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程晓堂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程晓堂发表的论文

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转换手法”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6年第11期2、“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载《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7年第1期;3、“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衔接问题”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年第7期4、“论自主学习”载《学科教育》1999年第9期5、“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6、“Culture of learning and ELT in China”,载《中国英语教学》第23卷第3期(2000)7、“Asian students’ reticence revisited”,System, 28(3) (2000) 435-446 [阅读摘要]8、“也谈小学英语教材”载《光明日报》2001年5月17日9、“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载《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第8期10、“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主义思潮”载《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 [阅读摘要]11、“从主位结构看英语作文的衔接与连贯”载《山东师大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阅读摘要]12、“语域理论与诗歌的语义和语用分析”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阅读摘要] (CSSCI)13、“关于小学英语教材的两点认识”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14、“关于及物性系统中关系过程的两点存疑”载《现代外语》2002年第3期,311-317页[阅读摘要] (CSSCI)15、“Chinese EFL Students’ Cultures of Learning”载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Pedagogy,(主编:Cynthia Lee & William Littlewood),香港浸会大学,2002年。16、“论语篇连贯”,载《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钱军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17、“名词化与语用预设”载《外语研究》2003年第2期,[阅读摘要] (CSSCI)18、“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阅读摘要]19、“语篇的语域连贯和语类连贯”载《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20-24页,作者之一)[阅读摘要]20、“连接性词语的功能新解”载《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CSSCI)21、“重新审视基于语篇本身的连贯研究”载《语言学研究》第二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2、“语篇中的主位推进与信息参数”载《外语学刊》2004年第2期(第二作者)。(CSSCI)23、“任务的定义和类型”载《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24、“新课程英语中考的走向”载《人民教育》2004年第10期,第33-37页(第一作者)。25、“从小句关系看学生英语作文的连贯性”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CSSCI)2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8页。27、“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3期,66-71页。(CSSCI)28、“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载《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第1期,8-16页。(CSSCI)29、“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谈论文写作”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0、“论小句复合体中的小句关系”,载《外语学刊》2005年第4期。(CSSCI)31、Do Chinese EFL teachers suffer from job burnout,载《中国外语》2005年第6期,36-42页。[阅读摘要](CSSCI)32、“英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述评”,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7页。33、“新课程中学英语教材评析”,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3-8页。34、“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学科评价报告”,载《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第4、5期。35、“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载《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第47-52页。36、“角色定位与语篇连贯”,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期,第1-4页。(CSSCI)37、“语篇的主位特征和信息中心分析”,载《国外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第34-39页。(第二作者)(CSSCI)38、“考试不是新课程的天敌”,载《人民教育》2007年第6期,第35-37页。39、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载《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第6期,9-15页。(CSSCI)40、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8页。41、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适用性,载《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期,44-49页。(CSSCI)42、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6页。43、及物性理论对英汉翻译中转译的启示,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2期,42-45页。(CSSCI)44、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与连贯性,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3-9页。45、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载《中国外语》2009年第1期,65-68页。(CSSCI)46、关于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载《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3期。(CSSCI)47、英语中考语言知识运用试题研究,载《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3期。48-53页。

微表情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分析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本以语言为主,但实际上语言沟通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仅占 7%,大部分的沟通都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进行信息的传递(2013,朱晓琳)。而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非语言信号,即通过微表情、肢体动作获取学生的内心想法,那就能够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症下药,实现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解释微表情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实践和运用微表情相关知识,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微表情的含义及研究现状

微表情是人类试图压抑或隐藏真实情感时泄露的非常短暂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梁静等,2013)。微表情持续时间仅为 1/25 秒至 1/5 秒,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吴奇等,2010)。

1966 年,Haggard 和 Isaacs 发现了一种快速的不易被察觉的面部表情(micro-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认为其与自我防御机制有关并且表达了被压抑的情绪。1969年,Ekman 和 Friesen 也独立发现了这种面部表情, 并将其命名为微表情(梁静等,2013),Ekman 团队也成为研究微表情的主要力量之一。另外,美国的 Matsumoto 团队和Shreve 团队,加拿大的 Porter 团队和李康团队,日本的Polikovsky 团队,芬兰的赵国英团队,中国的傅小兰团队等在开展微表情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微表情的特点以及如何识别微表情,且他们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心理学的基础(梁静等,2013)。微表情的应用大都在刑侦、司法以及测谎等方面,将其运用在教学中的情况较少。

目前大多数阐释课堂非言语行为的文献都是从肢体语言出发,更多关注教师教态,对于学生的肢体语言关注很少,更别提及微表情。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师生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师生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在课堂上也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经验。学生开始成为了课堂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那么情感、态度这些隐形的心理语言要通过什么被察觉到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信号呢?

微表情与人类内在的情感信息加工过程紧密相关,但人是否能意识到自身出现了微表情?Ekman 认为,人对自己的微表情是无意识的(梁静等,2013)。研究者对于微表情持续时间的上限尚未达成共识。Ekman 通常认为微表情的持续时间不超过 1/5s,但他有时也将 1/4s 作为持续时间的上限;Frank 认为微表情的持续时间应小于 1/2s。从以上研究可看出,表情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信息的重要非言语性行为,可视为人类心理活动的晴雨计。这种短暂的面部表情是无意识的,可以通过细心的发现察觉出来,如果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的微表情,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可以和学生实现双赢局面。

二、微表情对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有一条这样阐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教育部,2011)。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点、性格、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某种程度说,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以教材为媒介,运用某些教学技巧和方法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反应,这种反应更多是非语言行为,因为学生害怕说自己没有听懂而被嘲笑,而老师也不可能每次都停下来询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时非言语行为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当发现学生们眉头紧皱,目不转睛地看着上课内容,认真听着教师讲课时,一般都是学生在努力思考上课内容,其表情告知教师内容有些难理解。那么老师可以迅速捕捉学生微表情,获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化。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某些有趣表情积极参与课堂,达到理解、收获、消化知识点的目的。

(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课堂老师永远说的多,而学生一直是低头听,就像一句话描写的:stop talking like a teacher.这句话不是在批评老师,而是反映了传统课堂的特点,即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控制说话的时间,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机会。以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学生学习技能的。因为知识不是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构建的(Nunan,1999;转自程晓堂,2009)。互动是交际的核心(Brown,1994;转引自程晓堂,2009),因为它既是学习得以实现的途径,也是学习的目的(程晓堂,2009)。由此,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互动,交换信息的过程,传统教师的授课只关注自己教学计划的进行以及教案的实施,较少关注学生对课堂的的互动与反应,从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如果老师在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技能的时候关注学生微表情,捕捉学生对课堂的反应信息,及时与学生互动,进行意义协商,填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沟,实现互动,完全可以在学生与教师激烈的探讨中、积极的互动中传授知识点,发展学习技能。

(三)有利于教师更好管理课堂、组织课堂纪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便利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学生把这些电子产品带入了课堂,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开始玩手机、听 MP3、玩游戏等。正常有序的课堂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保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聊天,声音很大时,老师可以通过用眼睛直视他,不要眨眼,把眼皮压低,用严肃的目光凝视他,这种微表情表示一种警告与威慑,学生会立马停下来,投入课堂。从而帮助老师有效管理课堂和组织课堂纪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化。

(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是被动的听、接受信息的'角色,所以无论老师以怎样的方法刺激他们,他们就是不发言。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性格导致,有的是已有知识不足,有的是对课程内容不熟悉等等。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时能捕捉到一些信息,例如,撇嘴就是一个经典的泄露内心的表情,这表示他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信心;下意识地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并不完全相信自己说的话时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对方眉毛向上,脸部拉紧便是恐惧的表现。这些微表情都在告诉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现出的不自信与不确定,老师如果捕捉到这些微表情发出的信息,就应该在这个时候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正强化,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大胆、积极参与课堂。

(五)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偶尔走神,很多老师把原因都归咎在学生身上,觉得是学生自身原因造成学生目光的游离、思想走神。但很少有老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例如;上课期间,当发现学生的目光上下左右四处看,或是转向其他地方,多半是因为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内容失去兴趣,有种想要逃跑的渴望。所以当老师捕捉到这类信息时就要赶紧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方式重新触发学生的兴趣点,把他们的思绪带回课堂,重新参与到老师的课堂当中。研究显示,当大部分听众在听讲时,保持双腿和双臂自然状态,不跷二郎腿,也不将双臂环抱于胸前,以一种放松的姿势进行听讲,他们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比跷二郎腿并将双臂环抱于胸前的听众提高 38%以上(朱晓琳,2013),也就说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接收到的信息量比他在紧张情况下的高 38%。所以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保持活泼、轻松及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输入的语言点会事半功倍。老师在课堂捕捉学生微表情,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行为和策略,就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微表情是一套不能由人自身控制但却能反应内心真实想法的短暂的表情符号,虽不是万能的,但却能弥补和帮助老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学生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及时捕捉和观察学生的微表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就可以很好地与学生互动,实现有效教学。

课堂论文发表流程

期刊上发表论文,适合有文章需要发表、但是对投稿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作者,无论是准备自投还是找中介代发,话不多说,下面干货。发表论文的整个流程,简单概括就是:定稿-选择期刊-审核-通过/返修-支付费用-定版-排版校对-印刷-出刊邮寄-上传数据库接下来按照步骤详细说说每个发表环节以及注意事项。定稿:其实就是写论文,这个我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不多说,仅从发表的角度简单说几句。1.关于论文主题:如果你的文章是准备用来发表的,尤其是准备投稿普刊,那么有些选题千万不要碰,比如港ao台、疫情、涉党涉政、宗教、神学、封jian迷xin、校园bao力等等,不要问为什么,这类主题写了大概率发表不出去!即便有收的,审核也严格,论文内容不能有不适合刊登的点。总之,发表论文不要只知道埋头苦写,动笔之前先去问问某个主题能不能发、好不好发,不能发、不好发就尽量不要写。2.关于语言逻辑:普刊在大家眼里通常就是要求低,但是要求低不等于没有要求!!文章内容如何就不说了,最起码得是篇论文吧,不能语病、错字一堆,不能毫无逻辑、前言不搭后语,不能让人不知所云,不能过于口语化......所以论文写好后建议自己先通读一遍,如果自己看不出毛病,就找同学、同事、朋友随便谁帮你看看,毕竟一篇连语言基本功都有问题的论文,即便内容写得再好,又有谁愿意看?3.关于起发字符、重复率:现在基本所有正规学术期刊都是5000字符左右/3版起发,能够2版起发的很少,即便遇到了也建议发3版,因为2版的文章后续存在被要求整改的可能。至于重复率,每个期刊的要求不一样,从10%到30%都有,有的期刊审核的时候会查重,有的则文责自负(即万一后续数据库抽查发现重复率过高而导致论文被下架,作者自己负责),这种的就建议自己提前查下,那些杂志社会查重的,如果对自己论文没把握的(特别是复制较多的),也建议提前查下,之前遇到个作者论文审核的时候查重结果直接七八十,这种就很尴尬了,这让编辑怎么想?选择期刊:我个人认为这是发表论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很耗费精力和时间。选择期刊分为两步——第一步,大家务必要先弄清楚自己对期刊的要求,尤其是因为评职称、评奖学金、保研等这些原因需要发表论文的,一定要先去看看学校、单位对期刊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比如期刊等级,是要普刊、学报还是核心?是不是非知网收录的期刊不可?最晚什么时候需要提交评审材料

论文发表流程有哪些?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17年前是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论文办)、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大纲,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郑州郑密路20号办。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一、个人发表论文的程序: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望采纳

第一步、投稿这是论文发表人员选择好投稿期刊之后,将自己的论文稿件通过邮箱发送给编辑。第二步、审核即审稿投稿之后,编辑会按照投稿顺序对论文进行审稿,有的期刊杂志收取审稿费,如果您的论文需要加急发表,请在投稿时标注清楚,可能会产生加急费用。审稿环节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影响了论文发表周期的长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审稿可能会反复进行。第三步、审稿结果主要介绍通过审稿被录用的论文。通过杂志社论文三审的论文,杂志社会下发录用通知书,并注明预安排在某年某期发表,之所以是预安排,是因为还没交纳版面费。第四步:交费这里的交费主要是版面费,交纳之后,论文才会正式进入安排刊期出版流程。第五步、安排发表版面费到位之后,即可安排刊期,并按照日期出版见刊。少部分论文发表可能会延期,原因很多,第六步、寄送样刊论文见刊之后,会给作者寄送一本样刊,作为用途上交的材料。到此整个的论文发表流程结束。

课堂论文发表流程图

首先撰写文章,然后进行投稿,杂志社进行审稿,中间可能会修稿再审,审稿通过,最后见刊。文章发表完成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论文发表一般流程主要为六个步骤:第一步:投稿.这是论文发表人员选择好投稿期刊之后,将自己的论文稿件通过邮箱、在线投稿窗口、QQ或者微信即时通讯软件这三大方式发送给编辑.第二步:审核即审稿.投稿之后,编辑会按照投稿顺序对论文进行审稿,有的期刊杂志收取审稿费,如果您的论文需要加急发表,请在投稿时标注清楚,可能会产生加急费用.审稿环节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影响了论文发表周期的长短,关于论文发表时间影响因素可以阅读《是什么影响论文发表时间长短》了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审稿可能会反复进行.第三步:审稿结果.主要介绍通过审稿被录用的论文.通过杂志社论文三审的论文,杂志社会下发录用通知书,并注明预安排在某年某期发表,之所以是预安排,是因为还没交纳版面费.关于论文三审可以阅读《什么时候论文需要三审》,了解一些审稿知识.第四部:交费.这里的交费主要是版面费,交纳之后,论文才会正式进入安排刊期出版流程.第五步:安排发表.版面费到位之后,即可安排刊期,并按照日期出版见刊.少部分论文发表可能会延期,原因很多,例如:有人安排加急.第六步:寄送样刊.论文见刊之后,会给作者寄送一本样刊,作为用途上交的材料.到此整个的论文发表流程结束.

1. 准备论文:如果论文已经准备好了,按照论文找合适的期刊就好;如果论文没写好,建议还是先找合适的期刊,然后参照期刊的要求进行论文的写作,这样能更容易通过审核。2.投稿:将论文通过各种途径送到期刊编辑部。3.审核:核心期刊一般是同行评审制度,编辑部会把你的论文转发给三个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由他们提出意见,编辑部会举行会议研究这三个专家的意见后作出录用或者修改或者退稿的决定。这也是核心期刊审稿时间长的原因。普通期刊一般由编辑部自己审核,速度比较快。4.录用:审核通过后,编辑部会开一个录用证明给作者,作者支付相关版面费后就可以安排发表了。5.出刊:热门期刊的刊期通常排在一年以后了,而冷门的刊经常还在收上一年的版面。一般的出刊时间是在3-6个月左右,出刊后编辑部会付费邮寄给作者一本样刊。6.上网:如果是上知网的期刊,那么出刊1-3个月后,作者就可以在知网上检索到自己的文章了。至此,整个发表流程完成。

有很多小伙伴们就会很奇怪了,当我们把毕业论文完成之后,要如何发表呢?那小编我今天就针对“发表论文流程”这一情况,为大家解答疑惑吧!

一般来说呢,发表论文流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投稿

投稿是指论文发表人员选择好投稿期刊之后,我们再通过邮箱、在线投稿窗口、QQ或者微信等方式将自己的论文稿件发送给编辑就好了。

二、审核(也俗称为审稿)

投稿之后,编辑会按照投稿的先后顺序对论文进行一个审稿过程,有的期刊杂志是会收取审稿费的,如果我们发表论文需要加急发表的话,是需要在投稿时标注清楚的,这个可能会产生加急费用。审稿环节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它可以说影响了论文发表周期的长短,只因为论文审稿可能会反复进行。

三、审稿结果

审稿结果主要介绍通过审稿并被录用了的论文。通过杂志社论文三审的论文,杂志社会下发录用通知书,并注明好预安排在某年某期发表此篇论文,之所以是预安排,是因为还需要交纳版面费。

四、交费

交费就主要指的是版面费了,在我们交纳费用之后,论文才会正式进入安排刊期出版的流程。

五、安排发表

费用到位之后,便可以安排刊期了,并按照日期出版见刊。而少部分论文的发表可能会被延期,这样的现象也属于正常情况,原因就比如有人安排加急类似之类的问题。

六、寄送样刊

论文见刊之后,杂志社会给作者寄送一本样刊的,是作为用途上交的材料。到此整个的论文发表流程就基本结束了。

那么以上呢就是“发表论文流程”的六大步骤啦!那最后小编要提醒大家一点,在我们进行论文写作时一定要保证是自己原创的,这样的话在进行论文查重检测的时候也不会存在那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同时大家要记得去进行自查,保证论文更高程度的通过哦!

饶晓发表的论文

1、欧拉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

2、华罗庚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但是他并不在意别人嘲笑他。

拓展资料:

1、莱昂哈德·欧拉

莱昂哈德·欧拉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

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

2、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参考资料:莱昂哈德·欧拉——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华罗庚——百度百科

1、华罗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

2、蒲丰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3、冯卡门

小时候他在地上画画玩,他父亲为了刁难他,问他12X12等于几,冯卡门不假思索的就给出了答案,父亲又问33X56等于几,他依然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最后父亲有些气急败坏的问道256X123等于几,冯卡门也只是略微的想了一下就给出了答案。

4、毕达哥拉斯

传说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他认为每一个都该懂些几何。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勤勉的穷人,他想教他学习几何,因此对此人建议:如果这人能学懂一个定理,那么他就给他一块钱币。

这个人看在钱份上就和他学几何了,可是过了一个时期,这学生对几何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反而要求毕达哥拉斯教快一些,并且建议:如果老师多教一个定理,他就给一个钱币。不需要多少时间,毕达哥拉斯把他以前给那学生的钱全部收回了

5、欧拉

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但欧拉还热爱着学习,一次围羊圈面积问题让欧拉的父亲发现了欧拉的数学才华,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 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李家俊(1955-),男,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市人大代表。 1974年参加工作。1995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材料工程博士学位(Ph.D)。曾任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8年9月,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8月,任天津工业大学校长。2003年2月起,任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天津市委科技工委副书记,中共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参加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等研究项目。近年来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碳纤维(碳纤维毡)复合材料的电磁功能(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电热熔材料用于塑料焊接等),用于甲烷吸附的新型碳材料等。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主持全面工作,主管办公室、综合计划、财务、审计、人事工作。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来:苏步青.(前复旦校长) 苏步青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1919年苏步青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从这里我们看到,成为数学家,成为天才,并不是要一定很高的天赋,而是他的研究他的作为是否有思想,对社会是否有贡献.我中学时是学文的(我文科很好的哦),大学时学习工程造价,毕业后学习计算机编程,至今.我不知道你现在跨专业学习计算机是哪方面的,但我没有感到编程对数学基础有什么多高的造赋或要求,虽然算法有时会让人晕头转向.原因只是不你太不认识他了,熟悉一下,你会发现你的思维会是这么的清晰.面向对象思想和数学一样,只是从一切实际出发的客观事物的分析思想而已.送给你一句我最喜欢的,也是一位数学家的话: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林晓发表的论文

、1.期末考试  睡梦中的温然忽然被人拍了一下肩膀。  顿时,脑中爆炸般的画面碎裂,反倒有一连串陌生的记忆涌入脑海。  她缓缓睁眼,仍然是一副睡意朦胧的模样。  “试卷不会做是一回事,考场上还睡觉,就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了!”同时,身后传来老师严厉的声音。  温然呆了呆。  她穿书死后,居然在这本书里重生了!从一个备受瞩目的科学界新星,变成了一个着墨不多的炮灰女配?!  面前是普通的书桌,讲台、黑板,和奋笔疾书的同学们……这是高二年级的零班,一个与原主学习成绩不符的班级——  零班只接收两种人。一种,是学习成绩极其优异,在全校排名前列的名校预备役;另一种,就是明明不合格却硬挤进来的关系户。  毫无疑问,身为漂漂亮亮但没多大用处的花瓶,温然属于后者。没有实力的人却站在了本不属于她的位置,很容易惹人闲话,哪里都是这样。除了班上同学的闲言碎语,老师对她的态度也算不上温和。  但!是!  她上辈子因为掌握了某个几乎能毁灭人类的秘密,被各方大佬追杀,不是想把她连人带实验室一起炸毁就是想威逼利诱迫使她交出秘密,让她一度过上了逃亡的苦逼生涯,相比起来,这个花瓶女配的人生算是风平浪静了!  她相信,只要她不在女主面前搞事,不作死就不会死。只要安静如鸡的带着秘密过完下半辈子,那群潜伏在华国的大佬们也一定以为她死了,不论如何也不会找到她的头上来!  “你还笑?准备交张空白卷子上去?”老师见她还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不由来气,“这次期末物理要是再考个位数,你还有脸待在零班?”  在他们a中,老师们也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按照一个班学生的平均分算。温然虽然还算用功,但资质平平,其他需要背记的科目还好些,一到物理课就歇菜,偏科严重,次次物理考试都只会蒙选择题,算是一窍不通选手,她穿过来的时候,正好温然在物理考试上睡觉,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啊……对不起,”脑中高负荷的消化完所有信息,回神的温然眨巴眨巴眼,眉头轻轻拧起,脑袋一点点低了下去,声音也一点点变小,嗫嚅道,“我是不想再拉低班上的平均分,这个月每天晚上复习物理到深夜三点,昨天也是……所以今天忍不住瞌睡,不小心睡着了……”  尽管这话的内容非常假,但配上她真诚到完全不心虚的语气,老师居然没多说什么:“我也不是在逼你,你们成绩怎么样,只关乎着你们自己的前途而已。但如果期末你再考个位数,就会被踢出零班,学校规定如此,谁也救不了你。”  温然乖巧点头。  零班的人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年级排名的变化,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筛选,退出年级前五十的学生将会被剔除出去,而她虽然因为关系勉强进来旁听,但一个学期过去,如果成绩不合格,是会被劝回普通班的。  高二期末对原主而言是一个转折点,她正因为物理考砸,牵连了整个理综的分数,被踢出了零班,以至于寒假过年的时候各路亲戚问成绩,温爸都没颜面开口,身为邻居的女主妈妈也三番五次来温妈面前炫耀,一家三口都没法过个好年。  她重新翻看了一遍面前的试卷,生物与化学题目原主几乎都做完了,她粗略估算了一遍准确率,拿起笔开始填物理答案。  考试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看一遍题目就能推测命题人的考点,由此迅速联系相关知识点判断思路,不过她的话,可以省略前面一步,看一眼题目,脑袋里自然会出现答案。  但要是全写对,就太惹眼了,她要安静的做个花瓶女配,自然要控制分数。  只要能判断所有题目的得分点,就把分数精准控制到小数点后,而且,就算出分以后谁有疑问,检查这份卷子,也不可能查出哪怕一点不合理的地方。  阅卷结果很快出来了。  那时刚好是寒假前补课的最后一节课的课间,温然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依旧是一人一张桌子。她不像原主那样时不时找女主的麻烦,安安静静待在角落里,捧着本书。  原主本就孤僻而不善言辞,不是女主那样八面玲珑的人,成绩虽然在全校里算不得差,但在零班次次垫底,有些人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是看不起的。  现在她反而安静了,其他人倒不乐意,凑到她桌前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故意一把扯掉她的书:“这是什么?《智能化的微型大脑——ai芯片的设计》?温大小姐,你不会是半夜三点学物理学傻了吧?”  “冷静点,连高中物理都搞不定,就不要看这些东西自虐了。”  “……”她看她自己发表的论文,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是以前的温然,一定会拉下脸一声不吭地抢回来,而她性格使然,人比较佛,也就随他们去了,“呐,想看就看,记得还我。”  “这文章每个字我都能看懂,拼起来就完全不知所云,也不知道是哪个疯子写的。”林晓见她无所谓,也没了争抢的兴趣,丢还给她,“知道自己要被踢出去了,干脆就放弃挣扎了?以前看你课间还会整理笔记的。”  旁边的妹子徐洋也凑过来,睨了她一眼,装作犹豫了一下,带着同情的眼神道:“听说被零班踢出去的人要搬着书包和凳子,穿过走廊回普通班,全年级的师生都在看呢。你爸那么要面子的人……哎,这不是要过年嘛,我也是想让你有个心理准备,你别太难过……”  “哦。”这人到底是从哪儿看出她难过的?  林晓说起话来更口无遮拦些,比徐洋还更直接:“其实我是想替秦爷谢谢你,毕竟班上只有你俩不是凭成绩进来的,也得亏了你在,秦爷就算一个学期没来上课也没考过倒数第一!”  “……”考倒数第二还很荣耀的样子真的没问题吗……  听说老师已经带着试卷走出了办公室,又有几个同学不自觉的往她这个角落偷望,也有人特意围上来道别的,但只有林晓的话听着还有几分吊儿郎当的真心,其他人嘴里安慰着,实则都是看热闹的眼神。  “你别伤心了,其实我这次物理也发挥不好……有道选择题不小心看错了选项,六分呢。”女班长见她要走了,也来和她说两句安慰的话,以表对班上同学的关心。  但这关心有几分真假就不知道了。  温然毫不为之所动,开始配合她的表演:“哦?所以你估分了吗?理综能考多少?”  “也就两百多分吧,可能连两百六都上不了……满分可是三百呢,好气哦,这次回去我肯定和你一样了,要被骂死。”  “……”你和原主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啊兄弟!冷静!!  温然默念了两遍不能崩人设,回到了心平气和万事皆佛的状态,配合道:“好高!我理综要是有你一半就满足了。”  “当然,你和人家比什么比,人家是要冲清华的高材生,你能考个二本就不错了。”林晓吐槽,不过说的也是实情。  这时,已经有课代表接了老师手里的活儿,开始发卷子了。  之前的语数英三科都是原主考的,分数自然是一如既往,语文115,数学95,英语124,334分不算太低,但因为温然本就擅长语文英语,倒也不奇怪。班上人人都知道,等理综卷子发下来,就是她的公开处刑现场。  毕竟温然的成绩一直在年级中游徘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偏科,物理和化学的分数是她怎么努力也补不回来的。  “班长,你理综考了265!好高!”课代表扬了扬卷子,“这次的理综比上次的难多了,你考这么多,肯定能进单科前列,说不定会是我们班最高分!”  “原来这次的更难吗,我说怎么压轴题步骤那么多,还以为自己写错了呢……”班长笑容满面的接过试卷,“才两百六而已,不算高,上次的年级第一不是考了两百七十分么?虽然说上次的确实更简单啦……”  话音未落,忽然课代表喊了温然的名字,扬起试卷。  顿时全班陷入一片诡异的安静之中。  “温然……”课代表横着看了一遍,不相信,又把试卷摆正,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名字,“267分??”  “看错名字了吧老哥?”  “是不是老师加错分了?”  短暂的沉默后,下面如同炸开了锅,顿时议论纷纷。  温然依旧在抽屉底下看自己的小论文,听到念分数,也只是“哦”了一声,慢条斯理拿了卷子下来,往书包里随便一塞,重新翻开了书。  反正这个分数对她而言毫无悬念,与她预估的一分不差。根据原主的三科成绩,她一定要考上这个分数,才能以最不起眼的中等成绩稳稳留在这个班里。  这是作为默默无闻的花瓶女配所必备的素质,只要不扎眼,就不容易被炮灰掉。

1. Liang zhang, Zheng-Zhu Zhang, Yi-bin Zhou, Tie-jun Ling; Xiao-Chun Wan. Chinese dark teas: postfermentation,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10.1016/j.foodres.2013.01.016. 2. Jin-Hua Qin, Ning Li, Peng-Fei Tu, Zhi-Zhong Ma, and Liang Zhang*. Change in Tea Polyphenol and Purine Alkaloid Composition during Solid-State Fungal Fermentation of Postfermented Te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2, 60 (5): 1213–1217. 3. Liang Zhang, Zheng-Zhu Zhang, Ya-Ning Lu, Jing-Song Zhang. 2012. Intestinal transport of L-theanine from green tea and effects on human healthcares. In: Preedy, Victor. Ed. Tea in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cademic Press, Elsevi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ssouri. In press 4. Liang Zhang, Zhi-Zhong Ma, Yan-Yun Che, Ning Li, Peng-Fei Tu, Protective effect of a new amide compound from Pu-erh tea on 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gainst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hydrogen peroxide, Fitoterapia, 2010, 82(2), 267-271. 5. Liang Zhang, Ning Li, Yan-Yun Che, Zhi-zhong Ma, Peng-Fei Tu. Development of the fingerprints of aged Pu-erh tea and ripened Pu-erh tea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1, 20(4): 351-357. 6. Liang Zhang, Ning Li, Zhi-Zhong Ma, Peng-Fei Tu. Comparison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ed Pu-erh tea, ripened Pu-erh tea and other teas using HPLC-DAD-ESI-MS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1, 59 (16): 8754–8760. 7. Liang Zhang, Wan-fang Shao, Li-feng Yuan, Peng-fei Tu, Zhi-zhong Ma. Decreas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reversing the immunosenescence with extracts of Pu-erh tea in 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SAM). Food Chemistry, 2012, 135 (4): 2222–2228. 8. Ning Li, Liang Zhang, Ke-Wu Zeng, Yuan Zhou, Jia-Yu Zhang, Yan-Yun Che, and Peng-Fei Tu. Cytotoxic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Ophiopogon japonicas. Steroids, 2013, 78(1):1-7. 9. Che Yan-Yun, Zhang Liang, Li Ning, Zeng Ke-Wu, Tu Peng-Fei.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Ilex mamillata C.Y. Wu ex C.J. Tseng.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12. 26(21):1991-1995. 10. CHE Yan-Yun, LI Ning, Zhang Liang, TU Peng-Fei,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kudingcha,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1, 9(1): 22-25. 11. Ning Li, Jia-Yu Zhang, Ke-Wu Zeng, Liang Zhang, Yan-Yun Che, Anti-inflammatory homoisoflavonoids from the tuberous roots of Ophiopogon japonicas, Fitoterapia, 2012, 83(6):1042-1045. 12. Xiao-Juan Lai, Liang Zhang, Jun-Song Lia, Hang-Qing Liu, Xun-Hong Liu, Liu-Qing Di, Bao-Chang Cai, Li-Hua Chen,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and bioavailability studies of three salvianolic acid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alone or with synthetical borneol in rats, Fitoterapia, 2011, 82(6):883-888. 13. Chu Song-ling, Fu Hong, Yang Jin-xia, Liu Geng-xin, Dou Pan, Zhang Liang, Tu Peng-fei, Wang Xue-mei,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Pu’er tea extract on 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1, 17(7): 492-498. 14. Xin-Fu Zhang, Ying-Ying Han, Guan-Hu Bao, Tie-Jun Ling, Liang Zhang, Li-Ping Gao, Tao Xia. A New Saponin from Tea Seed Pomace (Camellia oleifera Abel)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PC12 Cells. Molecules. 2012, 17(10):11721-11728. 15. 张梁, 徐德生, 冯怡, 2007, 芍药甘草复方大鼠血中移行组分归属分析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32(17): 1789-1791. 16. 沈岚, 张梁, 冯怡, 徐德生, 林晓, 2009,芍药甘草复方配伍药动学研究,中成药, 31(3): 374-377. 17. 沈岚, 张梁, 冯怡, 徐德生, 林晓, 2008,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谱效关系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33(22): 2658-2662. 18. 陈丽华, 冯怡, 徐德生, 李俊松, 张梁, 2007, 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大鼠胃底环行肌条作用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23(6): 1-4. 19. 沈岚; 冯怡; 徐德生; 林晓; 张梁, 2008, 配伍前后芍药特征化学组分体内药动学变化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43(23): 1774-1776. 20. 毕丹, 宋月林, 张梁, 陈东, 屠鹏飞, 2009,鹅胆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40(10): 1543-1545. 21. 陈丽华, 冯怡, 徐德生, 李俊松, 张梁, 汪益涵, 2008, 含甘草酸效应组分微丸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中国中药杂志, 33(5): 509-513. 22. 沈岚; 冯怡; 徐德生; 林晓; 洪燕龙; 王优杰; 张梁,2010, 基于HPLC-DAD-ESI-MS技术的芍药甘草汤体内外物质基础变化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35(15): 1947-1952.23.毕丹,宋月林,张梁,陈东,屠鹏飞,2009,鹅胆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40(10):1543-1545.24.陈丽华,冯怡,徐德生,李俊松,张梁,汪益涵,2008,含甘草酸效应组分微丸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中国中药杂志,33(5):509-513. 25.沈岚;冯怡;徐德生;林晓;洪燕龙;王优杰;张梁,2010,基于HPLC-DAD-ESI-MS技术的芍药甘草汤体内外物质基础变化研究,中国中药杂志,35(15):1947-1952.

是关于医学方面的研究,关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了多项论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一日三餐,面为之主。想必大家一定知道面粉,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我们由它可以想到它经历过什么,有多少困难是它面临的。 当小麦金黄之后,他被机器与支干分离,又被磨压去壳成为麦子,接着经历几天暴晒除去水分,然后又被磨成面粉。它的过程真可谓“脱胎换骨”。之后又会被压成面条或高温变成馒头,经历千辛万苦,曲曲折折。对于我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代说,一点点挫折都会使我们怨天怨地,大一点的困难足以使我们跌入无底深渊。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务必抱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生活。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起起落落,关键就是人的心态。正视挫折的人,往往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抱着消极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他一定会被社会所抛弃。不经历风雨,难得见彩虹,漫漫人生路,九曲十八弯,挫折不可避免,重要的就是面对挫折的心。 当上帝没有多看你一眼,厄运之神有可能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我们不得不面对,当我们内心对困难产生了恐惧,不妨想想小小的面粉,它不仅有不畏惧困难的心态,更有团结一致的,无坚不摧的本领。面粉很轻,也许风一吹,它就无力抵抗,但一袋面粉就足以抵抗,面粉经历过“脱胎换骨”的磨难,相比他而言,我们的挫折简直微不足道,因此我们应该向小小的面粉学习,有临危不惧,正确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集中信念,击败挫折的豪情壮志。 临危不惧,积极乐观的品质不仅面粉具有,也是我们人类必不可少要拥有的。从现在起,让我们怀着一颗正确的心,走我们的人生路! 【点评】 思路挺好,出其不意,从面粉的整个历程来感悟人生。两个建议,一个是面粉的历程可以写的再丰富和曲折些;另外一个是曲折而丰富的面粉的历程给我们人生感悟的时候,要注意理清层次。 继续努力吧! 点评老师:林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