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预防医学本科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预防医学本科发表论文

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医学就是处理及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欢迎阅读。

浅析预防医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工业和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预防医学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其理论研究结果早已应用到我国的卫生事业当中,为我国甚至全球人类的健康预防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主要对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现状;研究

1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群,并划分为多个分支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组成,医学应用理论包括社会医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医学,

并结合微观以及宏观的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有害健康的多项因素,从而决策预防措施及对策,实现提高生命质量、有利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根据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资料显示,其学科群有环境卫生学、少年与儿童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毒理学、医学统计与卫生学、地方病学、性传播疾病学、媒介生物学、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

2 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前,新的健康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暴露出了该模式的消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因为比如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或艾滋病不能应用该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个新的医学模式,积极的影响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从社会心理因素这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让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WTO指到“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而不单单是没有虚弱或者疾病”,这个新的钙奶,让“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个就观念消失不见,同时也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层次更高一级。临床前期预防、病因预防以及临床预防等提前预防的工作早已在实践中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举措。

2.2 新的生物学方法让毒理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目前对于致癌作用机理的关键研究方法就是分析癌基因问题。细胞学方法中的传代和原代细胞培养法现在还被污染物代谢致癌或者致突变的研究广泛应用。近些年,利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毒性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一些传统的毒性慢性试验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来代替。生物学毒性量效、活性与污染物化学结构关系通过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研究是近些年毒理学的研究前沿。上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概念的不断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环境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膜毒理学领域,污染物对生物膜及细胞膜功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是目前来看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科。在皮肤以及粘膜的研究领域,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呼吸道侵蚀机体。以上的器官组织水平以及细胞组织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也渐入佳境。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细胞或者突变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述这些都使得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

2.3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让预防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疾病控制的新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研究技术,比如核酸杂交、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重组等已经逐渐运用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上,疾病控制在研究的道路上又有了新途径。比如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生物传感器、PCR技术、抗HBsAg单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监测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工程菌比如含抗DDT基因菌、“超级菌”等的开始运用在净化环境上,显著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上述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当代社会信息业高速发展,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或者早已改变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信息网应用在医学上,让我们没一个人同国际的先进研究机构取得畅通的连接变成现实,让全球范围内的远程专题讨论和会诊、信息交流与文献检索及疫情通报查询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的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预防医学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道路前进。第一,预防医学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预防为主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慢慢的代替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我们大众也开始认识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社会。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想,就必须让医学彻底的社会化。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合理消费,广泛的宣传健康教育是完成医学社会化道路上的一项关键任务。第二,其次,预防医学朝着促进健康、防治结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道路前进。随着我国文化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不仅在得病的时候得到及时治疗,并且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保健和预防常识,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相互结合。第三,健康和环境问题会成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匮乏、控制疾病、人口*炸、环境污染。其中得到全球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医学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积极解决参与到健康和环境问题上来。最后,预防医学也很有可能朝着注重行为、精神以及心理原因对健康的影响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卫生心理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医学会为我们人类控制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德富.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浅析[J].中外医疗,2009(09).

[2]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3).

[3]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4]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2).

[5]李君文,袭著革,晁福寰.科索沃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我军军事预防医学研究的启示[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12).

[6]赵西龙.预防医学研究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责任[J].宁夏医学杂志,2012(07).

[7]蓝毓营.壮医预防医学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02).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不难的,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写的《HGF基因治疗和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实验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很快就通过了低强度复合振动联合阿仑膦酸钠预防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立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犬高能营养注射液的研究口服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边疆想象、民族认同与文化建构卫生管理者综合能力体系构建与院校培养的研究卵巢早衰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新型M细胞靶向性疫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研究Th17细胞与Treg细胞平衡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初探mTOR通过减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介导压力负荷下的心功能保护作用双氢青蒿素对肺动脉高压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大花萱草品种筛选与制种技术研究云南高原山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应用研究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纤溶活性、血脂的相关性研究转移性胸腰椎肿瘤的外科治疗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机理研究二氢青蒿素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研究黄花蒿杀螨活性及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研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抑制性细胞因子水平研究α-1b干扰素与清热养阴中药序贯疗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羊种布鲁氏菌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医未病学学科化研究多西他赛对前列腺癌细胞株C-jun与雄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郑大所有应届的毕业生有5%报研名额,方式有三: 1、三年成绩前几名的,院系有几个名额就是前几,至少拿过一次一等奖学金或者两次二等,过四级,当然也不排除学习成绩好但是导师不要结果惨遭淘汰.... 2、西部支教,09年为例,全郑大有12个名额,要求很高,不仅要拿过省级荣誉、过四级,至少获得一次奖学金,还要英语考试合格(专门测试),面试过了公示一星期就可以啦,只是读研究生之前先统一安排去西部工作一年(算工龄,考公务员有照顾); 3、资格生,就是留校做两年辅导员(有工资),要求也很高,四级、奖学金、省级荣誉等等,这批学生研究生毕业留校比较方便。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原河南大学医学院卫生学系,后陆续更名为河南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卫生系、预防医学系,河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该院是河南省惟一一所培养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和从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专业学院。学院1978年招收首届5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985年6个专业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学院有九个教研室三个教学组和一个教学实验中心,并附属有一个研究所和两个研究中心,学院有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五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两个省级重点学科。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卫生毒理学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和卫生化学教研室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依托学院设有河南省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卫生厅公共卫生监测技术与应用实验室、郑州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和营养食品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学院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予权,设立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据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网站显示,学院的本科教育专业为预防医学专业,该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学制5年,全国范围招生,每年招生120人。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涵盖多个学科/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余人,博士研究生5~8人,MPH学员40余人。据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网站显示,该院有12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大楼,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近3000万元,满足了从动物、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到人群水平开展预防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需要。学院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获得经费资助合计1458万元,年均486万元。3年来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其它科研奖励10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34篇。3年来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次、协办2次。邀请外籍学者、院士及知名专家20余人来院讲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0余次。

研究目的1.阐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客观依据。2.完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3.制定培训方案,评价培训效果,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培训模式,为我国应急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回顾法对国内外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2.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双轨”研究方法,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市/州和84个县/区,共9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建设情况进行普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市/州和6个县/区,共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来自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315名学员开展三期“提高应急能力”的应急培训;对来自湖北省17个市/州卫生局及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卫生厅应急办的负责人共21名卫生行政人员开展“提高卫生行政领导应急能力”的应急培训,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研究结果1.湖北省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工作人员8371人,其中应急人员2729人,占32.60%;年龄构成呈纺锤型分布,以35~44岁龄组为主,占34.33%;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占80.57%;职称以中级为主,占44.86%;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比例不足1/5(19.44%);不同单位之间人员素质得分不均衡,省级人员平均素质得分是市/州级的1.12倍,县/区级的1.39倍;同时,最近三年流入人员的素质得分低于流出人员的素质得分。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100%的单位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方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学习手段,应急人员对预案的掌握理解程度较低;虽然所有的单位均能开展传染病疫情的分析,但分析手段和能力不能满足预测预警工作的需要;对实验室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严重缺乏,管理工作落后,检验检测能力不能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对应急物质储备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但是应急资金和应急物质的储备等后勤保障方面还明显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如仅80.61%的单位指定了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和调配;绝大多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认为当前的应急处理工作的费用完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74.49%)或者是勉强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24.49%)。3.对培训和继续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25.51%的单位开展了应急人员的培训需求调查,仅52.04%的单位制定了应急人员的培训规划,仅60.20%的单位制定了应急培训效果的评价办法等。同时,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通过培训和应急演练是迅速提高各级CDC应急能力较为可行的途径。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的应急能力虽然较SARS暴发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参考文献[1] 薄涛.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理论与评价研究[D]. 山东大学 2009[2] 徐鹏.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7[3] 孙玉卫. 深圳市宝安区新型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 山东大学 2006[4] 于竞进.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困境 策略 措施[D]. 复旦大学 2006[5] 孙梅. 卫生监督体系系统评价与配置标准研究[D]. 复旦大学 2008[6] 张慧.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7] 胡国清.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中南大学 2006[8] 赵新平. 中西部三省县CDC人力现状及其配置标准研究[D]. 复旦大学 2008[9] 刘亚玲. 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D]. 第四军医大学 2005[10] 张朝阳. 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效果系统评价[D]. 复旦大学 2007

发表预防医学论文

相关范文: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着重研究环境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及心理因素。研究人类面临的人口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关系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本质问题。“健康是身体上、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健康观,这一健康观的提出,标志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从焦虑、忧郁、紧张、恐惧、绝望以及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纵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恶性肿病及精神病等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防医学观念上的发展,同时体现在三级预防原则和策略的实施,从而使个体和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成为实现人人健康的最高医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1〕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全世界每年死于传染病1700万人(其中大量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儿童)。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发病总人数多,影响出勤率高。 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1991~1994年,O1型霍乱在南美流行,病人在100万以上;新出现的O139型霍乱在南亚流行,病人超过10万。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现。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传入我国。1993年WHO发出警告,结核病在世界已处于紧急状态,1995年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300万;我国每年新增结核病人60万,死亡20万,这些病人主要是青壮年,他们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抗生素的发现,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功不可没,但在广泛应用之后,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年来,新增加了30多种新传染病,如艾滋病、军团菌病、莱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热(Ebola)、拉沙热(Lassa)、O139型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疯牛病(克-雅氏病)、病毒性肝炎的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等等。新病毒的出现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Lerdberg(莱尔德堡格)所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因此,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是艰难、长期的斗争,认为传染病在下一世纪将可以轻易解决的观点是错误的,艾滋病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2.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种残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据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估计目前高血压患者有8000多万人,预计2010年将达1.1亿人。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占第一位,脑血管病、心脏病的死亡率均高达100/10万左右,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据WHO199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球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万人死于中风,在发展中国家死于中风的人数为发达国家的一倍多。慢性病的原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险因素已明确,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和缺少体力劳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一些国家采取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严格的干预措施,明显地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如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吸烟和饮酒,提倡合理饮食和全民健康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的50%,占西太平洋地 区的80%。缺碘不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约1017万人,其中80%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3000万氟斑牙患者和260万氟骨症病人。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我国有5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属贫硒地带,全国仍有200多万大骨节病患者。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病迅速上升。我国尘肺病人已达50万例,比70年代增加了65%。全国接触有害物料的工人有1900万人,但接触者中受检率仅20%,乡镇企业工人受检率更低。慢性职业中毒以铅、苯、二硝基甲苯、汞、锰等为主;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磷、氯气、硫化氢等为主。此外,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万例。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也必将随之增加,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还将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病。 4.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美国资料表明,门诊病人中半数属于心身病,我国大城市约占1/3。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我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城乡重型精神病患病率为10.45‰;以神经官能症为主的,轻型精神病患病率达22‰;北京调查,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者中,精神性疾病占第一位(占40%)。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5.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 意外伤害常被认为是偶发事件,无法预防,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损失也较大。我国因意外伤害而致死的前三位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毙。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2000年我国将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绝对数达1.3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据抽样调查,全国近30%的老人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上海市对5000名老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老年痴呆症在65岁组发病率为4.86%,75岁组为12%;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如何预防老年病?如何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将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1〕 1.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是医学更加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全社会都把健康作为社会目标和人的基本权利,把对健康的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把卫生建设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事实说明,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个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公平合理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才能达到减少发病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确保人人健康的目的。 我国提出的“大卫生”观,是对预防医学社会化的具体表述。要达到WHO提出的“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目标,除需要卫生部门的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到2000年我国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将达到小康水平,如何引导群众合理消费,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赖于广泛、深入地进行健康教育。是否把健康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也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防治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本是同一医学群体,但当前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不仅要求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而且要求懂得防病和保健的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群众需要防治结合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因此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环境与健康问题将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 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疾病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但治理和保护环境却是十分艰巨、长期的工作,既需要高新技术,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对环境与健 康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许量和消除方法,以及环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长期危害性的研究尤为迫切。 4.将更加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健康影响很大,美国资料对大学医学院调查观察,发现48名癌症患者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内向、抑郁、隐蔽着愤怒和失望。 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家庭破裂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社会变革下的就业环境、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家庭、婚姻、性观念和现实的应付能力;还有吸毒、酒瘾、赌博等社会恶习带来的心理、精神问题。都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是世界上自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群体的需求。 当前,医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治疗扩展到预防,另一方面从生理扩展到心理。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学有可能继分子生物学之后,成为医学中的带头学科。 5.预防保健政策和策略的发展 建国初我国即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1953年起在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卫生防疫站,成为党和国家实施预防医学政策和策略的组织体系。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预防保健与农村卫生、中医药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并对预防保健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作了充分的表述。 1977年,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人人健康”的全球战略,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指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1979年,WHO组织制订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197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34/58号决议》,指明卫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表示支持。实现2000年的具体目标有10项,包括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所有的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行动,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足够营养,计划免疫,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及促进精神卫生等。我国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策略作出了承诺,并正在大力实施。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讨论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新卫生政策,并召开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界卫生宣言》,号召采取行动以帮助最需要改善卫生状况的人们。当前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仅占人口的1/3,生活在极度缺乏卫生设施的社区人口增加到33亿。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预防保健的政策和策略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庆、童道玉.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预防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好发表。因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科技核心期刊,目前主要刊登护理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护理经验以及对临床护理有指导作用、与临床护理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基层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及护理学院(系)师生征收稿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是多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评职称指定刊物,已被河南、福建、湖北、江西、山西、陕西、上海、浙江等多个省份收录,目前设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基础护理、精神科护理、肿瘤科护理、影像科护理、传染科护理、药械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栏目,有这些方面的稿件均可投稿!

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医学就是处理及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欢迎阅读。

浅析预防医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工业和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预防医学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其理论研究结果早已应用到我国的卫生事业当中,为我国甚至全球人类的健康预防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主要对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现状;研究

1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群,并划分为多个分支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组成,医学应用理论包括社会医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医学,

并结合微观以及宏观的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有害健康的多项因素,从而决策预防措施及对策,实现提高生命质量、有利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根据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资料显示,其学科群有环境卫生学、少年与儿童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毒理学、医学统计与卫生学、地方病学、性传播疾病学、媒介生物学、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

2 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前,新的健康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暴露出了该模式的消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因为比如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或艾滋病不能应用该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个新的医学模式,积极的影响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从社会心理因素这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让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WTO指到“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而不单单是没有虚弱或者疾病”,这个新的钙奶,让“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个就观念消失不见,同时也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层次更高一级。临床前期预防、病因预防以及临床预防等提前预防的工作早已在实践中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举措。

2.2 新的生物学方法让毒理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目前对于致癌作用机理的关键研究方法就是分析癌基因问题。细胞学方法中的传代和原代细胞培养法现在还被污染物代谢致癌或者致突变的研究广泛应用。近些年,利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毒性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一些传统的毒性慢性试验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来代替。生物学毒性量效、活性与污染物化学结构关系通过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研究是近些年毒理学的研究前沿。上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概念的不断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环境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膜毒理学领域,污染物对生物膜及细胞膜功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是目前来看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科。在皮肤以及粘膜的研究领域,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呼吸道侵蚀机体。以上的器官组织水平以及细胞组织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也渐入佳境。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细胞或者突变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述这些都使得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

2.3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让预防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疾病控制的新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研究技术,比如核酸杂交、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重组等已经逐渐运用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上,疾病控制在研究的道路上又有了新途径。比如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生物传感器、PCR技术、抗HBsAg单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监测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工程菌比如含抗DDT基因菌、“超级菌”等的开始运用在净化环境上,显著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上述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当代社会信息业高速发展,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或者早已改变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信息网应用在医学上,让我们没一个人同国际的先进研究机构取得畅通的连接变成现实,让全球范围内的远程专题讨论和会诊、信息交流与文献检索及疫情通报查询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的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预防医学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道路前进。第一,预防医学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预防为主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慢慢的代替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我们大众也开始认识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社会。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想,就必须让医学彻底的社会化。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合理消费,广泛的宣传健康教育是完成医学社会化道路上的一项关键任务。第二,其次,预防医学朝着促进健康、防治结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道路前进。随着我国文化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不仅在得病的时候得到及时治疗,并且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保健和预防常识,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相互结合。第三,健康和环境问题会成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匮乏、控制疾病、人口*炸、环境污染。其中得到全球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医学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积极解决参与到健康和环境问题上来。最后,预防医学也很有可能朝着注重行为、精神以及心理原因对健康的影响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卫生心理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医学会为我们人类控制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德富.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浅析[J].中外医疗,2009(09).

[2]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3).

[3]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4]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2).

[5]李君文,袭著革,晁福寰.科索沃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我军军事预防医学研究的启示[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12).

[6]赵西龙.预防医学研究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责任[J].宁夏医学杂志,2012(07).

[7]蓝毓营.壮医预防医学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02).

一、极容易发表的医学核心期刊——《现代预防医学》《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5年,半月刊,国际大16开,每期200页,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学术期刊,连续多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国内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目前我国预防医学界办刊较早且较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二、极容易发表的医学核心期刊——《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1981年创刊,半月刊,是中国创刊较早,唯一囊括老年医学、 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的老年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老年医药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流行病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等)方面的新成果,并兼顾老年社会学人口老化、健康老龄化、老年教育、养老及社区服务、老年保健等)、老年心理学、衰老生物学及抗衰老研究等方面的文章。邮发代号: 12-74。三、极容易发表的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妇幼保健》《中国妇幼保健》旬刊,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预防医学、卫生类中文核心期刊,于1986年 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出刊。本刊内容以妇幼卫生管理为主,兼顾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适宜技术,在卫生部医学期刊分类中为指导类期刊。编辑部设在吉林省医学期刊社内,对外称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社。四、极容易发表的医学核心期刊一一《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月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家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基层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及护理学院(系)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护理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护理经验以及对临床护理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护理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现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信息性的统一。发布于 11 月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医学类论文发表在SCI杂志上是比较好的,比如 《CA-CANCER J CLIN 》《 NEW ENGLJ MED 》《 REV MODPHYS 》《 CHEM REV 》等,国内的杂志一般是《中华神经病学杂志》《中华消化病学杂志》等等。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从解剖层面和分子遗传层面来处理人体疾病的高级科学。它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疾病的系统学科,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看你发表什么具体期刊了。给你推荐我的平台 期刊云,里面有医学类的千本期刊,可以选择,也可在网站进行直接投稿,有问题可以咨询客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看评职称要求,是需要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期刊,

依据安徽卫生系列正高职称条件:三级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任现职期内,有2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SCI”或“统计源核心期刊”发表。安徽预防医学杂志属于省级期刊,达不到三级医院晋升正高条件,即安徽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县级三级医院晋升正高不可以。不过最终以本单位职称评审标准为准。

sci论文发表预防医学

建议听父母学技术。现在很多时候都是社会选择人,如果自己没有强大的能力,很难实现自己的想做的。学技术毕竟可以凭本事吃饭。去饭店的话,学不到什么的。当你想学点什么还的重头开始。送你一句话先吃苦后享福。

达晋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为您解答这是我们多年从事论文类发表的一个经验吧: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4.652Gene 2.319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3.146CLINICAL & TRANSLATIONAL ONCOLOGY 2.075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0.764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599Medical Oncology 2.468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542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551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134NEUROL SCI 1.783以上几个SCI期刊均是达晋在投稿几千个SCI文章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期刊当然也有着可怕的拒稿率,但是相对于其他的一些期刊,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今天就说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哦。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Annales de Génétique《遗传学纪事》法国ISSN:0003-3995,195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625。法国遗传学会的会刊。刊载遗传学研究论文、技术札记、文摘和消息。Biochimie《生物化学》法国ISSN:0300-9084,191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461。刊载有关酶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高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评论。Biomolecular Engineering《生物分子工程》荷兰ISSN:1389-0344,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435,2005年EI收录30篇。研究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中使用的新技术、材料及器械。刊载研究论文和综论。Cancer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癌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美国ISSN:0165-4608, 1979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640。刊载癌细胞与分子的基础研究论文。反映癌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遗传学与发育新见》英国ISSN: 0959-437X, 199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9.361。著名遗传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分子遗传学、疾病遗传学、遗传组织与变异、细胞繁殖、发育模式与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评论。附近期有关学科主要论文索引。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育生物学》美国ISSN:0012-1606,1959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5.234。著名生物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从分子、细胞和遗传的水平上研究动植物发育、变异、生长、再生和组织修复的机能。发表论文。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欧洲医学遗传学》ISSN: 1769-7212,2005年创刊,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关于给类人研究和医学遗传学以及基因实验模型方面的论文。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Molecular Pharmacology《欧洲药理学杂志:分子药理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60学分册》荷兰ISSN:0922-4106,198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刊载分子水平的药理学、药效学、神经系统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简报,内容涉及分子神经传递,信号转导机理,蛋白质受体的遗传反应等。Human Immunology《人类免疫学》美国ISSN:0198-8859,198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467。刊载人类免疫系统和其他脊椎动物模拟系统的研究论文。侧重于组织适应性和免疫遗传学的研究。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传染、遗传和进化》荷兰ISSN:1567-1348,2001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遗传学领域,包括疾病等的传染、遗传、进化等方面的论文。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杂志》英国ISSN:0022-2836,1959年创刊,全年5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5.229。刊载原始论文,论述分子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基因结构、复制及解译机理、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分子遗传学与新陈代谢》美国ISSN:1096-7192,197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678。1998年前刊名为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Medicine,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人体正常代谢和代谢病进行研究。发表原始论文、短评和简讯。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突变研究-突变原理与分子结构》荷兰ISSN:1388-2112,1964年创刊,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关于包括遗传变异基因的作用,并体现突变,可变化合物的代谢方式到以不同的身份和修复受损DNA的细胞复制等方面的论文。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突变研究—遗传毒理学》ISSN: 0165-1218,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测试,以及对人类群体的遗传毒性效应、发育、进化的监督,监控等方面方面的文章。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突变研究—遗传毒理学》ISSN: 0165-1218,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测试,以及对人类群体的遗传毒性效应、发育、进化的监督,监控等方面方面的文章。Mutation Research/Reviews in Mutation Research《突变研究-突变研究评论》荷兰ISSN:1383-5742,196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5.333。主要刊载突变和疾病的关系,涵盖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包括演变和功能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遗传学、基因治疗、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遗传毒理学和环境突变(包括遗传因素调节活性剂环境)等方面的论文。Trends in Genetics《遗传学趋势》英国ISSN:0168-9525,198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2.047。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分子遗传学、变异、发育方面的评论、札记和书评,涉及临床遗传学、遗传学与社会、应用技术与人口遗传学等问题。

一,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含:概述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绩,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二,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含:工作目标,思路,重点工作及完成任务的保证措施等.请各单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以上工作,安排专人按时完成,在认真审核,签字后,于2006年12月31日前,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文本各1份(加盖公章)报送至党政办公室521房间,电子版发送至: 或xbguo@cau.edu.cn.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06年工作总结2005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 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都强调了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的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食品学科的包容性非常强,它贯穿与农产品的种植,收获,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的各个过程,可以说包含了食品从"地头"到"嘴头"的全过程.大力普及和推广农产品生产技术,保证食品安全,进行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大的环境,是我们学院发展难得的机遇,但也赋予了食品学院更重的历史责任.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全院领导和教师,学生团结携手,在学院民主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等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经验和体会。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预防医学论文的发表

这有好多,有(生物医学)、(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等等,都比较可以的

看你发表什么具体期刊了。给你推荐我的平台 期刊云,里面有医学类的千本期刊,可以选择,也可在网站进行直接投稿,有问题可以咨询客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预防控制经验总结。3.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4.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5.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二、对文稿的要求1.有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能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无误,文字精炼,层次清楚,书写工整规范。2.篇幅:论著以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方法学介绍等以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以不超过1500字为宜。3.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4.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置于文题页左下方)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可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方法与结果部分应给出主要数据。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 WU Jian-ping, QIN Jiong, LIU Qu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China6.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关键词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7.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8.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9.图表: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10.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第3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体积的符号应为斜体V。11.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和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要写成5%~95%,50.2±0.6%要写成(50.2±0.6)%,75.4±18.2 mg/L要写成(75.4±18.2) mg/L。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 1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注明汉字全称,再在其后的括号内写出汉字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14.参考文献:以亲自阅读主要者为限,应尽量精选。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

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医学就是处理及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欢迎阅读。

浅析预防医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工业和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预防医学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其理论研究结果早已应用到我国的卫生事业当中,为我国甚至全球人类的健康预防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主要对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现状;研究

1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群,并划分为多个分支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组成,医学应用理论包括社会医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医学,

并结合微观以及宏观的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有害健康的多项因素,从而决策预防措施及对策,实现提高生命质量、有利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根据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资料显示,其学科群有环境卫生学、少年与儿童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毒理学、医学统计与卫生学、地方病学、性传播疾病学、媒介生物学、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

2 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前,新的健康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暴露出了该模式的消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因为比如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或艾滋病不能应用该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个新的医学模式,积极的影响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从社会心理因素这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让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WTO指到“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而不单单是没有虚弱或者疾病”,这个新的钙奶,让“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个就观念消失不见,同时也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层次更高一级。临床前期预防、病因预防以及临床预防等提前预防的工作早已在实践中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举措。

2.2 新的生物学方法让毒理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目前对于致癌作用机理的关键研究方法就是分析癌基因问题。细胞学方法中的传代和原代细胞培养法现在还被污染物代谢致癌或者致突变的研究广泛应用。近些年,利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毒性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一些传统的毒性慢性试验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来代替。生物学毒性量效、活性与污染物化学结构关系通过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研究是近些年毒理学的研究前沿。上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概念的不断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环境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膜毒理学领域,污染物对生物膜及细胞膜功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是目前来看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科。在皮肤以及粘膜的研究领域,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呼吸道侵蚀机体。以上的器官组织水平以及细胞组织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也渐入佳境。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细胞或者突变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述这些都使得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

2.3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让预防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疾病控制的新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研究技术,比如核酸杂交、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重组等已经逐渐运用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上,疾病控制在研究的道路上又有了新途径。比如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生物传感器、PCR技术、抗HBsAg单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监测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工程菌比如含抗DDT基因菌、“超级菌”等的开始运用在净化环境上,显著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上述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当代社会信息业高速发展,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或者早已改变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信息网应用在医学上,让我们没一个人同国际的先进研究机构取得畅通的连接变成现实,让全球范围内的远程专题讨论和会诊、信息交流与文献检索及疫情通报查询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的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预防医学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道路前进。第一,预防医学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预防为主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慢慢的代替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我们大众也开始认识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社会。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想,就必须让医学彻底的社会化。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合理消费,广泛的宣传健康教育是完成医学社会化道路上的一项关键任务。第二,其次,预防医学朝着促进健康、防治结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道路前进。随着我国文化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不仅在得病的时候得到及时治疗,并且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保健和预防常识,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相互结合。第三,健康和环境问题会成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匮乏、控制疾病、人口*炸、环境污染。其中得到全球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医学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积极解决参与到健康和环境问题上来。最后,预防医学也很有可能朝着注重行为、精神以及心理原因对健康的影响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卫生心理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医学会为我们人类控制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德富.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浅析[J].中外医疗,2009(09).

[2]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3).

[3]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4]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2).

[5]李君文,袭著革,晁福寰.科索沃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我军军事预防医学研究的启示[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12).

[6]赵西龙.预防医学研究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责任[J].宁夏医学杂志,2012(07).

[7]蓝毓营.壮医预防医学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0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