高的大土司,难怪明初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初期还说:“两广覃黄,思播田杨”,即指思州田氏、播州(今遵义)杨氏,势力之大也、强也。思州宣抚使在元代就分为思南宣慰使和思州宣抚司,故民国《贵州通志》卷6前事志曰:思州“自龙泉坪徒宣抚司治清江郡,因此称为思州,而改称故思州为思南”。可见,元至元时期(1264~1294年)思州田氏政权就一分为二了,其中一部分已迁入今思南。明代,思南宣慰司辖有水德江、蛮夷、沿河佑溪、思印江、朗溪、镇远溪洞金容金答、施秉、偏桥、邛水十五洞(团乐、得民、晓爱、陂带、邛水五长官司)、臻剖六洞横陂等处、铜仁、省溪、提溪、大万山、乌罗、平头著可、溶江芝子坪等17个长官司,加上思州宣慰司的地方,就相当于今天的岑巩、玉屏、石阡、凤冈、黎平、锦屏、从江、榕江、德江、沿河、印江、施秉、三穗、镇远、铜仁、江口、万山、松桃等县和重庆酉阳部分地方。这些地方与四川、湖广相邻,地处要冲,自元代以来,为湖广通往云南的驿道干线所经,有水陆通往四川、湖广,又是川盐入黔孔道之一,流寓以四川、陕西、湖广、江西为多,经济较为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价值。至此,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为贵州四大土司中的两大土司,思南、思州(今岑巩)分别成为黔东北和黔东的两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改土归流的直接发生地,其辖大片土地也为贵州建省奠定了地域基础 。田氏土司自战国至汉至周,均是黔中地或思州之地的一大望族。 从《太平御览》的记载知:“涪陵蛮时,有冉氏,何氏、田氏。聚落最盛,大者万户,小者千户.....太和十七年(493),蛮帅田益宗率部曲四千户内附。”面对蛮夷地,土地之宽广,人烟稀少的黔中,能拥有四千户的民众,确实不易,这足以说明田氏系望族,拥有很大一片疆域。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内附周,建德三年(574)改奉州为黔州。”《沿河县志》载:“随文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刺史。”又根据民国《沿河县志》引《田氏宗谱》载:“随文帝开皇二年(582),黔中夷苗屡叛,大臣苏威保奏(田)宗显为黔中刺史,同子惟康赴任年余,黔中大治,文帝诰封为国公节度使之职。旋陕西天鹅山白莲教金头和尚为乱,调宗显往征,兵至天鹅山与贼战,贼败奔四川、成都。宗显追至,贼复败走渝城朝天门,潜往小河,追及复战,贼又败。兵至漆地安营,访贼至石马,问往民何地,民以石马即庸州答之,宗显详观地形,山环水抱,下居焉。迨贼授首,奉命镇管黔中思州十八堡,沿治四十八渡。旋加封为宣慰荣禄节度使金龙护国公,子孙世袭宣慰职,军民两管。”依据《元史》、《明史》、《贵州通志》、《思州府志》、《思南府志》、《镇远府志》、《沿河县志》、《铜仁市志》、《岑巩县志》、《田氏雁门堂记》等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五年七月初七(1365年7月27日),授思州军民宣抚使兼湖广行省左丞,以武功靖乱,加朝烈大夫,管古州八万军民事的田仁厚,派遣都事林宪、万户张思泉首先纳款,随即将田氏世守的二府、十县、三十四州(长官司)地方图册献纳明朝朱元璋。
田完,直系族谱现于山东聊城市道口铺办事处田庙村!
田完。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圣王后人——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陈完时,陈国宜公杀太子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己,便逃于齐国。陈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就任命其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就以采地为氏,称为田姓。他们尊田完为田姓的得姓始祖。 田姓来源有五1.田姓出自陈氏,为陈胡公陈满之后。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之子陈完因陈国内乱,到齐国后改称田氏。有说被齐桓公封于田地,以地为氏称田氏。 2.出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有辅佐惠帝之黄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诸侯,被杀。其子黄子经为避祸改为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一带,后世子孙也以田为姓。 3.出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国征西将军钟会,字士季,钟繇次子。他助司马炎灭蜀后,打压邓艾,又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但事情败露,被士兵乱箭射死,年仅40岁。留在钟繇故里河南长葛的钟姓怕受到株连,从繁体“锺”字中抽出“田”字来作为自己的姓。所以,钟繇死后葬于颍川长社的故里,如今仍叫田庄。 4.出自官名。田,即甸,应是商王派驻都城以外农垦的职官,职赋田事,因以为姓。卜辞中有记载,田官为朝廷管理和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因官成氏。春秋时,晋国有田苏、宋国有田丙、鲁国有田饶、魏国有田子方、燕国有田光。 5.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土家族,其有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完之八世孙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史称田和代齐。可见田姓是以齐国首都山东临淄为发祥地,从这一时期活跃于政坛的田姓人来分析,田姓在先秦时期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传到田和重孙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他田姓开始向西、北之地逃难。不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而动,有八人裂地称王,煊赫一时,但不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在强迁之列,后发展成为京兆一带望族,后来,田姓各族又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从汉代开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带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田姓避乱南迁,可以说田姓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亦有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天津等地。唐代宗时,有田承嗣被封为雁门郡王而落籍当地。宋代以前,田姓主要在中国的北部和中部播迁。河南田姓的开基始祖是宋代的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开基祖为虢州团练使田令芳。此际,田姓开始有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为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长汀,滋茅子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后徙大埔,为大埔开基始祖。传至田文长时,兄弟五人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长次子法聪、三子法盛移居广东惠来。明清之际,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从清代中叶开始,闽粤田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如今,田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当代1167【全国】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国)日子宽六修 民国元年(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地。 1168【全国】田姓族谱一卷 民国元年(19l2)续修 钞本 湖北来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一卷谱馀 五卷(民国)田中玉修 袁绍昂编 民国十三年(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一卷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国)田弼臣纂 民国六年(1917)荆茂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爱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正德元年。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田成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国间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紫荆堂木活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国注:一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荆茂 堂刊本 南开大学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不分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守正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有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五丰堂木活字本 日本美国 注:一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张美翊纂修 民国四年(19l5) 凤 堂木活字本 北图 北京大学北京师大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浙江图 注:田子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一年。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不分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正十年(1732)写本 一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一4) 1180【河南开封】田氏家谱不分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年(1851)德蔚堂刻本 一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1【河南开封】田氏家谱不分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德蔚堂刻本 一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2【河南开封】大梁田氏家谱一卷 (民国)吴兰孙续修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国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年(1876)补修 民国七年(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年谱》不分卷。 1184【湖北】长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年(1881)木刻本 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长阳天池口田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年(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长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次一卷 田裕珍纂修清咸丰十年(1860)紫荆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年。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地。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田稷开修 田才成纂 民国四年(1915)鹰门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地。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一9、10一14、17) 1190【湖南】醴陵头田氏河分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一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一卷首三卷末 一卷 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一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出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明宣德三年(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一克纂清同治十一年(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田广湘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活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年(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1.田氏第一个祖先是胡公满十世孙陈完。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妫满为陈侯与公爵同等,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陈完时,陈宣公杀太子御寇,陈完逃于齐国。陈完为人谦逊有礼有贤名,齐桓公赏识他,就命他管工程的官并封他田地。陈完为隐姓氏而改称田完。
2.有多种起源。
(1)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之邑许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许田,是春秋时期周王朝设置在鲁国境内的一个专门用地,是由周公旦所规定的用来进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时,各诸侯国君和百官们所住宿和举行重大典礼之地。
(2)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虢国之邑桑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桑田,是西周时期虢国之邑,因盛产桑蚕和丝纺织业发达而著称,位置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东北部地区。
3.族谱
(1)田氏族谱五十卷,(明)朗盥纂,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2)田氏续修族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鸿门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田氏名人:
1.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
2.田因齐,战国时齐国开明国君,史称威王。他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招纳学者,百家争鸣,便齐国极一时之盛。
3.田汉,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