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汤晓冬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汤晓冬论文发表

肠 粘 连 最 新 疗 法山东省枣庄市安泰医院肠粘连专科--------------------------------------------------------------------------------齐鲁肠粘连网上医院简介齐鲁肠粘连网上医院成立于2002年,以山东省枣庄安泰医院肠粘连专科为依托,以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中医外治疗法为特色,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应用“中药干粉散剂”敷脐技术疗法治疗肠粘连的专业医院。为方便外地患者就医,我院利用网络采用远程医疗方式诊疗疾病,通过患者提供的各种病情资料确定治疗方案和邮寄药品,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方便快捷。--------------------------------------------------------------------------------肠粘连最新疗法简介肠粘连是腹外科、妇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西医方面,无论国内国外,目前为止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的中医疗法包括口服中药、针灸、推拿、理疗,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疗程长、治疗过程繁琐、易复发等缺点,因此也未被广大患者所认可。考虑上述因素,我们经数年来千余例临床实验,探索出一套系统完整的肠粘连综合治疗方法,该疗法包括药物治疗(桃红松解散)、康复训练(小周天粘连松解功法)和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 相关论文在《中医外治杂志》2003.2期发表,可到查找。--------------------------------------------------------------------------------桃红松解散简介[成 份] 当归、桃仁、丹参、红花、白术、白芍、黄芪、内金等。[性 状] 本品为淡棕色粉末,味微辛香。[功能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连。[作用原理]1、中医活血化瘀松解粘连,行气开结、散瘀止痛。宽胃气除胀进食,降逆气止呕通便。2、西医改善腹腔血液供应,溶解肠管壁的粘连组织并“清扫腹腔”。解除肠痉挛,消除腹胀、腹痛,恢复胃肠道正常蠕动节律和改善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汤晓东副主任医师简介汤晓东副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现任山东省枣庄市安泰医院业务院长。汤晓东医生毕业二十余年来,一直在临床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的研究工作,十余年前开始肠粘连的治疗研究工作,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反复比较各种中西医疗法的优缺点,最终确定中药敷脐为治疗肠粘连的首选疗法。经过千余例的临床疗效观察,从一百余味对肠粘连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中,精选出16味疗效最好、而且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经特殊加工后组成《桃红松解散》药剂,通过敷脐治疗肠粘连。该治疗方法不仅在国内外医学界独树一帜,而且临床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其它中医治疗方法。

孟晓冬发表论文

他们两人都是京剧界的传奇人物,她被人称冬皇,她所塑造的老生形象浑厚端正,深入人心,她就是孟小冬。而他虽为男子,低眉浅笑间尽是女子的风情与柔美,他演绎的青衣至今无人超越,他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孟小冬和梅兰芳的相遇是一段传奇,他们最后的分道扬镳不知让多少人唏嘘感慨。梅兰芳晚年回忆孟小冬的时候说了什么?有没有提到两人当初为什么离婚呢?孟小冬那一年她十八岁,正当青春最好的年华,在最风华绝代的时候认识了他,从此,她的所有故事总会与他有关。而那个时候的梅兰芳,早已经是久负盛名的京剧界的腕,两人合作的一出《游龙戏凤》,一时间万人空巷。虽然在台上她是老生,他是青衣,但是卸掉胭脂粉黛之后,他们一个是翩翩公子,一个是红粉佳人,两人经过一次的合作之后,渐渐的日久生情,而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也逐渐的被众人知晓。在那个没有电视电影,娱乐资源匮乏的年代,听戏似乎成了人们打发无聊的时光最好的途径。所以在戏台上的是是非非,总能让那些看客在带入现实之中,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外人眼里,他们俩是郎才女貌,般配的很。但是殊不知的是,那个时候的梅兰芳,早已不再是形单影只的单身贵族,遇见孟小冬的时候,梅兰芳早已有了两房妻室,他的二房夫人,就是后来把孟小冬赶走的福芝芳。如果不是因为真爱,我想以孟小冬的脾性,是断不会以三房姨太太的身份嫁给梅兰芳的。不知道她当初下定了多大的决心,才肯为了爱情放低自己的身段。虽然两人婚后也有过一段甜蜜而恩爱的时光,但是这些与孟小冬在梅家所受到的委屈与待遇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在嫁给梅兰芳的四年的时间里,孟小冬终于看清了现实的冷漠与残酷,当时的梅家人,甚至都不愿承认她的存在。终于,孤傲清高的孟小冬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梅兰芳,当时她还专门在报纸上发表了和梅断绝一切关系的声明,字字珠玑,铿锵有力。这个女子,终究是有她的骄傲和追求的。离开了梅兰芳之后,孟小冬慢慢的声名鹊起,成了受人仰慕和尊重的冬皇,直到后来她嫁给了杜月笙,也再没有和梅兰芳有过一丝的交集,不知道梅兰芳后来再次回忆起这个出现在他生命中倔强又骄傲的女子时,会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天啊!你考上呼大啦!怎么说呢!本地的学生,凡是有点能耐的,都不去考这个!既然上了,就准备考验吧!呼大能就业的专业就两个!护理和旅游!其他的,考研究生都不容易!

还不错 校园很大 设施也很好 而且正门对面还有医院跟卫校找对象找卫校的不错 嘿嘿

孟小冬(1907年-1977年),女,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被《天津大风报》评为“京剧冬皇”,杜月笙的五太太。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

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湾去世。

扩展资料:

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艺术上的发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后向陈秀华、陈彦衡、孙佐臣、王君直、苏少卿等人请益,钻研谭派艺术。孟小冬见识越广,理解越深。在鉴别比较中,她做出了理智的抉择,最终她把目标锁定了余派(新谭派)。

她认为余派艺术不仅在唱念做表细腻深刻,决非其他派别所能望其项背;而在唱腔方面的三音联用(高音立、中音堂、低音苍),能藏险妙于平淡,更为她所爱。对余派心仪已久的她下定决心要寻找机会立雪余门,亲炙教导。 其实,余叔岩对孟小冬的艺术才华也颇为欣赏。

一九三五年曾有人介绍上海一票友拜余叔岩为师,被余一口回绝。介绍人走后,余对身旁的朋友说:“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费心力。”朋友问:“当今之世,谁比较好呢?”余叔岩回答说:“目前内外行中,接近我的戏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漫长的等待,几经周折,孟小冬终于夙愿得偿。

过冬冬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陈冬冬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本科班;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班。已婚。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四届全国电视“十佳制片人”。荣获2007年大连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07年,由于多部作品以关注生命,关注人性为主题,因此被北京大学人居环境中心聘请为特约撰稿人。现有论文《生命中的橙色岁月》已被正式刊入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国人居环境研究文集》。

我们现在已经学过多边形的内角和了,只不过我们学过的内容不是今天的主角。我有了一点小想法:既然它们都是多边形,那为什么不能求那种带弯边的图形呢?我们求的都是那些直边的封闭图形的内角和。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它们那边都是弧形的话,它们就不可能有角。今天的主角既带弯边又有直边的那种O! 就像图1所示的图形一样,这个图形只有一个角,那么只有一个角的不就是知道它的度数就行了?嗯,假如角A是60度的话,那么这个图形的内角和肯定就是60度啦!而有两个角的那种图形呢,我已经把三角形当成工具,然后画图2了(这个三角形的2个角和它有的2个角度数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吗?它这两个角加起来可不是180度哦。也就是说,我们得把多余的角(角C)剪掉!如图显示,角C是20度,那么180度减20度等于160度,好了,这个图形的内角和是160度。三个角的图形就比上面两个简单多了,三个角不就是三角形的特点之一吗?看图3,这里已经有一个三角形了。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而这里不用在加或者减了,所以这个图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了。呵呵!4个角可以用四边形,5个角可以用五边形……反正就是以此类推嘛,现在也不用多费口舌讲这些了吧。白白咯!

冬奥发表论文

以冬奥会为主题的题目有:《筑梦冰雪,相约冬奥》、《BEIJING2022》、《喜迎奥运,中国加油》、《冬奥五环》、《奥运也疯狂》、《奥运飞翔》、《精彩奥运》、《放飞青春,梦想冬奥》、《定格在2022》、《满世界的张扬》、《那奔涌的黄河》、《那沸腾的长江》。

冬奥会新颖的题目如下:

《北京冬奥会》、《筑梦冰雪,相约冬奥》、《BEIJING2022》、《喜迎奥运,中国加油》。

《冬奥五环》、《奥运也疯狂》、《奥运飞翔》、《精彩奥运》。

《放飞青春,梦想冬奥》、《定格在2022》、《满世界的张扬》、《那奔涌的黄河》。

《那沸腾的长江》、《歌唱着新的篇章》、《期待奥运》、《定格在2022》。

《百花的色彩》、《在2022地北京》、《争奇斗艳》、《奥运的火炬》。

《如那复苏的春风》、《燃起蒸腾的希冀》、《拼搏的人儿》、《斗志昂扬》。

《为国争光备战分秒》、《希望从地平线升起》、《带着喜悦与无限地憧憬》、《在那喷薄的朝阳里》。

冬奥会简介: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论国家发展与冬奥》论点1:国家发展,全民健身论点2:国家发展,重视冬奥论点3,国家发展,体育设备充足人民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每个论点都可以从网上搜集到很多长篇大论)

悬赏分很诱惑,但小弟实在无能为力。希望你谅解。

“我与冰雪运动”主题征文范文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我与冰雪运动” 主题征文范文,欢迎大家来阅读。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东道主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并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寓意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寓意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我与冰雪运动”主题征文范文篇2

北京时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这意味着,北京创造奥林匹克历史,成为首个“通吃”夏奥会、冬奥会的城市。在奥林匹克的百年历史中,从未有一座城市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1980年,从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开始,中国人和冬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0年,第十三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奥委会是1979年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首次出席冬季奥运会,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的18个单项比赛。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的冬季奥运会。这也是中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在本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其中女选手叶乔波,在比赛中带伤上阵,顽强拼搏,夺得500米和1000米两项速滑的银牌,她挂着冰刀去,坐着轮椅凯旋成为当年的一个体坛神话。

1998年的长野,于淑梅获得冬奥会15公里第九名和7点5公里第五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使得当年的中国媒体评价道:“在中国竞技体育众多的辉煌荣誉面前,这个第五名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是中国滑雪50年来最艰难的一项荣誉,它是顶着严寒、迎着狂风,在干涩的雪地上孕育出来的,它属于一个缺少雪、但不缺少信念的国度,属于一群缺少理想的滑雪条件、但不缺少理想的中国人。”

中国选手大杨扬二月十七日在美国盐湖城进行的第十九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夺得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使中国冰雪运动经过50多年的奋斗,终于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一次”雪上项目夺冠:2006年2月24日,我国选手韩晓鹏在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比赛中,为中国夺得历史上第一枚雪上项目的金牌,这也是中国男选手首次夺得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

在都灵冬奥会上获得金牌和银牌的中国选手韩晓鹏和李妮娜,也应国际奥委会顶级合作伙伴之一的邀请,参加了一场在都灵举行的酒会:李妮娜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位美联社的女记者惊呼:“这是都灵冬奥会最漂亮的女孩儿!”

王濛赢得过4块冬奥会金牌,创下中国冬奥历史之最。2006年都灵冬奥会是王濛参加的首次冬奥会,这届赛事,她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以44秒345的成绩夺得金牌。2010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王濛斩获女子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和接力3枚金牌。也是第一次三冠王。

作为唯一进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决赛的中国选手,周洋在高手云集的跑道上,以传奇般的爆发力战胜了包括三名韩国选手在内的多国集团,并以2分16秒993刷新奥运会纪录,夺得冠军。周洋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18岁)。

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李坚柔13日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在索契的首金,夺金的过程可谓跌宕起伏,惊险不已。李坚柔起跑落后,但是其他三位选手竟然相继摔倒,李坚柔未受影响,一路继续向前,以45秒263率先冲过终点,为中国代表团赢来索契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为中国队实现了冬奥会该项目“四连冠”。

“第一次”拿到速滑金牌: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赢得3金4银2铜,其中速度滑冰张虹夺金,帮助中国粉碎34年魔咒,拿到了速滑首金。

我们中国人终于圆梦冬奥,相信下一届冬奥会也能大放异彩!

“我与冰雪运动”主题征文范文篇3

大年初一,我去陶然亭滑雪了!

上次我到陶然亭滑雪已经过去一年了。今天,我再一次遇见了雪,再一次站在了雪上,再一次触摸到了雪。

我开始玩打雪仗。我飞快地抓起一个雪球向姑姑投去,姑姑也向我投来。两弹齐发,我投中了姑姑,但是姑姑没投中我。为什么呢?因为姑姑是在原地投的,而我是跑动,然后跳跃,躲开姑姑的雪球。

我最喜欢的是滑雪圈。今天妹妹也来了,爸爸先租了一个雪圈,但是妹妹也要滑,所以,我们只能轮流。但幸运的是,姑姑她们也租了一个雪圈,我就可以自己滑了。滑下去的时候,速度极快,我大叫了起来:“啊——!”旁边的景物一眨眼的工夫就看不见了,到平地上我觉得好刺激,真是有惊无险啊!

滑下来还要把雪圈弄上去,所以要用很多力气。雪圈特别重,我就把它想成是妹妹,但还是很吃力,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雪圈拖了上去。以前都是爸爸帮我,这次我自己就把雪圈拽上去了。我擦了擦汗水,笑了。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一共玩了近十次。这次滑雪不仅增强了我的体力,还锻炼了我的意志。

“我与冰雪运动”主题征文范文篇4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去滑雪,大伯父一家人一起去,一路上,我耐心等待,心里却早已按耐不住,好想快点到滑雪场。终于我们到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忙催爸爸去买票,真想马上试试这刺激的游戏。我冲向服务台,一位阿姨给了我一个大包,我打开一看,里面是厚重的滑雪服,爸爸说还有雪橇和雪柱呢!真的好新鲜!我快速的穿上这些,走了走,哈哈,真像一只笨重的大狗熊。

我顺着人流向前走,一片白皑皑的雪地展现在我的面前,真美啊!教练在一旁为我讲解滑雪的要素,可我却耐不住自己先滑了起来,效果可想而知我摔了一大跤,然后我又自己勇敢地爬了起来,认真地听着教练所讲的……慢慢的,我有所领悟了,我决定去探险,爬上了12米的高坡,我心里忐忑不安,可看别人都“嗖嗖”地向下滑,不由心痒痒,一鼓气,下去了,当我再睁开眼,已安然无恙,不由高呼——我成功了……

一天的运动,虽然让我很疲惫,但是我觉得滑雪是很有趣的运动,它能让我强健体魄同时还锻炼了意志,让我知道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一定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

“我与冰雪运动”主题征文范文篇5

今天我们来到世界之窗的冰雪天地,终于又可以滑雪了。

前不久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我第一次滑雪,当时我非常害怕,但终于熬不住好奇还是走向了滑雪场。爸爸为我请了一个教练,一切准备好,在教练的搀扶下我开始穿过一大块冰面,像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左一歪,右一倒,天啊,还没有开始滑雪就这样狼狈。

到了雪地,我套好雪板,专心致志地听教练教我滑雪:“首先要学会刹车。”教练示范了一个内八字,让我跟着他做,并让我大腿往内紧夹。学会了刹车,我们就上到山顶,唔,好恐怖呀,我从山上往下看。长长的滑道上到处都是摔跤的人。教练安慰我不要怕,他倒过来抓住我的滑雪板前面,说:“想快滑,脚变成一竖条就行了。”的,开始往下滑。“危险!蹲下!”爸爸叫起来,松开纤绳,抱着我,我们开始倒着往山脚滑,好在下面没人,我们的第一次阿尔卑斯滑雪就这么狼狈。

第二次,爸爸不允许我自个儿拖牵上山顶,他在我后面抱着我,我们一起抓住拖牵,一起滑向半山腰。松开拖绳,开始独自滑雪,我的脚一直保持刹车的姿势,害怕速度太快,控制不住,撞到游客,摔跤。嘘,滑板向下冲去,我的身子微微向前,我一点也不害怕,我觉得我像一只小鸟,在天空轻松地飞翔。到了山底,我的脚后跟拼命往外蹬,耶,刹住了。

这一次,我要独自上山顶,可爸爸还是担心,我再三恳求,爸爸同意了。我顺利来到山顶,雪道一下长了很多,也陡了很多。

“我与冰雪运动”主题征文范文篇6

“鸟巢”“水立方”等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标志性体育场馆陆续“超级变身”,满足冬奥会赛事的需求,重新焕发光彩。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所在的首钢园区短短两年内实现“完美转身”:炼铁原料区变成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改造成国家冬季运动队场地;金安桥片区则化身为“科幻之城”。

在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建设中,建设方对雪道设计、山地建筑优化选址,大量减少了树木移伐和土方开挖回填量,这不但减弱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简约”“绿色”的办奥理念巧妙地落地开花,成为现实。

在全球新冠疫情仍有反弹的严峻形势下,“安全办奥”成为筹备工作的艰巨挑战。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还协同国家卫健委等组建国内疫情防控专班和专家组,共同推进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

防疫措施“一馆一策、一场一策”精细化落地、AI机器人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场馆消杀、多语种机器人代替嘉宾颁奖、创可贴体温计实时检测体温变化……无数细节既体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周密细致,也体现了人性关怀。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一版正式发布,这本“参会说明书”详尽、细致,将为所有参赛运动员和冬奥会相关人员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浓郁的“中国元素”在北京冬奥上将熠熠生辉。冬奥会火种灯设计借鉴吸收了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火种台的创意灵感源自传统青铜尊;冬奥奖牌采用中国古代同心圆形象,蕴含了“天地和·人心同”的深刻内涵。

北京冬奥组委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启动“冬奥大脑”,实时统筹场馆联络、餐饮服务、医疗防疫、交通运行、天气情况等几乎所有信息,为参赛各方提供强大保障。媒体工作人员还可以依托VR、AR、5G云转播技术,给全球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北京冬奥会注定是一场非常精彩的盛会。

“一起向未来”,冬奥会的口号凝结着人类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的希冀。北京准备好了,中国也准备好了!在冬奥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期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参与筹备的工作人员、参与报道的各国记者,都能共同携手,心怀暖意,驱散严寒,向着美好未来前进。

刘冬梅发表论文

2000年以来出版的主要著作:1.专 著 《教育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出版2.主 编 《学会学习》,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3.副主编 《依法治教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4.副主编 《教育法学概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5.副主编 《风绿山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6.参 编 《教育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7.参 编 《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8.参 编 《教育法规基础》,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9.参 编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0.参 编 《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11.参 编 《教育法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12.参 编 《教育法规基础》,华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2000年以来独立发表的主要论文:1.法律文化视野下的教育法制建设,《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08年第10期。2 中小学常见的法律纠纷及解决途径,《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3.日本中小学事故的应对与预防,《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6年第5期。4.对教师教育权的法律探讨,《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4 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5.关于学生隐性伤害的法律思考,《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2年第10期。6.师生法律关系探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8年第4期。7.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承担,《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1年第6期。8. 学生法律地位论析,《教育评论》(CSSCI)2004年第1期。9.发达国家教师法律制度述要,《教育评论》(CSSCI)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10.教师的法律地位探讨,《教育评论》(CSSCI)2000年第1期。11.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借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4年第2期。12.试论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3年第3期。13.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律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0年第6期。14.国外高校教师任用制度改革及对我们的启示,《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核心)2000年第9期。15.校长必须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教育探索》(核心)2000年第11期。16.发达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及启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2年第2期。17.国外教育执法监督的经验及借鉴,《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8期。18.高等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0年第2 期。19.法律文化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5年第3 期。20.高等学校法律关系论析,《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 期。21.教育法律责任论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7年第3期。22.碰撞与超越:教育法律观念的现代转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1期。2000年以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法律文化与教育法制建设研究”, 2008结项。2.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专项研究课题“国外高校教师培训经验及借鉴”,2004年结项。3.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利研究”。4.河南省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管理法制化研究”。5.河南省软科学课题“河南省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结项。6.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研究”,2005年结项。7.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关于依法治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1年结项。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教师任用制度若干问题研究”2003年结项。9.河南省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关于依法治教现状的调查与建议”,2000年结项。1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依法治教若干问题研究”,2002年结项。1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教育管理法制化研究”,2008年结项。1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2002年课题“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研究”,2005年结项。1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课题“高校教师教学权利及其保障”。2000年以来主要获奖情况:1.“教育法律问题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三等奖;2005年获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中小学常见的法律纠纷及解决途径”2007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三等奖,3.“学会学习”2003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实用社会科学三等奖。4.“发达国家教师法律制度述要”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承担”2002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教师的法律地位探讨”2001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日本中小学事故的应对与预防”2007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师生法律关系探析”2009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4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2009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现为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先后完成HT-7、EAST、韩国Kstar托卡马克装置中积分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发表论文多篇。

闫吉青撰写的《俄罗斯生态文学之特质探蕴》发表于《俄罗斯文艺》2009年第4期。作品主要强调俄罗斯生态文学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化传统,密切关心国家政治命运、紧密联系人民大众、密切关注社会现象,俄罗斯文学始终在为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大众的幸福自由而奋斗,具有高度的社会使命感、道德感和责任感。俄罗斯文学家们忧国忧民、孜孜不倦地为整个俄罗斯民族乃至全人类寻找摆脱贫穷、摆脱苦难、通向幸福的道路。俄罗斯知识分子一直关注社会重大问题,提出“俄罗斯,你向何处去”、“啥人能在俄罗斯过好日子”、“谁的过错”、时代关注的“怎么办”等疑问,这正反映出了人民大众的呼声,从而引起人们的深思。如作家布宁著的《新路》一文结尾写道“列车在新修成的铁路上向前奔驰,前方等待人们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作家拉斯普京创作的《告别马焦拉》一文末尾写到“小船在茫茫大雾的海上迷失了方向,人们拼命地大声呼叫”;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创作的《鱼王》一文尾部提出了许多令人矛盾的、困惑的时代问题。许多作家在作品中采用了开放式结尾,他们提出了许多悬而未决的社会问题,但都没有正面回答这些社会问题,而是留给人们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和深思。可以这么说,俄罗斯生态文学也是“为人生”的文学、“问题文学”。鲁迅先生曾说过,俄罗斯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关注人生和社会,自从尼古拉二世以来,就是“为人生”的,无论它的主意是在探究还是在解决,或者沦于颓唐、堕入神秘,它的主流还是为人生。俄罗斯作家非常关注国家、社会、民生、自然环境问题,所以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强烈的忧患感,这些作品写出了作家对宇宙、地球、人类、自然的不安与担心。忧患是指一种忧虑、焦躁、敏感、坎坷不安、忧愁的特征。别尔嘉耶夫曾说过,俄罗斯文学不是在愉快中创作的,而是在关注人民大众的痛苦、关心人类的命运、拯救全人类的深思中诞生的。俄罗斯民族的忧患意识非常强烈,是一个具有极丰富忧患意识的民族。俄罗斯的生态文学家具有更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更严肃的社会责任感。

梁坤在《当代俄语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中的末世论倾向》一文中指出,俄罗斯生态文学中有许多有关大自然的神话,这些神话中带有早期泛神论多神教特征。赫克教授说过,斯拉夫人在原始宗教的信仰中,认为万物都有神灵。作家列昂诺夫著的《俄罗斯森林》文中指出,人们用神话传说形式把原始生活的感知演讲出来。阿斯塔菲耶夫1972—1975年著的《鱼王》中,也用神话艺术描述主人公伊格纳季伊奇一个偷渔者的钓鱼经历,贪婪的偷渔者伊格纳季伊奇施放排钩在叶尼塞河里钓鱼,有一天钓住一条大鱼,他不知这条大鱼是爷爷曾经给他讲过的“鱼王”,“鱼王”是一条硕大无比、带有女性意味的鳇鱼,没及时放掉这个庞大的自由精灵,结果自己也被钓鱼线拽到水里,腿被排钩扎上,动弹不得。两者都陷入绝境,等待死神的来临,差点丧命,最后鱼脱钩逃掉了,他也就避过了一难。伊格纳季伊奇通过这次死亡历险感悟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从伦理道德角度反思了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人类产生于大自然,是自然中的一员,我们与创造人种的规律同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态文学家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高不高就看他对自然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特别迷恋大自然的人,其内心世界是纯洁的、健康的。哲学宗教的世界观在大自然的图景被具体化了。在《告别马焦拉》中,“岛主”和“树王”这两个超现实的形象给了大自然以意象的特征。“岛主”是一个小动物,它很明智,它预知到这个孤岛上将发生很大的灾难,又亲眼见证了马焦拉岛厄运。“树王”是一个有自然魂灵的实体。它这棵老树,可主宰四方水土,马焦拉村被它固定在河底。“他”犹如化身的神灵,人们如果激怒“他”就会受到他的惩罚。相对而说,艾特玛托夫的神话意识比较自觉也比较浓烈。他非常善于用神话来表达人生的悲剧,因此他的小说也就变成了现代神话。他笔下的神话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是因为有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两种文化的沉淀。狼神比尤丽是《断头台》中的形象。“狼神”是母狼阿克巴拉的倾诉对象,它是月亮上的虚灵。阿克巴拉因人类的暴行而连失三窝幼崽,在这世界上孤苦伶仃,所以把比尤丽当做倾诉对象。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下来吧,狼神比尤丽,下到我这里,让咱俩坐在一起,一起号啕痛哭吧。下来吧,狼的神灵,让我把你带到那片现在已经没有我立足之地的草原。下到这儿来,下到这石头山里,这里也没有我们活动的余地,看来,哪儿也没有狼的地盘了。”这些神话传说他们真的是无价之宝。我们伟大的祖先,总是用惊悸恐怖的眼神注视着四面八方那些不存在的现象,这些现象有的和蔼可亲,有的阴沉狰狞。象征恐惧和虔诚的多神教也由此产生了,作为美和善的参天古树,在我们祖先崇奉的自然力中显现。人们崇敬这些古树,在树下人们经常进行一些审判活动或者赞颂该部落往昔的征战壮举。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说在理论上总结了对自然的崇拜。他认为,上帝爱的原则是把人与自然界统为一体,认为哲学里的上帝的实质是万物统一。主要针对西方的理性主义和世俗化传统而提出了这一学说,其中确实有泛神论的因素,宇宙中心论引起了泛神论。索洛维约夫把人类中心主义和宇宙中心论的分裂弥合了,同时也弥合了神学与哲学的分裂,“自由的神智学”由科学、哲学与神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号。

杨素梅学者撰写的《20世纪俄罗斯文坛上的生态文学》论文主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文中指出,纵观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的传统主题一直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花草树木、大小生灵、山川河流等等都是具有独特审美主题的,都紧密相连着人的个性意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19世纪的俄国作家谴责了人类残害生灵、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而18世纪苏联时期的作家,一方面,发展了人与自然这个传统主题的意义,拓宽了人道主义的界域,从哲理的高度思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新内涵、新法则;另一方面继承了前辈如涅克拉索夫的优良传统,呼唤人们爱护大自然、歌颂赞美大自然,同时谴责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人与自然和谐的呼唤——俄罗斯生态文学》的作者王淑杰是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老师,她在牡丹江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这篇论文歌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向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及生态悲剧、人性悲剧、道德缺失的思考,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呼唤,主张要关心、呵护、依存自然,与自然进行融合。通过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珍惜自然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珍惜明天。借用一句苏联生态文学家阿斯塔菲耶夫的话:保护地球吧!永远地,随时地保护我们崇高的地球——母亲,保护我们的生命。

吴萍撰写的论文《大自然的呼唤——前苏联生态文学管窥》发表于《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本文考察了俄罗斯当代作家的一些生态题材作品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其中包括对人与自然内在关系的道德探索及对哲理探索中忧患意识的探索。这些问题的探索揭示了生态文学的宗旨,即要培养具有全球性思维的人,以便可以尽快形成一种能与破坏大自然的势力相抗争的新的处世态度。

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万长松、陈凡在2002年第1期燕山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哲学作为自然科学是苏联(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列宁提出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思想为切入点,实事求是论证了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生态哲学80余年的发展成果与不足。2011年2月18日《中国绿色时报》发表评论说,俄罗斯侨民文学家尼·巴依科夫在中国已生活了48年,在民族上他是俄罗斯人,但在生活上他却是个中国人。《中国绿色时报》对尼·巴依科夫进行了这样的评价,说他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生态文学家。《大王》发表的时间比美国卡森发表的《寂静的春天》早很多年,所以有的专家说生态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的俄侨文学家尼·巴依科夫。《大王》在中国沉寂了50多年,在苏联同样又受到忽视,因为不是苏联“境内文学”。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大王》已经陆续被翻译成汉、法、英、意、德等多种语言,成为世界级作品。这是一部读不完的大自然史诗。在中国东北有张广才岭和老爷岭,这一带风光秀美、山清水秀,堪称东北山林风景之最。而大秃顶子山——张广才岭的主峰,东邻老爷岭,南邻吉林省,是黑龙江省的最高峰,高1690米。它又是整个东北山林风景的最中之最:这里有长4000米、深1000米的龙江天险第一峡,还有千尺瀑布等等。而《大王》就是从描写大秃顶子山开始的,文章把东北山林的景致完美地展示给读者。主人公“大王”在大秃顶子山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大王》的主角是虎“大王”,这个小说总共写了朝鲜虎、满洲虎、貂、胡獾、鼯鼠、马鹿、驼鹿、鲜卑鼬、水獭、红狼35种动物,鸱、山鹰、山雀、旋木雀、蓝雀、乌鸦、灰鸦、鹫等等17种乌类和橡树、胡桃木、落叶松、椴树、冷杉、白桦、人参等25种植物。可以说《大王》是中国东北大自然的百鸟图、百木图和百兽图。小说里各种美景一应俱全。夏天:清晨,云雾环绕着山峰;黄昏,山峰上一片金黄;夜里,一轮泛红的月亮从山脊后升起,在山林间洒下一片银光。秋天:松树是绿的,稠李树是黑的,杨树是黄的,桦树是白的,枫树是红的——真是五彩斑斓。冬天:山顶上的皑皑白雪与晶莹的蓝天相互辉映……这里风景美不胜收,堪称百景图。可以说,《大王》就是一幅无限延长的大自然画卷,令人手不释卷。在这里能听到各种音乐:从山泉淙淙到山鹰的嘹亮鸣声、从蟋蟀的悄声浅唱到气吞山河的虎啸、从白桦簌簌到松涛滚滚——应当说,《大王》又是一部独特的交响乐。《大王》还是一部伟大的自然史诗。这部史诗极其真切地展现了20世纪初东北大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所以《大王》还是一部中国东北生态和谐的史诗。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印度、美国等所有文学大国里,不会再有哪位作家能把自然的生态和谐描写得如此真实——《大王》是举世无双的!

刘敏娟撰写的《论苏联生态文学的历史轨迹和特征》是她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该文论述了1900年初的生态题材作品,却没有得到关注,但为后来的生态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在生态文学中作家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20世纪早期的生态题材为现在的生态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1940—195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多的作家召唤人们要和大自然共同去创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许贤绪撰写的《当代苏联生态文学》发表于《中国俄语教学》1987年第1期,文章中阐述了“生态文学”所谈的是一个老问题,但却是当代苏联文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即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文中总结了当代生态文学的三大特点和三大成就。三大特点是:悲剧性、政论性和美。三个鲜明特点和三大成就有着联系:第一,写出了保护自然这个主题,而且与传统的道德题材联系起来。这些文章在发表之初却被划为社会道德的题材范畴。因为这些作品的主要情节写的是善恶斗争,这类作品的结局几乎都是悲剧性的,也许是作家们感到了保护自然的紧迫性,但因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还不够,所以自然就一再地遭到破坏,结局往往是好人没有好报,作恶多端的人得到的也仅仅是道德的惩罚而已。这些作品的总的特点就是悲剧性。第二,当代生态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了异议,如“征服自然”等。但是对于传统观念的认知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想,所以生态文学这类的作品就带有了很大的政治性质。第三,当代生态文学更注重表现自然美和心灵美相结合的部分,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能做到与以前的生态文学不同且可以超越先前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在于推陈出新,取其精华。普里什文作品的主要思想和原则之一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一致。很显然当代生态文学继承并延续了这一思想和原则,在一方面可以说比之前的生态文学更近一步。在苏联文学界还有两种对于大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较绝对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自然神圣不可侵犯,在一定程度上科技的进步破坏了大自然的发展,所以为了保护大自然甚至要限制科技的进步。另一种观点则与保护自然形成对立面。如普罗哈诺夫说:“今天不仅要谈自然界的悲剧,还应该谈技术的悲剧。”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反驳了第一种观点。

梁坤在《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上发表的《当代俄语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中的末世论倾向》主要考辨了俄罗斯的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所具有的宗教意识和理性色彩,末日情怀与救世精神的生态末世论意识在俄罗斯作家的积淀。梁的论文通过对俄罗斯生态哲学思想和文学文本的分析,探讨其两个主要特征:神话意象的运用、末世论神话蕴含的现代启示。

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韩捷进学者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撰写的《当代苏联文学的‘天人合一’》中,提出“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在苏联当代生态文学中具有更深层、更清新的内蕴,呈现出全球性、现代性、民族性之特征。

刘冬梅撰写的论文《乡土——人类永恒的家园》发表于《辽宁广电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描述了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同样贯穿始终的主题——对乡土、对土地的眷念。当代俄罗斯作家认为,大自然对人民的生产、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孕育生命的主体,对人们审美意识、道德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篇文章以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拉斯普京的《告别马焦拉》这三位典型的乡土作家的作品为例进行生态文学的具体分析,不难看出在当代俄罗斯作家的心中对大自然的爱还有对祖国河山的那份不了情。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淑杰在《牡丹江学报》2010年第8期发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呼唤》一文,作者从俄罗斯典型的生态文学作品着手,解读了俄罗斯生态文学在不同时空的特点,深入考辨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哲理内蕴、道德伦理及生态文学的哲理价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