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个人能发表学术论文吗

发布时间:

个人能发表学术论文吗

自己投稿确实会比较困难,需要准备的很多。过去能够发表论文的期刊非常多,对发表论文的版面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比如以前2000字的论文也可以发表,这也就只占一个版面而已,不过现在已经做不到了,上知网的期刊必须三版起发,有的期刊甚至四版起发。也就是说过去可以发表两个或者是三个作者的版面,现在只能够由一个作者来发表了,但是期刊的总页数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允许发表论文的版面比过去反而减少了,但是想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没有少,而且还比以前多了。其实光看每年的考研大军数量,大家就能够知道了。因为供需关系比过去要紧张很多,所以发表论文的周期也就变长了,因为投稿人多了,过去两三个月可以发表的论文,现在已经发表不了了。即使是普刊,现在的发表周期也要4个月到8个月左右,有的比较难发表的专业,就算是一年才能见刊也并不奇怪,一些好的期刊也是这样子。发表核心期刊的话,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很正常。如果是发表SCI论文的话,时间也差不多。不过有的SCI论文可能会稍微快一点,这个和审稿人也有关系。总的来说,现在发表论文的周期比过去发表论文的周期要长上不少,而且发表的难度要大很多,连费用都比过去高了。

大学生当然可以自己写论文发表。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其他文章,大学生都可以自己进行投稿,只要论文质量达到了期刊发稿标准,期刊或杂志就会择期进行发表,并不会因为是学生稿件而拒绝。当然,与教授或者知名学者相比,普通学生的投稿被发表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可以。

工程领域,导师给个大方向就没影了,实验室缺测量仪器、比较抠门。研一下学期用了半年调研、选题、可行性分析,做了模型装置验证效果。后来又用了半年,通过实验不断地优化装置,再用半年做实验记录数据,写论文。研三9月份第一次投稿投的领域top刊,因写论文吹的有点过被审稿人揪住被拒,后来转投二区sci,很快接收、出版。

在整个过程中,导师除了添乱没啥用,最后还想抢一作。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帮了很大忙,从搭建装置、做实验、处理数据、写论文、投稿、修回,都有帮忙。没有仪器就自己联系别的老师借用,放心都会借用的。需要买的设备不敢买整机,都是买模块自己调。

其间,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选题,必须保证要有创新性、自己还得能做出来。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的,这时多亏师兄们的建议,虽然他们不完全懂我想做的,但是在你觉得无路可走开导你的思路是非常有用的。

个人的时间变:

研一上结束时,开始调研、选题。

研一下,实验各种方案,分析可行性。

研一暑假,开始搭建装置,边实验边优化。

研二上11月份,观察到细微的预期效果,感觉稳了。

研二下,前期主要做实验,后期处理数据、画图,然后写文章、翻译、润色。

研三上9月份,初投。11月份,二投。

研三下2月份,接收、出版。写大论文,6月毕业。

这个老师在读博士的时候非常聪明能干、科研能力很强。他发表了好几篇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的高质量的sci论文。凭着这几篇论文,他顺利地就职于一所不错的高校成为了一名终身轨助理教授。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会在6年之后拿到教职,并且晋升为副教授。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看似要冉冉升起的科研好苗子,6年之后居然差点拿不到终身教职,也就是说他差一点就要走人了。这在他们学校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他的科研生涯非常不顺利。

原因是什么呢? 在非升即走的终身轨制度下,能否拿到终身教职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科研成果。更直白点来说,就是看发表的学术论文够不够多。

仔细看一看这位老师的简历就会发现,他发表的论文并不多。他没能够发表足够多论文的原因就是他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写的,和他合作写文章的人屈指可数。因此他的科研成果产量太低。

至于为什么他的合作者很少,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他自己不喜欢和人合作,很强势,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第二个原因是,别人看到他的简历,一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单独发的文章,很容易就知道他不会是个好的合作者,因此也不会主动找他合作。

再加上,他和博士生导师的关系也一般,毕业后也未能和导师以及师兄师姐有过任何合作。久而久之,他的事业只能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

而进入中年的他,精力不如读书时候好,结婚生子之后更是被生活琐事所累,工作时间有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终究是艰难的,有时候一年连一篇文章都发表不了。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都是和自己的导师一起发表学术论文的。原因很简单。论文的方向是导师给的,科研经费是导师申请的,学生是在导师(或导师指导过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做的科研。

如果一个研究生自己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里面完全没有导师的名字,难免让人有一些不好的揣测。

第一种揣测:这个研究生和导师对论文有不同意见。导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论文质量不高),没有批准这篇论文,要求学生改进,但是学生有不同意见,私自发表。或者导师想当一作,学生反对,于是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私自发表。

第二种揣测:这个研究生没有协作精神,很难相处,导师完全管不了,只好任其自由发展。

第三种揣测:学生人品有问题。认为导师只是动动嘴皮子,对论文的贡献不足以作为作者之一。

以上三种就是高校老师知道一个研究生自己独自发表了学术论文之后的真实想法,基本上都是比较负面的。

说实在的,我认为研究生和自己的导师争学术论文的作者顺序这件事情很没有必要。不管学生发表的文章有没有挂导师的名字,也不管导师的名字排在哪里,只要是读研究生期间和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成果,一般人缺省地都会认为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那些和导师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

读研阶段根本没有必要去证明自己很独立。和独立相比,协作精神显然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和自己的导师都无法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话,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是个好同事、好合作者。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学老师,他和同事相处得不算好,也没有什么科研方面的合作者。

研究生可以独立发文章,但是不能所有的文章都是自己单独发表的。除非你有合理的解释并且导师愿意给你写很强的推荐信,否则的话,和自己的导师至少要有一两篇合发的文章才算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你去看看当代的学术期刊,就会发现 几乎95%以上的论文都是由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很少有单独作者的论文。 至少在我所处的领域是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点。

第一、和他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 比如说,一个人擅长理论证明,另一个人擅长应用和编程。那么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合作完成他们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既有好的应用又有理论支持的高质量论文。

第二、和他人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产量。 比如说,自己一个人一年拼了命最多发表2篇sci论文。但是在和他人合作的情况下,自己只需要负责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于是,一年可以发表5篇、10篇、甚至更多的论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名的教授一年可以发表几十篇论文的原因。这些论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数目庞大的合作者。

第三、有时候科研很苦,有人一起作伴会更有乐趣、可以走得更长远。 科研之所以苦,是因为它总是与挫折为伴。很多新的想法经过实验检验后都被证实是没有用的。如果是一个人做科研的话,就很容易想要放弃。但是,如果有合作者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你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有人和你一起分享、为你鼓舞。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人帮你想办法。你想放弃的时候,你不想连累合作者,于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正因为和他人合作有很多好处,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愿意(或者是不得不)和他人合写论文。

研究生读研阶段可以只靠自己发表sci论文,但是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不值得提倡。 如果不需要导师,就没有必要读研。 既然读研了,就应该和导师好好地合作,做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科研工作、合写几篇论文。

好的读研经历应该是让研究生和导师都受益、双赢的。 而不是学生和导师都觉得对方是多余的、是摆设。作为研究生,如果想在学术界立足,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协作能力,可以从改进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开始努力。

什么都是有圈子的,对圈外人比上天还难。回答字不多,但好理解吧?

圈子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重要。重要的事情说3遍。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靠自己发一篇还不错的SCI文章比较困难,除非你在英语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但是,如果你选择发一篇开源期刊的SCI论文,难度则会有所降低,基本上可以完全靠自己发1篇。

另外, 发表1篇SCI论文,硕士生完全靠自己发出来可能性太小,比例基本小于5%;博士生能够独立发出来的则相对较高,但占比也不会超高30%。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发表SCI论文对于中国研究生来说不得不承认是有一定困难的,除了文章的创新点的挖掘外,还包括英文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表达、有效回应审稿人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还必须考虑学术内卷严重的问题,作者只是自己一个“弱小”的研究生的话,从结果可信度上就会受到质疑 。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SCI: SCI英文名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 ,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SCI论文则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在国内,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具有一定高水平的学术文章,非常值得被拿来参考学习和引用。 在国内的很多单位绩效考核、学生毕业等也因此将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期刊质量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

那么,为什么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只靠自己发表1篇SCI论文难度很大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SCI论文不是像国内常见的通过花钱买发表等一些学术不端手段就能简单完成的, SCI的期刊审稿过程本身非常严格,一般采取的是2-3人匿名评审,有时候会多达5人之多 ;而审稿人也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返回自己对文章的范围、学术价值、语言等全方面的评述,其中如果有一人给出的结论为拒稿的话,编辑通常会选择拒稿。 因此,SCI的拒稿率也是非常高的 。

SCI论文强调必须有明确的创新点、扎实的数据分析以支撑所得出的结论、文章背景论述必须科学合理迫切、综述必须切题、结果必须有价值讨论环节、语言表达需清晰明确等, 这一系列的要求自然对文章的质量进行了保证,而也正是这种高要求使得文章的发表难度加大 。

不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可能博士研究生要比硕士研究生对文献阅读掌握的更加熟悉)在科学问题挖掘和分析方面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领悟、分析、实验、讨论等步骤完成的,且科学的路总是崎岖不堪,跟别说没有辅导的情况下。

SCI论文难写的另外一个客观原因在于其逻辑表达与中文论文的差异性。 首先,在文章结构方面 ,SCI论文强调研究方法独立成章、重视讨论要胜过结果、数据分析及处理环节需要足够严谨等,所以在其写作习惯方面初学者就会感到非常别扭,没有中文 科技 论文的直叙方便; 其次,在语言表达方面 ,英语具有天生的简洁和意思的直接表达性,所以对于英语写作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国的研究生身上是普遍欠缺的; 最后,在深度挖掘方面 ,中文小论文更加看重方法的高大上、内容描述的全面性,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论点,但是SCI论文要求必须在一个创新点上深挖、讨论、明确, 必须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因此,SCI论文的写作逻辑需要基于大量的外文期刊文章的阅读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把握,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的质量水平却在逐年下降,最主要的方面就体现在研究生的自身能力方面。一方面, 写论文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地去累积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批判性总结之后提出自己的创新点的,读文献的基本功显然研究生是普遍不足的 ;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提升是一个客观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断不可揠苗助长,自身能力水平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和沉淀的 ,而基于经验,研究生几乎70%的小论文发表都集中在研究生三年级阶段,个别优秀的学生则在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发表了文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基于导师、师兄师姐等的他人协助下完成的。

研究生研究能力不够是另外一个事实,当前能认真做自己研究的学生真是稀少,大部分都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毕业文凭,也没有对SCI论文发表的太高的述求。

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一方面,研究生通常学制为3-5年,第一年主要任务主要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考试;第二年则开始细致地研究文献并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这一年研究能力才开始提升;第三年则基本上可以进行一些自主写作,对于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创新点也能和导师等进行深入讨论。 可以说研究生的时间是非常紧凑的 。

另一方面,SCI论文从构思到写作完成基本上按照经验需要1年时间之久,而从投稿到最终录用时间至少也得1-2年之久 ,但不排除一些比较快速的半年就可以见刊的期刊。这样看来,假设从研究生一年级就开始准备写SCI论文,假设一年级就具备了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客观时间来看也需要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才能有50%的可能发表,而 这其中还并没有考虑上课、读文献、拒稿再重投、好几个月之后拒稿再重投等系列问题 。

因此,从时间来看,硕士生独立完成基本不可能,博士生独立完成也需要到博士四年级或者五年级。

这是一个难倒无数学生的问题,导师给不给论文版面费。虽然很多SCI期刊是不收取版面费的,但是也有一大部分的开源期刊是需要高额的版面费,通常在1万到1.5万元之间,有的会更高。这些经费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显然是巨大的。

(1)研究生全程只靠自己发表一篇SCI文章太难了;

(2)研究生在能力养成和论文写作到发表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正常时间需要2年之久;

全程靠自己发表SCI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一、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自己没法完全掌握;二、实验的开展需要老师和同门的支持,无论是经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及经验都离不开大家的探讨;三、论文的结构、逻辑以及语言的修改自己是无法做到很完美的;四、发表论文时必须带上导师的名字,否则没法毕业;五、论文的返回与修改有时候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在没有前期的实验基础条件,实验开展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的,除非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很高,能够很快地解决困难,但是刚开始大家基本都是白纸一张,所以基本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因此还是不建议完全靠自己,因为你的独立会给你带来孤独,无法融入群体中去。

这要看你是什么专业。对于不需要做实验的学科,比如数学等,只靠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我就有数学专业的博士同学在读书期间自己发表了SCI。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比如化学,实验物理,生物这些,想要发表需要实验数据支撑的SCI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没有导师提供实验平台,如试剂,测试仪器等。但是,这些学科的学生还是可以自己写SCI综述论文的。只不过一般发表综述时杂志 社会 要求作者提供相关研究方向的个人论文清单。如果学生自己的研究背景比较薄弱的话,可能文章的档次不会太高。

总而言之,对于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

考研闲聊,跟你聊聊。

题主的意思是,读研后,不经过任何科研训练,不经过导师的任何指导,全部靠自己摸索能不能发论文?

我认为很难,因为sci发文都是有套路的,如果没有任何指导,即使你的点子石破天惊,但是不懂按照套路包装,也大概率发不出论文,甚至编辑都不给你送审。

文章的结构怎么梳理?格式怎么调整?期刊偏重什么文章,哪些表述要避免?哪些表述要强调?参考文献怎么做?这些都是套路。你就是按照别人的文章抄,很多细节的问题没人提点,也很难改正。经验丰富的审稿人,把文章拿来,随便看两眼,就知道是新手还是老手的文章,那都是十几年看文献的功夫,你靠自己瞎搞,恐怕很难过关。

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过程会很曲折,很曲折。回忆起来都是泪[捂脸]

普通个人能发表学术论文吗

本科生可以发表学术论文。本科生一般发普刊,具体要看发表要求,一定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期刊。

普刊在拿到刊物之前需要预留3-4个月的时间。对于本科生而言,只要你能保证论文水平以及查重率,大部分普刊都不太难发,大豆可以通过审稿。

核心期刊在拿到刊物之前需要预留7-9个月的时间。核心期刊对于本科生貌似不太友好,大部分的核心期刊都要求第一学历最低是研究生,对本科生的科研学术能力有所质疑。

其次,如果自身有实力,那就发SCI吧,国外一般对本科的歧视相对就少了点,SCI上不难能看到一些本科生的论文,就看你论文有没有料,有没有深度。

发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可以。

工程领域,导师给个大方向就没影了,实验室缺测量仪器、比较抠门。研一下学期用了半年调研、选题、可行性分析,做了模型装置验证效果。后来又用了半年,通过实验不断地优化装置,再用半年做实验记录数据,写论文。研三9月份第一次投稿投的领域top刊,因写论文吹的有点过被审稿人揪住被拒,后来转投二区sci,很快接收、出版。

在整个过程中,导师除了添乱没啥用,最后还想抢一作。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帮了很大忙,从搭建装置、做实验、处理数据、写论文、投稿、修回,都有帮忙。没有仪器就自己联系别的老师借用,放心都会借用的。需要买的设备不敢买整机,都是买模块自己调。

其间,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选题,必须保证要有创新性、自己还得能做出来。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的,这时多亏师兄们的建议,虽然他们不完全懂我想做的,但是在你觉得无路可走开导你的思路是非常有用的。

个人的时间变:

研一上结束时,开始调研、选题。

研一下,实验各种方案,分析可行性。

研一暑假,开始搭建装置,边实验边优化。

研二上11月份,观察到细微的预期效果,感觉稳了。

研二下,前期主要做实验,后期处理数据、画图,然后写文章、翻译、润色。

研三上9月份,初投。11月份,二投。

研三下2月份,接收、出版。写大论文,6月毕业。

这个老师在读博士的时候非常聪明能干、科研能力很强。他发表了好几篇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的高质量的sci论文。凭着这几篇论文,他顺利地就职于一所不错的高校成为了一名终身轨助理教授。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会在6年之后拿到教职,并且晋升为副教授。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看似要冉冉升起的科研好苗子,6年之后居然差点拿不到终身教职,也就是说他差一点就要走人了。这在他们学校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他的科研生涯非常不顺利。

原因是什么呢? 在非升即走的终身轨制度下,能否拿到终身教职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科研成果。更直白点来说,就是看发表的学术论文够不够多。

仔细看一看这位老师的简历就会发现,他发表的论文并不多。他没能够发表足够多论文的原因就是他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写的,和他合作写文章的人屈指可数。因此他的科研成果产量太低。

至于为什么他的合作者很少,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他自己不喜欢和人合作,很强势,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第二个原因是,别人看到他的简历,一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单独发的文章,很容易就知道他不会是个好的合作者,因此也不会主动找他合作。

再加上,他和博士生导师的关系也一般,毕业后也未能和导师以及师兄师姐有过任何合作。久而久之,他的事业只能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

而进入中年的他,精力不如读书时候好,结婚生子之后更是被生活琐事所累,工作时间有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终究是艰难的,有时候一年连一篇文章都发表不了。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都是和自己的导师一起发表学术论文的。原因很简单。论文的方向是导师给的,科研经费是导师申请的,学生是在导师(或导师指导过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做的科研。

如果一个研究生自己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里面完全没有导师的名字,难免让人有一些不好的揣测。

第一种揣测:这个研究生和导师对论文有不同意见。导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论文质量不高),没有批准这篇论文,要求学生改进,但是学生有不同意见,私自发表。或者导师想当一作,学生反对,于是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私自发表。

第二种揣测:这个研究生没有协作精神,很难相处,导师完全管不了,只好任其自由发展。

第三种揣测:学生人品有问题。认为导师只是动动嘴皮子,对论文的贡献不足以作为作者之一。

以上三种就是高校老师知道一个研究生自己独自发表了学术论文之后的真实想法,基本上都是比较负面的。

说实在的,我认为研究生和自己的导师争学术论文的作者顺序这件事情很没有必要。不管学生发表的文章有没有挂导师的名字,也不管导师的名字排在哪里,只要是读研究生期间和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成果,一般人缺省地都会认为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那些和导师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

读研阶段根本没有必要去证明自己很独立。和独立相比,协作精神显然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和自己的导师都无法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话,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是个好同事、好合作者。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学老师,他和同事相处得不算好,也没有什么科研方面的合作者。

研究生可以独立发文章,但是不能所有的文章都是自己单独发表的。除非你有合理的解释并且导师愿意给你写很强的推荐信,否则的话,和自己的导师至少要有一两篇合发的文章才算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你去看看当代的学术期刊,就会发现 几乎95%以上的论文都是由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很少有单独作者的论文。 至少在我所处的领域是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点。

第一、和他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 比如说,一个人擅长理论证明,另一个人擅长应用和编程。那么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合作完成他们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既有好的应用又有理论支持的高质量论文。

第二、和他人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产量。 比如说,自己一个人一年拼了命最多发表2篇sci论文。但是在和他人合作的情况下,自己只需要负责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于是,一年可以发表5篇、10篇、甚至更多的论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名的教授一年可以发表几十篇论文的原因。这些论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数目庞大的合作者。

第三、有时候科研很苦,有人一起作伴会更有乐趣、可以走得更长远。 科研之所以苦,是因为它总是与挫折为伴。很多新的想法经过实验检验后都被证实是没有用的。如果是一个人做科研的话,就很容易想要放弃。但是,如果有合作者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你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有人和你一起分享、为你鼓舞。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人帮你想办法。你想放弃的时候,你不想连累合作者,于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正因为和他人合作有很多好处,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愿意(或者是不得不)和他人合写论文。

研究生读研阶段可以只靠自己发表sci论文,但是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不值得提倡。 如果不需要导师,就没有必要读研。 既然读研了,就应该和导师好好地合作,做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科研工作、合写几篇论文。

好的读研经历应该是让研究生和导师都受益、双赢的。 而不是学生和导师都觉得对方是多余的、是摆设。作为研究生,如果想在学术界立足,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协作能力,可以从改进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开始努力。

什么都是有圈子的,对圈外人比上天还难。回答字不多,但好理解吧?

圈子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重要。重要的事情说3遍。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靠自己发一篇还不错的SCI文章比较困难,除非你在英语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但是,如果你选择发一篇开源期刊的SCI论文,难度则会有所降低,基本上可以完全靠自己发1篇。

另外, 发表1篇SCI论文,硕士生完全靠自己发出来可能性太小,比例基本小于5%;博士生能够独立发出来的则相对较高,但占比也不会超高30%。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发表SCI论文对于中国研究生来说不得不承认是有一定困难的,除了文章的创新点的挖掘外,还包括英文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表达、有效回应审稿人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还必须考虑学术内卷严重的问题,作者只是自己一个“弱小”的研究生的话,从结果可信度上就会受到质疑 。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SCI: SCI英文名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 ,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SCI论文则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在国内,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具有一定高水平的学术文章,非常值得被拿来参考学习和引用。 在国内的很多单位绩效考核、学生毕业等也因此将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期刊质量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

那么,为什么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只靠自己发表1篇SCI论文难度很大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SCI论文不是像国内常见的通过花钱买发表等一些学术不端手段就能简单完成的, SCI的期刊审稿过程本身非常严格,一般采取的是2-3人匿名评审,有时候会多达5人之多 ;而审稿人也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返回自己对文章的范围、学术价值、语言等全方面的评述,其中如果有一人给出的结论为拒稿的话,编辑通常会选择拒稿。 因此,SCI的拒稿率也是非常高的 。

SCI论文强调必须有明确的创新点、扎实的数据分析以支撑所得出的结论、文章背景论述必须科学合理迫切、综述必须切题、结果必须有价值讨论环节、语言表达需清晰明确等, 这一系列的要求自然对文章的质量进行了保证,而也正是这种高要求使得文章的发表难度加大 。

不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可能博士研究生要比硕士研究生对文献阅读掌握的更加熟悉)在科学问题挖掘和分析方面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领悟、分析、实验、讨论等步骤完成的,且科学的路总是崎岖不堪,跟别说没有辅导的情况下。

SCI论文难写的另外一个客观原因在于其逻辑表达与中文论文的差异性。 首先,在文章结构方面 ,SCI论文强调研究方法独立成章、重视讨论要胜过结果、数据分析及处理环节需要足够严谨等,所以在其写作习惯方面初学者就会感到非常别扭,没有中文 科技 论文的直叙方便; 其次,在语言表达方面 ,英语具有天生的简洁和意思的直接表达性,所以对于英语写作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国的研究生身上是普遍欠缺的; 最后,在深度挖掘方面 ,中文小论文更加看重方法的高大上、内容描述的全面性,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论点,但是SCI论文要求必须在一个创新点上深挖、讨论、明确, 必须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因此,SCI论文的写作逻辑需要基于大量的外文期刊文章的阅读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把握,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的质量水平却在逐年下降,最主要的方面就体现在研究生的自身能力方面。一方面, 写论文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地去累积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批判性总结之后提出自己的创新点的,读文献的基本功显然研究生是普遍不足的 ;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提升是一个客观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断不可揠苗助长,自身能力水平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和沉淀的 ,而基于经验,研究生几乎70%的小论文发表都集中在研究生三年级阶段,个别优秀的学生则在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发表了文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基于导师、师兄师姐等的他人协助下完成的。

研究生研究能力不够是另外一个事实,当前能认真做自己研究的学生真是稀少,大部分都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毕业文凭,也没有对SCI论文发表的太高的述求。

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一方面,研究生通常学制为3-5年,第一年主要任务主要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考试;第二年则开始细致地研究文献并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这一年研究能力才开始提升;第三年则基本上可以进行一些自主写作,对于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创新点也能和导师等进行深入讨论。 可以说研究生的时间是非常紧凑的 。

另一方面,SCI论文从构思到写作完成基本上按照经验需要1年时间之久,而从投稿到最终录用时间至少也得1-2年之久 ,但不排除一些比较快速的半年就可以见刊的期刊。这样看来,假设从研究生一年级就开始准备写SCI论文,假设一年级就具备了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客观时间来看也需要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才能有50%的可能发表,而 这其中还并没有考虑上课、读文献、拒稿再重投、好几个月之后拒稿再重投等系列问题 。

因此,从时间来看,硕士生独立完成基本不可能,博士生独立完成也需要到博士四年级或者五年级。

这是一个难倒无数学生的问题,导师给不给论文版面费。虽然很多SCI期刊是不收取版面费的,但是也有一大部分的开源期刊是需要高额的版面费,通常在1万到1.5万元之间,有的会更高。这些经费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显然是巨大的。

(1)研究生全程只靠自己发表一篇SCI文章太难了;

(2)研究生在能力养成和论文写作到发表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正常时间需要2年之久;

全程靠自己发表SCI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一、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自己没法完全掌握;二、实验的开展需要老师和同门的支持,无论是经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及经验都离不开大家的探讨;三、论文的结构、逻辑以及语言的修改自己是无法做到很完美的;四、发表论文时必须带上导师的名字,否则没法毕业;五、论文的返回与修改有时候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在没有前期的实验基础条件,实验开展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的,除非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很高,能够很快地解决困难,但是刚开始大家基本都是白纸一张,所以基本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因此还是不建议完全靠自己,因为你的独立会给你带来孤独,无法融入群体中去。

这要看你是什么专业。对于不需要做实验的学科,比如数学等,只靠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我就有数学专业的博士同学在读书期间自己发表了SCI。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比如化学,实验物理,生物这些,想要发表需要实验数据支撑的SCI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没有导师提供实验平台,如试剂,测试仪器等。但是,这些学科的学生还是可以自己写SCI综述论文的。只不过一般发表综述时杂志 社会 要求作者提供相关研究方向的个人论文清单。如果学生自己的研究背景比较薄弱的话,可能文章的档次不会太高。

总而言之,对于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

考研闲聊,跟你聊聊。

题主的意思是,读研后,不经过任何科研训练,不经过导师的任何指导,全部靠自己摸索能不能发论文?

我认为很难,因为sci发文都是有套路的,如果没有任何指导,即使你的点子石破天惊,但是不懂按照套路包装,也大概率发不出论文,甚至编辑都不给你送审。

文章的结构怎么梳理?格式怎么调整?期刊偏重什么文章,哪些表述要避免?哪些表述要强调?参考文献怎么做?这些都是套路。你就是按照别人的文章抄,很多细节的问题没人提点,也很难改正。经验丰富的审稿人,把文章拿来,随便看两眼,就知道是新手还是老手的文章,那都是十几年看文献的功夫,你靠自己瞎搞,恐怕很难过关。

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过程会很曲折,很曲折。回忆起来都是泪[捂脸]

可以是肯定可以的,但是很难。我觉得难点主要有如下几个:首先,是要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对于理工科来说,这常常需要做实验;对于人文学科来说,这常常需要进行调查。而这些实验和调查,往往需要一些设备、人力等条件,对于非学术界的人来说有一定门槛。其次,是要对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前沿有了解,并能够把自己的工作放到这个背景中去,突显出自己工作的贡献和与众不同之处。非学术界的人,即使能够进行实验或调查,往往也不会有文献调研的觉悟,于是就可能闭门造车,做出一些前人已经有了的结果。最后,是要熟悉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比如,在结构上,一般要遵循「引言—文献—方法—结果—结论」的套路;在语言上,要做到平实、准确、严谨。当然,在做到了前两点的前提下,论文写作是比较容易训练的。至于民科们常提的「科学共同体打压外界人士」,则基本是不存在的。很多学术期刊、会议都是匿名审稿,只要研究和论文的质量过关,就有被接受的机会。

本科生可以发表学术论文。可以发表,本科生一般发普刊,具体看发表要求,一定要选择满足学校要求的期刊。你可以去期刊阅览室,看看别人的论文怎么写的,然后自己学着写,掌握做学术的方法然后一定要找到靠谱的杂志社或中介对于期刊的等级,如果你有充足的调查成果,写作能力比较强,且有老师带着一块做调查的话,可以尝试让老师带着发核心,因为核心基本是不收一作是本科生的文章的可以发一些比较不错的普刊,专业点的,学术性强的,上知网的。1、跟随指导老师写论文 优点:期刊级别高;有引路人;能力提升快; 难点:时间跨度长,耗费精力大 本科生在通常情况下很难自己成功发表论文,跟随老师做课题写论文是最合适的渠道。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指导方式,有的老师心中有成熟的想法了,前期会提供大纲给学生,中期会指导学生整理论文所需的数据,后期会将学生写好的论文进行修改;有的老师会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自己找主题,谋篇布局,主要负责后期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有的老师会觉得改论文比写论文痛苦,会自己写论文,学生主要负责搜集数据,撰写报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学生和老师经常沟通,勤快写文,不断完善,关注本领域的时事。 2、自己投稿官方邮箱 优点:第一作者;自己把握流程进度 难点:等待时间长,投稿容易失败 以投普通期刊为例,选好适合的主题,选定5个左右想要发表的期刊,观察其近3个月来的刊物方向,调整自己的文章主题和标题,至少有2周的时间全心全意完成10000字左右论文。在5个选定的期刊中找一个最想要发的期刊,按照其格式要求调整自己的格式,发到对方官网邮箱,等待通知,一般等待时长在2-3个月。如果通过,会有修改意见;若没有通过,找下一个期刊继续投稿。注意:不要一稿多投;文章最好是跨主题的,并非完全是法学内容,这样可以尝试投非法学类的期刊,会比法学类期刊容易很多;等待比较心急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或者发邮件询问进程,有些刊物不喜欢被催进程,尝试前先逛一逛论坛问一下发个这个期刊的人的经验。一般常见的论文发表交流论坛是经管之家。 3、花钱投稿 优点:进度快 难点:容易投到垃圾刊;费用大;发表含金量不高 首先明确这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任何可以解决的途径,都不要花钱投刊。花钱投稿主要针对课题结题强制要求发论文的同学,且课题结题对发论文质量限制较小,时间紧迫,这种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花一定价格购买层次较低的普通期刊是可以的(注意千万不要买垃圾刊)。如果往后有致力于走科研道路的,无论如何都不要花钱投稿,同样的,仅为综合分加分,不建议花钱投稿,有太多太多方法可以加分。淘宝卖家所提供的期刊99%都是垃圾刊,不建议淘宝。最好是询问老师或者大三大四已经发过普通期刊的学长学姐,他们可能有编辑的联系方式。

能个人给学术期刊投稿吗

1、杂志官网在线投稿系统投稿

目前部分学术期刊有开办了杂志官网,同时上线了在线投稿系统,这类期刊普遍要求作者直接在线投稿,方便编辑审阅,也方便作者能及时了解论文投稿进度。

2、杂志官方邮箱投稿

学术期刊杂志除设在线投稿系统外,大多都是有固定的官方投稿邮箱的,这类邮箱公布的方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式找到:

一是在上述杂志官网里面找投稿联系方式。

二是有杂志的话可以在杂志版权页找到。

三、要是没有杂志的话可以看下杂志是被收录在哪个网络平台(比如: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在这些平台上也能找到。

四、通过百度搜索XX杂志征稿启事,XX杂志征稿函等关键词来找,第四点因为要使用搜索引擎,而搜索引擎展现的内容真伪并存,所以大家就得小心辨别了。

3、杂志采编、组稿单位投稿(或称:代理投稿)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能发表论文的期刊都有通过采编人员,组稿单位收稿,这一块大家有的称呼为论文代理,有的称呼为论文中介,怎么称呼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靠不靠谱。

之所以有他们的存在,其实原因很简单,杂志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残酷,想要杂志收获更多作者的来稿,光靠杂志社本身的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宣传也需要经费和人力支撑。所以杂志社就常常与收稿能力较强的采编人员或是组稿单位(征稿平台、文化公司)合作征稿。

投稿自己的文章的注意事项

( 一) 文章主题与期刊的办刊宗旨要一致

首先要去了解期刊的办刊宗旨和期刊近期的收稿热点,以及年度选题等情况,选择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契合的杂志进行投稿,切忌不要盲投,瞎投。

( 二) 文章主题与期刊需求相一致

期刊的办刊方向决定了期刊的所需所求,即使是同一行业内的期刊,也有些许微妙的差异。如果哦不了解期刊的需求,不知道期刊喜欢发哪一类的文章,那么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同时,也会给杂志社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导致期刊审稿周期长,同时自己的文章见刊时间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投稿之前,一定要先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期刊的相关情况,找到与自己论文相匹配的期刊,这样才会两家欢喜。

( 三) 文章的质量与期刊的层次要一致

在投稿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稿件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清楚自己得文章适合发表在什么级别的的刊物上,假如你是科研论文的初级写作者,那就尽量不要第一篇就去投南大核心,不要去投什么权威期刊之类的,那几乎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先从一些普通的期刊进行投稿,比如一些学报啊,一些不是很有名的杂志,慢慢积累经验,慢慢提升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

那可能有的同学就说了,哎,我就是觉得我的论文很牛,就要发核心,就要挑战发权威期刊,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只能说,有自信是很不错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论文真的写得不错,那么可以请你的导师或者同行的专家,同事同学等帮你看一下,评价一下。

( 四) 把握投稿时机

看“准”投稿时机可以为文章的发表提供时间上的有效保障。作者要根据期刊选题撰写,看准投稿截止日期。这就需要作者近距离接触期刊,了解期刊的选题指南,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某一选题,并且在规定投稿期限内进行投 稿。

值得注意的是,投稿必须在有效期内完成,这样期刊编辑才能按照预定计划,按照选题文章,择优按期发表。否则一旦错过了选题时间,就是错过了刊发时间,即使文章质量较高,一系列的审核通过,也只能按照普通来稿排队等候发表刊期。而期刊社的来稿量通常比较大,等待2~3个月甚至半年一载的时间,都是正常现象。

自己投稿确实会比较困难,需要准备的很多。过去能够发表论文的期刊非常多,对发表论文的版面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比如以前2000字的论文也可以发表,这也就只占一个版面而已,不过现在已经做不到了,上知网的期刊必须三版起发,有的期刊甚至四版起发。也就是说过去可以发表两个或者是三个作者的版面,现在只能够由一个作者来发表了,但是期刊的总页数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允许发表论文的版面比过去反而减少了,但是想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没有少,而且还比以前多了。其实光看每年的考研大军数量,大家就能够知道了。因为供需关系比过去要紧张很多,所以发表论文的周期也就变长了,因为投稿人多了,过去两三个月可以发表的论文,现在已经发表不了了。即使是普刊,现在的发表周期也要4个月到8个月左右,有的比较难发表的专业,就算是一年才能见刊也并不奇怪,一些好的期刊也是这样子。发表核心期刊的话,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很正常。如果是发表SCI论文的话,时间也差不多。不过有的SCI论文可能会稍微快一点,这个和审稿人也有关系。总的来说,现在发表论文的周期比过去发表论文的周期要长上不少,而且发表的难度要大很多,连费用都比过去高了。

文章哪里都可以发表,就是看你要求是什么样的期刊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你的要求不一样,对应的期刊名称也就不一样的。

现在发表的话,主流是两个方法:直接和期刊联系,也可以通过机构 去操作

讠仑文发表一般都会找代理比如网站类的,常见的网站也比较多,选择也是比较多的,我那时候对比了很多家 才发觉在网上输入 “壹品优” 再输入“刊” 的这个网站不错 ,貌似是网站运营的机构o

1、投稿原则欢迎任何领域、任何国家、任何行业人士投稿。(不可包含任何政治议题或破坏国家主权的内容)本期刊分为《元域宙-理论》何《元域宙-实践》。2、实行会员制无论是科研界、工业界、服务界、直播精英、家庭自主生活人士等等,都可以免费申请成为本期刊会员,遵守本期刊的发表原则以及规定。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本期刊无关。成为会员步骤:(1) 提交申请意愿登录以下任意管道或通过本期刊任一学术编委提交申请:·《Metaverse》期刊官网:https://site-5431064-4471-7831.mystrikingly.com/·承办出版社YipChing Publishing House Limited(HKSAR)官网:https://site-5431064-9723-4795.mystrikingly.com/·投稿与学术秘书邮箱: / (2) 接收邮件,填写会员信息,签署会员遵守协议(3) 期刊编辑部审核会员信息(4) 期刊发送会员编号,接收邮件(5) 通过邮箱或官网投稿(观点、政策、学术论文、创新发明等),请附带会员编号3、稿件形式学术期刊:8000字左右,图表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制。观点:300字以内,简明扼要能表达自我观点。政策:包括提案在内5000字左右,图表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制。·投稿与学术秘书邮箱: / 、稿件主题1.元域宙总体构架;2.元宇宙的域治理;3.元域宙的资信体系;4.元域(宇)宙金融基础设施;5元域宙的信息化基础设施;6.教育元宇宙(元育宙);7.创新元宇宙;8.工匠元宇宙;9.认知(出版、自治)元宇宙;10.智库元宇宙的域治理;11.元宇宙的道德生态体验;5、稿件参考内容应用场景研究1、新兴零售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利用云服务处理流量波动问题,扩展业务运营、降低成本2、电商直播迅速简捷设定全方位实时购物平台3、新零售解决方案新零售时代下,实现传统零售业转型4、零售业大资料咨询服务协助零售商迅速规划数码化旅程5、全局资料中台专为大数据建设、管理及应用的全局解决方案6、网上商店专用云端 POS 和远程支付解决方案所有操作集中于同一云端 POS 系统之中7、对话式 AI 服务全管道内置 AI 人工智能驱动、拟人化、多语言对话的聊天机械人8、金融服务云端金融科技为云端商家提升客户满意度9、金融科技数据库解决方案善用专为金融科技而设的云端原生数据库解决方案10、数码信贷透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减低信贷与风险11、外汇建立快捷且安全的全球外汇平台12、媒体电商直播迅速简捷设定全方位实时购物平台13、体育赛事与盛会现场直播在互联网上流畅直播体育赛事与盛会,与全球观众同步14、农场远程建设将内部算图农场连接云端15、个人化内容推荐建构探索服务,有助客户寻找最适合的内容16、媒体存盘保障您的媒体存盘17、游戏解决方案针对页游、手游等不同场景根据业务需求弹性伸缩的游戏解决方案18、游戏专用云端数据库解决方案19、网上教育迅速建构网上教育平台,专为遥距教学而设的加速全球联网方案 ,在教学系统与遥距学生之间建立快速稳定的环球网络联机20、电信云端电讯解决方案,透过统一数据驱动平台,全程提供贯彻始终的客户服务21、电讯商适用的超级应用程序建构全方位电讯与数码生活风格平台22、内部公用云端符合数据保护法规,极致提升利润23、为各国电讯公司而设的客户互动平台提供多渠道流畅客户体验24、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CT 影像分析,缩短 CT 影像分析时间,弹性高效能运算加速药物与疫苗研发,全基因组定序分析,提升病毒扫描及侦测效率,疫症预测,对疫症进行预测25、用智慧技术数字化运动赛事,降低成本的人工智能体育赛事直播服务,专业的广播转码与讯号分发管理服务,智能互动赛事指南

个人能发表医学论文吗

自由职业者是不可以发表医学文章的

在医院上班的医生,都避不开职称这道门槛,职称高意味着出诊费用可以提高,可以具备做高难度手术的资质。而职称则与发论文的数量相挂钩;作为医院来讲,现在各种医院排行榜都将科研实力作为参考依据,而论文数量和质量则是科研实力的最直接反映。因此很多医院全院上下都要求发表论文。只不过在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医院更看重SCI论文,而在一些小医院则对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准要求低一些。医生发表论文在医院就诊时,患者肯定倾向于选择职称高的医师,因为作为外行人来讲,职称越高意味着医术越高。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最近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对于临床医生评价制度、医生职称考评评估提出建议“SCI正毁掉一批年轻医生,SCI论文不能作为临床医生职称考评中一票否决的指标。” 相信这也喊出了很多医生的心声。在现在的评估体系下,论文的作用被过分放大,反而弱化了科研工作本身的意义。很多医生出版了很多专著,发表了很多论文,但这就能说明医生医术高明吗?笔者就曾听闻很多医院的医生,职称很高但是看病能力只能说“一塌糊涂”,甚至出现一些有悖医学常识的低级错误。老百姓眼中的“好医生”是什么样的呢?恐怕更多指的是医术好,而非论文写得好。过分强调论文在医生职称评估中的作用并不合理。精力有限成为一名好医生既需要扎实的医学功底,也需要长期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工作,光是处置病人、做手术、写病历就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很难再有精力去搞科研,去写论文。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医生如果要发论文,必然要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这必然会影响到其在临床的工作;为了职称晋升,很多医生进行数据造假、找人代写文章,这种行为完全背离了科研的初衷。代写论文其实这引申出了一个问题“医生是否应该做科研”,关于此国内很多专家也是莫衷一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就认为“医生应该都要做研究“。在现阶段存在看病难问题的前提下,平衡科研工作和临床工作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笔者也认为医生做科研并没有什么不好,可以和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提高个人医疗技术水平大有裨益。但科研工作和个人能力、兴趣有莫大关系,应该采取自愿原则,而不应该和职称考评等过分绑定。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医院也应该区别对待,大学附属医院、大型三甲医院应该注重科研,毕竟这类医院有疑难杂症、有仪器设备、有高水平科研人员;而对基层医院则不应该过分苛求。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基层医院已经将发表论文和评职称松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做法在国内的普及。职称评价体系正如张澍主任所言“一个好的医生,他不一定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但是很多写出好SCI论文的未必就是一个好医生“。

您好。1您可以投稿到杂志社。这样只需付给杂志社版面费。审稿费即可。但是也有弊端。就是录用几率低。发表时间晚。2可以通过专业的论文发表公司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需用付额外的代发费,这样录用几率高,而且发表时间有保证。

不是医生当然可以发表医学论文了。不是所有的医生才可以发给医学论文。有有有有一一些医学水平的人都可以发表医学论文。并且有价值的。

个人能发论文吗

当然可以,但是你发表论文的用处是什么呢?一般发表论文都都是用于大学毕业,保研考博类,或者评职称所用所以先了解自己发表的论文,在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期刊正常期刊分为:普刊,学报,核心大多是发的基本是普刊,普刊又分为知网,和非知网,国家级和省级等所以先了解自己需求,在根据论文主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

可以的,多按照期刊的范文修改格式,文章内容尽量新颖突出。如果有困难,“中国论文榜'!

可以通过杂志社发表你的论文。一般来说,杂志会提供发表论文的服务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发表。虽然你可以通过杂志发表你的论文,但是杂志发表论文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论文中有抄袭,杂志不会允许发表。因为如果发表了抄袭,杂志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杂志会有这样的规定。

相关信息: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个人要代表论文,首先就得写出一篇论文,另外还需要根据自己具体需要的刊物和见刊时间来准备,一般普刊几个月,有影响因子和知网收录时间长一些,一般核心至少都得做一年半的准备。等写好刊物后,直接对自己的目标刊物投稿就行了。一般来说,编辑会给一定的修改意见,但也有一些不给,只会直接退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