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职业素养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

职业素养论文发表核心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素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论文中,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了解职场文化:职场文化是每个公司都有的,而且每个公司的职场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了解职场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通过与在职人员交流,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参加职业素养课程等方式,了解不同公司的职场文化和行业规则。2.提高职业技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拥有优秀的职业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你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工作经历等方式,学习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参加相关培训和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3.发展职业形象:职业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的穿着和仪表,也包括你的言行举止、沟通能力、个人品质等多个方面。因此,你需要重视自己的职业形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环境,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4.培养职业心态:在职场中,成功的人士都具备了坚定的职业心态,他们拥有高度的自信和毅力,不断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因此,你需要培养一种积极的职业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前进。总之,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优先选拔录用的不只是看学生拥有的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个人基本职业技能、职业基本素养及职业精神三大方面。

关键词:

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

互联网时代冲击着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中职生在学习目标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与娱乐消遣中,无视个人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实现,缺乏对职业意识和素养的认识,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对职业生涯无所规划,职业素养没有任何的概念,进入企业后是很被动的,时间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能力都缺乏,提升空间小,个人的价值观得不到实现。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迫切性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它对学生的终身就业都受益,与我们的企业长足发展息息相关.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岗位竞争力

当今社会分工不断细致化、专业化,社会对各类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就更加规范要求,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是要求对方能够融于企业文化,与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立足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生方式主要侧重于“工具性”操作技能培养,对学生是单工种培养的短期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落实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而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环境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中,只凭借一种技能的毕业生虽然能够上岗工作;但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自身不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很可能遭淘汰再就业也很难。因此,要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多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多渠道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创新的自信来源于自身出色的职业素养。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就业顶岗型”教育,更是一种“持续发展型”教育,既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又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更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自身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快进入社会成为企业人,如何让学生很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在校期间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仅仅停留在学校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应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文化迈进职业学校的校园,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处处彰显企业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

从学校到企业,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问题,从生活环境到工作氛围,从人际关系到事业追求,无不困扰着他们,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生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企业发展目标、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员工有感染力和凝聚力,能把企业成员的兴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智慧集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共同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接轨、融合,学校需根据办学特设和企业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布置,着力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是职校改革创新点,可以从如下做一些校园文化的布置。

1.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强化企业文化所必须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与以后自己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职业环境和育人环境,用优秀企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常态化的影响学生,打造独特的未来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2.建设高仿真实验实训室,营造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类似的实习环境。职校在物质层面中突出了“职”的特点,形成以职业为核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职业性”的校园文化。

中职校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上,中职校可按企业真实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建立与企业生产车间基本相似的实验实训场所,实习环节的设计与企业工艺流程相接轨,尽可能将实训场所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融教学、实训、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理实一体化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营造出浓郁的企业工作氛围。

(二)班级宣传栏处处体现职业人的形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学校积极借鉴企业管理文化经验,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校纪校规等进行适当变革。实施各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等举措,定期举办企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技术展示,把企业的日报、周报、月报等宣传方式借鉴到班级信息管理之中,通过模拟企业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未来企业适应能力;还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常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班干管理制度,引入“竞争、职责细分”等企业常用的手段,理顺班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平时的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宣传手段可以定期的开展评比,通过企业家进学校,企业工人进班级,设身处地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培训,让整个班级洋溢着企业的管理风气。

(三)学生定期做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评比,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位学生都是社会的个体,都是将来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做贡献的大小,每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实践参加职业素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校企合作,在学校实训工厂时把自己包装成企业人,统一穿工作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上岗等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在校生很好了解企业文化的有效形式,组织学生分批到企业学习、岗位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思考、总结等多种途径的评比,真正让学生了解企业,让学生体会真正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的教化力量是非常现实强大的,这种实践活动可能要比课堂的思想政治课效果好得多,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摘要:

在焊接专业夫人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我就从实训教学的环境构造、教学过程的细节问题、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模式的使用等多个方面来研究怎样进行实训教学,使得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关键词:

实训教学;职业素养;中职生职业

焊接专业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也是一种技能的锻炼,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要对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1研究职业素养,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假如把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表现看成一座冰山,能被人所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而这八分之一就是指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动,也就是工作人员显现在外部的素养表现。其中潜在的素养达到了7%,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准则和职业状态。显现在外部的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水平、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隐藏的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状态,是潜藏在员工内部的道德素养。平衡隐藏素养的高低,主要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和工作状态。职业道德包含了:诚实信用、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注重保密、掌握整体。工作状态主要有:服从安排、积极热情、踏实肯干、尽职尽责、不断学习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把素养更好地融合到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去。

2完善实训构造,顺应市场安排

职场的要求就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健全实训构造,让学生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学到知识、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把焊接实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中安排不同的任务。

第一,安全意识:焊接实习训练前进行排队,在队伍排整齐后,实训老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每天坚持,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观念。

第二,秩序进场;进行焊接安全教育,进入实习场的时候,要排队进场,保持队伍整齐,进入实习场后要保持安静。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公共场合不进行个人主义。

第三,实际操作;在进入实习场后进行训练项目操作,这个环节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整体水平,更不能只讲求速度,从而造成焊接设备出现问题。这就告诉大家要注重速度和质量的融合。

第四,进行焊接设备检测;要保证其安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先后顺序,要有秩序;注意检查好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

第五,生产综合;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整理。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的试件焊接的怎么样,外观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焊接缺陷,如何避免这些焊接缺陷的产生,这样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整理,才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培养及时总结的好习惯。第六,按秩序进场;大家服从老师的安排,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值日卫生,其中有垃圾的划分、桌面的整洁、黑板的清理、工位的清扫等。垃圾分类主要是焊接废料和普通垃圾进行划分,并进行回收,建立环保观念。

3构建教学环境,感受职工角色

教学环境主要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内容,并且传播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华资中等专业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就和一些企业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渗透职业素养,建立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实际环境,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职工的角色,体会其中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还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使自己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使用影像机械,进行现场处理。可以拍摄一些企业的实际录像,根据录像的回放,再次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企业生产环境,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职业素养。转变师生关系,表现其任务的职业化、真实化。职业化和真实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和工人相互融合,老师和师傅相融合,产品和作品相融合。老师也被称为“师傅”,学生也可以看作“工人”,学生就是不断生产的过程。比如,“江阴精细化工机械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我们,在两个小时之内检查出并修补好损坏的电路板,我就是你们的师傅李xx……”在最后还可以进行“生产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的人提出表扬。利用工人的角色进行研究,不但增加了其成就感,还加强了人们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

4项目促进教学,全面加强人才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利用项目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把实践项目更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和实践项目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制作,更好的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且融入其中;利用项目的制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它,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使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胜奇.职业院校教学中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的提高[J].飞(素质教育版),2013,(3):19-20

[2]刘生云.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学生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提高的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3,(21):118-118

1、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工作价值,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勤奋工作才会有所收获,主动工作更有激情。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更高的业绩,坏情绪只会影响工作效率。遵守公司制度是职业道德,成功都是从点滴开始的,不要只为拿薪水而工作,要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工作面前没有借口,如果要跳槽,在此之前要明白辞职的原因;2、提高时间的利用率,珍惜有限的工作时间并能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找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把握时间管理的技巧与方法,以此来优化工作,保证工作时间不被打扰,时间管理与工作计划紧密相连,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才能使效率最高;3、加强工作的执行力度,做事不要拖拖拉拉,克服工作中的拖延习惯;4、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掌握应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具备适应工作的综合素质;5、增加工作中的乐趣,别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役,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带着快乐去工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享受工作后的成就感,如果厌倦了自己的工作,要想办法缓解工作压力,时刻保持工作的激情。

会计职业素养论文【1】

摘要:从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容出发,结合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实际,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会计职业技能三个方面,对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按职业岗位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各种类型的职业人员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各有其特点,但一些共同的职业素养是所有职业必须具备的,概括起来包含三个方面。

1.职业道德,也称职业操守,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职业意识与行为。

职业意识是从业人员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职业理想、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

职业行为是由职业意识决定的,与职业意识相对应。

3.职业技能,也称为职业能力,是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

对于学生而言,职业技能就是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

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牢固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简言之,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

二、会计职业素养

会计是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较早、较多的专业之一。

会计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人们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主要包含胜任会计工作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以及会计职业技能等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会计既然是一种专业的职业,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或要求,这种道德标准既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一部分,也应体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

一般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二是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三是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四是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五是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六是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七是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八是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

会计职业意识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会计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会计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

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理想

会计职业理想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会计人员对于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

会计人员的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个人的远景规划,是个人的职业蓝图,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期待都密切相关。

我国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不同层级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的执业资格,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

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评价的制度,其中取得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规;取得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对本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职业判断。

取得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侧重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取得正高级会计职称的人员,应当侧重掌握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资本运作、信息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准备往职业会计师、内部审计方向发展的会计人员,可以考虑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企业特点,还可以考虑国际公认注册会计师考试。

2.会计工作创新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人员的服务目标是为决策者的管理活动提供帮助,而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会计人员能力发挥的精髓在于知识的活用,知识的活用意味着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

3.团结协作精神

出纳、会计及财务主管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会计职业技能

会计职业技能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活动,承担会计责任的能力和手段。

会计既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会计职业技能包含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操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交流能力以和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1.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计专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金融、财政、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业务处理。

二是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履行职能,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的相关知识。

三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不仅会计核算要利用计算机,会计部门与企业内外部门的业务往来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

2.会计操作能力

会计操作能力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会计操作能力应建立在各会计岗位的职业背景之上。

进行日常核算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的能力,如编制和传递会计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对账、结账,制表等,熟悉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具备对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条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业务能力,具备成本计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

进行财务分析管理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分析业务能力,有敏捷的计算能力,对影响财务报告分析的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3.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会计人员按照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及经营特点,灵活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发生的不确定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程序等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4.丰富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很多会计问题依靠单一的会计知识无法解决,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当前的会计工作。

丰富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对历史发展、世界的不同文化和国际视野的理解;对人类基本行为知识的掌握;对思想、政治、社会差别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以及正式或非正式地表达意见的技巧等。

5.交流与沟通能力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在有效沟通下,才能发挥会计信息的沟通效能。

由于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独立、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它不能因为企业领导或某些人的意志所左右,更不能制造假账。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尽责规律处理好与领导、部门、上级主管等内部人际关系,取得领导和各部门的信任和理解,主动与领导沟通,使他们掌握会计法,让他们增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法律责任感。

6.终身学习的能力

会计职业是一个时间性很强的专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会计所处的环境。

每年都有新的规范出台,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会计工作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和财务预测等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知识与方法不断更新。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所从事的会计工作。

因此,会计人员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和会计职业技能三者是相互作用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宏观上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反过来,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的提高,也会促进会计职业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青.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讨[J].财务通讯,2011(6).

[2]蓝文永,夏娟.基于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2011(7).

[3]贾白.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财会,2011(9).

[4]陈林.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

[5]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年).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论文【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会计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会计行业的技术性也日趋复杂。

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素养

会计工作是以会计人员为主体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既是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单位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会计工作人员能否做好会计管理工作,正确地执行和贯彻国家制定的相关财经政策,为决策者提供正确、合理、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发挥出会计人员的参谋作用,这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会计人员处于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关键地位,能否为单位提供准确的、真实的财务信息,帮助单位领导作出正确、合理的发展规划,是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会计工作的技术性也日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会计人员,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一、会计人员应不断地丰富专业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计是单位和企业的经济管理者,是企业进行融资与投资决策的制定者,会计作为专业的经济管理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会计管理的技术性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会计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充电,在工作和学习中对新知识、新方法、新案例进行总结、吸收。

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在岗人员业务进修、会计人员业务交流、进行会计知识竞赛等。

在工作之余,会计人员还可以从网络和学校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人员应不断地提高专业能力,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冲击,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和出国大国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如何面对这样的金融冲击?如何进行对外投资?如何制定融资决策?这些无疑都是在考验作为经济管理者――会计的应变能力。

会计作为单位和企业的经济管理者,一定要具有很强悍的专业能力,这是会计人员最主要的能力。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职业判断力,在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时,可以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而要做到这些,会计人员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和单位要定期举行一些交流活动,如典型经济业务处理经验交流会等,将会计人员的自学和企业组织的强化学习结合在一起,使会计人员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发挥出会计人员的作用。

三、不断地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是单位和企业的经济管理者,是单位和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者,同时也是经济活动信息的制造者,会计人员更有着为单位和企业提供真实、准确信息的使命和责任。

但是,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有许多单位和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制造和提供虚假的经济活动信息,这对单位和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人为损失,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要想减少或制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就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贯彻和落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职业原则。

而要做到这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在会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从而使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中要潜移默化地使会计人员将会计的信誉放在会计工作的首要位置,要做到养廉,这样才能做到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不动心,在权势的威胁下不惧怕;而在会计人员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不要只注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这一基本的为人准则。

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真正优秀的会计人才。

如果有才无德,那就注定要被社会和企业淘汰。

四、结语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真正的有才有德的会计人员,才能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不是像有才无德的会计人员那样,在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同时最终害的也包括自己。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2003.

[2]曲洪山.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M].大连理工大学,2005.

[3]张国伟,冯艳.试论反贪会计[J].会计之友,2008.

[4]会计从业资格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张以宽.会计和谐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2008.

[6]谭不跃.论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8.

职业素养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不是,只能算是一般的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

不是。《西部素质教育》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11月14日正式审批通过 的一本教育类学术期刊(G4),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半月刊、大16开,不是武大核心期刊。《西部素质教育》为省级教育类期刊,面向全国大、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适用于评选二级、一级、高级、助教、讲师等职称。主要栏目包括:专家论坛、学术前沿、教育管理、实践创新、理论研究、教材教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课堂内外、教师随笔。

《素质教育》这个可以确定是省级期刊。但要明确省级就省级,不能说是核心期刊。我们通常所说的期刊的种类可以人为的分为两种:普通期刊(普刊)与核心 , 普刊又分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杂志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刊宗旨,奉行“立足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刊理念,旨在引导、传播素质教育理念和素教管理经验等信息;本刊由中国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是全国唯一研究素质教育的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被例为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遴选)、全国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指定刊物;国内刊号CN43-2276/G4,国际刊号ISSN 1891-1908,月刊,大16开本,每月5日出版,封底封面为铜版彩印,定价:12.00元;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汇集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互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同时为作者本身的评职晋级创造有利条件,特编辑出版《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杂志。 读者对象: 广大教师,研究生,师范院校学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科研院(所)领导及热爱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 栏目介绍: 教育短章:卷首语、杏坛随笔。 素教论坛:刊登专家、学者及一线科研人员对素质教育改革的看法、理性思考、素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等。 教学经纬:教改前沿、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教研集粹、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德育话题、教师教育。 幼教新苑:幼教视点、幼教关注、中西幼教比较、幼教理论与实践。 基教驿站:红烛永照、教育史鉴、教育心得体会、基础教育实践和理论探讨。 职教园地:职教视点、技能人才培养、就业与创新、职教-席谈。 高教天地:学术动态、高教信息、政策与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 教育时空:德育新视野、教育心理、热门话题、杏坛新语、治校治教方略、班主任在线、管理新思路。 聚焦课堂:精彩一课、创新一得、名师教学经典、各科教学平台、课件制作、精彩教法例析、学法点拨。 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头雁风姿、每期将评选出一位教师(在封二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展示教师风采照片)。 名校风采:每期推荐一所优秀学校(在封底刊登学校简介、学校照片以及校长或副校长照片一张)。 专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专题研究或研究课题。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五一路20段 邮政编码:410005 电 话: 投稿邮箱:

职业素养论文发表期刊

职业的素养论文

职业的素养论文,在职场生活当中,我们的职业素养也是格外的重要,提升职业素养一直是职场人士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情况下面我为你分享。下面我整理了职业的素养论文。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摘 要:本文依次从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进行分析: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从企业需求的角度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途径。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科学确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目标

一、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的必备素养,并与特定职业相联系

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Q职业素养主要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五大要素。

职业素养总是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的。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能这是勿容置疑的,电工所需要的技能肯定与园林工所需的技能是不一样的。

就是职业道德,不同职业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如会计岗位突出的是“诚信”,正如朱镕基先生曾说过的那样,会计岗位的人员应该“不做假帐”,而医师岗位突出的是“救死扶伤”,教师岗位突出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对特定职业甚至行业、产业的职业素养进行系统梳理,开展职业素养分析,才能科学地确定职业素养养成目标。

二、强化职业素养分析,科学确定职业素养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其职业性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强调的“五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素养。

各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析要以人的发展为经度,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以人的发展为经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要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出发,谨防人才的“工具化”倾向。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岗位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谨防人才的“空泛化”。

职业素养分析,首先要明确各专业培养学生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首岗、发展岗,然后系统分析上述各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素养分析必须有用人单位、教育专家参加,要集中校企双方的智慧。职业素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必须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目标体系,实现育人与用人的一致性。

二、探索职业素质养成的路径,构建职业素养养成的科学体系

一、科学设计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案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依据,职业素养分析的结果必须全面体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但遗憾的是,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素养养成的载体、路径、考核等的设计还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还没有达到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应的高度。

但实际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才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职业能力技能、只是外化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因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要以完整的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以职业发展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校园、社会、企业”四维空间为活动领域,以职业素养达成度为评价标准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把职业素质养成落实到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职业素养养成的主阵地,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行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在职业素养养成中的作用。

提高人文必修课的课堂实效。人文必修课主要是为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的,主要承担文化传承、身心健康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等功能。但作为高职学生的人文必修课,我们要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凸现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在培养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努力强化与职业的关系,养成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健康。

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素养养成功能。专业课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必须在专业学习中培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我们要通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检查、学会时间与进度管理、学会评估、学会总结、学会系统思考。 突出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素质拓展功能。要鼓励教师开设大量的优质公选课,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体现辅修专业课程的复合功能。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开设辅修专业课程,促进专业与专业的融合,培养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如农林种植类专业辅修市场营销,制造专业辅修企业管理等,拓展学生的专业面,为学生成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三、拓展校园第二课堂,让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扎根在校园

校园是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载体,渗透素质教育,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氛围。通过校园精神提炼、校标的`筛选、校训的凝练,建立视觉标识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使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理念、气质、特色转化为可视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风格统一的图案、文字、建筑、景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

充分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引企业文化入校园,强化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拓求实、争创效益的企业精神、激励与创新意识等核心价值观,用企业优秀文化影响熏陶师生员工。借鉴行业或企业通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及时发现、培育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开展“创业之星”、“爱心使者”、“成才之星”、“自强之星”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典型事例的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可仿。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在学生日常活动中养成职业素养。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将社团活动与职业素养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新生入学时就提出明确的素质拓展要求,如组织一次活动、参加一次演讲、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支学习团队、结对一个低年级学生等等;

并发给学生《大学生成长记录本》,人手一册。在校三年每参加一项素质拓展活动,都及时登记在册,并由组织者签字确认。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总结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四、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延伸到校外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要利用服务社会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通过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高职院校普遍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基地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学生通过参加真实的产品生产,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务实的作风、讲究效率的企业理念。我们要通过学生人手一册的《校外顶岗实习手册》将顶岗实习全过程真实记录下来,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作为顶岗实习考核的主要内容。

通过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主要载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

各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教育,如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学习问题的“暖春行动”,关心山区贫困家庭的“爱心超市”,关爱特困群体的“阳光行动”等,让学生在关爱他人中培育爱心、享受快乐、阳光成长。

充分利用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素质教育。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各高职院校周边地区都有很多这样的基地,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走进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走进高新技术区,体验科技的力量;走进博物馆,感受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在素质教育基地中通过体验生活、主动探究,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构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保障体系,促进职业素质养成的落实

一、建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组织机构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学院的个别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全院各部门和师生的共同参与;要有周密的组织安排,全方位、全过程循序渐进的开展。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职业素质教育协作机构,这个机构至少应有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招生就业部门、校企合作部门等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协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职业素质养养成的顶层设计,指导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落实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统一布置职业素养考评工作,及时解决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保障制度

职业素质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用制度约束每个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要用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达成度代替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加强非课程性学业的考核,将学生日常活动、班级活动等纳入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将职业素养考核作为学生学习考评的重要内容。

职业素质养成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职业素养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只有真正建立起学校、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起教学、活动课程等显性课程和潜藏在教材、教学活动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中的道德氛围等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让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深叶茂!

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企业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个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高职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学职业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

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点: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优势

(一)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紧缺人才。

旅游与酒店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据行业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未来的3-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及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20xx】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跃居高薪阶层。目前,整个酒店行业中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抢手。

但在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的形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已经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因此,针对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以及就业后发展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就我国现行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外,院校的酒店专业仍然是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的理论体系上,但相对应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业需求的是动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好的服务和管理人员。

当本科的专业学生进入服务一线时,他们当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态:“当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当服务员觉得没面子,读了大学跟没读大学的一样端盘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中专酒店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在适应能力方面普遍会明显低于高职专业的学生。

记得近几年我送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并对酒店人才需求调研的时候,酒店一线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重点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如在前台服务的看到外宾来了的时候就有直往老员工身后躲、不敢开口等情况出现。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必需,动手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他们心态较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较强,而深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成为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二、个人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职业困惑: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瓶颈

(一)自我角色认知与评价的失衡,是高职大学生在职场现实与职业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重要课题,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ucos Institute)在6月发布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六成20xx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而频繁离职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从20xx年年底开始,20xx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以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从20xx年12月开始,对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了解其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网上的随机调查中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离职比例最高的职业为“餐饮/娱乐”。

人一辈子要扮演无数个角色,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对自我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中经营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来说,通过对职场中的自我角色认知的探索,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麽,适合干什麽,然后去表现自己和管理自己,这对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谓“端盘子、服侍人”的基层服务员工作,职业期待过高,认为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应该要做到管理者的职位,否则就有点怀才不遇或认为这工作不适合自己了!在频繁跳槽中怨声载道,结果总是在自己与现实的较劲中纠结!

(二)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迅勐,但高职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却滞后于行业要求。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吃苦,不能坚持等职业素养缺失。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酒店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坚持从底层做起的心态不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感不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欠缺等。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是学生走入社会和职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职业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职业人。任何一种职业客观上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贯穿于职业活动始终的、同一职业行为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实践性、交叉性与可操作性。职业教育客观上担负着对受教育者――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任。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职业能力”没有共同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观”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有不同的理解。

在许多职业院校,“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被片面地理解为“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职业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道德素质,导致高职学生在职业行为中,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而造成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的公信度也由此受到质疑。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是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客观要求。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产生于职业分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倡导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人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岗位职责、岗位规范,也是评判职业人职业行为的价值标准。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行业或职业的规定,这是从业者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都要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当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做出职业道德选择。

当职业道德选择出现偏差时往往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从业人员在其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偏离了职业道德规范,而造成各种有形或无形损失的潜在因素。

具体表现在不道德的经营风气,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买卖不讲信用,合同难于履行,债务随意拖欠,不爱岗敬业,不诚信,弄虚作假,无创新精神,不遵纪守法,不忠于职守,缺乏质量意识、协作精神等。任何一种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都不可能摆脱职业道德的约束。可见,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工程、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教育,而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课程的本质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有机地将工作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带有显著的职业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做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且“做人先于做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修养高于技巧,品德高于方法,人的本质特征高于人的外在魅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

这里的“人际关系、处事技能”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许多“窗口”性、服务性职业中,60%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涉及职业道德,而涉及技术操作水平的不超过40%。

有些行业,如按摩业可能由于其职业道德问题而最终失去顾客的信任而消亡。一个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可能会四处碰壁,只有德才兼备才会畅通无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纽带,是每一个职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使职业道德与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从战略的高度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并与职业技能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在职业教育中搭建课堂教学、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志愿者行为的职业道德培育平台;

在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评价考核中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营造“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秘书是办公室一个重要的角色,写一篇关于秘书职业素养的论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谋助手、承上启下、协调服务、调查研究、资讯督查,是秘书工作的几项基本职能。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重要部门,直接服从领导,服务全域性员工,不管在公文处理、会议服务、后勤管理、档案管理还是组织协调、服务接待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做得很细致和周到。因此,秘书作为办公室的一个重要角色,必须具备“通才”、“全才”,具备超强的职业素养。现就如何加强秘书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做一些探讨: 一、培养秘书人员的基本素养,提高业务能力 1.德才兼备,以德为重。一个合格的秘书,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经常拟稿,但自己不署名,也不拿稿费;经常组织会议,但自己从不上主席台;经常熬夜,但白天还得正常工作;节假日他人逛公园、溜马路、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自己还得值班,不能休息,等等。这一切,还往往得不到家人的支援,别人的理解和社会的公认。凡此种种,都说明一点,只有“才”没有“德”的人,是不可能胜任秘书工作的;没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心,是当不了一个秘书的。 2.当好领导的“外脑”。由于秘书人员直接为领导提供服务,对领导提供精力和智力补偿,因而人们常称秘书为领导的“外脑”。然而,秘书人员具有“外脑”职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乱发议论、自作主张、左右领导。秘书必须注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规范,做到既尊重领导、坚决执行领导指示,又不迷信盲从,始终把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及参谋意见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注重进言技巧,根据领导的心理、行为特征,选择适当场合和最佳时机,从要害问题切入,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或不同意见,“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 3.提高专业技能。何谓秘书?古书云:“常管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可见秘书当“书”即办理文书,以“书”为主,寄情于“书”。擅长书写文稿,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因此,秘书人员要提高撰写文稿的质量,平日应注重学习,练内功,在实践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还要尽可能深入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广泛涉猎第一手资料,既能填充“资料库”,博采来自方方面面、正正反反的资讯,汲取精华,为已所用。如此,不仅使撰写的文稿血肉俱全,还能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干。 二、增强“十种意识”,适应发展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管理方法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党政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必须加强秘书的职业素养建设,使秘书人员具备如下几种现代意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1.自我意识。秘书的自我意识是指秘书人员对自身和所处环境关系的认识和感受,它是秘书人员现代意识的内容之一。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服从性、服务性特点,因此,作为一个秘书人员,应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以便在领导决策前为之提供有效的依据,在领导决策后正确领会并执行其意图。 2.资讯意识。当今时代是一个资讯时代,增强资讯意识是秘书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秘书人员每天接触的各种公文、请示、报告等材料中含有大量资讯,秘书人员应在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归类、处理过程中将各种资讯进行严格的取舍,把最有用的资讯提供给领导。 3.超前意识。超前意识是秘书人员在领导决策之前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感受,它受秘书人员自身素质、思维方式和对情况、资料的熟悉、占有、掌握程度及资讯敏感度等因素的影响。秘书人员科学、准确的超前意识,可以对领导决策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可能影响领导决策的正确性。 4.竞争意识。当前,秘书人员高学历者越来越多。但高学历并不一定就有高水平,高学历者还必须埋下头、扎下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锻炼,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便增强竞争力。有的秘书虽然工作时间较长、实践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必须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所以,秘书人员无论文化层次高低、经验丰富与否,都要具备竞争意识,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5.责任意识。秘书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作风建设。只有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秘书人员才能随时随地注意维护单位的形象和声誉,才能做到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处事果断,在任何人面前、在处理任何事上,都表现出良好的思想文化和职业道德素养,才能真正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6.大局意识。办公室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自上而下的传递机制。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处于整个指令传递系统的顶端,他制定的决策或发出的指令一般具有政治性、全域性性和战略性,在各项工作中至关重要。因此,作为秘书,对自己所处的指令系统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哪些工作是“一把手”重视和要求的、哪些工作是分管领导命令和要求的,哪些工作是自己组织和开展的,都要加以区分对待。在工作中,办公室秘书经常会同时碰到好几项工作,特别是经常面对突发性、临时性而又带有政治性的工作,一不冷静就会忙得手忙脚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为了避免自己陷入被动,这就要求秘书在工作中强化“大局意识”,善于分析和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好工作的排序,调配和统筹好精力、时间、财力等资源,对突发性、临时性的工作保持积极态度,想方设法去完成的同时把其他工作做好。 7.服务意识。秘书的第一职责就是服务,服务领导,服务基层,其业绩最终是体现在服务质量上,体现在领导和基层的满意度上。服务领导时,要善于从领导的角度和全域性的高度去思考、策划和处理问题,既要“参之有道”,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又要“谋之有方”,准确把握领导的工作意图,还要“言之及时”,增强建言献策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把服务贯穿于办文、办会、办事的日常工作中。服务基层时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沟通与联络,增进与基层员工的感情,把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为基层员工服务上来,主动深入到基层,真正把基层员工的所想、所思、所盼列入工作重点,扎实为基层员工办实事、办好事,用服务的理念和发展的成果回报基层。 8.创新意识。办公室既是综合服务部门,同时也是承担具体工作的办公部门,工作量大,要求标准高,而且不能出现差错。所以,办公室秘书要在处理具体工作上要求新、求实,在工作方式、方法、思维等各项工作上有所创新。在做任何事情时,秘书都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不一定表达出来,但是要储备好。在对待诸多事情、事务上,秘书要有自己的主见,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谨防浑浑噩噩地“随大溜”,人云亦云。在看问题时,秘书要有深度,要理性、创新地分析问题。别人就事论事,秘书却能从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别人只看到问题的两个层次,秘书却能看到问题的三个层次,这样就可以了。人们看待问题,都受自身利益的左右,如果秘书能够克服掉自己的私利来考虑一些问题,就可以高人一筹。 9.宣传意识。有些事先做后说,有些事边做边说,有些 事只做不说,有些事只说不做。因此,在工作上,要强调有“宣传意识”,而且要讲求火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具有探索性质的工作,就必须把它完成取得成效后,才能宣传;对涉及发动群众、需要别人配合的工作,就要一边做,一边宣传鼓动,以便更好地利于工作开展的舆论氛围和支援体系;对涉及到集体福利或者内部建设的工作,就没必要把它说出去,以防止引来不必要的非议;对看上去就是表面文章又要有必要的形式点工作,就应该表表态就可以。对于秘书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一项正常的工作和正常的事情,是在大家观点和态度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展开的,这个时候,秘书对一件事情进行宣传时就要更加值得警惕了。 10.保密意识。无论在机关,还是在企业,秘书是离领导身边最近的人。可以说,秘书不仅充分熟悉领导的工作习惯、工作作风,还在一定程度上懂得领导许多私事。这就要求秘书要有保密意识,懂得什么事情该说,什么话该说,什么事情和什么话不该说。一般情况下,对那些领导在酝酿,尚未作出最终决策或决定的事情,秘书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不能随意下结论,逢人就说,到处宣扬。同样,对领导的一些私事和外出行径,除领导交代可以告诉其他人外,秘书也不能随便告诉别人,要注意保密。对于领导的工资和待遇,秘书更加不能把它透露给别人。 三、结语 总之,办公室的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对秘书来说更是一种考验。这就要办公室秘书要具备以上“五种意识”,才能真正适应办公室工作,才能在秘书岗位上游刃有余。

职业素养论文发表

职业的素养论文

职业的素养论文,在职场生活当中,我们的职业素养也是格外的重要,提升职业素养一直是职场人士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情况下面我为你分享。下面我整理了职业的素养论文。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摘 要:本文依次从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进行分析: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从企业需求的角度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途径。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科学确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目标

一、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的必备素养,并与特定职业相联系

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Q职业素养主要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五大要素。

职业素养总是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的。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能这是勿容置疑的,电工所需要的技能肯定与园林工所需的技能是不一样的。

就是职业道德,不同职业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如会计岗位突出的是“诚信”,正如朱镕基先生曾说过的那样,会计岗位的人员应该“不做假帐”,而医师岗位突出的是“救死扶伤”,教师岗位突出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对特定职业甚至行业、产业的职业素养进行系统梳理,开展职业素养分析,才能科学地确定职业素养养成目标。

二、强化职业素养分析,科学确定职业素养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其职业性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强调的“五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素养。

各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析要以人的发展为经度,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以人的发展为经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要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出发,谨防人才的“工具化”倾向。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岗位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谨防人才的“空泛化”。

职业素养分析,首先要明确各专业培养学生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首岗、发展岗,然后系统分析上述各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素养分析必须有用人单位、教育专家参加,要集中校企双方的智慧。职业素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必须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目标体系,实现育人与用人的一致性。

二、探索职业素质养成的路径,构建职业素养养成的科学体系

一、科学设计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案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依据,职业素养分析的结果必须全面体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但遗憾的是,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素养养成的载体、路径、考核等的设计还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还没有达到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应的高度。

但实际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才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职业能力技能、只是外化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因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要以完整的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以职业发展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校园、社会、企业”四维空间为活动领域,以职业素养达成度为评价标准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把职业素质养成落实到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职业素养养成的主阵地,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行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在职业素养养成中的作用。

提高人文必修课的课堂实效。人文必修课主要是为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的,主要承担文化传承、身心健康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等功能。但作为高职学生的人文必修课,我们要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凸现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在培养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努力强化与职业的关系,养成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健康。

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素养养成功能。专业课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必须在专业学习中培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我们要通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检查、学会时间与进度管理、学会评估、学会总结、学会系统思考。 突出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素质拓展功能。要鼓励教师开设大量的优质公选课,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体现辅修专业课程的复合功能。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开设辅修专业课程,促进专业与专业的融合,培养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如农林种植类专业辅修市场营销,制造专业辅修企业管理等,拓展学生的专业面,为学生成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三、拓展校园第二课堂,让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扎根在校园

校园是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载体,渗透素质教育,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氛围。通过校园精神提炼、校标的`筛选、校训的凝练,建立视觉标识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使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理念、气质、特色转化为可视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风格统一的图案、文字、建筑、景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

充分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引企业文化入校园,强化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拓求实、争创效益的企业精神、激励与创新意识等核心价值观,用企业优秀文化影响熏陶师生员工。借鉴行业或企业通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及时发现、培育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开展“创业之星”、“爱心使者”、“成才之星”、“自强之星”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典型事例的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可仿。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在学生日常活动中养成职业素养。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将社团活动与职业素养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新生入学时就提出明确的素质拓展要求,如组织一次活动、参加一次演讲、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支学习团队、结对一个低年级学生等等;

并发给学生《大学生成长记录本》,人手一册。在校三年每参加一项素质拓展活动,都及时登记在册,并由组织者签字确认。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总结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四、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延伸到校外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要利用服务社会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通过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高职院校普遍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基地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学生通过参加真实的产品生产,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务实的作风、讲究效率的企业理念。我们要通过学生人手一册的《校外顶岗实习手册》将顶岗实习全过程真实记录下来,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作为顶岗实习考核的主要内容。

通过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主要载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

各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教育,如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学习问题的“暖春行动”,关心山区贫困家庭的“爱心超市”,关爱特困群体的“阳光行动”等,让学生在关爱他人中培育爱心、享受快乐、阳光成长。

充分利用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素质教育。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各高职院校周边地区都有很多这样的基地,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走进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走进高新技术区,体验科技的力量;走进博物馆,感受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在素质教育基地中通过体验生活、主动探究,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构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保障体系,促进职业素质养成的落实

一、建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组织机构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学院的个别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全院各部门和师生的共同参与;要有周密的组织安排,全方位、全过程循序渐进的开展。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职业素质教育协作机构,这个机构至少应有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招生就业部门、校企合作部门等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协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职业素质养养成的顶层设计,指导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落实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统一布置职业素养考评工作,及时解决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保障制度

职业素质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用制度约束每个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要用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达成度代替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加强非课程性学业的考核,将学生日常活动、班级活动等纳入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将职业素养考核作为学生学习考评的重要内容。

职业素质养成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职业素养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只有真正建立起学校、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起教学、活动课程等显性课程和潜藏在教材、教学活动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中的道德氛围等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让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深叶茂!

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企业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个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高职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学职业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

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点: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优势

(一)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紧缺人才。

旅游与酒店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据行业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未来的3-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及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20xx】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跃居高薪阶层。目前,整个酒店行业中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抢手。

但在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的形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已经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因此,针对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以及就业后发展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就我国现行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外,院校的酒店专业仍然是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的理论体系上,但相对应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业需求的是动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好的服务和管理人员。

当本科的专业学生进入服务一线时,他们当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态:“当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当服务员觉得没面子,读了大学跟没读大学的一样端盘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中专酒店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在适应能力方面普遍会明显低于高职专业的学生。

记得近几年我送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并对酒店人才需求调研的时候,酒店一线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重点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如在前台服务的看到外宾来了的时候就有直往老员工身后躲、不敢开口等情况出现。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必需,动手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他们心态较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较强,而深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成为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二、个人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职业困惑: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瓶颈

(一)自我角色认知与评价的失衡,是高职大学生在职场现实与职业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重要课题,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ucos Institute)在6月发布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六成20xx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而频繁离职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从20xx年年底开始,20xx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以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从20xx年12月开始,对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了解其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网上的随机调查中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离职比例最高的职业为“餐饮/娱乐”。

人一辈子要扮演无数个角色,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对自我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中经营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来说,通过对职场中的自我角色认知的探索,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麽,适合干什麽,然后去表现自己和管理自己,这对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谓“端盘子、服侍人”的基层服务员工作,职业期待过高,认为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应该要做到管理者的职位,否则就有点怀才不遇或认为这工作不适合自己了!在频繁跳槽中怨声载道,结果总是在自己与现实的较劲中纠结!

(二)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迅勐,但高职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却滞后于行业要求。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吃苦,不能坚持等职业素养缺失。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酒店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坚持从底层做起的心态不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感不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欠缺等。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是学生走入社会和职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职业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职业人。任何一种职业客观上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贯穿于职业活动始终的、同一职业行为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实践性、交叉性与可操作性。职业教育客观上担负着对受教育者――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任。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职业能力”没有共同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观”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有不同的理解。

在许多职业院校,“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被片面地理解为“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职业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道德素质,导致高职学生在职业行为中,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而造成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的公信度也由此受到质疑。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是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客观要求。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产生于职业分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倡导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人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岗位职责、岗位规范,也是评判职业人职业行为的价值标准。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行业或职业的规定,这是从业者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都要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当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做出职业道德选择。

当职业道德选择出现偏差时往往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从业人员在其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偏离了职业道德规范,而造成各种有形或无形损失的潜在因素。

具体表现在不道德的经营风气,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买卖不讲信用,合同难于履行,债务随意拖欠,不爱岗敬业,不诚信,弄虚作假,无创新精神,不遵纪守法,不忠于职守,缺乏质量意识、协作精神等。任何一种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都不可能摆脱职业道德的约束。可见,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工程、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教育,而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课程的本质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有机地将工作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带有显著的职业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做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且“做人先于做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修养高于技巧,品德高于方法,人的本质特征高于人的外在魅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

这里的“人际关系、处事技能”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许多“窗口”性、服务性职业中,60%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涉及职业道德,而涉及技术操作水平的不超过40%。

有些行业,如按摩业可能由于其职业道德问题而最终失去顾客的信任而消亡。一个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可能会四处碰壁,只有德才兼备才会畅通无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纽带,是每一个职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使职业道德与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从战略的高度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并与职业技能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在职业教育中搭建课堂教学、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志愿者行为的职业道德培育平台;

在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评价考核中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营造“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会计职业素养论文【1】

摘要:从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容出发,结合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实际,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会计职业技能三个方面,对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按职业岗位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各种类型的职业人员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各有其特点,但一些共同的职业素养是所有职业必须具备的,概括起来包含三个方面。

1.职业道德,也称职业操守,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职业意识与行为。

职业意识是从业人员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职业理想、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

职业行为是由职业意识决定的,与职业意识相对应。

3.职业技能,也称为职业能力,是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

对于学生而言,职业技能就是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

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牢固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简言之,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

二、会计职业素养

会计是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较早、较多的专业之一。

会计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人们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主要包含胜任会计工作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以及会计职业技能等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会计既然是一种专业的职业,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或要求,这种道德标准既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一部分,也应体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

一般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二是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三是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四是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五是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六是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七是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八是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

会计职业意识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会计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会计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

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理想

会计职业理想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会计人员对于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

会计人员的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个人的远景规划,是个人的职业蓝图,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期待都密切相关。

我国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不同层级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的执业资格,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

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评价的制度,其中取得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规;取得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对本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职业判断。

取得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侧重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取得正高级会计职称的人员,应当侧重掌握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资本运作、信息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准备往职业会计师、内部审计方向发展的会计人员,可以考虑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企业特点,还可以考虑国际公认注册会计师考试。

2.会计工作创新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人员的服务目标是为决策者的管理活动提供帮助,而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会计人员能力发挥的精髓在于知识的活用,知识的活用意味着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

3.团结协作精神

出纳、会计及财务主管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会计职业技能

会计职业技能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活动,承担会计责任的能力和手段。

会计既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会计职业技能包含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操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交流能力以和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1.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计专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金融、财政、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业务处理。

二是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履行职能,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的相关知识。

三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不仅会计核算要利用计算机,会计部门与企业内外部门的业务往来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

2.会计操作能力

会计操作能力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会计操作能力应建立在各会计岗位的职业背景之上。

进行日常核算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的能力,如编制和传递会计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对账、结账,制表等,熟悉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具备对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条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业务能力,具备成本计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

进行财务分析管理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分析业务能力,有敏捷的计算能力,对影响财务报告分析的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3.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会计人员按照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及经营特点,灵活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发生的不确定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程序等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4.丰富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很多会计问题依靠单一的会计知识无法解决,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当前的会计工作。

丰富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对历史发展、世界的不同文化和国际视野的理解;对人类基本行为知识的掌握;对思想、政治、社会差别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以及正式或非正式地表达意见的技巧等。

5.交流与沟通能力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在有效沟通下,才能发挥会计信息的沟通效能。

由于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独立、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它不能因为企业领导或某些人的意志所左右,更不能制造假账。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尽责规律处理好与领导、部门、上级主管等内部人际关系,取得领导和各部门的信任和理解,主动与领导沟通,使他们掌握会计法,让他们增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法律责任感。

6.终身学习的能力

会计职业是一个时间性很强的专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会计所处的环境。

每年都有新的规范出台,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会计工作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和财务预测等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知识与方法不断更新。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所从事的会计工作。

因此,会计人员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和会计职业技能三者是相互作用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宏观上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反过来,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的提高,也会促进会计职业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青.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讨[J].财务通讯,2011(6).

[2]蓝文永,夏娟.基于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2011(7).

[3]贾白.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财会,2011(9).

[4]陈林.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

[5]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年).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论文【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会计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会计行业的技术性也日趋复杂。

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素养

会计工作是以会计人员为主体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既是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单位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会计工作人员能否做好会计管理工作,正确地执行和贯彻国家制定的相关财经政策,为决策者提供正确、合理、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发挥出会计人员的参谋作用,这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会计人员处于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关键地位,能否为单位提供准确的、真实的财务信息,帮助单位领导作出正确、合理的发展规划,是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会计工作的技术性也日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会计人员,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一、会计人员应不断地丰富专业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计是单位和企业的经济管理者,是企业进行融资与投资决策的制定者,会计作为专业的经济管理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会计管理的技术性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会计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充电,在工作和学习中对新知识、新方法、新案例进行总结、吸收。

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在岗人员业务进修、会计人员业务交流、进行会计知识竞赛等。

在工作之余,会计人员还可以从网络和学校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人员应不断地提高专业能力,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冲击,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和出国大国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如何面对这样的金融冲击?如何进行对外投资?如何制定融资决策?这些无疑都是在考验作为经济管理者――会计的应变能力。

会计作为单位和企业的经济管理者,一定要具有很强悍的专业能力,这是会计人员最主要的能力。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职业判断力,在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时,可以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而要做到这些,会计人员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和单位要定期举行一些交流活动,如典型经济业务处理经验交流会等,将会计人员的自学和企业组织的强化学习结合在一起,使会计人员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发挥出会计人员的作用。

三、不断地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是单位和企业的经济管理者,是单位和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者,同时也是经济活动信息的制造者,会计人员更有着为单位和企业提供真实、准确信息的使命和责任。

但是,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有许多单位和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制造和提供虚假的经济活动信息,这对单位和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人为损失,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要想减少或制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就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贯彻和落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职业原则。

而要做到这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在会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从而使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中要潜移默化地使会计人员将会计的信誉放在会计工作的首要位置,要做到养廉,这样才能做到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不动心,在权势的威胁下不惧怕;而在会计人员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不要只注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这一基本的为人准则。

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真正优秀的会计人才。

如果有才无德,那就注定要被社会和企业淘汰。

四、结语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真正的有才有德的会计人员,才能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不是像有才无德的会计人员那样,在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同时最终害的也包括自己。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2003.

[2]曲洪山.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M].大连理工大学,2005.

[3]张国伟,冯艳.试论反贪会计[J].会计之友,2008.

[4]会计从业资格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张以宽.会计和谐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2008.

[6]谭不跃.论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8.

职业素养论文发表期刊app

在知网可以查。至需要提供论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以及发表期刊的名称,出版的日期及刊号就可以查了。当然,如果发表的论文是在一些不正规的杂志或者报刊上,没有被知网等网站收录的话,是查不到的。

知网:

凭借优质的内容资源、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中国知网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在2007年,中国知网旗下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获提名奖。

在知网或者维普都可以查。至需要提供论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以及发表期刊的名称,出版的日期及刊号就可以查了。当然,如果发表的论文是在一些不正规的杂志或者报刊上,没有被知网等网站收录的话,是查不到的。

省级刊物:《民营科技》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办科技机构管委会 国际刊号:ISSN 1673-4033,国内刊号:CN 53-1125/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维普、万方收录。 省级刊物:《科技资讯》 主管单位:山东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960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021/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省级刊物:《黑龙江科技资讯》 主管单位:黑龙江科协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1328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400/G3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国家级刊物:《文体用品与科技》 主管单位:国家轻工联合会 主办单位:全国文教体育用品资讯中心和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I006-8902 国内统一刊号:CN11-3762/TS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国家级刊物:《数字技术与应用》 主管单位:天津市中环电子资讯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天津市电子仪表资讯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416 国内统一刊号:CN12-1369/T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由于篇幅有限,中国期刊库就只介绍这么多科技期刊给大家,如果您还需要了解更多,或者您需要找我们快速发表论文的话,可以联络中国期刊库线上编辑。 中国期刊库---------论文发表,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

这个比较多了,中外都有,有的含金量高,有的花钱就行

推早发表网,投稿过一次流程不复杂觉得很好。

直接到中国知网或者图书馆去找你本专业的学术期刊,与杂志社直接联络,网上很多都是中介,并不是杂志社的人,有的可靠有的不可靠,特别是那些说包发包过一上来就要打订金打多少钱的十有八九是。如果是艺术类职称可以再问我

1、期刊备案、收录查询。鉴别期刊真伪,尽量不要发增刊、特刊。首先要到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其备案情况;2、选择可靠的代理会事半功倍。我先后在网上找过三个代理,有一家收了定金找不到人了,有一家到是每次电话话都说的好听,可是出版的杂志一而再再而三的拖,过了一年多才来通知书,早就过了我的发表时间,之后也没有退定金,幸好在这期间有一家叫博雅论文辅导中心的网站还算靠谱,虽然站长脾气有点大,不过最终事情是办成了。

去找早发表网,出刊只花了21天。

这个一般来说,有两种为主要, 一,投稿到各大杂志社, 通过他们的稽核后 就可以发表了。 二,是在网上找个机构帮你发, 这样的好处是 发表得快点 因为他们有关系 而且专业 不过 坏处是 你可能会遇上, 这个的话, 我跟你说个网 你自己去看, 诚信 义论文 发表, 这站挺不错的 。

这样的网站有很多,建议找几个编辑问问!

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学术期刊、CN类期刊、ISSN期刊等,这些类别之间有交叉关系。具体论文发表资讯,你可以去找早发表网看!

只要查重的时候,抄袭的重复率没有太多,都不会有什么发表的问题。早发表投稿还是挺放心的。

评职称论文要在数据库查到,应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知网、万方、龙源、维普等检索平台检索到cn刊物,然后安排投稿,各位作者只需登录这些网站在搜索栏输入刊物名称就可以检索到期刊的相关信息,当然也包括CN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