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论文发表的字数当然会有所要求的,根据作者发表的期刊级别的不同,所以要求的字数也是不同的,其次就是投稿的期刊的不同,每本期刊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在3000-6000字左右。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结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1、论文发表等级-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为特种刊物论文。 2、论文发表等级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3、论文发表等级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4、论文发表等级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推出(第三版),2004年推出(第四版),2008年推出(第五版),2011年推出(第六版),第七版(2014版) 5、论文发表等级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双刊号期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6、论文发表等级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7、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
一般的普通期刊字数要求都在3000字左右(即3-4页),核心期刊一般对论文字数要求比较高,在5000-6000字左右。具体情况各种杂志有不同限制。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职称论文及所有要投稿的论文都应该知道的十大注意事项之字数控制篇!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慕课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
慕课MOOC是一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其特点分别是大规模参与、开放式、在线访问、精品化[1]。2008年,第一门慕课出现,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的Coursera、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Edx以及私立教育组织推出的Udacity成为国际慕课教育三驾马车。2013年北大清华加盟慕课,复旦、上海交大与Coursera签约,2014月3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暨慕课联盟成立;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字为“慕课”的文献数量,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篇、167篇与1395篇,慕课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慕课主要包含CMOOC、XMOOC及TMOOC三类教学模式[1]。其中,CMOOC以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师生运用社交软件每隔一定时间围绕专题开展研讨共建教学,是一种基于交流的慕课,这是慕课设立的初衷;XMOOC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学视频讲解为主,结合在线测评、同伴互助及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学习,是一种基于知识传播的慕课;TMOOC让学生运用工具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老师对利用网络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是一种基于任务的以掌握复杂技能为目的的慕课;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机构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此外,通过慕课教学互动获取的学生行为数据和反馈信息还可用于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分析与评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慕课目前正逐步推出学分学位认证与就业推荐等内容,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慕课相对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优点
2.1慕课与远程教育的比较
慕课是从远程教育发展而来,但它完全免费对外开放,实行突出重点难点的片段教学(单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提供在线论坛互动,因此大幅度提高了课程利用率、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增进学生学习效率。
2.2慕课与精品课程的比较
精品课程强调对一门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六个方面内容,由于重申报、轻建设以及设置了访问权限,导致建设效果低下、建成资源闲置;慕课的师生互动共建和开放式访问模式有效弥补了这些不足。
2.3慕课与微课的比较
首先,慕课和微课都是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模式,但是微课强调的是个别教学点的片段教学,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在国内主要应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2];慕课强调的是整个“微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慕课有开课周期,教学视频是随着课程进度进展而陆续放出,当下一轮教学视频有更新时还会暂停下载;慕课视频的开放程度远大于微课。第二,慕课在教师视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隐去授课人的PPT视频教学与高成本的情景剧式视频教学(包含设备、视频剪辑和后期处理、人力成本)两种模式。著名的“可汗学院”采用的就是PPT教学视频模式;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物理学的地标”课程是在意大利、荷兰和英格兰实地拍摄后创设出虚拟旅程,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将实际地点与物理学概念结合起来的高成本情景剧式慕课。第三,慕课增设了可进行师生互动的社区论坛,当该课程达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在线答疑人员和广大学生后,这种互动式交流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慕课通过仿真实验、交互测试、无纸化考试软件测评等措施进行课程效果评估,并根据学生在视频学习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互动热点、测评结果,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跟踪记录、推理分析和意义挖掘,实现反馈分析。总之,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比较再次突出了慕课的.开放性、规模性、互动性、可评估性等优点,它不仅包括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还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与教学效率。
3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优点
3.1增强预习效率,推动翻转式教育的发展
以课堂授课为主的传统教育提倡通过“预习—学习—复习—练习”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传统教育被诟病的“填鸭式”教学通常也是由于学生缺乏预习等主动认知学习过程,导致教师不得不采用被动式传授模式。新兴的翻转式教育强调学生加强预习过程,将部分接受性学习翻转到课前,课堂中与教师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教师因材施教,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相对于以书本和电子课件为主的传统预习模式,慕课是信息时代的预习复习新手段,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预习效率,也是实现翻转式教学的必要辅助方式。但是,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人际互动思维碰撞是完整教育的必备过程”,翻转式教育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授课教育,而只是一个有益补充。
3.2提高优质课程利用率,促进高校课程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院长提出,“特色高校、品牌教授、精品课程是慕课吸引听众的三大要素”。优质名校优秀教师的慕课,一方面可以提高该校其他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其他普通院校的相应课程建设,但这也导致高等专科学校自身构建的慕课访问率不高,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名校之间的竞争在于做出特色课程,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而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的慕课资源,应首先面向校内生和成人教育学生,达到实效获得认可,提高社会知名度后再逐渐向校外拓展。
4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硬件设施不足以及学生自觉性较差是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只有着力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与普及。
4.1硬件设施薄弱
国内重点高校的电脑和网络普及率较高,但是高等专科学校网络带宽较小、服务器较少、校内学生拥有的电脑不多,使得“硬件”薄弱点较为突出。以某高等专科学校的网络选修课为例,该校推行网选选修课政策,数千名学生抢登校内服务器,造成整个校园网瘫痪,平时5~10分钟内可以完成的选修操作竟然需要耗费1~5小时完成,学生因此将选修课戏称为“抢修课”;仅仅是数千人的登陆操作都会造成网络拥塞,这样的网络肯定无法满足慕课视频对外开放多点播放的客观需求。
4.2学生完成率较低
在欧美国家,传统家庭、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独立自主习惯,因此他们进行慕课学习时自觉性较强;中国传统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塑造的学生学习依赖性较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尤为突出),专科学校教师是对“半定型”学生进行再塑造,多数学生的自觉性往往是留级与考试制度逼迫产生,具有较强的被动特征。此外,慕课视频时间大约为传统授课时间的1/3,会大幅增加学生课后学习压力。因此,缺乏学习压力和目标的“放养式”慕课教育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完成率较低,只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与认证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慕课课程完成率与达成效果[3]。
4.3发展思路
投入资金拓宽校园网带宽、增加服务器数量是做好慕课对外开放的前期准备;增加机房计算机数量,将慕课资源存入机房电脑中,在不耗费网络资源的前提下解决校内学生拥有电脑较少导致的内部慕课学习瓶颈问题。将慕课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预习资源和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资源,普通课程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资源;抓大放小,安排慕课在重点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局部施行,降低学生必修课的额外学习压力;同时以选修课方式促进慕课学习在所有专业的全面推广。
4.4慕课与选修课、成教课的有机结合
将慕课引入选修课体系,既可以弥补选修课课程数量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并扩充知识面。一方面,专业核心慕课作为本专业的前置选修课,以视频自学的慕课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推动翻转式教育的施行,为后续的授课式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提高重点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作为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可进一步扩充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为确保慕课出勤率,以选修课班级为单位,在校内机房实施,由机房人员进行考勤;并可以通过QQ学习群以及校园网论坛,实现以宿舍、班级或专业为单位的互动学习,提高慕课教学质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与课程结束时,利用无纸化考试软件测评学生学习成效。成绩数据一方面可作为后期的选修学分和质量认证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作为教学反馈的有效补充和测评依据,与未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进行对照比较,检验慕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幅度。慕课应用于成教课程,既可解决外地学生上课难问题(并进一步扩充外地生源),也可扩大学校慕课的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推动其社会化发展进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中断式问题和每隔几次课的电子学习报告,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率,学习结束后以回校考试,确保慕课课程的质量评估以及成教学分的认证。
4.5构建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教学体系测试平台
国内外不少知名高校已经开始试行对慕课质量进行评估认证,比如运用网络视频远程监控考试,将某些慕课学分与必修课学分挂钩;不少学者也对慕课在高校教学等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4-6]。但相关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慕课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以及大型高校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高等专科学校的资金和技术限制,大范围实施网络监控考试等评估手段还较难实施,因此其慕课与必修课学分挂钩措施目前尚不成熟。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的示范应用,提出了构建以校园网和计算机机房为硬件平台,以选修、成教学分为激励机制,以无纸化考试软件为测评系统,以翻转式教育为预期目标的慕课教学体系测试平台(如图1),对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校内实施和校外推广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7.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7):212-215.
[4]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5]邰杨芳,贺培风,袁永旭,等.基于MOOC构建高校课程教学新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7):2-7.
[6]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9-34.
记得 MOOC 刚出来时,很多人都喊大学要关门了。彼时我还在大学任教,真的小害怕了一下。现在看来,这种害怕纯粹多余。MOOC 对大学有冲击,而且很大,但决不至于关门。这种冲击更多体现在让大学变得更好,可以看做外来力量的“倒逼”。能逼出三个方向的转变:评价机制、教学方法、学校职能。一、课程评价机制的转变评价机制决定了利益导向;利益导向决定了工作如何展开。所以,评价机制变了,工作结果就会随之改变。举个例子:这是我曾工作过的教学团队对同一门课在不同历史阶段写的课程简介。哪个会让你感觉更亲切、更想点进去看看?左边的简介截屏自国家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宇颖,右边截屏自中国大学 MOOC——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明显 MOOC 的简介更合年轻人,也就是课程受众的胃口。那精品课的简介是写给谁看的呢?高教系统评价教学质量,一直使用“专家制”,自上而下。对教师而言,只有上面的专家、领导说好,课程才是好的,学生的评价是微不足道的参考。这必然导致课程建设会把注意力放到如何迎合少数专家的标准上,而忽略学生的感受。比如说,“国家级精品课程”(本科课程 - 课程中心)代表中国高校最高教学水平,参评时起决定作用的是课程负责人的名气、人脉和申报材料的准备,至于本校学生是否认可“精品”,没人关心。所以可以看到,最后选出的课程负责人都是大教授,甚至其中有人早已多年不讲课了。这就是专家评价权重过高带来的问题。(当然,精品课程中还是有很多真精品的,肯定不都是包装出来的)而MOOC是把课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公开在网上,质量好坏由对课程有过深入了解的人来评价,其中大多数是学生。于是就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MOOC 负责人的平均年龄和职称要比精品课低很多。比如中国大学 MOOC 平台首批课程的 12 位负责人中,只有 5 名教授。如果你觉得这说明课程质量低了,你就被光环蒙蔽了。事实上课程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和职称是不成正比的,甚至有时是反比的。不信你看,还是中国大学 MOOC 的首批课程,学习人数排名前十的课程,只有三门是教授开的,而且 top 2 的主讲连副教授都不是。虽然学习人数不能完全说明课程质量,但这种极端反差还是值得思考的。当教师解(bu)放(li)手(zhuan)脚(jia),开始只面向学生授课,课程就会更受欢迎。但这里也有隐忧。受欢迎,未必代表水准高。做个类比:连绵十五届的青歌赛培养出的受欢迎的歌手数量,并不比几届超女快男多。前者是专家评,后者是大众评。专家更专业,但越专业往往越脱离大众。课程也是如此。只面向专家,阳春白雪不落地,为学生创造的价值不高;只面向学生,如果走偏了,就变成讨好学生、降低难度、避重就轻。学生学的时候能乐呵呵,但毕业后,实践中,往往就会发现课程厚重不足带来的问题了。所以,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专家和受众共同参评。我个人非常赞同@邹欣 老师的一个观点:“评价老师应有三个点:课程后,毕业后,毕业 5 年后”。毕业 5 年后,学生也就是专家了,这时的评价非常靠谱!MOOC 完全有条件实现这样的评价体系,只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是,这只能算是面向(min)学生(zhu)的启蒙,因为它只针对 MOOC,校园内的课程还是老样子。能否再进一步?那就要看 SPOC 了。二、SPOC 重塑校园课程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就是在校园内面向本校学生,用 MOOC 的技术和手段,开设的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理念都可以在 SPOC 中实践。下面从技术和内容两个角度谈谈 SPOC 对校园课程质量提升的影响。技术方面,将在线测验、作业、论坛等功能用于校内课程,是从 Blackboard、Moodle、sakai 等开始的,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国外应用广泛,人手必备,对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国内虽然也有先行者(wo)验证了其价值(参考:,强烈建议阅读),但始终不温不火,没成为主流。不火的原因很多,这里不展开讨论了。MOOC 的火爆使“在线”两个字被重视起来,并随着 MOOC 理念的传播,使更多人认识到再不“在线”就落后,甚至有下岗危险了。所以 SPOC 平台成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重点,也就将在线技术引入了校园课程。这是技术的影响。MOOC 的内容注入到 SPOC,对校园课程产生的影响会更深远。其基本模式是校内教师开设 SPOC,挑选一门甚至多门 MOOC 的教学资源(视频、资料、测验、作业等),再补充一些自制或搜集的更符合本校本专业本人需求的个性化资源,组合成在线课程,由学生自行在线学习,然后课堂上进行讨论、答疑、实验等,最后线下期末考试,课程完成。这种模式能产生几项提升:1. 授课效果更好选拔高校教师第一条件是学术水平,授课水平一般只是象征性考查一下,几乎没听说过有因“试讲”不合格而不被录用的。所以,如果老师的课不好听,常常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因为不擅长,或者心思不在这儿。水平高,讲课好,还愿意投精力在教学工作的老师是稀缺的。MOOC 捧出的恰恰就是这样的老师。各校最好的老师开 MOOC,经几个轮次的经营改进和公众的反馈、筛选,最后同一门课会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精品 MOOC。如果校内课程使用这些 MOOC 的资源授课,效果通常是会好于本校教师的。但这也绝不会埋没本校教师的才华。对 MOOC 做深加工,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融入个性化、本地化的内容,可以在巨人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所以,单看授课这个环节,利用 MOOC 的 SPOC 能创造更好的效果。2. 思辨和身教的补足“填鸭式”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标签。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不好,但好多年过去了,也拿它没办法。大学里,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课的时间全用在口若悬河了,几乎没有时间和学生做交流讨论;下课后各奔东西,谁都想不起来谁。这些客观条件都使“填鸭”成为近似必然。如果持续如此,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钱学森之问_百度百科”。“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在教育界是被推(xian)崇(mu)的,近代比较流行的“建构主义教育学”的核心思想也类似,都强调学生不应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接收了知识之后能有所创造,比如提问、深入推理、写论文、做设计等。有创造的经验,才会有创新的体验,才可能最终成为钱学森期盼的“杰出人才”。SPOC 有望带来转机。课堂时间不再做知识传授为主的讲课,就可以在学生网上自学的基础上,做探究式的教学,包括答疑解惑、深入讨论、实操演示甚至手把手的指导等等,这才是有灵性的,才是个性化的,才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的。这就是典型的“翻转课堂”模式。强烈建议读一下《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这本书,里面有更全面、细致,而且真实的阐述。3. 教师水平提升不要以为每个老师对所讲课程的理解都是全面且深入的。老师精深的往往只是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些课程如何和自己的方向距离比较远,那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可能也就停留在学生阶段期末考试结束时的水平。似乎很不负责?其实不然,老师都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而且触类旁通、阅历丰富,所以能边学边讲。但水平总有高低,人心总有惰性,在课程已“差不多”的时候,很多人就停止向前了。使用别人的 MOOC 授课,那首先得把别人的课学懂,否则怎么给学生指导?这是一重提升。懂到能讲给别人,和懂到能和别人讨论、答疑、辅导,是两个境界。填鸭式的讲,很容易;能应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提问,很难。课堂职能的转变逼迫教师必须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这是第二重提升。目前在 SPOC 方面我还拿不出第一手的经验做分享。9 月份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就会有很多 SPOC 开出,各种模式的都有,届时再来补充。北大、清华校内都已做过不少 SPOC 实践,期待参与过的老师、同学的分享。三、大学的变化教育部近年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部分本科院校将转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据说有 600 所之多,约占全国本科大学的 2/3)。所以,不妨将高校直接分成两类,研究型和应用型,试着分析一下 MOOC 可能会带来的变化。1. 研究型大学不那么纠结了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纠结是科研 vs. 教学。科研成果决定学校排名。在争建一流的汹涌大潮中,排名是生命线,是评价指标,所以科研就被更重视。但大家都知道,教学不好,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科研人才。所以学校的评价体系多大比例指向教学,教师用多大精力做教学,总是纠结。想想你在大学上过的课。如果你非常喜欢,对老师崇拜得不得了,老师有因此升职称涨工资吗?如果某门课水得不得了,大家都是强忍着才能坐在教室里,老师有因此降薪降级甚至下岗吗?更有甚者,新闻《清华因“不升职即走人”辞退教师 遭遇学生集体挽留》中的主人公方艳华老师,被学生赞为“清华外文系最称职的老师之一”,因为每周要做四个工作日的作业批改,无暇顾及发论文,两次职称晋升失败,被辞退了。这多让人纠结!MOOC 给喜欢教学的老师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那就是有机会在短期内通过精心开设的 MOOC 让自己名利双收,也为学校的名气添砖加瓦。比如 @翁恺 老师的课开起来后,指定教材在各大网站很快售罄。所以这样的老师就不用那么纠结了,使劲搞教学搞 MOOC 吧。还有很多不喜欢、不擅长教学的老师,也在纠结,觉得教学占用了他们太多时间。那就拥抱 SPOC 吧!按前面的论述,教学质量是能提升的。对校内老师来说,不用再备课做 ppt 出作业题了,有些作业可以通过平台功能自动评分了,需要投入教学的时间减少了,就可以更多更好地做科研了,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跟踪和评估也容易多了,直接对 SPOC 平台做数据挖掘就好,能精确掌握每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情况。某些很“折腾”的低效监督手段不必再做。2. 应用型大学用 SPOC 解决师资问题我对应用型大学的了解相对比较有限,叙述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应用型大学不像研究型大学那么纠结,基本不用考虑科研,做好教学就成。SPOC 带来的教学革新,在这里仍然适用,而且可以有更多的花样。大学教师多数都是读完书就留校,有工业界经验的不多,所以实践经验上有一定的欠缺。而应用型大学强调的就是实践,要实打实的就业能力。当前常见的解决策略是将培训机构的老师请入学校,为学生开课。培训机构的师资多数都有工业界背景,和工业界交流紧密,更了解市场需求,课程更接地气。但这样授课成本会提高,最终要由学生买单。而且培训机构里好讲师也是稀缺的,尤其二三线城市非常难请到好讲师。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可以从全国选名师;在线授课的成本比邀请讲师入校专门讲课低很多,学生负担减轻。所以,通过 SPOC,应用型大学可以从研究型大学引入高水准的基础课程,从优质培训机构引入实践课程,这种强强组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想象空间。这样发展几年,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同质化。各个学校之间课程主体的差别会变小,“主讲老师”都是同一批人。我认为这是好现象,因为课程被提升到同一个水平线,并通过网络的传播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更透明、更方便横向比较,家长和考生就能做出更理性地选择。此时大学招生进入市场化竞争状态,学校必须提供更差异化、更具性价比的服务,才能吸引考生。比拼的就是定制 SPOC ,和用人单位更好的对接等本事了。最终受益的肯定是学生。四、总结运转多年的系统常常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它很稳定,但是有问题,如果不解决,时间久了会成为很严重的问题。但系统内的人不愿意触碰这个问题,因为长期的危害会由后几代人买单,他们的眼前利益不受侵害,甚至还能从此受益。而且,解决此问题的举动有可能破坏系统的稳定,让体系瞬间坍塌。所以,系统内的自我革新是缺少动力的,除非遇到外力的逼迫。传媒、商业、娱乐都在互联网的逼迫下发生了很多革新。教育的革新,现在也开始了!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2013年 希望能帮到你2013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率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这三个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再者,它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以Coursera为例,这家公司原本已和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33所学府合作。2013年2月,公司再宣布有另外29所大学加入他们的阵容。
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慕课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
慕课MOOC是一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其特点分别是大规模参与、开放式、在线访问、精品化[1]。2008年,第一门慕课出现,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的Coursera、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Edx以及私立教育组织推出的Udacity成为国际慕课教育三驾马车。2013年北大清华加盟慕课,复旦、上海交大与Coursera签约,2014月3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暨慕课联盟成立;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字为“慕课”的文献数量,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篇、167篇与1395篇,慕课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慕课主要包含CMOOC、XMOOC及TMOOC三类教学模式[1]。其中,CMOOC以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师生运用社交软件每隔一定时间围绕专题开展研讨共建教学,是一种基于交流的慕课,这是慕课设立的初衷;XMOOC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学视频讲解为主,结合在线测评、同伴互助及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学习,是一种基于知识传播的慕课;TMOOC让学生运用工具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老师对利用网络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是一种基于任务的以掌握复杂技能为目的的慕课;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机构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此外,通过慕课教学互动获取的学生行为数据和反馈信息还可用于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分析与评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慕课目前正逐步推出学分学位认证与就业推荐等内容,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慕课相对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优点
2.1慕课与远程教育的比较
慕课是从远程教育发展而来,但它完全免费对外开放,实行突出重点难点的片段教学(单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提供在线论坛互动,因此大幅度提高了课程利用率、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增进学生学习效率。
2.2慕课与精品课程的比较
精品课程强调对一门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六个方面内容,由于重申报、轻建设以及设置了访问权限,导致建设效果低下、建成资源闲置;慕课的师生互动共建和开放式访问模式有效弥补了这些不足。
2.3慕课与微课的比较
首先,慕课和微课都是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模式,但是微课强调的是个别教学点的片段教学,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在国内主要应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2];慕课强调的是整个“微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慕课有开课周期,教学视频是随着课程进度进展而陆续放出,当下一轮教学视频有更新时还会暂停下载;慕课视频的开放程度远大于微课。第二,慕课在教师视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隐去授课人的PPT视频教学与高成本的情景剧式视频教学(包含设备、视频剪辑和后期处理、人力成本)两种模式。著名的“可汗学院”采用的就是PPT教学视频模式;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物理学的地标”课程是在意大利、荷兰和英格兰实地拍摄后创设出虚拟旅程,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将实际地点与物理学概念结合起来的高成本情景剧式慕课。第三,慕课增设了可进行师生互动的社区论坛,当该课程达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在线答疑人员和广大学生后,这种互动式交流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慕课通过仿真实验、交互测试、无纸化考试软件测评等措施进行课程效果评估,并根据学生在视频学习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互动热点、测评结果,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跟踪记录、推理分析和意义挖掘,实现反馈分析。总之,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比较再次突出了慕课的.开放性、规模性、互动性、可评估性等优点,它不仅包括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还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与教学效率。
3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优点
3.1增强预习效率,推动翻转式教育的发展
以课堂授课为主的传统教育提倡通过“预习—学习—复习—练习”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传统教育被诟病的“填鸭式”教学通常也是由于学生缺乏预习等主动认知学习过程,导致教师不得不采用被动式传授模式。新兴的翻转式教育强调学生加强预习过程,将部分接受性学习翻转到课前,课堂中与教师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教师因材施教,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相对于以书本和电子课件为主的传统预习模式,慕课是信息时代的预习复习新手段,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预习效率,也是实现翻转式教学的必要辅助方式。但是,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人际互动思维碰撞是完整教育的必备过程”,翻转式教育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授课教育,而只是一个有益补充。
3.2提高优质课程利用率,促进高校课程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院长提出,“特色高校、品牌教授、精品课程是慕课吸引听众的三大要素”。优质名校优秀教师的慕课,一方面可以提高该校其他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其他普通院校的相应课程建设,但这也导致高等专科学校自身构建的慕课访问率不高,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名校之间的竞争在于做出特色课程,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而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的慕课资源,应首先面向校内生和成人教育学生,达到实效获得认可,提高社会知名度后再逐渐向校外拓展。
4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硬件设施不足以及学生自觉性较差是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只有着力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与普及。
4.1硬件设施薄弱
国内重点高校的电脑和网络普及率较高,但是高等专科学校网络带宽较小、服务器较少、校内学生拥有的电脑不多,使得“硬件”薄弱点较为突出。以某高等专科学校的网络选修课为例,该校推行网选选修课政策,数千名学生抢登校内服务器,造成整个校园网瘫痪,平时5~10分钟内可以完成的选修操作竟然需要耗费1~5小时完成,学生因此将选修课戏称为“抢修课”;仅仅是数千人的登陆操作都会造成网络拥塞,这样的网络肯定无法满足慕课视频对外开放多点播放的客观需求。
4.2学生完成率较低
在欧美国家,传统家庭、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独立自主习惯,因此他们进行慕课学习时自觉性较强;中国传统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塑造的学生学习依赖性较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尤为突出),专科学校教师是对“半定型”学生进行再塑造,多数学生的自觉性往往是留级与考试制度逼迫产生,具有较强的被动特征。此外,慕课视频时间大约为传统授课时间的1/3,会大幅增加学生课后学习压力。因此,缺乏学习压力和目标的“放养式”慕课教育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完成率较低,只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与认证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慕课课程完成率与达成效果[3]。
4.3发展思路
投入资金拓宽校园网带宽、增加服务器数量是做好慕课对外开放的前期准备;增加机房计算机数量,将慕课资源存入机房电脑中,在不耗费网络资源的前提下解决校内学生拥有电脑较少导致的内部慕课学习瓶颈问题。将慕课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预习资源和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资源,普通课程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资源;抓大放小,安排慕课在重点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局部施行,降低学生必修课的额外学习压力;同时以选修课方式促进慕课学习在所有专业的全面推广。
4.4慕课与选修课、成教课的有机结合
将慕课引入选修课体系,既可以弥补选修课课程数量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并扩充知识面。一方面,专业核心慕课作为本专业的前置选修课,以视频自学的慕课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推动翻转式教育的施行,为后续的授课式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提高重点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作为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可进一步扩充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为确保慕课出勤率,以选修课班级为单位,在校内机房实施,由机房人员进行考勤;并可以通过QQ学习群以及校园网论坛,实现以宿舍、班级或专业为单位的互动学习,提高慕课教学质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与课程结束时,利用无纸化考试软件测评学生学习成效。成绩数据一方面可作为后期的选修学分和质量认证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作为教学反馈的有效补充和测评依据,与未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进行对照比较,检验慕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幅度。慕课应用于成教课程,既可解决外地学生上课难问题(并进一步扩充外地生源),也可扩大学校慕课的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推动其社会化发展进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中断式问题和每隔几次课的电子学习报告,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率,学习结束后以回校考试,确保慕课课程的质量评估以及成教学分的认证。
4.5构建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教学体系测试平台
国内外不少知名高校已经开始试行对慕课质量进行评估认证,比如运用网络视频远程监控考试,将某些慕课学分与必修课学分挂钩;不少学者也对慕课在高校教学等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4-6]。但相关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慕课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以及大型高校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高等专科学校的资金和技术限制,大范围实施网络监控考试等评估手段还较难实施,因此其慕课与必修课学分挂钩措施目前尚不成熟。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的示范应用,提出了构建以校园网和计算机机房为硬件平台,以选修、成教学分为激励机制,以无纸化考试软件为测评系统,以翻转式教育为预期目标的慕课教学体系测试平台(如图1),对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校内实施和校外推广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7.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7):212-215.
[4]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5]邰杨芳,贺培风,袁永旭,等.基于MOOC构建高校课程教学新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7):2-7.
[6]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9-34.
哪些活动可以算上留学的背景提升?1、志愿者义工类例如动物保护、志愿教学、社区服务等。参加志愿义工类活动,申请者将会获得真实丰富的活动经验和官方颁发的证明书,表现优异者有机会获得志愿组织的推荐信。这些活动对于希望申请文科和社科类专业留学的申请者会很有帮助。2、科研类例如SSCI论文、CPCI论文、国家专利等。有一个好的科研经历,对申请者来说确实是如虎添翼。国外高校尤其是顶尖名校对科研型人才青睐有加,论文发表是让教授和招生官了解你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对于有留学深造打算的申请者来说,发表国际论文将显著提升你申请名校硕士博士的成功率,并极大提高你获得奖学金的概率。但申请者在挑选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项目的权威性、门槛和差异化等。3、竞赛类例如挑战杯、AMC数学竞赛、HiMCM、iGEM竞赛等。竞赛类活动能提高申请者在特定领域的个人能力,体现申请者的科研水平。但竞赛类的背景提升活动对申请者自身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耗时较长,且最终奖项一般是国奖或省特等奖才会更有利于申请者的背景提升。4、夏校类例如斯坦福夏校、哥伦比亚夏校、伯克利夏校等。夏校是欧美大学在暑假期间向大学学生及高中学生的短期课程。参加夏校可以使申请者提前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同时又有机会向心仪的学校展示自身的学习能力及相关特长,并修得受欧美大学认可的学分,甚至获得推荐信,提高以后的申请通过率。5、企业实习类如微软谷歌投行四大等人事实习。一般来说,越是大公司的实习岗位,越是功能性更强的实习,对申请者的背景提升越好,文书可写的地方也就更多。如果申请者实在苦恼于寻找合适的实习项目,不知道如何申请,也可向专业的背景提升机构寻求帮助。
所谓背景提升,就是在留学申请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申请优势。比如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实习活动,目的是在申请中体现你的领导力、执行力等等个人的天赋及优势,让你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而不是参加那种花了钱一堆人去的项目,写内容相似的流水线文书。比如我在做背景提升的时候,慧德的老师就不断和我沟通,从我在学生会中担任组织部部长的工作入手,发掘出我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闪光点,然后指导我写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文书,这种针对你自身做出的个性化背景提升,对你的出国申请才是真正有所帮助的背景提升
Keenzy Intelligent Iot Platform instructions.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这三个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再者,它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
扩展资料:
MOOC没有完全既定的定义,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Open access/开放共享:MOOC参与者不必是在校的注册学生,也不要求学费,它是让大家共享的。
2、Scalability/可扩张性:许多传统课堂针对于一小群学生对应一位老师,但MOOC里的“大规模”课堂是针对于不确定的参与者而言来设计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OOC是慕课的英文缩写,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
“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
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一、MOOC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称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二、MOOC的两个基本的设计方式
1、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像是同行评审(peer review)、小组合作等。
2、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像是随堂测验、考试等等。
三、MOOC教学设计原则
连结主义式的教学设计原则
1、集结:连结主义式的MOOC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让参与者读取。这和传统课程相反,因为传统课程的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
2、混编:连结课程内的教材或其他内容。
3、重新制定目标: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以配合不同学习者的目标。
4、回馈:与其他学习者或全世界分享依不同学习目标编排的教学内容和想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慕课
2013年 希望能帮到你2013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率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这三个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再者,它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以Coursera为例,这家公司原本已和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33所学府合作。2013年2月,公司再宣布有另外29所大学加入他们的阵容。
如果你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然能够发表世界顶级期刊。如果只是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就很困难。
AMS(美国数学学会)电子期刊当然,这些期刊大部分文章仅能阅读摘要而已,多数要想阅读全文可能还需要有相关权限 AMS出版社介绍美国数学学会成立于1888年,宗旨是为了通过专业出版,会议等不同方式的交流,促进数学及其相关科学领域内的专业研究及学术水平的国际间的相互提升。目前全球有超过3万人的个人会员,近600个学术机构会员。AMS网 址 ams.org/epubsearch/ AMS电子刊介绍美国数学学会的期刊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研究型期刊、会员期刊、翻译期刊、代理期刊,共21份期刊。其中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在2011年全球289种纯数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一,Memori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排名第八。美国数学学会从其出版的21种期刊中精选出8种质量最高、订阅用户数最广的电子刊作为电子刊集团采购的刊物。内容涵盖美国数学学会自己出版的六份核心刊物以及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的两份核心数学刊。具体可以访问如下8本期刊的全文内容: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JAMS)《美国数学会志》 刊载高水平的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论文。2、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MCOM)《计算数学》 发表数值分析、计算方法应用、数学表和其它辅助计算进展方面的论文。3、Memori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MEMO)《美国数学协会论文集》该杂志是专门研究发表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所有领域的文章。4、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PROC)《美国数学会会报》 发表中等篇幅的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原始论文,并设专栏发表短小精练的出众论文。5、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TRAN)《美国数学会汇刊》 刊载较长篇幅的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论文。6、 Transactions of the Moscow Mathematical Society (MOSC)《莫斯科数学会汇刊》 莫斯科数学会出版的数学专题论丛的英文选译版。7、ST.Petersburg Mathematical Journal (MMJE)《圣彼得堡数学杂志》 刊载前苏联的一些顶尖的数学科学家的论文。8、Theory of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PMS)《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 刊载数学统计学的相关资讯。
驳讠仑文的破立结合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我们班里的同学当时都在壹品优发的,效率也挺快的,希望你也能一样幸运
SCI期刊分为四个分区,3区是其中较低级别的,但SCI3区的期刊论文被收录后代表该论文在同行评审、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和学术价值。对于硕士生而言,论文能够发表在SCI期刊是非常不易的,无论是在哪个分区发表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