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论文是指Neural Style(神经风格)论文,它是一种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它可以将一张图像的内容和另一张图像的风格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张新的图像。NS论文的目的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实现图像的风格迁移,从而让图像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和细节。NS论文的研究也可以用于图像分类,图像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
ns论文是什么NS期刊是科技风向标在科技期刊中人们总会用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影响力,然而在不同的科研领域,热门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会非常高,然而在科技领域《nature》和《science》这两大综合期刊却是所有学科的综合风向标,不论什么学科,只要被这两大科技期刊刊发,都会在自己所属的科研圈内扬名立万,因为NS期刊堪称科技风向标,只有非常有创新性的期刊论文才能被收录,例如:中科院植生生态所的覃重军教授团队,通过生物合成技术,把酿酒酵母的天然16条染色体人工减少到1条,创造“人造生命体”的奇迹,由于属于生物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因此被《nature》收录,同时也让中国生物科研发展令世界感到惊叹。能被NS期刊收录的科研成果,必须属于非常基础、真正原创性的科研论文,那么从NS科技排行榜,就可以了。science排行榜数据中国亚洲第一从NS数据排行榜来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而且前四名的国家排名非常相似,《nature》排行榜,美国以发表3171篇论文位居全球第一、英国、德国、中国、法国和瑞士位居其后,在《science》排行榜中,美国以发表3217篇论文位居全国第一,英国、德国、中国、法国和加拿大位居其后。从数据增速来看,中国的NS期刊论文增速最快,因为在2000年左右,中国学者每年在NS期刊发表的论文仅有1~2篇,总数不过百,而在最近几年,每年的NS论文数量都将近过百。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增数最快,特别是施一公、颜宁等人的带动,直接让中国生物医学科研水平提升至国际顶级,也正是海外人才政策让中国的科技发展得到飞速的发展,在遭受新冠疫情的侵袭,中国科研速度也让世界感到震惊!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高校排行榜比较乱,不大好排可以看看交大的大学学术排行榜,相对单纯点,争议也小点(但对不搞学术的高校也是不公平的,呵呵)这里有2009上海交大世界高校学术排行榜大中华前几名的排名,仅供参考,详细请查询该排行榜官网 诺奖校友 诺奖 高引论文 NS论文 论文分 人均分 总分145名 国立台大 13.4 0 10.3 9.9 59.6 18.3 111.5208名 清华大学 12.2 0 0 9.2 55.8 16.6 93.8226名 香港大学 0 0 14.5 8.9 44.1 21.5 89239名 中国科大 0 0 7.3 11.3 44.9 23 86.5245名 浙江大学 0 0 0 7.9 61.1 16.3 85.3248名 香港中文 0 0 14.5 6.2 42.2 22 84.9250名 北京大学 0 0 0 11.4 56.4 16.5 84.3265名 上海交大 0 0 0 8.7 55.2 17.8 81.7266名 国立清华 14.5 0 0 9.5 35.4 22.2 81.6275名 国立成功 0 0 10.3 2.1 47.3 19.4 79.1280名 香港科大 0 0 16.2 5.8 32.7 23.3 78298名 南京大学 0 0 0 12.5 42.8 16.3 71.6337名 复旦大学 0 0 0 6.2 46.3 16.7 69.2 国内排名:清华->科大->浙大->北大->上交->南大->复旦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PoisoningBehaviorof。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NS论文是指Neural Style(神经风格)论文,它是一种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它可以将一张图像的内容和另一张图像的风格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张新的图像。NS论文的目的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实现图像的风格迁移,从而让图像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和细节。NS论文的研究也可以用于图像分类,图像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
因为Nature是非常顶尖的科研期刊,只有学术成就非常高的人才有机会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文章。
问题一: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 第一:写论文 第二:论文排版,由于论文投稿前,很多期刊都要求按照期刊规定论文模板格式对论文进行调整,以便审稿专家观看,所以需要去所投期刊官网上面去下载论文格式模板(一般期刊都会有提供word版本的格式模板),下载后,严格按照要求调整好格式。 第三:登录所投期刊官网,然后去注册一个账号用于投稿 第四:用账号登录期刊官网,进入投稿系统入口(一般期刊网上会有相应提示),按照投稿系统流程一步一步弄即可(最好是用IE浏览器来投稿,兼容性比较强) 第五:上传稿件,一般投稿系统流程中的最后一步就是上次word版本的稿件,这个时候一定要再次看看被上传的word是否是自己论文的最终版,不要传错了 第六:收到邮件回复,表示杂志社已经收到稿件,部分杂志社会同时要求交纳审稿费,并给出审稿费汇款地址,需要去邮局汇款审稿费(汇款时一定要写上文章编号) 第七:等待录用即可。 SCI源刊无疑是最权威的,这里要说明的是,已经没有SCI会议论文这个说法了,因为SCI数据库已经不再接受会议论文。只接受期刊论文。 EI源刊也是属于比较权威的文章,但是EI源刊是允许有中文稿件存在的,如果是投国内的EI源刊,那么其录用难度与国外一般的SCI难度其实相当了。当然EI源刊中也有水刊,EI公司以前是每年更新一次EI目录,现在是每个月更新一次,所以现在如果投比较水的EI源刊,有一定风险。 中文核心算是比较权威的国内期刊论文,现在是每3年更新一次。但是中文核心中,有些期刊可能既是中文核心,又是EI源刊,这种期刊一般录用难度都很大。 问题二: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学术论文写作全程须知 投稿须知: ● 杂志(journal)的选择; 由导师决定; 由自己决定:相关文献的出处; 符合各杂志的特点�p风格和爱好。 ● 投稿程序: 寄初稿(manuscript):编辑(editor)地址可在杂志上查到; 收到评审意见: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回答审稿人(reviewer)的问题,签版权协议; 寄修改稿; 收到清样(proof):检查清样;寄清样修改稿。 ● 稿件格式(format): A4纸打印,双空(double space),12或11号字,单面,激光打印;前为文字部分,后为图表; 篇幅适中:排版后在杂志上约为 3-10页。 文章结构: ● 题目(title): 反映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不宜太泛或太具体。 注意大小写格式。 ● 作者(author)姓名:双字名宜分开,以便检索。 各作者姓�p名格式统一。 首页下方须注明联系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地址(address): Department of Polymer Science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72 P. R. China ● 摘要(abstract): 篇幅适中。 内容:做了哪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哪些主要结论。 ● 关键词(key words):3-5个 。 ● 正文: 1、Introduction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待解决的问题;须引用具体文献,注意不应对具体文献提出否定意见,要尊重别人的工作。 本文的独到之处:须具体说明 2 、Experimental 具体明确,但不需面面俱到;不应有任何漏洞,防止评审人的提问。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说明实验现象,报告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阐明自己的观点。 4 、Conclusions 重申、强调实验结果。 Acknowledgement 经费来源; 免费测试; 免费提供药品样品等。 References 格式按具体杂志而定。 ● 附表、图: Table list 按顺序列出表格的题目。 Figure list 按顺序列出图的题目。 附表:表格通常用简单的三线式。 附图:图为大图,与中文稿件不同!图要清晰,图标要足够大;图的题目中要具体说明数据获得的条件;每页上一张图。 文章的修改,审搞人问题的回答 应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尽量满足审稿人的要求。 如审稿人的意见正确: 要积极肯定,并按其要求修改;对难以满足的要求,要委婉回答,为自己辩护:如正准备进行此研究,结果将在下篇文章发表等; 如审稿人的意见欠妥:要避免冲突,求同存异,阐明自己的观点,但不要抨击审稿人的观点。 回答问题时,要标明审稿人的编号,问题的编号,使编辑一目了然。 注意事项: 内容真实可靠,数据、结论要慎重; 不应抄袭别人的或自己以前的文章; 引用的观点要注明出处; 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贴士......>> 问题三: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1、写论文 把论文按照格式写好,如果不清楚格式,可询问老师或搜索可发表论文的出版社,例如汉斯出版社等,官方网站上会给出要求的格式。 2、投稿+审核 然后联系出版社,向提供给你的编辑邮箱发送文档,等待审稿,过程中,编辑会对文章进行初审,保证文章内容结构完整,符合基本学术论文格式要求,再为作者推荐领域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以汉斯出版社为例,审稿一般是10天左右,自文章投稿日算起5-7个工作日会给出审稿意见,如需加急审稿,则应立即跟责任编辑沟通,预审1天的时间,外审3天的时间,如果外审没有回复,就转内审,内审给的时间是5天,大部分内审编辑能在5天之内完成审稿。 3、发表成功后 审稿通过之后编辑会发录用通知给你,你可以在编辑的指导下提交版权、支付版面费,如需邮寄纸质版和发票,还需提供邮寄地址和发票抬头。 问题四: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SCI论文审稿流程及状态解读 对于初次投稿的作者,审稿流程以及审稿状态是其主要关注的,了解审稿流程,不仅可以掌握自己稿件的随时状态,以及状态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进而做到心中有数,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SCI论文审稿流程的详细介绍。 参与审稿的人: (1)Editor in Chief(EIC),主编,对稿件有最终决定权。 (2)ADM- (可能是) Administrator,协助主编日常工作。 (3)Associated Editor(AE)副编辑,其会在审稿人(reviewers)意见的基础上对文章作个综合评价后,给主编一个remendation。一般主编都会按照AE的意见写最终的decision letter。 (4)Reviewer--审稿人,对你的文章进行审稿,并将审稿意见提交给AE。 Articlesubmitted后(即论文提交后): 1、awaiting admin.procession一般3-4天后就会安排主编。 2、awaiting reviewerassignment 等待指定审稿人。主编在选择审稿人,等待审稿人回复是否同意审稿。一般在一周以内。看审稿人回复速度。 3、awaiting reviewerscores 等待审稿人审稿意见。一般会要求审稿人三周内给审稿意见。但是审稿人觉得时间不够,可以写信给主编要求延长审稿期限。这个时间长短要取决于审稿人是否有空看你的文章,还要看他是否守时。一般三周左右。 4、awaiting AEassignment 等待AE的指派。编辑部在选择/联系AE。一般1-3天左右。 5、awaiting AEremendation 等待AE的推荐。有些杂志要求AE三周内给结果。基本都是期限的最后一两天才给结果。 6、awaiting EICdecision -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主编的决定。一般3-4天。 EIC的最终决定也分以下几种情况: 1-Accept 2-accept after minorrevision(withour re-review不需要再送审) 3-reconsiderationafter major revision.(要再送审,即要再经过审稿流程3-6) 4-reject and resubmit(论文现在状态不能接受,但可以修改后重新再投。要重新经过审稿流程1-6) 5-reject (没有希望了,尽快改投其它期刊) 很多作者在投稿后,对自己论文的后续审稿状态不是很了解,心里一直坎坷不安,其实,熟悉审稿流程及各状态情况,可以消除您的不安,也在出现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后,能及时转变投稿方向,这对于作者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贴士charlesworth/ 问题五: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首先,一般来说写得优秀是肯定可以发表的。 其次,有的期刊会特别注明研究生不能是单独作者,因为他们默认研究生个人的文章实践经验不足。 然后,不经过导师发的文章,被导师发现后可能会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最后,建议你可以投递到相应的杂志社,然后等待回应就好了,不行也会告诉你原因的,壹 品 优编辑征稿,有需要自行了解。 问题六: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先是确认自己投稿的杂志,然后了解清楚投稿要求还有格式要求这些,查询投稿地址或者邮箱,再去网上下载几篇该期刊的论文,参考下格式,然后投稿。接着等待审稿意见,一般是要叫修改的,再按照要求改。最终确定录用还是拒稿,录用了,要求交版面费的就交,没得版面费就不用管 问题七: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 *** 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详细提纲举例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问题八: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投稿--初审--复审--通过发录用通知(或不通过撤稿修改)--办理版面费用--安排排版--等待出刊(或者你可以联系编辑28344+78155) 问题九: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想必SCI老手已经摸透了论文的投稿程序,不过对于那些刚刚接触SCI论文的人来说,sci论文的投稿步骤还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分享一篇sci论文的投稿步骤,希望帮助到你。 1.选择合适的 SCI 期刊,结合专业知识,根据年度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并进入该期刊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 2. 下载:进入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 submit paper 一栏,点击 Introduction 查看或下载即可。 3. 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 等)、Coverletter,有时还有 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 等。 4. 网上投稿:首先进入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 submit paper 一栏,以通讯作者的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 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 approve submission 或直接 submit it。 5. 不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ubmit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plete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Declined Revisions。 6. 修回稿的投递:主要修改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还有其他需要修改的相关材料。步骤是先进入投稿主页 main menu,点击 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进行修改。最后上传附件时,先将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打钩,然后点击 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最后下载 pdf,查看无误后,即可投递。 7. 校样: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 Query、Proofs、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如 J pineal research。校样后通过 E-mail 寄出即可。 8. 版权协议和利益冲突:一般首次投稿时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数杂志是 Accepted 之后才需要提供。 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小贴士charlesworth/...>> 问题十: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找导师,他负责注册。你负责写讠仑文,然后发过去。不过,看你导师要不要注册了,看导师的人品,有时候导师要求高,不要会议讠仑文的, 我们在征稿 内容通过审核下一期就能发表
让•梯若尔(Jean Tirole)1953年8月9日出生在法国特鲁瓦,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以及图卢兹经济学院(Toulouse School of Economics)院长,同时在巴黎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 公司财务、国际金融、企业理论、规制与激励、博弈论、宏观经济学。国际盛誉:他荣获1993年欧洲经济学会的Yajo Jahnsson 奖。1998年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2001年当选为欧洲经济学会主席,并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93)和美国经济学会外籍荣誉会员(1993)。1996年慕黎黑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产业组织协会杰出成员奖;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伦敦商学院荣誉博士等奖励。他是经济学界一致公认的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著作:让·梯若尔写了超过180篇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论文,以及8本专著,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与德鲁·弗登伯格合著)、《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与让-雅克·拉丰合著)、《银行审慎监管》(与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彭特合著)、《电信竞争》(与让-雅克·拉丰合著)、《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和《公司金融理论》。凭天赋三年成权威梯若尔继承了法国学者重视人文学科的传统,再加上深厚的数学功底,很快就显示出研究经济学的卓越天赋。他当时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并于1982年 和1985年在最权威的Econometrica(经济计量学杂志)发表了两篇经典论文:《理性预期下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和《资产泡沫和世代交叠模型》, 这两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建模型解串谋难题:1992年,在国际经济计量学会第六届世界大会上,梯若尔提交论文《经济组织中的串谋问题》。串谋与勾结是所有的组织或机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早已为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注。串谋与勾结会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因而如何在制度设计中解决串谋问题,一直成为政治家和学者们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并在人类的制度 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重要现象长期以来却一直未能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作为社会科学理论的皇冠明珠,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它在制度分析方面尤其是对于串谋现象的漠不关心和无所作为,无法令人满意。究其根源,仍然是主流经济学家对于新古典主义的完备市场假设这个教条的坚定信 念。在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串谋现象造成了产业政策和政府规制政策的严重扭曲,这一点即使在司法体系十分完备的欧美国家都普遍存在(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世界电信与安达信公司合谋做假账等案件),更不用说许多处于制度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梯若尔这篇综述性论文建立在他于1986年发表在《法、经济学与组织杂志》上的基本框架———多代理人模型上,它指出了研究串谋问题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基本方法论。在该论文中,梯若尔提出了著名的“防范串谋原理”:为了避免串谋带来组织效率的损失,对于一般性组织,委托人总可以设计一组新的机制或契约,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使得代理人的收益超过他参与串谋的收益,从而抵消了代理人参与串谋的积极性。研究串谋问题的另一个理论上的困难,来自于代理人串谋时所达成的支契约的可执行性。在法律上,一般地,这种支契约是非法的,因而很难将其纳入到契约理论的框架中。梯若尔则在非合作博弈的框架下,运用他所擅长的声誉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他指出,串谋往往发生在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组织中,这种长期关系使得代理人在串谋时更重视合作的声誉以及未来的收益,因而保证了串谋契约是自持的。梯若尔这篇论文建立了串谋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图卢兹学派,尤其是拉丰和马赫蒂摩(Laffontand Martimort)所作的突出贡献使其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完全契约之争:梯若尔成为争论终结者:1999年,梯若尔在Econometrica发表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究竟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这篇论文被认为是对当时轰动整个学术界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的“终结者之声”,同时也是关于该理论最经典的综述。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诺是签约方在签约时作出的,并且预期在未来(契约到期日)能够被兑现。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 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但在现实中,绝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这是因为签约方在事前对未来所作的预期仅仅是基于双方的主观评估,未来所面临的 不确定性在本质上是不可预期的。不完全契约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由于签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无效。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由来已久,1985年,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在其经典名著《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中指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格罗斯曼(S.Grossmanan)和哈特( O.Hart)(986)在其经典论文中指出,产权,尤其是剩余索取权的合理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约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并且这也是用企业内部交易代替市场交易的根本原因。但随着人们对不完全契约本质的 深入揭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研究得出,通过设计一些激励相容的机制,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约的交易成本,从而可以在契约理论的框架内解决这一经典难题。1999年,著名的《经济研究评论》杂志在其66卷第一期以专辑形式掀起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的高潮。以哈特和摩尔(Hart&Moore1999)为代表的产权理论学派认为,当不确定性下的自然状态足够复杂时,从本质上不存在一个可行的机制来实现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因而只有通过合理地配置产权等制度 安排来恢复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是哈特-摩尔-西格尔(Hart-Moore-Segal)(1999)所证明的“不可能定理”。而以梯若尔和马斯金为代表的机制设计学派却对上述结论不以为然,他们在《不可预见的偶然性与不完全契约》论文中,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的最新成果证明,不可预 见的偶然性所造成的契约的不完全性,并不构成资源配置无效率的本质障碍,在当事人的效用函数不是非常限制性的情形下(即当事人没有很怪的偏好),我们可以 设计出一个激励相容的机制,实现帕累托有效的配置。这就是马斯金-梯若尔Maskin-Tirole提出的“可能定理”。某些学者指责“Maskin-Tirole机制过于复杂因而无法在现实中应用”,梯若尔则针锋相对地指出,所谓机制的复杂与否必须放到具体的应用范围中去讨论,如果机制的设计与实施的成本低于它所带来的收益,这种机制就是可行的。事实上,在现实运用中,涉及到大规模项目的招标与拍卖机制往往设计得非常复杂,以至于只有少数专家才能掌握。另一方面,产权配置,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 排,它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往往非常高昂,并且容易被低估甚至忽略,而制度安排的锁定效应会导致长期交易的无效率。与此相比,机制,作为一种自持的契约安排, 其交易成本显然要低得多。出新著创金融新论:2002年,梯若尔出版著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在国际金融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以往针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大都通过“adhoc”(缺乏 微观基础)的模型推导而来,梯若尔认为这些建议只看到了问题的症状,而没有看到深层原因,资本自由化并不能医治百病。在该书中,梯若尔从最基本的假设出 发,考虑了国际金融体系下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关系对流动性和风险的影响,强调了市场失灵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果夫(Kenneth Rogoff)教授说:“这是第一本为国际金融问题提供了全面的严格的理论基础的著作,分析简洁,文字优雅,富有洞察力,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和缺点。”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在过去二十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传统公司财务理论的缺陷一目了然:一方面,局 限于对称信息框架下研究公司的财务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其代表性成果为莫迪里亚尼-米勒定理(简称MM定理),但MM定理所要求的条件过于理想化,使得 该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也无法解决公司财务领域出现的一些实际难题;另一方面,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型互相独立,不成体系,令人困惑。2002年底,梯若尔出版了《公司财务理论》,在公司金融理论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一部一统江湖之作。梯若尔令人耳目一新、驾轻就熟地给一个 原本支离破碎和复杂得令人沮丧的领域带来了无可置疑的统一和简约之美。他以公司金融和契约理论的联系统一全书,在不对称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写了公司财务理论,运用对策论、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购等问题,给公司财务理论界定了更广阔的研究 范围和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在上述每一个领域,梯若尔或以综述性论文的方式,或以专著的方式完成该领域的理论框架的建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后悄然转向另一个领域。最近,他把目光又投向了经济学更深层次的基础性问题——经济心理学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普林斯顿大学迪克希特(Avinash Dixit)教授说:“梯若尔的经济学直觉是经济学理论价值的最完美的体现,他把智慧光芒的热量撒向他所触及的每一个领域。”谁会知道,梯若尔的下一个方 向会在哪里?
是对这一发现的认可和鼓舞。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20世纪最有影响和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表了经典的“关于分子结构的一些思考”论文。他们正确解释了dna的结构特征,揭示了其重要的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包含了控制生物特征的基因序列。克里克和沃森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整个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还为后续的基因工程和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奠基。
一般都是长篇小说,独立成册。
其实这些东西稍微在百度上收索一下就知道了啊~~~~~~~~~~~哥们儿~~~你那罗贝尔了??
在百度中搜索一下啦
没有格式、缺乏证据、存在矛盾、措辞轻浮、想法幼稚,暂时就能想到这么多词汇。论文没那么简单,更不要说是诺贝尔奖的论文,起码格式要正规,这样才配叫论文。你可以试着就里面的很多东西问自己问题,因为论文让人接受肯定有答辩过程,而你必须拿出大量证据(必须是事实,而不是推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权威可以质疑,但是有凭有据才有资格。论文中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前面说得很笃定,后面又来“退一万步讲”这样的态度,因为科学不是玩集合,除去了一些假命题就是一个真命题。哲学的主观性一点的领域尚可以凭想象构造一个系统,但自然科学的严谨远不是那能比的,特别是这种动摇物理学基本体系的工程,起码是要用专著的篇幅,才不是三言两语就被你推翻的,加入你连“立”都不行,凭什么先说服人“破”呢?你可以给自己提一下如下问题:你说的物质有被观察到过吗?或是有现象能侧面反映吗?你说的光速会变前人有实验出来过吗?你自己做出来了吗?你推理出来的办法现实吗?别人的理论你觉得理解透了吗? 你说的你对而别人不对的地方是别人的理论没法解释的吗?凭什么说别人的理论错了,你的对了?解决了上面的所有问题,你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论文发表在哪个期刊,2006年化学奖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Osamu Shimomura 从1962到1979年的几篇重要论文发表于Biochemistry、FEBS Lett和J Cell Comp Physiol (JCell Physiol的前身)上。上述三份杂志在2006年的IF分别为3.379、3.264和4.313。
在普通人的概念里,新疆商机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应该属于高级专家,怎么可能会破产呢?但历史上还真有过新疆商机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卷入破产案的先例。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长期资本基金濒临破产。如果不是美联储介入干预,这家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将提前十年引发美国金融危机。长期资本基金的创始人中,便有所有金融专业的学生所熟知的两位诺奖得主,即期权定价理论的提出者迈农.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后者的连续时间金融理论是现代主流金融学的基础。但就是在这两“大仙”的帮助下,华尔街顶级的基金被搞砸了。诺奖得主如此,其他专家自不待言。几乎每年北大学生写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都会有几篇是关于中国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业绩评价的。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中国基金经理的业绩贡献为负数。或者说,如果普通投资者买不需要管理的指数基金,那么他们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要显著超过股票基金。其实美国同行的业绩也同样糟糕。多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共同基金整体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要显著低于市场指数收益。基金的作用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不同风格的选择,而非贡献收益。所以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如果非要买基金,就买指数基金吧。股评家们会不会表现得好一些呢?答案只有两字:呵呵。2012年8~11月新浪举的模拟炒股大师赛邀请了55个炒股专家来操盘。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为-4.95%,而55个专家的中位数收益仅为-11.66%。其中比较懒的5名专家(如著名的财经评论人“水皮”)从未操作,收益为0,在55个专家中并列第5。模拟炒股跟实盘操作有不小的差别,但相信读者看了如此的成绩之后,应该不再相信什么股评家了吧?在散户投资者看来,媒体上的股评家通常讲得头头是道。但在专业人士眼中,股评家们的分析一般都缺乏严谨的逻辑,很多观点都不值一驳。某个时常亮相主流媒体的女财经评论人经常缺乏常识地信口开河,成为财经界的笑谈。那么,那些受过一流大学金融专业训练的股票分析师表现会好一点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中国证券公司雇用的卖方分析师每年发布几十万份股票研究报告,超过90%的投资建议为“买入”。在过去几年有买过股票的读者应该知道,如果90%为“卖出”建议显然更合理。和基金经理的情况相似,卖方分析师的差劲表现也是国际惯例。以2009年为例,华尔街分析师最看好的十大股票平均收益为22%,最不看好的股票平均收益“仅为”70%,同期标普指数涨幅为26%。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卖方分析师存在的目的就是招揽生意。如果分析师建议客户卖出某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么东家将很难从这家上市公司接到发行股票的活儿。从2001年开始,美国证交会开始着手调查华尔街投行分析师的利益冲突问题。监管部门的调查表明,前十大投行都存在迫使分析师发出过度乐观投资建议的现象。在监管部门诉讼的威胁下,2003年4月华尔街十大投行同意支付总共13.8亿美元的罚金,并承诺保证分析师意见的独立性。从事后效果来看,罚款是交了,研究报告还是没变。2008年初,次贷危机前夕,雷曼兄弟公司已经风雨飘摇。但是跟踪雷曼的17个华尔街分析师中,有9个建议“持有”,5个建议“买入”,2个建议“强烈买入”,只有1个建议“卖出”。看过这段,估计大家对华尔街“金融精英”的理解有所增进。我们上面讨论的逻辑有些不连贯。开始我们讨论的是专家们的能力问题,到后面讨论的是操守问题。那么如果撇开操守问题,股评家和分析师们自己的投资业绩如何呢?曾有“中国第一庄托”之称的赵笑云2011年回归中国股市成为私募基金经理,刚开工没3个月基金净值便跌去了1/4,大幅跑输大盘。其他股评家们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针对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业绩回归分析表明,私募基金在同等风险水平下一样跑输大盘。而私募基金经理的三大来源是共同基金经理,股评家及分析师。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源自美国对冲基金,在超过保底收益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可以分取超额部分的20%。因此私募基金的业绩应该是基金经理真实能力的体现。多年以来的学术研究表明,部分基金经理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优于大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便泯然众人。对冲基金在这方面有着非常糟糕的记录。往往一家基金好上几年之后,立刻转头给投资者带来巨额亏损。著名的老虎基金曾在二十年的历史中为投资者带来平均20%的收益,但2000年做空日元带来的50亿美元亏损将其业绩直接归零。2005年不凋花基金经理亨特曾独力带来1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翌年他便创下纪录,一周内为投资者亏掉了50亿美元。2008年做空次贷名噪一时的保尔森基金2012年的业绩表现高居排行榜第一名,只不过这一次是倒数第一。如此种种。这么多年来,有资格被称为投资大师的人并不少,譬如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麦哲伦基金经理)和乔治.索罗斯(量子基金经理)。但相比规模庞大的投资专家队伍而言,有着超凡业绩(以及超凡运气)的基金经理仍属沧海一粟。你愿意亲自操刀去和基金经理们一争高下,还是认命去追随大盘呢?多数人会选前者。由于这个原因,90%的散户跑输大盘
发表于Biochemistry、FEBS Lett和J Cell Comp Physiol (JCell Physiol的前身)上。
你可以发到网上,供大家讨论,呵呵。别的地方,发了也没用。
我れわ眠りを司でおる神ヒュプノス先要批评一下LZ:1 这种文章拿到网上来不太好吧 2 你提了两个类似问题:论文写得不错,很有创意,也许能在哪里获奖(是不是诺贝尔奖就不知道了),还能推翻很多定律,勇气可嘉到哪里去发表,别问我楼上的 yzsyx71:你不知道很多发现、创造都是缘于梦吗?不管是哥白尼,还是爱迪生,他们的设想起初都是被认为是白日梦,别在中国国内发表,那创意会被扼杀的……等等,看你的用户资料,那照片不像中国人嘛,像一个慈祥的外国老人……那是你的照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