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资本主义论文

读《资本主义的动力》

2016-08-04 15: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是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第二代杰出代表人物。《资本主义的动力》是1976年布罗代尔应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邀请所做的三次学术报告的讲稿,在该书中,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范畴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新解释,比如对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以及联系、对人类经济活动的三层分野、中心和外围、竞争和垄断等。布罗代尔秉承着法国年鉴学派的一贯风格,从日常的物质生活入手,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广泛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现实分析,对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理解资本主义的源流和发展动力富有启发意义。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是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第二代杰出代表人物。《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和《法国经济社会史》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品。其长时段理论连同法国年鉴学派一起,对20世纪的世界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是1976年布罗代尔应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邀请所做的三次学术报告的讲稿,讲稿以《对于物质文明和资本主义的反思》为题译成英文,此后又以《资本主义的动力》为题译为意大利文,并附录了布罗代尔在生前最后一次研讨会上的言谈。在该书中,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范畴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新解释,比如对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以及联系、对人类经济活动的三层分野、中心和外围、竞争和垄断等。布罗代尔秉承着法国年鉴学派的一贯风格,从日常的物质生活入手,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广泛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现实分析,对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理解资本主义的源流和发展动力富有启发意义。

 

  该书的第一部分,布罗代尔从日常的物质生活开始,对资本主义的源流进行了研究,探索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推动着人类整体历史演进的隐而不显的力量。布罗代尔认为,人口数量、食物、技术、市场交换等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东西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对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布罗代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布氏认为,市场经济本身的性质决定其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扮演了一个联系角色,在19世纪之前,在支撑着市场经济的日常生活的海洋和十回中有五回是自上而下地左右它的资本主义进程之间,它只是一个有些厚度与强度、有时却很单薄的夹层,此乃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布罗代尔对市场经济进行了界定,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会越过时空呈现出连锁变化,有一种取齐的趋向,市场价格可以触及物质生活,却并不总能带动物质生活。布罗代尔区分出了两种形式的市场经济,第一种形式指的市场的每日交换、当地的、近距离的贸易,这种形式的交换没有出其不意的因素,是透明;,第二种形式的交换主要是远程贸易,是高级的、复杂周密的、具有支配性的,正是在远程贸易当中,资本主义的进程越加清晰地凸现出来。在界定资本主义时,布罗代尔从与其紧密相连的两个词汇资本资本家入手。布氏认为,资本是被用来参与再生产进程的资产,是可触知的现实,是一套容易鉴别的资源,处于无休止的运作中。 资本家是筹划或试图筹划将资本纳入连续不断的生产进程中的人。进而,布氏指出,资本主义大体上是通常很少处于利他目的的营营不息的行事方式。在论及物质生活、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三者关系时,布罗代尔认为物质生活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共同基础,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决条件,物质生活充盈,市场经济便会拓展其关系网,资本主义便从中得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二者从中世纪至今总是同步发展的。

 

读《资本主义的动力》


  布罗代尔将资本主义看作一个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脱胎于传统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等级结构。在此,布氏将西欧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社会和伊斯兰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的出现与成功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它要求社会秩序有某种安定,要求国家政权的某种中立,或某种宽容,或某种殷勤。布罗代尔指出,欧洲社会相较于中国、伊斯兰、印度社会,其社会等级制度更为稳定,资产阶级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时间内,寄生于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封建特权阶级,利用其错误、奢侈、游手好闲、缺乏远见,夺取其财产,并逐渐与封建特权阶级相融合。财富不断积累,家系得以成长和维持,在货币经济的帮助下,资本主义最终得以浮现,所需要的正式这种平静的或相对平静的社会之水。

 

  在该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世界的时序中,布罗代尔力图将资本主义、其进程、资财及手段与世界总体历史联系在一起。通过区分世界经济与经济世界两个概念,布罗代尔详细地阐释了经济世界、经济世界中的中心与外围的关系以及经济世界中心转移规律。世界经济意为整个世界的经济,即西斯蒙第所说的全球市场。经济世界,指的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幅员不断缓慢变化,,不断出现断裂,并且有一个极、一个中心,并且分解为中心地区、中间地区和外围地区。与沃勒斯坦提出的在从16世纪才建立起来的欧洲经济世界之外不存在其他的经济世界的观点相左,布罗代尔认为远在欧洲认识整个世界之前,自中世纪甚至自古代起,世界就已经分成几个经济世界。在阐释各个经济世界中心偏移之时,布罗代尔认为,每当出现一个中心失落的情况时,一个新中心的重组过程便开始了。一个经济世界,若没有一个重心,便不能生存下去。布罗代尔认为资本主义性质并未发生改变,资本主义仍然建立在剥削国际资源、利用国际机遇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一贯地、顽固地依靠法理上的和事实上的垄断,不顾在这方面反对它的激励行动。这实际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中心国家对外围国家的剥削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公正,由此可见,布罗代尔将剥削视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

 

  笔者将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大致梳理,基本厘清了作者的论述逻辑,但因学力所限,对书中的部分叙述尚未能深入把握。时常发现布罗代尔的论述有些冗长,部分内容过分驳杂、繁琐,时常不知所云。但通读该书,倒是能明显地感受到其与法国年鉴学派的一贯风格相吻合,注重把握人类总体的历史,善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内分析和阐释历史问题,处处体现出布罗代尔广博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现实关怀。凡此种种,皆是我辈学人之楷模。

 

  作者简介:罗婷(1990.01-),女,汉,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中国史,研究方向:专门史。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