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经验分享
转眼间距离我考研已经一年时间过去了,但是准备考研那段特殊的日子是我永远抹去不了的回忆。在这里,我和师弟师妹们谈谈我对于考研的一些看法,分享一些我的复习经验供师弟师妹们参考。
考研院校,目标专业的选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陕西杨凌示范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陵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截至2020年7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26个学院(系、部、所)、71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如果把高考比作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那么把考研比作人生的第二个分水岭则一点也不为过。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高考毕业生逐年上升,就业压力也随之逐年递增。为了让自己在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考研成了越来越多同学们的毕业首选。考研的选择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成功率会大大的提高。而选择学校的两点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学校的“名气”,与该高校你所报考的专业的在全国范围内的实力排名。985、211的名号早已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在一些企业招聘时,如果你的毕业院校没有985、211的头衔,甚至可能直接被拒之门外。所以名校的头衔对日后的就业还是很重要的,(985、211的思想根深蒂固,双一流目前的影响并没有扩散开)由于我本科就读于211院校,因此考研选择了985院校,提升自己的学历竞争力。
另外,对于想继续进行研究的同学来说,目标院校报考专业的实力排名同样很重要,排名越靠前,你在读研期间所接触的研究领域越尖端,资源越丰富,可以极大的开阔自己的眼界,在短期内快速的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考虑到相较于近年来大热的互联网和金融专业,农学并不算热门,相对容易被录取,同时本科就读的生物工程专业接触的多为微生物培养等不易控性试验,我个人对粮食产量的提高,观测作物田间生长有一定的兴趣,选择了西北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
专业介绍: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和措施,研究农作物的合理种植制度, 是农业科学中重要的主干学科之一。
本专业从解决粮食、环境等重大宏观问题着眼,从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研究入手,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基础研究成果,研究农作物全面高产、优质、高效及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作物栽培学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基础,通过栽培措施等环境调控手段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耕作学从作物布局等耕作制度的改革,研究实现农业全面持续高产的理论与技术。
目标:培养能从事作物生产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作物学基础研究、农村资源环境综合研究和农业生产系统分析与耕作制度设计的专业人才。要求具备较深的现代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知识,对重大作物生产与作物生理生化研究的前沿要能融会贯通,具备开展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并能撰写科学论文摘要;自觉遵守科学道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诚挚的合作精神。
参考书目:
616植物学:
《植物学》, 强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植物学》,贺学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826农学概论(一):
《农学概论》,杨文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现代作物栽培学》,官春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
初试的准备
英语的准备
我报考的学硕要考的是难度较大的英语一,大学之后对于英语的学习并没有系统进行过,词汇量也远远不够,因此我的英语复习是开始的最早的,大概在3月份开始背单词,单词书选择了朱伟的恋恋有词系列,这里提个小建议,如果英语基础较薄弱,词汇量掌握较少,不建议刚开始就直接着急做题,否则会对你的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哈哈,说的就是我刚开始做题的感受)。
英语推荐用书:单词书实际上都可(恋恋有词或红宝书)+田静的语法书+黄皮书或考研圣经都可+王江涛的作文书。
英语的复习最好是早一些,可以在三月或者四月开始。首先要做的一定是单词,单词我觉得看单词课的作用不大,但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去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最起码把5500单词背过一遍或者核心词汇背过一遍之后再开始做真题,在背单词期间可以同时开展长难句的学习,选择田静或者刘晓艳都可,都是很好的老师。语法和单词都掌握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英语真题了,建议一开始先做英语一早些年的真题,2005—2010年左右的。
在此期间可以搭配唐迟的阅读方法论的课。然后可以做一下英语一的2011—2021年的真题,如果时间不足可以少做点。做完英语一的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听一下作文课,对作文的写法做一定的了解。保持每天背一篇作文的习惯,一直坚持到初试。等到11月就要整套整套的做英语二的真题了。所有题型都做一下,完形填空可以战略性放弃,性价比不高。快接近初试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各个老师预测的英语作文,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可以按照需要背诵的单词数量分配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不要贪多,注重记忆的质量。这样一遍背下来大概进行了2个月左右,接下来就是每天精做一篇或者两篇的真题阅读,同时兼顾过第二遍单词,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此话不无道理,阅读得分数在整张卷面的占比是非常大的,因此对于阅读的练习尤为重要,这里建议只刷历年真题即可,重在做的精,不在做的多。针对翻译和作文可以背一些较好的模板,稍作训练,到临尽考试的一个月可以每天定时刷一套真题,做最后的冲刺。
政治的准备
由于报考西北的院校政治会有“压分”的现象存在,因此政治的准备也不能有丝毫懈怠,我是大概从9月份开始每天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看完一章做对应的1000题,同样每天为自己定个小目标,完成即可,不需要贪多。
政治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较为枯燥的,如果一味的学习政治会磨平耐心,这里提一个小建议,在复习马原时可以穿插相对有趣的近代史,不至于让自己被费脑子的马原绕懵(没错,说的是我复习马原的血泪史)。
这样进行到11月大概可以过2遍左右,进入11月我主要背的是肖四肖八的大题,尤其是肖四,最后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明智的。
702化学的准备
【化学】在7月之前我都是看的教材,配合着中农本科的ppt,标出重点、查漏补缺,把课后习题都做了一遍。也可以结合中农出版社出的复习指南(某宝上就有)上面也有例题和课后习题,争取都做了,把不会的题or错题都整理在一个本上。这个时候就是打基础的时候,一定要把基础弄扎实,如果基础不好,后面的冲刺根本冲不起来。702化学考高分其实就一个词:做题。
一定要不停的做题,尽量多做题,多做典型题,不用过早做套卷。7-8月时我把错题本上的题又重新做了一遍,并把书上的重要公式、反应式都整理出来了。9月初开始一直到11月就要做套卷了,一定要计时做。适应考试的强度和速度,我当时做的是中农出版社出版的历年统考真题和我收集的中农内部冲刺卷,其中的错题依旧要整理(这里有钱提示一下,可以留出三套卷子左右在12月做,因为做题这个事不能停,一停感觉就没了,我在考前一天晚上还在做题找感觉呢。)
12月的时候就是全面冲刺的时候了,这个时候要好好利用错题本,上面的错题还要接着看,之前整理的知识点也要尽量多复习几遍。化学大概就是这么复习的。
参考书目如下:
有机化学我选择了汪小兰的有机化学(李楠的也可以),无机化学选了赵世铎的普通化学,分析化学选了赵世铎的定量分析简明教程。
4月份开始第一遍的复习,这里要强烈推荐我的我的配套笔记,这套资料质量很高,让我在化学这个火坑里全身而退,它功不可没。跟着老师把知识点复习一轮,做课本上的课后习题,这样一遍下来,基础会非常扎实。
702化学其实难度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真的很多,没开玩笑……)需要不停地复习巩固、刷题。临考前一个月定时做题,查缺补漏。
8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由于我是属于跨考,因此专业课开始的相对较早,6月份左右开始复习;
参考书目如下:
植物生理学选择了武维华的植物生理学,生化选择了赵武玲的生物化学。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两本超厚的课本时,心里马上打起了退堂鼓,这么厚的书怎么看的完?随着复习的一步步推进,我发现这两本书虽然看起来厚,也并非很难啃下来。结合历年真题,逐渐自己试着找出重要考点对应到课本中进行针对性复习,大大提高了我专业课的复习效率。(结合真题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生化的三大循环,植物生理的光合作用这些知识点逐渐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支撑我最终攻克了最难的专业课。
复试篇
复试内容由于每年变化较大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形式大概为笔试,面试,英语口语面试三个部分。在初试成绩公布之后,我的心情仿佛坐上了过山车,首先分数较我预期要高一些,按照之前每年的录取分数这个成绩进复试没有任何问题。
接下来就是给目标导师发邮件表达下自己的意愿,(出了成绩立马发邮件,抢占先机)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联系到了老师,最终复试发挥出色,成功上岸。
写在最后
回顾这一年的考研之路,感慨良多,考研真正考验的并不是多么高难度的知识,而是对一个人自制力和恒心的考验,持之以恒,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一天一天的坚持下去,胜利一直在向你招手,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并最终取得成功,这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希望师弟师妹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到自己满意的学校。最后把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句诗送给在考研的汪洋中劈波斩浪的你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营养器官或者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异,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变态。相关的的器官我们称之为变态器官。 首先来介绍一下根的变态,总的来说根的变态分为地上变态根和地下变态根两大类。 地下变态根 包括: 肉质直根fleshy tap root :多见于二年生或者多年生的双子叶草本植物,如萝卜、胡萝卜、甜菜、人参。突出功能为储藏养分、躲避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繁殖自身。肉质直根由下胚轴和主根基部共同发育而成。肉质直根上部直接来自于下胚轴,没有侧根,下部分主体来自于主根,一般具有多列侧根。肉质直根肥厚多汁,根内薄壁组织发达,细胞内储藏了大量营养物质。萝卜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有的时候,木薄壁组织也可以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副形成层(三生分生组织),随之形成三生维管组织。而甜菜的肉质直根是由中柱鞘恢复分裂形成副形成层。 块根root tuber :由不定根和侧根通过增粗生长发育而来,所以一株植物可以形成多个块根。主要功能是储藏养分和繁殖,如甘薯。其是木薄壁组织恢复分裂转变为副形成层,形成三生结构。储藏大量糖分和淀粉。三生韧皮部中还可以形成乳汁管。随着维管形成层不断产生和活动,副形成层可以多次发生、生长,使块根迅速膨大。由于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布不均匀,各部位生长速度不同,块根形状不规则。 板状根 :热带雨林中木本植物的基部,由粗大的侧根发育而来的扁平板状根,外露地面,对树木有较强的支持作用来抵御风雨。 呼吸根respiratory root :一些生长在沼泽或热带海滩的植物如水龙,可以产生一些可以垂直向上生长、伸出地面的呼吸根,这些根时常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以将空气输送到地下,供给地下根进行呼吸作用。 凡是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均称为 气生根aerial root 。可以分为: 支持根prop root :常从茎节处生出不定根深入土中,不仅可以吸收水和无机盐,甚至还显著增强了支持作用。如榕树、玉米。 攀援根climbing root :藤本植物从茎的一侧产生许多短的不定根,其先端扁平,且常可以分泌黏液,易固。如爬山虎。 寄生根parasitic root :又称为吸器,一些寄生植物利用寄生根钻入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如菟丝子。 茎的变态类型较多,其中地下变态茎有: 根状茎rhizome :莎草科、禾草科常有。生于土层下,有明显的节间与节,但叶退化为非绿色的鳞片叶,叶腋中的腋芽或者根状茎的顶芽可形成背地性直立的地上枝,同时在节上产生不定根。茎端上的腋芽可以随时再生为新植株。 块茎与根状块茎tuber :马铃薯块茎形成于植物基部叶腋长出的入土匍匐枝顶端几个节与节间,经过特殊增粗生长而成,块茎顶端有顶芽。四周有许多螺旋状排列的芽眼,每个芽眼内有几个芽,相当于腋芽和副芽。在块茎生长初期芽眼下方有鳞片,长大后脱落留下叶痕即芽眉。所以芽眼着生处为节,块茎实际上是缩短了节间的变态枝。成熟块茎的结构由周皮、皮层、维管束环、髓环区和髓组成。最外层细胞为木栓形成层,产生周皮和皮孔,覆盖于块茎之外。皮层由储藏组织组成。双韧皮部呈筒状排列,外韧皮部与木质部均有发达的储藏组织,少量的输导组织,形成层不明显。内韧皮部与髓的外层细胞组成环髓区。中央髓射线因细胞含水较多而透亮。 鳞茎bulb :一般是百合科常见的营养繁殖器官和储藏器官。纵切后中央有一扁平、节间极短的鳞茎盘,其上有顶芽,将来可以发育为花序。四周有肉质鳞片叶重重包围着,储藏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叶腋有腋芽,鳞茎盘下面可以产生不定根,可见鳞茎是一个缩短了节间的地上枝条的变态。大蒜的蒜瓣是鳞茎盘上的腋芽发育肥大形成的子鳞茎。 球茎corm :是肥短、呈球形的地下茎,如慈姑的球茎是由根状茎的顶芽发育而成的,芋的球茎由茎的基部发育而成,球茎的顶部有粗壮的顶芽,有时还有幼嫩的绿叶。 地上变态茎有: 茎卷须stem tendril :如南瓜和葡萄,一部分枝变成了细长的卷须,甚至还有分枝,来缠绕其他物体攀援生长。卷须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感受力敏锐,在接触支撑物后能在数分钟内做出卷曲、缠绕生长的反应。老是便失去了卷曲反应能力。 芽球、花球与荆刺 :有些植物其顶芽肉质化肥壮,如大白菜等的顶芽就是一个硕大的芽球。花椰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花球,储藏大量的养分。火棘、皂荚的部分顶芽或者腋芽变为了刺thorn,生于枝顶或叶腋,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叶状茎cladode :如竹节蓼、昙花叶退化或者早落,茎为扁平状或者针状、绿色,行使光合作用的功能。 肉质茎fleshy stem :肥大,粗壮,不但可以储藏水分和养料,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上面还有变为刺状的变态叶。 生殖茎reproduction stem :在被子植物起源过程中,其原始祖先的部分枝条节间可以强烈缩短、叶变态为花,不同组成部分的生殖叶构成花和花序,协同完成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叶的变态器官有: 鳞叶scale leaf :叶退化为鳞片状,可以分为革质、肉质、膜质三种。革质鳞叶硬、呈褐色,保护着幼芽,又叫芽鳞片。肉质鳞叶肥厚,储藏大量营养物质,如百合、洋葱上的鳞叶。膜质鳞叶薄,如蓼科植物的托叶。(注:这里的鳞叶与侧柏的鳞叶概念不同,不要混淆) 叶卷须leaf tendril :叶变为了卷须状,如豌豆羽状复叶上端部分小叶成为了卷须。 叶刺leaf thorn :如仙人掌、小檗茎上的刺,刺槐叶柄两侧的托叶刺。 捕虫叶insectivorous leaf: 叶片为囊状、盘状或者瓶装的捕虫器结构,其中有许多可以分泌消化液的腺毛或者腺体。 苞片bract :被子植物花序或者花柄下面的变态叶,苞片可以有许多形状和色泽。如胡萝卜花序下的叶状苞片、马蹄莲下的佛焰苞状。 片状叶柄phyllde :有些植物叶片退化,其叶柄为绿色叶状体。如台湾相思树。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各种不同的变态器官中,那些来源不同,但是功能相同的形态结构相似的变态器官称之为 同功器官analogous organ 。如果来源相同即为 同源性器官homologous organ 。来源不同的器官因长期适应某种环境、产生相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所以说植物是在不同的生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境的改变,影响着植物的发育于成长,水分与光照是对植物影响最大的生态因素。因此可以将植物分为水生hydrophyte、中生mesophyte、旱生xerophyte以及阳地植物sun plant和阴地植物shade plant。而它们的根茎叶形态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是高度适应的。其中水生植物分为沉水、浮水、挺水。 沉水植物的根退化甚至消失,根茎的皮层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或胞间隙。叶片薄而纤细,细胞层数少,没有叶肉组织的分化,没有气孔器,维管束和机械组织不发达。 浮水植物的根茎叶中有开放型的通气组织系统,叶浮于水,为异面叶,气孔分布于上表皮,上表皮有蜡质或者角质膜,叶肉中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维管束和机械组织不发达,但较沉水植物完善。水湿生植物如水稻与之相似,如根尖没有根冠,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旱生植物体型矮小,茎叶表面积与体积比小,根系发达,输导水分能力强,茎常肉质化、多浆质,多绿色,叶主要朝着降低蒸腾和储藏水分两个方向发展。叶常不发育,小而厚,常密被绒毛。或退化为鳞片状、膜状,或肉质化肥厚的草本植物。 阳地植物一般叶片较厚、较小、角质膜厚,栅栏组织与机械组织发达,叶肉细胞间隙小。有点类似于旱生植物。阴生植物完全与之相反,另外其海绵组织发达,表皮细胞常常也含有叶绿体。 同一生境条件下,越靠近顶部越倾向于旱生植物叶的结构,反之相反。 另一方面,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叶片数量多形状扁平,增加了叶的表面积。叶镶嵌,使叶片充分接受阳光。叶绿体的膜结构增大了光合作用。叶脉分布于叶肉内,既支撑着叶片,又为叶肉组织提供水分和无机盐,输出光合产物,使得光合作用顺利进行。气孔和海绵组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总而言之,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甚至许多器官发生了变态,其结构和功能都无法离开起生境来说。 参考:
一、个人介绍:
本人上岸于东北农业大学主要分享我备考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以及技巧,我会从备考时间、各个科目、心态调整、放松休息等几个个方面综合起来展开。
二、择校与专业
1、首先,东北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这里的老师认真负责,学校关爱同学。其次植物学这个专业在学习上难度不是特别的大,难以理解的内容不多,靠自学上岸的几率很大。
2、最近几年报考东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的人数不断在增加。从100人左右,慢慢上涨了几百人。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本上在250分到260分之间。本专业录取的人数也逐年上涨,2019年录取30人,2020年录取73人,2021年录取84人。进入复试的名单中报录比一般在1:1-2:1之间。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强大,老师认真负责。近年来本专业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动,考试内容比较固定。具体的考试内容可以参照东北农业大学官网的考试大纲。
三、初试经验
2月底–6月底,我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定,因为还要上课,以及实验等事情,所以每天不固定学习多长时间。但是每天都会背单词,早上7点起床,有课就上课,没课就背单词,看专业课。晚上基本没课,所以每天晚上7点–10点会自习,主要就是看专业课以及复习当天背过的单词。
1、英语
(1)单词很重要!
我背的是红宝书,我从准备考研开始每天背一个单元,课少的时候可以背两个单元。个人觉得红宝书背个三遍以上就没啥问题了。从你开始背单词的那天开始到考前一天都要背单词,一天不落地背。红宝书背完三遍以上以后,我就嫌书重,开始用手机背了,百词斩和扇贝均可以,挑一个你喜欢的一直背就可以。我选择的是百词斩。
(2)语法与长难句!
我在四月份的时候就开始看语法了有刘晓燕的视频,我当时边记笔记边看课,看了三遍。何凯文不推荐,我推荐刘晓燕的语法课。
如果你有书,你可以看着书,没有书你就看课并且做好笔记,多读读笔记就行(其他人有把笔记完整背下来的,我没背。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如果基础不行那就背背吧,基础好就多读读不用背)用书:田静老师的书很适合基础差的人,这本书从最基本的语法讲起,到最后将整个考研语法知识讲完,绝对是考研英语语法讲的最细致的一本书。我在考研之前,英语语法一塌糊涂,一句话中的主谓宾都找的稀里糊涂的,但后来结合视频课看完之后,考研英语所有的句子我都可以清晰的划出他的成分。这本书建议在单词过完第一遍之后或者单词过到一半的时候开始,也就是四月份。
(3)方法:先跟着看视频课,做笔记,仔细过一遍书,用书上的方法尝试着句子结构。然后最重要的是在做真题的时候把看不懂句子单独抄下来分析结构,对答案,查书上的语法知识,等做完五六套真题的时候语法就基本没问题了。
(4)真题!
真题是最最最最有价值的资源,我没有买黄皮书,我买的是很正常的真题,(只有真题没有讲解)也没有精讲(个人觉得看精讲实在是太麻烦,我没有耐心)。讲解可以去找历年真题讲解,真题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最开始要慢慢的做,一篇一篇的做把不会的单词一定一定背下来!(注意是背下来而不是简单的在笔记本上抄下来)最开始的阅读理解,我觉得精读最重要,你要把每一句话都弄清楚,一点也不能含糊!这样的话越往后面你会越轻松。
(5)真题用书:《考研真相》,答案解析非常详细,尤其是阅读理解,每个题的答案都有推理方法,并且所有句子都做了语法解析,可以结合语法书一起使用。
方法:阅读理解:前期做的慢一点,我刚开始时候做大概一篇阅读理解要两三天,一定要把不会的单词、语法等记下来,弄清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答案,也要知道其他答案错在哪儿。阅读理解在考研英语中占了四十分,得阅读者得天下,所以一定要把每一篇阅读理解吃透,不求快,求稳。然后逐渐加快速度,做到2008年真题基本上就一天一到两篇。做到2015年左右开始做第二遍真题,看看自己之前犯过的错误还会不会再犯。如果做的比较快,发现之前的真题答案还有印象,可以一天做一篇新的,做一篇旧的。在考研之前就是反复做真题,到考前一两周可能抽不出时间,就花一点点时间看真题。我是考前一个多月开始做的,方法和阅读理解一样,先做题对答案,然后看视频课,再进行重复练习。视频课可以看刘琦的,她讲新题型用的方法很好,听完之后正确率和速度都会有所提升。
(6)作文
作文在十一月下旬就要开始准备模板,可以买一本王洪涛的作文书,摘抄一些里面比较好的句子,然后看看潘赟的,按照书中所讲准备模板。等到模板搞好之后练习历年真题中的作文,每写一篇作文到有道词典作文评分里打分,看看自己是否有语法错误。最后,考研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
2、政治
(1)我是7月中旬开始政治,这门课比较简单,我跟的老师是徐涛!他真的超级可爱超级负责!买他的书就够用了,跟着他的课,每天看一点,大概1个小时或者1.5个小时,看完一遍课以后,就开始大量刷题,要用肖秀荣,肖八刷,使劲使劲刷,刷很多遍,最开始一遍你会觉得我看过课了但是我又忘了,不用再看,通过刷题让自己记住知识点。政治不用记笔记,但是要有错题本,把错的地方标注出来重点看!肖八的大题不用管。
(2)一直刷题到十一月中旬,再刷肖四,肖四要更熟悉,大题可以看看马原,其他的就使劲背,背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默写出来效果最好。政治后期可以用一些小程序刷题,也比较有用。
(3)就是集齐了很多大牛老师的选择题,不用你买纸质版就可以直接刷了。最后可以临近考试前,买个答题纸,质量很不错,然后看看自己能不能默写下来。
(4)总之,政治就是前期大量刷题,刷题,后期就是刷题+背主观题。其中肖四里,前两套卷重点背,后两套如果你真的背不下来就看看看吧。考场上,字迹很重要。
3.专业课
(一)细胞生物学
用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版、《细胞生物学复习纲要和题解》章静波版、《细胞生物学学习指南》王喜忠版。
(1)优缺点:大部分高校细胞考研指定用书是翟中和版的,内容很全,而且很系统,非常有条理。如果前期看书不懂,可以上b站搜“细胞生物学”,有四川大学的精品课程,不过讲的非常浅。也有讲的比较深的录制版,如果压根理解不来可以去看看,便于理解,不过不要把那个当做正事每天去看,毕竟全部看了也记不住,还是背书最有效率。
(2)章静波版资料是清华大学出版,目前似乎已经绝版,卖的都是影印版。这本资料好处在于每一章前都有详尽的知识点总结和名词解释,而且每一章后面的题目也都是许多高校考研特别爱出的那种,总的来说特别适合考研党。
(3)缺点在于毕竟是影印版,里面有些许错误,然后有些语句表达不是很规范,而且因为成书比较早,现在能卖到的最新的才是第二版,2008年出的,所以内容不够新颖,没有实验题和创新题。现在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多,很多热门考研院校已经增加了创新题以及实验题的分值。王喜忠版资料正好弥补了这些缺点,可以感觉到整本书语言是经过雕琢的,非常规范,然后每一章的习题都有的创新题和实验题,正好是一些热门考研院校爱出的那种。所以这两本资料一定要结合着用。
(4)方法:六月份开始看细胞,八月份看完第一遍,书上的内容大部分不记得。八月中旬到十月上旬背完第二遍,心里非常慌,因为一些简单的名词解释、主要内容都记不清楚,只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是印象很模糊。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下旬背完第二遍,背的速度明显快了,这次过完之后主要的内容知道是什么东西,名词解释也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但是语言明显不规范。十一月下旬到考研前几天刚好完成第三遍,这一遍完全按照之前总结的真题答案来背,了解每一章真题会出哪些内容,再结合两本资料,过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一天一章。第三遍过完,感觉所有内容都了熟于心,是把书读薄了的感觉。
(二)分子生物学
参考书目:参考书用的是朱玉贤的第五版《分子生物学》(一定要用正版,有颜色,便于理解)。资料是《分子生物学精解》,戴余军版。
(1)优缺点:朱玉贤版分子的优点在于内容特别全面,几乎涵盖了分子生物学所有的内容,除了与其它生物分子书共有的内容外还有两章的分子实验技术。正因为如此,国内高校所用的分子教材和考研参考书目大多是朱玉贤版的。缺点是知识点太杂太乱,而且有些内容前后不一致,背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整理知识点。
(2)方法:还是背,结合戴余军版资料以及往年的真题,实在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上b站搜索配套视频课,只不过年代久远,画质堪忧,有些内容也不与书上完全匹配。我是从九月份开始第一轮复习,基本也是到了十月中旬结束第一轮,背完第一遍之后对全书的内容还是很模糊。
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背完第二遍,大概有个印象,但主要的知识点叙述不出来。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上旬,结合真题背完第三遍,主要知识点能叙述出来,然而叙述语言并不标准。第四遍从十二月上旬到考研前两天,只挑不熟的知识点背,把所有的名词解释系统整理了一遍,两种说法的只背一种说法,这一遍过完之后所有的知识点都了熟于胸。
(三)专业课经验
(1)如果不考数学,两门专业课分值达到三百分,绝对是最重要的。考研政治基本上人均六十多分,英语分数差距也不会很大,但专业课分数确实可以拉开很大的差距,一定要达到高分才可以。考研专业课其实出题并不难,不会像高考变着花样考,感觉难主要是因为书太厚,知识点太多,需要反复进行背诵记忆。
(2)我专业课从九月份开始基本上每天要求自己背八个小时,虽然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没八个小时,但六个小时是有的,即便如此,到了考研前一个月的时候看真题还是一脸懵逼,焦急的不行,深深的怀疑自己。而且每新一轮复习开始的时候感觉前面的内容都忘了,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无用功,怀疑自己是不是没脑子。但其实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过一遍都是质的提升,一定不要急。
(3)然后要注意的是专业课的分值比例,名词解释分值比较少,简答题分值高,所以建议做题的时候名词解释一两句话带过,然后直接做简答题,等到简答题做完了,如果有时间再回到前面进行补充。我今年专业课其实没有达到预期值,主要原因就是在考第一门专业课的时候把名词解释写了一大堆,把自己知道的都写上去了,结果到了后面时间不够用,简答题字迹潦草,回答简略还没做完,丢了很多必得分。最后就是我的专业课复习时间有点靠后,虽然刚好在考研前复习完三遍,但其实压缩了很多英语和政治时间,考试前一两个星期时间很紧张。
四、复试准备经验
1. 东北农业大学植物学考研复试情况:东北农业大学植物学复试分数线是315分,其中政治英语单科成绩要求大于45分,专业课单科成绩要求大于85分。进入复试的人数是29人,总招生人数是42人,其中包含了16个推免生,最终过复试的总人数是26人。
2.复试的准备工作:东北农业大学植物学复试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笔试和面试。笔试部分考植物学(马炜梁版)和植物生理学(武维华版),其中植物学占分比较高,超过60%。可以找一些历年的植物学复试真题,直接按照真题选择性的背诵重点。面试部分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英语测试、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英语测试以前是进行英语自我介绍,然后由老师用英语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考生用英语回答,但近几年可能是考虑到这种方式不能完全的测试考生的英语水平,改为了翻译英文文献,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生物类文献,只要在准备初试时背过英文的名词解释,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专业知识一般会问一些生物学的基础性问题或者实验方法,也会问在本科期间所做过的实验或者是否发表过论文以及本科毕业论文等。然后综合能力的话涉及到最新的时事政治,为什么要读研,读研期间的规划等。
五、个人对考研的一些感悟
就我个人来看,考研能够成功有一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备考过程才会让人又心悸又怀念。
1.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种敢于亮剑的精神。花苞未放之前,没人知道树上开的是白玉兰还是石楠花。考研之前,没人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岸。结果迷茫未知,依然敢于做出选择,这就是勇气。
2.自责:对自己够狠,能抛却之前所有的顽劣,不羡慕别人的潇洒,静下心看书。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永远自责,每天要求自己比前一天起的更早一些,读书更投入一些,这样即便进步不大,也绝不会后退。3.朋友:这世间一定有温暖与友情,就好像地下一定有泉水和黄金。朋友绝对是考研过程中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因素,因为所有的苦闷都可以找朋友倾诉,所有的高兴事都可以跟朋友分享。所以很多时候能坚持下来,并非我自己心性坚毅,全靠朋友忽悠加鼓励,每次觉得希望渺茫,总有朋友拍拍你肩膀,说声:好好干吧!现在想起来仍令人不胜感怀。
4.运气: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不得不说运气这个东西确实存在,但它也确实看不见摸不着。人能掌控的,只有理想和信念,如果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筋疲力尽,请翻开手中默默攥紧的牌,闭上眼看一看未来还在不在,不要在幸运降临之际,与其失之交臂。所以你应该知道,我要讲的最后一种品质,并不是幸运,而是坚持与理想!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植物是由种子萌发而来,胚芽发育成地面上的茎叶,胚根发育成地面下的根,植物需要进一步生长和发育就离不开这些营养器官,这一节我就来用较长的篇幅系统地阐述一下植物的根。 根(root) 是植物茎向下的自然延伸部分,不分节与节间,不生叶,一般生长在相对稳定的土壤环境之中,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标志着植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发展。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时,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分化,最终突破种皮。而陆生植物胚根一般稍后于胚芽突破种皮进一步生长,形成植物的 主根(taproot) 。当主根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从内部侧向生出许多侧根,可以不断生出再次一级的侧根。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明显而发达的主根,而单子叶植物在胚根发育生长一段时间后,胚轴和胚芽鞘节上就会很快生出数条与主根同样粗细的新根,这样的根我们也经常会称为“种子根”。 任一植株地下部分的根总称为 根系root system 。可将其分为 直根系tap root system (由明显发达的主根以及各级侧根组成,主根发达,入土深,各级侧根次第减小,一般呈陀螺状分布,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属于此种类型,属于深根系)、 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 (主要由不定根和侧根组成,须根系主根不发达,粗细长短差不多,入土浅,为丛生状态,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属于这种类型,属于浅根系)。有的时候农业上经常会将这两种根系类型的植物搭配种植充分利用其在不同土壤深度上的吸收肥水的能力。 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不断受到环境的刺激和诱导,会表现出向性生长,如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向气性(向通气性良好的土壤生长,来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因此根的发育会受到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土壤通透性、土壤致密度的影响。对植物起到了吸收和疏导、固着与支持、合成、储藏(如根的肉质化)、繁殖(如枣树的不定芽)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介绍根的解剖结构,首先我们来介绍 根尖root tip 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是植物进行吸收、分泌、合成等作用的主要部位。根的伸长、根系的形成以及根内组织的分化也都是在根尖进行的。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分为 根冠root cap :由薄壁细胞组成,作用是保护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外围细胞大而排列致密,内部细胞小而排列疏松,可润滑根冠表面,促进根表离子交换、减少根在土壤颗粒中穿行的摩擦阻力,这一部位与根的向地性有关(特别与这一部位高含量的无机钙和淀粉体有关),从根冠脱落的边缘细胞还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细菌、真菌等的生长。 分生区mristematic zone :由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发展出的原表皮之后分化为根的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分化为根的皮层,原形成层分化为根的维管柱)组成,形状似圆锥,主要功能是分裂产生新细胞,以促进根系生长,所以也称为生长点。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外观为褐黄色。分生区产生的细胞生长分化一部分成为根冠,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的一部分,同时也有一部分细胞保持分生能力。这一区域也是细胞分裂素的分泌区域。 伸长区elongation zone :这一区域的细胞沿着根的纵轴方向伸长,体积增大,液泡化程度加强,细胞质呈一薄层,位于细胞的边缘位置。而且这一区域也是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 成熟区maturation zone :这一区域的细胞已经停止生长,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其表面一般密被根毛,根毛是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顶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这里的表皮细胞液泡增大,细胞质集中于突出部位。根毛增加了根部的吸收表面积,改善根与土粒的接触。 根的 初生生长primary growth ,是指根尖顶端分生组织分裂后产生各层次成熟结构的过程。形成的结构称之为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我们先来看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 横切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区自外向内为 : 表皮epidermis :由原表皮发育而来,细胞近似于长方形,是重要的吸收组织,细胞特点是细胞壁薄,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水和溶质可以自由通过,许多表皮细胞的外部会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扩大吸收面积。有些细胞的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其中长细胞为一般的表皮细胞,而短细胞含有较浓的细胞质和较大的细胞核,为生毛细胞。在热带的某些附生的兰科植物气生根没有根毛而是经过几次平周分裂形成套状的多层细胞构成的复表皮,是一种保护组织,细胞壁局部栓质化,排列紧密,细胞腔内充满空气,主要可以减少气生根水分的丧失 皮层cortex :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多层薄壁组织,是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维管束的横向传导途径,又是储藏营养物质和通气的部位,也进行合成与分泌,一般还可以再分为 外表皮exodermis (根的皮层最外一层或数层形状较小、排列紧密整齐的细胞,在表皮死亡时会增厚栓质化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 皮层薄壁细胞 (位于外皮层与内皮层之间,细胞层数多,体积大,由明显的胞间隙,常储存大量的后含物)、 内皮层endodermis (细胞排列整齐,各细胞的上下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凯氏带Casparian strip,而在横切面上,凯氏带在相邻细胞的径向壁上为点状。构成凯氏带的主要物质是木质素和栓质素,连续的穿过胞间层和初生壁,这种特殊结构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阻止了水分和矿物质通过质外体途经进入维管柱,从而方便进行选择性吸收,其次还可以防止维管柱里的溶质倒流至皮层,减少溶质的丧失)三个部分 维管束cylinder of vascular tissues(中柱stele) :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是根中进行上下物质运输的主要部位,包括 维管鞘(中柱鞘)pericycle (位于维管束最外层的一层薄壁细胞,细胞排列整齐,分化程度低,有潜在的分裂能力,侧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部分微管形成层均发生于此)、 维管组织vascular tissue (位于维管柱的中央部分,由 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 {由导管和木薄壁组织组成,呈辐射状分布,辐射角处直接与维管鞘相连,这样缩短了径向运输距离。原形成层发育分化出初生木质部的顺序是从外向内呈向心式进行并逐渐成熟,这种发育方式称之为外始式exarch。紧邻维管鞘、位于辐射角的外方部分的初生木质部称为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是原形成层最初产生和分化成熟的初生木质部,主要是由管腔较小、具有弹性的环纹和螺纹导管组成,其疏导、支持能力较弱;内方为较晚分化成熟的后生木质部,主要由管腔较大的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组成,其疏导、支持能力较强。在成熟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的辐射棱角称为束。不同植物其束数不同,双子叶植物束数较少,一般为2-6束,分别称为二原型、三原型.......(如下图就是五原型),单子叶植物的束数较多} 、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 {位于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之间,束数与初生木质部相同,但是体积较小,主要由筛管和伴胞组成,其发育方式也是外始式,原生韧皮部向外,后生韧皮部向内} 、薄壁细胞 {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是原形成层保留的细胞,将来成为次生分生组织的一部分,而在单子叶植物中是成熟的薄壁细胞},大部分植物的后生木质部一直分化到根中央,少数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柱部分由于后生木质部没有继续向中心分化,而形成由薄壁组织组成的 髓pith 。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初生生长的基础上产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vascular cambium和木栓形成层phellogen。次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成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组织是次生成熟组织,由次生成熟组织复合而成的结构称为 次生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这一过程是根的增粗过程,一般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没有次生增粗生长。 我们先来说说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活动。根的维管形成层与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和维管鞘一定部位的、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所组成,开始时它们主要 平周(切向)分裂 ,形成几片弧状的形成层,其片段数量与根中初生木质部的束数相同。在根的横切面上来看,这部分细胞为切向扁平型,然后这些弧形片段两端的细胞开始分裂,使得形成层的细胞开始分裂,使形成层片段沿着初生木质部辐射角扩展至维管鞘处,这是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的维管鞘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与弧形片段连为一圈,形成波浪形的筒状形成层环,完全包围了中央的初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被隔在了形成层环的外部,其凸起数与根的原型数相同;此后,由于形成层环各处分裂速度不等,波浪状形成层环的凹段细胞形成较早,分裂速度快,而且向内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多于向外形成的次生韧皮部的细胞,使得波浪状环的凹部逐渐向外退役,使得整个形成层呈现圆环状,且个区段分裂速度相等。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合称为维管组织。形成层的细胞也会 垂周(径向)分裂 以适应根的增粗,而且有余初生韧皮部的柔弱,常被挤压于次生韧皮部之外,甚至会被挤碎,这时其输导功能由次生韧皮部代替。在被子植物中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组织都比较发达,有时薄壁细胞会呈现放射状排列,出现维管射线,两个部位的分别称为 韧皮射线phloem ray 和 木射线xylem ray ,主要起横向传到和储藏作用。 维管形成层不断增粗的同时,微管鞘细胞在次生维管组织的挤压和外周的皮层及表皮的张力压迫下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垂周和平周分裂产生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其外侧的细胞分裂分化成熟后高度木质化,形成由多层木栓细胞构成的 木栓层cork ,内侧有一至少数几层薄壁细胞组成的 栓内层pelloderm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周皮,其成熟时为死细胞,形状扁平,排列紧密而整齐,细胞壁栓质化,不通气、不透水,腔内充满气体,防止根部水分散失和抵御病虫害侵袭,同时使得外方的皮层和表皮部分营养断绝而死亡。 所以根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构成了根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初生韧皮部(常被挤毁)、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辐射状的初生木质部,有些草本植物中最内部还有髓(可以借鉴下方清晰大图:) 这里用了很长的篇幅讲述了双子叶植物的初生和次生生长过程,下面我们简介一下单子叶植物根的解剖结构。对于禾本科的植物也是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个基本部分,但是不会形成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而且皮层中的外表皮往往会形成栓质化的厚壁组织,具有支持作用,在根毛和表皮枯萎后代替执行保护功能。皮层薄壁细胞有些会有气腔,被解体的薄壁组织的细胞壁所间隔。根、茎、叶的气腔相互贯通,形成良好的通气组织。最内层的内皮层初级具有凯氏带,此后大部分细胞除外切向壁外,两侧径向壁、上下横壁及内切向壁均次生加厚,少部分未增厚的为通道细胞,正对初生木质部的辐射角位置,一般认为它们是根的初生结构部分内外物质运输的途经。维管柱中的维管鞘会木质化(厚壁化),产生侧根的能力减弱。初生木质部一般为多原型。维管束中央有发达的髓,由完全成熟的薄壁细胞组成,可以储藏营养物质。而且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分化成熟,不再有分裂能力。大部分非禾本科植物的根的初生木质部与禾本科一样,但是少部分初生木质部束数较少,如韭菜等植物为四至五原型。 植物的根在伸长过程中除了形成根毛以扩大吸收面积外,还会产生大量侧根,它们是有 侧根原基primordium 发育而来。侧根原基由母根根毛区后方的维管鞘一定部位的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经几次平周和垂周分裂而形成,其发生方式为 内起源endogeous origin ,其在中柱鞘中的发生部位是固定的,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的位置和束数有关。侧根原基继续分裂、生长,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逐渐深入皮层,分泌水解酶,进而穿透皮层和表皮。 我们跳出单纯植物学的视角,植物的根系分布于土壤中,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微生物会与植物的根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如: 根瘤root nodule (土壤中的根瘤菌、放线菌和线虫都可以入侵根部形成根瘤。对于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始于幼苗期,其分泌物吸引附近的根瘤菌,聚集在根毛周围形成感染丝后刺激使得根毛卷曲膨胀,使得部分细胞壁溶解,根瘤菌由此入侵根毛,根内细胞相应分泌出纤维素等来包被感染丝,形成侵入线。根瘤菌利用皮层中的养分反之自己,另一方面刺激皮层细胞迅速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形成瘤状凸起物。之后根瘤菌逐渐转变为具有固氮能力的拟菌体bacterioid,进行固氮作用,同时该区域分化出与植物根部输导组织相连的输导组织、外围薄壁组织鞘和内皮层) 菌根mycorrhiza (这是植物的根与真菌的形成的互利共生关系产物。根据菌丝在根中生长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形成白色丝状物覆盖层的外生菌根、盘旋侵入到幼根皮层内的活细胞中的内生菌根、兼具两者的混合型的内外生菌根,真菌可以获得养分,而且真菌的分泌物促进无机养分的释放,还可以给植物提供水、无机盐、激素、维生素等)这一节内容有点多,我找了一张图,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一节内容。 参考:
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茎端和叶腋内的芽活动生长,形成分枝,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这一讲我们就先来介绍 茎shoot 。与根相同,茎也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茎是由主茎和枝共同组成。对于植物来说具有支持作用、疏导作用以及储藏(如鳞茎、块茎、球茎、根状茎)、繁殖和光合作用。 茎的形态特征各异,多数为实心,少数因为髓腔而成为了空心。一般植物的茎都具有节与节间,节上长叶,茎的顶端或叶腋中有芽。枝条长短不一,一般长枝是营养枝(裸子植物除外),短枝是花枝或果枝。在木本植物的纸条上,其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为 叶痕leaf scar ,叶痕上的点状突起是枝条与叶柄之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 维管束迹或者叶迹folial trace 。有的枝条上还有 芽鳞斑bud scale scar ,这是密集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环状痕迹。枝条外表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小型白色或者褐色的斑点称为 皮孔lenticel ,这是枝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有些植物的枝条上还有表皮毛和腺毛等多种类型的毛状附属物,具有分泌作用或具有保护作用。 按照芽在枝上发生位置是否确定,芽分为 定芽normal bud 和 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 (一般发生于植株的老茎、根、叶及创伤部位)。位于枝的顶端的称之为 顶芽terminal bud (包括胚芽),发生于叶腋部位的为 腋芽axillary bud 。它们都属于定芽。多数植物一个叶腋只有一个腋芽即单芽single bud,如果有多个芽的话,除了一个为正芽外,其余为副芽accessory bud。有的植物还有叶柄下芽infrapetiolar bud。按结构和性质还可以将之分为叶芽(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花芽(有花和花序的原基)和混合芽(外部常包有芽鳞片),一般花芽比叶芽肥大。按照芽鳞的有无分为 鳞芽scaly bud (一般是生活在冬寒地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体的部位,有叶的变态芽鳞片包被)和 裸芽naked bud 。按照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可以分为活动芽active bud和休眠芽dormant bud。还存在珠芽bulbil,是一种未发育的球茎,呈球形,通常生于叶腋,属于营养繁殖的器官。 关于植物的分枝源于芽的活动,关于侧芽的形成由两种说法:侧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及主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由形成叶原基时保留在叶腋出的分生细胞所组成,一是侧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在叶腋内处由已分化的细胞恢复能力而成。由于顶芽的生长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分枝方式: 单轴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 ,也称总状分枝,从幼苗开始,主筋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直立的主轴,侧枝不发达。这种植株呈塔形。 合轴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 ,顶芽发展到一定时间后死亡或者分化为花芽或者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腋芽发展为新枝,代替主茎生长一定时间后,其顶芽又同样被下放的侧芽代替生长的分枝方式。主轴除了很短的主茎之外,其余全为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因此茎干弯曲、节间很短、而花芽较多。 假二叉分枝false dichotomous branching ,是指具有对叶生序的植物,其主茎和分支的顶芽形成一段枝条后停止发育,顶端下方对生的两个侧芽发育为新枝,且新枝的顶芽和侧芽的生长规律由母枝一样。这样的分枝在外表上近似二叉分枝,但是不是顶端分生组织本生分裂成二的真正的二叉分枝不同,所以带了个“假”字。 分蘖 (读孽) tiller ,植株的分枝组要集中于主茎的基部的一种分枝方式。其特点是主茎基部的节较密集,节上生出几个不定根,分枝的长短与粗细相近,呈丛生状态,多见于禾本科植物,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疏蘖型、密蘖型、根茎型。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茎的解剖结构。茎的分生组织叫做 茎尖stem tip ,是由顶芽活动形成的。顶芽活动时,分生区的原分生组织向下产生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经初生生长形成初生结构,从而形成茎尖。茎尖可以人为分为以下结构: 分生区 ,也叫 生长锥apical meristem 。茎端分生组织下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有的还有芽鳞原基。这里有两种学说描述茎尖生长锥的结构和分化动态:1)原套—原体学说,将茎分为 原套tunica 和 原体corpus 。原套是排列整齐的细胞,位于表面进行垂周分裂。而原体是原套内侧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可沿着各个方向分裂,增大体积。2)细胞组织分区学说。在原套原体的中央部位各有一个原始细胞群,前者称为顶端原始细胞群,后者称为中央母细胞群。这些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核和液泡,细胞分裂较为频繁。它们分裂形成了围绕在它们周围的 周围分生组织peripheral meristem zone ,和下方的 胁状分生组织rib meristem zone (又称髓分生组织,这里的细胞较周围的分生组织更加液泡化,进行有规律的分裂),有些植物在胁状分生组织和周围分生组织之间还有形成层过渡区,在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期内可以有体积的变化。分生区下方形成初步分化的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套的表面细胞分化的原表皮层,周围分生组织和胁状分生组织分化出的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伸长区 ,其细胞学特征与根相似,但是该区通常包含几个节和节间。 成熟区 ,细胞分裂与伸长都停止,各种成熟组织的分化基本完成,具备了幼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茎节间的初生结构可以分为 表皮 (由原表皮分化而来,包括表皮细胞、气孔器和各种表皮毛。表皮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有的含有花色素苷,细胞外壁后、有角质层,有的还有蜡被可以控制和保护蒸腾,有利于幼茎内部的绿色组织进行光合作用,表皮毛可以加强保护)、 皮层 (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外皮层由一至几层厚角组织细胞组成,协助表皮支持和保护幼茎,其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中皮层由体积较大、排列疏松的薄壁组织细胞组成,通常含有叶绿体,内皮层的细胞通常为幼茎皮层的最内一层细胞,少数可以产生凯氏带,有的还有淀粉鞘)和 维管柱 (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无限外韧维管束包括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内始式)、束中形成层,髓位于幼茎中央,细胞体积较大,常含有淀粉粒具有储藏作用,有时也会有含单宁和含晶体的异细胞,有些双子叶植物茎的髓细胞已经停止生长,但周围的细胞还在伸长,从而形成中空髓鞘。 髓射线pith ray ,是连接皮层与髓的薄壁组织,有横向运输和储藏作用,与束中形成层相接的那部分成为束间形成层interfascicular cambium,木本植物的髓射线较窄,而草本植物的髓射线较宽)三部分。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会出现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进行次生增粗生长。束中形成层分裂分化,这是与之相接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木质化程度高的植物维管形成层主要是束中形成层,而木质化程度低的草本植物其维管形成层主要是束间形成层。维管形成层细胞有两种,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前者是形成层的主要成员,构成了茎的纵向(轴向)系统,后者与茎轴垂直排列,分布于纺锤状细胞之间,成为茎的横向(径向)系统。 维管形成层开始时活动主要是纺锤状原始细胞不断切向分裂,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共同构成次生维管组织,成为纵向输导组织。同时也会形成韧皮射线和木射线,统称为维管射线,成为横向输导组织。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提木材,木材是指维管形成层历年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的总称(初生木质部很小可忽略)。年轮annual ring就是指在季节性明显的区域(热带为旱季和雨季),木本植物的维管形成层在一年中只活动一次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一年只有一个生长轮。因此年轮就可以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依据。在春天生长期气候温和,木材生长较快,这部分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early wood。生长的晚期在夏末秋初,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小而壁厚,因此木材质地坚硬而颜色深称为晚材late wood。靠近形成层部分的木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木质疏松,颜色浅,其导管和管胞和木薄壁组织有输导和储藏作用,这就是边材sap wood。靠近茎中央的形成层较久的次生木质部,这部分颜色较深,木质致密,其导管和管胞由于侵填体的形成,由于单宁、树脂、色素的积累而失去了输导作用,成为心材heart wood。 木栓形成层 来源不一,如表皮、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后厚角组织、深的薄壁组织。大多数植物中为每年发生,不断形成新的 周皮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当新的木栓层形成后由于木栓层细胞不透水、不透气,外面的周皮就会死亡。木栓形成层主要进行切向分裂。 皮孔lenticel是 指枝条表面上产生的近圆形的或者枝状的小突起,是茎与外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也是病虫入侵的通道,一般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木栓形成层会形成圆球形的薄壁细胞,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发达,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越来越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便有了皮孔。有的植物冬眠前会在补充细胞群的外部形成排列紧密而栓质化的封闭层,生长季节补充组织可以突破封闭层。 树皮 是指维管形成层外侧所有组织的总称,除了次生韧皮部以外,包括历年产生的周皮和一些已死的皮层、韧皮部等,是茎内同化产物的输导组织,又具有极强的保护作用,这是树怕剥皮的真正原因。 因此双子叶植物的次生结构从外向内为周皮(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皮层、初生韧皮纤维、次生韧皮部(含韧皮射线,输送有机物)、维管形成层(包括纺锤性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次生木质部(疏松水分、无机盐和机械支持作用)、初生木质部(为内始性)、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常含有淀粉粒等储藏物质,有的髓边缘有环状的环髓带)。 而对于双子叶植物的节间结构中还会有叶迹和枝迹的斜向伸出,节部的皮层和中柱之间没有截然划分的界限,各个维管束排列不构成一环,存在维管束的侧面连接。 而对于单子叶植物中的禾本科植物的茎与根一样,不能进行次生生长,没有次生结构。大多数茎节间中空,少数植物如玉米、甘蔗等的茎节间中空。没有中柱与皮层之分。一般分为 表皮 (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有规律排列组成,外覆角质层。长细胞构成表皮的主要成分,细胞壁厚,角化且硅化,短细胞有两种类型,即 栓细胞cork cell 和 硅细胞silica cell ,位于两个长细胞之间,细胞壁栓化,硅细胞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甘蔗等的茎表皮上还覆盖着发达的蜡被,气孔器与细胞间隔排列成纵行) 、基本组织 (表皮以内与维管束之间均为基本组织,主要是由薄壁细胞组成,水稻的维管束之间还有良好的通气组织。其中的厚壁细胞相连成环,形成坚强的机械组织,而且水稻的机械组织环之间还会通过同化组织隔开,所以外观可见绿色纵纹排列) 、维管束 (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散生,排列方式有两类:一类以水稻和小麦等为代表,各维管束大体上排列为内外两环,外环的小、被机械组织包围,内环的大、被基本组织包围,节间中部形成髓腔。另一类比如玉米、甘蔗、高粱等,茎内被基本组织充满,外环的小、相距近,内环的小、相聚远),而且单子叶植物在叶原基的下方有许多由顶端分生组织衍生而来的初生分生组织排列为垂周行列,即为初生增粗分生组织。禾本科每个节间基部都保持幼嫩的生长环,即居间分生组织。居间生长极为拔节,抽穗是几个节间共同居间生长。 而对于裸子植物如松柏类,其初生结构也是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等部分组成。皮层内常分布着树脂道。只不过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没有筛管和伴胞,自由筛胞和韧皮纤维。木质部中没有导管、纤维,只有管胞和木薄壁组织。松柏类裸子植物次生结构均匀,木材的横切面上有辐射排列的单层细胞的木射线。有的木质部、韧皮部、皮层具有树脂道,纵横排列构成一个系统。松柏类植物次生韧皮部同样没有筛管和伴胞,只有筛胞。木麻黄等草本裸子植物的表皮层细胞外壁厚,气孔器下陷,内皮外层细胞局部发育为厚壁机械组织,皮层薄壁细胞含叶绿体,外韧维管束,有束中形成层,一般具有次生生长。在百岁兰等高级的裸子植物中的木质部中出现了导管,韧皮部出现了筛管。 参考:
被子植物的花粉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代谢活跃,子房壁迅速生长,胚珠发育为种子,生长中的子房壁连同其中的种子,共同发育为果实。有些植物的花托、花萼甚至苞片也参与到种子的形成过程中。 种子通常是由植物通过有性生殖过程的最终产物。由 胚乳endosperm 、 胚embryo 、 种皮teata 组成。分别由初生胚乳核、受精卵和珠被发育而来。原来胚珠内的珠心和胚囊内的助细胞和反足细胞一般均被吸收而消失。而胚乳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核型胚乳 :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离瓣花植物中普遍存在,是被子植物中最普遍的胚乳发育形式。其发育分为四个时期: 合胞期 (三倍体细胞连续分裂但不伴随着胞质分裂,不会产生细胞壁,众多的细胞核游离分散于细胞质中,中央液泡形成后,众多游离核与细胞质都被挤向胚囊。一个细胞多个细胞核的现象极为合胞体,其细胞质会形成管状结构,称为腔槽,其平周分裂会引发胞质分裂和胚乳的细胞化)、 细胞化期 (微管微丝开始丰富起来,形成成膜体。胚乳细胞壁的形成通常从最外层开始,向心产生细胞壁而形成胚乳细胞,最后整个胚囊被胚乳细胞充满。胚乳细胞还会分化为淀粉胚乳、糊粉胚乳)、 分化期 (当胚乳细胞充满整个胚囊,或者其生长受到了珠被的限制,细胞分裂停止。禾本科植物在外层胚乳细胞分裂的同时,出于内部的胚乳细胞便在质体内开始积累蛋白质和淀粉,由母体运来的灌浆物质却是由外向内输送分配,胚乳层外部细胞由于集聚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等物质而转变为糊粉粒细胞)、 成熟期 (随着淀粉的大量积累和粒的充实度提高,胚乳细胞中的胞基质、质体以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开始程序性死亡。淀粉粒充分发育充满整个细胞) 细胞型胚乳 :初生胚乳核分裂伴随着细胞壁的形成。且以后每次分裂都是常规的有丝分裂,细胞核每分裂一次,细胞质也分裂一次,不出现游离核时期。在发育过程中有时还会产生吸器来从母体吸收养分。 沼目型胚乳 :特点界于核型细胞和细胞型细胞之间。初生胚乳核的首次分裂伴随着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将胚囊腔一分为二,大细胞位于珠孔端,小细胞位于合点端,前者进行多次游离核分裂,最后形成细胞,后者很少分裂或者不分裂,呈合胞体状态。 胚的发育从合子开始,合子通常形成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度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开始分裂。合子的第一次分裂通常为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小的 顶细胞apical cell 和一个大的 基细胞basal cell ,顶细胞和基细胞所含的细胞通常是不同的,它们的大小形状相差很大。细胞质的控制因子在不均等分裂后的两个细胞中也不同,会引起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被子植物的胚的发育可以分为: 原胚期 :基细胞发育为胚柄,顶细胞先横裂或纵裂,细胞变小,细胞质变浓,液泡化程度降低,形成具有几十个细胞的球形原胚,然后进入胚的各器官发育和分化,在多数单子叶植物中,球形原胚为绿色。 幼胚期 :是从球形原胚到胚的各组成器官分化形成的阶段。球形原胚与合点相对的一端的亚顶端一侧或者两侧分别发育产生子叶,子叶的内侧、原胚的顶端发育为胚芽,原胚的基部和与之相接处的一个珠柄细胞参与胚根的发育,原胚中部发育为胚轴。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在胚芽和胚根发育的同时,还会产生胚芽鞘和胚根鞘分别将这两个部位包围起来,形成保护罩。 胚成熟期 :在发育过程中,幼胚仍然可以通过 株柄suspensor 向胚乳细胞、珠心细胞吸取养分,来营养和发育自身。之后胚柄细胞逐渐萎缩死亡,胚的子叶可以直接从胚乳细胞中吸收、转化营养。此后胚的子叶逐渐弯曲生长成为了成熟胚特有的结构。子叶节、下胚轴乃至子叶基部分别产生维管束组织。胚的生理代谢逐渐走向成熟。 双子叶植物在胚柄的生长过程中顶细胞会相应进行纵向分裂,之后再进行与第一次分裂面相垂直的第二次纵向分裂,形成四分体胚体。之后形成八分体,逐渐形成球形胚体,之后两个子叶原基突起。之后两个子叶基部相连处的凹陷部位分化出胚芽,与胚芽相对的一端胚根逐渐发育。之后胚柄逐渐消失。成熟的胚包括 胚芽、胚轴、胚根 和 子叶 4个部分。其中子叶为暂时性的叶器官。 而单子叶植物胚经过两次分裂形成四细胞原胚,之后进行各个方向上的分裂,形成基部稍长的梨形原胚。之后梨形原胚上出现小的凹沟。凹沟以上区域将来会形成 盾片 (内子叶的主要部分)和胚芽鞘的大部分,凹沟的稍下的部位即原胚的中间位置,将来会形成胚芽鞘的其余部分以及胚芽、胚轴胚根、胚根鞘和一块不发达的胚叶,原胚的基部会形成盾片的下部和胚轴单子叶植物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宽大的子叶所以也称之为盾片),盾片有从胚乳吸收养料的作用。 无融合生殖apomixis ,是指某些被子植物不经过雌性、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种子的现象。分为两类: 单倍体无融合生殖 (若由卵细胞不经受精作用发育为胚,称为单倍体孤雌生殖。若由助细胞或者反足细胞直接发育为胚,称之为单倍体无配子生殖。其所产生的胚均为单倍体,后代常常不育)、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是由未经过减数分裂的孢原细胞、胚囊母细胞或珠心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 不定胚现象adventitious 是指某些植物的珠心或珠被细胞分裂、发育成的胚。不定胚与合子胚共同存在于胚囊中。通常情况下,珠心胚利用营养多,出苗快,长成的珠心苗也健壮,基本保持了母体的优良特性减少衰退。而 多胚现象polyembryony 是指在同一个胚珠中产生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受精卵裂生形成,或者是一个胚珠中有两个胚囊而出现了多胚,还有就是助细胞和反足细胞也发育成了胚。 种皮 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保护结构,单层珠被形成单层种皮,双层珠被生成内外两层种皮。有的植物外珠被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被吸收而消失,内珠被形成极不发达的种皮,如小麦、水稻等残存的种皮与果皮紧紧贴在一起,主要由果皮对胚起着保护作用。一般种子成熟后会有 种脐 (从种柄或者胎座上脱落留下的痕迹)、 种孔 (珠孔发育而来)、 种脊 (倒生珠被的外珠被和株柄愈合形成的纵脊),大多数植物的种皮外层常常分化为厚壁组织,内层为薄壁组织,中间各层往往分化为纤维、石细胞或者薄壁组织。之后随着细胞失水,整个种皮称为干燥的包被结构。少数植物的种子有肉质表皮,如石榴的内表皮层细胞辐射状延伸,形成多汁含糖的可食部分。还有一些植物的种皮上出现了毛、刺、腺体、翅等附属物,对种子的传播有适应意义。单种皮的细胞种子发育过程中,内珠被消失,外珠被分化形成许多明显的层次。最外面的表皮层细胞径向延长,侧壁与外壁增厚,发育为柱状石细胞,呈栅栏状垂直分布,故为 栅状层 。这种种皮坚硬的种子有很高的抗逆能力,种子的寿命得以延长,有利于种子的长距离传播。双层种皮为外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的外表皮细胞几乎充满了分层状的黏液物质,表皮遇水后可吸水膨胀,促使细胞外壁破裂。外表皮细胞下有薄壁组织分化,可能发育出厚壁或挤毁而被吸收。外种皮的内表皮细胞,在径向壁和内切向壁上都出现了显著的木质化增厚,是种皮中最坚固的细胞层。内珠被的薄壁组织常被挤毁,它们的内表皮变为了色素层。如棉的外珠被发育为外表皮、外色素层、内表皮,而内珠被也分为栅状层的外表皮和内色素层和乳白色层。少数种子还会形成假种皮,由株柄和胎座发育而来,包于种皮之外的结构,常含有大量储藏物质,如龙眼、荔枝等肉质可食部分。 果实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产物和结构。受精后,花萼枯萎或者宿存。花瓣和雄蕊凋谢,雌蕊的柱头、花柱枯萎,仅子房或子房外其他与之相连的部分一同生长发育,膨大为 果实fruit 。果实包被着种子不仅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有助于传播种子。根据果实发育来源与组成,可以将果实分为 真果true fruit (直接由子房发育而来,如桃子、柑橘)和 假果 (由子房、花托、花萼甚至整个花序共同发育而成如苹果、菠萝、瓜类)。 其中真果的结构简单,外层为果皮,内含种子,可以分为外果皮、内果皮、中果皮三层。 外果皮exocarp :由子房壁的外表皮(相当于叶片的下表皮发育而来),可由一至数层细胞构成。一般外表皮上分布有气孔、角质、蜡被,还有毛、钩、翅等附属物,具有保护果实和有助于果实的传播作用。 中果皮mesocarp 由子房壁的中层(相当于叶片的叶肉和叶脉)发育而来,由多层细胞构成,中果皮在结构上变化很大,有的中果皮上具有许多营养丰富的薄壁细胞,有的中果皮由发达的薄壁组织,有的中果皮的薄壁组织还含有厚壁组织,有的中果皮变干后收缩为膜质、革质,或成为疏松的纤维状,维管组织发达,如柑橘的“橘络”。 内表皮endocarp ,由子房壁的内表皮(相当于叶片的上表皮)发育而来。多由薄壁细胞组成,但是在杏、桃的果实中内皮层厚壁化、石细胞化,形成硬核,橘会形成大而多汁的汁囊。胎座placenta是心皮愈合而成的结构,是胚珠孕育的场所,是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养分供应基地。多数逐步干燥萎缩,也有的胎座参与形成果肉的一部分,有的进一步发育为厚实、肉质化的假种皮如荔枝和龙眼。 也有一些植物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而结实的现象称为单性结实。一般都没有种子,主要有两种情况:子房不经过传粉或者其他的刺激就可以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为营养性单性结实。另一种是子房必须经过一定的传粉刺激才能形成无籽果实,称为刺激性单性结实。 果实的类型可以分为: 单果simple fruit :由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可以分为肉质果(果皮部分肉质多汁,如苹果、黄瓜)、干果(果皮干燥,如果成熟时开裂为裂果如油菜的角果,不开裂为闭果,如禾本科的颖果) 聚合果aggregate fruit :由一朵具有多个独立雌蕊的花发育而成的果实,如草莓、八角 复果multiple fruit :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又称为聚花果,如菠萝、无花果等。 由于为了防止种子过于聚集而存在的生存竞争,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成熟的果实和种子具备了适应于各种传播方式的结构和特性,以扩大后代的分布范围。如借助风吹的果实一般轻而且小,常有毛状和翅状附属物。借助于水流扩散的果实有不透水的构造或者充满空气的腔隙结构,借此漂浮在水中。如苍耳还居于翅状或者钩状的附属物钩附在动物皮毛上随动物移动而传播。还有些植物成熟时靠着自身发育的特殊结构,使得果皮在失水干燥的过程中扭曲或者卷曲将种子弹出。 参考: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植物是由种子萌发而来,胚芽发育成地面上的茎叶,胚根发育成地面下的根,植物需要进一步生长和发育就离不开这些营养器官,这一节我就来用较长的篇幅系统地阐述一下植物的根。 根(root) 是植物茎向下的自然延伸部分,不分节与节间,不生叶,一般生长在相对稳定的土壤环境之中,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标志着植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发展。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时,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分化,最终突破种皮。而陆生植物胚根一般稍后于胚芽突破种皮进一步生长,形成植物的 主根(taproot) 。当主根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从内部侧向生出许多侧根,可以不断生出再次一级的侧根。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明显而发达的主根,而单子叶植物在胚根发育生长一段时间后,胚轴和胚芽鞘节上就会很快生出数条与主根同样粗细的新根,这样的根我们也经常会称为“种子根”。 任一植株地下部分的根总称为 根系root system 。可将其分为 直根系tap root system (由明显发达的主根以及各级侧根组成,主根发达,入土深,各级侧根次第减小,一般呈陀螺状分布,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属于此种类型,属于深根系)、 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 (主要由不定根和侧根组成,须根系主根不发达,粗细长短差不多,入土浅,为丛生状态,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属于这种类型,属于浅根系)。有的时候农业上经常会将这两种根系类型的植物搭配种植充分利用其在不同土壤深度上的吸收肥水的能力。 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不断受到环境的刺激和诱导,会表现出向性生长,如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向气性(向通气性良好的土壤生长,来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因此根的发育会受到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土壤通透性、土壤致密度的影响。对植物起到了吸收和疏导、固着与支持、合成、储藏(如根的肉质化)、繁殖(如枣树的不定芽)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介绍根的解剖结构,首先我们来介绍 根尖root tip 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是植物进行吸收、分泌、合成等作用的主要部位。根的伸长、根系的形成以及根内组织的分化也都是在根尖进行的。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分为 根冠root cap :由薄壁细胞组成,作用是保护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外围细胞大而排列致密,内部细胞小而排列疏松,可润滑根冠表面,促进根表离子交换、减少根在土壤颗粒中穿行的摩擦阻力,这一部位与根的向地性有关(特别与这一部位高含量的无机钙和淀粉体有关),从根冠脱落的边缘细胞还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细菌、真菌等的生长。 分生区mristematic zone :由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发展出的原表皮之后分化为根的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分化为根的皮层,原形成层分化为根的维管柱)组成,形状似圆锥,主要功能是分裂产生新细胞,以促进根系生长,所以也称为生长点。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外观为褐黄色。分生区产生的细胞生长分化一部分成为根冠,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的一部分,同时也有一部分细胞保持分生能力。这一区域也是细胞分裂素的分泌区域。 伸长区elongation zone :这一区域的细胞沿着根的纵轴方向伸长,体积增大,液泡化程度加强,细胞质呈一薄层,位于细胞的边缘位置。而且这一区域也是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 成熟区maturation zone :这一区域的细胞已经停止生长,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其表面一般密被根毛,根毛是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顶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这里的表皮细胞液泡增大,细胞质集中于突出部位。根毛增加了根部的吸收表面积,改善根与土粒的接触。 根的 初生生长primary growth ,是指根尖顶端分生组织分裂后产生各层次成熟结构的过程。形成的结构称之为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我们先来看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 横切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区自外向内为 : 表皮epidermis :由原表皮发育而来,细胞近似于长方形,是重要的吸收组织,细胞特点是细胞壁薄,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水和溶质可以自由通过,许多表皮细胞的外部会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扩大吸收面积。有些细胞的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其中长细胞为一般的表皮细胞,而短细胞含有较浓的细胞质和较大的细胞核,为生毛细胞。在热带的某些附生的兰科植物气生根没有根毛而是经过几次平周分裂形成套状的多层细胞构成的复表皮,是一种保护组织,细胞壁局部栓质化,排列紧密,细胞腔内充满空气,主要可以减少气生根水分的丧失 皮层cortex :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多层薄壁组织,是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维管束的横向传导途径,又是储藏营养物质和通气的部位,也进行合成与分泌,一般还可以再分为 外表皮exodermis (根的皮层最外一层或数层形状较小、排列紧密整齐的细胞,在表皮死亡时会增厚栓质化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 皮层薄壁细胞 (位于外皮层与内皮层之间,细胞层数多,体积大,由明显的胞间隙,常储存大量的后含物)、 内皮层endodermis (细胞排列整齐,各细胞的上下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凯氏带Casparian strip,而在横切面上,凯氏带在相邻细胞的径向壁上为点状。构成凯氏带的主要物质是木质素和栓质素,连续的穿过胞间层和初生壁,这种特殊结构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阻止了水分和矿物质通过质外体途经进入维管柱,从而方便进行选择性吸收,其次还可以防止维管柱里的溶质倒流至皮层,减少溶质的丧失)三个部分 维管束cylinder of vascular tissues(中柱stele) :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是根中进行上下物质运输的主要部位,包括 维管鞘(中柱鞘)pericycle (位于维管束最外层的一层薄壁细胞,细胞排列整齐,分化程度低,有潜在的分裂能力,侧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部分微管形成层均发生于此)、 维管组织vascular tissue (位于维管柱的中央部分,由 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 {由导管和木薄壁组织组成,呈辐射状分布,辐射角处直接与维管鞘相连,这样缩短了径向运输距离。原形成层发育分化出初生木质部的顺序是从外向内呈向心式进行并逐渐成熟,这种发育方式称之为外始式exarch。紧邻维管鞘、位于辐射角的外方部分的初生木质部称为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是原形成层最初产生和分化成熟的初生木质部,主要是由管腔较小、具有弹性的环纹和螺纹导管组成,其疏导、支持能力较弱;内方为较晚分化成熟的后生木质部,主要由管腔较大的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组成,其疏导、支持能力较强。在成熟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的辐射棱角称为束。不同植物其束数不同,双子叶植物束数较少,一般为2-6束,分别称为二原型、三原型.......(如下图就是五原型),单子叶植物的束数较多} 、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 {位于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之间,束数与初生木质部相同,但是体积较小,主要由筛管和伴胞组成,其发育方式也是外始式,原生韧皮部向外,后生韧皮部向内} 、薄壁细胞 {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是原形成层保留的细胞,将来成为次生分生组织的一部分,而在单子叶植物中是成熟的薄壁细胞},大部分植物的后生木质部一直分化到根中央,少数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柱部分由于后生木质部没有继续向中心分化,而形成由薄壁组织组成的 髓pith 。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初生生长的基础上产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vascular cambium和木栓形成层phellogen。次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成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组织是次生成熟组织,由次生成熟组织复合而成的结构称为 次生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这一过程是根的增粗过程,一般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没有次生增粗生长。 我们先来说说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活动。根的维管形成层与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和维管鞘一定部位的、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所组成,开始时它们主要 平周(切向)分裂 ,形成几片弧状的形成层,其片段数量与根中初生木质部的束数相同。在根的横切面上来看,这部分细胞为切向扁平型,然后这些弧形片段两端的细胞开始分裂,使得形成层的细胞开始分裂,使形成层片段沿着初生木质部辐射角扩展至维管鞘处,这是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的维管鞘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与弧形片段连为一圈,形成波浪形的筒状形成层环,完全包围了中央的初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被隔在了形成层环的外部,其凸起数与根的原型数相同;此后,由于形成层环各处分裂速度不等,波浪状形成层环的凹段细胞形成较早,分裂速度快,而且向内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多于向外形成的次生韧皮部的细胞,使得波浪状环的凹部逐渐向外退役,使得整个形成层呈现圆环状,且个区段分裂速度相等。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合称为维管组织。形成层的细胞也会 垂周(径向)分裂 以适应根的增粗,而且有余初生韧皮部的柔弱,常被挤压于次生韧皮部之外,甚至会被挤碎,这时其输导功能由次生韧皮部代替。在被子植物中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组织都比较发达,有时薄壁细胞会呈现放射状排列,出现维管射线,两个部位的分别称为 韧皮射线phloem ray 和 木射线xylem ray ,主要起横向传到和储藏作用。 维管形成层不断增粗的同时,微管鞘细胞在次生维管组织的挤压和外周的皮层及表皮的张力压迫下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垂周和平周分裂产生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其外侧的细胞分裂分化成熟后高度木质化,形成由多层木栓细胞构成的 木栓层cork ,内侧有一至少数几层薄壁细胞组成的 栓内层pelloderm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周皮,其成熟时为死细胞,形状扁平,排列紧密而整齐,细胞壁栓质化,不通气、不透水,腔内充满气体,防止根部水分散失和抵御病虫害侵袭,同时使得外方的皮层和表皮部分营养断绝而死亡。 所以根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构成了根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初生韧皮部(常被挤毁)、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辐射状的初生木质部,有些草本植物中最内部还有髓(可以借鉴下方清晰大图:) 这里用了很长的篇幅讲述了双子叶植物的初生和次生生长过程,下面我们简介一下单子叶植物根的解剖结构。对于禾本科的植物也是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个基本部分,但是不会形成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而且皮层中的外表皮往往会形成栓质化的厚壁组织,具有支持作用,在根毛和表皮枯萎后代替执行保护功能。皮层薄壁细胞有些会有气腔,被解体的薄壁组织的细胞壁所间隔。根、茎、叶的气腔相互贯通,形成良好的通气组织。最内层的内皮层初级具有凯氏带,此后大部分细胞除外切向壁外,两侧径向壁、上下横壁及内切向壁均次生加厚,少部分未增厚的为通道细胞,正对初生木质部的辐射角位置,一般认为它们是根的初生结构部分内外物质运输的途经。维管柱中的维管鞘会木质化(厚壁化),产生侧根的能力减弱。初生木质部一般为多原型。维管束中央有发达的髓,由完全成熟的薄壁细胞组成,可以储藏营养物质。而且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分化成熟,不再有分裂能力。大部分非禾本科植物的根的初生木质部与禾本科一样,但是少部分初生木质部束数较少,如韭菜等植物为四至五原型。 植物的根在伸长过程中除了形成根毛以扩大吸收面积外,还会产生大量侧根,它们是有 侧根原基primordium 发育而来。侧根原基由母根根毛区后方的维管鞘一定部位的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经几次平周和垂周分裂而形成,其发生方式为 内起源endogeous origin ,其在中柱鞘中的发生部位是固定的,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的位置和束数有关。侧根原基继续分裂、生长,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逐渐深入皮层,分泌水解酶,进而穿透皮层和表皮。 我们跳出单纯植物学的视角,植物的根系分布于土壤中,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微生物会与植物的根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如: 根瘤root nodule (土壤中的根瘤菌、放线菌和线虫都可以入侵根部形成根瘤。对于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始于幼苗期,其分泌物吸引附近的根瘤菌,聚集在根毛周围形成感染丝后刺激使得根毛卷曲膨胀,使得部分细胞壁溶解,根瘤菌由此入侵根毛,根内细胞相应分泌出纤维素等来包被感染丝,形成侵入线。根瘤菌利用皮层中的养分反之自己,另一方面刺激皮层细胞迅速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形成瘤状凸起物。之后根瘤菌逐渐转变为具有固氮能力的拟菌体bacterioid,进行固氮作用,同时该区域分化出与植物根部输导组织相连的输导组织、外围薄壁组织鞘和内皮层) 菌根mycorrhiza (这是植物的根与真菌的形成的互利共生关系产物。根据菌丝在根中生长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形成白色丝状物覆盖层的外生菌根、盘旋侵入到幼根皮层内的活细胞中的内生菌根、兼具两者的混合型的内外生菌根,真菌可以获得养分,而且真菌的分泌物促进无机养分的释放,还可以给植物提供水、无机盐、激素、维生素等)这一节内容有点多,我找了一张图,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一节内容。 参考:
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茎端和叶腋内的芽活动生长,形成分枝,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这一讲我们就先来介绍 茎shoot 。与根相同,茎也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茎是由主茎和枝共同组成。对于植物来说具有支持作用、疏导作用以及储藏(如鳞茎、块茎、球茎、根状茎)、繁殖和光合作用。 茎的形态特征各异,多数为实心,少数因为髓腔而成为了空心。一般植物的茎都具有节与节间,节上长叶,茎的顶端或叶腋中有芽。枝条长短不一,一般长枝是营养枝(裸子植物除外),短枝是花枝或果枝。在木本植物的纸条上,其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为 叶痕leaf scar ,叶痕上的点状突起是枝条与叶柄之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 维管束迹或者叶迹folial trace 。有的枝条上还有 芽鳞斑bud scale scar ,这是密集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环状痕迹。枝条外表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小型白色或者褐色的斑点称为 皮孔lenticel ,这是枝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有些植物的枝条上还有表皮毛和腺毛等多种类型的毛状附属物,具有分泌作用或具有保护作用。 按照芽在枝上发生位置是否确定,芽分为 定芽normal bud 和 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 (一般发生于植株的老茎、根、叶及创伤部位)。位于枝的顶端的称之为 顶芽terminal bud (包括胚芽),发生于叶腋部位的为 腋芽axillary bud 。它们都属于定芽。多数植物一个叶腋只有一个腋芽即单芽single bud,如果有多个芽的话,除了一个为正芽外,其余为副芽accessory bud。有的植物还有叶柄下芽infrapetiolar bud。按结构和性质还可以将之分为叶芽(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花芽(有花和花序的原基)和混合芽(外部常包有芽鳞片),一般花芽比叶芽肥大。按照芽鳞的有无分为 鳞芽scaly bud (一般是生活在冬寒地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体的部位,有叶的变态芽鳞片包被)和 裸芽naked bud 。按照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可以分为活动芽active bud和休眠芽dormant bud。还存在珠芽bulbil,是一种未发育的球茎,呈球形,通常生于叶腋,属于营养繁殖的器官。 关于植物的分枝源于芽的活动,关于侧芽的形成由两种说法:侧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及主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由形成叶原基时保留在叶腋出的分生细胞所组成,一是侧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在叶腋内处由已分化的细胞恢复能力而成。由于顶芽的生长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分枝方式: 单轴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 ,也称总状分枝,从幼苗开始,主筋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直立的主轴,侧枝不发达。这种植株呈塔形。 合轴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 ,顶芽发展到一定时间后死亡或者分化为花芽或者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腋芽发展为新枝,代替主茎生长一定时间后,其顶芽又同样被下放的侧芽代替生长的分枝方式。主轴除了很短的主茎之外,其余全为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因此茎干弯曲、节间很短、而花芽较多。 假二叉分枝false dichotomous branching ,是指具有对叶生序的植物,其主茎和分支的顶芽形成一段枝条后停止发育,顶端下方对生的两个侧芽发育为新枝,且新枝的顶芽和侧芽的生长规律由母枝一样。这样的分枝在外表上近似二叉分枝,但是不是顶端分生组织本生分裂成二的真正的二叉分枝不同,所以带了个“假”字。 分蘖 (读孽) tiller ,植株的分枝组要集中于主茎的基部的一种分枝方式。其特点是主茎基部的节较密集,节上生出几个不定根,分枝的长短与粗细相近,呈丛生状态,多见于禾本科植物,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疏蘖型、密蘖型、根茎型。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茎的解剖结构。茎的分生组织叫做 茎尖stem tip ,是由顶芽活动形成的。顶芽活动时,分生区的原分生组织向下产生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经初生生长形成初生结构,从而形成茎尖。茎尖可以人为分为以下结构: 分生区 ,也叫 生长锥apical meristem 。茎端分生组织下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有的还有芽鳞原基。这里有两种学说描述茎尖生长锥的结构和分化动态:1)原套—原体学说,将茎分为 原套tunica 和 原体corpus 。原套是排列整齐的细胞,位于表面进行垂周分裂。而原体是原套内侧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可沿着各个方向分裂,增大体积。2)细胞组织分区学说。在原套原体的中央部位各有一个原始细胞群,前者称为顶端原始细胞群,后者称为中央母细胞群。这些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核和液泡,细胞分裂较为频繁。它们分裂形成了围绕在它们周围的 周围分生组织peripheral meristem zone ,和下方的 胁状分生组织rib meristem zone (又称髓分生组织,这里的细胞较周围的分生组织更加液泡化,进行有规律的分裂),有些植物在胁状分生组织和周围分生组织之间还有形成层过渡区,在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期内可以有体积的变化。分生区下方形成初步分化的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套的表面细胞分化的原表皮层,周围分生组织和胁状分生组织分化出的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伸长区 ,其细胞学特征与根相似,但是该区通常包含几个节和节间。 成熟区 ,细胞分裂与伸长都停止,各种成熟组织的分化基本完成,具备了幼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茎节间的初生结构可以分为 表皮 (由原表皮分化而来,包括表皮细胞、气孔器和各种表皮毛。表皮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有的含有花色素苷,细胞外壁后、有角质层,有的还有蜡被可以控制和保护蒸腾,有利于幼茎内部的绿色组织进行光合作用,表皮毛可以加强保护)、 皮层 (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外皮层由一至几层厚角组织细胞组成,协助表皮支持和保护幼茎,其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中皮层由体积较大、排列疏松的薄壁组织细胞组成,通常含有叶绿体,内皮层的细胞通常为幼茎皮层的最内一层细胞,少数可以产生凯氏带,有的还有淀粉鞘)和 维管柱 (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无限外韧维管束包括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内始式)、束中形成层,髓位于幼茎中央,细胞体积较大,常含有淀粉粒具有储藏作用,有时也会有含单宁和含晶体的异细胞,有些双子叶植物茎的髓细胞已经停止生长,但周围的细胞还在伸长,从而形成中空髓鞘。 髓射线pith ray ,是连接皮层与髓的薄壁组织,有横向运输和储藏作用,与束中形成层相接的那部分成为束间形成层interfascicular cambium,木本植物的髓射线较窄,而草本植物的髓射线较宽)三部分。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会出现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进行次生增粗生长。束中形成层分裂分化,这是与之相接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木质化程度高的植物维管形成层主要是束中形成层,而木质化程度低的草本植物其维管形成层主要是束间形成层。维管形成层细胞有两种,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前者是形成层的主要成员,构成了茎的纵向(轴向)系统,后者与茎轴垂直排列,分布于纺锤状细胞之间,成为茎的横向(径向)系统。 维管形成层开始时活动主要是纺锤状原始细胞不断切向分裂,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共同构成次生维管组织,成为纵向输导组织。同时也会形成韧皮射线和木射线,统称为维管射线,成为横向输导组织。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提木材,木材是指维管形成层历年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的总称(初生木质部很小可忽略)。年轮annual ring就是指在季节性明显的区域(热带为旱季和雨季),木本植物的维管形成层在一年中只活动一次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一年只有一个生长轮。因此年轮就可以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依据。在春天生长期气候温和,木材生长较快,这部分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early wood。生长的晚期在夏末秋初,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小而壁厚,因此木材质地坚硬而颜色深称为晚材late wood。靠近形成层部分的木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木质疏松,颜色浅,其导管和管胞和木薄壁组织有输导和储藏作用,这就是边材sap wood。靠近茎中央的形成层较久的次生木质部,这部分颜色较深,木质致密,其导管和管胞由于侵填体的形成,由于单宁、树脂、色素的积累而失去了输导作用,成为心材heart wood。 木栓形成层 来源不一,如表皮、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后厚角组织、深的薄壁组织。大多数植物中为每年发生,不断形成新的 周皮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当新的木栓层形成后由于木栓层细胞不透水、不透气,外面的周皮就会死亡。木栓形成层主要进行切向分裂。 皮孔lenticel是 指枝条表面上产生的近圆形的或者枝状的小突起,是茎与外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也是病虫入侵的通道,一般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木栓形成层会形成圆球形的薄壁细胞,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发达,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越来越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便有了皮孔。有的植物冬眠前会在补充细胞群的外部形成排列紧密而栓质化的封闭层,生长季节补充组织可以突破封闭层。 树皮 是指维管形成层外侧所有组织的总称,除了次生韧皮部以外,包括历年产生的周皮和一些已死的皮层、韧皮部等,是茎内同化产物的输导组织,又具有极强的保护作用,这是树怕剥皮的真正原因。 因此双子叶植物的次生结构从外向内为周皮(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皮层、初生韧皮纤维、次生韧皮部(含韧皮射线,输送有机物)、维管形成层(包括纺锤性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次生木质部(疏松水分、无机盐和机械支持作用)、初生木质部(为内始性)、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常含有淀粉粒等储藏物质,有的髓边缘有环状的环髓带)。 而对于双子叶植物的节间结构中还会有叶迹和枝迹的斜向伸出,节部的皮层和中柱之间没有截然划分的界限,各个维管束排列不构成一环,存在维管束的侧面连接。 而对于单子叶植物中的禾本科植物的茎与根一样,不能进行次生生长,没有次生结构。大多数茎节间中空,少数植物如玉米、甘蔗等的茎节间中空。没有中柱与皮层之分。一般分为 表皮 (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有规律排列组成,外覆角质层。长细胞构成表皮的主要成分,细胞壁厚,角化且硅化,短细胞有两种类型,即 栓细胞cork cell 和 硅细胞silica cell ,位于两个长细胞之间,细胞壁栓化,硅细胞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甘蔗等的茎表皮上还覆盖着发达的蜡被,气孔器与细胞间隔排列成纵行) 、基本组织 (表皮以内与维管束之间均为基本组织,主要是由薄壁细胞组成,水稻的维管束之间还有良好的通气组织。其中的厚壁细胞相连成环,形成坚强的机械组织,而且水稻的机械组织环之间还会通过同化组织隔开,所以外观可见绿色纵纹排列) 、维管束 (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散生,排列方式有两类:一类以水稻和小麦等为代表,各维管束大体上排列为内外两环,外环的小、被机械组织包围,内环的大、被基本组织包围,节间中部形成髓腔。另一类比如玉米、甘蔗、高粱等,茎内被基本组织充满,外环的小、相距近,内环的小、相聚远),而且单子叶植物在叶原基的下方有许多由顶端分生组织衍生而来的初生分生组织排列为垂周行列,即为初生增粗分生组织。禾本科每个节间基部都保持幼嫩的生长环,即居间分生组织。居间生长极为拔节,抽穗是几个节间共同居间生长。 而对于裸子植物如松柏类,其初生结构也是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等部分组成。皮层内常分布着树脂道。只不过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没有筛管和伴胞,自由筛胞和韧皮纤维。木质部中没有导管、纤维,只有管胞和木薄壁组织。松柏类裸子植物次生结构均匀,木材的横切面上有辐射排列的单层细胞的木射线。有的木质部、韧皮部、皮层具有树脂道,纵横排列构成一个系统。松柏类植物次生韧皮部同样没有筛管和伴胞,只有筛胞。木麻黄等草本裸子植物的表皮层细胞外壁厚,气孔器下陷,内皮外层细胞局部发育为厚壁机械组织,皮层薄壁细胞含叶绿体,外韧维管束,有束中形成层,一般具有次生生长。在百岁兰等高级的裸子植物中的木质部中出现了导管,韧皮部出现了筛管。 参考:
被子植物的花粉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代谢活跃,子房壁迅速生长,胚珠发育为种子,生长中的子房壁连同其中的种子,共同发育为果实。有些植物的花托、花萼甚至苞片也参与到种子的形成过程中。 种子通常是由植物通过有性生殖过程的最终产物。由 胚乳endosperm 、 胚embryo 、 种皮teata 组成。分别由初生胚乳核、受精卵和珠被发育而来。原来胚珠内的珠心和胚囊内的助细胞和反足细胞一般均被吸收而消失。而胚乳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核型胚乳 :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离瓣花植物中普遍存在,是被子植物中最普遍的胚乳发育形式。其发育分为四个时期: 合胞期 (三倍体细胞连续分裂但不伴随着胞质分裂,不会产生细胞壁,众多的细胞核游离分散于细胞质中,中央液泡形成后,众多游离核与细胞质都被挤向胚囊。一个细胞多个细胞核的现象极为合胞体,其细胞质会形成管状结构,称为腔槽,其平周分裂会引发胞质分裂和胚乳的细胞化)、 细胞化期 (微管微丝开始丰富起来,形成成膜体。胚乳细胞壁的形成通常从最外层开始,向心产生细胞壁而形成胚乳细胞,最后整个胚囊被胚乳细胞充满。胚乳细胞还会分化为淀粉胚乳、糊粉胚乳)、 分化期 (当胚乳细胞充满整个胚囊,或者其生长受到了珠被的限制,细胞分裂停止。禾本科植物在外层胚乳细胞分裂的同时,出于内部的胚乳细胞便在质体内开始积累蛋白质和淀粉,由母体运来的灌浆物质却是由外向内输送分配,胚乳层外部细胞由于集聚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等物质而转变为糊粉粒细胞)、 成熟期 (随着淀粉的大量积累和粒的充实度提高,胚乳细胞中的胞基质、质体以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开始程序性死亡。淀粉粒充分发育充满整个细胞) 细胞型胚乳 :初生胚乳核分裂伴随着细胞壁的形成。且以后每次分裂都是常规的有丝分裂,细胞核每分裂一次,细胞质也分裂一次,不出现游离核时期。在发育过程中有时还会产生吸器来从母体吸收养分。 沼目型胚乳 :特点界于核型细胞和细胞型细胞之间。初生胚乳核的首次分裂伴随着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将胚囊腔一分为二,大细胞位于珠孔端,小细胞位于合点端,前者进行多次游离核分裂,最后形成细胞,后者很少分裂或者不分裂,呈合胞体状态。 胚的发育从合子开始,合子通常形成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度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开始分裂。合子的第一次分裂通常为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小的 顶细胞apical cell 和一个大的 基细胞basal cell ,顶细胞和基细胞所含的细胞通常是不同的,它们的大小形状相差很大。细胞质的控制因子在不均等分裂后的两个细胞中也不同,会引起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被子植物的胚的发育可以分为: 原胚期 :基细胞发育为胚柄,顶细胞先横裂或纵裂,细胞变小,细胞质变浓,液泡化程度降低,形成具有几十个细胞的球形原胚,然后进入胚的各器官发育和分化,在多数单子叶植物中,球形原胚为绿色。 幼胚期 :是从球形原胚到胚的各组成器官分化形成的阶段。球形原胚与合点相对的一端的亚顶端一侧或者两侧分别发育产生子叶,子叶的内侧、原胚的顶端发育为胚芽,原胚的基部和与之相接处的一个珠柄细胞参与胚根的发育,原胚中部发育为胚轴。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在胚芽和胚根发育的同时,还会产生胚芽鞘和胚根鞘分别将这两个部位包围起来,形成保护罩。 胚成熟期 :在发育过程中,幼胚仍然可以通过 株柄suspensor 向胚乳细胞、珠心细胞吸取养分,来营养和发育自身。之后胚柄细胞逐渐萎缩死亡,胚的子叶可以直接从胚乳细胞中吸收、转化营养。此后胚的子叶逐渐弯曲生长成为了成熟胚特有的结构。子叶节、下胚轴乃至子叶基部分别产生维管束组织。胚的生理代谢逐渐走向成熟。 双子叶植物在胚柄的生长过程中顶细胞会相应进行纵向分裂,之后再进行与第一次分裂面相垂直的第二次纵向分裂,形成四分体胚体。之后形成八分体,逐渐形成球形胚体,之后两个子叶原基突起。之后两个子叶基部相连处的凹陷部位分化出胚芽,与胚芽相对的一端胚根逐渐发育。之后胚柄逐渐消失。成熟的胚包括 胚芽、胚轴、胚根 和 子叶 4个部分。其中子叶为暂时性的叶器官。 而单子叶植物胚经过两次分裂形成四细胞原胚,之后进行各个方向上的分裂,形成基部稍长的梨形原胚。之后梨形原胚上出现小的凹沟。凹沟以上区域将来会形成 盾片 (内子叶的主要部分)和胚芽鞘的大部分,凹沟的稍下的部位即原胚的中间位置,将来会形成胚芽鞘的其余部分以及胚芽、胚轴胚根、胚根鞘和一块不发达的胚叶,原胚的基部会形成盾片的下部和胚轴单子叶植物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宽大的子叶所以也称之为盾片),盾片有从胚乳吸收养料的作用。 无融合生殖apomixis ,是指某些被子植物不经过雌性、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种子的现象。分为两类: 单倍体无融合生殖 (若由卵细胞不经受精作用发育为胚,称为单倍体孤雌生殖。若由助细胞或者反足细胞直接发育为胚,称之为单倍体无配子生殖。其所产生的胚均为单倍体,后代常常不育)、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是由未经过减数分裂的孢原细胞、胚囊母细胞或珠心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 不定胚现象adventitious 是指某些植物的珠心或珠被细胞分裂、发育成的胚。不定胚与合子胚共同存在于胚囊中。通常情况下,珠心胚利用营养多,出苗快,长成的珠心苗也健壮,基本保持了母体的优良特性减少衰退。而 多胚现象polyembryony 是指在同一个胚珠中产生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受精卵裂生形成,或者是一个胚珠中有两个胚囊而出现了多胚,还有就是助细胞和反足细胞也发育成了胚。 种皮 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保护结构,单层珠被形成单层种皮,双层珠被生成内外两层种皮。有的植物外珠被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被吸收而消失,内珠被形成极不发达的种皮,如小麦、水稻等残存的种皮与果皮紧紧贴在一起,主要由果皮对胚起着保护作用。一般种子成熟后会有 种脐 (从种柄或者胎座上脱落留下的痕迹)、 种孔 (珠孔发育而来)、 种脊 (倒生珠被的外珠被和株柄愈合形成的纵脊),大多数植物的种皮外层常常分化为厚壁组织,内层为薄壁组织,中间各层往往分化为纤维、石细胞或者薄壁组织。之后随着细胞失水,整个种皮称为干燥的包被结构。少数植物的种子有肉质表皮,如石榴的内表皮层细胞辐射状延伸,形成多汁含糖的可食部分。还有一些植物的种皮上出现了毛、刺、腺体、翅等附属物,对种子的传播有适应意义。单种皮的细胞种子发育过程中,内珠被消失,外珠被分化形成许多明显的层次。最外面的表皮层细胞径向延长,侧壁与外壁增厚,发育为柱状石细胞,呈栅栏状垂直分布,故为 栅状层 。这种种皮坚硬的种子有很高的抗逆能力,种子的寿命得以延长,有利于种子的长距离传播。双层种皮为外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的外表皮细胞几乎充满了分层状的黏液物质,表皮遇水后可吸水膨胀,促使细胞外壁破裂。外表皮细胞下有薄壁组织分化,可能发育出厚壁或挤毁而被吸收。外种皮的内表皮细胞,在径向壁和内切向壁上都出现了显著的木质化增厚,是种皮中最坚固的细胞层。内珠被的薄壁组织常被挤毁,它们的内表皮变为了色素层。如棉的外珠被发育为外表皮、外色素层、内表皮,而内珠被也分为栅状层的外表皮和内色素层和乳白色层。少数种子还会形成假种皮,由株柄和胎座发育而来,包于种皮之外的结构,常含有大量储藏物质,如龙眼、荔枝等肉质可食部分。 果实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产物和结构。受精后,花萼枯萎或者宿存。花瓣和雄蕊凋谢,雌蕊的柱头、花柱枯萎,仅子房或子房外其他与之相连的部分一同生长发育,膨大为 果实fruit 。果实包被着种子不仅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有助于传播种子。根据果实发育来源与组成,可以将果实分为 真果true fruit (直接由子房发育而来,如桃子、柑橘)和 假果 (由子房、花托、花萼甚至整个花序共同发育而成如苹果、菠萝、瓜类)。 其中真果的结构简单,外层为果皮,内含种子,可以分为外果皮、内果皮、中果皮三层。 外果皮exocarp :由子房壁的外表皮(相当于叶片的下表皮发育而来),可由一至数层细胞构成。一般外表皮上分布有气孔、角质、蜡被,还有毛、钩、翅等附属物,具有保护果实和有助于果实的传播作用。 中果皮mesocarp 由子房壁的中层(相当于叶片的叶肉和叶脉)发育而来,由多层细胞构成,中果皮在结构上变化很大,有的中果皮上具有许多营养丰富的薄壁细胞,有的中果皮由发达的薄壁组织,有的中果皮的薄壁组织还含有厚壁组织,有的中果皮变干后收缩为膜质、革质,或成为疏松的纤维状,维管组织发达,如柑橘的“橘络”。 内表皮endocarp ,由子房壁的内表皮(相当于叶片的上表皮)发育而来。多由薄壁细胞组成,但是在杏、桃的果实中内皮层厚壁化、石细胞化,形成硬核,橘会形成大而多汁的汁囊。胎座placenta是心皮愈合而成的结构,是胚珠孕育的场所,是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养分供应基地。多数逐步干燥萎缩,也有的胎座参与形成果肉的一部分,有的进一步发育为厚实、肉质化的假种皮如荔枝和龙眼。 也有一些植物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而结实的现象称为单性结实。一般都没有种子,主要有两种情况:子房不经过传粉或者其他的刺激就可以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为营养性单性结实。另一种是子房必须经过一定的传粉刺激才能形成无籽果实,称为刺激性单性结实。 果实的类型可以分为: 单果simple fruit :由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可以分为肉质果(果皮部分肉质多汁,如苹果、黄瓜)、干果(果皮干燥,如果成熟时开裂为裂果如油菜的角果,不开裂为闭果,如禾本科的颖果) 聚合果aggregate fruit :由一朵具有多个独立雌蕊的花发育而成的果实,如草莓、八角 复果multiple fruit :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又称为聚花果,如菠萝、无花果等。 由于为了防止种子过于聚集而存在的生存竞争,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成熟的果实和种子具备了适应于各种传播方式的结构和特性,以扩大后代的分布范围。如借助风吹的果实一般轻而且小,常有毛状和翅状附属物。借助于水流扩散的果实有不透水的构造或者充满空气的腔隙结构,借此漂浮在水中。如苍耳还居于翅状或者钩状的附属物钩附在动物皮毛上随动物移动而传播。还有些植物成熟时靠着自身发育的特殊结构,使得果皮在失水干燥的过程中扭曲或者卷曲将种子弹出。 参考:
博物学的内容纷繁复杂,特别是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生物学领域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我在学习植物学的时候都绕不开一些基础的概念例如细胞、组织、器官、生理功能,才能为之后分析植物的亲缘关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奠定好基础。首先我们就来先研究一下植物细胞。我们从植物组成细胞的结构开始讲起,首先在原生质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向外分泌的多种复合物质形成的支撑和保护植物细胞的结构就是细胞壁,与维持原生质体的膨压和植物组织的吸收、蒸腾、运输和分泌方面的生理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植物细胞壁(cell wall)可以分为中间层(Middle lamella)(与子细胞同时形成,主要成分是果胶,可以将相邻的细胞黏在一起,在酶的作用下会被分解,果肉细胞就是这样分离的;同时其可塑性也不会阻碍细胞生长和长大),初生壁(Primary cell wall)(细胞生长、体积增大时形成,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提供了细胞生长所需的强度和灵活性),次生壁(Secondary cell wall)(分化成熟体积、停止增大、原生质体走向消亡时出现,位于初生壁内侧,比初生壁厚,主要由纤维素构成以及角质素、木质素和矿质等,根据次生壁中微纤丝的排列方向也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层,不同的取向规则使得细胞壁厚度增加、刚性增强、延展性缺乏) 根据细胞壁的“经纬”模型,初生壁由伸展蛋白网络和纤维素微纤丝网络相互交织而成,悬浮在亲水的果胶—半纤维素(其中的木葡聚糖起到限制微纤丝运动的作用)胶体之中。细胞的生长受到交联网络的控制,即“酸性成长假说”,膨胀素打开木葡聚糖与纤维素之间的氢键,然而利用酶将β-(1,4)糖苷键水解,使得细胞松弛,膨压下降从而吸水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初生壁的微纤丝由少到多、由稀疏到致密、横向排列于细胞长轴转变为纵向排列。细胞壁的生长包括初生壁的面积增大和次生壁的厚度增加。次生壁还会发生木质化、栓质化、角质化、矿质化。 下图就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细胞壁经常会有凹陷区域容许胞间连丝通过,这个区域通常被称为初生纹孔场(primary pit field),次生壁形成时有的初生纹孔场不形成次生壁,这个只有中间层和初生壁的较薄部分称之为纹孔,相邻两细胞的纹孔通常成对存在,合成纹孔对(pit pair)。纹孔对中的中间层和两边的次生壁称之为纹孔膜(pit membrane)。纹孔的腔成为纹孔腔(pit cavity)。如图所示: 按结构特征还可以分为单纹孔(simply pit)与具缘纹孔(bordered pit)两种类型。下图的(a)、(b),松科植物的具缘纹孔甚至中央加厚成纹孔塞(torus),周围未增厚部分受压可伸张暂时堵塞纹孔口即塞周缘(margo),压力消失后恢复原状。除纹孔外,连接两植物细胞之间还存在胞间连丝(plasmodesma),是细胞间物质、信息、能量的直接通道。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的管状结构,周围衬有质膜,与两侧细胞的质膜,与两侧细胞的质膜相连。中央有压缩内质网(appressed ER,也称连丝微管 desmotubule),压缩内质网中间颜色深,成为中心柱。压缩内质网与质膜之间为细胞质通道(cytoplasmic sleeve),通过胞间连丝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称之为共质体,共质体以外的部分就称为质外体。细胞壁在植物中有着机械支持(初生壁中微纤丝的骨架作用、半纤维素的支撑作用、结构蛋白的网络作用、果胶的粘性作用以及各组分的相互交联,次生壁中微纤丝的排列方式不同可以使得收到各个方向压力。木质化次生壁的机械强度更大。)、细胞生长的调控、物质运输(包括质外体运输(apoplastic transport)与共质体运输(symplastic transport),质外体在细胞壁内运动,进入胞间隙或跨膜进入另一个细胞)、细胞识别(如宿主细胞的凝集素与细菌表面多糖的识别)、植物防御(如木质化、胼胝质积累、伸展蛋白合成增加、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活性增加)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植物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应用于造纸、人造纤维、火药、胶片、绝缘材料和食品工业。木质素是植物体中数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种有机物,在石油、塑料、燃料和制革有着广泛用途。 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t_(botany)
前面五节我们介绍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生活史,而细胞只是最低一级的生命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不是内部个体的简单叠加。植物组织plant tissue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者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单位。植物组织是植物进化层次更高的标志,体现在多细胞植物的细胞群间由于位置和环境的影响不同,从而出现了相异的形态特征和生理代谢活性与类型的分化,并通过遗传确定下来。而由于胞间连丝的存在,相邻细胞之间可以随时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而趋于相似或具有同一性。 植物进化程度愈高,体内细胞的分工愈来愈细,器官也高度分化,植物结构愈复杂,适应性愈强,组织就成为了复杂有机体的一个重要层次。被子植物就是现存植物中高度发达和适应性的植物类群。不同的组织有机配合、紧密联系,形成不同的器官organ,不同的器官相互配合,更有效地完成生命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细胞、组织或器官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全息性,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生活细胞、组织或者器官的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都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组织和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相互转化。而且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它们的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点在之后我们也会很明显的看到。 根据植物的发育程度、形态结构特征以及生理功能的不同,通常将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分生细胞具有产生新细胞的特性,是产生和分化其他组织的基础,成熟组织是由分生组织产生的细胞生长分化而来。 首先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分生组织meristem,分生组织排列紧密,一般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 而根据分生组织的来源、发育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原分生组织promeristem,包括胚和成熟植株的茎尖或者根尖的分生组织的先端的原始细胞。细胞体积较小、近于正方形、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有持续的分裂能力或者潜在分裂能力,是产生其他组织的最初来源。 初生分生组织primary meristem,位于根尖和茎端的原分生组织的后方,是原分生组织有限生长或者衍生而来的组织。部分细胞初步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protoderm位于最外周,主要进行径向分裂。基本分生组织ground meristem位于原表皮之内,所占比例最大,可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以增加分生组织的体积。原形成层procambium位于基本分生组织中的特定部位,其细胞扁而长,是分化成成熟组织的基础。 次生分生组织secondary meristem,位于根茎器官的内侧与长轴相平行,与根茎叶的逐年增粗有关。由某些成熟组织经过脱分化、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的组织。细胞扁长或者短轴型的扁多角形。细胞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液泡化。次生分生组织包括木栓形成层phellogen和维管形成层vascular meristem。按照分生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存在位置可以分为: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位于根和茎顶端的分生区部位,细胞小、排列紧密、近乎方形,能长期保持分裂能力,一部分逐渐成熟分化。既有原分生组织又有初生分生组织。主要增加植物的长度。 侧生分生组织lateral meristem,分布于植物体内、平行于所在器官的表面,且与所在器官的增粗有关的由成熟组织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而来的次生分生组织。在多年生植物体内可以逐年活动,产生新的细胞,位于维管形成层的外侧的细胞则分化为次生韧皮部,位于其内侧的分化为次生木质部。而木栓形成层的外部的分裂活动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覆盖于老根和老茎的外部。增加植物的直径和宽度。居间分生组织intercalary meristem,位于植物茎、叶、子房柄、花梗、花序轴等器官节段的基部和成熟组织之间,其细胞的分裂仅限于一定时间就空间就转为了成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一定程度的液泡化,主要进行横向分裂,使器官纵向延长。是有顶端分生组织衍生遗留出来的下来的初生分生组织。有利于增加叶子和节间等器官的长度。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ssue_(biology)
6 稿件格式 6.1 单位 使用 SI 或派生于 SI 的单位系统。 时间单位:天、秒、分钟、小时 ( 正文中用中文,表格中用 d 、 s 、 min 、 h) 6.2 缩写 为了使读者轻松阅读,减少重复,请在词语首次出现时,给出全称,圆括号中列出其缩写,其后均用缩写。 6.3 商业名 化学物质均用普通名,不用商业名。 6.4 拉丁名 除常用名(如水稻、拟南芥等)在题目中出现可以省略拉丁名外,其他用名首次出现时(题目、摘要、正文),均应写出英文名,圆括号中正确书写拉丁学名 ( 应包括属名、种加词 ) ,如: tobocco ( Nicotiana tabacum ) 。如无英文名,则只写拉丁名。 如出现品种名,请用单引号标示并在括号中注明其品种名全称(栽培品种的品种名全称表示为:种名 + 雅名)。 6.5 遗传学术语 应使用标准的遗传学术语。请参见 Trends in Genetics (Elsevier Science, 1998) 。 7 稿件组成 提交稿件时应按如下顺序:( 1 )标题页,( 2 )摘要和关键词,( 3 )正文,(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7 )表(含表头和注释),( 8 )图和图注。 7.1 标题页 含( 1 )文章标题,( 2 )全部作者名,( 3 )完成单位名称,( 4 )通讯作者和写作作者的地址、电话、传真、和 E-mail 等联系方式。标题应短小精悍,含主要关键词,不含缩写词。 7.2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中要概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特别要突出创新的结果。摘要中不要用缩写和标引参考文献。关键词 4-5 个,按英文关键词的字母排序,中文关键词调整为与英文关键词对应排序。 中文摘要 研究论文要求写成报道性摘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综述建议写成报道 — 指示性摘要;理论类论文和论坛摘要可以根据论文内容需要调整写作结构。研究论文中文摘要 400 字以内,其他栏目文章根据篇幅相应调整。 英文摘要 要求突出论文的主题和应用范围,充分反映并突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 字数 300 - 400 字。摘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结论,不使用引文、图表和公式。 7.3 基金 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请注明基金名称及项目编号。 7.4 正文 一般应分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写作。 7.5 致谢 含对研究者和机构的感谢。 7.6 参考文献 本刊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近期主要文献。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负责。具体格式请参照网站介绍。 7.7 附录 置于正文后,以罗马数字编号并于文中提到,如果其不是由本文作者所做,请将附录作者名加在附录标题下。 7.8 表 表不是文章内容的简单复制,应力求准确完整和具有自明性,即在没有正文提示的情况下,读者单见此表即可理解其含义。表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采用三线表,表中字号为 8 磅 。表题和表注中英文双释,单位括在圆括号中,表格内容仅用英文。所有缩写和所定义符号应在表注中予以说明,注解内容应用“;”隔开。 p 差异性检验应以 * 、 ** 和 *** 标注,统计指标如 SD 或 SEM 应在表头中写明。 7.9 图 图力求准确完整并有自明性。图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号在正文中也应连续出现。照片图应使用清晰的原照片,多个照片应制成图版。 图的大小分单栏 ( ≤ 6.8 cm ) 和通栏 ( ≤ 14 cm ) ,低于 300 dpi 的图片不能用于出版。多个照片应制成图版,图版内小图用大写英文字母连续编号,字号为 10 磅 。图版宽不超过 14 cm ,高 ( 包括图版说明 ) 不超过 21 cm ,图版在文中的位置用方框表示。线条图请用计算机绘制并请提供激光样,分辨率≥ 600dpi 。坐标图主线 ( 函数线 ) 粗 0.25 ~ 0 .50 mm ,辅线 ( 坐标轴 ) 为主线的一半。图表中的文字以及图注的字号为 8 磅 。放大倍数应以 bar 的形式在图和图注中标明。调整后的图分辨率应在 300 ~ 396(pixels/inch) 之间,并存为 .tif 格式文件,彩色图以蓝绿、紫红、黄、黑为宜,不宜用红、绿、蓝,以更接近于印刷后的效果。 7.10 综述类文章图表中内容请用中文表述,化学合成途径中间产物以及不能用中文表达的情况例外;研究类文章图表中内容用英文表述。 2007 年《植物学通报》参考文献规范 一、关于标点符号的格式 所有中、英文文献中(包括文中对文献的引用)涉及的标点符号都使用英文标点符号。逗号、分号和圆点后加一个英文空格;年代的前括号前加一个英文空格。中文用宋体,英文用Arial字体。二、文中参考文献引用标准规范 1. 文献引用格式为著者年代制。2. 中英文文献中只有一位作者的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如下: (王晓刚, 2000), (Smale,2001) 或王晓刚(2000), Smale(2001) ;两位作者的文献在文中引用格式:如:(于江川和武维华, 1999),(Clough and Bent, 1998) 或于江川和武维华(1999), Clough 和 Bent(1998) ;有 3 位或 3 位以上作者的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如:(王晓刚等, 2000), (Moore et al., 2001) 或王晓刚等(1999),Moore 等(2001) 。 3. 同一作者文献在文中同一处引用,不同的年代用逗号分开,并按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如 : ( 王晓刚, 1999, 2000, 2001) 。 4. 不同作者文献在文中同一处引用,按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文献之间用分号隔开,如: ( 李荣等, 1985; 刘珈, 1990)。 5. 未出版的会议论文 ( 集 ) 不能作为正式文献引用。未出版数据及个人信息的相关文献,请勿在文后列出。 6. 博士学位论文不能作为正式文献引用,但可以脚注形式在其引用页面下方标出,引用处用 ①② 等以上标形式标出;硕士论文不作为正式文献引用,也不列在脚注中 。 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正文及图表中所有正式引用的文献,必须在文后列出;且文后参考文献必须与文中的引用一一 对应 ,准确性请作者负责。 2. 文后文献排列顺序应按中、中文译著、日、西文编排。 3. 中文按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排序,日文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西文按第一作者的姓氏字母排序。 4. 请列出全部著者、作者姓名。西文期刊名缩写 ( 请登录我刊网站:友情链接( NCBI )查询 ) ,斜体。 5. 西文作者的姓名写法:姓全拼,名首字母大写并连写。 6. 连续编码期刊,不标注期号;非连续编码的期刊,需标注期号。 7. 段落格式为悬挂缩进,缩进度量值为一个中文字符(两个英文字符)。
广西植物》是cscd期刊,也就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 ISSN:1000-31421对植物系统学稿件的要求:对植物新种原则上要求有细胞学、分子系统学等相关实验证据;原则上不接受省级的植物新分布或新记录、新变种或新等级等稿件;单种属的核型研究论文,内容充实者或确有新意者可接受投稿。2对植物化学稿件的要求:(1)文中要用新化合物;(2)或已知化合物新的生物活性;(3)若无新化合物,但前人对其化学成分缺乏研究,可以接受投稿。3对植物区系稿件的要求:(1)须提供所研究地区的植物名录,以审稿时参考;(2)植物区系的研究应是一个大的行政区域如国家、省(自治区)或者是自然区域如横断山或者某个山头等。不接受物种单一的植物区系稿件。4本刊原则上不接受2个以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稿件。5文章篇幅文章要求精练。每篇研究报告和综述以12000~14000字(6~7版)为宜,述评以4000~6000字(2~3版)为宜,研究简报以10000字以内(4~5版)为宜。按本刊近期的格式排版(暂不分栏,由编辑部排版时分栏);使用规范简化字。
谈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改革赵宜红,李寅超(郑州大学药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改进传统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重视野外实习,并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自由开放型实验,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05(2007)12-3148-02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教学要求既涵盖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的一般原则,又要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学科特点[1]。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践和文献报道,就如何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初步尝试,谈谈自己的见解。1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1. 1传统的实验教学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己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较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不断的督导,但是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学习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实验的机理,不去探讨实验中的问题,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大打折扣。1. 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配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对药用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一些必要改革。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把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实验技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获取知识[2, 3]。1. 2. 1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术是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能有所反映。实验教学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1. 2. 2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药用植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实验。这些实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如果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采取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然后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对有些实验的材料,除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分类学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1. 2. 3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的是植物分类学的实验,以基本实验技术和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变实验室单一观察的方法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为以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为主的综合实验。比如,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如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珍惜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实验。通过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既了解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又增强学生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1. 2. 4探索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操作和动手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检查修改后,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假日时间来完成实验的题目。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将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重视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6]2. 1对生态环境的观察任何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环境,药用植物也不例外。野外实习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尤其指出重点考查的药用植物的主要生态环境。2. 2对单株植物的观察在观察其形态后,要注重从植物的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对于细部的观察可以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2. 3培养学生的采集标本能力2. 3. 1对采集标本的选择药用植物的采集要特别注意其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采标本要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在同种植物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整株标本的根、茎、叶、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带花的,因为花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对于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征的药用植物,如百合科、薯蓣科等,应注意采集这此植物的鳞茎、根茎等,它们也是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木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如茵陈、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生全部或部分采下,并注明关系。2. 3. 2采集的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尽量减少野外采集的数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活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这对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有很大帮助。一份
广西植物查重要求对植物系统学稿件的要求:对植物新种原则上要求有细胞学、分子系统学等相关实验证据;原则上不接受省级的植物新分布或新记录、新变种或新等级等稿件;单种属的核型研究论文,内容充实者或确有新意者可接受投稿。2对植物化学稿件的要求:(1)文中要用新化合物;(2)或已知化合物新的生物活性;(3)若无新化合物,但前人对其化学成分缺乏研究,可以接受投稿。3对植物区系稿件的要求:(1)须提供所研究地区的植物名录,以审稿时参考;(2)植物区系的研究应是一个大的行政区域如国家、省(自治区)或者是自然区域如横断山或者某个山头等。不接受物种单一的植物区系稿件。4本刊原则上不接受2个以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稿件。5文章篇幅文章要求精练。每篇研究报告和综述以12000~14000字(6~7版)为宜,述评以4000~6000字(2~3版)为宜,研究简报以10000字以内(4~5版)为宜。按本刊近期的格式排版(暂不分栏,由编辑部排版时分栏);使用规范简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