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1. 《后画录》作者释彦悰及其绘画美学思想与批评观,《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2. 徐渭《四书绘序》探讨,《美苑》2002年第2期。3. 徐渭“学竹于春”考,《美术&设计》2005年第4期。4. 徐渭“中岁学画”说考,《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5. 徐渭《赠送马先生序》的意义,《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6. 徐渭流传画作疑伪考,《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7. 徐渭绘画交游考,《中国美术研究》2006年第2期。8. “青藤书屋”及徐渭别号考,《美术观察》2007年第5期。9. 嬉笑怒骂的抗争精神——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二,《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10. 独立不羁的傲岸人格——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三,《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 王时敏早期画风探析,《中国艺术教育》2005年第3期。12. 王时敏中期画风探析,《中国艺术教育》2005年第4期。13. 王鉴绘画分期探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4. 王原祁的艺术思想及其画风创新,《美苑》2006年第4期。15. 吴历的心路历程及其绘画艺术,“文化·艺术·宗教:吴历及其心路”国际研讨会(2003年)宣读并发表于研讨会论文集Culture,Art,Religion,Wu Li(1632-1718)and His Inner Journey,Macau Ricci Institute Studies(3),2006,9。16. 吴历绘画艺术探析,《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17. 摹古大师:王石谷绘画艺术论析,《美苑》2006年第6期。18. 集其大成:王石谷对唐宋元明四朝山水画的总结,《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年第1期。19. “当代画圣”:古典山水画的巅峰——王石谷绘画艺术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第2期。(二)现当代美术研究20. 20世纪中国的圣像运动,《激情岁月》,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21. 超越实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神州交流》2004年第1卷第3期。22. 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深圳特区报》2002年11月18日B6版。23. 中国画的多元探索,《深圳特区报》2003年3月30日B2版。24. 创造传统,《艺术探索》2003年第2期。25. 岭南画风的当代趋向,《关山月美术馆2001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2年。26. 西部,西部,《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1日B6版。27. “撑着”的精神体验,《深圳商报》2004年4月5日C2版。28. 为文化立市添墨加彩——关于深圳美术文化的对话,《深圳特区报》2004年4月11日B6版。29. 从关山月的风俗画谈“时代精神”,《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0. 胸中云水笔中翻——陆俨少画序,《凌云健笔意纵横》,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3年。31.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江南绘画论,《美苑》2005年第4期。(三)美术理论探讨、美术馆学、美术教育与教学研究32. 当代中国画的逻辑思考,《水墨研究》2003年第5期。33. 当代艺术中的道德问题,“当代中国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2005年)宣读并收入研讨会论文集《和谐社会的伦理审视与道德建构》,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34. 没有终结的艺术史,《美术报》2001年2月10日16版。35. 美术学学者关心什么?,《书画艺术》1999年第2期。36. 传统、批评、考级,不休的世纪话题,《书画艺术》1999年第4期。37. “水墨与都市”二题,《关山月美术馆2000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1年。38. 无法摆脱的都市境遇——古今一也,《书画艺术》2000年第3期。39. 艺术的底线是什么?,《深圳特区报》2002年3月4日B6版。40. 美术馆vs.后现代:困惑与抉择,《美苑》2002年第6期。41. 美术展览策划意图及其实施,《画廊》2001年第1-2期合刊。42. 浅谈美术馆的展览及其策划,《关山月美术馆2000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1年。43. 美术馆里的沉思,《深圳美术馆2001》,深圳美术馆出版,2002年。44. 由重专业技能转向重综合素质,广西区高教学会2005学术年会宣读,《艺术探索》2006年第3期。45. 美术史教学层次与教材编撰,《美术&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46. 美术史教学法评议,《美苑》2007年第5期。(四)当代艺术批评47. 气韵兼胜——阮荣春画评,《画刊》2006年第6期。48. 黄格胜:新时期广西美术的卓越代表,《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49. 超越自我,《中国美术研究》2006年第1期。50. “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广西日报》2005年7月26日第11版51. 黄格胜: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广西日报》2006年3月10日第11版52. 一溪寒水出秋山——张复兴画评,《艺术探索》2005年第3期。53. 图像的意义——雷务武版画艺术论,《艺术探索》2005年第2期。54. 窗内窗外:一个唯美主义画家的视域,《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55. 趣味悠长,《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56. 摇滚乐歌手与国画家——梁耀的画读后,《广西日报》2005年1月11日第11版(五)美术普及专栏(1)西方后现代绘画专栏57. 意大利的超前卫艺术,《深圳商报》2003年5月25日B8整版。58. 美国的新形象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6月15日B8整版。59. 英国的新精神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7月6日B8整版。60. 美国的新装饰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9月14日B8整版。61. 美国的涂鸦艺术,《深圳商报》2003年11月17日C2整版。62. 德国新野兽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2月16日、2月23日C2版。63. 法国的自由形象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3月8日C2整版。64. 美国的新抽象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3月15日C2整版。(2)大师百年专栏65. 最坚定的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百年祭,《深圳商报》2003年11月24日C2整版。66. 俄军事绘画大师魏列夏庚,《深圳商报》2004年3月29日C2版。67. 他守候敦煌50年——纪念常书鸿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4月19日C2整版。68. 油漆工画成抽象画派大师——德库宁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4月26日C2整版。69. 血泪铸就民族史诗——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5月10日C7整版。
1、《评辛弃疾的闲适词》《殷都学刊》1985年1期2、《<长生殿>主题矛盾辩》《殷都学刊》1985年4期3、《从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游记看其审美趣味的差异》《殷都学刊》1987年4期4、《苏辙史论散文的舒缓平和之美》 《殷都学刊》1987年4期5、《韩愈柳宗元山水散文艺术比较》 《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3期6、《论苏颂》 《古籍整理》1988年3期7、《简论文艺创作心理功能》 《殷都学刊》1988年4期8、《胡适“五四”时期的新诗活动刍论》 《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89年7期)9、《论陶渊明先生死观中的超脱与忧患》 《殷都学刊》1989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90年1期)10、《试论创作动机》 《殷都学刊》1989年4期11、《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评介》 《古籍整理》1990年4期12、《艾南英的文学理论》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4期13、《欧阳修碑铭文基本特征简论》 《殷都学刊》1991年3期14、《信行大师及其学说》 《殷都学刊》1992年1期15、《<耳谈>解读》 《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4期16、《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新解》 《殷都学刊》1994年2期(人大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94年7期)17、《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新解》 《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18、《说支遁》 《殷都学刊》1995年3期19、《赋体论略》 《语文知识》1995年9期20、《骈体论略》《语文知识》1995年10期21、《论谢朓在六朝诗歌演变中的贡献》 《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1期22、《评俞绍初、张亚新<江淹集校注>》 《殷都学刊》1996年3期23、《俞绍初教授学术成就述略》 《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1期24、《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解读》 《文献》1999年2期25、《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2期26、《赵逵夫<屈骚探幽>述论》 《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2期27、《郑州大学古籍所编<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述评》 《书品》1999年4期28、《“走马川”不是“且末河”》 《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4期29、《“诗言志”复议》 《中州学刊》1999年6期30、《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6期31、《中国文学批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1期32、《韩琦与<安阳集>》 《 殷都学刊》2000年1期33、《蔡琰作品研究的世纪回顾》 《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2期34、《20世纪最后二十年江淹研究述评》 《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2期35、《中国文学批史课程教学改革新探》 《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5期36、《中国文学批评史统编教材修订琐议》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5期37、《顾炎武研究<昭明文选>的成就及不足》 《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2002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2年11期)38、《<沈约研究>读札》 《书品》2001年6期39、《大学语文教研点滴》《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40、《关于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思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期41、《从<原道>篇看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3期42、《<公莫舞>古辞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3期)43、《先秦至唐代比兴说述论》 《西北师大学报》2003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8期)44、《简评汉人对比兴的阐释》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2期45、《殷商甲骨刻辞文艺思想因素考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7期)46、《从几则佚文看先秦诸子的言辞观及其趋同倾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3期47、《先秦佚文考略》 《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10期)48、《上博馆藏战国楚简<诗论>简序复排与简文释读》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第2辑》2003年12月49、《西周铜器铭文文学功能思想考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4年12期)50、《上博简<诗论>作者复议》 《中州学刊》2004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5年3期)51、《先秦文论佚文考辑》 《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7年3期)52、《先秦佚文中的文艺思想》 《文学评论》2007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7年7期)53、《<孔子诗论>评<小雅>中两篇作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54、《拯救“失语”赖诗文——由<牵着手走>所想到的》 《殷都学刊》 2009年6期55、《论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河南社会科学》 2010年6 期56、《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九简新论》 《中州学刊》2010年6期57、《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二十六简新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58、《“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中州学刊》 2012年4期59、《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二十五简新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60、《形象化与哲理性的完美交响——樊庆林散文艺术魅力论 》 《殷都学刊》2012年3期61、《“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中州学刊》 2012年4期62、《修辞立诚诚朴雄伟——读纪宝成先生<乐斋词>》 《社会科学辑刊》 2012年5期63、《生命意义的追问——樊庆林散文主题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64、《技进乎艺艺进乎道——从<论书绝句>看启功的古书鉴定法》 《文艺研究》 2013年5期65、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对《诗经》原始形态的保存及被楚辞形式的接受 《文学评论》2014年4期66、技进乎艺,艺进乎道 《文艺研究》2013年9期67、上博简《孔子诗论》“文亡隐意”说的文体学意义,载《文艺研究》2014年6期68、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相关问题,载《文学遗产》2014年5期69、二重证据法与先秦诗乐学研究举隅,载《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4期70、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载《复旦学报》2014年1期71、《孝经》的成书时代、作者及版本考论——以出土文献“郭店简” “上博简” “定县汉简”等为参照,载《国学研究》第33卷(2014年6月)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论文交稿时间为每年5月份,具体时间由学校规定。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一般要求达到85分以上。因为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学生的重要学术成果,盲审旨在保证论文质量,提高学术水平。85分以上是对论文质量的一种要求,以确保论文达到良好的水平。
一般来说是公开发表知网收录即可
要发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专业硕士的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鼓励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摘要应说明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作者独立完成的工作量;获得的主要结论。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先进性和理论深度或实用性。最后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论文关键词的选取要简明扼要。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论文是分类的。有英文的,中文的。如果是英文,就用elsevier,而且是全文的。如果是中文,就上中国知网,上面有博士,硕士论文。另外,万方也是不错的选择。你还可以在图书馆里找,像我们学校买了几十个数据库花了一千多万,各专业的核心期刊,论文都在上面。这又不必花钱就可以使用,非常好。还有,选题非常重要,你可以先确定一个方向,再用百度指数什么的分析此题有无必要继续深究。希望你检索到合适的论文!
第4期:2013年上半年中南大学发表ESI论文及被引情况分析报告(截止2013年4月30日数据)2012年12月,规划与发展部对2012年10月30日更新的ESI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为进一步跟踪我校ESI论文发展情况,我部查阅整理了2000年1月1日到2013年5月1日的统计数据,并对我校ESI论文、ESI学科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摘编如下:一、中南大学论文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4月30日,我校累计发表的ESI论文总数为13834篇,总被引用67272次,篇均被引次数为4.86次,在进入世界前1%的5099个机构中,我校排名第657位(按总被引次数排名)。与2012年10月的数据相比,6个月中,我校ESI论文总数增加953篇,总被引用次数增加8205次,篇均被引次数增加0.27次,世界排名上升78位。二、进入ESI前1%的学科情况截止2013年4月30日,我校有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临场医学、生物学与化学、工程学和化学共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在我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6个学科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和临场医学3个学科的位次比较靠前。从6个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与2012年10月30日数据相比,六个学科的世界相对排名均有所上升,化学的世界排名上升106个位次,涨幅最大。材料科学从去年99位上升到第80位。临床医学的论文数量较去年10月份增加301篇,增量最大,其次是化学122篇,材料科学107篇。从6个学科ESI论文数占学校ESI论文总数的比重来看,6个学科的论文数量占我校总论文数量的76.53%。其中,材料科学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去年的33.12%下降到31.61%,其他几个学科所占比重相对平稳。从6个学科论文被引次数来看,临场医学和材料科学的增幅较大,其中生物与生物化学的篇均被引次数增加0.44次,化学增加0.42次,材料科学增加0.31次。药理学与毒物学总被引和篇均被引次数有所下降。从学科影响力(反映某学科篇均被引次数与全球该学科篇均被引次数之比)看,工程学的学科影响力较为突出,其篇均影响力已经超过该领域全球平均水平。
大局已明,群体性过度恐慌是最大的病毒
解筱文
中国的事情,怕就怕走极端,群体性忽左忽右。老祖宗的大智慧告诉我们,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方可长盛不衰。新冠肺炎初期,疾控部门和地方政府隐情不实报,大事化小,以常规手段“冷处理”,向外传达的信息是 “人不传人”“可防可控”,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后患,损失巨大,拖累全民买单。
而当疫情真相大白后,又急剧转到另一个极端。凡是涉及该病毒对人产生影响的可能被不断抛出,诸如眼睛结膜传播、粪口传播、人与人15秒可传染、气溶胶传播、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病毒不怕炎热湿润天气等等观点,一些观点缺乏实证性数据支撑或为极小概率的可能。
也许很多观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在今天这样异常发达的新媒体时代,这些新闻信息的极速扩散和聚合,让相当一部分群众心生恐慌。虽然一些观点也被后来辟谣,但受制于之前“人不传人”误导,很多人还是“宁可信其有”。这个时期,比病毒更可怕的其实是群体性过度恐慌。过度恐慌究其根本,其实是我们对此不知底细的恐惧。
当然,生命至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珍爱,不在灾难中的个体,很难体会到患者被病魔的折磨,很难体会到医护等一线人员的艰辛努力。对于他们,特别是患者,一定会有恐慌,特别是面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更多远离灾难发生地的个体,除了报以悲悯和同情,而无能为力之时,就应该更好的求生,心向美好,看到更多希望。
让我们看一组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将此类比,虽有悖我们的情感,但是可以让更多的生者,以更加理性的心态面对,积极消融恐慌,科学坦然应对,主动参与抗击。
截至2月14日16时30分,全国感染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63940人,死亡病例1381人,全国确诊病死率为2.16%;武汉累计确诊病例35991人,死亡病例1016人,病死率2.82%;湖北省确诊病例51986人,死亡病例1318人,病死率2.54%;外省市区,确诊病例人数排第二的广东省,累计确诊1261人,死亡病例2人,病死率0.16%,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372人,死亡病例3人,病死率0.08%。作为新冠肺炎发病原点城市,武汉市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共计1400多万人。按照累计确诊病例35991人计算,确诊概率2.5‰,病死率7.3/十万。如果将由武汉发病而非武汉确诊就医人数统计在内(非武汉地区确诊和死亡的人数以50%计),确诊率2.86‰,病死率1.35/十万。而2018年,武汉市自然死亡人口4.79万人,死亡率5.51‰。远离武汉的北京市,2018年末常住人口 2154.2 万人,全年人口死亡率 5.58‰,1998至2017年的20年间,一直在5‰左右。从中可见,新冠肺炎被确诊的概率、病死概率远低于自然死亡率。
再根据国家卫健委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2018年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770749例,死亡23377人。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死亡3163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死亡19332人。也就是当年呼吸道传染病年死亡人数超过目前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并且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传染病死亡人数远高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人数。
实事求是地讲,新冠肺炎确实存在难治疗、难防控,但是不代表不能防控和不能治疗。我认为,它一定有其规律,必然遵循我们已知的三个基本科学常识,即:随距递减原则、能量有限原则、能量守恒定律。如果这个病毒传播超越这三条常识,那么人类现在的科学认知恐怕要彻底颠覆!
第一,随距递减。该病毒作为一种物质,它的传播会随着离传播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而逐渐递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各种隔离措施,拉大或阻断病毒传播距离。从地域看,原发地产生的患者,其病毒携带能量和传播力肯定远高于第二次及第三次等传播者,病毒能量总体处于层层衰减状态。这也就是在同条件下,源发患者病重,而二次传播患者较轻的缘故。这也就是专家所讲的,抗击的最后,病毒不断衰减,越来越弱,变成流感,最终人体适应性增强。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该病毒在传播中产生新的种种变异,若与其他物质结合,产生更大威力的病毒,我们怎么办?我想说,如果说该病毒是自然进化而来的,那么它距离上一次类似影响的“非典”才17年,这样的概率就又一次发生在中国,已经令人称奇了,如果在传播中还能短时期再变异成更厉害的病毒,那么不是某些人类有问题,就是大自然已经对这个星球失望了。
第二,能量有限。对于患者个体而言,无论是病毒“超级个体”,还是“普通携带者”,其携带的病毒总量有大小,但是一定是有限的,所散发传播的病毒量是一定的,绝不可能是无限度的。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机构学者对截至1月26日30个省的8866例病例进行分析,日前发表的研究论文《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中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本传染数R0估值为3.77(基本传染数R0指的是在流行病学上,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下降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对于社会大众,如果不能正确理性认知把握,当看到诸如媒体报道,某商场确诊一名患者,数千名群众居家隔离等消息,难免不引起更大恐慌。
第三,能量守恒。病毒作为一种物质,它必然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载体传递给另一个载体,而且能量形式可以互相转换。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就新冠肺炎的病毒这种物质而言,其本身并不能消失,而是物质形态和能量形态的转换。病急处,西医主杀毒;病缓处,中医主调养转换。最终,不管是人工病毒,还是自然进化病毒,都要被人体适应,包容转换,和平相处。所以,一味地杀毒,并不是源头和系统治病和抗击。从发病源头的武汉和广州等医院的治疗效果看,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更佳。这对于治愈二次以上传播患者,以及其他地域非重症患者,中医将可以更大发挥优势,这意味着在实质性西医治疗药物以及疫苗未问世之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看家本领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肺炎,以护佑更多人的健康,或许将探索出更多可能。
从上可见,我们无疑就没有更多理由过度恐慌。其实,群体性过度恐慌比新冠肺炎病毒更为可怕。因为恐慌,新闻发布中,官员数据反复出错、专家口误,这样必然影响决策;因为恐慌,社区人员,丢下送医的患者,让其在寒夜里不知所措,这样必然伤害群众感情;因为恐慌,加剧防控矛盾,造成人群对立,并且一些群众缺乏科学常识,如有人酒精消毒不慎,引发火灾等等,这样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次生灾难和社会矛盾。
从公开的数据预判抗击新冠肺炎的周期,迎来拐点,全面制胜,绝非短期可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需要强大的心理和决胜的定力,做好持久抗击准备。
截至2月14日16时30分,全国感染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是63943人,较昨日增加3698人;疑似病例10109人,较昨日增加2450人,治愈病例6928人,较昨日增加1282人。按照2月14日以来数据保守估算,从现在开始即使每天平均治愈出院2000人,最快治愈存量患者,最少需要27.8天时间,假设这27.8天内,每天确认患者平均又新增1000人。那么,还需要13.9天,这一共则需要41.7天。假设41.7天后,再基本无疫情上报。那么,从现在算起,最快全面打赢阻击战,应该是3月底,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也是极为乐观的期望。参考与之相似的“非典”,曾持续大半年才全面搞定,而新冠肺炎从目前看,危害影响远大于“非典”,折中考虑,也应该在4月底或5月初。
虽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周期较长,但是就在2月13日三件大事,值得我们注意,也预示着正迎来曙光。
2月13日早上发布的疫情数据中,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新增“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也就是湖北地区将新冠肺炎病例定义为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确诊,这可以让病源集中地的更多感染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隔离救治,防止了不必要的扩散,最重要的是盘清了患者底数。
2月13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党委一把手同时被调整,新的地方主要领导力量及时到位,这表明上面对疫情局势已有充分把握,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意志更加坚定。
2月13日晚,中国生物宣布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目前用康复者特异血浆临床治疗11例危重病人,治疗效果显著。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有望由重转轻,病死率进一步降低。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具有科学的判断和认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减少广大人民群众无谓恐慌。持续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积极主动作为,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科学防范,有序复工复产,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争取早日全力歼灭。
因为,集体性的过度恐慌会加重全社会的焦虑,放大病毒的狡猾和可怕,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我们都在等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落下帷幕,等可以摘下口罩的那天,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到那时,让我们静待樱花开放。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抗击疫情议论文600字,欢迎阅读参考!
在2020年之初,这本是新年来临喜气洋洋之际,但一场疫情打破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高速关闭、机场停飞、火车取消、全体医护人员连夜返院。小区封闭、超市关门,街上无人。所有人在家为国家默默加油,对自已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确保自己不患病就是为国家出一份力。
请所有人记住:戴好口罩少出门,宅家就是献力量。在这种非常时期,人们要团结一心对抗疫情,保持清洁,在家锻练,少吃肉类,多吃蔬菜,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不聚集,不去人员密集场所。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是时候工作了,工作路上、工作时戴好口罩,不聚集工作、开会。做好消毒,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要洗手,分散吃饭,饭店不宜吃,打包带走,回家慢慢吃!在家时,多通风,少出门,不和宠物互动,做好个人清洁和个人防护。
N95口罩,大家在各大超市、药店、购物平台疯抢。这不是人该有的样子,你抢了这么多医护人员怎么办?他们在一线和病毒撕杀,你抢走了他们的“护盾”,他们怎么自我保护?
在一线的工作者们,整天在医院里工作。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戴着穿着,至少6个小时,不吃不喝。甚至因为工作时长太长,他们只好当“婴儿医护员”,穿着纸尿裤工作。让我们为他们加油鼓力。
到时间该上课了!打开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开始听课。因为疫情没法返校上课所以利用网络,线上教学,这是科技的力量,大大减少了返校的风险。
我们一定要为医护工作者们点赞,他们站在一线,抗击疫情,为他们加油!我们一定能胜利!加油吧!
我期盼已久的春节到来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开心地回老家过年。可是这个春节过得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正月初一下午,我们听到一个消息,就是有一种怪病叫做人传人的病,村里的干部,还有医生都在村口把守,检查来往的行人。我还听说这个病传得特别厉害,马上就要封村儿了。听了这个坏消息,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就连夜回到了老城,又来到了我们的家。
这次回来之后,我再也没有出去过,就连去楼下扔垃圾,爸爸妈妈也没有让我和妹妹下去过。爸爸和妈妈也很少出去,只有买菜的时候才出去。出去的时候,他们都要戴上口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口罩扔到垃圾桶,洗手。妈妈说在家里也要勤洗手,多锻炼,少出门儿,还要把窗户及时打开通风。
从新闻上,我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势汹汹,短短几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个中国,其严重性比起17年前的“非典”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这可恶的疫情让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国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人不愿再看到无辜的人受伤害,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在这场疫情中,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用自己内心微弱的光芒,汇聚成了希望的曙光,携手并肩,砥砺前行。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没有在家颐养天年,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疫情的第一线,救死扶伤。全国各地的医生、公安、保安、环卫工人等一直坚持着一线工作。我们学生也不能正常开课,那么我们就老实地待在家里,跟着老师通过网络上课吧。
今年的春节很特别,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我们不得不取消了所有的旅游、培训、拜年计划,一直待在舟山的奶奶家里。每天看着疫情越来越严重,确诊病例“蹭蹭蹭”往上涨,我们的心里也特别难受。
我们每天的活动就在卧室,餐厅,客厅,卫生间之间,憋了六七天之后,我们终于受不了了,看着外面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全副武装,带上口罩和帽子,打算到小区里走走。
奶奶家的小区是个中式园林小区,小区的中间有个明净的小湖,湖边建有活动室、凉亭,假山等,往年的此时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打牌的,搓麻将的,聊天的,还有追逐打闹的孩子们,可现在却冷冷清清,一片寂静,偶有人影也是戴着口罩缩着身子匆匆而过。一阵寒风吹过我和妈妈也不由自主地缩了缩头。我们沿着小湖闲逛,正要往回走的时候,湖边星星点点的几朵小黄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小小的黄花在寒风中尽情地绽放,花朵儿全开,有四个花瓣的,也有五个花瓣的。妈妈告诉我这是迎春花,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啊。小小的迎春花在这寂静冷清的小湖边显得格外耀眼,它们沿着湖边一路洒过去,我们也沿着它们的脚步一直往前,突然我们被眼前的黄色震惊了,前面的假山上铺满了像瀑布一样的`迎春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匹金黄色的锦缎,那么美丽那么生机盎然,它们争着抢着像是要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啦。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突然感到暖和了许多。听专家医生们说,新型冠状病毒最怕高温,既然春天已经来了,夏天也就不远啦,我们必定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获胜!想到这里,我们都加快了脚步往回走,因为我们知道,保护好自己也就是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一份力量。
当新年里的第一抹阳光射出地平线,当熟悉的爆竹声在窗外响起,2020年,我没能等到从外乡赶来团圆的亲人,却等到了身为医生的家人春节取消休假的通知;我没能看到举国欢庆春节的熙熙攘攘,我只看到街上带着口罩的行人惊慌的目光;我没能闻到酒店里年夜饭的香味,只闻到了和空气里消毒水一样越来越浓重的焦虑;我没能听到商圈里热闹的音乐,只听到疫情逐渐蔓延到整个国家的消息;我的手里仿佛还像是攥了一块冰,连着心脏也被压迫的喘不上气,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样的荒芜。
当春天的温度不足以温暖这惨淡的事实,当春节的意义被病毒冲撞得七零八碎,请不要忘记,你在,我在,我们都在,即便是西伯利亚的严寒封冻了这个世界,即便是冠状病毒的魔爪禁锢了整个中华,我们也要用我们的血,我们的梦,我们的歌点燃希望,温暖这本该生意盎然的春日!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即便疫情肆虐,我们也不能绝望啊,因为希望才永远是这春的颜色啊!春日的绿色是希望,但是医师服的白色更是一种希望,就像是一道屏障震慑住病魔,迎来了健康。
我是一名医学生,我的家人已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昼夜不停地奋战。2003年的那场瘟疫,是他们在守护着我们的生命,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应在这并不热闹的春日给予希望,如果病毒非要让生命失去颜色,那么别忘了我们入学时最先记住的八个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20年的春日,虽然你以一个惨淡的模样向我们走来,但是请相信,我们会用心中的希望,头脑里的知识,为你刻下最璀璨的印章。
好像是一夜间,平静的日子像湖中落入了颗石子,猛的被打破了。各地疫情开始爆发,有死灰复燃之势。
今天早上本想出去买些早餐,没想到,走到家门口才发现,出不去了,两边都被封上,如果想离开小区就必须微信扫码,无奈,计划告吹。不得不赞叹,人们这反应速度真得快,去年封门应该是和武汉一起封的,那时疫情已经很严重了,现在不错,控制人流量就给我们多了一份保障。
我想应该有人会后悔为什么不早些打疫苗,关注新闻会发现,在好久好久之前,国家就呼吁人们去打疫苗,之前打疫苗真的不太方便,先是要网上预约,之后去疫苗接种点那打,当时人就特别多,有些人因为懒,谁又喜欢在太阳底下站老半天,再加上万恶的侥幸心理,疫情在中国都快结束了,怎么会找到我呢?当初懒省事,现在又后悔,如果做到人人都打疫苗,也许疫情就不会死灰复燃了。
虽然已经有一次经历了,但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基本的防护是必不可少的,口罩就不要摘下来,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宅在家里,少聚集,抽个时间把疫苗打了,与安全相比,这点小麻烦又算的了什么。
两年过去,我们经历了许多,世界上也发生了许多事情,在苦难中成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中国一定能熬过去的。
新冠肺炎的袭来,然人们由最初的惊吓、恐慌,变成了如今的严谨应对,面对战疫,我们没有退缩,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关于疫情 议论文 800字精选.欢迎阅读!
疫情议论文1
2020年,正值迎新春佳节之日,一位访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悄然来临,它挥一挥手,带走了人们的健康,留下了疫病的种子。它肆无忌惮的蔓延着,最终迫使武汉封城。
瞧,躲在那阴暗角落里的他高兴坏了。但它又怎知,封城能锁住的只是病疫,却永远也锁不住人们之间互相关爱的心,为解决病疫无私奉献的心。
一座封锁的城市,城内身着白色衣裳的人们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他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已的时光,他们坚信武汉一定可以挺过此次难关。他们申请了一封又一封请战书,一个又一个血红色的手印在白色的纸张中展现。无数感人的 故事 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
王源媛,一名正在待命的神经内科护士,当她得知需要自已上“战场”时,她毫不犹豫的接下这份工作,以120%的工作状态坚守着,照顾着每一位病人。像这样的白衣天使不计其数,年老的院士始终坚守在第一战线;年轻的护士累了困了,也不过是靠着墙壁稍微缓一缓;刚刚康复的医生,第一个想到的却是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工作。他们这样的无私奉献,是拿着自已的生命安全同病魔作斗争。这一刻无数的人们祝愿,感谢着这群圣洁的天使。
与此同时,这座只能进不能出的城市,一列高铁正飞速驶入。车上的这群人,他们不是迫切想要回家的游子,因为他们的家乡不在这里,他们的亲人不在这里,甚至这里没有他们牵挂的人,但他们来了,作为医生的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带着医疗设备义无反顾的前来支援,帮助更多的病人康复,帮助武汉摆脱病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仅仅有这些可爱的医生们在战斗着,消防员,警察等也都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为人民忙碌着。而身处病魔的发源地的人们,他们不害怕孤单,因为有许多人在关心,照顾着他们。
一道封锁线,唯一被隔离的只有病毒。人们无私奉献的心灵不受任何阻拦,来到他们想要传达的人的面前,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为抗击病疫无私奉献的人们,感谢有你们的存在,每一位病人才更安心。也感谢每一位在新年里待在家中的朋友,配合政府缩减灾疫扩散的范围。
新年伊始,祝福的钟声响起,在新的一年里,祝福每一位病人平安出院,祝福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人们新年快乐。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病疫终究会被打败,灰溜溜的逃跑掉,希望更多的人为之做出贡献。
疫情议论文2
新年之际,本应是阖家欢乐,灯火阑珊的景象,然而,无声地一枪却从武汉打响,划破了苍穹,响彻了每一位中国人民心中——疫情来了!于是,无数逆行者奔赴前线,参与到这场与病毒做斗争的无声地硝烟中去。
我们能看到,年已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奔赴抗疫一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开始了与新冠病毒的抗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钟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武汉一定会渡过难关,不禁红了眼眶。耄耋之年却依旧把祖国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为后辈青年诠释了使命与责任的真正意义。
我们能看到,一群90后学着前辈的模样,披上白衣战袍,成为众人口中的“英雄”而去救死扶伤。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无数的白衣天使,汗水浸透他们的脊背,防护服在他们脸上勒出痕迹,他们只一笑而过,继续投入战斗。他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向后辈青年诠释了奋斗与担当的真正意义。
我们能看到,各界人士对疫情的关注与支持。村支书的花式喊话,爱国华人华侨从国外不远万里运送口罩等物资,热心志愿者主动为医院和警局提供帮助,一线记者对疫情的实时播报,韩红等慈善基金会对各大医院物资的调配捐赠……老百姓众志成城,为后辈青年诠释了爱国与团结的真正意义。
我们也能看到,全国乃至世界都齐心协力与疫情作斗争。科技实力的增强,也为疫情的控制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辈后辈、国内国外的学者,每日沉于抗疫药物的研究,即使一套又一套抗议方案接连推出,他们也绝不放松,誓与疫情斗到底!他们用理性的科研精神,为攻破疫情保驾护航,为后辈青年诠释了科研与从容的真正意义。
而00后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仍萦绕在耳畔。疫情给每个人的 教育 ,让每个人的信念又深了一分,让每个人的魄力又重了一分,让每个人对国家的自豪感又强了一分,让每个人对自己奋斗的方向又清晰了一分。我们相信天空的辽远蔚蓝,相信人间的大爱温暖,我们更相信,自己努力拼搏的明天!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顶着无比巨大的压力,培养出了无数惊才绝艳的学士。而抗疫的今天,青少年更应秉承先辈的教诲,将每一滴力量,每一丝信念,都化作朵朵浪花,汇入盛世的洪流;以坚韧的精神,将使命与责任赋予肩头,将国家与人爱怀于胸中;把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
正如《杀破狼》中所言:“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将万死以赴!”青年人应当如此,踏着疫情的灾难步步成长。待到樱花烂漫时,一腔热血洒中华!
疫情议论文3
除夕 夜,在全国团聚迎新年的时候,上海、广东等地的医生、武警等“最美逆行者”,乘着岁末迎春的列车奔赴武汉。大年三十本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只为一句“武汉需要你”,就逆行远去,舍弃了自己的团聚时光。正是这些“逆行者”,让这个 春节 增加一份温情,更添一份感动。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当医务人员脱下穿了12小时的防护服,满脸都是压痕与汗水,却依然露出微笑。
疫情面前,逆行回去参加战斗的绝对不止们,“以身犯险”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能让这个春节,有更多的人可以健康安心的过年,他们放弃了团圆,严阵以待、不顾自身安危。是他们给了大家希望,给了国人信心!
为了赢取防疫控疫的胜利,“逆行者们”在全国各地忙碌着。当许多人都在奔赴回家的路上时,武汉外地务工人员自觉的退了自己回家的车票、飞机票,只为阻止疫情蔓延的可能。在人们都远离公众场所的节点,铁路工作人员逆向而行,扎根人潮涌动之中,只为保障人们的回家旅途顺畅。这是职责所在,更彰显了大爱和担当。李荣浩的《同根》中写道“只为同根,想做点什么,能力范围内,哪怕给句安慰能安慰到谁吗,好多感人 事迹 ,好想哭想参与,别给感染任何机会”这是一位歌手用自己的力量与病毒抗争,他用自己的歌声赞“最美逆行者”!
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逆行者”注定是孤单的,我们更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最大限度的关爱。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在我们为“逆行者”点赞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外出戴口罩,注意饮食勤洗手,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及时就医诊治,同时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我们做好自己,就是对“逆行者”的最大支持。
疫情议论文4
新冠肺炎的袭来让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平静。人们的担忧,社会的恐慌,笼罩着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时时刻刻又有种温暖人心、点燃希望的温情散发着永远的芬芳。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春节期间,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欢喜时刻,在大爱面前医护人员们选择了坚定的离别,整装待发,赶赴疫区的第一线。诺大的行李箱里除去必备的医疗器材,就是不少的成人纸尿裤。因为一旦脱下防护服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换新的,为了节约物资他们不得不身穿长达九个小时的工作服。这些平凡的人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心疼的孩子,也是孩子眼中的大树,但他们更是英雄,是最美的逆行者。
爱因博大而变得高贵。年过八旬的医者钟南山爷爷,曾在非典中担当大任,如今又挂帅出征,不知疲倦的拼搏在科技前沿,积极研究有效治疗方案。已经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睡不到三小时,为了让全国的人民安心,繁重的工作之余,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在深夜为全国网友答疑解惑。
什么叫逆流而上?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与最爱的人道一声珍重,在危急时刻“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愿意承担这一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足以展现爱的光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逆行者才有了我们每个人昂首阔步的前行。
然而,依旧有些令人气愤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哄抬物价,甚至单纯追求利益,把废弃口罩重新加工利用发国难财;一些无脑家属闹医,伤医,不顾大局任由自己撒泼耍赖;还有一些人顶风作案参加聚会走亲访友……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作为后方安全的我们不能深入到一线实干,但却也不能在后院起火兴风作浪。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第一听党指挥,尽量减少外出。因为疫情严重性事关公共安全,宅在家不乱跑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大贡献;第二拒绝野味,敬畏自然。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性早已不单是保护生态环境这么单一。同样是地球上的生物,我们更应将自身置于其中,因为命运共同体我们同呼吸;第三积极宣传疫情防护 措施 ,号召大家捐献物资共渡难关。
回望历史,1998年抗洪抢险,生命之堤,齐心协力,决口奋战;2003年抗击非典,病毒来犯,生死之战,众志成城;2008年汶川地震,八方支援,同舟共济,重建家园……多少次患难与共的中华民族在危机中凝聚,聚沙成塔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如今的2020年的疫情我们同样不彷徨,“雷火”凭借中国速度托起武汉的重量,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团聚,让我们坚定相信这一切终将成为过往。
疫情议论文5
顺行者,常人之力可得之;逆行者,非坚韧不拔之志,忠胆为民之心,杏林春暖之德不可至哉!医者仁心,诚如斯言!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本该青春洋溢,活力多彩,但他们披上白衣,剪去长发,奋战在死亡的一线;在我们眼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本该子孙绕膝,颐养天年,但高铁“逆行”,也无顾耄耋,无念生死。
他们是谁?他们身着最纯洁高尚的色彩,眼露最坚毅温暖的光辉。他们是一群兢兢业业恪守岗位的普通人——医者。
温馨地问一句,姐姐您今天吃饭了吗?
ICU灯光如霓虹光一般洒下,防护服如同华丽礼服一样多彩醒目,一张张动人的脸庞登上头条,被人铭记。恍恍惚惚间,医生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最炫丽夺目的新星。其实,掀开面罩,摘下口罩,他们也只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喜欢看小岳岳说相声,开怀大笑;他们也会头晕劳累,一病不起;他们也有家庭,有爱人,有孩子。他们为了抗击疫情推迟婚期,一句“幸福美满”的祝福足以让其无限甜蜜;他们为了救人双手裂纹遍布,一句“多注意自己身体”的叮咛,足以消除他们一夜的疲惫;他们为了他人抛小家为大家,一个对“我把妈妈和外公都借给你”的点赞,便可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他们不是神祗,只是你、我、他当中的一位母亲,一个孩子。
牵挂地留一句,逆行者,请平安归来。
孙思邈曾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愈于此”。诚然,逆行者之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之中,有老骥伏枥,再战疆场的钟南山;有十七年前“非典”母送子,现如今“子送女”的一家接棒三代;亦不乏各省各县迎难而上的万余人支援队伍。他们未曾恐惧,更无彷徨,因为前方是可亲可敬的战友,后方是心怀信仰、盼你平安归来的家人。逆行之路,虽荆棘丛生,但都有一盏灯,时时为你点亮。
诚心地赞一句,英雄,你无负此二字。
《黄帝内经》有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然于你们而言,面对病毒,你们在医病;面对患者,你们在医人;面对武汉,面对中国,你们在医国。何谓英雄?身患绝症,永不止步,与时间赛跑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在用生命诠释这两个字;同为医生,亲为夫妻,在交接病人转院短暂碰面时,一句“交给你,我放心”,无愧对这二字;面对镜头,郭威医生“不想当英雄,只想父老乡亲不受病痛折磨”的心声赋予了这二字生命与活力。真心英雄,用双手托举生命的高度。
愿不久之日,见钟老笑颜,圆护士美梦,泣母子重逢。此日方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实乃太平之盛况!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最美“逆行”,最靓白衣,此一役,我中华必定凯旋!
您好,新冠疫情现在的论文还是可以写的,但是要根据当前的疫情发展情况来改变论文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反映疫情的发展趋势。此外,在写作论文时,还要注意收集有关新冠病毒的最新信息,以便在论文中提供最新的资料。另外,在写作论文时,还要注意避免重复,以免影响论文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