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辽宁大学王季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辽宁大学王季发表论文

甲骨文演变:这些甲骨文变化如此之大,你都认识吗

父母的德行是儿子的最好遗产。——塞万提斯

在现代生活中,中国家庭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上各种补习班,只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支出所需要的费用几乎占据了一个家庭一半的收入甚至更多。有些父母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却看不到孩子成绩有丝毫的提高。

然而在清末民初时期,有那么一位沉迷佛学的父亲,育儿经只有“三句半”,培养出了7个学霸。这7个孩子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中有四个还成为了科学家。

数学成就

1875年,王季同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祖上是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王鏊。他的父亲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王颂蔚,他的父亲与袁宝璜、叶昌炽合称为苏州三才子。他的父亲从一名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员晋升到了清朝的三品大员,还曾经是蔡元培的恩师。

而他的母亲谢长达是一位女中豪杰,曾经与其他几位好友一同创办了苏州振华女校。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王季同在学习方面自然不用父母操心。深受父母的影响,他从小就喜爱读书了解外国的一些著名书籍。

在他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他发现数学有一种奇妙的吸引力,一直在吸引着他进行探索深究。1895年,20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京城同文馆。由于当时有学识的人极少,图文馆里的算学教师较为贫乏。

成绩优异的王季同就这样被同文馆留了下来担任算学副教习。在担任教师期间他从未停止过对数学的研究,他阅读了大量中外现代数学的书籍。在这阅读过程中,他也时常将自己对书籍的领悟所记录下来。

通过整理他一共写了《九荣公式》《积较补解》《泛倍数衍》等著作。这些书籍可以说是当时中国近代对西方现代数学最早介绍的一些重要数据。在京师同文馆担任教师几年之后,因为精通英语,他就被清政府委派到英国担任前往欧洲留学生督察员。

中年沉迷佛学

前往英国之后,王季同还曾前往德国的西门子电机厂以及英国的英吉利电器公司进行考察实习。在英国他并没有放下对数学的研究,他前往英国的一些图书馆学习西方的一些数学知识。第2年他就将自己写的《四元函数的微分法》发表在英国爱尔兰皇家科学院会刊。

当时英国的相关数学研究者都认为这篇数学论文有一定的学术水准,这篇论文中,有着王季同对微分代数的独到见解也被称为“王氏代数”。这篇论文也是中国学者在国际级的刊物上发表的最早一篇现代数学论文。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他就回到了国内。当时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就找到了他,想邀请他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王季同也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学识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就答应了蔡元培的邀请。

在南京临时政府工作不久之后,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恢复国家的轻工业。他担任过镇江大照电气公司顾问工程师,后来他还找到了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筹资2万多元,与周仁这位海归教授在上海创办大校机械厂。在这一期间他与周仁一同研发了一台柴油引擎,他还发明了电器变流方法。

独特的教育理念

1927年底,他受邀与政府一同创办了工程研究所,担任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后来随着年纪的逐渐增长他对生活也有了另一番不同的感悟。人到中年之后,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几乎放在佛学研究上。

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从刹那定境中所发现的。所以他便在自己家中设了一个佛堂,每天都会在佛堂前念经诵佛,至少都要做上一炷香,几乎从未间断过。由于心境的变化他也从原来研究数学变成了研究佛学。通过不断的研究,他还写了曾在中国佛教界风靡一时的佛学著作《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

王季同虽然信奉佛学,但是在前半生,他也曾有过两段婚姻。两任妻子一共为他生育了12个子女。由于那个时期医疗条件的匮乏,很多孩子尚未成年就早早夭折。王季同的孩子也是如此,这12个子女中有5个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7个子女。

这7个孩子在王季同的教育之下都非常的优秀与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一家人就是学霸之家,这几个孩子中其中有4个成为了科学家。孩子们的优秀主要是王季同教育理念有关,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

这教育方法也被称为“三句半”:第1句是言教不如身教;第2句是尊重自我发展;第3句是多说不如多看;而那最后的半句其实就两个字“少管”。这几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对于现在的家庭而言还是很难做到。

七个光鲜耀眼的子女

这其中留下来的7个子女中,排行老三的王淑贞曾前往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深造,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那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都是全美顶级医学院,两者不分伯仲。后来王淑贞就在上海从事医学临床,成为国内最出色的妇产科专家之一。

排行第四的王守竞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同时他还在哥伦比亚大学也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并且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他在量子力学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发明的多原子分子非对称转动谱能级公式至今仍被大学教科书所引用。

排行第五的王明贞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独立的导出了自由粒子和简单斜阵子的分布函数,成为清华大学史上第一位女教授。排行第七的王守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还曾前往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留学。

排行第九的王守融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并且成为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的教授是中国精密机械以及仪器仪表学科的创建人之一。排行第十的王守武在国内抗战胜利之后前往美国留学,获得了普渡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回国之后成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后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排行12的王守觉先后就任于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这七个孩子能在各个领域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就,这离不开王季同的教育理念。除了教育理念之外,遗传基因也十分重要。世界上真正的天才极少,但成为天才并非不可能,凭借着自身的条件以及后天的努力,在大多数人中拼命做一个少数人。

长安文化的定义及其特征论文

摘要:鉴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中,长安文化不显于世,从文化传统的整体性上对长安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文化形态的发展阶段、主观基础、客观奈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长安文化5个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长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陆地文明的代表,其内在的普适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值得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长安文化;周秦文化;汉唐文化

在历史上,长安地区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周边地区和邻邦,也曾深深地打动了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的心灵。中外文化在长安地区交流互动,使得世界越来越深人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中,长安文化虽厚重却不显于世。其中有多个方面的原因。笔者以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长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模糊,与其他概念相交叉、重叠,其主体性特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化相比较也显得不容易归纳。这种比较大多是从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性、独立性以及完整性来考量的。如果以现代意义为价值取向来追溯,古代的长安文化虽然复杂多变,但也包含了一些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点,而且,作为陆地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长安文化的内在普适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长安文化的基本定义与发展阶段

这里所说的文化,根据其发生和影响的范围,从基本形态上来划分有地区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等5种类型。最基本的观察和分析的出发点不外乎“大中见小”和“小中见大”,实质上就是研究和比对文化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相互关系。文化上的一元和多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一元文化或多元文化,总是一元中有多元,多元中有一元。文化的一元性必然以多元为基础,而多元文化也必然有一元性的共同价值观与追求。一元与多元之间的和谐性与社会的和谐性成正比例关系,而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度也构成了该文化范围文明程度的标志。

长安文化属于地区性文化。其名称有二义:第一,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地区称名“长安”时期的文化;第二,以称名“长安”时期的文化为这一地区传统文化的概括与代表,因而自然包括称名“长安”之前的萌发和之后的延伸。从时空概念上分析,具体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第一,长安文化是称名为“长安”时期的文化。称名“长安”的时期,即从汉代到唐代(当然也可以延续到现代,一方面是有“长安地区”的存在;另一方面是长安文化陆地文明的一些传统特色仍然有遗存。这需要联系现代与古代来研究,特别要调查古代长安文化的现代遗存,所以暂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尽管有汉长安和隋大兴、唐长安的区别,但从地理范围和文化特质的传承来讲,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长安”虽然是城市的名称,是因为称名“长安”的时期是这一地区文化发展史的鼎盛阶段,具有比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二,长安文化是“长安”地区的文化。这里指的是长安地区,不仅仅是城市地区。其具体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核心地区和辐射地区。核心地区又有两个部分,即长安城区和关中地区。长安城区包括了津、镐、咸阳、大兴和长安。关中地区,也就是地理学上所划分的渭河平原,古称八百里秦川,南至终南山北麓,北至渭河以北的黄土台源地带。其辐射地区,是直接受长安文化影响以及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渗透的地区,即东至洛阳,南至秦巴山区,西至河西走廊的东部,北至渭北高原。

第三,长安文化是“活着的”文化,是“存在的”文化。“礼失求诸野”,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自觉的本能。尽管沧海桑田,长安屡经劫难,但是长安文化并未因此而衰亡。这主要缘于长安文化的“草根”性,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还应该重视文化的精神和物质2个层面。在陕西现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少文化遗产深浅不等地打着长安文化的印记,如兵马俑的制造、法门寺佛指舍利的信仰、鼓乐、老腔、还有民间的丧葬制度等等。也就是说,长安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的文化,而且衰而不亡,也是一种现实的文化,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依然存在,是“活着的”文化。

第四,长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内在的必然性和由此而呈现出的阶段性。地区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长期的过程,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长安文化从汉代到唐代为核心时期,也是鼎盛时期,自然也有此前的积累和之后的延伸。

从文化的发生学意义来讲,长安文化从形成、发展到衰落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然后绵延至现代。其中,长安文化的孕育阶段,是从渭河文明到先秦;长安文化的形成阶段,是从先秦到秦汉;长安文化的鼎盛阶段,是从秦汉到隋唐;长安文化的衰落阶段,是从五代到现代。

二、长安文化概念上的重叠与交叉

从不同的时代和角度来概括,习惯上把这一地区的文化归纳为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周秦文化、三秦文化、汉唐文化、隋唐文化、盛唐文化等,都各有其着眼点,有具体的针对性和各具特色的局限性。这些都与长安文化有重叠和交叉的地方。笔者认为,这些命名和长安文化虽有重叠和交叉之处,形式上以及时空上有重合之处,但本质上应该区别开来。从这些文化体系中可以抽象出长安文化的内容,但是这属于一元与多元或根与枝叶的关系,并不影响长安文化的独立性。这里存在2个问题需要辨析。

第一,长安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关系。周秦文化、汉唐文化、隋唐文化以及盛唐文化,从性质上来说都是国家文化,是中国国家文化的历史形态。而三秦文化虽有较强的地域性,但其文化属性的时代特征比较狭窄,文化内涵也比较庞杂,而且不能不涉及到北面的草原文化和南面的巴蜀文化,这就影响到对三秦文化深刻性方面的界定。

所谓国家文化,是各个优秀的、先进的地域文化的总和与代表,而地区文化是独特的地方性文化,是国家文化的基础,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多元的地区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抽象出一元的国家文化。相对于国家文化,长安文化属于后者。有的时候,某些地域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会因为客观环境的便利而上升,与国家文化的主流相汇合,地方文化与国家文化高度和谐。这是完全正常的,如当年的长安文化。但长安文化的根基扎在陆地文明的土壤中,地域范围上毕竟受内陆型文化的限制,所以即使是在最辉煌的时期,如盛唐时代,长安文化也不能完全代表国家文化。另外,在有的范畴上,如典章制度,其性质也属于国家文化,不能划归人长安文化。

我们也需要对同属国家文化的周秦文化和汉唐文化作分析、对比。在周秦文化中,受时代和文明发展程度的限制,地域性相对更强一些,而汉唐文化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在世界性的范围内影响也更为广泛。在这些时期,长安文化也同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长安文化与“京城文化”的关系。长安是十三朝建都之地,自古就有西罗马、东长安之说,长安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曾有过非常发达的“京城文化”。长安文化与“京城文化”之关系非常密切,有些方面可以重叠,但仍有本质上的区别,长安文化不能等同于“京城文化”。尽管长安文化在一定的时期内很容易与“京城文化”融为一体,甚至被“京城文化”的光芒所掩盖,因为“十三朝古都”的语境很容易导致二者的混同。

“京城文化”的概念比较清晰,地域小,更绚丽时尚,领风气之先,但根基浅,往往短暂而变化多端(当然,这里也需要把“京城文化”从“国家文化”中剥离出来)。在同样的时空环境下,长安文化为“京城文化”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这一方面说明了长安文化的张力和所能上升的高度,另一方面反映了长安文化形态的丰富多彩,但这些毕竟与长安文化自身的体系结构是两个概念。

从文化的整体性分析,以上文化名称上的“国家”、“京城”等,只是一些相对区别的概念,其定义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而“地域”的文化内涵则显得更清晰、准确,历史的延续性更为持久,也更为“草根”性。这也是长安文化作为基础性地区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

三、长安文化形成的客观条件

文化的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长安文化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文化的形成有其自身非常复杂的规律,是长期的发生、积淀与发展的过程。为什么长安文化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连绵不断的持续性?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以及生活环境中去寻找原因,需要和其他文化区的客观环境作比较。归纳起来,长安文化形成的最基本的客观条件有3个方面。

第一,土地问题。长安文化植根于内陆型农耕文化的土壤中,黄土文化的生存条件是规定长安文化的根本要素。这一地区有非常良好的农业耕作条件,位居渭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国内类似的地方也有,但不是很多,持续性的开发时间也有区别。汉代司马迁记载道:“关中自汗、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禹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那,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地重,重为邪。”“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川。附近的山区还有丰富的资源可资利用,如终南山:“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樟、檀、拓,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而且河网密布,可资利用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日用和农业灌溉的需要。

第二,保证农业耕作秩序的安全和稳定问题。在古代,中国以农业大国闻名,统一与战乱时相交替,保障农业耕作秩序的安全和稳定极为重要,同时也关系到民众的生存以及生存的质量。这一地区不仅土地肥沃,浇灌方便,而且四面环山,有许多台源,为四塞之地,军事上易守难攻,和其他地区相比较有天然的优势。这一地区又名“关中”,自古以来关中四周修建有许多关隘,扼守要冲。东面中条山、蜻山、熊耳山,有函谷关、潼关、武关、临晋关、龙门关,西面六盘山有尧关、旬关、子午关、饶凤关、骆谷关、斜谷关、阳平关,北面黄龙山、子午岭有金锁关、石门关、冉店关、阳峪关,等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关隘。另外,在交通水运方面,附近河流众多,设有许多渡口。如黄河上的蒲津渡、风陵渡,渭水上的渭水渡、渭南渡、东渭渡、西渭渡、宝鸡渡,南面还有汉水上的汉中渡、安康渡等,都控制着拱卫关中的水路要冲。以上这些关隘和渡口从陆上和水上全面保证了关中的安全,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社会稳定。

第三,地理位置与发达的交通状况促进了长安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文化依靠获取不断的信息创新、获取发展的动力,形成不断的生长点,而创新就必须借鉴其他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在文化信息的交流上,交通问题是制约古代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中国是一个内陆型国家,而关中本身也是一个封闭型的地区,但关中所处地理位置的大环境经常是开放的。

秦和隋的两次大统一促进了长安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通发展。秦、汉的驰道、栈道连通了全国各地。通西域之后,这里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交通路线一直延伸到南亚、中亚。隋唐时代,潜渠连接渭河、黄河,自成体系。隋朝时:“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憧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唐代交通更为发达,如:“东至宋汁,西至岐,夹路列店肆,待客酒撰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骚驴。南至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显然,依靠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长安地区获取了比其他地区更多的文化信息。 四、长安文化形成的主观基础

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长安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动态积淀过程。这个过程与齐鲁、荆楚、巴蜀、岭南等地的文化形成过程迥然有别。

远古时代,关中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仅从考古发现来看,100万年前,“蓝田人”在这里生活,20万年前,渭河北岸又生活着“大荔人”,2万年前氏族公社时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已有大量发现,特别是洛、径、溺、沪、橘、沫、皂、漆等河流的两岸。之后,仰韶文化的代表有著名的溺桥半坡遗址和骊山姜寨遗址,龙山文化则有洋西客省庄遗址和西安东郊的米家崖遗址。5000年前,渭河文明有了新的发展,炎黄部落崛起,把渭河文化传向东方。从西周至唐的约1100年间,这一地区连续成为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王朝的建都之地。频繁的政治活动和中外商贸活动促进了文化往来,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长时间地保持着激扬多彩的活力。

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强了长安文化的包容性和丰富性。进人封建社会之后,亚洲腹地的社会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方式都有了各自的进步,长安地区成为中原农耕文化圈在西北的门户,也是西北草原文化东进和南下的人口,这一政治、经济之要地的战略地位,使得各民族争相在这里活动,从而带来了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汉通西域之后,这里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承担起了将东方文化输往西方并首先审视和接受西方文化的重任。西晋末的“永嘉南渡”,使得鲜卑、匈奴、揭、氏、羌“五胡”南下,又长期处于民族大迁徙、文化大交融的格局中。斑斓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在这里激荡、展示,大大增强了长安文化的包容性,也赋予了长安文化开放性的品格。

国际文化的长期交流形成了长安文化博大雄浑的气魄,形成了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文化的胸襟与眼界。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长期处于中国政治中心的有利因素,长安地区成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的“窗口”,也是中国最先吸纳、消化和再创造域外文化的地方。例如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为长安地区最先接受,在这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在这里完成了“中国化”和“化中国”的进程。一方面,长安地区中外高僧云集,寺塔林立,担任了北传佛教译传中心的重任,被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另一方面,“三武一宗禁佛”的3次激烈冲突都发生在这里,同时说明了域外文化被中国文化改造的曲折经历,也说明了长安文化具有刚性的一面。

五、长安文化的特征

综上所述,和国内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长安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5个方面。

第一,原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连绵不断,通常表现出先进性。以这种先进性为基础,成为千余年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以一波又一波强烈的冲动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二,东方文化基础上的农耕民族文化与草原民族文化汇合状态下的多元结构,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多种成分并存,有比较强的包容性,既活跃又丰富多彩。

第三,文化的主体性不鲜明。在所谓的中原文化圈里,这里也不处于中心地带,但却带有世界性文化的色彩。这与其他以本地域传统为核心而凝结和升华的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有明显的区别,很难在文化上归纳出一个完全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主体体系,而是保持着一种百花齐放、此起彼伏的态势。

第四,文化外形多变。虽然是地方文化,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又与国家文化相和谐,有时又以民族文化为特点,有时又流露出京城文化的个性特征,有时又显示出国际文化的色彩。

第五,文化性格开放、活跃,文化态度宽松、宽容,文化形象大气而粗豪,刚毅而散漫。排他性较少,创新性强,富于进取和开拓精神,也显示出较强的凝聚力与反馈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五代之前,以长安地区为代表的西部文化是开放的、活跃的,保守的、故步自封的因素较少,有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特别体现在对异地文化信息的吸收、兼容、改造以及将新的文化信息向外传播上。向外传播的文化信息增强了适应性和融合性,增强了长安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吸收的文化信息越多,传出的文化信息也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环。

六、结语

以上是从理论上对长安文化定义和特征进行了简单梳理,仅一家之言而已,实际上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如长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定性与定位,长安文化的体系、功能以及具体表现,长安文化的当代形态及其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等,都需要进行大量深人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陆地文明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长安文化内在的普适性价值无疑值得进一步研究,而且值得继承和发扬。

殷墟甲骨刻辞的发现亦为研究商代历法提供了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数十年来在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1945年在四川石印出版的《殷历谱》是董作宾以12年时间利用甲骨文等资料撰写的研究殷代历法与周祭祀谱的巨著。在本书第一卷中提出商人采用干支纪日,一直连续至今日而未间断;商人之月为太阴月,有大小月之制(小月29日,大月30日),过14或16月后连置两大月;他认为当时采用阴阳合历之年,故有置闰月之法,19年而7闰,并依其新旧派之分的见解,指出旧派(如武丁)年终置闰(设13月),新派(如祖甲)则为年中置闰。在第三卷他还讨论了卜辞所见日、月食,企图证明当时已有古四分术与正月建丑之制。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进一步肯定了董氏的一些说法,同时作了修正,认为年终或年中置闰在一个时期(祖庚、祖甲)内曾并行。但陈氏批评董氏所提出的殷代历法为古四分术及正月建丑之说,认为“是完全错误的”。1981年出版的由天文史学家撰写的《中国天文学史》肯定了董、陈氏对阴阳合历与大小月的看法及董氏提出的干支纪日从殷代至今未间断的看法,并肯定了年终置闰,但否定了殷代有年中置闰的可能性[142]。 殷代以太阴纪月,治甲骨文的学者如董作宾过去多认为是朔日为首。上举《中国天文学史》与1984年张培瑜等发表的论文[143]均认为应是以新月出现为首。同样的看法,日本学者薮内清在1957年即已提出[144]。但1990年冯时发表《殷历月首研究》[145]一文仍认为殷人是以朔日为月首,因为相对疏阔的朔还是可以通过观测取得。由此可见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今后还会继续下去。 有关商代地理的知识对于商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文献中有关的记载寥寥可数,因此殷墟卜辞中出现的地名便格外引起学者的注意。开殷墟卜辞地理研究之先河者为王国维,他在1914(或1915)年撰写了一篇很短的文章《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从当时已能见到的200余地名中选了8个距今安阳较近而又见载于文献的地名,考释了其地望。此时还谈不上地名间系联。真正为卜辞地理研究创立了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科学的方法的学者是郭沫若。他在1933年出版的《卜辞通纂》(日本文求堂)中以商王田猎卜辞为研究对象(此种卜辞多附记当日占卜地名,即田猎驻地),通过同版几条卜辞干支之日差计算地点间的距离,而后又通过异版同名联系其他地名,从而结合文献记载建立起地理区域构架。此后,虽有不少学者继续开拓商代地理研究领域,但采用的方法皆本自于郭氏的干支系联法。至80年代末,治商代地理成绩突出的有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岛邦男、松丸道雄与钟柏生[146]。董氏的成绩在于将黄组卜辞的征人方卜辞中经过地点系统地收集起来,按干支系联,借以考释其地望,并绘出路线图。陈氏则较全面地讨论了商晚期诸种地理结构,如大邑商所在之王畿地区与沁阳田猎区,勾画了卜辞地名网,并在伐人方路线上修正了董氏之说。李氏的专著将沁阳田猎区作了更细致的区域分划,更正了郭沫若将“衣逐”之“衣”释为地名的错误,指出“衣”当读为“殷”,训“同”或“合”。松丸道雄的著作则从理论上讨论了田猎地之间距离的推定方法,这是他超出其他诸家之处。钟柏生的论文集将卜辞地名作了分类,分为田游地理、农业地理、部族方国地理等。他详细评析了以前诸家研究的成绩与方法、观点上存在的问题,在田猎地名研究上虽仍主要采用干支系联法,但对辞例的条件作了较严格的规定[147]。 有关殷墟卜辞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是1994年出版的郑杰祥的《商代地理概论》[148],其特点首先是对地名作详细的文字考证,以求字识准确;其次是卜辞资料更为齐全,不仅利用了《甲骨文合集》,而且有《小屯南地甲骨》等新资料,是他书所未采用的;三是书中充分利用了最新的田野考古资料。 商代地理的研究虽然有较多成果,但由于卜辞资料本身的限制,对卜辞中出现的地名之地望的看法分歧仍比较大。其中最明显的如商王田猎卜辞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田猎区究竟在哪里,现在即有河南沁阳、山东泰山、河南濮阳(及新乡以东、山东以西)三个地区三种看法

辽宁大学论文发表

王立明,1952年出生,19岁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至今在《诗刊》《词刊》《人民日报》等全国5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2000件。其中组诗《过去不属于遗忘》获《鸭绿江》文学一等奖;诗歌《草绿色的微笑》获“雷锋杯”全国新诗大赛一等奖;电视艺术片《八旗风》获国家“星光奖”二等奖;儿童组歌《早春的梦幻》获辽宁省第五届儿童作品二等奖;歌词《东方男孩》获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一等奖;歌词《八旗风》《大东北》获辽宁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金奖;多次荣获抚顺市人民政府奖。著有各类文集《野风景》、《八旗风》等11部。先后在《琥珀诗报》《抚顺广播电视报》《抚顺日报》《抚顺晚报》、抚顺电视台任主任编辑。原抚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抚顺《琥珀诗报》原主编王立明

[1] A Framework on Compound Knowledge Push System Oriented to Organizational Employees[A]. Editors: DENG X T, YE Y Y. Internet and Network Economics.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2005年[2] 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知识推送系统构建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年[3] An Agent-base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Grid Architecture[J].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IIMST), 2005年[4] 一种面向知识型组织的岗位知识推送系统构建框架[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5] 分布式查询优化算法与应用实践[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6] 知识型客户服务中心的知识库构建过程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6年[7] . 移动IP注册协议的研究与改进. 辽宁省通信协会论文集-通信网络与信息技术, 2004年

获奖成果:◆成果名称:欧洲哲学史上神的观念的演化获奖等级:二等奖颁奖单位:吉林省获奖时间:1998年◆成果名称:社会发展与主体意识的进化获奖等级:二等奖颁奖单位:吉林省获奖时间:1994年◆成果名称:欧洲哲学史专题研究获奖等级:二等奖颁奖单位:吉林大学获奖时间:1995年主要学术著作、论文:◆成果名称:欧洲哲学史专题研究成果形式:专著出版单位: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94年◆成果名称:先哲睿智成果形式:专著出版单位: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年◆成果名称:实体与物质范畴成果形式:论文发表单位:辽宁大学学报,《新华文摘》发表时间:1988年◆成果名称:社会发展与主体意识的进化成果形式:论文发表单位:吉林大学学报,《新华文摘》发表时间:1993年

辽宁大学发表论文

王立明,1952年出生,19岁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至今在《诗刊》《词刊》《人民日报》等全国5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2000件。其中组诗《过去不属于遗忘》获《鸭绿江》文学一等奖;诗歌《草绿色的微笑》获“雷锋杯”全国新诗大赛一等奖;电视艺术片《八旗风》获国家“星光奖”二等奖;儿童组歌《早春的梦幻》获辽宁省第五届儿童作品二等奖;歌词《东方男孩》获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一等奖;歌词《八旗风》《大东北》获辽宁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金奖;多次荣获抚顺市人民政府奖。著有各类文集《野风景》、《八旗风》等11部。先后在《琥珀诗报》《抚顺广播电视报》《抚顺日报》《抚顺晚报》、抚顺电视台任主任编辑。原抚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抚顺《琥珀诗报》原主编王立明

中国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

从造假事件的披露来源地学术打假网站来看,中国存在类似事件的高校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关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

仅2009年中国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就有:

2009年3月

●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

李庆生主动申请对自己的相关论文进行鉴定,结果为“过度引用不当”。

●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

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

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2009年4月

●海南大学年仅38岁的大学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王凤阳,刚被任命为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就被卷入“学术造假”的漩涡。

2009年5月

●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2009年6月

●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何谓“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

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该论文第一署名人陆杰荣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然后才拿给之前的老师陆杰荣署名。

2009年8月

●武汉理工大学64岁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2009年院士候选人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一篇抄袭论文收录在“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第一版论文集中,后被查出抄袭后,会议又推出“正式版”,删除了该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赖文教授和吴丽丽副教授联名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

其博士学位论文竟然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海清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辽宁大学比较好,是211院校,下面是辽宁大学和辽宁师范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辽宁大学:学校有专任教师1385人,其中教授302人、副教授526人,博士生导师19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

2、辽宁师范:有教职工1860人,专任教师1139人。普通本科在校生近13000人,硕士、博士在校生近5700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3人。

二、教学建设:

1、辽宁大学:学校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辽宁师范: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示范性专业9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7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4个;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3门。

三、科研成果:

1、辽宁大学:共获得76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29项。

2、辽宁师范: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1445项;出版专著926部;发表论文8879篇,其中被SCI收录836篇,被EI、ISTP、SSCI等收录405篇。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辽宁大学、百度百科—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刘阳:上海体育广播节目主持人。出生于吉林长春,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来到上海,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990)担任体育新闻播音员、《球迷俱乐部》、《足彩猜猜猜》等节目的主持人。2004年8月,上海体育广播(FM94.0)成立后,先后担任《足彩猜猜猜》、《球迷俱乐部》、《强强三人组》等名牌节目主持人,并担任中超、欧洲联赛等赛事解说。热爱足球,对欧洲足球有相当的了解,最喜欢的球队是皇家马德里队。

刘阳 1997年12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的一个农村家庭 一直刻苦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1.九度无线传媒总编辑 曾经担任网易科技记者,新浪科技高级记者。此前曾担任风险投资专业媒体中国投资网的总裁和总编辑,作为网站的共同创始人,负责管理和运营。2007年10月下旬,刘阳再次创建创业和风险投资领域的专业博客——挖贝网。 2007年11月,刘阳加盟九度无线传媒,任总编辑一职。 在进入媒体行业之前,刘阳还曾经在台湾大众电脑集团的研发部门,参与笔记本电脑的OEM设计,服务的品牌包括NEC、联想等。2.中国现代诗词学会理事 1963年10月生于北京,满族。曾于中央美术学院,新闻学院学习。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及大学艺术教学曾出版个人专著几十部(包括1988年24岁时北京荣宝斋出版的《刘阳画集》及《刘阳诗集、《中国动物画技法大全》、《中国现代书印学史》、《刘阳艺术论》、《大学美术》(大学教材)、《刘阳山水画集》、《刘阳人物动物花鸟画集》中外历史名著卡通连环画50册等》。作品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动物)、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诗文广为国内外发表与收藏。86年至今于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十余次并讲学,作品收入国内外近百种作品集、辞典中。并为美国、日本东京都国立美术馆、新加坡、韩国、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多家省级博物馆拜碑林收藏并刻碑。发表艺术理论文章千余篇(近千万字),电台电视台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美术》、《诗刊》等近百家(国家省级权威报刊报道发表诗文绘画作品、理论、评论文章。)参与创办《青少年艺术报》、《现代书画家报》、《书法教育》、《书画印》等报刊杂志。现在是:美协、书协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理事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顾问、中国现代诗词学会理事、美国美中艺术家委员会委员、英国剑桥大学名人研究中心入典艺术家。 3.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号一也 1977年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学位,任教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2007年11月作品“疏林秋韵” 入选“湖北省美协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展,2004年10月作品 “千年家园” 入选“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2003年1月作品 “山水” 入选“湖北省小幅中国画作品展”,2006年1月作品 “幽谷清芬”入选“湖北省风景画展”,2003年5月于武汉红城画廊举办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作品展”,2004年6月作品 “金秋漫谷” “春暖” 发表于“湖北美术学院院报”,2003年11月论文 “相机取代不了写生发表于” 《湖北美术学院院报》,2006年7月论文“中国画的笔墨元素及其意蕴”发表于《大学时代》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青年男歌手 男,汉族,生于七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青年男歌手。199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曾多次在全国和全军的声乐比赛中获奖。 2002年随红星民族乐团出访奥地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马年春节民族音乐会》上精湛的演唱,使刘阳成为中国民族唱法男高音歌手进入金色大厅的第一人。同年夏天,随团赴香港、澳门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五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获得一致好评。2003年3月,应澳门文化局的邀请参加澳门艺术节《今夜星辉绽放》晚会的演出,与澳门乐团合作,“以嘹亮悦耳、别具风格的歌声,唱出多首令人陶醉的歌曲”。 在国家领导人欢迎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宴会上,他的演唱获得外宾的一致好评。 艺术经历: 1992年至今:参加过电视剧拍摄;担任过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多次在全国、全军声乐比赛中得奖;多次参加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活动和心连心慰问演出。 2002年春节随红星民乐团赴欧洲演出,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唱获得一致好评,成为我国民族唱法男高音进入金色大厅第一人。 2002年参加香港回归五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和对驻港部队的慰问演出,并随团赴澳门参加澳门的大型庆典活动。 2003年应澳门文化局邀请,参加澳门艺术节《今夜星辉绽放》内地新人演唱会。 2003年非典期间,赶制了音乐电视《真情无限》,在全国范围内播出并在慰问白衣战士活动中分送给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获得一致好评。同年在中央电视台全军新作品音乐电视大赛上获得全国十佳新人演唱奖。 2004年全军文艺汇演,获演唱银奖。5.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导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应用技术学会理事。 1994-1995年在德国联邦农业生物研究院做访问学者,1999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霍恩海姆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为食品真菌毒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生物化学分析、天然产物分离与提取。 目前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研究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5篇,其中在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SCI刊物上发表4篇。6.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师 性别 教育背景1998.9-2002.3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系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1994.9-1998.7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系 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工作经历:2002.3-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教师 所教授课程:高级阅读 大三, 听说 大一, 写作 大二, 英国文学 2+2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7. 深圳大学副教授福建省福州市人,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现任职深圳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广东省法学会会员、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委员,民革深圳市南山区总支委员、民革深圳南山区二支部主任委员。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士毕业,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法法学硕士。从1990年起,曾经在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暨南大学任教,2002年调入深圳大学法学院工作。1998年被评为副教授,2000年被暨南大学评为全校本科生10佳优秀授课教师。曾讲授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律与实务、国际商法以及法学基础、旅游法规等课程。调入深圳大学后已经为本科生开设了法学基础、国际贸易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等课程并为研究生开设国际贸易法律问题专题研究的课程。科研方面,曾经在《财经问题研究》、《辽宁大学学报》、《暨南学报》、《深圳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有三篇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经参与编写《国际贸易实务》等教材。长期从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目前主要致力于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出口商品反倾销、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等领域所遇到的急待解决的新课题,为此撰写的有关论文有的已经在《当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

辽宁大学发表经济学论文

主持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课题“契约失灵的原因以及治理方式”(200903)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对不完全契约理论中投资效率悖论的解释”(06XNB023)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区制度质量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12YJC790143)2011年,主持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委托课题“物联网及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推动研究项目——移动互联网和车联网产业价值与制度研究”2011年,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课题“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央、地方和企业博弈”2010年,参与姚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及其趋势研究”(09&ZD020) “The 1st Annual Xiame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conomic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May 18-19, 2013, Xiamen University“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 Royal Economic Society annual conference, 2 -5, April, 2013,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Grossman and Hart at 25” conference, June 24-26, Brussels, Belgium“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Ownership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presented on CES China Conference, June 17-19, 2011, Beijing, China“Does Contractual Incompleteness Necessarily Lead to Inefficient Specific Investment?”, presented on CES Changsha Annual Meeting, July 28-30th, 2007, Changsha , Hunan , ChinaThe Collus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Fi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Jinbo Li, presented on 2006 Far Easter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July 9th-12th,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 Supplement to the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China, presented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ramarginal Analysis and Chinese Economy, by Fudan University and Macau University, 14-15th, July, 20022011年9月,参加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并宣读论文,辽宁大学2011年7月,参加“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4月,参加《哈佛中国评论》(Harvard China Review)年会并担任经济单元主持人,哈佛大学2009年6月,主持第一次“微观经济理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6月,参加第四届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并宣读论文,中山大学2008年11月,参加首届中国经济金融和管理论坛并宣读论文,深圳大学2008年10月,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国际论坛”并担任嘉宾,北京大学(CCER)2008年10月,参加第二届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并报告论文,复旦大学2007年12月,参加第一届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并报告论文,南开大学2005年10月,参加2005年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并报告论文,北京2005年9月,参加第五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并报告论文,大连 2013年5月9日,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硕博连读学生做讲座“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两篇论文”。2013年5月8日,在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为本科生做讲座“从制度经济学反思中国改革”2013年4月23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报告论文“政企合谋、周期性干预和行政管理体制”。2013年4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报告论文“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2013年3月22日,在北方工业大学为“产业经济学前沿”课程讲授“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进展和应用”。2012年12月21日,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报告论文“政企合谋、周期性干预和行政管理体制”。2012年10月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报告论文“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2012年5月25日,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为本科上做讲座“从契约理论思考中国改革”,为教师及研究生报告论文“Decentralization, Collusion and Coalmine Deaths in China”。2011年11月27日,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硕博连读班讲授“组织经济学前沿——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进展”。2011年11月17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seminar报告论文“Decentralization, Collusion and Coalmine Deaths in China”2011年5月25日,赴北京密云县为中航工业集团中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某干部培训班讲授“博弈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最优薪酬设计”2011年4月6日,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做讲座“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2011年3月23日,在人大财金学院“财税论坛”报告论文“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2011年3月9日,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做讲座“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March 30, 2010, “Hold-up, Property Rights, and Reputation”, Brow-bag semina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Harvard University2009年6月3日,赴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做讲座“生动的经济学和规范的经济学论文” 2010年3月31日,“reputation, holdup, and property rights”,哈佛大学经济学系2008年10月10日:“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组织治理”,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2008年7月:“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进展”,“全国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研究生暑期学校,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3月18日:“直面现实的经济学研究——谈谈如何写作经济学论文”,对外经贸大学2007年6月13日:“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06年12月25日:“契约不完全一定导致投资无效率吗?”。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10月:“契约理论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5年8月:“新制度经济学”(短期课程),湖南湘潭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试验班2004年12月:“国有企业改革: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2003年11月:“企业理论与产权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环境经济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求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以及环境保护和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最佳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研究进展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相关的市场因素、政策导向、技术水平等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

0 引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日益突出,我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起步晚,环境问题也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下从研究的进展来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清,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及时的解决

在经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加复杂,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水污染的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关于大气污染,众所周知,近年来PM2.5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大气污染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也是严重的污染,同时酸雨也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再次,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十年内增长了近12%,虽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效果上也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废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有效的结合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1.2环境问题对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期初环境问题没太引起重视,因此在环境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其中必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管理和监测也逐步加强。近几年,环境事故的发生虽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要长期坚持,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3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在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环境的保护力度上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标准过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依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这样较低的标准下,必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中,与国外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设置过低,使环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据,很多的工业生产企业不但依据标准排放污染物,有时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环境污染地区的严重排名上,中国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结论。

2.1地理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布局与调控依据

地理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地理学中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础上处理好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环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此,很多的研究人员、学者都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构造方案以及评价体系等。

2.2经济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导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认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也认为环境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市场和政府进行解决;环境理论中认为环境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协调性的关系。最新的研究中对过去经济价值核算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过去没有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新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国民经济的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2.3生态学原理为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中包含着一种经济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协调,环境不只是经济的外部性因素,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结构。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稳定经济的理论,该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投入与输出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市场导向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产生来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导向的失误,在市场中价格没有反映出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价值,使得对环境的使用出现了过度性,市场导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现错误引导,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3.2政策干预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出现错误引导时,政府的政策干预就成为了必要,因此对环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的干预不只是为了纠正市场导向的偏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是越来越强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单纯的依靠政策干预还是无法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要综合科学有效的市场引导、有力度的市场支持、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3.3新技术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中普遍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对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因为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对于引导市场、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解决就业等都是由积极意义的。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靠技术是十分乐观的,这一应用进程也在逐步实施和加快,未来还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展望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经济与环境统一性的系统包含的要素十分广泛和复杂,但从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支撑体系的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运用统一的理论和框架进行规范指导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赘述。

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涉及的多领域、多学科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包括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研究工作还要在现有的理论系统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同时针对关键因素和重要地区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树立典型。现代研究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李淑英.《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10(05).

[2]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1.

[3]剧宇宏.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下页带来更多的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

这是必然发生的,人的能力越大,消耗越多。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等那天资源不够了,就到打仗的时候了。国家比咱看的远,为什么老是造武器,离战争不远了。贸易摩镲是官话,实话就是战争来到以前,先抢东西。褚备物质。等到打起来了,钱没用。动西重要。一个人有两亿钱,买不来一块砖,什么用。你有千万,没有资源没水喝,什么用呢。

OK ,我帮忙,如何联络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