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论文发表

西大学生来答一波~

#西北大学的名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贾平凹了吧。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按照当时的形式来说,上大学以后最稳妥的出路就是回乡当一个老师,但是贾老师当年因为文章出众被杂志社要走,他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记得在学校的宣传片里看到贾平凹的介绍,说他来西北大学时就提着一个破绿皮箱子,书桌上贴满了自己做的文章,一遍又一遍的琢磨修改。命运总是不会亏待努力的人的。

#第二个也是一名作者——迟子建,黑龙江人,当年就读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大家基本上都做过她的阅读题吧(笑).

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群山之巅》等。当年的西大确实是培养了一批优秀作者,让每个西大人都引以为傲。

#第三个应该是“为钱正名”的钱维迎,直言不讳的说出“金钱“的本质,纠正人们对它的态度.

在当时那个时代敢于说出如此惊天动地的言论,西大自由又富于创新的学风可见一斑。后来西北大学经济学院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在经济学界有影响力的名人,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压轴的应该就是王岐山了,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学生,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历史学系人深以此为荣,学历史不是如众多家长们所说的百无一用。

张国伟 教授,男,1939年生,河南省南阳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造山带地质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岩石圈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长,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等职。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地质研究和盆山关系与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委重大、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中石油、地矿、冶金等部门研究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0多项。在造山带与前寒武纪地质和盆山关系研究,尤其秦岭与中央造山系和相关含油气盆地、中国华北地块南部及冀东迁安等早前寒武纪地质、以及国内外主要造山带对比与大陆动力学等的研究,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系统科学成就。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多次应多国邀请出国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与考察。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5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共8项。他本人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陕西省科技战线劳动模范,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并获陕西省师德标兵,2006年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

汉唐胜地,西北上痒。西北大学英才辈出,出了很多名人。

1.贾平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集众多头衔于一身的贾平凹在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当时来上学的他和我们一样普通,但大学期间他读了很多书,也投了很多稿,因为其才华横溢,思想深刻,最终没回老家当教师,而是留在了西安继续写作,他的书基本是对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和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与探求。他说他写作从来不是为了迎合读者,不是为了卖钱,这种质朴的态度正是公诚勤朴精神和态度,才让他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2.侯伯宇: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历任西北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侯氏理论”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物理事业,即便他功名成就,但他仍然工作刻苦努力,每天都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在诊断出癌症,医生说只能活两年,他说“两年足够了,够做完这个项目了”,即使再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要学生站在身边给他读文献,用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做出最后的贡献,也许是西大一百年的历史底蕴让他看淡生死,宠辱不惊吧。

3.张维迎:西北大学本科,研究生,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教授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张维迎是我国顶尖的经济学家,他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观点时常被部分人质疑或批判,但事实证明张维迎经常看的更加长远更加透彻。

早在他还在西北大学上大学是,那时人们对钱的观点还是很莫能两可,主流的价值观是说钱是万恶之源,而张维迎确运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发表了一篇名为《为钱正名》的文章,在那样的政治背景下说出这样的话,自然是遭到很多批判,将要被退学时,在何炼成等学校老师 校长的保护下,张维迎还是留在了西北大学继续学习。这体现了西北大学思维的活力和对不同思想的接纳包容,是西大造就了张维迎,同样张维迎也用实际行动报答了母校。

总之,西大人才众多,而他们成才多多少少受到了西大的熏陶,这份底蕴和内涵一定会让你发现生命价值之所在。

春秋代序,懿德远扬!与终南巍巍,共河汉泱泱。蜚英腾茂,山高水长!

地质学系王居里老师项目多王居里,男,理学博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获西北大学地质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获西北大学矿床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获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承担本科生《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变质岩岩石学》、《矿相学》和研究生《现代成矿理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进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岩石学、矿床学、区域成矿学研究。主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发现金矿床3处、铜矿床3处、金矿点和铜矿点多处,发表论文70余篇,合作编著教材1部。

西北大学地质系发表的论文

张国伟 教授,男,1939年生,河南省南阳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造山带地质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岩石圈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长,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等职。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地质研究和盆山关系与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委重大、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中石油、地矿、冶金等部门研究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0多项。在造山带与前寒武纪地质和盆山关系研究,尤其秦岭与中央造山系和相关含油气盆地、中国华北地块南部及冀东迁安等早前寒武纪地质、以及国内外主要造山带对比与大陆动力学等的研究,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系统科学成就。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多次应多国邀请出国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与考察。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5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共8项。他本人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陕西省科技战线劳动模范,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并获陕西省师德标兵,2006年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

嵩山地区现代意义上的地质调查,开始于20世纪初。1936年,原开封地质调查所技士曹世禄,曾在嵩山周围做过路线地质调查,著有《河南汜水偃师登封洛阳伊阳宜阳临汝等县地质矿产》,载《河南省地质调查所汇刊》第五期,附有1∶40万比例尺的“河南省登封县偃师县地质图”。该地质图内容虽简,但可能是嵩山最早的地质图。在这份报告里,统计登封境内诸多小煤窑的生产状况,煤炭总产量约38780吨。

1948年,前河南地质调查所编印了一部《河南省煤矿志》,内附有1∶40万比例尺的“河南省登封县地质图”。

以上这些调查均系路线地质调查,目的以找煤和铁矿为主,调查路线布置在嵩山周边煤系地层分布区。

张伯声教授(1903~1990)

冯景兰教授(1898~1976)

1949年后为了恢复经济,发展工业,急需开发矿产资源。于1950年初河南地质调查所(同年七月改称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第一调查所)受河南省人民政府之命组织了河南省规模空前的地质调查。河南地质调查所收拢了因为连年战乱而失散的技术人员,组成了豫西矿产调查队,所内主要技术骨干韩影山、曹世禄、阎廉泉、谢恩泽等参加了这次调查。河南省人民政府还出面邀请了河南藉地质学家冯景兰(唐河县人)、张伯声(荥阳县人)作技术指导。调查队在野外工作三个月后,编写了《豫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发现了巩县小关铝土矿,正确评价了平顶山煤田的远景储量,奠定了该两处煤、铝业生产基地的基础。张伯声教授在登封大塔寺西南沟中发现了片麻岩与石英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命名为“嵩阳运动”。认为其下的片麻岩为泰山系,称作“泰山杂岩”,不整合面以上的石英岩和片岩应为五台系,按照分布地点分别称作“嵩山石英岩”和“五指岭片岩”。上述成果除见于《豫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外,还撰写了论文《嵩阳运动和嵩山区的五台系》。

1954年,西北大学张尔道教授著有《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把五佛山一带分布的一套轻微变质或不变质的岩层称为“五佛山系”,认为其层位与华北地区滹沱系相当,指出五佛山系与嵩山石英岩之间为不整合接触,最先认识并命名为“中岳运动”,还首次在五佛山系上部发现了藻类化石。在五指岭盘龙沟相当于朱砂洞灰岩的岩层中找到了三叶虫化石Redlichia(莱德利基虫),将该岩层划为寒武系下统。

同年,中南地质局456队在开展煤矿普查时,在过去一直认为是奥陶系的白云质灰岩中首次采到三叶虫化石Drepanura(蝙蝠虫),更正其岩层层位为上寒武统崮山组。

马杏垣教授(1919~2001)

1957年,北京地质学院马杏垣教授在登封一带进行路线地质调查,著有《关于河南嵩山区的前寒武纪地层及其对比问题》,改张伯声的“泰山杂岩”为“登封杂岩”,认为应属五台系,而把嵩山石英岩和五指岭片岩划为滹沱系。把五佛山系与山西中条山地区的“担石山石英岩”进行对比,认为五佛山系代表了滹沱系地槽回返后的坳陷式建造。论文发表后,引起地质界的重视和讨论,为此马杏垣教授发表了《对王植有关“关于河南嵩山区的寒武纪地层及其对比问题”和“五台山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一些意见”的答复》一文,开展学术讨论。

1958年,杨志坚综合华北石油普查大队1957年石油普查成果,写成《豫西下古生界地层及其对比问题》,该文认为前人所划分的五佛山系应属于震旦系而非滹沱系,这种认识被人们接受并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杨志坚把他定的震旦系进一步细分为大石门统和小顶山统。对登封送表和临汝焦谷山等地所见的紫红色含砾石英岩,第一次提出了属于冰川沉积即冰碛层的新认识,并认为冰碛层与其下的石英砂岩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关系,命名为“豫西运动”,这一名称后来较少被引用。

王曰伦先生(1903~1981)

1959年,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前寒武纪地质和变质岩研究室嵩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组开始了在嵩山的研究工作。1960年王曰伦教授发表了论文《嵩山地质观察》,王泽九等1963年发表了《河南嵩山两个绝对年龄资料介绍》和《嵩山前寒武系地层报告》。报告进一步证实并肯定了“嵩阳运动”和“中岳运动”。命名五佛山系与寒武系之间的不整合为“少林运动”。王泽九测出登封郭家窑伟晶岩同位素样品钾氩法(K-Ar)年龄为23.45亿年。在登封三官庙相当于朱砂洞灰岩层位中也采到三叶虫化石Redlichia(莱德利基虫),将这层灰岩命名为“搬倒井灰岩”,将其下的砂砾岩命名为“关口砂砾岩”。从此,嵩山地区又有两个地名成为地质书刊中常见的熟面孔。于是,“搬倒井”除了王莽追刘秀的美丽传说外,又增加了新的光彩。

同年,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在登封召开“前寒武纪地层现场会议”,与会人员考察了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和地质构造,交流了研究成果。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如肯定五佛山系应属于震旦系,不整合在五佛山系之上的关口砂砾岩则属于寒武系。

同年,马杏垣教授在嵩山五佛山群葡萄峪组页岩与骆驼畔组砂岩之间发现了假整合接触关系,命名为“偃师运动”。多年后经过进一步研究,认识到这种微弱交角不整合是重力滑动构造引起的各组之间发生滑动所造成的不协调关系,遂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建议废除“偃师运动”这一名称。

同年,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和郑州地质学校师生组队,在豫西开展1∶5万地质调查,编写了《豫西宜阳、彭婆、鸣皋、伊阳、大口、颍阳、临汝镇、杨楼等幅地质图综合说明书》。

1960年西北大学豫西地层队在登封唐窑、偃师五佛山一带实测了古生代地层剖面。河南省地质局科研所撰写了《河南省嵩箕地层分区宝临小区地层研究报告》。郑州地质专科学校豫西地层队编写了《河南省箕山地区地层研究报告》。这一阶段工作中实测了较多的地层剖面,采集到了一定数量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对古生代地层研究较详,提高了本区地层的研究程度。

同年,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刘长安、林蔚兴等研究豫西冰碛层后,著有《华北南部古生代初期冰碛层及其层位意义》。以充分的调查材料,澄清了自1958年杨志坚提出豫西存在震旦纪冰碛层以后,长期以来关于其层位的争论。命名该冰碛层为“罗圈组”。他们的调查涉及嵩山西部。

从1959年开始,河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曾名区测队)开始了临汝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范围包括嵩山西部(东经1130以西),到1964年提交了最终报告。这是嵩山地区首次系统的地质矿产区域性调查,编制了1∶20万比例尺的地质图、矿产图、普通地貌图、水文地质略图、第四纪地质图。

从1964年起,北京地质学院将嵩山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几乎年年都有师生在嵩山实习,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填制的地质图精度不断提高。1972年编制的《河南省嵩山地区地质图》和1973年编制的《登封三官庙井湾区域地质图》,将嵩山群进一步划分为罗汉洞、五指岭、井湾和小花峪四个组。

从1966年至1976年10年间,嵩山地区地质工作进展缓慢,成果不多。然而一些具有强烈事业心的地质学家仍然念念不忘嵩山的地质研究工作。对嵩山情有独钟的马杏垣教授曾经只身来到嵩山,对于一位国内著名大学的知名教授来说,野外调查没有助手、没有基本生活保证、没有交通工具,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却是事实。马教授为了上山工作,去搭乘农民运石头的拖拉机,竟然被不明内情的车主赶下车来。幸好这种尴尬的情形被一位听过马教授学术报告的登封水利局干部发现,转告了附近的地质队,才得到了帮助。

从1974年起,河南地质局区调队在对许昌幅进行1∶20万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中包括了嵩山东段(即东经1130以东部分)。1977年完成任务,提交了最终调查报告。调查中在基础地质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例如在原划马家沟组中采到多种牙形石化石,进一步证明了嵩山地区乃至豫西缺失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直接假整合于上寒武统之上。嵩山第一次有了正规的中比例尺地质图。

1976~1980年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物探所、湖北地质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西北大学、兰州大学、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以及有关地质队等对许昌铁矿区及外围的地质构造特征、前震旦纪地层对比、矿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从而在嵩山地质构造、岩石特征、成矿条件、同位素测年、地层划分等方面都获得了新成果。西北大学编著了《华北南部前寒武纪地质及富铁矿科研论文》,武汉地质学院嵩山队1977年编写了论文《河南嵩山区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史及古构造形式》。嵩山地质研究程度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

1975年,马杏垣、索书田、阎立峰、王维襄发表了论文《河南嵩山地区震旦系古构造型式》,载《地质科学》2期。

1978年,马杏垣等发表了新作《河南嵩山区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史及古构造形式》,载《地质科学》2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河南省煤田地质公司于登封芦店开展煤田普查时,在下三叠统红色砂岩之下,直接钻探到山西组二1煤,提示了一个新的控煤构造类型——滑动构造。

1980年,马杏垣等发表论文《河南嵩山前震旦岩群的变形变质史》。

1981年,马杏垣、索书田等在二十多年对嵩山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编著了《嵩山构造变形——重力构造、构造解析》,对嵩山地区的地质特征尤其是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极为详细和全面的总结和阐述。此书受到中外地质界的高度赞扬,荣获地质矿产部首批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3年,在登封召开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现场会上,专家们通过现场参观,对马杏垣教授从变形构造入手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1983年,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前寒武纪构造和太古代地球化学讨论会”的代表36人,其中包括外国学者13人到嵩山进行实地考察。嵩山地质构造的研究成果,得到各国构造地质专家的肯定。

1983~1989年,河南省地矿厅根据地矿部的统一安排,在全省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省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编写了《河南省区域地质志》,编制了《1∶50万河南省地质图》,1∶100万《河南省岩浆岩图》和1∶100万《河南省地质构造图》。担任具体编图任务的河南区调队在工作过程中,补做了大量野外工作,在嵩山重测了关口—窖粮坑寒武系剖面,采集了丰富的三叶虫化石,使这条剖面成为全省研究程度最高的寒武系剖面之一。在登封大冶、徐庄海棠泉补测了奥陶系剖面,并对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1986~1989年间,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与南京大学合作对区内太古宙花岗岩-绿岩进行研究,对登封群或称登封杂岩的生成和演化,取得了一定的新认识。

1987~1989年,河南区调队在嵩山东段开展1∶5万比例尺登封幅、密县幅和大隗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这是嵩山地区正规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开始。在中生代地层中补采了较多的古生物化石。提出了嵩山地区存在第四系下更新统(距今约200万年前)冰碛层的新认识。

1991~1995年,地质矿产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简称地层清理。河南地层清理工作由区调队承担。五年中对河南省从元古宇至第三系的517个地层单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筛选出185个岩石地层单位供今后正式使用,废弃或停用332个地层单位。对未列入清理范围的太古宙地层,也从原来的76个地层单位中选用12个供今后正式使用。编写出版了《河南省岩石地层》。

1994~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委会将嵩山列为地质旅游路线之一(T335)。河南区调队在嵩山开展了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的研究(还包括箕山地区)。对嵩山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作了新一轮的研究。编写了地质旅行路线指南(英文)公开出版。撰写了《嵩山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河北地质大学发表论文

一、河北地质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工商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国家示范管理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环境工程 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工程、会计学 河北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学及水资源、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部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 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经济法学 二、河北地质大学简介 河北地质大学 创办于1953年,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国家自然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任学校名誉校长。 作为新中国最早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原地质部直属院校,学校始终以“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为核心使命。秉承“达观博物”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历经60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逐渐形成了“突出资源环境与经济管理总体特色,强化地球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测绘科学、建筑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等多层次学科专业群的协同发展和深度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 时至今日,学校拥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64个本科专业,其中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包括地质矿产教育创新高地、管理教育创新高地、水利水电教育创新高地、经贸会计教育创新高地),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学校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应用经济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地质工程、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金融、艺术、应用统计、工程管理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拥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约18000人。2016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00多人,其中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他们当中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73人。近年来,学校先后引进了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季强,著名专家李召良等一批杰出人才。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 学校高度重视办学保障能力提升。图书馆现有藏书13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400余种,电子图书345万册;拥有地学和经济管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资源环境、珠宝首饰与矿物加工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建有各级实习实训基地221个;学校还建有地球科学博物馆和钱圆金融博物馆,其中地球科学博物馆是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近五年来,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580余篇;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广告艺术、人文知识、英语大赛、攀岩、足球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49项,省级奖项514项;每年有百余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唐建哲同学受到*的接见。 为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每年都组织近百场各类型招聘会,邀请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到学校招聘人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近五年,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2017年季强教授团队在同一期《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18年季强教授团队在我国首次发现海德堡人类型化石。学校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拥有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拥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30余个专业实验室。 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捷克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的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孔子课堂,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为师生与欧洲的交流架起了友好的桥梁。面向国内方面,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地矿局、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上海市地质调查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开放办学空间。

要卖车,一般来说,总是以最高价卖给个人。方便的话就卖给平台或者车商。

如果你想买一辆新车,事实上,你可以把它卖给4S的一家店,然后来回获得置换补贴。也许不会亏,但是多了几千。有可能。

找个人买家,或者卖给亲戚朋友。

首先,汽车卖给个人,一对一交易。可能真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可能是最理想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买卖双方都有判断车况的能力。

人们都说:懂点车,知根知底,不比相亲容易。

山东大学黄琦有一篇博士论文和大家分享,在《信息不对称与市场效率的关系研究》中提到。

信息不对称的概念是二手车市场的卖家掌握了更多的产品质量信息,这种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降低市场效率。

比如我们感觉自己的车况:“我的车况很好。”不是吗?价格定得更高。

但是如果别人不知道怎么做,不买的话,车卖的会比较慢。

车商甚至可能会故意来告诉你:“如果你的车车况好,就便宜5万,或者你可以再看看。”没错。

相比卖给个人,如果把车卖给亲戚朋友,可能会变得更复杂。

一方面,你的价格定的很高,你无法面对;低,自己活的吃亏,还不如卖给车商。

再说,一旦车出了问题,不是维权,而是冲到你家骂你,对吧?这个很纠结。

电子商务平台

相比卖给个人,二手车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流程简单,范围广,速度快。东北卖车到西南是有可能的。

现在主流的二手车电商平台都是一站式检测发布,交易也会帮车主办理各种手续,比较省心吧?

但是人家是开公司的,赚钱没有免费的午餐。

河北地质大学唐航硕士论文分享给大家。二手车电子商务平台盈利模式研究——以C公司为例。

二手车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买卖赚取差价,交易服务赚取服务费,信息服务收取服务费。

说到人,不管哪种模式,总要赚点钱,所以实际报给我们的价格会低一些。

当地实体汽车经销商

另外,世界各地的二手车市场也可以考虑。对于本地市场来说,现场看车估价,谈车,现场立马赚钱对吧?也很舒服。

和电商平台相比,交易价格可能相差不大,但要注意的是不一定?

二手车市场挺深的,鱼龙混杂不是吗?

其中提到的湖北工业大学方圆圆的硕士论文《非对称信息下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二手车交易中所谓的“黄牛”会以高价引诱车主上钩,然后在验车过程中故意卡住,放大问题,低价买入。

简单:我先忽悠你。“没问题,没问题。你们都来。价格很高。我比他贵5万。”

进来后:“耶!”为什么你的车里没有三把钥匙?没有三把钥匙,所以比较便宜。"

”“哦,哟,”这辆车从你身边经过。看,我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看到的。看,显微镜上有三处划痕。怎么能说是原装新漆呢?”

“显微镜是所有...你看,如果都抽出来了,反正你也得便宜五千块。”开始做这种事情。

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一些不法商人,就会遇到刚才说的问题。显微镜给你看抓痕,你想打他。

s分支

最后,如果你想卖旧车换新车,你可以去4S的商店直接操作。

一般来说,当你卖给4S商店时,二手车的价格很低,但制造商的目的不是收集你的二手车来赚钱,而是把他库存中的新车卖给你。

那么,两头,东墙西墙相得益彰,往往意味着:收你的二手车,价格相对比外面低。

但是当你买新车的时候,他给你一个更便宜的价格,所以他会很高兴。二手车又赚了一笔吧?新车又赚了一笔,不是吗?

有点像:买菜给你点小葱。当然,现在的小葱可能也买不起了。

去4S店,这个置换补贴的力度其实是不一样的。几千到几万都有可能。

比如沃尔沃的二手车置换政策中,老车主获得1.5万元补贴,非沃尔沃车型获得3000元补贴,还可以申请额外的价格优惠。

如果更换红旗H9,旧车有8000元补贴。

发布信息要注意隐私保护。

有些事情分享给你,比如:网上卖车总要发布信息吧?

特别注意隐私保护,尽量不要直接透露电话号码。

中国政法大学曹达硕士论文《中国社交媒体隐私政策文本及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研究》。

个人信息泄露后,86.5%的受访者收到过骚扰电话或短信;75%的受访者都接到过电话。

本来想找个买家把车卖了。结果车还没卖出去。今天问我要不要贷款,明天又问我要不要为孩子出一大笔钱。真是一团糟,不是吗?

好不容易弄来几个正常的,问我车多少钱。它看起来像一个汽车经销商。经销商告诉我这辆车花了20万。我在现场看到,他说:“15万,不卖就回去。”

很烦,也会气死我,对吧?

剩余商业保险

最后,车卖了,别忘了剩下的商业保险。

如上PICC官网所述,商业保险不是国家强制保险。

如果车要转卖,提供过户证明,办理退保,走流程。剩余保费可以按日退还。

如果有困难不想退,可以转保,和买家商量,补差价给我们。

很多商家说:“保险值多少钱?”“你说没出息,对吗?我自己退休了,就拿了。”

“我还有半年的保险。我买保险的时候花了6000,我退3000?”当然,不到一点点。一般没有那么多。没关系,不是吗?这比讨价还价容易。

卖车之前,我们很担心被坑。不如想个大概的心理价位。

怎么才能知道我的车现在能卖多少钱?我不是专业的二手车商。我有诀窍。

如果车开了一年亏了十几万,我又舍不得卖,那我开几年这车再卖最划算?

车被人家撞了,卖的时候贬值了。然后我跟人家说,我撞了人家能赔偿我吗?

有时候可以,有时候不行。

关键词:换车

“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换车”即可知道。

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干货,包括文字、音频、视频。挑你喜欢的版本就好。《备胎说车》等你来玩。

百万购车补贴

东北大学地质论文期刊投稿

顶,读完博士后,回头看,除了那些高档一些的EI\SCI可能有些难度,其他全都那样的,有些装得有些品味吧,其实垃圾,不过不赞成的是,创新难度大,不能要求全部社会的人都去搞创新,不现实,生活本就这样,平淡而已,真正的,上至所谓的伟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生活,不能太苛求,哈哈。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摘要(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E-mail地址)、资助来源(注明编号);4)文末的参考文献;5)文后所附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2.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20 000字。文中的量符号一律采用斜体字母;矢量、张量符号一律用黑体斜体;计量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有关地层名称和地质时代,须按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处理。外国人名用原文全称。本国地名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为准,外国地名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手册上查不到的请加注原文。3.文稿一律使用电子文本,其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和符号。4.正文中的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写,层次划分形式用:1;1.1;(1);1)等表示,后边空一字距再写标题。引言和结论也按序编号。5.文中图、表应在所述自然段之后列出,附图切勿过大。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墨色要黑,线条要匀,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计算机绘制的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长×宽最好不超过25cm×17cm,保存为tif文件形式。照片要求图像清晰,保存为jpg格式。6.参考文献书写格式:1)文中引出的文献标注以“作者,出版年”形式表示。参考文献表中按中文(中文对应翻译的英文)、西文、其它,顺序排列;2)作者一律姓前名后,中文以汉语拼音为序,西文作者以字母顺序排列;3)多个作者要求列上前三位作者,用“,”分开,三位以上用“等”或“et al.”;4)外文作者,姓或名和名与名缩写字母之间“空一字距,不加缩写点”;5)标点符号如下:a. 期刊:作者.出版年.题名.期刊名,卷号(期号):起止页码.b. 书:作者. 出版年.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起止页码.c. 文集、会议录、论文汇编:作者. 出版年. 题名. 见:编者(Ed./Eds.). 文集名、会议名. 出版地:出版社.起止页码.d. 学位论文:作者.发表年.题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地点:单位.起止页码.文末参考文献的中文需要中英文对照,必须按原发期刊英文形式标注(包括中文文献中的英文作者姓名、英文题目、英文期刊名等);原发刊物不含英文题目,注意翻译正确。二、审稿本刊遵循公平公正、符合本刊宗旨、择优选用的原则。采取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评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投稿者可建议3~5名审稿者(请注:职称、研究领域、单位、通信地址、E-mail地址或电话),供编辑部参考。要求回避的审稿者不得超过1~2人。三、投稿约定1.文稿不得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发表过的文稿,本刊不再接受。2.来稿经编辑部送有关专家审阅和主编、编委会讨论,原则上将在4个月内决定采用与否。超过4个月后作者又未收到编辑部的信函提出延期,可自行处理,此期间内收到复函和录用通知者,不得另投它刊。3.来稿必须提交文章电子版。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退还作者修改后再投,达到要求后再接受送审,并以稿件符合要求提交到编辑部的时间作为收稿日期,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4.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5.来稿一经发表,需按规定交纳版面费,发表后付给作者一定稿酬,并赠送抽印本30份及样刊1册。

中国地质教育好投,投稿要求如下:1. 征稿内容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论文;有关地学教育实践和改革的研究论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管理、科技开发、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诸方面的探讨文章、典型调查和经验总结;地学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国内外地学教育的资料介绍、评价;有一定价值的国外地学教育方面的译文,等等。重点刊出有一定的文献量分析和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文字朴实精炼。 2. 注意事项本刊已实行网络投稿(),暂不需交打印稿。 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3. 编排要求(1)来稿要有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并列出 3~8个关键词。文章名、作者姓名、单位与地址、摘要与关键词要有相应的英文形式。(2)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按《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由此引发的一切著作权的责任由作者自负。(3)来稿需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术职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受何种基金或项目(编号)资助。(4)参考文献写法: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以上角标形式标注于正文中。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脚注方式顺序标明于当页页角。①专著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编者).书名[M].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②专著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A].编者 .书名[M].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页码;③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J].期刊名 ,年 ,卷(期):页码;④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时间 .页码;⑤论文集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A].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⑥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 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 3名,后加“等”或“et al”;书写外文作者或编者时,姓名前后,姓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名用缩写。(5)附图请清绘,正文内及附表的数据前后核实无误。外文字母以及有关符号务必用印刷体写清楚,并分清大小写和正斜体。二、投稿约定1.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个月后未收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即可自行处理。本刊对不刊用者一律不退稿,请自留底稿。2. 编辑部对录用稿件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有权做适当删改和文字加工,如本人不同意删改的,请加说明。3. 我刊除印刷版外,还将采用的稿件同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网络版,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进入光盘版、网络版及数据库,请及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4. 来稿一经录用,将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并一次性付给作者稿费。5. 稿件录用后,要求作者把最终稿的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

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复试时间:3月23日后开始。

河北地质大学(Hebei GEO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国家自然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学校被纳入河北省建设中国一流大学序列。现任党委书记邢承国,校长和志强。校训为“达观博物”。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67个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专任教师988人。

学术研究: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硅酸盐固废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2013年,科研立项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项;到位科研经费3226.6万元,其中地质调查项目到位经费1162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6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5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部。

河北地质大学从1986年起,分别与中国地质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天津大学等联合和独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4年成立研究生处,并于同年开始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2006年成立研究生学院,负责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学生管理、研究生就业等工作。下设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学位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就业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等。

通过多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应用经济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地质工程、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金融、艺术、应用统计、工程管理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拥有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五大学科门类。

2000年,我校“企业管理”被国土资源部评定为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地学实验中心、地质测试中心、经管实验中心等3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水资源环境试验中心、珠宝首饰与矿物加工实验中心、数字国土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省级外包服务基地。拥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河北省自然资源资产资本管理研究基地、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高校生态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与地质灾害防治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与中心,为研究生培养以及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术刊物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原为《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学报》被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刊物收录。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当代经济管理》原为《地质技术经济管理》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大16开,逢双月中旬出版。 2008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主要栏目设有:“经济理论”、“管理科学”、“资源经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财政与金融”、“经济与法”、“会计理论与实务”、“比较与借鉴”等。《高等教育研究》创刊于1988年,冠名为《河北地质学院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学院更名后冠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学院更名后冠名为《河北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系内部出版的学术性刊物。设有“教学工作会议专栏”、“课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与管理”、“高校管理与改革”、“德育教育研究”、“实验教育研究”、“高校后勤改革”、“学生工作”、“图书资料”等10余个栏目。刊物每期印刷600本,院内发放150余份,向兄弟院校赠阅、交流400余份。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图书馆官网显示,纸质馆藏137.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400多种、电子数据库16个。1980年代购得的全套上海书店影印版《申报》为馆藏珍品。根据学校教学与科研需要,订购的中外文数据库有CNKI、万方数据库、人民日报电子版、国研网等16个。另外还有随书光盘、研究生毕业论文等自建数据库。图书馆与河北省省内多个高校馆签署了文献互借协议,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文献传递关系,2010年与国家地质图书馆深度合作,实现与该馆的资源共享。 河北地质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地质勘探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等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高校联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挪威、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捷克、韩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学分互认、学历互授、学生互换、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第八届、第十三届、第十六届、第十八届凯洛林国际地质学术会议,第四届亚洲消费者与家庭经济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创新与创业会议,第十届知识全球化国际会议,第七届工科和商科教育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国际会议。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赴国外进行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实践学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