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的范文

发布时间: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的范文

小学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随着社会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更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待遇和社会地位。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 范文 ,谢谢你的阅读。

小学教师 教育 科研浅见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 反思 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 教学 方法 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 经验 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 广告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 总结 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教师的期待魔力 摘 要: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查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识与期待。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基础,是学生创新的前提,能够让学生扬起进步的风帆。教师的期待也要把握分寸,不能进入误区。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赏识教育 期待 创新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怎样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在工作中探讨得最多的一个话题,有不少人已在此领域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更多的人还在不断地探索。 听过一个 故事 ,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回母校向师弟师妹们讲述自己的奋斗史,问及他考上清华的秘诀,他说自己的老师曾在走廊上对他说:“一看就知道你是考清华的料。”就是这句话,一直激励他不断进步。也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肯定与期待发挥了巨大的魔力,让他信心倍增,最终让他的老师成了“预言家”。老师一句简单的话却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在学习实际中,则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期待。 一、教师的期待让学生如虎添翼,是学生进步的基础 学生永远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宝藏。无论是在重点学校,还是在一般学校,尽管学生的基础不一、能力不同、潜力不等,但他们都是具有开发的潜质的。进一步说,学生永远是一道风景线。无论学习基础如何,家庭状况如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风景,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认知自己,展现自己,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的期待如星星之火,能让学生燃烧起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热情。 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学生尚未认识到的潜能,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健全良好的心理,从而让学生鼓足勇气接受挑战,充满底气地面对学习,树立必胜的信心。 我班有一学生,各方面素质不错,但自信不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有意无意地表扬他,给他讲名人成才的故事,让他慢慢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他的可塑性极强,成绩直线上升。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各方面不断地挑战自己,学习功课之余,他还参加了全国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让他进入到了一种良性循环中,自信心日益增强,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2011年他参加西安交大少年班的考试,名列全国第二十八名。由此可见,教师的期待、教师的赏识是学生赖以进步的基础,是学生前行路上的领航灯。 二、教师的期待让学生激发潜能,是学生创新的前提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困惑,并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教师的期待在此体现为,在讲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总结知识时不断追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 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 日本本田公司很重视发现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发现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并且把这种管理方式坚持了60年之久。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但是本田公司的管理层却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说:“当一台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机器是由于什么原因不能正常工作的,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迅速解决问题。” 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甚至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对于学生在发现问题方面的成绩,给予高于其他任何成绩的表扬,使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学生不再满足于发现小小的问题,而是在思索中不断创新。他们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在学校科技节上,他们进行了科技创新的演讲,还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成果。 三、教师的期待让学生享受公平,扬起共同进步的风帆 在我校,我隐约感受到了这种“期待”的魔力。我任教初一年级的语文。据了解,初一年级根据成绩分成特色班和普通班教学,每个班级大概50名学生。所谓特色班,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具有何种特长,而特色班又依据成绩而划分为A、B班。 每次批改作业和试卷后,我都禁不住感叹:A、B的差距怎么这么大。一般的单元测试,A班不及格的学生数一般只有1个,而B班则是9个左右。平时的作业,A班学生普遍比B班学生完成得好,这个“好”字不仅体现在正确率上,而且体现在完成态度和字迹上。 班主任对A班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有时候批评某位同学会用到以“你是A班的……”开头的 句子 ,言下之意是:你是A班的,你就应该比B班的学生做得好;你是A班的,你就应该是B班学习的榜样;你是A班的,你就不应该干出这样的事儿……总是,你是A班的,你不是B班的。教师的这种期待着实有他的魔力。于是,我看到A班真的和B班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仅体现为试卷上的那几个数字,而且体现为学生不一样的 学习态度 与学习动力。同样的错误,A班同学犯可能不值得原谅,而B班同学犯似乎就情有可原。于是那些躲在B班的学生似乎找到了保护伞,“反正我是B班的”,实在有破罐子破摔的隐患。 以上的事实无非说明,老师的期待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自己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而老师的肯定与期待则在他们明白“我是谁”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学生一种期待,而不是一种忽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的高度。 我想,对于每一个学生,教师都应给予一定的期待,都需抱有一种信念:这个孩子的潜力远不在此、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并把这种信念化为一种期待,以此激励学生进步。一个好的老师是一个淘金者,在沙子中发现学生的一个金子般的闪光点,然后扩大化,用这一个闪光点去照亮学生的一生。 四、教师的期待也要把握分寸,不要进入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期待要符合实际,不切实际的期许会适得其反。当学生考试失败时,对他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使学生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学生进一步的失败。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考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分和名次,失败时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进步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要量体裁衣,了解学生的能力,只要他尽力了就该适时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会一直生活在阳光下。 班上有一位学生,是从东莞转过来的,由于两地教育存在差异,刚来时他根本适应不了学习节奏。当他能适应新的环境时,我就及时地肯定他的适应能力,并期许他一定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虽然这位学生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地落在后面,但他的 学习 方法 已有了起色,对比刚来时的自己,成绩已是大有进步。所以,他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对学生的赏识、期待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接纳与欣赏,而这种接纳与欣赏是建立在“不与别人比较,尊重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独特的”基础上的。 最后,赏识不等于不批评。赏识的核心在于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包括相信孩子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并承担责任。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严肃指出,但同时可以告诉他,相信他是一个知错能改,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关爱每一个学生,成长每一位学生,那么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真正的“伯乐”。 参考文献: [1]江珊.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新华出版社,2009.1. [2]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无忧,2011-1-12. [3]周弘.赏识教育.周弘讲座,2009-10-14. [4]艾苹著.宋鸣高译.我怎么在美国上学.2011.3. [5][德]卡尔・威特著.刘恒新译.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2004.08. 看了“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 2. 幼儿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3. 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论文 4. 幼儿教师职称论文发表(2) 5. 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论文(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小学教师的评职称论文范文篇2 谈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对待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引言 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是贯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方针的根本。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已经得到了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应该以培育学生体育素能为本,从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着手,为加深小学体育教学发展。 二、关于体育学习困难 从概念上来说,“学习困难”又可以说是“学习障碍”,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困难生,是排除身体障碍、智能障碍以外,各方面发育正常,但却仍然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他们之中往往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恐惧体育,难以跨越这个坎。在教师一定的技能指导下,也会克服学习困难,达到预期效果,其可塑性强。体育,应该被赋予活跃、快乐、运动的象征,但在小学阶段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大量存在?教师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科学的指导,为体育教学作出贡献呢?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重点。 三、探究体育学习困难现象的发生 体育课程的开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户外进行的对体育基础素能培育的过程。学习的主体相对于 其它 科目来说,更大程度的倾向了学生。学生的主观因素是影响体育素能发展的关键,但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重要因素,教学方式不当将直接导致学生体育素能不达标。接下来就从师生两个角度分析体育学习困难现象发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在教学 经验 的引导下,造成学生体育学习困难通常是由体育意识不强、意志力贫瘠、个人自卑情绪与体育学习的焦虑这四个大致因素引起的。体育意识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意识力发展还不够,往往还意识不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没有主观上相对明确的体育学习动机;其次,多数小学生意志力还比较薄弱,没有强烈克服困难的欲望,当遇到有难度的体育动作时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像小学四年级的跳山羊活动中,部分女生根本不敢尝试,更谈不上挑战;再者,学生自卑情绪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优势,会一定程度夸大自身的缺点,从而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最后,学生体育学习的其它焦虑主要是体育活动与课程学习上的矛盾。在应试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学生自身压力加大,会产生体育耽误学习的错误认识,认为体育活动不如课程学习重要,这就导致了体育学习不达标。 (2)教师影响因素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心理偏差。尤其是在一些实习教师或年轻教师身上,他们认识不到整体教学的意义。往往会偏重于对体育优等生的关照而忽视会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指导,这就导致一个整体中体育差距越来越大,综合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另外,教师的实际要求过高或者自身能力差都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在乡镇等相对偏远的地区,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往往不够,不能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状况,脱离现实制定相对完美的教学计划。再加上体育示范如果不标准,就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流失,进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厌倦、恐惧等消极情绪。 四、加强小学体育困难生发展 学习困难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双方向的,所以其改进 措施 也应该是多样的。针对小学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大教学力度,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体育教学整体能力。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科学的教学目标不单单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还能有助于通过科学的任务完成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成就感。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创设行为目标,比如在投篮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篮框是行为目标,肩上投篮投中是最终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有序的活动中找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同时一定难度的目标训练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从而建立起足够的学习信念。 (2)建立积极的评价体制 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心理负担相对较大,积极的评价机制最终目的就是在言语、关怀上对其作出激励。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尝试,突破心理防卫,消除课堂上的恐惧与不安,并积极对学生进行目标调整与指引。像在跳山羊活动中,女生的心理压力要大于男生,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女生的鼓励。通过简明的语言或举止来帮助学生完成活动,消除女生的不安情绪。 (3)发挥小组合作教学,带动体育氛围 通过小组机制发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中少不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爱玩”天性,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体育学习的价值,发现体育课程的意义。同时,借助分组练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班级意识,树立起责任观念。 五、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面对体育困难的学生,绝不容许忽视。这部分学生是带动课堂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究发现小学困难学生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措施,为体育教学开拓新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 1.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2.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3. 小学教师晋升职称总结范文 4.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例 5.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

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欢迎阅读。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

1、职称论文的标准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字、[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2、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

一、标题:

职称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二、正文: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

三、参考文献: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

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师院校还没有把教育实践真正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职前教师培养依然遵循的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要正确理解其专业意义,科学地建构实践类课程体系,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地进行实施与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实践类课程 改革

近年来,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批评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小学教育专业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虽然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教育实践问题却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导致职前教师出现专业情意淡薄、实践性知识积累不够、对实际教育教学体验不足、工作适应期延长的严重缺陷,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突破这一瓶颈是当今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正确理解教育实践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将它与教育实习等同起来,这主要缘于教育实习一直是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学的唯一机会。但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理论与实践断裂的培养模式已遭到广泛的质疑。

小学教育专业植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程度较高,即能尽快胜任教师工作并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即教育实习”的传统观念,在师范生进入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做好教师意识和专业精神、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在教育实习之后,也应让师范生有机会反思、纠偏补漏和再实践,从而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活动场所看,不仅包括在小学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且包括在师范院校内和其他教育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看,不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务的教育实习,而且包括任务相对单一的教师基本功练习、教材研习、教育教学技能练习、教育科学研究研习、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从活动方式上看,应包括合作研讨、观摩(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参与竞赛、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应包括集体性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和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从组织管理看,除了有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有师范生在学校教师引导下自发的实践活动。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专业意义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教师教育课程是形成教师双专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类。教育实践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同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种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中小学教育活动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理论性;2.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相对应的,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与教育现场。离开了教育实践课程,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就是句空话。因此,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实践课程具有核心价值;3.小学教育教学就其内容来讲是简单的,但就其教学内容的心理化来说却是复杂的。事实上,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当选择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专业情意培养

专业情意培养主要包括:初步认识小学教育,懂得小学教育的意义;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其专业精神;热爱小学生,愿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师范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向以准教师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现象的转变。课程实施形式上应灵活多样,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请进来。如可以安排与小学教师的交流活动,既要与优秀教师交流,又要适当与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而较有成就的年轻教师交流,以促使师范新生树立起远期的目标和近期可及的目标。

2.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集体建设规划、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2)学生个案研究实践。要求学会帮助“后进生”,学会写儿童个案研究报告;(3)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设计班队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能较好体现设计方案;(4)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级课外活动规划,组织小学生课外活动,符合活动要求。

3.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环节三个方面。

(1)教学基本功。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简笔画等。

(2)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交往互动技能、创设情境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3)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等。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案例研究的撰写。能够选定案例、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2)教育故事撰写。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3)教育行动研究。能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行动研究报告。

5.自我专业特长的培养

可从自身资源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确定几项自我专业特长,如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还如具有初步的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科目的双语教学等。

(二)正确进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要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类课程的结合。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做到见习分散,实习相对集中。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搞好校内教育实践训练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空间的作用。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应该是校外教育实践的主平台。

2.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形式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助教、助研、助管、寝室每日练活动、小学名师讲坛与观摩课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成长协作团、做家教、担任培训(辅导)班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3.考核与评价

(1)将教育实践活动同学分挂钩,适当加大教育实践课程学分比重。

(2)制定教育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

(3)教学基本功实行资格证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项教学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进入教育实习。

(4)评价主体多元化。对每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都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包括小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惠中.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拓展: 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的标准

中级职称论文鉴定包括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几种情况。其认定工作比较复杂,一线教师在理解鉴定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从发表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教学类论文、论著及教材,凡知识类、新闻类、文学类、习题集、辅导材料、工作介绍等类的不予认定。如果是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则有一定字数要求(一般2万字以上)。

要注意发表的论文必须是有正式刊号(含省以上准印号)的教育类刊物,非教育类杂志或教育类的增刊、专辑、论文集、集资出版物及地方报纸等一般不予认定。另外用稿通知、证明一律不作为发表依据。有些杂志看上去牌子很大,刊物元素如刊号等也一应俱全,反而可能是非法出版物,如亚洲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论坛、中国当代教育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中国百年教育、中国教育、当代素质教育、中华教育、中国教育纵横等等,教师不要上当。

可能有的教师说我们怎么搞得清楚?其实,辨别正规刊物与非正规刊物虽不容易,但也不是非常困难,还是有些办法做一般辨别的,比如各省市教育部门主办刊物(如江苏教育、安徽教育、上海教育等),各师范大学学报,各学科专业刊物等等(可参考网上一些政府数据期刊网上所列报刊目录)基本上都是正规刊物。建议教师在这类刊物上投稿。大多数非正规刊物看上去更像论文集,特别是将约稿通知直接寄发给教师个人,标明收费多少多少,一投过去就发表的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建议教师一般不要在这些刊物上投稿。

二、从获奖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评比的获奖,获奖必须有获奖证书或颁奖文件。非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参与的社会学术团体或杂志社组织的论文评比的结果和大会交流的一般不予认定。所以教师在参加省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以外的论文评审一定要慎重,不要看评奖单位头衔有多高,关键是要有本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推荐参加并有相关文件或证明才能认定。越是牌子大的论文评审越要慎重,最好经过当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再进行申报。如果同一篇论文颁奖单位有多个公章时,一般按最低级别单位认定级别。

三、课题的要求比较复杂

一般必须是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本人必须是主持人,规范的课题一般是逐级申报,不能越级批项。如果是本地以外或越级课题,必须经本地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推荐申报并提供推荐部门组织的相关文件或证明等,否则不予认定。参与并承担此类课题子课题的降级认定。

根据标准,未结题的课题不予鉴定。课题材料要求要有规范的课题研究方案、立项文件和主持人证书(或立项通知书);阶段性成果材料;结题(研究)报告、专家鉴定意见和结题证书等基本材料,其中主持人证书和结题证书必须是同一个人。这些材料缺少一般不予认定。

四、关于论文级别的认定大致有:

1,核心期刊: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的核心期刊(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刊物,网上可以查询)。这类刊物认定是从今年开始的,主要为今后申报教授级教师职称作准备。

2,省级及以上或获奖:发表类的如高校学术性学报(只确认校属学报,内部报纸、学报增刊不予认定。若有正式刊号的专业类报刊所刊登的可视为市级)。评奖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奖的论文,一等奖视为本级;其它等次奖依次降级认定。课题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办及省教育厅(省教科院所)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

3,市级认定如市教育局教育类刊物;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一等奖视为市级,二等奖视为县级。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备案或市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等等。

如果上述还不是很清楚的话,也可以和我直接联系,我会提出一些参考建议的。总之,论文鉴定的目的,是公平公正的进行中级职称评审,是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开展科研,所以我还是希望教师不要投机取巧,不要侥幸,更不要抄袭,还是要认认真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形成论文,通过研究使自己真正发展起来。

教师评职称发表论文范文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篇二 浅谈初中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 三年的朝夕相处。我带的07--10届学生们已经各奔东西了。回想三年来的耕耘,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要走出我的视线了,而我又要迎来新的一轮学生。不能停歇,也不能叹息,我只想 总结 经验 教训,让自己在以后的语文 教育教学中做得更好,也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给读我 文章 的人以思考和启迪。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教给学生 语文知识 ,还应该把语文教育教学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成为学生理解文本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成为能够担当建设社会的身心健康的真正人才。 从接受这一班学生起,我就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很重要,想要带领学生学好语文,应该做到教书先育人。我的学生们对我非常尊重,能够赢得学生的这一份尊重,我想这主要得力于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呀,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但是对待问题的看法是多么幼稚呀!为此,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没有讲语文课本。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有计划的人生教育。还记得,第一个星期,我讲了大概十节课,并且写了教案,第一节课我首先讲了人生理想,课的题目是《人,为什么活着》;第二节课,我讲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演变史开始讲,讲到我心目中的师生关系,并且要求学生讨论。第三节课,我讲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并且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第四节课,我介绍了自己,并且要求学生们作 自我介绍 ,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当众发言的机会,所以我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一定要有与人交流的能力,事实证明,这样做,在我们这样的(生源双差)的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甚至是当众说话的能力确实是当务之急。紧接着,我把学生拉到操场上,让学生学会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地站立,让学生体会到意气风发的快乐。虽然第一个星期我们没有学习语文课文,但是我的学生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品尝到了长大的味道,至少我让他们开始思考长大应该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总是利用班会时间,平等的与学生交流,讲述教师工作的不易,讲述人生的意义,讲述生命的珍贵……在我的絮叨之中,我不能确切地知道我的学生听进去了多少,但是,这一届学生在三年之中几乎没有和科任老师发生过火的矛盾冲突,并且很多科任老师反映说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尊重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很有必要总结一下,制定出更切实可行、深入细致的计划,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看新闻,知道了传销这种害人的组织,可是,传销组织者洗脑的技术让我惊叹不已,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了,在这个尊重人权的社会里,不能体罚、强制的时代,给学生洗洗脑,让他们接触正面的思想,教会他们思考是多么重要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让我的话能更深入学生的内心,让我的学生人人都是阳光少年。 另外,我认为蹲下身子看学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很重要。 带这一届学生时,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平常心,试着蹲下身子看学生,不用我的思维模式看学生。 在生活中,我尽量想一想自己十几岁时的思想,放宽要求,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学习之余,指导学生搞演唱会、成立联谊会,让学生青春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当我这样想并且这样做的时候我不再讨厌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我一般情况下也都能谅解,我能感受到学生是可爱的,所以我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发火的度,学生不是成人,对于他们,我不会用鄙夷的目光斜视,因为他们是孩子。当然即使如此,我也不会放过学生犯的错误,可能是职责使然,我仍然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因此我走不进学生的心理,学生对我总是敬而远之。我曾经试着让自己更可亲一点,可是不行,我想,如果我能更可亲一点,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会处的更融洽,学生应该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亲切、宽容,这是多么重要的呀。 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 作文 教学应教会学生先做人后作文。教学生写作文的确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在如何教学生写作文这方面,我曾经下功夫研究过,我认为目前来说,我实行的办法还是非常切实可行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才能发之于外,没有感情文章就犹如没有灵魂,因此教学生写作的关键是教学生做人。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没有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学生就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当然写作技法并非没一点必要,只不过,积累材料更重要。说到这儿,我就好像又回到了开学之初,我为什么教学生先学做人?做人是人生活的根本。当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验非常重要,为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我规定的特定情境中感受生活,这样平时会在学生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的生活情景活生生的再现在学生的笔下,有了米,做饭就好做的多了。 作文教学,我还提倡学生写真情实感,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曾经我为学生寻找下锅的“米”,带着学生开讨论会,开 故事 会,拔河比赛,登山,看雪景……活动之后,谈感受,写作文,写过之后在班里念一念、评一评,不会写的听完之后写,写得不好的听完之后改。这样学生就把活泼泼的“源头活水”注入作文之中! 我要坚持这种有用的作文形式,坚持让学生做一做、谈一谈、写一写、改一改,放低要求,紧扣生活,写活细节,以真心写真情,以真情打动人。 写 日记 也是一种好的形式。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我要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开辟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写日记,提供给学生写作的素材,让学生愉快的写,高兴的做。具体的说,我就是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抽出二十分钟给学生提供素材,关注学生的生活,降低作文的要求,不拘形式,让学生写出感动自己的话语。在写作中,可以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写作与练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以“我手写我心”的快乐,把写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语文教学不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吗?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在写的过程中体验学语文的快乐,在写的过程中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 当然,技法的指导也重要,在解决了“米”的问题之后就开始解决形式的问题,“文无定法”,基本形式很好学,这些技巧性的问题可以放在阅读教学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中进行。单纯教学作文技法是无意义的事情。技法的指导也可以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用的时候学,效果一定好。 这三年教学中也有许多失误,尤其是最近看了一些名师、专家的讲述,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注意、改进的地方特别多,我想在此 总结出来,让自己在以后的教与学 的道路上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看了“高级老师职称论文要求 范文 ”的人还看: 1. 高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2. 中学教师职称论文要求例文(2) 3. 老师副高级条件职称论文 4. 高级教师职称论文作品 5. 职称论文范文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规范教师职称评审发表论文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对于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可能有些老师不太了解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的要求.教师职称评定文件标准较多,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职称等级,不同的省份,对论文发表刊物提出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以山西省高校正高教师论文要求为例:①教学型: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论文,其中1篇为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国家级刊物论文.②教学科研型:在核心期刊发表4篇论文,其中2篇为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国家级刊物论文.③科研教学型: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3篇为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国家级刊物论文.④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型: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论文,至少有1篇为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论文,其中1篇为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国家级刊物论文.通过上面的介绍得知:教师职称论文对刊物的要求是必须是核心期刊,还要从核心期刊中选择国家级刊物.同样的道理,教师能够通过本学校的职称文件获知论文发表刊物要求.有了刊物的要求还不算结束,教师还需要依据刊物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论文方向,来圈定选刊范围,再根据每本期刊的审稿要求、发表时间、收稿方向等,确定最终选刊,向其投稿,办理论文发表流程事宜.

收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种类:教育,文艺,农林,机械,土建交通等所有专业的都可以级别:省级,国家级,市级第一条;就低原则。普刊管用,不要发核心期刊,北核管用,不要发南核。越高端,发表难度越大,费用越高。第二条;宽裕原则。单位要求发一篇,要发两篇,主要是防止有变数,变数是有概率的。第三条;安全原则。不要图便宜,杂志名字又好听,价格又底的,往往是假刊或者套刊。最好找淘宝担保交易的,更有保障。第四条;尽早原则。越晚越贵,在遇到推迟就更苦了!九年发表经验,只发正刊(ISSN,CN)

教师评职称论文的要求如下:

一、基本的要求

1、独立撰写

提交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门撰写的论文,也可以使用在技术业务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但必须是由申报人员本人独立写的,不能与他人合作写,更不能抄袭、拼凑,甚至请他人代笔!!!论文要论述完整、独立成篇,不能是文章的摘要或其中部分章节。

2、专业一致

提交论文的专业内容必须与本人申报的专业类别一致,也必须和本人现任工作岗位的专业相一致。

3、内容以工作为主题

写论文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重点阐述本人在其中发现、分析、解决较复杂问题或新技术应用、创新的过程。

4、时限要求

提交的论文要反映出近几年取得的专业技术工作的成绩,论文必须是参加工作以后写的。

二、编写要求

1、论文正文字数在3000字左右,摘要字数在400至500字之间。

2、论文中引用的文字、数据应采取加注的方式,并在参考文献表中注明原作者、原文章名称、页码、日期。

3、论文中引用的表格应在表格下面注释原作者、原文章名称、页码、日期。

4、申报论文须用A4规格的纸打印(可双面打印)3份,并按照编写格式中的项目顺序装订。

三、编写格式

论文应包含:封面(标题、姓名、单位、专业方向),摘要,关键词,目录,绪论(研究背景、动机、意义,目的),论文主体,结论及建议,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加注对应),附录部分(正文部分没有使用、只使用了部分的与论文有关的重要数据和资料)封底。

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得到县(市)级以上同行的公认,并获得一次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

2、承担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部门领导的学术团体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三次以上,并获得好评。

3、受到市(厅)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4、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公开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省级交流或推广,或因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这个里面收录了全国所有的期刊,你可以看一下你要发什么期刊,直接跟他们联系就可以了

教师评职称的论文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整理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就不会怕语句错误和语病,如果你不是语文老师,你总认识教语文的老师吧,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期刊发表要求: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自投稿教程我前面有好几期都讲过,还不会的老师可以我主页往前自己翻翻看,在此就不赘述了。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小学教师的评职称论文范文篇2 谈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对待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引言 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是贯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方针的根本。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已经得到了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应该以培育学生体育素能为本,从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着手,为加深小学体育教学发展。 二、关于体育学习困难 从概念上来说,“学习困难”又可以说是“学习障碍”,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困难生,是排除身体障碍、智能障碍以外,各方面发育正常,但却仍然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他们之中往往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恐惧体育,难以跨越这个坎。在教师一定的技能指导下,也会克服学习困难,达到预期效果,其可塑性强。体育,应该被赋予活跃、快乐、运动的象征,但在小学阶段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大量存在?教师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科学的指导,为体育教学作出贡献呢?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重点。 三、探究体育学习困难现象的发生 体育课程的开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户外进行的对体育基础素能培育的过程。学习的主体相对于 其它 科目来说,更大程度的倾向了学生。学生的主观因素是影响体育素能发展的关键,但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重要因素,教学方式不当将直接导致学生体育素能不达标。接下来就从师生两个角度分析体育学习困难现象发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在教学 经验 的引导下,造成学生体育学习困难通常是由体育意识不强、意志力贫瘠、个人自卑情绪与体育学习的焦虑这四个大致因素引起的。体育意识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意识力发展还不够,往往还意识不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没有主观上相对明确的体育学习动机;其次,多数小学生意志力还比较薄弱,没有强烈克服困难的欲望,当遇到有难度的体育动作时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像小学四年级的跳山羊活动中,部分女生根本不敢尝试,更谈不上挑战;再者,学生自卑情绪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优势,会一定程度夸大自身的缺点,从而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最后,学生体育学习的其它焦虑主要是体育活动与课程学习上的矛盾。在应试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学生自身压力加大,会产生体育耽误学习的错误认识,认为体育活动不如课程学习重要,这就导致了体育学习不达标。 (2)教师影响因素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心理偏差。尤其是在一些实习教师或年轻教师身上,他们认识不到整体教学的意义。往往会偏重于对体育优等生的关照而忽视会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指导,这就导致一个整体中体育差距越来越大,综合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另外,教师的实际要求过高或者自身能力差都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在乡镇等相对偏远的地区,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往往不够,不能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状况,脱离现实制定相对完美的教学计划。再加上体育示范如果不标准,就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流失,进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厌倦、恐惧等消极情绪。 四、加强小学体育困难生发展 学习困难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双方向的,所以其改进 措施 也应该是多样的。针对小学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大教学力度,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体育教学整体能力。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科学的教学目标不单单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还能有助于通过科学的任务完成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成就感。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创设行为目标,比如在投篮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篮框是行为目标,肩上投篮投中是最终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有序的活动中找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同时一定难度的目标训练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从而建立起足够的学习信念。 (2)建立积极的评价体制 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心理负担相对较大,积极的评价机制最终目的就是在言语、关怀上对其作出激励。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尝试,突破心理防卫,消除课堂上的恐惧与不安,并积极对学生进行目标调整与指引。像在跳山羊活动中,女生的心理压力要大于男生,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女生的鼓励。通过简明的语言或举止来帮助学生完成活动,消除女生的不安情绪。 (3)发挥小组合作教学,带动体育氛围 通过小组机制发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中少不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爱玩”天性,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体育学习的价值,发现体育课程的意义。同时,借助分组练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班级意识,树立起责任观念。 五、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面对体育困难的学生,绝不容许忽视。这部分学生是带动课堂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究发现小学困难学生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措施,为体育教学开拓新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 1.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2.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3. 小学教师晋升职称总结范文 4.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例 5.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