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华西医院李昂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华西医院李昂发表的论文

很好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现系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由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妇产科和儿科(始建于1942年)于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迁出正式建院。经过不断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1993年被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8年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评审,2003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女职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2008年6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旗帜,2009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现任院长:母得志教授,党委书记:王素霞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现有正式在编职工408人,正高级师资59名,副高级师资75名,在职博士生导师26名,硕士生导师68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和部、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共33人。教师队伍中,留学回国人员占4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和成都市医学会妇产科、儿科、生殖医学、遗传专委会主任委员均产生在我院。医院具有“早期发育与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嵌合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妇产科学和儿科学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招收博士生人数24人,在读人数71人,毕业人数19人;招收硕士生人数56人,在读人数160人,毕业人数43人。2医疗设施编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建筑面积5.4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00张,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5个。妇产科学和儿科学两个主要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妇科肿瘤和儿童血液肿瘤科、新生儿科为卫生部重点临床学科,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育与妇儿疾病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公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产前诊断中心等均设在我院。中国癌症基金会成都妇癌防治中心、四川省抗癌协会子宫颈癌专业委员会等在医院挂牌。2008年医院西部妇幼医学研究院正式挂牌。医院承《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两本国家级杂志。3医疗业务编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承担着成都市、四川省乃至西南的妇女儿童危重疾病病人的救治、转诊、会诊等大量临床工作,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门急诊病人量创历史新高,约107万人次,住院病人30579人次,手术17175人次,分娩数5503人次。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开设特需门诊、名老专家和知名专家门诊、便民门诊及专科专病的特色门诊数十种(如妇科肿瘤、女阴白色病变、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咨询、生殖内分泌、不孕、妇女更年期、高危妊娠、围产保健、妇科激光、妇女保健、青春期保健以及小儿肾脏、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内分泌、血液、免疫、小儿肿瘤、小儿传染、新生儿、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生理咨询、DOHA营养门诊等),其中妇产科、儿科诸疾病的诊治水平达国内前列。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投入了数千万元购置大型先进精密医疗设备300多台。建设了完整的危重监护体系,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产科中央监护网络系统、全程家庭胎儿监护系统通过在医院或在家中对胎儿进行监护,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2009年产科收治的5760例孕妇中,74.7%为高危孕妇;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助孕技术在西南处于领先地位,四川省首例试管婴儿在我院诞生。2009年完成授孕2698多周期,成功率达到33%;2009年妇科共收治病人8062人次,手术共7597台,平均住院日7.69天,全年治愈率94.8%。开展了经阴道及经腹腔子宫广泛切除、盆底功能障碍修复、妇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介入治疗及妇科肿瘤根治术的微创手术治疗,妇科与生殖内分泌电视内腔镜诊治手术年均达到8423多台。小儿血液病的诊治、新生儿疾病的治疗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以及儿童营养和小儿肾脏病的临床和研究方面,成绩突出。2000年,与有关单位合作在西南率先开展小儿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小儿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5年生存率达7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干—祖细胞移植技术开展顺利;是西南新生儿疾病诊治中心,每年收治各类高危新生儿2600多例,包括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新生儿黄疸、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休克、DIC、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新生儿疾病,其中多数患儿为其他各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疑难、危重病儿。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在西南率先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年均完成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室间隔封堵术400多例,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小儿癫痫、小儿肾脏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等的诊治技术得到同行认同,是西南惟一儿童肾透析中心,年完成神经康复30000多人次,小儿胃镜诊治近千例。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获准科研项目89项,到校总经费2,596,8236万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副高以上人员平均科研经费达20.61万元。全年共发表论文476篇。其中SCI期刊58篇;出版专著13部;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4项。2009年,首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科室介绍编辑儿科(一)神经/消化科前身为普通儿科的神经、消化两专业组,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壮大,2005年初成为独立病区,2006年6月正式成为三级学科。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声誉的神经及消化专科,拥有一个具有32张床位的专科病房、三个诊治中心:儿童神经发育与康复中心、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心(脑电图、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消化内镜中心。现有高级职称医生5名、中级职称医师4名、康复技师16人、神经电生理技师3人,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6名;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本科室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儿童神经和康复、消化专科医院建立长期友好关系并进行良好交流。已派遣数位高年资医师出国交流,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及理念。本科神经专业对神经系统危急重症(如癫痫持续状态、昏迷、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脱髓鞘疾病、神经发育异常(如脑性瘫痪、孤独症、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征、学习困难)、肌肉病变(如肌营养不良、肌炎、线粒体脑肌病)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性瘫痪有较深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对早产、HIE等发育期脑损伤的随访及早期干预体系,独具特色。本科室消化专业对小儿急性腹泻、迁延性慢性腹泻病、胃食道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小儿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儿慢性腹痛、小儿便秘、胰腺炎等疾病拥有一系列成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成功抢救消化道大出血、腹泻合并重度脱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症胰腺炎、腹膜炎等重危病儿。现拥有儿童胃肠镜诊断和治疗中心,开展内镜下止血、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经胃镜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等,大大提高了消化科诊疗水平。本科室所有护士都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扎实的护理技术。在护理过程中,提倡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化护理。强调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急病人所急,以满足病人的要求,从而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医护配合默契。在完成专科临床诊疗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及科研工作,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圆满完成华西临床医学中心学生的教学、见习及实习工作;同时已接受培养全国的小儿神经、康复、消化专科进修医生10余名;作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点,共培训学员150余人;已招收儿童神经康复规范化技师学员10余名。科室还担负预防和研究小儿神经系统、消化疾病的任务,对省内各县市级医院儿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疑难疾病患者进行会诊与治疗指导。建科以来,拥有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余项科研课题。科室下辖肾脏、呼吸及内分泌三个专业,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儿童肾脏病诊治中心。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5人,是一支团结向上,医术精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队伍。拥有开放床位63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约3000人。设置有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血液净化室、肺功能检测室。开设肾脏专科、呼吸专科及内分泌专科专家门诊。目前有博士导师1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0多名。先后获各种基金20项,包括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1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20篇,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31次。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依托医院丰富的资源,在儿童肾脏病的诊治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及急、慢性尿路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科年均完成肾活检100余例,为多种肾脏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小儿血液净化治疗是本科重点开展的项目。血液净化室拥有透析机、CRRT机、血浆置换机等多种血液净化设备,为各种中毒、蜂螫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败血症及多种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于2009年和2010年成功举全国小儿血液净化培训班,每年有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和护士至我科学习血液净化技术。血液净化治疗在抢救汶川大地震受伤的患儿及三鹿奶粉结石患儿中起了重要作用,挽救了无数患儿生命。每年收治多名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重患儿,多数为其他各级医疗单位转诊的疑难危重病儿。对儿童重症和难治性肺炎、胸腔病变、呼吸衰竭、哮喘急性发作和哮喘持续状态及其他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儿童纤支镜、儿童肺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检测、过敏原皮肤点刺与血清过敏原检测、激发试验及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等多项技术。我科开展的生长激素、性激素释放试验为矮小症及性早熟患儿的诊治提供了保障,每年有数百名生长发育异常患儿在内分泌专科门诊接受治疗。科室已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儿童糖尿病规范化诊断、治疗及长期的随访管理,对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危重患儿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儿童心血管科儿童心血管科/儿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心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身是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心血管疾病科。1988年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与儿科独立出来组建成立了华西妇女儿童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心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儿科心血管亚专业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儿童心血管专科。三十余年来,在百年华西文化的浓厚积淀下,在唐胜才、金仲和、周同甫、华益民等一代代专家学者的领导下,儿童心血管科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西南最大、国内领先的知名儿科学三级学科,是国内八所最具代表性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中心之一。儿童心血管科中心拥有一批技术精湛、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坚实理论基础的知名小儿心脏科专家队伍;装备有国际最高水准的心脏超声设备GEVIVID-及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SIMENSARTIS-FA;拥有畅通的最新技术、器械引进渠道,与美国、法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数家儿童心脏中心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和技术交流,并得到了美国Heartlink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中心在小儿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尤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炎、特发性心肌病、川崎病冠脉损伤等的诊治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完成550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手术病例。年手术量保持在600例左右。5前景展望编辑今天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风华正茂,职工意气风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秉承“关爱生命,病人至上”的宗旨,正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医德医风、齐全的专业、先进的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争创“诚信示范医院”,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妇女儿童品牌医院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石应康教授在这方面相当不错!!! 石应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学会理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省科技顾问团医卫技生组副组长、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同时在《中华创伤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等多种杂志担任主编、副主编。 石应康院长从事胸心外科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要专长领域为心腔主瓣膜外科,人工心腔瓣膜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及新型人工心瓣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严重胸部创伤的诊治与创伤评分学。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六项,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90余篇,培养研究生19名,博士生17名,出版著作、译作11部。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2003年度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突出贡献奖。记得采纳啊

我是一名普通人,有一次,龟头有点红,又不想到华西排队,就到了当时还是生殖卫生学院附属医院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看病,看了医生介绍后,我选择了主任医生黄明孔。一检查,他说还有前列腺炎。药吃了有三个多月,又是灌注,又是微波什么的,结果他一句去看中药就了结了,还把包皮割了,还留下了后遗症,精子全是死精,前后花了二万多块钱。真是歪医生。我后来到华西等医院去看,许多医院都说这个医院是个歪医院,这个黄明孔更是歪专家,我一点病都没有,前列腺炎是人的。害人无数,我去找黄明孔理论,结果他找了警的察来威胁我,真是个黑社会。大家看病前一定要先到网个查查是什么病,在这网个提个醒,大家千万不要去成都医学院不孕不育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看病,特别是哪个黄明孔歪医生,这个黄明孔头衔一大堆,都是假的

网上怎么挂号

华西医院发表论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接收后还能加作者吗:首先其次最后双方沟通好了就可以加。有些是可以直接在proof上加即可,但是有的上面会讲明不能更改authership,如果要改需要跟编辑联系,讲清楚为什么加的原因,新的authership是怎么样的。一般主编会要求:要加的话需要所有人签字发扫描件。不是proof来的时候就可以随便改动作者,一些小的改动不会有问题,但如果大改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因此,该阶段能不改就不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2012年全年科研经费约3.3亿元。2009至2014年,中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5项。 论文成果 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2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200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464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026次(表现不俗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75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3。200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41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364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571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81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969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3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7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0,口腔类医院第1。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578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8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该年度共179篇国际论文被引用488次,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2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9,口腔类医院第1。2000~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793篇SCI论文被引用4043次,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SCI和MEDLINE收录的科技论文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均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9年SCI收录论文和表现不俗论文位列全国口腔医学第一。 综合成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拥有中国规模最大、最早整体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检查认可的医学检验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2009年收治SAP患者数量居国内单家医院第一。2004年,国内首例肝移植术后孕妇在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成功分娩,以中国首例、世界上肝移植后最短时间受孕分娩等特征被记载入世界和中国妇幼医学发展的历史。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妇幼医学检验中心是中国唯一通过ISO15189国际最高水平医学检验标准认证的专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全国口腔医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第一个973重大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4年、2009和2013年连续获得全国口腔医学一级学科排名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创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杂志是第一本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口腔医学英文期刊,也是第一本被SCI数据库收录的口腔医学期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拥有的靶向药物及释药系统实验室,是中国唯一从事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研究的部级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 年,是中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609万余册。其中华西医学分馆位于华西校区内,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的特色体系,其中在口腔医学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CI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文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华西药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华西医学》:中文核心期刊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华西医院黄颐发表的论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接收后还能加作者吗:首先其次最后双方沟通好了就可以加。有些是可以直接在proof上加即可,但是有的上面会讲明不能更改authership,如果要改需要跟编辑联系,讲清楚为什么加的原因,新的authership是怎么样的。一般主编会要求:要加的话需要所有人签字发扫描件。不是proof来的时候就可以随便改动作者,一些小的改动不会有问题,但如果大改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因此,该阶段能不改就不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2012年全年科研经费约3.3亿元。2009至2014年,中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5项。 论文成果 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2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200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464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026次(表现不俗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75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3。200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41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364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571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81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969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3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7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0,口腔类医院第1。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578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8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该年度共179篇国际论文被引用488次,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2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9,口腔类医院第1。2000~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793篇SCI论文被引用4043次,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SCI和MEDLINE收录的科技论文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均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9年SCI收录论文和表现不俗论文位列全国口腔医学第一。 综合成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拥有中国规模最大、最早整体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检查认可的医学检验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2009年收治SAP患者数量居国内单家医院第一。2004年,国内首例肝移植术后孕妇在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成功分娩,以中国首例、世界上肝移植后最短时间受孕分娩等特征被记载入世界和中国妇幼医学发展的历史。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妇幼医学检验中心是中国唯一通过ISO15189国际最高水平医学检验标准认证的专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全国口腔医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第一个973重大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4年、2009和2013年连续获得全国口腔医学一级学科排名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创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杂志是第一本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口腔医学英文期刊,也是第一本被SCI数据库收录的口腔医学期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拥有的靶向药物及释药系统实验室,是中国唯一从事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研究的部级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 年,是中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609万余册。其中华西医学分馆位于华西校区内,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的特色体系,其中在口腔医学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CI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文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华西药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华西医学》:中文核心期刊

邵文辉 院长 教授四川西婵整形美容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学分会全国委员第50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全球总决赛组委会委员第50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全球总决赛美学专业评委中国公益行动“关爱乳房中国行动”发起专家嫣然天使基金医疗队志愿者皮肤美容外科学硕士、医学美学与艺术设计硕士江西宜春大学医学院教授、南京东南大学美容学院教授专著与论文:主编(副主编)书籍:《现代美容医学》、《实用美容外科手术学》、《医学美学》、《美容外科学》、《医学美容》。参编书籍:《皮肤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外科应用解剖图谱》、《眉眼唇文饰美容学》。先后发表《一次性换眉术》、《改良Conin修复唇腮裂的体会》、《组织工程技术在美容外科的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术并发症临床诊疗规范》(建议稿)等20余篇学术论文。工作经历:1990年创建贵州整形美容外科医院,1997年成立贵州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1998年荣获贵阳市先进劳动者称号并获“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8月享受贵州省政府津贴,2005年当选中国美容整形二十年风云人物,2006年1月在成都成功主办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新技术交流会,2006年10月联合中国美容时尚报举办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并担任时尚周副主席,同期当选“影响中国科技美容十大精英人物”,2006年全国发起以“患者人文关怀和行业危机公关”为宗旨的全国公益行动 “关爱乳房中国行动”,并拟订《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术并发症临床诊疗规范》(建议稿)。先后应邀多次赴韩国、日本、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及学术交流。多次主持召开全国、地区整形美容学术交流会并举办整形美容提高班,培养整形美容外科专业医师60余名。为推动整形美容事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擅长手术:邵文辉医师能做身体各部位的美容外科手术,从医20年实施了大量的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尤擅长于鼻部整形、乳房整形、无痕眼袋祛除、双眼皮成形术、一次性无痕换眉术、面部五官整形、微创或无创瘦脸以及组织工程技术整形等。蒲兴旺技术院长 教授四川西婵整形美容医院技术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美容外科学组委员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临床应用基地首席研究负责人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临床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公益行动“关爱乳房中国行动”发起专家、嫣然天使基金医疗队队长(西南区)第50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全球总决赛组委会委员第50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全球总决赛美学专业评委《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委、四川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江西宜春大学医学院教授、《成都商报》健康专家团专家、《华西都市报》美容整形专家顾问专著与论文: 参编书籍:《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外科学》、《眉眼唇文饰美容学》、《现代美容医学》,先后交流和发表《改良Cronin法修复唇裂鼻畸形的体会》、《无痛不拆线眼袋去除术》、《上睑提肌动力学分析及其在上睑美容术中的应用》、《隆乳术后并发Monder氏病报导》、《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医用组织补片在美容外科的临床运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术并发症临床诊疗规范》(建议稿)等20余篇学术论文。工作经历:1991年从事美容外科工作以后,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进修学习,从师于医学美容界权威专家邓典智、高景恒、鲁开化、方彰林等教授,得到他们言传身教,并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感。由于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突出贡献,2000年被中华慈善总会、美国微笑列车慈善组织邀请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微笑列车在中国”庆祝晚宴及第一届微笑列车国际唇腭裂治疗学术研讨会。2001年参与由卫生部委托的医疗美容行业管理的政策性法规《医疗美容行业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机构设置标准》、《医疗美容纠纷处理办法》的审核工作。擅长手术:蒲兴旺医师能做身体各部位的美容外科手术,尤擅长于擅长乳房整形、面部五官整形、躯干美容整形、四肢美容整形、组织工程整形等各种整形美容手术,唇腭裂等先天畸形整形修复手术以及失败整形美容的修复手术周仪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会员鼻部、眼部综合整形专家胸部整形专家国际著名颜面整形专家面部综合微创精雕大师从业经历:周仪医师对工作精益求精,手术操作精巧细致,把手术当作一门艺术,自1992年从事美容整形外科工作至今,积累了1万多例整形手术的临床经验。曾多次应邀出访韩、日、欧美整形外科强国,并与韩国权威整形专家合作,同台操作整形美容手术,在韩式整形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曾参加全球华人第一届国际美容整形学术交流会,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擅长项目:周仪医师擅长五官精雕、眼部综合美化、丰胸美胸、环形立体溶脂、注射填充面部年轻化等众多手术项目。尤其擅长的是鼻部综合整形手术,如短鼻畸形,宽、歪鼻畸形,驼峰鼻、大头鼻整形及各类鼻部整形失败案例的修复整形手术。萧庆昌主任医师,教授嫣然天使基金首席专家(西南区),中华整形外科学会第三、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1964年7月毕业於江西医学院儿科系,现为四川西婵整形美容医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全国委员,江西省医学美学与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其简历及业绩已编入“中国专家大辞典”第四卷569页。原为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主任,曾系江西省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省委常委、农工民主党江西省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西省儿童医院支部主任委员。孙 刚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和北京军区总医院激光美容整形中心工作,任麻醉学科带头人。从事麻醉工作30余年,曾出国赴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学习、访问,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麻醉经验。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参加老年麻醉学专著第一版第二部麻醉意外学编辑和副主编工作。所著专业论文曾获军队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国家级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刘辅蓉毕业于泸州医学院,曾在市三甲医院担任眼科主任12年、专业眼科医院担任眼整形科主任9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30年,经手手术数万例,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数十次参加全国眼科学术专业会议,学术成就曾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996年,在《四川医学》上发表眼科手术专业论文,在国内较早开展显微眼整形外科专业的手术。

张卫东 副主任医师 教授出诊地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泌尿外科擅长领域:泌尿、男科学研究、教学及临床工作。执业经历:35年从医经验,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卢一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后获中国和联邦德国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泌尿研究室副主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以及男性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尤其在泌尿系统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泌尿系先天畸形诊治、腔道泌尿外科技术、男性生殖调控、移植免疫以及肾脏移植等方面有所特长。现任多项国家及部委级评议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现任国务院高校学科同行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重点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同行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国际泌尿外科协会会员,国际器官移植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透析移植研究会委员,四川省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男科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四川省腔道泌尿外科学组副组长、成都市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专家组成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特聘专家,四川省、成都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成都市计划生育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成都市基本医疗保险评审专家。《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肾脏病、透析及肾移植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器官移植分册》编委,《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透析分册》编委,《华西医学》编委,《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移植杂志》编委,《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编委,《Current Opinion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Chinese Edition》编委,《中国肾友》编委,《生命之花》编委。 已发表研究论文117篇,其中在国外专业杂志发表26篇;主编及参编专著13部;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12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华西医院杨志刚发表的论文

汇通杨志刚现状是在逃状态。为扩大经营规模和处理坏账,汇通公司实际控制人杨志刚(在逃)与该公司董事刘玉英(在逃)等人决定成立平台公司对外吸资。

汇通杨志刚现状:这个人是当地知名的基层工作者,业务能力出众。

杨志刚是中国著名的科技创新家,也是一位企业家,曾创办多家科技公司,包括杨志刚科技、杨志刚智能科技、杨志刚科技集团等。他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被誉为“中国科技创新之父”。杨志刚目前仍然担任多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其中包括杨志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杨志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他还担任中国科技创新协会理事长,致力于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此外,杨志刚还是多家科技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为企业家们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新突破。他还参与了多个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论文。

华西医院郭兰婷发表的论文

郭好点。能力强

推荐郭兰亭教授 你懂的

下载华医通APP,绑定好病人的就诊卡。可以里面选好医生,挂号就可以了。流程很简单的。推荐张岚、邓红、郭兰婷。挂不上号,我可以帮忙

华西医院一般一级专家到三级专家都是非常不错的医生了,能做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医生都是非常亲切有耐心的。我听朋友说过一个叫全医网的健康网站,可以咨询关于挂号的相关问题,还可以帮忙预约挂号,也可以了解一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