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学家。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 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钱乙 (1032~1113)祖籍浙江,后到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定居。其著作《小儿药证真诀》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被视为中医儿科学的经典著作,钱乙被后人视为“儿科之圣”、“儿科鼻祖”。 卫朴 北宋天文学家,淮南楚州人。平民出身,因用功过度而致双目失明。他主持编纂的颇有影响的《奉元历》,在中国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订《奉元历》,使之更趋完善。 李诫 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县人,著名建筑学家。他编著的古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 陈专 (1076~?)南宋农学家,一生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农学理论,公元1149年著《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册。作品对江南水田耕作,对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种、蚕桑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的宝贵资料。 宋慈 (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阳人。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长期担任司法方面的官职。著有《洗冤集录》,比西方法医学专著要早350多年,可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权威著作。《洗冤集录》被译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国文字。 秦九韶 (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杰出数学家。他仿照“九章算术”写成《数书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秦九韶是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数书九章》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高峰。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学家、天文水利学家。他制造了10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观察和精密推算。所编“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是我国一位有多方面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赵友钦 (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学家。著有科学著作《革象新书》。这本书有一篇名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现象。 徐寿 (1818~1884)清代科学家,精于数学和工程技术,与同时代科学家华蘅芳共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又制成木壳轮船“黄鹄”号,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新成就。1871年徐寿翻译出版了《化学监源》等6部书。 顾观海 (1799~1862)清代学者,字宾王,号尚之。江苏金山人,继承世业为医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学,著作12种,在古代天文学方面有独到见解,撰《周髀算经校勘记》八卷,对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杨岫 (1699~?)清代著名农学家。字双山,陕西兴平县桑家镇人。他对种桑养蚕有深入研究,写有《豳凤广义》和《蚕政摘要》两本养蚕的书,从种桑到缫丝纺织,都有详细叙述和总结,对研究种桑养蚕技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石申 天文学 战国时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 121 颗恒星的位置,书中还记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刘焯 天文学 隋代 《皇极历》 刘焯--隋代天文学家。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先考虑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同时他把差岁改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学 唐代 《大衍历》 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他编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大衍历》,它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纪,中国人以太阳和月亮运动为依据,创立了一种阴阳历法。 杨忠辅 文学家 南宋时期 《统天历》 杨忠辅--中国南宋时期天文学家。他创制了《统天历》,他确定回归年长度为 365.2425 日。并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 洛下闳 天文学 汉代 赤道式仪器 洛下闳--中国汉代天文学家。改创了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苏颂 天文学 宋代 天象仪 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有 8 人高,每层有门,一到时间门开,木人出来报时。(后面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莘七娘 10 世纪 孔明灯,走马灯 莘七娘——在10世纪时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同时发明了走马灯,这是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 裴秀——在中国最早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马钧 机械设计 三国时代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 马钧——魏国人,杰出机械设计和创造家。三国时代创制了龙骨水车(又叫翻车),他能连续提水,灌溉用的水机具——桔槔。结构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称 李春 桥梁设计 605~617 赵州桥 李春—— 605~617 年,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有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的。 丁缓 发明家 汉代 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丁缓——汉代,在 180 年生于长安。发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有长安巧工之称。 沈括 科学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学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伦 62~121 纸 蔡伦—— 62~121 年,蔡伦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成功。 105 年将此发明报皇帝。于 114 年被皇帝封为龙亭侯。当时人称纸为蔡侯纸。 12 世纪,造纸术间接传到欧洲。 13 世纪,蒙古人用蔡侯纸在波斯发行第一批纸币。 14 世纪,朝鲜、越南、日本也开始使用纸币。纸牌然后经由阿拉伯国家再传到欧洲。 毕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术 毕升—— 1041~1048 年,中国北宋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杜诗 91~不祥 水力鼓风机 杜诗—— 91 年,河南人。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国时期 淬火技术 浦元—— 300 年,三国时期。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孙子 三国时期 孙子算经 孙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题为“物不知数”,写了“孙子算经”一书系统论述了筹算记数制。 秦九韶 数学 1202~1247 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国数学家。写有《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李治 数学 测园海镜 李治——中国数学家,著有“测园海镜”是中国第一本系统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沈括 宋朝 沈括发现用细线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并将其悬挂起来。经过观察、发现,写进了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以后人们把用磁铁制作的针成为指南针,还有指南桌。 13世纪到东方玩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到了欧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书论述了杠杆平衡,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 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 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 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86年7月16日,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目的是满足学生以后从事微波天线以及射频类的相关工作需求。我整理了电磁场微波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天线理论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加强了该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适应了三本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通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工程实际;考核制度
作者简介:张具琴(1980-),女,河南信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贾洁(1982-),女,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助教。(河南郑州45006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54-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主要载体发展方向的高频电磁波—微波,不仅在卫星通信、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雷达等高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类课程在目前及今后都是不可缺少的主干专业课程。[1,2]但由于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及对于该课程教学的一些传统认识,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能满足国内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其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针对三本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真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事实性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即课程内容是介绍“是什么”“为什么”,而缺乏“怎么做”“怎么用”,过分强调理论,而缺乏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目前该类课程所用教材多为一本学校编著,这些教材整体突出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理论分析的严密性。对于理论基础一般也较为薄弱、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三本学生来说算是“天书一部”,学习起来也“味同嚼蜡”,教师授课也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很多三本学校对该课程的开设是“形同虚设”。
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很少涉及该课程的实际知识应用和人才就业的方向指导,结果学生学完后除了知道有很多公式推导外,对该课程其他方面相关内容知之甚少,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制度多为“一刀切”模式,即“考试分数定高低”,未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差别,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方法和措施
1.改革传统的事实性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具体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3]使学生对电磁场和微波的实用性有较好的认识;增加微波技术在新科技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一些例子,使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课程中很多知识点的引入,都以思考题和小的科研课题的形式提出,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研究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
增开相应的微波实验项目,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很好提高,考虑到实验室建设的成本的问题,可以通过先引入微波的仿真实验项目或者引入与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等成熟实验项目相结合的实验项目。[4]
2.突破传统的一本院校所编教材的限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基础和必要技能,以满足高素质应用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求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注重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天线理论”有机结合,采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结合的自编的简本教材为授课教材,把天线及应用作为扩展补充教材,将三者精要贯穿于教学中。这大大节约了理论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实践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具有的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了该课程中的最基本的电磁场的概念、定理的讲解,力求夯实该门课程的基础;增加了微波在新科技中的应用和微波的发展前景的介绍和大量的网络理论应用实例分析等,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的建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该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对于只是涉及而非重点内容大胆删减或者采用增加附录的形式直接给出,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对于课程中的概念采用“量纲分析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物理意义有更深地理解,应用起来能够更加娴熟;对于其他新知识的引入采用“概念—方程—新概念”教学模式,顺着学生的理解思路,水到渠成;更加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个具体的理论讲完后,立即有相应的实例分析,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
3.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展“以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教学方法研究
(1)以应用为本,确定理论教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大纲和简本教材中,弱化理论讲解,重视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主要采用“用什么理论,讲什么理论”和选学、自学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即让大多数学生学到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又让学有富余的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2)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训练。改变传统的纯理论讲解、缺少实际应用实例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习题课相结合;以思考题和小的科研课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训练。
(3)具体教学方法中,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尤其是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对于主要理论、公式的推导,以板书教学为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而对于一些介绍性知识、实例讲解和仿真实验方面,可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动画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知识量。
(4)注重案例教学。例如,以往年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案例,阐明微波是如何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提出目前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方向和技术瓶颈,鼓励同学们探索和研究,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从这门课程中学到“实惠”,即掌握了具体知识的应用,也为其以后的就业指明了方向。
(5)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法。针对学生层次的差异,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小型科研调研题目等方式,[5,6]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充分利用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校企业合作平台,让学生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充分参与到微波天线企业一线的科研和生产中,在理解整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实际的产品部件;通过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对出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全面地思考和理解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知识,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
4.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一刀切”模式,开辟“多样化的柔性”考核制度
结合“因材施教”的指导方针,认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设“老生研讨课”,加重过程考核,提出开卷考试制度等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传统的终结性考核以理论知识、标准答案、闭卷形式为主。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加入调研报告成绩,课程小结成绩实,实践环节成绩;考试试卷上增设选做题目、课程设想等,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重视知识的应用而弱化死记硬背,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考核。
另外,本课程的教学中也广泛利用网上电子教案、习题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学和课后复习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随着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教学中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教学、在线测试、在线答疑。
三、改革实践的效果
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理顺并抓住了根本,节省了时间,避免了枯燥繁冗的数学推导过程,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程实践,适应了三本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避免了学生对该课程中一些难而无用的知识纠结,侧重工程实际应用,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全面地调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灵活、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改革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学习中,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课程的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优秀率将近40%;有近50%的学生投入到该课程的研讨式学习和科研课题研究中,6名同学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三届毕业设计有13名学生做了该方向的课题,[7]其中3名同学取得了优秀毕业设计的成绩;在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2名同学选择了该方向的创新设计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该方向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都有很大提高,2005级以来三届近400名毕业生中就有15名学生从事该方向工作,实现了我校该方向就业的零的突破,有近30名毕业生选择该方向为研究生报考方向。
四、结束语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要培养出既具有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协调和配合好教学体制和机制的多方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盛振华.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2]李丽华.论三本院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0,(9):64-65.
[3]陈帝伊,刘淑琴,许景辉,等.“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4):116-117.
[4]杨再旺,张淑娥.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方法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5,(S1):147-150.
[5]陈宏,费跃农,郑三元,等.研究性学习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108-110.
[6]刘云.浅谈“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中的创造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2):8-9.
[7]郑娟,蒋军.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毕业设计指导[J].黄山学院学报,2009,(3):125-127.
我是河南工程的,选择学校还是要看专业,你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我们学校的安全工程和纺织比较不错
在科学研究方面,会计学系重在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整合科研方向,并积极与煤炭、纺织行业相结合,发挥我院的大工商特色。在《财会研究》、《财会月刊》、《财会通讯》等全国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60篇,其中核心期刊2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170多项,其中7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0余项获地厅级奖励;公开出版专著、教材80余部。多年来,会计学系积极参与河南省会计工作调研、会计科研和会计知识宣传等工作。自1992 年河南省会计职称考试开考以来即面向社会开展会计培训服务,是郑州市最早开展培训业务的高校之一。1995年以来,我系教师连续10多年参加河南省会计职称考试阅卷工作和会计证考试的命题工作。1999 年,经省财政厅批准,我系成为河南省首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之一,并且是省财政厅指定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单位。全程参与2000年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河南赛区的工作,所辅导的郑州市代表队和河南省交通厅代表队在全省决赛中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九名的好成绩。2007年在全国会计知识大赛中会计学系代表队获得煤炭系统三等奖的好成绩。2011年6月,我系取得河南省煤炭系统中级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资质,将为煤炭系统培训300余名中级职业经理人。
图书馆网站上。1、河南工程学院历届本科论文是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网站上也可以查询的到。2、前提是校优秀毕业论文,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论文都在上面。
都是二本 一个郑州 一个平顶山
河南工程学院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1517。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2007年3月,始建于1956年的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始建于1954年的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南工程学院。
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河南工程学院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入选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院系专业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1个,开办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33个 。
学科建设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1个联合培养硕士点。
河南省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学科。
联合培养硕士点:运筹学与控制论。
质量工程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2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南省特色专业: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艺术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采矿工程、工业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中心。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机械制图。
河南省精品课程:针织工程、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
教学成果
学校科研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543”计划,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5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师资力量
河南工程学院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520人,专任教师13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0人,副高级职称46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40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10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科研平台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省级科研平台5个,市(厅)级科研平台6个,校级科研平台21个,是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级科研平台中有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中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参与了“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有1个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后研发基地。
科研成果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五年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6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8项,其中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
2015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国家级课题108项,省部级课题130余项,市厅级课题130余项,博士基金41项,创新人才2项,科技创新团队1项;共获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项,市厅级课题65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77项,顺利结项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结项1项,省级项目结项21项,厅级项目结项2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115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等。教师共发表收录论文164篇。其中SCI57篇、EI38篇、ISTP13篇、CSCD29篇、CSSCI27篇;出版专著19部;获得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31个、外观专利11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2月,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由西校区图书馆、桐柏路校区图书馆、南校区图书馆三部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22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500余种,报纸220份。拥有“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64万种;购买了SpringerLink、EBSCO、TTC(纺织科技全文数据库)、IMechE期刊数据库、Emerald工程期刊数据库等外文数据库,以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使用了独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等电子资源;购置了“煤炭数字图书馆”,自建了“黄帝故里文化研究”等特色文献库。中外文数据库达到40余个。建有畅想之星随书光盘系统,有69000张光盘可供下载。
校徽
校徽由河南工程学院中的“河”、“工”两字拼音首写字母“H”、“G”变形构成。
“H”是两本书的形状,又象征打开知识的大门,“G”是祥云的造型,象征学院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H”又可视为书本打开后的两个部分,分别象征文、理两科,“G”变形环绕使之融为一体,寓意学院办学文理两科兼容并蓄,协调发展。
整个标志由“书本”的静与“祥云”的动相结合,通过“书本”和“祥云”的透视变化造型,增强标志的立体感,给人以简洁明快,独具个性的视觉效果。
爱过的人,想好好爱的人,别指望上苍给机会,还要需要自己上心,合适你的人,不只是睡过,而是在你后半辈子永远躺在你枕边。列慰琅送谏唾
是啊!得看专业了!我两个学校都上过,河南城建学院(原名平顶山工学院)是二本,偏重于土木建筑类专业,有41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安全工程、测绘等就业比较好,至于河南工程学院,原来是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和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升本没几年,专科专业比本科专业多几倍,还是以前专科的管理模式,你自己看着选吧!
好过。张秋慧,博士,教授,现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美国休斯敦大学访问学者,河南工程学院优秀教师。主要致力于新型光电子技术,新型光电子材料,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驱动宏观液流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讲《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数字逻辑电路》等本科课程。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Advances和PNAS上分别发表论文各一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在NatureNan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国内外多个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两项,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高校重点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河南工学院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介绍已经公布,从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及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详情如下:河南工学院专升本专业介绍:财务管理专业点击查看:河南统招专升本视频课程点击查看:河南统招专升本题库试题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具备新工科基础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经济、金融、大数据等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大中型制造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从事投融资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学科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统计学、金融学、基础会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中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装备制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经济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学、大数据原理与应用、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等。主要毕业去向:在财务经理、财务分析师、融资主管、预算经理、财务顾问、风控主管等岗位,从事投融资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会计基础实训、经营模拟沙盘实训、财税一体化实训、会计信息化实训、财务管理软件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师资力量: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教育观念新、业务能力强,立志于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教学团队。该团队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与知识结构分布合理,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基本符合本科教育教学要求。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5.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7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0.3%;"双师"型教师3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0.2%。企业外聘兼职教师4名,主要为企业财务经理、财务公司咨询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专家,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为8.9%。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近年来,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在《管理世界》、《财会月刊》等各类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30余篇,在被EI、SCI、ISTP、CSSCI收录的期刊发表30余篇。已出版著作教材40部,其中《基础会计学》和《出纳实务》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新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师主持、参与各级教改、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获得市厅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45项。实验实训条件:现有纳税业务模拟实训室、会计分岗实训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财务管理沙盘实训室、用友ERP模拟实训室五家校内实训室,设备价值342万元。与河南正源会计师事务所、河南众诚会计师事务所、河南中新会计师事务所、河南宏瑞会计师事务所、河南精诚会计师事务所、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北方仪表厂、新机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靖道缆业有限公司等近二十家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常年输送本专业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充分保障了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需要。河南工学院专升本专业介绍:财务管理专业已经公布,更多河南专升本资讯,请关注河南专升本栏目页面。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图书馆网站上。1、河南工程学院历届本科论文是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网站上也可以查询的到。2、前提是校优秀毕业论文,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论文都在上面。
河南工学院学校代码为11329。
河南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豫北名城新乡市,始建于1975年。学校是全国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平安校园。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名,教职工1100余人,占地面积1220亩,校舍建筑面积56多万平方米,馆藏适用纸质图书171万余册,电子图书26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余元。
河南工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河南工学院设有15个学院(部),36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以上特色(示范,名牌)专业28个,形成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电缆工程等特色学科,初步构建了以工学为主,工,管,经,文,艺五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0多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I,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80余部,获批专利110多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420多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南工学院
属于南昌县。我在卓越和淘宝拍拍的地址写的都是: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这个是正确的地址,你要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前面加一个南昌县,也可以,一般没有那个必要。邮编写:330099。不要写330220,那个不是很准确。 望采纳!
瑶湖校区属于青山湖区,江西师大新校区也在那一块,填详细的话是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是产业开发区。淘宝拍拍的地址写的都是: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这个是正确的地址,你要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前面加一个南昌县也可以。
因南昌市分区问题,瑶湖校区即可属于南昌县也输入高新技术开发区。
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属于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具体位置在天祥大道289号。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同时拥有一千余亩的金溪科教基地,并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
扩展资料:
一、合作交流
截至2011年6月,南昌工程学院先后与荷兰、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开展教育合作项目,与荷兰萨克逊应用科技大学、韩国浦项大学、韩国培材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中荷合作项目有建筑工程技术、城镇规划、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四个专业。
与韩国浦项大学的合作办学专业有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三个专业;同时,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展开了研究生合作项目与本科合作项目。
二、科研成果
据2016年12月学校网站数据显示,近五年,南昌工程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1158项,累计科研经费28306.63万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24项;发表学术论文3115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77篇;获省政府科技奖3项、省高校科技成果奖5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
三、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底,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126万册,29万多种,生均图书63.38册,自然科学类图书比重占56.3%,报纸期刊1685种,各种文献资料54000多种,电子图书155万册,电子期刊16000种。
重点收藏的特色藏书有《四库全书》、《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辞典》、《中国交通年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手册》、《中国水利年鉴》、《电力百科全书》、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工程索引》等。
参考资料来源:南昌理工学院官网-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昌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