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一届朵云轩拍卖会上作品“思”成功拍卖。作品“国色天香”入选第二届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品双年展(大连)并获十佳优秀作品奖;作品“荷语”荣获“第七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瓶《花间私语》在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深圳)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优秀奖;作品“紫云珠帐”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金奖;作品“冬趣”荣获“第九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作品“荷塘清趣”荣获“第九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银奖”;作品《香远益清》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论文、作品多次发表于《景德镇陶瓷》、《景德镇日报》、《中国陶瓷》等报刊杂志,艺术传略编入《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集》、《千年次韵》等书籍,期作品工艺细腻、清新淡雅,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与修养,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与收藏。
姚辉,男,江西浮梁人,1981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被艺术瓷厂特聘高级画师。2011年入景德镇陶瓷名人录。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老先生技法上指点。2010年创办《艺鑫阁》工作室,主攻工笔粉彩花鸟,龙凤,兼人物,山水,鱼藻,其作品多次获奖,在2005年景德镇市职工《优胜者选手》大赛中获得陶瓷绘画组《优胜着选手》称号,2011年第2届“中国移动通信杯”中国景德镇礼品陶瓷设计大赛《锦堂富贵》获得实物类优秀奖。作品收录于陶瓷美术人才作品集,景德镇广播影视周刊多次报道。2010年5月曾在景德镇日报发表《陶瓷工笔花鸟的创作》 论文等。网络搜索:景德镇姚辉或姚辉粉彩
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曾获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获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江西日报、大江网等六家单位组织的科学发展观征文全省一等奖,景德镇市十佳理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合作出版专著《景德镇陶瓷文化》。先后在《南昌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中国陶瓷工业》、《美术与设计》、《上海文化》、《中国陶瓷》、《江西日报》、《光华日报》、《景德镇日报》等发表:“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的现代价值”、“荀子、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之比较”、“论景德镇陶瓷装饰文化的现代价值”、“我国陶瓷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美学风格比较研究”、“当代陶艺研究方法和学术创新”、“困惑中的思考”、“景德镇仿古瓷的文化思考”、“ 秦锡麟陶瓷艺术的符号学解读”等论文。论文曾在人大复印资料上全文转载。
一、著作[1]杜正贞:《近代山区社会的习惯、契约和权利——龙泉司法档案的社会史研究》,中华书局,2018年版。 [2]吴铮强:《龙泉司法档案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21年版。 二、期刊论文 [1]尹伟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基层司法官员薪酬考》,《学术界》,2010年第1期。 [2]尹伟琴:《论民国时期基层法院判决依据的多样性:以浙江龙泉祭田纠纷司法档案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3]杜正贞、吴铮强:《龙泉司法档案的主要特点与史料价值》,《民国档案》,2011年第1期。 [4]吴铮强、杜正贞、张凯:《龙泉司法档案晚清诉状格式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 [5]杜正贞:《晚清民国时期的祭田轮值纠纷:从浙江龙泉司法档案看亲属继承制度的演变》,《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 [6]杜正贞、吴铮强:《地方诉讼中的契约应用与契约观念:从龙泉司法档案晚清部分看国家与民间的契约规则》,《文史》,2012年第1期。 [7]陈明华:《龙泉民国司法档案概况》,《浙江档案》,2013年第1期。 [8]吴铮强:《“宣统元年刘廷滔控谢河清等领契据案”研究》,《浙江档案》,2013年第2期。 [9]杜正贞:《龙泉司法档案中的族产纠纷》,《浙江档案》,2013年第3期。 [10]傅俊:《龙泉民国司法档案中的古青瓷仿制纠纷案》,《浙江档案》,2013年第4期。 [11]张健:《晚清民国刑事和解的第三领域:基于龙泉司法档案刑事案件官批民调制度的考察》,《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4期。 [12]张健:《试析龙泉司法档案中的贫困与犯罪》,《档案》,2013年第3期。 [13]张健:《从龙泉司法档案看民国时期的检察文书》,《浙江档案》,2013年第4期。 [14]张凯:《民初龙泉县学警纠纷与司法裁断》,《浙江档案》,2013年第5期。 [15]陈明华:《龙泉司法档案展现的民间寺庙产权》,《浙江档案》,2013年第6期。 [16]孙业凯、吴铮强:《1912-1927年浙江省龙泉县审判机构的变迁》,《浙江档案》,2013年第7期。 [17]张凯、毛琼洁:《龙泉司法档案学术研讨会召开》,《浙江档案》,2013年第8期。 [18]吴铮强:《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晚清屡票不案现象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9]杜正贞:《近代龙泉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和契约诉讼》,《浙江档案》,2013年第9期。 [20]张健:《民国检察官的刑事和解及当代启示:以浙江龙泉司法档案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21]陈明华:《民国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吏警夜宿”叙事》,《浙江档案》,2013年第11期。 [22]毛剑杰:《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原生态历史》,《档案春秋》,2013年第12期。 [23]杜正贞:《民国时期的族规与国法——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季氏修谱案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24]傅俊:《民国龙泉山产诉讼中的“履勘”》,《浙江档案》,2013年第12期。 [25]胡铭、张健:《转型与承续:民国时期的刑事和解——基于龙泉司法档案(1929—1949)的考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26]杜正贞:《从诉讼档案回到契约活动的现场:以晚清民初的龙泉司法档案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27]李爽:《〈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的整理与出版》,《书品》,2014年第2期。 [28]傅俊:《立足原卷 别开新境:〈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编后》,《书品》,2014年第3期。 [29]陈明华:《从私契到国法:民间寺庙产权习惯及其制度化(1722—1927)》,《明清史》,2014年第9期。 [30]吴铮强:《信牌、差票制度研究》,《文史》,2014年第2期。 [31]杜正贞:《晚清民国庭审中的女性——以龙泉司法档案供词、笔录为中心的研究》,《文史哲》,2014年第3期。 [32]杜正贞、王云婷:《民国的招赘婚书与招赘婚诉讼: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研究》,《政法论坛》,2014年第3期。 [33]吴铮强:《龙泉司法档案所见县知事兼理审判程序及其意义》,《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34]包伟民:《社仓弊案与地方社会——晚清龙泉县〈光绪三十三年吴绍唐等侵吞积谷案〉简析》,载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编:《国家视野下的地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49-163页. [35]李洋:《龙泉司法档案中的现代法治理念“人权保障”》,《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36]张健:《民国时期国共两党民事调解的比较研究:国家权力下沉背景下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动员》,《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37]张志伟、毛琼洁:《“龙泉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概述》,《浙江档案》,2015年第5期。 [38]韩德强主编:《环境刑事诉讼》,《环境司法审判区域性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82-99页。 [39]张健:《龙泉司法变迁及其对当代中国基层刑事司法的借鉴》,《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年第3期。 [40]张健:《国家治理的嬗变:基层法院的制度变迁与演进逻辑——以浙江龙泉法院建设历程为中心》,《江汉学术》,2016年第5期。 [41]高元武:《龙泉晚清司法档案中的民教诉讼案》,《浙江档案》,2016年第10期。 [42]杜正贞:《从“契照"到土地所有权状-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3期。 [43]杜正贞:《“异姓为嗣”问题中的礼、法、俗——以明清浙南族规修订为例》,《历史研究》,2017年第3期。 [44]杜正贞:《晚清民国山林所有权的获得与证明——浙江龙泉县与建德县的比较研究》,《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4期。 [45]潘超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调解:制度与实践——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考察》,《政法论坛》,2017年第4期。 [46]杜正贞:《习惯(俗)的确认与生成:从诉讼档案到历史人类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47]吴铮强:《近代中国基层民事传讯制度的演变——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例》,《文史》,2019年第1期。 [48]吴铮强:《双轨制时期(1913—1929)龙泉司法档案民事裁断文书的制作》,《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2019年第1辑。 [49]赵彦昌,刘依梦:《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整理及研究述评》,《档案》,2019年第9期。 [50]李爽:《浅谈大型档案文献整理出版的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以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龙泉司法档案选编〉为例》,《中国编辑》,2020年第Z1期。 [51]杜正贞:《诉讼实践中的意义之网与关系之网: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下的清末民初龙泉司法案例》,《民俗研究》,2020年第2期。 [52]于帅:《清代诉讼文书中的稿票考释——以浙南诉讼文书为例》,《历史档案》,2020年第2期。 [53]吴铮强:《秘密调查: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民事诉讼程序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54]赵彦昌、王晓晓:《清代诉状探微》,《档案》2020年第7期。 [55]谢超:《礼法纠缠:民初异姓继承的交易逻辑与裁判考量》,《原道》,2020年第1期。 [56]李贵连,刘陈皓:《民法物权变动理论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57]吴铮强:《过渡与互嵌:近代民事诉讼庭审记录的演变 ——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58]林珊,吴跃珍:《史海遗珠 百年穿越——龙泉司法档案讲述的民国司法》,《人民司法》,2020年第30期。 [59]吴铮强:《传统与现代的互嵌:龙泉司法档案民事状词叙述模式的演变(1908—1934)》《史学月刊》,2020年第12期。 [60]封安波:《论民国时期不起诉处分的“刑事和解” ——基于龙泉司法档案(1935—1949)的考察》,《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1期。 三、学位论文 [1]徐蓓蕾:《童养媳婚姻研究: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考察》,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2]王云婷:《龙泉司法档案中的招赘婚诉讼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3]应玉倩:《民国时期地方刑事和解的实践及其现实意义:以龙泉司法档案为研究范本》,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4]刘德召:《从龙泉司法档案看我国民国时期刑事诉讼制度》,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5]谢超:《民初立继纠纷的化解模式探析——以龙泉司法档案寡妻立继纠纷为例》,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6]王雅云:《“新秩序”与“旧风俗”:民国时期龙泉县招赘婚诉讼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7]王崇:《晚清时期“无讼”法律思想研究——以“龙泉司法档案”为考察对象》,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8]于帅:《清代地方民事诉讼运作中的文书格式、介案群体与实践——以清中期浙南两宗讼案为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 [9]华杰:《民国初期地方司法中的疑罪处理——以龙泉司法档案为材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 [10]张芹芹:《晚清民国前期诉讼中的查勘——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11]李明月:《晚清民国山林所有权确权方式的转变历程——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研究》,天津商业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四、报纸 [1]鲍丰彩、叶辉:《龙泉发现民国时期地方司法档案》,《光明日报》,2011年4月18日,第09 版。 [2]包伟民:《晚清民国:从“大老爷”到“大法官”——“龙泉档案”见证中国基层司法百年》,《中华读书报》,2011年12月7日,第5版。 [3]吴铮强、杜正贞:《龙泉司法档案个案举例》,《中华读书报》,2011年12月7日,第5版。 [4]傅俊:《龙泉民国司法档案中的古青瓷仿制纠纷案》,《中国档案报》,2013年7月11日,第3版。 [5]杜正贞:《浙江龙泉司法档案的学术价值》,《中国档案报》,2013年10月24日,第002版。 [6]吴高庆:《浙江龙泉民国司法档案的法律价值和程序特色》,《中国档案报》,2013年10月24日,第002版。 [7]陈明华:《诉讼文书中的虚构:民国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吏警食宿”叙事》,《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14日,第9版。 [8]张凯:《官治与自治: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学警纠纷》,《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25日,第10版。 [9]徐浩萌、张志伟:《近代民间司法实践的“活化石”》,《中国档案报》,2017年3月3日,第004版。 [10]张文波:《近年来新见法律文献史料及其价值》,《人民法院报》,2017年3月3日,第07版。 [11]曾福泉:《万卷卷宗,还原历史现场》,《浙江日报》,2018年11月27日,第9版。 [12]吴铮强:《从龙泉司法档案看近代中国职权主义民诉规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23日,第4版。 [13]赵世瑜:《透过生活细节还原历史现场——〈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的启示》,《中华读书报》,2019年11月14日,第15版。 [14]傅俊:《〈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的“选”与“编”》,《中华读书报》,2019年11月27日,第010版。 [15]吴佩林:《地方档案整理与出版的“龙泉经验”》,《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4日 ,第15版。 五、网络文章 [1]包伟民:《龙泉司法档案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龙泉司法档案选编》总序,2018年10月23日,,2020年7月6日。 [2]吴铮强,李杨:《从龙泉司法档案看晚清民国的地方司法及社会转型》,2018年12月7日,,2020年7月6日。 [3]夫马进撰,凌鹏译:《〈龙泉司法档案〉及其价值》,2020年5月26日,,2020年5月29日。 [4]夫马进撰,凌鹏译:《“民告官”案件的背后——民国乡镇中的近代风波》,2020年5月26日,,2020年5月29日。 [5]吴铮强、章军、曾晓祺:《民国初年地方警察的角色、地位与社会冲突——记夫马进教授领读龙泉司法档案研读坊》,2019年9月5日,,2020年7月1日。 [6]古逸英华:《丢布又丢人?我带你穿越至民国审案子》,2020年3月3日, ,2020年7月6日。 豆瓣持续更新:
这是学报官样文章都差别不大一般是 好学校 的质量高一些
景德镇学院学报省级期刊 文献量:1986 影响因子:0.051 复合影响因子:0.26
汪鹏,男,祖籍 都昌。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合作陶瓷艺人,师从吕金泉教授。同时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也得到了李磊颖教授、罗晓涛教授的精心指点。擅长釉上彩装饰、色釉装饰以及青花装饰。创作的作品多注重传统技法与现代形式的完美结合。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及国家级奖项并入编《中国收藏》、《中瓷网》、《大艺网》、《中国陶瓷画刊》、《陶院研究生》、《景德镇陶瓷艺术家通讯录》等大型的书刊杂志。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及国家级期刊上。部分作品经高价拍卖后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2002.08-2008.07 乐平市实验小学 大队辅导员•在实小工作6年,一直教2个班的小学数学教学,并担任大队辅导员。•多次承担全市小学数学期中、期末以及单元测试卷命题工作和全市教师新教材使用培训工作。2008.08 - 2018.07 乐平市第一小学 曾任各处室副主任•连带两届毕业班,还当班主任,是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在市一小工作10年,曾任政教、教导、电教处副主任和学校心理咨询师。2018.08 - 至 今 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教学业务副校长 •深入了解学校教学活动,听、评议课、参加教研活动,检查督促教学常规落实,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学校教学改革实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指导学校师生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善于鼓励并帮助教师成长。杨晓玲,中共党员,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江西省数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首期名师培养对象;景德镇市511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家长学校先进工作者;乐平市2132名师培育工程领军教师、青年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拔尖人才。执教的数学优质课多次荣获全国、省、市级一等奖,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案例与反思多次获省、市级一、二等奖。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已结题两项,正在研究两项;主持省级课题正在研究一项;主持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一项。在《江西教育》《景德镇教育》《乐平教育》《基础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教育格言:用爱心启迪心灵,用激情点燃智慧;在实践中创新,反思中进步,关注每一个细节,欣赏每一位师生,让她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课题情况:2013年5月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FHB110141)《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实验研究》课题2015年结题2016 年6月参加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FYA2953),在 2019 年10月结题。2017 年 4 月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FHB 160592)课题《益智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此课题已于2021年6月结题。2020年7月杨晓玲负责景德镇市课题与基地办公室《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策略研究》(YB2020 — 060) 课题经景德镇市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建设办公室学科考核小组评审,学术委员会审定并报市课题研究与基地领导小组批准,准予该课题立项,2021年12月结题。2020年12月由杨晓玲负责申报的江西省基础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JDZSX2020-166,准予该课题立项,正在进行中,预期2022年结题。2020年12月参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课题《精准推进“三个课堂”,全面提升“在线教育”——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研究》(正在进行)2021年8月申报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智慧作业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杨晓玲),经审定,同意立为2021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智慧作业项目研究专项课题。(课题正在进行)论文发表:2019年11月撰写的论文《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发表于刊物《大众科学》; 2019年12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于刊物《文渊》; 2019年12月撰写的论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研究》发表于刊物《教育科学》。 论文获奖:2020年撰写的《确定位置》精品案例获乐平市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2018年撰写论文《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学会国家级一等奖。 2017年撰写论文《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荣获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学会国家级一等奖。 2019年撰写论文《小学数学课堂应渗透数学思想》获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一等奖。
张朝晖,女,1970年2月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陶艺作品在景德镇国际陶瓷节陶瓷精品大奖赛及“巾帼杯”大奖赛中获奖,98年全国陈设陶瓷评比获三等奖,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及江西《百花洲》等刊物上。
论文发表在《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高专学报》等十余篇。作品被江西省博物馆,中国现代陶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2个,省级科研团队3个。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科技部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并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称号。景德镇陶瓷大学设有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华夏建陶研发中心(佛山)、古陶瓷研究所、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江西省陶瓷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等学术、研发平台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和全国陶瓷标准化委员会等专业协会都挂靠在学校 。建有江西省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无机陶瓷膜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 。 学校“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结构陶瓷典型应用条件下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据2015年3月学校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学校积极牵头组建产学研联盟,与景德镇、高安、广东佛山、潮州、山东淄博、湖南醴陵等16个主要产瓷区开展了全面的产学研合作,近200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在陶瓷文化研究方面,学校率先提出“景德镇学”研究,在全国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完成了《中华大典·艺 术典·陶瓷艺术分典》、《中国古代陶瓷文献影印辑刊》(30卷)等一批国家、省部重大文化研究与出版工程项目。学校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近70多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论文4000多篇,进入2012中国大学ESI-TOP论文排行榜100强,位居2015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排行百强榜第65位;出版学术著作40多部,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近百项;获得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高校科技成果奖30多项 。 馆藏资源 截止2012年底,景德镇陶瓷大学图书馆(含各院系资料室)馆藏的纸质文献总量达116.2万册,并购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学术搜索、百链、艺术博物馆图片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中经专网、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银符考试题库、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Elsevier的SD数据库、SpringerLink外文数据库、EBSCOhost外文数据库、金图外文数字图书馆、EBM外文图书数据库、CAMIO艺术博物馆在线、美国AD报告全文(陶瓷部分)、工程索引文摘库和中外陶瓷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等20多种中外文电子信息资源。另外与景德镇市图书馆实现了书目资源共享。图书馆设立了中文陶瓷阅览室和特藏室。中文陶瓷阅览室专门收藏各类中文陶瓷文献;特藏室收藏陶瓷类赠送文献,包括美国亚洲基金会、日本大阪花甲协会、日本丸善株氏会社、韩国园光大学、陶瓷界老前辈知名陶瓷专家刘秉诚教授、原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以及学校师生捐赠的珍贵陶瓷书刊和手稿数千册 。 学术刊物 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陶瓷工业》 、 《中国陶瓷》 、 《中国陶艺》 、 《陶瓷学报》 、 《陶瓷学院报》等报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其中《中国陶瓷工业》杂志是中国陶瓷行业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非洲与阿拉伯国家间陶瓷艺术与景德镇学交流活动、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世界陶瓷城市市长峰会国际文化论坛、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和中国中部设计艺术国际研讨会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
论文发表代理就是,帮忙发表论文的代理机构。现在网上帮忙发表论文的机构挺多,但是凭我跟论文网站打了五年交道的经历来说,靠谱的真不多,大部分都是光想着赚你钱,真正为作者考虑的很少,所以有的给作者推荐假刊,增刊,电子版期刊,因为这样的便宜,容易吸引作者,我自己之前发表到了个增刊上,评职称不管用。后来找的淘淘论文网安排的其他的论文,这个淘淘论文网是我见过最靠谱的最为作者着想的论文代理机构了,不接受反驳。
论文发表在《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高专学报》等十余篇。作品被江西省博物馆,中国现代陶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景德镇陶瓷在线 景德镇陶瓷论坛 自己查看比较合适你。。
打拼着自己的一番事业。为了进行景德镇陶瓷的传扬与发展,所以景德镇陶瓷学徒都在打拼这自己的一番事业。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其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陶瓷艺术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 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初期,中国的先民在从事渔、猎、农牧的同时,伴随着火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中使用。便出现了中国古文化最具代表的劳动艺术创造物——陶瓷。一、陶瓷的历史和现状纵观陶瓷发展的历史,陶瓷一直作为重要的商品和达官显贵的奢侈品而存在各个历史阶段,古有“陶于政通”的说法,从而体现陶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自明清以来,更是大设御窑厂,专为皇家生产宫廷用瓷。大量的人务和丰裕的资金,促使中国的制瓷业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也创造了一个以制瓷而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在国内的高速发展,给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经济带来更多的实惠,高高在上的陶瓷不再是昔日王孙庭前燕。在解决了温饱以后,人们开始便由主要的实用功能用瓷转为以精神享受为主的艺术瓷。现代生活中大量的陶吧在各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出现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或是某种潮流引发,或是人们心中压抑已久自由创造精神的本能流露。由此可见,陶瓷既可以实用亦能育人,是一种集精神实用生活化的商品。二、陶瓷本身的构成因素:古有云:“计一坯工,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泥做火烧,靠天吃饭”等来形容陶瓷成型的工艺难度。由于其制造工艺的复杂,以至长期以来,在许多工艺材料中,便以陶瓷为最显价值的品类。而在传统文化思维中,火是人类由蛮荒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古希腊的普罗米修便是由盗天火以济世而至今令人称颂。因此,火便被赋以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力量,由火和泥制作而成的陶瓷其根本价值可以通过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显现出来,由此可说:“陶瓷文化内涵主要核心是精神因素”。在现代工业社会,高生产力,高机械化,高统一的模式标准。无不制约着人类社会日常生活的自由,自然的天性和本能,故而一件由手工制作,极富精神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的陶艺作品,能使人从繁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解脱出来,使人们不必通过旅游等方式也能体会感受到心灵与大自然的沟通。放松疲惫不堪的重负身心,通过人瓷对话达到精神上的最大平衡。目前社会上流行二个字“绿色”。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戴帽,柴米油盐及至生活环境都无污染,于人体无害为最高所选,取材自然的矿土,经1380度高温烧制而成的陶瓷日用品,在其生产制作中,无铅无毒,在所有日用材料中最为环保,以其易清洁环保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采用。充分满足了人们更健康,要绿色,要环保的要求,更被广泛的适用于航天、医疗等各个领域。三、陶瓷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以上从陶瓷的实用、审美、社会功能等几个侧面印证了陶瓷丰富的内涵和特性,陶瓷本身无与伦比的实用性和人文亲和力,为陶瓷在生活中存在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综上所述,陶瓷自产生以来,始终存在于中国人的精神领域,日常生活中,现代陶瓷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开始新的精神价值取向,而促成陶瓷在精神实用领域的新生,陶瓷人更要继承传统,把陶瓷这门“现代最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