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源于1978年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系和200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整体并入三峡大学的原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及2005年组建成立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目前学院拥有教学科研人员1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5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楚天学者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9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学科分别于2001、2002和2007年获准设立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是湖北省首批“百人计划”设岗学科。学院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地质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于1999年通过住建部评估,是湖北省品牌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设有建筑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地质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系和土木与建筑学院实验中心等7个教学单位。目前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400余人。土木与建筑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研究基地。目前拥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电公司岩土工程中心、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建筑质量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七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土木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计量认证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危险性评估甲级和岩土工程勘察、测绘2个乙级资质);拥有300T反力墙、加载和控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完善的结构实验大厅、200T长轴实验机、100T材料实验机、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实验系统、混凝土动静力破坏过程CT观测实验系统、全国最大的人工降雨滑坡试验平台、粗粒土三轴实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实验系统、岩石三轴实验系统、岩石流变实验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学院对外交流广泛。与日本京都大学、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克莱蒙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法国杜威矿业学院、Berkeley Lawrence美国国家实验室、法国国立路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Geo-slope公司(加拿大)、Itasca公司(美国)、Calgary大学、北海道工业大学等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联合科研、互派访问学者、讲学及进修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并正与法国克莱蒙大学联合开发PANDA-Ⅱ动力触探仪,和香港大学正在从事三峡库区滑坡机理方面的联合科技攻关,和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正在从事清江滑坡机理方面的联合科技攻关研究工作。近五年累积承担863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及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及各种省(部)级基金项目等纵向项目90余项,横向项目600余项,科研成果转让10项,经济效益8亿多元。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300余篇,出版著作22部,获得发明专利1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其余二三等奖项11项。在近4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立足于行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团结、拼搏、求索、创新的学院文化氛围。当前,全院教职工正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克难奋进,为创造一流业绩,开启学院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国家工程建设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土木工程与地质灾害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科技攻关研究中,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地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2006年6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博士学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学科分别于2001、2002和2007年获准设立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6、2012年土木工程获批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优势学科,是湖北省首批“百人计划”设岗学科,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立项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与建筑学院拥有教师15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5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楚天学者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9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土木与建筑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研究基地。拥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电公司岩土工程中心、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六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计量认证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危险性评估甲级和岩土工程勘察、测绘2个乙级资质);拥有300T反力墙、加载和控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完善的结构实验大厅、200T长轴实验机、100T材料实验机、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实验系统、混凝土动静力破坏过程CT观测实验系统、全国最大的人工降雨滑坡试验平台、粗粒土三轴实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实验系统、岩石三轴实验系统、岩石流变实验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学院对外交流广泛。与日本京都大学、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克莱蒙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法国杜威矿业学院、Berkeley Lawrence美国国家实验室、法国国立路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Geo-slope公司(加拿大)、Itasca公司(美国)、Calgary大学、北海道工业大学、等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联合科研、互派访问学者、讲学及进修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并正与法国克莱蒙大学联合开发PANDA-Ⅱ动力触探仪,和香港大学正在从事三峡库区滑坡机理方面的联合科技攻关,和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正在从事清江滑坡机理方面的联合科技攻关研究工作。近五年累积承担863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及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及各种省(部)级基金项目等纵向项目90余项,横向项目600余项,科研成果转让10项,经济效益8亿多元。发表高规格论文5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300余篇,出版著作22部,获得发明专利1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其余二三等奖项11项。学院人才培养成绩斐然。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含工程硕士)。另有成人学历教育、研修班、短训班等各类层次的继续教育。学院贯彻“注重能力、突出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出广受好评的毕业生,在服务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党委书记:黄晨章,男,1963年出生,山东滕州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6年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留校后在教务处、人事处从事过师资管理、教材管理、教学研究、学籍管理等工作。先后担任科员、科长、副处长等职务。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党建、纪检、统战、工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党校及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等工作。联系建筑工程系。院长:张国栋,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减灾防灾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等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开展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及监测预报、大型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地质环境勘察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防护工程研究等教学研究工作。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湖北省地震学会理事等学术任职。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联系地质工程系。党委副书记:王静,管理学硕士,讲师。1998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2010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2012年被评为三峡大学“十佳班主任”。历任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辅导员、专业教师、后勤管理处和基建与后勤管理处综合科科长、后勤集团第五联合党支部书记、水利与环境学院党委组织员,2012年9月起任土木与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分管学生、学生党总支、共青团、宣传、校友会等工作。联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副院长:程圣国,男,1972年8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法国路桥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土工基础”编委,湖北省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委员、渗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方法、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煤炭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973子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国土资源部等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2004年、2007、2012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协助院长工作,分管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联系测绘工程系。副院长:王乐华,男,1977年8月出生,安徽怀宁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岩土工程学科“151”学术带头人,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前期,以及三峡、小湾、南水北调等工程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5),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部(第2)。主讲《岩石力学》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主持校级教研项目2项。历任三峡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系主任,三峡大学“2011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兼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协助院长工作,分管科研、基地建设、队伍建设、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建设、资质管理等工作。联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副院长:刘章军,男,1973年1月生,湖北京山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三峡大学“15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2003年3月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3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3年3月破格晋升为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灾害性动力作用的概率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0余篇;以第一作者出版研究生教材《结构动力学》等3部;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厅级纵向课题6项。2011年8月荣获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2013年3月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协助院长工作,分管本科教学、高教研究等工作。联系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系。
GD243131 湖南 衡阳师范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三等奖GD244151 广东 广东商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家电连锁企业盈利模式与竞争策略研究 三等奖GD245011 广西 广西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三等奖GD253023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和谐社会呼唤合理水价——城市自来水合理水价的调查研究 三等奖GD253052 云南 云南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云南中小企业如何开拓东盟市场 三等奖GD254014 西藏 西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西藏跨越式发展中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三等奖GD264016 宁夏 宁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基于工矿型城市循环生产的湿地重建途径研究—以石嘴山市星海湖为例 三等奖GD265024 新疆 石河子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兵团城镇商业地产融资研究 三等奖GD311062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世界石油峰值问题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等奖GD311122 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于中国保险资金最优投资组合的实证研究 三等奖GD314025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山西省煤矸石综合利用适应性分析和效益分析 三等奖GD331031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以小额贷款推动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研究 三等奖GD331081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税收筹划情景模块系统构想 三等奖GD333035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出口评价法与案例的实证研究 三等奖GD333073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长江三角洲欠发达村域经济社会转型——基于浙江洋溪、健农等村落的实证研究 三等奖GD333096 浙江 浙江工商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测度--基于标准VaR与ES的比较研究 三等奖GD351022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感知差异视角下的农民工边缘化问题分析 三等奖GD351033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中国权证市场认购权证的价格偏误研究 三等奖GD351035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基于小波分析的多级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的一种实现方法 三等奖GD352061 贵州 贵州财经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收入效果研究—基于贵州省望谟县的实证研究 三等奖GD362013 甘肃 兰州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中国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调研报告 三等奖GD442066 湖北 华中农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农户家庭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三等奖HD137171 山东 德州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以漳卫新河为例 三等奖HD144171 广东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把好“进口”关,建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深圳市食品安全的调查与研究 三等奖HD211132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调查——以北京市为例 三等奖HD211202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社区医院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等奖HD212112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天津建筑业劳务人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等奖HD213092 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城中村“人的城市化”问题初探 三等奖HD213131 河北 石家庄经济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于石家庄污水灌溉区现状调查报告 三等奖HD213182 河北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留守子女”生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张北县公会镇为例 三等奖HD214016 山西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让民主的风筝高高飞扬——关于某市Z村村务公开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HD221074 辽宁 沈阳工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调查研究 三等奖HD222014 吉林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挑战与转型:透过铁路春运售票窗口的沉思——关注中国铁路春运老大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三等奖HD223061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农村食品卫生安全的调查与研究 三等奖HD223141 黑龙江 黑龙江工程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注"三毛"的生活—关于哈尔滨市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现状与大众关注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HD231062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从管理到服务:城市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新探索——以上海市社区来沪青少年服务站为例 三等奖HD231171 上海 上海电力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上海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费调查报告 三等奖HD231212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两个指南”在上海市民体质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三等奖HD232056 江苏 江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天下第一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透视 三等奖HD232221 江苏 苏州科技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还水城灵动的双眸——苏州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调查报告 三等奖HD233071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家族文化传播与现代民间秩序重建——以温州永昌堡王氏家族与地方经济互动为个案 三等奖HD234015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安徽农村综合改革中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三等奖HD234031 安徽 安徽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关于“铜陵模式”的调查研究 三等奖HD234032 安徽 安徽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安徽省霍山肥西两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 三等奖HD234091 安徽 安徽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客观受惠与主观满意的背离及成因分析--对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实地调查 三等奖HD234131 安徽 安庆师范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以文化主导的“五位一体”和谐社区的建设模式——基于安徽省安庆市菱湖新村社区建设的研究分析 三等奖HD235012 福建 厦门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NGO在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调查——以云南环保NGO为例 三等奖HD236012 江西 南昌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学习与传授的综合调查分析 三等奖HD236071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水污染背景下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以乐安河沿岸农村为个案 三等奖HD236102 江西 井冈山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高校解困助学工作中无效资助和过度资助的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 三等奖HD236104 江西 井冈山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中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生育观变迁之路 ——以江西省土城村、贵州省双河村为个案 三等奖HD237161 山东 泰山医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状况的调查和思考—以山东省宁阳县试点为例 三等奖HD237201 山东 山东工商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以承德地区为例 三等奖HD237231 山东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青烟威地区殖民地时期建筑遗产保护性规划研究 三等奖HD241021 河南 河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留守作为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对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 三等奖HD241022 河南 河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湮灭,抑或涅盘——河南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三等奖HD241114 河南 河南中医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河南省农民工艾滋病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三等奖HD242082 湖北 中南民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广西壮族民歌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调研报告 三等奖HD242171 湖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我国当前举行中华成人礼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三等奖HD243121 湖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体系的中国乡村旅游罩研究---以湖南永州上甘棠古村为例 三等奖HD244033 广东 暨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广东大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与研究 三等奖HD244126 广东 广州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以人为本 关于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调查研究 三等奖HD244161 广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当代青少年家庭性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佛山五区的调查报告分析 三等奖HD250015 重庆 重庆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当代大学生科学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三等奖HD250024 重庆 西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调查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三等奖HD250061 重庆 重庆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川江号子的价值及保护传承 三等奖HD250071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现代社会工作创新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研究报告 三等奖HD250121 重庆 重庆三峡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峡库区移民心态调查与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研究 三等奖HD251013 四川 四川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于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风险池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三等奖HD251042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从廉租房出发探索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 三等奖HD252015 贵州 贵州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以贵州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查为据 三等奖HD253031 云南 云南农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活动状况调查与分析 三等奖HD253091 云南 曲靖师范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石林彝族刺绣工艺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三等奖HD261061 陕西 西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注老人 共建和谐—新时期西部农村老龄化问题研究 三等奖HD261064 陕西 西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秦巴山区“空壳”村庄研究 三等奖HD261093 陕西 西安工程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HD262031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农民工问题调查 三等奖HD321075 辽宁 沈阳工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辽宁省高校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三等奖HD321171 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大连市某区镇街领导班子绩效评估民意调查报告 三等奖HD322023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行动的实践逻辑―――基于8县16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研究 三等奖HD323071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同镇异村的新农村建设:差距、原因调查研究 三等奖HD334035 安徽 安徽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于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开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三等奖HD334081 安徽 安徽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居民科学意识的变化——基于芜湖市市辖三县一区乡村居民科学素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三等奖HD342073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信仰空间再造的动力学 三等奖HD342074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内陆型”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问题研究--以社会支持为分析视角 三等奖HD344016 广东 中山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以珠海市香洲区为例 三等奖HD344104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制度供给与行为选择的背离 三等奖HD345042 广西 广西民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村环境卫生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加文村为例 三等奖HD361091 陕西 西安工程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西安旅游市场的游客需求满意度调查研究——以博物馆为例 三等奖HD364021 宁夏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施坚雅模式与西北民族地区集镇建设——宁夏西吉县的个案调查分析 三等奖HD365014 新疆 新疆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乌鲁木齐原大湾乡撤村建居后公共事业建设调查报告 三等奖ID211134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四川省旺苍县妇女权益保护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三等奖ID211136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试论小额信贷实施途径的法律体系构建 三等奖ID213111 河北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婚姻是一种特殊契约--从审视我国婚姻法第46条出发 三等奖ID221034 辽宁 大连海事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村规民约"的法律化设计 三等奖ID222062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安乐死的社会态度分析与其合法化 三等奖ID232015 江苏 南京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培育中产阶层,构建和谐社会——以南京市中产阶层成长的法律制度因素为例 三等奖ID241081 河南 郑州轻工业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郑州市流浪乞讨人员生存及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三等奖ID244011 广东 中山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博客热点问题的法律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等奖ID250082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南朝律学研究 三等奖ID311141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农民工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状况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ID331161 上海 华东政法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上海市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研究 三等奖ID342061 湖北 华中农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多元规制模式创新研究 三等奖ID343092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寻找失衡的正义——农民工劳动报酬权行使现状实证研究 三等奖ID350081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刑事法庭形式的理性 三等奖ID352013 贵州 贵州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湖南畏罪自杀索赔案”评析 ——以《保险法》第六十七条为中心 三等奖JD161112 陕西 西安外事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民办高校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 三等奖JD211081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转型期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回龙观地区新龙学校等为例 三等奖JD213051 河北 河北科技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基于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 三等奖JD231101 上海 上海理工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大学生参加校外辅导培训现状调查研究——基于上海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分析 三等奖JD232193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教育离他们有多远——南京市区3-6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等奖JD234101 安徽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三等奖JD237133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济南市长清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三等奖JD241111 河南 河南中医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河南省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研究 三等奖JD241132 河南 南阳师范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论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包模式及其依据模型的构建 三等奖JD242021 湖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新荣辱观”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度实证调查报告 三等奖JD242092 湖北 湖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三等奖JD242125 湖北 武汉科技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于武汉市大学生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JD244103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三等奖JD251043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我国财经类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优化方案探讨 三等奖JD253051 云南 云南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昆明在校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 三等奖JD261065 陕西 西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西部农村孩子免除学杂费前后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比研究—以陕西商洛为例 三等奖JD262022 甘肃 西北民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西北民族大学在校本科生课余时间安排状况分析——性别、东西部、出生地类型专项分析 三等奖JD312091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动态文本最优化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 三等奖JD331211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上海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三等奖JD334061 安徽 安徽农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农民职业培训情况分析与强化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舒城县农户调查分析 三等奖JD351102 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研究 三等奖JD361025 陕西 长安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关注大学生就业 促进全社会和谐----陕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三等奖JD362062 甘肃 西北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西北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调查研究 三等奖KD211045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奥运应急物流保障系统的构建及可靠性分析 三等奖KD214051 山西 山西农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就以色列农业发展论我国黄土高原的农业现代化 三等奖KD233015 浙江 浙江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浙江大学作为创新源同杭州软件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 三等奖KD236013 江西 南昌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网络民意与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 三等奖KD237013 山东 山东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调查分析——以福建宁德市电机电器制造业为例 三等奖KD241046 河南 河南工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点击诚信——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状况调查研究 三等奖KD242042 湖北 武汉理工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的原理及促进途径分析 三等奖KD242075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农村医疗卫生系统“困局”的根源、现状及对策——基于武汉汪集和黄冈花桥的实证研究 三等奖KD242083 湖北 中南民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基于多指标体系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机制研究 三等奖KD244053 广东 深圳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集成创新的机理与实践研究——基于深圳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 三等奖KD252012 贵州 贵州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贵州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三等奖KD254012 西藏 西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要素贡献分析 三等奖KD312064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系统运行模式研究 三等奖KD314071 山西 山西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企业间网络能力:核心能力理论的扩展 三等奖KD315013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 三等奖KD321172 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新组织、新农村、新经济——大连普兰店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KD337181 山东 山东经济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创新型国家构建中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三等奖KD345032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基于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的桂西地区地质遗产保护开发研究 三等奖KD362071 甘肃 兰州商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公司治理:思想演变、模式比较及路径选择 三等奖KD461054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设施规划调查报告 三等奖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重庆三峡学院论文查重要求是要能用知网达到重复率不高于25%。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查重率在20%以内,本科毕业论文合格,通过论文查重,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2、查重率在15%以内,可申请院级优秀论文评审;3、查重率在10%以内,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评优。
硕士论文:1、查重率在10%~15%以内,硕士学位论文合格,查重通过,直接送审或答辩;2、如果查重率超过30%,需认真修改论文,并延期半年填写再检申请表,再检通过后申请答辩,严重的直接取消答辩资格。
博士论文:1、查重率在5%~10%范围内,博士论文合格,查重通过,直接送审或答辩;2、如果查重率超过20%,则延期半年至一年申请复审通过后方可答辩,情节严重的将取消答辩资格。
降低重复率的方法:
首先查看全文检测报告,明确哪些部分是需要修改的,标红部分说明借鉴较多,应当把相关段落和句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有选择性地删除里面的句子或是字词,并添加一些顺接或转折的关联词。
在具体语言上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替换同义词、改变思路、长句拆短句、主被动语态转换等。另外,可以借助翻译软件适当翻译,或是把表格和数据制作成图片的形式。
换言之,知网论文检测率的计算规则是统一的。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
重庆三峡学院论文查重要求及重复率如下:
1.推荐为校级及以上等级的优秀毕业设计 (论文) 检测结果“总文字复制比”应≤25%。
2.由于系统目前还无法对设计性课题的图纸等成果进行比对,故对毕业设计的说明书进行检测,相关标准同上。
3.为避免检测结果的偏差,待检测的论文可去除“诚信承诺”、“致谢”、“附录”等非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部分,只对论文的主体部分(含参考文献)进行检测。
4.凡是抽查或拟推优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提交时需増加中国知网“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简洁)”作为附件,电子文本检测版本需与纸质文本完全一致。
5.第二轮答辩需在2015年7月10日之前完成。
6.首次检测费用由学校承担,复检费用及推优论文的检测费用由学院承担。
7.学院教学委员会和指导老师的审理需详细记录以备检查。
8.学校此次启用的中国知网 “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 是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辅助检查手段, 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论文水平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
三峡学院的研究还是搞得不错的,出版的论文与专著不少。我个人认为,现在它研究方面现状是:由于受到中文那种停靠慢慢积累逐渐成长的模式的强烈影响,各个教师自己研究自己的,出成果慢,一出成果就确实算得上成果;而这种模式用在理工科的研究方面似乎不妥,难以协作搞大的课题与项目,在刷ESI上有点吃亏。而现在各个排行中,注重的ESI数据主要的学科似乎有所偏重,物理、化学、医学似乎占了太大的比例,所以,一般物理、化学、医学强势的大学在ESI中往往占有很大优势,因而,一些不算出名的大学若在这些学科中有一定地位,它就会被拉上去助威。如果用更广泛的学科与刊物和专著去评价,三峡学院的研究还是搞得不错的。老师治学都普遍比较严谨,
教师的待遇差不多2000多吧~~~房子均价3500左右~~~
你是说稿费么?中文核心一般二三百。如果你说的单位奖励,不同单位奖励不同。而且跟你论文发表的期刊有关,SCI、EI、跟中文核心肯定是不一样的。
1、重庆三峡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 重庆三峡学院属于二本院校,该校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 2、重庆三峡学院简介 办学规模方面。学校占地面积达1980余亩,有18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学生2万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75万余册,电子图书166万余种,固定资产14亿余元。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4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2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 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市级学会2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部市级科研项目900余项。成功申请专利300余项,发表论文9000余篇,三大检索文章800余篇,CSSCI、CSCD期刊论文1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90余部。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部市级以上奖励近30项。办有《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何其芳研究》等学术刊物。正式出版《夔州诗全集》等一大批特色研究成果。 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现有1130余名教职工,其中,巴渝学者4人,在职专任教师920余人,高职称380余人,获博士、硕士学位78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85余人(包括校外导师)。建有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波兰院士亚努什、莱谢克,另引进香港城市大学王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学校教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侯备人选、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重庆市级特色专业10个,重庆市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个,重庆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学校学生组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巧固球赛获奖,在“挑战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八连冠、重庆市武术比赛十二连冠。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开放办学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 东南大学 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当前,学校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坚定不移走绿色教育之路,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三峡、服务重庆、面向全国”的办学思路,弘扬“厚德、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精神,明确“学科牵引、应用为本”的发展方向,把握“理念先导、人才支撑、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的发展要素,遵循“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123”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强力推进“美丽校园”和“重庆名校”2项建设,全力铸就“三峡”“绿色”“应用”3张品牌。力争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重庆三峡学院在哪里 重庆三峡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重庆三峡学院教务处电话 重庆三峡学院有几个校区 重庆三峡学院招生办电话 重庆三峡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重庆三峡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重庆三峡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重庆三峡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
三峡大学青年教师的详细待遇是这样的,每个月岗位工资845,有几种数额很小的补贴,扣除公积金和保险等,实际到手957元,岗位津贴一般1200,公积金账户750元(包括个人缴的和学校缴的),全年过节费3000(购物券),过节会发东西(全年价值1500),博士津贴800(限三年),工资卡每个月实际发的2900多,公积金账户750,其余是半年和年终考核,一般老师拿一万五左右,科研奖励单独计算,有集资房可供购买,合同制配偶月工资1500左右,定级讲师后每个月多500元,当然还有当班主任补贴什么的,全年到手五万多,公积金将近一万,发高级别论文有奖励,这就看你个人能力了,学校管理制度复杂,教授另当别论
是二本院校,在万州。从重庆到万州走高速公路要3个小时,然后坐公交可到。说是在郊区也不过分,说是在市区也勉强可以,毕竟万州这个地方的山形决定了城区被山沟分割开来。如同西南政法大学在山脚下,三峡学院在山腰,如果西政算郊区,三峡学院也应该算。不过个人感觉,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用品在学校周围都可以买到。--------------------顺便说一下,网上有人传言,三峡学院是三本院校,实际上不准确。准确点的说法是三峡学院的高职院属于三本。有人说它是由中专升办而来,这话让很多人解释不清。如果说三峡学院是由中专升格而来,那么,清华算什么呢?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如果要抓住这一点不放,也是没有什么办法。这一点不用担心,三峡学院从94年就开始办本科,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早,教师有教学经验。另一样需要解释的是:三峡学院的高职院是三本,曾兼并过经干校(中专,大概是十年前),高职院的校址就在原来的来的经干校那里。而经干校的教师大部分也在高职院,不过,现在换血也换得差不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说高职院有中专的来源一点不假,但说整个三峡学院由中专升格而来就值得商量了。如果有人拿这点说事,实有贬损这意。-------------------------------试想,如果在一些大型网站上到处宣传,清华大学由中等学校发展而来,而不提它什么时候开始办大学,是什么用意啊?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啊?我们是不是也说文理学院或长江师院或其它高校由中专发展而来?----------------------------------------最后想说一点,选择好专业依靠自己努力才是关键。
学校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和“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化工与生物、地质灾害、三峡艺术等24个校级科研所为代表的一批为库区经济服务的特色科研机构;市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团队和培育团队各1个。2007年至2012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40%以上;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500余篇;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680余项,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 2012年12月14日,中国知网(CNKI)公布了2011年全国各类期刊的期刊评价指标数据,《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的期刊综合影响因子首次达到0.333,在全国662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98位,在重庆市属高校学报中排名前列。 2013年,中国知网公布,2013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综合影响因子0.368,比2012年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333增加了10.5%;2013年复合影响因子0.531,在中国662家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排名中,继2012年首次进入百强后再次跻身前百强,跃升到第90位,在重庆市属高校学报中排名前列。 2014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中国留瑞学人回国服务团到重庆三峡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服务活动,与重庆三峡学院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了合作科研项目对接。经教育部专家评审,杨季冬教授等主持的10个项目获准“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立项。 市级学科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校级学科基地: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科学与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西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三峡美术研究与创作中心。 重庆三峡学院开设有涵盖9个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形成了以文学、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数据截止2014年3月)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专业名称层次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本科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本科汉语言文学(文秘与行政管理方向)本科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本科语文教育3+2高师专科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本科广告学本科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本科英语(翻译方向)本科英语(师范类)本科日语本科英语教育3+2高师专科公共管理学院 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法学本科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文、理)本科预科财经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本科经济统计学本科会计学本科会计学(财经商贸类)对口高职本科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本科旅游管理本科酒店管理本科市场营销本科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类)对口高职本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类)本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本科统计学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工程设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本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本科软件工程(软件设计)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物联网工程(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类)对口高职本科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本科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与通信)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本科物理学(师范类)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配电)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信息技术类·电子类)对口高职本科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设计自动化)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现代制造)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机电系统设计)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数控加工)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与评估)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加工制造类)对口高职本科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环境科学本科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本科化学(师范类)本科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本科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资源开发)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园艺(景观规划与设计) 本科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本科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本科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本科安全工程(建筑工程)本科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类)本科环境设计本科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动 画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硕士专业学术型硕士 学院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电系统电子技术、非线性电子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公共管理学院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本专业虽然是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自设学科,但是依托公共管理学院招生)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专业型硕士学校现有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美术、体育学科教学等6个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涵盖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等3个领域。两个授权点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 重点专业重庆市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区域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体育教育与训练。硕士学科学术硕士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硕士学科: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 立项申硕学科:应用经济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有沙龙、百安两个校区,占地达到2000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藏书129余万册,电子图书146万余种,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日制在校学生19000余人。重庆三峡学院紧密围绕重庆市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结构,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截止2012年底,有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市级重点立项建设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9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市级精品课程9门;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教学团队6个。 (数据截止2014年3月) 教学成果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重庆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及先进集体、重庆市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全国来华留学生保险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截止2012年底,在校学生连续获得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挑战杯”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奖2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以上奖近40项;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奖共计70余项;2001年以来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自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称号;先后两次被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评为“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自办学以来,学生成功申请专利9项,公开发表论文470余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370项,省部级奖223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重庆三峡学院广播电视专业余常海同学的摄影作品《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是您这个眼神》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作品新闻摄影类一等奖 ,政法学院教师王航的《你会是冷漠的路人吗》获2012年度言论类一等奖 ;艺术设计专业张舒同学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 图书馆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于1994年由万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和万县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成四川三峡学院图书馆,2000年更名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17431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座。馆藏纸质文献121万册,电子图书146万种,中外文现刊1500多种。期刊数据库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 FAJS 外文期刊数据库等。同时,还有10余种试用的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图书馆馆藏内容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学科。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永乐大典》《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明实录》《清实录》《敦煌宝藏》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3.5万多册,善本1300余册,其中有《四声韵谱》孤本一套。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收入的善本达45种,共计585册,居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第三位。2010年,图书馆入选“第一批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64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重庆三峡学院设有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三峡文献信息中心),自建三峡资料数据库,负责收藏反映三峡历史、地理、文化、文学、旅游、社会生活及三峡库区人物著作和传记等各种文献、图片、视听资料4万多册。(数据截止至2013年12月)
1、《蓝天下的傲视—建筑美学漫谈》吉林日报1990年1月23日2、《理性的光芒—建筑美学漫谈》吉林日报1990年2月8日3、《大地的花环—建筑美学漫谈》吉林日报1990年3月9日4、《认识你自己—建筑美学漫谈》吉林日报1990年5月3日5、《凝固的音乐—建筑美学漫谈》吉林日报1990年6月21日6、《有意味的形式—建筑美学漫谈》吉林日报1990年8月30日7、《黄金分割的启示—建筑美学漫谈》吉林日报1991年1月24日8、《历史的丰碑—建筑美学漫谈》 吉林日报1992年1月6日9、《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点上建垒的理论形态》吉林日报1991年5月21日10、《整理国故的三种尺度及理论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0年6期全文复印)11、《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现实主义论》见《胡风论集》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版12、《茅盾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3期13、《三十年代新人小说论》宜昌师专学报1991年2期14、《艾青的抒情长诗〈向太阳〉的艺术特色》高师函授学刊1992年9期15、《文学批评的创新与守旧》长白论丛1992年2期16、《东北作家群的小说风格》宜昌师专学报1992年2期17、《西方文论与五四新文学观》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2期18、《先驱的智慧与五四新文学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2期19、《梁实秋对莎士比亚的翻译与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2期20、《双重智慧下的自我塑造》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4期21、《毛泽东〈延座讲话〉的理论个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1期22、《20世纪中国戏剧改革的先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6期23、《以社会革命为己任的现实主义大师—谈茅盾》建设银行报1996年7月3日24、《鲁迅〈风筝〉新解》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1期25、《当代文学的‘媚俗’倾向谈》当代作家1996年1期26、《当代女性文学谈》当代作家1996年2期27、《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反省》当代作家1996年4期28、《能力与要求——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与答卷引出的话题》湖北教育报 1999年11月30日29、《美与丑的变奏》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0年第2期下半月30、《全球化与新殖民主义、跨国公司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世界经济》2000年6期全文转载。31、《生活的真谛——简论史铁生的〈草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10月(下半月)32、《新时代的恋旧情结——闻一多的文化心态研究》南都学坛2001年第5期33、《山水的灵气陶冶出的文学才女——萧红论》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第2期34、《才能、人格、意志——作家与艺术风格关系新论》南都学坛2001年第1期35、《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传统与宗教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2期。36、《闻一多的文化心态研究》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37、《关于巴金的散文〈我的心〉》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年8月下半月38、《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特色与弊端》 中学语文2002年8期39、《知识与智慧——略论余光中散文的一种艺术境界》火浴的凤凰 恒在的缪斯——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40、《邵荃麟20世纪40年代文艺思想》南都学坛2002年6期。41、《作文结构的一、二、三》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3期下42、《语言交际的生命本质与精神本质》沙洋师范高等转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43、《从现代到古代——叶维廉及其诗歌创作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44.《出走以后怎么办?——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中出走者的归宿及意义》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2期45.《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立场》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2期46.《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1期47.《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中)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4期48.《激情点燃智光——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色》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49.《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下)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5期50.《从〈红楼梦〉到〈狂人日记〉——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传统溯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6期51.《家族的挽歌——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第一道母题》江汉论坛2006年第1期52.《鲁迅杂文的艺术境界论纲》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3期53.《漫谈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文学的关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54.《在反省与引进中建构的理论形态——从五四文学本体论看文学批评话语》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2期。55.《闻一多的大学教育理念》江汉论坛2006年11期(与孙红震合作)56.《〈红楼梦〉的艺术资源与史传传统——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传统溯源》鄂州大学学报2007年1期。57.《文学研究的责任信念》文艺报2007年9月20日。58.《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历史基点》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4期。59.《道德理想——〈狂人日记〉的未解之结》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10期。6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问题》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6期。61.《两套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问题思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期。
学院现有土地2152.5亩,建筑面积27.9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3万册,电子图书40余万种,仪器设备总值46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830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教授、副教授172人,讲师1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20余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并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全日制在校学生9200余人。 重庆三峡学院,东眺三峡,西望重庆,水陆空交通便捷。校园内绿树成荫,百花竞秀,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再具体:
一九六五年六月出生。一九八七年七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一九九〇年七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二〇〇三年七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二〇〇六年十月到二〇〇七年十月在美国范德堡大学外科系器官移植研究室进修一年。现为三峡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免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的生物治疗 。
王磊,男,1971年5月9日生,汉族,博士学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到2007年10月在美国范德堡大学外科系器官移植研究室进修一年。现为三峡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免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