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资本主义论文

浅析《浮士德》中的资本主义视角

2016-09-29 15: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浮士德》是歌德根据德国民间传说,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展现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画卷。在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契约中,体现出鲜明的资本主义视角。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首先,《浮士德》中的资本主义视角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本书立足民间传说,却杂糅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将梅菲斯特等神话人物与现实资产阶级代表浮士德相结合;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中突破了题材的限制,表现出了对神学的质疑与资产阶级崛起的呼唤。

 

  其次,《浮士德》的资本主义视角体现在内容中。本书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部分,即知识、爱情、政治、艺术和社会理想。在追求知识的路上,浮士德满腹经纶却仍然坚持走出书斋,浮士德曾说过:!我但愿能在你的清辉中,漫步山巅,伴着精灵在山隈飞舞,凭借幽光在草地上盘旋,涤除一切知识的浊雾浓烟,沐浴在你的清露中而身心康健。唉!我还要在这监牢里坐待?”浮士德的种种呼唤更是资产阶级对于学究的反思与对实干的追求,带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在追求爱情中,浮士德对玛格丽特展开了狂热的追求。欢迎,你这甜蜜的朦胧天光, 你交织在圣地之上! 你这甜美的相思之苦,快要扼煞我的心房, 你是靠希望的甘露而勉度时光!”从浮士德激动的言语中不难感受到他对爱情的渴望与歌颂,这是借浮士德之口表现出的对个人欲望的歌颂,更是资产阶级的诉求之一。在从政的道路上,浮士德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教堂的黑暗与封建王朝的腐朽。浮士德在起伏中看清荣华富贵的本质,也看清了封建社会的本质。他的放弃是早期资产阶级对贵族的放弃。在找到海伦后,浮士德再次陷入了相思。他与海伦的故事中,一方面通过海伦的消失与浮士德的远离表现出对于人性的追求和以海伦为代表的古典美的必将衰落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以浮士德与海伦的儿子——欧福良的坠空死去向浪漫主义大师拜伦致敬,表达出作者对于浪漫主义的支持与资本主义崛起的迫切希望。在建造人间乐园时,浮士德找到了真正的追求与目标。他最终明白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劳动才能真正获得满足,其人文精神之体现正如其所说,人要立定脚跟,向四周环顾!”

 

浅析《浮士德》中的资本主义视角


  再次,《浮士德》一书中更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自我剖析。曾经说着我要赶去啜饮她那永恒的光源的浮士德,在不断追求着自我的完善与价值的实现;而在最后,他却献身于人民安居之事业,在微笑中死去。如此前后冲突,表现出了资产阶级要求满足私欲与无私奉献的矛盾。从全书来看,不管是追求爱情、寻找海伦,还是小朝廷的政治与后来的工程,浮士德始终表现出坚定的乐观和冒险精神;而全书体现出的无不是梦想的破灭、现实的黑暗和悲剧的无可避免。这同时也是资产阶级自身的疑惑,更是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前途的探索与思考。

 

  此外,《浮士德》一书更是明显地表现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朝气蓬勃和软弱并存的两难境界。在资本主义大步前进时期,资产阶级始终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描写上,旋舞迅速开了场,左旋右转人成双的朝气是当时社会最好的写照;而对小朝廷皇帝狂欢节要更加热闹才行的讽刺,则毫无保留地表现出对于封建社会的厌烦,在梅菲斯特对于教士你们这些大孩子招我喜欢,却切不可板起教士嘴脸!”的嘲弄中,表现出对教会的不屑,传达出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与此同时,历史悠久的封建制度对于资本主义的阻挡也显得尤为有力。从题材上对于神魔的采用与内容中不可避免的悲剧色彩,也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以浮士德为例,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追求政治,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他的人生正是资产阶级当时状况的浓缩。

 

  最后,《浮士德》中体现出资产阶级的不断追求与战斗力。他们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在现实生活中跌跌撞撞,挣扎生存,却又始终顽强地爬起,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丝光亮。

 

  《浮士德》是一部宏伟的史诗。莱辛说过:人的可贵不在于拥有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浮士德就是一个永远追求的资产阶级典型。他不局限于从书本里去了解世界,而渴望在实践中,在行动中去改造世界。他追求过知识,追求过爱情,追求过美,他为了有所作为不惜与封建统治者妥协,造成了悲剧的结局。前进的东西总是要胜利的,不过它是以无数悲剧为代价的。《浮士德》中的资本主义视角,正是资本主义胜利的前兆。

 

  作者:王晨玥 来源:西江文艺 20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