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论文情况统计

发布时间:

论文发表情况统计

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24.80%,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1.781,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090(扩展版2.777),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1.773,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1.278,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145,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1.548,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01,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42,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496,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通过论文集合网站webofscience查询某领域论文每年的发表数量。如果这个刊物同时被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收录,你可以登上其中任何一个数据库,查该刊物收录的文章篇数直接看刊物目录,同理,确定该刊物是某一个数据库收录,直接在该数据库查询即可。如果自己没办法登陆该期刊所在数据库,可以用刊物页码除以其中一篇文章的版面数,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大概的篇数。如果你只是想知道中国知网2014年更新的学术论文量,直接选择“从2014年到2014年”,截止今天,更新期刊2373640篇。

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每年检索、整理、编辑完成《青岛科技大学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统计》,并发给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学院;信息中心每年承担检索课题并提供检索报告100余份;组织参加年度校职称晋升材料审核工作,制定了学校的学术期刊论文分级标准,设计并组织开发、加工、建立了《青岛科技大学学术成果提交系统》,初步完成《青岛科技大学科技论文数据库》,收录1996年至2006年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论文10000余篇,并编辑青岛科技大学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进而被学校以“信息参考”的形式发布,通过图书馆主页发布“中文核心期刊一览表”、“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和“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期刊一览表”等,引导读者的投稿方向,为提高成果水平、教学水平和学校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被SCI收录论文数排在中国高校第47位,2006年论文发表和收录数又有大幅度提高。开展课题代查代检和查新工作;每年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利用课》,制订了教学大纲,编辑出版了《科技文献检索课》和《新生图书馆利用》教材。 春华秋实,辛勤耕耘必将带来丰硕的成果,图书馆完成科研课题十几项,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分别有四项科研成果获得化学工业学会和山东省科技情报科学技术四个二等奖。2005年与经管学院联合申办成功情报学专业硕士点,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的学术地位。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将配合学校发展的需要,以崂山校区图书馆建成使用为契机,注入最新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第一”,努力将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建成国内一流的大学图书馆。

发表论文情况统计

11.67万篇 9.8%详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1月27日在京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总数为11.67万篇,较2007年的94800篇增加了21900篇,占世界份额的9.8%,位列世界第二位。2008年SC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科研机构均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和上海生命科学院分列前三名。 在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论文中,2008年共收录中国论文8.9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2.53%,超过位列第二的美国5.4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国内机构产生的论文为8.5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2.3%,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21.5%,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继续排名世界第一位。2008年E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研究机构中有19家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金属所、化学所和长春应化所分列前三名。

累计成绩。统计论文发表情况是学校为了累计学生所发表的成绩,累积到总成绩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假设“学位”在B列,“发表论文数”在C列博士论文数:=SUMIF(B:B,"博士",C:C)所有教师论文数:=SUM(C:C)

统计论文发表情况

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现代化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统计类论文投稿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统计类论文投稿篇1 我国档案资讯服务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摘 要:目前,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定性方面,但缺乏定量的统计分析。本文运用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年份分布、期刊分布、研究物件、主题内容分布等进行分析,以探索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状况,了解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为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档案资讯服务;论文;定量分析 随着中国资讯化的深入,资讯被提高到和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三大资源的高度上,使得“资讯服务的学术研究如火如荼,且成果颇丰。但档案资讯工作一直强调保密性,长期受到‘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的影响,档案资讯服务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直接阐释档案资讯服务内涵的论述则更少”。[1]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有学者提出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进行探讨,从此,这一问题逐渐成为档案学的研究热点被档案学界广泛关注。由此可见,我国对档案资讯服务的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但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资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本文以“档案资讯服务”为关键词,时间截止点为2010年,对《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所收录的论文进行调查,分别查询到相关论文为347篇和253篇,删除其中重复收录的论文,实际得到论文448篇。通过对这448篇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论文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1 论文的数量和年份分布 论文的数量是研究成果的丰硕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论文数量将直观体现当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统计论文数量和年份分布情况,大体上可以反映这些年来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水平、广度、深度以及发展趋势。《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收录的448篇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数量及其年份分布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 备注:以上比例资料的统计采用四舍五入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在整个90年代,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还不够重视,研究相当粗浅,不够深入,这一点,从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就可以看出来。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均在10篇以内,1996年、1998年只有2篇论文发表,1995年以前一共也只有9篇。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仅是个别有敏锐社会洞察力的档案学者的初步研究。到了2000年以后,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研究的深度不断加深,广度不断扩大,这一点,反映在论文数量上持续上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均在12篇以上,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30篇以上。其中,2007年、2010年论文数量更是超过了50篇。由此看出,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是不断深入的,并已经取得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即便如此,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整个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从每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上看,还不足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全面、深入的研究。 同时,从上表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档案资讯服务问题提出开始,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在持续深入,其总的趋势是在不断深入发展。 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资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之一,变成人们的劳动的物件和劳动产品,成为资讯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生产力要素,对于未来社会的生产力结构变化起主导作用。档案馆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档案资讯储存机构,其档案资讯服务能力和水平等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大大提高。作为重要的资讯来源的档案馆的地位和职能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服务成为档案馆的重要职能也将极大程度地促进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在2004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将档案馆定位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档案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资讯服务中心”。将档案馆的资讯服务水平和能力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其所提供的档案资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必然带动档案学术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持续深入,研究的广度继续扩大。不仅巨集观领域方面的研究将继续加强,而且微观领域方面的研究也必将得到广泛重视,成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2 论文数量期刊分布 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主导力量、研究基础和掌握该领域期刊学术权威的最有效方法,将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明确的向导和有效的资料支援。同时,也使得相关刊物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为推动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所收集到的448篇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 我们可以从上表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非专业刊物和各大学学报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合计达到151篇,约占总论文数的33.7%,达到相当高的比例。出现这个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有相当多的档案学者在高校、 *** 等部门任职,因此,其必然首选自己所在的单位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作为研究物件,发表论文的刊物也必然首选所在部门、单位主办的学术刊物。在大学学报、非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大多是高校老师或其他部门的档案学者。由于高校老师、档案学者拥有各自相对有利研究条件,因此,其研究成果不容置疑,是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未来学界在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中,不应该忽视非专业刊物和大学学报中的相关研究成果。 同时,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在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绝对主导的力量,各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相对平衡。虽然,《兰台世界》发表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论文达到53篇,但其他档案学界公认的学术权威的《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等核心刊物,其发表的论文数量还偏少,基本都是在10多篇。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档案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未来的研究中,《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等核心刊物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致力于领导、推动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提高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水平,推动档案资讯服务工作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 论文研究物件分布及其研究状况 考察档案资讯服务研究论文的研究物件分布情况,可以了解过去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从哪些主体对档案资讯服务展开研究,了解过去研究中的成果与不足,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使我们未来的研究工作有的放矢。通过对《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所收集到的448篇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的研究物件进行归纳和统计,得到论文主要的研究物件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三: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的研究物件分布情况表单位:篇 研究物件 数量 综合档案馆档案资讯服务 326 高校、科研单位档案资讯服务 59 数字档案馆档案资讯服务 22 城建档案资讯服务 14 企业档案资讯服务 13 医院档案资讯服务 9 军队档案资讯服务 5 通过表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3.1 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档案馆的资讯服务问题上,发表论文达到326篇之多,占所有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发表论文数量的72.8%。这是因为,综合档案馆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档案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资讯服务中心”,在整个档案资讯服务中处于中心领导地位。因此,其资讯服务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必然成为档案学界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丰富也就在情理之中。 3.2 高校、科研单位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占到相当高的比例,有59篇,约占13.2%。这是因为,有些档案学者除了在档案馆工作外,还在高校 *** 或者是高校档案专业的老师及其档案工作人员。他们精通档案的相关知识,熟悉档案学界整体的学术环境,拥有图书馆、整体学术氛围相对浓厚等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对于研究物件的选择必然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物件,因此,高校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取得较大研究成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3.3 数字档案馆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从目前的实践工作来看,应该是属于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当中的一部分,之所以独立出来,是因为数字档案馆的档案资讯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数字档案馆”这一概念提出来到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发表的学术论文达到22篇,数字档案馆的资讯服务问题研究已经渐渐深入,成为档案学界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3.4 城建档案资讯服务问题、企业档案资讯服务问题、医院档案资讯服务问题、军队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则由于其各自独特的专业性,既有丰富的档案知识又了解各专业、各部门专业知识的档案学者数量有限,因此,研究成果较少,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只有14篇、13篇、9篇、5篇,在整个档案资讯服务研究的论文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因此,未来的档案学研究应该加强微观领域的研究。 4 论文的研究主题内容分布及其研究状况 研究档案资讯服务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内容分布情况,可以了解过去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了解过去研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对《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所收集到的448篇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内容进行归纳和统计,论文主要的研究主题内容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四: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主要的研究主题内容分布情况表单位:篇 研究主题内容 数量 档案资讯服务理念 242 档案资讯服务方式、服务策略、服务手段 106 档案资讯服务社会化、产业化、个性化、网路化 76 档案资讯服务模式、体系、机制 45 档案资讯服务的法律和安全问题 17 通过表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4.1 对于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还集中于抽象的意识层面等巨集观领域,对于具体的实践层面等微观领域的档案资讯服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一点,从表四可以看出来,档案资讯服务理念方面研究达到242篇,约占总数的54%,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说明当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的研究还集中于巨集观领域的研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应继续加强巨集观领域的研究外,还须特别注意微观领域的具体研究。 4.2 对于如何提高资讯服务方式、服务策略、服务手段等的研究还很不够,只有106篇,约占23.7%,这是因为,对档案资讯服务方式、服务策略、服务手段的研究与社会实践联络紧密,能够对当前的档案资讯服务工作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与现实工作联络的相关主题的研究,以推动当前档案资讯服务的发展,树立档案馆全新的服务形象。 4.3 档案资讯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个性化、网路化是随时代发展而提出来,成为近几年来档案学界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新方向,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发表了76篇学术论文,约占论文总量的17%。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对当前的档案资讯服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4.4 档案资讯服务模式、体系、机制是整个档案资讯服务工作能否顺利、科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但当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只有45篇,约占论文总量的10%。因此,未来的档案资讯服务研究,应用系统的观点,对档案资讯服务的模式、体系、机制等客观层面加强研究,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寻找适合中国档案资讯服务的服务模式、体系、机制。 4.5 档案资讯服务的法律和安全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发表的论文数就可以看出来,仅有17篇,约占论文总量的3.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有档案学者既精通档案学知识又精通计算机、法学知识的人数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现有档案资讯服务水平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相关法律和安全问题还未充分暴露出来。这一点,应该引起档案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未雨绸缪,以保证档案资讯服务始终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通过以上统计,我们对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档案资讯服务问题以来,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有了基本了解,同时,也明确地看到了研究过程中的不足,这将成为未来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坚实基础。希望通过对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为推动档案学界科学全面地继续深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资料上的支援,最终,促进档案资讯服务工作的开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统计类论文投稿篇2 农业科技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及分析 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实施国家科技兴农、科教兴国战略及推动中国传统农业转化成现代农业的重要智力支撑和资讯保障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编辑工作是科研成果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期刊的质量和科技资讯的正确传播[2]。农业统计学是一门新兴而发展中的学科,与其他部门统计学相比,其研究物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研究内容上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即研究农业多个部门农林牧副渔经济的综合发展及五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客体方面的农业所有制形式变动较大,研究范围较广[3]。农业统计学应是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1 农业科技论文中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 1.1 设计方法不合理 设计方法中存在样本量少、缺乏代表性或没有随机抽样,对照设定不合理,统计软体应用和统计方法错误等。如:“在一篇论文中对菠萝蜜蜜饯中二氧化硫残留的风险评估”一文中,菠萝蜜消费量采用水果的消费量资料,其中水果的种类繁多,不能代表菠萝蜜消费量。 1.2 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 结果与分析中资料不采用统计学分析,直接从资料的大小进行比较;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与设计方法的要求不符合;将重复结果作为独立变数进行分析;t检验与方差分析混用t检验是假设检验,用来检验一个正态总体或2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假设,也可检验成对资料的均值假设问题,一般适用于2个变数均数间的差异检验,多于2个变数间的均数比较要用方差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不正确等[4],如下例。 “热研2号柱花草高效固氮根瘤菌的筛选”一文中对柱花草含氮量、茎叶干重、株高、鲜重、根瘤数、固氮酶活性、磷含量及根瘤鲜重等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前2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72.5 %,因此,只要提炼2个公因子即可表1。第一主因子主要由茎叶干重、鲜重及根瘤鲜重决定。这3个变数在因子F1上有较高的正载荷,因此第一因子F1主要代表了产量性状,同时第一公因子F1对各变数的方差贡献率达58.3 %。第二公因子F2主要由含氮量、固氮酶活性及平均磷含量决定。因此,第二公因子F2主要代表了植株氮及磷的含量,代表了柱花草的品质性状。F2对各变数方差的贡献率占14.2 %。前2个公因子对8个指标变数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58.30 %,说明这2个主因子基本上概括了8个变数的主要资讯表2。 此例运用因子分析结果存在以下错误:1一般情况下,累积贡献率超过75 %即可,前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1.74 %,可提炼3个公因子。2表1中F1-8表示错误,应为干重、含氮量、鲜重、株高、固氮酶活性、根瘤数、根瘤鲜重及平均磷含量等指标。3表1和表2资料可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法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3。一般情况下,将载荷绝对值大于0.4的视为高载荷;第一公因子F1包括干重、含氮量、鲜重、株高等4个指标;第二公因子F2包括固氮酶活性、根瘤数、根瘤鲜重等3个指标;第三公因子F3包括磷含量1个指标。 1.3 误解p值含义 误解p值含义、过分相信小样本研究得出的结果等。如: A、B两市随机抽取的桂圆肉,每个区各抽取25份样品,调查二氧化硫含量,其均值在 *** 标准以下,则认为2个市的桂圆肉中二氧化硫含量未超过食品新增剂使用标准规定100 mg/kg的 *** 标准。 2 论文出现统计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对农业统计学的作用认识不足 相关科研单位对统计学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在科研设计和统计分析上严重缺乏强有力的统计学指导和支撑[5]。近年来,某些单位或 *** 部门重视SCI源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数量,以SCI论文标准作为评价、考核、聘用科研人员和评审科技期刊的重要依据。而对学术论文的设计方法是否正确,分析结果是否严谨,调查或试验资料是否真实,结论是否能经得起推敲,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和学术水平如何等问题,却不够重视。高等农业院校对统计学教学不够重视,很多高等农业院校未开设农业统计学课程;或教学质量差,学起来枯燥;或教材与研究实际不符,导致学不能致用。 2.2 不重视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统计学是通过搜寻、整理、分析资料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物件本质的目的,甚至预测该物件未来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6],其公式概念多,逻辑性强,与数学联络紧密。部分农业科研人员由于对统计学知识掌握不够或不重视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导致对科技论文资料缺乏统计分析或统计方法使用不当。 2.3 编辑缺乏统计学知识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所学专业主要有农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质量检测等,有些专业并没有开设统计学这门学科,缺乏农业统计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统计学原理的理解较难,统计方法使用灵活,编辑人员很难做到精通,难以判断科技论文中的设计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科技论文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给作者的建议 3.1 增强统计学思维判断能力 作者在书写农业科技论文时,首先应考虑其研究方案、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中是否应用统计方法以及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做到合理、正确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资料。 3.2 加强统计学知识学习 统计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非统计学专业毕业人员一般很难做到精通。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应加强农业统计学知识学习,其方法主要有:1积极参加培训。目前,有关统计学方面的培训主要有全国生物医学统计学培训、高校的统计学培训等。2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统计学基础薄弱的作者,可以看些简单易懂的统计学以及统计软体书籍,比如《统计学世界》戴维·S·穆尔著、《统计学》M·R·斯皮格尔 L·J·斯蒂芬斯著、《统计学原理》S·伯恩斯坦 R·伯恩斯坦著、《多元统计分析与SAS系统》、《SPSS中文版教程》等。 3.3 重视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 论文中是否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已成为其科研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标志[7]。农业科技论文中普遍存在不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乱用或错用统计分析方法等现象,从而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持续性。作者应重视农业科技论文中的统计学分析问题,按农业期刊稿约中明确规定的统计学要求规范论文书写。 作者应掌握农业统计学知识,增强统计学思维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写好一篇高质量的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倘若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忽略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因此,作者掌握农业统计学知识是农业科技论文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假设“学位”在B列,“发表论文数”在C列博士论文数:=SUMIF(B:B,"博士",C:C)所有教师论文数:=SUM(C:C)

发表论文统计情况表

整成黑白的JPG格式就行了,彩色排版时还要转换成灰度。麻烦

问题一:简历中的论文情况怎么写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论文这种东西多半是自己在网上到处找的资料,自己再处理过的。在简历上面,尽量写好点,只要不提到是否发表过论文就行,因为如果发表过的话,必须找到报社或者出版社。 问题二: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就写上你发表过的论文,包括别人发表的带上你名字的都行。 问题三: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这里主要是把你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再论文的后面附录中罗列出来就可以。 注意需要按照文献的格式著名发表的期刊或杂志、日期等 问题四: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论文发表情况,写这个更干什么? 问题五:招聘表中论文发表情况一栏怎么写 你有发表过期刊论文吗?没有的话,那就不用填写,有的话,你就可以填写你安排的刊物情况三 问题六:中级职称论文论著发表情况怎么填写 论文天堂网上说,专业论著――是指你对这个专业,或是这个研究,这个课题发表过的论文或是你写的著作, 也就是你有无发表过这些,我个人更倾向于理解为,你发表的论文,因为写一本书的难度相对太高。 问题七:论文评审表中国家认定收录情况怎么填 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问题八:论文索引情况怎么填 普刊一般是写 知网/万方/龙源/维普 如果有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写 中文核心/CSSCI 如果是被SCI、EI、ISTP检索的就写对应的检索就好 问题九:申请表如果没有发表论文,但是要求填,应该怎么写 5分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颇受关注。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依靠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的方式,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运行。 对于刚迈出创业步伐的小企业来说,在起步时能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支队伍是保证企业能够运营下去的根本因素。于是如何建立一支这样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者若能把握好激励机制运用的时效性和运用程度,将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将其智慧和力量为己所用,使其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管理者的精力也将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思考和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问题十:毕业推荐表写作或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论文了。

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现代化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统计类论文投稿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统计类论文投稿篇1 我国档案资讯服务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摘 要:目前,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定性方面,但缺乏定量的统计分析。本文运用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年份分布、期刊分布、研究物件、主题内容分布等进行分析,以探索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状况,了解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为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档案资讯服务;论文;定量分析 随着中国资讯化的深入,资讯被提高到和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三大资源的高度上,使得“资讯服务的学术研究如火如荼,且成果颇丰。但档案资讯工作一直强调保密性,长期受到‘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的影响,档案资讯服务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直接阐释档案资讯服务内涵的论述则更少”。[1]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有学者提出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进行探讨,从此,这一问题逐渐成为档案学的研究热点被档案学界广泛关注。由此可见,我国对档案资讯服务的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但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资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本文以“档案资讯服务”为关键词,时间截止点为2010年,对《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所收录的论文进行调查,分别查询到相关论文为347篇和253篇,删除其中重复收录的论文,实际得到论文448篇。通过对这448篇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论文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1 论文的数量和年份分布 论文的数量是研究成果的丰硕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论文数量将直观体现当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统计论文数量和年份分布情况,大体上可以反映这些年来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水平、广度、深度以及发展趋势。《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收录的448篇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数量及其年份分布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 备注:以上比例资料的统计采用四舍五入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在整个90年代,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还不够重视,研究相当粗浅,不够深入,这一点,从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就可以看出来。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均在10篇以内,1996年、1998年只有2篇论文发表,1995年以前一共也只有9篇。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仅是个别有敏锐社会洞察力的档案学者的初步研究。到了2000年以后,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研究的深度不断加深,广度不断扩大,这一点,反映在论文数量上持续上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均在12篇以上,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30篇以上。其中,2007年、2010年论文数量更是超过了50篇。由此看出,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是不断深入的,并已经取得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即便如此,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整个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从每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上看,还不足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全面、深入的研究。 同时,从上表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档案资讯服务问题提出开始,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在持续深入,其总的趋势是在不断深入发展。 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资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之一,变成人们的劳动的物件和劳动产品,成为资讯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生产力要素,对于未来社会的生产力结构变化起主导作用。档案馆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档案资讯储存机构,其档案资讯服务能力和水平等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大大提高。作为重要的资讯来源的档案馆的地位和职能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服务成为档案馆的重要职能也将极大程度地促进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在2004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将档案馆定位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档案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资讯服务中心”。将档案馆的资讯服务水平和能力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其所提供的档案资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必然带动档案学术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持续深入,研究的广度继续扩大。不仅巨集观领域方面的研究将继续加强,而且微观领域方面的研究也必将得到广泛重视,成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2 论文数量期刊分布 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主导力量、研究基础和掌握该领域期刊学术权威的最有效方法,将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明确的向导和有效的资料支援。同时,也使得相关刊物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为推动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所收集到的448篇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 我们可以从上表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非专业刊物和各大学学报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合计达到151篇,约占总论文数的33.7%,达到相当高的比例。出现这个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有相当多的档案学者在高校、 *** 等部门任职,因此,其必然首选自己所在的单位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作为研究物件,发表论文的刊物也必然首选所在部门、单位主办的学术刊物。在大学学报、非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大多是高校老师或其他部门的档案学者。由于高校老师、档案学者拥有各自相对有利研究条件,因此,其研究成果不容置疑,是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未来学界在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中,不应该忽视非专业刊物和大学学报中的相关研究成果。 同时,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在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绝对主导的力量,各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相对平衡。虽然,《兰台世界》发表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论文达到53篇,但其他档案学界公认的学术权威的《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等核心刊物,其发表的论文数量还偏少,基本都是在10多篇。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档案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未来的研究中,《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等核心刊物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致力于领导、推动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提高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水平,推动档案资讯服务工作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 论文研究物件分布及其研究状况 考察档案资讯服务研究论文的研究物件分布情况,可以了解过去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从哪些主体对档案资讯服务展开研究,了解过去研究中的成果与不足,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使我们未来的研究工作有的放矢。通过对《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所收集到的448篇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的研究物件进行归纳和统计,得到论文主要的研究物件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三: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的研究物件分布情况表单位:篇 研究物件 数量 综合档案馆档案资讯服务 326 高校、科研单位档案资讯服务 59 数字档案馆档案资讯服务 22 城建档案资讯服务 14 企业档案资讯服务 13 医院档案资讯服务 9 军队档案资讯服务 5 通过表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3.1 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档案馆的资讯服务问题上,发表论文达到326篇之多,占所有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发表论文数量的72.8%。这是因为,综合档案馆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档案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资讯服务中心”,在整个档案资讯服务中处于中心领导地位。因此,其资讯服务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必然成为档案学界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丰富也就在情理之中。 3.2 高校、科研单位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占到相当高的比例,有59篇,约占13.2%。这是因为,有些档案学者除了在档案馆工作外,还在高校 *** 或者是高校档案专业的老师及其档案工作人员。他们精通档案的相关知识,熟悉档案学界整体的学术环境,拥有图书馆、整体学术氛围相对浓厚等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对于研究物件的选择必然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物件,因此,高校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取得较大研究成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3.3 数字档案馆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从目前的实践工作来看,应该是属于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当中的一部分,之所以独立出来,是因为数字档案馆的档案资讯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数字档案馆”这一概念提出来到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发表的学术论文达到22篇,数字档案馆的资讯服务问题研究已经渐渐深入,成为档案学界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3.4 城建档案资讯服务问题、企业档案资讯服务问题、医院档案资讯服务问题、军队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的研究则由于其各自独特的专业性,既有丰富的档案知识又了解各专业、各部门专业知识的档案学者数量有限,因此,研究成果较少,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只有14篇、13篇、9篇、5篇,在整个档案资讯服务研究的论文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因此,未来的档案学研究应该加强微观领域的研究。 4 论文的研究主题内容分布及其研究状况 研究档案资讯服务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内容分布情况,可以了解过去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了解过去研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对《清华期刊全文资料库》和《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所收集到的448篇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内容进行归纳和统计,论文主要的研究主题内容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四: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主要的研究主题内容分布情况表单位:篇 研究主题内容 数量 档案资讯服务理念 242 档案资讯服务方式、服务策略、服务手段 106 档案资讯服务社会化、产业化、个性化、网路化 76 档案资讯服务模式、体系、机制 45 档案资讯服务的法律和安全问题 17 通过表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4.1 对于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还集中于抽象的意识层面等巨集观领域,对于具体的实践层面等微观领域的档案资讯服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一点,从表四可以看出来,档案资讯服务理念方面研究达到242篇,约占总数的54%,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说明当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资讯服务的研究还集中于巨集观领域的研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应继续加强巨集观领域的研究外,还须特别注意微观领域的具体研究。 4.2 对于如何提高资讯服务方式、服务策略、服务手段等的研究还很不够,只有106篇,约占23.7%,这是因为,对档案资讯服务方式、服务策略、服务手段的研究与社会实践联络紧密,能够对当前的档案资讯服务工作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与现实工作联络的相关主题的研究,以推动当前档案资讯服务的发展,树立档案馆全新的服务形象。 4.3 档案资讯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个性化、网路化是随时代发展而提出来,成为近几年来档案学界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新方向,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发表了76篇学术论文,约占论文总量的17%。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对当前的档案资讯服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4.4 档案资讯服务模式、体系、机制是整个档案资讯服务工作能否顺利、科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但当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只有45篇,约占论文总量的10%。因此,未来的档案资讯服务研究,应用系统的观点,对档案资讯服务的模式、体系、机制等客观层面加强研究,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寻找适合中国档案资讯服务的服务模式、体系、机制。 4.5 档案资讯服务的法律和安全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发表的论文数就可以看出来,仅有17篇,约占论文总量的3.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有档案学者既精通档案学知识又精通计算机、法学知识的人数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现有档案资讯服务水平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相关法律和安全问题还未充分暴露出来。这一点,应该引起档案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未雨绸缪,以保证档案资讯服务始终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通过以上统计,我们对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档案资讯服务问题以来,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有了基本了解,同时,也明确地看到了研究过程中的不足,这将成为未来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坚实基础。希望通过对我国档案资讯服务问题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为推动档案学界科学全面地继续深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资料上的支援,最终,促进档案资讯服务工作的开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统计类论文投稿篇2 农业科技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及分析 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实施国家科技兴农、科教兴国战略及推动中国传统农业转化成现代农业的重要智力支撑和资讯保障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编辑工作是科研成果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期刊的质量和科技资讯的正确传播[2]。农业统计学是一门新兴而发展中的学科,与其他部门统计学相比,其研究物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研究内容上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即研究农业多个部门农林牧副渔经济的综合发展及五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客体方面的农业所有制形式变动较大,研究范围较广[3]。农业统计学应是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1 农业科技论文中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 1.1 设计方法不合理 设计方法中存在样本量少、缺乏代表性或没有随机抽样,对照设定不合理,统计软体应用和统计方法错误等。如:“在一篇论文中对菠萝蜜蜜饯中二氧化硫残留的风险评估”一文中,菠萝蜜消费量采用水果的消费量资料,其中水果的种类繁多,不能代表菠萝蜜消费量。 1.2 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 结果与分析中资料不采用统计学分析,直接从资料的大小进行比较;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与设计方法的要求不符合;将重复结果作为独立变数进行分析;t检验与方差分析混用t检验是假设检验,用来检验一个正态总体或2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假设,也可检验成对资料的均值假设问题,一般适用于2个变数均数间的差异检验,多于2个变数间的均数比较要用方差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不正确等[4],如下例。 “热研2号柱花草高效固氮根瘤菌的筛选”一文中对柱花草含氮量、茎叶干重、株高、鲜重、根瘤数、固氮酶活性、磷含量及根瘤鲜重等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前2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72.5 %,因此,只要提炼2个公因子即可表1。第一主因子主要由茎叶干重、鲜重及根瘤鲜重决定。这3个变数在因子F1上有较高的正载荷,因此第一因子F1主要代表了产量性状,同时第一公因子F1对各变数的方差贡献率达58.3 %。第二公因子F2主要由含氮量、固氮酶活性及平均磷含量决定。因此,第二公因子F2主要代表了植株氮及磷的含量,代表了柱花草的品质性状。F2对各变数方差的贡献率占14.2 %。前2个公因子对8个指标变数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58.30 %,说明这2个主因子基本上概括了8个变数的主要资讯表2。 此例运用因子分析结果存在以下错误:1一般情况下,累积贡献率超过75 %即可,前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1.74 %,可提炼3个公因子。2表1中F1-8表示错误,应为干重、含氮量、鲜重、株高、固氮酶活性、根瘤数、根瘤鲜重及平均磷含量等指标。3表1和表2资料可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法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3。一般情况下,将载荷绝对值大于0.4的视为高载荷;第一公因子F1包括干重、含氮量、鲜重、株高等4个指标;第二公因子F2包括固氮酶活性、根瘤数、根瘤鲜重等3个指标;第三公因子F3包括磷含量1个指标。 1.3 误解p值含义 误解p值含义、过分相信小样本研究得出的结果等。如: A、B两市随机抽取的桂圆肉,每个区各抽取25份样品,调查二氧化硫含量,其均值在 *** 标准以下,则认为2个市的桂圆肉中二氧化硫含量未超过食品新增剂使用标准规定100 mg/kg的 *** 标准。 2 论文出现统计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对农业统计学的作用认识不足 相关科研单位对统计学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在科研设计和统计分析上严重缺乏强有力的统计学指导和支撑[5]。近年来,某些单位或 *** 部门重视SCI源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数量,以SCI论文标准作为评价、考核、聘用科研人员和评审科技期刊的重要依据。而对学术论文的设计方法是否正确,分析结果是否严谨,调查或试验资料是否真实,结论是否能经得起推敲,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和学术水平如何等问题,却不够重视。高等农业院校对统计学教学不够重视,很多高等农业院校未开设农业统计学课程;或教学质量差,学起来枯燥;或教材与研究实际不符,导致学不能致用。 2.2 不重视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统计学是通过搜寻、整理、分析资料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物件本质的目的,甚至预测该物件未来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6],其公式概念多,逻辑性强,与数学联络紧密。部分农业科研人员由于对统计学知识掌握不够或不重视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导致对科技论文资料缺乏统计分析或统计方法使用不当。 2.3 编辑缺乏统计学知识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所学专业主要有农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质量检测等,有些专业并没有开设统计学这门学科,缺乏农业统计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统计学原理的理解较难,统计方法使用灵活,编辑人员很难做到精通,难以判断科技论文中的设计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科技论文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给作者的建议 3.1 增强统计学思维判断能力 作者在书写农业科技论文时,首先应考虑其研究方案、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中是否应用统计方法以及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做到合理、正确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资料。 3.2 加强统计学知识学习 统计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非统计学专业毕业人员一般很难做到精通。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应加强农业统计学知识学习,其方法主要有:1积极参加培训。目前,有关统计学方面的培训主要有全国生物医学统计学培训、高校的统计学培训等。2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统计学基础薄弱的作者,可以看些简单易懂的统计学以及统计软体书籍,比如《统计学世界》戴维·S·穆尔著、《统计学》M·R·斯皮格尔 L·J·斯蒂芬斯著、《统计学原理》S·伯恩斯坦 R·伯恩斯坦著、《多元统计分析与SAS系统》、《SPSS中文版教程》等。 3.3 重视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 论文中是否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已成为其科研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标志[7]。农业科技论文中普遍存在不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乱用或错用统计分析方法等现象,从而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持续性。作者应重视农业科技论文中的统计学分析问题,按农业期刊稿约中明确规定的统计学要求规范论文书写。 作者应掌握农业统计学知识,增强统计学思维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写好一篇高质量的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倘若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忽略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因此,作者掌握农业统计学知识是农业科技论文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论文发表情况统计表

统计图在医学论文中常见的格式统计表是用表格的形式,通过分析指标来表达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及各项目分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科技报告或论文中除一些简单的数据必需用文字说明外,其余大部分的统计数据都要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因此,统计表制作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效果。1、统计表的基本格式一张完整的统计表由4部分组成,即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必要时可加备注。其制表的原则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是指突出所要表示研究事物的主要特征及相互关系;简单明了是指统计表的结构要简单,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包罗万象;层次清楚是指内容及标目要安排合理、数据准确。若表格编排不合理将不能充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及联系,也不便于理解和阅读。2、标题应简明扼要地说明表的主要内容,一般放在表的正上方。当某一统计表在同一研究报告中出现时,标题可不包括时间和地点;如果引用在其他文章中,则应包括时间和地点。如论文中只有一张表时,可写成附表,否则要注明表序。3、标目用以说明表内数字含义部分称为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横标目位于表的左侧,代表被研究事物的主要标志,即主语部分,用以说明同一横行数字的意义;纵标目位于表的右上方,用来说明事物的统计指标,即谓语部分,说明同一列数字的意义。标目的正确安排可使读者自左向右顺利阅读,即从表的左侧横标目开始阅读到纵标目结束,可以读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问题一:简历中的论文情况怎么写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论文这种东西多半是自己在网上到处找的资料,自己再处理过的。在简历上面,尽量写好点,只要不提到是否发表过论文就行,因为如果发表过的话,必须找到报社或者出版社。 问题二: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就写上你发表过的论文,包括别人发表的带上你名字的都行。 问题三: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这里主要是把你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再论文的后面附录中罗列出来就可以。 注意需要按照文献的格式著名发表的期刊或杂志、日期等 问题四: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论文发表情况,写这个更干什么? 问题五:招聘表中论文发表情况一栏怎么写 你有发表过期刊论文吗?没有的话,那就不用填写,有的话,你就可以填写你安排的刊物情况三 问题六:中级职称论文论著发表情况怎么填写 论文天堂网上说,专业论著――是指你对这个专业,或是这个研究,这个课题发表过的论文或是你写的著作, 也就是你有无发表过这些,我个人更倾向于理解为,你发表的论文,因为写一本书的难度相对太高。 问题七:论文评审表中国家认定收录情况怎么填 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问题八:论文索引情况怎么填 普刊一般是写 知网/万方/龙源/维普 如果有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写 中文核心/CSSCI 如果是被SCI、EI、ISTP检索的就写对应的检索就好 问题九:申请表如果没有发表论文,但是要求填,应该怎么写 5分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颇受关注。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依靠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的方式,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运行。 对于刚迈出创业步伐的小企业来说,在起步时能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支队伍是保证企业能够运营下去的根本因素。于是如何建立一支这样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者若能把握好激励机制运用的时效性和运用程度,将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将其智慧和力量为己所用,使其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管理者的精力也将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思考和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问题十:毕业推荐表写作或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论文了。

论文汇总表是填写论文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的表格。论文汇总表是论文写作的重要依据,记录写作重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