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前,电子版要认真核对,不要在文章内有太多的空格,因为版面费的计算是把空格也算在内的,有的作者因此就多交了很多冤枉钱。2、认真按照批注修改,如果.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叫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1.重复率,国内核心一定要是知网查重,查重的重复率不能超过10%,查重率越低,通过几率越高。2.格式字数,不同的刊物对格式字数等要求都不同,字数只能多不能少,如图教育探索征稿要求。3.创新性,科学性,可读性。创新性是核心论文的基础要求,能表示作者对文章的独到见解。文章一定要有科学依据,真实的数据真实存在的。可读通过数据图表等有一定的启发,专业术语语言规范性都有要求。4.刊物选择,一般发表核心期刊都是要求发到专刊上面,所以投稿的时候一定要选对你,如你发的是教育类的,教育类专刊CN刊号一定要带有G4的标志。5.小技巧,这点是我自己对核心期刊的理解,相对来说核心期刊某一方向的文章论文投稿比较多的情况下,审稿会难一些,而其他比较偏的方向审稿会更容易过。如图还是以教育探索作为例子,查询教育探索往期文章,来选择比较偏的方向拟题写文章。6.最后就是,如果你投稿的刊物如果之前出现过你论文方向的文章,你需要及时换刊物。核心自己投稿时间最少都是3、4个月以上一定要有耐心!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法学核心期刊的相关分享,想要了解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及时整理和发布的。
首先对论文进行查重,这是最基本的;其次论文里如果涉及到统计方法,需要确定是否正确;论文里的图标、文献引用这些内容也需要注意,不能出现差错。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论文学术价值。建议你去常笑医学网根据文章内容、杂志级别、见刊周期等多重条件筛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期刊。
写作文技巧口诀
写作文技巧口诀,作文还是一个人思想内涵的展现,优秀的作文在结构上是非常完整的,作文是启发性的,文章不能够写成流水账,以下为大家分享写作文技巧口诀的相关内容。
篇1
观察勤思考,留心最关键;
多读多积累,素材和语言;
开心就多练,兴趣第一关。
观察百日功,文章一朝成;
常说嘴不笨,常写手必顺。
文章要写好,腿脚要多跑;
文章不怕改,就怕难割爱。
写作莫偷懒,勤写天天练。
技法帮助您,会写美妙篇;
写作不怕根基浅,勤学苦练能过关。
百遍锤炼成妙语,千遍推敲成佳篇。
实话三言和两语,胜过虚话千万言。
千锤百炼出好钢,千修百改出精篇。
话不在多而在精,文不在多而在新。
敲鼓妙在鼓声响,写作妙在心声真。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文章才绣锦。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打开智慧门。
篇2
观察方法口诀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
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
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
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
定点观察按空间,时间变化分阶段;
动点观察写游记,地点变化要牢记;
抓住特点和重点,景物特征记心间;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静态动态要联想,联系生活举事例。
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
眼中有情笔生趣,拟人观察很容易;
万事万物皆有情,联想想象观具体。
观察不怕根基浅,窍门就是天天练;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攀登智慧山。
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学会观察写文章,妙笔生花笔生风。
篇3
叙事作文口诀叙事作文是基础,三段写法要牢记。
叙述方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记事容易学,起因经过和结果;
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
事件起因点明白,经过具体写出来;
结尾交代事结束,首尾内容要略写。
倒叙方法变化多,结果提前是妙着;
开头回忆多变化,结尾照应好处多。
中间具体叙述事,细节描写要有趣;
过渡照应衔接紧,线索清楚最要紧。
选材要选新鲜事,话语实在感情真;
话不在多而在精,事不在多而在新。
一篇文章一主题,串串事例不离题;
层次分明条理清,详写略写心里明。
篇4
状物作文口诀状物文章分多种,动物植物不相同。
物品建筑细分类,一样一样看分明。
介绍植物抓特点,枝叶花果样样全;
一年四季顺序写,生长过程一条线。
形状颜色和滋味,比喻拟人写有趣;
联系生活述感受,描写细节有情趣。
引用诗句来赞美,画龙点睛多趣味。
介绍动物有要点,外形习性是重点。
描写特点抓外形,总分说明条理清;
联系生活写习性,吃睡玩飞和叫鸣,
生活细节要具体,写出特性有感情。
介绍物品三要点,外形结构功能全。
文具玩具最常见,生活用品有千万;
描写外形有顺序,描写结构按空间;
描写功能述生活,典型细节写一段;
开头介绍名来历,结尾赞美把晴点。
状物要写建筑物,远近特点仔细看,
参观过程交代明,描写特征抓重点;
空间顺序细说明,看听想到都写全。
色彩形状细描绘,比喻联想有趣谈。
状物要写真情感,结尾抒情最常见。
篇5
写景作文口诀写景作文最有趣,借景抒情用比喻;
景物不同特点异,抓住特点要牢记。
时间变化纵向思,地点变化横向联。
景中有人景有趣,景中有情文章鲜。
总分写景最常见,描写景物抓特点;
四季变化最常用,春夏秋冬是重点。
定点写景有顺序,时间变化分层点;
静态动态对比写,颜色形状联想变。
动点写景是参观,地点变化交代全;
首尾呼应最重要,结构完整是一篇。
联想写景最好玩,巧妙联想趣无限;
视角变化写景物,空间方位要突出;
体验写景要新颖,独特感受不一般;
分类联想细致写,下笔有趣是重点。
拟人抒情景生情,想象联想并列段;
景物童话有乐趣,细节描述新故事。
写景多用修辞法,语言优美人人夸;
首尾呼应结构新,景中有情情要真。
篇6
写人作文口诀写人作文并不难,开头概括写特点。
对照特点找事例,具体描述一两件。
一个特点多事件,巧妙构思出特点。
结尾抒情或总结,呼应开头称佳篇。
叙事写人分三段,重在突出人特点。
描写人物抓外貌,突出一点特征显;
人物语言要逼真,动作描写要周全;
心理活动细腻写,真实感人是妙篇。
总分写人抓特点,首尾照应成一篇。
对比写人方法巧,选择事例很重要。
并列写人容易学,分写事例特点多。
外号写人最有趣,对照外号选事例。
写己要写真情感,喜怒哀乐在心间。
写人多选新鲜事,新人新事最有趣。
张冠李戴会构思,描写人物最实用。
引用诗句赞美人,锦上添花能出神。
写好作文的主要步骤
步骤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题目,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只有审清了题意,才能保证写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步骤二、确定中心
确定中心就是立意。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在确定文章中心时,同学们常犯的通病主要是偏离主题、无主题、多主题、硬贴主题等。针对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确定中心时一要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意义;二要符合题意;三要旗帜鲜明;四要深刻、以小见大。
步骤三、选择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作文材料的重要性,但有米之后有的人做出来的饭却并不好吃,为什么?不会选材。考场作文中,学生在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①选材陈旧,落入俗套。如记一件好人好事,动辄就是“公交车上让座、拾皮夹子、帮别人推车……”等诸如此类的“五子登科”。②编造不真实的材料。为以情感人,编造奶奶、妈妈等因工作或生活操劳过度而去世。③抄写别人的材料,各种“作文选”、“作文宝典”成了他们“取材”的仓库。以至改卷时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
步骤四、编写提纲
编写提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腹稿。有人曾说:学生写作文前能列出高质量的作文提纲,就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编写提纲对于写出高质量作文的重要性。
作文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题目、中心思想、结构安排。可分为简要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步骤五、写正文
写正文时要心无旁骛,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不要写写停停。
步骤六、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流传至今的名句,强调了修改对文章质量的重要性。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更是改出来的”不无道理。
小学生高分作文得分口诀
1、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
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写具体;
你拍五,我拍五,什么原因写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什么结果不能丢;
好词好句多积累,写作文时好运用;
记牢作文六要素,作文一定能写好。
2、怎样观察
观察时,要巧妙。五感官,都用到。
先用眼,仔细瞧,形色态,分辨好。
触形态,善比较,观颜色,浓淡晓;
看姿态,静动找。听声音,动脑筋。
嗅气味,多闻闻;有顺序,抓重点;
时间变,地点换,观察时,多体验;
巧联想,抓特点;观察好,得用脑;
多感官,结合好。
3、怎样收集材料
材料多,文章好;
多读书,佳句找;
勤观察,笔记好;
多用心,善思考;
勤摘录,多剪报;
分条记,整理好;
使用时,方便找。
写作文最基本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平心静气,成竹在胸
第二步、仔细审题,把握材料
第三步、文题简洁,准确醒目
第四步、凤头引蝶,立意新颖
第五步、快速构思,编列提纲
第六步、认真行文,发挥水平
写出高分作文的绝招及口诀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高考议论文作文写作技巧
1、拟好题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开好头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题。
3、中间段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
4、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5、结好尾
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6、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
确定文章主旨。1.写游记,写游踪,游览历程要写清。景物描写要具体,动态静态表分明。细致观察是前提,写的活泼又生动。抒发感情要真实,文章画龙又点睛。2.写物品要写物,看清楚,形态特点和用途。观察有序条理明,拟定提纲再写出。语言生动又活泼,选词用语下工夫。一言一语要准确,作文一定有进步。写动物,写植物,细致观察看清楚。抓住形状和特点,按照顺序写出来。表达感情要自然,融入情思感肺腑。练好状物基本功,作文才能有进步。
写好作文的六个步骤:审题、命题、选材、立意、构思、行文。
第一步、平心静气,成竹在胸
第二步、仔细审题,把握材料
第三步、文题简洁,准确醒目
第四步、凤头引蝶,立意新颖
第五步、快速构思,编列提纲
第六步、认真行文,发挥水平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1、拟好题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开好头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题。
3、中间段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
4、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5、结好尾
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6、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
论文是为研究某一学科领域的专门问题而撰写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 通常有三种形式:(1)普通论文,登载于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或论文集的普通学术论文;(2)学术会议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作为会议交流资料的论文;(3)学位论文,为获取一定的学位资格而撰写的论文。对于普通论文来说,论文写作形成的成果其价值体现在于推广,而发表则是推广的重要途径。论文要写出质量,顺利发表,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抓住选题、修改,注意格式规范,讲究投稿技巧。抓好学术论文的写作三个重要环节选题、 修改和著录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三个重要环节。选题是成功的基础, 修改是成功的关键,著录的参考文献是论文质量的侧面反映。1.1 选题的技巧选题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选题从内容的要求来说,要注意先进性、独创性、 实用性。先进性就是选择有时代意义的题材, 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切忌说背时话,论过时题。比如,写图书馆学方面的论文,要明白现在是提倡开放性的服务,强调个性化的服务。如果选个题材,论述闭架服务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显然不合时宜,就没有多少价值,文章发表的难度就相对来说比较大,不能发表成果的转化就更加谈不上了。独创性要求在论文中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抒发自己的真知灼见。切忌人云亦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简单的“组装”人家的成果,这样的论文必然缺乏价值,徒费自己的精力、 印刷的纸张、读者的时间。创新是论文价值所在,创新才是促进事物发展的灵魂。实用性就是要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切岂大道理说了一大堆,所提出的观点脱离实际,或者人家看了以后无所适从。比如,关于工艺技术改进的论文,其改进的措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必须能够达到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目的。关于“问题和对策”类的论文,必须注重对策的实用性,能够指导生产和实践活动。论文写作缘于实践,反过来又要指导实践。这样的论文才有价值。选题从自身的角度来讲,要适合自己的具体条件。就是要扬长避短。自己要熟悉这一选题,了解这个选题的学术动态,社会的需要,占有相当的资料,写出的东西具有自己的特性。一个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的人,如果去写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业务工作,就会事倍功半,而且难免漏洞百出, 贻笑大方。1.2 修改润色的技巧文章重在修改。“三分文章,七分修改”,足以证明修改对文章质量的重要意义。论文修改的范围包括标题的修改、主题的修改、结构的修改、材料的修改、语言的修改等等。修改论文时要对观点、材料、结构等进一步核对和调整。对初稿要敢于狠下心删节,要善于不断的补充完善。一切围绕中心主体,讲究论述的方式方法,确保文章质量。写文章不能急于“交差”。文章的修改是一个包装的过程,包装以后的文章要有吸引眼球的魅力。首先标题最关键。大小标题要简洁明了,既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又要具有个性。尤其是社科类论文,有时大标题不妨来点诗情画意。但是,大标题不能明确表达意思时,用副标题明确表达。其次,摘要是第二着眼点。要表现文章的主要思想。让人家看了摘要,就能够判断出文章的大概。人家看了摘要后,也基本能够确定有没有阅读全文的必要。第三,文章的开头也至关重要。读者有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看你的开头如何,开头,不但是对文章承上启下,对读者的兴趣也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文章的关键词的规范与否、分类好的准确与否、格式的规范与否也不可忽视。 它们是读者对作者素质的重要评判因素。最终,读者阅读全文,根据全文做出总体判断。论文的价值评判在阅读全文以后, 但是如果一篇文章不能吸引读者有浓厚的兴趣读下去,写的再好,读者也发现不了它的价值。所以。 必须好好下功夫修改包装文章。论文投稿,就上期刊发表网-zhiwangqk.com 主编QQ737432799
系列文的第三篇——《投稿技巧》,来自两位不同的主讲人,因主题相同被蛋糕(作者行走的蛋糕,以下均简称蛋糕)放在了一起。为避免篇幅过长,又被蛋糕分成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历史系仲伟民教授,下篇主要来自Elsevier出版社Publisher张靖。 在这里,蛋糕想说,虽然这个系列的针对性较强,但是关于投稿,出版社规则,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内容的。希望大家都有收获。♪(^∇^*)首先,惯例性上思维导图(制作软件:Xmind)只有了解期刊,才知道怎么去投稿。所以建议大家定期的去翻阅一些期刊。如果你只看文库,不论是哪个库,例如中国知网、维谱、万方,你很难对学术期刊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因为现在我们的所有的库,都有一个非常不友好的地方,它把所有的期刊都给我们打乱了,我们在库里面只能看到一篇篇的文章,看不到期刊。因此我们没法对期刊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而刊登在期刊上的系列文章及其讨论内容我们也无法看到。 目标太高则功率太低,目标太低,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学术成长。 要遵循我们所投期刊的一些最基本的写作与编辑规范。 (1)期刊数量 目前在我们国家大概有 10000多 种期刊,其中大概有 5000~6000 种学术期刊。这 5000~6000 种学术期刊里面,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大概 2800~3000 种。 (2)期刊种类 综合性的期刊:各个学科的都有,什么文章都发,如北大学报、清华大学学报。 专业期刊:只发本专业的,什么哲、历史这类的期刊。它分布的单位也不一样 专题期刊 (3)期刊的风格 每个期刊,特别是历史比较长的期刊,都有自己的特殊的风格。既然有风格,它就会有偏好,所谓偏好就是除了栏目、特色栏目在学科方面有倾斜,有所侧重外,它论文的自身也有一些独特的风格。 比如有的刊物,看重的是观点要新。举个栗子:上海社科联有一个叫 《探索与争鸣》 的杂志,这个杂志就特别喜欢新观点因此你通篇是新观点,没有特别扎实的论证他完全可以接受,没有问题。可是像清华大学学报就肯定不会接受。 也有的刊物,喜欢短平快的一些文章,例如 实证类的刊物 。 还有的刊物,非常的厚重、非常的朴实。包括各个专业的学术期刊,包括 北大学报,清华学报 ,还有各个名牌大学学报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 那么对于我们作者来说,自己擅长什么风格的文章,那么就应该首先选择适合你文章风格的刊物。这样你就可以少费力,命中率也比较高。 所以我们没事的时候到期刊阅览室大概的翻一翻还是有用的。 每个期刊都有成文或者不成文的一些规则。所以我们投稿之前都有个大致的了解。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论文的格式。每个期刊论文格式都是不一样的。举个栗子,《清华大学学报》现在用的是和《中国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的编排规范是一样的。假如我们把那种地方性杂志期刊上那种编排规范投到《清华大学学报》,编辑很可能直接给我们退稿。 两个原因: (1)不符合本期刊规范; (2)说明以前你根本没看这本杂志就投,你是无的放矢。所以这种稿子 百分之百都是要退掉!!! 奇葩规定 :还有的刊物对作者的身份有限定,规定只接受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来稿,有的杂志还明确的说不发博士生的文章。 (蛋糕说:虽然这规定奇葩又无语,但是大家还是得小心是吧,万一一个不巧你看上的期刊就是这种,自己条件不符合,就白折腾了,到时候上火也没用。等以后你当了编辑,豪气一甩手,废了它!给大家造福哈。) 所有的这些明示的、暗示的规则通过翻阅期刊,大概都能够了解。都能够知道,能够给我们节约很多的时间成本。 (1)善于推介自己 1)群发文绝对不录 投稿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很可能就关系到这篇文章能不能被采纳。 比如我们编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文章,他们从作者那个邮件里面就能看得出来,这篇文章是群发的。这位编辑在审这篇稿子的同时,知道也可能几个杂志都同时看你的稿子。他们肯定不乐意呀。并且会觉得这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所以看到这样的稿子通通pass!!!绝对不会采纳!!! 2)附上个人学术简介 在你的文章的注释或者文章最后稍微详细的介绍一下自己:学历,研究领域,出版或者发表的最重要的成果。编辑看:比如说XX投了一篇稿子,他做了一个简介,他曾经有两篇文章被《民族研究》发表,一篇文章被《政治学研究》发表。然后他才投这篇稿子,那么编辑心里非常有底,这个学者做学问是很扎实的,他在他这个学科里面最高水平的期刊上都发表过文章,才投到这儿来。这是做编辑的不向大家说,可是心里能够想到的一个问题。 另外,在某一个很小的学术领域里面你发表高水平文章,尽管没在这儿发表过文章,也很可能编辑会请你当审稿专家!!!以后碰到类似的文章可能会请你审稿,所以这个信息是非常好,非常有用的。 3)给编辑写一封简短的信 投稿的同时,可以尝试给编辑写一封非常简短的信。简单的交代一下你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创新点之类的东西。(2)遵守学术规范 文章交给主编前都必须先过一道查重关,凡是过不了的直接退。投稿之前我们需要检查自己文章的复制率,行规一般超过10%不用。 这种情形尽量不要在自己的论文当中出现,一旦出现,百分之八十,九十就会退稿!!! (1)转引常见的——NO 举个栗子:《史记》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你写文章的时候写:仲伟民某某书。。。编辑看到这种引文,二话没说,绝对退稿。 再举个栗子:你引用马恩列斯比较常见的一些材料或著作,转引绝对不行。 (2)直接引用二次文献——NO 比如某篇文章本来是《清华大学学报》发表的,你的注释注的《新华文摘》哪一期,或者说注《人大复印资料》,一旦编辑发现这篇文章最原始的发表出处是在《清华大学学报》,而你没注,注的《新华文摘》。 pass!!! (3)直接用教科书或字典的材料作为证据——NO 不知道大家有过这种现象没有,比如说为了证明某个词语或者某个观点的正确,直接引用辞海或者什么东西作为证据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常识!那些东西不用你证引。 (4)文章当中错别字、病句太多——NO 这是基本功的问题 (5)很要命的:引用经典著作不准确——NO!NO!NO! 1) 编辑部不可能去核实作者所引用的所有的材料,会选择性的去核实一些材料。最主要的比如说在你引用的 马恩列斯的文章, 编辑必须逐条去对,假如我们在编辑过程当中发现了错误引用,即使已经决定录用了,这个稿子也要退掉。 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你引用经典著作错误,那是 政治错误!!! 不是学术错误,可能 会端编辑饭碗!!! 所以大家在引用马恩列斯经典,引完以后,投稿之前,必须要把经典著作的引文老老实实的一条一条的对。除非你不引用。 2) 另外,引用经典著作,还要使用合适的版本。 这也是一些基本功。举个栗子:我们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它有无数的版本,从50年代到现在,20个版本可能都不止。可是我们现在要求必须统一用1995年的版本,你引用其它的版本,都不做数。 为什么呢?因为新的版本做了很多的修订,更正了一些翻译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投稿被拒的原因分析作者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文章能够尽快发表,而实际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投出去的稿件遭到拒绝。投稿被拒的原因中,除了稿件的质量问题外,恐怕不乏投稿技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1. 作者未细读征稿简则大多数期刊都有相应的征稿简则,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体、公式、图表及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还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要求。如果没有细读相关说明或者不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就很可能影响稿件的录用。2. 稿件内容与期刊主题不符投稿被拒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稿件提交给了错误的期刊,超出了所投期刊的学科领域或栏目范围等。例如,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投到了化学期刊上,投稿内容与期刊的风格、栏目或热点相差甚远,就很容易遭到拒绝。3. 其他原因投稿被拒的原因还有许多,诸如书面表达差、实验数据欠缺、没有创新或者图表错误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有的作者稿件标题都写错了,其责任心遭到质疑;有的作者写完文章之后,不做任何检查,文中错别字较多,严重影响了编辑的阅读,进而影响了稿件的录用。所以要提起注意,在投稿之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如果期刊的风格或水平与自己的文章不匹配,只会浪费投稿的时间,拉长我们投稿的周期。可以以该期刊最新发表的同类文章为参考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该期刊。投稿前一定要进行文章内容的反复检查,并按照期刊要求修改论文的排版格式以及参考文献格式。投稿前建议先自行查重,但注意查重要选择官方的渠道,不要被一些虚假的小网站所欺,未发表的文章有泄露的风险。稿件的再投递一般来说,著名期刊的退稿会远远超出录用稿件。稿件被拒后,作者要调整心态,按照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修改,重新投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升稿件质量稿件的质量是投稿成功的关键因素。撰稿后,最好的办法是多检查几遍,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题目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错别字,再看看文字是否可以压缩,要简而精。2. 寻找合适期刊每种期刊都有自身的办刊宗旨和相对稳定的稿源。有的作者好高骛远,喜欢投著名期刊,结果常被退稿。稿件被退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信心。因此,作者要客观评价稿件,确定几个适合投稿的期刊,了解所投期刊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期刊。通常每个期刊都由数个栏目组成,投稿前,应先搞清该刊的出版周期,了解该刊开设的栏目,还应大致了解该刊近年发表的文章。将自己的文章与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一下自己的文章适合哪类栏目,投稿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编者在看稿时能准确、及时地归档处理。编者都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3 细读投稿须知通常在每期现刊中都会找到投稿须知之类的信息(如征稿简介、期刊站点介绍等),也可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当然,还可直接联系编辑部。在基本了解投稿须知后,可下载该刊的文章,按照该刊的内容和格式编排自己的文章。4 熟悉投稿流程确定再投稿期刊后,应了解该刊的投稿流程,可免去许多麻烦。期刊的投稿流程一般包括作者投稿、编辑处理、专家审稿、作者修改和最终结果等,这些过程中,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和认真解决相关问题。(1) 作者投稿。应严格按照投递期刊的排版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文章——包括题目、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等。例如,有的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不能是PDF格式,有的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2) 编辑处理。一般在两周内完成,主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有的期刊稿件先到主编手里,主编再派给归口的编辑。(3) 专家审稿。过程较为漫长,主要取决于审稿专家的审稿速度。如果被邀请的专家不想审,编辑只好另请专家评审,这就会延长审稿时间。通常正规期刊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回信。没到时间就催稿是不礼貌的行为。(4) 作者修改。要求修改就很可能被录用。修稿时,作者应直入主题,逐条回答专家的提问,按照专家的建议认真修改。另外,还要吃透编辑提出的修改建议,因为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是什么样的文章。(5) 最终结果。编辑部通常要等所有专家的评审意见返回后,才通知作者审稿结果。有的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专家,作者理应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积极推荐审稿专家,提供专家的详细信息。现在有些著名期刊采用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审稿专家否决就退稿。尽早准备,提前发表通常,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过程。有的热门期刊审稿周期就达5个月之久,发表周期更是在1年半以上(主编需要综合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稿量以及热点问题等情况,才能最后作出明确的答复)。而且,随着期刊杂志社整改,期刊版面大大减少,每期可以刊登的文章有限,但接收到的投递稿件数量不减反增,这就导致许多刊物的拒稿率都提高了不少,随之版面费也不得不上涨。
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1、稿件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要根据刊物的要求决定发电子邮件,还是投打印稿。根据刊物的要求决定投稿论文的体例,按要求写摘要、关键词,编好注释、选用刊物认可的字体、字号等。2、稿件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稿件附上一封简短的信函,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学术研究方向,说明自己的要求、希望,不要对收件人和刊物奉送过分的溢美之词。3、稿件直接送到编辑部。这种方式近似于毛遂自荐,作者带着稿子到编辑部,向编辑推销自己,具有亲切感。稿件上注明作者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与交流、沟通。刊物一般都希望作者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已发表过的论著等,以增进了解。不过,这种介绍必须客观、诚实、平和,不要言过其实。4、请导师或他人推荐。尽可能求得国内外知名专家,或领导者、知名人士的推荐,这样的稿件更能引起编辑们的注意。把稿件修改润色并推荐给杂志发表,是付出心血的合法的脑力劳动,是值得鼓励的劳动。推荐稿件一方面可以为作者推荐到合适的杂志,避免了投稿的盲目性(有的作者不了解杂志用稿取向,往往是投了很多地方也没有发表,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有不少杂志则因为名气不大而难以吸引优质稿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推荐发表既可以为作者服务,也有利于帮助杂志获得更多的优质稿源,是一举多赢的、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叫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一、选择投稿时机1.把握期刊创刊、变更刊名、变更刊期初期。作者平时应注意杂志的出版信息,一般在杂志创刊、变更刊名、变更刊期的最初一段时间,因大多数作者对有关情况不甚清楚,来稿一般处于相对低谷时期,若此时投稿,命中率较高。2.避开投稿高峰期。期刊社的来稿高峰期一般与晋升职称、评定科研成果工作有关,此类工作结束后一段时间,各期刊社的来稿常处于低谷时期,可称为投稿的黄金时段。二、投稿方式1.应约投稿。注意稿件的内容、形式、字数等是否按约定事项完成,若未发现问题要按约定时间投稿。2.自由投稿。应对多种杂志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向一种发表论文可能性大的杂志投稿,如果做到知彼知已,慎重选择,投向对路,投中率就会高。3.专家推荐。通过推荐,可加快编辑与作者的了解和沟通,缩短稿件的编审时间,被认为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投稿方式。
自审论文稿确定投稿期刊后,准备投稿前,作者要反复推敲、自审论文稿件。比如,有没有雷同的文章发表;可以和该刊物已经发表过的优秀论文比较,看看自己的论文处于什么档次,记住,不要和刊物中那些稍差的文章比。一般可以进行如下思考:1、扪心自问是否做到诚实、真实、有诚信。2、考量选题是否具有学术前沿性。指论文的内容或所研究的课题处于学科前端,能反映学术研究的现状、新动向和新趋势,具有新颖性、开创性、超前性的特征。3、尝试能否简明地概括出论文的创新点。这样可以检验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了没有,是否鲜明、突出;自己的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站得住,是否适合所投刊物的胃口、趣味4、检查论文材料的表述是否准确、简明、圆满。比如,图表制作是否规范、数字是否精确,参考文献、引文出处是否查对核实,等等,都要争取做到无懈可击。5、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6、辨别语言是否规范。语言规范指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恰当的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做到条理分明,表述清楚,文笔流畅。具体点说,语言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流畅,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随意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词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说明、叙述、描写乃至多媒体等表达方式,正确运用各种科学公式、计量单位,数字准确,图表清晰;此外,书写格式、参考文献和注释符合规范体例。等等。7、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8、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
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1、稿件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要根据刊物的要求决定发电子邮件,还是投打印稿。根据刊物的要求决定投稿论文的体例,按要求写摘要、关键词,编好注释、选用刊物认可的字体、字号等。2、稿件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稿件附上一封简短的信函,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学术研究方向,说明自己的要求、希望,不要对收件人和刊物奉送过分的溢美之词。3、稿件直接送到编辑部。这种方式近似于毛遂自荐,作者带着稿子到编辑部,向编辑推销自己,具有亲切感。稿件上注明作者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与交流、沟通。刊物一般都希望作者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已发表过的论著等,以增进了解。不过,这种介绍必须客观、诚实、平和,不要言过其实。4、请导师或他人推荐。尽可能求得国内外知名专家,或领导者、知名人士的推荐,这样的稿件更能引起编辑们的注意。把稿件修改润色并推荐给杂志发表,是付出心血的合法的脑力劳动,是值得鼓励的劳动。推荐稿件一方面可以为作者推荐到合适的杂志,避免了投稿的盲目性(有的作者不了解杂志用稿取向,往往是投了很多地方也没有发表,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有不少杂志则因为名气不大而难以吸引优质稿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推荐发表既可以为作者服务,也有利于帮助杂志获得更多的优质稿源,是一举多赢的、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首先你需要了解的是:1.期刊不是说交钱就能发的,付费只是充分条件罢了。2.另一个论文发表的充分条件是论文写的必须过及格线。3.核心以外几乎没有免费的。有实力可以发核心,几乎都不要钱,但是核心你实力得过硬(ps非要定条标准的话,一般业内认为是研究生学历为佳)最后总结怎么在期刊上发论文:第一步,下载相关文献第二步,查重。论文发表需要10%-30%的查重率,根据具体期刊,按照要求来即可。第三步,有渠道的话可以通过渠道投稿,好处如下:1.渠道对期刊比较熟悉,知道哪些容易发表,哪些适合作者本身水平的发表2.审批快3.易通过4.安排出刊期数靠前,即出刊快没渠道的话就问下身边发过期刊的学长或者老师那既没有渠道,又没有学长或者关系好的老师怎么办?1从知网上找版面费比较贵的那种。2找知网上不收录的,只维普万方收录那种期刊。第四步,等结果就好了。最后强调一点,切勿一稿多投!!!
自审论文稿确定投稿期刊后,准备投稿前,作者要反复推敲、自审论文稿件。比如,有没有雷同的文章发表;可以和该刊物已经发表过的优秀论文比较,看看自己的论文处于什么档次,记住,不要和刊物中那些稍差的文章比。一般可以进行如下思考:1、扪心自问是否做到诚实、真实、有诚信。2、考量选题是否具有学术前沿性。指论文的内容或所研究的课题处于学科前端,能反映学术研究的现状、新动向和新趋势,具有新颖性、开创性、超前性的特征。3、尝试能否简明地概括出论文的创新点。这样可以检验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了没有,是否鲜明、突出;自己的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站得住,是否适合所投刊物的胃口、趣味4、检查论文材料的表述是否准确、简明、圆满。比如,图表制作是否规范、数字是否精确,参考文献、引文出处是否查对核实,等等,都要争取做到无懈可击。5、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6、辨别语言是否规范。语言规范指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恰当的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做到条理分明,表述清楚,文笔流畅。具体点说,语言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流畅,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随意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词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说明、叙述、描写乃至多媒体等表达方式,正确运用各种科学公式、计量单位,数字准确,图表清晰;此外,书写格式、参考文献和注释符合规范体例。等等。7、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8、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
相对于普通期刊来说,核心期刊的数量是少数,因此期刊方面在对来稿进行审查时,非常严格。很多作者都感觉发核心期刊实在是太难了。 然而,要发表核心期刊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并不。只要作者本人的学术论文达到一定质量,并且熟悉核心期刊的投稿审核方式,再加上一些小技巧,就可以轻轻松松在目标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啦!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在核心期刊上发学术论文的 小技巧 ~ 由于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和自己的读者对象,因此大家在投稿前一定要对此有个基础的了解。比如其发行出版周期,其中分为月刊、半月刊、周刊等等。如果是报纸的话,又要分日报、周二报、周报和半月报、月报。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想要投递的刊物开设了哪些栏目,以及栏目下的文章类型。这里建议可以查查刊物的办刊历史以及过往发表的文章,再对比自己的文章进行调整和深入。 这一点以教研论文来举例。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 时效性强 ,与教学进度配合(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 时效性不强 ,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 一般来说,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作者在投稿前可以 对照其要求的格式进行修改 。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句子清楚连贯,另外要做到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Tips: 如果是第一次投稿,可以在文后加一个“作者简介”哦~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可以帮助作者起到一个自我推销的作用。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一般来说,笔者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 3000-5000 字为宜,最好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 1)持之以恒,长时间投递。 时间一长,编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作者产生印象。 2)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 3)趁热打铁。 比如作者在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可以趁着编辑还有印象,马上再寄投一份。 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假设一篇文章投给了多个刊物,并且都通过了审核,但由于刊物的审稿时间不同,后联系作者的编辑在得知其文章已在其他刊物发表的时候,难免会对作者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