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有很多优秀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是一些知名的外国论文学者:Stephen Hawking: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曾发表多篇关于宇宙学和黑洞的著名论文,如《时间起源》等。Noam Chomsky: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政治学家,曾在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Albert Einstein: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曾发表多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Edward Witten:美国物理学家,曾在弦理论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Ada Yonath:以色列生物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的研究成果在理解细菌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Richard Feynman: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曾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如“QED:电磁学的奇妙理论”。David Gross: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成果在高能物理学和量子场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Ada Lovelace: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她在19世纪就提出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概念。Marie Curie:波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曾获得两次诺贝尔奖,她的研究成果在放射性和核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当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也是为了将自己的研究论文发表到其他的平台上面,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
1对于学术研究,其成果通过学术论文展现出来是最好的方式,而且也是最好途径2再者学术论文也是检验研究水平和层次的一个媒介,可以凸显学术研究水平,也是将研究成果共享给同行的一个途径。
问题一:高级知识分子用什么简称合适 问题二:知识分子和高级知识分子什么概念 识字的就可以叫 知识分子。 高级知识分子指取得了较高的成绩的,比如有了高级职称。 问题三:高级知识分子指是什么学历?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问题四:第一次与处女 *** 时应该注意什么? 5分 开始的时候 男人为 怎么 开始难 开始以川 男人为怎么中止难.. 因为她总是不停的要... 问题五:高级知识分子是指什么职称以上的人员 这个没有准确的界定的,更多问题可以来超级圈 问题六:高级知识分子包括那些。什么职称才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呢? 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 问题七:在中国怎样才算是高级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本来就没有明确定义,高级知识分子更没有定义。 但一般认为:有独立研究成果并被认可的人。如:论文被正式刊物发表。 问题八:什么样的人可以算高级知识分子 粗略地说,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教员、医务人员等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电子是我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陌生人”:每个电子携带一份内禀的电荷,其集体运动产生的电流驱动了照明、晶体管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运行。然而作为一种基本粒子,电子还携带另外一个基本物理量,即自旋。如何操控自旋,研制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电子器件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和工程领域孜孜追求的目标。
近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郑毅研究员的课题组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黑砷二维电子态中发现了外电场连续、可逆调控的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实现了对自旋的高速精准控制;同时在全新的自旋-能谷耦合的Rashba物理现象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霍尔态。该研究将对高效率、低能耗自旋电子器件研制提供坚实基础,对进一步加深量子霍尔现象的理解,以及依托拓扑超导器件的量子计算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北京时间5月6日,这项研究在线刊发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自旋操控新阀门
常见的晶体管运行,通过场效应在沟道中注入和抽离电荷实现开关。但作为与电荷具有同等内禀地位的自旋却极容易受到干扰,无法简单地生成运动控制阀门。自旋的这种不稳定,好比是一个向前行进的不停旋转的陀螺,受到外力作用(散射)就会反转旋转的方向。“要实现自旋驱动的电子器件,就必须先有效地操控自旋的取向,进而就可以用自旋阀门来控制电子的通过与否。”浙江大学物理学系郑毅研究员介绍说,重元素二维材料体系使得电子自旋的高速精准控制成为可能。电子在晶体周期性势场中的轨道运动会受到重原子对其强烈的吸引,在对称性破缺的情况下产生自旋和运动方向的严格锁定关系,即自旋轨道耦合效应。
郑毅团队在对薄层黑砷微纳器件的研究中,成功发现加入外电场时,黑砷二维电子态系统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可连续、可逆的打开和关闭。这也为后续自旋器件的开发找到了一个控制电子通行的高速开关,如将示意图1中的元器件设置两个同向的铁磁电极,无栅压情况下,注入的电子高速通过黑砷沟道并保持自旋取向不变;施加外电场后,沟道内的电子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发生自旋旋转而被导出电极所阻挡,实现自旋电子开关的功能。
与基于电容效应的硅基晶体管相比,上述自旋开关具有切换速度快、发热量少的特点。“未来,科研人员可以利用自旋轨道耦合实现高效的自旋调控,开发自旋场效应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谈及应用前景,郑毅如是说。
图1自旋电子器件
五年如一日的坚守
科学界一直在寻找可以高效调控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量子体系,为何郑毅课题组找到了呢?他们开玩笑地说,1%的直觉+99%的运气!郑毅解释道:“1%的直觉,指的是在确定‘重元素二维体系的自旋轨道耦合调控’的研究主题后,要从几百种已知的二维材料中‘准确’地挑选1-2个体系;而99%的运气背后是夯实的专业以及不为人知的努力。目前,黑砷晶体很难人工合成,需要从天然的伴生矿石中挑选,再手工解理出纳米厚度的二维薄膜。这是一个异常复杂和繁琐的制备过程,为了得到复杂三明治结构的微纳米器件,技巧和耐心缺一不可,经常一周时间才能得到一个完全工作的器件。”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的博士研究生盛峰、华陈强、程满,主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物理学系郑毅研究员;另外两名合作通讯作者分别是中南大学的夏庆林教授和浙大物理学系的许祝安教授。在这项工作中,第一作者盛峰默默坚持了五年,他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坚信高标准高要求才能获得高质量结果。“做科研的初心是探究未知,做科研的动力则是好奇心。热爱并坚持,才能走的更远!希望浙大的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做最好的自己!”郑毅赞叹道,“最后,必须要感谢一下我们优秀的合作者们。”
论文链接:
文 柯溢能 / 摄影 卢绍庆 科研图片由受访团队提供
作者:刘海波 柯溢能
摄影:卢绍庆 (科研图片由受访团队提供)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系统医学与精准诊治浙江省实验室) 许正平 / 盛静浩 课题组在国际胃肠病领域顶尖学术期刊 GUT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ngiogenin Maintains Gut Microbe Homeostasis by Balancing α-Proteobacteria and Lachnospiracea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临床样本、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基因缺失小鼠和多种肠炎模型证明 肠道分泌的ANG通过差异调控α变形菌纲 ( α-Proteobacteria ) 和毛螺菌科 ( Lachnospiraceae ) 的生长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Ang1 缺失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促进小鼠肠炎进展。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肚子疼、拉肚子、没有食欲等类似经历,让人真切体会到肠道不适的感受,并希望拥有一个 健康 肠道。不幸的是,一种 叫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在我国正逐年提高,它的特征是消化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便血等,而且随着病情的逐步进展,IBD 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障碍,严重损害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被称为“绿色癌症”。
目前认为,遗传易感基因和多种环境因子共同导致了IBD的发生,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了。为深入了解IBD的发病机制,寻找IBD的预防、诊断和有效治疗途径,各国研究人员正从多个角度进行 探索 ,已有许多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在IBD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 是指定植于人体消化道内的所有细菌。虽然我们常常忽略肠道菌群的存在,但实际上它们对机体 健康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是一个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细菌群落,研究显示一个 健康 成年肠道菌群有1000种以上,总数量多达约4×10E13个,与人体细胞数量相当。
种类繁多的肠道菌群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具有帮助消化、促进肠道细胞分化、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侵染、刺激和调节免疫系统等诸多功能,被认为是一个“隐藏的器官”。但是,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肠道菌群可能出现结构和/或功能失调,紊乱的肠道菌群会诱发多种疾病。
肠道会分泌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即 抗菌肽 (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它们主要是由肠道潘氏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分泌,种类繁多,具有广谱的抗细菌、真菌和病毒活性。目前发现的肠道抗菌肽包括防御素家族、组织蛋白酶抑制素、再生胰岛衍生蛋白家族、核糖核酸酶家族、溶菌酶家族等。
临床检测和实验室研究表明, 抗菌肽表达异常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然而,目前对抗菌肽“个性化”的体内抗菌作用缺乏研究,也尚未建立抗菌肽调节的特定菌群与IBD的关联。因此,深入而精细地 探索 抗菌肽-细菌-IBD的相互作用并阐明其调控机制,可能为IBD的诊治提供新的路径。
许正平/盛静浩课题组利用临床样本、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基因缺失小鼠和多种肠炎模型证明肠道分泌的ANG通过差异调控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生长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Ang1缺失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促进小鼠肠炎进展。
该研究团队发现, 健康 肠道可向肠腔中分泌适量的ANG蛋白,而IBD患者ANG的含量只有约正常人的一半 。为了回答ANG分泌不足是否与IBD发生发展相关,他们对 Ang1 基因缺失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肠炎诱导,发现 Ang1 缺失小鼠肠炎症状显著加重。
进一步,他们把 Ang1 基因缺失小鼠的粪便转移到野生型小鼠肠道中,发现后者的肠炎症状也明显加重,以上证据提示 ANG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影响IBD进程 。
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他们发现 Ang1 缺失小鼠肠道菌群变化显著,主要特征为α变形菌纲增多和毛螺菌科减少。更有意义的是,他们通过细菌培养与鉴定技术,筛选到了受ANG调控的菌种,分别为属于α变形菌纲的缺陷短波单胞菌(B. diminuta)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 paucimobilis),属于毛螺菌科的 Anaerostipes sp. 和 Blautia sp. ,并且在小鼠模型上证实前者具有促进肠炎的作用,而后者恰恰相反,可以抑制肠炎发生。
以上结果提示 这些差异菌种可作为临床诊断IBD的指标,且两个毛螺菌科菌株具有预防或治疗IBD的潜能,将来可能开发为应用于临床的益生菌制剂 。
接着,该团队 揭示了ANG调控肠道菌群的机制 。通过体外抗菌实验和扫描电镜等手段,他们发现ANG能选择性地结合并有效杀伤α变形菌纲;进一步体外细菌培养实验显示,α变形菌纲菌种与毛螺菌科菌种存在着相互抑制作用,解释了为什么ANG在能抑制α变形菌纲的同时可以促进毛螺菌科的生长。
最后,研究团都 探索 了ANG调节肠道菌群及减轻IBD的可行性。通过给 Ang1 缺失小鼠消化道补充重组ANG1蛋白,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得到有效回复,肠炎症状也明显减轻。 这为ANG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实验证据的支持 。
据悉,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系统医学与精准诊治浙江省实验室) 许正平 教授和 盛静浩 讲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孙德森 、博士后 白荣盘 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周伟 为该论文的共同一作。该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资助。
论文链接:
郑强,1960年9月出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1) 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迭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2) 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了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了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3)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负责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乾教师基金各1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Chinese J. Polym. Sc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EI收录论文17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各8人。 曾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优秀教师奖”(1998年),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
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林学院教授、林学系主任、副院长,东北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位评议组成员。从事森林植物地理学、地植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对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植被的研究尤有成就。先后命名三十五个植物新种、十五个变种。发表有《中国兴安岭柳树之研究资料》、《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中国东北草场的研究》等论文。与杨衔晋共同主编有《黑龙江省野生经济植物图志》,合著有《小兴安岭木本植物》,主编《黑龙江树木志》。周以良,1922年12月出生于天津。l 941年9月,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生物系,1946年转入清华大学。1947年,蒋家王朝濒临崩溃。当时,周以良一一姻女友(系国民党中央政府外交部副部长之妹)竭力劝他去美国留学。周以良只要同意,就能飞往大洋彼岸。然而,周以良的心里早已埋下了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向往。他决心要用自己之所学,为新中国建设服务。1949年,周以良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祖国的东北工作。从此,他开始了在植物王国的沃土上耕耘、奋斗的生涯。50年代初,美丽富饶的长白山,在年轻的共和国的资源版图上还是一块空白。为了填补这块空白,为了打开这座植物资源宝库的大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刘慎谔教授组织了中国第一支对长自山进行植物资源考察队。周以良便是这支考察队的队员。在长白山莽莽林海中进行科学考察,那工作生活之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白天,他身背30多斤重的行装,在深山密林中艰难跋涉。晚上,用茅草和树枝搭成小棚,把上半身藏在草棚里,下半身露在外面……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山考察,周以良丰收了。他采撷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植物标本。后来,他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了《中国东北鬼笔菌属的研究》和《中国东北三孢锈菌属的研究》两篇论文,首次澄清了我国在这两个属类植物在命名上的混乱。他还发现了一些新种类,这些新种类,引起国内外同行学者的关注,从而开创了我国学者研究东北低等植物的新时期。由他主编出版的《小兴安岭木本植物》,学术价值极高,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有关东北森林植物与植被的专著。40多年来,周以良的足迹,踏遍了东北三省的山山岭岭,在那峰峦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的绿色森林海洋中,都溶有他的汗水和心血。至于忍受东北林区“小咬”、瞎蠓、蚊子三班例”的攻击,对他来说,巳属家常便饭了。l 985年冬,一次周以良教授深入大兴安岭林区考察,不慎踩进冰水中。时值隆冬,漫天飞雪。他从冰水里拔脚上岸,身体瑟瑟发抖。考察队员们劝他回去,可他往湿透的鞋上套上毡靴,又继续带着大家考察……在植物分类学这个领域,周以良教授是鹿蹄草和杨柳科的权威。1950年,他在长白山发现第一棵鹿蹄草新种开始,半世纪发现了15个薪种,占我国产此类植物的三分之一。为了查清中国柳树和鹿蹄草资源,他走遍了中国的鹿蹄草主要分布区。l983年,植物学界将他发现的新植物正式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周氏鹿蹄草”。用一个人的姓氏给一种植物命名,在周以良教授之前,获此殊荣的学者不多,和他的同代学者中,获此殊荣的就仅有他自己一人。植物分类,是一项及其艰苦、细致、长期的工作。它要经过野外考察、室内观察、查询资料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之后,才能确定一种植物的种属。半世纪以来,周以良教授的足迹遍布东北的森林、草原、沼泽。我国主要植物分布地区,都留下他的身影。他共采集了一万多号植物标本,在拿面系统地研究基础上,先后发现了72种新植物。这些新植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植物种类植物区系,而且受到国内外植物分类学界的普遍承认。它们填补了国内外植物资源的空白。周以良教授提出的“三江平原次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81年,他代表我国赴日本参加了第17届国际林联世界大会;1982年9月,他代表我国赴意大利出席了联合国粮食组织国际杨树委员会31属执委会;l987年8月,他代表我国赴芬兰参加国际林联北方森林经营与管理会议;1987年9月,他在哈尔滨主持国际林区草地学术会议,他在参加以上一系列学术会议上,每次都宣读了学术价值极高的重要论文,为社会主义扭国多次争得了荣誉。周以良教授认为,植物学的研究,一是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分布特点、蕃衍史;二是开发利用植物的价值,利用资源的特有生长规律,为生产生活服务。而后者尤为重要。60年代初,我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周以良就进行用野生植物代食品的研制工作。他研制的蕨菜根制淀粉、东风草和小球藻等代食品,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为党和人民在共度难关中作出了贡献。1964年,周以良发表的《中国东北中部平原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等论著,提出了对植被资源开发利用,为生产服务的独特观点,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文化革命”后,周以良教授重点进行立体开发利用植被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的《中国东北的植被》、《中国东北草场的研究》、《松嫩草原植被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等论著,为合理开发利用植被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986年,周以良教授主编的《黑龙江树木志》出版后,我国一些著名林学家评价说:“《黑龙江树木志》充实与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是一部科学性、系统性强,适用性广的树木学专著,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该著被评为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周以良教授提出的《三江平原次林合理经营与立体开发试验》的方案,得到美国、日本、加拿大、芬兰、印度等国专家的重视。他们来到东北林业大学,对周以良教授的方案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日本专家还提出与他进行合作的愿望。对他承担的这个科研项目,正在进行全面的总结、三鉴定。其中,有两部分已鉴定为“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此外,他主持的“小兴安岭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研究”的科研项目中的《伊春林区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研究.经专家组鉴定为“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同类研究八十年代先进水平”。除上述科研项目外,从1986年起,周以良教授还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江平原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项目《中国煎被》和地方项目《白桦种群生态的研究》、《小兴安岭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研究》等。其中,《中国植被》中的《黑龙江省l/50万植被图与植被区划》,经专家鉴定为:“属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在揭示与表达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山地植被分布规律和分异规律的深度上具有国际水平”;而《小兴安岭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研究》,则被专家鉴定为:“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同类研究八十年代先进水平”。1983年,周以良教授从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一时间,议论纷云。有人不理解,也有人疑惑。然而,他却说:“自己年岁大了,应该让给年轻的去干。我退下来之后,全力从事植物学的研究工作,发挥所长,对党的事业更有利。”他对名利看得很轻。l 985年,某林场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松树,请周以良教授云鉴别。他闻讯立即前往,不但鉴别了奇松,还撰写了论文。当论文发表后,人们惊讶地发现,那论文的署名不是周以良,而是最先发现奇松的人。还有一次,周以良教授参与了对辽宁省某县的植被、植物资源考察工作。而后,负责写考察论文的两个同志向他提交了论文。他发现论文没有把问题的实质阐述明白,就亲自动手,重新写好论文,并以那两个同志的名字署名发表。后来,这篇论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象这祥不为名不为利的事还有许多。他那种甘当人梯的广阔胸怀令人赞叹!周以良教授在森林植物学上的贡献卓著,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他一贯重视多层次地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把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作为自己对国家的重要贡献。他先后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6名。其中,博士生在读期间就有10人次应邀赴国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博士生毕业论文多篇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三位博士生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有的荣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力、“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和“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等科技奖励或荣誉称号。周以良教授领导的研究群体人才济济,梯队结构合理。他作为东北森林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所创立的森林植物学科,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由于周以良教授对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连续八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和黑龙江省科技精英,荣获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及全国归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等称号。周以良把自己的一生溶进了莽莽苍苍的森林事业,自已则成为~棵挺立其中的青松和科学大树,把累累硕果不断撒向祖国的大地。2005年12月5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4岁
第一级: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二级:SCI刊物论文(自然科学类);SSCI刊物(社会科学类)。
第三级: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
第四级:核心刊物论文,一般指北大图书馆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五级:国家级普刊。
第六级:省级普刊。
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
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省级内刊,区级内刊。
扩展资料
在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
一、学术性
学术论文的学术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
二、科学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
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四、理论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论文发表第一级别:T类
此类型级别一般是指特种期刊论文,主要是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发表难度是最大的,大多数作者都无法达到这一级别。
论文发表第二级别:A类
此类型级别一般是指权威的核心刊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等检索系统上所收录的论文,或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发表难度仅次于T类,并且对英文有很高的要求。
论文发表第三级别:B类
此类型级别是指重要核心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或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中等有重要影响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论文发表第四级别:C类
此类型级别是指一般核心期刊论文,主要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2017版》期刊上发表的的论文。
论文发表第五级别:D类
此类型级别是指一般公开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论文发表第六级别:E类
此类型级别一般是指受限公开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现在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SCI源刊>EI源刊>国内中文核心>CSCD>EI会议>SCCSI(南大核心)>科技核心和一般行业核心>普刊(本文出自:普刊学术)SCI源刊无疑是最权威的,这里要说明的是,已经没有SCI会议论文这个说法了,因为SCI数据库已经不再接受会议论文。只接受期刊论文。EI源刊也是属于比较权威的文章,但是EI源刊是允许有中文稿件存在的,如果你是投过内的EI源刊,那么其录用难度与国外一般的SCI难度其实相当了。当然EI源刊中也有水刊,EI公司以前是每年更新一次EI目录,现在是每个月更新一次,所以现在如果投比较水的EI源刊,有一定风险。中文核心算是比较权威的国内期刊论文,现在是每3年更新一次。但是中文核心中,有些期刊可能既是中文核心,又是EI源刊,这种期刊一般录用难度都很大。(本文出自:普刊学术)CSCD,被称为中国的SCI,不过这种叫法有失科学性,总体上讲这种文章还是比较权威的EI会议,这个争议比较大,但是一般来说,只要你文章进EI数据库被EI检索,其论文级别还是比较高的CSSCI,又叫南大核心,它只是名字中出现了SCI,它与SCI没有任何关系。主要面向社会科学类的论文一般核心:这种论文相对来说比较好录用1 、什么是核心期刊 ?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版,2004年版。2008年版暂未出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3、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4.什么是“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5、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 ,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 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本内容转载于、什么是CN类刊物 ? 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7、什么是ISSN类刊 ? 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8.什么是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9.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10.什么是SCI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论文发表第一级别:T类此类型级别一般是指特种期刊论文,主要是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发表难度是最大的,大多数作者都无法达到这一级别。论文发表第二级别:A类此类型级别一般是指权威的核心刊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等检索系统上所收录的论文,或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发表难度仅次于T类,并且对英文有很高的要求。论文发表第三级别:B类此类型级别是指重要核心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或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中等有重要影响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论文发表第四级别:C类此类型级别是指一般核心期刊论文,主要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2017版》期刊上发表的的论文。论文发表第五级别:D类此类型级别是指一般公开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论文发表第六级别:E类此类型级别一般是指受限公开期刊论文,主要是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现在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推荐《高分子学报》,核心期刊,简介如下:
《高分子学报》是1957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高分子通讯》,月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高分子学报》既刊载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等基础领域的工作,也面向高分子科学新兴方向,如高分子自组装、超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表界面、高分子纳米材料、能源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生态环境高分子等。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高分子学科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主编:张希;副主编:胡文兵、黄飞、刘冬生、宛新华、王笃金、王献红。本刊被《SCI》(美)、《CA》(美)、《Journal Abstracts in Russian》(俄罗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重要检索系统所收录。本刊曾多次荣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颁发的优秀期刊奖;2001年获得“国家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并于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文化学化工核心期刊
化学类核心期刊: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实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 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化工核心期刊:
1.化工学报
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石油化工
4.硅酸盐学报 5.高分子学报
6.燃料化学学报
7.中国塑料
8.应用化学
9.无机材料学报
10.化学工程
11.工程塑料应用
2.化工进展
13.现代化工
14.膜科学与技术 15.精细化工
16.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7.功能高分子学报
18.功能材料 19.塑料工业
20.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1.合成纤维工业 22.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3.化学世界
24.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5.日用化学工业
26.精细石油化工
27.离子交换与吸附
28.塑料科技 29.合成橡胶工业
30.橡胶工业
31.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32.合成树脂及塑料 33.化工新型材料
34.新型炭材料
35.涂料工业
36.硅酸盐通报
37.塑料 38.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39.煤炭转化
40.无机盐工业
41.过程工程学报
是可以的,不过一般是在中铝采购一般的氢氧化铝,或铝石,需要特殊的设备加工而成的,山东和河南地区比较多。
1.化学与生物工程
是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收录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报道范围涉及化学化工与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向及研...
主管主办: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2.化工设计通讯
《化工设计通讯》(双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湖南化学工业设计院主办。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化工主管部门、设计院、科研院(所)、化肥企业、化工企业、大专院校、图书馆及各信息部门。报道化工产品的...
3.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月刊)创刊于1972年,由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主要报道石油和化工的前沿科技论文,及时介绍石化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态势、它的办刊...
主管主办:沈阳市医药和化工行业联合会 中油抚顺石化公司;中感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市医药和化工行业联合会
高分子通报和化学进展两个期刊我都投、发过论文,谈谈我的看法。 高分子通报我投的是综述性质的论文,审稿期不算长,接收的也比较快,但是该刊质量要求比较高,且仅为中文核心期刊; 化学进展我投的也是综述性质的论文,审稿期一个月内,接收的比较快,该刊质量要求比较高,且为SCI收录期刊。 材料导报这个期刊我没投过稿,但是上面的论文我看过,水平一般且领域较杂,该刊仅为中文核心。 如果你的论文是综述性的文章-能够反映某领域国际研究前沿的啊,建议投化学进展;否则投给高分子通报吧。
理科类普刊比较好发表些 出刊周期一般在1-3个月左右
吉大的 高等学校学报 化学所的 高分子学报 哦,中文的呀。 吉大的 高等学校学报 化学所的 高分子学报 化工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农业工程学报木言木语(站内联系TA)个人觉得投中文的还不如投英文的,中文的发表周期都比较长,而且收版面费!像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这些影响因子低一点的都没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中文的就这两个好点,还是发外文吧,外文的影响因子会高些chenqiao6390(站内联系TA)高分子学报 建议发国外的datian(站内联系TA)可以发到还是较多 中国稀土学报 属于化工的有:催化学报分析化学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工程塑料应用硅酸盐学报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 合成橡胶工业化工进展化工学报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世界化学通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 离子交换与吸附煤炭转化膜科学与技术农药燃料化学学报石油化工塑料工业无机材料学报现代化工橡胶工业应用化学中国塑料中国医药工业杂志l88b0121(站内联系TA)好多的。高分子学报。。。橡胶工业。。轮胎工业。。。弹性体。。。
1.化学与生物工程
是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收录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报道范围涉及化学化工与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向及研...
主管主办: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2.化工设计通讯
《化工设计通讯》(双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湖南化学工业设计院主办。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化工主管部门、设计院、科研院(所)、化肥企业、化工企业、大专院校、图书馆及各信息部门。报道化工产品的...
3.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月刊)创刊于1972年,由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主要报道石油和化工的前沿科技论文,及时介绍石化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态势、它的办刊...
主管主办:沈阳市医药和化工行业联合会 中油抚顺石化公司;中感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市医药和化工行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