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农村中学生
时间的车轮碾过1995,转眼就来到2012。短短的十几年,对于95后来说,他们已长大,并且跨入中学。生活在经济大潮下的这一代人,他们的中学生活与80、90后相比,有很多变化。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已看不到昔日农村孩子身上的特性。
这些农村中学生论文联盟http://比以往中学生的变化。可以归纳一下几点;
第一、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
由"苦学"变成"适学",所谓"适学"就是适时而学,课堂上也听讲,感觉也会了,课下作业适当的做——即会的做不会的"就让它不会去吧"。这必然导致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拿到试卷后也痛惜一阵,努力一会儿,没多长时间就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理直气壮地忘记,开始轻松依旧,"适学"依然。当然也不乏刻苦学习的学生,但这样的学生太少了,大多数学生不吃苦。
这个变化——"缺乏吃苦精神"是当代95后农村中学生学习中最大的缺点,在大多孩子身上存在。
第二、学习目的发生了变化。
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或大学不再是他们唯一学习目的。由于初中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程度不一;高中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入学率不断提高,学生整体成绩较以前有所下降。中等生学生队伍壮大,这一部分人数占第一的学生很有自知之明,考上理想的高中圆自己的大学之梦的理想已淡化,即便考上高中的学生,也觉得"好大学没希望,贵大学上不起,一般大学就业率太低","君不见找工作大军从大学中来""满大街的大学生那么多又不缺我一个"自嘲着把自己的毕业出路定位为打工。WWw.133229.Com少数成绩差的直接坦言"在这混个人缘,以后朋友多"。即便是有希望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也对学习考上大学后的前途问题充满疑虑,学生的这种变化可以说与社会现状有直接联系。
第三、学生综合素养较以前提高。
这应该是得力于近几年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现在的学生个个是辩才,说话一套套的,什么"网语"、"缩语"、"行语"常让老师琢磨半天;演讲比赛、篮球比赛、节日晚会、校园报刊等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就连不拘言笑的校长也感叹"素质啊这就是素质",只不过最后有唉叹了一声,也许是想到以往学生缺乏这种活力,也许是想到这些学生的成绩不如以往的学生好。
第四、对自我的关注和人际交往的重视。
因为这几年农民的收入增加,再加上这一代人家中兄弟姐妹少,家境比以前要好很多,即便有家境相对困难的,也不至于一天吃不起三顿饭,衣服穿的不像样。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外在形象特别关注,这种关注花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多多少少影响些学习。我曾经关注了两位女生,发型平均一星期变两次,着装变化每星期平均三次;学生在教室梳头照镜子,当然是课间,平时'皱纹多了"、"又胖了"、"这个衣服好看不"更是下课后的常用语。注意力都去关注这些了,对学习的注意力当然减少了。也不乏不关注穿着的,但那只是极少数孩子。班级里大部分学生的打扮,基本分不出来谁来自农村谁来自城镇,有时我看到一些文章上对农村学生的描写:"衣服是自己的妈妈缝,布鞋是妈妈亲手做,一身土里土气",如果是写这些95后,肯定是抄袭了八十年代的文章,现在的农村孩子哪里还土,有的可以称上洋了。
个性较强、性格活泼,同学相处没有了以前的拘谨,相互之间说笑玩闹很是融洽。什么班级qq群、年级qq群、动不动好友上百甚至几百个。当然谈恋爱的也不少。
第五、孤独感强、心理负担重。
这一代农村孩子是伴随着经济大潮长大的,父母长期离家对他们来说已是平常。家长把给孩子足够的花销当成对孩子的爱,这种"爱"使孩子有很强的孤独感。比如我班内就有两名女学生,每当回家日子来临时,其他的同学都欢呼雀跃,她们两个却是黯然神伤,因为她们的的家人都去打工,家里没人,回去只
能去爷爷奶奶家或是伯伯叔叔家,甚至邻居家,虽说这些人待自己不错,可总觉得别扭,内心时常感到孤单,很想念父母。但是却见不到。有的农村学生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管教孩子方式简单,非打即骂,孩子论文联盟http://有什么心事也不愿说,只能在心里压着,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没能好好沟通,有的对父母有些许怨意,又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不该这样,心里很矛盾、很痛苦。也有的家长一味的埋怨孩子上学花钱多,自己挣钱么多不易;不体谅父母的孩子,会负气说自己不上了,甚至付诸行动,让家长不知如何是好;体谅父母的孩子内心往往有负罪感,觉得自己每天坐在教室里就是一种罪过,一旦成绩不理想,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做出过激的事。