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浅谈当前我国欠发达农村农民政治参与问题

2015-07-22 1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观念的不断进步,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但是,农民政治参与无论从参与的自主性,参与的程度性和参与的规范性上都是比较落后的。探索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症结所在,并试图寻找能有效促进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是本文努力的主要目标。
关键字:农民  政治参与  制度化  权利观念
    一、欠发达农村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透析
    (一)政治参与的意识缺乏自主性与主动性
    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有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去争取自己权利的农民还很少,大部分农民的政治参与几乎都是非自主性的,其自身的政治参与行为只是处于一种源自于对组织生活的一种应付,多数村民参加村民委员会组织的活动时只是觉得“大家去,我也去”的想法。政治参与的频率很低,对组织生活信息冷漠不够关注,政治参与过程中充满了浓厚的消极色彩。
    (二)政治参与的群体存在不平衡性与分化性
    一般来说,不同层次的农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有明显差异。经济能力好的较之经济能力差的积极; 文化程度高的较之文化水平低的积极; 见多识广的较之没有阅历的积极因此,群体之间的政治参与程度是很不平衡的 。而长时间的参与程度不平衡就导致农村群体之间政治生活的分化。政治生活上积极的群体给自身争取的权利也不断增多;政治生活消极的群体自身权利较之前者明显匮乏。
    (三)政治参与的渠道呈现单一性和闭塞性
    在欠发达地区村民政治参与程度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治参与的结构分化不足,参与渠道呈现单一性。农民无法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政治社团从而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只能通过传统的选票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政治见解。无法了解组织生活的最新动态。传统投票表达利益诉求的权利往往也得不到保证,多数村民处于农村政治权力的边缘。
    二、制约欠发达农村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能力的落后与教育程度低下,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缺乏物质文化基础
     我国虽然GDP总量跃居全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水平还很低,贫富差距大,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还在为生计而奔波。根据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后一种较高的需要才有可能产生。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农民第一要务是努力获得生存所需,无暇顾及政治生活领域。
      受教育程度低下严重制约着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这些地区的农民相当一部分是文盲,部分农民只受过初级教育,很少有农民受过中等教育。文化基础的薄弱,民主知识的贫乏,使得他们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根本无法弄清楚自己享有什么样的权利,以及如何获得和行使这些权利。 
    (二)农民诉求被无视及干部行为失范,限制了农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和信任
      由于农民本身的经济能力落后,文化知识水平的不足,以及对民主观念认识的不够深入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本来集中在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决策等权力相对上变得更加集中。而且,农民表达出来的利益诉求往往是零碎的,单一,不成系统的,被组织上认为是无关紧要,甚至是无理取闹的。结果是农民切身利益被无视,组织行为被浪费。
    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复杂,工作难度大, 多数农村干部认真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一些收受贿赂,操纵选举,扣押农村建设资金,挪用公款,欺压百姓,利用隐瞒、欺骗等方式剥夺村民权利的干部大量存在。加剧了村民与组织的矛盾,使村民丧失了对组织政治生活的信任与期待。 
    (三)制度的滞后与制度的虚置,使农民政治参与缺乏通畅的渠道和施展的平台
    一方面,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多数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基层人大代表制度不够完善,人大的代表性不高,参与性不足等问题突出;信访制度不健全,无法从有效满足农民的政治参与的要求,使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等现象大量存在。 相应的回应机制也不健全,上访农民很难得到回应。
    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地区建立了相应的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以及乡镇人大代表制度等,但一般都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这些地区,由于很少公开村务,农民就无法了解组织活动,由于很少举行选举,所以乡镇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就不高。 制度的虚置导致村民无法参与重大决策、管理村务和监督干部。这必然对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三、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困难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与冷漠的政治心理
      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济状况较好的阶层,其政治责任感普遍比较高;经济状况恶劣的阶层,其政治责任感就比较低,甚至出现政治冷漠的心理。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已全面展开,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挖掘区域发展优势,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减轻农民负担等。为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与政治冷漠的心理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与政治参与能力
      由于对文化知识的缺乏,农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被动、盲从、困惑与无奈等。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教育投资力度,完善这些地区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例如建立定点的公共文化宣传点,咨询站,采用书籍、报纸、视频等多种方式宣对农民最为实用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农民对农业知识,法制常识,民主理念的认识程度,及时了解国家对农村的相关政策。这样农民才有可能逐步的进行政治参与活动,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农村民主发展培养合格的组织者
    农村村干部个人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与规模,所以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农村民主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组织者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要从村干部的来源抓起,选择农民认可的,且意愿有能力为农民服务的;另一方面,对已经作为村干部的,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他们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并且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对违法乱纪,损害农民利益的要严惩不贷。
    (四)加强农村民主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为农村民主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加强农村民主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确保村民享有的各项权利落到实处;第二,乡镇人大代表大会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民的代表程度,增强农民在政治参与中的话语权;要保证农村民主进程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民主的法制化建设,为农民的政治参与提高法律保障。首先要保证农民选举权利的实现,确保代表村民村干部的产生是经由选举产生而非暗箱操作;其次,法律赋予村民各项政治参与的渠道要通畅;第三,村民有权监督村务,有权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并进行投诉活动;第四,法律要保证村民人身财产安全 。 
参考文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李元书,刘昌雄.新中国推进政治参与的经验和教训分析[J].探索.1997,6.
陈纯柱.村民政治参与的宪政审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5
陈晓莉.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 J]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