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主持项目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主持项目及发表论文

男,研究员,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二级学科带头人。现任国家遥感中心农业应用部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遥感室主任,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地方遥感协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编委。近年来,主要从事农作物和农情遥感监测、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灾害监测与评估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攻关、863计划、国际合作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其中:主持国家九五重大攻关项目子专题4项、863项目专题2项、中日国际合作项目1项,农业部重点项目3项。出版专著2部(其中1部任副主编)、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3次,出国合作研究4次。获奖6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五次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优秀图表奖1项;获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报青年优秀论文。教育简历:1983-1987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气象系,学士1987-1990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硕士1990-199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士科研项目: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工程研究(96-B02-01-05-01),国家“九五”攻关专题,1996-2000年,第二主持人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系统建设(96-B02-01-05-02),国家“九五”攻关子专题,1996-2000年,第二主持人县级资源环境持续利用研究(96-B02-01-07-04),国家“九五”攻关子专题,1996-2000年,第一主持人全国主要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农业部重点课题,1998-2003年,第一主持人Advanced Prediction Method for Food Productivity Changes According to Global Warming in Asia Using High-Performance Satellites,中-日合作课题,1998-2002年,第一主持人对地观测技术农业应用试验示范系统集成及运行机制研究(863-308-13-03(4)),国家“863”项目专题,1998-2000年,第二主持人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2003AA131020),国家“863”项目,2003-2006年,第一主持人以遥感信息为基础的区域作物水分信息监测技术(2002AA2Z4071-08),国家“863”项目,2002-2005年,第一主持人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持续发展的调控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第6课题,1997-2002年,主要参加人。成果及发表论文著作:1、获奖成果: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200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第7名国家级农情监测系统,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名全国冬小麦遥感估产业务化运行系统,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第1名地理系统分析与PRED协调理论,199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4名GPS技术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五次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优秀图表奖,第1名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1997年,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报青年优秀论文,第1名2、主要论文与著作:王铮、周清波等,地球表层科学进展,1994,测绘出版社,副主编王铮、周清波等,自然灾害学导论,1995,云南科技出版社,副主编唐华俊、周清波等,土地生产潜力方法论比较研究,1997,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副主编周清波,火山喷发对辐射传输影响的研究,1993,地理研究,VOL 12, NO 3周清波等,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1995,地理学报,VOL 49, NO 4周清波等,GPS技术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乐至县仙鹤乡为例,199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No.5周清波等,省级基本资源与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系统,1998,农业信息探索,No.6周清波等,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研究—以潼关至郑州段铁路沿线为例,1999,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陈仲新、周清波等,全国冬小麦面积变化遥感监测抽样外推方法的研究2000,农业工程学报,VOL 16, NO 5Zhou Qingbo, Climatic Changes and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1999,The 6th JIRCA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JapanZhou Qingbo, Application of GPS Technology on Dynamical Monitoring of Landuse,2001,Asia GIS 2001,Tokyo, JapanZhou Qingbo, Liu Jia. Chen Zhongxin, Xin Xiaoping & Miao Jianming, 2002, A Research of Crops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3S’ Technologies. in Satoshi Uchida et al eds.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China Agricultural SciTech Press Pp77-85.周清波等,农情遥感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004,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No.5周清波等,EOS-MODIS卫星数据的农业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2004,农业情报学刊

主持省部级、校级及横向项目三十余项,有代表性的项目如下;1、罕遇地震作用下基于能力设计原理的转换层结构设计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研究,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3、强震作用下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横向基金主持大跨度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二十余项,有代表性的工程设计如下:1、华标涛景湾 48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2、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 大跨度(净跨90米)预应力钢结构设计3、中信君庭 43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两篇被EI收录,两篇被ISTP收录,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1、带主次梁转换层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工程师》,2005年4月2、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6月3、受竖向荷载作用的无梁楼板内力有限元分析,《建筑结构》,2003年2月

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项目

张国鼎:教授,河南省优秀教师。主要研究领域:财政经济、工程管理。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四部,在研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为省软科学重点课题。主讲《财政与税收》、《税收实务》、《建筑工程预算》等课程。 李 平:教授,博士,工程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及风险管理。河南省教育厅技术学术带头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个人会员。主持和参与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工程项目行为风险及激励机制的研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工程项目风险预测与优化的研究”获洛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ISTP、CSSCI论文8篇,科技论文“Research on forecast model of schedule risk for project of uncertain Network”获河南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主要承担本、专科生《管理学》、《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吴现立:教授。硕士研究生,工程管理系副主任,市级优秀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工程造价、工程投融资。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编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6部。主持的省级科研成果“中国大陆与美日及香港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模式比较研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多次参与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评估工作。承担本科生《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 徐江平:副教授,博士。工程管理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与产业经济。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3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ISTP论文2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3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分别获得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二等奖、三等奖,河南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奖项。洛阳市工业强市研究会常务理事,洛阳市“十二五”规划编写专家组成员。 吕玉辉,副教授,博士。工程管理系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工程经济、项目管理和评价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是2个省部级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参与市级项目5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期刊及核心期刊8篇。主要承担本科生《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建筑经济学》、《工程管理专业英语》等课程。 董萍,高工,博士,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节能、工程检测等。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南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一项,省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项,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一项,省测绘局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论文1篇,ISTP检索4篇,主讲《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检测技术》等课程。现为河南省评标专家、洛阳市发改委评标专家、洛阳市财政局采购中心评标专家。 马腾,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投资项目预决策分析、项目投融资。先后发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4项、地厅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多个项目获奖;作为副主编公开出版教材4部。承担本科生《西方经济学》、《工程项目投融资》等课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6133),主持;(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97),主要研究人员,排名第三;(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219),主要研究人员,排名第三;(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107),主要研究人员,排名第四;(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5117),主持;(6) 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2011Y4008),主要研究人员,排名第二;(7) 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012Y0051),主要研究人员,排名第四;(8)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03030),主持;(9) 2010年度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项目(10E01),主持;(10)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9BS620),主持。(四) 获奖情况(1) 201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 2010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3) 2010年度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二次会议第四届、第五届“精工杯”优秀青年论文奖;(5) 第九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6) 第六届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五) 学术论文代表作[1] 刘阳, 郭子雄, 欧阳文俊, 朱雁茹. 核心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6): 57-66. (EI)[2] 刘阳, 郭子雄, 刘宝成, 叶勇. 嵌埋CFRP筋组合石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3):75-81. (EI)[3] 刘阳, 郭子雄, 黄群贤. 不同构造形式的CSRC节点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0, 27(10):173-181. (EI)[4] 刘阳, 郭子雄. 基于ADINA的CSRC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J]. 工程力学, 2011, 28(8):99-105,112. (EI)[5] 刘阳, 郭子雄, 黄群贤. 核心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S2):196-201. (EI)[6] 刘阳, 郭子雄, 黄群贤. 不同构造形式的CSRC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 42(S1):149-153. (EI)[7] 刘阳, 郭子雄. SRC柱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2, 44(S1):60-64. (EI)[8] 刘阳, 郭子雄, 谢吓弟. 核心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9(S2):137-141.(EI)[9] 刘阳, 郭子雄, 张志伟. 核心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8, 28(3):82-86. (中文核心期刊)[10]刘阳, 郭子雄, 林煌. SRC柱塑性铰区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 31(1):112-117. (中文核心期刊)[11]刘阳, 郭子雄, 黄群贤. 型钢混凝土柱的损伤模型试验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2(9): 203-207,285. (中文核心期刊)[12]刘阳, 郭子雄, 杨勇, 董星, 叶斌. 闽南地区农村住宅安全性现状及防灾建议[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8(1):63-67. (中文核心期刊)[13]刘阳, 郭子雄. CSRC柱抗震性态水平的指标试验[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6): 684-687. (中文核心期刊)[14]刘阳, 郭子雄, 叶勇. CSRC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1):72-76. (中文核心期刊)[15]刘阳, 郭子雄, 黄群贤. 东南沿海村镇房屋安全性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9, 31(6):56-59. (中文核心期刊)[16]刘阳, 郭子雄, 杜耀峰. 带粉刷层混凝土试块高温后抗压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3):304-309. (中文核心期刊)(六) 学术交流活动(1) 2004年12月,首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广州,发表论文1篇;(2) 2005年7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学术会议,成都,作大会报告1次;(3) 2006年8月,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Fuzhou,作大会报告1次;(4) 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广州,发表论文1篇,并作大会报告1次;(5) 2007年4月,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南京,作大会报告1次;(6) 2007年6月,第二届闽晋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福州,作大会报告1次;(7) 2007年8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长沙,发表论文3篇,并作大会报告1次;(8) 2008年8月,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Beijing,发表论文2篇;(9) 2008年11月,第八届全国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武汉,发表论文1篇,并作大会报告1次;(10)2008年11月,第十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武汉,发表论文2篇,并作大会报告2次;(11)2009年5月,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研讨会,福州,发表论文1篇,并作大会报告1次;(12)2009年1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二次会议,厦门,发表论文1篇,并作大会报告1次;(13)2009年12月,第四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研讨会,厦门,发表论文3篇,并作大会报告1次;(14)2010年5月,第七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武汉,发表论文1篇,并作大会报告1次;(15)2010年6月,《建筑结构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暨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学术研讨会,上海,发表论文1篇,并做大会报告2次;(16)2010年12月,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2次;(17)2011年11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三次会议,广州,发表论文1篇,并作大会报告1次。

发表论文项目支持致谢

写作思路:可以向老师致谢,还可以向父母致谢,或者向母校致谢等等,在你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帮助过你的人,或者是令你难忘的人,都可以致谢。

正文:

本论文在xxx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

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渐进,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在此我向xxxx学校xxxxxxx专业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三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三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

很庆幸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一个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感恩之情难以用言语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报答他们!爸妈,我爱你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谢 辞经过几个月的查资料、整理材料、写作论文,今天终于可以顺利的完成论文的最后的谢辞了,时光匆匆飞逝,三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论文的完成,终于让我在大学的生活得以划下完美的句点。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XX老师,因为论文是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X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X老师指引我的论文的写作的方向和架构,并对本论文初稿进行逐字批阅,指正出其中误谬之处,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他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他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X老师要指导其他三位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一次次的回稿中,精确到每一个字的批改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论文之外明白了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 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项目管理论文致谢词参考

论文致谢词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表示尊重所有合作者的劳动,它有利于促进形成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致谢提供的信息对读者判断论文的写作过程和价值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项目管理论文致谢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洪小娟老师。洪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进性意见,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向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的授课老师们和所有同学们,大家在南京邮电大学的项目管理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

此外,还要感谢企业朋友以及同事们在论文编写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通过他们的研究文章,使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很好的出发点。

最后,谢谢论文评阅老师们的辛苦工作。衷心感谢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同学同事们,真是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此论文。

拓展阅读:论文致谢的格式

首先,【感谢家人】

其次,【感谢导师】

最后,【感谢院系各位老师和领导】

还有,【感谢一起学习的同学最后,再一次对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1)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XXX大学的四年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XXXX是理论界一直探讨的热门话题,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xxx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感谢经济XXXX系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2)非常感谢xxx老师、xxx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3)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xxxxxxxxxxxxxxx》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XX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XX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项目支持论文发表容易

web of science中,选择数据库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后,再选择“高级索引”,右边就出现了所有的“字段标识”, 用FT=基金号 就可以查询

题主说的基金应该是基金编号,基金编号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必须注明的信息,有的文章根本不涉及基金项目,也就无需标注基金编号,如果文章与基金项目有关,一定要标注清楚基金项目的编号,所以是否需要标注基金编号要看文章的具体情况。文章有基金项目的支持对于论文发表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一般有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章更容易被期刊录用,期刊之所以更喜欢有基金项目的论文是因为基金项目是对文章价值和水平的保障,一般基金项目大多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所以于此有关的文章必然也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高学术价值的文章优势办刊质量的保证。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有可能,但不一定。基金项目的文章是指作者参与基金项目的研究,并撰写论文作为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发表。有基金项目的文章由基金支持出版。其实归根结底,我们还是看中了文章的高质量,因为只有高质量的论文才能得到基金的支持。所以有基金支持的论文很容易发表,也说明如果能拿到基金,也代表了自己的研究水平比较高。基金项目不能随意携带,文章必须与基金项目直接或密切相关,无关论文和基金项目即使发表,基金项目一般是国际重点支持科研项目,申请困难,一般以大学、科研机构或科研企业为单位申请,基金项目有相应的资金支持。

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

本学科建设,充分体现了该学科在天津市学科布局中的差异性优势,突出应用性,以产业创新和新熊彼特经济学等前沿理论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强调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服务于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即为建成北方最大的航运中心及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刘书瀚等教授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服务创新理论的研究已受到学术界关注,相关研究已被评为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并被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采用,多位教授直接参与天津市商业圈布局和红桥区商业规划设计,其中一人被留任红桥区经贸委主任,多人被聘为顾问,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学科创新团队。2、直接服务于我市的产业发展和创新,即为建成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服务自1994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之初,多名教授就直接参与滨海新区规划与发展建设,为天津的经济建设乃至环渤海的发展献计献策,成为滨海新区不可多得的外围智囊团。将对滨海新区战略研究与天津大手笔的运作互融互通,并运用到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延续不断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3、直接服务于我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张宏武等教授的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被环保部门用于决策参考,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关注,本人被聘为中日、中日韩相关研究项目的中方主持人,充分体现了该学科研究水平和社会价值。 产业经济学研究所 /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conomics现代日本研究所 /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odern JapanWTO研究中心 / WTO Research Center生态文明与现代经济研究所 / Ecocivilization & Modern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一、学术团队与产业经济学近5年的主要学术成果1、学术团队产业经济学研究团队共有教授13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5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2、主要学术成果近5年来,产业经济学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1)科研项目已完成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4项;横向项目42项。目前在研项目111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32项;承担科研项目总经费303万。(2)发表论文与专著发表论文357篇;出版专著1 8 部;译著4部。(3)获奖获得省部级奖项10项,其他类型奖项23项;二、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地位产业经济学于 2002 年被确定为天津商学院重点学科, 2006 年被确定为天津市重点学科,目前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设有产业经济学研究所及与此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等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有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硕士点,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本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并凝炼了四个研究方向,即 现代服务业与服务创新;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产业政策与区域产业发展。 目前, 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天津市处于较为前列的位置,特别是在运用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等新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服务创新的研究方面, 已形成了实力雄厚、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研究团队, 处于国内较为领先的地位。我校是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学科带头人 刘书瀚 教授为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在国内产业经济学界有较大影响。三、我院产业经济学学科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我院产业经济学具有的优势和特色通过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体现。1 、现代服务业与服务创新该研究方向特色 :服务业与服务业竞争力研究方向是当今世界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国内学术界对此研究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服务创新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我院在本研究方向上侧重于三个特色领域,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该方向侧重于三个特色研究领域:第一,服务创新体系与服务业竞争力研究;第二,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在我国传统产业改造中的作用研究。该研究方向的优势 :该研究方向由 10 名研究人员组成,含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博士 7 人,在读博士 2 人;学术带头人 刘书瀚 博士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外国经济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优秀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多年从事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研究,在国内外同领域确立了一定的学术地位,特别是在服务创新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究团队共承担国家级课题 3 项,省部级课题 15 项,出版著作 5 部,在《世界经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 5 项,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该方向与日、美、欧学术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多次举办“服务经济国际论坛”和“中国产业经济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影响。2 、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该研究方向特色 :该方向主要从产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出发,研究在资源与环境制约条件下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我校研究的一个特色,更是我国今后亟待加强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该方向的优势 :学科带头人 张宏武 教授以及学术骨干 刘泽勤 教授都是留学归 国 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这一领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该研究方向共承担国家级课题 4 项,参加日本文部省课题 3 项,国家教育部课题 1 项,省部级课题 10 项,发表论文 80 余篇,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产业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参与日本文部省的科研项目,如“环境制约下的区域间、国际间、多部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日本的分区域环境污染排出构造的比较研究”等 3 项,出版日文专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分部门、分地区的经济分析》和《中国能源产业的地域分析》等 2 部,发表“关于日本和中国的能源消费、经济成长、环境的比较分析”、“中国分地区绿色 GDP 的试算”等论文 40 余篇;二是自然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成果包括承担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加快发展我市循环经济研究”,发表“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分析研究”、“对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等论文 40 余篇 。3 、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该研究方向特色 :在公用事业的产业研究上,我们形成了以下三个具有特色的研究领域:第一,公共物品的垄断和竞争、市场化配置与政府规制研究。第二,公用事业定价及其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研究。第三,土地开发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在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研究中,目前国内只有“天则公用事业研究中心”一家专门的研究机构,在高校中,我校较早开展了这方面研究。该方向的优势 :学科带头人之一 孙钰 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 2005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 2006 年成为天津市“ 131 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06 年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并成为“五一”奖章获得者; 2007 年任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本研究方向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 项,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1 项,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和天津市等省部级课题 6 项,局级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70 余篇,出版专著 5 部;获得教育部优秀人文社科三等奖 1 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 4 项。4 、产业政策与区域产业发展该研究方向特色 :①在区域产业发展方面,以重点研究县域产业发展和环渤海产业发展为特色。一是对县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战略、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交融,县域特色产业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特色。二是以重点研究环渤海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港口产业和环渤海产业集群、产业布局、产业战略研究为特色。②在产业政策的研究上,以突出考察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层面的特殊性以及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关联政策、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和金融政策的区域效应为特色。该方向的优势 :学科带头人 刘禹宏 教授于 2007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在天津财经大学 任兼职 博士生导师。该方向 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3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被转载 20 余篇。四、为地方经济服务我校产业经济学学科为天津经济服务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科研、调研和咨询活动体现出来。1 、相关科研项目和天津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产业经济学科研项目中,无论是已经结项还是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与天津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占了很大一部分,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是重点。这些科研成果为天津市各级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参考,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社会效益。2 、参与各种类型的调研并提供咨询产业经济学学科的相关专家参与了市政协、市发改委、市商务委、红桥区政府、市民盟等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调研,并为相关问题的决策提供直接的咨询。先后有 10 人次在红桥区政府重要经济管理和决策部门挂职 2 年时间,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相关专家是滨海新区发展报告是主要撰写人。3 、通过各种横向课题服务天津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学相关专家主持了和平区大沽南路商业规划;河北区中山路商业规划、新开河休憩景观带规划;红桥区光荣道的商业规划;河东区二号桥都市工业园规划以及参与了东站后广场的整体规划和天津西站地区整体规划。目前,正承担宁河县商贸规划、红桥区大胡同地区物流规划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为天津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应有的服务。五、研究生培养质量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从 2002 年开始招生,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各届毕业生很大一部分都考上了博士研究生。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点 5 年来共发表论文 150 篇,论文获得各种奖项 12 篇。

1.让同事或者教授来审阅你的研究论文。 他们应该对你论文的语法、拼写错误、错字、表达是否清晰和简洁进行修改。他们还应该验证你写的内容...2.根据审稿人的建议修改论文。 在最终提交研究论文之前,你很可能要拟好几次草稿。努力使你的论文表达清晰、吸引人和易于理解...3.根据所选期刊的要求准备好你的稿件。 确保研究论文的格式,符合期刊的标准。大多数期刊都会提供一个名为“投稿须知”或者“作者指南”的文档...4.当你觉得论文准备好了,就提交吧。 去期刊网站上的作者指南(或者类似的文档)看看对方的投稿要求。请采纳回答谢谢

考的证一般是不加学分的,你参加一些比赛之类的,获奖了,可以为你那奖学金增添砝码,同时考证和参加比赛之类的活动可以为以后找工作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国家863计划2项目和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共计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的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在研项目:(1) “3D人脸分析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法国际合作计划,15万(2) “图像的层次化理解”,国家973计划子课题,20万(3) “有源编码辐射定标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72156,28万(4) “基于口令的认证和密钥建立协议的可证明安全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0140,6万(5) “基于频谱反转的有源编码转发器研制与应用研究”, 国家863计划2008AA12Z111,83万(6) “基于脸像与步态层次化融合的人群特性分析与识别技术”,国家863计划2006AA01Z133,30万(7) “基于手背静脉的身份识别研究”,北京市创新人才计划, 90万(8) “网络图像过滤系统”,江南大学, 26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