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国防科技工业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国防科技工业期刊投稿

中国国防科技网 中国国防科技论坛 bbs.81tech.com《中国国防科技网》是专为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及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集行业新闻资讯、技术、学术、专家、商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网络平台,网站内容具备较高的学术性、专业性和交流性,有着功能强大的B2B平台,可以无偿和有偿为企业提供企业信息产品的发布、推广、展示等综合业务,代发各种企业广告和合作项目,举办全国性的技术交流会、信息装备制造业等大型展览会等,网站、论坛日访问量在20万人次以上,有望2010年初网站注册会员突破100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军工门户网站 。《中国国防科技论坛》 做国防和军事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创建于2005年,是目前国防科技工业行业中唯一中文论坛,拥有庞大核心用户群体,主题板块涵盖航天,航空,船舶,核技术,各种兵器和军用电子、UFO探索等六大行业的新闻,科普,技术讨论,图书论文技术标准资料下载4大类型板块。以上业务均由桂林大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独立开发,桂林大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是一家服务于国防和军工领域的专业资讯服务机构。公司肩负着以信息化推动国防和军队快速发展的历史使命,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航天、航空、船舶、核工业、兵器、军事电子及相关行业军民领域应用和推广,为军工行业企事业单位和有愿望、有能力、有资质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民营企事业单位之间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以有效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互动”的实现。公司旗下的中国国防科技论坛创建于2003年,聚集了大量相关行业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业内公认的知名品牌,成为国防和军事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公司目前主要经营项目:装备制造业产品发布、展示;大型技术合作经验交流会;网络媒体广告推广;网站设计制作等。联系方式:商务部(广告、会员): (2188822) (广告、商务合作)客服部(会员注册、咨询): (会员注册、咨询)企划部(展会、链接、合作): (会展、会议策划)技术部(网站、邮件):信息部(招标信息、展会信息):图文传真:人事部:(招聘)

核心期刊是由几个机构评的,看你倒底需要看那个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是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即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创建于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五日。航天203是以计量测试技术为总体,以溯源性研究为主线,以发展计量校准技术、频率控制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综合保障技术为支柱的国防技术基础研究所。203是国防科技工业计量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是计量校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航天电磁兼容检测中心;是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计量机构;是国家、国防ISO9001标准认证单位;是国家、国防、军队检测/校准/计量认可实验室;是航天产品用晶体元器件定点供应单位,拥有贯标生产线;是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主办《宇航计测技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办《国防科技工业计量简报》;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1、凡国防科工局在研项目,且国防科技报告数量未达到任务书中数量要求,务必提交国防科技报告;2、2019年及2020年国防科工局验收项目务必提交国防科技报告(辑要页报告类型:最终研究报告;审定表项目类别:验收项目);3、2019年国防科工局项目鉴定及将申报2020年度国防科技奖的项目,务必提交国防科技报告(审定表项目类别:报奖项目)。4、科技报告辑要页基层编号:12140000405747348X--科研项目编号/三位顺序号。

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投稿

1、凡国防科工局在研项目,且国防科技报告数量未达到任务书中数量要求,务必提交国防科技报告;2、2019年及2020年国防科工局验收项目务必提交国防科技报告(辑要页报告类型:最终研究报告;审定表项目类别:验收项目);3、2019年国防科工局项目鉴定及将申报2020年度国防科技奖的项目,务必提交国防科技报告(审定表项目类别:报奖项目)。4、科技报告辑要页基层编号:12140000405747348X--科研项目编号/三位顺序号。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前,一个平常但却美好的时日,天空纯净而又透明,阳光灿烂地笑着。我坐在四季花城小区弥漫着温馨气息的20楼的家里,打开电脑进入我的博客,一个名叫“山丹丹开花”的网友闯入我的视线。我点击她的博客,看了她的一篇“诗歌的狂热年代一去不复返了”的文章,心有所感,于5月12日14点26分30秒,给她跟了一个帖子后,便继续浏览她的其它文章。14点28分4秒,正当我游走在她的世界,内心充溢着生活如诗般的美好感觉时,巨大的灾难却在瞬间降临——震惊世界的“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了! 在灾难发生的瞬间,那惊魂一刻便永远雕刻在我的心间: 我的头突然晕了一下,接着又晕了一下,然后便听到房子的最高层21楼上有东西哗哗地往下掉,我一下意识到:地震!这是地震!我站起来,快速跑到客厅,打开房门。这时,楼房开始剧烈摇晃,我的脚不由自主便迈出了大门。此时,整个楼道里空无一人,我已站立不稳,便下意识地用手扶着摇晃的墙。我回头看了一下房门,门已被关上,我突然想起没带包,而我的一切随身用品包括开门的钥匙和手机等物都在包里,这就意味着我已经不能再回到家里。我抬头看了看楼道的天花板,发现整个房子在剧烈地相互拉扯,左右摇摆,并发出噼噼啪啪令人恐怖的声音,给人的感觉是房子马上就要垮塌,我告诉自己,必须离开这个房子!我侧目看了看电梯,电梯的指示灯竟然还亮着,也就是说这栋高层建筑的电梯在剧烈的摇晃中还在运行。但此时我所具备的安全常识提醒我,不能坐电梯,只能从楼梯通道逃生。当我迈开脚步朝楼梯通道走时,却发现脚已因极度的恐惧软得迈不开步子了。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不能这样惊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冷静!冷静!果然,我的心一下沉静下来,脚上的力气也恢复了。我用手扶着楼梯两侧的墙壁,用也许是平生最快的速度往楼下飞奔而下。当我从20楼奔到一楼时,只听见单元入户大厅的墙壁上,装饰面砖正哗哗哗地往下掉,破碎的声音令人惊骇。我不顾一切冲出大厅,却见一些已逃奔到楼下的人们正抬头看着这栋21层高的楼房,表情既惊恐无比又似傻了一样,而两位小区车辆管理员却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立即冲着他们喊了一声:“快跑!到空地,防余震!”于是,一大群人象醒过来般,纷纷向小区大门外的街道跑去。 此刻,高升桥附近宽阔的街道两侧和绿化广场上早已站满了人,人人脸上惊恐万状。街道上行驶的车辆几乎都停了下来,在作短暂的停留后又开始慌乱行驶,于是交通立刻陷入混乱,街头车辆堵塞。人群中上了年纪的人大都焦虑不安,有的怀抱着年幼的孩子,坐在街沿上惶然无语,而那些孩子有的大声哭闹着,有的则依然笑得那么天真灿烂。一些中年人和青年人则躁动不安,相互猜测着地震的强度和震区的位置,讲述着地震发生时自己的惊恐经历。有手机的都在不断拨打着电话,焦急地与自己的亲人朋友联系,但信息全部中断,紧张、焦急与惶恐不安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人群中一位光着上身,只穿一条内裤和另一位腰上缠着一条浴巾的男子,无奈而又尴尬地站在街头,他俩一个是地震发生时正在睡觉,一个正在洗澡,惊惶中就这样跑到了大街上。一位满头白发的大爷推着一辆轮椅,轮椅上坐着腿上打着绷带的老伴。据大爷说,地震时他在四季花城小区花园里散步,而老伴因腿骨折在16楼的家中,他冒着余震的危险坐电梯回家将老伴推到了街上。此时,老婆婆一手扶着轮椅,一手紧紧握着大爷的手,脸上呈现出一丝浅浅的笑意,也许这生死危难时刻的夫妻情深让老婆婆暂时忘记了惊恐。 而此时的我仍惊魂未定,并焦急地想知道我的丈夫、女儿、女婿、孙女和弟弟、妹妹全家以及朋友们是否平安。于是我向周围有手机的人求助。尽管知道通讯已经中断,但有好几个人仍然将手机递给了我,我连续不断地拨打着电话,却一切都是徒然。这时我的焦虑有增无减,旁边一对年轻的夫妇忙安慰我说,“别担心,估计成都不会有事的”,说话间,那个男子将手中一瓶未开启的矿泉水递到我的手中,说:“大姐,你喝点水”,我忙道谢,说“不用,你自己喝吧”。这时,他的妻子说:“没关系,我和他喝一瓶,你喝吧,你两手空的,肯定下楼时什么也没带是吧?”我点点头,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感觉喝下的水是那么的清凉甘甜,心中的焦虑似乎也减轻了一丝。在攀谈中,我得知他们住在附近的一栋楼里,地震时从楼上奔逃到地面时,妻子因惊恐晕厥而摔倒,是周围的人帮忙掐人中,喝下附近互惠超市的售货员送来的糖开水后才苏醒过来。于是我们共同感慨:在危难发生时,人性是多么的善良! 大概4点钟左右,从停在街上的汽车收音机里传出播音员的声音,有信息了!人们立刻围上去,才知道地震的震中在我们四川汶川,而且是7.8级地震,都江堰、北川等地也遭受重灾。得此消息后我的心猛然抽搐起来,7.8级地震意味着什么?30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惨状突显在我的脑中,一阵晕眩向我袭来。秀美的汶川,如诗如画的汶川,去年9月我刚去过的汶川县、黑水县,就这样在瞬间夷为废墟?那里的乡亲们怎么样?那曾经陪伴我们几天的朋友怎么样?那曾经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桃坪羌寨、色尔古藏寨怎么样?那留给我太多的感慨和梦幻般感觉的卡龙沟原始森林怎么样?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收音机里突然传来温总理已乘坐专机到成都的消息,我的心不禁一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的温总理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这多好呀!“汶川有救了,灾区有救了,我们四川有救了”,我对自己说,也对我周围的人说。 就在我内心充满了悲痛、恐怖、焦虑与希望时,中断的通讯开始时好时断,此时已快下午5点,有人的手机接到了短信息,人群开始兴奋起来。这时我突然听说电信系统已经恢复,用座机可以打通电话,便撒腿跑回小区物管中心,用座机拨打着一个个不同的号码,突然,我弟媳的电话通了,知道弟弟一家是安全的,一会儿,女儿和妹妹的电话通了,知道她们也没事,可我的先生仍然音讯全无,电话怎么也拨不通。我开始到处寻找他的车,因为我相信找到车就会找到人,又不断跑回物管中心拨打电话,并在心里做着各种不祥的猜想。就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他的车,心中一阵狂喜,可跑到车前一看,没人!心又悬了起来。正当我抬眼四处搜索他时,突然看到他正急匆匆向我走来。他告诉我,地震发生时,他和一同事正驾车出外办事,车正在路上行驶时,突然晃动颠簸得厉害,初以为是轮胎爆了,急忙停到路边,看见街道两边楼房的人蜂拥而出,东西劈里啪啦往下掉,才意识到是地震,随即拨打我的电话,就怎么也打不通了,车在路上堵塞了近四个小时,好不容易回到小区,立刻乘坐电梯到家里,见我不在,便放心了。他告诉我,家里除餐厅的灯坏了外,其他完好无损。我告诉他,我的钥匙、手机都在家里,于是他又陪我返回家中取物。开门后,满眼所及是一地的碎玻璃,餐厅中三个吊着的彩灯坏了两个,估计是房屋剧烈摇晃时相互撞击所致。所幸的'是家中墙上悬挂的我最喜爱的各种画框及电视墙、柜上摆放的艺术品和酒柜上的各种玻璃酒具和茶具竟然都还好好地呆在它们原来的位置,在灯光的映照下,这些物品依然发出柔美的光泽,我的家依然散发着温馨浪漫的气息! 我打开手机,短信啪啪啪地跳出来,而第一条短信则是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总编赵新义发来的,他在短信中说:“刚才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心里震惊万分,你是否安全?但愿你及你的家人能在这特大灾难前安然无恙!” 那一刻,我是那么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生活的美好和亲情友情的纯洁无瑕; 那一刻,我的心就在这种巨大的灾难降临后的悲痛与希冀中切换; 那一刻,我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我的泪会奔涌——为我死难的同胞,为抗震救灾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消息和一幕幕动人的画面; 那一刻,我决定,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灾区的人民和抚慰我受惊的亲人和朋友…… 后记:当年这篇文章写好后,曾发在我的博客上。文章开头因记叙了地震发生时我正在看那位叫“山丹丹开花”网友的博文。后来这位网友看到了这篇文章,非常感慨地给我回了一个帖子。以后因使用QQ,便没再用博客。八年后,在2016年10月,因一位朋友请我帮他找回丢失的一篇博文,而这时我早已将博客的账号和密码遗忘,便尝试用各种方法去回忆与查找,最终将账号和密码找到。进入我的博客后,遗憾的是我早先收藏的这位朋友的博文也丢失了,但却意外看到了2015年5月12日“山丹丹开花”后改网名为:“夏翟秋飞”给我的留言。她说:“七年了,时间好快!当年,您正在家里看我的博文《诗歌的狂热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心有感触,刚刚给我回了一帖后,突然就在下午2点28分04秒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您在地震后写下了一篇纪实。以后,我每年的这个时间都会情不自禁地到您的博客去看望一下。祝您一切安好幸福!”看到这个留言,瞬间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网友就因当时的这种缘分还在惦记着我,立刻给她回了留言。不久又收到她的回复:“亲爱的大姐,终于收到您的回复了,回忆往事感慨万端!祝大姐一切安好健康!!!”顷刻间我的心中如沐春风!

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投稿邮箱

作为博士生,发表论文在核心期刊上是非常重要的成就之一,因为这些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而在武汉大学,也有一些被列为“武大核心期刊”的期刊,这些期刊是武汉大学认可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推崇。带名字的发表论文可以更好地突显作者的学术能力和成就,因为在学术界,往往会根据作者的发表成果来评判其学术水平。因此,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发表带名字的论文,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学术声誉加分,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在求职、升职等方面的成功率。总之,发表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带名字的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自己学术能力和成就的重要窗口。

中国国防科技网 中国国防科技论坛 bbs.81tech.com《中国国防科技网》是专为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及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集行业新闻资讯、技术、学术、专家、商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网络平台,网站内容具备较高的学术性、专业性和交流性,有着功能强大的B2B平台,可以无偿和有偿为企业提供企业信息产品的发布、推广、展示等综合业务,代发各种企业广告和合作项目,举办全国性的技术交流会、信息装备制造业等大型展览会等,网站、论坛日访问量在20万人次以上,有望2010年初网站注册会员突破100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军工门户网站 。《中国国防科技论坛》 做国防和军事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创建于2005年,是目前国防科技工业行业中唯一中文论坛,拥有庞大核心用户群体,主题板块涵盖航天,航空,船舶,核技术,各种兵器和军用电子、UFO探索等六大行业的新闻,科普,技术讨论,图书论文技术标准资料下载4大类型板块。以上业务均由桂林大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独立开发,桂林大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是一家服务于国防和军工领域的专业资讯服务机构。公司肩负着以信息化推动国防和军队快速发展的历史使命,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航天、航空、船舶、核工业、兵器、军事电子及相关行业军民领域应用和推广,为军工行业企事业单位和有愿望、有能力、有资质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民营企事业单位之间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以有效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互动”的实现。公司旗下的中国国防科技论坛创建于2003年,聚集了大量相关行业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业内公认的知名品牌,成为国防和军事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公司目前主要经营项目:装备制造业产品发布、展示;大型技术合作经验交流会;网络媒体广告推广;网站设计制作等。联系方式:商务部(广告、会员): (2188822) (广告、商务合作)客服部(会员注册、咨询): (会员注册、咨询)企划部(展会、链接、合作): (会展、会议策划)技术部(网站、邮件):信息部(招标信息、展会信息):图文传真:人事部:(招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少年命运多坎坷,但刻苦自学,18岁在《科学》杂志发表数学论文,1920年8月,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彻底解决了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1938年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46年10月应爱因斯坦之邀赴美讲学,后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 1950年1月,华罗庚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他一生研究成果卓著,写有1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主要结果仍为世界最佳,先后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完全确定了他作为纯粹数学若干分支的世界领袖人物之一的地位。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他平生大力推广和普及“优选法”和“统筹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1904年留学日本,并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24岁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获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其间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1949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对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如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第四纪冰川学、岩石学、矿物学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和很高的造诣。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提出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不朽的功勋。 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元勋。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开始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后来改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等职。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他隐姓埋名工作28年,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 周培源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美留学,获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28至1929年赴德国、瑞士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授。1936-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从事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1943—1946年再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流体力学湍流理论研究,随后受邀到美国海军军工试验站,从事鱼雷空投入水的战事科学研究。由于该试验站是美国政府的研究机构,应聘人员须要有美国国籍。当时,周培源明确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在美国有关方面接受了上述条件后,他在美国继续工作不到一年,于1947年2月,毅然带着妻儿回国。回国后,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教务长、校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数理化学部常务委员,中国科协主席,世界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 作为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并独树一帜的中国第一人,周培源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他一直致力于求解引力场方程的确定解,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1940年,他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湍流脉动方程,并建立了普通湍流理论,从而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1945年,他在美国的《应用数学季刊》上,发表了题为《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涨落方程的解》的重要论文,提出了两种求解湍流运动的方法,引起国际上广泛注意,进而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湍流模式理论”流派,对推动流体力学尤其是湍流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 钱三强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和奠基者,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193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居里的女儿)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获博士学位,并继续做小居里夫妇的助手。1946年他与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和四分裂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导师约里奥骄傲地称之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并向世界科学界推荐。当时众多西方媒体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为此,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钱三强谢绝了导师和同事们的竭力挽留,不顾国民党政府的威胁,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回归后的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工作,担任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同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成为了规划的制定人,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的技术援助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又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亲自领导了核物理、中子物理、钚化学、热核反应等十多项课题的研究,解决了铀235生产中的扩散分离膜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他倾心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造就了一大批呕心沥血的杰出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功氢弹。钱三强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为培养我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这位中国的“核弹之父”、科学泰斗,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擎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1934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超音速飞行之父”——冯·卡门教授,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加州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与导师冯·卡门参与了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并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在28岁时便奠定了作为世界知名空气动力学家的地位,成为和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和航天领域内的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最为璀璨的极少数巨星之一。 1947年,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但是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1950年便开始争取回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钱学森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被没收了各种资料和书籍,被诬陷为“间谍”,美国政府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软禁在一个孤岛上,但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外交谈判,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1956年初,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刚成立的航空工业委员会委员(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同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钱学森在控制科学、物理力学、应用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领域卓有建树,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中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曾任浙大数学系教授、主任、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等职。1919年赴日留学,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邀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和陈建功教授带领弟子们到山洞里研究数学,正是在这时他点燃了那块神圣高原上的星星之火,于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突出贡献,才有了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的一枚枚金牌。 苏步青一生致力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青年时期的苏步青,就被国际数学界誉为“东方国土上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数学明星”。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射影微分几何学、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射影曲线概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被国际公认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在一般曲面研究中有重大突破,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引起了国际数学界强烈反响。他是我国第一位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在放射微分集合方面有着在国际数学界不可争辩的地位。其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他的许多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们的专著。 苏步青是一代数学宗师,更不愧为我国教育界的泰斗。他热爱教育,登台授课60年如一日,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英才。他归纳出三条培养优秀学生的做法,一是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当时在中科院形成了“苏步青效应”,组建了一级级坚定的人才梯队向着数学王国进军。 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王淦昌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科院资深院士,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技术发展“863计划”的4位倡导者之一。1930年赴德国,师从于被爱因斯坦誉为“天赋高于居里夫人”的杰出女物理学家迈特内。27岁荣获博士学位。后去英、法、荷等国作学术访问,见到卢瑟福等物理学家,学习了最新的物理学理论与实验技巧。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抗战爆发后,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又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14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献给了国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柏林大学 王淦昌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建树颇丰,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从1940开始至80年代,几乎每十多年就有一项世界级成果和重大发现。1941年,他独具卓见地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9年,他领导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1984年,他又领导开辟了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新领域,不愧为中国核物理泰斗。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隐姓埋名17年,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由于他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卓越贡献,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重要奖励。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吴文俊,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国际自动推理界的先驱。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先后担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吴文俊是著名的数学家,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并广泛运用于数学研究和解决连塑性领域的有关难题,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1957年因他在数学领域拓扑学方面的奠基性研究工作,和钱学森、华罗庚同时获得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次中国科学院一等奖。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被称为“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方面,对提高我国数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文俊院士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科学道德,是数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至今仍战斗在数学机械化研究的第一线。在5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始终站在数学领域的前沿,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享誉世界。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 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是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达2.4亿亩,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一年全国增产的稻谷足可养活7000多万人口。杂交水稻从推广种植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大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587亿美元相当。 作为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袁隆平先后荣获 “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杰出发明家”等11项国际大奖。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2007年4月29日,在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年会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称赞他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由于他在杂交水稻上重大贡献,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称:“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 赵忠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与教育家,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1927年赴美国留学,师从于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A.密立根(Millikan)。1930年获博士学位。193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访问。同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委员。 赵忠尧在核物理特别是硬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有着突出成就。1930年最先观察到γ射线通过重物质时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反物质的物理学家。这个发现足以使他获得诺贝尔奖,当时瑞典皇家学会也曾郑重考虑过授予他诺贝尔奖。不幸的是,有一位在德国物理学家对赵忠尧的成果提出了疑问,虽然后来事实证明赵忠尧的结果是完全准确的,错误的是提出疑问的科学家,但这却影响了赵忠尧的成果被进一步确认。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在1997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坦诚地写道:“书中有一处令人不安的遗漏,……没有提到中国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尽管他是最早发现硬伽马射线反常吸收者之一,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1931年,赵忠尧学成回国后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开设了我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后来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都曾经受业于赵忠尧。 1950年8月当赵忠尧和钱学森夫妇等一道回国之时,美军最高司令部连发三道拦截赵忠尧的命令,强行将赵忠尧押进了美军在日本的巢鸭军事监狱。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也发来中国电:“望兄来台共事,以防不测。”赵忠尧却回电说:“我回大陆之意已决!”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努力下,于1950年11底回国。 回国后的赵忠尧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建成了我国最早的两台加速器,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打下了加速器和核物理研究的基础。1973年年事已高的赵忠尧又担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积极参加高能实验基地的建设,并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为我国的核物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地理和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闻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28岁时荣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为了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科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16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获“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校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并任副主任,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是中国最权威的国防科技信息的专业门户。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指导下,由国防科技领域六大行业的七家国家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主办。通过过快讯、新闻、专题、访谈、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料、电子期刊等多种信息频道,采用全互动的多媒体体形式,集中发布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等国防科技领域最新、最全的国内信息动态。全面的行业覆盖,权威的专题分析,及时的信息发布,为您提供专业和周到的信息服务。

国防科技期刊投稿

国防科技是一级期刊《国防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防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军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杂志兼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法服务的宗旨,对世界国防科技、先进武器装备跟踪、研究。读者为科技、军事领域教学科研人员、国家军队人员。主要栏目:尖端科技、装备新锐、管理纵横、需求工程、文韬武略。

投稿电子信箱,在杂志的封三或封底都有写明的 ,网上也有电子版杂志上面也可以查得到,个人认为比较好的军事杂志是《兵器知识》《舰船知识》《兵工科技》《兵器》,兵器知识,舰船知识都已经看了14年了。

国防科技

1、国防科大在长沙市区,国防科大本部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 。

2、信息工程和管理学院其位置位于是市内。科大在空间上分为多个院区,三号院是其中之一。科大又在编制上五院是其中之一。

3、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国防科技》创刊于1978年,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主管并主办的科技军事类学术期刊,同时也是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期刊与DOI会员。

5、据2018年11月《国防科技》期刊官网显示,《国防科技》编委会共有编委20人,编辑2人。

6、据2018年11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国防科技》出版文献共4411篇,总被下载588878次、总被引8004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1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89。据2018年11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

7、《国防科技》载文量为2224篇,被引量为4145、下载量为80450,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国防科技》2015年影响因子为0.64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135名,在军事科技(34种)中排名第6名 。

交通指引,国防科大3号院(公交站)附近的公交站

希望路(三号院北区)、三号院北区、新兴西里、港南交警大队、新兴里北门、北区北门(创业路交警大队)、油田四中、北区西里东门、总医院西门、油田总医院、三号院高层、油田总医院、油田总医院、中区西里、油田一中、油田公司机关。

国防科大3号院(公交站)附近的公交车

543路、688路、541路、542路、544路、524路、540路、652路等。

打车去国防科大3号院(公交站)多少钱

长沙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0元、起步距离2.0公里、 每公里1.8元、无燃油附加费 ,请参考。

自驾去国防科大3号院(公交站)怎么走

请输入您的出发点,帮您智能规划驾车线路。

国家级学术期刊主办: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4547CN: 43-1365/E邮发代号: 42-3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国防科技曾用刊名:国防科技参考创刊时间:1978来源:中州期刊联盟

国外科技工业期刊投稿

楼上的回答没有重点,我告诉你个《科学》杂志在线投稿地址吧: 与《科学》联系电话:美国 (1)-; 英国 (44)-1223-326500 传真:美国 (1)-; 英国 (44)-1223-326501 电子信: 关于编辑方面的一般问题: 读者来信: 返回审稿意见, 与《科学》周刊欧洲办公室联系: 在线投交读者来信:

英文 自然杂志分为中国的自然杂志和英国的nature分述如下: 《自然杂志》是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动态性相结合的综合刊物 , 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审定的自然科学总论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 也是我国多种检索和光盘版的全文收录源刊物。《自然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介绍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发展 , 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支持有创见的新思想与新学说,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以帮助读者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根据本刊顾问钱伟长院士的建议 , 把刊物办成“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桥梁”,要求来稿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做到深入浅出,尽量避免非必要的专业术语,少用数学式和化学结构式,以便使其他专业的读者也能理解,并引起他们的兴趣。本刊设有:特约专稿、科学时评、专题综述、科技进展、科学人物、科学技术史、探索与假说等栏目。《自然杂志》的读者对象是 : 广大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教师及自然科学爱好者。英国Nature,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响因子26(04年数据)。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期刊列表:研究月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结构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评论周刊:《癌症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1)《药物发现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2)《遗传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Genetics《免疫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1)《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神经系统科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科学>杂志是由著名科学家拖马斯·爱迪生于1880年创办的,是迄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综合性科学周刊.它从前一直由美国科学促进会负责管理,后来为了保证刊物的独立发展又独立出来.促进会对杂志社进行宏观监控,该刊主要报导科学新闻、研究成果和科研发展趋势,其办刊宗旨是让科学家掌握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 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1. 当然是确定你要投的期刊(可以在网上搜,一般他的网页都有,他喜欢的一些稿件类型)2. 然后你可以找一些专业的公司,帮你的文章做一下相应的格式修改,英文溶色。3.就是投稿了,投稿之后的状态,又有以下10种!(1). Submitted to Journal当上传结束后,显示的状态是Submitted to Journal,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无需处理。(2).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里,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① Editor assigned 编辑分派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编辑拒绝邀请,这时主编不得不将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给其它编辑。(3). Reviewer(s) invited说明编辑已接手处理,正在邀请审稿人中。有时该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其中原因是编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这时投稿者可以向编辑推荐审稿人。(4). Under review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说明审稿人已接受审稿,正在审稿中,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刊通常会限定审稿人审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审稿结束,等编辑处理,该过程短则几天,长则无期,曾有一篇文章出现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状态已近一个月了,还是没有消息。(6). Decision in Process到了这一步就快要有结果了,编辑开始考虑是给修改还是直接拒,当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小修/大修,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因为修改后一般会再发给审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细心的回答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态度要谦逊,要让审稿人觉得他提的每个问题都很有水准的,然后针对他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做出答复,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给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来,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说出来,记住:给审稿人减少麻烦就是给你自己减少麻烦!另注:有时,审稿人会在修改意见里隐讳里说出要你仔细阅读某几篇文献,这时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评审者自己发表的,这时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后被拒绝的例子也多不胜数的。(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修改后重新提交,等待编辑审理。(9). Accepted如果不要再审,只是小修改,编辑看后会马上显示这个状态,但如果要再审也会有上面的部分状态。这一步会比较快,但也有慢的,看杂志的。(10). Rejected相信大家见了Rejected,都会很郁闷。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将评审意见看完,一般评审者会给出有益的建议,相信看后你会有所收获。希望对你有帮助!

向国外期刊投稿为网上投稿。1、从选按期刊的网站主页上下载投稿须知。2、详细阅读期刊的概略、对稿件的根本要求、投稿操作顺序。3、登陆投稿网络,投稿人注册,经过Email,网上上传方式向期刊编纂部发送稿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