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学术论文作者是谁英文

发布时间:

发表学术论文作者是谁英文

一般格式是,以作者姓名原文打头,姓名必须首字母大写;姓在前,并用逗号与后面的名隔开;名用缩写时,必须用实心点标明。Alex S. Mayer 写为 Mayer, Alex S.

问题一:"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论文(Paper) 或:dissertation(论文) 或:thesis(论文) 经常说的:)~ English dissertation(英语论文) Graduation thesis(毕业论文) 问题二:在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在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Published a paper in the Journal ――――――――――――――――― 您好,用心、细心为您答疑解惑; 如果本题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请记得采纳;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请指向我的图像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三:我想问一下,毕业论文后面写的已发表论文,状态里面,英文怎么表达?比如Accepted 等等。 10分 submitted: 就是这篇文章已经提交给期刊,但还没有得到任何答复,还完全有被拒收的可能; under review: 就是文章进入评审阶段,一般提交给期刊的文章先要经过期刊助手对文章结构,字数等技术性检查,合格的话才送交主编,由主编邀请评审专家初审。under review 表明主编已经将论文送审了,结果仍未知; major revision: 文章需要大改,一般情况下如果(2-3位中)1位评审专家对文章提出一些尖锐、负面的意见,而另几位的意见比较正面,则主编往往会要求作者进行大改动;至此,文章还是有被接受的可能,但要看改动后的文章是否让评审专家或主编满意; minor revision: 小改动,至此文章被接受的可能已经达90%,只需要对文中小的差错进行修改即可接受; accepted:完全接受,但离出版印刷发行还有段时间; early online (or online ready):已经完全定型的文章还需要排队印刷发行,这个过程有的期刊会很长,1-2年,early online 或 online ready 就是先将文章在网上发布出来,供读者阅读。这时的文章 doi 号码已经有,也可以引用,但还没有正式的卷号,期号及页码; published: 最后印刷出版了 问题四:“发表论文”用英文怎么说 to issue the dissertation 问题五:“有一篇论文正准备发表”用英语怎么说 有一篇论文正准备发表A paper is being prepared for publication 问题六:他因发表了几篇有影响的论文,在学术界颇有名气用英语怎么说 他因发表了几篇有影响的论文,在学术界颇有名气 He published several influential papers, is very famous in academia 问题七: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用英文怎么说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问题八:文章已经发表用英语怎么说 文章已经发表用英语 The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问题九:"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论文(Paper) 或:dissertation(论文) 或:thesis(论文) 经常说的:)~ English dissertation(英语论文) Graduation thesis(毕业论文) 问题十:在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在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Published a paper in the Journal ――――――――――――――――― 您好,用心、细心为您答疑解惑; 如果本题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请记得采纳;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请指向我的图像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祝您生活愉快!

名字的缩写,学位的缩写只有PhD,MD,BD等,英文文献好像是不标学位的。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RichardCowley为:Cowley,M.R.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

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2、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参考示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5] Gill,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 London: Macmillan,1985.

2、期刊文章

[8] Heider,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9⑶: 62-67.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10]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8,pp.271-313.

4、报纸文章

[12] French,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1987-8-15(33).

扩展资料:

文献标注: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 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 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M——专著示例:[序号] 期刊作者.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XXXX出版社,1989.

C——论文集示例:[序号]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地点:XXXXXX,1979.

N——报纸文章示例:[序号] 期刊作者.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XX日报,1998-12-27,(3)

J——期刊文章示例:[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D——学位论文示例:[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R——报告示例:[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 .保存地点.年份

S——标准示例:[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P——专利示例:[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特别提示

对于不属于MCJDRSP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发表学术论文作者是谁

论文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通讯作者等。

1、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2、第二、三作者:对作品有一定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贡献人,在总体贡献上跟第一作者有较大差距,统称为第二/三作者 。

3、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

区别:

1、分量不同

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论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按位置评分依次降低。

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

2、贡献不同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不仅为文章贡献了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文章的智力贡献)。而第二、第三作者是按照贡献值大小递减的排列顺序署名在第一作者之后的。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3、责任不同

第一作者通常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对主要实验结果负责。

通讯作者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讯作者

不是。要看情况而定如果你是一名硕士生或者博士生,整个实验由你自己完成同时论文也是你自己写的,那么第一作者是你本人,而通讯作者一般署名你的导师,因为他是给你提供经费的人。当然这其中可能有些你的师兄师姐帮助你完成了一部分内容,他们也想挂名,一般会排在你的后面,也就是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但是第一个名字是你即第一作者(代表最大贡献的人),以及最后一个名字--你的导师即通讯作者(代表第一负责人),一篇论文只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其他都是酱油,所以你只要保证第一作者是你,通讯作者是你老板,其他中间的张三李四都不用在意。在学术界看来,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导师和学生抢第一作者的现象。假使有一天,我是说假使,你因这篇文章获诺贝尔奖,那么估计也是你和你的导师共同分享,而与其他夹在中间的酱油作者无关。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作者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多个,作者署名位置能很好的区分每位作者的贡献度,经常混淆的有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同一作三个概念。那论文发表通讯作者是否等同第一作者? 1、论文发表通讯作者是否等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可以是同一位作者,但要看文章的具体情况,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是否是同一作者主要取决于文章是合著还是独著,如果文章是独著,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可以是同一位作者,在这种情况下,通讯作者就等同于第一作者了。 2、独著的论文是由作者独立完成的论文,从论文的构思、写作到相关文献、数据的搜集到发表事宜,都是作者独立完成的,包括与杂志社和其他外界人员的联络沟通,都没有其他人员的协助和介入,这种情况下,作者兼具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作者既是通讯作者又是第一作者,但如果文章是合著,大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时两位不同的作者。 3、合著的文章一般涉及的工作量都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相关工作,这就涉及到不同作者的不同分工,在合著的论文当中,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就很容易区分了,通讯作者除了肩负对外联络沟通的责任之外,还是整篇文章写作发表的总指挥,是一个“总管”,而第一作者通常是文章的主要执笔人,实验和相关工作内容的主要执行人,对文章的贡献和参与都是最大的。 4、在学术论文发表中,通讯作者一般是导师或者机构负责人,这是署名最基本的准则之一,其他方面也需要作者尽量考虑全面,署名位置毕竟涉及作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要考虑周全为好。

1、可以这样认为:2、详解如下: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顾名思义就是论文放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作者,一般的论文都是导师放在前面的。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应该说,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省略了通讯作者。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

发表学术论文作者是谁啊

不是。要看情况而定如果你是一名硕士生或者博士生,整个实验由你自己完成同时论文也是你自己写的,那么第一作者是你本人,而通讯作者一般署名你的导师,因为他是给你提供经费的人。当然这其中可能有些你的师兄师姐帮助你完成了一部分内容,他们也想挂名,一般会排在你的后面,也就是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但是第一个名字是你即第一作者(代表最大贡献的人),以及最后一个名字--你的导师即通讯作者(代表第一负责人),一篇论文只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其他都是酱油,所以你只要保证第一作者是你,通讯作者是你老板,其他中间的张三李四都不用在意。在学术界看来,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导师和学生抢第一作者的现象。假使有一天,我是说假使,你因这篇文章获诺贝尔奖,那么估计也是你和你的导师共同分享,而与其他夹在中间的酱油作者无关。

新闻记者主要是现场采访后编写采访新闻稿件交编辑部审核后发表,当然是作者,编辑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记者的稿件根据形式,内容,字数及版面的安排进行合理的校对,审核后交主编审批后发表。写论文引用作者必须是记者。

记者是新闻稿的作者,而编辑只是对记者的稿子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排版,和你要发表学术论文一个道理,你写出来的论文投递到编辑部,编辑需要对你的稿子做出修改和评审。一目了然,谁是作者!

1. 论文署名第一的就是第一作者,署第二第三的就是第二第三作者。一般看你的文章份量,如果份量足,可以署多个作者。国外一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文章可以挂100人。

2. 文章一般还有一个通讯作者,是指文章的所有权人和指导者。还有的有一个通信作者,指是的联系人。

3. 这个也可以由双方商量来确定排名,如果没有约定,一般是排在前面的为第一作者,排在第二名的为第二作者,余此类推。

扩展资料

发表论文,一般作者个数不限,但通常不多余6人。一般说来,排名第一就是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就是第而作者,排名第三就是第三作者,所以一般都写1个。但可以采用附注的方法,就是在作者的名字上加个标注,然后说明共同第二作者、共同第三作者的,常常共同的情况不多余2人;但这种情况不多见,一般出版方、会议组织方也不允许这样。

中级职称,应该是要求第一作者,很多职称评定都是要求参评的人员发表的文章必须是独作或者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甚至第三作者的话,评审效果是很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一作者

发表学术论文作者是谁写的

第一作者当然不用多说了;而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以前国内一般注重排名,老板要排在第2,现在有变化了,所谓和国际接轨哦,投国外杂志时老板可放在最后,并注名是通讯作者。当然有些老板还是看中排名的,最好要和他商量一下。

新闻记者主要是现场采访后编写采访新闻稿件交编辑部审核后发表,当然是作者,编辑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记者的稿件根据形式,内容,字数及版面的安排进行合理的校对,审核后交主编审批后发表。写论文引用作者必须是记者。

新闻报道的第一作者当然是记者,新闻编辑更多是对报道进行选择及修改,比如换个标题,或者对内容进行增删或润色等,一般而言,如果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过修改的,如果一旦陷入新闻官司,编辑也需要承担责任,所以,编辑也该算新闻报道的作者(类似于第二作者)。论文引用的问题,如果不知道引文作者是谁(一般都会知道),可以在注释中列出其出处也可。

署名作者是那些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 一般实验的设计者(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课题)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 到了毕业的季节了,许多研究生在忙于写论文。我想谈点个人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署名问题的看法。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一则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二则是一种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 (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作者的责任:必须强调的是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 现在有些刊物在发表前让作者签名,说明阅读过并同意发表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有些刊物是规定通讯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还有些刊物要求明确说明每个作者的责任和贡献,如谁收集的数据;谁设计的实验,谁实施的实验;谁参与讨论,谁进行数据分析;谁执笔等。前些日子Nature 上刊登诺贝尔奖得主Linda B.Buck 和共同作者发表的声明,撤销了他们2001 年发表在Nature 上的一篇论文,声明中说:"他们发现2001 年的论文数据和原始数据间有矛盾。" 文章注明了每个作者的贡献,原文是这样的:Author Contributions(作者贡献):L.B.B.and L.F.H.,conceived the project(获得项目),L.F.H.and J.- P.M.prepared gene-targeting constructs to generate the mice(准备所必须的实验材料),S.S.trained Z.Z.in gene-targeting techniques(负责技术培训),Z.Z.prepared and analysed the mice and provided all figures and data for the paper(实施实验、获得数据、提供数据和图表),and L.B.B.and Z.Z.wrote the paper(执笔写作).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B.B(通讯作者是Linda B.Buck)。 不规范署名:现阶段在国内也确实存在着论文署名不规范问题,有些是属于不知道规矩,有些则是其他原因: 1.随便挂名;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只要是一个实验室的,一个研究集体的成员,每个成员几乎在每篇论文上都署名。这样可以增加每个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 2.领导挂名:有时候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巴结"某些领导或掌握资源的官员,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也有些时候是相关领导暗示或主动要求挂名。 3.名人被借"光"挂名:有时候有些学者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强行将一些学问高的学者(如院士等)的名字挂上(有些可能是自己的导师等)。 4.为了职称晋升而挂名;有些人为了评职称急需,而在没有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 5.强求挂名;有些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领导强求在实验室的所有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6、为了某种目的而收买挂名;如学校评估、博士点申请等急需高质量的论文,利用金钱收买,在论文上署名。 7.为了毕业和学位而挂名: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单位的获得学位的要求,急于毕业获得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 提醒导师和研究生需要注意的事情:由于某些利益目的(如考核等),有些研究生将自己硕士期间的工作,以读博士学位的单位名义发表;或者署上自己的博士导师的名字;或者论文中没有自己硕士导师的名字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每位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严肃对待这些事情。首先论文(成果)的产权归原单位(获得项目支持的单位)。硕士生要尊重自己导师的劳动,不能太"势力眼"。同理,博士生毕业后,博士期间的所有数据都必须以原单位的名义发表,博士生导师应该作为作者之一(如果导师负责的话,一般应该是通讯作者),原单位必须是第一产权单位。 "客座研究生"问题:现在由于扩招,有些导师没有科研经费,没有课题。研究生自己四处寻找能够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的导师,这些学生被称为"客座研究生"。不可思议的是学生的原单位明文规定,这些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署名是第一单位,才能申请获得学校的学位。实在难以理解,既不提供研究经费,又没有提供研究思想、实验条件,等等,等着享受成果,还有这种要求?不知道怎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哪些教授们也就同意了?不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影响? "多栖教授"问题:当今一篇论文挂很多单位的多问题,一则是由于兼职的、 "两栖"的教授学者太多;再则是由于现实的利益关系。看看某些所谓我国"独立创新"的高质量论文,实则是在国外的实验室做的结果,由于自己在国内某个单位兼职(讲座教授之类的),这位学者的名字上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单位。还有一些学者纯粹是为了增加论文数量,在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的论文上挂名。国内的"多栖教授"的论文署名情况也是这样的。 作为研究生还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成果的归属问题:如果你从事的研究课题项目、学术思想和实验总体设计都是导师或者实验室负责人完成(或负责完成的),不管这个成果有多大多重要,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成果应该归属于这个实验室,属于你的导师或项目负责人。当然,研究生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很多事情都在改进之中,有些规范正在建立之中。以前有些事情确实属于不知道(不知者不为过),有些则是由于利益驱动所致,如绩效考核时,有些单位规定署名靠前的作者,赋分值高,通讯作者也按照排名顺序赋分。这样就出现了有些通讯作者署名在中间或靠前的位置上。这些现象前几年很普遍,现在还存在,但已经逐渐少多了。只要大家明白了相关规矩,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合理,自然就会走上正规了。但是那些领导随便决定作者顺序、导师可以随意将论文的第一作者赠送给某人的做法是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

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是谁

第一作者是论文署名第一位的作者,一般评职称、硕士毕业等要求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合作作者是在一个课题项目中处于合作关系的作者,譬如几个科室共同研究或厅级与校级的合作通讯作者等同于第一作者,一般会放导师或者研究中领导。

在署名的时候,谁的名字排第一,谁就是第一作者,谁投的稿,或者联系谁方便 ,谁就是投稿作者,但投稿作者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第一作者用处大,比如晋正高级职称的,只有第一作者有用,其他的没有用。但如果只有一个作者,那就不涉及什么第一作者、投稿作者的说法了

中国人在Nature发表的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出现在1930年, 作者是YH Woo。这当然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前辈吴有训先生了,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以系统、精湛的实验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却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而这篇论文所研究的,正是他以此出名的X光散射问题:至此,第一位发表Nature论文的中国学者,就水落石出了。不过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不妨顺便再查一下解放后新中国发表Nature的第一人:这篇论文到1979年才出现,来自邹承鲁先生。而这,是检索出来的自1900年以来来自中国的第24篇Nature论文,包括那些读者来信。而截至2017年,以China为地址检索出来的Nature论文,已经有1231篇:虽然说Nature论文只是一个缩影,从中也也可看出我们走过的百年历程。

1、从定义上来说,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者)。

而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2、从条件来说,第一作者不仅是实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实验的主要执行者。在一个科研项目立项后,假如需要几个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的具体设计,包括试验用的各种材料,时间进程表等具体细节。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第一作者为整个实验的主要操作者,这包括但不限于准备实验用的各种试剂和设备,记录各种数据,绘制各种图表,分析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从项目负责人上说,而通讯作者一般是导师,教授或者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他们也许不直接做具体的实验,但是在整个实验阶段,都会关注实验的进程,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另外,通讯作者一般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其主要贡献是提供研究经费、实验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与实验相关的物质资源。

一篇论文最多几个作者,跟论文的篇幅、工作量大小也有关,有的论文涉及工作量庞大,需要实验、考察、数据收集等,甚至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一篇论文的作者则多达十几个。

对于一般单位,评职称时对是第几作者没有明确要求,只要有论文发表即可。而有的单位像科研单位、高校,就要求必须是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具体还需要根据各个地方人事部门的规定以及政策要求而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