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集发表的发表

发布时间:

发表的论文合集

会议论文集论文算正式发表吗?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出版的在会议上宣读的文章的合集,也是一种正规的出版物,但它与学术期刊有很大区别,虽然与期刊区别很大,但只要是在正规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就是正式发表,是受认可的论文发表。

论文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附于期刊的论文集,一些刊物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出版自己的论文集,或者是为了庆祝某些节假日纪念日,或者是针对某一个研究方向出版的论文合集,另一种论文集就是会议论文集,一些学术会议在会议结束后会将会议上宣读的文章出版论文集,会议论文集的发表价值要高于期刊论文集。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他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存在的艺术》《论不服从》平装版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这种态度的部分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所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都出自这本经典心理学著作。

《逃避自由》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因此这本书既是弗洛姆对两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评。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中的不朽名著。

《健全的社会》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一次有力的探索。精神健康的问题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适应”社会的个体?社会作为整体是否会患上精神病?对此,弗洛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作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与传统的弗洛伊德派的观点有根本的区别。后者将 *** 视作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动力。对此,弗洛姆明确提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植根于他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自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

《存在的艺术》则开始讨论生活的艺术实践首先需要思考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该书的第一部分阐明了占有和存在这两种生存模式的本质,这两种存在模式占主导地位的结果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人类的全面人性化需要突破由占有为中心到以活动为中心,由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到团结和利他主义为中心。而该书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实施这些步骤也许会对人性化有所帮助。

《论不服从》出版于1981年,由艾里希·弗洛姆在世时发表的多篇论文合集而成,论述了“服从”与“不服从”究竟意味着什么。弗洛姆反对盲从因袭,对常识中的“陋识”部分持批判的立场,他的论述至今仍有相关意义。

“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健全的社会》)、“如何自由而不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逃避自由》)、“人类的全面人性化需要突破由占有为中心到以活动为中心,由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到团结和利他主义为中心”(《存在的艺术》)、“在所有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最高价值是人,社会的目标是营造各类环境,让每个人充分发展其潜能、理性、爱和创造力,真正实现自由和发挥个性”(《论不服从》)。毫无疑问,弗洛姆的每部作品都在植根于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上,探讨人类的福祉与人生的意义。他的经典力作从生存与关爱、健全与自由等多重角度切入,值得人们反复品读、深入思考。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无意识地渴望与他人结合和联系,希望弗洛姆这套振聋发聩的心理学系列作品能够为当下注入一股理性而温暖的力量。

ICLR发表的论文集

最近需要做MOE相关的工作,简单分析记录下Hinton团队2017ICLR上发表的论文 论文题目:《Outrageously Large Neural Networks: The Sparsely-Gated Mixture-of-Experts Layer》 论文地址: 背景介绍: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数据规模和模型容量已经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中,对于每一个样本输入,完整的模型都需要被激活。随着数据和模型的扩大,这样的开销是二次的。因此,引入条件计算的概念,即通过动态激活部分神经网络,从而在增加模型参数量的情况下,而不增加计算量。 但是条件计算提出以来,面临着几个困境: 1.现代的计算机硬件,尤其是GPU,精通计算操作而不擅长分支。因此先前很多的工作每个门控制大chunk网络以减少分支。 2.条件计算会减少batch size。 3.网络带宽是瓶颈。 4.需要设计特定的损失函数,Bengio先前的工作就设计了三种loss,这些loss的设计会影响模型的效果和负载均衡。 5.现有的相关工作都是在小数据集上的小模型实验。 方法: 提出稀疏门控的多专家混合网络,通过一个可学习的门控网络来稀疏地选择专家。 相关工作: 介绍了先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些专家网络的工作,但是这些网络都是偏上层的专家结合,每个专家网络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模型。而该论文的工作实际上是将MOE做成一个通用的网络模块,同时作为一种实际的方式来控制模型的容量。 模型结构:如上公式,模型输出就是通过门控网络G来赋予不同专家E的输出不同权重。文中提到,如果专家的数量过多,也可以构建多层的MOE结构。 这里文中有一段对于MOE结构的理解。在MOE中,专家网络是前馈神经网络类似于参数化的权重矩阵,而对于多个专家激活的情况就对应于一种block-wise的dropout结构。 门控网络: 简单的softmax网络:有噪的topk网络:·通过topk选取前k个专家,其余专家的系数为0。稀疏门控的设计能够节省计算量。 ·通过加入噪声(其中噪声权重矩阵是可学习的)来控制负载均衡。 解决问题: batch size的问题:简单来说,假设batch size为b,从n个专家中选取topK个。由于稀疏激活的原因,每个专家接收的样本数是k*b/n << b,因此会造成batch size减小。 同步的数据和模型并行:控制每一张卡上只有一个专家网络,通过门控网络实现数据分发到哪个专家网络。该方法控制每张卡上内存和通信消耗几乎一致,因此只需要增加卡的数量d,就可以等比例的增大batch size。 卷积性:网络的每一个时间步的MOE都相同,如果把LSTM的多时间步拆开,相当于形成一个很大的batch输入,因此也可以增大batch size。 其他一些优化显存的方法增大batch size。 网络带宽问题:通过增大隐层维度或者隐层的数量来提高计算效率。 负载均衡问题:具体而言,模型训练时会趋向于总激活某几个专家,这是模型的“自我强化”导致的不平衡性。先前的一些工作会加入一些硬限制和软限制。 MOE中通过增加两种loss设计,importance loss&load loss。前者定义重要性,表示某个专家训练的样本数量,从而鼓励所有专家都参与训练。后者是为了解决有些专家接收少量大权重的样本,有些专家接收大量小权重的样本的情况。 实验: 实验部分展示了在语言建模以及翻译等任务上MOE的表现。基本来说,MOE在更小计算量的情况下,模型拥有更高的参数量(最高为1370亿参数量),并且在test perplexity上更低。 结论: MOE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来提升模型容量。在理想情况下,只需要增加专家的数量(设备数量)就可以增大模型参数量。但是实际训练操作比较困难,同时文中的专家网络仅是简单的前馈神经网络,其他网络结构还需要近一步探索。 之后会记录一系列的MOE相关论文,希望能够获得启发。

被誉为 深度学习的顶级论文首先,这个来头不小,由位列深度学习三大巨头之二的 Yoshua Bengio 和 Yann LeCun 牵头创办。Yoshua Bengio 是蒙特利尔大学教授,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他领导蒙特利尔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MILA)进行 AI 技术的学术研究。MILA 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之一,与谷歌也有着密切的合作。而 Yann LeCun 就自不用提,同为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他现任 Facebook 人工智能研究院(FAIR)院长、纽约大学教授。作为卷积神经网络之父,他为深度学习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于创办 ICLR 的原因何在,雷锋网尝试从 Bengio 和 LeCun 于 ICLR 第一届官网所发布的公开信推测一二。

【51CTO.com快译】 首先请在脑海中想象一只橙色的猫。然后,想象同一只猫,皮毛已经变成了煤黑色。现在,想象这样一只猫在长城上昂首阔步。

在上述一系列想象活动中,你大脑中的一系列神经元会基于你之前对世界的认知,快速呈现出不同的图像。也就是说,作为人类,其实很容易一个具有不同属性的对象。但对于计算机来说,尽管深度神经网络在某些任务上取得了可以与人类表现相匹敌甚至超越的突破,但始终无法与人类的“想象力”相抗衡。

如今,一个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可以利用类人的能力想象出某个前所未有的具有不同属性的物体。这篇以Zero-Shot Synthesis with Group-Supervised Learning为题的论文于今年5月7日发表在ICLR2021(深度学习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会上。

“我们受到人类视觉泛化能力的启发,尝试在机器上模拟人类的想象力,”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葛云浩说,“人类可以通过不同的属性(例如形状、姿势、位置、颜色)来分离所学知识,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从而想象出一个新的物体。我们的论文试图用神经网络来模拟这个过程。”

人工智能的泛化

假如,你想创建一个生成 汽车 图像的人工智能系统。理想情况下,你可以为算法提供一些 汽车 图片,从而让它可以从不同角度生成各种型号、外形、颜色的 汽车 ,从保时捷到庞蒂亚克到皮卡,不一而足。

这是人工智能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创建可以进行推理的模型。达成这一目标就意味着,给定几个示例,模型就能够提取基本规则,并将它们应用到大量前所未见的新示例中。但机器通常是根据样本特征进行训练的,比如像素,而不考虑对象的属性。

关于“想象”的科学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用一种“退纠缠(disentanglement)”的概念来克服这一限制。“退纠缠”可以用于“深度伪造(deepfake)”,葛云浩提到,通过“退纠缠”人的脸部表情和特征进行“换脸”,人们可以合成新的图像和视频,用另一个人替换原主身份,同时保留原来的动作。与之相似,新方法采用一组样本图像——而不是像传统算法那样一次一个样本——并挖掘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以实现所谓的“可控退纠缠表征学习”。然后通过重新组合这些知识来实现“可控的新图像合成”,或者你可以称之为“想象”。

他以《变形金刚》为例进行了说明:它可以在电影中取材——威震天的形状、大黄蜂的颜色、纽约时代广场的背景。合成结果就是一辆大黄蜂颜色的威震天 汽车 在时代广场上飞驰,即使训练期间并没有出现过这个样本。

这个过程类似于人类的推理:当一个人看到一个物体的颜色时,我们可以轻松地通过用新颜色替换原始色来将其应用于任何其他物体。使用他们的技术,这个团队生成了一个包含 156 万张图像的新数据集,有助于该领域的未来研究。

理解世界

虽然“退纠缠”并不是个新点子,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框架几乎可以和任何类型的数据或知识兼容,这就扩大了应用机会。比如,通过将敏感属性从等式中完全移除,将种族和性别相关知识分解,从而推进人工智能更加公平。

再比如,在医学领域,它可以帮助医生和生物学家发现更多有用的药物,通过将药物功能与其他特性分开,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以合成新药;在自动驾驶领域,允许自动驾驶 汽车 想象并避免在训练过程中从未见过的危险场景,从而推进创建更安全的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教授洛伦·伊蒂说:“深度学习已经在很多领域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性能和前景,但这往往是通过浅层模仿达成,并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使每个个体独一无二的属性。这种新的‘退纠缠’方法第一次真正释放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想象力,使它们更接近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原文链接:Enabling the 'imagin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51CTO译稿,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译者和出处为51CTO.com】

不发表的论文集

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一般学术论文的类型有6种,分别为:特种刊物论文、权威核心刊物论文、重要核心刊物论文、一般核心刊物论文、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受限公开刊物论文这6种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常见的分类有哪些?学术论文常见的有文科和理科两种两种啊!

常见的学术论文有:议论文,策论文,政论文,调研报告等。

常见的学术论文有:一、公开发表的论文;二、内部期刊发表的论文;三、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一、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分为6个级别:1.T类:特种期刊论文;2.A类:权威核心期刊论文;3.B类:重要核心期刊论文;4.C类:一般核心期刊论文;5.D类:一般公开期刊论文;6.E类:受一定限制的公开期刊论文;二、内部期刊发表的论文:条件是由教育部门主办1.国家级内部期刊;2.省级内部期刊;3.区级内部期刊;三、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1.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作者之一在会上发言。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含书号)收录的论文被确定为四级(C类),未发表论文被确定为五级(D类)。2.第五级(D级)为参加全国学术会议的论文确定,论文作者之一在会议上发言,并纳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带书号)。那些不说话的人被确定为6级(E类)。3.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论文作者之一在会上发言,正式出版的文集(含书号)收录的论文确定为E级,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期刊。

未发表的论文集

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一般学术论文的类型有6种,分别为:特种刊物论文、权威核心刊物论文、重要核心刊物论文、一般核心刊物论文、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受限公开刊物论文这6种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伊萨克。牛顿还是英国皇家造币厂厂长,年薪2000多英镑,是铸币大臣。

一、牛顿(Isaac Newton)简介牛顿作为一心做学问的科学家,内心倾向请教,属于自然神论、以实验与定量分析科学相结合治学,以自己的实践进行了近代科学需要大综合和划时代飞跃、形成科学理论体系,它适应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其需要近代科学技术的波切需要,而成为近代科学的标志性理论体系的完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经历和著作:世界近代科学史上最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和数学家,1664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8年在剑桥大学读完研究生课程,并且继巴罗担任卢卡锡讲座教授。1696年出任英国造币局监督,1699年任造币局局长,1703-1727年连五届任皇家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光学讲义>、《宇宙系统》和《月球理论》等,还有《古王国变迁史》。主要科学论文有“论分析”、“《级数和流数方法论著》”、《普通数学或数学结构与题解集》、《未发表的科学论文集》(A.R.Hall 编)。 还有被烧掉的《化学》书手稿,留下了千百万字的手稿。他也是近代科学革命成就的集大成者和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他生于1643年1月4日(公历,按古罗马的儒略历应为1642年2月25日),死于1727年3月20日(公历),活了85岁。主要贡献:牛顿在他的时代是一位几乎在各个学科领域都作出划时代贡献的,并集大成的划时代人物。尽管他的天才、勤奋和成就令至今的世人所敬仰,但是它毕竟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因而为后代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奠定的理论力学、微积分、物质组成思想、光学实验发现和理论、万有引力定律、运动三定律、低速流体阻力定律、彗星理论、潮汐理论和宇宙系统论等都在各学科的历史上留下了划时代的和奠基性的巨大贡献。成就的典型评价:爱因斯坦在1927年几年牛顿逝世200周年时写道:“我觉得有必要在这样的时刻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天才,在它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像他那样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不仅作为某些关键性的方法的发民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是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还对于史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由于这些理由,它应当受到我们最深挚的尊敬”;关于牛顿的成就与爱因斯坦的成就相比较谁大谁小的问题,爱因斯坦本人早就作出回答。在他和英费尔德合写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说:“科学的发展不是像毁掉一座仓库,在原地建设起一座仓库,而是像爬上一样,沿着一个个山头向上爬,爬得高了,看到起步小山还在那里,只不过显得矮些罢了”。著名科学家卢瑟福(Lord Ernest Rutherford)在1931年回答有人提问这个问题时说过:“今天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误解,即科学是由推翻以前建立的理论才前进的,但这是极少的情况。例如,时常有人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在引力上的工作。真理再前进一步会变成缪误……就爱因斯坦的工作与牛顿的工作的关系而言,仅仅是它的基础的一种普遍的推广,一个伟大的真理不是可抛弃的,而是予以修改,以便将它放在更加广泛和稳固的基础之上……”。(A.S.Eve, Rutherord being ……,1939,p.)生物物理学家、科学学奠基人和第一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J.D.Bernal评价牛顿的《原理》说:“这部书坚持阐述了物理的说理,在全部科学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就数学而论,只可以拿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它相比,就洞察物理的卓识和对思想上的影响而论,就只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比得上它。这本书立即成为新科学的景点,这倒不是说他已到了作为正统学说的源泉的底部而受到崇敬--虽然多少有这种危险,特别在英国--而是说书中提到的种种方法可以作为以后推广的源泉而受到崇敬”。(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981,p.277)二、牛顿科学思想的核心是粒子和力他的物质观是原子论,原子论在科学上的应用就是原子-粒子-质点-质点系-重心-质心的概念。它的物质组成学说是多层次的粒子靠吸引力与排斥力的作用,而形成物质三态,以至万物。数学上:几何点;物理上:质点和重心;化学上:粒子的结合和分解;天文学上:以质点代天体。三、数学上的贡献1. 1664年发明无限级数、收敛级数。2. 1664-1665年发明用极限法做曲线的切线。3. 1665年发明二项式定理四、物理上的贡献1. 基本概念:2. 运动三定律第一定律:不等同于伽利略惯性概念的发现。第二定律:外加力与打破惯性运动的关系。牛顿的作用是发现 f∝m, f∝a, 所以f=ma. 这是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需要才发现的,发现于1684年10月之后,早于万有定律发现2-3个月。第三定律:由于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才发现的,适用于天体运动。3.万有引力定律4.光学上的成就五、化学上的贡献1. 采用大量实验方法研究化学作用,甚至自制仪器设备。自己带个助手作实验。兴起化学实验之风。2.提出了很多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符号,为John Dalton后来的工作的先导。3.用物理的粒子组成学说和引力与斥力的观点研究物质组成:提出同种最小粒子--原子靠引力而结成不同层次较粒子和颗粒的学说,多达七层次以上,直到可见物体。4.用引力大小说明物质的化合和分解、溶解和融解。材料的比重差异在于粒子精细程度的不同结合。并容易说明物质三态的变化和元素间的嬗变。5.从粒子和力的观点提出无机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转化,以及精神的来源;他用电精(以太微粒子)的传递观点分析和说明感觉-神经-大脑-神经-肌肉-动作反应的传递机制,与今天的神经传递的钠、钾离子传递理论十分符合。他排除了心灵论、神创论和神经与肉体二元论,追求唯物的和科学的解决。6.进行定量分析和置换关系的实验和测量:他在1692年已经认识到酸、碱、土之间存在既定数量的化合关系。7.牛顿是继波义耳之后,在从炼金属向化学转化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的人物,他逐步通过实验和用科学的粒子和力的观点,将对化合与分解的理解纳入科学的轨道。他的工作为摆脱神创论和炼金术中的迷信色彩起了关键的作用。六、流体力学上的贡献牛顿将他的《原理》第二卷献给了流体力学原理,他用实验和微积分分析对各种形状物体运动在静止的和低速的流体中产生阻力的研究,提出其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比例。他提出了流体中抛射体和圆周运动体的运动阻力计算,弹性流体中脉冲运动速度与流体的弹性力和密度的平方分别成正、反比。这些工作为低速流体力学奠定了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七、开创了彗星理论、月球理论和宇宙系统论,发展了伽利略的潮汐理论八、在科学和文化上的划时代贡献1. 牛顿的科学理论将科学从中宗教神学和神创论的统治下较彻底地解放出来。2. 将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思辨中分离出来。3. 它奠定了近代理论物理和理论力学的基础,在前人静力学的基础上开创了动力学。4.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力学和运动原理,将天上和地上的规律统一起来,将“神创的”万象纳入科学的探索和理解的轨道。5. 他发明的微积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发现之一,为近代科学的后来迅速大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数学工具。6. 他集近代前期科学的大成,并做出很多学科划时代的、原创性的巨大贡献。7. 他将实验、归纳和分析研究方法结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数理方法,使机械论、因果轮系统化,成为近代科学方法的代表。8. 牛顿的原子论物质观、科学的物质组成粒子说、动力学、引力相互作用,以及机械唯物论的方法论,对欧洲大陆和世界的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和政治界,产生重大影响。它通过法国的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学派,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一个科学家及其科学理论产生如此重大的社会影响,是古今所未有过的。9. 牛顿的科学理论至今仍是各类学校课堂上必授的重要内容,是从建筑、桥梁到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设计及航空航天的主要理论和计算依据。它不但未过时和未被代替,而且发挥着空前的作用。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牛顿的科学观和科学理论是用于宏观和低速运动的领域,现代科学在将它作为组成部分予以包容和发展。

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牛顿在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及经典力学方面的成就详见本手册相关条目),这里着重从数学、光学、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成就作一些介绍。(1)牛顿的数学成就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甩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2)牛顿在光学上的成就牛顿的《光学》是他的另一本科学经典著作(1704年)。该书用标副标题是“关于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颜色的论文”,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学成就。第一篇是几何光学和颜色理论(棱镜光谱实验)。从1663年起,他开始磨制透镜和自制望远镜。在他送交皇家学会的信中报告说:“我在1666年初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以便试验那著名的颜色现象。为此,我弄暗我的房间……”接着详细叙述了他开小孔、引阳光进行的棱镜色散实验。关于光的颜色理论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纯洁均匀,乃是光的本色。“色光乃是白光的变种。牛顿细致地注意到阳光不是像过去人们所说的五色而是在红、黄、绿、蓝、紫色之间还有橙、靛青等中间色共七色。奇怪的还有棱镜分光后形成的不是圆形而是长条椭圆形,接着他又试验“玻璃的不同厚度部分”、“不同大小的窗孔”、“将棱镜放在外边”再通过孔、“玻璃的不平或偶然不规则”等的影响;用两个棱镜正倒放置以“消除第一棱镜的效应”;取“来自太阳不同部分的光线,看其不同的入射方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计算各色光线的折射率”,“观察光线经棱镜后会不会沿曲线运动”;最后才做了“判决性试验”:在棱镜所形成的彩色带中通过屏幕上的小孔取出单色光,再投射到第二棱镜后,得出核色光的折射率(当时叫“折射程度”),这样就得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匀匀的混合体”。这个惊人的结论推翻了前人的学说,是牛顿细致观察和多项反复实验与思考的结果。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牛顿还肯定:不管是伽利略望远镜(凹、凸)还是开普勒望远镜(两个凸透镜),其结构本身都无法避免物镜色散引起起的色差。他发现经过仔细研磨后的金属反射镜面作为物镜可放大30~40倍。1671年他将此镜送皇家学会保存,至今的巨型天文望远镜仍用牛顿式的基本结构。牛顿磨制及抛光精密光学镜面的方法,至今仍是不少工厂光学加工的主要手段。《光学》第二篇描述了光照射到叠放的凸透镜和平面玻璃上的“牛顿环”现象的各种实验。除产生环的原因他没有涉及外,他作了现代实验所能想到的一切实验,并作了精确测量。他把干涉现象解释为光行进中的“突发”或“切合”,即周期性的时而突然“易于反射”,时而“易于透射”,他甚至测出这种等间隔的大小,如黄橙色之间有一种色光的突发间隔为1/89000英寸(即现今2854×10-10米),正好与现代波长值5710×10-10米相差一半!《光学》第三篇是“拐折”(他认为光线被吸收)即衍射、双折射实验和他的31个疑问。这些衍射实验包括头发丝、刀片、尖劈形单缝形成的单色窄光束“光带”(今称衍射图样)等10多个实验。牛顿已经走到了重大发现的大门口却失之交臂。他的31个疑问极具启发性,说明牛顿在实验事实和物理思想成熟前并不先作绝对的肯定。牛顿在《光学》一、二篇中视光为物质流,即由光源发出的速度、大小不同的一群粒子,在双折射中他假设这些光粒子有方向性且各向异性。由于当时波动说还解释不了光的直进,他是倾向于粒子说的,但他认为粒子与波都是假定。他甚至认为以太的存在也是没有根据的。

论文集发表的发表

不能了。即便是在论文集上发表论文,也是算公开发表了,所以不能再拿来发表了。你需要重新写一篇论文然后重新投稿发表,如果你使用你文章之前的内容,就是算抄袭你自己的文章了,不可以的。发表之前,建议你去淘淘论文网上看下期刊真伪查询教程,避免发到假刊上。

1.首先是文章的写作。发表论文前首先要有写好的文章,当然如何过于仓促,文章还没完全写好,可以找一些老师帮忙修改完善。论文要做到精细定位,不是泛泛而谈,西出落笔,深挖掘,抓住一个点做好即可,不能奢望面面俱到。文章写好后,还要看人事或者学校对于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具体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各个单位评职称都有自己的明文规定,不要急于投稿发表,要先看看文件对期刊的要求,认可那些期刊,不认可那些期刊,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2.对于期刊的选择。期刊的选择意义重大,市场存在很多烂刊,假刊,套刊。现就期刊的真伪甄别,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1)期刊备案、收录查询。鉴别期刊真伪,首先要到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其备案情况,然后再去一些数据库查询期刊的收录情况,例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具体查询链接及查询方法,参看淘淘论文网首页上的“期刊真伪查询”。若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没有备案,或者与提供的期刊刊号信息不一致,则为假刊。若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但是没有一家数据库收录(龙源期刊网收录的期刊不算在列,龙源期刊网的收录标准是,只要带字的都收录,因此,不建议作为参考收录标准),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谨慎,因为评职称时,要求文章要在数据库检索的到的。另外,还有一些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是“电子版”,但他们仍然出版实体刊物,这种情况更需要十分谨慎,建议作者先去自己的人事部门问问,电子版期刊是否认可。(2)套刊。简单来说,就是顶着别的期刊的刊号,自己另外又出版的一本刊物,也就是说一号多刊。这种手段,比较难识破,作者需要擦亮眼睛,不能因为贪图便宜或者名字好听,而慌乱的去选择。常见的是,知网上有这本刊物,但是在其他数据库:比如维普期刊网或者万方数据库又查到了另外一本,2个版本、内容不一样,但是刊号却一样,淘淘论文网提醒作者,在此类情况下,一定要提高警惕。(3)混淆概念,过度宣传。这种情况是,期刊没有问题,但是期刊被其过度的宣传,严重脱离了实际情况。比如:本来是省级期刊,但是刊物自己标榜自己印上“国家级重点核心期刊”字样,以此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本质上来说,期刊是没有问题的,也许评职称也不会受影响,但是这种过度宣传是失实的。当然,还有一些假刊,套刊,增刊的大肆宣传,则更为恶劣了。作者往往看到名字好听,封面好看,而忽略了对期刊真伪的辨别。3.论文发表途径。当然如果你想一两个月或者更快的发表,可以寻找其他渠道,比如一些论文发表网,但是选择论文发表网要慎重,选择不好,不但花了钱,还耽误评职称。

会议论文集论文算正式发表吗?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出版的在会议上宣读的文章的合集,也是一种正规的出版物,但它与学术期刊有很大区别,虽然与期刊区别很大,但只要是在正规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就是正式发表,是受认可的论文发表。

论文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附于期刊的论文集,一些刊物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出版自己的论文集,或者是为了庆祝某些节假日纪念日,或者是针对某一个研究方向出版的论文合集,另一种论文集就是会议论文集,一些学术会议在会议结束后会将会议上宣读的文章出版论文集,会议论文集的发表价值要高于期刊论文集。

论文发表时要怎样选择期刊?论文发表时选择期刊非常重要,需要掌握相关的期刊选择技巧,增加论文发表成功率。论文发表刊物分为多个级别,有sci国际核心,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国内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高校学报创办刊物等,大家发表论文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发表论文选择期刊除了要注意刊物级别外,还需要注意“增刊、特刊、专刊、综合版、专辑”类型。想要投稿正规期刊最好到相关的官方网站查看投稿要求。发表论文还需要相关的证明文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 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 类)。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 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 类)。论文发表需要投稿核心刊物,最好先在网站查询最新版核心期刊目录,发表论文选择核心期刊都是按照作者所在单位(学院、学校)的要求,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承认扩展版可以加分,否则扩展版就不能设为来源刊。论文发表这样选择期刊可以帮助你快速见刊,增加通过率和成功率。那么如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挑选合适的刊物都需要讲究技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