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是要的,有些私立学校的个别专业不需要(属于交钱就能进的混日子专业)。日本硕士比国内严格,除了毕业论文答辩,还有一次学会发表,至少要参加一次学会发表才能毕业。
朱益民 朱益民,男,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热放电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室内空气净化、柴油机尾气净化、餐饮油烟净化、难降解废水处理等研究。先后完成了“等离子体活化法去除SO2和NOx的研究”,“脉冲电晕放电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其中“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获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年),“水蒸气和氨在脉冲电晕放电脱硫中的作用”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3年),“正高压直流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源装置”获2003中国国际专利技术及产品交易会金奖(2003),“非热放电室内空气净化技术”获14届全国发明展金奖(2003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2篇。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1名,在读6名。 荣誉: 中国环境学会大气分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高级氧化技术(AOT)国际学术会议IOC成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千人层次、省高校优秀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展览会金奖、第14届全国发明展金奖。 汇 总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40 篇。出版著作(译著等)共 0 部。 获奖成果共 4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部(省)级 2 项,市级 0 项。 完成或承担项目共 20 项,科研经费共完成 400 万元。 研究生培养情况 硕士14名,毕业获得学位4名,直读博士3名;博士6名,毕业获得学位0名。 获奖情况 序号 成 果 名 称 奖励名称、级别 获奖 时间 本人排名 1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 1998 4 2 水蒸气和氨在脉冲电晕放电脱硫中的作用 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 2003 1 3 正直流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源装置 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展览会金奖 2003 1 4 非热放电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第14届全国发明展金奖 2003 1 主 要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学 术 著 作 及 学 术 论 文 情 况 序号 论文或著作名称 刊物、出版社或会议名称及检索情况 发表 时间 作者名单 1 脉冲电晕放电脱硫脱硝电源/反应器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5 2 2 脉冲电晕法脱硫脱硝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进展 1997 1 3 电子束法脱硫脱硝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进展 1998 1 4 Matching between generator and reactor for producing pulsed corona discharge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1998 1 5 SO2 removal from industrial flue gases using pulsed corona discharge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1998 3 6 Effects of water and ammonia on SO2 removal from flue gases using pulsed corona discharge 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 2002 1 7 等离子体放电柴油机后处理技术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2 1 8 多针对板式负电晕放电电极间距确定 高电压技术 2003 通讯作者 9 非热放电荷电净化餐饮油烟装置研究 环境保护科学 2003 1 10 非热放电对室内空气净化效果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4 1 11 Indoor formaldehyde oxidation by needle matrix to plate corona discharge J. Adv. Oxid. Technol. 2005 1 12 多针对板电晕放电中针尖半径对伏-安特性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 13 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捕集微粒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 14 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对副流感病毒灭活的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 15 线筒式电晕放电伏安关系的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1 16 多针对板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研究 高电压技术 2006 1 17 Preliminary study of synergetic effect of non-thermal plasma and photocatalysis coupling on pollutant gases purification J. Adv. Oxid. Technol. 2007 1 18 Simulated experiment on minimizing chlorella and bacteria in ballast water by combination of micro-hole filtration and UV radiation J. Adv. Oxid. Technol. 2007 通讯作者 19 Study on treatment of methyl-orange in water by derivable oxidation of peroxydisulfate J. Adv. Oxid. Technol. 2007 5 20 多针对板负电晕放电电离区形貌确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1 发射光谱研究多针对板正电晕放电形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2 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杀菌试验的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3 双重沿面放电合成臭氧处理医院污水的实验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4 多针电极双极电晕放电电极间距优化 高电压技术(录用) 2007 通讯作者 25 多针电极结构双极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研究 高电压技术(录用) 2007 通讯作者孙冰 孙冰,男,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特种高压电源,等离子体放电,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完成“日本技术振兴事业团(JST )的地域项目:微波等离子体纳米超微粒子的合成”;“佳能公司委托项目:高密度离子加工机的开发”;“东京电子开发项目:微米薄膜加热装置的开发”等科研项目。发表杂志论文10篇以上,其中7篇论文被SCI检索,6篇论文被EI检索;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6篇,其中1篇论文被ISTP检索;发表日本学会论文9篇;获得专利3项,申请中专利1项;获著名学术奖增田奖1次。 学术成果 自1994年任现职以来,在日本留学和工作过程中掌握高功率微波发生技术,掌握微波注入反应器形成均一、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有效方法,开展自由基发生和特性的诊断及自由基化学的机理研究,从而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材料合成和改性等的应用研究。抱着为祖国奉献自我的诚挚感情,十年来勤于专业工作,不忘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本色,寻求回归祖国开展研究,期待为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相关技术点上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在日本留学和工作期间,申请者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1)微波等离子体纳米超微粒子的合成:本研究为日本技术振兴事业团(JST )的地域项目,目的是利用等离子体分解甲烷(CH4)气体,使之生成氢气和纳米碳。本人负责微波等离子体纳米超微粒子的合成,利用微波放电产生表面波等离子体,使得等离子体密度高达1012/cm3,分别实现了100% CH4及100% H 2条件下的等离子体放电,使纳米超微粒子成膜速度得到极大提高。(2)高密度离子加工机的开发:佳能公司委托项目(始于2003年,已完成),经费约合人民币600万元,本人负责等离子体源和离子束引出部分工作(经费约合人民币210万元)。利用表面波放电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1012/cm3),使得大电流离子束引出成为可能,实现了低加速电压(2KV)下可控制束径的离子束密度高于10mA/ cm2以上,在国际上属领先地位。(3)微米薄膜加热装置的开发:东京电子开发项目(始于2002年,已完成),利用微波共振器原理实现了对非常小体积的超薄电介质加热。该装置可用于膜厚为0.00007-1mm的薄膜加热,对膜厚为70nm的薄膜可加热到700℃以上,比通常的微波炉电场强数千倍,实现高效率加热。该技术可用在生产线加热,制药厂药剂干燥,涂布层干燥,印刷业印油干燥,光学薄膜固化以及薄膜镀层加热等应用领域。(4)微波放电等离子技术:三菱电机委托项目,始于2002年,经费约合人民币40万元,已完成。利用喷射状微波放电等离子体(Plasma Torch),采用自动跟随点火系统,使等离子体放电更为稳定。(5)暗放电等离子保鲜装置:东京电子、宇都宫大学和大高商事的联合开发项目(已完成),采用浮游电极和暗放电方式,产生高电场和自由基反应,脱除大型保存库内的乙烯和其它有机物,延长保存库内的水果和蔬菜的保存时间。特点:采用暗放电使年耗电费用仅2200日圆;不产生臭氧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采用低电压放电,操作安全。 (6)水中脉冲放电等离子技术的应用研究: 荏原综合研究所所内项目,始于1998年,研究经费约合人民币306万元,已完成,其中项目方案、设计和实验等主要由本人完成。实现了水中超高压均一放电,使其可应用到大容量水处理,并首次实现用水中脉冲放电技术对二恶英的分解脱除。(7)用促进氧化法的水处理:荏原综合研究所所内项目,始于1999年,研究经费约合人民币124万元,已完成,其中项目方案、设计和实验等主要由本人完成。利用放电等离子和臭氧对难降解有机物作用后,再进行生化处理,使得甲烷气体的发生量大幅增加。取得工业所有权 :有机性废弃物气体化促进方法,平11-301933。(8)脉冲放电贝类驱除装置的开发: 荏原制作所事业部项目,始于2000年,研究经费约合人民币36万元,项目主要完成者。利用脉冲式放电发生数百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和令贝类烦恼的声音频率,使贝类不能成活或转移居住地。可解决大型取水管入口处因贝类居住引起的阻塞问题,也可用于保护某些重要的水下设备。试验用机和现场试验等已经开发完成,2001年在大阪村野取水场试验运行显示有明显的驱除效果。(9)液体脉冲放电法生成的自由基特性的研究及其反应过程的解析:1996-1997年日本文部省资助项目,项目总经费约98万元,子课题完成者。水中浸入针对板电极系统,外加高压脉冲,产生流光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分解的水分子形成自由基。本研究用发光分光法诊断产生的自由基(O ,H 和 OH ) 特性,并考察物理化学参数和放电条件对自由基发生量的影响。当气体被注入到反应器中时,自由基的浓度显著增加,且有臭氧产生,同时还研究了自由基反应的时间特性。发表多篇SCI论文,首次实验验证了用水中放电等离子法产生氧自由基。在日本期间,主要进行了微波等离子体源、脉冲电晕放电、水中均一脉冲放电的研究,并将这些重要的等离子体发生技术应用于电介质薄膜高效加热、高密度离子束引出、纳米超微粒子的合成、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其中放电等离子体的表面改性、高功率电子束加工装置、高密度离子加工装置、微米薄膜加热装置、有毒有害废气处理装置、暗放电等离子保鲜装置、脉冲放电贝类驱除装置已形成新兴的商用技术,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成熟的这些技术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位。在发展应用技术的同时也开展了相关应用基础的研究,如诊断研究上述各种等离子体特性、光谱分析水中放电产生的自由基并考察各参数对其产量的影响、研究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废气和分解二恶英的规律等。发表杂志论文10篇以上,其中7篇论文被SCI检索,6篇论文被EI检索;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6篇,其中1篇论文被ISTP检索;发表日本学会论文9篇;获得专利3项,申请中专利1项;获著名学术奖增田奖1次。
肯定要的啊。。
基本是要的,有些私立学校的个别专业不需要(属于交钱就能进的混日子专业)。日本硕士比国内严格,除了毕业论文答辩,还有一次学会发表,至少要参加一次学会发表才能毕业。
日本文化在国际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提倡谦虚礼貌的表达和行为方式,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篇1 浅谈刺身与日本文化 摘 要: 刺身是日本著名料理。它既是日本人口中的美味、日本人眼中的艺术品,又是日本文化的传承,更引起了舌尖上的“战争”。对于日本刺身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以刺身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刺身 文化 食鱼 鲸 刺身,是将鱼贝类等食材切成片、条、块等形状,蘸上酱油、山葵泥等调味品食用的日本料理。传统刺身以鱼贝类为主,但现在可用于刺身原料的食材范围广泛,马肉、鸡肉、魔芋、蘑菇、动物肝脏、豆皮、面筋都能做成美味的刺身料理。 刺身的刺,是“刺穿”、“扎”的意思。古代日本渔民在将鱼去皮、剔骨、切割成可食用的鱼片后,由于无法辨认鱼的种类,便将鱼鳍扎到鱼片上以方便确认。这种方式当时被称为“刺身”。后来,这种方式渐渐不用了,但刺身的叫法被保留下来。如今,刺身作为日本料理代表性的菜式已为世人熟知,成为日本料理文化的代名词。 一、玉盘珍馐 刺身的原料虽然种类丰富,但主要食材仍然是鱼。常见的如金枪鱼、加级鱼等。在人口百万以上的国家中,日本人人均食用的鱼量为世界之最,平均每人每天74.2克,是名副其实的食鱼大国。 刺身用鱼是新鲜的鱼,“鲜”是刺身的重要特征。 “鲜”首先是新鲜。新鲜的刺身鲜嫩、爽口。由于未经烹饪的鱼肉没有遭到高温的破坏,鱼肉中含有的丰富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素没有丝毫流失,对人体很有益处。难怪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日本人对生食鱼肉始终青睐有加。为保持鱼肉新鲜,日本人或用活缔放血法或用冷冻法最大限度地保持肉质新鲜,新鲜是刺身的“生命”。 “鲜”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时令。刺身的季节性很强。如同时令蔬菜水果一样,日本人在春夏秋冬食用时令鱼,每个季节日本人都能品味季节特有的味道,吸取时令食物中丰富的营养物质。春吃竹荚鱼、鲣鱼、银鱼;夏吃石鲈、粗单角鱼、白丁鱼、飞鱼;秋吃斑、鲑鱼、蓝点马鲛、青花鱼;冬吃黄鱼、鳕鱼。而且,不同季节的刺身盘中饰物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用山茶花、八重樱、南天竹;夏用虎杖、紫阳花、瓠子;秋用小菊花、桑叶、银杏叶;冬用蜜柑枝、里白、松叶。时令鱼搭配时令花、叶、枝,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才是地道的刺身料理。 二、视觉盛宴 日本料理是用眼睛享用的料理。刺身就能通过食器与摆盘体现出这一特点。 刺身的器皿多用浅盘,材质可分为漆器、瓷器、竹制、陶器。形状有圆形、椭圆形、角形、扇形、树叶形、莲座形,等等。食器造型之多、形状之奇特令人赞叹。并且,食器上有种种花纹、图样。菱纹、鳞纹、云锦手(图)?摇?摇?摇?摇?摇 ?摇?摇(云锦手图片)、流水(图)?摇 ?摇?摇?摇(流水图)、龟鹤、祥瑞等。不同节日、不同季节搭配使用的食器都有要求。例如,蓬莱、松菱、鹤等花纹只能用于正月;丹顶鹤、松竹梅仅用于喜寿宴请。不同季节、不同菜式使用不同纹样的食器,的确是一种视觉享受。 此外,刺身的摆盘同样非常讲究。如果是多人份的刺身料理,可用“平盛”。 在大盘中满满地摆上五颜六色的料理,让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无比豪华绚烂。有经验的料理人也会采用“散盛”。 将食物散开摆放,露出盘面(余白),通过余白与食物色彩的搭配,与食物相映成趣。 若是同一种料理摆放多块,则可用“流盛”。 同样形状、同等大小的刺身自右向左倾斜摆放,错落有致,仿佛庭院中的细流,使人感觉恬静、清雅。 摆盘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是将食物摆成山形。 在底部平坦的食器中,将食物摆成富士山一样的形状,天小地大。这种摆盘既能呈现出“散盛”的平面图画效果,又能利用上层空间,展示出3D立体效果。对日本人而言,料理不仅是画卷,更是立体空间物体。只有对点、线、面的基本摆放熟练有加的料理人才能摆出3D美感。可见,刺身料理既是味觉的学问,又是视觉的艺术。 三、文化传承 刺身料理体现了日本饮食传统――鱼食。 日本四面环海,河川资源丰富,新鲜鱼贝唾手可得。日本人食用鱼肉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绳文时代的贝冢遗迹显示,当时日本人食用的鱼类包括鲫鱼、香鱼、鲽、比目鱼、河豚、青花鱼、�鱼、加级鱼等。除了鱼肉之外,当时人类也食用四脚动物肉。但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佛教在日本的影响逐步扩大,日本多位天皇颁布了“杀生禁断令”,在此过程中,鱼与肉变得不可兼得,日本人渐渐舍肉而取鱼。从此,鱼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长久广泛地影响着日本。例如,在日语中,打马虎眼说成“�を�iむ”。由于青花鱼容易腐烂,为了尽快卖掉,卖鱼时鱼贩会快速数数,就会出现在数量上捣鬼的现象,后来演变为日本人常说的打马虎眼。比如,烂船也有三千钉,日本人用“腐っても�”表示。加级鱼从古至今都受日本人喜爱,与其他鱼相比加级鱼的细胞分解速度较慢,所以,放置同样时间,其他鱼腐烂了,加级鱼的损害就比较小,于是就有了这种说法。 除了鱼食外,刺身里料理还体现了日本饮食另一传统――生食。 在原始社会人类都是生食,进入文明时代后各民族的生食就逐渐淡出历史。日本的生食习惯却始终延续,直至今日。生鱼、生菜、生肉、生蛋,日本人崇尚食物的原生态。保持食物本来的味道,口味清淡是日本料理的特点。由于日本四季分明,无论是鱼类、果蔬还是农作物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这种气候风土中生活的日本人养成了重视时令物、喜爱时令味的饮食习惯,并且生食法最能保留住时令味、锁住营养,这从侧面反映出日本人崇尚自然,注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四、舌尖上的“战争” 刺身食材的种类繁多,鲸肉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是世界上少数食用鲸肉的国家之一。虽然日本仅有2%的人经常性食用鲸肉,但每年市场供应的鲸肉却多达3000吨。日本人食用的鲸肉也包括海豚肉。海豚是高智商的海中动物,是亲近人类主动保护人类的高级动物。这种本应得到人类友善的回报和宠爱的动物,却遭到肆无忌惮地捕杀,难逃人类的口腹之欲。 为何喜吃鲸肉?日本人认为,鲸是营养丰富的食材;鲸消耗掉了大量鱼类资源,威胁到了人类的食物安全;食鲸是日本的传统,捕食鲸是日本历史的组成部分。 然而,事实是目前13种大型鲸类中,已有两种濒临灭绝。而且,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鲸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环,大规模捕杀包括海豚在内的鲸势必损害海洋生物链条,破坏海洋环境。 为了加强对鲸类资源的管控,《国际捕鲸管理公约》早在1986年就已经禁止商业捕鲸。但日本依然我行我素,引起了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多国的反对。阿根廷、巴西等九个拉美国家甚至成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集团”,集体反对日本在南极海域的鲸类保护区域捕鲸。 但舌尖上的“战争”依然持续。也许,日本民主党众议员议员冈田克也与澳大利亚前外长斯蒂芬・史密斯的谈话最能代表日本人的态度。“日奥都有各自的文化,饮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自古就有吃鲸肉的传统。澳大利亚或许也存在着日本人无法理解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互相理解”。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实践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情调,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任何一种文化的延续都是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结果。不合时宜、糟粕性的文化应该被剔除。 日本文化注重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相信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能够找到真正“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能够进一步发扬日本刺身文化的方式。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篇2 浅论日本语言背景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除了表现在行动上之外,更多的表现在语言上。日本民族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断地使用大量的委婉语.日语的委婉表现体现出日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化心理及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日语委婉表现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我们从中可以窥视到日本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在现代语言交际中,使用得体的委婉语以避开不愉快或不愿说出口的表达,可以使交际双方都得体不失面子,这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倾向.日本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以和为贵的社会,集体意识很强,注重协调精神,这种心理状况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要能够正确使用委婉语。 1、正文 1.1、概述 委婉表现是日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在面对面的对话中,可以说如果不使用这种委婉表现谈话就不能顺利进行。毋庸置疑,这是由日本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所引起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的存在,它与某一地域社会(民族、国家)紧密相连。这些地域社会的文化(该地域社会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成为语言的背景。而语言的意思则基于这些背景之上被人们所理解,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 日语委婉表现的最大决定因素是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或者说是人际关系意识。与欧洲人相比日本人的自我意识较为淡薄。他们很在意包含自己人的「うち」(骨肉亲人,亲戚朋友等)和自己人以外的人即「そと」之间的区别。大多数的委婉表现都是对「そと」一方而说的。因此,委婉表现也可以被认为是与对方之间距离的体现。这与日语中的敬语从根本上是一样的。 1.2、具体表现 每个民族都有因民族历史的沉淀和心理深层的构筑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进行语言的研究中,如何把握住我们自身对该语言的理解的心态,将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对该语言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心态会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在日语的学习和研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对委婉语(暧昧语或模糊语)的理解。 一个中国人(甲)和一个日本人(乙)在初次打交道时会有如下对话: 甲:今晩ご都合がよければ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こうか。 (今晚您有空的话,一起去看电影吧) 乙:もし残业がなければいいですが…… (如果今晚不加班的话……) 中国人会很自然地理解为:今晚加班就不去,不加班就去。当甲得知乙晚上不加班的消息时去候邀,却总不见乙来。甲过后去兴师问罪时,乙也会觉得很奇怪。实际上乙的回答有种回绝心理,加班只是托词而已。若是真心赴约,出于谨慎,乙方常常会再给甲一个确认,确定今晚的约会。这个时候乙常常会在下班时说「今晩残业がないので、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こうか。」。但也并不是事事如此,有时乙很愿意接受邀请,但为预防有事脱不开身而不能赴约,便事先向甲言明有此可能,让对方有心理准备,以免届时被动。甲对乙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非常迷惑,不知乙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其实这是日语委婉表现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拐弯抹角的说法。正如当对方钢琴声很吵而希望对方能够停止这种行为时,往往是说「お嬢さんのピアノは上达しましたね。夜中の十时ごろまで稽古していますね。」(您女儿练钢琴真是辛苦啊,都练到晚上十点左右。),而不直接去和对方说明。 两个熟悉的人在路上相遇时,经常会说一声「さあ,どうも」便擦肩而过。这个「どうも」后接的词也是很暧昧的。如:「昨日、わざわざおいでください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昨日承蒙您光临,谢谢),回答时用「やあ、どうも。」。这个「どうも」从上下文看应是「こちらこそ、どうもお世话になりました。」(我得到你的关照,我才应谢谢您),或「こちらこそ、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我才应表示感谢)的意思。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どうも」后面省略了词语。 「どうも」大致有以下几种意思:1)怎么也(下接否定)。 如:「どうも覚えられない。」(怎么也记不住)2)实在,太。 如:「どうも失礼します。」(实在太失礼了)3)总觉得。如:「どうも风邪らしい。」(像是感冒了) 而现代日语中,「どうも」的应用范围极广,它既可以表示歉意又可以表示谢意,有时还单纯地表示一般寒暄、告别等。如: (1)当别人帮了你的忙,表示由衷的感谢时说「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2)当学生帮老师擦完黑板时,老师说「どうも、ご苦労様。」 (3)当你在公共汽车上碰了人时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4)当你见到不久前帮了你的忙,给过你好处的人时说「この间、どうも。」 另外,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分别的时候,有时说声「じゃあ,どうも」便分开了,这个词下接的部分也是极不明了的。中国人听了上述对话感到日语不可思议。本来日本人在对话中就有避免明确说出事物的是非,避免对某一事物加以断定的习惯。也可以说日本语言中的这种表现方式是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以及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些委婉的语言都来源于委婉的语言思维,日本人的委婉的思维又与日本文化的柔性紧密相关。古代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关西及日本九州地区,那里多丘陵,湖泊,河流,气候温暖,称得上日本的水乡。在气候温暖的水乡靠种水稻而谋生的农户,受到了整日伴水劳作的影响,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充满了柔性。 委婉语用以表达含蓄委婉,退让等复杂的心情。这也是日语的一大特点,应视“语境”来确定它所略去的部分或蕴涵的意思。否则就会觉得难以理解。 2、结语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日语也不例外。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日本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日语中的委婉语就是受到日本集团主义的影响而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对日语的研究离不开对日本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应该从大文化的角度对照异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正确看待这些差异,随时把握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对外交际中始终保持主动地位从而更好地使外语起到交际功能。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 3.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例文 4. 日本文化方面毕业论文免费下载范文 5.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肯定要的啊。。
一般来说是不可以的。因为编辑要对你的稿子进行审核等工作,如果你在两个以上杂志都过了稿,你再撤稿就是浪费了编辑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多时候定稿了版面就排好了,你一撤稿意味着要再收稿、再编稿、再排版,会给编辑和杂志出刊造成极大麻烦!编辑之间一般也都有联系,一稿多投是会被杂志封杀的。
3家同人志书店的名称与网站: 1.株式会社虎の穴 2.株式会社まんだらけ MANDARAKE INC. 3.株式会社メロンブックス 就找到这个了……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要问好的啊,首先得大家好,但是日本是个很讲究礼仪的,所以在说之前得鞠一个躬,大概三十度就可以了,但是在结束的时候还是鞠六十度以上的,表示诚意,还有在结束的时候,要说明一下是结束了,再说的时候不要太严肃,用语要用正式场合的语言,但是也不一定全用敬语,还有在结束的时候,要说“以上就是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大概就是这些吧,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啊
商务签证参考使馆网站上 商签所需资料:日本是指定代送机构送签的自己不能送你看下你所在的省市 是要在哪个领事馆递交资料的直接找使馆网站上的代办机构就行了:
商务不需要资金证明 只需要学术会议组织方的邀请函
日本文化在国际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提倡谦虚礼貌的表达和行为方式,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篇1 浅谈刺身与日本文化 摘 要: 刺身是日本著名料理。它既是日本人口中的美味、日本人眼中的艺术品,又是日本文化的传承,更引起了舌尖上的“战争”。对于日本刺身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以刺身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刺身 文化 食鱼 鲸 刺身,是将鱼贝类等食材切成片、条、块等形状,蘸上酱油、山葵泥等调味品食用的日本料理。传统刺身以鱼贝类为主,但现在可用于刺身原料的食材范围广泛,马肉、鸡肉、魔芋、蘑菇、动物肝脏、豆皮、面筋都能做成美味的刺身料理。 刺身的刺,是“刺穿”、“扎”的意思。古代日本渔民在将鱼去皮、剔骨、切割成可食用的鱼片后,由于无法辨认鱼的种类,便将鱼鳍扎到鱼片上以方便确认。这种方式当时被称为“刺身”。后来,这种方式渐渐不用了,但刺身的叫法被保留下来。如今,刺身作为日本料理代表性的菜式已为世人熟知,成为日本料理文化的代名词。 一、玉盘珍馐 刺身的原料虽然种类丰富,但主要食材仍然是鱼。常见的如金枪鱼、加级鱼等。在人口百万以上的国家中,日本人人均食用的鱼量为世界之最,平均每人每天74.2克,是名副其实的食鱼大国。 刺身用鱼是新鲜的鱼,“鲜”是刺身的重要特征。 “鲜”首先是新鲜。新鲜的刺身鲜嫩、爽口。由于未经烹饪的鱼肉没有遭到高温的破坏,鱼肉中含有的丰富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素没有丝毫流失,对人体很有益处。难怪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日本人对生食鱼肉始终青睐有加。为保持鱼肉新鲜,日本人或用活缔放血法或用冷冻法最大限度地保持肉质新鲜,新鲜是刺身的“生命”。 “鲜”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时令。刺身的季节性很强。如同时令蔬菜水果一样,日本人在春夏秋冬食用时令鱼,每个季节日本人都能品味季节特有的味道,吸取时令食物中丰富的营养物质。春吃竹荚鱼、鲣鱼、银鱼;夏吃石鲈、粗单角鱼、白丁鱼、飞鱼;秋吃斑、鲑鱼、蓝点马鲛、青花鱼;冬吃黄鱼、鳕鱼。而且,不同季节的刺身盘中饰物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用山茶花、八重樱、南天竹;夏用虎杖、紫阳花、瓠子;秋用小菊花、桑叶、银杏叶;冬用蜜柑枝、里白、松叶。时令鱼搭配时令花、叶、枝,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才是地道的刺身料理。 二、视觉盛宴 日本料理是用眼睛享用的料理。刺身就能通过食器与摆盘体现出这一特点。 刺身的器皿多用浅盘,材质可分为漆器、瓷器、竹制、陶器。形状有圆形、椭圆形、角形、扇形、树叶形、莲座形,等等。食器造型之多、形状之奇特令人赞叹。并且,食器上有种种花纹、图样。菱纹、鳞纹、云锦手(图)?摇?摇?摇?摇?摇 ?摇?摇(云锦手图片)、流水(图)?摇 ?摇?摇?摇(流水图)、龟鹤、祥瑞等。不同节日、不同季节搭配使用的食器都有要求。例如,蓬莱、松菱、鹤等花纹只能用于正月;丹顶鹤、松竹梅仅用于喜寿宴请。不同季节、不同菜式使用不同纹样的食器,的确是一种视觉享受。 此外,刺身的摆盘同样非常讲究。如果是多人份的刺身料理,可用“平盛”。 在大盘中满满地摆上五颜六色的料理,让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无比豪华绚烂。有经验的料理人也会采用“散盛”。 将食物散开摆放,露出盘面(余白),通过余白与食物色彩的搭配,与食物相映成趣。 若是同一种料理摆放多块,则可用“流盛”。 同样形状、同等大小的刺身自右向左倾斜摆放,错落有致,仿佛庭院中的细流,使人感觉恬静、清雅。 摆盘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是将食物摆成山形。 在底部平坦的食器中,将食物摆成富士山一样的形状,天小地大。这种摆盘既能呈现出“散盛”的平面图画效果,又能利用上层空间,展示出3D立体效果。对日本人而言,料理不仅是画卷,更是立体空间物体。只有对点、线、面的基本摆放熟练有加的料理人才能摆出3D美感。可见,刺身料理既是味觉的学问,又是视觉的艺术。 三、文化传承 刺身料理体现了日本饮食传统――鱼食。 日本四面环海,河川资源丰富,新鲜鱼贝唾手可得。日本人食用鱼肉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绳文时代的贝冢遗迹显示,当时日本人食用的鱼类包括鲫鱼、香鱼、鲽、比目鱼、河豚、青花鱼、�鱼、加级鱼等。除了鱼肉之外,当时人类也食用四脚动物肉。但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佛教在日本的影响逐步扩大,日本多位天皇颁布了“杀生禁断令”,在此过程中,鱼与肉变得不可兼得,日本人渐渐舍肉而取鱼。从此,鱼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长久广泛地影响着日本。例如,在日语中,打马虎眼说成“�を�iむ”。由于青花鱼容易腐烂,为了尽快卖掉,卖鱼时鱼贩会快速数数,就会出现在数量上捣鬼的现象,后来演变为日本人常说的打马虎眼。比如,烂船也有三千钉,日本人用“腐っても�”表示。加级鱼从古至今都受日本人喜爱,与其他鱼相比加级鱼的细胞分解速度较慢,所以,放置同样时间,其他鱼腐烂了,加级鱼的损害就比较小,于是就有了这种说法。 除了鱼食外,刺身里料理还体现了日本饮食另一传统――生食。 在原始社会人类都是生食,进入文明时代后各民族的生食就逐渐淡出历史。日本的生食习惯却始终延续,直至今日。生鱼、生菜、生肉、生蛋,日本人崇尚食物的原生态。保持食物本来的味道,口味清淡是日本料理的特点。由于日本四季分明,无论是鱼类、果蔬还是农作物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这种气候风土中生活的日本人养成了重视时令物、喜爱时令味的饮食习惯,并且生食法最能保留住时令味、锁住营养,这从侧面反映出日本人崇尚自然,注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四、舌尖上的“战争” 刺身食材的种类繁多,鲸肉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是世界上少数食用鲸肉的国家之一。虽然日本仅有2%的人经常性食用鲸肉,但每年市场供应的鲸肉却多达3000吨。日本人食用的鲸肉也包括海豚肉。海豚是高智商的海中动物,是亲近人类主动保护人类的高级动物。这种本应得到人类友善的回报和宠爱的动物,却遭到肆无忌惮地捕杀,难逃人类的口腹之欲。 为何喜吃鲸肉?日本人认为,鲸是营养丰富的食材;鲸消耗掉了大量鱼类资源,威胁到了人类的食物安全;食鲸是日本的传统,捕食鲸是日本历史的组成部分。 然而,事实是目前13种大型鲸类中,已有两种濒临灭绝。而且,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鲸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环,大规模捕杀包括海豚在内的鲸势必损害海洋生物链条,破坏海洋环境。 为了加强对鲸类资源的管控,《国际捕鲸管理公约》早在1986年就已经禁止商业捕鲸。但日本依然我行我素,引起了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多国的反对。阿根廷、巴西等九个拉美国家甚至成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集团”,集体反对日本在南极海域的鲸类保护区域捕鲸。 但舌尖上的“战争”依然持续。也许,日本民主党众议员议员冈田克也与澳大利亚前外长斯蒂芬・史密斯的谈话最能代表日本人的态度。“日奥都有各自的文化,饮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自古就有吃鲸肉的传统。澳大利亚或许也存在着日本人无法理解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互相理解”。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实践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情调,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任何一种文化的延续都是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结果。不合时宜、糟粕性的文化应该被剔除。 日本文化注重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相信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能够找到真正“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能够进一步发扬日本刺身文化的方式。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篇2 浅论日本语言背景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除了表现在行动上之外,更多的表现在语言上。日本民族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断地使用大量的委婉语.日语的委婉表现体现出日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化心理及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日语委婉表现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我们从中可以窥视到日本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在现代语言交际中,使用得体的委婉语以避开不愉快或不愿说出口的表达,可以使交际双方都得体不失面子,这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倾向.日本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以和为贵的社会,集体意识很强,注重协调精神,这种心理状况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要能够正确使用委婉语。 1、正文 1.1、概述 委婉表现是日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在面对面的对话中,可以说如果不使用这种委婉表现谈话就不能顺利进行。毋庸置疑,这是由日本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所引起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的存在,它与某一地域社会(民族、国家)紧密相连。这些地域社会的文化(该地域社会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成为语言的背景。而语言的意思则基于这些背景之上被人们所理解,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 日语委婉表现的最大决定因素是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或者说是人际关系意识。与欧洲人相比日本人的自我意识较为淡薄。他们很在意包含自己人的「うち」(骨肉亲人,亲戚朋友等)和自己人以外的人即「そと」之间的区别。大多数的委婉表现都是对「そと」一方而说的。因此,委婉表现也可以被认为是与对方之间距离的体现。这与日语中的敬语从根本上是一样的。 1.2、具体表现 每个民族都有因民族历史的沉淀和心理深层的构筑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进行语言的研究中,如何把握住我们自身对该语言的理解的心态,将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对该语言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心态会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在日语的学习和研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对委婉语(暧昧语或模糊语)的理解。 一个中国人(甲)和一个日本人(乙)在初次打交道时会有如下对话: 甲:今晩ご都合がよければ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こうか。 (今晚您有空的话,一起去看电影吧) 乙:もし残业がなければいいですが…… (如果今晚不加班的话……) 中国人会很自然地理解为:今晚加班就不去,不加班就去。当甲得知乙晚上不加班的消息时去候邀,却总不见乙来。甲过后去兴师问罪时,乙也会觉得很奇怪。实际上乙的回答有种回绝心理,加班只是托词而已。若是真心赴约,出于谨慎,乙方常常会再给甲一个确认,确定今晚的约会。这个时候乙常常会在下班时说「今晩残业がないので、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こうか。」。但也并不是事事如此,有时乙很愿意接受邀请,但为预防有事脱不开身而不能赴约,便事先向甲言明有此可能,让对方有心理准备,以免届时被动。甲对乙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非常迷惑,不知乙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其实这是日语委婉表现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拐弯抹角的说法。正如当对方钢琴声很吵而希望对方能够停止这种行为时,往往是说「お嬢さんのピアノは上达しましたね。夜中の十时ごろまで稽古していますね。」(您女儿练钢琴真是辛苦啊,都练到晚上十点左右。),而不直接去和对方说明。 两个熟悉的人在路上相遇时,经常会说一声「さあ,どうも」便擦肩而过。这个「どうも」后接的词也是很暧昧的。如:「昨日、わざわざおいでください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昨日承蒙您光临,谢谢),回答时用「やあ、どうも。」。这个「どうも」从上下文看应是「こちらこそ、どうもお世话になりました。」(我得到你的关照,我才应谢谢您),或「こちらこそ、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我才应表示感谢)的意思。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どうも」后面省略了词语。 「どうも」大致有以下几种意思:1)怎么也(下接否定)。 如:「どうも覚えられない。」(怎么也记不住)2)实在,太。 如:「どうも失礼します。」(实在太失礼了)3)总觉得。如:「どうも风邪らしい。」(像是感冒了) 而现代日语中,「どうも」的应用范围极广,它既可以表示歉意又可以表示谢意,有时还单纯地表示一般寒暄、告别等。如: (1)当别人帮了你的忙,表示由衷的感谢时说「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2)当学生帮老师擦完黑板时,老师说「どうも、ご苦労様。」 (3)当你在公共汽车上碰了人时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4)当你见到不久前帮了你的忙,给过你好处的人时说「この间、どうも。」 另外,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分别的时候,有时说声「じゃあ,どうも」便分开了,这个词下接的部分也是极不明了的。中国人听了上述对话感到日语不可思议。本来日本人在对话中就有避免明确说出事物的是非,避免对某一事物加以断定的习惯。也可以说日本语言中的这种表现方式是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以及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些委婉的语言都来源于委婉的语言思维,日本人的委婉的思维又与日本文化的柔性紧密相关。古代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关西及日本九州地区,那里多丘陵,湖泊,河流,气候温暖,称得上日本的水乡。在气候温暖的水乡靠种水稻而谋生的农户,受到了整日伴水劳作的影响,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充满了柔性。 委婉语用以表达含蓄委婉,退让等复杂的心情。这也是日语的一大特点,应视“语境”来确定它所略去的部分或蕴涵的意思。否则就会觉得难以理解。 2、结语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日语也不例外。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日本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日语中的委婉语就是受到日本集团主义的影响而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对日语的研究离不开对日本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应该从大文化的角度对照异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正确看待这些差异,随时把握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对外交际中始终保持主动地位从而更好地使外语起到交际功能。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 3.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例文 4. 日本文化方面毕业论文免费下载范文 5.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 #日本留学# 导语】日文单词“学部研究生”相当于读修士前的预科,研究生是拿留学签证的,一次签证最长时限2年,实际上研究生并不属于大学里边的正式编制生,需要在在签证期内参加日本大学院的修士入学考试,通过后才能成为正式的修士生,继续攻读修士学位。本文, 将为大家介绍的是日本修士毕业必备技能:修学分、论文及答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日本修士毕业必备技能:修学分完成了“研究生”阶段,正式考上修士之后,同学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修学分的问题。修士一年级开学之前学校会建议去听一个新生guidance(ガイダンス)的课,对整个修士期间的学习做一个整体把握。开学那几天,在学校教务领新生材料时,其中也会拿到修学分的指导手册。建议仔细听讲、阅读手册,并且在研究课的上查一查大学院履修モデル,以便对修学分的规定和方式有个概念。 日本的大学院绝大多数对修士的要求是修满30学分,也就是至少15门课。一般会有一个网上履修系统,用入学时学校给的账号和密码登录,自行选择课程。这个选课的时间在每学期开学的半个月,也就是每年的4月和10月的上中旬。选课时既没有学校预先安排,也没有同学的选课表可以参考,一切要靠自己去把握。通读本研究科的学分要求,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兴趣所在,来进行选课。 关于学校对修学分的要求,一般来讲,对于(1)本讲座的专业课、(2)其他讲座或其他研究科的课程,以及(3)一些特定课程,都会有一个最低的学分限制,比如(1)要求8分,(2)要求4分,(3)要求4分的话,那么我们要注意完成它的要求,同时在30分里面,还余下14分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建议同学们从第一次网上选课前,就做一个表格,对每学期修的课程做一个规划,以保证完成总共30学分的要求,以及各类课的最低学分要求。而且,一般建议在修士的第一年完成13门课以上,以便第二年专心写修士论文。 日本修士毕业必备技能:论文 修士论文,就如同有些同学已经知道的,是从报考修士时提交的“研究计划书”开始成型的。我们套磁时所使用的计划书在教授眼里基本是小打小闹,来到日本读“研究生”期间,要写出一份精益求精的计划书,来出愿修士考试。这篇计划书顾名思义,是我们修士两年的研究计划,也即是修士论文的写作计划。 修士入学后,根据研究科的要求,我们可能要找两个教授,把研究计划书给他们看,让他们签字做副指导教授。第二年也会重复这个行动,而这两位教授将在毕业答辩时,与我们的指导教授一起进行提问。 修士的第一年一般用来学习相关科目、阅读文献,对计划书进行一些修改和补充,为写论文做准备。第二年全年都用来写作修士论文。修士论文一般要求写五、六万字左右,如同之前的研究计划书,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充足的文献研究,与计划书不同的是我们执行了研究计划,也得出了最终结论。写修士论文,一要大量地查找和阅读文献,二要坚持完成。虽然日本的修士毕业不像博士那么难,但不写出合格的论文是一定不会准予毕业的。 日本修士毕业必备技能:论文答辩 修士论文的答辩,不是论文完成后一次口头问答那么简单。答辩的第一次预演,就是从修士考试中的面试环节开始的。老师们会对计划书问一番问题,来看你思路的完成程度。而修士入学一年后,一般那还会有一次“修士论文构想发表”,第二年的中间会有“修士论文中间发表”,最后才是毕业前的最终答辩。这是一个步步推进的过程,既可以看出日本大学院和教授们经营学问的严谨,也有助于我们论文思路的完善和整篇论文的推进和完成。 关于日本修士毕业必备技能:修学分、论文及答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申请者能够有所帮助。
日本修士论文不会放在网上。发表学术论文,要选择合适的期刊,若有条件,应该请国外的同行或者国内的专家进行评价,看适合发表在什么杂志上。修士是日语中硕士的意思,当然有的学校,也愿意把硕士学位,作为博士前期的课程。修士课程读完,最短也要2年的时间,因为只有到第2年,才可以提交修士论文。
可以。学会是由同一个研究课题的人开展的学术团体,在其中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论国籍,只谈学术问题,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所以在日本的修士可以在学会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