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渤海大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渤海大学发表论文

1、渤海大学自主知识产权2、函数一致连续证明方法研究3、二元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特解的求法4、对带有区间时滞的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高中数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与铁磁导体耦合的量子点中非线性热自旋效应7、联合旋转噪声下单光子与两光子态的隐形传送8、利用微波布拉格反射测量模拟点阵的晶格常数9、逻辑函数表达式几种常用形式的转换方法10、支持向量回归音频均衡器性能评价策略11、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12、掺杂柞蚕丝肽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13、超级电容器气胀现象的起因与控制14、查找算法平均查找长度的计算方法15、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CSCL分组模型 2 一类具有标准发生率SIR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宋燕;张宇;刘薇; 97-100+171 3 假设检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王志福;潘旭;金姝;田丰;王艳; 101-105 4 基于中值滤波去噪和小波融合的乳腺图像增强方法 温学兵;栾孟杰; 106-109+176 5 匹配渐进展开法求Navier-Stokes方程的渐进解 王笑岩;王石; 110-114 6 一类Kirchhoff型方程退化时的弱解存在性 姜静香; 115-120 7 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_∞滤波设计新方法 王艳杰;邓雪;苏亚坤;孙静; 121-125 8 RLC正弦交流电路电量的Multisim仿真测试 腾香; 126-130 9 带电黑洞在Dirac场扰动下的似正规模频率 王春艳;赵亚峰; 131-135+182 10 确定势下SO(2)暗物质宇宙模型场方程求解初探 齐晓华;魏益焕;佟慧;李杜; 136-139 11 芳胺取代嘧啶基薁类衍生物二阶NLO性质的DFT研究 赵岷;王璐;邓政义;黄醒; 140-145 12 精细化学品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马占玲;顾佳丽;夏云生;鲁奇林; 146-149 13 二维超分子化合物[Cu(Dpq)(CO_3)]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曾凌; 150-153+219 14 1,2-二甲基-3-丁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杨杨;张鑫源;刘海超;吴止境;张庆国; 154-160 15 新型薁并[1,2-f]苯并[1,4]二氮卓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于家懿;刘忠;董哲;崔庆涛;冯姗姗;杨菲菲;赵伟;王道林; 161-165 16 基于VB与Matlab的磁化曲线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 巫庆辉;庞艳伟; 166-171+95 17 顺序存储二叉树的遍历及其应用研究 马靖善;秦玉平; 172-176 18 内燃机示功图的曲线拟合修正研究 于靖博;段树林;吴伋;董丽娜; 177-182 19 网络购物中的多重委托代理与诚信激励机制研究 杨皎平;张恒俊;张野; 183-189 20 关系营销、感知价值与网络购物信任维系的实证分析 赵宏霞;单丽娟;刘岩峰; 190-196 21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 张丽凤;占鹏飞; 197-202+242 22 基于CVaR与平均离差波动性限制的多阶段投资组合模型 王维;秦玉平;李春; 203-207 23 基于AT90S8535的炉温控制器设计 于桂君; 208-213 24 基于OWL本体的英语应用文体信息抽取技术 张野; 214-219 25 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模糊聚类分析 王莉军; 220-224 26 改进alpha-matting算法及其在军事红外目标提取中的应用 崔兆华;高立群;马红宾;李洪军; 225-231+95 27 工人技能部分柔性的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郭艳东;伦淑娴; 232-236 28 健美操运动中人体动作单线简图的制作方法 陈忠英;梁冰; 237-242 29 渤海大学大型仪器简介 243

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

辽宁省示范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等

辽宁省特色专业:物理学、市场营销等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

辽宁省高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

辽宁重点建设学科

省重点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

省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史、理论物理、应用化学等

渤海大学建于1950年2月,是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

学校占地225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设有17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法、教、文、史、哲、理、工、农、管、艺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在校生21900余人。

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近200人,博士近500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千人层次入选者、省级优秀科技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近百人。

学校有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项目1个、省一流特色学科项目3个、省重点学科培育项目7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省教育厅校企联盟2个、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大学科技园1个、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个、省中小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科普基地1个,其他省级平台2个。建设了国家*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公共检测中心,现有省高校创新团队11个。有国家级、省级特色(示范)专业、试点专业18个,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课程57门,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23部,教改立项105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0项,居省内高校前列。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2014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渤海大学在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总排名位列第146位,在省内排名提升到第10位,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化学等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20%。2016年中国高校科研质量(FWCI)单指标排名全国第3位。根据汤森路透2017年5月份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渤海大学工程和化学两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是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获“教育部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2014年,渤海大学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航海类教育院校,在全国航海类院校中排名第五。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渤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辽宁省一级期刊。

“十二五”以来,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2438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321项;发表论文11066篇,被SCI、EI、CPCI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534篇;出版专著685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0项。2011年至今,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6项、科技部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重点科技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45项。

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布隆迪等国家的23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的外国企业16家。学校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共接收4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互派学者讲学,同时选派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与布隆迪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受到国家汉办领导的充分肯定。2014年3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

学校内涵建设明显加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武书连、网大网、校友网、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内高校评价机构对高校实力排名结果显示,渤海大学综合实力和专项指标,在全国近800所本科公立高校中排名接近二百强,省属高校前八强。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图书馆馆藏图书282万册,仪器设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校园环境优美,林木葱茏,2010年在搜狐网第二届全国高校最美丽校园评比中位列第八,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辽宁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辽宁省安全文明校园、辽宁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大多数是男生8人寝室,女生6人寝室。男生的还是比较乱的,也很挤,地方有点小。中间会有2个桌子,每个人会有个柜子。上下铺的床!!!!

渤海大学论文发表

1、渤海大学自主知识产权2、函数一致连续证明方法研究3、二元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特解的求法4、对带有区间时滞的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高中数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与铁磁导体耦合的量子点中非线性热自旋效应7、联合旋转噪声下单光子与两光子态的隐形传送8、利用微波布拉格反射测量模拟点阵的晶格常数9、逻辑函数表达式几种常用形式的转换方法10、支持向量回归音频均衡器性能评价策略11、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12、掺杂柞蚕丝肽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13、超级电容器气胀现象的起因与控制14、查找算法平均查找长度的计算方法15、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CSCL分组模型 2 一类具有标准发生率SIR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宋燕;张宇;刘薇; 97-100+171 3 假设检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王志福;潘旭;金姝;田丰;王艳; 101-105 4 基于中值滤波去噪和小波融合的乳腺图像增强方法 温学兵;栾孟杰; 106-109+176 5 匹配渐进展开法求Navier-Stokes方程的渐进解 王笑岩;王石; 110-114 6 一类Kirchhoff型方程退化时的弱解存在性 姜静香; 115-120 7 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_∞滤波设计新方法 王艳杰;邓雪;苏亚坤;孙静; 121-125 8 RLC正弦交流电路电量的Multisim仿真测试 腾香; 126-130 9 带电黑洞在Dirac场扰动下的似正规模频率 王春艳;赵亚峰; 131-135+182 10 确定势下SO(2)暗物质宇宙模型场方程求解初探 齐晓华;魏益焕;佟慧;李杜; 136-139 11 芳胺取代嘧啶基薁类衍生物二阶NLO性质的DFT研究 赵岷;王璐;邓政义;黄醒; 140-145 12 精细化学品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马占玲;顾佳丽;夏云生;鲁奇林; 146-149 13 二维超分子化合物[Cu(Dpq)(CO_3)]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曾凌; 150-153+219 14 1,2-二甲基-3-丁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杨杨;张鑫源;刘海超;吴止境;张庆国; 154-160 15 新型薁并[1,2-f]苯并[1,4]二氮卓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于家懿;刘忠;董哲;崔庆涛;冯姗姗;杨菲菲;赵伟;王道林; 161-165 16 基于VB与Matlab的磁化曲线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 巫庆辉;庞艳伟; 166-171+95 17 顺序存储二叉树的遍历及其应用研究 马靖善;秦玉平; 172-176 18 内燃机示功图的曲线拟合修正研究 于靖博;段树林;吴伋;董丽娜; 177-182 19 网络购物中的多重委托代理与诚信激励机制研究 杨皎平;张恒俊;张野; 183-189 20 关系营销、感知价值与网络购物信任维系的实证分析 赵宏霞;单丽娟;刘岩峰; 190-196 21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 张丽凤;占鹏飞; 197-202+242 22 基于CVaR与平均离差波动性限制的多阶段投资组合模型 王维;秦玉平;李春; 203-207 23 基于AT90S8535的炉温控制器设计 于桂君; 208-213 24 基于OWL本体的英语应用文体信息抽取技术 张野; 214-219 25 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模糊聚类分析 王莉军; 220-224 26 改进alpha-matting算法及其在军事红外目标提取中的应用 崔兆华;高立群;马红宾;李洪军; 225-231+95 27 工人技能部分柔性的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郭艳东;伦淑娴; 232-236 28 健美操运动中人体动作单线简图的制作方法 陈忠英;梁冰; 237-242 29 渤海大学大型仪器简介 243

二本,学校是新校区,建设不错,全欧式建筑,环境优美;师范类的专业目前好像相对来说就业情况好一点,其他的也行,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锦州的消费很低,交通方便。

如果分数好的话 还是另择学校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成立了食品科学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对应五个研究方向):水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果蔬贮藏加工研究所、粮油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肉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所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下设:区域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法经济学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网络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及商智企业研究院 。2012年7月1日成立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另外还建有超精细化学品研究开发中心(研究所)、辽西生态环境研究所、影视艺术研究中心、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辽宁省语言学学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现代物理研究所、数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教育哲学与基本理论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学科教学研究所、石刻书法研究所、辽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中心、渤海画派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贮藏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高校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渤海大学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辽宁省农村教育区域统筹与均衡发展研究基地:渤海大学农村教育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电功能材料检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电子工艺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食品质量安全与功能性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计算机网络智能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研究中心:辽宁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光伏发电控制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光伏发电控制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超级电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实现辽宁省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一五”以来,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143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69项。截至2012年年末,发表论文8700余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57篇;出版专著254部;获得专利37项。2011年至2012年年末,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科技部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重点科技项目18项。有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公共检测中心 。2010年,学校累计获准科研项目190项,获项目经费558.61万元,科研经费同比增长57%,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项目10项,经费总额200余万元;横向项目16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51项,其中省级科研奖励33项,包括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SCE、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3篇,出版专著53部 。2011年,学校获得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实现该项目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立项19项,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10位,科研经费总额首次突破2000万元。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43篇,其中EI论文39篇、CPCI-S论文28篇、SCI光盘版论文76篇、网络版论文100篇,比上年增长61%。三大检索论文中,SCI-CDE全国高校排名第158位,SCIE全国高校排名第164位 。2012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位列全国高校第123位、省属高校第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位列省属高校第9位。学校还获得辽宁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础理论课题3项,应用课题1项。学校科研总经费达到了3126.18万,其中纵向科研经费2233.98万,横向科研经费892.2万。中国校友会网2012年中国大学ESI-TOP论文排行中,渤海大学位列全国百强高校第68位,省属高校第1位。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出版专著60部,获得授权专利24项,申请省科技成果鉴定2项。截止2012年末,已获科研经费1094万元,国家级科研课题7个,专利2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7篇,其中权威核心19篇,主要核心61篇,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项,其中一项申报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2013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项目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含重点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级项目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40%,两金项目数量排名位列辽宁省省内高校第9位;科研经费总额首次突破6300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1倍,是2010年的近30倍;共发表三大检索文章235篇,增长了27.3%,其中SCI论文132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71位;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学校为国务院综改办起草的“国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试点”项目获批准,国家下拨经费4000万元,项目将对接农业产业项目36个 。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图书馆官网显示,渤海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为200多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期刊1,400余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4个,声像资料32,900多件。是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以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协议用户 。 学术刊物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渤海大学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80创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科技服务、化学化工、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论文,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为科学研究工作者、高等学校理科教师和研究生、中等学校理科教师、有关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人员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是1979年8月10日,经辽宁省教育局批准出版的《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原《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原《辽宁商专学报》刊号由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收回。《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多次被全国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被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评定为省一级期刊。2007年被全国重点文摘类期刊转载、复印、文摘论文14篇,同暨南大学、宁夏大学、苏州大学并列,排在全国综合类大学的第51位;2008年被转载、复印、文摘15篇,与东北大学、南通大学并列,排在全国综合类大学的第45位;2009年被转载、复印文摘9篇,排名有所下降;2010年被转载、复印、文摘12篇,排在全国综合类大学第42位;2011年排名第56位 。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发表

长沙一本高校的、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来回答这个问题。问题的答案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肯定可以发表;第二,为何本科生毕业论文在期刊上发表的很少;第三,期刊对发表论文的要求。

第一,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完全可以在期刊发表,关键是期刊接受与否。

第二,为何本科生毕业论文在期刊上发表的很少。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大学生涯的总结和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在毕业论文设计上,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都是教师指定论文选题,给学生划定研究范围,让他们在一定规则内舞蹈。这么做是规范毕业论文,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做出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当然有时候也会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指导教师把关选题质量。

上面论文选题来源表明,学生毕业论文重在知识点应用,基于四年的专业学习解决抽象化了的现实问题,这样的论文选题很难被核心期刊接受。

第三,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期刊对论文的要求基本一致:创新性好、语言表达流畅,原理解释清晰,算法设计可行,实验设计合理,讨论部分充分深入。高水平刊物对上述要求更高、更详细,水平第一点的刊物可能就没有这么严格。理论上说期刊发表论文,是非常严肃的学术事情,不容许任何弄虚作假,不允许任何瑕疵。

总结一下,论文发表是严肃的学术事情,要像对待女朋友、孩子一样认真,否则就不要发表论文,免得给自己留下一颗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这颗炸弹已经让很多学术界人士蒙羞了!

首先亮明观点:本科毕业论文完全可以投期刊的,只需要论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很多读研究生的同学,特别是在本校读研究生的同学应该有这种感觉,进校后你的老师会让你将本科论文再次加工整理以下,看能够发表一篇EI。这就充分证明了本科毕业论文是可以发表投期刊的,但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很多朋友见到我这个描述,可能会直接反驳傻傻博士,说本科毕业论文怎么会有创新性嘛,那个东西本来就是很多同学拿来应付毕业的。

但是傻傻博士想说,对于读研究生的同学来说,特别是本校的同学,老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对于很多有志气的同学来说,即使做本科毕业只有半年,但是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也是可以具有创新性的。因此,对于有创新性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发表期刊论文的潜力的。

对于才上研究生的人来说,感觉发表一篇论文是非常圣神的事情,其实不然!写 科技 论文都有自己的固定格式要求的,你可以下载几篇期刊文章进行学习模仿,这儿我说的模仿指的是格式,而不是内容哈。

然后,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凝练,调研这个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看该内容是否是别人没有做的,如果是一个新的应用或者结果,那么你完全可以根据上面总结的格式,往里面填充内容,很轻松的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小论文。

个人建议,题主可以参考网上的 科技 论文写作,你就能知道 科技 论文摘要、前言、正文以及结论怎么写了。

现在,基本上很多期刊都是网上投稿了,他们都有自己的网页。对于你写出来的论文,你需要再次根据该期刊的论文格式要求进行调整,然后再提交上去。最后等待结果就好。中途可能会经历几次修改,但是只要你有创新性,一般不会被拒绝的。

如果你能将本科毕业论文写成小论文发表在期刊中,你就比很多同届的学生有了更多的优势哦,特别是在国家奖学金评比的时候。

文末,大家对本科毕业论文写成期刊论文怎么看,你经历过嘛?

大家都知道论文发表其意义重大。如职称级晋升,发表CPCI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如有的学校会将其作为奖学金或评优的一个重大参考;如毕业生出来找工作时还能为简历突出一个优势;那本科毕业论文如何发表呢?一起跟随我来阅读吧。 本科毕业论文发表主要分两种发表方式: 1.找代理机构进行委托发表。 本科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论文发表平台。一般论文发表平台,都会有论文发表代理渠道。然后将论文委托代理商进行投稿,接下来的一系列发表论文流程,就由代理机构全权负责了,本科生就不用操作了,一般代理机构都非常成熟,经验丰富专业,发表论文效率很高,花时短。不过毕业生需要注意的是,在找代理机构时一定要找专业的代理渠道,以防论文被泄露。如果出现论文外泄的情况,导致论文不能正常发表。 2.自己通过邮箱向期刊投稿。 自己通过邮箱投稿这个方式就得完全靠自己操作了,等待时间较长,不适合急于发表论文的论文撰写者,并且这种方式要求本科生对于刊物的要求有充分的了解,需要国家级还是省级,专刊还是综合刊论文文稿,并且要确定这个期刊是否能在国家专业的出版总署查到,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多,优点是在自己找期刊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更加正规,知名度高,更能体现论文价值的期刊杂志社。

字数应在 8000-10000字。 内容必须是实事求是、 客观真切、正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科学 和专业的有关要求

渤海大学曹芳发表的论文

SCI收录论文(1)Shi C. H.*, J. G. Wu and P. Wu, Developmental behavior of gene expression for brown rice thicknes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Genesis, 2002, 33(4):185-190.(2)Chen Z. X., J. G. Wu, W. N. Ding, H. M. Chen, P Wu andC. H. Shi*, Morphogenesis and molecular basis on naked seed rice, a novel homeoticmutation ofOsMADS1regulating transcript level ofAP3 homologue in rice.Planta, 2006, 223(5):882-890.(3)Li W. Q., J. G. Wu, S. L. Weng, Y. J. Zhang, D. P. Zhang andC. H. Shi*, RiceDwarf62(D62) encodes a novel GRAS protein modulating gibberellin signaling.Planta, 2010.(4)Shi C. H.*, J. M. Xue, Y. G. Yu, X. E. Yang and J. Zhu, Analysis of genetic effects for nutrient quality traits inindicaric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6, 92(8):1099-1102.(5)Shi C. H.*, J. Zhu, R. C. Zang and G. L. Chen, Genetic and heterosis analysis for cooking quality traits ofindicaric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7, 95(1-2):294-300.(6)Li C. T.,C. H. Shi*, J. G. Wu, H. M. Xu, H. Z. Zhang and Y. L. Ren, Methods of developing core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 genotypic value of rice (Oryza sativa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4, 108(6): 1172-1176.(7)Zheng X., J. G. Wu, X. Y. Lou, H. M. XuandC. H. Shi*, The QTL analysis on maternal and endosperm genome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for characters of cooking qua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8, 116(3): 335-342.(8)Wu J. G.,C. H. Shi*,S. Y. Chen, J. F. Xiao, The cytological mechanism of low fertility in the naked seed rice.Genetica,2004, 121(3):259-267.(9)Shi C. H.*, G. K. Ge, J. G. Wu, J. Ye and P. Wu, The dynamic gene expression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for protein and lysine contents of indica rice.Genetica, 2006, 128(1-3):297-306.(10)Cui Y. H., J. G. Wu,C. H. Shi*, R. M. C. Littelly and R. L. Wu*, Modelling epistatic effects of embryo and endosperm QTL on seed quality traits.Genetical Research,2006, 87:61-71.(11)Wu J. G. andC. H. Shi*, Calibration model optimization for rice cooking characteristics by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Food Chemistry, 2007, 103(3):1054-1061.(12)Jiang S. L., J. G. Wu, Y. Feng, X. E. Yang andC. H. Shi*,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and quality traits in milled rice (Oryza stavia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Chemistry,2007,55(23): 9608-9613.(13)Chen X. J., J. G. Wu,S. J. Zhou, Y. J. Yang,X. L. Ni,J. Yang,Z. J. Zhu* andC. H. Shi*,Application of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o evaluate the lutein and b-carotene in Chinese Kale.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009, 22(2):148-153.(14)Shi C. H.*, J. G. Wu, X. M. Zhang and P. Wu,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n genetic behavior of brown rice recovery inindicarice across environments.Plant Science, 2002, 163(3):555-561.(15)Zhang H. Z.,C. H. Shi*, J. G. Wu, Y. L. Ren, C. T. Li, D. Q. Zhang and Y. F. Zhang, Analysis of genetic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from embryo, 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oleic acid content ofBrassica napusL.Plant Science, 2004, 167(1): 43-48.(16)Lin J. R.,C. H. Shi*, M. G. Wu and J. G. Wu, Analysis of genetic effects for cooking quality traits ofjaponicarice across environments.Plant Science,2005, 168(6):1501-1506.(17)Shi C. H.*, J. Zhu, and J. G. Wu, Genetic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from Embryo,Endosperm, 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Rice Shape Traits ofIndicaRice.Field Crops Research, 2000,68(3):191-198.(18)Shi C. H.*, J. G. Wu, X. B. Lou, J. Zhu and P. Wu, Genetic analysis of transparency and chalkiness area at different filling stages of rice (Oryza sativaL.).Field Crops Research, 2002, 76(1):1-9.(19)Wu J. G.,C. H. Shi*, X. M. Zhang and L. J. Fan, Estimating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the milled rice powder by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Field Crops Research, 2002, 75(1):1-7.(20)Wu J. G. andC. H. Shi*, Prediction of grain weight, brown rice weight and amylose content in single seeds of rice using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Field Crops Research,2004, 87:13-21.(21)Li W. Q., J. G. Wu, S. L. Weng, D. P. Zhang, Y. J. Zhang andC. H. Shi*, Characterization and Fine Mapping of the Glabrous Leaf and Hull Mutant (gl1) in Rice (Oryza sativaL.).Plant Cell Reports, 2010, 29:617~627.(22)Wu J. G.,C. H. Shi*and H. Z. Zhang, Genetic analysis of embryo,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and their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for protein content inBrassica napusL.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Research, 2005, 56(1):69-73.(23)Shi C. H.*, Y. Shi, X. Y. Lou, H. M. Xu, X. Zheng and J. G. Wu*, Identification of endosperm and maternal plant QTLs for protein and lysine contents of rice across different environments.Crop & Pasture Science, 2009, 60(3):295-301.(24)Zhang H. Z.,C. H. Shi*, J. G. Wu, Y. L. Ren, C. T. Li, D. Q. Zhang and Y. F. Zhang, Analysis of genetic effects and heritabilities for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 content ofBrassica napusL. across environments.European J.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6 (8):518-523.(25)Shi C. H.*, J. G. Wu and P. Wu, Genetic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behavior for amylose content in filling process of rice.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5, 85(5):791-796.(26)Pkania C. K., J. G. Wu, H. M. Xu, C. T. Li andC. H. Shi,* Addressing rice germplasm genetic potential using genotypic value to develop quality core collections.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7, 87:326-333.(27)Lu X. H.,L. H. Wu,L. J. Pang,Y. S. Li,J. G. Wu,C. H. Shiand F. S. Zhang, Effects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under non-flooded condition on rice quality.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7, 87:334-339.(28)Variath M. T., J. G. Wu, L. Zhang andC. H. Shi*,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genetic effects from embryo, 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oleic acid content and linoleic acid content of rapeseed.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 148(4):375~391.(29)Zhang X. M.,C. H. Shi*, J. G. Wu, H. Hisamitsu, T. Katsura, S. Y. Feng, G. L. Bao and S. H. Ye, Analysis of variations in the amylose content of grains locat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rice panicle and the effect of milling.Starch, 2003, 55(6):265-270.(30)Yang B. C., B. G. Xiao, X. J. Chen andC.H. Shi*,Assess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obacco germplasm using ISSR and IRAP markers.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07, 150:393-401.(31)Wu J. G.,C. H. Shi*, X. M. Z hang and T. Katsura, Genetic analysis of non-essential amino acid contents in rice (Oryza sativaL.) across environments.Hereditas, 2004, 141:128-134.(32)Jiang S. L.,C. H. Shi and J. G. Wu, Studies on mineral nutrition and safety of wild rice (Oryz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2009, 60(1): 139-147.(33)Jiang S. L., J. G. Wu, Nguyen Ba Thang, Y. Feng, X. E. Yang andC. H. Shi*, Genotypic varia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contents in rice (Oryza staviaL.).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8, 228 (1):115-122.(34)Wu J. G.,C. H. Shi*and H. Z. Zhang, Partitioning genetic effects due to embryo, cytoplasm and maternal parent for oil content in oilseed (Brassica napusL.).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6, 29(3):533-538.(35)Ge G. K.,C. H. Shi*, J. G. Wu and Z. H. Ye,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between the amylose content and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indicarice across environments.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8, 31(3):711-716.(36)Shi C. H.*, J. Zhu, X. E. Yang, Y. G. Yu and J. G. Wu, Genetic analysis for protein content inindicarice.Euphytica, 1999, 107(2):135-140.(37)Shi C. H.*, H. Z. Zhang, J. G. Wu, C. T. Li and Y. L. Ren, Genetic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analysis for erucic acid content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L.).Euphytica, 2003, 130(2):249-254.(38)Zhang X. M.,C. H. Shi*,S. H. Ye, J. G. Wu and G. L. Bao, Genetic analysis of methionine content inindica-japonicahybrid rice (Oryza sativaL.) at different grain developmental stages.Euphytica, 2004, 139(3):249-256.(39)Variath M. T., J. G. Wu, Y. X. Li , G. L. Chen andC. H. Shi*, Genetic analysis for oil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rapeseed (Brassica napusL.)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times.Euphytica, 2009, 166(1):145-153.(40)Shi C. H.*,J. Zhu, J. G. Wu, X. E. Yang and Y. G. Yu., Analysis of embryo, endosperm,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for heterosis of protein and lysine content inindicahybrid rice.Plant Breeding, 1999,118(6):574-576.(41)Fan L. J., B. M. Hu,C. H. Shiand J. G. Wu, A method of choosing locations based on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for regional trials of rice.Plant Breeding, 2001, 120(2):139-142.(42)Guo L. B., Y. Z. Xing, H. W. Mei, C. G. Xu,C. H. Shi, P Wu and L. J. Luo, Dissection of component QTL expression in yield formation in rice.Plant Breeding,2005, 124 (2):127-132.(43)Wu J. G.,C. H. Shi*, X. M. Z hang and T. Katsura, Genetic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the content of seven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indicarice.Journal of Genetics, 2004, 83(2):19-24.(44)Shi C. H.*, H. Z. Zhang and J. G. Wu, Analysis of embryo,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correlations for quality traits of rapeseed (Brassica napusL.) across environments.Journal of Genetics, 2006, 85(2):147-151.(45)Shi C. H. *, Q. Q. Zhu, K. M Wang, G. K. Ge, J. G. Wu and Z. H. Xu*, Detec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mylose content and the amino acid contents ofindicarice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with conditional approach.Journal of Genetics, 2010, 89(1):1~8.(46)Yu G. Q., Y. Bao,C. H. Shi, C. Q. Dong and S. G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Liaoning weedy rice detected by RAPD and SSR markers.Biochemical Genetics, 2005, 43(5-6) 261-270.(47)Yang X. E., Z. Q. Ye,C. H. Shi, M. L. Zhu and R. D. Graham,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s of iron, manganese, copper, and zinc in polished rice grains.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998, 21(7):1453-1462.(48)Zhang J., M. Y. Wang, L. H. Wu, J. G. Wu andC. H. Shi, Impacts of combination of foliar iron and boron application on iron biofortification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rice grain.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8, 31(9): 1599-161.(49)Wu J. G.,C. H. Shi*, X. M. Z hang and T. Katsura, Genetic analysis of endosperm,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for semi-essential amino acids inindicarice (Oryza sativaL.) across environments.Cereal Research Comunication, 2004, 32(4):435-442.(50)Zhang X. M.,C. H. Shi*, J. G. Wu S. H. Ye and Y. B. Qi,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genetics for phenylalanine content in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Oryza sativa L.) across environments.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2006, 34(2):949-956.(51)Thang N. B., J. G. Wu, W. H. Zhou, W. Q. Li andC. H. Shi*, The screening of mutants and construction of mutant library forOryza sativacv. Nipponbare via ethyl methane sulphonate inducing.Biologia, 2010, 65(4):660~669(52)吴建国、石春海*和张海珍,构建整粒油菜籽脂肪酸成分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模型的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06,26(2):259~262。Wu J. G, Shi C. H and Zhang H. Z, Study on developing calibration models of fat acid composition in intact rapeseed by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6, 26(2):259~262.(53)Shi C. H.*, J. G. Wu, L. J. Fan, J. Zhu and P. Wu, Developmental genetic analysis of brown rice weight at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indicarice (Oryza sativaL.).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 2001, 43(6):603-609.(54)Shi C. H.* and J. Zhu, Genetic analysis of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for milling quality inindicarice.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 26(2):481-488.(55)Jiang S. L.,C. H. Shi*and J.G. Wu,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 for germanium (Ge) by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in rice (Oryza sativaL.).Journal of Food Quality, 2007, 30:481-495.(56)Shi C. H.*,J. Zhu and Y. G. Yu.,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 and genotypic correlation for nutrient quality traits ofindicarice (Oryza sativa).Indian J. Agricultural Science, 2000, 70(2):85-89.

问题一:论文里边的个人简介怎么写啊!什么模式给点灵感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单位,学历,研究方向 问题二: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个人简介怎么写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职务,学历,单位,研究方向。 邮寄地址:++省++市++区/县++号(单位)。收件人姓名,联系电话。 问题三:关于毕业论文和个人简历怎么写啊?急........求大神帮助 HCBF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lw54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wsdxs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lw54 毕业设计: wsdxs/html/sf/lw/2009/0928/146347 开题报告: wsdxs/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实习论文: wsdxs/html/shixi 写作指导: wsdxs/html/lunwenzhidao 问题四:简历中的论文情况怎么写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论文这种东西多半是自己在网上到处找的资料,自己再处理过的。在简历上面,尽量写好点,只要不提到是否发表过论文就行,因为如果发表过的话,必须找到报社或者出版社。 问题五:论文的作者简介怎么写 一、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 职称, 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在简介前加 “作者简介:”或 “[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 ),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博士 ,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 “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或“。”结束。 三、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用 “Biography:”(单一作者)或“Biographies:”(多作者)作为标识。 问题六:论文投稿 硕士在读个人简介学位怎么写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对其专注、所研究领域的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硕士课程通常安排在学士之后,一般而言全职的硕士课程需要二年的时间,但根据国家及科系不同,有的硕士只要一年就能取得,有的则需要三至四年。有的国家采取学士、硕士一贯制的学制,例如德国、奥地利,而实施英美学制的国家中,也有不少开办一贯学制,缩短学生从高中毕业后至硕士之间的时程。有些硕士课程如MBA等,除了学士资格外,通常还会要求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在大部分的国家,硕士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门槛。 硕士(master)的称呼最早起源于五代,指的也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是一直不是官职。古人曰:硕者,大也 。古代常用与硕士含意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 中国国民教育序列按照层次高低,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级中学教育和高级中学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教育,包括高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是学历,而学士、硕士、博士是学位。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说博士后表示的是一种工作经历。因此我们说的“研究生”就是指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对于本科同学而言,提到“研究生”,通常指硕士研究生。本手册中提到的研究生也指硕士研究生。 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一般也将硕士毕业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毕业生称为“博士”,所以,按照俗称,则变成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的阶梯。 问题七:论文的作者简介怎么写 ・ 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 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问题八:论文后的作者简介应该怎么写? 大体就是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笔名然后是学历和经历以及作品。没有严格限制! 不过最好还要写自己曾经写过什么文章,在那里担任过什么职务,因为这是标榜自己抬高身价的途径! 问题九:3000字的自我介绍论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 某某班 某某 大家好, 我叫某某,来自4某某班。 1、在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我很乐意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很认真,从不逃跑、迟到或早退,尊敬师长,知错就改。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即使有了矛盾,也会主动去和解。每次学校组织爱心捐助的活动时,我虽然出的钱不多,但也尽力了。当然我也有一些小缺点,我会不断改正。 2、学习能力方面: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后认真复习,在每次考试后我都总结经验教训,这个就是我的学习反思。在每期我都会制定学习计划,这个就是我的学习计划中的一个。 有空的时候我还喜欢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和电影,经常汲取各种文化的精华,并经常思考各种问题,这个就是我看《炎帝文化》的读后感和观看《圆明园》后的观后感。这个是我的作业本和化学实验报告册,写得很认真。 因为我的进步比较大,所以,学校给我发的进步奖的证书。 3、实践能力方面: 我在家里经常拖拖地,抹抹桌子,不仅是在家里,我在社区也能帮助社区做一些事,例如打扫社区的卫生,帮社区贴宣传纸,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买买东西,大家看这个就是我的社区实践表。 我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和同学们义务打扫过幸福广场,另外我还帮老师修过电脑呢。这是我的劳动感,在学校的劳动日里,因为我勤勤恳恳,所以老师给过我最高分100分还加5分! 4、在审美与表现方面:我比较喜欢美术,因此每堂课我都认真听课,并且如质如量的完成作业。这个就是我自己的一份作品,怎么样,不错把!在音乐方面,这个是我们班获得的三热爱歌咏比赛一等奖的证书,这可是全初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当时我就站在队伍中放声歌唱呢! 5、在运动与健康方面:我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在市里的“三好杯”足球赛上,我们球队一举夺得第三名,大家看这个就是证书。我擅长田径项目,曾在校运动会和大家一起勇夺4×400第一名和50米迎面接力第一名。这个是我们班获得的校运会跑队一等奖的证书,当时我们身后还跟着5000多人的大队伍呢!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三年来对我的照顾和帮助,谢谢大家! 郭凯的自我介绍写得很好,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还要增加集体项目的证书和资料。 曹芳红 10:10:37 自我介绍 445班 郭凯 大家好, 我叫郭凯,来自445班。 1、在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我很乐意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很认真,从不逃跑、迟到或早退,尊敬师长,知错就改。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即使有了矛盾,也会主动去和解。每次学校组织爱心捐助的活动时,我虽然出的钱不多,但也尽力了。当然我也有一些小缺点,我会不断改正。 2、学习能力方面: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后认真复习,在每次考试后我都总结经验教训,这个就是我的学习反思。在每期我都会制定学习计划,这个就是我的学习计划中的一个。 有空的时候我还喜欢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和电影,经常汲取各种文化的精华,并经常思考各种问题,这个就是我看《炎帝文化》的读后感和观看《圆明园》后的观后感。这个是我的作业本和化学实验报告册,写得很认真。 因为我的进步比较大,所以,学校给我发了进步奖。 3、实践能力方面: 我在家里经常拖拖地,抹抹桌子,不仅是在家里,我在社区也能帮助社区做一些事,例如打扫社区的卫生,帮社区贴宣传纸,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买买东西,大家看这个就是我的社区实践表。 我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和同学们义务打扫过幸福广场,另外我还帮老师修过电脑呢。这是我的劳动感,在学校的劳动日里,因为我勤勤恳恳,所以老师给过我最高分100分还加5分! 4、在审美与表现方面:我比较喜欢美术,因此每堂课我都认真听课,并且如质如量的完成作业。......>> 问题十:个人简历里的个人概况都要写什么?求职意向是什么?论文情况怎么写? 简历的个人信息一般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和邮箱)、毕业院校、学历,如果有要求年龄的,还要写明出生年月。求职意向就是你想要求职的那个职位的名称,论文情况可以写写你大学期间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或者你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了优秀毕业论文等。以上希望对你有用。

渤海大学毕业小论文发表

可以毕业。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毕业生发表小论文,达到见刊的标准后,才能办理毕业。由于每年学校的毕业时间是一定的,毕业生想要在毕业的时候有见刊的小论文,就必须提前撰写小论文,并投刊发表。

可以可以毕业。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毕业生发表小论文,达到见刊的标准后,才能办理毕业。由于每年学校的毕业时间是一定的,毕业生想要在毕业的时候有见刊的小论文,就必须提前撰写小论文,并投刊发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