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高耗能产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中国高耗能产业论文发表

近30年来,中国经济维持了高速增长。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突出体现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对河流、空气和土壤的污染,这些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也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承载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尽最大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是,由于河流、土壤的污染大多局限在一国范围之内,而空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温室效应等的影响则是不分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因此,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空气污染。但对于中国来说,两者同等重要。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是从战略上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并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指导性文件。 为了降低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政府还坚决关停小火电、小水泥厂等高污染、低能效的落后产能。今年前9个月各地已关停高耗能、高排放的燃煤小火电机组250多台,合计装机容量903万千瓦,到2010年还将关停燃煤小机组5000万千瓦以上,同时关停燃油小机组700万千瓦至1000万千瓦。最近又要求在近期内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电价优惠。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10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由2005年1.3%提高到2%。此外,中国也在努力与国际社会合作研究清洁煤技术,这将为中国清洁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提供可行的技术条件。 在立法上,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修改1998年施行的《节约能源法》,这部法律将把节约能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能源法》也已提上立法日程;《可再生能源法》已经于2006年开始施行,这部法律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并将逐步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 不仅如此,中国也在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节能意识,这些措施将在以后的几年里取得明显效果。通过改革定价机制,汽油、天然气的价格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普遍提高人们生活中的节能意识,同时也提高人们的节能技术水平。对公众的引导教育可以说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它不仅促使人们践行环保理念,还将促使人们监督社会上的非环保行为。 可以说,为了节能减排,中国正在动员全社会所有的力量。但是,应对温室效应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他们应尽的义务。正如上文所述,空气中人为累积的CO2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发达国家排放的,并且现在发达国家依然是排放大户,因此对于温室效应发达国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凭借着数百年来积累的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发达国家完全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应从技术和资金两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贵阳市以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论文

摘要: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贵阳市能源消费及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现阶段贵阳市能源消费及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贵阳市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发展路径及促进碳减排的对策,从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 能源 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 对策

1 贵阳市能源消费现状

1.1能源消费情况

贵阳市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心城市,石油、天然气自给率几乎为零,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但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自给率较低。贵阳水能资源可开发潜力有限,可开发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相对贫乏,同时又缺少稳定的天然气供给来源,因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而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在日益趋紧的全球和国家碳约束下将成为新的劣势。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从1639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107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15%。能源消费以第二产业为主,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51.7%。2010-2012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呈上升态势,2011年达到13.1%,为近几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之后国家开始对高耗能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能源消费增速开始下降,2015年能源消费增速为1.2%。

1.2能源结构情况

2010年到2015年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逐步增加,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28.57%。其中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25.76%;2015年石油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36.83%;201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1175.93%;2015年电力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7.72%。

在近年来贵阳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2010年以后比重始终维持在30%以上。

2010年及2015年贵阳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比重分别为34.53%、29.26%、0.52%、35.69%和33.78%、31.14%、5.18%、29.90%。

2 贵阳市能源消费及结构方面面临的问题

贵阳是一个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主要能源更多依赖外部调入,原煤、本地电力产量有限,油品、天然气则完全依赖外部调入。

贵阳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仍然是首要任务,能源消费还将持续增长。贵阳市煤炭资源仅能满足40%左右的需求;成品油供应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统一调拨,天然气依靠“中缅”及“中卫”长输管道输送;“十二五”期间一次能源自给率为18%左右。新能源资源禀赋较差,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难以改变,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挑战。

贵阳市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107.74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电力及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分别为:34%、31%、30%及5%。

2.1能源消费结构高碳特征明显

2.1.1煤炭消费占比较大

贵阳市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为711.92万吨标准煤,在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达到34%。

由于煤炭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在化石能源中最大,因此应有效降低其消费占比,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寻求天然气等替代燃煤的途径。但贵州省是我国长江以南的主要产煤区,煤炭使用优势明显,而且火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煤炭用量短期内不会减少甚至会出现一定量的增长,对贵阳市减少碳排放造成较大压力。

2.1.2石油消费量持续增加

贵阳所有石油都靠省外调入,主要通过管道、铁路、公路运输。贵阳市2015年石油(包含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和石油制品)消费量为656.33万吨标准煤,占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的31.14%。作为国家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试点城市,贵阳市目前公共交通营运车辆推广使用LNG、甲醇、气电(油气)混合动力的改造已完成,私家车辆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暂不具备大规模推广使用条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石油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石油消费量持续增加,比重可能会提高。而石油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较高的能源,其用量的持续增加,是贵阳市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又一难题。

2.1.3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有限

根据《贵州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报告》成果,贵阳市有一定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花溪、修文、息烽、乌当、清镇等地,能进行少量开发利用。贵阳市水能资源较为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十分有限。由于贵阳市自身资源禀赋原因,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匮乏,开发难度大,开发空间十分有限。

2.1.4天然气消费比重较低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已基本完成焦炉煤气的置换工作。随着各地LNG供气站的建设以及长输管道天然气入黔,贵阳市城市燃气气源结构调整成以天然气为主、其他气源为辅的格局。

贵阳市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为109.22万吨标准煤,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18%。

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占比较低,目前贵阳市的天然气消费以民用建筑物为主,工业的天然气使用比例不高,天然气消费与全国、世界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同时,贵阳市天然气价格调控机制不完善,价格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并没有充分体现其对天然气消费结构的调节作用,用气结构不合理,市场发展不能统筹兼顾。

2.2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煤炭是能源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常规能源品种中其排放因子最高,因此,对煤炭消费量的有效控制是实现减少碳排放控制的有效途径。

在煤炭使用方面,“十二五”时期,贵阳市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因为煤炭的价格优势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煤炭消费总量2010-2015年均增速4.69%,虽低于同期能源消费总量增速0.46个百分点,但实际控煤措施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我国目前的能源比价关系特征为煤炭较油气价格偏低。因此在煤炭的主要替代能源方面,由于天然气价格调控机制不完善,价格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天然气价格偏高,除部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自觉进行燃煤改燃气外,多数企业出于自身成本考虑,都不会主动寻求改变,更多只能依靠政策推动企业实施煤改气工程。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导致的煤炭价格相对较低,天然气价格高,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高,都是阻碍贵阳市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障碍。

2.3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生活能源消费量增速过快

人口城镇化加快,经济增长比预期的快,对资源的需求超过预期,环境压力增大。人口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长期因素,随着城镇化率、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亦在快速增长,2010年到2015年,贵阳市平均人均生活消费能源能耗从0.63tce/人增加到0.64tce/人,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从273.2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96.08万吨标准煤,而且生活能源消费对经济总量贡献率几乎为零,加大了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难度。

2.4技术节能潜力有限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逐年增强。2011年—2015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555.5万吨。由于“十二五”时期贵阳市落后产能淘汰已基本结束,继续挖潜的潜力不足,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已非常有限。

3 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鼓励力度

贵阳可再生能源政策应加大对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鼓励力度。扩大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项目数量,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更多地将政策的关注点转向太阳能等其他的可再生能源,降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度电成本,使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均衡发展。

3.2合理开发可再生能源

虽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能够有效地减少煤耗,带来环境效果,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够成熟,其成本较高,过分地扩大可再生能源比例也会带来成本的过度增长,因此应该在环境效果和成本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定较为合适的可再生能源比例。

3.3限制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量

优化电源结构,严禁新增燃煤发电机组,严控新增煤炭消耗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对工业企业进行“煤转气”改造,完善工业企业“煤转气”价格补偿机制。制定民用燃煤使用政策,严格限制民用燃煤的使用量,并在城镇逐步取缔民用燃煤的使用。

3.4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

随着“中缅油气输送管道”及“中贵联络线”分别建成通气,贵阳天然气使用量逐年提升。加快贵阳燃气管网等基层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使用范围,由中心城和新城向乡镇及农村地区拓展。利用天然气助推贵阳市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8):11- 14.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

[3]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

[4] 陈石清,李健健,龚芳.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6):98- 101.

[5] 马艳,严金强,李真.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9- 123.

[6] 纪玉山,张忠宇,刘静暖.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基于制度设计的视角[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28- 32.

[7]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88- 101.

[8] 尤建新,陈震,张玲红,马军杰.我国连续性全要素CO2排放绩效空间差异及成因研究——基于Sequential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分析[J].预测,2012(2):57- 61.

科技论文写作——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有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今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节能减排,应从我们身边做起,比如: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减少约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地球只有一个,我认为节能减排是每个地球人都要执行的责任。

山经的老师毛病怎么这么多啊

中国林业产业投稿

植物学研究应该可以

中国农业信息 农业与技术 农业科技与信息 南方农业 河南农业 中国林业产业 都可以

《中国林业》杂志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是我国林业行业的核心刊物。其内容涉及国家林业政策、生态建设成就、林业产业讯息、林业科技研究等领域,集政策性、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覆盖面广,信息量大。

期刊问题可以咨询俄。提供《中国园艺》《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园艺》

中国林业产业期刊

《中国园艺文摘》 国家级刊物 3400字符《中国林业产业》 国家级;2500字符/版《乡村科技》 省级刊物,2500字符/版《环球人文地理》 国家级 2500字符/版《山西农经》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环境与发展》 国家级,3300字符《农家参谋》 省级2500字/版《新农村》 省级 2300字符/版《地球》 国家级 2500字/版面《科学种养》 省级3000字符/版 《当代旅游》 省级25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国家级 2100字符/版《中国农业信息》 国家级刊物,2500字符/版《当代畜禽养殖业》 省级刊物,1900字符/版《农家顾问》 省级刊物,26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民营科技》 省级,3000字符/版《江西水产科技》 省级;2200字/版《农家科技》 省级 2500字符/版《科技风》 省级 2500字符/版 《科技创新导报》 国家级 3500字符/ 《农村经济与科技》 省级 2400字符/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级;2500字/版《农民致富之友》 省级 2500字符/版

有本就叫农业科学啊,汉斯出版社出版的

核心级别应该没有容易的,除非文章特别好的,普通一点的不知道可不可以,像壹品优刊有本农业科学

《中国园艺文摘》 国家级刊物 3400字符《中国林业产业》 国家级;2500字符/版《乡村科技》 省级刊物,2500字符/版《环球人文地理》 国家级 2500字符/版《山西农经》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环境与发展》 国家级,3300字符《农家参谋》 省级2500字/版《新农村》 省级 2300字符/版《地球》 国家级 2500字/版面《科学种养》 省级3000字符/版 《当代旅游》 省级25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国家级 2100字符/版《中国农业信息》 国家级刊物,2500字符/版《当代畜禽养殖业》 省级刊物,1900字符/版《农家顾问》 省级刊物,26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民营科技》 省级,3000字符/版《江西水产科技》 省级;2200字/版《农家科技》 省级 2500字符/版《科技风》 省级 2500字符/版 《科技创新导报》 国家级 3500字符/《农村经济与科技》 省级 2400字符/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级;2500字/版《农民致富之友》 省级 2500字符/版

中国林业产业杂志

《中国园艺文摘》 国家级刊物 3400字符《中国林业产业》 国家级;2500字符/版《乡村科技》 省级刊物,2500字符/版《环球人文地理》 国家级 2500字符/版《山西农经》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环境与发展》 国家级,3300字符《农家参谋》 省级2500字/版《新农村》 省级 2300字符/版《地球》 国家级 2500字/版面《科学种养》 省级3000字符/版 《当代旅游》 省级25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国家级 2100字符/版《中国农业信息》 国家级刊物,2500字符/版《当代畜禽养殖业》 省级刊物,1900字符/版《农家顾问》 省级刊物,26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民营科技》 省级,3000字符/版《江西水产科技》 省级;2200字/版《农家科技》 省级 2500字符/版《科技风》 省级 2500字符/版 《科技创新导报》 国家级 3500字符/ 《农村经济与科技》 省级 2400字符/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级;2500字/版《农民致富之友》 省级 2500字符/版

中国林业。中国林业产业。实用林业技术。经济林研究。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等都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中国园艺文摘》 国家级刊物 3400字符《中国林业产业》 国家级;2500字符/版《乡村科技》 省级刊物,2500字符/版《环球人文地理》 国家级 2500字符/版《山西农经》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环境与发展》 国家级,3300字符《农家参谋》 省级2500字/版《新农村》 省级 2300字符/版《地球》 国家级 2500字/版面《科学种养》 省级3000字符/版 《当代旅游》 省级25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国家级 2100字符/版《中国农业信息》 国家级刊物,2500字符/版《当代畜禽养殖业》 省级刊物,1900字符/版《农家顾问》 省级刊物,26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民营科技》 省级,3000字符/版《江西水产科技》 省级;2200字/版《农家科技》 省级 2500字符/版《科技风》 省级 2500字符/版 《科技创新导报》 国家级 3500字符/《农村经济与科技》 省级 2400字符/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级;2500字/版《农民致富之友》 省级 2500字符/版

《中国林业》杂志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是我国林业行业的核心刊物。其内容涉及国家林业政策、生态建设成就、林业产业讯息、林业科技研究等领域,集政策性、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覆盖面广,信息量大。

中国林业产业征稿

写申请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不老莓分会申请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 介绍自己,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个人基本情况。2. 阐述申请不老莓分会的原因,可以突出自己在林业产业中的专业能力、经验和兴趣。3. 强调自己的贡献和期望,可以介绍自己在林业领域的成就和经验,同时表达对于不老莓分会的认可、支持和期望,愿意为分会的发展和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4. 适当提供推荐信或证明材料,以增强自己申请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不过这并非必须。5. 表示感谢和期待,感谢不老_

林业是直接与基层、与群众打交道的部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林业工作最管用、最成功的法宝。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为精简会议,经局党组研究决定,今天上午合并召开全市林业工作座谈会、信息工作会和行评推进会。前面已经召开了行评推进会,全市林业工作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全省林业工作座谈会精神, 总结 上半年全市林业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会前,我们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签定了市县森林食品安全目标 责任书 。刚才,天忠同志就林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安排部署,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 创新进取,克难攻坚,上半年林业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林业系统根据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为动力,以全面实施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绿化美化行动、建设美丽宜昌为核心,以建立和落实《20xx年林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全面推进造林绿化、资源管护、重点项目、产业科技等各项工作,全市林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绿化美化行动全面展开。 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绿化美化行动的统一部署,坚持“大员上阵、大苗上阵、大家上阵”的原则,主动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的作用,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牵头制定绿化美化 实施方案 ,认真履行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能,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集中力量推进城区重点工程、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化美化工程和乡村绿化工程,取得了突出的阶段性成效。截止6 月底,宜昌主城区11 个重要景观节点及通道绿化美化工程得到实施,县市区启动建设了213 项辖区重点工程,全市完成造林24.45 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22.3% ;义务植树905.5 万株,同比增加32.5 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3% ;城区(含夷陵区)累计植树30.58 万株,为去年的2.74 倍,其中大苗20574 株,为去年的10 倍多。各级林业部门还结合开展“三万”活动,积极组织创建绿化模范乡镇和森林村庄, 全市申报验收绿化模范乡镇达18 个,森林村庄112个,完成乡村绿化668 万株。通过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增强了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意识,统筹推进了城乡生态建设,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宜昌城市形象。 市委会听取专题汇报时,对绿化美化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上半年, 全市抢抓国家和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机遇,稳步推进和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完成退耕还林2.15 万亩,通过了国家、省级退耕还林20xx 年阶段性验收。全市完成低产林改造4.18 万亩,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造林1.25 万亩。全市对1166 万亩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实施了有效管护,天保工程二期实施单位强化工程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标准,完成了12.3 万亩公益林和6.7 万亩森林抚育建设任务,落实兑现了766 万亩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基本建成了生态公益林信息系统。大老岭林场在全国天保工程区开展的“加强节能减排、促进生态建设”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被全国总工会评选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三)森林资源管理不断加强。 全市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管护 措施 ,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林地林木管理方面,上半年全市分解下达了征占用林地定额指标,完成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工作。全市共办理长期征占用林地45 宗,面积531.6 公顷,代征森林植被恢复费3346 万元;办理临时征占用林地17 宗,面积16.9 公顷,代征森林植被恢复费53 万元。同时,协调办理了宜张高速、宜岳高速、紫云铁路、宜昌新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工作。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方面,全市森林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打击破坏林地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楚天剑兰”行动、“楚天天网”行动、禁种铲毒专项行动,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全市深入开展“阳光政务”主题实践活动,建立“网上办事大厅”,为市民、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和办事服务,共受理林业行政审批事项1545 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森林防火方面,自去年10 月1 日进入森林重点防火期以来,各地不断加强森林防火 教育 宣传,严格野外火源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与历史同期相比,森林火灾起数明显下降,特别是在 春节 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截止6 月底,全市接火情火警火灾 报告 19 起,均确认属森林火灾7 起,过火面积12.9公顷,受害森林面积4.2 公顷,森林受害率0.0023 ‰,低于国家控制的0.3 ‰的标准。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上半年,全市除治了松材线虫病6 个疫区8 个疫点病死树2699 株,涉及面积7287 亩。同时,对12 个县市区涉及23.8 万亩的20.6万株枯死树进行了除治清理;除害处理4.8 万株,就地烧毁15.8 万株。疫点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两项指标均控制在 责任书规定的范围内 ,完成了年度除治任务。 (四)林业产业科技提速增效。 一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各地围绕木制品加工、种苗花卉、中药材、生物科技、森林旅游等新兴林业产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已实际完成投资4.02 亿元,占招商引资年度计划的100.5% 。二是林业市场主体发展迅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林业部门加大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引导,上半年共发展市场主体2133 个,占市下达任务的888% ,其中,个体1918户,占计划的959% ,企业215 个,占计划的537.5% ,全市发展林业市场主体已超额完成,为林业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截至6 月底,全市新建特色经济林9.9 万亩,占计划的99% ,其中核桃8.1 万亩,油茶1.3 万亩。全市新增林产品加工企业11 家,新增加工能力20 万立方米(吨),新增投资规模2.2 亿元,新增城乡就业岗位0.5 万个。全市上半年实现林业加工产值40.5 亿元,同比增长8% ,完成销售收入38.7 亿元,同比增长6.5 %,创利税4.1 亿元,同比增长36.6% 。四是林业科技活动有声有色。市级组织了四次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特别是以“革新育苗技术,建设美丽宜昌”为主题的林业科技服务以及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培训,受到广大林农的普遍欢迎,各地结合实际,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自身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全市各级林业部门以“三万”活动、政风行风评议为契机,通过组织开展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活动,全面实施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绿化美化行动,较好地发挥了林业部门生态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充分展示了林业人顾全大局、创新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有效提升了林业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一是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各地各单位牢固树立“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理念,改进调查研究 方法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精简会议和文件简报、厉行勤俭节约,从市、县林业纪检部门明查暗访和政风行风评议征求意见反馈的情况看,各地各单位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明显增强,社会评价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政风行风整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坚持开门纳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努力整改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前面县市区的同志交流发言可以看出,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和典型 经验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得到深入推进,市直林业系统集中开展了第十四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对局机关及二级单位的工作作风进行了明察暗访和党内法规知识测试,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四是党群共建机制初步建立。市林业局着眼于为广大林农提供贴心服务, 创新开展了党群志愿者服务、党群共联共建活动,成立了由党组成员任组长的七个“四联五帮”工作组,在县市区的支持和参与下,分别联系一家林业企业、两户林农或产业大户、五名特困群众、一名离退休干部,从思想、生活、生产、就业、致富等五个方面进行对口帮扶,前期已对部分企业和林农进行了对口帮扶,受到了企业和林农的普遍欢迎。今年上半年,市林业局被评为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单位,市林业局直属机关党委被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今年上半年全市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分析,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林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高但现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森林质量亟待提高,市县两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亟待落实,绿化美化行动也有不平衡的问题。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给林地管理带来新要求;部分地方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森林防火形势严峻;松材线虫病防治任务艰巨。三是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木本油料、种苗花卉、中药材基地建设规模、速度、水平亟待提升,林业科技产业园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四是林业系统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地方和单位干部思想观念落后、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漏洞较多、办事效率低下。这些不足,各地各单位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结合政风行风评议集中整改,认真研究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充分认识林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提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市委市政府推进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对林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因此,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必须牢记现代林业建设的重大使命,准确判断和把握林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提升宜昌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新水平。 一是要充分认识生态危机给林业带来的新挑战。 20xx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特别指出:“近数十年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主要包括森林大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八大全球生态危机。这些生态危机最主要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最根本的治理途径之一是发展林业,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面临着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严重、生态产品短缺、生态差距巨大、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剧增等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必须通过发展林业、修复生态来解决。以上这些国际、国内的生态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也更不是杞人忧天,作为林业工作者,我们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思想上、认识上增强应对生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给林业带来的新机遇。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古老的农耕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即将步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制度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最高的文明形态,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重任。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赋予林业建设前所未有的历史任务,也给林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三是要充分认识美丽中国建设给林业带来的新定位。 党的发布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动员令。汪洋副不久前在中国林科院视察时指出:“绿色是美丽中国的主色调,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深刻阐述了林业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看到,美丽宜昌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市委市政府将绿化美化行动作为今年开年强力推进的第一件大事,作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的重大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取得了突出成效,这是建设美丽宜昌的重大实践和具体行动。各级林业部门要继续坚持绿色为本,把爱绿、植绿、护绿作为工作出发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为大地铺绿,在人们身边增绿,用责任和爱心护绿,让人们享受到优美的生活空间和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为建设美丽宜昌增绿添彩。 四是要充分认识宜昌特殊的生态地位给林业带来的新使命。 宜昌位于三峡坝库区,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中心,生态地位特殊,建设任务繁重,历来受到国际、国内关注。三峡坝库区石漠化面积较大,同时坝库区内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也给生态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 建设好、发展好三峡坝库区的现代林业,是维护三峡工程生态安全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也是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我们必须肩负新的历史使命, 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完成全年林业工作任务 今年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 “ 十二五 ” 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 做好下半年的林业工作,全面完成林业改革、建设与发展任务,意义十分重大。全市林业部门要围绕年初各项工作目标, 突出重点, 再鼓干劲,再添措施,认真抓 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要尽早谋划今冬明春的绿化美化行动。 各地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深入实施绿化美化行动作为统筹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总抓手,一方面对今年上半年的绿化美化行动认真开展“回头查”工作,加强对今年春季新造林和前几年未成林的抚育和管护,提高成活率和林份质量,巩固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绿化美化行动成果。另一方面,要尽快谋划今冬明春的绿化美化工作重点,按照“大苗进城、园林下乡、盆景上街、鲜花进户”的思路,科学调整、搭配林种树种结构,以城市、乡村绿化增量提质为重点,兼顾城乡水岸绿化、道路绿化及农田林网绿化,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面貌,优化人居环境。这里,我还要强调两项具体工作,一是低产林改造,上半年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一,下半年任务还很重,各地要结合开展“三万”活动和秋冬季整地造林,全面完成低产林改造任务;二是造林基地建设,各地要加大力度,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按时完成集中连片1000 亩以上的造林基地建设任务。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下半年,各地要继续严格 坚守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占用定额“两条线”,确保全市每年因森林采伐和占用林地减少的森林资源总量少于自然生长量。要建立健全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四支队伍”,即林业武装力量和行政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社会支持队伍(如基层群众工作队伍和专业、半专业的森林防火队等), 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湿地资源保护, 深入开展执法专项行动, 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要 继续实行“双线四级”森林防火责任制,推进专业扑救队伍建设,加大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格落实火源管控措施,坚持常年24 小时森林防火和应急处置值班制度,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 ‰以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建立健全全市森林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加大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投入的力度、工作的力度和督办的力度,积极发挥“森林120 ”的咨询服务、防治指导功能,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 ‰以内,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努力促进森林健康。 三是要进一步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 各地各单位要把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对林业发展的新要求,转化为各地林业发展的新战略,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具体政策和目标,使林业工作自觉融入到党委政府的大局中来,争取一些大政策,新上一批大项目,促进林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快速发展。 下半年,既是在建重点工程和项目的煞尾验收阶段,也是明年项目谋划、申报的关键时期。各地要立足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继续 稳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天保工程二期及长江防护林、森林抚育、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低产林改造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继续 跟踪争取三峡后续生态建设、后河华南虎、石漠化治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重大项目。同时,要尽早谋划,做好林业项目储备和20xx 年项目申报工作, 充分利用本地林地、林木资源,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筛选、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生态保护有保障的项目,不断培植林业发展后劲。 另外,各地要珍惜今年林业招商引资的好形势、好成效,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服务,通过项目建设壮大 林业实力和基础地位,不断提升林业的社会贡献率。 四是要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和科技服务。 各地要认真实施林业科技引领计划、林业科技富民示范工程,推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统筹推进林产加工、干鲜果茶、生物质能源、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繁育等林业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即将出台的对林业特色产业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对林业投入的积极性,突破性发展木本油料、种苗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认真实施《木本油料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种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行“企业+ 基地+ 科技+ 农户”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配套各种支持措施,着力支持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板块基地的 发展壮大 。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农小额贷款贴息机制,打通银行资本等各种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的 渠道 ,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加大林地流转力度,盘活林业要素,发挥林地综合效应。 鼓励发展林电、林油、林纸、林药、林旅、林板等6 个一体化绿色低碳循环产业。 同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今天会前签定的森林食品 安全责任书 的有关要求,逐步建立森林食品质量安全体系,通过科技创新、质量认证、生产监管等多种方式,确保森林产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督办,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小落实小发展,大落实大发展,不落实不发展。 各地各单位要 以 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成效,不断创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平台 ,加大检查落实力度, 在主动作为中提高工作水平,在依法行政中增强服务能力,在从严治政中树立廉洁形象 。 (一)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能力。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以政风行风评议集中整改和建章立制为重点,努力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各地各单位要树立全系统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切实增强“四种意识”,即更新观念,增强机遇意识;拓宽视野,增强大局意识;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坚持原则,增强法治意识。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林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林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林业,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加强调查研究, 想林农之所想,急林农之所急,谋发展之所需 ,在求真、求实、求是、求深上下功夫,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好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以良好的精神区位、过硬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能力,为新时期林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当前,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要特别注意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查自纠,自觉整改一些突出的问题,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坚持勤政廉政,提升队伍形象。 各地各单位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于兴林富民的目标,牢固树立“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的思想,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加强思想队伍建设。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 提高领导决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业务技术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推动落实能力; 要增强协作意识,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一定要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把心思用在发展上,多理解、多沟通、多交流, 保持和发扬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地要 按照《廉政准则》和 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的要求,开 展形式多样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自觉 筑牢“三道防线”,即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使干部不想违纪;筑牢制度约束防线,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使干部不能违纪;筑牢法纪监督防线,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使干部不敢违纪,切实 把林业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 基层站所是林业全部工作的基础,基层员工是林业部门的子弟兵。我市大部分林业基层站所工作条件、福利待遇、保障水平都比较差,各地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下大力气解决基层站所的财政户头、办公场所、交通通讯等关键问题,保障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各地要按照全省林业信息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参与建设林业专用网络,确保所有的信息资料能在网上共享,所有的林业业务能在网上办理,努力实现林业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三)严格检查督办,促进工作落实。 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各单位要做到 领导力 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管措施到位,检查督办到位,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抓好项目建设跟踪督查。各地对申报项目要跟踪争取,确保及时得到审批,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对实施项目要进行现场督查,确保严格按要求实施不走样,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二是抓好信访问题专项督查。各地各单位对各级领导的批件要做到有批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报,尤其是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涉及民生的、案情复杂的信访和上访问题,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三是抓好目标绩效考核督查。各地要对照年初市局与各县市区林业部门签订的《20xx 年林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倒排时间表,加大日常督查考核力度,确保完成年初的各项目标任务。 同志们,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加快发展时不我待,科学发展重任在肩。希望大家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 更高的工作要求, 更实的工作作风, 集中精力抓发展,沉下心来抓落实,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和美丽宜昌作出新贡献。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优秀篇

人们要有个保护环境的意志的开始,要付出行动的决心的过程,要拥有一个美好、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的结束。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森林,是大地的绿衣。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常州把绿色作为发展主色调,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常州市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全力破解要素制约,持续推进城乡绿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鱼米之乡“平原造林”之路,由此,愈发宜居宜业、宜游宜商。

尤其是市*、市政府2014年发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令以来,市民齐参与、共圆梦,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江苏省常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已完成40项指标达标建设,规划实施全部到位。其中,3年造林15万亩,平均每年占市域面积0.76%。

坚持生态建设一盘棋、城乡绿化一体化,形成“森林进城、生态文化进万家”建设格局。全市集中力量,重点组织实施森林生态屏障、城乡绿色家园、生态景观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绿城建设等“六大工程”,充分拓展生态空间。市*书记阎立、市长费高云任“创森”工作指挥部双指挥长,实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例会、三月一点评”督查推进机制。市财政设立“创森”专项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70亿元。目前,常州市域森林覆盖率从34.9%提升到37.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3.8平方米。

绿地、林地、湿地三地同建,经济、生态、景观三效益兼顾。3年来,常州市完成环湖健康绿道建设1万亩,实施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低产林改造4万亩,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3.3万亩,建设绿色通道、水岸生态廊道2.5万亩。完成9个中心镇的城镇森林建设,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230个,生态绿城建设实现增绿4万亩、连网590公里。江苏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授牌,长荡湖湿地公园、天目湖湿地公园分别获准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42.1万亩市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

林水相依、长廊吐翠。沿长江、太湖、滆湖、长荡湖、钱资湖周边,建起100米宽的生态防护景观林;溧阳南山北山、金坛茅山及太湖岸线保护区内,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天然次生林郁郁葱葱;茅东林场、龙潭林场、瓦屋山林场、小黄山等地,抚育改造20万亩,有效维护了森林健康;高铁高速、环城高架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提升建设为生态景观廊道;西太湖、曹山慢城等地绿量和人气持续增长……

青山有情化金银。全市去年林业总产值达387亿元,花卉苗木产业呈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复合型花木产业基地。夏溪花木市场制定全国“花木价格指数”,年交易额170亿元。横林镇作为国内最大的强化木地板生产和出口基地,占全国地板出口量65%以上。第八届中国花博会、首届中国家庭花卉园艺展览会、中国(夏溪)花木节等成功举办,溧阳茶叶节、天目湖旅游节、茅山道教文化艺术节等影响日益广泛,全市森林旅游产值突破280亿元。

大绿贮城乡。全市“创森”工作支持率和满意度目前均超过95%。从市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到个人踊跃认养树木;从乡镇盘活闲置地块绿化,到社会资本投资造林;从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到市、区成立森林警察机构;从“八大花展”全年绽放,到古树名木保护率100%;从国际爱鸟周、森林文化月集中宣传,到“创森有我、绿色健行”、文明社区天天乐等活动……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凝聚“创森”共识,建设生态文明。

从市区出发,沿着205国道驶出城市的南大门,可分别到达芜湖、南陵两县。过去,因为城市扩张、开发建设的无序,出城的道路两侧的脏乱差、土地裸露现象明显。最近几年,经过道路改建、周边整治和绿化建设,不仅路变阔了,环境也变了样——道路两侧裸露的土地全部穿上了“绿衣”。这些挺拔的行道树,成了每天迎送往来人流的一道靓丽风景,而穿插在其间的一个个景观层次丰富的生态组团绿地,则更好地装扮了城市的容颜,让人感慨城市生态变化的日新月异。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绿化品质的提升是绕不开的话题。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中央对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和重视。省第九次党*会确立经济、文化和生态“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2012年9月,省委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决定开展森林城镇创建等绿化提升活动。

在我省各城市中,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但土地、森林等资源总量较小,生态支撑能力相对不足。面对这一市情,我市树立起生态立市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林业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森林增长工程”和“城乡大绿化”建设,积极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氛围。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绿染”江城大地

近年来,我市对照省下达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目标任务,把森林增长工程纳入到对各县、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都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部门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层级负责工作机制。各级林业部门普遍实行了领导包片,中层干部包乡(镇),工程技术人员包山头、地块的工作机制,既包任务,又包质量,使我市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真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以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森林长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以强化森林管理为保障,通过植树造林、吸引社会资本办林业、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森林火灾防控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创新林业科技、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建设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

面对造林空间日益趋紧,全省任务调减的形势,市政府坚定决心,自我加压,坚持力度不降、任务不减、目标不变。为高质量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我市在全省率先相继完成了《森林长廊绿化规划》、《全市域绿化空间控制规划》,并经市规委会批准“固化”操作,有序按规划、按标准实施。

为调动各类主体参与森林增长工程的积极性,我市在省财政专项奖补的基础上,对森林增长工程设立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专项补助,并按照10/亩安排工作经费。此外,我市还提出“不栽无主树”“树随地走、谁栽谁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用市场化思路、产业化办法,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造林大户及社会各界人士承包造林。各县区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组,采用政府征用、企业租用、农业结构调整等多种模式,解决森林增长与城乡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的矛盾。

实施“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是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市坚持将“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线”补绿扩带、不断促进“三边”增量提质,努力打造精品绿化提升风景线、生态文明景观带,全力助推生态芜湖建设。

此外,我市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举,实行兴林富民,把经济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花木基地、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作为森林城市建设和引导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苗木花卉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木材加工产业、特色林业种植产业等亮点纷呈。规范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坚持依法治林,提升森林安全保障能力。全市已完成新一轮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和湿地调查工作,实行严格的林地定额管理,有效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建立起专业森林消防队伍9支,队员226人,半专业队伍55支,队员610人。新建214km集生物防火林带、防火通道、森林防火消防水池为一体的综合防火体系,修建定点焚烧池210个。建立了60个市级美国白蛾监测点、40个市级食叶害虫监测点、48个松褐天牛监测点和2个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试验区,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成灾率控制在2.8‰,防治率达92.3%。

绿化提升行动 “添彩”美丽芜湖

“十二五”期间,市*、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高位推动,高瞻远瞩,规划建绿,凡土必绿,应绿尽绿,各级各部门大力协同,积极推进“八大工程”、“三项创建”和“三线三边”绿化提升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完成造林57.8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24个,森林村庄177个,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365.7公里,森林覆盖率由14.8%提高到18.8%,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根基。

为纵深推进森林增长工程,我市创新推进城乡绿化转型升级,着力“将森林引向城市、引向城镇”,大力组织开展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和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两大工程。

通过引森林入城,我市深入推进谋划组团式、开敞型、现代化大城市空间的绿化发展模式,拓宽绿色发展空间,发挥森林增长工程的“溢出效应”。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建设有纵深感、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绿地,着力打造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大绿量、大色块的高品质城市生态园。

目前完成城市生态绿地3000余亩,打造了鸠江区长江大桥北岸两侧地块、弋江区三环路与利民东路西南侧地块、镜湖区芜申运河荆西段大环境绿化等生态绿地23块,总面积2633亩。今年全市将继续开建生态绿地30处,面积约2734亩,实现森林进城入区,有力提升了城区绿化品质,为城市镶嵌一颗颗夺目的“绿色翡翠”。

通过打造城乡绿网,我市全面开展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工程,以“增加绿量,丰富季相和层次,提升品位”为重点,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提质升档,彰显特色,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及江河沿线和快速通道两侧林带进行拓宽改造和完善提升,实现“让通道成林、让景观成廊”,形成贯通城乡,展示美丽芜湖新形象的“绿飘带”。

目前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工程1.5万亩,全市已高标准建成了京福高铁无为县段、省道无六路两侧各100米宽的森林长廊,芜宣高速、芜雁高速、合巢芜高速和芜马高速芜湖段两侧各50米宽的森林长廊示范段。2016年新建林带建设面积5138亩,补植林带株数20万株,一条条愈加浓密的城市绿网正在加密编织之中。

城市融入大自然,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是我市的真实写照。“以前想要赏花拍照,要等到花展,或者去周边农村”,市民沈佳是个爱花的人,让她高兴的是,在全市绿化提升的大背景下,小区内、街道边、公园里的绿植、鲜花越来越多。“每天上班路上,几步一景,几百米一园,随处都可以赏景。”她说。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开启绿化“升级”新征程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我市在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核心指标上有一定差距,其中,我市森林面积161975.04hm2,自然湿地面积61096.41hm2,自然湿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0.20%,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8.53%,距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仍有6.47个百分点的差距。繁昌县、南陵县的森林覆盖率超过35%,分别为45.15%、39.06%,无为县为26.57%,芜湖县、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和三山区的森林覆盖率均不足22%。至2015年底,我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38.48%、各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未达到40%。南陵县和无为县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9.64m2和10.04m2,未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

市林业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森林增长工程,常规造林空间已很有限,而且受土地资源制约,林业发展空间已不多,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市必须把寻找造林空间的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坚持‘全市域、全社会、全口径’的理念,统筹城乡,‘山水田路村城游四旁’八路并进,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上路、沿水,进一步改善芜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为此,我市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在分析我市本底资源、生态建设现状、指标差距、绿化潜力等基础上,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论述了我市城市森林建设方向,从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城市森林支撑体系四方面着手,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健康稳定、覆盖城乡、造福市民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将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西南部的生态屏障和皖江生态明珠。建设期限为2016年-2025年,分为近期、中期、远期。

根据全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特征和资源利用的分异性,以及森林城市建设与发展对绿色空间的拓展性、趋同存异等要求,提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为“一核携四星、一廊串多点、三网连三区”。其中,“一核”,指以中心城区为城市森林体系建设的核心区域。“四星”,指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和无为县的城市建成区。“一廊”,为沿长江形成的皖江绿色生态廊道。“多点”,指市域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片区、风景名胜区、苗木基地、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三网”,指以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所构成的森林网络体系。“三区”,指中部沿江城市森林提质区、东西部平原水网建设区和南部丘陵水源涵养保护区。

据了解,我市将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因地制宜,以地带性植被为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体,适当引进适于本地区生长的外来植物,结合树种特性因地制宜地营造林,实现造林树种乡土化、林分结构层次化、林种搭配合理化,形成稳定、高效的近自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通过道路绿化、水系绿化、乡村绿化、退耕还林、四旁造林等全面带动郊区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与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之间有机协调,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建设成果惠民普适化。

重视森林生态文化的基础建设,弘扬和宣传绿色文明、森林生态文化,让绿色文明、生态文化内涵融入城市森林建设的全过程。注重突出亮点、特色,打造精品,建设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森林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树立品牌形象。

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逐步带动百姓创收致富,让城市森林最大限度地为广大群众提供绿色福祉。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各级财政,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支持城市生态建设,发挥市场经济带动森林城市建设稳步发展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到2018年共造林2.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68%。到2025年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18%,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33%、人均公园绿地稳定维持在16m2,逐步在市域范围内构建起结构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城市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健全的城市森林支撑体系,形成景观优美、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记者从市创森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这是离芜湖人不远的绿色未来。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区和郊区各类森林板块与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营建的森林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片、带、网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涵盖5大类41项内容,其中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且分布均匀,2/3以上县区的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从2004年起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国家林业局为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的一种实践创新,旨在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切实做好“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截至2016年,我国已成功举办了13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工作会议)”,并授予118座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