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下列各项分别属于几次文献? 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属于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属于一次文献。 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属于二次文献。 专著、综述、百科全书、标准文献、产品样本属于三次文献。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的综述性文章属于三次。学位论文中有一小部分是综述性的论文,也属于三次文献。 问题二:毕业论文和科研报告属于几次文献 需要资料吗 问题三:什么叫文献?什么叫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由于文献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同类型文献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献的级别、类型、特点等知识,对进一步做好文献检索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零次文献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也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 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称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系统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 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的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问题四:什么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如私人笔记,实验记录等 一次文献:通常是指原始创作,即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要素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主要包括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和学位论文等 二次文献:为了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由文献信息工作者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得到的产物,包括书目、索引、文摘等。 三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而编纂出的成果,如词典、手册、年鉴、百科全书、专著、教科书、论文丛集、述评、文献指南以及书目的目录等。 从一次文献到二次文献再到三次文献的过程是文献由博而约、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到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文献的加工深度(层次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由一种有序结构演变成另一种完善的有序结构的过程。 问题五:专著论文属于第几次文献 一次文献;如需个人出书或参编著作可看头像。 问题六:下列文献中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属于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属于一次文献。 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属于二次文献。 专著、综述、百科全书、标准文献、产品样本属于三次文献。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的综述性文章属于三次。学位论文中有一小部分是综述性的论文,也属于三次文献。 问题七:会议论文集属于几次文献 5分 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问题八: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区别 零次文献: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比如书信、论文手稿、笔记、实验记录、会议记录等,这是一种零星的、分散的和无规则的信息。零次信息的载体形式就称之为零次文献。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情报学中的一种主要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观察或者实际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具有一定发明创造和一定新见解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文献,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
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著者本人在科研、生产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为依据,撰写、创作的原始文献,不论其载体形式,出版类型如何,都属于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都是一次文献。一次文献直接记载了科研和生产中,创造发明成果的原始资料,是科技人员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合理选择并引用参考文献非常重要。选择参考文献需要遵循哪些塬则?会犯哪些常见错误?应该如何规范地引用和列出参考文献?本文针对参考文献这一庞大而复杂的领域为您作简要概述。 参考文献的重要作用 在学术论文中正确使用参考文献,能够起到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遵守研究道德,尊重他人成果和智慧财产权,明确区分他人的贡献和自己的贡献; 促使自己深入广泛地瞭解学科领域的文献情况,并在论文中依靠对文献的引用来展示较高的学术水准; 确保论文精炼,不赘述他人已发表的细节内容代之以引文,从而节省篇幅; 帮助读者溯本求源,便于查找相关科研成果; 为论文的编辑人员提供同侪审稿人的线索; 使期刊评价机构能够通过引文频次计算,对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准确评估期刊的影响力。 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引用 参考文献包括一次文献(primary sources)和二次文献(secondary sources)。一次文献包括公开发表的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技术标准、产品资料、政府出版物、规章制度、统计调查资料等,以及不公开发表的文献、实验记录、日记、内部报告、技术档案等。一次文献是由作者归纳自身经验总结得出的塬创性文本。二次文献是非塬创的,是对一次文献内容的引用、诠释、归纳或描述,例如综述文章、记录片等。二次文献一般是由编纂者撰写而成。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主要是公开发表的一次文献,以及综述性的二次文献。 需要注意的是,二次文献在文献学中还指目录、索引、检索类期刊、文摘型资料库等文献类型。这类二次文献是将大量分散凌乱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和编排,形成便于检索使用的文献,透过它能够方便地找到一次文献。着名的二次文献资料库包括SCOPUS、工程索引(EI)等。 选择参考文献的塬则 时效性:参考文献应当以近年和当年的文献为主,应尽量少引用10~20年前的科技文献。 相关性:参考文献应当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而不应为了凑数罗列不相关文献。而且需要注意避免学术不端的滥引。另外,参考文献应当是作者真正阅读过的,而不应该是不经查看就直接转引他人提及的参考文献。 代表性:参考文献应当包括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而不应主次不分地大量堆砌。 可靠性:参考文献必须真实可靠,着录专案齐全,便于检索查证,避免错误引文。不宜使用来源不可靠或内容有疑问的网路文章。 客观性: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应当客观公正。在引用时,应当对出于某种意见而带有偏见性的观点或出于某种利益而带有倾向性的观点予以甄别和评论,以便维护学术氛围公正。 权威性:权威性体现在参考文献的作者和发表期刊。参考文献的权威性塬则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做法是既要注意引用与自己论文相关的权威作者的论着,使得研究具有较高的起点和较广的深度,也要注意避免“崇引”,即不宜将不太相关的知名论着强拉硬拽过来作为展示重要性的门面点缀。另外,参考文献应尽量来自具有良好学术声誉的出版机构。 参考文献的引用方法 参考文献的引用分为指示性引用、继承性引用和批判性引用。指示性引用是指作者没有引用参考文献中的具体结果和结论,只是给出专业背景说明。继承性引用是指作者引用他人的具体结果和结论,目的是为自己的研究结果或论点提供证据。批判性引用是指作者否定他人的研究成果或结论,目的是提出不同的观点或纠正他人的错误。 引文应在论文中的引用处和全文最后的参考书目(References)处注明。参考文献的引用和开列格式在国家标准和期刊标准中均有明确规定。不同的期刊对于文献类型、起止页码、标点符号、作者姓名等格式具有不同的要求。研究显示,论文作者除了经常在前述的文献选择塬则上出错,还经常在引用格式上出错,而且容易忽视标准化格式的重要性。论文的引用格式包括很多种,例如MLA格式、APA格式()、哈佛格式、芝加哥格式。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制订的论文引用格式,其特徵是引用作者加页码。APA格式是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制订的论文撰写格式,其特徵是引用作者、年份加页码。哈佛格式采用作者-日期法。芝加哥格式有时也被称为杜拉宾引注格式,主要使用上标数码、注脚、章节附注、作者-年份等形式引注。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叁种格式:注释-参考文献表制、着者制、顺序编码制。
一次文献。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一次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
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著者本人在科研、生产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为依据,撰写、创作的原始文献,不论其载体形式,出版类型如何,都属于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都是一次文献。一次文献直接记载了科研和生产中,创造发明成果的原始资料,是科技人员宝贵的参考资料。
零次文献 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形成正规载体的一种文献形式。如:书信,手稿,会议记录,笔记等。特点:客观性,零散性,不成熟性。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一次文献 (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tertiary document):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具体例子:二次文献:《南开大学自然科学论文摘要集》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科研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中国科技期刊中医药文献索引》薛清录总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 三次文献:《辞海》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993年 《中国商品大辞典》《中国商品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1992年
属于。
文献的分类:
1.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通常指作者的原始创作。这类文献记录的内容具体、系统、详尽,有新意,有创造性,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等都属于一次文献。
2.二次文献:通称检索工具。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压缩,将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收集整理、加工编制而成的。由于为查找利用一次文献提供线索与方便,故被视为文献检索的主要工具与手段。题录、目录、索引、文摘等属于二次文献。
3.三次文献:一般是在广泛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大量的一次文献,经过阅读研究、并浓缩提炼而成。三次文献对已取得的成果、进展或加评论,或预测发展趋势,读者借此可以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和动态。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高级情报。年鉴、进展、述评、综述等都属于三次文献。
期刊论文是一次文献。是以著者本人在科研、生产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为依据,撰写、创作的原始文献,不论其载体形式,出版类型如何,都属于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都是一次文献。一次文献直接记载了科研和生产中,创造发明成果的原始资料,是科技人员宝贵的参考资料。
论文需要修改几次,主要是看论文的写作质量了,写得好,修改一两次就够了。
论文发表过程中,论文被退回修改是很常见的,很少有一次性就能通过三项审核的,一般都需要修改1~2遍才能通过审核。有作者咨询:论文修改次数有限制吗?据小编所知,这个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论文质量好的修改1-2次就行;反之,质量不好的,可能需要修改3-4次。
问题一:下列各项分别属于几次文献? 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属于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属于一次文献。 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属于二次文献。 专著、综述、百科全书、标准文献、产品样本属于三次文献。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的综述性文章属于三次。学位论文中有一小部分是综述性的论文,也属于三次文献。 问题二:毕业论文和科研报告属于几次文献 需要资料吗 问题三:什么叫文献?什么叫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由于文献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同类型文献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献的级别、类型、特点等知识,对进一步做好文献检索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零次文献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也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 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称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系统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 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的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问题四:什么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如私人笔记,实验记录等 一次文献:通常是指原始创作,即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要素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主要包括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和学位论文等 二次文献:为了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由文献信息工作者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得到的产物,包括书目、索引、文摘等。 三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而编纂出的成果,如词典、手册、年鉴、百科全书、专著、教科书、论文丛集、述评、文献指南以及书目的目录等。 从一次文献到二次文献再到三次文献的过程是文献由博而约、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到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文献的加工深度(层次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由一种有序结构演变成另一种完善的有序结构的过程。 问题五:专著论文属于第几次文献 一次文献;如需个人出书或参编著作可看头像。 问题六:下列文献中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属于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属于一次文献。 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属于二次文献。 专著、综述、百科全书、标准文献、产品样本属于三次文献。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的综述性文章属于三次。学位论文中有一小部分是综述性的论文,也属于三次文献。 问题七:会议论文集属于几次文献 5分 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问题八: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区别 零次文献: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比如书信、论文手稿、笔记、实验记录、会议记录等,这是一种零星的、分散的和无规则的信息。零次信息的载体形式就称之为零次文献。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情报学中的一种主要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观察或者实际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具有一定发明创造和一定新见解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文献,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
论文投稿期刊审核流程如下:
1、首先是初审环节,文章投稿后第一个审稿环节就是初审,初审几乎都是杂志社编辑来完成的,杂志社编辑会对文章进行大致浏览,这时的审核就是简单的浏览,并不会细致深入的阅读文章。
编辑主要看文章的基本写作上有没有问题,比如文章的结构、逻想、主要研究方向与期刊是否相符,是否涉及敏感话题或者字眼。这些没问题通过初审也就没问题。
2、而后是复审,复审也叫外审,是外部审稿专家来完成的,外审主要看文章的研究内容了,因为涉及到专业领域的东西,因此必须由本专业的专家来完成本审稿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刊物需要作者自己推荐审稿专家,一般审稿专家会有3—4位,所有专家审稿意见一致就可以通过外审。
3、最后是终审,终审是杂志社主编对文章的最终审核,这一环节相对于外审通过概率要大得多,主编会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审核。
这一环节并不意味着没有退稿几率,只不过相对于外审要低一些,以上三个审稿环节是投稿之后文章要经过的三审三校,流程并不算复杂,但通过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发表论文务必尽早准备。
期刊终审两次意味着这期刊的重要性。 拓展资料: 论文不管是自己投稿还是找发表机构,都是要交给初审编辑的,他们就是负责第一关审核的人,也是直接和作者打交道的人,如果是通过论文发表机构代投的话,也是直接和代理沟通的人,代表杂志社传达各种意见。如果论文不符合标准,那么在初稿编辑这里就会被直接刷掉,所以初审这个环节还是比较重要的。 通过初审后,就是专家审查,有时候也成为外审或者盲审,因为专家往往不是全职受雇于杂志社,都是从外聘请的,审查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将作者的信息隐去,所以成为盲审,这阶段就是由在本行业已经具备一定资历的专家,从专业内容上进行审查,如果这阶段有需要修改的话,也会给出修改意见。 最后一关就是终审,终审一般是由杂志社的主编或者副主编来负责,他们主要是从大的方向上把关,比如政策导向等等,基本上到了这关被撤稿的概率就比较小了,不过也有例外,淘淘论文曾经有位作者没能及时见刊,因为正好赶上版面调整,就没能在预定的时候发表,后来给他顺延到后面的一期,也正常发表了。 论文审核大概就是这么几个环节,统称为三审三校,我们发表论文,表面上看程序很简单,把论文交到编辑手里就行了,但后面还是要经历很多环节,因为一本正规的期刊,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不能让不符合发表要求和标准的论文轻易发表,这样对杂志社的品牌也是一种损害。 但是,对于中介和垃圾期刊就不一样了,一位作者曾经说过他以前不小心找到中介,对方根本就没有什么审稿的说法,直接收了,很快就给发了,他收到所谓的样刊一看倒吸一口凉气,他的论文也就罢了,里面发的其他作者的论文连错别字都不改,而且五花八门,什么专业都有,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所以真正合法正规的期刊在审核论文的时候是一定会特别仔细认真的,这对作者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大家还是要把论文投到这样的期刊上。
两次。一般博士论文最多可以送审两次。一般博士毕业论文都需要盲审,一般送五个专家,专家有三个等级评价,分别是优秀,合格,不合格。如果第一次送审全部是合格或者优秀,则不用再送审。若是评审专家当中有给不合格的,则需要再另外找专家评审,若合格,可以答辩,若不合格只能等下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