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中文核心本刊收录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扩展库(E)本刊收录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0.906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0.729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安全科学 - 第1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安全科学类 - 第1位
难度系数大。中国安全科学学报难度系数大。专刊征文范围涉及以下主题:安全基础理论、安全学科建设、安全社会治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政策法制、安全风险决策、行为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事故应急管理、安全健康促进。契合安全软科学现状,发表原创性成果(建议以综述或研究型论文为主)。、论文要求文字简练、对象明确、观点鲜明、数据准确、逻辑清晰。
在最新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可以查到: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是中文核心。刊名: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SJ)主办: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3033CN: 11-2865/X复合影响因子: 1.247综合影响因子: 0.81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时间:199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有意者可以Q聊。1.国内学术期刊,目前90%为收费发表论文,也就是说,作者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2.学术期刊在发行方面一向比较艰难,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一般作者是不会花钱买一些学术性质的杂志来看的。因为这个原因,国内学术期刊自2003年的事业单位转到企业单位后,一切运营要自负盈亏。所以自2003年来,学术期刊陆续开始收费发表论文。3.论文发表只为职称只求毕业的多。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学术期刊的现状。4.不收版面费的杂志现在很少了,而且稿件的审核时间往往需要2-3个月的时间,然后再等2-3个月等待文章发表出刊。(到时就怕文章没有录用,白等了这么长时间评职称的机会错过了,得不偿失啊)5.风险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杂志发表了论文都有效的。杂志有正规的有非法的,因为期刊行业开始了收费发表论文,所以很多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期刊征稿,其目的无非就是敛财。非法期刊发表的论文纯属无效。6.如何辨别期刊的真伪?通过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的回答:凡在国家新闻出版局查询系统里查询不到的刊物,均为非法刊物。所以作者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权威网站)的数据库进行刊物查询。7.查询系统里查不到的是非法期刊,那查得到的一定是正规期刊吗?答案:非也。很多不法分子通过盗用刊号,私自印刷等手段,使广大作者分辨不清真假。但作者们需要注意,盗用了别人的刊号或刊名的非法期刊是无法将文章登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询系统的。所以中国知网在某些程度上成了期刊鉴定的又一方法。很多单位都要求文章能够登陆中国知网才算。8.中国知网不能查询到的刊物,一定是非正规期刊吗?答案:非也。中国知网目前并没有完全收录所有的合法杂志,所以对于一个杂志的合法性并不能单一的用中国知网来检测,需要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并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相关信息询问当地的新闻出版局来确定刊物的合法性。这样一方面确定了杂志的合法性,另外一方面也排除了杂志可能出现的假刊等现象。
可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杂志”。在该杂志上发布上传的内容比如果较急,是可以联系官方进行加急发布的。杂志内容包括:论著、综述、现代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健康论坛、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注册安全工程师园地、问题探讨、信息与动态、事故现场调查与经验介绍等。
我可以发表 之前帮过很多老师在上面发表过 qq1943029812 加的时候告诉我发这个杂志
你说的这个是一本核心期刊发行周期是月刊核心期刊一般的审稿周期是比较长的而且论文的要求什么的也是比较严格的具体的你可以去58论文问下
中文和英文论文哪个比较容易发表?对于母语是中文的我们来说,肯定是中文的论文比较容易发表了,国内大部分作者也都是选择中文论文发表,但随着我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发表英文论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一些科研工作者和高学历人才基本都需要发表英文论文,发表英文论文对于广大普通作者来说难度比较大,主要还是卡在了英文写作上,很多作者英语基础薄弱,当面临发表英文论文的要求时这就比较麻烦了。 英文论文,特别是实验类论文,对论文的格式框架有很明确的要求,一般包括Introduction、Material and method、Result、Discussion和Conclusion一样都不能少。中文和英文论文主要区别是文章的质量上,以SCI为例,SCI英文文章一般质量较高,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而大部分中文文章就是没啥创新性,英文文章写什么,中文文章就跟着写什么,内容一般也不够严谨,创新度也不够,学术价值可能也谈不上,但并不是全部中文论文都是这样,一些核心期刊论文还是非常高水平的,可以代表国内学术最高水平。 英语论文的写作,主要用于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国际上共享科研成果,英语论文也是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应该说英语论文的写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作者个人来说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如果作者能发表一篇高水准的英语论文,对晋升和个人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以上就是关于中文和英文论文的简单对比,对于广大普通作者来说,发表英文论文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如果作者自身能力水平差距较大,那么作者首先要努力提升自己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作者已经开始了有与论文发表征程遇到了一些疑问和困难,可以寻求专业出版机构的帮助与指导。
国外比较专业的论文发表在SCI。
SCI 期刊中文名是《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因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以及其收录的论文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多数重要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而成为了国内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考核评价标准。
《英语广场》省级知网首页可查,SCD期刊,目前正常收21年2-3月的刊期,另外有个别年内版面可以免费加急到年底出刊,注意他的版面是按字算,不是字符。《现代英语》万方收录的期刊,只收英语高教的文章。如果是文学的,如果必须是年内的。
发表sci期刊论文写作的4个要点:
1、文本摘要是对本文的简单总结,包括主要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它可以用短语概括。摘要中的字数不应超过500个。
2、引言这部分提出问题,回顾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即明确选题的研究背景,以及选题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清楚的哪些是别人的结论,哪些是自己的结论。
3、方法和结果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描述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层次感。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相关性应清楚描述,不要引起实验过程混乱的现象,因为评审者最终判断你的实验是否合理,是从这个过程中描述来的。
4、参考资料应标记引用内容。引用过程中未指出文献档的来源出处会造成本人的成功内容是假象,以免造成剽窃的现象。同时也会被误认为是一种抄袭,因此为了避免在影响作者个人发展时出现这样的误解,所有引用的部分都需要体现在参考中,甚至一些不起眼的内容也需要标准清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
1、论文发表等级-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为特种刊物论文。 2、论文发表等级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3、论文发表等级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4、论文发表等级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推出(第三版),2004年推出(第四版),2008年推出(第五版),2011年推出(第六版),第七版(2014版) 5、论文发表等级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双刊号期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6、论文发表等级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7、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站或者其他媒体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有意者可以Q聊。1.国内学术期刊,目前90%为收费发表论文,也就是说,作者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2.学术期刊在发行方面一向比较艰难,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一般作者是不会花钱买一些学术性质的杂志来看的。因为这个原因,国内学术期刊自2003年的事业单位转到企业单位后,一切运营要自负盈亏。所以自2003年来,学术期刊陆续开始收费发表论文。3.论文发表只为职称只求毕业的多。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学术期刊的现状。4.不收版面费的杂志现在很少了,而且稿件的审核时间往往需要2-3个月的时间,然后再等2-3个月等待文章发表出刊。(到时就怕文章没有录用,白等了这么长时间评职称的机会错过了,得不偿失啊)5.风险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杂志发表了论文都有效的。杂志有正规的有非法的,因为期刊行业开始了收费发表论文,所以很多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期刊征稿,其目的无非就是敛财。非法期刊发表的论文纯属无效。6.如何辨别期刊的真伪?通过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的回答:凡在国家新闻出版局查询系统里查询不到的刊物,均为非法刊物。所以作者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权威网站)的数据库进行刊物查询。7.查询系统里查不到的是非法期刊,那查得到的一定是正规期刊吗?答案:非也。很多不法分子通过盗用刊号,私自印刷等手段,使广大作者分辨不清真假。但作者们需要注意,盗用了别人的刊号或刊名的非法期刊是无法将文章登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询系统的。所以中国知网在某些程度上成了期刊鉴定的又一方法。很多单位都要求文章能够登陆中国知网才算。8.中国知网不能查询到的刊物,一定是非正规期刊吗?答案:非也。中国知网目前并没有完全收录所有的合法杂志,所以对于一个杂志的合法性并不能单一的用中国知网来检测,需要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并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相关信息询问当地的新闻出版局来确定刊物的合法性。这样一方面确定了杂志的合法性,另外一方面也排除了杂志可能出现的假刊等现象。
文学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通过电子邮箱、QQ等网络聊天工具或者邮寄等方式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也包括在各类文学作品网站上自行发表的网文等。文学投稿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电子邮箱投稿打印或抄写手稿邮寄网络自行发表从QQ等聊天工具直接传送给编辑投稿注意事项:1、要仔细阅读各个刊物、出版社、网站的征稿要求,按照稿约的字数、类型等审查修改自己的稿件,避免无的放矢,盲目乱投。2、要看清稿费标准,避免因稿费的高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3、一篇稿件只投给一个编辑,不要遍地播种,通常对编辑也是从一而终,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4、除非文摘类刊物,或者说明收二手稿,一般情况下都不要一稿多投。5、投稿之前要调查一下刊物或者网站的信誉,以免出现拖欠甚至不给稿费的情况,以免自己遭受损失。6、自费出书或者发表论文一类的投稿,本着自愿的原则跟编辑详谈。下面提供部分报刊的投稿地址,仅供参考各大媒体高稿费投稿信箱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风流一代》杂志编辑郑儒凤 《深圳青年.国际》杂志编辑慧慧:hhwwjb@ 《女友》杂志编辑莎梨 《爱人》杂志编辑贾琼 《楚风.新故事》杂志编辑罗尔 《青春阅读》杂志社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课堂内外.高中版》杂志社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青年心理》杂志编辑李明宇 《求职与打工》杂志编辑王学亮 《中国大学生》杂志编辑李东辉 《女报.记实》杂志编辑肖海生 《女报.时尚》杂志编辑小王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 《新空间》杂志社zhonglj@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徐风xu-feng@ 《广西文学.情感真品》杂志编辑韦露 《莫愁》杂志陆编辑 《时代姐妹》杂志编辑蒹葭 《爱情故事》 《女士》李晓洁编辑 《大学时代》荷洁编辑hejie604@ 《新青年》陈大霞编 《青少年文汇》骆洪亮编辑 《知音.打工》郭敏编辑 《新女性》子规cqxiaojing@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杂志信箱: 依怡信箱: 《少女》编辑陶陶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人生与伴侣》黄伯益编辑 《现代交际》于蕾编辑 《顺德日报》 副刊 《温州都市报》 副刊 《新安晚报》 文学之舟 《镇江日报》 副刊 《中国气象报》 <<衢州日报>> 安徽经济报 《四川日报》蜀风 《北京新报》 城市闲情 《承德晚报》 《当代商报》 杨小丹 《都市天地报》 《都市女报》 副刊 《梅州日报》 副刊 《华商报》 副刊 《番禹报》 副刊 《厦门晚报》 副刊 《档案报》 副刊 《北京晚报》 副刊编辑 《云南政协报》 观察周刊 《桂林晚报》 闲情 《厦门日报》 海燕 《京华时报》胡同版 《湖州晚报》 《中国石化报》 姜高毅 《中国水利报》 蓝色周刊 《天津日报》 满庭芳 《闽南日报》 副刊部 《检察日报》 明镜周刊 《环境与发展报》人与自然 《西安晚报》 副刊 《三峡都市报》 《城市情感》 《深圳特区报》 《黑龙江日报 》生活随笔、小小说 《生活早报》 《生活报》散文、随笔 《北京日报》 文艺周刊部 《燕赵晚报》 杨柳风 《中国气象报》 云海 《人才市场报》 副刊 《城市情感》 《武汉晚报》 潘路 《西北信息报》 副刊 《新闻晨报》 闲情版 《现代女报》 谭可歆 《消费新报》 《农村报》小小说、民俗 《中国安全生产报》 信箱 《扬州晚报》 《深圳青年》 一滴水里的海 《伊梨日报》 《灵河网络》网络故事 编辑 家庭主妇报 男人女** 《**江晨读》社区生活 网事如风 私人空间 编辑 伊心 《中国青年》人生青春 青年报道 青春爱情 青春成功 青年广场 <<良 友>> 初恋滋味,良友妙品,爱情话题 爱情火锅 文化艺术报校园 今日教育 子夜独白 婚姻与家庭
1.可以直接联系期刊出版社投稿,但这样非常复杂,等待时间很长,发表的希望也较小。2.您可以通过一些期刊网站代理发表,这样省时间、见效快。
75岁的曹德旺这几年在计划一件事——出资100亿元,设立一所新大学。
他主动向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办学这事,领导们都很支持,也召开了好几次会议,就专门讨论怎么办学的事情。
曹德旺是福耀玻璃的董事长,他深刻感受着目前中国制造业人才困境的切肤之痛。
制造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断档、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学科与产业需求脱节、德国教育模式的启发......都是促使曹德旺下决心一定要办好这所大学的原因。
在他看来,当下国内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偏标准化,且存在重虚拟经济、轻实体经济的倾向,同时一些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学科跟不上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制造业真正需要的高端人才没有地方培养。
就像一个缩影,自动驾驶赛道也处于类似境地。
作为 汽车 产业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自动驾驶创业热潮起起伏伏已持续多年,全球众多车企、 科技 公司和初创公司都在下场追捧,饥渴的投资者们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攘往熙来。
然而,这个行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如何招到合适人才的老大难问题。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当企业终于找到合适的算法工程师时,却发现这位候选人手里拿着七八张offer,一家比一家工资高。
缺口最大的算法类岗位,更是浮躁到了令人害怕的程度,“你出钱高,我就会比你出得更高。候选人也是,今年要30万,明年要60万,后年就会要90万、120万”。为了留住合适的候选人,猎头们想尽了招数,甚至接起了“代管宠物”的业务。
现状也令不少企业感到头疼,美团就是其中之一。据一位接近美团高层的人士表示, 因国内自动驾驶人才性价比堪忧,美团或将在硅谷设立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在美国招揽自动驾驶研发人才 。
如果仔细观察供需情况会发现, 自动驾驶“人才荒”是结构性的,是“质”与“量”的双重缺位 。
一方面,当下自动驾驶行业热闹依旧,不断有圈内高管离职创业、大厂跨界押宝、车企重金转型,研发岗位缺口随之扩大。
据预测,到2025年, 汽车 行业对智能网联 汽车 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10.3万人,其中又以智能驾驶领域的人才缺口最大,预计将达到5万人。
另一方面,目前业界所需的很多新增岗位此前鲜少有传统车企涉猎,而各大高校对自动驾驶人才的培养又有些滞后。
以一般的自动驾驶感知算法架构师为例,该岗位除了要求候选人熟悉自动驾驶常见系统架构,还要求熟悉深度学习等主流感知技术,同时有参与过车规功能上车量产工作的优先。
自动驾驶行业猎头熊颖仪告诉新智驾,通常的一个自动驾驶L4级的创业公司,团队规模在300-500人,其中研发占70-80%。
“就算法岗而言,大多数公司缺的都是‘具有全栈能力的算法工程师’。会训模型的算法工程师很多,会软件开发的也很多,但是熟练使用C++编程的算法工程师并不多。”
也就是说,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才,既要有软件开发技能、掌握多种程序设计语言,也要有对 汽车 新旧硬件的充分理解, 其胜任难度和要求均远超从前 。
在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初期,这类人才多只能从公司内部转岗或者跨行业 社会 招聘而来。
但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社招将多集中在行业内的成熟人才,这类成熟人才换工作不影响智能网联 汽车 既有的人才存量,因此未来的智能网联 汽车 的新增人才可能将主要来自于校招。
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校招人才从何而来。
据了解, 高校为自动驾驶行业培养人才方面,助力不多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专家邓志东告诉新智驾,目前国内高校主要是通过参加自动驾驶相关科研项目来培养自动驾驶人才,以硕、博研究生为主,本科生、博士后相对较少。
他认为,当下的自动驾驶人才大多来自于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电子系、车辆工程等学科专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 社会 上普遍存在的自动驾驶用人荒,也不能取得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有必要设立独立的自动驾驶专业,因为培养自动驾驶人才所需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师资、教学实习实验设备、产业环境等都与现有专业不同,需要重新组织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要求。”
自动驾驶专家、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杨胜兵对新智驾直言, 那种旧瓶装新酒、只是改变了专业名称的换门头做法,三、五年后就被市场判断出来了,到时候就是害人害己害 社会 。
这不是杨胜兵的一家之言。
邓志东也同样希望自动驾驶能成为高校中的一门新学科,特别是创设为一门本科专业或成为一级学科。 如果可以,最好就隶属于自动驾驶学院,“因为将其归属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或车辆工程学院,都不完整” 。
事实上,究竟是设立自动驾驶研究中心、实验室,还是单独设立“自动驾驶学院”,这会给高校在重视与投入程度、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配备、教材建设和生源等方面,带来很大的不同。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主要起源于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拓展,因此国内外移动机器人的研发强校,同时也是自动驾驶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策源地。
除了计算机、自动化,自动驾驶技术也与车辆工程等学科专业高度相关。
而作为前沿新兴技术,自动驾驶迄今未有本科专业与一级学科,所以近期高校设立的自动驾驶班或无人驾驶研究中心,大多挂在不同的学院下,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也有所不同。
同时目前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各专业都有面向智能驾驶领域开设相关课程, 类别繁芜,又容易造成资源重复和浪费,一个高校内重复设立两门相似的专业或课程的情况并不少见 。
比如姚丹亚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教授,他在做课程设计时,曾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过一门课叫《智能交通概论》,巧合的是,同时期清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也开设了这一课程。
最开始也有不少土木、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选修姚丹亚的这门课。
但姚丹亚发现,诸如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他的《智能交通概论》,是希望补足控制、编程方面的知识,但这类知识自动化系的学生其实早有学习,因此他这门课的教学重点是在交通、 汽车 领域,而这方面,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又已掌握了不少。
“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姚丹亚指出。
“任何一个学院和学科,都不能满足无人车这种跨学科领域研究项目的人才需求,”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智能车国家重大计划项目负责人鲍泓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由自动化学院研究机器人只能侧重自动控制,机电学院只会研究机器人关节和机械装置,而这些都只是智能车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
因此, 在智能驾驶人才培养方面,将各相关专业融合教学成了趋势之一 。
在这方面,国内早有高校尝试,只是并不以“自动驾驶学院”的名目单独创立。
比如在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就在全国成立了首个机器人学院,由院士李德毅担任院长,而无人车属于轮式机器人,成为专业的重点研究方向。
但如果现在要想将自动驾驶设立为一门独立的本科专业,抑或设为一级学科,其实都面临着师资、课程培训体系搭建、产业环境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深蓝学院的教研负责人赵松就对新智驾表示,自动驾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 高校目前并没有足够的师资来支撑自动驾驶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 。
“比如现在有不少学校都设立了AI专业,但结果还是因为缺乏师资,形成不了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赵松认为,自动驾驶更偏工程化,高校师资如果没有在这个行业的工作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除此之外,开设一门新独立学科或一级学科,通常需要国家层面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其前提是必须从“四个面向”的高度说明,中国大规模自动驾驶人才的培养不仅意义重大深远,而且行业对人才有着持续性的市场需求,这使得实际操作起来环节很多,过程十分复杂。
不过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在2021年初,教育部新增了国内的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经过申请备案,也有不少高校被允许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
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 自动驾驶”学科究竟该隶属什么学院,由谁来主导成立 。
在《无人驾驶 汽车 概论》一书中,北京理工大学的陈慧岩等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智能 汽车 的一体化设计。
陈慧岩等人认为,作为先进 科技 集成,智能 汽车 同样要面对传统 汽车 的美学造型设计、整车结构设计问题,产品既要美观、实用,还要能满足商业化成本控制需求。因此,从内部软硬件控制系统到外部车身设计,都需要进行一体化考虑。
在邓志东看来,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正向设计,虽然仍离不了信息化 汽车 平台的支撑,但由计算机专业的思维来主导,或更有利于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目前对自动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研发,大多是利用新能源 汽车 或电动 汽车 全线控平台进行构建,同时传统燃油车与电动 汽车 均有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支撑。
因此相对来说,环境感知、自主定位定姿、行为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则是自动驾驶落地应用与大规模商业化进程中必须着力突破的焦点和难点。
邓志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认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才是自动驾驶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和重点,应该也必须主要由它们来主导自动驾驶的教学体系设计与人才培养。
元戎启行副总裁刘轩则认为,和自动驾驶最接近的专业,应该是机器人专业,所以应该以设计机器人的思路去主导设计无人车,“目前国际上做得比较好的公司里的CTO或创始人们,基本都是机器人相关背景出身的”。
而考虑到由此产生的各个学院的话语权争夺问题,姚丹亚则直接否定,称 “(设立独立的自动驾驶学科)这事搞不成” 。
除此之外,刘轩还表示,除非高校的课程能与业界保持与时俱进,否则专门开设一门自动驾驶学科的课程设置难度会非常大。
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需要海量数据,而高校只能用有限的开源数据,因此相比于业界,高校在理解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就困难得多。
另一方面,业内也有很多前沿的技术并未公开披露或者发表为论文,知识产权掌握在私企中,企业愿不愿意拿出来分享、谁来教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事实上,从专业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师资、设备等方面搭建一门完整的独立学科,往往需要至少5-10年的周期。
远水难解近渴。
因此在目前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其实不少企业已经“被逼着”先形成了 “专项培训”、“老带新”,以及“在岗学习”三位一体的组合,效果初现。
刘轩告诉新智驾,对于计算机专业以及对自动驾驶涉猎不深的应届生,通过“老带新”和“以战代练”的方式,基本上入职半年就可以做出不错的项目成果。
因此在他看来,在校期间,这些学生专门去学自动驾驶课程的必要性不大,因为业内自动驾驶技术迭代非常快,“在学校学的,毕业后可能就用不上了,校内学生最好还是培养基础能力,比如机器学习算法、写代码能力、软件工程能力”。
L4级自动驾驶公司酷哇的HDR张树丽则表示,与其设立单独的自动驾驶学科,高校更应该多增加和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落地能力,“以战代练,是培养人的很好方式,酷哇比较崇尚”。
国内高校对无人车的研究其实很早。
和很多前沿技术一样,国内开始对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也是起于军事需求。
“八五”期间,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承担了一项名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的项目,联合研制出了国内第一辆具有自主识别功能的ATB一1无人驾驶车辆。
随后,国内高校开始零星以课题组的形式对无人驾驶技术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科班”出身的自动驾驶人才,也大多由这些研究型大学产出 。
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在2001年末,就在西安交大组建了无人驾驶智能 汽车 课题组。
2002年,课题组的无人驾驶车“思源1号”正式诞生,2005年,课题组则开始试图让“思源1号”进行一次从西安到敦煌的长途无人驾驶之旅。
当时“思源1号”的长途之旅走得磕磕绊绊,大多数时候仍依赖人工驾驶,而彼时国内研究无人车领域的人确实是少之又少,只能说是初步在土壤中埋下了种子,远远谈不上自动驾驶人才培养体系。
真正让各高校刮起自动驾驶人才培养旋风的,是国内从2009年开始创办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雷峰网已策划了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人物报道,点击链接阅读第一篇:《崔迪潇:无人驾驶、摇滚和半个西安人》)
2009年,第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西安举行,当时的测试场景相对比较简单,比如要求对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进行识别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开始引入更真实更复杂的场景,逐渐让车辆在真实的乡村和城区道路上行驶,并且陆续增加雾天、信号屏蔽区等测试环境,从感知到规划决策再到控制,对参赛无人驾驶车辆的自主行驶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举办十多年来,各大高校持续参赛,让一批参赛学生对自动驾驶萌生兴趣并走向业界成为中坚力量。
邓志东曾在2016年作为领队,带领清华大学的无人车“睿龙号”参加当时的智能车挑战赛。
他告诉新智驾,参加了智能车挑战赛的学生们,一般是去往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公司的比较多,主要从事自动驾驶高级技术岗,薪资水平相当可观,也有少数学生创业,部分初创企业已成长为中国自动驾驶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
邓志东认为, 与仅是以论文发表或是以PPT成果汇报为目的的科研不同,“以赛促研”的模式不仅能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而且相应的技术研发也更加落地,因此培养的人才也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
元戎启行副总裁刘轩也表示,参加类似的智能车挑战赛能够让学生对行业有个基本的概念、产生兴趣,吸引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也正是在2009年前后,国内高校对培养智能驾驶人才的动作频繁起来。
像2009年第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冠军湖南大学,就在参赛前夕的2008年7月,由来自计算机通信学院、机械工程与运载学院等学院的50多人,组成了无人驾驶车辆预研项目组。
清华大学的 汽车 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则是在2011年,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智能网联 汽车 与自动驾驶。
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名目不一的机器人实验中心、国内外高校、企业联合成立的无人驾驶研究中心、创新中心,都在这期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同时,近几年,随着发展智能网联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高校、职业院校们也开始增设相关专业或者学院,比如清华大学的车辆与运载学院、北航交通学院的自动驾驶班、合肥工业大学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等等。
不过,目前高校对智能驾驶人才的培养, 却是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时至今日不管是“质”还是“量”都仍不能满足业界当下的需求 。
以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为例,尽管它确实为方兴未艾的智能驾驶行业积累了技术和培养了人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对他们而言,候选人的参赛经验,在面试时,这时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
企业也开始更谨慎地通过类似的赛事去考察对方的能力。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步入落地阶段,曾经众多参赛选手自立门户一举创业的景象也已渐渐远去。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所教授姚丹亚就认为,各种 汽车 挑战赛,多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但对学生从事这个职业有多大作用,不太确定”。
再看当下各类的高校无人驾驶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除了规模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外,也另有局限。
姚丹亚表示,高校实验室或者和企业合作的实验室目的各不同:
赵爽今年刚硕士毕业,进入了一家新能源 汽车 公司任ADAS算法工程师。
在他看来,由于论文导向,高校里的同学大多是在做推公式、调参的活儿,和企业做真实项目的需求脱节。
“企业做项目需要把所有的缺点都克服,不一定要用最好的设备,关键是要可靠和效率高,但发论文只需要抓住N次实验中的最好数据,为了论文的创新点,也会使用一些高端昂贵的设备。”
确实,在自动驾驶的研发过程中,企业更加注重于短期的落地实践与商业化应用,而高校则擅长较长远的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
邓志东认为,培养与产出高级自动驾驶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使命之一,这可为合作企业所用。
因此,企业和高校之间,非常有必要合作成立自动驾驶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
然而目前真正成功的合作案例不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两者的评价体系与机制迥异,二是双方的特长不同,合作中需要扬长避短。
例如,由于高校研发团队通常很小,学生管理较自由,执行力与效率不如企业,因此企业并不适合以时间硬节点的形式要求高校完成一些工程性很强的开发任务。
另外考虑到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失败风险,因此校企合作中也要有一定的宽容度。
而当下新增的专业比如智能车辆工程等,其实也存在着供需错配的问题。
像近年专面向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而全新开设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仍然以机械类课程为主,对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的总体匹配程度相对不高。
此类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其说是智能化,不如说更多是电动化,学生也多在 汽车 及零配件、机械/设备/重工、交通/运输/物流等领域就业。
而除了设立独立的自动驾驶学科这一选项,在培养产业应用型人才方面,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等不同种类院校能做的事其实并不少,比如参考德国的二元制教育、借鉴硅谷的“创业孵化器”“产学研培养”等模式, 探索 空间极大。
当然,现阶段为行业培养人才的事,应该仍靠校外做主力。
但在参加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时,L4级自动驾驶公司AutoX发言人提醒新智驾,如果候选人参与过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那么类似的校外培训经验有用。
不过如果只是参与了简单的落地项目,这种项目经验反而会导致候选人的技术积累比同龄人更慢更浅,求职过程中会比较困难。
“人才荒”——这不仅仅是自动驾驶一个领域的困境,而是已经成为整个制造业转型的桎梏。
如今,供给侧改革大潮滚滚而下,我们又再一次站在了 历史 的十字路口,除了资本、资源,人力资本也必须开始向新供给集中,新需求才可能被创造,从而挤压老产业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消除产能过剩。
教育政策,也必须回到 社会 需求与 社会 现实中,才会有不断焕新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无人驾驶 汽车 概论》,作者:陈慧岩、熊光明、龚建伟,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大学生如何践行国家安全观论文如下:
摘要:一个国家,其公民安全意识的高低,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否。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主体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
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是否安全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确定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策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中应着重
强化“五个认知”、深化“五种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五个认知”“五种意识”
随着全球化及科技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日趋增大,高科技人才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体,在国家安全链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合理确定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内容需要不断地充实、变化。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国家安全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强化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本文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中应着重强化“五个认知”、深化“五种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效果。
一、强化“五个认知”
(一)强化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知
国家安全是事关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事关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的大事。一个民族、一个主权国家必定把谋求民族的繁衍、国家的生存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占据重要地位。强化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知是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一,结合国际形势,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现阶段的形势政策教育应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和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深刻理解新形势的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要利用各种形式经常向大学生介绍国际、国内、本地区的敌情动态和安全环境。
第二,结合国情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崛起的大国,是尚未完成完全统一的大国。
因此要使国情教育更加深入,就必须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层次和价值观特点,赋予国情教育以新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现实的国情凸显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为培养人才付出的巨大投入,大学生在促进祖国的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强化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知
随着国家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国家安全内涵的要素已经由传统的军事、政治安全,扩展到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十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并且在动态联体中占据着各自不同的位置,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通过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安全系统。
我们应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知,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内涵正发生变化,使得他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突破传统国家安全意识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三)强化对国家安全威胁来源的认知
国家安全威肋来源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有天灾,也有人祸。我们应通过国际形势教育,使大学生认清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旧存在;通过国情、国策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内安定、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灾害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意识到自然灾害、群体性疾病的处置不当,也会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导火索;通过民族政策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多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非传统国家安全中,各个要素都有可能引发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威胁来源的认知,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对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要素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
(四)强化对国家安全各要素的认知
大学生通过对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形成。国家安全是包括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
只有熟悉各方面的国家安全知识,才能知道理论应该如何结合实际,为国家安全做什么和怎样做。当今世界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方面的教育。
互联网无国界,但是互联网上的安全是有国界的。恶意攻击、威胁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的“黑客”成为令人头痛的安全问题,这样的危害轻则造成公共服务系统的瘫痪,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重则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甚至引起战争。
西方世界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网络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大学生是我国主要的网络成员,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的文化产品,大肆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争抢地盘。
更为危险的是,他们利用我们国内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刻意歪曲事实真相,利用大学生诚挚的爱国热情,煽动大学生抵制政府,制造事端,企图扰乱我们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危害我国安全。
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既要保护网络技术本身的安全,也要保护网络中的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尤其是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运用网络,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必然成为信息情报战和违法犯罪的主攻目标。
而我国网络建设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大多从国外进口,这些进口的设备是否被人做过手脚,是否留有“后门”,也许只有等到战争爆发时我们才能知晓。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将来积极投身到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中去;同时要对怎样保护网络,自身怎么样维护网络安全,如何看待网络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构筑安全的网络体系。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挑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制订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妨以石油为例来说明。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剧增,而我国的石油产量增加速度远远低于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再加上有效利用率低,使我国成为石油短缺国之一。
从石油战略储备上看,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9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而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才刚刚超过30天。一个国家要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30天的石油战略储备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危险的是我国的石油战略通道。中国作为石油纯进口国,石油安全直接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中国国防和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4/5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
而这条运输线是被对中国“不太友好”的国家控制着的。这些严峻的现实,都应该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五)强化对国家安全实现途径的认知
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素质,是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这种素质除包括道德精神素质、知识理论素质外,还包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应对国家安全事务的能力。
21世纪重大危机应对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使国家的根本安全受到冲击,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强调要维护国际、国内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的原因。
适当进行危机应对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对维护国家安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教育大学生以科学精神面对危机,使其在面对危机时更加自信,并能够注意保持健康的心态,客观、理性地应对所面临的困境。
二是教育大学生以科学方法面对危机,了解危机常识,预防危机发生;三是教育学生以科学手段应对危机,丰富大学生的应对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能使他们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会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更大的危机。
预防和应对紧急事态,只从思想与理论上重视还不够,还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学习生存、自救知识和技巧,学会辨别安全与危险,学会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应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向大学生介绍面对国家安全中可能出现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重大疫情、突发大型自然灾害时的应对常识,使学生能从政治的高度,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来应对、处理这些危机,保障国家安全。
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后,很多的大学生自发地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是危机教育良好效果的证明。
二、深化“五种意识”
(一)深化忧患意识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忧患意识的主流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潜在的危机,逐步积累并发展起来的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自觉的主体意识。
这种自觉的主体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民族自身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一种精神支柱。
要培养大学生关注国家安全问题,就必须深化他们的忧患意识,把“优势”国情的教育和“劣势”国情的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他们具备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主体始终保持对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危机成分的忧患深思,是主体以否定的形式对客体--国家安全进行的怀疑、批判和建构性的思考。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发展速度的竞争愈加激烈,国际国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深化大学生在国家安全上的忧患意识,对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二)深化防范意识
深化防范意识有利于确保大学生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清醒的认识。有的大学生思想麻痹,放松警惕,缺乏基本的国家安全意识,以至于无法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危险,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他们的帮凶。
这都反映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强,更明显地反映出深化防范意识的重要性。防范意识是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
培养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必须使他们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了哪些行为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在适当的场合,他们才能做出恰当的警觉反应,做出机智合理的防范行为。
如科学应对相关威胁国家安全的邪教组织的反动宣传;对网络安全的自觉维护;对文化安全问题的主动关注;对学术知识的保护,等等。
(三)深化保密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外教育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种敌对势力纷纷趁机打入我国的高校,窥探情报。
而我国高校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保密意识往往比较淡薄,并且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加上网络的出现,稍不注意就被敌对势力趁虚而入,造成严重的泄密后果。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大学生的保密意识,使得大学生了解基本的保密知识。
此外,随着校际、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开展,高校外教、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要教会大学生正确处理与外籍朋友的关系,既友善交友,相互尊重,又要分寸合理,有礼有节。对一些敏感话题,要保持警惕,注意保密。
(四)深化责任意识
人无压力不走,水无压力不流。压力产生动力,动力形成自觉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是大学生应该负起的责任之一,这无疑是一种压力。
但是在现实中,有的学生有这种认识,有的学生没有这种认识,有极个别的学生甚至认为国家安全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有“天塌下来,总有高个子顶着”的想法。这种认识上的无所谓,必定给维护国家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要使大学生自觉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就必须深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我们要教育大学生,使其认识到国家安全与自己息息相关,国家安全了,才会有快速的发展,经济发展了,自己才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来展示才华。
(五)深化法律意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在宿舍上网成为可能,网络上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恣意泛滥,反动分子甚至利用网络,拉拢、腐化大学生,使得情报、机密在不经意间泄露。加强国际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单纯、机械地宣讲《国家安全法》的条文,不能把《国家安全法》仅仅作为一种法律知识来传授,而要将其上升到公民义务和权利的高度,把它看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法律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具体内容上,既突出以我国《国家安全法》为主体,又注意与国外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相比较;既全面、系统地阐释我国《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又广泛联系其他相关的法律规定。
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既有对国际斗争形势的宏观分析,又有对我国隐蔽战线工作的历史考察;既有对《国家安全法》的理论阐述,又有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佐证。
所以,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含军事院校)的学生,特别是财政金融专业及掌握事关国家安危的核心技术成果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法规,这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大学生强化“五个认知”,能使得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由肤浅到深刻,由朦胧到清晰;深化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五种意识”,能有效地提升他们国家安全意识的层次,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汪庆荣.国防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郝翔.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安全涉及的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又是个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要求。2、要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活动、法规。应该有所了解,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中,特别应当熟悉以下一些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等等,对遇到的法律界线不清的问题.要肯学、勤问、慎行。3、要善于识别各种伪装。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可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不失国格、人格。识别伪装既难又易,关键就在淡泊名利,对发现的别有用心者.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恣意妄行。4、要克服妄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作为中国人要挺直腰板,决不妄自菲薄、悲观失望。要看到我们也有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有一系列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对这一切,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产生错误的看法.乃至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情来。个别误入歧途的青年学生的教训,已成前车之鉴,千万别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