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2.是胃和大脑一起的快乐
3.晒美食,是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4.美食带来的快乐,有很香很香的味道。
5.星河滚烫,火锅也滚烫
6.你回来啦,又有各种好吃的零食啦。
7.我们对食物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8.一个人的火锅,一座城市的烟花,一首想你的歌。
9.肉乃济世良方
10.干饭人的生活小剧场
11.向宇宙撒一把盐,今晚吃盐焗小星球。
12.有在认真吃饭
13.恋爱可以慢慢谈,肉必须趁热吃。
14.香甜软糯,珍馐美味,饕餮大餐。
15.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如果你请客,我可以陪你多吃一会。
16.百事可乐,万事芬达。
17.生活不仅要吃甜头 还要吃肉
18.人生百味,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味道。
19.我是一个勇敢的人,在美食面前从不退缩,即使吃完胖二斤!
20.虽然冬天又冷又灰暗,但幸好我家厨房又暖又明亮。
21.周末放个松,干饭不能忘。
22.谁说吃货除了吃就什么都不会了,她们还知道饿。
23.吃货的思路是好吃你就多吃点,不好吃多少也要吃点,吃货除了吃就知道饿。
24.生死有命 胖瘦在天。
25.人生路漫漫,美食常相伴
26.今晚宵夜真不错有酒有肉,大口吃。
27.吃是最好的安慰。
28.日日食全食美,夜夜碟碟不休。
29.我总徘徊在吃饱与吃撑之间。
30.名副其实的吃喝搬运工
31.今日与甜品作伴,我从不辜负美食。
32.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共吃刺身船。
33.没错这个点,又来晒美食啦~你们饿了么?
34.人生苦短 还好有烤肉火锅麻辣香锅
35.食材有性格,食物总动员。
36.生活够苦了,也要适合让自己生活甜点,多多享受生活吧!
37.在我下狠心减脂的时候才意识到朋友圈原来有这么多人晒美食!
38.瘦与奶茶,不可兼得。
39.人生苦短,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也!
40.美食眼前过,只看不吃是罪过!
41.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42.识食物者为俊杰。
43.忍受了一天客户的冷言冷语,想念家里的热汤热饭。
44.最讨厌的三角恋 我爱美食 脂肪爱我。
45.又 是 被 碳 水 围 绕 的 幸 福 一 天
46.保持快乐的秘诀:碗里时常有肉
47.为什么专家建议吃七分饱,因为还要留着三分吃夜宵。
48.总有一天,你的心上人,会身披土豆饼,脚踩棉花糖,手持烤肉鸡腿找到你,你要等。
50.星河滚烫 不如麻辣烫。
51.大家都在朋友圈晒美食我看了一圈无动于衷内心没有一丝起伏我成长了
52.如果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了解到,“但是,我吃饱了”和“我吃饱了,但是”这两句话的天壤之别。
53.肚子喂饱,可爱到老
54.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美食何生脂肪。
55.吃货的座右铭:Just eat it !
56.月亮掉海里,今晚海底捞。
57.多喝养乐多 把快乐养多多。
58.好好爱这热气腾腾的人间
59.有人说独居的日子好,不必浪费时间等人,也不必被人等,不是每个独居者都会变邋遢,但大部分都承认,一个人的时候,面前放多少鸡翅都吃得下。
60.今天肚子的容量是256G
61.对吃货来说,这世上独一不能吃的就是亏。
62.月饼里的乡愁。
63.要旺一起旺,要胖一起胖
64.我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饭量。
65.每天都是人生限定。
66.美食跟身段哪个更重要?吃货:身段是神马?能吃吗?
67.吃货,嘴里的享受,心里的想瘦。
68.那些无需付出的岁月,并不是真正的生活。
69.把美食与爱装进口袋。
70.岁月让我知道,除了快递和美食,我谁都不用等。
1.孩子,最终真心的祝愿:健康欢乐,新学期做独一无二的自我。
2.宝贝,愿你快乐与健康地生活着。我要感谢并赞美上帝,默默地为你祈祷。
3.睡时是小天使,醒时却是小恶魔。
4.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我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5.搓搓小手,准备过冬
6.从你来到这世界,便是我平淡生活中的一颗糖。
7.灿烂的季节迎接灿烂的你。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化。
8.晒太阳,长高高。
9.他们秀的是恩爱,我秀的,是我今生挚爱。
10.一个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一种爱就这样延续了,有人说女孩就是折翼翅膀的天使坠落人间。
11.你的可爱,便可治愈一切的不可爱。
12.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妈妈就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3.走到哪里,我都牵挂着你。
14.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也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而我生命的画屏上更添了许多完美的记忆,似锦如织!
15.当你长大的那天,但愿你不会嫌我唠叨琐碎,成长的过程再困难,再疲惫,你也不要轻易放下和后退。
16.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时,妈妈觉得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7.宝贝,你要睡了,不睡长不大长不高的。
18.以前看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感慨,一恍神就长那么大了;自己带才发现日子没法按天算,而是被细细的分割成每一分每一秒。
19.众生皆苦,但你是甜的,我的岁月因你而暖。
20.而有时,她的天真和水晶般纯粹的又让人感动。她有她的神逻辑和小聪明,有属于孩子与众不一样的看世界的视角;有孩子的欢乐和烦恼。
21.绚丽的晨曦也许有风有雨但必须有有灿烂的阳光迎接;愿你健康,快乐,聪明,纯真善良你幸福所以我幸福!
22.在晴朗的周末早上,背着宝宝,坐着车,出门晒太阳…今天周五啦……
23.你是泊于青春的港口的一叶小舟,愿你扬起信念的帆,载着期望的梦幻,驶向辽阔的海洋。
24.我牵着你,你牵着我,长长的路陪你慢慢走
25.希望宝宝健健康康成长。前途无量,有一个完美的未来。
26.看着你的眼睛,明亮纯净,愿你未来永远纯洁如净。
27.宝贝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28.我还是认为我的闺女挺好看的,夸她漂亮也行。
29.孩子,可要记住,哭泣的时候,妈妈就在这里等着你。
30.妈妈期望你永远幸福欢乐,今日你以妈妈为荣,明天妈妈由你而傲。
31.你是上天赐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
32.走到哪里,我都放不下你。
33.终我所有、保你这一生平安顺遂。
34.虽然你偷走了我的睡眠,剥夺了我的自由,让我变的蓬头垢面浑身奶渍,但我还是好爱你。
35.让孩子他爸在家带来一天娃娃,感觉两爷子都在家放飞自我了,家里一片狼藉,被翻的就像进过贼一样。
36.宝贝第一次叫妈妈,老母亲甚是激动。
37.笑一个,宝贝,只觉你来到世间的第一声啼哭还在耳旁萦绕,你的咿呀学语还忽远忽近地传来,你去年生日的祝福歌还余音未了,亲爱的宝贝想你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
38.正是你的追随,时刻提醒着我绝对不能出错。
39.宝贝,你永远都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和你在一齐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幸福的!妈妈祝福你永远健康欢乐!妈妈期望你永远幸福欢乐,今日你以妈妈为荣,明天妈妈由你而傲。
40.吸气和呼气,来模仿妈妈胎动时的肚子。
41.宝宝生病了,老婆出差离不开人,只有我请假在家里照顾孩子,说实在的,我连尿布都弄不好,看见宝宝的样子,我觉得好好笑。
42.戴上墨镜,装作自己是大人的样子打电话。
43.肥嘟嘟的小脸蛋,半米的眼睛,时而傻呵呵的笑着,时而吮吸着自己的小手指。
44.你是我们不期而遇的温暖,你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希望。
45.当我偷偷放开你的手,看你留意地学会了走,你心中不明白离愁,于是快乐地不回头。
46.很久都没有晒宝宝了!是时候刷一下存在感了。
47.你调皮也好,淘气也好,只要健康快乐,我就心满意足。
48.小布丁,真是哈哈哈贴心小棉袄!
49.天线宝宝出来晒太阳咯。
50.愿我的宝贝永远在爱的海洋里遨游,在幸福的天空翱翔,平安快乐--永恒!
1.给你们看看美女的日常。
2.为什么专家建议晚饭吃七分饱,还有三分是留着夜宵吃的。
3.为什么吃火锅的时候 有小肥牛有小肥羊 就是没有小肥猪呢?因为小肥猪都围在桌边吃小肥牛和小肥羊。
4.瘦与奶茶,不可兼得。
5.又不赚走秀那份钱,干嘛吃超模那份苦。
6.深夜放点毒吧,他们说晒美食会增加女粉[并不简单]我试验一下
7.吃货最高境界,眼见为食。
8.世界只有一个,但食堂有很多。
9.为什么专家建议吃七分饱,因为还要留着三分吃夜宵。
10.我的梦想是 住在食家庄 日日食全食美 夜夜喋喋不休。
11.我是一个勇敢的人,在美食面前从不退缩,即使吃完胖二斤!
12.有人说独居的日子好,不必浪费时间等人,也不必被人等,不是每个独居者都会变邋遢,但大部分都承认,一个人的时候,面前放多少鸡翅都吃得下。
13.情若能自控,我一定会按捺住我那颗吃货的心。
14.找到心仪夜宵的人,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15.每时每刻,都有一道唤醒回忆的菜。
16.人生苦短 肉才是济世良方。
17.你们去征服世界,我只想征服一个人的胃和心。
18.最讨厌的三角恋 我爱美食 脂肪爱我。
19.所幸之事,饱餐与被爱。
20.好吃的东西要吃进肚子里,可爱的人要放在心里。
21.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美食的精致。
22.对吃货来说,这世上唯一不能吃的就是亏。
23.恋爱可以不谈,美食不能错过。
24.爱吃零食的同学请点赞,我想看看有多少。
25.不管好坏,放空下来给自己做一顿美食,亦或是尝试一款新的酒,都是一种享受。
26.如果对方喜欢你的话,能一起吃早餐,才是真爱。
27.一人料百味,一味总关情。
28.我爱吃木耳里的肉,肉里的四季豆。
29.吃好喝好 长生不老
30.眼见为食。
31.今日干饭不够狠,明日地位不够稳。
32.沉醉在美食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33.你的吃相,是最美的模样。
34.让一让,我要吃肉了
35.人变老的时候能欣赏美景和享用美食,那是多么幸福啊。我从没这么舒畅过。
36.美食皆可贵 减肥价不高。
37.如果夜里不能吃东西,那冰箱里为什么会有灯呢?——来自吃货的世界
38.生活很忙 记得吃肉
39.料理是一场原地的旅行。
40.我要吃臊子面!
41.人生有百味,深夜请慢用。
42.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43.火锅炸鸡啤酒不是很贵,但是很对胃。
44.在吃货这条不归路上,人类,从来都不孤单。
45.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法,加油也是。
46.君问归期未有期,一起来份大盘鸡。
47.甩得掉一身膘,舍不得一嘴馋。
48.光盘是对美食的最高赞赏。
49.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50.我总徘徊在吃饱与吃撑之间。
51.火锅一开,烦恼拜拜
52.迟来的晚餐生活,一片绿看着舒服,一簇红吃着过瘾。
53.当吃货挺好,吃着吃着就忘了。
54.天要胖我 不得不胖。
55.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56.个子不大 来头不小。
57.我有一颗减肥的心 , 奈何我有一张吃货的嘴…
58.美食治愈一切,一口一口吃掉伤痛。
59.做饭是件快乐的事。
60.香菜牛肉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了!
61.没有华丽而猎奇的句子来形容食物口感,每一次吃完就是简单的好吃或不好吃来评价。
62.岁月悠然,茶知冷暖,给灵魂一个出口。
63.你喜欢什么颜色?“螺蛳粉。
64.朋友圈晒旅游的晒娃的晒美食的我看今天天气不错回家晒晒被子
65.一直很尊重奶茶,没去糖,没去冰,没少喝。
66.日有所吃,夜有所胖。
67.想把甜味分享给你
68.我在发胖,见者有份。
69.我只是个思想合格,胃不争气的吃货。
70.感谢投喂者,真的好幸福。
1.如果你热爱青春,希望展示自己,那就加入xxx。
2.加入我们吧!一起用行动传递爱心!
3.在这,你的理财能力会得到锻炼,实干精神会得到提升。
4.和谐手拉手,梦想社团心连心。
5.放轻你的脚步,倾听周围感激的心声。
6.斑斓社彩节,共筑青春梦。
7.求萌妹,求御姐,求正太,求大叔·
8.举手之劳,尽显您高风亮节。
9.加入咱们吧!一齐用行动传递爱心!
10.忘我服务,成就未来
11.在学生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2.人多力量大,心齐定天下
13.你擅长运动,想尽情释放你的激情与活力吗?快来裁判协会吧!
14.想做执牛耳的人吗?加入咱们吧!
15.学生会所,你我共爱,共建完美,赶快加入。
16.活力莞工社,助你精彩莞邑生活。
17.只要你有艺压群雄的才艺,只要你有用于创新的思维,只要你有运筹帷幄的才华,只要你相信自己不平凡,加入文艺部吧!成就一个不平凡的自己。
18.你擅长画画,想让自己的海报吸引万众的目光吗?
19.如果你热爱青春,期望展示自我,那就加入学生会
20.在这,你的理财潜质会得到锻炼,实干精神会得到提升。
21.关爱点滴做起 构建和谐校园
22.文化凝聚出力量,梦想在飞扬。
23.一心为民,服务大家,快乐莞工,一起出发。
24.护文化之花,绽社团之华。
25.展示新文化,塑造新未来,社团欢迎你的加入。
26.洋溢青春梦,绽放我光彩。
27.多年社团风雨路,今朝有你竞英姿。
28.勤奋刻苦铺路,艺术设计圆梦。
29.你可以自由挥洒你的才艺,你可以激扬文字,你可以醉心创作,宣传部是你的舞台。宣传部是一个给你温暖与鼓励的大家庭,期待同学们的参与!
30.来吧,朋友!让咱们一齐插上文学的翅膀,让咱们一齐挥洒青春的热情,让青春激越的咱们一齐翱游于文学的海洋吧!
31.办公室类似秘书处穿针引线,著立文章。
32.青年志愿者:无私奉献,在我的眼,你的心。
33.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加入!
34.选取了学生会,便选取了倾心付出
35.奋发有为,实现自我。
36.展示新文化,塑造新未来。
37.篮球社:少年强,则中国强!
38.艺术生好活,设计始无忧。
39.明和睦卫生,创建完美宿舍。
40.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41.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新社团成立工作正式开始!
42.踏着金秋九月的的微风,嗅着金秋九月的果香,一群怀揣对未来生活向往的有志青年走入了XXX的大门,继续对知识领域更高层次的探究,继续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大步前进,此时此刻,我们坚信,这群有志青年定会在工师的校园中,一展拳脚,有所作为。
43.来吧,朋友!让咱们一齐插上文学的翅膀,让咱们一齐挥洒青春的热情,让青春激越的咱们一齐翱游于文学的海洋吧!
44.神马学生会,浮云来加盟。
45.汇莞工文化,聚莞工力量,展莞工风貌。
46.莞工社爱心驿站,莞职工温馨港湾。
47.有你,他的生活会更好。
48.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49.这里是青春的舞台,闪耀着团结和智慧的光芒,我们期待你在这里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为邵武一中学生会再创辉煌。
50.青春在飞扬,梦想在社团飞翔。
51.宣传部,宣传一瞬间,精彩每一刻。
52.你们的兴趣,你们来主宰,新社团创立开始报名啦!
53.话剧社:二师兄说,再不来话剧社,师傅就被抓走了!
54.成立自己的社团,实现大家的梦想。
55.这里是一个综合型,交流型人才的加工厂。外联部里口才和智慧的碰撞,能力与激情的交流,会让你在社会的大潮中屹立于时代的浪尖!
56.莞工”同行,带你前行。
57.在莞你我他,莞工为大家。
58.爱护公共设施,提高自我修养。
1.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2.财米油盐的滋味,茫茫人生的体会!
3.月亮掉进海里,今晚海底捞。
4.“我可以看看你相册里的美食吗”
5.吃乎 胖也;不吃 馋也
6.是被碳水围绕的幸福一天。
7.火锅一开,烦恼拜拜
8.人是铁,饭是钢,吃货总比痴货好。
9.天若友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吃烧烤。
10.并不是为了晒美食,真的是太喜欢这个桌布的配色了
11.人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爱已辜负太多了,美食就不要辜负了。
12.美食治愈一切,一口一口吃掉伤痛。
13.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14.热腾腾的饭,才能融化内心的孤岛。
15.给疲惫的生活添加点美食,这样的生活才有乐趣。
16.今日份进食。
17.美食是媒介,爱情是开往春暖花开的地铁。
18.味道若能延续,记忆就会一直都在。
19.大家都在朋友圈晒美食我看了一圈无动于衷内心没有一丝起伏我成长了
20.记昨日食
21.每天吵着要减肥只是吓吓肉而已。
22.谁说吃货除了吃就什么都不会了,她们还知道饿。
23.生活给了我很多长胖的机会,我都抓住了。
24.相遇就像吃零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包零食符不符合你的口味
25.总有一天,你的心上人,会身披土豆饼,脚踩棉花糖,手持烤肉鸡腿来找你。
26.朋友圈晒旅游的晒娃的晒美食的我看今天天气不错回家晒晒被子
27.在吃货这条不归路上,我们从来不孤独。
28.迟来的晚餐生活,一片绿看着舒服,一簇红吃着过瘾。
29.你们去征服世界,我只想征服一个人的胃和心。
30.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会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31.人生得意须尽欢,胡吃海塞需尽兴。
32.听说夜猫子睡觉前就是应该深夜放毒,晒美食、晒高冷的宠物、一张正常的自拍、一张2b的自拍
33.美食跟身段哪个更重要?吃货:身段是神马?能吃吗?
35.零食蛋糕一时爽,肚子肥肉生产厂。
36.体重,不会因为少喝一杯奶茶就变轻
37.肚子享受,心里想瘦。
38.肚子胖胖 生活旺旺。
39.今天是个快乐女孩。
40.当一名吃货挺好的,吃着吃着什么都忘了。
41.每个人都有一个朋友圈,我的朋友圈只晒美食。
42.美食,好酒,都不会因为你失恋了就停止供应。是,牙疼不能忍,但它也要不了你命。
43.幸福就是你买的都是我爱吃的零食。
44.用心,所以精致。
45.喜欢你说的情话,比火锅里的肉麻。
46.知食份子,食堂教学
47.心情好,吃嘛嘛香。
48.窗含西岭千秋雪,小鸡蘑菇炖荒野。
49.既生美食,何生脂肪。
50.冬日围炉话火锅。
51.饭要常约,面要常见
52.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共吃刺身船。
53.做饭是件快乐的事。
54.不辜负在最好的时光里,专遇见属美食的精致。
55.是被食物治愈的一天。
56.生活不仅有甜味,还有海的味道。
57.汇八方食材,品一城烟雨,道烟火人家。
58.今天也吃成了圆圆的小猪。
59.吃乎,肥也;不吃,馋也。
60.一人料百味,一味总关情。
61.把眼睛留给风光,把体重留给美食
62.月半弯,胃好满。
63.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吃货,爱你么么哒
64.英雄不问出处,干饭不问斤数。
65.带着美食和宠物给我们的正能量出发。
66.把体重留给爱的美食,把眼睛留给好风光,把等待留给一直寻觅的真心,把欢喜留给一次次突破障碍的勇敢,把拥抱留给永远不会离开的自己。
67.每次独自吃到好的,就在想什么时候,带你来尝尝,但也只是想想。
68.人生在世三万天,有酒有肉小神仙
69.秀色 饱餐 当然 快乐
70.终将把生活的锋芒,熬成最温柔的浓汤。
1.吃货就是:每当认识一种新植物的时候,还要百度一下它的,入药价值和食用价值。
2.第一个吃螃蟹的就算是一名吃货,也是个不怕死的一名吃货。
3.半夜吃夜宵,还天天喊着减肥。
4.凡事留点备份,我想吃夜宵啦,捞晒美食,晚安!
5.真正的一名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6.在一个吃货的世界里是没有什么热量不热量的,只有好吃不好吃。
7.就算生活过得再怎么不堪,我也要努力吃下去。
8.永远是件幸福的事,胃的饱稳,带来心的安逸。
9.有种女孩,脑海里只有两件事:吃和减肥。
10.我抛了一枚硬币,如果摔碎今天就不吃晚饭了。
11.晒娃的,晒房子,晒车的,晒对象的,晒美食的。你说我看着闹挺不闹挺,你看我晒这点玩应,晒被子,晒太阳,心情好还能他妈多晒个脸!
12.清断食,晒美食,没事找事呢,食欲被唤醒!
13.人有两个东西别人拿不走:一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二是心中的梦想。做一个有梦想的吃货,你就无敌了!
14.吃货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15.我宁愿当一个只会吃的一名吃货,也不要当一个明知道他不爱我却还傻傻爱着他的痴货。
16.一名吃货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每到一个地方都有饭吃。
17.在一个一名吃货的世界里是没有什么热量不热量的,只有好吃不好吃。
18.找媳妇就找个吃货,吃饱了接着吃,易满足。
19.朋友圈天天都在晒美食~工作这么忙只能晒晒昨儿个的加班餐
20.为什么很多人称自己是吃货,因为不说自己是吃货,人家会以为你的胖是天生的!
21.对于吃货来说,真正的安全感就是打开冰箱,看到冰箱里满满的都是好吃的。
22.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吃肉过一生。
23.永远别问一个吃货吃了没,这对吃货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要问就问吃饱没。
24.所谓吃货,应该是嘴上享受,心里想瘦。
25.人生在世,不该愧对“一名吃货”二字。
26.如果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了解到,“…但是,我吃饱了”和“我吃饱了,但是..”这两句话的天壤之别。
27.如果吃宵夜不长胖,我愿意每天开小灶。
28.吃要吃得有技巧,吃要吃得有战术!
29.以吃为一种最高地步,可以不抽烟,不喝酒,不穿名牌等等,吃的有品相,只要想吃的对象,必然会设法想法吃到。
30.我什么都不爱吃,但是我什么都吃。
31.做一个一名吃货无忧无虑,当一个痴货无牵无挂。
32.半夜说饿了,就来接你带你出去吃宵夜的才是真爱。
33.吃货女友你值得拥有!
34.每天我只吃四餐饭……早饭、午饭、晚饭和零
35.只有填满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36.做一个吃货无忧无虑,当一个痴无牵无挂。
37.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如果你请客,我可以陪你多吃一会。
38.腐女拯救世界,吃货一统江湖。
39.人是铁,饭是钢,一名吃货总比痴货好。
40.第一个吃螃蟹的就算是吃货,也是个不怕死的吃货。
41.吃货都是善良的,因为每天只想着吃,没时间去算计别人。
42.当一名吃货挺好的,吃着吃着什么都忘了。
43.爱吃东西的人,多数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拼命追求美食,没有时间去害人。大笑姑婆兼馋嘴,是完美的结合,这种女人多多益善。69、再也别做一个一名吃货,臣妾真真做不到啊!
44.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撑死了,就再也不用减肥了!
45.我有烧烤和啤酒,就问你跟不跟我走。
46.不要相信一个吃货说她要减肥,她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是她刚刚吃饱的时候。
47.假如你以为吃是吃货人生的所有,那就错了,尚有睡!
48.幸福就是一个吃货,有着很棒的胃,还有吃不胖的身材。
49.一名吃货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50.人是铁,饭是钢,吃货总比痴货好。
51.每一次说减肥只不过是想吓吓我的小肉肉们。
52.真倾慕那些能事变起来就忘了用饭的人啊。来自一个吃起饭来就忘了事变的人。
53.有的饭桶相当于吃货,但吃货却不一定是饭桶。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饭桶很能吃,吃货很会吃。
54.一天平均吃三顿饭,每顿八小时。这才是吃货。
55.如果你认为吃是吃货人生的全部,那就错了,还有……睡!
56.让我们红尘作伴,吃的白白胖胖
57.说多了都是口水
58.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如果你没爱人,就来评论晒美食吧,谁还不是小公举咋地
59.瘦子吃给胖子看,是一件很残酷的事儿。
60.我能吃不代表我是一名吃货,只能说说明我好养。
1.料理是一场期待的旅行,跨过山和大海,一路走来只为遇见你的舌头。
2.吃喜欢的东西,过可爱的人生。
3.就算宇宙大爆炸,依旧不能阻止本人吃到撑,吃到胃痛!
4.是被碳水围绕的幸福一天。
5.人生就是要吃吃吃!穿穿穿!
6.我的生活中有个你:如此甜蜜。
7.请带上128个G的胃跟我去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8.世界那么大,我们去吃吃看。
9.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10.每顿精确到7分饱,就意味着一年1095餐不幸福。
11.泡面要等五分钟,鸡蛋要等八分钟,喜欢的总是要等待。
12.干饭人,干饭魂,干饭人干饭得用盆。
13.美食碎片拼凑成了我的快乐。
14.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15.所谓吃货,就是吃饱了没事做。
16.记昨日食
17.恋爱可以慢慢谈 肉必须趁热吃
18.我们对食物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19.说多了,全是口水 ,吃吧!
20.吃想吃的美食 去想去的地方
21.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22.热汤面的暖意,会有食物,替我记得。
2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但是如果你请客
24.世界只有一个,但食堂有很多。
25.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面的地方也一样,叫面糊。面面不忘,必有回响。
26.快乐星球 持证赏味官
27.世界上最惨的事莫过于一个吃货有胃病。
28.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29.人生在世三万天,有酒有肉小神仙
30.十年涨价两茫茫,羊肉贵,炒菜狂。千里金城,举城话凄凉。纵使一盘拉条子,肉块少,面量降。
31.迟来的晚餐生活,一片绿看着舒服,一簇红吃着过瘾。
32.对方与你发起美食共享。
33.夜宵可以迟到,但永远都不会缺席。
34.对吃货来说,这世上唯一不能吃的就是亏。
35.回味无穷,入口即化。
36.天若友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吃烧烤。
37.爱自己,从一个人下厨房开始。
38.干饭人的生活小剧场
39.有你一直都很好,永远都不缺分享第二杯半价。
40.谢谢你对我的照顾,和关爱,想你的人。
41.一个爱美食的人,一定是爱生活的人。爱生活的人,一定是努力的人。
42.开心一点,连粉条都有韧性,我怎会轻易认输。
43.生活总是一团糟 好在我用吃和睡觉填补了。
44.山有木兮木有枝,脆皮烤鸭吃不吃。
45.谁不眷恋一茶一饭的光辉。
46.对不起,打扰了,虽然你卖的很便宜,但你真的不是我的菜,告辞!
47.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48.人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爱已辜负太多了,美食就不要辜负了。
49.满肚子的食物,人才不会空虚。
50.生活需要仪式感,美食才能治愈不如意。
51.蛋饼里不仅有家乡的滋味,更有守护的滋味。
52.孤独的人都要吃饱饭(光棍节)
53.晒美食,是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54.一间食堂藏人间烟火,一味食物记录温情暖意。
55.我承认我心动了,但是干饭要紧,我没有说,你自己在那腥臭腐朽的日子里闪闪发光吧,我不行,我得干饭,要和家境相仿的人一起玩,有没有一起要饭的。
56.别担心,爷每天除了想你就是干饭。
57.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美食何生脂肪。
58.人生有百味,深夜请慢用。
59.对美食与爱的一再坚持。
60.喝水都胖的人,我建议你喝火锅
61.夜宵是要放进另一个胃里的。
62.假如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你永久也不会相识到,...可是,我吃饱了和我吃饱了,可是..这两句话的天壤之别。
63.以吃为一种最高地步,可以不抽烟,不喝酒,不穿名牌等等,吃的有品相,只要想吃的对象,必然会设法想法吃到。
64.一人料百味,一味总关情。
65.元气早餐 用料:耐心、好心态+一点点创意。
66.不开心睡一觉,就让它过去吧。伤心还好,伤胃就不好了。
67.把体重留给爱的美食,把眼睛留给好风光,把等待留给一直寻觅的真心,把欢喜留给一次次突破障碍的勇敢,把拥抱留给永远不会离开的自己。
68.让你思考吃不吃的东西还是得吃。
69.隐藏在照片里的碎碎念。
70.我之所以把自己吃这么圆,是为了不让别人看扁
1.而有时,她的天真和水晶般纯粹的又让人感动。她有她的神逻辑和小聪明,有属于孩子与众不一样的看世界的视角;有孩子的欢乐和烦恼。
2.寒假带孩子上去马尔代夫玩。
3.一个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一种爱就这样延续了,有人说女孩就是折翼翅膀的天使坠落人间。
4.把我家肉团子挂出来,晒晒太阳,见见光。
5.宝贝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6.为了你,我辜负了我自我,我爱你,我的铠甲和软肋。
7.前面的路还长,你却让希望承载在我的翅膀。愿意带你去飞翔。
8.妈妈有三个愿望:一是你爸爸顺利工作;二是家人都健康;三是你快快长大。
9.娃是我生的,奶是我喂的,夜是我熬的,爱是无尽的。
10.小布丁,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11.宝贝,爸爸今天教你睡觉吧,你看好,爸爸先睡了,你跟上。
12.熊归熊,但我娃是不是很聪明?
13.孩子,可要记住,哭泣的时候,妈妈就在那里等着你。
14.我认为健康和欢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如果它们能够转让,我愿意把我的那一份都给你!我的宝贝,生日欢乐!
15.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时,妈妈觉得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6.当你咿呀学语的时候,我知道你除了妈妈和爸爸,还需要更多的事物。
17.不慌不忙,希望宝贝按时长大
18.当我偷偷放开你的手,看你留意地学会了走,你心中不明白离愁,于是快乐地不回头。
19.我牵着你,你牵着我,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20.你可爱的睡觉的模样,天真无邪是世间所有的宝藏。
21.转眼一年又将过去,我的宝贝又长大了一岁。从牙牙学语到此刻,年多里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你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感性的温暖,很多举动都让我们深受感动。
22.小布丁,真是哈哈哈贴心小棉袄!
23.当上帝将你赐予我们之时,幸运与你同时降临!
24.我的孩子,不要胆怯,不要回头,勇敢的迈开脚步向前走吧!
25.今天,你羽翼已丰,天高任飞翔;但要准备好时刻面对风雨。今天,木已成舟,海阔凭远航,但要准备好时刻挑战骇浪。
26.那天,世界多了个你,我多个世界。
27.明明困的睁不开眼睛,还要坚持听完整个故事。
28.把挚爱的生日祝愿,给事业贴心的女儿,愿在这个性幸福的一天,她时时欢笑快乐无边。
29.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的成长!
30.你是妈妈的巧克力乖巧刻骨又努力。
31.你是今生不期而遇的温暖,是永不褪色的晴空。
32.正是你的追随,时刻提醒着我绝对不能出错。
33.孩子,爸爸妈妈最爱的宝贝儿,当你还藏在妈妈肚子里时,你就已经成为爸爸妈妈最完美的憧憬和希望;当你来到人世间,来到我们身边时,你就更成为我们生活中快乐幸福与爱的源泉。
34.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
35.你是麻麻的巧克力乖巧,刻骨又努力
36.愿健康、快乐、幸福都围在你身边。
37.我们一直在你左右。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哪怕你要面对全世界,请不要忘记,爸妈爱你,永远在你左右支持你。
38.他们秀的是恩爱,我秀的,是我今生挚爱。
39.你是我们不期而遇的温暖。
40.生活总是会有些苦涩,但还好看到宝宝的微笑就甜了不少。
41.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42.因为有了你的存在 欢声笑语不断、快乐幸福涌入。
43.当上帝将你赐予我们的之时,幸运与你同时降临!
44.我亲爱的宝宝今天生日啦,愿你健康成长,开心快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哦。
45.虽然你偷走了我的睡眠,剥夺了我的自由,让我变的蓬头垢面浑身奶渍,但我还是好爱你。
46.妈妈只希望宝宝健康快乐平安的长大!宝宝,妈妈爱你。
47.记录宝宝第一次游泳,表现很好!完全不害怕还开心的不行~为娘果断掏钱办卡。
48.美丽的图画,你需要用画笔来形容,无论有多么难以拥有我的宝宝。
49.爸爸哈哈哈心肝宝贝。
50.你的汗水,你的付出,你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人工智能与现今逻辑学的发展-.〔摘要〕 本文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面貌。至少在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重点关注下列论题:(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可错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关键词〕 人工智能,常识推理,归纳逻辑,广义内涵逻辑,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 现代逻辑创始于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早期,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数学中的公理化运动。当时的数学家们试图即从少数公理根据明确给出的演绎规则推导出其他的数学定理,从而把整个数学构造成为一个严格的演绎大厦,然后用某种程序和方法一劳永逸地证明数学体系的可靠性。为此需要发明和锻造严格、精确、适用的逻辑工具。这是现代逻辑诞生的主要动力。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20世纪逻辑研究的严重数学化,其表现在于:一是逻辑专注于在数学的形式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二是逻辑采纳了数学的方法论,从事逻辑研究就意味着象数学那样用严格的形式证明去解决问题。由此发展出来的逻辑被恰当地称为“数理逻辑”,它增强了逻辑研究的深度,使逻辑学的发展继古希腊逻辑、欧洲中世纪逻辑之后进入第三个高峰期,并且对整个现代科学特别是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21世纪逻辑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何处?大致说来将如何发展?我个人的看法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这一点在20世纪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如用计算机去进行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数学证明,“深蓝”通过高速、大量的计算去与世界冠军下棋),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中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例如选择性地搜集相关的经验证据,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尝试性的判断或抉择,不断根据环境反馈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由此达到实践的成功。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 实际上,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现代逻辑与人工智能(记为AI)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例如,哲学逻辑所研究的许多课题在理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AI从认知心理学、社会科学以及决策科学中获得了许多资源,但逻辑(包括哲学逻辑)在AI中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某些原因促使哲学逻辑家去发展关于非数学推理 的理论;基于几乎同样的理由,AI研究者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这两方面的研究正在相互接近、相互借鉴,甚至在逐渐融合在一起。例如,AI特别关心下述课题: ·效率和资源有限的推理; ·感知; ·做计划和计划再认; ·关于他人的知识和信念的推理; ·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的知识; ·自然语言理解; ·知识表示; ·常识的精确处理; ·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容错推理; ·关于时间和因果性的推理; ·解释或说明; ·对归纳概括以及概念的学习。[①] 21世纪的逻辑学也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并对之进行研究。为了做到这一点,逻辑学家们有必要熟悉AI的要求及其相关进展,使其研究成果在AI中具有可应用性。 我认为,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会重点关注下述几个领域,并且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出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中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1.常识推理中的某些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 AI研究的一个目标就是用机器智能模拟人的智能,它选择各种能反映人的智能特征的问题进行实践,希望能做出各种具有智能特征的软件系统。AI研究基于计算途径,因此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号模型。一般而言,AI关于智能系统的符号模型可描述为:由一个知识载体(称为知识库KB)和一组加载在KB上的足以产生智能行为的过程(称为问题求解器PS)构成。经过20世纪70年代包括专家系统的发展,AI研究者逐步取得共识,认识到知识在智能系统中力量,即一般的智能系统事实上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而知识包括专门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前者亦可看做是某一领域内专家的常识。于是,常识问题就成为AI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常识表示和常识推理,即如何在人工智能中清晰地表示人类的常识,并运用这些常识去进行符合人类行为的推理。显然,如此建立的常识知识库可能包含矛盾,是不协调的,但这种矛盾或不协调应不至于影响到进行合理的推理行为;常识推理还是一种非单调推理,即人们基于不完全的信息推出某些结论,当人们得到更完全的信息后,可以改变甚至收回原来的结论;常识推理也是一种可能出错的不精确的推理模式,是在容许有错误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推理,简称容错推理。而经典逻辑拒斥任何矛盾,容许从矛盾推出一切命题;并且它是单调的,即承认如下的推理模式:如果p?r,则pùq?r;或者说,任一理论的定理属于该理论之任一扩张的定理集。因此,在处理常识表示和常识推理时,经典逻辑应该受到限制和修正,并发展出某些非经典的逻辑,如次协调逻辑、非单调逻辑、容错推理等。有人指出,常识推理的逻辑是次协调逻辑和非单调逻辑的某种结合物,而后者又可看做是对容错推理的简单且基本的情形的一种形式化。[②] “次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是由普里斯特、达·科斯塔等人在对悖论的研究中发展出来的,其基本想法是:当在一个理论中发现难以克服的矛盾或悖论时,与其徒劳地想尽各种办法去排除 或防范它们,不如干脆让它们留在理论体系内,但把它们“圈禁”起来,不让它们任意扩散,以免使我们所创立或研究的理论成为“不足道”的。于是,在次协调逻辑中,能够容纳有意义、有价值的“真矛盾”,但这些矛盾并不能使系统推出一切,导致自毁。因此,这一新逻辑具有一种次于经典逻辑但又远远高于完全不协调系统的协调性。次协调逻辑家们认为,如果在一理论T中,一语句A及其否定?A都是定理,则T是不协调的;否则,称T是协调的。如果T所使用的逻辑含有从互相否定的两公式可推出一切公式的规则或推理,则不协调的T也是不足道的(trivial)。因此,通常以经典逻辑为基础的理论,如果它是不协调的,那它一定也是不足道的。这一现象表明,经典逻辑虽可用于研究协调的理论,但不适用于研究不协调但又足道的理论。达·科斯塔在20世纪60年代构造了一系列次协调逻辑系统Cn(1≤n≤w),以用作不协调而又足道的理论的逻辑工具。对次协调逻辑系统Cn的特征性描述包括下述命题:(i)矛盾律?(Aù?A)不普遍有效;(ii)从两个相互否定的公式A和?A推不出任意公式;即是说,矛盾不会在系统中任意扩散,矛盾不等于灾难。(iii)应当容纳与(i)和(ii)相容的大多数经典逻辑的推理模式和规则。这里,(i)和(ii)表明了对矛盾的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iii)则表明次协调逻辑对于经典逻辑仍有一定的继承性。 在任一次协调逻辑系统Cn(1≤n≤w)中,下述经典逻辑的定理或推理模式都不成立: ?(Aù?A) Aù?A→B A→(?A→B) (AA)→B (AA)→?B A→A (?Aù(AúB))→B (A→B)→(?B→?A) 若以C0为经典逻辑,则系列C0, C1, C2,… Cn,… Cw使得对任正整数i有Ci弱于Ci-1,Cw是这系列中最弱的演算。已经为Cn设计出了合适的语义学,并已经证明Cn相对于此种语义是可靠的和完全的,并且次协调命题逻辑系统Cn还是可判定的。现在,已经有人把次协调逻辑扩展到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多值逻辑、集合论等领域的研究中,发展了这些领域内的次协调理论。显然,次协调逻辑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③] 非单调逻辑是关于非单调推理的逻辑,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D·麦克多莫特和J·多伊尔初步尝试着系统发展一种关于非单调推理的逻辑。他们在经典谓词演算中引入一个算子M,表示某种“一致性”断言,并将其看做是模态概念,通过一定程序把模态逻辑系统T、S4和S5翻译成非单调逻辑。B·摩尔的论文《非单调逻辑的语义思考》(1983)据认为在非单调逻辑方面作出了令人注目的贡献。他在“缺省推理”和“自动认知推理”之间做了区分,并把前者看作是在没有任何相反信息和缺少证据的条件下进行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的特征是试探性的:根据新信息,它们很可能会被撤消。自动认知推理则不是这种类型,它是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或知识相关的推理,可用它模拟一个理想的具有信念的有理性的代理人的推理。对于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获得成功的应用而言,非单调逻辑尚需进一步发展。 2.归纳以及其他不确定性推理 人类智能的本质特征和最高表现是创造。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演绎推理固然起重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归纳、类比推理以及模糊推理等。因此,计算机要成功地模拟人的智能,真正体现出人的智能品质,就必须对各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推理模式进行研究。 首先是对归纳推理和归纳逻辑的研究。这里所说的“归纳推理”是广义的,指一切扩展性推理,它们的结论所断定的超出了其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前提的真无法保证结论的真,整个推理因此缺乏必然性。具体说来,这种意义的“归纳”包括下述内容:简单枚举法;排除归纳法,指这样一些操作:预先通过观察或实验列出被研究现象的可能的原因,然后有选择地安排某些事例或实验,根据某些标准排除不相干假设,最后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统计概括:从关于有穷数目样本的构成的知识到关于未知总体分布构成的结论的推理;类比论证和假说演绎法,等等。尽管休谟提出着名的“归纳问题”,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归纳逻辑的可能性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但我认为,(1)归纳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类必须采取也只能采取的认知策略,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实践的必然性。(2)人类有理由从经验的重复中建立某种确实性和规律性,其依据就是确信宇宙中存在某种类似于自然齐一律和客观因果律之类的东西。这一确信是合理的,而用纯逻辑的理由去怀疑一个关于世界的事实性断言则是不合理的,除非这个断言是逻辑矛盾。(3)人类有可能建立起局部合理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并且,归纳逻辑的这种可能性正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动下慢慢地演变成现实。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④] 有人通过指责现有的归纳逻辑不成熟,得出“归纳逻辑不可能”的结论,他们的推理本身与归纳推理一样,不具有演绎的必然性。(4)人类实践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相应的经验知识的真理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的力量。毋庸否认,归纳逻辑目前还很不成熟。有的学者指出,为了在机器的智能模拟中克服对归纳模拟的困难而有所突破,应该将归纳逻辑等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机器学习、不确定推理和神经网络学习模型与归纳学习中已有的成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已有的归纳学习成果上,在机器归纳和机器发现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⑤] 这是一个极有价值且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无疑在21世纪将得到重视并取得进展。 再谈模糊逻辑。现实世界中充满了模糊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到人的思维中形成了模糊概念和模糊命题,如“矮个子”、“美人”、“甲地在乙地附近”、“他很年轻”等。研究模糊概念、模糊命题和模糊推理的逻辑理论叫做“模糊逻辑”。对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性人物是L·A·查德和P·N·马林诺斯。模糊逻辑为精确逻辑(二值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它目前在医疗诊断、故障检测、气象预报、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研究中获得重要应用。显然,它在21世纪将继续得到更大的发展。 3.广义内涵逻辑 经典逻辑只是对命题联结词、个体词、谓词、量词和等词进行了研究,但在自然语言中,除了这些语言成分之外,显然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语言成分,如各种各样的副词,包括模态词“必然”、“可能”和“不可能” 、时态词“过去”、“现在”和“未来”、道义词“应该”、“允许”、“禁止”等等,以及各种认知动词,如“思考”、“希望”、“相信”、“判断”、“猜测”、“考虑”、“怀疑”,这些认知动词在逻辑和哲学文献中被叫做“命题态度词”。对这些副词以及命题态度词的逻辑研究可以归类为“广义内涵逻辑”。 大多数副词以及几乎所有命题态度词都是内涵性的,造成内涵语境,后者与外延语境构成对照。外延语境又叫透明语境,是经典逻辑的组合性原则、等值置换规则、同一性替换规则在其中适用的语境;内涵语境又称晦暗语境,是上述规则在其中不适用的语境。相应于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的区别,一切语言表达式(包括自然语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直至语句)都可以区分为外延性的和内涵性的,前者是提供外延语境的表达式,后者是提供内涵性语境的表达式。例如,杀死、见到、拥抱、吻、砍、踢、打、与…下棋等都是外延性表达式,而知道、相信、认识、必然、可能、允许、禁止、过去、现在、未来等都是内涵性表达式。 在内涵语境中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首先,对于个体词项来说,关键性的东西是我们不仅必须考虑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外延,而且要考虑它们在其他可能世界中的外延。例如,由于“必然”是内涵性表达式,它提供内涵语境,因而下述推理是非有效的: 晨星必然是晨星, 晨星就是暮星, 所以,晨星必然是暮星。 这是因为:这个推理只考虑到“晨星”和“暮星”在现实世界中的外延,并没有考虑到它们在每一个可能世界中的外延,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个可能世界,在其中“晨星”的外延不同于“暮星”的外延。因此,我们就不能利用同一性替换规则,由该推理的前提得出它的结论:“晨星必然是暮星”。其次,在内涵语境中,语言表达式不再以通常是它们的外延的东西作为外延,而以通常是它们的内涵的东西作为外延。以“达尔文相信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这个语句为例。这里,达尔文所相信的是“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而不是它所指称的真值,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命题)就构成它的外延。再次,在内涵语境中,虽然适用于外延的函项性原则不再成立,但并不是非要抛弃不可,可以把它改述为新的形式:一复合表达式的外延是它出现于外延语境中的部分表达式的外延加上出现于内涵语境中的部分表达式的内涵的函项。这个新的组合性或函项性原则在内涵逻辑中成立。 一般而言,一个好的内涵逻辑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i)它必须能够处理外延逻辑所能处理的问题;(ii)它还必须能够处理外延逻辑所不能处理的难题。这就是说,它既不能与外延逻辑相矛盾,又要克服外延逻辑的局限。这样的内涵逻辑目前正在发展中,并且已有初步轮廓。从术语上说,内涵逻辑除需要真、假、语句真值的同一和不同、集合或类、谓词的同范围或不同范围等外延逻辑的术语之外,还需要同义、内涵的同一和差异、命题、属性或概念这样一些术语。广而言之,可以把内涵逻辑看作是关于象“必然”、“可能”、“知道”、“相信”,“允许”、“禁止”等提供内涵语境的语句算子的一般逻辑。在这种广义之下,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问题逻辑等都是内涵逻辑。不过,还有一种狭义的内涵逻辑,它可以粗略定义一个内涵逻辑是一个形式语言,其中包括(1)谓词逻辑的算子、量词和变元,这里的谓词逻辑不必局限于一阶谓词逻辑,也可以是高阶谓词逻辑;(2)合式的λ—表达式,例如(λx)A,这里A是任一类型的表达式,x是任一类型的变元,(λx)A本身是一函项,它把变元x在其中取值的那种类型的对象映射到A所属的那种类型上;(3)其他需要的模态的或内涵的算子,例如�,ù、ú。而一个内涵逻辑的解释,则由下列要素组成:(1)一个可能世界的非空集W;(2)一个可能个体的非空集D;(3)一个赋值,它给系统内的表达式指派它们在每w∈W中的外延。对于任一的解释Q和任一的世界w∈W,判定内涵逻辑系统中的任一表达式X相对于解释Q在w∈W中的外延总是可能的。这样的内涵逻辑系统有丘奇的LSD系统,R·蒙塔古的IL系统,以及E·N·扎尔塔的FIL系统等。[⑥] 在各种内涵逻辑中,认识论逻辑(epistemic logic)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识论逻辑研究与感知(perception)、知道、相信、断定、理解、怀疑、问题和回答等相关的逻辑问题,包括问题逻辑、知道逻辑、相信逻辑、断定逻辑等;狭义的认识论逻辑仅指知道和相信的逻辑,简称“认知逻辑”。冯·赖特在1951年提出了对“认知模态”的逻辑分析,这对建立认知逻辑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J·麦金西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知道”的模态逻辑。A·帕普于1957年建立了一个基于6条规则的相信逻辑系统。J·亨迪卡于60年代出版的《知识和信念》一书是认知逻辑史上的重要着作,其中提出了一些认知逻辑的系统,并为其建立了基于“模型集”的语义学,后者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先导之一。当今的认知逻辑纷繁复杂,既不成熟也面临许多难题。由于认知逻辑涉及认识论、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并且认知逻辑的应用技术,又称关于知识的推理技术,正在成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因此认知逻辑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国际逻辑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这一状况在21世纪将得到继续并进一步强化,在这方面有可能出现突破性的重要结果。 4.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 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有来自几个不同领域的推动力。首先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人机对话和通讯、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等课题,都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并且这种分析不能仅停留在句法层面,而且要深入到语义层面。其次是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在20世纪哲学家们对语言表达式的意义问题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精力,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意义理论,如观念论、指称论、使用论、言语行为理论、真值条件论等等,以致有人说,关注意义成了20世纪哲学家的职业病。再次是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在研究自然语言的意义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脱离语境的抽象研究上面,而要结合使用语言的特定环境去研究,这导致了语义学、语用学、新修辞学等等发展。各个方面发展的成果可以总称为“自然语言逻辑”,它力图综合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倡的使用论 ,J·L·奥斯汀、J·L·塞尔等人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P·格赖斯所创立的会话含义学说等成果,透过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去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 自然语言具有表达和交际两种职能,其中交际职能是自然语言最重要的职能,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而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简称语境)中进行的,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境仅指一个语词、一个句子出现的上下文。广义的语境除了上下文之外,还包括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整个社会历史条件,如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时间、地点、条件、讲话的人(作者)、听话的人(读者)以及交际双方所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这里的背景知识包括交际双方共同的信念和心理习惯,以及共同的知识和假定等等。这些语境因素对于自然语言的表达式(语词、语句)的意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具体表现在:(i)语境具有消除自然语言语词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模糊性的能力,具有严格规定语言表达式意义的能力。(ii)自然语言的句子常常包含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时间副词等,要弄清楚这些句子的意义和内容,就要弄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什么地点说的、针对什么说的,等等,这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进行。依赖语境的其他类型的语句还有:包含着象“有些”和“每一个”这类量化表达式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依语境而定的论域,包含着象“大的”、“冷的”这类形容词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依语境而定的相比较的对象类;模态语句和条件语句的意义取决于因语境而变化的语义决定因素,如此等等。(iii)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语境中会出现一些重要的变化,以至偏离它通常所具有的意义(抽象意义),而产生一种新的意义即语用涵义。有人认为,一个语言表达式在它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才是它的完全的真正的意义,一旦脱离开语境,它就只具有抽象的意义。语言的抽象意义和它的具体意义的关系,正象解剖了的死人肢体与活人肢体的关系一样。逻辑应该去研究、理解、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当然不是去研究某一个(或一组)特定的语句在某个特定语境中唯一无二的意义,而是专门研究确定自然语言具体意义的普遍原则。[⑦] 美国语言学家保罗·格赖斯把语言表达式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字面意义的特殊涵义,叫做“语用涵义”、“会话涵义”或“隐涵”(implicature),并于1975年提出了一组“交际合作原则”,包括一个总则和四组准则。总则的内容是:在你参与会话时,你要依据你所参与的谈话交流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使你的会话贡献符合这种需要。仿照康德把范畴区分为量、质、关系和方式四类,格赖斯提出了如下四组准则: (1)数量准则:在交际过程中给出的信息量要适中。 a.给出所要求的信息量; b.给出的信息量不要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 (2)质量准则:力求讲真话。 a.不说你认为假的东西。 b.不说你缺少适当证据的东西。 (3)关联准则:说话要与已定的交际目的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要意思明确,表达清晰。 a.避免晦涩生僻的表达方式; b.避免有歧义的表达方式; c.说话要简洁; d.说话要有顺序性。[⑧] 后来对这些原则提出了不少修正和补充,例如有人还提出了交际过程中所要遵守的“礼貌原则”。只要把交际双方遵守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作为基本前提,这些原则就可以用来确定和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语用涵义)。实际上,一个语句p的语用涵义,就是听话人在具体语境中根据语用规则由p得到的那个或那些语句。更具体地说,从说话人S说的话语p推出语用涵义q的一般过程是: (i)S说了p; (ii)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准则,或至少S会遵守总的合作原则; (iii)S说了p而又要遵守准则或总的合作原则,S必定想表达q; (iv)S必然知道,谈话双方都清楚:如果S是合作的,必须假设q; (v)S无法阻止听话人H考虑q; (vi)因此,S意图让H考虑q,并在说p时意味着q。 试举二例: (1)a站在熄火的汽车旁,b向a走来。a说:“我没有汽油了。”b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这里a与b谈话的目的是:a想得到汽油。根据关系准则,b说这句话是与a想得到汽油相关的,由此可知:b说这句话时隐涵着:“前面的修车铺还在营业并且卖汽油。” (2)某教授写信推荐他的学生任某项哲学方面的工作,信中写到:“亲爱的先生:我的学生c的英语很好,并且准时上我的课。”根据量的准则,应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作为教授,他对自己的学生的情况显然十分熟悉,也可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但他有意违反量的准则,在信中只用一句话来介绍学生的情况,任用人一旦接到这封信,自然明白:教授认为c不宜从事这项哲学工作。 并且,语用涵义还具有如下5个特点:(i)可取消性:在给原话语附加上某些话语之后,它原有的语用涵义可被取消。在例(1)中,若b在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之后又补上一句:“不过它这时已经关门了”,则原有的语用涵义“你可从那里得到汽油”就被取消了。(ii)不可分离性:如果某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用涵义,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同义结构,该含义始终存在,因为它所依附的是话语的内容,而不是话语的形式。(iii)可推导性,前面已说明这一点。(iv)非规约性:语用涵义不能单独从话语本身推出来,除要考虑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之外,也需要假定通常的逻辑推理规则,并需要把上文语句、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作为附加前提考虑在内。(v)不确定性:同一句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语用涵义。显然,确定某个话语的语用涵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或然性。研究如何迅速有效地把握自然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涵义,这正是自然语言逻辑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它将在21世纪取得进展。
中国哲学史。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是既古老又年轻的。2021年逻辑学最佳学生论文在中国哲学史一杂志发表,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逻辑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摘要: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书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而事实最大的体现之一在于新闻的真实性。由于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基本矛盾,即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使得要做到绝对真实是不可能,但新闻真实是每个新闻人的理想和追求。新闻专题片是反映社会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前期拍摄、中期创作及后期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此外,在创作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如何在真实性的前提下,使新闻专题片更优质,更为受众所接受。而要想更大程度的满足受众需要就必须符合受众的逻辑思维习惯,即人的逻辑思维,并在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基本原则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拍摄、创作、剪辑、合成,从而完成一期优秀的新闻专题片创作。 关键词:新闻专题片; 逻辑基本规律; 受众 专题新闻节目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2]。新闻专题片正是这种节目的表现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创作新闻专题片过程中需用到的逻辑基本规律是抽象思维中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任何抽象的具体思维,首先必然是同一性,无矛盾、排中性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的要求,就不能正确的反映与认识世界,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必定失败[3]。拍摄制作新闻专题片是新闻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正确运用逻辑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新闻事件,反映现实情况,满足受众的需要。一部完整的新闻专题片创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它包括选题、拍摄、制作、剪辑、合成等多到工序。它们是由记者、摄像师、编辑等新闻工作者在同一主题的基础上,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其中编辑是新闻专题片的最后“把关人”,也是专题片得以真正与观众见面的最重要人物,他们既承接记者和摄像师的创作思维,也在遵循多种逻辑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创作,使新闻专题片更符合新闻要求,更能满足受众需要。为此,我将运用逻辑基本规律以《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 新闻评论 类 节目 )为例,从完成一期专题片的五个步骤来分析新闻专题片创作。 一、 选题 《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它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或典型事件,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从创办之初的《西古村县纪实》《宏志班》,到当下的《海南渔民》《失足少年》,可以看出《新闻调查》在选题上,无论是国家重大事件、民生热点议题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虽然选题的重要性、性质等存在着千差万别,但是它都是在调查类深度报道节目定位及探寻事实真相,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目标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专题节目在选题之初就要遵循同一律思想,这种同一是指相对同一,是在一定框架下保持整体节目定位、宗旨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合乎节目风格与新闻价值的选题更能吸引受众,为广大民众所关注,也是节目成功营销的手段之一。 二、 拍摄及素材收集 摄像是一项戴着镣铐舞蹈的高度即兴创作的工作。摄像师要根据视频创作技能、本期节目拍摄目的以及拍摄现场情况,在同一思维逻辑的指导下,调动各方因素使三者有机结合服从于本期节目的完整性拍摄。面对可收集的复杂多样的视音频、文字素材,记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对所有素材进行合理取舍。这时候就需要出镜记者和摄像师综合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既要把握好主题的同一性,又要在矛盾律、排中律的指导下排除主题之外场景、镜头、资料等。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拍摄,摄像师需要多方因素的综合指引,比如本期节目选题的目的、文案策划中的视频要求、摄像的相关理论与技巧、后期编辑的剪辑需求等等。唯有调动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头脑中迅速理清思路,才能使拍摄工作起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完成文案的要求,又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灵机创作,还能为编辑设想,拍摄到编辑所需的尽可能齐全的素材。新闻现场具有转瞬即逝、不可逆转、不断变化等特点,因此它要求摄像师具有高超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因为拍摄一旦错过,现场将无法复制。在素材使用时,编辑不能违背矛盾律,即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否则无法使用,成为摄像师的遗憾,及编辑和整期节目的遗憾,同时也不利于视频的完整叙述。因而在视频素材收集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同一,又要在矛盾中取舍,还要保留现场最有价值、观众最想看到的场景,使素材收集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三、 制作 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过程分两部分,即节目的包装和节目内容的创作。前期包装通常一次性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直至第二次改版。以《新闻调查》为例,1996年栏目包装片头简易,1997年的改版为包装片头增加了诸多动感因素,但音乐的使用几乎无变化,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逻辑下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同一。看看近几年《新闻调查》的包装,固定、几乎无变动,包装整体设计以蓝色为主基调,而象征沉稳、冷静、理智的蓝色也映衬着新闻调查栏目的客观、理性、真实,此外还包括包装中的文字“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丰富的往期节目取材事件名称的展示,包括色彩、流动文字、光束元素等设计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个宗旨,同一个目的,即新闻调查客观、真实。 而节目内容的创作,则需考虑更多因素,逻辑思维也更具复杂性,其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画面叙事方法必须合乎逻辑规律。与观众视觉习惯相矛盾的叙事方法不利于叙事,也不利于观众理解。常见的方法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而在新闻专题片中往往不会是纯单一的叙事方法。在《新闻调查》节目中,紧接包装片头的是从本期节目中截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简短片花,它与后面讲述的内容形成倒叙关系,节目内部运用插补的方式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讲解事件难点,如此节目既能快速激起观众兴趣,又能高效全面地完成新闻报道,增强节目的可观性。 (二)画面内部的镜头的组接是调用逻辑规律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于镜头组接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4],也可创造性使用“动接静,静接动”。从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它既包括同一律,也包括矛盾律。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组接,必承接某种运动态势,可能是镜头中同一人物的运动,也可能是源于同种镜头表现方式,或是某种内在规律的一致性等。而动静镜头组接则类似于矛盾共同体,二者的结合就像矛与盾的和谐搭配,而这种搭配必须符合人的思维逻辑和思维习惯,否则整个视频就会显得破碎、零乱。这就类似于田径运动中的起点、跑道、终点,而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顺应观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逻辑,让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三)把握画面节奏,或快慢,或急舒,与新闻内容需要、镜头特性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同一性,避免矛盾存在。一旦节奏错位或不协调,便会严重影响受众观看新闻专题片的视觉感受,使视频质量下降,或者节目废止。 四、 剪辑 剪辑时要符合逻辑思维,符合人的视觉及思维习惯。比如保证每小段片子的完整性,剪掉赘余部分,以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规律为相互补充,既达到精简的目的,又节省节目播出时间。剪辑所说的保证完整性即是避免矛盾,防止“话说半截”。而减去赘余即是运用排中律,删去相同素材,保留合理成分。 五、 合成 新闻专题片的合成素材包括视频、配音、音乐,合成时要灵活调动抽象逻辑思维考虑三者之间的协调,并调整好视频、配音及音乐的长短,使三者有机组合、协调统一。然后将不相容的部分或多余的部分再次进行修改、精简,运用排中律思想,使新闻片更加紧凑,更加简洁。合成时最重要的是声画对位,同期声要保证绝对同一,而配音、解说则应保证相对同一性,这既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又符合观众的视听体验。音乐处理上,在新闻专题片中使用得地方虽然不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比如片头处。合成音乐时,其压混和视频剪辑时的压混一样,当高则高,该低则低,灵活调整,协调统一,符合受众听觉和视觉规律。 结语 逻辑学的三大基本规律概括了各种思维形式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人们正确地进行抽象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起码准则。其中同一律是从思维形式自身同一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矛盾律和排中律则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是对同一律的补充和展开,最后实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一部完整的新闻片的创作则是逻辑基本规律的良好应用,是一套系统逻辑思维作用于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各部分,并以一种有机的组合方式完成的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学好逻辑学,运用逻辑思维完成好新闻报道的创作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1 [2]杨伟光.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与界定[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4.7 [3]樊明亚.形式逻辑(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2.10.1
摘要: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书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而事实最大的体现之一在于新闻的真实性。由于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基本矛盾,即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使得要做到绝对真实是不可能,但新闻真实是每个新闻人的理想和追求。新闻专题片是反映社会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前期拍摄、中期创作及后期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此外,在创作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如何在真实性的前提下,使新闻专题片更优质,更为受众所接受。而要想更大程度的满足受众需要就必须符合受众的逻辑思维习惯,即人的逻辑思维,并在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基本原则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拍摄、创作、剪辑、合成,从而完成一期优秀的新闻专题片创作。 关键词:新闻专题片; 逻辑基本规律; 受众 专题新闻节目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2]。新闻专题片正是这种节目的表现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创作新闻专题片过程中需用到的逻辑基本规律是抽象思维中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任何抽象的具体思维,首先必然是同一性,无矛盾、排中性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的要求,就不能正确的反映与认识世界,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必定失败[3]。拍摄制作新闻专题片是新闻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正确运用逻辑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新闻事件,反映现实情况,满足受众的需要。一部完整的新闻专题片创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它包括选题、拍摄、制作、剪辑、合成等多到工序。它们是由记者、摄像师、编辑等新闻工作者在同一主题的基础上,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其中编辑是新闻专题片的最后“把关人”,也是专题片得以真正与观众见面的最重要人物,他们既承接记者和摄像师的创作思维,也在遵循多种逻辑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创作,使新闻专题片更符合新闻要求,更能满足受众需要。为此,我将运用逻辑基本规律以《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 新闻评论 类 节目 )为例,从完成一期专题片的五个步骤来分析新闻专题片创作。 一、 选题 《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它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或典型事件,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从创办之初的《西古村县纪实》《宏志班》,到当下的《海南渔民》《失足少年》,可以看出《新闻调查》在选题上,无论是国家重大事件、民生热点议题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虽然选题的重要性、性质等存在着千差万别,但是它都是在调查类深度报道节目定位及探寻事实真相,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目标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专题节目在选题之初就要遵循同一律思想,这种同一是指相对同一,是在一定框架下保持整体节目定位、宗旨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合乎节目风格与新闻价值的选题更能吸引受众,为广大民众所关注,也是节目成功营销的手段之一。 二、 拍摄及素材收集 摄像是一项戴着镣铐舞蹈的高度即兴创作的工作。摄像师要根据视频创作技能、本期节目拍摄目的以及拍摄现场情况,在同一思维逻辑的指导下,调动各方因素使三者有机结合服从于本期节目的完整性拍摄。面对可收集的复杂多样的视音频、文字素材,记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对所有素材进行合理取舍。这时候就需要出镜记者和摄像师综合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既要把握好主题的同一性,又要在矛盾律、排中律的指导下排除主题之外场景、镜头、资料等。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拍摄,摄像师需要多方因素的综合指引,比如本期节目选题的目的、文案策划中的视频要求、摄像的相关理论与技巧、后期编辑的剪辑需求等等。唯有调动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头脑中迅速理清思路,才能使拍摄工作起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完成文案的要求,又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灵机创作,还能为编辑设想,拍摄到编辑所需的尽可能齐全的素材。新闻现场具有转瞬即逝、不可逆转、不断变化等特点,因此它要求摄像师具有高超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因为拍摄一旦错过,现场将无法复制。在素材使用时,编辑不能违背矛盾律,即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否则无法使用,成为摄像师的遗憾,及编辑和整期节目的遗憾,同时也不利于视频的完整叙述。因而在视频素材收集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同一,又要在矛盾中取舍,还要保留现场最有价值、观众最想看到的场景,使素材收集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三、 制作 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过程分两部分,即节目的包装和节目内容的创作。前期包装通常一次性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直至第二次改版。以《新闻调查》为例,1996年栏目包装片头简易,1997年的改版为包装片头增加了诸多动感因素,但音乐的使用几乎无变化,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逻辑下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同一。看看近几年《新闻调查》的包装,固定、几乎无变动,包装整体设计以蓝色为主基调,而象征沉稳、冷静、理智的蓝色也映衬着新闻调查栏目的客观、理性、真实,此外还包括包装中的文字“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丰富的往期节目取材事件名称的展示,包括色彩、流动文字、光束元素等设计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个宗旨,同一个目的,即新闻调查客观、真实。 而节目内容的创作,则需考虑更多因素,逻辑思维也更具复杂性,其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画面叙事方法必须合乎逻辑规律。与观众视觉习惯相矛盾的叙事方法不利于叙事,也不利于观众理解。常见的方法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而在新闻专题片中往往不会是纯单一的叙事方法。在《新闻调查》节目中,紧接包装片头的是从本期节目中截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简短片花,它与后面讲述的内容形成倒叙关系,节目内部运用插补的方式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讲解事件难点,如此节目既能快速激起观众兴趣,又能高效全面地完成新闻报道,增强节目的可观性。 (二)画面内部的镜头的组接是调用逻辑规律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于镜头组接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4],也可创造性使用“动接静,静接动”。从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它既包括同一律,也包括矛盾律。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组接,必承接某种运动态势,可能是镜头中同一人物的运动,也可能是源于同种镜头表现方式,或是某种内在规律的一致性等。而动静镜头组接则类似于矛盾共同体,二者的结合就像矛与盾的和谐搭配,而这种搭配必须符合人的思维逻辑和思维习惯,否则整个视频就会显得破碎、零乱。这就类似于田径运动中的起点、跑道、终点,而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顺应观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逻辑,让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三)把握画面节奏,或快慢,或急舒,与新闻内容需要、镜头特性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同一性,避免矛盾存在。一旦节奏错位或不协调,便会严重影响受众观看新闻专题片的视觉感受,使视频质量下降,或者节目废止。 四、 剪辑 剪辑时要符合逻辑思维,符合人的视觉及思维习惯。比如保证每小段片子的完整性,剪掉赘余部分,以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规律为相互补充,既达到精简的目的,又节省节目播出时间。剪辑所说的保证完整性即是避免矛盾,防止“话说半截”。而减去赘余即是运用排中律,删去相同素材,保留合理成分。 五、 合成 新闻专题片的合成素材包括视频、配音、音乐,合成时要灵活调动抽象逻辑思维考虑三者之间的协调,并调整好视频、配音及音乐的长短,使三者有机组合、协调统一。然后将不相容的部分或多余的部分再次进行修改、精简,运用排中律思想,使新闻片更加紧凑,更加简洁。合成时最重要的是声画对位,同期声要保证绝对同一,而配音、解说则应保证相对同一性,这既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又符合观众的视听体验。音乐处理上,在新闻专题片中使用得地方虽然不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比如片头处。合成音乐时,其压混和视频剪辑时的压混一样,当高则高,该低则低,灵活调整,协调统一,符合受众听觉和视觉规律。 结语 逻辑学的三大基本规律概括了各种思维形式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人们正确地进行抽象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起码准则。其中同一律是从思维形式自身同一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矛盾律和排中律则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是对同一律的补充和展开,最后实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一部完整的新闻片的创作则是逻辑基本规律的良好应用,是一套系统逻辑思维作用于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各部分,并以一种有机的组合方式完成的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学好逻辑学,运用逻辑思维完成好新闻报道的创作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1 [2]杨伟光.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与界定[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4.7 [3]樊明亚.形式逻辑(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2.10.1
一般是没有固定的格式的,都不一样,
论文格式 概述论文格式是指撰写论文所需要满足的相应规范要求。它主要包括论文结构布局要求、页面排版要求、文字内容要求,参考文献引用要求等几部分内容。在不同的条件下--比如论文类型和发表刊物等等--论文格式也会有相应的调整。 目录[隐藏]说明 (一)题名(Title,Topic) 1.准确得体 2.简短精炼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4.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三)摘要(Abstract) (四)关键词(Key words) (五)引言(Introduction) (六)正文(Main body) (七)参考文献 (八)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九)内容的格式要求 说明(一)题名(Title,Topic) 1.准确得体 2.简短精炼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4.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三)摘要(Abstract)(四)关键词(Key words)(五)引言(Introduction)(六)正文(Main body)(七)参考文献(八)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九)内容的格式要求 [编辑本段]说明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研究之后,如何将其展现于众人面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介绍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论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绝不是单单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就够了,还需自己多写、多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编辑本段](一)题名(Title,Topic)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或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编辑本段](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编辑本段](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对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用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论文摘要不需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很多论文都要求有英文摘要,尤其是在高校里。英文摘要的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一样,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但是,英文有其自身特点,最主要的是中译英时往往造成所占篇幅较长,同样内容的一段文字,若用英文来描述,其占用的版面可能比中文多一倍。因此,撰写英文摘要更应注意简洁明了,力争用最短的篇幅提供最主要的信息。第一,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精心筛选,不属于上述“四部分”的内容不必写入摘要。第二,对属于“四部分”的内容,也应适当取舍,做到简明扼要,不能包罗万象。比如“目的”,在多数标题中就已初步阐明,若无更深一层的目的,摘要完全不必重复叙述;再如“方法”,有些在国外可能早已成为常规的方法,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就可仅写出方法名称,而不必一一描述其操作步骤。 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内容方面的一致性,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两个摘要的内容”差不多就行”,因此在英文摘要中随意删去中文摘要的重点内容,或随意增补中文摘要所未提及的内容,这样很容易造成文摘重心转移,甚至偏离主题;二是认为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硬性对译,对中文摘要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敢遗漏,这往往使英文摘要用词累赘、重复,显得拖沓、冗长。英文摘要应严格、全面的表达中文摘要的内容,不能随意增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字也不能改动,具体撰写方式应遵循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符合英文专业术语规范,并照顾到英文的表达习惯。 选择适当的时态和语态,是使摘要符合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摘要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都不是通篇一律的,而应根据具体内容而有所变化,否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这种变化又并非无章可循,其中存在着如下一些规律: 1、时态: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叙述研究过程,多采用一般过去时。 2)在采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研究过程当中提及在此过程之前发生的事,宜采用过去完成时。 3)说明某课题现已取得的成果,宜采用现在完成时。 4)摘要开头表示本文所“报告”或“描述”的内容,以及摘要结尾表示作者所"认为"的观点和"建议"的做法时,可采用一般现在时。 2、语态: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被动语态。但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 [编辑本段](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找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编辑本段](五)引言(Introduction)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编辑本段](六)正文(Main body)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编辑本段](七)参考文献[序号]. 编著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编辑本段](八)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文献的采用量逐渐加大,其标注方式的规范化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现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一、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示: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二、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类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规范》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 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pulletin board online)如:[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DB/OL].文献网址, 1998-08-16/1998-10-04.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编辑本段]九)内容的格式要求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10、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数学论文论文选题与论文写作方法
数学论文选题是怎样的呢?数学论文写作方法又是什么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数学论文论文选题与论文写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0引言
在审阅数学论文过程中发现很多论文内容简单,或是一两个习题证明或是将教材内容,他人论文组合改编,简单重复,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人士认为数学教育论文难写,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掌握撰写数学论文的规律。
数学论文分两种,一种称为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很难拥有大量时间从事纯数学研究,而职称聘任制又需要公开发表论文,这样一来很多人将自己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转而写一些数学教研论文。 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
1撰写数学论文应具有原则
1.1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2撰写数学论文忌讳
2.1大题小作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
2.2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单独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整的。就杂志的整个体系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系,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讨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准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事实凭空捏造,夸大结论。首先应该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避免在自己的 论文中重复。同时可以借鉴别人成果,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避免做无用功。
2.3形式思维混乱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统一。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撰写论文应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正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尤为重要。
3关于数学论文选题
数学论文选题是找“热门”还是“冷门”?“热门”课题从事研究的人员众多,发展迅速。如果作者所在单位基础雄厚,在这个领域占有相当地位,当然要从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或向相关领域扩展。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别人后面搞低水平重复。选择“冷门”,知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究目标为较好的选择。无论选“冷门”还是“热门”,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性 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
(2)创新性 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或是没有充分研究过的问题。
(3)科学性 选题应有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作依据。
(4)可行性 选题应充分考虑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4关于数学论文文风
4.1语言表达确切
从选词,造句,段落,篇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
4.2语言表达清晰简洁
语句通顺,脉络清楚,行文流畅,语言简洁。
4.3语言朴实
语言朴实无华是科技论文本色。对于科学问题阐述无须华丽词藻也不必夸张修饰。总之撰写论文应有感而写,有为而写,有目的而写。借鉴他人成果,博采众长,涉足实践,提炼新意,在你的论文中拿出你的真实感受,不简单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样的论文才可能发表,并为广大读者接受。参考文献(略)
知识扩展:数学论文范文
题目:高职数学教学发展研究
摘要:数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际中存在不少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高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体会
高职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高职生源和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高职数学的改革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笔者对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的差异性、专业设置需求、对学生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当前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发展提出解决对策。
1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学生来源存在差异性,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高职学生来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各县职教中心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这类学生走对口升学的路子,学专业技能,考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项,但对理论知识的分数要求很低;另一类是普通高中的学生,但是高考的分数也不高。这两类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以数学为例,职教生源中很多人高中数学没学完,而普高班中的学生已接触了高等数学中的极限和导数等内容,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
1.2教学方式和内容设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随着高职办学方式的变化,原来一成不变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要根据专业的需求来改变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本专业能够应用的内容该多讲的要多讲,对于本专业不需要的内容该删的就删掉。在高职教学中校本教研已成为一种需求,学生的基础课知识够用也已成了一个教学的原则,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措施。
1.3评价体系落后。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习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对于当前教学上的变化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有点落后,实际上,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两大块,一是理论学习,一是技能操作,因此,在评价体系上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要由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变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高职学生中有很多理论虽然差点、但技能操作过硬的学生。如汽修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动手操作是一流的,但理论知识稍差,这并不影响他们毕业后成为一个好技工。
2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策略
2.1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能力为本”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中有一点是以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为主,基于这种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技能培养上。因此,学生的管理制度、教师的教学计划等内容要与培养目标相融合,并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原则,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现高职的教学特点。
2.2重视教学内容的设置。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提出了理论够用的`原则,鼓励教师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根据专业课需求来讲解知识。以高等数学的教学为例,像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用到的税收、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对应高等数学中的与极值有关的问题就要多讲、讲透,而像变力做功、曲率及曲率半径这些是物理专业所必需的,那么在行政管理专业中就不用讲了,这样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学起来不但轻松,兴趣也更浓。
2.3评价体系多元化。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采取多种评价措施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中专业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突出专业特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很多学生上机操作都很熟练,可是理论考试时却有一半不及格,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及时调整了考核方案,在评价学生时以上机操作为主,不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计算机就是侧重应用,学生的上机操作通过了,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
总的说来,高职数学的教学难度较大,而且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如果教师单纯地为了教课而教课,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合理开发教材,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最终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玉凤.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J].辽宁教育研究,2000(S1):170.
[2]杨晓春.关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国哲学史。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是既古老又年轻的。2021年逻辑学最佳学生论文在中国哲学史一杂志发表,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逻辑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优秀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逻辑思维是具有创新性质与创新功能的思维,是撬动科学发展的思维工具。我们只有培养富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为科学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力军,才能促进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路径是高水平的逻辑教学,为此就必须加强逻辑学的学科和教学建设,切实保证和提高逻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创新功能
在一些高等院校,并不重视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原因是他们以为逻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没有创新意义。这种观点颇有影响,很有市场,像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彭加勒也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认为,“科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非经验、超逻辑和思维程序与常规思维相倒置为根本特征的反常思维方式”。[1]所以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没有创新意义的。二是认为,纯粹逻辑是同义反复,不能创造任何新的科学观点,所以逻辑思维对科学发现没有创新意义。事实并非如此,逻辑思维不仅自身有创新性,而且引发科学研究的繁荣和进步。所以,高等院校要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我国科学的发展输送生力军,务必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翻开科学发展史,人们就会发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运动,往往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先导。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带来了古希腊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空前繁荣;培根的归纳逻辑掀起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狂飙;而现代逻辑则促进了现代科学和哲学全方位的拓展。
正是基于科学发展的这种史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世界著名科学家,都充分肯定了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2]因此科学家必须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逻辑之对于它,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3]他们如此肯定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道理非常简单,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科学都具有创新性;而逻辑思维则是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据此,有理由说,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看到中国人在古代取得了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历史基础,但近代科学革命恰恰没有发生在中国,对此他感到困惑不解,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是“用不着惊奇的”,[4]中国贤哲没有创造出科学创新发展所需的逻辑基础。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认为:“古代中国赢过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有限的。”[5]而技术优势没能转化为科学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缺少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工具。
人们知道,技术在于利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劳动中偶然获得。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大自然客观规律,但要获得对未知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只有通过艰苦复杂的逻辑分析、推论,才能最终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国历来偏重整体直觉顿悟,而缺乏逻辑思维传统,而且注重实际应用,轻视基础科学研究,这就使中国虽然有许多伟大的技术发明,却没有产生一门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状元、举人、秀才,却没有培养出一名牛顿般的科学家;有发明了火药的著名实践,却没有发现火药的成分结构,没弄懂科学意义上的火药的爆炸性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说明离开逻辑思维,知识、技术就是片面的和离散的,只有逻辑思维的.介入,才能最终整合成科学理论。
逻辑思维自身就有创新功能
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能够引发科学研究的创新,成为知识、技术转化为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思维工具,就在于逻辑思维本身具有创新功能。逻辑思维的创新基质在于它是一种理性的创新思维,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再用概念进行判断,形成命题,再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运用命题进行推理,于是就会推演出新的思想认识。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知道,关于某事物的概念尚未形成时,人们的感性认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概念思维,对许许多多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之后才抽象出该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可见概念思维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一种理性创新。没有概念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现象层面上,不可能对事物的本质产生全面的新认识。
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它不是对感官所反映情况的简单重复。一位农学家来到某地考察畜牧业发展情况,当地人向他咨询能否发展养羊业,他说“要养羊先养猫”,这个判断体现了农学家与众不同的眼光。当人们疑惑不解时,他说:“要养羊就要大量种植三叶草,但三叶草要靠蜜蜂传粉,而本地田鼠太多,蜜蜂巢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三叶草的发展,所以应先养猫灭鼠。”可见判断是经过逻辑分析后对事物情况作出的新断定。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本身具有创新的特征。
推理是从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的逻辑思维形式,它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些推理都有创新性质。
演绎推理以其严密性、必然性在逻辑学中奠定了重要地位。同样以其创新功能而在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演绎推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分析现状而发现问题,还能帮助人们提出和论证新的思想观点。人们所熟知的关于物体重量与其下落速度关系问题的新认识就与演绎推理密切相关。人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重量与其下落速度成正比”,即物体重量越大,其下落速度越快的观点,在一千多年里被公认为无可置疑的真理,但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一个演绎推理的思想试验,对该观点提出质疑,他设想:若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其中A为重物体,B为轻物体,A与B捆绑丢下,其下落速度是比A物体单独落下时快还是慢呢?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和B相加重量加大,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快,但两个物体重量悬殊,下落时慢的B拖住了快的A,所以A与B绑在一起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慢。通过演绎推理,亚里士多德观点中的逻辑矛盾暴露出来,而包含逻辑矛盾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最后被新的观点所取代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经验知识直接推出一般知识的推理,这种推理天生就有创新功能,因为作为推理结论的“一般知识”,相对于作为前提的“个别知识”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例如,人们发现柳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亦如此,柳树、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由此人们推出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关于归纳推理推陈出新的创新实例随处可见,都证明归纳推理是一种创新思维。
类比推理也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思维。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异,断定这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另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异的推理。在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中,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原有的已知知识,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也相同则是全新的知识。在医学史上,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当蛇的动脉被夹紧后,蛇心由于充血变大、变紫,松开动脉则正常,夹住其静脉,蛇心由于缺血而变瘪、变白,松开则正常,由蛇推及人,于是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观点,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诸此等等的思维事实,都证明类比推理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是非逻辑思维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非逻辑思维通常被称为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性的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在科学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仍然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和基础的。
在人类的发明创造过程中,直觉、灵感、联想起着巨大的作用,但直觉、灵感、联想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先前艰苦的逻辑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顿被下落的苹果砸着脑袋,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踏上火车的一瞬间,悟出了元素周期表;凯库勒梦见蛇自咬尾巴,悟出了苯的分子结构……;凡此种种,科学家们似乎是凭非逻辑思维悟出科学真理的。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顿悟无论多么奇特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在顿悟之前,都曾冥思苦想,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了无数次分析、推理和论证。门捷列夫曾三天三夜未合眼,不断思考和计算;牛顿在实验室里忘记了自己是否已经进餐;凯库勒在参加舞会时仍在想着他的苯分子结构。可以说,没有逻辑思维的帮助,非逻辑思维是不可能“顿悟”出科学真理的。正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的那样,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邦格说得更直接,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直觉。很明显,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的确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的。
逻辑思维不仅是非逻辑思维的前提,而且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因为,“在紧张的创造思维活动中,没有逻辑,思维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没有逻辑就没有道路。任何直觉、想象、联想等,如果是有目标的,那只能是在逻辑思维指引和统率下进行的,如果离开逻辑思维,就等于是神经错乱,或者是裂脑人的互相矛盾的杂乱的思维。”[6]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和联想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的,而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的,正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不仅为非逻辑思维确定目标和方向,而且还为直觉、灵感、联想产生的结论作逻辑的分析、论证。非逻辑思维的特点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不能对非逻辑思维产生的新思想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这种思想就不可能有逻辑上的确定性和自恰性,就是一种无根据的臆想。凯库勒风趣地说:“假使我们学会做梦,我们也许就会发现真理,不过我们务必要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们。”因为臆想的东西人们是不可能接受的。由此可见,非逻辑思维的结果出现之后,随之就应是逻辑思维的整合论证,只有这样,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才能成为逻辑严密的科学观点。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具有创新功能,是创新性思维。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诸多路径,但最基本的路径是加强逻辑学科的建设,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6.
[2]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574.
[3]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99 .
[4]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74 .
[5]詹克明,李约瑟.难题与吴大猷疑惑[N].杂文报,1996-11-19.
[6]葛润林.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J].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7,7:23.
人工智能与现今逻辑学的发展-.〔摘要〕 本文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面貌。至少在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重点关注下列论题:(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可错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关键词〕 人工智能,常识推理,归纳逻辑,广义内涵逻辑,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 现代逻辑创始于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早期,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数学中的公理化运动。当时的数学家们试图即从少数公理根据明确给出的演绎规则推导出其他的数学定理,从而把整个数学构造成为一个严格的演绎大厦,然后用某种程序和方法一劳永逸地证明数学体系的可靠性。为此需要发明和锻造严格、精确、适用的逻辑工具。这是现代逻辑诞生的主要动力。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20世纪逻辑研究的严重数学化,其表现在于:一是逻辑专注于在数学的形式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二是逻辑采纳了数学的方法论,从事逻辑研究就意味着象数学那样用严格的形式证明去解决问题。由此发展出来的逻辑被恰当地称为“数理逻辑”,它增强了逻辑研究的深度,使逻辑学的发展继古希腊逻辑、欧洲中世纪逻辑之后进入第三个高峰期,并且对整个现代科学特别是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21世纪逻辑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何处?大致说来将如何发展?我个人的看法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这一点在20世纪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如用计算机去进行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数学证明,“深蓝”通过高速、大量的计算去与世界冠军下棋),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中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例如选择性地搜集相关的经验证据,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尝试性的判断或抉择,不断根据环境反馈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由此达到实践的成功。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 实际上,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现代逻辑与人工智能(记为AI)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例如,哲学逻辑所研究的许多课题在理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AI从认知心理学、社会科学以及决策科学中获得了许多资源,但逻辑(包括哲学逻辑)在AI中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某些原因促使哲学逻辑家去发展关于非数学推理 的理论;基于几乎同样的理由,AI研究者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这两方面的研究正在相互接近、相互借鉴,甚至在逐渐融合在一起。例如,AI特别关心下述课题: ·效率和资源有限的推理; ·感知; ·做计划和计划再认; ·关于他人的知识和信念的推理; ·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的知识; ·自然语言理解; ·知识表示; ·常识的精确处理; ·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容错推理; ·关于时间和因果性的推理; ·解释或说明; ·对归纳概括以及概念的学习。[①] 21世纪的逻辑学也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并对之进行研究。为了做到这一点,逻辑学家们有必要熟悉AI的要求及其相关进展,使其研究成果在AI中具有可应用性。 我认为,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会重点关注下述几个领域,并且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出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中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1.常识推理中的某些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 AI研究的一个目标就是用机器智能模拟人的智能,它选择各种能反映人的智能特征的问题进行实践,希望能做出各种具有智能特征的软件系统。AI研究基于计算途径,因此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号模型。一般而言,AI关于智能系统的符号模型可描述为:由一个知识载体(称为知识库KB)和一组加载在KB上的足以产生智能行为的过程(称为问题求解器PS)构成。经过20世纪70年代包括专家系统的发展,AI研究者逐步取得共识,认识到知识在智能系统中力量,即一般的智能系统事实上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而知识包括专门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前者亦可看做是某一领域内专家的常识。于是,常识问题就成为AI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常识表示和常识推理,即如何在人工智能中清晰地表示人类的常识,并运用这些常识去进行符合人类行为的推理。显然,如此建立的常识知识库可能包含矛盾,是不协调的,但这种矛盾或不协调应不至于影响到进行合理的推理行为;常识推理还是一种非单调推理,即人们基于不完全的信息推出某些结论,当人们得到更完全的信息后,可以改变甚至收回原来的结论;常识推理也是一种可能出错的不精确的推理模式,是在容许有错误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推理,简称容错推理。而经典逻辑拒斥任何矛盾,容许从矛盾推出一切命题;并且它是单调的,即承认如下的推理模式:如果p?r,则pùq?r;或者说,任一理论的定理属于该理论之任一扩张的定理集。因此,在处理常识表示和常识推理时,经典逻辑应该受到限制和修正,并发展出某些非经典的逻辑,如次协调逻辑、非单调逻辑、容错推理等。有人指出,常识推理的逻辑是次协调逻辑和非单调逻辑的某种结合物,而后者又可看做是对容错推理的简单且基本的情形的一种形式化。[②] “次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是由普里斯特、达·科斯塔等人在对悖论的研究中发展出来的,其基本想法是:当在一个理论中发现难以克服的矛盾或悖论时,与其徒劳地想尽各种办法去排除 或防范它们,不如干脆让它们留在理论体系内,但把它们“圈禁”起来,不让它们任意扩散,以免使我们所创立或研究的理论成为“不足道”的。于是,在次协调逻辑中,能够容纳有意义、有价值的“真矛盾”,但这些矛盾并不能使系统推出一切,导致自毁。因此,这一新逻辑具有一种次于经典逻辑但又远远高于完全不协调系统的协调性。次协调逻辑家们认为,如果在一理论T中,一语句A及其否定?A都是定理,则T是不协调的;否则,称T是协调的。如果T所使用的逻辑含有从互相否定的两公式可推出一切公式的规则或推理,则不协调的T也是不足道的(trivial)。因此,通常以经典逻辑为基础的理论,如果它是不协调的,那它一定也是不足道的。这一现象表明,经典逻辑虽可用于研究协调的理论,但不适用于研究不协调但又足道的理论。达·科斯塔在20世纪60年代构造了一系列次协调逻辑系统Cn(1≤n≤w),以用作不协调而又足道的理论的逻辑工具。对次协调逻辑系统Cn的特征性描述包括下述命题:(i)矛盾律?(Aù?A)不普遍有效;(ii)从两个相互否定的公式A和?A推不出任意公式;即是说,矛盾不会在系统中任意扩散,矛盾不等于灾难。(iii)应当容纳与(i)和(ii)相容的大多数经典逻辑的推理模式和规则。这里,(i)和(ii)表明了对矛盾的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iii)则表明次协调逻辑对于经典逻辑仍有一定的继承性。 在任一次协调逻辑系统Cn(1≤n≤w)中,下述经典逻辑的定理或推理模式都不成立: ?(Aù?A) Aù?A→B A→(?A→B) (AA)→B (AA)→?B A→A (?Aù(AúB))→B (A→B)→(?B→?A) 若以C0为经典逻辑,则系列C0, C1, C2,… Cn,… Cw使得对任正整数i有Ci弱于Ci-1,Cw是这系列中最弱的演算。已经为Cn设计出了合适的语义学,并已经证明Cn相对于此种语义是可靠的和完全的,并且次协调命题逻辑系统Cn还是可判定的。现在,已经有人把次协调逻辑扩展到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多值逻辑、集合论等领域的研究中,发展了这些领域内的次协调理论。显然,次协调逻辑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③] 非单调逻辑是关于非单调推理的逻辑,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D·麦克多莫特和J·多伊尔初步尝试着系统发展一种关于非单调推理的逻辑。他们在经典谓词演算中引入一个算子M,表示某种“一致性”断言,并将其看做是模态概念,通过一定程序把模态逻辑系统T、S4和S5翻译成非单调逻辑。B·摩尔的论文《非单调逻辑的语义思考》(1983)据认为在非单调逻辑方面作出了令人注目的贡献。他在“缺省推理”和“自动认知推理”之间做了区分,并把前者看作是在没有任何相反信息和缺少证据的条件下进行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的特征是试探性的:根据新信息,它们很可能会被撤消。自动认知推理则不是这种类型,它是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或知识相关的推理,可用它模拟一个理想的具有信念的有理性的代理人的推理。对于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获得成功的应用而言,非单调逻辑尚需进一步发展。 2.归纳以及其他不确定性推理 人类智能的本质特征和最高表现是创造。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演绎推理固然起重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归纳、类比推理以及模糊推理等。因此,计算机要成功地模拟人的智能,真正体现出人的智能品质,就必须对各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推理模式进行研究。 首先是对归纳推理和归纳逻辑的研究。这里所说的“归纳推理”是广义的,指一切扩展性推理,它们的结论所断定的超出了其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前提的真无法保证结论的真,整个推理因此缺乏必然性。具体说来,这种意义的“归纳”包括下述内容:简单枚举法;排除归纳法,指这样一些操作:预先通过观察或实验列出被研究现象的可能的原因,然后有选择地安排某些事例或实验,根据某些标准排除不相干假设,最后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统计概括:从关于有穷数目样本的构成的知识到关于未知总体分布构成的结论的推理;类比论证和假说演绎法,等等。尽管休谟提出着名的“归纳问题”,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归纳逻辑的可能性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但我认为,(1)归纳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类必须采取也只能采取的认知策略,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实践的必然性。(2)人类有理由从经验的重复中建立某种确实性和规律性,其依据就是确信宇宙中存在某种类似于自然齐一律和客观因果律之类的东西。这一确信是合理的,而用纯逻辑的理由去怀疑一个关于世界的事实性断言则是不合理的,除非这个断言是逻辑矛盾。(3)人类有可能建立起局部合理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并且,归纳逻辑的这种可能性正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动下慢慢地演变成现实。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④] 有人通过指责现有的归纳逻辑不成熟,得出“归纳逻辑不可能”的结论,他们的推理本身与归纳推理一样,不具有演绎的必然性。(4)人类实践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相应的经验知识的真理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的力量。毋庸否认,归纳逻辑目前还很不成熟。有的学者指出,为了在机器的智能模拟中克服对归纳模拟的困难而有所突破,应该将归纳逻辑等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机器学习、不确定推理和神经网络学习模型与归纳学习中已有的成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已有的归纳学习成果上,在机器归纳和机器发现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⑤] 这是一个极有价值且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无疑在21世纪将得到重视并取得进展。 再谈模糊逻辑。现实世界中充满了模糊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到人的思维中形成了模糊概念和模糊命题,如“矮个子”、“美人”、“甲地在乙地附近”、“他很年轻”等。研究模糊概念、模糊命题和模糊推理的逻辑理论叫做“模糊逻辑”。对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性人物是L·A·查德和P·N·马林诺斯。模糊逻辑为精确逻辑(二值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它目前在医疗诊断、故障检测、气象预报、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研究中获得重要应用。显然,它在21世纪将继续得到更大的发展。 3.广义内涵逻辑 经典逻辑只是对命题联结词、个体词、谓词、量词和等词进行了研究,但在自然语言中,除了这些语言成分之外,显然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语言成分,如各种各样的副词,包括模态词“必然”、“可能”和“不可能” 、时态词“过去”、“现在”和“未来”、道义词“应该”、“允许”、“禁止”等等,以及各种认知动词,如“思考”、“希望”、“相信”、“判断”、“猜测”、“考虑”、“怀疑”,这些认知动词在逻辑和哲学文献中被叫做“命题态度词”。对这些副词以及命题态度词的逻辑研究可以归类为“广义内涵逻辑”。 大多数副词以及几乎所有命题态度词都是内涵性的,造成内涵语境,后者与外延语境构成对照。外延语境又叫透明语境,是经典逻辑的组合性原则、等值置换规则、同一性替换规则在其中适用的语境;内涵语境又称晦暗语境,是上述规则在其中不适用的语境。相应于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的区别,一切语言表达式(包括自然语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直至语句)都可以区分为外延性的和内涵性的,前者是提供外延语境的表达式,后者是提供内涵性语境的表达式。例如,杀死、见到、拥抱、吻、砍、踢、打、与…下棋等都是外延性表达式,而知道、相信、认识、必然、可能、允许、禁止、过去、现在、未来等都是内涵性表达式。 在内涵语境中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首先,对于个体词项来说,关键性的东西是我们不仅必须考虑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外延,而且要考虑它们在其他可能世界中的外延。例如,由于“必然”是内涵性表达式,它提供内涵语境,因而下述推理是非有效的: 晨星必然是晨星, 晨星就是暮星, 所以,晨星必然是暮星。 这是因为:这个推理只考虑到“晨星”和“暮星”在现实世界中的外延,并没有考虑到它们在每一个可能世界中的外延,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个可能世界,在其中“晨星”的外延不同于“暮星”的外延。因此,我们就不能利用同一性替换规则,由该推理的前提得出它的结论:“晨星必然是暮星”。其次,在内涵语境中,语言表达式不再以通常是它们的外延的东西作为外延,而以通常是它们的内涵的东西作为外延。以“达尔文相信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这个语句为例。这里,达尔文所相信的是“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而不是它所指称的真值,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命题)就构成它的外延。再次,在内涵语境中,虽然适用于外延的函项性原则不再成立,但并不是非要抛弃不可,可以把它改述为新的形式:一复合表达式的外延是它出现于外延语境中的部分表达式的外延加上出现于内涵语境中的部分表达式的内涵的函项。这个新的组合性或函项性原则在内涵逻辑中成立。 一般而言,一个好的内涵逻辑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i)它必须能够处理外延逻辑所能处理的问题;(ii)它还必须能够处理外延逻辑所不能处理的难题。这就是说,它既不能与外延逻辑相矛盾,又要克服外延逻辑的局限。这样的内涵逻辑目前正在发展中,并且已有初步轮廓。从术语上说,内涵逻辑除需要真、假、语句真值的同一和不同、集合或类、谓词的同范围或不同范围等外延逻辑的术语之外,还需要同义、内涵的同一和差异、命题、属性或概念这样一些术语。广而言之,可以把内涵逻辑看作是关于象“必然”、“可能”、“知道”、“相信”,“允许”、“禁止”等提供内涵语境的语句算子的一般逻辑。在这种广义之下,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问题逻辑等都是内涵逻辑。不过,还有一种狭义的内涵逻辑,它可以粗略定义一个内涵逻辑是一个形式语言,其中包括(1)谓词逻辑的算子、量词和变元,这里的谓词逻辑不必局限于一阶谓词逻辑,也可以是高阶谓词逻辑;(2)合式的λ—表达式,例如(λx)A,这里A是任一类型的表达式,x是任一类型的变元,(λx)A本身是一函项,它把变元x在其中取值的那种类型的对象映射到A所属的那种类型上;(3)其他需要的模态的或内涵的算子,例如�,ù、ú。而一个内涵逻辑的解释,则由下列要素组成:(1)一个可能世界的非空集W;(2)一个可能个体的非空集D;(3)一个赋值,它给系统内的表达式指派它们在每w∈W中的外延。对于任一的解释Q和任一的世界w∈W,判定内涵逻辑系统中的任一表达式X相对于解释Q在w∈W中的外延总是可能的。这样的内涵逻辑系统有丘奇的LSD系统,R·蒙塔古的IL系统,以及E·N·扎尔塔的FIL系统等。[⑥] 在各种内涵逻辑中,认识论逻辑(epistemic logic)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识论逻辑研究与感知(perception)、知道、相信、断定、理解、怀疑、问题和回答等相关的逻辑问题,包括问题逻辑、知道逻辑、相信逻辑、断定逻辑等;狭义的认识论逻辑仅指知道和相信的逻辑,简称“认知逻辑”。冯·赖特在1951年提出了对“认知模态”的逻辑分析,这对建立认知逻辑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J·麦金西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知道”的模态逻辑。A·帕普于1957年建立了一个基于6条规则的相信逻辑系统。J·亨迪卡于60年代出版的《知识和信念》一书是认知逻辑史上的重要着作,其中提出了一些认知逻辑的系统,并为其建立了基于“模型集”的语义学,后者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先导之一。当今的认知逻辑纷繁复杂,既不成熟也面临许多难题。由于认知逻辑涉及认识论、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并且认知逻辑的应用技术,又称关于知识的推理技术,正在成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因此认知逻辑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国际逻辑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这一状况在21世纪将得到继续并进一步强化,在这方面有可能出现突破性的重要结果。 4.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 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有来自几个不同领域的推动力。首先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人机对话和通讯、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等课题,都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并且这种分析不能仅停留在句法层面,而且要深入到语义层面。其次是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在20世纪哲学家们对语言表达式的意义问题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精力,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意义理论,如观念论、指称论、使用论、言语行为理论、真值条件论等等,以致有人说,关注意义成了20世纪哲学家的职业病。再次是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在研究自然语言的意义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脱离语境的抽象研究上面,而要结合使用语言的特定环境去研究,这导致了语义学、语用学、新修辞学等等发展。各个方面发展的成果可以总称为“自然语言逻辑”,它力图综合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倡的使用论 ,J·L·奥斯汀、J·L·塞尔等人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P·格赖斯所创立的会话含义学说等成果,透过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去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 自然语言具有表达和交际两种职能,其中交际职能是自然语言最重要的职能,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而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简称语境)中进行的,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境仅指一个语词、一个句子出现的上下文。广义的语境除了上下文之外,还包括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整个社会历史条件,如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时间、地点、条件、讲话的人(作者)、听话的人(读者)以及交际双方所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这里的背景知识包括交际双方共同的信念和心理习惯,以及共同的知识和假定等等。这些语境因素对于自然语言的表达式(语词、语句)的意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具体表现在:(i)语境具有消除自然语言语词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模糊性的能力,具有严格规定语言表达式意义的能力。(ii)自然语言的句子常常包含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时间副词等,要弄清楚这些句子的意义和内容,就要弄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什么地点说的、针对什么说的,等等,这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进行。依赖语境的其他类型的语句还有:包含着象“有些”和“每一个”这类量化表达式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依语境而定的论域,包含着象“大的”、“冷的”这类形容词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依语境而定的相比较的对象类;模态语句和条件语句的意义取决于因语境而变化的语义决定因素,如此等等。(iii)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语境中会出现一些重要的变化,以至偏离它通常所具有的意义(抽象意义),而产生一种新的意义即语用涵义。有人认为,一个语言表达式在它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才是它的完全的真正的意义,一旦脱离开语境,它就只具有抽象的意义。语言的抽象意义和它的具体意义的关系,正象解剖了的死人肢体与活人肢体的关系一样。逻辑应该去研究、理解、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当然不是去研究某一个(或一组)特定的语句在某个特定语境中唯一无二的意义,而是专门研究确定自然语言具体意义的普遍原则。[⑦] 美国语言学家保罗·格赖斯把语言表达式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字面意义的特殊涵义,叫做“语用涵义”、“会话涵义”或“隐涵”(implicature),并于1975年提出了一组“交际合作原则”,包括一个总则和四组准则。总则的内容是:在你参与会话时,你要依据你所参与的谈话交流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使你的会话贡献符合这种需要。仿照康德把范畴区分为量、质、关系和方式四类,格赖斯提出了如下四组准则: (1)数量准则:在交际过程中给出的信息量要适中。 a.给出所要求的信息量; b.给出的信息量不要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 (2)质量准则:力求讲真话。 a.不说你认为假的东西。 b.不说你缺少适当证据的东西。 (3)关联准则:说话要与已定的交际目的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要意思明确,表达清晰。 a.避免晦涩生僻的表达方式; b.避免有歧义的表达方式; c.说话要简洁; d.说话要有顺序性。[⑧] 后来对这些原则提出了不少修正和补充,例如有人还提出了交际过程中所要遵守的“礼貌原则”。只要把交际双方遵守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作为基本前提,这些原则就可以用来确定和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语用涵义)。实际上,一个语句p的语用涵义,就是听话人在具体语境中根据语用规则由p得到的那个或那些语句。更具体地说,从说话人S说的话语p推出语用涵义q的一般过程是: (i)S说了p; (ii)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准则,或至少S会遵守总的合作原则; (iii)S说了p而又要遵守准则或总的合作原则,S必定想表达q; (iv)S必然知道,谈话双方都清楚:如果S是合作的,必须假设q; (v)S无法阻止听话人H考虑q; (vi)因此,S意图让H考虑q,并在说p时意味着q。 试举二例: (1)a站在熄火的汽车旁,b向a走来。a说:“我没有汽油了。”b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这里a与b谈话的目的是:a想得到汽油。根据关系准则,b说这句话是与a想得到汽油相关的,由此可知:b说这句话时隐涵着:“前面的修车铺还在营业并且卖汽油。” (2)某教授写信推荐他的学生任某项哲学方面的工作,信中写到:“亲爱的先生:我的学生c的英语很好,并且准时上我的课。”根据量的准则,应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作为教授,他对自己的学生的情况显然十分熟悉,也可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但他有意违反量的准则,在信中只用一句话来介绍学生的情况,任用人一旦接到这封信,自然明白:教授认为c不宜从事这项哲学工作。 并且,语用涵义还具有如下5个特点:(i)可取消性:在给原话语附加上某些话语之后,它原有的语用涵义可被取消。在例(1)中,若b在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之后又补上一句:“不过它这时已经关门了”,则原有的语用涵义“你可从那里得到汽油”就被取消了。(ii)不可分离性:如果某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用涵义,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同义结构,该含义始终存在,因为它所依附的是话语的内容,而不是话语的形式。(iii)可推导性,前面已说明这一点。(iv)非规约性:语用涵义不能单独从话语本身推出来,除要考虑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之外,也需要假定通常的逻辑推理规则,并需要把上文语句、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作为附加前提考虑在内。(v)不确定性:同一句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语用涵义。显然,确定某个话语的语用涵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或然性。研究如何迅速有效地把握自然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涵义,这正是自然语言逻辑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它将在21世纪取得进展。
1、烟囱的故事
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去洗澡呢?“当然是脏的那个人。”学生却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他根本就不会去洗澡。”
2、语文中的语病句
有一次在语文考试中修改病句的题型,我到现在都不会忘了。例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看到这样的句子的时候,你是不是认为这就是对的,然而大家仔细地运用逻辑学来推敲一下,你就会发现“中国有”和“世界没有”,这是自相矛盾的。
3、脑筋急转弯的误判
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到“2加3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5”,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误的情况之下”,显然对这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几个人能够答出来,其实答案是“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就不等于5“,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逻辑学理论和方法有以下几个作用:
1、认知工具: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探寻新结果,获得新知识。
2、 表达工具: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思想和建立新理论。
3、说服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更为严谨、更具有说服力的推理和论证。
4、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揭露谬误,驳斥诡辩。有助于正确思考,明辨是非,正本清源。
举了例子,很难得的论文,请采纳,谢谢。还要的话联系我。生活中的逻辑摘要:理论形态的逻辑,对一般人说来,似乎是蒙着面纱神秘少女,看不清摸不着,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记忆却还是理解不透,无庸质疑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逻辑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着重大意义。一切理论都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抽象,因此要想揭开逻辑神秘的面纱就要将逻辑学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逻辑。关键字:学习逻辑的意义 锻炼逻辑思维 生活 逻辑从小学起我们就学习数学,到了初中高中我们就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被认为是我们生存所必须学习的基础学科,殊不知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但我们却从未系统的学过逻辑学,虽然如此但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曾说“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学家金岳霖也说“逻辑对生活、认识和哲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大家的话还不足已说明逻辑学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举些事例出来。逻辑有点像随处可见的水,不显眼容易被忽略,但人人离不开它。我们说话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其实都用到了它,如果我们说话不讲逻辑就会意思表达不清楚造成歧义,我想大家对语文考试中修改病句的题型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不讲逻辑也许就会闹笑话,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运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于是讽刺道:‘啊 ,先生,您真伟大!您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是呀,’林肯答道:‘那么你是擦谁的靴子呢?’”。睿智的林肯聪明的运用逻辑化解了嘲讽。逻辑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首先在学习逻辑的理论知识上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选修一些逻辑课程,可以有意识的去读一些逻辑相关书籍如黑格尔的《小逻辑》,比较通俗易懂的《趣味逻辑》、《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还可以找一些练习题如《头脑风暴——逻辑思维》;除了看书听课我们也要留意发现身边的逻辑,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挖掘生活中的逻辑问题。还记得爱因斯坦那个睿智的问题“ 爱因斯坦问他的学生:‘两个人从烟囱 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当然 是脏的那个。’学生理所当然的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 哪里会去洗澡?’”逻辑是个深奥的东西,我发现不了上面的逻辑问题,但它却让我为那智慧倾倒。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后来,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道歉启事”,从表面上看是“道歉”,其实,他所表达的意思同酒会上的话是一样的。马克•吐温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是P”结构的特称肯定判断。后来的“道歉启事”中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不是P”结构的特称否定判断。从判断的对当关系可知:“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这两个判断是可以同真的。也就是说,即使“道歉启事”中所提出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是真的,也并不意味着他在酒席上讲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就是假的。这样,马克•吐温就在所谓“道歉启事”中,以巧妙的方法继续表达了自己对华盛顿议员们的轻蔑。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笑话:“以‘难过’造一句”。一学生答:“我们家前大水沟很难过”。题中“难过”应是指感情上难过,这学生将其偷换为“难以迈过”。这是逻辑上的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造一句话,其中要有‘糖’字。一小学生回答:“父亲在喝茶”。老师问:“糖在哪里?”学生回答:“在茶里,父亲喝的是加糖红茶。” 实际上该生将“糖字”偷换为吃的“糖”,违反了同一律。看电视剧时如果你不仅仅专注于剧情你会发现许多台词的逻辑错误,如有一古装电视剧,其中一幕:幼年皇帝接受完来人的跪拜后,太监忙说:“赐宴,快赐宴!”小皇帝慌乱中说:“快给他一块砚台!”小皇帝将“设宴款待”偷换为“给他块砚台”。这使我们印证了逻辑原理:小皇帝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又如我们熟悉的琼瑶剧《情深深雨朦朦》中依萍送书桓那幕,书桓说“八年抗战很快就过去了…”按剧情他怎么知道是八年啊。在一次管理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信息沟通的游戏试验,我们组拿到的是“他没有想象中那么爱你,但并不代表他不会全心全意地爱你。”作为第一个信息传递者,我就把这段话理解成了“也许他没有想中那么爱你,但他却是全心全意爱你”当时我还自信满满的认为很好的浓缩了一段长话,殊不知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逻辑错误,把选择当成了肯定。对于我们的日常对话,只要仔细听,也时常能发现逻辑问题。甲:小李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高级雇员。乙:那怎么可能,小李只喝百事可乐 。从这段话中乙的陈述隐含了一个前提“一般的,所有的高级职员只喝本公司的产品”。在上学期学的马克思基本原理中也广泛的涉及到逻辑理论,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在辨证法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逻辑学上是内涵与外延的区分。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道“2加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5 ”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的情况下”这回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有几人能答出来,其实答案是:“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不等于5。”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类似的一些测试题也可以这样处理,如:要是有人把月球塞进大西洋,你说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出来呢?把月球塞进大西洋,这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但是,既然这是个前提条件,答案就很简单了:你是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显而易见,这是借助假言判断法这个思维工具才能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一分心思,随时注意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去看待问题,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领会运用逻辑的技能,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就会优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参考文献:《趣味逻辑》¬——彭漪涟《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张智光《考研逻辑试题与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公孙龙的白马和黑马论2、最现实的,要写一篇文章,你就要好好地组织这篇文章,如果是议论文,那就要更加重视这篇文章的构造和逻辑结构,什么在先什么在后,什么应该先说,什么应该放到后面说,一篇组织好的文章,也就是有内在逻辑的文章让人一看就懂,一眼就能明白整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一篇逻辑论乱的文章,则会让人感到很烦躁,甚至读都不想读,就扔在一边了,这就是问什么文章要讲究结构的原因,究竟是总分总还是其他的模式,或者是散文重要的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在里面。这个东西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就更重要了,如果没有逻辑,那就是一篇很差的文章论文,也就不值得去读,就没有价值可言,那就可以认为是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是无心之作,根本没有用心。实行以下这种没有逻辑的情况用到国际上的专级别的论文上去,本来文字就晦涩难懂,再加上没有逻辑那就更难懂了,即使你思想再好在巧妙没人看的懂也是一样没用。3、断案就有更大的作用了。比如说一个人值得怀疑时人们便把结论过早的得出了,而这种结论正是真正的凶手所希望的,甚至会有凶手伪装现场嫁祸他人,这时判官便会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点相关的细节,只是把怀疑的人作为怀疑的对象而不是将他直接定罪,这样一步步的经真正的凶手找出来。 4、一顾客问售货员:“这件上装的确是现在最时髦的吗?”售货员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时装!” 顾客说:“太阳晒了不退色吗?”售货员说:“瞧您说的,这件衣服在橱窗里已经挂了三年了,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售货员的回答就是相互矛盾的,我们也可以运用矛盾来试探生活中的真假,利用逻辑来揭穿谎言。
个人认为在理论上有用,在现实生活中没用。并且是枯燥乏味,最让人头疼和麻烦的一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