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围绕失业现象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围绕失业现象论文发表

内容 摘要:奥肯定律力图揭示周期波动中 经济 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然而在我国却不适用。本文通过对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 分析 研究 ,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奥肯定律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 关键词:奥肯定律 经济增长 失业率 完善的市场机制 奥肯定律的提出 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阿瑟�6�1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即一国的所有生产能力得到完全释放所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 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但是,当人们用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检验时,却发现该定律在我国并不适用。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奥肯定律并未透彻的理解,忽略了它适用的条件。本文将通过对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讨论来探讨它在我国的适用性 问题 。 奥肯定律中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奥肯定律中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失业率;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率。 (一)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的 应用 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研究的是排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外的失业率。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起因来看,我国 目前 的失业率构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由于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自然 失业率,另外, 影响 经济增长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微小的周期性失业因素所能反映出的促进经济增长效果,在统计上并不能充分显示出来。 首先,我国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开始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后,失业率出现了实质性的升高并且表现出随时间的波动性,我国失业率升高的最初起因,虽然有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作用,但是,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与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截然不同的因素,即由于旨在“减员增效”的 企业 劳动制度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职工大规模下岗和失业之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冗员问题,据当时的调查,冗员率一般在1/3到2/5之间。而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国家,在企业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出雇用和解雇决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如果说,在没有普遍的冗员现象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以劳动力需求减少为结果的失业率提高,通常会伴随着减少劳动使用的其他变化的话,从严重的冗员现象出发的失业率提高,反而会提高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仅如此,如果减员增效的改革的确奏效的话,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而这些因素都产生与高失业率减少劳动投入相反的效果。这样一来,单一且间接的失业率提高这个因素,就不能明显地被转化为产出增长率的降低。 诚然,在改革期间造成我国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也存在着宏观经济周期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刚刚从短缺经济进入到结构性过剩阶段,国内需求的制约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从而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也是失业率提高的诱因。但是,作为一段时期持续发生的现象,我国的高失业率主要是由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造成的长期自然失业现象,同时在这一时期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自然失业率的贡献也很突出。因此,在我国,“奥肯定律”的作用受到限制,即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不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 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形式,下岗工人转换成失业工人,使失业率增加但劳动力就业状况可能并未糟糕。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数字只是登记失业率,而这个指标与市场经济国家使用的失业率反映了不尽相同的内容,因而许多经验研究的结论并不可靠(如姜巍等,2005)。在我国,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常常不能确切地反映就业形势的好坏。 例如,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最严重的1998~2000年期间,这个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1%。而当就业形势开始好转时,这个指标却大幅度提高了,从2001年3.6%,2002年4%,到2003年的4.3%和2004年的4.2%。原因是,凡是具有下岗身份即领取下岗基本生活费的,不管是否有工作,都不再进行失业登记。这样,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那些下岗后没有工作的人,因而低估了失业率;随着从下岗向公开失业的并轨,下岗人数减少而登记失业增加,而这个增加可能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状况变得更糟。 同时,我国的失业率统计还面临以下问题:失业统计反映不全面,不涉及 农村 人口。农村人口中隐性或半公开失业在全国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从大量流入城市的“民工潮”中可见一斑,然而却没有列入统计中。失业年龄上限为男50岁、女45岁,比实际退休年龄小10岁。这使得失业率统计值与实际值存在很大偏差。我国失业人数以年末最后一天的人数 计算 ,是时点指针。而在 理论 上,应该以一段时间内的失业人数统计,即采用时期指针。国际通用的失业率为月度统计值,而我国采用的是年度统计值。国际上通用调查失业率,而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不同层次的原因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缺失,而寻根溯源,问题在于高校的道德素质 教育 .如何加强高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改善大学生“毕业失业”现象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毕业即失业”现象:道德素质:教育 一、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达153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达到382.2万,2007年达到500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安排招生计划599万名。同时,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30%~50%的人找不到工作,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伴随这一现象的却是,几乎每个忙着招人的 企业 都在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众多企业需要新人,又会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的类型。 (一)自愿性失业 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他们要么觉得工资太低,要么觉得工作太辛苦.所以自愿呆在家里不去工作.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这也就是社会上常说的“啃老族”或“傍老族”。这些“啃老族”在就业时大多很挑剔,认为这也不做,那也不做,挑来挑去只能是没有工作,赋闲在家。 (二)创业替代失业 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花父母的钱,养成了奢侈浪费的消费习惯,大学毕业后,想找一份工作,但觉得工资太低,赚的钱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自己创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但是创业的人多,成功的人少,所以创业失败后,这些大学毕业生又步入了失业大军。 (三)被动失业 有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但由于自身职业道德方面的缺陷被砸了饭碗,使“有业者失业”。这样的例子.在各行各业都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员工被企业开除的原因中,列在前十位的无一涉及工作能力,却都与职业道德有关.如服务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等。而在一项对上海6个行业(IT、宾馆、家电、物流、银行、化工)中的10家企业进行的实地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单位十分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并把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嫌弃工作苦、累,工资低,好高骛远;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在成绩上,分数第一的不一定能力第一,现在的招聘单位更多的是要寻找能干、敬业、肯吃苦、讲诚信、有责任感的合适人才。这种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 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深层原因分析 1999年后入学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年代后出生的,对于这部分人,现在社会上习惯用“80后”和“90后”来称呼。根据《 中国 统计年鉴》数据.从1980年~1989年的10年中,中国约有2.04亿人出生。即使排除中途“夭折”的,“80后”也有2亿人左右。目前,“80后”的一部分(1980~1985年出生的人)已经毕业,另一部分(1986--1989年出生的人)即将毕业,而“90后”又即将进入大学。这些人受到良好的、长期的正规教育,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将成为我国富裕的年轻劳动力资源,为我国 经济 的 发展 提供巨大推动力。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提高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劳动水平、创造力变得非常重要。 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担忧,为中国经济担忧。目前已经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现象已经说明了“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存在一系列问题:道德水平下降,吃苦耐劳精神消失,艰苦奋斗的意志衰退,等等。这将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巨大的隐性成本。 如此严重的后果促使大家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其实归结于一点,就是道德素质缺失。然而,导致这些年轻人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多方面的。 (一)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从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到现今的互联 网络 ,已经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传播的信息可以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接受,突破了识字率对受众规模的影响;它还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使得成千上万的人们尤其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跟风”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 “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相对于20世纪50到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从小的成长环境很特殊。80年代后出生的人大多是在电视机和游戏机的陪伴下长大的,90年代后出生的人是在网络里长大的。电视机、游戏机和网络对这代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不良的。80年代以前,我国社会有稳定的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大众传媒、社会宣传及学校教育之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然而,8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从传统社会向大众社会转型。在这种转型中,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媒介舆论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主要形式;而且转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判断是非好恶的标准、为自己人生准确定位有极大的影响。 2007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占中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来看,呈现犯罪低龄化、在校学生集体犯罪增多、暴力抢劫犯罪多、作案方式成人化、作案手段凶残化和科技化等等。原因分析起来主要受电视、电影、网络暴力内容影响,形成了所谓的“新青少年暴力文化”。 (二)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先进文化、有益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互相交织,一些不公平现象、诚信缺失现象、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现象、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现象等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时产生取向偏差。 我们看到造成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创业观及诚信素质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而思想道德素质又居于灵魂和核心地位。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大学生很好地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加强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道德实践对火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复杂化、个性化,高校道德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新内容,开拓新途径.发展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高校道德素质教育模式。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高校教育不能片面要求学生只学好与专业对口的科学知识,而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发展创造、实践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意识和集体意识,不仅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且关心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其责任意识。 其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在回答大学生活中最感到苦恼的问题时.前三位的答案依次是就业压力大(占62.08%)、学习压力大(占50.28%)和经济困难(占35.69%)。学业、就业和经济压力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这样的大学生步入社会也将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帮助学生排除困惑,提高情商,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认清是非,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不断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其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调换工作,在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隐形成本。在这一问题上,学校应该注意将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当中.比如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职业道德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就像“盐”与“汤”的关系,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没有加入职业道德的内容,这样的专业课也是不成功的。 最后,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学校应激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了解科技动态及社会市场需求,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实习实训、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也得到升华,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国就比较重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从“唯分数论”转变到对学生素质综合培养的轨道上来,搭建起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交桥”,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使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还具有完善的人格,具体表现在: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讲究诚信等等。只有实现这样的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才能破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才能逐渐改善。

对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1 概述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而要搞好这两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富余职工和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以及在改组、改制、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兼并、破产等带来的大量失业,据多种资料的较为保守的估算,由此带来的失业约为2000万人左右。据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计算显示,我国城镇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隐蔽性失业人数1995年就达3161万人左右。另外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在国有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员为14408万人,而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待剥离的企业冗员要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3,以此推算,全国的城镇公有制经济单位要剥离出4000到5000万富余人员。又据有关部门按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的保守测算也将产生2000到3000万富余人员;第二,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 九五 ” 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在此期间我国城镇将有54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而同期我国城镇能安排的人数约为3800万左右, 2 目前导致我国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2.1 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我国在50年代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 激增人口 ” ,对今天的失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2.2 与我国在几十年内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有关。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 低工资、高就业 ” 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 大锅饭 ” 掩盖了。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这样,过去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 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 ” 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2.3 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有关。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同时,部分老工业基地资源面临枯竭或产业过于单一,结构转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转换过程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如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辽宁省阜新市,可采煤层已经告罄,使40万煤炭职工需要重新安置,素有 煤铁之城 ” 之称的本溪市也面临同样困境,统配煤矿需要全面转产,本钢在 九五 ” 期间将要减员1/4到1/3。 2.4 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既使人类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我国改革开放的近20年,也是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20年,在企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条件下,企业必然要尽可能地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就业岗位,从而,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出现了大规模的 机器排挤工人 ” 的现象。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 “ 抓大放小 ” 的改革战略的实施,在 “ 抓大 ” 过程中大量企业合并或者被兼并,使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样,资本规模扩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失业增加的规律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了出来。 2.5 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尚未转变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一个 包 ” 字,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激发和调动了起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迅速出现(据有关专家采用工日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人力单位计算法测算结果,目前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5亿人左右),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上是无序地拥进了城镇,与城镇劳动者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而与此同时,我国城镇的广大职工却尚未从过去的 大锅饭 ” 条件下所形成的就业、择业观念中解放出来,仍然不切实际地希望国家能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从而,不愿意与拥进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这样,他们一旦失业,就不可能较快地实现就业岗位的转换,从而,作为失业者在失业大军中滞留了下来。 2.6 与我国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对劳动力需求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关。在 九五 ” 期间,我国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 3 针对失业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失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我们所要做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的程度内。 3.1 我们应当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这样,既可以减少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人数,又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在这里我们想着重谈一谈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扩大企业家经营决策权同强化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关系对企业的重要影响问题。我国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扩大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权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如何保证这种权力不被滥用却是任何人也不能回避并且在事实上也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国家、职工无法控制企业厂长(经理)的行为,再加之有很多人事实上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甚至没有责任心,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并进一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在企业负责人权力膨胀甚至失控时,还往往导致腐败现象。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困难或破产倒闭企业,其负责人的责任是相当大的。这样,在企业职工对厂长(经理)的行为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却要让职工来承担下岗失业的风险和后果,是极不正常和极不应当的。因此,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为了让企业职工的权力与承担的风险相对称,我们必须强化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 3.2 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应当建立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把就业问题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管理体系中。具体来讲,政府作用的强化应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二是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并规范目前部分收费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坚决取缔那些存在欺行为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四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近2-3年内,由政府投资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以暂时缓解再就业的压力;五是可考虑帮助部分劳动者由失业问题较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和地区向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和城市实现地区迁移;六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近几年内适当限制富余劳动力向失业问题较严重的城镇和地区的无序、过量流入,以减少他们与城镇劳动力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 3.3 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 “ 劳动密集型 ” 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当指出的是,在发展第三产业问题上,我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据统计,在就业人数上比较,199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几个国家的比重分别为:美国72.8%,日本62.7%,德国59.4%,俄罗斯56%,而我国仅为23%。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区街经济、社区经济等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方案。 3.4 大力发展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钟点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 3.5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同时,政府应对苦、脏、累、险等工作岗位实行必要的分配倾斜政策,如减免这些部门、行业的部分税收等,以吸引劳动者到这些部门、行业就业。 3.6 对下岗和失业劳动者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过去一直实行低工资的政策,在这种制度下的工资实际上仅是工人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连同工人在剩余劳动内创造的价值则形成了积累。可以说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事实上是广大劳动者劳动的结晶。从理论上讲,这种劳动的结晶理应用于保证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从而进行劳动并获得劳动收入。我们在同许多下岗失业劳动者交谈时,他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在企业工作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我们老了,重新寻找工作的能力又有限,而企业亏损或破产倒闭,要我们自谋生路,那么过去的老帐应该怎样算?事实上这是对劳动关系明确提出的补偿要求。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绝不应当视之为无稽之谈而置之不理,在劳动者下岗失业时应当对他们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具体办法可以采用一次性清算,如广东省实行的一次性 工龄买断 ” 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办法;既可考虑用货币形式支付,也可考虑以国有资产的债权、股权甚至住房等非货币形式支付。或者在职工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将这部分资金适当集中建立一种基金,用于失业劳动者的培训、为失业者 自我雇佣 ” 的开业提供贷款或为他们到银行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等等。我们认为,实行这一办法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增强失业劳动者再就业的经济能力(如失业者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实现 自我雇佣 ” ,也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投资入股,在 “ 股份合作制 ” 企业实现再就业,等等);其次,可以解决部分下岗劳动者事实上已重新就业,但仍在原企业领取一定数量收入,企业的压力事实上并未减轻的 隐性失业 ” 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对劳动关系的清偿视之为国有资产流失,从理论上讲,这只是 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 。 3.7 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过低(企业上缴部分及职工个人交纳部分合计只占工资总额的2%-3%),因此,应当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特别是应当把交纳失业保险金通过法律程序规定下来,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交纳,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应当增加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当增加对失业保险基金投入力度的理论依据与上述关于对劳动关系清偿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应当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目前许多地方只对几种特殊类型的失业人员发放)。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时常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者从整体上看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大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只要我们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程度内,并发挥失业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1 刘长明等.失业:需要重新透视的经济社会现象.新华文摘,1997(11):532 葛延风等.影响企业职工再就业的有关体制问题.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4):273 马轶民.国有企业改革与失业.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90):184 鲁士海.再就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环.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85):305 国家计委课题组. 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与对策课题研究报告.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

围绕失业现象论文发表意见

奥肯定律的提出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 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即一国的所有生产能力得到完全释放所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 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 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 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 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但是 当人们用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检验时却发现该定律在我国并不适用。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奥肯定律并未透彻的理解忽略了它适用的条件。本文将通过对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讨论来探讨它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奥肯定律中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奥肯定律中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失业率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率。 一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的应用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研究的是排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外的失业率。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起因来看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构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由于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自然失业率另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微小的周期性失业因素所能反映出的促进经济增长效果在统计上并不能充分显示出来。首先我国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开始发生于20世纪1/5页90年代后期之后失业率出现了实质性的升高并且表现出随时间的波动性我国失业率升高的最初起因虽然有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作用但是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与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截然不同的因素即由于旨在“减员增效”的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职工大规模下岗和失业之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冗员问题据当时的调查冗员率一般在1/3到2/5之间。而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国家在企业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出雇用和解雇决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如果说在没有普遍的冗员现象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以劳动力需求减少为结果的失业率提高通常会伴随着减少劳动使用的其他变化的话从严重的冗员现象出发的失业率提高反而会提高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仅如此如果减员增效的改革的确奏效的话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而这些因素都产生与高失业率减少劳动投入相反的效果。这样一来单一且间接的失业率提高这个因素就不能明显地被转化为产出增长率的降低。诚然在改革期间造成我国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也存在着宏观经济周期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刚刚从短缺经济进入到结构性过剩阶段国内需求的制约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从而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也是失业率提高的诱因。但是作为一段时期持续发生的现象我国的高失业率主要是由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造成的长期自然失业现象 同时在这一时期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 自然失业率的贡献也很突出。因此在我国 “奥肯定律”的作用受到限制即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形式下岗工人转换成失业工人使失业率增加但劳动力就业状况可能并未糟糕。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数字只是登记失业率而这个指标与市场经济国家使用的失业率反映了不尽相同的内容 因而许多经验研究的结论并不可靠如姜巍等 2005。在我国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常常不能确切地反映就业形势的好坏。例如 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最严重的19982000年期间这个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1%。而当就业形势开始好转时这个指标却大幅度提

问题的提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肯(Okun,A),在担任约翰逊总统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时,为了使总统、国会和公众相信,如果把失业率从7%降到4%,会使全国经济收益匪浅,便根据美国55个季度(1947—1960年)的失业率和实际GNP的变化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水平(4%)时,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将损失3%。其方程式为:Y=1-3X。式中Y为实际GNP的变化率(%),X为失业率的季度变化率(%)。结果产生了著名的“奥肯定律”。近年来,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处于小幅攀升态势。1999年到2000年,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6%,2002年升至3。6%,2002年底为4%,2003年一季度末为4。1%,全年目标控制在4。5%。就业与失业标准的重新界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失业率。据《人民日报》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与失业的概念作了重新界定,按照新的标准,“失业人员”指男在16—60岁、女在16—55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反观中国的GDP,却一直呈稳定的上升趋势,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4%,但就业并没有相应的增长。下表我们列出了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GDP与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表一:年份GDP(亿元)城镇失业率(%)19783624.15.319793899.55.419804517.84.919814752.73.819825185.23.219835750.42.319846624.51.919858964.41.8198610202.22.0198711962.52.0198814928.32.0198916909.22.6199018547.92.5199121617.82.3199226638.12.3199334634.42.6199446759.42.8199558478.12.9199667884.63.0199774462.63.1199878345.23.1199982067.53.1200089468. 13.1200197314.83.62002104790.64.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论文摘要]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就业后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研究生隐性失业的原因可以从职业序列及其刚性结构、雇主风险最小化原则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等职位竞争视角去分析,建议国家、高校和个人都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研究生隐性失业。

[论文关键词]职位竞争;研究生就业;隐性失业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处于就业难的境地。据统计,从1982年到2008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每年1.1万人增至44.63万人,增长40倍。在校研究生规模从2.6万人增至128.3万人,增长近50倍。2006年到200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分别为39.79万人、41.86万人、44.63万人,仅这三年的毕业研究生就有126.28万人…。另外,2010年全国应届本专科毕业生也将达到61l万人,比2009年增加52万。而与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工作岗位数却没有明显增加,特别是适合研究生工作的岗位数不升反降,从而导致研究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研究生教育的快速扩张,造成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研究生去抢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去抢大专生的饭碗,这种在就业市场出现的“错位”现象已屡见不鲜。一部分研究生在“错位”的工作岗位上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能力与岗位要求未能实现充分有效的结合,处于部分闲置的状态;也没有获得适当的劳动报酬,即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研究生属于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如果研究生就业不能“人尽其才”,由此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是社会的重大损失。研究生也会产生挫败感和不满情绪,一方面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本文将运用职位竞争理论,透析研究生隐性失业问题。

一、研究生隐性失业的概念

国际劳动组织将隐性失业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具体讲,隐性失业就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构成失衡,劳动力供给超过了由生产技术条件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出现的低效用或负效用现象。有的学者将劳动力未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的状态称为隐性失业。

本文所指的隐性失业是指有劳动意愿并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所在岗位与其能力不匹配,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或是与其专业特长不一致,劳动力处于部分闲置状态的现象。也就是说在隐性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有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实质上的有效结合。

研究生隐性失业主要有以下特点:研究生表面上已经就业,没有像失业人员那样处于“无工作”的状态,但工作岗位不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工作不满意,不能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

二、用职位竞争理论透析研究生隐性失业

职位竞争理论(JobCompetitionTheory)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莱斯特·瑟罗在《教育与经济平等》一书中提出了职位竞争模式,之后他又在1975年提出“工作竞争”理论。1974年菲尔茨第一次正式提出“职位排挤”模型,他认为,教育是用于筛选求职者并决定个人工作报酬的主要依据,即教育水平越高,在求职者队伍中的位置就越靠前,越容易获得好的职位。

本文所论及的职位竞争理论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职业序列及其结构具有刚性,即每个岗位按照自身的技术能力要求、生产力特征和工资标准而形成由高到低的序列,位置愈前,岗位愈好。二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雇主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每个求职者按照教育水平、职业经验、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的综合水平形成的一个序列。在序列中的位置愈靠前,获得好职位的可能性愈大;对于雇主来说,在一系列的个人特征中,教育水平愈高,雇主所支付的成本愈低。三是高度结构化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不同职位的培训成本是不一样的,某个员工一旦进入某一职位且受过相关培训,他接受进一步培训以就任更高职位所需的时间就比从公司外新雇的员工进行培训所需的时间更少,成本更低。

(一)职业序列及其结构具有刚性

每个岗位按照自身的技术能力要求、生产力特征和工资标准而形成由高到低的序列,位置愈前,岗位愈好。研究生心仪的大都是职业序列较靠前的岗位,这些岗位的要求较高,且数量有限。由于研究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必然有一部分人被挤到更靠后的位置,造成这部分人的隐性失业。另外,还一些职业要求较高岗位与研究生工作能力不匹配,即供不符求,达不到这些岗位要求的研究生就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职业序列靠后的岗位,也造成一部分人隐性失业。

(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雇主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从雇主角度来看,职位竞争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雇主在雇佣员工时不知道其将来的表现怎么样,被雇佣者在进人工作岗位后,并不一定能马上胜任工作,而是要经过相关职业培训后才能进入角色,那么预期培训成本的大小成为雇主最关心的问题。一个人的培训成本与其受教育程度成反比,因此受教育水平就成为雇主筛选员工的标准。 研究生受教育水平较高,在求职者序列中位置比较靠前。在雇主心目中,研究生学历是显示其高智力水平等影响未来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可能意味着只需要支付较低的培训成本就可以赢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于是,越来越多原本能适合岗位要求的本科生、专科生被筛选下来,这也是被菲尔兹称之为“职位排挤”的现象。同时,由于研究生教育扩张造成培养质量下降,雇主在不确定求职者真实工作能力的情况下,不会冒险去雇佣高学历的人,为了风险最小化,雇主会按照平均受教育水平来判断,这样研究生可能会排到低于正常位序的位置上,从而造成研究生的隐f生失业。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4%,本科生就业率为82.23%,高职高专生就业率为88.1%。一些高校部分专业的研究生签约率比不上本科生。不少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高于本科生,但在就业过程中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或是“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

(三)高度结构化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由于毕业研究生大多没有工作经历,很少接受相关职业培训,虽然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但要想胜任岗位要求,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相比之下,在职的已经接受过培训的雇员所需的培训时间更少,成本更低,所以新雇员就会被排挤到较低的岗位上,造成隐性失业。

根据职位竞争理论的分析,很多毕业研究生目前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原因在于社会对研究生需求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毕业研究生数量增长的速度。另外,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失衡,理论研究型人才过多,实践应用型人才不足,都可能造成研究生的隐性失业。

三、政策建议

研究生隐性失业现象可能会在今后愈发凸显。国家、高校及个人都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我国高学历人才队伍的稳定,避免人才浪费。

(一)国家要做好职业岗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

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毕业研究生数量远远超过国家能为其提供合适岗位的数量,更多的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造成隐性失业。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及时做好职业岗位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使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提供的合适工作岗位相适应,保持供求平衡,减少隐性失业。

(二)高校要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研究生培养类型和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毕业研究生出现隐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性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即学术研究型和专业应用型,前者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科专家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后者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过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岗位对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现今研究生培养结构是以学术研究型为主,专业应用型为辅,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可适当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安排到专业应用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之中。不过,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与之匹配的高教资源作支撑。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才能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

(三)大学生要理性对待考研,调整就业心理预期

引导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正确、理性的教育投资,避免盲目考研,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考研和就业问题,理性选择自己适合的道路;另一方面,要适度调降个人的就业期望值,理性面对现实,才能走出就业困境。

对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1 概述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而要搞好这两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富余职工和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以及在改组、改制、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兼并、破产等带来的大量失业,据多种资料的较为保守的估算,由此带来的失业约为2000万人左右。据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计算显示,我国城镇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隐蔽性失业人数1995年就达3161万人左右。另外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在国有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员为14408万人,而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待剥离的企业冗员要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3,以此推算,全国的城镇公有制经济单位要剥离出4000到5000万富余人员。又据有关部门按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的保守测算也将产生2000到3000万富余人员;第二,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 九五 ” 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在此期间我国城镇将有54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而同期我国城镇能安排的人数约为3800万左右, 2 目前导致我国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2.1 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我国在50年代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 激增人口 ” ,对今天的失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2.2 与我国在几十年内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有关。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 低工资、高就业 ” 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 大锅饭 ” 掩盖了。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这样,过去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 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 ” 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2.3 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有关。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同时,部分老工业基地资源面临枯竭或产业过于单一,结构转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转换过程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如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辽宁省阜新市,可采煤层已经告罄,使40万煤炭职工需要重新安置,素有 煤铁之城 ” 之称的本溪市也面临同样困境,统配煤矿需要全面转产,本钢在 九五 ” 期间将要减员1/4到1/3。 2.4 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既使人类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我国改革开放的近20年,也是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20年,在企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条件下,企业必然要尽可能地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就业岗位,从而,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出现了大规模的 机器排挤工人 ” 的现象。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 “ 抓大放小 ” 的改革战略的实施,在 “ 抓大 ” 过程中大量企业合并或者被兼并,使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样,资本规模扩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失业增加的规律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了出来。 2.5 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尚未转变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一个 包 ” 字,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激发和调动了起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迅速出现(据有关专家采用工日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人力单位计算法测算结果,目前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5亿人左右),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上是无序地拥进了城镇,与城镇劳动者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而与此同时,我国城镇的广大职工却尚未从过去的 大锅饭 ” 条件下所形成的就业、择业观念中解放出来,仍然不切实际地希望国家能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从而,不愿意与拥进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这样,他们一旦失业,就不可能较快地实现就业岗位的转换,从而,作为失业者在失业大军中滞留了下来。 2.6 与我国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对劳动力需求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关。在 九五 ” 期间,我国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 3 针对失业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失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我们所要做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的程度内。 3.1 我们应当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这样,既可以减少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人数,又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在这里我们想着重谈一谈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扩大企业家经营决策权同强化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关系对企业的重要影响问题。我国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扩大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权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如何保证这种权力不被滥用却是任何人也不能回避并且在事实上也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国家、职工无法控制企业厂长(经理)的行为,再加之有很多人事实上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甚至没有责任心,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并进一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在企业负责人权力膨胀甚至失控时,还往往导致腐败现象。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困难或破产倒闭企业,其负责人的责任是相当大的。这样,在企业职工对厂长(经理)的行为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却要让职工来承担下岗失业的风险和后果,是极不正常和极不应当的。因此,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为了让企业职工的权力与承担的风险相对称,我们必须强化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 3.2 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应当建立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把就业问题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管理体系中。具体来讲,政府作用的强化应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二是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并规范目前部分收费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坚决取缔那些存在欺行为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四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近2-3年内,由政府投资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以暂时缓解再就业的压力;五是可考虑帮助部分劳动者由失业问题较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和地区向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和城市实现地区迁移;六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近几年内适当限制富余劳动力向失业问题较严重的城镇和地区的无序、过量流入,以减少他们与城镇劳动力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 3.3 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 “ 劳动密集型 ” 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当指出的是,在发展第三产业问题上,我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据统计,在就业人数上比较,199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几个国家的比重分别为:美国72.8%,日本62.7%,德国59.4%,俄罗斯56%,而我国仅为23%。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区街经济、社区经济等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方案。 3.4 大力发展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钟点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 3.5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同时,政府应对苦、脏、累、险等工作岗位实行必要的分配倾斜政策,如减免这些部门、行业的部分税收等,以吸引劳动者到这些部门、行业就业。 3.6 对下岗和失业劳动者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过去一直实行低工资的政策,在这种制度下的工资实际上仅是工人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连同工人在剩余劳动内创造的价值则形成了积累。可以说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事实上是广大劳动者劳动的结晶。从理论上讲,这种劳动的结晶理应用于保证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从而进行劳动并获得劳动收入。我们在同许多下岗失业劳动者交谈时,他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在企业工作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我们老了,重新寻找工作的能力又有限,而企业亏损或破产倒闭,要我们自谋生路,那么过去的老帐应该怎样算?事实上这是对劳动关系明确提出的补偿要求。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绝不应当视之为无稽之谈而置之不理,在劳动者下岗失业时应当对他们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具体办法可以采用一次性清算,如广东省实行的一次性 工龄买断 ” 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办法;既可考虑用货币形式支付,也可考虑以国有资产的债权、股权甚至住房等非货币形式支付。或者在职工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将这部分资金适当集中建立一种基金,用于失业劳动者的培训、为失业者 自我雇佣 ” 的开业提供贷款或为他们到银行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等等。我们认为,实行这一办法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增强失业劳动者再就业的经济能力(如失业者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实现 自我雇佣 ” ,也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投资入股,在 “ 股份合作制 ” 企业实现再就业,等等);其次,可以解决部分下岗劳动者事实上已重新就业,但仍在原企业领取一定数量收入,企业的压力事实上并未减轻的 隐性失业 ” 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对劳动关系的清偿视之为国有资产流失,从理论上讲,这只是 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 。 3.7 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过低(企业上缴部分及职工个人交纳部分合计只占工资总额的2%-3%),因此,应当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特别是应当把交纳失业保险金通过法律程序规定下来,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交纳,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应当增加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当增加对失业保险基金投入力度的理论依据与上述关于对劳动关系清偿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应当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目前许多地方只对几种特殊类型的失业人员发放)。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时常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者从整体上看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大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只要我们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程度内,并发挥失业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1 刘长明等.失业:需要重新透视的经济社会现象.新华文摘,1997(11):532 葛延风等.影响企业职工再就业的有关体制问题.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4):273 马轶民.国有企业改革与失业.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90):184 鲁士海.再就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环.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85):305 国家计委课题组. 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与对策课题研究报告.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

围绕论点发表论文

必须说明,这不适用于所有的学术论文写作,似乎更偏重于社科类的,而且具体学科肯定有自己的方法,我绝对不是说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这也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1.文章必须要求新意 只有有新意的文章才会被录用,要么材料新、要么观点新、要么把材料和观点联系起来的方式新。内容太狭窄或太宽泛的论文会被拒。不能有效展示新意和重要性的论文会被拒。论证不充分的论文和打假靶子的论文会被拒。2.文章展开必须围绕论点 文章要围绕明确的论点展开,而不是光讨论研究主题。什么是论点?最简单的评判标准,可以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才是论点。“本文研究新生活运动如何形塑公民意识”,这不是论点,是研究主题。“新生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公民意识,但是其自上而下的运动方式并不能有效动员民众”,这才是论点。一般论文可以套用这个句式:尽管________(通行的观点),但是__________(我的发现),因为_________(我的论据)。3.必须研究优秀论文 什么是优秀论文?发表在高质量期刊上的论文就是优秀论文,比如《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这些都是学科内的顶级期刊。多花时间研究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为优秀论文列提纲,提炼其主要论点,观察其如何证明论点(分梳分论点,以及支持分论点的论据),从中学到论证的技巧。以上是准备阶段。4.必须科学阅读二手文献 阅读二手文献主要有以下几步:(1)进入一个领域的准备工作:教科书、通论、参考书等。(2)搜集二手文献,并把精读文献缩短到10篇以内。从最新的研究成果读起,从引用率最高的文献读起,从最有名的学者读起。读完就归纳论点,不要拖延;重要史料或一手文献线索,随手记。(3)把自己的研究和已有研究联系起来:你可以填补空白、补充深化、反驳修正。5.必须尽力搜集一手资料 搜集一手材料的基本步骤是:(1)与阅读二手文献同时进行。(2)带着通过阅读二手文献获得的线索去批判性地阅读一手材料。(3)逐渐形成自己的论点。(4)围绕论点选择关键材料,做资料长编。6.必须草拟论文提纲 草拟提纲的基本步骤是:(1)先确立一个临时的论点。(2)围绕论点展开分论点,每个分论点一节,每节按一定逻辑顺序安排证据;(3)调整结构、分论点和总论点,直到结构完备。7.必须合理设计论文结构 (1)将资料长编内容根据提纲重新排列。(2)将资料长编改写成论文。(3)加上开头结尾。开头部分做研究史综述,提出问题,提出观点。结尾部分重申观点,做一定阐发,与其他研究或问题相联系,强调重要性。8.必须坚持多次修改润色 (1)给同事朋友看,寻求意见。(2)根据意见修改。(3)根据目标刊物的写作风格修改。

什么叫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议论、分析问题,论述道理、阐述观点的文章;;有以立论为主的,也有以驳沦为主的。报纸上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关于工业、农业、科学技术问题的专论,关于思想品质修养。社会现象的短评,都属于议论文的范围。 我们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议论文?写这样的议论文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这是我们要讲的主要问题。 -.应该写什么样的议论文 看了一场电影,读了一篇文章,可以谈谈感想;对于进步、理想、志趣。习惯。发扬革命传统、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等,可以联系实际谈点认识。我们学牛写议论文,应该做到:是非清楚,正误分明,言之有理,有一定说服力。不要只是去照抄报纸,最好多选用一些具体事例,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二.写议论文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用正确的观点去统率材料。 用观点去统率材料,所用的材料能紧紧围绕观点,这是写议论文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上努力; 第一,论点要正确、合理。鲜明。 比如,老师让同学们根据下面~段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这材料的大意是:一天,有两个人去买盾牌。一个人站在卖盾人的左边,说:“这盾是金盾。”一个人站在卖盾人的右边,说:“这盾是银盾。”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卖盾人说:“你们两人都说得不对。这盾既不是金盾,也不是银盾,它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是个金银盾。” 我们根据这个材料来写议论文,提出的论点怎样才算是正确,合理、鲜明的呢? 有同学这样讲:这说明干什么都要有群众观点。 有同学这样讲:做什么都不要随便下结论,要深思熟虑,想好了再发表意见。 很明显,上边两种提法都是离开了原材料,提得不着边际。 有的同学这样提出论点:这说明看问题不应该看正面,而应该看反面。 试问:我们看问题难道不应该看到正面,只应该看到反面吗?这说法当然不正确。 有的问学这样提出论点:这说明看问题既要看到事情的正面,也要看到事情的反面,不要只看到某一个方面,还要看到其他方面,总之,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 这样提出的论点就比较正确、合理、鲜明。 从以上几种提法可以看出,同学们写议论文提出论点时应该注意:从具体情况出发,并已要选用恰当的词句,说难说对。 第二,分析说理要合乎正确的原则。 写议论文分析说理不能不着边际,不能主观臆断。不能认为不论怎么讲都有理。分析说理正确不正确,有~个客观的标准,要从正确的立场观点出发去看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分析”对不对。 有同学这样“分析”: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看到别人恭维他就高兴。其实,恭维活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只能听好的恭维话。 恭维话就是不好的。它虽然“好听”,却“不好”。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可以去“听 好的恭维话” 这里顺便讲一讲“联系自己的具体体会(或者说是“联系自己的具体事例”)和“联系实际”的问题。 “联系自己的具体事例”和“联系实际”都应该具体、恰当。但它们也有不同:前者侧重在自己的体会,后者则可以是更为广泛的社会上的情况。比方说,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齐宣王好射箭,而且很喜欢别人夸他能拉硬弓。他左右的传臣听了,有意地说一些奉承话来讨好地。明明他只能拉开“三石”(这里读dan,古时候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却有意说他能拉开“九石”。有的还去试着拉弓,拉到中间就故意装出有气无力拉不开的样子,讨好说“您这弓太硬,除了您,谁也拉不开。像我们这样的小人怎么能拉开呢”这样一来,齐宣王到死也以为自己能拉‘九石”,而不知道只能够拉“三石”。像这样的材料,你可以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却不大好联系自己的“体会”。可是有同学却偏要“联系自己”,说“自己也像齐宣王那样爱听吹捧自己的话”。有同学“联系社会实际”,却又讲得似是而非:“今天社会上还有许多齐宣王式的人物,走后门、请客送礼就是其表现之一。”这些“分析”,都是失之偏颇的,把事情的性质弄混了。 我们应该学会分析。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看问题要全面,要防止片面性、绝对化。 第三,要善于从“小事”论起,但是不要以叙述代替议论。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小事”;;比如,在汽车上给别的乘客“让座”,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找们写作文应该学会“借题发挥”。“小题大作”。有同学写这样的作文卜电影院敞〕*入场的启示人《发扬一厘钱精神》、《说脏话不文明》该怎样处理议论文中的“叙事’”和“议论’”的关系呢?不应该仅仅就事论事而不展开议论,也不应该只去叙述事例的详细过程而不作分析议论。比方说,议论学习必须刻苦时用大部分篇幅去讲杨乐、张广厚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故事就没有必要了。“就事论事”和“以叙代议”,都是不好的。 要明确你所要“叙”的事.可能是作为“引子”以引出论点,也叶能是作为事实论据以证明论点。“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议”。 “叙事”要围绕中心思想,既要概括,又要有一些具体内容。那些人所共知的事情就不要不点其详地去讲。而那些足以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事则要作为重点写清楚,以便阐发开去,讲清道理。 第四,要以及服人。 议论文就要以理服人。要做到言之有据,不但要说清“是这样”,更要说清“为什么是这样”。因此,做到“以理服人”就应该: 要“少而精”,不要“多而杂”。你所摆的事实,你所讲的道理,应该中肯。不能以 为说得越多就一定越充分,不能“以多取胜”,应该防止堆砌词句,罗列现象。 要有针对性。这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发议论。讲正面论点,不能“节外生枝,打横炮”;反驳错误论点,更应该针对其谬误所在去批驳,不能讲与之无关的话。“互不相干”,“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是驳不倒对方的。 要讲清‘为什么”,不要只是去扣大帽子。特别是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比如,写《随地吐痰要不得》这篇作文,有同学说:“随地吐痰对吗?当然不对!随地吐痰的行为很不文明,发展下去,就会堕落成为犯罪分子。”这话就说得过分了。 写议论又要注意用观点统率材料的问题就讲到这里。 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层次。条理要清楚。 第一,要围绕中心去逐层论述。 最重要的是要‘对清先后主次”;;要弄清哪些该先说,哪些该后说,哪些为主,哪些为次,哪些要多说,说得详细一些,哪些要少说,说得简括一些。这里的关键是要围绕中心。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论点在完,分析议论随后,以作出结论收尾。其中分析议论的部分,是先摆事实还是后摆事实,是先讲道理还是后讲道理,就要看具体情况和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而定了。 第二,要按照议论文本身的规律去安排内容。 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括三个部分,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开头部分,一般都用来提出问题,完成“提出论点”的任务。这一部分要说清这篇作文所说的“是什么”。 中间部分,一般都占较长的篇幅,分为好几个段落,是这篇作文的“重心”。这个部分应该用来“分析问题”。提出充分的论据(或者摆事实,或者讲道理),去论证论点的任务,主要是在这一部分完成。这一部分要说清这篇作文“为什么”要这样讲。 结尾部分(或者叫“结束部分”),主要是用来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具体的方式有:做出结论;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一部分是要说清这篇作文要告诉人们“怎么办”。 可以这样说:一篇议论文的安排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论点——论据——结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三个要注意的问题是: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具体。 辨别词义要严格,用词必须没有歧义,不能词不达意、模棱两可。 要简洁顺畅,恰如其分。 要讲究辞素文采,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具体、形象,生动而有风趣。 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句式。用长句,缜密无漏洞;用短句,干净利索。肯定的说法,可以改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该直陈其事时用点设问句、反问句。这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 此外,议论文也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记叙、说明。抒情、描写的手法。

很简单我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刘翔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卡耐基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李泽厚即使拿走我现在的一切,只要留给我信念,我就能在十年之内又夺回它。——洛克菲勒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毫不畏惧地走向“魔林”。——海伦·凯勒假如我的信念随着我的心脏的跳动而动摇,那是可悲的。——席勒宁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丘吉尔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以利益为主的阵营老是会动摇,但以信念为主的是分化不了的。——巴尔扎克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居里夫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信念是储蓄在自己家里的私人资本。——歌德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我们应该赞美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学习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对革命有着坚强的信念。——陶铸信念是储备品 ,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它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 ——柯罗连科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斯特林堡

前的叫“正弹”,如果把它背在背上弹则叫“反弹”。这种反弹是一种违反常规的弹法,能给人新奇和技艺高超之感。以此来比喻议论文的立论违背传统的、公认的、习以为常的定论,从逆向的角度去立意,这种立论的技法就叫“反弹琵琶”。反弹琵琶是突破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进行立论的技法,是作文立论出新的一个奇招。常言道“坚持就是胜利”,但如果方向错误,坚持能胜利吗?事情没有结果坚持还有必要吗?正如一句对联的下联所说“天下事本不可了,何不于不了了之”,因此可以反弹为《“坚持”未必“胜利”》。 ③求深立论法——就是在立论时力求观点思想深刻的技法。所谓深刻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对于给材料的议论文写作,立论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材料上泛泛而谈,而应该深入挖掘其含义,提炼出高远而富有社会意义的观点作为写作的中心。此种立论方法要注意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求深,不可偏离或完全背离原意。 ④巧取角度法——角度即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一道作文题,立意的角度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不同,所谓“巧取角度法”,就是要巧于选取一个适合自己写出最佳文章的角度的技法。角度选取宜小不宜大,角度大了,涉及面广,容易谈的空泛;角度宜新不宜俗,角度新,就能引人入胜;角度宜扬长避己短,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认识深刻、有理可说、有事例可摆的角度,以展示自己的写作的才能。 ⑤就事论理法——是就某件事、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直接论述这件事、这个问题或某种现象所包含的深刻道理。采用就事论理的方法立论,可以节省大量揣摩、思考的时间,加快成文的速度。如写《我看“弃学经商”》,就只能围绕弃学经商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行文中,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其危害,提出克服这种现象的办法。 第二流程:写作实战指导 出示作文训练题目: 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与材料相关的正确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出示材料:世界著名球星马拉多纳说:“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崇拜有学问的人,不要崇拜我。我只读过小学,只读过小学的人是一头驴子。” 第三流程:学生参与互动 1、 让学生就自己的思考和所写文章的感受进行自由讨论,分析自己或别人作文确立论点的方法。 2、 教师参与讨论,适当进行写作指导入门,发挥点拨作用。 3、 学生在分组讨论时,要明确自己使用的是那一种技法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指导学生立论思考的角度:从马拉多纳本身的行为立论;从马拉多纳的语言立论;从人们对马拉多纳的评价立论;从马拉多纳生活中的为人来立论等等。 下面是一些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可以与学生们提出的观点进行比较,明确那些论点比较符合原材料的要求。 1、 马拉多纳值得崇拜。 2、 成了名的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3、 人应该谦虚。 4、 文化对一切人都很重要。 5、 不要求全责备,生活需要各种人才。 6、 学会做一个谦虚的人 7、 只读过小学的人不都是一头驴子 8、 马拉多纳真的是一头驴子吗? 9、 马拉多纳不值得我们崇拜 10、 社会当首先尊重文化。 11、 任何职业都离不开文化。 12、 不应该看不

围绕孔雀发表一篇论文

爱美的孔雀童话作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美的孔雀童话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孔雀,它总以为自己很漂亮,别人都比不过它。有一天,它离开了家,想找个人来比比美。它走啊走,走到了一个水塘边。它看见了一只青蛙,心想:不如我和这个丑家伙比一比美,它一定比不过我。于是,孔雀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轻蔑地说:“丑家伙,我们来比比美,怎么样?”青蛙回过头来回答:“对不起,水塘对边的庄稼里有许多害虫,我还要过去帮忙呢!”孔雀只好失望地走了。过了不久,它来到一座花园,看见了一只蜜蜂。这只小蜜蜂一会儿钻进这朵花,一会儿飞进那朵花,似乎忙得不亦乐乎。孔雀朝着那只小蜜蜂大声喊道:“小东西,快飞出来与我比美啊!”小蜜蜂连忙停下活,解释说:“对不起,百花就要凋谢了,我得抓紧时间采花蜜,免得没有东西吃。”孔雀怀着一肚子的气,气愤地走了,可是没走几步,只听“扑通”一声,孔雀一下子掉进了河里,它拼命地喊:“救命呀!救命啊!”正在河边吃草的老黄牛听到孔雀的呼喊声,连忙把孔雀拉上来。孔雀望着自己被水打湿的花衣服,眼里的泪水滚落了下来,嘴里还念叨:“呜……这下我的.衣服脏了,再也不能和别人比美了……”老黄牛听到孔雀的话,和蔼地说:“一个人并不能以貌取人,应该看它的品德,只有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啊!”从那以后,孔雀再也不注重外表,而是想着该怎样帮助别人了。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骄傲的绿孔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森林里住着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它的羽毛学历多彩,就好像穿了一件金绿色的丝绒外衣,鲜艳夺目。它头顶上高高耸立着的羽冠,特别具有风度。这只绿孔雀虽然长得很美丽,但是它却很骄傲,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它那美丽的外表。

一天,它傲慢地漫步在大森林中。

这时,从天空中飞来了一只乌鸦。乌鸦大声地叫道“美丽的孔雀姐姐,我能和你交朋友吗?”

“我才不愿和你做朋友呢”,绿孔雀说:“你长得太丑了,一身黑外衣,一点也不漂亮。”

乌鸦难过的飞走了。

一只刺猬碰到了绿孔雀,“美丽的.绿孔雀,我可以和你一起做游戏吗?”

绿孔雀看了一下刺猬,傲慢地说:“你满身是刺,会把我美丽的外衣给刺破的。”

刺猬生气的走了。

绿孔雀又碰到了小猴子。小猴子看到美丽的绿孔雀,高兴地说:“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绿孔雀连忙说“不行,不行,你太脏了,会把我的衣服弄脏的。”

就这样,绿孔雀拒绝了一个又一个好朋友。它看到小乌鸦、小刺猬、小猴子、小松鼠们在一起欢快的唱歌、跳舞、做游戏,心里很伤心。

这时候,大象伯伯走过来,他摸摸绿孔雀的头说:“好孩子,你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要想别人喜欢你,你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绿孔雀听了大象伯伯的话,惭愧的低下了头。它主动走到小乌鸦、小刺猬、小猴子、小松鼠面前,主动承认了错误,希望他们能够原谅自己。

大家对绿孔雀说,你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行了。

就这样,绿孔雀和大家一起开心的玩游戏。

森林里住着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它的羽毛光鲜亮丽的,就好像穿着一身绿色的丝绒外衣。它的头上戴着艳丽的羽冠。这只绿孔雀虽美但很骄傲,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

一只乌鸦落在枝头,对绿孔雀说。:“美丽的孔雀姐姐,我能跟你做朋友吗?”

孔雀一脸嫌弃并说道:“就你?那么黑怎么跟我做朋友,毁我形象,快给我走开。”

走了没多久,从草丛里出了一只刺猬,它看见眼前华丽的孔雀,有着美丽的尾巴,着了迷,孔雀注意到,瞪着它说:“你的刺那么多那么尖,会刺到我美丽的丝绒外衣。”刺猬委屈地说:“不,不,我没......没有。”孔雀“哼”了一声就走了。

又走了没多久,一条毛毛虫落在了孔雀的丝绒外衣上,孔雀顿时感觉恶心不已,不住的抖动,把它甩得远远的。

不久后,孔雀发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不理它,她感到很奇怪,就去找它们,小白兔说:“你是这么的美丽,我们哪配和你做朋友呢?”听了这话孔雀更得意了。

有一天,孔雀在河边欣赏自己的羽毛顺便梳理它们,结果一只鳄鱼在边上虎视眈眈想要吃掉孔雀。乌鸦第一个发现鳄鱼,赶紧用他的大嗓门大喊:“孔雀,孔雀,快跑,危险!”孔雀一听吓得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腿都吓软了,眼看就要被鳄鱼追上了。这时,毛毛虫和刺猬从大树上一跃而下,一人遮住了鳄鱼的一只眼睛,刺猬还用刺弄伤了鳄鱼,鳄鱼一边喊痛,一边打叫着跑走了。

看到这三个被自己嫌弃过的人这么拼命得救自己,孔雀这才反应过来之前自己做的那些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跟朋友们道歉。

从此以后,孔雀再也不骄傲了。

陈涉与同为劳工的几个困苦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突然,他直起身来,双手搭在锄头上,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几个劳工,“噗”地笑出声来,仿佛在说:“嘿嘿,别胡思乱想了,把这块田处理了,今天晚上还可以吃顿饱饭。”陈涉望着几个愚木的仍然弓着腰不停地翻动着田地,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果然,几年之后,陈涉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要了秦王朝的老命,成为名垂青史的“鸿鹄”。人们总是抱着宏伟巨大甚至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却总是遭周围人嘲笑和讥讽。无数的人却都被这些浅薄无知、卑微浅小的话语所击败了。一只井底之蛙是永远无法了解大海的广阔和天空的伟大,它沉浸在它那甚微的世界里无知地讥讽外面的世界。但是世界并没有因它而改变,所以,把握自己的鸿鹄之志——放眼看世界。前几日某教师的“辞职信”引起了巨大风波,只是因为这封辞职信只有十个字:“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无数的人为这一行为狂发点赞,认为这才是有梦想有生活的人。然而,另一类人走了出来,他们说:“地拖了吗,碗刷了吗?衣服洗了吗?工资发了吗?钱带够了吗?还要去看世界,恐怕要等到八十岁!”这些人,为生活奔波的确够辛苦,但是,他们连放眼看世界的勇气都没有,也就更没有梦想和上进心。他们被困在牢笼中就任由它束缚着自己,连紧锁的桎梏都不无力挣脱,连紧锁的大门都不靠近一点,望着只是望着,人生早已无趣。而放眼看世界的人,他们拒绝浅薄,挣脱束缚,领略了世间的美好。“麻雀望着孔雀那沉重的翎羽,替它担忧。”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上的名句。浅薄的人永远无法领略未知的世界;浅薄的人也永远无法参悟伟人的境界。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量度别人,导致自己的内心世界狭隘浅薄,连放眼看世界这小小的志气都容不下。放眼看世界,这是浅薄的人摆脱无知的唯一钥匙。

围绕课题交流论文发表

课题论文怎么发表?发表要求和发表方法双管齐下知实学术08月21日课题论文是课题研究科研成果,是课题结题的要求材料之一,必须按照课题主办方要求公开发表,否则通不过主办方的审核鉴定,会影响到课题成功结题。那么,课题论文怎么发表?课题论文发表,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题论文发表要求;二是课题论文发表方法。1、课题论文发表要求课题论文发表要求,因课题而异,课题负责人根据主办方下发的通知文件来完成。比如某课题论文这样要求:结题至少需要公开发表2篇论文(重点项目的论文需刊发在学院认定的一类、二类期刊上),其中项目主持人至少发表1篇论文,发表的论文需注明项目编号。课题负责人在撰写课题论文时,要确保撰写论文篇数、主持人署名位置、论文字数、课题编号等,符合相关要求。2、课题论文发表方法课题论文发表方法,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让课题论文投稿给期刊,且见刊检索。当课题论文要求在课题结题前公开发表,课题负责人要提前安排发表,在课题结题时间前,让课题论文成功发表。当课题论文要求在课题结题后公开发表,课题负责人要先撰写好稿件,在结题后,安排发表。课题论文发表,要匹配合适的期刊。选择的期刊,不仅要在研究方向上与课题论文匹配,还要在课题主办方认可范围之内。比如要求课题论文刊发在学院认定的一类、二类期刊上,课题负责人就要了解学院认定的一类、二类期刊目录,从中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目标期刊已定,向其投稿发表。由于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有很多技巧和注意事项,课题组成员不熟悉或不专业,会耽误课题论文发表的效率,甚至会导致课题论文被拒,找专业人安排效率更好。关注知实学术,与多本期刊合作,欢迎私信,了解具体信息。

市级课题不同,发表论文的要求有差异。课题负责人要从本课题结题文件中获知答案,比如某市级课题要求在CN刊物上发表课题研究相关论文1篇(不少于3000字)。

市级结题的话要看你医院的单位级别这,如果单位级别比较高的话,建议发表核心期刊的。核心期刊影响力比较大。而且发表核心期刊结题之后,也可以作为晋升的一篇文章用。如果想单单用来结题的话满足结题标准有的国家级也可以的。但是还是建议核心期刊。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答你。

您好,一般发表到省级期刊就可以了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