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近代史外国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近代史外国期刊投稿

杂志:《史林》《历史教学》《文史春秋》《文史月刊》《文史杂志》《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文博》网站:趣历史:学史博客:历史春秋:

历史研究杂志,是权威杂志

《历史研究》《史学月刊》

1. 《历史研究》2. 《世界历史》3. 《史学月刊》4. 《中国史研究》5. 《近代史研究》6. 《中共党史研究》7. 《史学理论研究》8. 《中国文化研究》9. 《文史哲》10. 《清史研究》11. 《当代中国史研究》12. 《抗日战争研究》13. 《史学集刊》14. 《中国史研究动态》15. 《中华文化论坛》16. 《民国档案》17. 《安徽史学》18. 《历史档案》19. 《史学史研究》20. 《史林》2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2. 《西域研究》23. 《中国农史》24. 《文献》25. 《中学生政史地》26. 《文史知识》27. 《文史》双月刊

近代史外国期刊投稿格式

1、大标题不得多于20个字,标题下写作者姓名。2、姓名下为作者单位、地点及邮政编码。3、写摘要,300字以内,浓缩全文精华。不要出现“本文”等介绍性词句。4、写关键词3-8个。5、将以上内容(从大标题到关键词)全部用英语写出,置于文末。6、写出中图分类号(如有困难,可由编辑代写)。7、文中图表必须有序号和图题或表题,尽量使用三线表。8、写出作者简介,不得缺项。如:作者简介:刘小里(1957-),女,回族,河北唐山人,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9、文中引文出处应标明序号,出自著作的应标明页码,出自期刊的应标明所引文章的起止页码。出自同一参考文献的引文用同一序号。

MLA是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英文词语的缩写。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是一种常用的引用格式,由于在外国文章中即使是一小句也不可以随便不加任何注释的引用,所以MLA 格式很严谨。MLA引用格式注意事项:1、双倍行距。2、第二行行首缩进5个字符(或半英寸)。3、如果没有作者,从文章名开始4、缩写全部月份名称,除了May June和July。5、如果百科全书未按字母顺序排列文章,将其视为一般书籍文章。5、网站:包括网页名称,网站全名及其建立者(此往往与网站名称相同)。此外,还包括文章创建及存在的日期(日、月、年)及你见到此文的日期。6、互联网杂志文章:包括提供数据库服务的公司极其网址;文章的完整日期(日、月、年)及见到的日期;还有提供网络服务的图书馆或组织机构。如果引用的是期刊而不是杂志的话,还应有期刊的日期、卷册等。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

朋友写英文论文时,需要用MLA格式写作。MLA格式有什么要求?特地找到关于MLA格式的规定,希望对朋友有帮助。 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 一、MLA简明论文格式(以下word格式可参用附加档已设定完成,套用即可) 1. 内容分封面、正文、注释。 2. 规格:A4纸,计算机打字,横打,上下左右空4.5cm,标题与内文字距离0.5cm;字大小:照相打字15- 16级(Windows 文书软件10- 11pt),内文字请用细明或新细明体,标准行距(Windows 文书软件0.6- 0.7cm),25pp以内。 3. 横式(由左至右)写作。 4. 关键詷4-6个。 5. 提要300-500字。 6. 请用新式标点符号。「」用于平常引号,《 》用于书名,〈 〉用于论文及篇名。古籍之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可省略篇名符号,如《史记‧刺客列传》。 7. 中文正文用细明体,注脚用楷书。 8. 英文正文用Times New Roman; 章节用Arial。 9. 英文书名用Italic; 论文名用“ ”。 10. 独立引文每行低三格(楷书)。 11. 注释号码请用阿拉伯字数码之上标字(右上方),如9、25。 12. 标题编码层次:一、 (一) 1. (1) 13. 征引书目编写方式: (1)中日文部分依作者姓名笔划排列 A.专书 B.期刊论文 C.博、硕士论文 (2)西文部分依作者姓名字母排列 A.专书 B.期刊论文 C.博、硕士论文 14. 不可使用“同上”、“同前引书”、“同前书”、“同前揭书”、“同注几引书”等。 15. 引用专书或论文,请依序注明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项。 A.中日文专书: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公司—出版年分。 注文: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38-45。 再引: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38-45。 书目: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B.中日文论文: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项—年月—页码。 注文: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台北,1995. 12): 45-87。 再引: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 45-53。 书目: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 (台北,1995. 12): 45-87。 C.西文专书: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公司—出版年分。例: 注文: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02-103. 再引: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102-103. 书目: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D.西文论文: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项—年月—页码。例: 注文: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再引: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455- 474. 书目: Tillman, Hoyt.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附注及引用文献 第一类型 历史 引用一本书 一位作者/两位作者/三位作者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香港:南国出版社,1954),11。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香港:南国出版社,1954。 4.戴国辉、叶芸芸,《爱憎228—神话与史实》(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11-20。 戴国辉、叶芸芸,《爱憎228—神话与史实》,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 5.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6. David Lowenthal,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3-25. Lowenthal, David.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7. James Fentress &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24-26. Fentress, James &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多于三位作者/编者 8.周大城等,《台湾自然地理》(台北:立人出版社,1994),21-40。 周大城等,《台湾自然地理》,台北:立人出版社,1994。 9. Elizabeth Tonkin et al,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1989), 30-40. Tonkin, Elizabeth et al.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1989.作者为一机构/多机构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二二八事件专号》,3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11-1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二二八事件专号》,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2.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榆树县博物馆,《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1-20。 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榆树县博物馆,《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作者为编者 3.赵松侨编,《中国自然地理》(台北:地图出版社,1984),21-30。 赵松侨编,《中国自然地理》,台北:地图出版社,1984。 4. Eric Hobsbawm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1-15. Hobsbawm, Eric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被翻译著作 5.韦伯(Max Weber),《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131-32。 韦伯(Max Weber),《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 6. Maurice Halbwachs,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101-22. Halbwachs, Maurice.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多作者丛书中的一本 3.黄清连,《黑金与黄金:基隆河上游地区矿业的发展与聚落的变迁》,「北县乡土与社会大系」之一(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5),21-25。 黄清连,《黑金与黄金:基隆河上游地区矿业的发展与聚落的变迁》,「北县乡土与社会大系」之一,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5。 单一作者丛书中的一本 4.王国维,《观堂别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九册(无出版处,1927),23-25。 王国维,《观堂别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九册,无出版处,1927。 不同的版本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重印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69),23-25。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重印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69。 7.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121-25. Anderson, 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老书重印 5.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台北:中国民族学会,1962),25-28。 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台北:中国民族学会,1962(1934)。 6. Owen Lattimore,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1940; rep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9. Lattimore, Owen.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1940. Rep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转引自其它的书 5.拉克伯里,《支那太古文明公元论》(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1894)。转引自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上海:华通书局,1929),26-33。 拉克伯里,《支那太古文明公元论》(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1894)。转引自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上海:华通书局,1929。 6. Thomas Torrance, China’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1937), 21;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25-27. Torrance, Thomas. China’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1937.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论文与文章 期刊中论文 1 张永年,〈关于湖熟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 1 (1962):35。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49-53。 3 曾昭谲、尹焕章,〈试论湖熟文化〉,《考古学报》 4 (1959):47-50。 4 镇江市博物馆、丹徒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丹阳出土的西周青铜 器〉,《文物》 8(1980):3-6。 已出版会议论文 王明珂,〈汉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意象与民族政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蒙藏委员会编,《中国边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5),23-25。 未出版会议论文 多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3.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Introduction,”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Londe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1-22. Middleton, David and Derek Edwards. Introduction.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Londe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单一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多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5.许倬云,〈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上古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两周篇之一.史实与演变》(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9-10。 许倬云,〈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上古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两周篇之一.史实与演变》,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 期刊中的书评 学位论文 5. Ming-ke Wang,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106. Wang, Ming-ke.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报纸文章 转引自他处的论文 5.张筱衡,〈散盘考释〉,《人文杂志》2-4(1958);转引自,刘启益,〈西周大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考古与文物》 2 (1982),43-44。 张筱衡,〈散盘考释〉,《人文杂志》2-4(1958);转引自,刘启益,〈西周大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43-44。

近代史外国期刊投稿网站

杂志:《史林》《历史教学》《文史春秋》《文史月刊》《文史杂志》《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文博》网站:趣历史:学史博客:历史春秋:

1.网站 历史千年 2.论坛 轩辕春秋 国学论坛 3.历史研究 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历史研究类刊物,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最早的一本综合性史学期刊。它一直是全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1995年获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提名奖,199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 《历史研究》是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倡议创办的历史学专业刊物。毛泽东同志就创办《历史研究》提出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研究历史。郭沫若先生是《历史研究》编委会的召集人,他撰写的发刊词论述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必要性,同时认为“认真能够实事求是的人,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然会逐渐地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接近而终于合辙。” 百家争鸣、实事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是《历史研究》编辑部同仁始终坚持不懈的办刊方针和不断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 本刊主要发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各种专业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刊登史学研究动态、读史札记和史学著作评论等。 《历史研究》主要栏目:专题研究、史家与史学、学术述评、读史札记、讨论与评议、 书评、海外新书评介、读者来信等!

一、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及文评、专题述评、读史札记、史实考订、史料评介、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酌情刊载论述1840年以前或1949年以后史事的文稿。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惠寄稿件(限中文稿),热诚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二、本刊提倡实事求是的学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倡导探索创新的学术研究和相互尊重的学术争鸣。本刊设有“学位文选”等栏目,鼓励学术新人投稿。三、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选取稿件惟重论文质量及学术建树。四、来稿字数不限;提倡言简意赅,详略得体。五、来稿务请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法律和技术规范以及本刊有关规定。投稿以电子邮件或纸质打印稿形式均可。六、若来稿为专题论文,请附3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和5个以内关键词。七、为便于审稿,纸质稿请另纸提供作者情况,包括姓名、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并注意不在文章中出现能使审稿人直接判断作者身份的提法。八、来稿一经采用,即行通知。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九、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十、来稿请径寄本刊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遗失或延误。纸质稿请寄: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06

我想你可以连接下我的QQ空间吧我是历史专业的学生 我喜欢历史学 更希望和你互动探讨更多的历史话题

近代史外文期刊投稿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版、《中学历史教学》这些对中学教师而言更直接、更实用。

历史方面的期刊分为三个档次好像!好像只有一本是核心期刊,叫什么来着我忘了!不过有很多地方性的杂志像《西夏研究》等等这些杂志一般好投,对于那些核心期刊一般是很难的!

1. 《历史研究》2. 《世界历史》3. 《史学月刊》4. 《中国史研究》5. 《近代史研究》6. 《史学理论研究》7. 《中国文化研究》8. 《文史哲》9. 《清史研究》10. 《史学集刊》11. 《中学生政史地》12. 《文史知识》13. 《文史》双月刊

百科探秘 探索发现

中国近代史投稿期刊

杂志:《史林》《历史教学》《文史春秋》《文史月刊》《文史杂志》《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文博》网站:趣历史:学史博客:历史春秋:

历史研究杂志,是权威杂志

历史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2 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3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4 世界历史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5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6 史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所 7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8 文博 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等 9 清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10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