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国时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产生疑问,并不违反吧规。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5日是汪精卫叛变投敌,定国号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当时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林森不承认汪精卫的“国民政府”,称之为“汪伪政府”或“南京伪国民政府”等。中央研究院是在南京,是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后,成立以日本为主的伪南京政府。据胡适笔记记录了关于中央研究院院士筹备是在南京评议会1940年改选后的第二届。长达八年在南京筹备中,近六年是在汪精卫叛变投靠日本的伪政府时进行,是在汪伪政南京期间。事实上,中央研究院评仪员的资格要求等同院士,1928年-1947年中央研究院院士就是评仪员。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伪政府估计是为了抹杀异议而成立的,从1940年开始培养和扶持亲日院士,因为院士的选举资格,对所习的专业有特殊著作发明或贡献,为此花了八年时间培养新知名人士发表论文以便符合院士资格,以无痕迹的手段主导中国科学去向,想要长期弱化中国必须从关键科学弱化做起或根本就是国民党弄假作虚自身一贯的行为。像王世杰积极支持蒋介石的卖国内战,并且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学术贡献和科学成就,居然是第一届中央院士。还有大量没有科学成和学术贡献被选入成为中央研究院第一院士。以下列出一些完全符合第一届院士的要求,但被抹除掉第一届院士的爱国科学家先躯们,近代和现代强国所必须的人才,如航空航天,天文地理,气象人才。所列被抹除掉爱国科学家先躯们仅仅是冰山一角:高士其,中国近代和现代化学,细菌和病毒学的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30年回国到1937年已写下了近百篇科学作品并汇编成册。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郑贞文(1891年—1969年) 中国近代普及科学的先驱,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张钰哲(1902.2.16-1986.7.21)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双奠基人。1934年,张钰哲被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从1928年到1942年他所发表的著作多达十本。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林几(1897~1951),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1939年受聘于成都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长期发表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北平医刊》、《法医月刊》等杂志上。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郑作新(1906.11.18-1998.6.27),中国近代和现代鸟类、动物分类学、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1946年回国,并对中国鸟类进行全面的考察整理。 1946年-1947年发表了《中国鸟类名录》。同年,他还在中国科学社主办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中国鸟类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此文对中国动物地理学研究有着开拓性影响。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中国近代和现代中国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发表著作有星型发动机气阀的振动.清华大学工程季刊,1941(4)涨圈外形的研究.航空机械,1943(7)发动机动力学.北京:商务印书馆,喷气发动机理论.科学世界,1948(5)。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蒋丙然,(1883年~1966年),中国近代和现代地震、地磁研究开创者,海洋研究的奠基人,气象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3年,任中央观象台气象科科长,并兼航空署气象科代理科长,教授,台长。发表著作有.论航空家不可不知星.观象丛报,1917,2(10),地球磁力浅说.观象丛报,1917,2(11),.论旋风之高度.观象丛报,1918,3(10),通俗气象学.观象丛报,1919,4(8),.气空之过去及未来.观象丛报,1919,4(9),.论气海之重量.观象丛报,1919,5(2),.最新之探空法.观象丛报,1919,5(4),.天文学与气象学.中国天文学会会报,1927,4,.近十年来中国之气候.中国气象学会会刊,1928,4,.二十年来中国气象事业概况.科学,1936,20(8),.气象器械及其观测法(上、下册).大华书局,1945。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李俨(1892-1963),中国近代和现代数学史学家以及中西数学家一代宗师,中西数学开拓者和奠基人。发表著作有《中国数学源流考略》(1919年))《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十卷,《中国算学史》(1937年初版,1955年修订版)《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六,七,八卷,《中算史论丛》l-5集(1928-1937年),《微积分学初步》(1936年), 《铁道定线法》(1938年)。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庄巧生(1916.8.5-),中国近代和现代小麦育种与遗传开创者,倡导三交和杂交育种科学家,小麦育种奠基者。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8月,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特聘员。发表著作有遗传因子之生理作用.科学世界1942年,冻前灌水与小麦冻害之研究农报1948年。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沈元(1916.4.28-2004.5.30)。福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空气动力学创立者,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1946年回国,发表著作有大马赫数下绕圆柱的可压缩流动的理论探讨(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compressible flow round cylinders at large mach nambers).British Aeronautical Research Council ReportNo.9873,1947。高亚声速下可压缩性流体绕似椭圆柱体的流动(Theflow of acompressible fluid past quasi-elliptic cylinders at high subsonic speeds).THE SCIENCE REPORTS OF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1948,Vol.V(No.1。 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赵承嘏(1885年12月11日-1966年8月6日),中国近代和现代药用植物化学的先驱者。1935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从1928年-1941年发表著作多达十四本。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李耀滋(1914.02.01—2011.08.14)1940年回国投入国产航空抗战,抗战时期,主持建造中国第一个飞机发动机制造厂。李耀滋担任该飞机发动机厂的总工程师。他发表过约60篇论文,获近60项专利。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林同骅(1911年5月26日—2007年6月18日),1937年回国投入航空抗战,抗战时期,成功仿造出苏式E-16型驱逐机、训练机。1944年,成功造出中国第一架长距离飞行的“C1010号运输机。他不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谁有资格是!
物流管理的 什么题目 有什么特殊要求?
好象没有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柯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溥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徐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筹备工作始于1946年。当时规定入选院士的资格有两条;一是在专业上有特殊著作、发现或贡献,二是主持学术机关在5年以上而成绩卓著者,由中央研究院于1947年3月通告全国各大学、专门学会和研究机关、要他们分别按数理组(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技术科学),生物组(含生物学、农学、医学、药学、人类学、心理学),人文学(社会科学)提名。当然,也可由评议员5人以上联署提名,提名之后,由筹备委员会进行初筛,拟出402人名单,再由评议会审定105人为院士候选人,最后于1948年3月由评议会选举,结果,有81人当选为院士,其中:数理组28人姜立夫 许宝騄 陈省身 华罗庚 苏步青 吴大猷 吴有训 李书华 叶企孙 赵忠尧 严济慈 饶毓泰 吴宪 吴学周 庄长恭 曾昭抡 朱家骅 李四光 翁文灏 黄汲清 杨钟键 谢家荣 竺可桢 周仁 侯德榜 茅以升 凌鸿勋 萨本栋生物组:王家楫 伍献文 贝时璋 秉志 陈桢 童第周 胡先驌 殷宏章 张景钺 钱宗澍 戴芳澜 罗宗洛 李宗恩 袁贻瑾 张孝谦 陈克恢 吴定良 汪敬熙 林可胜 汤佩松 冯德培 蔡翘 李先闻 俞大绂 邓叔群人文组:吴敬恒 金岳霖 汤用彤 冯友兰 余嘉锡 胡适 张元济 杨树达 柳贻微 陈垣 陈寅恪 傅斯年 顾颉刚 李方桂 赵元任 李济 梁思永 郭沫若 董作宾 梁思成 王世杰 王宠惠 周鲠生 钱端升 肖公权 马寅初 陈达 陶孟和
1.文献计量学的理论
中国早在数年前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口号,邓小平同志也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强调“共产党人必须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而学术期刊是科技及先进文化的载体,面对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趋势,面对信息通讯技术及信息处理现代化方式日臻完善的今天,作为载体的学术期刊就应先行一步,高瞻远瞩这是形势使然。
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结果主要表现在发表科技论文、科技成果获奖和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科技论文一般指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性论文,它是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学研究最直接产出形式之一。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效率,特别是论文的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以及科研人员科技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科技论文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国内外管理人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如利用模糊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其中,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通过对文献特征的统计分析,来研究文献体系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文献的变化规律和科学管理。近几年来,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情报学以外的科学技术领域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标用于科学技术生产效率的评价,使决策者可以对科技研究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简单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例如出版著作数、发表论文数、被引用次数等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部门中作为考核、奖惩、晋升职工的评估依据。这些简单指标的组合,就可以评价大学、研究所、工业公司以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能力。在近10年中,文献计量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各方面更趋成熟,研究层次更趋深入,定量化描述的手段与方法也日益改善。同时寻求更系统全面的数据集合,更现代化的文献数据处理手段,最终有效地指导文献情报工作。
近几年来,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应用研究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在科技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有关领导部门和研究者的重视。国外对此十分重视,例如,美国、英国、匈牙利、印度等许多国家不仅把文献计量指标作为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从管理的高度,认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献计量学应用所必需的大量数据,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我国著名学者赵红洲、蒋国华等人曾经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并以“学术榜”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从1987年起,国家科委为了从一个侧面评价我国学科发展、科技投入产出情况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成就,委托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今改名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利用ISI的三套出版物,对我国学者从1983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接着,国家科委专门下达资助课题,要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逐步形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统计结果。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从1998年起也逐年出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简称《指标集》)。集内有100多项统计指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我国科技论文的产出力和影响力及其分布情况从总体上进行了客观的描述。该书的内容包括:统计源概貌,机构研究计量统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研究计量指标,地区研究计量指标,科技基金计量指标,合作研究计量指标,人才研究计量指标,文献评价计量指标。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连续资助了6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使其研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由于文献计量指标的评价功能与其它社会评价指标的功能是一致的,而且其研究成果和计量数据可以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因而越来越受到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广泛重视。这一重要进展表明,文献计量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正在由课题研究向事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这是90年代以来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应用发展的显著特点与趋势之一。
2.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建立的背景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建立正规的文献信息计量工具,为应用提供大规模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来源,必须依托较为适宜的文献数据库才能进行。目前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大多利用SCI为数据源进行统计研究,但在本研究进行项目调研中发现SCI创建时间较短,在可追溯性方面不如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检索工具(如地质学方面有200多年收录史的GeoRef),虽然SCI收录5000多种期刊,但由于其专业覆盖面很广,故每个学科的收录数量都不够。并且SCI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各科学间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此外SCI中没有“分类号”一项,不能按学科进行分类检索,因此用它进行某学科的统计就很困难,一些文献统计项目为了用SCI进行各学科综合统计研究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对原始数据重新进行分类等加工、录入,这一点可反映出数据源选定的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结果和效率。可以认为利用SCI对国内外地球科学进行分学科和领域论文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论文使用的分析测试方法统计分析,论文研究的区域分布统计分析,论文提出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本项目组自行设计并完成了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公共查询系统技术实现对地学文献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输出,实现地学文献的信息化管理。
(1)系统运行环境:
a.服务器:WINDOWS NT及其以上平台,PIII 800、RAM/256M、Disk/20G;
b.客户机:DINDWOS 9X或WINDOWS NT及其以上平台,PII 350、RAM/64M、Disk/9G;
c.网络:互联网;
d.数据库:MS-SQL 2000。
(2)系统结构: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采用了三级B/S体系结构,三层结构包括客户机、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方式又称瘦客户机系统,在客户机端没有或者有很少的应用代码。客户机负责数据结果的显示和用户请求的提交。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负责响应和处理用户的请求。而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空间数据和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是提出请求,所有的响应都在服务器端完成。其中,Web服务器位于系统的中间,是原型系统的枢纽与核心部分,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前端是Client/Brower,中间是Web Server,后端是Sql Server。
图1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应用的结构图
(3)系统总体功能:
a.数据库管理:实现数据输入与维护、查询、显示输出等,系统也提供Web环境下的数据管理,数据信息可在远程或本地进行编辑、浏览、维护。
b.系统可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初评估、总评估:依据文献查询结果进行学科、主题、作者、研究单位、研究区域等相关度的统计和分析。
c.数据交换功能:系统可通过转换工具将数据转换为其它标准格式,如2709等国标数据。
d.系统具有完整的桌面管理和帮助系统。
(4)系统构成框图(图2)与主要功能图(图3)。
图2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的构成框图
(5)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在中文WIN2000下利用SQL2000、ULTRADEV、VBSCRIPT进行开发。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源选定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建库主要收集和利用《GeoRef检索系统》(以下简称GeoRef)、《中国地质文献库及检索系统》(以下简称GDS)作为数据源,GeoRef是中国地质图书馆在1982年开始引进的美国地质调查所信息中心所建的地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北美地区自1785 年以来的和世界上其它地区自1933年以来的地质文献,包含了地球科学领域国际上公认的5000余种期刊、会议资料等,总共约220万余条,其收录范围覆盖了地球科学近40 个类目,是目前国际最权威的地质学文献检索数据库。GDS由中国地质图书馆所建,收录1985 年至今的400 余种期刊、专著、论文集和国际会议中文资料,累积文献量达20 余万条,收录范围基本覆盖了地球科学、土地科学等40个类目,是我国地球科学和土地科学研究领域最大型的检索系统,是国内最权威的地质学文献数据库。选取上述两个数据库作为本系统数据源的主要原因是:①GDS的基本结构和选刊原则等诸多方面与GeoRef接轨,建库依据了文献计量学的结果;②两种数据库均有较为严格选刊标准,收录文献的种类较多,即将国家级单位主持的地球科学类专业杂志悉数收录,也将一些地方主办、流通区域有限因而影响较小的地球科学杂志收录;③两种数据库收录时间较长,GeoRef已有200年数据,GDS的数据年限已有近19年,非常适合于我们对多年来地球科学论文情况进行分析;④两种数据库的分类系统设立既遵循了地球科学的学科分类,又是从检索文献的实际需要出发,并且GDS是参考了GeoRef的类目名(表1、表2)。所以根据GeoRef和GDS得到的分析结果应该是代表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水平。不足之处是两种数据库都缺少引文分析。
图3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示意图
表1 GeoRef数据各学科使用代码列表
表2 GDS数据各学科使用代码列表
续表
3.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实例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是利用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检索提取科技人员和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的统计数据,进行科技人员群落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榜的测定;检索提取分类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学科的学科体系演变和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研究机构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框架结构中的选项有:题目、作者/单位、刊名、出版社、出版年、卷、页、文献索取号、语言、载体形态、关键词、分类号、文献识别号、记录状态、文献类型、目录级别、文献载体、ISSN号、ISBN号、会议、版次。如想了解我国近年来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情况,通过系统选择框架结构中“出版年”,输入“年代(1997、1998、…2001)”,检索出各年代收录的全部文献,再选择系统框架结构中的“作者/单位”输入、并通过Excel运算处理,即可得到如下的统计数据(表3)。
表3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1997~2001年收录国内研究机构论文数量
国内外学科结构统计分析
利用国内外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对GeoRef数据库100年、GDS数据库15年期刊论文进行学科的统计分析,数据采集的方法是利用分析系统框架结构中的“分类号”进行检索,GeoRef数据库的检索式:分类号的字段代码、GDS数据库的检索式:选择检索系统框架结构中的“分类号”,输入分类代码,采用上述方法我们采集了国外100年、国内15年的分类数据,编制了国际地质科学体系学科结构的百年演变图及国内地质学科体系学科结构近20年演变图(详见第一章)。
中外综合性期刊地学论文对比研究
(1)《科学通报》、《中国科学(D辑)》、《Nature》和《Science》的地学学科结构的统计分析
《Nature》和《Science》分别是英国和美国主办的世界顶尖的综合性科学杂志,所发表的地学文章一般都反映了地质科学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而《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也可以算是我国顶尖的综合性科学杂志,4种杂志的学科结构,反映了近年来地质科学基础和前沿研究领域及其变化趋势。
比较4种期刊可知,第四纪地质学方面的论文数都居于其它学科之上,说明近年来对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日趋重视。词频统计结果也表明与其相关的术语出现最多,如“第四纪”、“新生代”、“全新世”等。因为第四纪从时间上离人类活动的历史最近,因此研究第四纪地质、环境、气候变化等,无不与我们人类的生存这个重大问题密切相关。《Science》和《Nature》上关于宇宙地质(或球外地质)的论文排名在前5位,比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的排名要靠前。球外地质实际上也是一个涉及到未来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科学问题,当然它还反映了我们对地球起源等根本问题的不懈探索。之所以国内这方面的论文还比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可能与国家经济实力、技术设备水平有关,其次是对人类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从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国外两著名期刊上关于经济地质(包括矿产、能源等)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而国内两大期刊在油气地质、金属矿床两类论文数量均名列前茅,这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矿产、能源的需求量大有关。另外,地质找矿仍然在我国地质工作中占相当大比重,这方面的成果(论文)也就很多。
(2)《Nature》和《Science》国别分布的统计分析
从表4、表5可看出,前10位除中国之外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更是遥遥领先,英、法、德为第二梯队,明显落后于美国。这表明只有经济上相对强大了,科技的发展才能得到有力支持。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较快,也很重视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因而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之所以能够跻身前10强,说明我国在地学领域已取得了一些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表4 在《Scienc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
图4反映了过去20多年以来我国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地学论文的情况,论文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近6年以来迅速攀升,表明我国地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表5 在《Natur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
图4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地学论文数量变化曲线
(3)《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Nature》和《Science》机构分布的统计分析
对《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Nature》和《Science》4种期刊1996~2001年每一年不同单位发表论文数的多少进行了排序,从图5、图6看,在《Nature》上大学、研究所、国际组织、公司和其他分别占58%、28%、15%、11%、0.2%;《Science》上大学、研究所、国际组织、公司和其他分别占47%、27%、0.4%、0.05%、24%,大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研究所。这与《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情况完全相反(表6、表7)。
从表6、表7中可以看出,我国发表地学论文最多的单位是研究所,其次才是大学或学院。按发表论文的多少进行排序的结果表明,中科院地质所、地球物理所及其所属各实验室发表论文数最多,其次为地科院、地震局、海洋局等所属研究所。中科院论文数遥遥领先于其它研究所。大学中学术论文数量较多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排名未分先后)。
图5《Natur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机构分布
图6《Scienc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机构分布
表6《中国科学D辑》1996~2001年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分类统计
表7《科学通报》1996~2001年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分类统计
中外期刊地学论文研究领域的对比分析
根据选定的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源,采集和分析了16000多个数据,从而对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全球变化、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能源地质学、行星与宇宙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地质观测技术等研究学科和领域进行了专题调研,反映了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详见学科分述部分)。
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能,描述润湿性的物理参数为液滴的接触角。既然是疏水材料,那么这种材料的水接触角必然大于一个固定数值,目前学术公认的数值是90度。那么要制作这种大接触角的材料一般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首先是表面能,表面能与接触角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低表面能物质 (硅烷化试剂、烷基化试剂和碳氟化合物等 )对于增大水滴接触角,增强表面的疏水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在某种固体材料的表面修饰上低表面能物质可以增大其疏水性。除了化学因素外,表面物理结构形貌特别是微观几何是决定疏水的关键因素。大量的理论和实验表明,只要有合适的微观粗糙结构,在较小的本征接触角条件下也能使液滴处于稳定的复合润湿态(参考荷叶的疏水结构)。还有,一个润湿系统由固体表面、液滴、外部环境组成。为达到理想的超疏水性,固体表面的内在作用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得到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通过外界影响,可人为调控超疏水行为,这对将来发展各种机敏智能超疏水材料意义重大。外部环境作用主要包括声、光、电、热、振动、压强等,它们对表面润湿性质有极大影响。不过,我个人认为,题干中的疏水材料制作,主要应该是考虑物理和化学因素,可以在基材上设计合理的微纳米结构进行蚀刻,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或者吸附等物理过程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就能制作出疏水材料甚至是超疏水材料(接触角大于150°)。
首先表达我的观点,超疏水材料在学术上风声水起,近几年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的研究者异常活跃,发表的论文中约有50%来源于中国研究者。中科院的江雷院士更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去年好像还获评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虽然我个人不特别喜欢他,听过几次报告,完全不尊重听者,永远只有一个意思:我很NB,我文章很diao。他在这种技术的应用领域做得奇差,基本没有做成的应用项目。典型的学术研究者,永远只会水论文,水论文)。但是我的观点是,应用起来远没有大家设想的那么美好,很多应用领域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领域确实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其实很简单的:先进去高级检索,然后第一个条件选择机构,输入学校名称;第二条件限定时间为近几年,检索就行了啦。很简单的
近5年,在《Journal of Food Science》《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等外文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参编著作2部。代表性学术论著 :1、Zhao, Y., Y. Xu, J. Li, et al. Profile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11 Brandies b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9, 74( 2):C90-C99. SCI收录. 2、Zhao, Y., Y. Xu, J. L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oma Compounds of Four Brandies by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2009, 60(3):269-276. SCI收录. 3、Sun, S.Y., W.G. Jiang, Y.P. Zhao,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roma-active compounds in five sweet cherry cultivars grown in Yantai (China) [J].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2010, 25 (4): 206-213. SCI收录. 4、Zhao Yuping, Wang Lei, Li Jiming, et al. Comparis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wo Brandies using HS-SPME coupled with GC-O, GC-M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S.A. Journal of Enology & Vitivulture ,2011, 32 (1), 9-20. SCI收录. 5、Sun, S.Y., W.G. Jiang, Y.P. Zhao,et al.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s on the profile of volatile compounds and polyphenols in cherry wines [J]. Food Chemistry, 2011 (127): 547-555. SCI收录. 6、Yu Ping Zhao, JiMing Li, Bao Chun Zhang,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influence of eight commercial yeast strains on the chemical and sensory profiles of freshly distilled Chinese brandy [J]. journal of institute brewing, 2012, 118: 315-324. SCI收录. 7、Sun, S.Y., W.G. Jiang, Y.P. Zhao,et al. Comparison of aromatic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n cherry wines with different cherry cultivars by HS-SPME-GC-MS and HPLC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7 (1): 100–106. SCI收录. 8、Zhao Yuping, Zheng XingPing, Song Pu,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s in the six most well-known distilled spiri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brewing chemists, 2013, 71 (3): 161-169. SCI收录. 9、第七章废水的生物处理. 微生物工程技术原理[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 10、 第十章植物饮料.饮料工艺学[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1, ISBN:978-7-03-039389-0
近3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1. Na Shao, Jie Li, Rende Shui, Xiaojie Zheng, Jiangang Lu, Mowei Shen(通讯作者). Saccades elicit obligatory allocation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Memory & Cognition (2009,accepted)2. Hui Chen, Zaifeng Gao, Jun Yin, Junying Liang and Mowei Shen(通讯作者).Nonabstract representation for number: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NeuroReport,2009,20(14):1240-12443. 张锋,水仁德,周艳艳,梁君英,沈模卫(通讯作者).海洛因延迟强化物超快速折扣倾向的心理机制.心理学报,2009,41(8):763-7224.4. Zaifeng Gao ,Jie Li, Junying Liang, Hui Chen ,Jun Yin, Mowei Shen(通讯作者).Storing fine detailed information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Journal of Vision,2009,9(7)17 1-125.5.. 张锋,周艳艳,李鹏,沈模卫(通讯作者).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冲动性:基于DDT和IGT任务反应模式的探讨.心理学报,2008,40(6):624-6536.6.. Tao Gao,Mowei Shen,Zaifeng Gao,Jie Li.How are Representations Constructed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 Visual Cognition, 2008,16 (1):103-1067.7.. Mowei Shen, Jifan Zhou, Tao Gao, Junying Liang, Rende Shui.The perceived position of a moving object is not the result of position integration. Vision Research 2007,47(24):3088-30958.8.. 沈模卫,高在峰,张光强,水仁德,乔歆新.三维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心理学报,2007,39(6):951-9589.9.. 沈模卫,李杰,朗学明,高涛,高在峰.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心理学报,2007,39(5): 761-76710.10.. Tao Gao,Mowei Shen(通讯作者),Rende Shui,Zaifeng Gao.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ask set has no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feature search.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2007,69(3)345-352
人文社科类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已经公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宗教学,语言,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法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高校学报,历史学,冷门绝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期刊目录。2创刊60年以来,该刊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跟踪理论前沿,聚焦学术热点,坚持基础理论与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原则,关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查阅近五年的文献是指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来支持论文的观点和结论。但并不意味着论文的参考文献只能包括近几年的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的选择应该基于以下原则:
44. Hu, T. and Zhuang, W. (2005). Stochastic properties of p-spacings ofgeneralized order statistics.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andInformational Sciences, 19 (2), 259-278.45. Hu, T., Xie, C. and Ruan, L. (2005). Dependence structures of multivariateBernoulli random vectors.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94 (1),172-195.46. Hu, T. and Zhuang, W. (2005). A note on stochastic comparisons ofgeneralized order statistics. 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72 (2),163-170.47. 唐启鹤、胡太忠、成世学译, 《现代精算风险理论》, 科学出版社,2005年[原著: R. Kass, M. Goovaerts, J. Dhaene & M. Denuit (2001). ModernActuarial Risk Theor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48. Hu, T. and Zhuang, W. (2006). Stochastic Comparisons of m-spacings.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136 (1), 33-42.49. Hu, T., Chen, J. and Xie, C. (2006). Regression dependence in latentvariable models.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alSciences, 20 (2), 363-379.50. Hu, T. and Zhuang, W. (2006). Stochastic orderings between p-spacings ofgeneralized order statistics from two samples. Probability in the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al Sciences, 20 (3),463-477.51. Hu, T., Chen, J. and Yao, J. (2006). Preservation of the locationindependent risk order under convolution.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Economics, 38 (2), 406-412.52. Hu, T. and Xie, C. (2006). Negative dependence in the balls and binsexperiment with applications to order statistics. Journal of MultivariateAnalysis, 97 (6), 1342-1354.53. Hu, T., Wang, F. and Zhu, Z. (2006). Stochastic comparisons and dependenceof spacings from two samples of exponential random variables.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35 (6), 979-988.54. Fang, Z., Hu, T., Wu, Y. and Zhuang, W. (2006). Multivariatestochastic orderings of spacings of generalized order statistics.《应用概率统计》,22 (3), 295-303.55. Zhuang, W. and Hu, T. (2007). Stochastic comparisons of sequential orderstatistics.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al Sciences,21 (1), 47-66.56. Wen, S., Lu, Q. and Hu, T. (2007). Likelihood ratio orderings of spacingsof heterogeneous exponential random variables. Journal of MultivariateAnalysis, 98 (4), 743-756.57. Hu, T. and Li, Y. (2007). IFR and DRHR properties of the minimum andmaximum of multivariate distributions with log-concave ensities. Metrika,65 (3), 325-330.58. Hu, T., Kundu, A. and Nanda, A.K. (2007). A note on Bayesian imperfectrepair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al Science, 15 (4), 407-411.59. Hu, T., Jin, W. and Khaledi, B.-E. (2007). Ordering conditionaldistributions of generalized order statistics. Probability in the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al Sciences, 21 (3), 401-417.60. Wei, G. and Hu, T. (2007). Characterizations of aging classes in termsof spacings between record values. Stochastic Models, 23 (4), 1-17.即将发表的论文61. Colangelo, A., Hu, T. and Shaked, M. (2007). Conditional orderings andpositive dependence.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62. Hu, T., Yao, J. and Lu, Q. (2007). Nonnegativity of covariances betweenfunctions of ordered random variables.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andInformational Sciences, Vol 21, No. 4.63. Chen, J. and Hu, T. (2007). Multivariate dispersive ordering ofgeneralized order statistics. Journal of Iranian Statistical Society.64. Xie, H. and Hu, T. (2007). Ordering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s of spacingsof generalized order statistics. Journal of Iranian Statistical Society.65. Chen, H. and Hu, T. (2008). Multivariate likelihood ratio orderings betweenspacings of heterogeneous exponential random variables. Metrika.66. Yao, J and Hu, T. (2008). Dependence structure of a class of symmetricdistributions.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67. Hu, T. and Chen, H. (2008). Dependence properties of order statistics.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27:5《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康复》2004:8:3《影响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相关因素》《现代康复》2000年:4:11《电脑中频结合电脑牵引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5:1《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临床医药》 2004:13:12《不同角度牵引对颈椎曲度改变的研究》
在写论文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引用到别人的理论成果来使自己的论文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说服力,适当的引用能让自己的论文锦上添花,在知网查重检测时,只要不是大段大段的引用,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国内的论文虽然发表了很多,但是引用率却非常的低,这里小编跟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大家都非常关心每年向全世界发布的SCI(科学引文索引)统计结果当中,我国的学术论文总数是多少,论文增长多少篇,被引用多少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论文总数在增长,引用率也在提高。但人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会发现:国内的论文引用率仍然不够,跟我们的大国身份很不相称,和科技投入不相称;投入的变化十分巨大,引用的变化确非常缓慢。
知网查重的学士论文引用率为什么这么低?
由此可见我国学术论文的质量存在着问题,具体是哪些呢?我认为我们的学术论文存在六个问题,第一、引言过于笼统,起不到引言的作用,对研究背景、内容、工作的意义,没有实质性描述。第二、整个学术论文没有对同行工作的介绍,把我们的学术论文一放到国际背景下,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的论文。第三、作者手上没有有分量的文献,参考文献量太少,有的只有两三篇,有的根本没有参考文献。第四、在写作方面缺乏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的完整信息,多数人不会结合讨论来解释他得到的结果。科学技术、理工农医的论文的重要一环是解析实验结果,而我们的一些论文往往以结论代替讨论,没有讨论,人们就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和创新性。第五、原创性的论文没有第一手的研究结果,自己研究分析一通,得出的是别人的结果或者是引用了别人的内容,为了降低知网查重率,随意的改动了别人的内容不标引用。第六、不介绍同类工作已有的结果,不提人家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只说自己是世界先进水平,这是违背科学道德的。虽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但是我想,如果我们能从正面提倡引用别人的论文,就能解决我们这六个问题中的好几个问题。如果他能够认真地引用论文,前三个问题就解决了,第四个问题也可以部分的解决了,因为作者就会明白什么叫讨论,什么叫结果,什么叫结论。
为什么我国论文的引用率低下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众多的学者,而要提高学术论文质量,就要从提高引用率开始。我们希望引用率能不断提高,不但要引用国外的论文,还要引用中国的论文,不但要引用自己的论文,还要引用同行的论文。
我认为学术论文引用率低有四个原因:第一、传统文化的影响,自我谦虚,同时又文人相轻,谦虚使自己原来做得很好的工作不引用。第二、科学历史造成了我们引用少。什么叫科学历史?因为现代科技对中国人来讲是个外来文化,都是舶来品,因此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引用的。没有引证的需要,没有形成传统。第三、浮躁风。有的人写论文的目的只是为了评职称,评教授、博导,是为了拿毕业证,拿学位证书,只要通过知网查重就行了,发表是目的,引用不引用无所谓,不管天下还有谁跟他做一样的工作。第四、由于我们在科学技术上不成熟,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稳定的发展科技才30年,这30年对我们来讲很宝贵。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说,人家已经发展了200年、300年。科学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了我们缺乏引用,但我们不能等到成熟了才行,我们要跨越式的发展。
因此要提高学术论文引用率,写论文的专家要多引用论文,包括自己的论文和别人的论文,还有从事科技管理的专家要鼓励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引用率,把这两项做好,相信我国学术论文的质量会逐渐提高,发展速度也会上升的。
本文整理自网络,仅供大家参考。想要进行论文检测同学,可以去Paperfree进行检测,准确率也是可以保证的。 paperfree将近期会推出的机器降重、自动降重工具主要支持常用的检测系统,如知网检测系统,维普检测系统,paperpass检测系统,同时后续还会支持更多的检测系统,包括papertime等,是不是很期待,想使用机器降重可联系哦。
自动降重功能虽然有一定参考作用,个别地方还是需要人工修改,毕竟还是个机器,机器改重完后,需要找修改老师再顺一遍,这样才保险。
当然无论是机器智能降重,还是人工降重,都需要先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才能确定哪些地方是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